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目土建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8.16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大部份人会以此为契机写一份总结提升自我。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项目土建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报告,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土建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历程,总结一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做好技术工作,更好的协助管理好项目,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

过去的一年,感谢公司及项目部的给予我的支持,让我很好的诠释了管理项目部中技术员职务的工作,过去一年的施工中,在项目部很多前辈及领导的悉心指导及帮助下,在技术方面还是质检与管理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使我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当然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倍努力,争取做得更好;以前从书本上学到“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工程中,技术含量较高且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技术人员对待工作不能人浮于事、马马虎虎,而要以踏实、严谨及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懂的东西要虚心请教、积极学习,已懂的东西更要精益求精,做到更好的突破,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切工程施工,技术和质检工作贯穿始终,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方能起到技术先行的作风,建筑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不断在现场检查、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在现场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员清高的姿态,从工程的实干中不断丰富自己所学才MDCC移动开发者大会精彩荟萃 智能硬件 移动开发 产品体验 粉丝经济 社交游戏能,使自己的现场综合处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以求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不要急于出成绩,埋下头来干工作”,是我的工作格言,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多干实事,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并获得施工现场的经验累积。

施工现场工作更使我深深明白,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和自己翻看规范、规程死记硬背的知识远不如实际经历过的记得牢固,而且好多学问更是书本里学不来的,完全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这一年来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多看,多学,碰到施工现场的做法与书本里不一样的地方及时的向技术负责人、工长等虚心请教,尽管有时候得不到理论上的解释,但是却是很好的经验。刚工作时觉得技术测量工作、资料工作、质量检查工作等都比较简单,而实际上却深藏学问,一直觉得自己会,而实际操作起来才发觉自己的不足,时常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现在实践操作多了,方法掌握了,经验有了,工作起来也感觉得心应手了。比如说测量,重要的是要抓好其关键工作,个人认为,测量关键性的工作一是选择施测方案,二是一定要进行复测以避免人为错误。

工程施工中,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的主要环节,根据一年的工地实际经验简单谈谈安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首先在项目部管理人员心中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只有项目部管理人员从心底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用心做好这项工作。如果项目部管理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做这项工作,那在工程安全施工方面是致命的隐患。所以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工作从心底认识并付诸实施。对于劳务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工人进场以后要安排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要对劳务施工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些工作都做好后,就是具体实施,项目部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争取将安全隐患在萌芽状态时就彻底消灭掉。在安全方面特别注意的就是架体支撑、工人自身携带或佩戴的安全设施等。要时刻督促和检查工人必须佩戴安全设施后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架体支撑在搭设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要求施工班组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或规程进行搭设施工,要做到无任何安全隐患,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序施工。 一年来的工程施工工作,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长进和加深,工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的积累。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起来,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随时以冷静的心态来客服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使自己更能掌控现场,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dg1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技术总结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总结报告

项 目 技 术 总 结 报 告

项目名称:

部门:

起止年月:

项目经理: 大功率LED智能控制恒流电源 桑达百利电源研发部 年2月10日起---2011年12月30止 吴云波

桑达百利研发部 制 2010

篇二: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科技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14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10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一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关产

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园区按照“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总体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使产业经营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使园区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农业专家大院37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这些都为江

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吸引人才和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1.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和产业发展创办各类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样板,为示范户、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新型季节性培训,引导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2.开展信息服务与咨询服务。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技术咨询,就是组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通过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同时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合理选择科研方向和重点,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

3.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和入股。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向企业进行转让。以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4.组建科技型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组建自己的科技型企业,形成研究、开发、推广和转化的良性循环。先后吸引包括中国农科院、上海孙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进入创新园建立基地;同时,通过农高会这一平台,与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还与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引进种植加

拿大燕麦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与台湾美庭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育苗馆,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和台湾果蔬新品种。积极组织“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研讨话题包括亚太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诸如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通过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企业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300多个。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集聚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7类1200多个,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5.开展科技培训。

在项目建设期,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力度,项目组专门成立了培训小组,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园艺的专家教授为基地的农户进行培训,项目培训以合作社为单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项目建设期共计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农户2200人次。项目建成后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5200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000余万元。参加培训的合作社见附表1。

模式的组织框架如图所示:

篇三:科研开发计划项目技术总结报告(模板)

附件7

科研开发计划项目

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编制: 项目负责人: 技 术 部: 批 准: xxxxxxx年月

一、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来源

3.主要用途、应用行业

4.主要研制目标(目前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项目完成后要达到的水平)

二、研制情况 1.主要研究内容 2.关键技术及解决情况 3.设备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4.整体评价

三、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市场需求量、产品经济寿命期、国内外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及成本比较、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预测等)

2.社会效益分析

四、工业试验情况(是否投产或有用户意向,本企业经济效益,工业运行情况即用户使用情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证明等)

五、对以后工作的建议

注:文件编制、打印要求:

报技术部打印件一份及计算机文件COpY 文件所用纸张:A4 正文字体、字号:4号宋体

篇四: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广西木薯良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广西XX酒精有限公司

2011年03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三、技术基础

四、技术方案

1、技术方法

2、生产工艺路线

五、项目完成情况

(一)项目预定目标

1、项目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2、项目预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水平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木薯种苗快繁研发中心建设

2、木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3、木薯苗木生产

六、项目实施进度及完成情况比较

七、项目实施技术管理与工作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2、成立技术领导小组

3、落实专人负责专项技术工作,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和顺利完成

4、组织培训

5、积极做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普及工作

6、紧密结合环境条件开展工作

7、做好示范和宣传工作,加速品种及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

速度

8、做好基地扩建工作

八、项目实施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建设木薯快繁中心

(二)积极引进和培训项目所需人力资源

(三)开展了各种各样室内外快繁技术的研究

1、组织培养繁育技术试验

2、单芽快繁技术研究

3、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四)繁育各种木薯种苗(袋苗)和种茎,满足生产的需要

(五)建立木薯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

(六)举办各式各样的技术宣传与培训活动

(七)积极探索企业 + 农户 + 科研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九、课题的产业化情况及前景

十、课题组织实施及其管理工作的经验

十一、项目实施成效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十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前言

木薯及其亲缘种都是低地的热带灌木,起源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大戟科木薯属。木薯属有5000多个种,木薯为唯一用于经济栽培的种。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由于其块根产量高而且富含淀粉而有“淀粉之王”、“地下粮仓”的美称。

据形态学的证据表明,木薯是从巴西东北部至墨西哥的广泛地区被驯化为栽培种的,美洲被发现以后,木薯才被传播到其它国家。据广东高州县县志记载,木薯是在1820年前后首先引入我国广东省栽培的。目前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人类栽培和利用木薯已有5000年历史。据文献记载,十六世纪初,南美洲及印度就开始用木薯粉制面包;十六世纪初期,葡萄牙人又将木薯传入非洲几内亚及刚果,以后又传到非洲的东部及亚洲。如今木薯已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共90多个国家,全球产地水平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

木薯属热带作物,喜阳光,不耐荫蔽,宜在年均温度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种植。在优良的栽培条件下,木薯产量可达90吨/公顷。但因为通常是在比较恶劣的条件下种植,因此产量普遍很低,全世界2008年总产鲜木薯2.4亿吨,平均产量为约为14吨/公顷,其中非洲约11吨/公顷,拉丁美洲约15吨/公顷,亚洲约18吨/公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8年的木薯总面积45万公顷,总产量为900万吨,单产量约为20吨/公顷。2008年广西木薯总面积约为27万公顷,总产量510多万吨,单产19吨/公顷左右。

木薯块根中含30-40%的干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124卡/百克,高于马铃薯的76卡/百克),富含维生素C和钙,含较高的维生素B及其他矿物质,但蛋白质含量低(1%的鲜重),因此鲜薯是很好的碳水化合物资源。相比之下木薯叶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8-10%的鲜重,可作畜牧业饲料的蛋白质补充剂。鲜叶含有较为丰富的氨基酸,经青贮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瘦肉型畜禽的理想饲料。在许多热带地区的国家,木薯块根和叶子被用来制成种类繁多的美味佳肴。

木薯具有广泛的用途,其块根除了用于食用和饲用外,还是生产淀粉、变性淀粉、酒精、葡萄糖、果糖、山梨醇、赖氨酸、柠檬酸、染料、涂料、化妆品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木薯在农业以及食品、造纸、纺织、医药、建材、包装材料、精细化工、制造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尤其是在石油资源不断匮乏的今天,木薯作为能源替代产品 – 酒精的重要原料来源,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是不可多得的、经济利用价值极高的可再生资源。此外,木薯的茎杆还可作为补充剂用于胶合板的制作。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稳定而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为前提条件,而石油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长期低效率应用让我们感觉到了能源紧张的强大压力。为此,我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着手研究开发和利用资源广大,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以期将来可以部分取代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大的石油资源。经过验证,木薯成为我国南方首选的生物能源作物,加之我国南方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有用木薯作牲畜饲料的习惯,木薯及其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项目、技术、推广、示范、农业、发展、企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篇一:工作总结报告

目 录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三、技术基础

四、技术方案

1、技术方法

2、生产工艺路线

五、项目完成

(一)项目预定目标

1、项目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2、项目预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水平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木薯种苗快繁研发中心建设

2、木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3、木薯苗木生产

六、项目实施进度及完成情况比较

七、项目实施技术管理与工作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2、成立技术领导小组

3、落实专人负责专项技术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和顺利完成

4、组织培训

5、积极做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普及工作

6、紧密结合环境条件开展工作

7、做好示范和宣传工作,加速品种及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速度

8、做好基地扩建工作

八、项目实施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建设木薯快繁中心

(二)积极引进和培训项目所需人力资源

(三)开展了各种各样室内外快繁技术的研究

1、组织培养繁育技术试验

2、单芽快繁技术研究

3、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四)繁育各种木薯种苗(袋苗)和种茎,满足生产的需要

(五)建立木薯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

(六)举办各式各样的技术宣传与培训活动

(七)积极探索企业 + 农户 + 科研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九、课题的产业化情况及前景

十、课题组织实施及其管理工作的经验

十一、项目实施成效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十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木薯快繁是指利用木薯植株体的有效部位,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不改变木薯的种性),快速有效地(相对于传统的繁殖方式)繁殖培育木薯种植材料的一种过程,一般包括组织培养,嫩枝扦插和种茎的袋苗繁殖。通常木薯快繁手段(技术)是在如下几种情况下使用:第一、种质资源的保存(室内)和增加(室外);第二、有目的的优良(特殊)品种的繁殖;第三、特殊因素造成种植材料的短缺甚至匮乏;第四、急切需要大量的种植材料(种植农场的建设);第五、生物技术育种。通常情况下(指无特别灾害引起木薯受伤害而造成种植材料短缺),木薯是以当年的成熟种茎作为第二年的种植材料(无性繁殖),原因是操作简单,容易搬运和贮藏,无成本,材料又充足,没有什么风险。因此,实际上快繁手段(技术)在生产上很少被采用(成本实际上也不低),只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

目前世界上真正在木薯快繁方面全面开展技术研究的国家或机构不是很多,比如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泰国的罗勇大田作物研究中心等。而真正规模化投入生产的还是寥寥无几,而且还不是经常性的行为,目前也就只有泰国的罗勇大田作物研究中心在做。但是就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法及其相关技术而言,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生化试验室都能够掌握,不是什么特别高端的技术。相

对来说实践经验还显得更重要一些,换言之不同的环境所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只有多做常做才能熟悉其习性,积累经验,保证成功率。尤其是幼苗阶段的室外培养(炼苗),与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环境(人为小环境)、季节、采用的材料(土壤等基质)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的木薯快繁技术研究是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的,当时的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一起实施木薯选育种的研究项目(还有华南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广东农业科学院),由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从每年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对项目进行资助。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以及种质资源匮乏的原因,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只能委托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哥伦比亚卡利市)及其亚洲部(泰国曼谷市)在育种材料方面提供帮助,一方面提供有性杂交种子,另一方面从其所拥有的资源库中通过试管苗的形式提供优良品种。而试管苗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颠簸运输,等到达广西的时候常常已是奄奄一息,需要马上重新在瓶子里转接,以待恢复生长。这样为了保证木薯育种项目的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多出并且快出成果,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90年建立起植物组培研究室,并从学校引进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试验,克服了木薯瓶苗转至大棚而后大田时因为环境条件改变而不能很快适应,从而容易造成苗弱、移栽成活率低甚至死苗等问题的技术难点,在1995年成功进行木薯组培苗的批量生产。此后,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农业科学院也相继开始木薯组培快繁的研究工作。

除了组织培养,还可以用嫩枝扦插和单芽繁殖等方式进行快速增殖。这方面的工作已在很多地方取得成功,在泰国使用得比较普遍,因为泰国的木薯育种及其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新品种一般在两年之内就能普及到全国各地的木薯种植区,用的就是这些技术和方法。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在木薯快繁方面的研究都没有专门的部门,也没有专门的项目和计划,工作一般是由植物组培实验室或者其他部门单位来完成,未来也将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作决定。比如在泰国,每当培育出一个新的木薯品种,如果有加工企业要求,推广部门一般就会委托有关研究所(中心)将这个品种进行快繁,然后免费把这些种植材料发放给农户。而在国内,由于木薯被列为我国南方地区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作物,现在对木薯从育种到栽培技术研发直至种植材料快繁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少单位在开展研究。但是,木薯快繁技术很多也只限于实验室阶段,真正大规模和大田生产的仍然不多。目前木薯快繁的难点仍然是从室内移向室外时的一级(可控温室)和二级炼苗(遮荫大棚),温度、湿度、光照、苗床的基质等等的适合与否,都会影响到幼苗的成活率,稍有不慎就容易死苗。目前在种苗快繁这一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温、光等培养环境条件的调控以及移栽基质的配制来减少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的同时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三、技术基础

项目实施的技术依托单位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研究木薯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科研单位,早在上

篇二: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特殊工业用竹新品种选育及快繁育苗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工作总结报告

承担单位:陈其兵

合作单位:长宁县曙光观赏竹园艺场

二0一三年十二月

一、项目来源及概况

“特殊工业用竹新品种选育及快繁育苗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是宜宾市2010年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项目编号2010YG03。该项目由四川农业大学陈其兵教授为主要承担者,长宁县曙光观赏竹园艺场为项目合作单位。2011年3月开始,2013年12月完成,已通过宜宾市科技局、市人才办、市财政局组织的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情况

1、成立项目工作组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教授为项目第一责任人,项目组主要参与人员有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长宁县林业局、长宁县曙光观赏竹园艺场等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等13人。

2、项目目标任务

开展特殊工业用竹竹资源的调查取样,建立竹类种质资源圃100亩;对资源圃20余竹种进行材质比较研究;开发出纤维用、竹炭用的竹种新品种1-2个;开发出新品种竹种快速育苗关键技术体系;在宜宾地区产业化示范推广10万亩。

3、项目计划目标任务

开展特殊工业用竹竹资源的调查取样,建立工业用竹类种质资源圃;竹种纤维特性、碳性能开发研究;进行适合纤维用、竹炭用的竹种新品种开发;工业用竹种新品种快速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工业用竹竹林高效造林技术、集约经营研究及产业化推广示范。

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在工业用竹品种群中,开发出适合纤维用、竹炭用、浆用的竹类新品种2—3个;实现竹苗栽培成活率90%以上,(来自:。

截止2013年底,在宜宾累计推广造林10万亩,目前已成林投产约6.6万亩,其中长宁县示范推广4万亩(其中川牡竹1号3万亩、硬头黄竹2万亩);宜宾县示范推广2万亩(其中牡竹1号1万亩、硬头黄竹1万亩);江安县示范推广1.5万亩(其中牡竹1号0.5万亩、硬头黄竹1万亩);兴文县示范推广1.5万亩(其中牡竹1号1万亩、硬头黄竹0.5万亩);筠连县0.5万亩主要为牡竹1号0.5万亩;翠屏区0.5万亩主要为硬头黄竹。

(2)新品种选育

2011年开始到2012年末,分别在宜宾市长宁县曙光观赏竹园艺场、成都市高新区三环路竹博园、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将各地引种的牡竹和硬头黄竹优良无性系进行栽植。

从生物学、生态学和生产等方面进行多个指标综合评价,以土壤有机质含量、胸径、壁厚、株高、杆重、新竹数、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灰分含量、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指标做为评价标准,2

对引种竹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业用竹新品种选育。

优质制浆材的要求是得浆率高,纤维形态及柔韧性好,纤维素高,木质素、灰份小,同时对竹材的速生丰产情况及原材料生产成本应充分考虑。选育出的纤维用竹—川牡竹1号(Dendrocalamus strictus(Roxb.),良种编号为川R-SC-DS-005-2011,其纤维形态测定结果表明(见表1):川牡竹1号纤维长度在1.61~3.26 mm之间,平均长度为2.95 mm;纤维宽度在7.52~19.21um之间,平均宽度为15.26um;长宽比在106~247之间,平均长宽比为171,属于细长型的纤维原料;川牡竹1号纤维细胞腔径为15.14um,纤维细胞壁厚为4.9um,壁腔比为0.32,属于腔大、壁薄且柔韧性好的细胞类型,属于优质纤维用竹,纤维达到《竹材粘胶短纤维检测标准FZ/T51006-2006》一等品标准。

表1 川牡竹1号竹材制浆性能指标统计表

竹种

川牡竹1号 纤维素含量 (%) 66.23 木质素含量 (%) 22.15 灰分含量 (%) 1.92 纤维长度 (mm) 2.95 纤维长宽比 171

优质竹炭材料的要求是密度高、含水率低、pH 值高、灰分低、挥发分低,固定碳含量高,项目组对不同竹种进行材质检测,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选育出质量好、出产碳量高的竹炭用竹新品种—竹海硬头黄(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良种编号为“川R-SC-br-019-2012”,其制碳形态测定结果表明(见表2):竹海硬头黄成碳水分含量8.1%,pH 值8.1、灰分为2.6%、

篇三: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广东省财政科技支出项目

审计材料

项目名称: 螺旋锥齿轮扩产增效技术改造 项目类型: 2008年度广东省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年限: 2008-5~2010-12备案编号:08140237252000791

承担单位:广东柳菱宏通实业有限

(原梅州市梅工齿轮有限公司)

2011年9月6日

提供的文件资料目录

一、柳菱公司与梅工公司关系的说明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分析表、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分析表

三、项目进展情况说明

1、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2、项目完成未组织验收的说明

3、财政资金下达文件(粤经贸技改[2008]799号)

四、有关资金使用方面的资料

1、财政资金到账凭证

2、项目支出账页(明细分类账)及凭证

3、项目设备购置明细表(完成固定资产登记)及设备购置发票 4、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纳税证明

五、有关项目进展情况的资料

1、格里森铣齿机床购买合同

2、易普森可控气氛箱式多用炉生产线购买合同

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螺旋锥齿轮扩产增效技术改造》项目自立项以来,本公司前身“梅州市梅工齿轮有限公司”认真组织了项目的实施,按计划要求履行项目义务,在2010年12月完成项目各项建设,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指标均达到项目设计目标。现将本项目实施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本公司(原广东梅州齿轮厂、梅州市梅工齿轮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汽车、工程机械锥齿轮和变速器齿轮等为主的现代企业。厂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员工62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39人。

本公司(含前身)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加工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理事单位、梅州市机电行业协会理事会会长单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二级计量单位。公司1998年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ISO/TS16949国际汽车行业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本公司主要产品:各类汽车、工程机械(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叉车等驱动桥螺旋锥齿轮及变速器齿轮,其中螺旋锥齿轮(注册商标:“梅工”牌)是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一直是国内知名汽车、工程机械企业的配套产品,并畅销海内外。主要为东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厦门工程机械、台湾(含山东)台励福、沈阳金杯、江西江铃等主机厂配套,并批量

出口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及中东、西亚、东南亚等地。

本公司连续多年保持生产任务饱满,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良好。2010年,公司生产销售螺旋锥齿轮53万套(五菱系列商用车螺旋锥齿轮50万套),实现销售总额9176万元,比去年增长25%以上,利润301万元,上缴税金781万元。

2、项目立项情况及主要改造内容

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的螺旋锥齿轮,技术含量高,是各种车辆机械不可缺少的重要传动件,市场需求量很大。螺旋锥齿轮制造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制造,具有设备、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一般厂家难于进入等特点。公司生产螺旋锥齿轮已有40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专业技术,是目前广东省生产螺旋锥齿轮能力最强、产量最大的企业。2007年公司螺旋锥齿轮产量20.1万套,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产品为上汽通用五菱股份公司微型商用车后桥螺旋锥齿轮(2007年供货量18万套),市场占有率约34%。2007年,上汽五菱微型商用车销量达55万辆,同比增长19.5%,在国内微型商用车市场的份额约43%,按市场份额计居第一位。2008年,上汽通用五菱计划全年销售62万辆。因此,对方对本公司的要货量剧增,多次催促本公司扩充产能,要求2008年本公司供货20万套,2~3年内提升到年供货30万套以上。

本公司一直把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主导产品螺旋锥齿轮产能摆在生产经营的首位。多年来,虽经通过自我滚动投入资金进行扩大产能工作,公司产能有相当提高,但在新的规模水平上仍显产能不足,无

法满足客户的要货要求。公司螺旋锥齿轮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的矛盾非常突出。同时,新开发螺旋锥齿轮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等,促使本公司必须再上台阶。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提升企业整体制造能力势在必行,十分紧迫。

本项目计划购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著名品牌螺旋锥齿轮铣齿机、拉齿机、热处理多用炉等设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扩充产能,缩短开发制造周期,达到优质、均衡、快速满足主要客户需求,提升企业整体制造能力的目的。

本项目重点提升本公司的螺旋锥齿轮制造能力,具有技术含量高、节能降耗、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及改造内容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按进度计划和时间安排执行,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项目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达到预期目标效果。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大气候因素影响,企业产品出口量下降,企业利润减小;而进口制齿机床市场价格却大幅度上涨,同时上级财政拔款数额远小于申请计划金额,诸多因素带来项目资金不足。为切实解决在有限的项目经费上实施项目建设,公司项目领导小组经过对项目设备购置重新评估、分析调整,重新制定了新的设备购置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①、在可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购买二手美国格里森制齿机床和国产加工机床。

②、重新评估现有设备改造能力,加大现有设备技术改造,减少购买电液锤、齿轮测量中心等生产、检测新设备。

以上是《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技术、项目、齿轮、公司、纤维、情况、螺旋、万亩,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验收附件三——科技计划项目总结报告(样表)

城关区科技项目验收附件三

城关区科技计划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起止时间:

承担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

填报日期: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1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二、项目项目主要技术及基本原理

三、技术特点及技术路线

1、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2、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技术路线

四、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

五、项目的适用范围

六、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

3

篇二: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14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10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推广一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关产

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园区按照“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总体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使产业经营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使园区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农业专家大院37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这些都为江

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吸引人才和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1.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和产业发展创办各类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样板,为示范户、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新型季节性培训,引导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2.开展信息服务与咨询服务。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技术咨询,就是组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通过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同时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合理选择科研方向和重点,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

3.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和入股。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向企业进行转让。以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4.组建科技型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组建自己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开发、推广和转化的良性循环。先后吸引包括中国农科院、上海孙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进入创新园建立基地;同时,通过农高会这一平台,与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还与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引进种植加

拿大燕麦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与台湾美庭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育苗馆,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和台湾果蔬新品种。积极组织“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研讨话题包括亚太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诸如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通过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企业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300多个。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集聚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7类1200多个,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5.开展科技培训。

在项目建设期,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力度,项目组专门成立了培训小组,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园艺的专家教授为基地的农户进行培训,项目培训以合作社为单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项目建设期共计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农户2200人次。项目建成后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5200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000余万元。参加培训的合作社见附表1。

模式的组织框架如图所示:

篇三:科技发展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受资助人:

起止时间:

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方 慧 2005年10月~2008年11月

国土资源部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 录

一、研究领域及资助研究项目概况............................................................................3

1、研究领域..............................................................................................................3

2、资助研究项目概况..............................................................................................3

二、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4

1、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现状......................................................................................4

2、测量物质含水率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5

3、探地雷达探测物质含水率研究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6

三、研究工作总结........................................................................................................9

1、研究项目实施情况..............................................................................................9

2、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10

四、经费使用情况......................................................................................................26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26

1、单位对受资助者给予的支持............................................................................26

2、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受资助者研究成果的评价................................................26

3、对受资助者资助期间总体工作情况的评价....................................................27

主要参考文献..............................................................................................................29

一、研究领域及资助研究项目概况

1、研究领域

⑴ 专业领域:勘探地球物理

⑵ 主要研究方向:探地雷达在土壤、建筑材料含水率监测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2、资助研究项目概况

⑴ 项目名称: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

⑵ 起止时间:2005年12月—2008年11月

⑶ 目标任务: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物理实验技术开展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建立探地雷达测量信号与介质含水率之间准确合理的数学关系模型,推动探地雷达方法技术进步。

⑷ 主要研究内容: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技术研究;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物理实验研究;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数值模拟研究。

⑸ 工作成果:两年来,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基本实现了设计的任务目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① 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实现了探地雷达三维正演计算,编制三维正演软件。解决了目前探地雷达常见软件无法模拟介质孔隙度及含水率变化的问题,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② 首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介质孔隙度及含水率发生变化时,对雷达信号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并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③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当介质的孔隙度或含水率发生改变时,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及雷达波幅值、传播速度等参数随孔隙度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参数相对介质孔隙度或含水率变化的灵敏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④ 在介质含水率数值模拟中,不仅考虑了介质电导率的影响,也考虑了高频电磁场条件下,由于极化滞后效应造成的介电损耗,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这种思路的合理性。

⑤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了石英砂、沥青等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雷达波频谱及传播速度等参数随介质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介质含水率与等效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这些数学关系模型,经进一步实验验证后,可作为探地雷达检测公路材料含水性的基础。

二、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

1、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现状

探地雷达是一种高频电磁法。与探空雷达相似,探地雷达利用发射天线以宽频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介质电磁性质不同的界面处会产生反射,并被接收天线所接收,通过分析电磁波在时间、空间的传播特性实现探测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和物理性质等目的。探地雷达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无损、高效等特点。

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1910年,德国的G.Leimback和L?wyc曾以专利形式阐明了这一现象。第一次正式应用是在1929年用以确定冰河的深度(Stern,1929,1930),之后这种技术几乎消失。直到1950年因有飞机失事掉进格陵兰岛的冰缝中,才再次采用探地雷达技术。受仪器性能和理论研究等因素的限制,探地雷达初期的应用仅限于波吸收很弱的冰层、盐岩矿等介质中(Cook,1964;Barringer,1965;Lundien,1966)。随着仪器信噪比的大大提高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七十年代以后,探地雷达的实际应用范围迅速扩大。1972年更被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带上了月球(Simmons et al.,1972)。目前,探地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考古、环境、军事等领域。在仪器制造方面,国际几大著名厂商相继推出适于不同应用的多种仪器系统。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

信号处理和正反演研究等方面(Olhoeft,2000)。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探地雷达会议基本反映出探地雷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我国探地雷达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原地质矿产部物探研究所、煤炭部煤炭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过探地雷达仪器研制和野外实验工作。目前,我国已有几百家单位拥有探地雷达设备和有关技术人员,行业覆盖地质、冶金、煤炭、水利、交通、建筑、考古、环境及军事等。主要使用进口仪器,也有少量国产仪器在销售和使用。在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信号处理技术,少数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了正反演方法研究。

2、测量物质含水率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

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研究或了解天然物质和人工材料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参数随空间或时间的变化,如了解土壤、岩石的孔隙度及含水率的大小在地质灾害预防,海侵程度监测,冻土层调查,赋水层位的确定,公路、机场跑道危险隐患调查,建筑地基状况的评估及种植业管理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了解建筑材料孔隙度及含水率情况同样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沥青是一种广泛用于铺设公路路面的材料,影响沥青公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沥青材料的孔隙度大小。其原因是由于孔隙中可能充满空气、水、冰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沥青材料的整体物理性质,进而造成材料质量发生变化。目前,检测物质含水量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烘干法、电阻法、中子仪法、γ射线(透射) 法、时域反射仪法( TDR) 法等。这些方法原理不同、各具特色,有些方法简便、经济,有些方法测量精度很高。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只能采用定点测量方式,无法实现空间上的连续测量,若开展大面积测量,成本较高;二是测量结果受采集样品或测量探头附近物质的含水状态影响较大,其测量结果有时不能准确代表物质整体含水情况;三是有些方法要求测量探头埋设在测量物质中,因此只能适用于土壤等非固结物质,无法对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含水情况进行检测;四是需要采样测试的方法会对检测物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精确、高效、无损的探测技术正在成为上述领域的需要。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含水、地雷、技术、介质、项目、研究、方法、推广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技术员工作总结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