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发布时间: 2019.08.19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在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志們:
在第1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首先,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爲我縣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親切的慰問!向今天受到表彰獎勵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主要目的就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及省、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分析當前教育面臨的新形勢,研究確定今後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措施。爲了開好這次會議,縣委、縣政府就一系列教育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下面,根據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大力實施“科教興平”戰略,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縣教育事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普九”成果不斷鞏固,初中生輟學現象得到有效控制;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步伐加快,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落實,農村教師工資按時發放,保證了農村教育特別是教師隊伍的穩定;全縣中小學校舍改造、擴建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今年全縣高考本科上線57xxxx,實現了突破50xxxx大關的目標,綜合評比高中教學質量位居全市第二位。這些都是在競爭激烈、困難較多的情況下,經過教育戰線全體教職員工的埋頭苦幹、奮力拼搏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事實充分說明,教育戰線的同志們素質是好的,是有戰鬥力的。對此,縣委、縣政府是滿意的。
教育是現代化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工程,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一個國家、地區綜合實力的強弱,經濟發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和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取決於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的水平,歸根到底取決於教育。對於發展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同志都作過具體闡述。近年來,我縣通過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施工業帶動戰略,使全縣的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差距。我們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根本在人才,關鍵靠教育。
當前,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既面臨良好的機遇,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需要培養數量更多、素質更高、門類更全的人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衆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願望十分迫切,教育消費已成爲家庭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教育競爭局面已經形成,“選擇性”教育已成爲現實,這爲按照“産業化”思路統籌運作教育事業提供了發展平臺。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教育發展的總體水平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不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存在著教育觀念落後,教育結構不合理,辦學體制單一,管理機制僵化,現有教育資源的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教職工隊伍配備矛盾突出,師資水平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流失現象日趨嚴重;農村教育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不盡完善,教育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等等。面對良好的機遇和嚴峻的任務,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新世紀教育事業發展指明的方向,充分認識教育在發展先進生産力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做先進生産力的開拓者;積極擔負起發展先進文化的重任,做先進文化的弘揚者;牢固樹立教育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做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爲建設“小康平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深化改革,推進全縣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今後三年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第三次全教會和全國、省、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教育爲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堅持改革、調整、創新、發展的主題,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全縣各級各類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工作目標是:進一步做好“普九”鞏固提高工作,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10xxxx,初中入學率提高到9xxxx以上;加大高中階段投入,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到2005年城區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學校基礎設施和教育資訊化建設,2005年基本建成教育資訊中心,創建10處省級規範化學校。到“十五”末,全縣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規模適當、結構合理、教育普及率高、教學質量好、運行機制靈活、保障機制健全的新型教育體系,在總體上達到全市先進水平。實現上述目標,工作任務非常繁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項改革,以改革增活力、促發展。
(一)改革辦學體制,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發展社會力量辦學,符合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符合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更符合我縣縣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已於今年9月1日正式頒佈實施。因此,要儘快建立以政府辦學爲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新體制,滿足廣大群衆接受不同層次教育的要求,形成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突出抓好以下三點:
一要轉變觀念,爲民辦教育定位正名。要進一步樹立平等對待民辦教育的新觀念,對民辦教育與國辦教育一視同仁。要把社會力量辦學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興辦教育當作一項産業來抓,允許投資辦學和投資助學的單位和個人在扣除辦學成本後收取合理回報。要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按照“抓住中間(義務教育學校),放開兩頭(非義務教育學校)”的原則,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各級各類學校。二要落實政策,爲民辦教育增添動力。近期,縣裏將要制定出臺《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辦學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制定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要探索建立教師流動機制的新舉措,民辦學校經批准後可以面向社會自主招聘教師,允許公辦學校教師經批准到民辦學校任教。要創新投資機制,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南方大財團、大企業通過股份合作或獨資等形式,發展不同層次的教育。要大膽探索公辦學校辦學體制的改革,大力推廣平原一中、平原鎮等單位吸引社會資金聯合辦學的成功經驗,實行“公辦民助”、“公有民辦”和“股份制辦學”。同時,要推行學校後勤的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從而解放出更多的人力,集中起更多的財力,向教學第一線傾斜。三要優化環境,爲民辦教育保駕護航。各部門要爲民辦教育撐腰壯膽,堅持“多支援、少干預,多幫忙、少添亂”,把促進民辦教育作爲“政府提速”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教育、人事、國土、城建等有關部門,在土地使用、建設規劃、師資選聘和培訓使用等方面,既要依法保障社會力量辦學的合法權益,更要幫助其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依法規範辦學行爲,促進社會力量辦學健康發展。
(二)整合教育資源,積極推行“寄宿制”教育。
自去年以來,全縣的中小學入學人數和在校生數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體趨勢是小學生人數減少,初中生、高中生人數增加。同時,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群衆對接受優質教育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但從全縣的學校佈局和教育資源配置來看,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這種形勢。一方面,爲數不少的教學點的存在,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制約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中心學校又因爲校舍不足、生源匱乏、師資緊張等原因難以進行規模擴張,辦學水平多年沒有大的提高。因此,根據全縣教育發展的趨勢,今後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全面優化學校佈局,把優質教育資源全部集中到重點學校和中心學校,並在全縣中小學中推行寄宿制教育。“十五”期間,全縣高中生在校生達到1萬人,全部集中在縣城就讀;初中在校生達到1.5萬人,其中一半集中到縣城就讀;小學在校生達到5萬人,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到縣城就讀,其餘全部集中在原鄉鎮駐地中心小學就讀。教育局要和各鄉鎮協調好,拿出具體的調整實施方案,原則上每個鄉鎮駐地只保留一處中學,每個原鄉鎮駐地只保留一處中心小學。力爭用1—2年的時間,把各鄉鎮的教學點、不完全小學全部撤掉。同時,按照規範化學校的標準建設全寄宿制的、設施功能完善的初中和中心小學。
(三)繼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激發整體活力。
去年,我們成功地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下一步,要在進一步完善提高去年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探索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體制,全面啟動教師隊伍。主要抓好以下三點:
一要建立一套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用人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按照平等自願、雙向選擇的原則,繼續實行教職工聘用、聘任制,一年一聘,從而全面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紀律嚴明、結構合理、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要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堅持“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原則,改革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大中專畢業生包分配就業的辦法,由統一包攬分配改爲有計劃地按需選招,從而達到逐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推進教師隊伍新陳代謝的目的。
二要有效扼制優秀教師外流。要在教育教師增強大局意識和熱愛家鄉、振興家鄉責任意識的同時,研究並制定留住人才的措施和辦法,真正打破大鍋飯,將福利待遇向教學一線傾斜,向教學骨幹傾斜,加大獎勵工資的比例,定崗、定責、定報酬,從根本上解決好績酬挂鈎的問題,真正做到優績優酬,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要切實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各級教育幹部、各類學校的校長要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身修養,認真鑽研教學業務,做一名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群衆擁護的合格校長,爭取在任期內幹出一番事業來。縣教育局要加強對校長的管理、考核和培訓,爲每個教育幹部建立業務考核檔案,並建立教育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對工作先進、成績突出的要不拘一格地進行獎勵和重用,對群衆口碑不佳、工作久無起色的要毫不手軟地予以撤換。
(四)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要把德育擺在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各學校要積極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按照德育工作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學齡段的德育內容、要求和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作爲長期堅持的重點,把德育貫穿於學校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既有中華傳統美德、又具有現代科學知識和價值觀念的合格人才。
二要全面改進教育教學工作。要全面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要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好每個學生的長處與潛能。教育局要建立一套面向全縣的教育教學考核長效評價機制,每學年對每個單位、每處學校、每個教師的教育水平、教學質量、教研教改情況等都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後進,制定整改措施,全面促進全縣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要以教育資訊化建設爲突破口,積極創建省市級規範化學校,全力打造教育品牌,推動全縣教育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要抓好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今年,我縣被確定爲全省第二批新課程改革實驗區。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並成立了領導機構。各學校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爲契機,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目標要求以及新的課程標準,按照縣政府辦公室24號文件(《平原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方案》)的要求,一步一步認真實施,層層落實責任,扎實有效地推進,爭取一年內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加強領導,形成抓好教育工作的強大合力
發展教育事業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縣委、縣政府要求各鄉鎮黨委、政府一定要從“科教興平”、建設“小康平原”的認識高度,重視教育,真正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位置,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要進一步明確縣、鎮、村三級職責,形成發展基礎教育的合力。縣裏主要抓好教職工工資的統一發放和全縣中小學的規劃、佈局調整和管理。各鄉鎮要不斷加大教育教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各村要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負責學校的校舍改造、維修和維護。縣裏將建立教育執法目標責任制,加強對縣直部門、鄉鎮教育工作的檢查督導評估,並向全縣通報。從而在全縣形成“黨以重教爲先、政以興教爲本、民以支教爲榮、師以從教爲樂”的教育發展格局。
高度重視、解決突出問題。一方面,要盡全力打好中小學危房改造攻堅戰。要加大獎懲力度,堅持實行“先建設、後補助”的政策,充分用足用好縣裏發放的危房改造補助。進一步強化資金籌備的措施,採取財政拿、群衆捐、單位籌、施工單位墊、社會投入等多種辦法進行籌資。同時,對新建和改建校舍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的出現。通過上下共同努力,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如期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另一方面,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行爲。縣教育局和各鄉鎮教管會要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強化管理,嚴格控制收費專案和標準,進一步規範中小學收費工作。對經批准的正常收費,要強化監管力度,並要全部投入到教學之中,決不能助長靠多收費、高收費來供自己講排場、擺闊氣的歪風。同時,物價、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和檢查,對違反規定多收費、亂收費或截留、挪用、擠佔中小學辦學資金的行爲,及時嚴肅查處。
努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加快教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援和配合。教育部門要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調與配合,注意傾聽人民群衆對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文化宣傳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教育戰線的好典型、好經驗,形成有利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公安、安全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安全管理,加大對中小學校周邊秩序的治理力度,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加強與中小學校的溝通與合作,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問題。繼續支援教育、共青團、婦聯等部門開展的“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及救助貧困生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教育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百年大計,教育爲本,三尺講臺,關乎未來。加快教育發展,建設教育強縣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希望大家不辜負縣委、縣政府的期望和全縣人民的重托,振奮精神,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dg1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在度全市教育骨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衡量,现代化的优质教育必然是顺应人的发展需求,满足人性自我提升需要的教育,必然是百姓福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的教育,必然是质量和数量、公平和个性、成功和幸福达到高度和谐的教育,联系**教育发展实际,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抛砖引玉,推动大家议教育、谋发展。

一、城市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市正努力建设“三中心、两高地”宜创宜居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教育一方面要为城乡百姓提供均衡、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满足百姓“有书读”“读好书”意愿;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面对挑战,**发展经济的竞争力急待进一步培育,新的优势在于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于知识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支撑,在于专利、品牌等新兴经济元素的培育,在于城市人文的积累和提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提高发展质量,需要教育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才和思想的“储备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的作用。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均衡程度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百姓要求享受良好教育的矛盾依然尖锐,城乡教育之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进。我市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转变,**教育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从硬件的完善转到队伍的优化,从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到优质、和谐发展。当前及今后,教育的关键点已转移到更深层次的均衡上来,更注重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和发展潜能等,促进教育公平要从外延扩张,更注重内涵发展,尤其要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每所学校都得到发展提升。因此,今后要加强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良性配置,加快我市要优化教师引进、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在教师待遇的保障、优秀人才的引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创新人才的奖励等方面,深化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教育骨干和师资的科学流动机制和培养提升机制,努力突破制度瓶颈,促进教师资源“柔性流动”、 “多向流动”等,培育优秀教研组、先进班组等创新型团队,每个学校都要推出自己的名师团队。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资源分配制度,大力研究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均衡发展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与本地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的教育类别。本地产业发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源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资源基础,困此“围绕产业办学、围绕市场兴教”是其基本理念。例如苏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是“合拍共振,无缝对接”,苏州是世界知名制造业基地之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密集区,世界500强的91家企业在苏办厂,苏州产业在升级,苏州职业教育也在跟进,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文秘、电工到微电子制造,现代通信技术、物流、汽车维修,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和谐共生。我市已提出了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题,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发展职教空间很大。但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经费不足,生源不佳、发展信心不足、群众认可度还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度还不高。(近几年我市职业学校先进设备闲置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要有懂技术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提供实训,但由于活动经费缺乏,学校不能购置丰富的材料,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一些设备被闲置;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热情不高,有的企业前几年满怀热情办起校企合作班,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投入回报不对称,办班难以为继。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些规模企业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的“适用度”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经过锻炼往往成为企业的骨干,但现在经常会遭遇中职生用不上、用不起的现象,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滑坡”。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深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迫切。市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扶持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实用人才、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职业教育单位要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瞄准市场办学,着眼企业办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的形式,提高职教服务社会、助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年度全市教育骨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衡量,现代化的优质教育必然是顺应人的发展需求,满足人性自我提升需要的教育,必然是百姓福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的教育,必然是质量和数量、公平和个性、成功和幸福达到高度和谐的教育,联系**教育发展实际,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抛砖引玉,推动大家议教育、谋发展。

一、城市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市正努力建设“三中心、两高地”宜创宜居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教育一方面要为城乡百姓提供均衡、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满足百姓“有书读”“读好书”意愿;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面对挑战,**发展经济的竞争力急待进一步培育,新的优势在于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于知识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支撑,在于专利、品牌等新兴经济元素的培育,在于城市人文的积累和提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提高发展质量,需要教育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才和思想的“储备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的作用。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均衡程度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百姓要求享受良好教育的矛盾依然尖锐,城乡教育之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进。我市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转变,**教育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从硬件的完善转到队伍的优化,从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到优质、和谐发展。当前及今后,教育的关键点已转移到更深层次的均衡上来,更注重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和发展潜能等,促进教育公平要从外延扩张,更注重内涵发展,尤其要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每所学校都得到发展提升。因此,今后要加强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良性配置,加快我市要优化教师引进、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在教师待遇的保障、优秀人才的引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创新人才的奖励等方面,深化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教育骨干和师资的科学流动机制和培养提升机制,努力突破制度瓶颈,促进教师资源“柔性流动”、“多向流动”等,培育优秀教研组、先进班组等创新型团队,每个学校都要推出自己的名师团队。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资源分配制度,大力研究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均衡发展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与本地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的教育类别。本地产业发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源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资源基础,困此“围绕产业办学、围绕市场兴教”是其基本理念。例如苏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是“合拍共振,无缝对接”,苏州是世界知名制造业基地之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密集区,世界500强的91家企业在苏办厂,苏州产业在升级,苏州职业教育也在跟进,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文秘、电工到微电子制造,现代通信技术、物流、汽车维修,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和谐共生。我市已提出了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题,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发展职教空间很大。但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经费不足,生源不佳、发展信心不足、群众认可度还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度还不高。(近几年我市职业学校先进设备闲置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要有懂技术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提供实训,但由于活动经费缺乏,学校不能购置丰富的材料,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一些设备被闲置;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热情不高,有的企业前几年满怀热情办起校企合作班,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投入回报不对称,办班难以为继。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些规模企业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的“适用度”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经过锻炼往往成为企业的骨干,但现在经常会遭遇中职生用不上、用不起的现象,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滑坡”。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深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迫切。市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扶持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实用人才、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职业教育单位要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瞄准市场办学,着眼企业办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的形式,提高职教服务社会、助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23下一页

(三)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做好国民教育的“前伸”和“后延”工作,一方面加快学前教育优质化、公益化进程,今年把6个镇街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列入政府实事,还要制订幼教专项政策,推进学前教育加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统筹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家长教育,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育需要怎样的学校。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知识经济不断深入,“高分低能”、“高分无能”的青年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形势,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地推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已显露出当今社会“新人才观”的端倪,形势要求我们确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但另一方面,恰恰是就业竞争的激烈,使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过重寄托到学校的升学绩效上,这种关注并没有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而有所减弱,反而更为加强。这就使学校面临两种质量观的矛盾,是追求“分数的质量”,还是“追求生命的质量”。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当前教育的一些偏差。我认为,德育关键是做人教育;智育关键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关键是终身锻炼的习性养成;美育关键是情操陶治;劳动教育关键是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教育青少年要养性—注重优美人格的奠定,养慧—圣贤智慧的陶治;养德—正大品行的规范;养志—理想抱负的树立;养能—生命能力的完善。学生不仅要提高文化科知识水平,更要发展体质水平、审美水平、创新水平、心理水平等各方面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树立“因材施教”理念,确立不同个性、不同禀赋学生不同的质量标准。人格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具有深刻文化素养、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二)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

要从积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入手,提高教师实践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实施新办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要着眼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为原则,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要改变全市学校一把尺子衡量绩效的局面,实行教育质量多元策略,实施策略分层,多元发展,确立“各级各类争一流”思想,促使不同学校努力在自身层次达到最优,实行群体创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统筹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体系。

(三)加快学校内涵成长。

近三年我市高扬学校文化建设大旗,推动学校锤炼核心价值观,培育师生主流意识,以文化提品质,以文化树品牌。但目前学校文化尚未深刻融入管理者治教理念,以及师生团队的治教求学行动中,有品位的学校不够多。一个富有内涵的学校,我的理解:一是理念一定要贯彻得非常到位,得到全体成员多年不变的认同和自觉遵行。二是管理一定要修炼到细节,学校的一本书或是一棵树背后都可能有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三是风格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学校不一定每个都是名校,但可以是有个性的学校,特色的培育源于深入挖掘校本资源,以及拓展和发挥,不因学校规模宏大而庞杂失序,不因学校规模小而无可实施。比如义中是我市教育多年的典型代表,已经塑造了比较深厚的学校形象,那么,“义中人”这个品牌怎样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是否可以将更多象“义中人”这样富有精神内涵的学校特色品牌呢?面对既定的师资和生源、硬件和软件,学校文化发展的境界决定了学校内在发展力和外在的影响力,靠有限的名师建不起名校,只有文化才有化平凡为神奇、化散沙为整体的力量。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三、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

(一)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最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不断加大,教师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可喜提升,社会人士热衷教育的氛围日渐浓厚,但随着百姓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前我市教师的学科和学历结构还不尽完善,优秀教师群体还比较单薄,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师德行风状况有质疑的声音。教育发展首要资源是教师;教师的素质首要是师德。有一个事实全世界应该都相同,那就是当教师不是发财的工作,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教师是从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获得尊严,教师的价值是在学校中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而体现出来。但令人担忧的是,过度的量化使学校和教师的特有价值难以充分评价,功利的社会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不良影响,应试教育也伤害了教师职业的古老的欢乐,教师的信仰以及个性、灵性、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在渐渐消退,教师作为人的精神导师和灵魂工程师的功能的退减,使教师不仅不被社会敬重,连学生都不再尊重他们。因此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以整治违规带生问题为切入点,以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为根本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琢磨教师成长、研究教师培养上来,培养更多的品德良好,学养深厚的优秀教师,以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二)校长要有几分书卷气。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呼唤更多的校长提高教育领悟力和人格魅力。温家宝总理曾批评几种“非教育家”类型的校长,即政客型校长、企业家校长、权谋家校长,就是所谓看不出教育工作者气质的校长。我们提倡校长要勤于修身,敏于思考,善于干事,敢于创新,做一个善管理的“实干家型”校长;提倡校长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一个懂业务的“教育家型”校长;提倡校长坚守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涵养知性气质和高雅情趣,做一个书生型校长。

同志们,教育是泽润心灵的事业,教育是树人育人的伟业,让我们满怀教书育人的神圣感、自豪感,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上一页123

在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我向会议作关于**年全区计划生育和**年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安排的报告。
一、**年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年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努力贯彻“三为主”方针,坚持“三不变”原则,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深入开展了经常性的避孕节育工作,努力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了行政执法工作。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被市政府评为一类区。
㈠全面完成了各项人口指标
**年全区人口出生计划为3065人,实际出生人数为2923人,比计划少生142人;人口出生率计划为8.51‰,实际人口出生率为6.84‰,比计划降低1.8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为4.01‰,实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计划生育率计划为97%,实际计划生育率为99.93%,比计划提高2.93个百分点。不仅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计划,而且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出生呈平稳态势,全区人口形势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
㈡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党政线工作,促进了“一把手”工程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政领导班子和一把手抓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今年区委、区政府重点抓了党政线工作制度化建设,实行“一个责任制,二个协调会,三个通报”制度。
区委、区政府亲自落实党政一把手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年初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明确“一把手”工作责任,并且把相关部门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区岗位责任考核之中。为了保证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工作制度,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一年分别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计生工作,听取计生,落实计划生育经费,研究解决流动人口、农村早婚早育等突出问题。要求各街、乡(镇)一年召开四次班子会议研究计生工作,各相关部门一年召开两次班子会议研究计生工作。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重点解决经费和人员两大问题,各相关部门重点做好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确定专人具体负责。

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会议,协调安排涉及全区共同参与的计划生育工作,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人口统计清查工作和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流动人口、下岗职工、早婚早育等计划生育问题。各街、乡(镇)也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兰家镇班子对计划生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落实一把手工程,对具体工作一把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手亲自过问,体现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兴隆山领导重视计生工作,主管领导深入基层,基础工作落得实。新发街道党政领导亲自抓,各项工作亲自过问,体现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

定期对综合治理情况、行政执法情况和情况进行通报。由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对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执法执罚和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向全区通报,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此外,制定考核方案,对街、乡(镇)及相关部门党政线工作进行单独考核,使计生党政线工作落实到基层。

通过以上措施,使党政线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班子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在加强党政线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同时,加大措施,努力解决好计划生育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采取了“实行三级管理,加强两个保证,完善两个途径,开展两个结合”的措施,对流动人口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规范化管理。通过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协调公安、工商、城建、民政等相关部门各自把好关口。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街道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如**街道办事处处于城乡结合部,在棚户区集中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员,该街道通过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建立信息员网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落到实处。在商业区,充分发挥了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如**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各大商场成立计划生育协会把流动人口组织起来,黑水路协会作为老典型,继续发挥了典型的作用,远东商场成立了下岗职工协会,协会经常开展志愿者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生育、生活、生产等项服务,在商业区出现了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局面。我区的做法在国家《人生》杂志上刊登。

二是加强了控制农村早婚早育工作。去年以来,主要采取5项措施来加强这项工作。⑴加强宣传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宣传晚婚、晚育的好处,大部分青年都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婚育年龄标准。⑵建立村一级监控网络,由村计生主任负责了解掌握各村的早婚早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⑶加强综合治理。通过民政、派出所等部门共同把关,限制早婚早育。⑷加强婚育行为管理。一旦出现早婚,便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坚决制止早孕的出现。⑸加大处罚力度。如奋进乡实行三级处罚,对出现早婚早育的当事人给予罚款处罚,并记入村书记、妇女主任、中心户长的全年工作考核之中。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农村早婚早育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加强了对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在坚持对下岗职工实行“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和“一分双计”的基础上,采取区别对待、分类管的办法来加强对下岗职工的管理。一是对离开长春市区到外地就业的下岗职工,按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及时与流入地计划生育部门取得联系,积极为他们办理婚育证明等手续。二是对到市区内其他城区就业的下岗职工,我们与其他城区一起实行双向管理,把下岗职工的有关情况及时提供流入地所在单位,实施有效监控。三是对暂时没有就业的下岗职工,我们把他们当作无业人员,由街道居民委负责全面管理。通过以上三种不同的方式,我们把下岗职工全部纳入计划生育网络之中,实现了经常性的管理。

四是深入开展“三结合”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在农村开展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精神,在一乡两镇广泛开展了“少生快富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年初下发了“三结合”帮扶通知和“三结合”实施方案,采取乡镇内每个单位各帮扶一个村,一个村扶持一个社的方法, 培育了小南村、毛家村、郭家村脱贫致富典型,发展家庭经济,开展科技、资金等方面扶贫。为了使三结合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区委、区政府要求各乡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为三结合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各乡镇又要求各村制定优惠政策,比较突出的是老典型奋进乡蔡家村对计划生育户制定十条优惠政策。目前,我区已有40%的计生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是进一步加强了落后村的转化工作。一乡两镇的党政一把手,每人包一个落后村,区级党政一把手和主管计生工作的副书记、副区长,每人包一个落后村,定期深入到落后村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落后村解决计划生育和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各乡镇对工作不得力的落后村的班子进行了调整。经过包保,使落后村的经济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邰家村、邱家村是计划生育的老大难村,没有一例计划外出生。

六是严格执行财政预、决算计划,努力为计生部门解决经费问题。**区总人口43.8万人,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的规定,我区计划生育人均经费1.9元,全年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83.2万元,全年经费全部到位。同时,要求各街、乡(镇)要按责任书的要求,把计划生育经费按时足额拨到位,尤其是乡统筹款,区财政逐乡(镇)去落实。

七是努力减轻农民负担。6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文件,关于加强农民负担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我区及时召开了街、乡(镇)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会议,签订了责任状,加强贯彻力度,区委、区政府按照要求,责成计划生育部门对计划生育的各项收费进行梳理,并且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重新确定计划生育乡统筹款的提留和使用标准,并制定了实施细则,。
㈢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是坚持抓好经常性的避孕节育工作,深入开展“查、补、落”工作。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工作到户,服务上门,措施到位,确保“查、补、落”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把“查、补、落”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与统计工作相结合,做好健康登记,活化卡、簿、单;与科技药具工作相结合,边查边宣传生殖保健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知识,掌握知情选择,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与法规教育相结合,边查边宣传生育政策;与调研相结合,采取定期抽样调查的方式,掌握避孕节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生育健康服务相结合,深入农村开展“三查”工作,查病查孕,送医送药,免费治疗。全年春、秋两次集中性“查、补、落”普查率均达到100%,普查20余万人次。
二是强化宣传,严格执法,加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落实。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在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工作。1月份,全区计生干部1000多人在人民大街胜利公园到车站广场路段举行了大型街路宣传活动,共发送宣传挂图500张,将7.2万份宣传品送到千家万户,设咨询服务台,向新婚夫妇进行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各街、乡(镇)对宣传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人力、财

力上给予支持,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宣传。南广街道办事处组织秧歌队、狮子舞,使宣传工作有声有色。站前街道通过军地共建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开拓了计生宣传新领域,更新了内容和方式,取得了积极效果。尤其突出的是,站前街道通过各种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在班子的支持下,经过计生办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努力,超额完成报刊订阅任务,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开辟阵地。为了提高计生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区计生局组织全区街、乡(镇)、委(村)计生干部进行阶段性计生政策法规,重点是学习修改后的《吉林省计划生育条例》,培训采取“二个结合、一个考核”的方式。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调研与座谈交流相结合,最后进行阶段性考核”的办法,参加人数300多人次。坚持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规范了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进一步落实了依法管理,依法审批制度,提高了计生工作执法水平。去年5月,区人大听取了区政府贯彻落实《吉林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工作情况,非常满意。
三是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全区人口大清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全区人口大清查动员会,制定方案。实行两个结合:与查补落相结合,与更换户口相结合。采取五个途径,即挨户查、晚上查、通过派出所查、通过婚姻登记查、通过亲友、电话查。**街道在人口大清查中,领导班子重视,主管负责人亲自带领机关干部走街入户开展人口清查,取得良好效果。凯旋街道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保证人口清查准确无误,取得突出成绩。全区有840人参加人口大清查。通过这次人口大清查,摸清了90-99年人口出生底数,对准确掌握我区目前人口状况和下一次人口普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是采取有效途径,加强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于增强计划生育服务功能,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去年我们采取“制定一个标准,完善二个途径,实行三个结合,坚持四个原则”的方式来加强科技服务工作。建立簿册、随时服务。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组织和网络作用,把科技服务工作有效地渗入到商业区,并通过加强街道服务站建设,在棚户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在科技服务中坚持方便群众,注重社会效益,以预防为主等项原则,使我区的科技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去年8月省召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暨生殖保健服务工作会上,我区进行了经验交流。
**年,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基层广大计生干部会出了辛勤的劳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一类区。
二、下一年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全区实现“九五”计划和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今年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工作思路是:高举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中央座谈会精神和全区工作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领导责任;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农村突出抓好早婚早育、多胎生育的控制,城市初步形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于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格局;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增强人口控制能力,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计划生育技术管理,为育龄群众提供以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切实加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搞好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协助做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运用好人口普查成果。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分类指导,抓好后进转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为我区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目标是:全区总人口控制在44.2万人以内;人口出生数控制在2807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3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0‰以内,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9%以内。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00年全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务实求新,巩固成绩,再图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㈠继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
认真总结近几年全区计划生育“党政线”、“业务线”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工作上既要突出工作重点,又要注意把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领导作用,又要调动各相关部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既要明确责任,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从而进一步促进各级党政“一把手”对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真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特别是注意解决好影响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计划生育业务部门要做到“指导、协调、管理”三个到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落实。
㈡加大依法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重点抓好早婚早育控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建立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于一体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一是要认真宣传

贯彻国务院批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增强流动人口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有关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二是创造有利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会氛围,在各级党政组织协调下,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初步形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格局。三是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通报制度,交流工作信息,督导工作开展。四是依托社区,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服务。
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人口控制能力
农村要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村,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增强村一级的人口控制能力。要抓好经常性的以环扎为主的节育措施的落实,工作基础较好的村逐步开展知情选择。要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机构,配齐配强村、屯计生人员,健全完善服务网络,落实好责任制。提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民主化进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
乡镇要搞好基础工作设施和技术、宣传、药具服务(室)硬件建设;探索建立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基层工作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坚持分类指导,把抓后进、治薄弱作为增强人口控制能力的重点,采取综合治理办法治理计生工作后进村屯,逐步消除工作中的死角死面,促进工作平衡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流入,下岗职工的大量出现,以及“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比重不断增大,使得城市计划生育群体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旧的管理方式、方法已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计划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生育工作。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切实加强国有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探索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切实加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探索“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的新路子。要注意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作用,建立起新的工作网络和管理机制。依托社区,做好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
㈣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继续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努力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化、基础知识教育经常化、社会宣传立体化、宣传工作管理规范化,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搞好世界人口日、公开信发表纪念日和重大节日的集中性社会宣传;推进计划生育宣传品进村入户,努力达到进村率100%,入户率95%以上,积极发挥乡、村计划生育宣传员的作用,开展好面对面宣传教育;开展好计划生育报刊杂志的“订、读、用”活动。
培养、总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典型经验,以典型引路,指导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党校培训班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人口理论。
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功能,继续坚持经常性的“查、补、落”工作,尤其要抓好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查、补、落”工作。提倡落实以“环扎”为主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率、及时率和有效率。特别要落实好早婚夫妇的避孕节育措施。在工作基础较好的乡村稳步开展“知情”选择。继续开展创建甲级服务站活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节育手术操作规范,搞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借鉴农安县优质服务试点经验和榆树市生殖健康服务试点经验,全面推进我区以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全程优质服务。
㈥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强化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各项,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严格生育指标审批发放程序。积极开展文明执法活动,积极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评议考核。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和指导工作。加强全区统计执法监督,加大对计划生育统计虚假瞒报、漏报的治理力度,对统计数字严重失实的地方予以曝光和依法严肃处理。鼓励说实情,报实数,干实事,求实效。编制好区“十五”人口计划,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办做好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抓好《吉林省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规范》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全区计生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继续开展统计“求实杯”竞赛活动,抓好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此外,要加强,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加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搞好主渠道供应和市场零售;加强信访和信息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各级计生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在机构改革中,在保持计划生育机构和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积极推进计生系统干部和工作人员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既要打开入口,又要打开出口,不断增强计生队伍的活力,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希望

广大计生干部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工作干劲,努力完成好新一年各项工作任务。

"健康教育工作小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