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year}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发布时间: 2024.09.28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1

本册内容提供了现实环境学习的题材,创设了探索数学规律的载体,重视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强化统计知识的过程学习,为此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思想,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3、能对大数进行改写

4、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第三单元乘法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6、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7、计算器的认识与运用

8、乘法运算定律的探索

第五单元除法

9、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10、常见的数量关系

11、探索商的运算规律

12、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13、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14、能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结合起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线与角

1、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2、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

3、平角、周角的认识

4、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5、认识较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

6、认识图形变换的操作过程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7、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8、知道任意角度的方向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1、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3、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的经历简单的数据的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

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度:

(见教参课时安排)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2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x37+37=37x(□○□)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x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x58+49x11 12x77+8x77

(12+8)x77 36x25+4x25

(58+12)x14 27x21+27x29

27x(21+29) 11x(58+49)

(36x4)x25 58x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x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x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x4)x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x25+4x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x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x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x102

=32x(100+2)

=32x100+32x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x12+54x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x12

=100x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x99+199○100x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x99+199

=99x99+99x1+100

=99x(99+1)+100

=99x100+100x1

=100x(99+1)

=100x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x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x9999+19999=( )x(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小组间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3、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

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4、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五第2、3、4、5题。

1、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2、小组间解决疑难,全班汇报,教师讲评。

四、谈收获、找疑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

(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2、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x4 = 4件上衣+ 4条裤子

(225+75)x4 = 225x4 + 75x4

(225+125) x4 = 225x4 + 125x4

(175+75)x4 = 175x4 + 75x4

(175+125) x4 = 175x4 + 125x4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2、提出猜想。

师:观察上面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们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三)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生猜测)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齐读)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2、用字母表示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三、测评总结(约12分钟)

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x3=()x3+()x3

15x(40+8)=15x()+15x()

78x20+22x20=( + )x20

66x28+66x32+66x40=( + + ) x40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x(19+28)=56x19+56x28

(18+15)x26=18x15+26x15

(11x25) x4= 11x4+25x4

(45-5)x14 =45 x14 -5 x14

强调: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x25 39x8+39x6-4x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x101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套x4 = 4件上衣+ 4条裤子

(225+75)x4 = 225x4 + 75x4

(225+125) x4 = 225x4 + 125x4

(175+75)x4 = 175x4 + 75x4

(175+125) x4 = 175x4 + 125x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①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③错。0没有倒数。

④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二)、(三))。

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线与角(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识别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图形的变换。

让学生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栽蒜苗一、二、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了解单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7、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

(三)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四)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五)第五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六)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七)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八)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重点: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或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九)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全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1页,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道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2、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眼睛观察,用手掂、用秤称,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测轻物品的重量,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天平、(大豆、图钉、2分币、橡皮等实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表演唱《小熊请客》。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来了,(屏幕显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带着礼物来了(屏幕显示小猫、小狗)。咦,它们怎么吵起来了。〔录音:

"我的虾条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虾条重。"〕它们谁也不让谁。这时,电脑博士来了,(屏幕显示电脑博士)〔录音:别吵别吵,我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游览数学宫,小朋友,你们愿意去吗?〕

电脑博士在数学宫中设了三个关,要小朋友闯关,比比哪组最先闯过去?

二、逐层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比较物品的轻重,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1、看看说说

(1)用眼睛观察:两块大小不同的橡皮,说说哪块重?

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指出:我们不知道盒里装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观察,比不出它们的轻重,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2、掂掂说说

(1)用手掂一掂: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一粒阿尔卑斯糖和2个2分币,说说哪个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提问:到底谁重?谁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3)学生讨论回答后,再听听电脑博士的话〔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用手掂,应用秤称一称。〕

3、称称说说

(1)认识天平。屏幕显示天平,并依次闪烁各部分及其名称。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盘一般放要称的,右盘一般放砝码。当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边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

(3)比较物品的轻重。

学生跟着屏幕操作,左盘放一粒糖,右盘放2个2分币。观察指针说说谁重?

(4)设疑:右盘放几个2分币,能使天平平衡?

学生尝试操作,根据回答屏幕显示:1粒糖=3个2分币重

(5)小结过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较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称物品的`重量,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

板书:

"克"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第二层次: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1)1克有多重呢?(出示2分币)1个2分币约重1克,老师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个放在手上掂一掂。

(2)刚才我们称出一粒糖大约等于3个2分币重,那么大约重几克?(3克)

学生轮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们就把1个2分币当作一克的砝码,来称称物品的重量。(学生分组操作)

A、称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盘放1个2分币,左盘放几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约重几克?读一读,小组轮流掂一掂。

B、称15个图钉 学生操作:15个图钉大约重几克?

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出:图钉有大有小,因此,15个图钉有的大约重7克,有的约重8克,书上告诉我们15个图钉大约重10克,这些都对。

小组轮流掂一掂。

C、称1支粉笔、1把小刀

学生操作后交流,读一读,再轮流掂一掂。

D、读一读,下面物品大约重几克。(屏幕显示:1本数学教科书大约重174克,1瓶墨水大约重156克)

学生读后,师指出:如果还用2分币代替砝码称,要放174个或156个2分币,多麻烦,现在应用砝码来称(出示砝码)

学生轮流掂一掂数学书、墨水瓶

(4)完成

40页的试一试

游戏:猜一猜。采用拍读形式,让学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冻、旺旺煎豆,估测大约重几克,哪组最接近实际重量,奖品就归哪组。

三、巩固练习,促进提高

1、完成41页想想做做1、2、3两题.(第二关)

2、思考题(第三关):屏幕重现动画,比比是小猫的虾条重,还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读包装袋上标的重量,板书:"g",并说明它也表示克。

3、指导实际应用:学生读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装上标的重量,并掂一掂。

4、课外作业:放学后,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总结,再揭情思

(屏幕再现电脑博士〔录音:小朋友,你们好,今天你们学行可认真了。你们在数学宫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认识了克,学会了比较物品的轻重,但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识,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探索。小朋友,再见!〕

2024数学教案咋写模板的 篇8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一个圆柱图,小鼓、卫生纸、小木头段、圆台形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提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带来的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4、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5、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6、分别拿出圆柱体小木棒、卫生纸卷、瓶子、小鼓等物品,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体。

三、圆柱侧面积

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3、分别提出教材中说一说的两个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四、尝试应用

1、师生共同测量出罐头盒的周长和高。

2、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判断用哪张纸比较合适。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罐头盒包装纸的面积,然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3、第3题,用字母给出圆柱的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