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9.22

经济发展报告(锦集十五篇)。

平常学习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写一份报告,将结果整理成报告对我们来说更便于阅读和理解。撰写报告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经济发展报告”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经济发展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

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xx公司、xx公司和xx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20__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的50.13%;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同比增长34.22%。

2.生产情况。

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

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

20xx年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20xx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

我县20xx年工业总产值仅有42.89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

主要原因:一是我县长期凭借资源优势,依赖木材加工和工业硅冶炼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支撑经济增长,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安于做产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现状;三是受资金、用地指标等限制,新培育的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效能尚未发挥;四是产业规划滞后,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规划引入阶段,距真正撑起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极还相去甚远。

3、产业转型升级难。

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硅冶炼产业是保持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若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势必下滑,影响年度目标任务;二是长期形成了对现有产业的依赖,如何就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在定位和作力点上不明朗;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停留在工作报告的层面,在推进落实上缺乏实质的内容;三是产业升级,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企业生产线的扩建,设备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资,我县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弱,新兴产业项目引入乏力,新兴产业培育进度缓慢。

4、新兴产业难。

一是大部分企业获取新兴产业市场信息不足,产业链不清晰,无法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

二是新兴产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三是新兴产业市场不明朗,尽管从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存在风险。

四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项目建设,企业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一旦投资新兴产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五是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少营销渠道。

(二)建设资金缺乏。

一是县有财力薄弱,无力支撑项目建设所需扶持资金;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县财政无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新落户,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物,融资困难,造建设资金不足。

(三)基础设施滞后。

1、对外设施。

一是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我县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密度小,通达水平低,道路的等级低,质量差,(目前,仅有一条过境夏蓉高速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均为普通的省道,县道);二是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使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2、对内设施。

一是县城至各产业园区的道理交通状况不理想,二是产业园区内部,在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设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未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弱,吸引项目入驻园区能力不强。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员226人,技术人员180人,大专以上181人,工程师人数80人,科研人员3个。

1、在工业管理人才上。

由于我县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在管理上不重视,我县的管理人员仅有226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术人才上。

因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初产品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导致对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科研技术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县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80人。

3、产业人才。

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对工业重视力度不够,在工业管理领域,没有专业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产业发展人才也严重欠缺。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中的核心产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尚没有建成专业的物流市场,在长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汉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现代物流园区的计划尚在论证阶段,专业物流市场尚未形成给工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三、发展工业的思路

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扩溶,努力将我县工业硅冶炼做大做强。以x集团9×16500KVA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硅冶产业园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达到总装机规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发展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产品。

经济发展报告 篇2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元,同比增长4%;XX年为428元,同比增长6%;XX年达到488元,同比增长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xx年上涨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xx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6.5万亩,产鲜花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

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经济发展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现状

般海村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玉米、小麦为主的种植业,以林业为辅,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近年来,随着各项支农惠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情况。

稻谷、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畜牧业以养猪、牛和鸡为主。

通电、通电讯。现般海村建有措施,也逐步到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没有一个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分散,多数是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劳动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领导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领导班子成员中文化程度不高,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中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够强。

三、今后应加大科技培训,加强班子建设

1、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国家对农民实施素质提升之惠民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结合项目,按照重要农产品有现供给和粮食高产创建要求以围绕之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为原则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培训,着重抓好养殖业、茶业、咖啡业培训重点培训。重点抓好无种子茶叶育苗技术,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茶叶产品加工技术,养殖业发展,家禽病防控的技术培训,提高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培训核心联系户,更好地带动主要从事当地主导产业生产和经营,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强势推进主导产业,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2、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策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领导要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能干实事,乐于奉献,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建设好每一个新农村项目。

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村民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思路。在今年推广烤烟和烟后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核桃、茶叶种植,养殖业方面,加大扶持种猪的养殖力度,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了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经济发展报告 篇4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xx〕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13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13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三、几点建议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 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经济发展报告 篇5

调研目的: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群众的“主心骨”,肩负着全村发展的重任。此次调研,就是为了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为全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出谋划策,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村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调研形式:以家户为单位进行专题访谈。

调研总结:通过此次群众路线调研活动,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明确了各级党组织落实党的____的及时性与必要性,树立起用党的____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同时,我将与_____村广大人民群众及党员干部紧密团结,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

一、_____镇_____村基本概况

_____镇_____村位于_____镇东北4公里处,林地144亩耕地845亩,其中____年通过荒山造地工程新增耕地182亩。全村共116户,346人。党员10名,支委3人,村委3人。村中山地多,大面积耕地少,不适合机械作业。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纯农业型村庄。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传统农业,以种植豆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二是畜牧养殖业,以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为主,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未形成规模化效益;三是村民外出务工。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_____村发展仍然十分滞后,__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28元,低于全县5500元的平均水平。

二、_____村村级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以调研为切入点,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支村两委通过多次以走出去、引进来,学习观摩相关产业,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不同形式掌握基本村情民情,并紧密结合全镇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翻两番”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一项工程(荒山造地工程)、二个园区(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三项基础(街巷绿化亮化、河道整治、环境整治)、四大产业(特色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经济业、劳务输出业)”的具体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加强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结合全镇的党建思路,坚持以_____村为标杆,紧紧抓住“发展产业聚人气”这一特点,通过开展“党建带产业、产业促党建”系列活动,理顺干群关系,统一党员思想,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通过重点加强支部阵地建设,投资2万余元修缮了支部会议室,购置了办公设备,新增图书1000余册。使党员活动有了阵地,村民学习有了场所,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更加和谐,支部顺利实现了晋位升级。

(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突破点,实现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下乡驻村联系单位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大力帮助下,首先以荒山造地工程为辐射点,带动各个项目的开展,该工程总投资120万元,造地面积180亩,目前已全面完工;协调涉农资金41万余元,目前已投资36万元,占地5亩,建成大棚4栋,已全部投入使用。二是以合作社为基础,先后成立了绿金子食用菌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博远养猪专业合作社,同时与农业部门协调聘请了省生猪养殖协会会员担任我村养猪大户的技术顾问,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共有生猪养殖户9户,养殖规模达到1_____余头,年出栏可达到1500头以上。

(四)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_____村被列为今年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50余万元对村中120米河道进行了圈砌,建成了一个高标准的农民文化活动广场。整村绿化、亮化工程也即将展开。另外,认真开展了慰问帮扶工作,全面了解我村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我村的发展思路。在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协调涉农部门解决帮扶资金32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同时慰问了建国前老党员许根的、困难户宋先花等一批困难群众,通过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等方式,切实帮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积极协调接通了自来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2%。在____年的“户户通”硬化工程中,对村中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____年对村中河道进行了圈砌整治,整理出一个3000余平米的活动广场,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三、问题分析

本次走访主要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入户座谈等方式对全村农户进行集中走访,经过汇总梳理,我认为,目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项目发展速度较慢,结构比较单一

从目前我村发展的相关产业情况来看,全村主要以玉米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食用菌养殖项目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才刚刚起步,村民对这一项目还存有较大顾虑,并不是完全认可,项目进展十分缓慢。目前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食用菌大棚4栋,另有30栋大棚正在加紧建设中,产生效益并不明显。

(二)两委班子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思想保守陈旧

我村现有党员10名,其中女党员2名,党员平均年龄52.3岁,年龄结构老化;两委班子成员6人,群众代表7人。两委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2人,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水平低;另外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无论是两委成员还是党员和群众代表,在经济发展方面思想过于保守,也成为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村集体收入低,文化及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____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1万元,固定资产75万元,历年来村集体累计负债达到32万余元。____年以来,先后投资2万元,新建了农家书屋,目前藏书量达到1_____余册,投资60余万元整修了村级活动广场,安装了部分体育健身器材,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活动需求。

(四)从业人员构成、分布及整体状况

我村有青壮年劳力165人,其中,常年在外打工的22人,剩余人员都在本村从事着种植和养殖业,还有一部分人在农闲时节依靠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村民经济收入低,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地收入为主。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凸显,投入和产出呈现剪刀差;另一方面我村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经济增长形式单一、收入不稳定也是导致其他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约我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创业意识淡薄;一昧地指望政府部门的帮扶与救济。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根据我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将着重统筹协调两委成员、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我村各项工作任务,从存在的各个问题入手,下大力气推动和促进我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抓好一批项目。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有力的推进食用菌项目生根发芽。加快30栋食用菌产业大棚的修建步伐,确保____年人均收入增加_____0余元。同时进一步发展适合我村的其他项目,引导生猪养殖户科学有序地进行扩大再生产。到____年,达到生猪养殖年出栏4000余头的规模;进一步推进300亩优质干鲜水果的有序发展。

(二)建好一个阵地。始终坚持“以党为基”,狠抓支部阵地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村民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推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以思想统一为抓手,狠抓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有识青年加入组织队伍,为我村的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三)带好一支队伍。要继续深化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跟进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牢固树立“永争一流、敢争一流、必争一流”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探索新做法,总结新经验。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有序引导两委成员开展学历再教育;积极引导有识青年参与到农村工作中来;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真正做到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头作用,把人民群众引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来。

(四)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对创业发展有积极性的人,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全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扶持,提高村民的创业意识与技术水平,让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五、调研反思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和村民的近距离接触,深刻认识到实地调研对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建设美丽新农村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涉及千家万户,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自觉性,调动全社会支持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尤其是一名党支部书记,更要不断的深入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农村这片热土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经济发展报告 篇6

贾李村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贾里村---位于

西安市南郊,隶属于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

区王曲镇,在册1680

户,6800多口人,由

两个自然村组成,有

23个村民小组,是长

安区最大的行政村,号称长安第一大村。

原有可耕地7000亩,近年来因修路和单

位征地原因,现实有

耕地4800余亩。村

民的主要收入是劳

动力在外打工的收

入。为了响应党的号

召,发扬十八大精

神,西安培华学院财

会学院抽取部分学

生深入贾李村进行

调研。

贾里村村支部书记某某热情洋溢的说,全村今年来道

路硬化80%,农民的房子由原来的土坯

房换为厦房,土木房

换为平房。我们在去

贾李村的路上,也能

感受到水泥马路给

交带来的便利,给村

民带来的喜悦,土房

子几乎没有,二层甚

至多层的家户很多,有的还是小洋楼,欧

式风格的建筑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的农

村生活确实跟以前

不一样了。

村支部书记指

着左手边的幼儿园向我们介绍说,现在学生已经步入远程教育,小孩子的学习有了新的保障。全村现在有三所幼儿园。不管怎么样,娃娃的学习生活是最重要的。体现了贾里村村支部书记对教育的重视。

村支部书记还提到,过去一亩地生产的粮食就是三四百斤,远远不够人们正常的生活,主要是由于化肥供不应求,而现在村民每家每亩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800到1000斤,每到收割的季节,可

以看到,人们都是用收割机收割,没有以前的手拿镰刀背朝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做饭拉风箱,现在都是电磁灶过去是土炕,现在几乎没有了。过去每家一台电视,现在都是两三台。村支部书记还有信心的表示,明年贾李村的电视信号由有线电视全部升级为数字电视。大家村民生活的变化和书记的信心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会后,大家分成小组进行入户调查。我们调查了一位正在洗面包车的村民,他说:“过去农民只能靠微薄的农田产量维持生计,现在不一样了,党的政策好了,种地的少了,你看嘛,我这个农民都买车了。”说完就是一阵开心的笑声。映衬着他后面的小洋

楼,显得格外幸福。

在新农村建设中,贾里村两委能够贯彻落实“新农保”政策,对村民的生活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如,村中央先除了村委会大院外,还有一个大型集团集贸广

场。店铺门面、食堂、超市、理发、银行、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各种器械设施、服务基本齐全。自来水也早已入户,村内200多盏路灯。村里还有出租车三十两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贾里村各户贫富差距不大,但是仍有落后的村民。我们走访了一位90岁高龄的孟大爷,在他带我们去他家里的时候发现,他的生活条件与其他村民比起来很贫穷,据他说,他的大儿子犯了法,二儿子有房但是具

体为什么让他一个

老人住在那种漏风漏雨的房子,我们没有深入打听,因为怕伤害老大爷的心里。据孟大爷说,他每年会收到国家的补贴。但是一年几百块钱的补贴对于老人来说是杯水车薪啊~!我们看到老人的厨房几乎没有光,黑乎乎的,做饭用的锅碗都很脏,而且还是老式的拉风箱的那种灶火。

这几年国家强有力的推行富农政策,对农业进行反哺,在农村收到很大成效,现在种地不上农业税,甚至还进行

补贴,让农民尝到了甜头,种地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许多进城打工的农民从城里又回到农村,重新投入农业生产。这几年政府提倡新农村建设,成绩还是很大的。农村普遍硬化了路面,基本做到水、电、路三通,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现代化设施也基本都有了,农民群众对这几年的生存状态,还是满意的。

最后,村支部书记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话“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表示了他对贾里村今后经济

等建设的信心与决心,贾里村未来的经济发展指目可待。他还鼓励调研的同学:你们是早晨八点钟的太阳,你们要趁着年轻奋力拼搏。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同学们对书记的讲话又一次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时间:2012--12--24 地点:西安市贾里村

调查人:崔亚倩

经济发展报告 篇7

5月中旬,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市农办会同市农林局、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在去年年底调查10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另外10乡镇街道和37个不同区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和不同发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个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群众能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推陈出新,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村、**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从2006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万元,与2005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万元,比2005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04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村、***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06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万元,村社均**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6.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7.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再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

8.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步难,面临难以跨越的高门槛。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集体经济项目的门槛被抬高,与先进村的差距也随之越拉越大。

9.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债务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如小水电、道路、标准厂房的贷款利息)、各类创建配资金的投入以及非生产性支出等。

10.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从调查情况看,全市两位村主要领导文化年龄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更谈不上魄力和胆略。甚至个别“问题”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进入村班子,影响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11.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与工作量不相适应。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仅有1至2名专职(兼职)农经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大、任务重、强度大,哪里需要哪里搬,时常处在被动应付面上工作的状态,根本顾不上指导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另外,农经工作人员在职称评等方面也面临着突出的制约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四)主要原因。一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二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情况调查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市完成村办集体企业转制,受此负面影响,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受调查的37个行政村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

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我市村庄分布在平原、半山区、山区,村与村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1.近郊村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如朗霞街道的新新村,通过创办蔬菜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年可收租金等65余万元。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2.山区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山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笋竹两用林、水果蔬菜基地和小水电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二)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对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第二,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根据有关政策,保护好、发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对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第三,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代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三)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从调查座谈体会到,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不论是近郊村、远郊村,还是山区农村,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尤其是对山区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的村,更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扶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活用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必须占有生产资料,而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留用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留给将来农村发展使用的土地。与其留着将来用,不如现在就用,迟用不如早用,早用早收益。在当前关键建设时期,必须突破僵硬的思维定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心保装,适度开发,早开发早发展。从干部群众的呼声来看,村集体占有10亩左右为宜,这样村均固定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维持村级正常运转。

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活化土地使用权。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兴办企业或开展物业经营,获得土地使用收益。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城镇发展集体经济,从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用指标,给集体经济薄弱村2至3亩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并以最低价位在区位较好的城镇规划区内落实地块建设工商用房,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三是要建立新增工商税收分享政策。村级在村内或城镇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新增工商税收可按地方收益部分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村级收入的缺口。按工业集聚要求搬迁至其他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上缴税收,原所在村应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着力改变引进企业越多,村负担越重的局面,从而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四是要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分散在有关部门的涉农政策资金在扶持农村发展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且随意性较大。为此,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优化资金配置,规范操作,增强方向性,提高透明度。要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按一定比例加大对农村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绿化等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村级班子成员工资报酬,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

(四)化解村级债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

村级债务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阻力,要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切实减轻和缓解村级组织的负担,使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轻装上阵。一是增收还债。通过大力培植集体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提高还债能力。二是清欠还债。主要是加大对农民欠缴的“三提五统”和各项承包费的清缴力度,在清欠工作中,要坚持执行先党员干部、后农民群众的原则,在广泛动员的前提下,对有能力还款而不还的,必须利用法律手段收缴。三是降息减债。对于高息借款,不管原来达成什么协议,都严格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利率计算,由乡镇农经站统一换据,签订协议,或由政府进行适当贴息,以此减少村级负债。四是节支还债。严格核算享受误工补贴人员数量,减少工资支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办公费、报刊费、会务费等项目要实行限额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五是核销减债。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审核认证,经过核定已确定认为无效的债权债务,按法定程序予以核销。六是归责还债。对原村办企业向银行贷款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落实债务人,债务由企业承担并负责偿还;企业倒闭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处置,所得收入按法律规定偿还债务。

(五)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五、需要调整或出台的扶持政策

1.村级留用地政策。

2.村干部报酬逐步统筹。

3.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经费(正常运转经费)的补助政策。

4.发展物业经济的扶持政策。

5.村干部的激励、关爱政策的继续运行。(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6.由村级出资共建农村公共设施的收益回报机制。(水、电等垄断性行业)

7.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地利益保护政策。

8.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薄弱村和山区农村)(经典文章网 整理)

经济发展报告 篇8

xxx镇xx村

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序言:通过调研,切实摸清易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为县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基本情况

xx村(社区)位于xxxx,属于山区村委会,下辖xx个自然村,xx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3元。全村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海拔xx米,年平均气温 xx℃,年降水量xx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xx亩,人均耕地xx亩,林地xx亩。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二、集体经济概况

xx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总体来说该村的集体收入来源空白,村级组织活动经费主要是靠财政的村级转移支付。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特色与做法(原因)

xx村地处山区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知识文化水平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本身的资源相对缺乏,村里没有集体所有的资产用于发展。山上有林分到户,地下无矿也无地,更没有什么乡镇企业,所以集体经济就成了无水之源。

四、存在问题与思路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xx村属山区村,各组环境条件差,不少大部分村组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

2、发展的意识不强。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弱化,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淡化,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示范性不强,带动能力有限,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观念陈旧,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有没有集体经济无关紧要。

3、村集体负债大。xx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修建村委会、村社道路、架电、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只能靠贷款、借债进行,致使大部分村大量负债。

4、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和政策较少。各级各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给予了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由于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仍然有限和不足。

5、xx村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孤寡老人儿童,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保守、守旧。

(二)发展思路规划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广大村民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村兴我荣,村衰我耻的思想,特别是广大党员要作出表率,敢为人先,树好榜样。其次,两委班子要发挥好带动作用,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挥村支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非常关键,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

3、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4、帮扶引导,凝聚工作合力。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的宣传提高工作,总结经验,大力推广;

5、寻找项目支持,提供资金保障。村级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要立足现实,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量力而行。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

6、加大农民素质教育力度,培养新型农民。一是加大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充电蓄能,改善劳动就业环境。二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青年农民掌握一项农村实用技术,依靠新技术和诚实劳动致富。三是加强农民文化知识教育。利用农家书屋工程,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农民素质教育,培养一批在乡创业,扎根家乡建设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带动家乡建设、发展经济的“领头羊”。

7、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缓解“有地无人种”和“想多种无土地”的矛盾。让土地以按年分月制、长期租赁制、转让制、托管制等形式,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较大限度地满足农民与土地受让方的需求,逐步向优势产业、能人大户集中,集中连片发展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村(居)委会电话:3359001 党(总)支部书记: xx 手机:xx 村(居)委会主任: xx 手机:xx

2012年7月12日

经济发展报告 篇9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准确把握我省“十二五”时期主题、主线、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11年度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我中原路村支部邀请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以及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农民工召开座谈会,通过讨论和交流,以及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在外地接触的先进的经验,找准影响和制约我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原路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原村位于城关镇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共有12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202人,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开发集中区推进,城市建设工作是我村重要任务之一,道路建设方面,国泰路以及即将通车的祥和路、民安路都涉及我村土地,今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其他征地单位规划中,我村仍是重点之一,像嘉和公司(太和油厂)、移动公司、三精医院以及红十字医院和即将开工的国家级项目湿地公园等工程,都在我村有所涉及,由此土地流转带来的安置和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也发现,我村虽然在农村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村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矛看,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首先,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其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晚弱。再次,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程度较低,较先进的生产技表难以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无法大范围耕种,必然使农户的产出效益受到影响,制约农业资源的优化以及农民的增收。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侍提高。近年来,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较多,他们接受科技的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还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_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暂时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组党员老化。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村党员、干部仍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导致村级组织在一些工作开展中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日趋严峻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土地纠纷颇多。土地承载着农民诸多希冀,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功能,如土地为农民提供了生活保障;土地作为一种商品,由于价格上涨具有增值的功能,农民子孙后代对土地拥有继承权。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民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梦想被击碎,农民失去集养老、就业、生活保障于一体的土地后,却不能和城里人一样拥有社会保障。在现行征地货币安置方式中,失地农民极易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新的城市贫民,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一次性补偿,其补偿标准虽然相对于过去也“水涨船高”,但与土地非农升值相比,差之甚远。计划经济下的一次性补偿,其标准低,不全面,一旦补偿费用光,生活无保障,农民心理上不能接受。对补偿低,农民反映强烈,不愿田被征。一方面有农民自身草率了事,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将无力耕种的农田交给亲朋友邻代耕代种,也未办理任何手续,这为日后因土地的权、责、利而发生纠葛埋下“伏笔”。在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排徊不前情况下,农田多数是无偿流转,此前,农村土地流转往往不规范。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或因家庭缺乏劳动力致使农田弃耕,从而请人代耕,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的“口头协议”、“君子协议”,未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

三、村支部讨论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原路村党支部,要尽力而为,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根据讨论,总结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在全盘规划上突破,确定科学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社会和谐。按照这个要求,农村建设规划首先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应做到五个结合:与壮大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启动农村市场相结合。

二是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着力加快农村制度建设。鉴于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这一现状,我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办公室,配备村级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员,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鉴于个别村存在的土地纠纷现状支部认为必须同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三是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要紧紧抓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大力推进中原路安置区和祥和路安置区的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创新机制,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建“五大载体”功能,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强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营造和谐、团结、进取的村班子队伍;认真做好党务、村务公开,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医疗,扩大新农合参合率,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惠及面;积极开展民政救助,加强对五保户、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因病返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维稳工作力度,突出联合调处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最大程度减少集体访、越级访、非法访。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室教工作,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从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入手,加大农村文明创建力度,达到“村容整洁”目标。并积极培养先进有思想文化水平高的村民以及致富能手成为党员,为村党组织建设增添新鲜血液,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报告 篇10

在充分肯定法治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有些法律法规不能适应民营经济发展,急需修正和完善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有关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为数不少。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暂行条

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有的因立法时间较早,存在过时或者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因建立在经济转型时期,存在内容缺失或者操作困难的问题;还有的尽管立法时间比较晚,但也存在部分条款滞后或者立法不周延的问题等等,因此亟待修正、协调、整合和完善。

(二)侵害民营经济的行政执法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公务人员缺乏依法行政理念,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部门和个人利益利益。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对民营企业往往重“管理”、轻“服务”,重“监督”、轻“保护”。

(三)司法裁决不公时有发生

有些司法人员或多或少地存留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和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公轻私”的思想意识,导致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厚此薄彼,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如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某些经济纠纷案件,或不能公正处理、或久拖不决,致使某些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平等的、及时的、有效的保护。

(四)市场准入遭受不平等待遇

目前在一些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电力、铁路、公路、民航、通信和市政设施等方面,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有些非战略性、非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民营企业也很难投资其中;有些行业,即使允许民间投资进入,但投资比例、投资形式受到许多限制,存在隐性壁垒。比如,某些资源性的行业设定准入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很难进入。

经济发展报告 篇11

兰花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兰花村位于云辉镇西南部,距离大宝路3公里,全村共有1170户,3998人,耕地旱地面积3670亩,林地面积230亩。现有小学1所、中学1所, 幼儿园1所,小五金加工作坊10余个,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700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

兰花村结合自身实际,在保持农业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0亩,配套生产道路25公里,水池4口,三平塘1口,水沟400米,提灌站6座,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二是依靠龙水五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小五金加工业,目前兰花村拥有小五金加工户16户,总产值180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化生态养殖和规模养殖,实现稻田养虾100亩,产值30余万元;发展现代规模养殖,培养标准化规模养鸡户3户,实现产值90余万元。四是发展生态经济,我村与兰花市兰花水生花卉有限公司合作,修建科技含量高、全国最大的田园式荷花品种基地兰花荷花园,占地400亩,带动劳动力转移60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位置不利

兰花村是处于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公路虽然已经全部实现通村,但离交通主干线还有一定距离,造成企业潜在生产成本过高,企业进驻意愿不大,加之本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红线农保地保护范围,引进企业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生产资料分散

由于兰花村原有的生产用地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或者只采取简单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管理,收入甚微,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今再对分配到户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目前情况下,发展乡镇工业难度较大,而且又没有新的发展思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难题。

(三)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作为一个纯农业村,兰花村通过前几年的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等基础设施虽然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或损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如村里6台提灌机有4台都急需大修,但由于缺乏维护设施的资金,只能简单维修后勉强使用。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使得村里发展多种经营仍然缺乏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四)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打工收益远高于种地的收益,兰花村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定居城市,造成了村里人才大量流失,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军,目前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偏大、缺乏转岗能力且又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老年人,兰花村发展现代农业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受影响。

四、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整合生产资料

针对兰花村的情况,要加强统筹规划,对现有生产资料进行重新整合。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修复基础设施;增加农业投入,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兰花村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保护山林水体,建立起本村的“绿色”银行;三是做好产业化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为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铺平道路。加快农机结构多样化、农机技术高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证。

(二)坚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主攻绿色科技农产品 当前人们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纯农业村大力发展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兰花村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除无公害蔬

菜基地外,积极开发其他绿色农产品,丰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标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提高创新意识,鼓励做大做强

将本村几个规模相对较大的五金加工户和种养殖大户培育成能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一是要鼓励五金加工户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创业和再就业。二是培养发明创造、品牌培育的意识,结合技改,鼓励五金加工户将从家庭作坊生产向企业化、品牌化生产发展。三是鼓励种养殖大户扩大种养殖规模,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生产,并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形成共同致富的规模效应。

(四)依托农业培训,加快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把村里的专业农户和农业企业经营者作为培训重点,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创业人才培训等项目,把他们培育成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还要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把村里有务农志愿的年轻人培育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

经济发展报告 篇12

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环境的优化是改善非公有经济政策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优化政策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今后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切实保障投资权益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强调法律只规定什么是被禁止的,什么是不允许的。凡是没有被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可以做的,其相应的权利都应受到保护,合理利益得到保障。

(二)加紧清理和修订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要及时清理、修改及制定规范性文件,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物权法》,坚持物权平等,进一步保护一切合法的财产权利。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有关优惠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政府要从强调“管制”向维护市场主体平等权利方面转变,对市场主体实施平等、有效的保护。建立法治政府,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可预见的市场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各行各业准入的配套政策,努力消除某些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垄断势力利益的影响,打破在市场准入的操作层面实际上存在的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障碍,打破实践中“名放实不放”的“玻璃门”。

(四)司法机关要对民营经济提供平等的司法保护

司法机关应当确保民营企业的民事诉讼权和行政诉讼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完全平等的司法保护,不得以避免国有财产流失、保护弱者、影响社会稳定等似是而非的理由,对民营企业诉讼活动进行司法歧视。

经济发展报告 篇13

一、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发展总部经济工作。出台了《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大力引进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取得良好成效。

发展总部企业共68家,其中国际商务中心引进总部企业38家,现代城引进总部企业22家,商厦引进总部企业4家,建筑公司引进总部企业4家.

在引进金融保险机构方面,新引进股份制银行阳光财保、大地保险。

在发展企业研发中心方面,财兴五金的`新产品研发中心每月研发20多款新产品投入市场,年投入约800万元。美庐乳业成立了产品质量检控中心,共投入约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国内国内行业1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

2、由于引进企业多为小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集团入驻。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产业的效益尚不明显。

3、我区总部经济落户平台较少,目前仅有4个。横向比较区,平台的数量和档次都有所不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国内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入驻。

2、对引进的总部经济企业,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

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迁至我区,增强我区总部经济效益。

4、鼓励企业以新建或改造的形式,建设总部经济落户平台,提升我区总部经济平台的数量和档次。

经济发展报告 篇14

关于区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台儿庄区委政研室 区效能投诉中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实现我区“由人口小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全区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了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根据要求,我区组织专题调研组对我区经济发展环境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    (一)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我区不断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塑造“廉洁、高效、公正、务实”的机关形象。    一是健全党内监督,打造一支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我区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述职述廉、民主评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以及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常委会开展理论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开展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尤其是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求“一把手”要主动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经常同大家谈心,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虚心听取班子成员和下级的批评建议,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在开展领导干部廉政述职工作中,特别注重党政“一把手”的廉政述职,并以廉政述职为载体,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和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同时,不断拓宽权力监督制约的领域和范围,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真正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不留监督“空白地带”。今年区委以台发[====]==号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党政机关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体系的意见》、《关于在全区党政机关建立和完善执行责任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改进了干部作风,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是推进效能监察,打造高效务实型政府。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我区把开展机关效能监察与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机关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机关作风问题。制定并印发了《台儿庄区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工作效能的暂行办法》、《关于对全区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效能告诫的规定(试行)》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在全区各级各部门普遍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挂牌持证上岗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效能考评和失职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批共精简行政审批===项,占总审批事项的==.=%。制定了扎口收费、进企业检查报批等==项制度,有效规范了检查、收费行为,遏制了“三乱”等现象的发生。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开展效能监督,把效能监察的重点放在对贯彻执行上级重大方针、政策、决定、命令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上,对区里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进行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了投诉查处机制。将区经济环境投诉中心与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合署,依托区纪委、监察局,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采取集中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明查暗访,受理并查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事项。对投诉的案件,做到有诉必查、查必有果,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案件查办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投诉中心建立以来,共受理、处结各类投诉===余起,全部限期查结。今年=月==日,我区组织经济环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等==个职能部门,在政府门前广场开展了“阳光投诉”活动。整个活动共受理投诉==件,现场解答有关咨询===件,解决问题==件,发放宣传资料=====余份。==件投诉全部限期予以解决。    三是开展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把深入开展社会监督作为推进政府职能部门转变机关作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方面,抓好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离退休干部、群众团体、基层企业中,选聘===余名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公道正派、敢于直言、热心行风建设工作的代表作为行风监督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公开检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对各职能部门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随时监督。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建立发展软环境评估考核体系,对镇(街)和区直部门“民主评议行风”与发展软环境情况紧密结合,并排出名次,向社会公开。不断充实完善了评议的内容和手段,拓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宽度和深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建

经济发展报告 篇15

关于临沭街道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临沭街道位于临沭县境中部,为县政府驻地街道,东接玉山镇、蛟龙镇,西临郑山街道,南靠店头镇、大兴镇,北依青云镇,辖28个行政村(居、社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万亩,人口10万人。

近年来,临沭街道坚持以项目建设、工业强街为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肥料、柳编、蔬菜、五金工具、机电化工等支柱产业。街道拥有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先后引进了史丹利160万吨、澳林国际商贸城、谢氏国际、尚润塑编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街道,实现了全街道经济跨越发展。

2012年,临沭街道按照“强基固本抓党建,全力以赴保稳定,凝心聚力促实效,加快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工业转型、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砥砺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1-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72.71亿元,实现税收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29.58%,其中国税3774万元,地税1.0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86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5.29%,同比增长30.79%,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重大突破。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临沭街道紧密结合当地区位、人才、资源、交通等优势,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项目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深入实施 “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做大总量,积极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 布局,提升镇域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增产、工业增效、财政增收,有效推动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镇域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1、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基地品牌建设。

近年来,街道在抓好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等工作的同时,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创建优质农产品基地为抓手,立足本地产业优势,突出特点、打造亮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街道目前形成了以蔬菜、苗木花卉、养殖和食用菌为主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5000亩,先后打造了史丹利桂花园、桃园村雪莲藕、后官庄村惠群畜禽合作社、曙新村西瓜种植基地、富民社区优质果品基地及林下养殖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红色沂蒙、惠群、董山子等12个农业商标,登记注册合作社62家,通过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6家,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个,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局面。其中,有苗木、果蔬、养殖等8家优质农产品基地被命名为县级优质农产品基地,其中惠群畜禽养殖合作社被国家12部委命名为国家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被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地。

今年以来,街道投资600余万元着力打造桃园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新型中、高温棚60余座,用于发展草莓、蔬菜、鲜切花等高产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截止目前,已建成32座,配套建设农资超市、技术服务中心等。

2、工业经济稳步提高,运行质量不断优化。

在外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临沭街道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注重产业集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骨干企业为着力点抓好配套服务,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工业产业集群,使工业经济成为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2年,临沭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4家,截止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54亿元,销售收入56.8亿元。发展个体工商户363户;民营企业32个。在项目建设方面,开工或续建项目63个,完成投资23.03亿元。史丹利160万吨新型复合肥、远通汽贸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东泰公司5000台花生联合收获机、山田磨料技改、雷华公司万吨土工布、临沂市金蒙碳化功能陶瓷、春雨公司年产30万吨氨酸复合肥、佛光照明4800万只无汞节能灯等7大项目相继开工投产。

3、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临沭街道按照县委、县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突出对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招商,不断创优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成功引进谢氏国际、澳林国际商贸城、尚润塑编等新项目30多个,计划投资35.6亿元,其中外资23.43亿元,已到位外资6.1亿元。目前,谢氏国际、尚润塑编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20.6亿元的澳林国际商贸城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

4、固定资产投资实施顺利,技术改造项目跨越发展。2012年新开工项目20个,1-9月累计完成投资7.82亿元,其中涉及工业项目5个,社会事业、城镇建设、服务业项目12个;续建项目43个,截至9月累计完成投资15.21亿元。街道积极引导企业搞好产品的培育和开发,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街道实行重点项目帮扶制度,深入实施百企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全力助推企业规模扩张和升级改造。今年以来,新上百企改造项目25个,总投资46亿元,目前,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5亿元。其中,东泰公司5000台花生联合收获机、山田磨料技改、雷华公司万吨土工布、临沂市金蒙碳化功能陶瓷、春雨公司年产30万吨氨酸复合肥、佛光照明4800万只无汞节能灯等 7大技术项目相继开工投产,经济效益明显。

5、加强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特色产业集聚。街道按照“布局合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原则,重点抓好城南工业集中区和城北机械园区配套建设,着力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越的工业园区,强力吸引企业落地投产。街道投资1200万元在城北建设了农民工创业园区;在城南,盘活周庄仿古一条街,规划建设电子节能、通讯器材市场,40余户商家即将入驻园区;规划建设了电子五金、服装加工两个园区,形成了双翼齐飞的格局。

街道依托“城南工业集中区和城北机械园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先后有金飞公司、东泰机械、钰丰公司、鸿运公司、金种子公司、兄弟机械公司、旭昇公司和华裕公司、谢氏国际、尚润塑编公司等多家公司落户园区,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日渐发挥。

6、服务业在加快发展中高效推进。街道在加快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今年以来,新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58亿元,已完成投资24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10亿元的目标任务。服务业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超过45%,同比增长8%。

服务业项目种类由原来的房地产、商贸物流扩展为生态旅游、技术信息、公益事业、出口服务、休闲餐饮等6大类,建设地点逐步向东城新区集中,并辐射周边地区。服务业在三产中所占比重为45%以上,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

7、外经外贸逆势上扬,出口态势稳中有升 面对美元持续贬值、出口贸易大幅萎缩地不利局面,街道进出口企业团结一心,多方合作,将共同目标指向国际空白市场,大力开发出中东、中欧、拉美、东盟、澳洲市场,在技术上互传互帮,在原材料方面互通有无、在信息上资源共享、在出口方面协作调配。同行业者在危机中共寻机遇,实现合作共 赢。截至7月底,自营出口额已突破千万美元大关,产品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6月底,澳商独资谢氏国际贸易(临沂)有限公司成功注册,8月份,公司正式运营,10月初在东欧、澳洲、东非签下3000万元的订单。为临沭街道进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8、环境保护重拳出击,生态工程渐成主流 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临沭街道抽调环保、供电、公安、企业、安监等相关单位人员,会同村街干部集中行动,对辖区内所有村街,所有企业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大排查,查出的5家问题企业现已经被依法取缔或勒令停业,消除事故隐患。本新上房地产开发、学校新建扩建、道路建设、市场建设、农产品基地等项目,均属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0余亿元,占项目总额的81%。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用地指标成为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的重要瓶颈。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镇域经济发展正面临“不缺项目缺用地”的难题,一些新项目因用地指标问题难以落实,用地缺指标、无指标等问题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工程进度。

二是项目建设的环境有待优化。辖区内项目的发展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无论是软、硬环境,和当前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项目建设手续复杂,总体进展缓慢。受目前管理体制制约,存在项目建设手续复杂、难度大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环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解决项目建设工期延误、工程进度较慢的难题。

四是融资难短期内不易破解。虽然,近年来县直相关部门采取召开政银企合作会等多种措施,搭建银行、企业合作桥梁,但是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题还是十分突出,短期内很难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近两年来,在临沭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 力支持下,临沭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将商服物流、机械装备制造、高档服装针织、新型肥料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四大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发展的软硬环境日趋成熟,行业优势初步凸现。

下一步,临沭街道将继续瞄准年初选定的远近两个学习标杆,以“五不五比”为动力,以“创先争优”为抓手,苦干实干,奋力赶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发展工业和城区服务业,夯实经济基础;二是深入推进农业基地建设,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切实改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投入,着力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具体包括:澳大利亚谢氏国际贸易项目、尚润塑编2亿条彩编袋项目、临沭澳林国际商贸城项目、春雨集团佳禾育苑商业楼项目、腾奥工艺品公司投资4850万元的厂房新建项目、东泰公司5000台花生联合收获机、雷华公司万吨土工布、春雨公司年产30万吨氨酸复合肥、佛光照明4800万只无汞节能灯等项目。

五、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是推动农村“三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建议如下:

1、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镇域经济,应当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来展开。一是坚持三产互动发展。要结合实际,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二是走精细发展农业之路。把种植业调优,把畜牧业调大,把设施农业调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和餐饮、运输等传统产业,不断提高服务 业的档次和水平。

2、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增强镇域经济的发展后劲。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发展镇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一要抓好省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二要引导和扶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行重点帮扶,促其做大做强,努力形成聚集效应,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在政策、融资、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三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引导并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技术、创新产品、树立形象等方式,推动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3、以招商选资为重点,拓宽镇域经济的发展空间。要把招商选资作为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提高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招商方式,实现招商选资新突破。一是要突出优势。要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围绕大项目抓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抓招商,重点是依托现有的支柱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要拓宽领域。切实做好已落户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真正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促其充分发挥“以资引资”的示范作用。既引进项目、资金、企业,又引进机制、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法。三是要提高效益。招商引资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多引进投资回报率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环保清洁、能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4、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优化镇域经济发展大环境。加快城镇建设、树立“发展大环境”观念,对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形 成协调发展格局。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二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全力推进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不断提速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优良的发展大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5、以激活民资为突破口,全力解决发展“瓶颈”。资金短缺和建设用地紧张是目前各地在发展镇域经济中遇到的两大“瓶颈”。一是激活民资。要注重激活民间资本,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吸纳和聚集民间闲散资金,优先发展投资小、见效快、对财政贡献大的优质项目,把民间资本的巨大潜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积极争取重点企业技改资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二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要严格管理、科学利用建设用地,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切实解决发展建设与土地紧缺的矛盾。

临沭街道党工委 2012年10月12日

"经济发展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