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19.08.21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你也许需要"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这样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年度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200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

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狠抓了以农机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
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2007年度
(一)2007年农机工作思路
2007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年度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

dg1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XX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思路


XX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年度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XX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页123


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

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
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XX年年度工作计划
(一)XX年年农机工作思路
XX年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和谐社会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年度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

“三农”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一、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夏粮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900万公斤,水产品总产量12590吨,生猪出栏4264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小增幅,为高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我区今年 “三农”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兴修水利夯基础。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决定了旱涝自然灾害呈多发性。我区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今年我区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外洪土方任务4.25万方,改造排灌站18座,完成清淤4万方,维修机电设备17台,基本构建了防汛、排涝、抗旱三位一体的农业抗灾保障体系,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汛期由于机电泵站经过维修改造,加之合理调度,连续集中强降雨未造成内涝灾害,确保了早稻丰产丰收。
二是科技服务建网络。我区建立了以区为中心、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使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一线大显身手。从实施“种子工程”入手,使全区两镇一处良种覆盖率达98%。两镇一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处农业服务中心还开通了“农业服务直拨电话”,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农技、林果、畜牧、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三是龙头带动扩基地。全区通过大力培植农副产品深加工、运输营销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使粮食逐步向大米、米粉、饲料等方面延伸,实现粮食生产就地加工增值;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组织农副产品大流通,带动全区蔬菜、水产规模扩大;以生猪屠宰、肉食加工、家禽饲养为龙头,带动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300头以上养猪小区12家,新建50亩以上蔬菜、瓜果种植基地4个。
四是强化防疫促生产。动物防疫工作是奠定全年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区对此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全区农村工作

会议就做了专门的安排,把动物防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根据人事更替变化,及时调整了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各镇的主要领导是防控动物疫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防控动物疫病工作的主要责任;加大了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区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3000余份,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家喻户晓;下发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应急预案,统一安排部署全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健全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头上,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认真贯彻执行“依法治疫,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落实计划免疫制度,大力推广“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畜禽防疫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目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业绩内容之一,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动物防疫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有检查,有奖惩,做到“四到五不漏,一个100%”,即通告到村、责任到人、台帐到户、标识到畜,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争取免疫密度达到100%。从而确保“两瘟”的防疫密度,杜绝动物疫病流行。据统计,猪口蹄疫免疫数42640头,免疫密度100%;猪瘟免疫数40267头,免疫密度99.92%。禽类禽流感免疫率专业户达到了100%,散养户达到了80%以上 ,
在农业血防方面,今年上级有关部门下达我区的耕牛血吸虫查病任务是500头、治疗任务300头,对此我区结合区内实际制订了今年耕牛血防工作的查治计划,向乡镇下达了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确保今年耕牛血吸虫治疗工作落到实处。区内把耕牛血吸虫病疫区分为两组。即尤口组、滁槎组,每组10人,共计20人,对我镇的钱岗、巷口、尤口、瑶湖、下尾、岭永、李家七个村,30个小组的耕牛进行了查病,今年以来共完成查牛562头,其中水牛398头,黄牛164头,治疗302头,其中扩大化疗284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下达我区耕牛血防查治病任务。
(二)倾力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一是不折扣地落实中央农业补贴的政策。我区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做好农机购机补贴和粮食直补工作。要求各镇(处)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确保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并实事求是地核定水稻种植面积和国家农机补贴目录里购置机型台数。对于购置属于国家农机购置目录内机型的农户,我区将给予1:1的购机配套资金,让农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实惠。到目前为止,现已核实我区水稻直补面积共8.76 万亩,共发放直补款 277.38万元,并将直补款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属于购置国家购机目录内农户共64户,市区两级购机补贴将于12月底前发到农户手中。

二是完善二轮土地经营承包责任制。通过加强土地政策的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我区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制度要求,做好土地经营权证的发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发放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1790本,保障了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合法权利。



三是严格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我们围绕年初,狠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抓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落实“四项制度”,强化专项审计,防止负担反弹。一方面,对涉农收费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发放了2.25万份农民负担监督卡。对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从源头遏制乱收费;另一方面,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农村兴办生产公益性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行限额承担,严格审批。
(三)竭力加大农业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区、镇两级都安排了一定的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业水利、电力、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今年仅区本级财政就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00万元,比去年增长33%。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我们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借助外力兴农富民。同时,农村小型公益性设施建设,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千方百计用足国家的钱,用活民间的钱,用好外商的钱,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我区针对部分村组基础差、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农民饮水难、住房难,生活较为困难。实行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环境,增加收入,逐步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农村。
(四)着力培植优势产业
一是调整结构抓特色。按照区工委、管委会“创特色、树典型、扩影响”的工作思路,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重点加强以大棚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稻基地、金凤萝卜基地、刘城莲藕基地和瘦肉型猪养殖、肉牛养殖、螃蟹养殖、家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种养

基地,基本上形成优势农业产品特色带,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强化龙头抓带动。今年重点扶持了江西洪山湖农业开发公司、江西玉丰实业有限公司、南昌恒宏养殖有限公司和南昌高新连谊粮油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培养农民经济人队伍,让他们帮助农民找市场,寻销路,从而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三是劳务输出抓转移。实践证明,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渠道。根据高新区的特点,随着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矛盾,我们始终把“民工经济”当作农民增收、劳力就业的大事来抓。一方面,利用高新区内企业众多的优势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另一方面,创新劳务输出的手段与途径,有序组织农村劳力向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经商务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7%,外出务工总收入可望达到15980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17.7元,增收899元,增长比例达27.95%。
(五)强力推进非农化进程
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得到加强。一方面,采取争取上级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加快城镇水、电、路、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的个性品位、以完善设施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以产业聚集培育城镇的非农经济。做到建好一座城镇,繁荣一地经济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转移一批农民,致富一方百姓。另一方面,按照市委提出的“一年抓点、两年提高、三年推广”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我区在两镇一处选择了领导班子过硬、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民风淳朴的杨家村、广阳村、闵吴村、艾湖村、鲁溪村、武溪村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此同时,根据文明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标准及要求,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示范镇建设,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只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镇建设指导小组并在示范镇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目前止,麻丘镇小城镇总体规划经武汉大学规划设计报经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审定,基础设施项目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提高。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通过扶一批、引一批、靠一批、“公司十基地十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等形式培育壮大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龙头企业。今年江西洪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今年喜获省、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同时,建设了一批绿色食品基地。麻丘镇金凤村、昌东镇山湖村等地的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已正式启动了。在麻丘镇金凤、刘城等村建立了特色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在巩固发展瑶湖螃蟹,钱岗黄鳝等特种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珍珠养殖、鳜鱼等特种养殖及特色蔬菜种植,推动了全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抓好“三农”工作。坚持以“三化”思路来破解“三农”问题。“三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用产业化、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
二是努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抓好当前的冬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到“秋粮损失冬种补”,做好“三冬”文章,杜绝“冬闲田”,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当前要重点抓好省厅选点的麻丘镇2500亩油菜示范基地和昌东镇杨家村1000亩特色农业园建设。抓好1000亩的“特菜园”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三是不断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土地是农业综合能力的载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建设,要切实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建设用地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同时,做好中低产田改良工作。

四是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针对我区易涝易旱的自然现状,在连续狠抓前两年的基础上,抓紧今冬明春水利项目建设有利时机,确保项目建设到位。认真开展基本农田的质量调查与监测工作,制定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规划,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质量建设。继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为夺取明年的农业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区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字方针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全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城市化推进。同时,依法管理,加强镇、村班子建设,发展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农机化工作总结及工作重点


一、二00五工作总结
二00五年,**县的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农机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农机化发展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到2006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040台,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大型拖拉机946台;各种配套机引农机具达到6000余台,其中精少量免耕播种机1576台;饲草料及农作物秸杆加工转化机218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发展到3651台;农用排灌机械9627台,其中节水灌溉机械84台(套)。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值达到1.9亿元。
2006年,全县共完成机耕108万亩;其中深耕深松61.6万亩;完成机械播种93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完成53万亩,免耕播种完成12.4万亩;机械深施化肥62.8万亩;秸杆根茬还田完成12万亩;机械收获完成6万亩;农用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3159人次,其中新培训驾驶员489人,农机适用技术培训2350人次;拖拉机入户率达到85%,拖拉机检验率达到80%,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
明确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2006年,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工作重点,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积极引导调动农民、农机户及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农牧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加快大中型现代农机机装备的发展步伐,逐步解决“三多三少”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新增新型拖拉机760台,其中大中型450台,新增各种配套农机具980台。使我县的农机拥有量和配套比都有新的提高。
2、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
一是围绕粮食生产组织开展农机科技入户服务。在丘陵区开展以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增墒”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服务,在平川区开展以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服务,总实施面积达到75万亩。
二是围绕设施农业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从机械化建墙体,到棚室生产管理机械化一条龙。全县组织20多台挖掘机和70多台链式拖拉机参加了大棚建设,又引进了园田管理机和卷帘机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了棚室建设进度,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
三是围绕牧业生产开展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技术服务,全县共组织2000多台饲草料加工机械,加工牧草5万多吨,农作物秸秆30多万吨,有效地服务了畜牧业的发展。
3、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我们坚持以建龙头、抓大户、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为主要措施,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进程。一是巩固发展县级龙头服务组织,2006年又投入10万元,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园盘耙、旋播机、精量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等大型机具。现在能承担农机系列化作业,大型水利工程及部分道路、建筑工程,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功能。二是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在完善提高八里罕万德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指导组建八肯中农机合作社,前期工作已结束。三是培育发展农机大户,使他们成为农机作业、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主体。目前,全县农机大户已发展到1150户,其中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有4户,10万元以上的有28户。四是发展经纪人队伍,实现农机作业社会化。经纪人是农机户和农民联接的纽带,他们的出现解决了有车没活和有活找不到车的难题,不但服务了两头,自已还得到了实惠。现在全县有近千人的经纪人活跃在农机化作业第一线,既解决了行政干预的麻烦,又促进了农机作业的开展。
4、积极争取项目,认真搞好项目示范区建设。从2003年起我们就把争取项目做为重点工作来抓,跑部进厅积极争取,相继争取到三个较大的农机化投资项目,其中保护性耕作项目,从2005年开始列入到农业部项目示范区,该项目投资90万元,分三年完成。一期在一肯中乡、八肯中乡的9个村实施,核心示范区20347亩,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经自治区专家组检查评审,获全区第一名。并在技术模式上填补了自治区该项目的空白。项目监测的规范化、程序化,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今年秋季又在大明、忙农两个镇的8个村实施了保护性耕作续建工程,三种技术模式也已落实地块,现正在组织机械进行秋季作业。
我们还抓住国家重视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该项目国家和地方投入200万元。在汐子、城关、大明三个镇的15个村实施,建设优质玉米粮田4万亩。
通过项目建设,可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和农民自筹投入资金670万元,增加大中型拖拉机8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5台,适用新型农业机械358台,使项目区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配套比明显增加,项目区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5、加强农机执法,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加强农机市场管理,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净化了市场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道路交通法的实施明确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实施安全管理的执法主体,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我们首先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以年检审为手段,把安全生产宣传到每一个农业机械使用者,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安全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确保安全使用操作。二是开展了以打击“黑车非驾”为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整治活动,共清理黑车780台,纠正违章800多人次,全年没发生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学法懂法,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做到文明执法,礼貌待人,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全年没发生执法违纪案件和群众投诉案件。
二00六年农机化工作要点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作好2007年的农机化工作对完成“十一五”农机化规划发展目标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机化工作,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综合效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农机科技创新和适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开发、推广力度,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一、主要工作目标
1、机耕90万亩,其中深耕深松60万亩;
2、机械播种75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50万亩;
3、机械深施化肥60万亩;
4、机械收获8万亩;
5、秸杆(根茬)机械粉碎还田15万亩;
6、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8万亩;
7、饲草及农作物秸杆机械加工转化35万吨;
8、农机教育及适用技术培训1500人次;
9、农用拖拉机入户率达到85%;
10、农用拖拉机年检率达到85%;
二、主要工作
(一)、抓住机遇,推进农机装备上档升级。抓住国家重视“三农”,“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实施,积极争取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优粮工程现代化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支持引导农民及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加快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和结构优化,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供高效优质的农机化服务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加大农机适用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
一是围绕玉米生产,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以联合整地,精少量播种为突破口,推进玉米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
二是围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棚内耕种、植保、节水灌溉、卷帘等机械化技术;
三是围绕畜牧业生产,推进牧草种植,收贮及农作物秸秆机械加工转化技术;
四是围绕经济作物生产,引进推广特色农业机械化技术。
(三)、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用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支持等措施,支持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增强服务功能。组建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和培训农机作业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认真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全面完成项目区建设。
(五)、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维护农机市场秩序。
(六)、抓好农机化宣传和信息传递工作。利用各种煤体宣传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农机化新经验、新技术、新机具,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财务科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