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党伟业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21

2024建党伟业观后感。

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建党伟业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1】

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学院党支部组织所有入党积极分子集体到影院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建党伟业》,同学们在影院门口集合,然后一同进去观看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

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同时也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享受自己的帝王梦,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使原本残破的中国更加四分五裂,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活在一个没有战火硝烟,只有和平的阳光雨露里,我们拥有自由,享受自由,我们看着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渐渐走向繁荣富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党已经走过了90年。从当年的电闪雷鸣,到如今的雨过天晴,我们不会忘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也不会忘了现在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建立的一个国泰民安的家园,也不会忘了未来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将国家建立的更好。

 观建党伟业有感2

作为一名第三十一期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思想的洗礼和鞭策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光辉伟大的思想对于每一名青年学生来说都是未来道路上明亮的航标灯,都是人生前进中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指导。因而,怀着对党的无限敬仰,抱着学习党伟大思想的坚定信念,我与同学们一同观看了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的影片—-《建党伟业》。观看之后不禁为之震撼并学到了很多深刻的,将利于一生的哲理。

影片《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党伟业》,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影片的主线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1/2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2】

13过控2班陈洋 ***

《建党伟业》感后感

在看完《建党伟业》后的第一感觉是“上了一堂过瘾的历史课”。能得到“教育”意义的启发固然不错,但如果在观赏之余还能顺着电影的脉络做一次历史的回溯,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受那个旗帜飘扬的年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影片的时间段主要是从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年来,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那个颠倒错乱、无奈但又充满了激情的年代,武人弄墨,文人扛枪,个人的命运跟家国天下是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动荡激扬中,在每一个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的人的生命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必然少不了对历史的解读,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在北大图书馆里“北大三杰”与辜鸿铭关于新旧文化的精彩辩论,还有就是对五四运动的刻画。年鉴学派的大师,马克·布洛赫曾经说过:“需了解现实就必须超越现实,要**历史亦不可囿于历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辩论那场戏中争执的两个焦点,一是新旧文化之争,二是中国自强究竟该学习谁。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传统的反思,也是寻求救国之道的迫切行动。然而,此时的文化精英似乎更愿意认同新事物,表达脱离传统的决心。新与旧在当时被看做是绝对的对立,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

暴风骤雨般的运动产生的宣传效果自然是振聋发聩的,可是辜鸿铭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却让人不得不深思:“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新的必然就代表着具有生命力,旧的就只能是行将就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只是当旧的不能承载我们过多的期望时,传统与现在就断裂了。我们总以为逆流而上搏击生活才叫人生,其实随波逐流中我们未必不是在前进。

关于究竟该师法哪国的选择上,也是经历了太多痛苦后的一种双向选择。在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兴奋和喜悦之后,整个民族的前途依然黯淡,正是李大钊等人用自己的兴动,试图把一种可能性变成一种曙光。近代中国一直处于一种被迫赶超的状态,必然,很多东西都会变得功利化和实用化,恨不得一蹴而就,即使是孙中山也希望是“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之前错失的是机遇,而时间是永远追不回来的,现在却陷入了一种疲于奔命的死赶。尤其是教育方面,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质疑“学……有什么用”。一百年前给出的答案是国家觉醒,救人于水火。

那么当下呢?在回答时需要我们更为慎重的考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美、日三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想把中国拖入战争。于是在一场“府院之争”之后,段祺瑞的国务院取得了胜利,大批劳工被运往欧洲挖战壕、修工事,成为了支援协约国的庞大后院补给部队。一战结束之后,中国人莫不欢欣鼓舞,因为中国成为了战胜国。

对于赴法参加巴黎和会,国人的期待是很高的。不仅****的**们如此认为,连学界都抱着莫大的期待。影片中,在任务离开前,梁启超忍不住激动地对顾维钧说:

“你看,在我们的身后站着四万万的同胞。”而顾只是平静的回答了一句:“弱国无外交啊。

”事后果然如顾所言,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山东权利转让给日本,极大的刺激了国人的神经,五四运动因此爆发。对于五四为何会爆发和其经过暂且在此处不谈,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和继承才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

说到五四运动,有些人会毫不犹豫地接触爱国主义。可是仅仅是爱国而已么,影片肯定了这一主流观点,但是对其他方向的延伸却显然不够。爱国主义是一张巨大的网,它可以覆盖足够多本应暴露在人们面前的东西。

这一切有着事实与真相之间的微妙差别。但就像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对话一样,他们的却是顺应潮流,助推潮流,顺应历史潮流。陈独秀那杯酒洒在火上的场景极具效果,有的东西注定如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影片的结尾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剧本。不再是表现伟人们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的少年意气,而是竭力想引领观众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意处理方式叙述一个党的建立。他们当时或许后来在历史上的形象都未必如此完美,日后的道路谁也不可预知,但是此时就是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把他们紧紧的连结在一起。

会议结束之后众人一起唱起《国际歌》的场景振奋而充满希望,有一瞬间,其实我们的心境是相似的,因为我想坚定与忠诚都是我们何时都不可缺少的信仰。

其中我对影片中的毛泽东印象最深刻,24岁的毛泽东在《心之力》中说:“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时至今日,仍不过时。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志不可衰,气不可灭,力不可止。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需要一份礼物,更需要一种期待。往昔峥嵘旗如岚,我只想在此表达一种不为时间之轴所禁锢的力量。

疯狂的歌声响起,嘘,让我们等待舞台上历史的宏伟计划再次展开。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3】

这个故事讲的是从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页。这个故事集中讲述了现代历史上几个人物的故事:毛泽东

孙中山.胡适.袁世凯.

李大钊.陈独秀蔡锷等等。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在现了那段风雨飘扬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尽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共产党的历程。

影片在现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于是一些有识之士采取行动,寻求救国之道。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封建帝制两千多年。

然而,原来的凯盗取了革命的成果,导致军阀混战,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更不能容忍的是,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家,不能有尊严地收回自己的领土。当时在巴黎会谈的中国代表愤怒地说:

“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路。

当跪在**府前的女学生举着那个血写的“冤”字时,当她含着泪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时,这一声有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的砸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让人心碎。

当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当看到反袁而舍己为人,带病出征的蔡锷将军;当看到年轻的朱德将军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地拼杀时;当青年毛泽东在跟广大劳苦工人讲革命道理时,我们已经领略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劳苦大众中逐渐滋生,慢慢萌芽,并最终蓬勃诞生了!

光阴似箭,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就是周年了,从当年血雨腥风到雨过天晴,它带领着新中国进入了美好时代。中国经济在增长,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它使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成长,为未来奋斗,为祖国争光!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4】

一部120分钟的壮丽电影,一部党建史。

关于《建党伟业》,其实我在高中时期看过一遍,与之对应的还有之前的《建国大业》,之所以决定重温一遍《建党伟业》作为这次读后感的选题,是因为前段时间刚刚参观了龙华烈士陵园,看到里面一位位为了信仰,为了中国的未来而牺牲的优秀党员烈士,内心感触颇多,借此机会结合影片谈一下我的感受。

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片,电影演员阵容相当豪华,几乎所有一线明星都出现过,而且大多没有片酬。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对党的热爱。整部电影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年的历史。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跨越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电影的开篇由1911年武昌起义的胜利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接着讲述了发生在这之后十年影响整个中国发展的大事,如:

清帝退位、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在那巨变迭起的背景下,涌现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人物,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国难当头的时代,为国家寻找出路,赴汤蹈火的故事。

细细划分,整个电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却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期间又闹出了两次复辟的闹剧,整个中国依然处于一片动荡之中。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知识精英的革命发展和五四爱国运动,其中谈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旧文化的争论。第三部分描述了这些知识精英建立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最后全篇以《共产党宣言》和《国际歌》结尾,对影片的主题进行了升华。

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感觉很好。当时,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国内统治阶级的怯懦,军阀的混战,以及中国的内忧外患,中国处于黑暗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代表出现在中国。他们大多数是年轻人。正如梁启超所说,一个坚强的年轻人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正是有了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和一批具有不断探索中国未来道路先进思想的青年,才有了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后来的新中国。电影中有一段令我印象颇深的桥段,那便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举办的新旧文化的辩论,单从辩论的角度来看,那确实是一场极为精彩的辩论,辜鸿铭先生假算数之理为旧文化正名,令陈独秀也对胡适赞叹道虽是诡辩,却难掩其才华。正是这场辩论正是导致了新文化与旧文化、旧观念与新观念的正式对抗,使大多数学生了解了新文化与布尔什维克。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真理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碰撞和实践中产生的。

弱国无外交,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巴黎和会列强将德国所有权益划归给德国,顾维钧据理力争也无济于事,但顾维钧的一句“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表明了中国人的坚定立场,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列强面前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利益,就需要像他一样的中国人为国家发声,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他的身后站着四万万中国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也成了国内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作为时代先锋的学生阶级,他们义愤填膺,以游行来抒发心中的不满,来向北洋**施压要求严惩**贼,那慷慨激昂的街头演讲,那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一幅用鲜血写下的“還我青岛”的血书,那一声“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无不反映着那一颗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那在国家利益面前不计个人利益的精神,不怕被**,坚持斗争到底的精神。

他们用实际行动把中国人和工人阶级唤醒到历史的舞台上。正如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离别时说的一样: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在此之前,蔡锷将军说过,他爱美,不爱山水,但国家不存在。他怎么能被委托?蔡将军为国生死存亡,民族大义毅然放弃个人恩爱。这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勇气也让我感触深刻。

做人要有信仰,并能够为之奋斗终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而实现这个价值的方法和路径可能并不唯一。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邓小平,蔡和森,陈毅,向警予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赴法国留学,而毛泽东等人则毅然选择留在国内探索救国之路,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选择了不同的路径,而最终他们都成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在共产党成立前夕,每个人都面临着自杀的危险。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吓倒。相反,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相反,以陈公博为代表的一些人最终放弃了信仰,背叛了人民,这只会被人民鄙视。

纵观建党之时,各路有识之士多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之时,与我等年龄相仿,然时代不同,我们远离了那个炮火硝烟的时代而处于时代发展的崭新时代,但信仰不能变,年轻时分正值我们创造力,思想力的巅峰时代,我们不能浪费这大好时光,每个时代赋予年轻人的责任不同,而如今我们也应逐渐学会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反思现在和创造未来,整体回顾整部影片,让我了解到共产党成立前夕的历史以及第一批共产党员为了寻求救国之路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中国。如今的中国正处在和平年代,一些党员思想放松,逐渐堕落,忘记了历史,忘记了最初的信仰,这是不应该的,这背离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渐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作为一名学生,我了解建党的曲折道路,了解当时青年学生为国家所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想学习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我要积极进取,走出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而不是在宿舍里玩游戏、睡觉,逐渐颓废。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远大的抱负,牢记建党不容易。即使在和平时代,我们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时刻为国家的需要做好准备。一句话,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珍惜它。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5】

近日,观看了被称为建国伟业姐妹篇的建党伟业。观看完影片后,不由得为群星熠熠的演员阵容所震撼,但更多的,还是随着影片的叙述,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看到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我深深感到弱国无外交、眼睁睁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抗议、游行,看到那鲜血去书写的大大的冤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泪。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却浑身激荡着那样一种慷慨豪迈,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影片中,青年毛泽东苦苦思索着救国之路,体育救国、教育救国、共和政府、无政府主义、学习法国、学习欧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究竟什么才能救中国?

南陈北李,影片中塑造了两个个性迥异,却又志同道合的共产主义先驱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慧眼注意到了遥远的俄国发生的那场庶民革命,注意到了布尔什维克,注意到了共产主义。他们敏锐的认识到,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动了各阶层的人民,尤其是所谓的庶民。他们的远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奠基的基石。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6】

近日,**了被称为建国伟业姐妹篇的建党伟业。**完影片后,不由得为群星熠熠的演员阵容所震撼,但我是个普通的平凡的啥也不懂的小姑娘,所以不敢说自己写的是“影评”,只是刚刚看完建党伟业,有好多感触,很杂乱,没有滤出头绪,但又怕明天再写感觉就都跑没了……所以就算熬夜,也想把这些感想写出来!

我是个典型的80后,说实话,今天以前,我对于“建党”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很深的感触,有的只有高中学***时老师的只言片语以及历史书上的长篇大论,但是今天,撇开大荧幕上一个个明星的轮番轰炸,我似乎有些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活着的老革命者们谈及“建党”、“建国”仍旧老泪纵横!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说实话,我是充满了笑声,但现在我认为导演有自己的意图。冯巩和赵本山等笑星的出镜,即使未说一句话仍使全场哄笑,我不能评论他们的演技,因为我没有资格,在影院的时候我以为导演在推翻帝制初期选择了让笑星上场是为了讨得“开门红”。但现在整部戏已经结束,安定下来了,我想在推翻帝制的初期,孙中山不得不让袁世凯投大票,然后袁世凯成为皇帝,然后张勋又恢复了帝制。这整个时期是历史上的一场闹剧!

看来喜剧演员的出现也是导演的别有用心。

很惭愧,上半场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只有蔡锷(刘德华)和小凤仙(angelababy)的爱情。坦白讲,他们的戏份并没有很多,但不矫情的说,那临别的几句台词让我深深地被感动!小凤仙问:

“我只想知道,一个风尘女子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蔡锷回答“全国人民都知道,蔡锷,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奈何,七尺身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深刻却无可奈何!令人心头酸痛……

接下来的震撼,莫过于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讲台上愤慨演讲,游行中振臂高呼;学生大喊列国变法,无不因流血而成,新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为始!一幕幕都让我仿佛真的回到了1919年!

但在激情飞昂之余,我想到了现在,虽然我知道在当代,已没有什么需要举国反抗的事情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以一己之力振臂高呼进而举国响应了……虽然是和平年代,和谐是社会的主流,但这个社会中,不和谐的事情还少么?枪打出头鸟也不是个新鲜事儿了!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张国焘等人放到现在,应该会被扣上反动的帽子吧……甚至搞不好会锒铛入狱,再来个“***”什么的!

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冷漠?

"建党伟业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