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19.08.20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全市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乡镇代理记帐和财务信息电算化网络等,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此,结合工作实践,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实现村干部宽心,农民放心,发展齐心的新局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村一级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特别是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年初的预决算基本就是“推倒”,村级财务开支随意性大,基础设施投入盲目,没有做到量入为出。

(二)村级资产一时难理顺。一是新村资产“空壳”,难以开展各项工作。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部分村干部认为,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二是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认为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心中无数。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被“合并”,从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少数村民也因此想出种种理由,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三)发包、出租欠规范。近几年,山林土地、果园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已成为集体经济主要收入的支撑点(例如xx村2005年的发包收入占全年收入的67.7%),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1.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自己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也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为日后纠纷的处理埋下隐患。3.“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四)部分村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监控。工作侧重于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特别是少部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淡薄,不能接受监督;乡镇一级对村主要干部侧重于使用,忽视监督和管理;村财务管理人员碍于情面和怕得罪人,不愿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认真监督,因而使村的财务管理出现边清边乱的现象。

二、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重视不够。一方面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再加上财务已公开,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另一方面村级财务预决算执行严肃性不够,虽有预决算,但流于形式,执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偏离原预决算轨道。

二是“轻管理”的倾向比较普遍。我们关注的工作重点是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基本建设,而对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缺少好的思路,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办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被忽视,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排不上队,摆不到位,尤其是行政村区域调整后,各村没有及时理顺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导致村级财务混乱。等到问题积累成堆了,清理整顿又忽视了从会计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上去根除这种现象的发生,没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正常运转的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入了“乱了清,清了又乱”的怪圈。

三是会计

基础工作薄弱。村级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设置财务帐簿、使用会计凭证、办理会计业务和保存会计档案等会计工作来实现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连续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并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又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防止财务混乱的重要保障。如果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生疏,就难以胜任会计工作,加之不及时办理会计交接手续,天长日久便形成“包包帐”“断头帐”,导致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也无法查证核实。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依法治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首先要针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其次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是夯实“一个基础”,即会计基础工作。要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统一要求,设置“四帐二簿一柜”,即: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存款日记帐、土地承包登记簿和固定资产登记簿、会计档案柜。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及核算方法使用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按期把帐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造册、登记、归档、妥善保管。同时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帐簿、统一凭证、统一科目,落实“四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流水帐”、“包包帐”的土壤。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加强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在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是落实“一个公开”,即财务公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推行财务公开,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dg1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3.1Km2。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1233.76平方公里(含海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1.5KM2。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02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

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减;三是规划难搞;四是设施难配。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的规模已是农村工作的必然趋势。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个数由738个减少到现有的359个,村平均人口为1761人。其中1500人以下的村146个,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个,3000人—4000人的村有25个,4000人以上的村2个。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公里32个,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宾舍村,为4135人;最少的是马鞍镇平水村,为216人(将撤村建居);全县村平均区域面积从1.5km2增至3.1km2,最大的村是平水镇梅园村,区域面积为13.6km2。全县共有村干部2324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除柯桥街道因城中村改造及今后撤村建居工作的需要暂不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外,这次调整共涉及18个镇(街道)和587个村,分别占全县镇(街道)总数的94.7%和村总数的79.5%,其中:二并一的有91个村,三并一的有75个村,四并一的有32个村,五并一的有8个村,六并一的有2个村。

二、主要做法

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由于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指导,由于各镇(街道)、各专业组、指导组的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了行政村规模调整依法、有序、平稳地进行。主要得益于

一是牢牢遵循并坚持了五个原则。即: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就近就便和整撤整并的原则;依法办事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规划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统一部署和镇、街道实施的原

则。

二是科学合理地提出了行政村的设置规模。即:平原以2000—3000人左右为宜,山区以1000—2000人左右为宜。中心村、县城周边村和经济强村的规模可适当扩大。调整后,各镇、街道行政村数减少比例均达到50%左右。

三是积极稳妥地处理了村规模调整中的三个难题。即:尊重民意,依法实施问题;集体资产处置和财务管理问题;村干部分流和新村班子组建问题。从而保证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平稳顺利的进行。

在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具体过程中,全县较好地把握了“县级指导、镇街为主,积极引导,依法办事”四个环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班子

县委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和县长冯建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5个片督查组和5个职能工作组,按照县派督查组分片督查、部门派指导组分片指导、镇(街道)派工作组帮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全县75个部门派出了115名县级机关干部分赴18个镇(街道),帮助、指导各镇(街道)依法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并深入到村帮助指导工作,向村干部和群众讲明道理,分析利弊,取得了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为提高全县上下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认识,通过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印发有关文件和宣传资料、召开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会议、村两委会班子会议、老干部座谈会议、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外地及本县开展村规模调整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目前我县行政村分布散、规模小等现状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和行政村规模调整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提高了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制订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和实施调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依法规范操作,明确具体要求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使群众理解和满意,为此,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特别强调,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尊重民意,规范手续。该到的法律程序必须到位,该报的材料必须齐全完备,不能因图当时方便而给今后工作带来后遗症。特别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形成调整决议及村民代表在决议上签字这些必备程序,徐纪平书记和李会鹏主任、冯建荣县长在有关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求各镇(街道)必须重视做好这一工作,避免出现反复而影响基层稳定。对镇和街道如何上报材料,上报哪些材料,材料内容有些什么具体要求等,由县委办、县府办、县民政局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予以明确和规范。考虑到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县委还明确由县民政局牵头,组成由组织部、政研室、建设局等有关人员参与的会审小组,对各镇(街道)上报的调整方案实行联合会审,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对镇(街道)报送的方案,县民政局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送县政府审批。既把好了方案审核关,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村委会规模调整

合理调整村委会规模,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得力措施之一。我镇根据上级有关村委会规模调整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抓好村委会撤并工作,使我镇村委会布局更为合理,有力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撤并村委会2 个,全镇村委会总数由原来13个调整为11个,撤并率为15.38%。村干部总数由撤并前62名下降到54名,减少村干部职数8名。

(一)撤销XX村委会并入XX村委会。合并后设立XX村委会,有农户589户,总人口2499人,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XX村。

(二)撤销XX村委会。

1、将原XX村委会XX村民小组并入XX村委会。合并后设立CC村委会,有农户641户,总人口2586人,辖区面积27.12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CC村。

2、将原XX村委会XX、DD、YY3个村民小组并入XX村委会。合并后设立XX村委会,有农户463户,总人口1966人,辖区面积22.53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XX村。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认识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镇党委、政府认识到:调整村委会规模,是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大决策。科学合理地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少村干部人数和财政开支,减少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的重复建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强有力的领导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指导组、财务清算审计组,分别负责村委会规模调整的日常工作、深入撤并村具体指导和协调清产核资工作。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循序渐进,精心组织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具体来说,我镇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分七个阶段进行:一是筹备阶段。主要是成立机构,宣传发动,骨干等。二是拟定方案阶段。主要是在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撤并村的初步方案。三是民主决策阶段。通过组织民主表决,形成正式方案。四是上报审批。将村委会规模调整方案,含村民会议讨论或投票结果,先报市民政局,再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五是组织实施。主要是做好村临时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的推荐和人员安排,清理好债权、债务,做好合并村财务、收缴封存印章等工作。六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等各项,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七是工作总结阶段。写出总结报告,迎接检查验收。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形成共识。

宣传工作是否深入,是做好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工作的成败关键。我镇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的目的、意义、原则、标准和有关政策,使之家喻户晓。

一是我镇通过拉横额、张贴、出专栏、墟日放广播等形式,在全镇掀起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宣传热潮,在全镇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据统计,我镇共拉横额15幅、张贴标语300条,出专栏26期。

二是认真做好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做好被撤并村的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工作。对有的村干部思想认识一时还转不过弯的,则通过说服教育工作,让其克服怕失位、怕失利、怕失权、怕失落的“四怕”思想,做到要有全局思想观念,不要有狭隘的区域思想观念;要增强组织纪律性,不要搞非组织活动;要积极主动工作,不要有畏难情绪。对于村民中存在怕集体资https://产被平分、怕应得利益受损、怕公共事业发展减少减慢、怕富村弱村合并经济发展受影响等思想顾虑,则多做说服教育,打消思想顾虑,妥善处理问题,做到件件事情有解释,个个问题有解决。

三是针对部分干部存在怕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怕影响经济发展、怕社会不稳定等思想,则充分发挥村委会党员、干部的作用,做好说服、解释、引导工作,强调全局观念和党性原则,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扎实地开展工作。对于个别思想不到位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引导,达成共识。

四是村民委员会调整、改制工作所涉及的村名、村址、集体资产处置和市政规划管理、学校管理、计生政策、就业问题、社会保障、房屋报建等问题,依法按章办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习惯和历史沿革,相信和依靠群众。

五是村委会规模调整后的村干部分流,按照有关政策妥善处理,帮助解决好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同时切实做好调整工作后的过渡衔接工作,及时建章立制,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稳妥推进。

依法依规是做好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的基础。我镇在调整村委会规模工作过程中,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做到既不折不扣地贯彻上级精神,又不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浮于形式,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在民主决策阶段,我镇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农户,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形成村民支持和参与配合规模调整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扎扎实实推进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的工作。按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的原则推进,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明确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集中力量,采取“先调整后处置”和“先打包,后并帐,逐步一体化”的方法,做到不平分、不平调集体资产,区别对待,合理处置,确保撤并村委会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村干部小集体思想严重;二是撤并力度还不够大。我镇在今后工作中还要做好善后工作,理顺所撤并村委会之间各种关系,确保撤并后村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国共产党XX市XX镇委员会
XX市XX镇人民政府
2005年6月30日

XX镇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合理调整村委会规模,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得力措施之一。我镇根据上级有关村委会规模调整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抓好村委会撤并工作,使我镇村委会布局更为合理,有力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撤并村委会2 个,全镇村委会总数由原来13个调整为11个,撤并率为15.38%。村干部总数由撤并前62名下降到54名,减少村干部职数8名。
(一)撤销XX村委会并入XX村委会。合并后设立XX村委会,有农户589户,总人口2499人,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XX村。
(二)撤销XX村委会。
1、将原XX村委会XX村民小组并入XX村委会。合并后设立CC村委会,有农户641户,总人口2586人,辖区面积27.12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CC村。
2、将原XX村委会XX、DD、YY3个村民小组并入XX村委会。合并后设立XX村委会,有农户463户,总人口1966人,辖区面积22.53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XX村。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认识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镇党委、政府认识到:调整村委会规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大决策。科学合理地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少村干部人数和财政开支,减少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的重复建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强有力的领导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指导组、财务清算审计组,分别负责村委会规模调整的日常工作、深入撤并村具体指导和协调清产核资工作。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循序渐进,精心组织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具体来说,我镇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分七个阶段进行:一是筹备阶段。主要是成立机构,宣传发动,培训骨干等。二是拟定方案阶段。主要是在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撤并村的初步方案。三是民主决策阶段。通过组织民主表决,形成正式方案。四是上报审批。将村委会规模调整方案,含村民会议讨论或投票结果,先报市民政局,再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五是组织实施。主要是做好村临时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的推荐和人员安排,清理好债权、债务,做好合并村财务、收缴封存印章等工作。六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七是工作总结阶段。写出总结报告,迎接检查验收。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形成共识。
宣传工作是否深入,是做好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工作的成败关键。我镇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的目的、意义、原则、标准和有关政策,使之家喻户晓。
一是我镇通过拉横额、张贴标语、出专栏、墟日放广播等形式,在全镇掀起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宣传热潮,在全镇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据统计,我镇共拉横额15幅、张贴标语300条,出专栏26期。
二是认真做好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做好被撤并村的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工作。对有的村干部思想认识一时还转不过弯的,则通过说服教育工作,让其克服怕失位、怕失利、怕失权、怕失落的“四怕”思想,做到要有全局思想观念,不要有狭隘的区域思想观念;要增强组织纪律性,不要搞非组织活动;要积极主动工作,不要有畏难情绪。对于村民中存在怕集体资产被平分、怕应得利益受损、怕公共事业发展减少减慢、怕富村弱村合并经济发展受影响等思想顾虑,则多做说服教育,打消思想顾虑,妥善处理问题,做到件件事情有解释,个个问题有解决。
三是针对部分干部存在怕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怕影响经济发展、怕社会不稳定等思想,则充分发挥村委会党员、干部的作用,做好说服、解释、引导工作,强调全局观念和党性原则,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扎实地开展工作。对于个别思想不到位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引导,达成共识。
四是村民委员会调整、改制工作所涉及的村名、村址、集体资产处置和市政规划管理、学校管理、计生政策、就业问题、社会保障、房屋报建等问题,依法按章办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习惯和历史沿革,相信和依靠群众。
五是村委会规模调整后的村干部分流,按照有关政策妥善处理,帮助解决好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同时切实做好调整工作后的过渡衔接工作,及时建章立制,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稳妥推进。
依法依规是做好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的基础。我镇在调整村委会规模工作过程中,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做到既不折不扣地贯彻上级精神,又不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浮于形式,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在民主决策阶段,我镇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农户,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形成村民支持和参与配合规模调整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扎扎实实推进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的工作。按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的原则推进,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明确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集中力量,采取“先调整后处置”和“先打包,后并帐,逐步一体化”的方法,做到不平分、不平调集体资产,区别对待,合理处置,确保撤并村委会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村干部小集体思想严重;二是撤并力度还不够大。我镇在今后工作中还要做好善后工作,理顺所撤并村委会之间各种关系,确保撤并后村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市XX镇委员会
XX市XX

"财务管理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