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旗2005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8.20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在一段时间中,我们会有一些深刻经历了很多 ,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旗2005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我旗深入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牧民人均收入及支出同步增长
经测算,1—6月份全旗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64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18元,同比增长37.2%;其中工资性收入456元,增长26.7%,销售粮食收入1428元,增长14.3%,销售畜牧业产品收入520元,增长1.6%。农牧民生产生活消费支出迅速增长,人均现金支出1811元,同比增长40.2%,生产资料购买、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项支出增长明显,增幅均在50%以上。
(二)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旗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7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0万亩,经济作物30万亩,优质牧草30万亩。
综合分析全旗春播情况,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旗饲料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42万亩和30万亩,同比增长50%和52.28%;新增水地优质牧草9.5万亩。农区舍饲养殖基础更为牢固。二是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受近几年葵花病虫害及市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全旗葵花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麻子、籽瓜、胡麻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中略增,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4.4万亩,较去年增加2万亩,增长83%。三是订单作物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旗落实农作物订单播种面积28.4万亩,其中蔬菜3万亩,甜菜4.4万亩,玉米制种12万亩,籽瓜、葵花等其它经济作物8万亩。累计辐射农户4万户。四是粮食作物稳中有增。全旗累计播种小麦9.6万亩,较上年增加3.04万亩;玉米总播面积达到84万亩,同比增长49.3%。全旗年度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12亿斤,同比增长32.2%。五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农牧民的年度种养安排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更加突出“为养而种”,对接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舍饲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牲畜总量稳步增长。截至6月30日,全旗存栏牲畜381.2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139.5万头(只),同比增长57.7%;其中肉羊134.9万只,绒山羊208.8万只,奶牛5.1万头,肉牛2.2万头,生猪27.7万口。
二是养殖基地建设再掀新高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举全旗之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市旗两级包扶单位201个,其中市直单位37个,旗直单位164个,计划投资1305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1处,总数达到361处。截至6月29日,全旗已建成养殖小区54处,在建177处,累计到位资金367.06万元,其中市直单位包扶资金90.2万元,旗直单位包扶资金276.86万元。按照“模式化示范,规模化推进”的要求,打造舍饲养殖精品乡镇,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榆林子乡“整乡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拟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107处,截至目前,全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2处,在建65处。
三是改良工作成效显着。全旗新建改良站点81个,总数达到177个。累计完成羊人工授精3.8万只,牛冷配1.3万头;调入优质绒山羊种公畜200只,肉羊种公羊66只,所有种公羊均已发放到户;淘汰不合格绵、山羊种公畜2210只;推广良种鸡25万只、良种猪8万只。
四是防疫工作扎实推进。新选拔105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动物防疫站,全旗动物防检人员总数达到330名,动物防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牲畜免疫、检疫工作,春防期间共完成O型口蹄疫免疫341万头(只次),免疫率达到100%;完成内外寄生虫驱治450万头(只次),羊三联免疫210万头(只次)。完成牲畜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350.12万头(只次)。到目前,全旗无牲畜重大疫情报告。
(四)农牧民人口转移工作进展顺利
全旗农牧民摸底清查工作已结束。据统计,全旗现有农牧民72647户,在册总人口25.38万人,其中劳动力(16—60周岁)18.37万人。农村牧区现有长住人口20.01万人,劳动力14.42万人,其中直接从事一产的11.16万人,从事二产的5678人,从事三产的1.87万人。截至6月底,全旗累计输出劳动力13681人(次)。
(五)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6月底,全旗18个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43亿元,实现利润6300万元,吸纳从业人员2966人,带动农牧户2.5万户。各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四季青肉联加工精卷羊肉1300吨,同比增长391.8%,实现销售收入1403.2万元,增长745.31%;东达绒纺生产羊绒

纺纱77万吨,增长80%,加工羊绒衫6.5万件,增长10%,实现销售收入7905万元,增长29%;华森饲料加工配方颗粒饲料1300吨,实现销售收入239万元,分别增长55%和67%。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入库项目23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
(六)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建设方面: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4.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5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完成造林5115亩。绕城公路绿化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植树3万株,210高速公路沿线造林6万株。合同沟、河洛图坝系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治沟骨干坝10座,中型淤地坝16座,小型淤地坝22座,累计完成投资1885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567万元,开挖土石311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万亩,保灌面积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7.1万亩;解决了1.34万人、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险工险段治理及堤防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黄河堤防防渗工程50公里,乌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处,穿堤涵洞改扩建工程6处,修建吉格斯太段戗台40公里。投资180万元实施了全旗水资源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项目外业勘测工作已全部完成,评审报告正在编制中;乌兰蒲圪卜、昭君坟、打瓦壕三处取水工程预可研编制工作已全面铺开,计划8月初通过专家评审。
土地开发方面: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农田2万亩,新打机电井42眼,配套机电井112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120公里,修筑机耕路7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0.3万亩。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涉及4个乡(镇),计划实施面积2.52万亩。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旗今春农牧业经济工作形势喜人,开局良好。但农牧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今春有效降水少,大风日数多,各地农田表层土壤失墒较快,特别是梁外地区前5个月平均降雨量不足5毫米,土地干旱厚度已达5—15厘米。据初步统计,全旗耕地受灾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
二是受春耕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农牧民生产增收空间略有缩小。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性支农补贴持平,甚至高于补贴总额,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养殖小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建设进度。现有养殖小区饲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水平不高,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四是农牧民人口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区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输出仍处于自发状态,人口转移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五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现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民间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不足,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全面提升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农区畜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出效益。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养殖小区建设。严格按照“十有、六化”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各养殖小区的建设进度,确保8月底前完成216个小区建设任务。充分依托小区平台,加强青贮、畜种改良、防疫等项工作,切实提高舍饲养殖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方针,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切实抓好黄河险工险段治理及孔兑堤防加固工程,确保“黄河不决堤,水库不垮坝,孔兑不死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防雹增雨、抗旱等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稳步推进农牧区人口转移。建立健全农牧民人口转移长效机智,科学编制转移计划,扎实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切实解决农牧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创业技能问题,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
四是扎实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加快农牧业科技服务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民间科技服务团体活力,切实解决牲畜疫病防治、营养平衡、饲草料加工调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五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贯彻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合理兑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产生活补贴,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伤农行为,有效维护农牧民利益。

dg1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0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2000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47、Ⅱ优培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2004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2004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

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电算化的年度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https://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2003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200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2003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200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XX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47、ⅱ优培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XX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XX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年度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XX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XX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