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你不妨看看县人民检察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动力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县人民检察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现有干警26人,其中女干警5人,党员17人,全体干警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内设反贪污贿赂局、公诉科、侦查监督科、渎职侵权检察科、民事行政检察科、监所检察室、职务犯罪预防科、控告申诉检察科、人民监督员审查案件工作室等12个部门。近几年来,我院党组始终坚持依法建院,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公正廉洁的院风,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以确保公正执法,促进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县委政府、上级检察院和彝县各族群众的好评。一、定目标,齐心协力创建文明单位县检察院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如一地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干警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项检察业务的依托和动力。我院于1994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但在以后的几年中,由于办公条件差,物质装备严重滞后,检察工作创新不足,干警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如何进一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遇到了不少的困难。2001年3月,我院新班子组成后,提出了“一个平台,两个突破,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工作思路,即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平台,突破物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干警素质不完全适应检察工作的困难局面,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在统一全体干警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了办事机构,并以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为重点,落实了责任制,制定具体措施和奖惩制度,使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新目标的确立,极大地鼓舞了干警的斗志,呈现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团结一致,人人在各自岗位上争做贡献的喜人局面。我院紧紧围绕省级“文明单位”的评选条件,经过两年多艰苦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创建目标,2003年12月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二、严管理,公正执法文明办案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制监督机关,是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的政法机关,是党和政府形象的窗口,检察干警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党的威信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院党组始终坚持对全体干警严格管理,强化纪律,做到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一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始终贯穿了文明的内容,以文明办案为主线,对所办案件实行“告知制”、“案件监督制”、“案件回访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杜绝办理“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二是实行“六公开”、“两机制”,即办案程序公开,办案时限公开、办案人员公开、办案结果公开、接待制度公开、监督制约公开;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做到“首问必答”、“首办责任制”,接待群众公心、热心、诚心和耐心。三是将人民检察院的任务职权、案件管辖、立案标准、办案程序、部门职责、办案纪律等予以公开,尽最大可能服务于人民群众,主动接受监督。四是结合各项教育活动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意见箱,坚持每周五“检察长接待日”等制度,使干警的执法执纪情况得到有效监督。五是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凡大要案、队伍建设、检察改革及一些重大活动,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加大检察宣传力度,一方面使检察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六是向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定期汇报检察工作及大要案的查办情况,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函和征询意见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干警公正执法、文明办案、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意见,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2001年以来实现“四个无”,即:无一错案发生,无一件超时限案件,无一名干警违法违纪,无一件举报干警违法违纪投诉。三、抓教育,提升队伍综合素质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检察事业发展的大局,同样也决定着创建“文明单位”的成败。争创“文明单位”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干警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为此,在争创活动中,我院党组采取六项措施,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纪律教育。坚持每周一政治学习日制度,组织干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文章,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中纪委“四条禁令”、高检院“九条规定”、“廉洁从检十不准”、“办案六条规定”等职业纪律。二是抓现代科技、经济和法律专业知识教育。以邀请有关领导和教授来院给全院干警授课、院领导专题辅导、各业务部门组织学、干警自学、举办交流学习会等形式,拓宽干警的知识面。三是抓学历教育。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求干警参加学历教育,并积极为干警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不仅在学习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对取得毕业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奖励。现在全院检察干警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0%。四是抓技能培训。抓住每一次机会积极选送干警参加上级检察机关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在全州检察系统首家全员通过了计算机等级一级(B)考试,全体干警人人会操作计算机,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同时鼓励干警参加驾驶技能培训,目前掌握驾驶技能的干警人数占全院干警总数的40%。五是抓党群工作。健全党支部、工会和团支部,选派优秀干警担任党群组织的负责人,并按各组织的规章制度正常地组织开展活动。按照检察工作要求,开展了“文明家庭”、“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五好”干警、“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妻子”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干警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品味爱好,使队伍保持了爱岗敬业、健康充实的精神状态。六是抓干警8小时以外的管理。对干警的管理延伸到8小时以外,院党组时刻把干警家庭的冷暖放在心上,谁家有了困难,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每逢传统节日就对家属进行慰问,组织干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文娱活动和献爱心、扶贫济困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开展以上“六抓”活动,我院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4年来,各种荣誉一个接一个,2001年我院“五好”达标被评为州级“人民满意的检察院”;2002年反贪污贿赂局被荣记三等功,被授予州级“青年文明号”;2003年控告申诉检察科再次评为“省级文明接待室”;民事行政检察科、批捕科、反贪污贿赂局先后被州检察院评为“先进集体”;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团支部被团州委评为“红旗团支部”。先后有4名干警被省检察院评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1名干警被州政法委、综治委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4名干警被州检察院评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5名干警被州检察院记三等功,1名干警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四、促业务,检察工作全面发展基层人民检察院行使的职权是刑事案件侦查权、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公诉权、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民事审判监督权,行政诉讼监督权。我院党组围绕这些职能,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作为依托和平台,全面开展各项检察业务,做到互促进互发展。4年来,我院各项检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严打”工作,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时刻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批准逮捕370人,提起公诉366人,案件准确率为100%;反贪污贿赂工作,始终遵循“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努力提高侦查水平,共受理贪污贿赂案件线索34件40人,立案侦查24件27人,其中查处科级以上领导涉嫌犯罪案件9件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共受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6件9人,立案侦查4件7人,调查终结2件2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执法效果;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共受理22件,立案审查15件,不立案做好服判息诉7件,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始终处在全州前三位;监所检察工作,认真落实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检察环节保持了零超期羁押,开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依法监督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各类违法情况,促进监管机关规范执法,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监所检察室被评为“三级规范化检察室”;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坚持推行首办责任制和检察长接待制,认真开展不起诉案件专项复查和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等专项行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检察环节,多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接待室”的称号;执法监督工作,办理立案监督14件,追捕6人,追诉5人,不批捕35人,不起诉23人,对侦查活动提出纠正意见39次,立案监督工作名列全州前三位。五、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县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面临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物质基础设施滞后。4年来,我院党组班子不甘落后,不怕困难,率领全体干警群策群力,奋力拼搏,使物质基础设施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投入30万元建成了局域网,并实现和全国检察广域网联通,每个业务科室都配备了计算机;购买了70万元的三辆业务用车;征地6亩,建筑面积2000m2总投资260万元的检察技侦楼建成投入使用,全部更新了办公家具,绿化了办公环境。物质基础设备已基本适应了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抓经费保障工作,在每月人均只有70元公务费的情况下,院领导亲自出面多方协调,争取办案经费,确保了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抓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检察队伍建设,确保了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使全院干警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各项检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为彝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县人民检察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dg1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县人民检察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年终总结
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动力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县人民检察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现有干警26人,其中女干警5人,党员17人,全体干警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内设反贪污贿赂局、公诉科、侦查监督科、渎职侵权检察科、民事行政检察科、监所检察室、职务犯罪预防科、控告申诉检察科、人民监督员审查案件工作室等12个部门。近几年来,我院党组始终坚持依法建院,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公正廉洁的院风,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以确保公正执法,促进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县委政府、上级检察院和彝县各族群众的好评。 一、定目标,齐心协力创建文明单位 县检察院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如一地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干警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项检察业务的依托和动力。我院于1994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但在以后的几年中,由于办公条件差,物质装备严重滞后,检察工作创新不足,干警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如何进一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遇到了不少的困难。2001年3月,我院新班子组成后,提出了“一个平台,两个突破,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工作思路,即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平台,突破物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干警素质不完全适应检察工作的困难局面,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在统一全体干警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了办事机构,并以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为重点,落实了责任制,制定具体措施和奖惩制度,使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新目标的确立,极大地鼓舞了干警的斗志,呈现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团结一致,人人在各自岗位上争做贡献的喜人局面。我院紧紧围绕省级“文明单位”的评选条件,经过两年多艰苦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创建目标,2003年12月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二、严管理,公正执法文明办案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制监督机关,是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的政法机关,是党和政府形象的窗口,检察干警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党的威信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院党组始终坚持对全体干警严格管理,强化纪律,做到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一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始终贯穿了文明的内容,以文明办案为主线,对所办案件实行“告知制”、“案件监督制”、“案件回访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杜绝办理“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二是实行“六公开”、“两机制”,即办案程序公开,办案时限公开、办案人员公开、办案结果公开、接待制度公开、监督制约公开;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做到“首问必答”、“首办责任制”,接待群众公心、热心、诚心和耐心。三是将人民检察院的任务职权、案件管辖、立案标准、办案程序、部门职责、办案纪律等予以公开,尽最大可能服务于人民群众,主动接受监督。四是结合各项教育活动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意见箱,坚持每周五“检察长接待日”等制度,使干警的执法执纪情况得到有效监督。五是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凡大要案、队伍建设、检察改革及一些重大活动,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加大检察宣传力度,一方面使检察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六是向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定期汇报检察工作及大要案的查办情况,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函和征询意见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干警公正执法、文明办案、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意见,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2001年以来实现“四个无”,即:无一错案发生,无一件超时限案件,无一名干警违法违纪,无一件举报干警违法违纪投诉。 三、抓教育,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检察事业发展的大局,同样也决定着创建“文明单位”的成败。争创“文明单位”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干警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为此,在争创活动中,我院党组采取六项措施,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一是抓学习和职业道德纪律教育。坚持每周一日制度,组织干警学习和“”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和落实》等重要文章,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中纪委“四条禁令”、高检院“九条规定”、“廉洁从检十不准”、“办案六条规定”等职业纪律。二是抓现代科技、经济和法律专业知识教育。以邀请有关领导和教授来院给全院干警授课、院领导专题辅导、各业务部门组织学、干警自学、举办交流学习会等形式,拓宽干警的知识面。三是抓学历教育。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求干警参加学历教育,并积极为干警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不仅在学习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对取得毕业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奖励。现在全院检 察干警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0%。四是抓技能。抓住每一次机会积极选送干警参加上级检察机关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在全州检察系统首家全员通过了计算机等级一级(B)考试,全体干警人人会操作计算机,基本实现了办公、办案现代化。同时鼓励干警参加驾驶技能培训,目前掌握驾驶技能的干警人数占全院干警总数的40%。五是抓党群工作。健全党支部、工会和团支部,选派优秀干警担任党群组织的负责人,并按各组织的正常地组织开展活动。按照检察工作要求,开展了“文明家庭”、“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五好”干警、“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妻子”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干警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品味爱好,使队伍保持了爱岗敬业、健康充实的精神状态。六是抓干警8小时以外的管理。对干警的管理延伸到8小时以外,院党组时刻把干警家庭的冷暖放在心上,谁家有了困难,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每逢传统节日就对家属进行,组织干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文娱活动和献爱心、扶贫济困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开展以上“六抓”活动,我院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4年来,各种荣誉一个接一个,2001年我院“五好”达标被评为州级“人民满意的检察院”;2002年反贪污贿赂局被荣记三等功,被授予州级“青年文明号”;2003年控告申诉检察科再次评为“省级文明接待室”;民事行政检察科、批捕科、反贪污贿赂局先后被州检察院评为“先进集体”;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团支部被团州委评为“红旗团支部”。先后有4名干警被省检察院评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1名干警被州政法委、综治委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4名干警被州检察院评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5名干警被州检察院记三等功,1名干警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促业务,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基层人民检察院行使的职权是刑事案件侦查权、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公诉权、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民事审判监督权,行政诉讼监督权。我院党组围绕这些职能,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作为依托和平台,全面开展各项检察业务,做到互促进互发展。4年来,我院各项检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严打”工作,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时刻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批准逮捕370人,提起公诉366人,案件准确率为100%;反贪污贿赂工作,始终遵循“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努力提高侦查水平,共受理贪污贿赂案件线索34件40人,立案侦查24件27人,其中查处科级以上领导涉嫌犯罪案件9件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共受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6件9人,立案侦查4件7人,调查终结2件2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执法效果;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共受理22件,立案审查15件,不立案做好服判息诉7件,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始终处在全州前三位;监所检察工作,认真落实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检察环节保持了零超期羁押,开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依法监督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各类违法情况,促进监管机关规范执法,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监所检察室被评为“三级规范化检察室”;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坚持推行首办责任制和检察长接待制,认真开展不起诉案件专项复查和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等专项行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检察环节,多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接待室”的称号;执法监督工作,办理立案监督14件,追捕6人,追诉5人,不批捕35人,不起诉23人,对侦查活动提出纠正意见39次,立案监督工作名列全州前三位。 五、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县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面临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物质基础设施滞后。4年来,我院党组班子不甘落后,不怕困难,率领全体干警群策群力,奋力拼搏,使物质基础设施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投入30万元建成了局域网,并实现和全国检察广域网联通,每个业务科室都配备了计算机;购买了70万元的三辆业务用车;征地6亩,建筑面积2000m2总260万元的检察技侦楼建成投入使用,全部更新了办公家具,绿化了办公环境。物质基础设备已基本适应了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抓经费保障工作,在每月人均只有70元公务费的情况下,院领导亲自出面多方协调,争取办案经费,确保了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抓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检察队伍建设,确保了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使全院干警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各项检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为彝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突出重点抓创建,精神文明谱新篇--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最佳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2004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 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2004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 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2004年的95.9%,十星级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2004年的1757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 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和 “”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 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邪教”“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2001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骨干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2004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2000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该工程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2000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2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2000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2004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2004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抓创建,精神文明谱新篇--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最佳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2004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2004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2004年的95.9%,十星级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2004年的1757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邪教”“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2001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培训骨干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2004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2000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该工程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2000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2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2000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2004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2004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