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的人课件

发布时间: 2024.10.23

有的人课件(范本5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有的人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有的人课件 篇1

一、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不朽[  ]

a.qiao

b.xio

c.ku9

2、摔垮[  ]

a.ku3

b.ku4

c.ku1

3、臧克家

[  ]

a.z1ng

b.z4ng

c.c2ng

二、用“/”标出的句间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b.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c.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d.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三、“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对“抬举”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抬举”的含义是又抬又举,本诗中是褒义词,表现对鲁迅的推崇。

b.“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褒义词,表明对鲁迅的敬重。

c.“抬举”的含义是抬起来举过头顶,表示尊重,诗中是褒义词,表明看重。

d.“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中性词,表示称赞。

四、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

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从鲁迅的《自嘲》诗中化用而来。

d.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但诗中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的。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和“死”的具体含义。

有的人活着  活:

他已经死了  死:

有的人死了  死:

他还活着  活: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1、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马十分驯服,完全忠实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了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2、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有什么含义?

3、“老马”象征了旧社会中________的人。

(二)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仔细阅读诗歌,体会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①“船”象征:  ②“岸”象征:

③“风暴”象征:  ④“灯”象征:

作者借助这些象征性形象,是为了鼓励人们________。

2、双桅船在一个纬度告别,又相约在“另一个纬度相遇”,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一片又一片“心爱的岸”,“不怕天涯海角”,甘愿“再分东西”,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写照呢?

【参考答案】

一、1.b  2.a  3.a

二、c

三、b

四、c(所引诗句是从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题辞》中化用而来。)

五、活:生命存在,身体的躯壳活着  死:灵魂丧失,毫无生命价值  死:生命不存在  活: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六、(一)1.c(从诗中“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可知,老马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无力反抗。)  2.这一句把老马不甘心被欺凌却又无力反抗,只能继续在悲惨的生活中挣扎的那种无奈而又悲凉的感觉形象地描写出来,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老马不幸的同情和对不公平命运的义愤。  3.广大的与牛马一般命运  (二)1.①人的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品质  ②人的生活境界和不断升华的审美理想  ③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和挑战  ④一种希冀,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困难前面不畏缩,应怀着希望继续前进!  2.这是一种不断充实、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生命不止,前进不止,有价值、有作为的人生写照。

有的人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中对比、反复、借用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能忘记他吗?1949年,新中国成立,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北京的纪念活动,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有的人》,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来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第1小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两个“死”字、两个“活”字,含义一样吗?

2、小结:有的人“活着”,精神已死亡,不过是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有的人生命虽已结束,但精神永存,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虽死犹生。

3、那么,两个“有的人”所指的对象一样吗?

第一个是指反动统治者,第二个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2-7小节

学习内容:从2-7小节中选择相关联的两个小节。

学习要求:(时间4分钟)

1、用关键字概括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以及人民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谈谈体会;(板书:人民)

2、根据内容进行分工,练习朗读,注意语气。

各小组汇报:

2、5小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凶暴的形象;“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亲自为他包扎。大家看,他是怎样包扎的?(一条腿跪在地上,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敌人,他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摔垮”是指推翻、打倒。

3、6小节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文中,他把自己比作野草,意味着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这里“借用”散文诗集名,虽然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能马上联系到鲁迅,知道作者写的就是他。这种方法是“借用”。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原想流芳百世,实际臭名昭著、遗臭万年。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

4、7小节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让我们联系这个单元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关心女佣,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面》中青年工人阿累没钱买自己喜欢的书,鲁迅先生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他,还把自己翻译的那一本送给他,希望青年能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但他们又怎能阻止得了?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鲁迅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很多人写文章追悼他,纪念他,其中包括很多著名作家,例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我们在语文书上都读到过了。

毛泽东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一连用了五个“最”赞美鲁迅。如果说,这些反动派最终的下场必定是被灭亡,那么,相反的,鲁迅精神一定是永生的,永垂不朽的!

五、提升

讨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诗句中也处处和鲁迅有关,那么可不可以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什么?

六、体会对比

1、读一读

过渡:让我们拿好书,左右两边同学面对面,每一小节上下两行对着读(不同色出示)。

师:(评价)听得出来,一边是痛恨和咒骂,一边是赞美和怀念。这样对比着写有什么好处?

七、学习迁移(课后作业)

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某人》

1、想想泰戈尔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赞美的“有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不同之处,说说不同在哪里。

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法吧!

(1)泰戈尔所赞美的“你”和诗文里赞美的“有的人”都有一心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甘愿为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从不标榜炫耀,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区别:泰戈尔的《某人》这首诗,是把对同一种人的两种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他的不平凡,伟大,表达人们对他的崇敬和赞颂之情;而《有的人》则采用正反对比,把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进行对比,一正一反,对比衬托,把正面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有的人课件 篇3

一、课文内容分析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鲁迅逝世13周年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要像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以凝练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讴歌鲁迅的同时,启迪人们向鲁迅学习,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本诗主题鲜明,富于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给人美好的艺术欣赏。

二、学情分析

处在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是初步树立人生观的启蒙阶段,而这首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本单元前几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借助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

三、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

难点:借助本单元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位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

(设计意图)以介绍鲁迅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环节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2、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标画后试读。

3、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环节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环节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

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出示

(课件5)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

5、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有的人课件 篇4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有的人》是第四单元比较与探究中的一首自读诗歌。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与时代政治环境、社会文化思潮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诗歌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在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对比写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理解诗中所含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将教学重点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理解对比写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有的人》以前,初一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过诗歌,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较充分的认识,能在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前提下,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感情。

有的人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现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诗中通过两种对立阶级的人的对比,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号召人们为创造新生活而奋斗。全诗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而容量极大,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使爱憎分明的情感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的表现手法。

3.使学生更加热爱和敬仰鲁迅先生,树立正确的为人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的表现手法。

难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1)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理解诗歌内涵: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巩固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4.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深刻内涵和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有的人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