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育课课件

发布时间: 2024.10.17

德育课课件(系列八篇)。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德育课课件(系列八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德育课课件 篇1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生处和班主任的事,也是全体教师的职责。中职数学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数学家,但数学教学却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辩证、清晰、简约、深刻著称,因之,从提高思维素养方面来说,数学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较之其他学科,其作用更为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效果更大更持久。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们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比如《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等。在教学中可适时地、自然地利用我国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辉煌的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古代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体积有独特创见,发现了祖恒原理,比世界其它国家早1100多年。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了《数书九章》,其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 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不仅可以激 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 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奠定了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基础,(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 ,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 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 度上与 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中职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

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为有用的职业人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是波浪线后,启发学生联想到历史的进程就是在波浪中前进,在螺旋中上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为人的意志改变,我们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不可逆潮流而动,做一些我们不该做的事。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折线、有的是波浪线、有的是抛物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中职生一般数学基础较差,往往会问为什么读中职还要学数学 ,通过数学应用教学,不仅可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例如讲授分期付款,银行利息计算,遮阳棚的设计,两绳拉力大小与夹角的关系,生活中的概率,我们周围的圆锥曲线,排列组合在实际中的应用等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如银行利息计算,22选5福利彩票中奖概率;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内容,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 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它的策略性,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切忌搞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中职数学课 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世界观、人生观、品格、作风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课课件 篇2

三、开课背景:近段时间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对零花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不再是以前的每天5角、1元,甚至达到了每天5元,根据家长们反映的情况,我便在课间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确实往学校小卖部去的人特别多,拿着用自己零花钱买来的东西,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炫耀着,占上风的得意洋洋,落下风的一脸不服气,向同伴信誓旦旦宣称:明天肯定会买一个比他更好的……

五、教育目地:通过本课让学生知道钱来之不易,养成节俭的习惯,并能体谅父母的辛苦。

六、教育过程:

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利用晨会课在班级实施了这样的教育:“同学们,今天王老师想和大家做一道算术题!”孩子们一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着我出题,你们每天都用多少零花钱?”孩子们便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说1元,有说2元,有说5元……,我便取了同学们大致平均数2元写在黑板上。“每天除了零花钱外,你们还有什么地方要花钱?”孩子们面面相觑,挥着小手说不知道,“今天,老师便来帮你们算算,拿零花钱一天2元来算,一年365天,你就花去730元,再加上平时你们的学费,买玩具、文具、衣服、游玩、吃的食物等等,一个小朋友一年的开销最少也得七八千元!”当我把这个他们从没见过的大数字写在黑板上时,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发出“啊!”的惊叹声,我接着说:“你们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流多少汗水才能挣到这么多钱吗?假如你妈妈是牙刷厂的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12小时,六个多月才能挣到这么多钱既便你的爸爸妈妈工作收入高些,至少也得工作五个月,自己省吃俭用才能满足你们一年的生活开销呀!同学们,你们陪父母上过班吗?”这时孩子们向炸开了锅一样讨论开了,有的妈妈每天很晚才回家,有的说爸爸每天回家衣服都是湿漉漉的,有的`说妈妈的手上有很多老茧……这时我又说:“老师给大家讲刚才那一番话,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们现在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辛苦工作挣来的,来之不易,我们可千万不能小看,随意浪费,更不能向父母"大开口",提过份的要求。(范文网 )我们现在还小,没有工作的能力,还不能挣钱,唯一能做的便是节约用钱,用好每一元钱,不浪费一分钱,你们说对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齐声点头答应了,我又走到那几个羞愧得低下头的同学面前,轻轻摸了摸他们的头……我相信从这一刻起他们对零花钱肯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七、教育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是蜜罐里长在的,关心的何止父母两个,给零花钱的人是更多,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不管家境如何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孩子,有些父母更是用金钱做为对没有时间陪孩子,而给予孩子的补偿,久而久之,孩子便觉得父母给零花钱是理所应当的,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气,更不会知道,这些钱背后的辛酸与汗水。通过本次教育至少给孩子们的心灵一次小小的震撼,让他们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相信结合以后的相关教育一定会让他们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学习和生活。

德育课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初步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常识有创意、合理地解决生活中安全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了解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学生在课前搜集灾害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第一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活动一:危急时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教师提出问题“遇到危险怎么办”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一些危险情景:发现家中有危急病人、遇坏人、家中停水停电等,运用查找到的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危机时拨打什么电话及防护自护措施;也可以学生们介绍自己遇险时自护自救的经验及做法,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活动二:面对灾难

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龙卷风、沙尘暴等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要从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会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那么,当自然灾害真的发生时,我们应当怎样应对呢?通过设置情境、收集相关资料、模拟演习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面对灾害的一般方法,冷静应对各种灾难。

第二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自护

活动三:模拟演习活动“当地震发生时”

先组织讨论“地震发生时怎么办?”,指导学生思考辨析: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怎样冷静应对?下面的做法正确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演习,演习的目的在于学习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避免慌乱和盲目。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住所附近的设施情况,利用好周围的安全设备、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可以模拟在家中、在学校、在商场几种情景。

活动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像资料,来展现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特别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失。用一些具体、感人的事例展现在危难中人们是如何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体会危难之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内容,一是灾区人民灾后努力抗灾,消灾。二是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心系灾区,提供各种支援。

德育课课件 篇4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同、理解和遵守。制定一套完善的德育课法制教育教案,是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同、理解和遵守。

3. 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能力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德育内容: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处世原则。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精神风貌。

2. 法制教育内容:

(1)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基本法律法规和法令宣传。

(3)法律意识和法制思维的培养。

(4)法律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法律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 观摩教学法:

组织学生观摩法庭审判过程,培养学生对法律程序和司法精神的理解。

3. 互动教学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观点和意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法律教育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和学习: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法令。

3. 案例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思维能力。

4. 观摩法庭审判过程: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观摩法官审判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程序和司法精神。

5. 情景剧表演和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法律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6. 总结反思和评价:

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评价方法:

1. 问答评价:

通过提问学生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角色扮演评价:

观察学生在情景剧表演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3. 作品评价:

以小组作品或个人作品的形式,评价学生对德育课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法律法规和法令宣传资料。

2. 案例材料和教学多媒体课件。

3. 观摩法庭的安排和准备。

4. 学生小组表演和角色扮演的准备。

结语:

德育课法制教育教案设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以及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同、理解和遵守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修养和道德品质。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德育课法制教育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德育课课件 篇5

通过学习政治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变,以下是我我学习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a.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b.基本内容: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需要在学科课程的系统中把握。

需要在德育工作的系统中把握。

既要避免德育课程'学科化',又要避免德育工作'课程化'。

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强调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强调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所谓'引导' ,是出发点,就是要强调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谓'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强调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所谓'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专注于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等重要课题。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师生之间,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学分认定:学时、过程(态度、表现、变化)、测试等,要拟定可行方案。

通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的组织体系。

左栏: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通过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出行为要求来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操作过程(过程性)和预期表现(结果性)两方面的要求;既反映特定知识的要求,更注重思想政治观点的把握。具有指令性、规范性。行为主体是学生。

右栏:从内容要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相应内容目标的实施,做出'提示与建议'。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行为主体是教师。

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

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

目标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能力——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知识——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紧密切联系,要正确处理,融为一体。

基本观点确立的路线:——目标的意义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活的主

题来自学生面对的问题——问题的内容通过思维活动来呈现——在思维活动中运用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支撑目标的意义

1、基于案例的思路: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新)

2、基于问题的思路 :

编写教材时要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新)

3、基于情境的思路:

关注点: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定义是否全面、严谨,合乎学科规范。

关注点:是否提供了思维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

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 论证(观点、结论)+ 例证(数据、事例)+ 活动设计 = 课文

(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例证:数据、事例)× 活动设计 = 课文

六、学习新课标后的思考: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德育课课件 篇6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难免的,不同的态度对待挫折将成就不同的人生;要学会在挫折面前调整心态,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假如你失去双手,请用嘴在白纸上写下‘我’字。”请简单谈谈你写字的感受。

[学生充分体验后说出自己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

(1)他会用嘴写字,用脚做事的能力是天生的吗?

(2)王争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采取了一种怎样的态度?

(3)假如王争屈服于“失去双臂”的困难、挫折,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总结]

王争会用嘴写字,用脚做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他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采用积极的态度,成就了他的大学梦,他是生活的强者;假如王争屈服于“失去双臂”的困难、挫折,他的人生将是另一种情景,他将是生活的弱者。

积极进娶挑战---磨练意志、增长智慧、战胜挫折、发展能力---生活的强者(成功)

消极逃避、屈服----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生活的弱者(失败)

投影Ⅳ倾听[战胜挫折,我有办法]

投影Ⅴ讨论[他们战胜挫折用的是什么方法?]

[教师总结]战胜挫折要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要有正确的心态。

投影Ⅶ、Ⅷ、Ⅸ[送温暖,出点子]

表演“小涛倒霉的一天……”

五、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生命的力量。

教学反思:

挫折教育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应该明白对学生来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挫折更重要。

德育课课件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撕报纸图,体验创编、讲述故事的快乐,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和自信心。

2、训练手部肌肉的灵活协调性与创造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旧报纸有手一份。

2、范例作品一份,一幅大的森林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撕好的报纸图,引导幼儿感受有趣的报纸图。

(1)师:旧报纸可以做很多好玩的东西,这节课我们要用报纸来做报纸图,老师用它撕出了图案,可好玩了。(教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象)你们觉得像什么?

幼:像小船,像月亮,像摇篮......

(2)师:真有点像月亮。夜晚,月亮姐姐出来了,她请星星们一起玩游戏,玩得真开心!

2、引导幼儿操作讲述。

师:这是老师用报纸撕出来,再编出的一句好听的话,你们想不想出来玩一玩,编一编?

(1)、幼儿第一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撕出一个图案然后说一句话。

a、我们每人拿一张旧报纸,撕出一个报纸图案,想一想: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用一句好听的话讲给大家听。

b、提问个别幼儿。

师:请你告诉我们大家,你撕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呢?

师:哎,他说得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2)、幼儿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自编故事讲述。

a、师:刚才小朋友只撕了一个,还能不能多撕几个不同的图案呢?我们拼起来编一个小故事。

b、提问个别幼儿。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幼儿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合编和讲述故事。

a、师:这是刚才XX小朋友撕出来,现在我们把XX和QQ的图案放在一起,哇,一个新的故事出来了!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怎么玩法?

b、教师及时给予提示:(用语言、表情、动作、递词提示)

c、教师最后完整复述幼儿刚才讲述的故事。

3、结束部份。

师:这里有一个大大的森林,请你们把撕出来的东西贴在上面,然后,我们就可以编一个长长的故事了!

4、延伸活动。

教师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了旧报纸,在区域活动时,有兴趣的幼儿还可以去撕报纸图,自编小故事。

德育课课件 篇8

浅谈中职德育教学

——乐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刘人境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有一个误区:中职生只需要在学校中学好专业技能,其它公共基础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无可厚非的是中职生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对必要的文明礼仪、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则可以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走的更高、更远。所以,德育教学则成为各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本文则围绕: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考核,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中职德语教学:

第一, 德育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们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德育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人认为,德育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职业、社会贴近,注重实践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关注学生,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如下思考:

(一)、针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是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等。而且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

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所以,有的中职学生就业后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因此,我们对中职学生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屮接受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针对中职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状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许多中职生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当他们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朋友。因此,对中职生灌输必要的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在讲解法律知识点的过程中,德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抱着书本不放,始终局限在打点点、画框框上,那么课堂肯定缺乏生机,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枯燥,最后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耍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例如青少年中的偷盗、抢劫、吸毒、性犯罪乃至杀人案件,还有打架斗殴、抢劫、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都可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

(三)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因素,他们往往会出现厌学、逆反、嫉妒、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并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与

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为他们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接下来,本人将浅谈第二个问题:

第二,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德育课堂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的大汗淋漓,学生却在下面睡觉、讲话、玩手机等等。作为德育教师,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对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以下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引导、归纳、总结的作用。 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在肯定教师的地位的同时,要求:

1、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教师给予学生“民主权”

大多数课堂都是在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打压下,学生的选择只能是“听话”,按照教师的吩咐去做。学生完全被束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摈弃“教师拥有绝对权威”的观点。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教师应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尊重与鼓励,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过来”,让课堂氛围“热起来”

(三)教师让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只用 “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课堂就摆脱不了沉闷氛围; 而现在,则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指导课堂教学。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要 “各抒己见”,激发课堂教学思维。采用先进的教具给学生从视觉到听觉的新体验。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知识。

最后,本人将会浅谈一下第三方面的问题:

第三,德育教学效果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效果考核主要是用学生考试的分数说话,考核方式单

一、片面,死板。德育教学效果考核要改变,就要强调德育教学考核的多样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譬如:动手能力与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关于知识点的题目,并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由发挥,最终的评价方式是看他们是否体现知识点的精髓与要领;文笔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针对书上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除此之外,将学生平时的表现也纳入考核当中。总之,通过对教学主体多层次、多侧面地效果考核,对教学现状作出合理的判断,寻求今后的教改方向和改进途径。我们应该把教学效果考核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不是单一的结论。

以上便是本人对中职德育教学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请加以指点。

"德育课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