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发布时间: 2024.10.30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集合。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 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 例题学习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 练习反馈 巩固新知

问题:(1) P97。习题 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 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 习题21。2: 3、4。

2。(备选题)P97 习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2、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2、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2.8.2A)

第二张:(记作§2.8.2B)

第三张:(记作§2.8.2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2、 新课讲解

例题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 (m )与运动时间t (s )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h =-5t 2+v 0t +h 0表示,其中h 0(m)是抛出时的高度,v 0(m/s )是抛出时的速度.一个小球从地面被以40m/s 速度竖直向上抛起,小球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那么

(1)h 与t 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

小组交流,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1)h 与t 的关系式是h =-5 t 2+v 0t +h 0,其中的v 0

为40m/s,小球从地面抛起,所以h 0=0.把v 0,h 0带入上式即可

求出h 与t 的关系式h =-5t 2+40t

(2)小球落地时h为0 ,所以只要令 h =-5t 2+v 0t +h 0中的h=0求出t即可.也就是

-5t 2+40t=0

t 2-8t=0

t(t- 8)=0

t=0或t=8

t=0时是小球没抛时的时间,t=8是小球落地时的时间.

也可以观察图像,从图像上可看到t =8时小球落地.

议一议

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1)每个图像与x 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 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x2-2x +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的图像y=ax2+bx+c 与x 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解答如 下:

(1)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图像与x 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 2+2x=0有两个根0,-2 ;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方程x2-2x +2=0没有实数根

(3)从图像和讨论知,二次函数y=x2+2x与x 轴有两个交点(0,0),(-2,0) ,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

二次函数y=x2-2x+1的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1,0),方程 x2-2x+1=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二次函数y=x2-2x +2 的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 方程x2-2x +2=0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小结: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焦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时 ,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 =0时自变量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各抛物线是否与x轴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

(1)y=6x2-2x+1 (2)y=-15x2+14x+8 (3)y=x2-4x+4

2、已知抛物线y=x2-6x+a的顶点在x轴上,则a= ;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a的范围是

3、已知抛物线y=x2-3x+a+1与x轴最多只有一个交点,则a的范围是 .

4、已知抛物线y=x2+px+q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2,0),(3,0),则p= ,q= .

5. 已知抛物线 y=-2(x+1)2+8 ①求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②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6、抛物线y=a x2+bx+c(a0)的图象全部在轴下方的条件是( )

(A) a0 b2-4ac0(B)a0 b2-4ac0

(B) (C)a0 b2- 4ac0 (D)a0 b2-4ac0

想一想

在本节一开始的小球上抛问题中,何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60 m?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交流:在式子h =-5t 2+v 0t +h 0中v 0为40m/s, h 0=0,h=60 m,代入上式得

-5t 2+40t=60

t 28t+12=0

t=2或t=6

因此当小球离开地面2秒和6秒时,高度是6 0 m.

课堂练习 72页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若一元二 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x1、x2, 则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A(x1,0 ), B( x2,0 )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与二次三项式ax2+bx+c及二次函数y=ax2+bx+c这三个二次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3、二次函数y=ax2+bx+c何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篇4

一、由实际问题探索二次函数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 问题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因变量

(2)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3)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果园共有(100+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5x)个橙子,因此果园橙子的总产 量

y=(100+z)(6005x)=-5x2+100x+ 60000.

二、想一想

在上述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产量最多?

我们可以列表 表示橙子的总产量随橙子树的增加而变化情况.你能根据 表格中的数据作出猜测吗 ?自己试一试.

x/棵

y/个

三.做一做

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 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 如 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 达式(不考虑利息税).

四、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

注意:定义中只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可以为 零。

例如,y=一5x2+100x+60000和y=100x2+200x+100都是二次函数.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面积A与边长a的关系A=a2, 圆面积s与半径r的 关系s=Try2等也都是二次函数的例子.

随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x,t是自变量),哪些是二次 函数?

y=- +3x.y= x-x+25,y=2 + 2x,s=1+t+5t

2.圆的半径是l㎝,假设半径增加x㎝时,圆的面积增加y㎝.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2)当圆的半径分别增加lcm、 ㎝、2㎝时,圆的面积增加多少?

五、课时小结

1. 经历探索和表 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猜想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

六、活动与探究

若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七、作业

习题2.1

1.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已知下落的高度h(m)和下落的时间t(s)的关系是:h=4.9t , 填 表表示物体在前5s下落的高度:

t/s 1 2 3 4 5

h/m

⒉某工厂计划为一批长方体形状的产品涂上油漆,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高比长多0.5m。

(1)长方体的长和宽用x(m)表示,长方体需要涂漆的表面积S(㎡)如何表示?

(2) 如果涂漆每平方米所需要的费用是5元,油漆每个长方体所需要费用用y(元)表示,那么y的表达式是什么?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佛山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课标要求: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

④会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

(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 y=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 情感目标

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二次函数y=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2) 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3)本节课主要目的,对历届中考题中的二次函数题目进行类比分析,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难点:(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函数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将知识点分类,让学生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解析式表示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引导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育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终极目标。

2.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设计理念:《课标》要求,对于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设计思路:不把复习课简单地看作知识点的复习和习题的训练,而是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安排了6个由浅入深的题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通过开放性题的设置,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作出全面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发现过程,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运用知识,体验成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配有两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习题,体现渐进性原则,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一)从定义出发的简单题目。

(二)典型例题分析,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三)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识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方法与小结

由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作业设计:(见课件)

3、板书设计:(见课件)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分析、探索、交流”等过程,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故而知新,在应用中获得发展,从而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教学过程主要由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运用知识,体验成功;知识深化――应用提高;归纳小结――形成结构等环节构成,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新课标》要求。本设计同时还注重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合作、开放、探究、交流中,愉悦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篇6

〖大纲要求〗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0.某幢建筑物,从10米高的窗口A用水管和向外喷水,喷的水流呈抛物线(抛物线所在平面与墙面垂直,(如图)如果抛物线的最高点M离墙1米,离地面米,则水流下落点B离墙距离OB是( )

(A)2米 (B)3米 (C)4米 (D)5米

三.解答下列各题(21题6分,22----25每题4分,26-----28每题6分,共40分)

21.已知:直线y=x+k过点A(4,-3)。(1)求k的值;(2)判断点B(-2,-6)是否在这条直线上;(3)指出这条直线不过哪个象限。

22.已知抛物线经过A(0,3),B(4,6)两点,对称轴为x=,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试证明这条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中,必有一点C,使得对于x轴上任意一点D都有AC+BC≤AD+BD。

23.已知:金属棒的长1是温度t的一次函数,现有一根金属棒,在O℃时长度为200cm,温度提高1℃,它就伸长0.002cm。

(1) 求这根金属棒长度l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

(2) 当温度为100℃时,求这根金属棒的长度;

(3) 当这根金属棒加热后长度伸长到201.6cm时,求这时金属棒的温度。

24.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3x+m=0的两个不同的实数根,设s=x12+x22

(1) 求S关于m的解析式;并求m的取值范围;

(2) 当函数值s=7时,求x13+8x2的值;

25.已知抛物线y=x2-(a+2)x+9顶点在坐标轴上,求a的值。

2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Rt∠,截取AE=BF=DG=x,已知AB=6,CD=3,AD=4,求:

(1) 四边形CGEF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和X的取值范围;

(2) 当x为何值时,S的数值是x的4倍。

27、国家对某种产品的税收标准原定每销售100元需缴税8元(即税率为8%),台洲经济开发区某工厂计划销售这种产品m吨,每吨2000元。国家为了减轻工人负担,将税收调整为每100元缴税(8-x)元(即税率为(8-x)%),这样工厂扩大了生产,实际销售比原计划增加2x%。

(1) 写出调整后税款y(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指出x的取值范围;

(2) 要使调整后税款等于原计划税款(销售m吨,税率为8%)的78%,求x的值.

28、已知抛物线y=x2+(2-m)x-2m(m≠2)与y轴的交点为A,与x轴的交点为B,C(B点在C点左边)

(1) 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2) 设m=a2-2a+4试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ABC为Rt△?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设m=a2-2a+4,当∠BAC最大时,求实数a的值。

习题2:

一.填空(20分)

1.二次函数=2(x - )2 +1图象的对称轴是 。

2.函数y=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3.若一次函数y=(m-3)x+m+1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关于的二次函数图象顶点(1,-1),且图象过点(0,-3),则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

5.若y与x2成反比例,位于第四象限的一点P(a,b)在这个函数图象上,且a,b是方程x2-x -12=0的两根,则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

6.已知点P(1,a)在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其中a=m2+2m+3(m为实数),则这个函数图象在第 象限。

7. x,y满足等式x= ,把y写成x的函数 ,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8.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如图,则点P(2a-3,b+2)

在坐标系中位于第 象限

9.二次函数y=(x-1)2+(x-3)2,当x= 时,达到最小值 。

10.抛物线y=x2-(2m-1)x- 6m与x轴交于(x1,0)和(x2,0)两点,已知x1x2=x1+x2+49,要使抛物线经过原点,应将它向右平移 个单位。

二.选择题(30分)

11.抛物线y=x2+6x+8与y轴交点坐标( )

(A)(0,8) (B)(0,-8) (C)(0,6) (D)(-2,0)(-4,0)

12.抛物线y=- (x+1)2+3的顶点坐标( )

(A)(1,3) (B)(1,-3) (C)(-1,-3) (D)(-1,3)

13.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那么函数y=kx2+bx-1的图象大致是( )

14.函数y=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 2 (B)x- 2且x 1 (D)x 2且x –1

15.把抛物线y=3x2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3(x+3)2 -2 (B)=3(x+2)2+2 (C)=3(x-3)2 -2 (D)=3(x-3)2+2

16.已知抛物线=x2+2mx+m -7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点(1,0)两旁,则关于x的方程 x2+(m+1)x+m2+5=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正根 (B)有两个负数根 (C)有一正根和一个负根 (D)无实根

17.函数y=- x的图象与图象y=x+1的交点在(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8.如果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

则代数式b+c-a与0的关系( )

(A)b+c-a=0 (B)b+c-a>0 (C)b+c-a

19.已知:二直线y=- x +6和y=x - 2,它们与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A)6 (B)10 (C)20 (D)12

20.某学生从家里去学校,开始时匀速跑步前进,跑累了后,再匀速步行余下的路程,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次函数》。下图所示图中,横轴表示该生从家里出发的时间t,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路程s,则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三.解答题(21~23每题5分,24~28每题7分,共50分)

21.已知抛物线y=ax2+bx+c(a 0)与x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和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 ;

(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2、如图抛物线与直线 都经过坐标轴的正半轴上A,B两点,该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与x轴交于点C,且∠ABC=90°求:

(1)直线AB的解析式;

(2)抛物线的解析式。

23、某商场销售一批名脾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衬衫降价1元, 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要降价多少元,

(2)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

24、已知:二次函数 和 的图象都经过x轴上两个不同的点M、N,求a、b的值。

25、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在x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AC与y轴交于点D,点A的坐标为{—1,0),求

(1)B,C,D三点的坐标;

(2)抛物线 经过B,C,D三点,求它的解析式;

(3)过点D作DE∥AB交过B,C,D三点的抛物线于E,求DE的长。

26 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100度

时,按每度0.57元计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费。

(1)设月用电x度时,应交电费y元,当x≤100和x>100时,分别写出y关于x的函数

关系式;(检讨书大全 WWW.JT56W.cOM)

(1)求证;不论m取何值,抛物线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并且有一个交点是A(2,0);

(2)设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AB的长为d,求d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设d=10,P(a,b)为抛物线上一点:

①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的值;

②当⊿ABP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时,分别写出b的取值范围(第2题不要求写出过程)

28、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 与x轴的交点为A,B(点B在点A的右边),与y轴的交点为C;

(1)若⊿ABC为Rt⊿,求m的值;

(1)在⊿ABC中,若AC=BC,求sin∠ACB的值;

(3)设⊿ABC的面积为S,求当m为何值时,s有最小值.并求这个最小值。

"二次函数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