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9的加法教案

发布时间: 2024.10.11

9的加法教案实用。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9的加法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9的加法教案(篇1)

请各组组长把课前发的小棒图(左边1根红色小棒,右边5根黄色小棒)摆在左右两边同学的中间,使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学生看图和旁边同方向的同学一起说图意,然后列式.

全班汇报:先请左边的同学说图意,列式:5+1=6再请右边的同学说图意,列式:1+5=6

师: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就不同,这两个算式都可以解答一个相同的问题.问: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邻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DG15.Com

问:在我们学过的算式中,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想数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根据学过的算式推想:因为4+1=5,所以5+1=6.)

师:一共有几只鸡?(在公鸡和母鸡中间画虚线)把6只鸡这个整体分成了几部分?

师:(用手盖住1只公鸡)公鸡跑了,看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叙述题意:有6只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从公鸡和母鸡的'整体6里面去掉1只公鸡这部分,就剩5只母鸡那部分.)

师:(用手盖住5只母鸡)现在你还能提出数学问题来吗? 学生叙述题意,然后列式.板书:6-5=1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从6只鸡这个整体里面去掉5只母鸡这部分,就剩1只公鸡那部分.)

师:比较这两个减法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邻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从整体里面去掉公鸡这部分,就是母鸡那部分;去掉母鸡这部分,就是公鸡那部分.)

师:不看图怎样算6-1=□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想数的分解,倒着数数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整体6,从整体6里面去掉1这部分就是5那部分,从整体6里面去掉5这部分就是1那部分.)

(1)请同学左边摆4个黄圆片,右边摆2个红圆片.问: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板书:4+2=6)

师:请你用手盖住右边的2个红圆片,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请你盖住左边的4个黄圆片,提一个问题,怎样列式?板书:6-4=2

学生齐读这四个算式.

师:除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以外,用6个圆片你还能摆出哪些题目?

学生自己试着摆,要求边摆边说题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几的加减法?6的加减法都可以想6的组成来进行计算,  如果你喜欢用别的方法想得数也是可以的.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5+1=□    4+2=□    3+3=□

1+5=□    2+4=□

6-1=□     6-2=□     6-3=□

6-5=□     6-4=□

四、学习写算式。演示动画“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练习写算式:2+3   6-5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你们看苹果多红啊!你们愿意帮助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苹果吗?爱劳动是可贵的,但还要有劳动的本领,苹果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摘下来的,下面请你听清要求:每个苹果上面都有一个算式,下面的筐上都标着得数,苹果要放在相应的筐里,才算摘下来了.

学生听清要求以后,开始摘苹果(每人一题).摘完后,全班集体检查,看那些同学摘错了,完成任务好的给予鼓励.

1.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先让一个同学出一道题,请下一位同学算得数,这位同学算出得数以后,再用这个得数开头出一道题,请他的下一位同学来算,依次类推.如:1+3=4  接4-2=2  2+4=6  6-0=6…….

2.老师限时,看哪个组说得又对又多.

9的加法教案(篇2)

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

③2.4-1.8=

第(6)小题追问结果用5.0表示还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横式。

(3)比较,揭示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

A、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一道加法或一道减法算式研究、小组统一意见)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二)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0.63+1.5= 17.5-4.5=

3.63+0.81= 5.46-0.6=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窍门。

9的加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五上P47---48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里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会算吗? 0.4+0.5  1.8-0.6 1.6+1.7 2.1-0.7 (1)做上面一行,一位小数加减法怎么样计算? (2)做第二行,完善计算法则 2.今天和大家进一步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出示挂图,题目中提供了哪些消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①怎样立式 ②列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练习③汇报:竖式怎样列?“4”为什么不和“5”对齐? 下面怎样计算的? ④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3)他俩一共用了8.15元,那么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计算,做在书上。 ②怎样计算小数减肥 ③比较:与小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2. 数学试一试 (1) 那么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① 学生列式计算,以后计算结果要自觉化简。 (2) 小芳比小明少用了多少元? ① 学生列式计算 3. 总结:小数加减法怎那样计算?与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小数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 1. 练一练 2. 改错 53.3 + 2.47 ----------    7.80 3.练习八第一题 0.7+0.3 0.65-0.25  6+3.4 1.6-0.4 4.5+0.5  0.82-0.42 4.练习八第3题 (1)先独立解决3问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你还能提出问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9的加法教案(篇4)

一、说教材分析

1.单元知识体系,由易到难。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2.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本目标:

1.结合信息窗一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的情境,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过程,学会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验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结合信息窗二克隆牛蓓蓓从出生到满月再到百天成长的情境,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分式、综合算式、长竖式)的思想。

3.在解决信息窗二小电脑标示的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相同结果),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4.感受数学与科学知识(克隆技术)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分层目标:

A类:拓展知识面,重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C类:掌握基本目标,短时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过程达到目标,重在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B类:加强变式练习的训练,重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教材克隆牛的真实信息,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作用,自主学习新知识。

3、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这么多的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又有了系统的学习,再加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不进位、不退位)学生也接触过,本单元,只要我们

三、说预习提纲

为了让学生预习更有效,特制订预习提纲:第一信息窗:(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1.观察课本第59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以下问题,请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问题一: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问题二: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问题三: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4.试着比较: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想一想: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6.你还提出了什么问题?请你尝试解决。

7.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8题、第1题、第3题。

8.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第二信息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算法)

1.观察课本第65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试着用多种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

问题二: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4.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时:分式,你用过了吗?长竖式,你用过了吗?综合算式,你用过了吗?

5.用过综合算式后,试着比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6.试着用多种方法解决66页小电脑提示的问题: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7.65+3.72+6.35+6.28

请比较多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想一想,整数加法的运算律适用于小数加法吗?

7.你还提出了什么问题?请你尝试解决。

8.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3题、第1题、第5题。

9.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四、单元典型习题的处理举例:

见教参58、59、61页自主练习处理建议

五、单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六、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建议课时6课时

第一信息窗:2课时

第二信息窗:2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单元作业:1课时

9的加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加法及估算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2.发展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3.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发展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检查订正。说说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算一算。比一比。

(1)学生独立计算,边算边比较。

(2)反馈检查。

(3)说说这两组计算题中各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和也随着增加,反之,和也随着减少;每一组中的第一小题计算时不需进位,第二小题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第三小题个位和十位相加都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3、解决实际问题。做第3题。

二、估算练习

1.估算一下下面各题的得数大约是几百。

先同桌说说后交流反馈

2.解决实际问题。做第5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说说自己列式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总结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小组派代表交流。

四、作业应用。

完成41页第4题。

教学板书:

练习课

9的加法教案(篇6)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一图四式。

(1)    课件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1、完成第2题。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

(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

(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9的加法教案(篇7)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9的加法教案(篇8)

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

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1、教学例题。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问: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7-3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 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 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9的加法教案(篇9)

教材分析:

活动重点:

看图列出7的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列出不同的7的加法算式。

活动目标:

1、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巩固对加法算式及含义的理解。

2、探索交换“+”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数学用书。

2、“+”“=”,数字1~7,水果动物等磁性教具。

活动过程:

一、用“碰球”游戏复习7的组成。

例:老师说出数字1,“嘿,嘿,我的1球碰你几球?”幼儿“嘿,嘿,你的1球碰我6球”

1、看图列算式。

(2)引发幼儿思考:你还能摆出和刚才不一样的加法算式吗。

2、探索加法的交换律。

三、抢答游戏,巩固7以内的加法。

幼儿分男女两队,看图抢答编应用题并说出算式进行计算,巩固7以内的加法。

四、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9的加法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 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9的加法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66页复习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3.发展大家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复习题7.

(1)出示第7题,说说题意。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复习(2)

9的加法教案(篇12)

第一课时一般的小数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的内容及第74页练习十七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3、能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用到小数?(学生自由举例)

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经常要用到小数,那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学生举例)

师:非常好,大家有过购物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师:(课件出示第72页例1情境图)读情境图,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生2:所求问题是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要花多少元?师:你能画图表示出上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学生画图,教师展示: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如果求一共要花的钱数,用什么方法解答?生:已知两本书的单价,求它们的总价,就是把两个单价合在一起,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师:谁能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生:数量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相交流)

师: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竖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上台说说,最后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师:谁想把自己写的算式拿来展示一下?

生:6.45+4.29=10.74(元)

答一共要花10.74元。

师: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生: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

2、小数减法。

师:根据上面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1:《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生2:还可以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钱?(学生画图,教师展示)

师:你能画图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师:谁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生: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用减法计算。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6.45-4.29=2.16(元)

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十分位不够减,依照整数减法的方法向前一位借1当十。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关于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你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点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师: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生: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生2:我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

生3:我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第二课时特殊的小数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的内容及第74页练习十七的第510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整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那现在谁来说说计算方法呢?

生: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不够向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说得真好!再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小数加、减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

1、特殊的小数加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能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条件吗?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8.3元。

生2:所求的问题是买这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师:你会求两本书的总价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生:已知这两本书的单价,求买这两本书的总价,就是求这两本书的单价和,即求6.45与8.3的和,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45+8.3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生:6.45元表示6元4角5分,8.3元表示8元3角0分,求6.45与8.3元的和时,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可,即8+6=14(元0、4+3=7(角)、5+0=5(分),所以6.45+8.3=14.75(元)

答:买这两本书需要14.75元。师: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2、特殊的小数减法。

师:根据上面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师:谁能解释一下便宜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求便宜多少钱就是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

生:还可以说求《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比《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多多少钱。

师:谁能结合题意具体说说?

生: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就是求6.45比8.3少多少或者说求8.3比6.45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3-6.45.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生:8.3元表示8元3角0分,6.45元表示6元4角5分,求8.3元比6.45元多多少钱,用0.30元减去0.45元,是不够减的,先拿出一个1.00元,用1.00元减去0.45元,得0.55元,再用0.55元加上0.30元等于0.85元,接着用7.00元减去6.00元等于1.00元,所以最后结果是1.00元+0.85元=1.85元。师:上面这一过程你可以用竖式来表示吗?(演示给学生看)

8.30

-6.45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

师:列竖式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是按照整数的退位减法来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不同的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

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特殊的小数加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

生:列竖式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方法来计算。

师:小数减法呢?

生1: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生2: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特殊的小数加、减法吗?

生: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尾数对齐。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3)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减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减。生2:我学会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的内容及第77页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7.45+5.8+4.69=17.94(元)

答:买这三本书一共需要17.94元。

生2:7.45+5.8+4.69=17.94(元)

答:买这三本书一共需要17.94元。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

=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方法二20-(6.45+8.3)

=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加法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