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商都县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市建设"五区"战略部署,立足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构筑"一条通道"、夯实"两个基础"、发展"三个特色产业"、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即立足商道文化,积极构筑北接二连、通达蒙古,东联**、面向京津**的商贸、文化旅游通道;夯实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基础;突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自生釉陶瓷和高新医疗科技特色产业;打造全市最大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区首个自生釉陶瓷产学研基地和华北地区首个高新医疗科技产业基地,积极构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亮点。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分别同比增长15%。
壮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加速发展
商都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集中全力抓项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始终把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作为扩大投资、强化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引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认真落实"三三制"工作方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新招商机制,组建了6个招商分局,聘请了38名企业负责人为招商局副局长,发挥了以商招商的优势,加大了"点对点"招商力度。2013年,全县引进并开工建设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06.5亿元;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241个,到位资金6.76亿元。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商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措施育产业,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建设了太美和希森马铃薯加工、恪青蔬菜加工、冷山糖业甜菜加工、奥淳酒业粮食加工、大北农生猪养殖、中谷奶牛鲜奶加工"七大龙头",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田间地头变成了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专用薯7万亩、脱毒种薯6万亩;蔬菜和甜菜面积由2012年的10万亩增加到16万亩,分别达到8万亩。具备了年出栏18.4万口生猪、240万只肉鸡的能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制酒和自生釉陶瓷"三个特色产业"培育已现雏型,为我县发展新兴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大力度建市场,现代服务业扩规上档。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全县产业层次水平。2013年,投资5.7亿元建设综合市场5个。新开工建设小宾馆10家,面积12600平方米,日接待旅客可达500多人。成立了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规范了行业服务,为今后承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43家农家店,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和20%的村委会。
改进工作作风,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商都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以面对面倾听呼声、心贴心接触交谈、实打实解决诉求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党建"实心工程",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的导向、宽阔的视野、规范的程序选干部、配班子,极大地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去年以来,共调整干部5批、176人(次),其中提拔70后干部53名、80后干部6名,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更趋合理。以坚决反对"四风"、认真落实市惩防体系《实施细则》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廉政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树立了机关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统一战线、群众团体和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弘扬商道文化,文化建设方兴未艾
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壮大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商都县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以来,商都县经过充分挖掘将地域文化定位为"商道"文化,编写了《商都县地域文化初探》,制定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文化旅游促进会,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搭建起了平台。以"古驿七台"为起点,按照"4条线、10个点"的规划,培育发展旅游业。目前,德立海生态苑已建成运营,并向自治区申报了3星级景区。不冻河生态园区项目,建成了生态养殖园,小吃一条街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引资建设**海、大石架地质公园、八股地水库和林场、民俗馆等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送戏下乡"、"三下乡"等演出活动20多场。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4862套,丰富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着眼和谐稳定,社会建设持续进步
商都县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商都县抓住省级领导"一对一"帮扶贫困旗县的机遇,先后报送请求自治区帮助协调解决的事项4批、33项,涉及资金近21.46亿元。其中,已落实的项目18项,项目总投资16.64亿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活动,与省、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贫困旗县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扶贫攻坚合力。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县直单位共帮扶贫困户、贫困村资金351万元。在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了第八期移民搬迁工程,搬迁移民100户,开工建设了第九期120户的移民搬迁工程。通过"三式扶贫",年内1.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800人、17912人和8804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实现了常住人口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3161人。10255名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36.8元,达到343.2元;36345名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667元,达到2667元;12560名现金直补对象每人年增补助500元,达到1000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了县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和四个乡镇就业社保服务场所。举办创业、技能班9期,培训560人,农民工转移就业3.59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3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整合计生、卫生项目资金,并引进江西商会投资1.78亿元,开工建设了占地67.1亩、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的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园区。建设教师周转房4095平方米,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5700平方米,新建中小学运动场7个,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小学食堂12个,新建和改建幼儿园11所。积极开展"三查一治"计生优质服务活动,服务群众3.28万人(次),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大力开展"平安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得到了自治区公安厅各总队的大力支持。注重监管,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致力永续发展,生态建设成效显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保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商都"成为商都县委、政府打基础、促发展、利长远的战略工程。2013年,投资9000万元,实施了南湖湿地生态苑二期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流域4万亩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基地,完成造林8000亩;巩固和完善了5.5万亩军民义务植树基地,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8.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1万亩。对公路、工业园区、村屯和城镇等重点区域进行了绿化。坚持不懈地开展禁牧工作,有效地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集中整治非法征占用林地问题,补办33宗占用林地手续,补缴植被恢复费1268万元。同时,实施了不冻河河道治理二期工程、三大顷乡杨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节能减排和也取得新成果,冶金化工企业全部安装和启用了环保除尘设备,拆除烧制白灰靠山窑7家、关停竖立窑7家,新上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完成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矿产资源整顿,关闭9家非法采矿点,规范了开采行为;加强对石英岩、白泥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采砂点进行清理整顿,通过"招拍挂"确定采砂点6处。完成2012--2013年度土地复垦717公顷。
回首过去的一年,商都县全县上下在党的和精神的指引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搭乘改革航船不懈前行,创造出了新的成就,书写出了跨越发展的商都精彩篇章,为2014年的发展积蓄了正能量。
dg1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2017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2017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调转促升级为主抓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全乡经济社会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我乡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调转促升级为主抓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全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稳步快进。2017年年1—10月份全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30712万元,增长10.1%。三大需求支撑较好。固定资产投资32986万元,同比增长13.7%。
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完成2075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6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674万元,同比增长15.6%。
(二)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规划、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全面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今年该乡在辖区陈桥村、后马村、徐祠村和钟黄村4个行政村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主要包括新打、修复机井121眼;购置移动式喷灌设备48套、牵引设备16台;疏浚沟渠28条,总长27.109KM;新建田间混凝土道路8条,砂石路4条,总长9.49KM;生产桥8座,拦水坝,陡坡各1座;土地平整264亩,农田林网10539株。总投资约1300万元。目前该进度已完成过半,项目完成后,**乡南部将实现“路相通、沟相连,电井配套,旱能浇、涝能排”,彻底打破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局,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将有一万多农民直接受益。
(三)强化工业带动,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
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完成了华通天然气二期、三期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3亿元,强化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激发传统产业企业内生活力。年度建设项目七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四个,完成投资4866万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三个本年完成投资28120万元。
(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敢让旧貌换新颜。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全面整治乡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得到清理,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集贸市场、绿化工程、公共服务设施渐趋完备;完成2017年度省级美丽乡村陡沟村规划编制,现已全面启动。
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情况。**乡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区驻地人口5800人,总投资3200余万元。具体项目包括:1、道路工程。对扁西路、老街、广场路、老街、商砼南路等多条道路进行整治,新建了小王庄道路。2、公园建设。入口角园景观工程、文化活动广场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3、外立面改造工程。对S304道路两侧,老街、农贸市场、育才路两侧外立面进行了改造。4、绿化工程。包括S304道路两侧绿化、扁西路绿化,华石沟北侧绿化,广场绿化,角园绿化等。5、农贸市场建设。包括农贸市场大棚及公厕,农贸市场的建成也成为我乡的一大亮点。6、其他工程。老街、农贸市场线路改造,停车场、文化墙、波形防护栏的建设等工程,都极大地改观了镇区的容貌,为群众提供了更加舒适,更加宜居的环境。二是刘元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刘园中心村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700余万元。具体项目包括:S304两侧绿化带4200平方米、沿街(S304)慢车道及排水工程、安装沿街路灯20盏、对沿街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建设村内循环道路8.5公里,建设公厕五座,建角园三个,安装波形防护栏2.2公里,建设了村民活动文化广场,微动力式的污水处理厂一座。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源治理,建立关闭搬迁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场(户)实行零容忍,从严从重进行处罚。截至目前,**乡对禁养区内17家需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户)已全部关闭、搬迁。工业企业方面,全乡共清理工业企业14家,其中3家浴池,2个石料厂和9家加工业。违法违规企业7家,其中3家燃煤锅炉已整治到位,2个石料厂已停电停产,2家食品加工企业已停产整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治理黑臭水体、规范垃圾堆放点,各村居已基本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连续3年实现秸秆禁烧卫星“零火点”目标。
攻坚等社会事业成效显著。一是产业发展情况。**乡村产业项目7个。后马村项目3个:大白桃项目投入资金17.8万元,两个光伏项目投入资金96万元,合计113.8万元;陡沟村项目4个:两个大棚项目投入资金87.5万元,2个光伏投入资金96万元,合计183.5万元。到户产业项目,**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发展产业项目贫困户727户,产业到户项目1021个,覆盖率达到了99.4%,其中特色种养业548户,发放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156.6635元,土地流转140户,贷资入股160户等其他产业发展。
二是小额扶贫贷款发放情况。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贷款评级授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做到授信评级全覆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户贷统还已授信及签订带资入股协议160户,贷资入股7个企业共800万元;发放自贷自用贷款125户77.4万元,为我乡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扶贫车间建设情况。**乡已建成扶贫车间10个,其中村级扶贫车间9个、乡级扶贫车间1个,带动贫困户38人就业。
四是就业扶贫任务完成情况。**乡已建成2个就业扶贫基地,带动周围贫困户22人就业,就业培训贫困户55人已完成培训,我乡还为贫困户提供3个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8人就业。
五是项目建设情况。今年以来全乡申请四个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陡沟村扶贫车间项目已完工并通过验收,陡沟村农田水利项目、后马村农田水利项目和陡沟村道路项目正在施工阶段。
六是危房改造情况。今年全乡贫困户申报危房改造141户,截止目前已全部改造到位,其中79户已通过验收,62户改造完成正等待待验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住房安全。
七是健康扶贫进展情况。**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452人进行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贫困户685人集中进行慢性病鉴定,其中282人鉴定合格并发放慢性病就诊卡,切实做到贫困人口慢性病“五个所有”,所有慢性病患者都建档、所有慢性病患者都治疗、所有慢性病药物都配齐、所有慢性病费用都报销、所有慢性病药物送上门。
八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措施。**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448人,各类教育补助发放金额88.255万元,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没有一个因贫失学辍学。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样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宏观经济下行接近底部,但企业市场预期较弱,投资意愿仍然不足;工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乡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相对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资金、劳动力、土地、环境的压力依然很大。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贫困、项目、完成、建设、扶贫、发展、改造、工程,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县委县政府向省委巡视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汇报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县委县政府向省委巡视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汇报》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尊敬的省委巡视组的各位领导:xx县位于xx市东南端,处于xx、xx、xx三市的交界地带。县域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平川、丘陵、山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总耕地面积54万亩,辖6镇4乡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近年来,我们xx县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八精六建”战略,努力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同时不遗余力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县上下出现了风气正、人气旺、政局稳、发展快、事业兴的良好局面。下面,我把xx县的情况,分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
一、坚持充分民主与必要集中的辨证统一,努力推进全县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众所周知,2004年xx爆发了一场政治灾难。究其原因,应该说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不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把坚决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放在关乎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去重视和加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坚持集体领导不动摇,着眼于科学决策机制的健全,着眼于县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提高,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xx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全县的父老乡亲带来更多的实惠。
1、集思广益,谋划发展思路。xx是一个典型的以煤、铁为主的内陆资源型县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丰富的煤铁资源,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这种资源型的经济结构也遮挡了我们的发展视野,束缚了我们的发展手脚,特别是去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县域经济抵御市场冲击的脆弱性明显凸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迫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使我们冷静、客观、深层次地去分析和研究xx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思想观念的陈旧,是全县经济持续低迷萧条的症结所在,只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向全县提出了“经济向何处走”的严峻课题。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吃透县情、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新审视和定位,确定了要大力实施的“八精六建”发展战略。所谓“八精”就是针对全县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突出抓好精品钢铁、精高煤电、精密铸造、精细纺纱、精植粮棉、精优果菜、精良猪牛、精美旅游八大产业,构筑多元化支柱产业发展框架。所谓“精”,就是立足全县产业发展的实际,按照循环经济“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要求,在创立品牌、清洁生产、加工转化、对外合作、扩大规模、增强效益上狠下功夫,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工农业生产“产业规模化,企业现代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品牌化”的奋斗目标。所谓“六建”概括地说,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道路、生态、三水、三电、燃气、信息等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八精六建”发展战略,把准了翼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抓住了制约xx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保持了县委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实现了发展战略上的与时俱进,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2、集体出力,保障工作落实。为保证“八精六建”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早见成效,我们充分调动县级班子每一位成员的责任性和积极性,从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障。一是组织领导保障。县上成立了“八精六建”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常务副总指挥,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任副总指挥。并明确要求县四套班子不分一线二线,全都是工作班子,形成了四套班子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配套服务保障。县上出台了“六配套”方案,即贷款保障配套、科技配套、
[1][2][3][4][5]下一页
灵寿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总结材料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市西北部30公里处,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人口31.2万人,共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772个自然庄。地形轮廓呈条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湿地等梯级地貌特征。灵寿,古产奇木--灵寿木,质坚,宜以制杖,皇家多以此杖赐赠大臣勋戚,以示尊崇,灵寿因此而得名。
一、灵寿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为古中山国都城所在地,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元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中山国的先民们在这里开疆拓土,创造了光耀史河的“古中山文化”。战国名将乐羊、乐毅从这块土地走上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赵武灵王师略中山,而有“胡服骑射”,成就一代霸业。北齐天宝八年(公元557年)赵郡王高睿为记母功德所建幽居寺,至今塔碑犹存。北宋开国元勋曹彬名垂史册。宋仁宗慈圣光宪皇后拥佑两朝政绩斐然。明代傅氏三代历任兵部左侍郎、史部尚书、工部尚书,敕建“三世中枢”牌坊,通体透雕,全国仅有。抗日战争时期,贺龙、聂荣臻、彭真、刘澜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晋察冀边区政府、抗大二分校都曾长驻灵寿。陈庄歼灭战闻名中外。
二、灵寿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
县城距省会石家庄30公里,京昆高速的建成通车,融入了省会石家庄20分钟交通圈,神黄铁路穿境而过并设站,京赞路、207国道、宝平线、正南线等国省级公路构成灵寿骨干公路网,是晋煤及西北部山区矿产品外运的主通道。县域内有污水处理厂1座,大型水厂2座。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8座。电话装机容量2万多门,移动通讯实现全境无缝隙覆盖。
三、灵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大理石、石英石、云母、金、银、铁、锰、钼等49种,总储量约28亿吨。其中,花岗石(大理石)储量10亿立方米,年生产、加工石材板材能力1600万方平米,居华北第一;黄金储量20吨,年产黄金1万余两,黄金储量、产量在太行山区位居第一;云母储量1340万吨,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磁河、松阳河等9条,有大中小型水库29座,总库容量3.1亿立方米,地下水居石家庄市第一位,地表水储量居石家庄市第二位。25万亩广阔的浅山区、丘陵区土地污染小,重金属含量低,无农药残留,具有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天然优势。森林覆盖率39.8%,位居石家庄第一。旅游资源多样,有著名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地质公园、三梦山、磨子坨、五郎寨、水泉溪、横山湖、滹沱河湿地、磁河湿地等自然景观。
四、灵寿县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明显
(一)县域工业:以“存量改制,增量招商”为策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新项目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并存的清洁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建材生产、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煤化工业:以正元化肥、三兴焦化为代表,年销售收入6.86亿元,利税1.2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石家庄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总资产6.87亿元,净资产2.69亿元,年产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8万吨,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9804万元,正元牌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东北等60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河北三兴焦化有限公司,总资产1亿元,年产冶金焦炭14万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500万元。纺织服装业:主要龙头企业有益康针织有限公司、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等。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染色布3200万米、年产值3.1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材业:主要包括石材、水泥两大行业。其中,石材业为灵寿的第一大特色产业,县内有200多座矿山,石材花色品种多达200个,现有1600多家石材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卢家洼、牌坊、伍河等7个加工小区,吸纳近6万人就业,年产各种板材、异性材1600万平方米,素有“石材之乡”美名,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59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主要有云母、蛭石、石英石、黄金开采加工等行业。云母年加工能力12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生态农业: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良,产业调强”的思路和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要求,着力培育了以食用菌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红薯、干鲜果、茶叶、中药材、柴鸡、奶牛肉牛等七条龙型经济。食用菌种植业:种植面积6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万人,年产各类食用菌12万吨,出口2万吨,产值6亿元。灵寿县被国家和省食用菌协会分别命名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中国
国金针菇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烟叶种植业:丘陵区宜烟耕地12万亩。全县25个植烟村已组建6个村级烟叶分会,联系烟农1600户。2005—2008年稳定植烟面积6000亩,完成销售收入7144万元,上缴税金1120万元,烟农增收3320万元,户均年增收6900多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红薯产业:红薯种植面积2.1万亩,“薯业仙凤园”商标完成省级注册,年贮藏能力100万公斤鲜薯贮藏窖,全国最大。茶叶种植业:“太行绿茶”种植面积350亩,注册成立了3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200户,拓宽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成为河北的独特产业。
(三)旅游业:灵寿县旅游资源丰富,以自然景观、文明历史、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有著名的五岳寨4a级国家森林公园、横山湖景区、陈庄战役纪念碑、抗大二分校旧址、古中山国故城遗址等景观。2008年,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打通了西连五台山、南接正定的旅游通道。水泉溪景区创a升级、秋山景区步游路及游客中心建设、磨子坨景区游客中心建设等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全县景区晋档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五岳寨、横山湖、沙湖度假村三大景区和三梦山、神仙洞等九大景点为支撑的“一线多点”旅游格局。年接待游客18万人以上,旅游收入2100多万元。
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关注民生民计作为行政首责,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集中力量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34亿元,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5亿元,增长47.7%;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亿元,增长2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增长14.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1.1亿元,增长25.78%;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完成9.70亿元,增长4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亿元,增长22.6%;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79亿元,比去年增加8.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956元,净增58元。市考核的8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进入全市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