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财监系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财监系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做好xx年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财监系统的工作思路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x届x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争先创优精神,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努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民政调谐作用,和谐社会群体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自然规律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老年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行使着保家卫国、保驾护航的职能,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调谐作用,努力提高三类群体在社会中的和谐度。
1、救助困难群众。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好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运转协调、资金到位、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应急体系。健全部门间应急灾害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灾害管理预案体系;全面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灾情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灾后恢复重建要纳入规范的项目管理并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二是切实提升低保规范化操作水平。完善乡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机构建设,构建“一口上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分类施保工作,实现合理、科学救助。努力探索解决低保边缘户生活困难问题。健全社会监督办法,加大低保核查力度,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目标。三是确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长效发展。妥善解决好经济空壳村的五保老人供养经费负担问题,确保五保供养经费、实物足额筹措,巩固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大力推行民主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敬老院稳定有序运作。大力发展以农副业生产为核心的院办经济,实现以副补院。四是规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做好医疗救助审批工作,确保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落实救助经费,推动医疗救助长效运转。五是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制订城市生活无着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文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实施,区域合作”的工作运行模式。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救助时效。六是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建设。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广泛整合市内外资源,大力募集慈善基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慈善救助的应急作用。
2、关注老年群体。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体系。完善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建好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推行农村老年人协议养老方法,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坚持政府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管理的路子,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市老年教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电大分校和老年公寓要做到设施齐全、活动正常,街道、社区要建好、管好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和权益维护网络,建好社区老年协会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按照“3587工程”的要求,深化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老年体协和老年文艺团体等群众组织,经常开展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老年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力争老年人注册就读率和受教育率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以上。
3、深入拥军活动。建立完善抚恤、优待、补助、褒扬相结合的多层次优抚制度和服务体系。根据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机制管理办法,适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安置工作改革,稳妥做好货币化安置工作。继续完善落实退伍安置配套制度,突出抓好退役军人自谋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推荐工作,为其就业创造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建成上下协调、运转高效、服务多方位的双拥工作体系,深化军地共建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地支持部队建设,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二、坚持效益公平并重,发挥财税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把握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财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依照职能职责,坚持效益与公平并重,科学发挥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坚持依法治税。围绕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国税收入亿元的预期目标,坚持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对工业园区及部分控制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行税收会计一级核算,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欠税。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征管办法。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加强纳税户籍管理,严格发票管理。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二是完善税收管理。探索资源税由收购单位(水泥企业)、乡镇实行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和连年亏损企业的管理。三是提高税收稽查水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打击各种抗税欠税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四是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社会化。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2、科学安排支出。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一是保障培植财源支出,做大做强“财政蛋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等企业工业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完善落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保障“三农”建设支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三是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加大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投入,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的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
3、加强财政监管。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根据乡镇区划调整情况,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完善,支持乡镇做大做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手段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在制度上体现财政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和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三、坚持服务经济职能,发挥金融推进作用,和谐金融地方发展步伐
金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血液,地方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平台,两者必须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金融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推进器的作用,地方要加大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相互促进发展步伐和谐共进。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吸收存款。要加强对各项存款的来源与分流渠道及变化,特别是对资金外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存款的相应对策措施,提高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对投资性的资金外流,要掌握动向,引导和督促资金回流。要加强金融宣传,增加居民金融知识,改变金融观念,减少现金交易和现金在民间的置留量。要不断推出金融产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存款的吸引力度。要争取上级行信贷支持,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引进异地金融信贷资金。政府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引资的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各渠道的补助资金,继续组织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引进各方资金。要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政府融资平台。要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促进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增强为企业融资的担保实力。企业要顺应投融资体制变化的趋势,加强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主动扩大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2、优化信贷支持措施。在投向上,要按照优化信贷结构的要求,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和趋向,保障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信贷投入,加大“六六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成长型、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以及信用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在利率上,要按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三农”信贷资金继续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在运行上,要争取上级行对我市的授信额度,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积极使用和用好票据融资等金融工具,适度下放基层经营机构自主经营权和审贷权,主动指导企业灵活信贷,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政府要研究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减少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盘活信贷资产,增加信贷可用资金;要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规模,增强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积极打造“信用我市”,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加大对不讲信用的惩戒力度,建立维护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社会大环境。要继续加大“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建设,继续加强“银企、银政、银司”协作,完善和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制止和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杜绝失信、赖帐行为的发生。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监管和经济金融运行信息,快速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状况,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及时处置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整顿规范并举,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和谐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全有序,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坚持整顿和规范并举,加强互相协作,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安全。
1、重抓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品生产源头监管,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安全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经过帮扶不能达到要求和标准的企业和业主,指令退出食品行业。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内部要设置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周围的环境治理,有效防止食品的环境污染。落实已定的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完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规范食品市场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企业层面,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层面,巩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顺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站管理,提高工作站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社会层面,完善消费者举报、投诉接收系统,保证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2、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坚持日常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分段整治和联合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继续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整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区域,以街头早点、夜市摊群、路边饮食摊贩、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为重点部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药品整治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领域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全面整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经销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努力遏制药品价格虚高。抓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围绕农作物杂交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重点产品,抓住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资经销单位,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国家禁用、未经登记(审定)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制度,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重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非法行医、虚假专利评奖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搞好建筑材料、烟草等其它专项治理。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建设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特种设备的违法制造、安装和使用行为。实施重点监察、现场监察,开展食用菌杀菌“土锅炉”、中小学校微压锅炉、重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钢瓶超期使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监察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对设备多、情况复杂的单位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重点监控,确保特种设备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运行。积极提供设备管理和技术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和操作水平。
五、坚持品牌兴市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谐经济发展的量质推力经济发展的推力包括两方面,即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走过初始化阶段,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从重数量的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提升,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题中之义。实现这一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市意识,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谐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两者对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
1、制定完善品牌战略计划。围绕我市“十一.五”计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特色,制定我市“十一.五”品牌战略计划,把对已有的商标、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作为“十一.五”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梯度培育的原则,选准品牌扶持重点,增强政府对品牌产品的选育力度。选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如水泥、变压器、化工、木材、消防器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等。二是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蜂产品、白菇、猕猴桃等农产品。三是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同时,对政府重点培育品牌的企业,要指导帮助制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详细计划,加强企业自身创牌的针对性、方向性、操作性。
2、加大品牌战略推进力度。要以振兴我市质量为目标,切实把创建品牌作为一项推进企业质量提高、推进产业层次和区域经济提升的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创品牌工作格局。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强企、品牌兴市理念,严厉打击冒牌行为,营造良好的创牌氛围。要专项制定创牌扶持政策,特别对培育品牌的重点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把工作重点从产品的认定转到培育品牌、提升品牌上来,认真做好品牌的争创、保护工作。
3、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帮扶。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用先进标准覆盖产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自我声明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产品标准备案、产品标识、标注等相关制度,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经济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开展质量指数分析评价,实行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防范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dg1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安监系统月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安监系统月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20XX年对我来说是转折的一年、适应的一年、更是学习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我的角色在不停的转换,从部队到地方,从经贸局到安监局,从监察大队到综合管理科,每一次岗位转换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一年来,我始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党员先进性,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服从领导,服从安排,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于律已,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特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学习,有选择地学习了《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消防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等,通过学习增长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执法水平。
三、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在监察大队的时候,注重学习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认真学习了安全检查知识,事故处理知识,可以说,在监察大队的半年里,我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初步的了解。到了综合管理科后,我认真学习公文写作,公文处理,按照最新的公文处理格式,对安委会办公室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规范。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多媒体知识。同时认真学习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知识,积极协助科长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培训班、节日安全生产检查等工作。
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小节,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互相帮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虽然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中都取得了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水平还较低,对全区安全生产状况还要进一步了解,现代办公技能还不强,对新环境还要进一步适应等等。对于2006年,我想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学习,主要是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学习宣传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工作上还要更细,还要经常向领导学习,向老同志学习请教。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财监系统工作要点
财监系统2006年工作要点s0100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财监系统的工作思路是: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发扬争先创优精神,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努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民政调谐作用,和谐社会群体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自然规律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老年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行使着保家卫国、保驾护航的职能,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调谐作用,努力提高三类群体在社会中的和谐度。
1、救助困难群众。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好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运转协调、资金到位、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应急体系。健全部门间应急灾害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灾害管理预案体系;全面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灾情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灾后恢复重建要纳入规范的项目管理并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二是切实提升低保规范化操作水平。完善乡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机构建设,构建“一口上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分类施保工作,实现合理、科学救助。努力探索解决低保边缘户生活困难问题。健全社会监督办法,加大低保核查力度,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目标。三是确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长效发展。妥善解决好经济空壳村的五保老人供养经费负担问题,确保五保供养经费、实物足额筹措,巩固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大力推行民主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敬老院稳定有序运作。大力发展以农副业生产为核心的院办经济,实现以副补院。四是规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做好医疗救助审批工作,确保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落实救助经费,推动医疗救助长效运转。五是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制订城市生活无着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文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实施,区域合作”的工作运行模式。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救助时效。六是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建设。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广泛整合市内外资源,大力募集慈善基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慈善救助的应急作用。
2、关注老年群体。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体系。完善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建好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推行农村老年人协议养老方法,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坚持政府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管理的路子,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市老年教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电大分校和老年公寓要做到设施齐全、活动正常,街道、社区要建好、管好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和权益维护网络,建好社区老年协会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按照“3587工程”的要求,深化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老年体协和老年文艺团体等群众组织,经常开展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老年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力争老年人注册就读率和受教育率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以上。
3、深入拥军活动。建立完善抚恤、优待、补助、褒扬相结合的多层次优抚制度和服务体系。根据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机制管理办法,适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安置工作改革,稳妥做好货币化安置工作。继续完善落实退伍安置配套制度,突出抓好退役军人自谋职业技能与就业推荐工作,为其就业创造条件,解决
二、坚持效益公平并重,发挥财税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把握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财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依照职能职责,坚持效益与公平并重,科学发挥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坚持依法治税。围绕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国税收入亿元的预期目标,坚持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对工业园区及部分控制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行税收一级核算,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欠税。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征管办法。进一步做好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加强纳税户籍管理,严格发票管理。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二是完善税收管理。探索资源税由收购单位(水泥企业)、乡镇实行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和连年亏损企业的管理。三是提高税收稽查水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打击各种抗税欠税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四是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社会化。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2、科学安排支出。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一是保障培植财源支出,做大做强“财政蛋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等企业工业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完善落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保障“三农”建设支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三是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加大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投入,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的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
3、加强财政监管。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根据乡镇区划调整情况,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完善,支持乡镇做大做强,加强乡镇财政。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手段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在制度上体现财政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和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三、坚持服务经济职能,发挥金融推进作用,和谐金融地方发展步伐
金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血液,地方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平台,两者必须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金融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推进器的作用,地方要加大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相互促进发展步伐和谐共进。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吸收存款。要加强对各项存款的来源与分流渠道及变化,特别是对资金外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存款的相应对策措施,提高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对性的资金外流,要掌握动向,引导和督促资金回流。要加强金融宣传,增加居民金融知识,改变金融观念,减少现金交易和现金在民间的置留量。要不断推出金融产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存款的吸引力度。要争取上级行信贷支持,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引进异地金融信贷资金。政府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引资的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各渠道的补助资金,继续组织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引进各方资金。要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政府融资平台。要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促进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增 强为企业融资的担保实力。企业要顺应投融资体制变化的趋势,加强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主动扩大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2、优化信贷支持措施。在投向上,要按照优化信贷结构的要求,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和趋向,保障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信贷投入,加大“六六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成长型、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以及信用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在利率上,要按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三农”信贷资金继续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在运行上,要争取上级行对我市的授信额度,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积极使用和用好票据融资等金融工具,适度下放基层经营机构自主经营权和审贷权,主动指导企业灵活信贷,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政府要研究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减少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盘活信贷资产,增加信贷可用资金;要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规模,增强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积极打造“信用我市”,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加大对不讲信用的惩戒力度,建立维护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社会大环境。要继续加大“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建设,继续加强“银企、银政、银司”协作,完善和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制止和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杜绝失信、赖帐行为的发生。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监管和经济金融运行信息,快速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状况,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及时处置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整顿规范并举,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和谐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全有序,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坚持整顿和规范并举,加强互相协作,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安全。
1、重抓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品生产源头监管,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安全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经过帮扶不能达到要求和标准的企业和业主,指令退出食品行业。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内部要设置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周围的环境治理,有效防止食品的环境污染。落实已定的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完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规范食品市场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企业层面,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层面,巩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顺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站管理,提高工作站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社会层面,完善消费者举报、投诉接收系统,保证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2、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坚持日常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分段整治和联合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继续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整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区域,以街头早点、夜市摊群、路边饮食摊贩、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为重点部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药品整治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领域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全面整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经销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努力遏制药品价格虚高。抓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围绕农作物杂交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重点产品,抓住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资经销单位,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国家禁用、未经登记(审定)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制度,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重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非法行医、虚假专利评奖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搞好建筑材料、烟草等其它专项治理。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建设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特种设备的违法制造、安装和使用行为。实施重点监察、现场监察,开展食用菌杀菌“土锅炉”、中小学校微压锅炉、重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钢瓶超期使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监察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对设备多、情况复杂的单位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重点监控,确保特种设备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运行。积极提供设备管理和技术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和操作水平。
五、坚持品牌兴市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谐经济发展的量质推力经济发展的推力包括两方面,即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走过初始化阶段,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从重数量的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提升,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题中之义。实现这一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市意识,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谐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两者对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
1、制定完善品牌战略计划。围绕我市“十一.五”计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特色,制定我市“十一.五”品牌战略计划,把对已有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作为“十一.五”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要坚持有所 为、有所不为,梯度培育的原则,选准品牌扶持重点,增强政府对品牌产品的选育力度。选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如水泥、变压器、化工、木材、消防器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等。二是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蜂产品、白菇、猕猴桃等农产品。三是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同时,对政府重点培育品牌的企业,要指导帮助制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详细计划,加强企业自身创牌的针对性、方向性、操作性。
2、加大品牌战略推进力度。要以振兴我市质量为目标,切实把创建品牌作为一项推进企业质量提高、推进产业层次和区域经济提升的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创品牌工作格局。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强企、品牌兴市理念,严厉打击冒牌行为,营造良好的创牌氛围。要专项制定创牌扶持政策,特别对培育品牌的重点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把工作重点从名牌产品的认定转到培育品牌、提升品牌上来,认真做好品牌的争创、保护工作。
3、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帮扶。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用先进标准覆盖产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自我声明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产品标准备案、产品标识、标注等相关制度,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加强对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经济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开展质量指数分析评价,实行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防范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财监系统2012年工作要点
**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7年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财监系统的工作思路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争先创优精神,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努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民政调谐作用,和谐社会群体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自然规律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老年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行使着保家卫国、保驾护航的职能,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调谐作用,努力提高三类群体在社会中的和谐度。
1、救助困难群众。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好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运转协调、资金到位、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应急体系。健全部门间应急灾害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灾害管理预案体系;全面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灾情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灾后恢复重建要纳入规范的项目管理并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二是切实提升低保规范化操作水平。完善乡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机构建设,构建“一口上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分类施保工作,实现合理、科学救助。努力探索解决低保边缘户生活困难问题。健全社会监督办法,加大低保核查力度,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目标。三是确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长效发展。妥善解决好经济空壳村的五保老人供养经费负担问题,确保五保供养经费、实物足额筹措,巩固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大力推行民主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敬老院稳定有序运作。大力发展以农副业生产为核心的院办经济,实现以副补院。四是规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做好医疗救助审批工作,确保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落实救助经费,推动医疗救助长效运转。五是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制订城市生活无着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文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实施,区域合作”的工作运行模式。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救助时效。六是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建设。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广泛整合市内外资源,大力募集慈善基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慈善救助的应急作用。
2、关注老年群体。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体系。完善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建好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推行农村老年人协议养老方法,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坚持政府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管理的路子,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市老年教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电大分校和老年公寓要做到设施齐全、活动正常,街道、社区要建好、管好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和权益维护网络,建好社区老年协会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按照“3587工程”的要求,深化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老年体协和老年文艺团体等群众组织,经常开展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老年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力争老年人注册就读率和受教育率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以上。
3、深入拥军活动。建立完善抚恤、优待、补助、褒扬相结合的多层次优抚制度和服务体系。根据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机制管理办法,适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安置工作改革,稳妥做好货币化安置工作。继续完善落实退伍安置配套制度,突出抓好退役军人自谋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推荐工作,为其就业创造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建成上下协调、运转高效、服务多方位的双拥工作体系,深化军地共建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地支持部队建设,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二、坚持效益公平并重,发挥财税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把握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财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依照职能职责,坚持效益与公平并重,科学发挥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坚持依法治税。围绕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国税收入亿元的预期目标,坚持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对工业园区及部分控制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行税收会计一级核算,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欠税。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征管办法。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加强纳税户籍管理,严格发票管理。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二是完善税收管理。探索资源税由收购单位(水泥企业)、乡镇实行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和连年亏损企业的管理。三是提高税收稽查水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打击各种抗税欠税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四是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社会化。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2、科学安排支出。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一是保障培植财源支出,做大做强“财政蛋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等企业工业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完善落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保障“三农”建设支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三是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加大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投入,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的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
3、加强财政监管。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根据乡镇区划调整情况,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完善,支持乡镇做大做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手段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在制度上体现财政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和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三、坚持服务经济职能,发挥金融推进作用,和谐金融地方发展步伐
金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血液,地方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平台,两者必须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金融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推进器的作用,地方要加大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相互促进发展步伐和谐共进。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吸收存款。要加强对各项存款的来源与分流渠道及变化,特别是对资金外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存款的相应对策措施,提高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对投资性的资金外流,要掌握动向,引导和督促资金回流。要加强金融宣传,增加居民金融知识,改变金融观念,减少现金交易和现金在民间的置留量。要不断推出金融产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存款的吸引力度。要争取上级行信贷支持,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引进异地金融信贷资金。政府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引资的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各渠道的补助资金,继续组织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引进各方资金。要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政府融资平台。要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促进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增强为企业融资的担保实力。企业要顺应投融资体制变化的趋势,加强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主动扩大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2、优化信贷支持措施。在投向上,要按照优化信贷结构的要求,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和趋向,保障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信贷投入,加大“六六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成长型、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以及信用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在利率上,要按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三农”信贷资金继续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在运行上,要争取上级行对我市的授信额度,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积极使用和用好票据融资等金融工具,适度下放基层经营机构自主经营权和审贷权,主动指导企业灵活信贷,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政府要研究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减少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盘活信贷资产,增加信贷可用资金;要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规模,增强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积极打造“信用我市”,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加大对不讲信用的惩戒力度,建立维护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社会大环境。要继续加大“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建设,继续加强“银企、银政、银司”协作,完善和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制止和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杜绝失信、赖帐行为的发生。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监管和经济金融运行信息,快速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状况,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及时处置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整顿规范并举,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和谐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全有序,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坚持整顿和规范并举,加强互相协作,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安全。
1、重抓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品生产源头监管,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安全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经过帮扶不能达到要求和标准的企业和业主,指令退出食品行业。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内部要设置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周围的环境治理,有效防止食品的环境污染。落实已定的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完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规范食品市场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企业层面,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层面,巩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顺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站管理,提高工作站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社会层面,完善消费者举报、投诉接收系统,保证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2、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坚持日常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分段整治和联合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继续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整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区域,以街头早点、夜市摊群、路边饮食摊贩、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为重点部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药品整治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领域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全面整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经销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努力遏制药品价格虚高。抓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围绕农作物杂交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重点产品,抓住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资经销单位,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国家禁用、未经登记(审定)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制度,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重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非法行医、虚假专利评奖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搞好建筑材料、烟草等其它专项治理。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建设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特种设备的违法制造、安装和使用行为。实施重点监察、现场监察,开展食用菌杀菌“土锅炉”、中小学校微压锅炉、重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钢瓶超期使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监察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对设备多、情况复杂的单位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重点监控,确保特种设备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运行。积极提供设备管理和技术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和操作水平。
五、坚持品牌兴市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谐经济发展的量质推力经济发展的推力包括两方面,即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走过初始化阶段,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从重数量的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提升,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题中之义。实现这一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市意识,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谐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两者对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
1、制定完善品牌战略计划。围绕我市“十一.五”计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特色,制定我市“十一.五”品牌战略计划,把对已有的商标、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作为“十一.五”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梯度培育的原则,选准品牌扶持重点,增强政府对品牌产品的选育力度。选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如水泥、变压器、化工、木材、消防器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等。二是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蜂产品、白菇、猕猴桃等农产品。三是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同时,对政府重点培育品牌的企业,要指导帮助制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详细计划,加强企业自身创牌的针对性、方向性、操作性。
2、加大品牌战略推进力度。要以振兴我市质量为目标,切实把创建品牌作为一项推进企业质量提高、推进产业层次和区域经济提升的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创品牌工作格局。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强企、品牌兴市理念,严厉打击冒牌行为,营造良好的创牌氛围。要专项制定创牌扶持政策,特别对培育品牌的重点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把工作重点从产品的认定转到培育品牌、提升品牌上来,认真做好品牌的争创、保护工作。
3、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帮扶。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用先进标准覆盖产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自我声明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产品标准备案、产品标识、标注等相关制度,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经济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开展质量指数分析评价,实行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防范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