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9.25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锦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幼儿教学活动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

2学会把你的消极情绪变成积极的情绪。

三。知道不快乐的人不喜欢它的人。快乐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和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1。一套教学挂图(四张)。

2小雪花剪纸、雪女、雨、蚯蚓、小鸟、小孩等;一个小树冠,快乐记录纸,彩笔。

经验准备:1、幼儿已回忆过自己的开心事和不开心事。

四、活动过程:

(1) 对话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的开心,你们看看老师的表情(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缝)这样表示什么?

(做皱眉头、嘟着脸的表情)这样又表示什么?

老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不开心过?你不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不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有快乐和不快乐的时光,小树也有不快乐的时光。你想知道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吗?请听故事《不开心的小树》

(2) 分节讲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

1、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2、提问:

(1) 山坡上有一棵不快乐的小树。他和谁一起长大的?他们遇到了什么事?⑵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不开心小树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你觉得谁做的对?为什么?

(4)不开心,小树不喜欢每个人,每个人都不想去找他。结果怎么样呢?

(5) 你喜欢每天愁眉苦脸的不快乐的树吗?

如果他不皱眉头,你喜欢他吗?

小结:是呀,蚯蚓、小鸟、小朋友都不喜欢不开心小树,因为他不喜欢大家,天天板着脸,不开心。不幸的树没有朋友是孤独的。

就这样,夏天过去了,冬天悄悄地来了。不快乐的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请小朋友们继续听故事。

(3)故事的第二部分:这棵不幸的树怎么了?为什么?

1、讲述故事的其余部分。

2.问题:老师:故事结束了,那棵不幸的树怎么了?怎样变成的开心小树呢?

在一个冬夜,小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快乐树伸出长长的手臂,抱着小雪花,让它落在自己身上。)

⑵不开心小树看到开心小树披着满身的雪花,真漂亮!也想让

自己变得漂漂亮亮。他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学一学他的动作。(他张开双臂,离开去抱着雪花。)

⑶后来怎么样了呢?(他使劲伸臂,小雪花落在他身上。)

过渡语:看!现在不开心的小树眉毛不皱,脸不板,他高兴吗?你们喜欢他吗?

⑷天亮了,小朋友们都出来玩,看见小树们会怎么样呢?

⑸玩什么呢?玩得怎么样?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6) 后来,不幸的树怎么了?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不快乐的小树也长大,树也变绿,树枝变粗。)

(7) 如果蚯蚓和小鸟看到不开心的树不皱眉,他们会怎么办?

(蚯蚓来松土)(小鸟来做窝、唱歌、捉虫子大家都喜欢他。)

(8)后来,山坡上皱着眉头,做鬼脸,不开心的小树去了**?

(都变成了开心小树)。

(4) 完全欣赏故事,表演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现在的不开心小树吗?现在,他也变成了开心的小树,我们一起来学学不开心小树是怎样变成开心小树的。

1孩子们,我们怎么知道他不快乐?(通过表情、语言、动作)

2、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三。下雪了。不快乐的树是做什么的?

(五)、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

1你喜欢快乐树还是不快乐树?

2、你想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还是不开心的小朋友?为什么?

三。如果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如何让自己快乐?

简介:每个人都会不开心,只要我们开心地看着周围的事物,您就会很开心。最近,老师遇到不开心的事,我的手指被门挤了,很不开心。

但是,我想,如果是个孩子,会更痛苦,所以,我很高兴,我克服困难给大家上课,用左手写字感觉很幸福。你们说对吗?最后,我想告诉你,我们必须记住:

开心就会快乐!

五、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做《开心记录》,与同伴一起分享。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2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3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活动类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问题较多,表现在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活动设计领域更为明显。

由于集体教学活动特有的计划性、目标性、系统性、组织性、指导性等特点,需要事先加以规划,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预演的过程,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教学活动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证。

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于描述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注①]国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注②]尽管学界对教学设计概念界定不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使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基本过程有一大致把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目标,应该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

(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

根据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我们不难发现,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教育活动目标模糊、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案例1大班科学活动:小土豆

活动目标

1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环境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2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与土豆有关的问题,用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土豆的情况。

三。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标1和目标3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形同虚设,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这样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标,而这种状况常常会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把活动目标与活动建议、活动过程、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策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

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儿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儿童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儿童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儿童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儿童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于评估学习成绩或学习成果的程度。

那么,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呢?第一,教学目标要尽量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反映儿童行为的变化,说明儿童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考虑如何科学地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

因此,例1的目标可修改为:

1通过品尝、制作小动物或各种造型活动,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2鼓励孩子们积极大胆地说话,能够用更加连贯的语言说出土豆的味道和特点;

三。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孩子们感受家乡之美、劳动之乐,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对这类问题的考虑,涉及到“工具理性”问题。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计算、测量、组织、**等技术行为中的认识能力,其目的在于追求行动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注③]教师应借助于工具理性对教学中介进行质疑和反思,这种质疑和反思应体现在:

已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何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和呈现选定的内容?就某内容而言,何种方法最有效?

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学习才能得到最有益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内容,删除与目标无关或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

在大班科学活动“家乡的黄河”中,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及发源地,黄河自兰州穿城而过;通过游览、了解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知道黄河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保护黄河,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教师将认识长江作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内容,所占活动时间较多,但它与活动目标关系不大,而且内容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因此,可从文中删去,作为附录,放在全文结束处,供教师酌情参考使用。

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的空间。

在大班科学活动“宇宙英雄奥特曼”中,教师计划告诉幼儿,“怪兽是一种叫碱的物质构成的,它是透明的没有颜色,但是有一种东西就能把它找出来,它的名字叫酚酞试剂,因为碱遇到酚酞就会变成红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兽了。那么什么东西能消灭怪兽呢?是一种叫做‘酸’的溶液,因为酸能将碱中和掉。

”酸碱中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相对复杂的物质结构变化与化学反应机制,设计者所表达的内容显然超出了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既难于理解酸碱中和这种化学变化的道理,而这一内容也无益于儿童认知的发展。

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科学。

以下活动设计成功地将儿童的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例2大类科学活动:物体的扩展是奇妙的

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遇热、遏冷或遇水发生膨胀现象,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初步了解这种现象并简单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能力,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儿通感知物体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引导幼儿体会事物的变化与变化的有趣。

活动准备(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和发现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看一看:老师现场炸了油条。请观察油条的变化,并告诉我们原因

发生这种现象?

2尝尝:现场制做爆米花,让孩子们品尝,感受它变化的秘密。

比较:玉米和爆米花有什么区别?

4做:老师展示干瘪的乒乓球,让孩子们想办法把它鼓起来。为什么?

(二)观察和发现物体遇冷膨胀的现象

1展示冷冻后破裂的瓶子,让孩子们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遇冷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观察和发现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桌上分别放盛有大小一样的腐竹、银耳、饼干等的盘子,请幼儿分别把其中的一个放在水里浸泡,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取出水里浸泡过的大豆和没有浸泡过的大豆,引导幼儿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引导儿童观察新鲜浸泡的豆腐,银耳和饼干结合刚才的大豆状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4.幼儿取一些茶叶,泡一杯荼一边品茶一边说说茶叶的变化。

(四)游戏:有趣的虾片(略)

三、结束部分

什么样的物体膨胀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哪些物体膨胀现象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领域间的渗透

具体来说,这一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仍然注重教师的教及其控制作用的发挥,忽视幼儿是通过“做”而不是“听”来学科学,知识传递的痕迹较重。

例3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数字”

1老师展示图画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大胆想像,依次读数字,加深对0到9的理解。

2.根据画册,幼儿学习《数字歌》。

一个像铅笔一样细长,两个像上游的小鸭,

3个像耳朵在听声音,4个像旗帜在风中飘扬,

5像天秤座的钩子卖菜,6像吹哨,

7就像a头除草,8像婴儿不能跌倒

9就像盛水的勺子,0就像鸡蛋做蛋糕。

3.游戏活动。

游戏一:数字藏在**

老师展示**,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找出数字0-9隐藏在哪些动物体内。

游戏二:“找数字”

依次展示这两张**。找出**中的动物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4.操作活动。

教师:除了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我还带来了许多动物**,放在桌上的篮子里,请你们取出一张自己喜欢的**。

这个活动设计者最初的意图是“根据中班幼儿思维特点,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数字,记忆数字形象。将单调的数字与生活中的物体,简笔画造型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学得轻松、有趣”。但在设计过程中教师缺乏对中班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忽视了为幼儿创造主动探索与主动学习的环境,过分强调形式的变化,没有把对数字的认识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游戏”也仅仅是幼儿在教师控制下的练习活动,教师教的痕迹较重,很难看得出孩子们会学得“轻松、有趣”。

相反,在这种充溢着典型的小学化、**化特点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对幼儿能否“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深表怀疑,“帮助每个儿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经验、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发展”更只能是空中楼阁。

4、 他们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不注重问题的设计,封闭型问题和无效性问题较多

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引导幼儿**。因此,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指向儿童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导儿童自由表达、发现和创造。

例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驴子过河”的部分提问:驴子第一次驮的是什么东西过河?驴子不小心掉进河里,发现身上的盐袋子怎么了?

驴子第二次驮的是什么东西过河?当驴子驮着棉花摔在河里时,发现装棉花的袋子是不是同样也轻了呢?设计者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逐步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发现了驴子心中的疑惑,从而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操作活动验证先前的结论。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4

1、学习用揉、团、压的方法用泥巴做彩虹糖。

2、尝试用各种颜色做彩虹糖。

3、乐于参加活动,体验做彩虹糖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橡皮泥若干盒,彩虹糖一盒。

教师出示彩虹糖引起宝贝活动兴趣。

1、与彩虹糖打招呼。

2、观察彩虹糖。

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彩虹糖。

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和形状。

二、教师示范。

1、出示橡皮泥。

教师引导宝贝观察橡皮泥,并说出橡皮泥的颜色。

2、教师演示制作方法。

取出少量的橡皮泥,把它在手中揉一揉、团一团,并轻轻的按一下。

教师提醒幼儿一次取少量的橡皮泥进行制作,剩下的放回盒子里。

小百科:橡皮泥是泥的`前身,自从1956年问世以来,橡皮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最开始的橡皮泥只有灰白一种颜色,但随后的几年里橡皮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香味。包括夜光的、金色、银色、香波味、刮胡水味等等。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5

三。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标1和目标3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形同虚设,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这样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标,而这种状况常常会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把活动目标与活动建议、活动过程、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策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

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儿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儿童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儿童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儿童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儿童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于评估学习成绩或学习成果的程度。

那么,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呢?第一,教学目标要尽量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反映儿童行为的变化,说明儿童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考虑如何科学地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

因此,例1的目标可修改为:

1通过品尝、制作小动物或各种造型活动,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2鼓励孩子们积极大胆地说话,能够用更加连贯的语言说出土豆的味道和特点;

三。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孩子们感受家乡之美、劳动之乐,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对这类问题的考虑,涉及到“工具理性”问题。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计算、测量、组织、**等技术行为中的认识能力,其目的在于追求行动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注③]教师应借助于工具理性对教学中介进行质疑和反思,这种质疑和反思应体现在:

已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何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和呈现选定的内容?就某内容而言,何种方法最有效?

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学习才能得到最有益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内容,删除与目标无关或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

在大班科学活动“家乡的黄河”中,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及发源地,黄河自兰州穿城而过;通过游览、了解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知道黄河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保护黄河,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教师将认识长江作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内容,所占活动时间较多,但它与活动目标关系不大,而且内容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因此,可从文中删去,作为附录,放在全文结束处,供教师酌情参考使用。

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的空间。

在大班科学活动“宇宙英雄奥特曼”中,教师计划告诉幼儿,“怪兽是一种叫碱的物质构成的,它是透明的没有颜色,但是有一种东西就能把它找出来,它的名字叫酚酞试剂,因为碱遇到酚酞就会变成红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兽了。那么什么东西能消灭怪兽呢?是一种叫做‘酸’的溶液,因为酸能将碱中和掉。

”酸碱中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相对复杂的物质结构变化与化学反应机制,设计者所表达的内容显然超出了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既难于理解酸碱中和这种化学变化的道理,而这一内容也无益于儿童认知的发展。

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科学。

以下活动设计成功地将儿童的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例2大类科学活动:物体的扩展是奇妙的

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遇热、遏冷或遇水发生膨胀现象,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初步了解这种现象并简单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能力,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儿通感知物体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引导幼儿体会事物的变化与变化的有趣。

活动准备(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和发现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看一看:老师现场炸了油条。请观察油条的变化,并告诉我们原因

发生这种现象?

2尝尝:现场制做爆米花,让孩子们品尝,感受它变化的秘密。

比较:玉米和爆米花有什么区别?

4做:老师展示干瘪的乒乓球,让孩子们想办法把它鼓起来。为什么?

(二)观察和发现物体遇冷膨胀的现象

1展示冷冻后破裂的瓶子,让孩子们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遇冷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观察和发现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桌上分别放盛有大小一样的腐竹、银耳、饼干等的盘子,请幼儿分别把其中的一个放在水里浸泡,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取出水里浸泡过的大豆和没有浸泡过的大豆,引导幼儿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引导儿童观察新鲜浸泡的豆腐,银耳和饼干结合刚才的大豆状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4.幼儿取一些茶叶,泡一杯荼一边品茶一边说说茶叶的变化。

(四)游戏:有趣的虾片(略)

三、结束部分

什么样的物体膨胀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哪些物体膨胀现象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领域间的渗透

具体来说,这一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仍然注重教师的教及其控制作用的发挥,忽视幼儿是通过“做”而不是“听”来学科学,知识传递的痕迹较重。

例3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数字”

1老师展示图画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大胆想像,依次读数字,加深对0到9的理解。

2.根据画册,幼儿学习《数字歌》。

一个像铅笔一样细长,两个像上游的小鸭,

3个像耳朵在听声音,4个像旗帜在风中飘扬,

5像天秤座的钩子卖菜,6像吹哨,

7就像a头除草,8像婴儿不能跌倒

9就像盛水的勺子,0就像鸡蛋做蛋糕。

3.游戏活动。

游戏一:数字藏在**

老师展示**,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找出数字0-9隐藏在哪些动物体内。

游戏二:“找数字”

依次展示这两张**。找出**中的动物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4.操作活动。

教师:除了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我还带来了许多动物**,放在桌上的篮子里,请你们取出一张自己喜欢的**。

这个活动设计者最初的意图是“根据中班幼儿思维特点,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数字,记忆数字形象。将单调的数字与生活中的物体,简笔画造型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学得轻松、有趣”。但在设计过程中教师缺乏对中班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忽视了为幼儿创造主动探索与主动学习的环境,过分强调形式的变化,没有把对数字的认识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游戏”也仅仅是幼儿在教师控制下的练习活动,教师教的痕迹较重,很难看得出孩子们会学得“轻松、有趣”。

相反,在这种充溢着典型的小学化、**化特点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对幼儿能否“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深表怀疑,“帮助每个儿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经验、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发展”更只能是空中楼阁。

4、 他们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不注重问题的设计,封闭型问题和无效性问题较多

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引导幼儿**。因此,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指向儿童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导儿童自由表达、发现和创造。

例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驴子过河”的部分提问:驴子第一次驮的是什么东西过河?驴子不小心掉进河里,发现身上的盐袋子怎么了?

驴子第二次驮的是什么东西过河?当驴子驮着棉花摔在河里时,发现装棉花的袋子是不是同样也轻了呢?设计者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逐步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发现了驴子心中的疑惑,从而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操作活动验证先前的结论。

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我们已确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知识观,但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实施《纲要》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理念,尚需艰难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的自我反思、专家指导和同行合作。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与高校教师、幼教专委会的合作,借助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与力量,组织教师群体进行活动设计的专门培训,包括明确活动设计的重要作用、了解活动设计的格式、内容的规范撰写等。

改革考核制度,把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调动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特别是应将反映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学成果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指标,以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加强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寻找、发现、研究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着力探寻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园本教研在本质上是幼儿教师为了提升教学品质,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问题,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中所进行的行动研究,它是“为教学的研究、对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的研究”,因而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对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促进。

在职前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幼儿园的见习与实习,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规范的教学设计技能,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6

好朋友握握手(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尝试用语言、动作等提升交往协调能力。

3.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熟悉并会表演《拉拉勾》。

2.物质材料:电脑、投影仪、课件《小猴找朋友》以及《找朋友》音乐。

3.环境创设:表演舞台。

活动过程

1.玩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在熟悉的音乐背景下,幼儿可以与老师轻松游戏,消除了幼儿交往的胆怯心理,体验与朋友游戏的快乐。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交朋友的技能

教师结合课件,通过讲述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1)讲述后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前三次没有找到朋友?妈妈是怎么对小猴说的?第四次小猴子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3.游戏《猜朋友》,在合作中增进彼此友谊

游戏玩法:一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他是个男孩子,有好多好玩的玩具,喜欢唱歌,眼睛大大的。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特征猜出这位朋友是谁。

4.歌表演《拉拉勾》,幼儿学习与朋友闹矛盾的处理方法

(1)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2)表演后启发幼儿讨论:如果你和朋友闹矛盾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主题:良辰美景共赏,佳节游园齐乐

二、活动目标:

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

3.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一)物品准备:

自制灯笼、米奇、奖品、易拉罐、玩具筐、气球、条幅、音乐、桌椅、灯谜、答题卡、铅笔、笑脸、哭脸、元宵、碗、牙签、活动广告、活动宣传页等等。

(二)人员安排:

王莎老师

曹老师(家长可以为喜欢的灯笼贴贴画、准备售带、贴画或便利贴)

邵老师)

4、催场:王佳帅老师

勺子(秦老师、李老师、曹老师)

6、音乐播放(王佳帅)照相(刘老师)

7、元宵节故事讲述:王莎莎

8、米奇扮演:刘菲

9、场外布置: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

2、故事讲述:元宵节的由来(老师提前准备故事生动的讲述)

3、唱唱跳跳——米奇和我闹元宵(米奇和老师领小朋友跳舞庆祝)

4、亲子游戏:看你笑不笑

规则:“米奇”和“开心老师”作出搞笑的动作或者表情来逗家长和孩子,家长用上唇和鼻子夹住一支铅笔尽量保持不要掉落,老师宣布开始后家长铅笔掉落或者孩子发笑,都视为失败,坚持到最后的家庭为获胜家庭,发放礼物。

5、欢乐元宵——蒙眼画灯笼

规则:老师给参赛家庭展示一幅灯笼的图画,参赛家长在规定时间内蒙上眼睛凭记忆内容作画,规定时间内灯笼画的最好的家庭获胜。

6、欢乐元宵——提灯笼游戏

规则:爸爸妈妈在规定时间内,用提灯杆在指定路线往返运送灯笼(旺仔易拉罐),规定时间内宝宝筐里瓶数最多者获胜,赢得奖品。

7、欢乐元宵——猜灯谜

规则:老师将家庭分组,每组5-10道谜题,答对题数最多者获胜,获胜者可以扎“幸运气球”赢大礼。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8

我们的约定(大班)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约定,理解约定的意思。

2.懂得与朋友相处时要信守承诺,珍惜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活动准备:

1.故事视频、ppt图片。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水彩笔、展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图片,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画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故事,师生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鸟和大树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这对好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会说些什么呢?

3.分段欣赏故事,知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约定,理解约定的意思

(1)师:小鸟和大树这对好朋友要分开了,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它们在分别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

(2)师:春天来了,小鸟飞回来了!小鸟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起去年的歌?

(3)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鸟吗?为什么?

4.情感迁移,懂得与朋友相处时要信守承诺,珍惜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1)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与朋友的约定,懂得要信守承诺。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跟谁有过约定?你们约定在什么时候去干什么呢?

(2)制作“手拉手约定卡”,体验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师: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毕业去上小学了,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你们想和好朋友定个约定吗?想一想,你们俩约定要在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把你们的约定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让我们记住和朋友的约定,做一个遵守诺言的人。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篇9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