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将进酒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9.06

将进酒教案。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小编特别编辑了“将进酒教案”,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将进酒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板书: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将进酒教案 篇3

本学期开学之初,我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评优大赛。我所在的高二语文备课组经过共同讨论确定了参赛的课题,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将进酒》。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篇目。全诗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思想深邃,既适宜课堂朗诵,又便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李白的思想感情变化。相比之下,这篇课文更适合激情澎湃的男老师发挥,而我并不占据性别优势。因而在确定课题之初,我有些思想顾虑,觉得这种风格的作品自己并不擅长,课堂不容易出彩;但又觉得这是挑战自我的一个机会,自己应该全面提高教学能力,驾驭各种风格的作品。于是很快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投入到认真准备的状态。

要想准确解读《将进酒》,就必须深入了解李白,了解其生活经历,理解其复杂的思想情感。研究李白及其作品的专著很多,我在以往阅读的基础上又认真研读了学者康震对李白的解读,重温了唐代文学史及唐代诗歌史专著《唐之韵》,对《将进酒》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将进酒》一诗音韵节奏极富特色,适合朗诵。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我的强项,我也一直非常重视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我擅长的是散文和婉约风格的诗歌诵读,像《将进酒》这种气势极其豪迈的风格我一直觉得自己底气不足,没有勇气公开尝试。在常规教学中我可能会“扬长避短”,而现在却必须面对这一难题。于是硬着头皮向专家学习。我在网络上找到了方明、濮存昕等艺术家的朗诵视频,认真观看、聆听,体味他们的语气、语调,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色彩。我坚持每天在家放声朗读全文,一遍一遍揣摩诗歌中的情绪。在上公开课前,我曾考虑用艺术家的朗诵视频来增强艺术感染力,但我作为教师却不能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也会是一种遗憾,因此经过再三斟酌,加之连续多天的练习自我感觉也有一定的进步,于是我大胆地选择了自己范读。我在课堂上真诚地对学生说:“《将进酒》这首诗气势恢宏,感情激越,适合放声诵读,老师略显底气不足,但我很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尝试着给同学们读一读,我们大家共同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我的态度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我的朗读也因为精心的准备而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整堂课我一直激情饱满,用生动的语言、深沉的语气、激昂的语调、准确的分析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通过这一实践,我觉得自己在挑战自我,克服自己的短板方面迈出了一步。以后还应不断树立自信,尝试以往不太擅长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这堂公开课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备学生”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有两个小细节令我意想不到。其一,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增强朗读的效果,我打算安排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给大家作示范,这一重任理所当然落到了阎述辰同学身上。该同学是同龄人中少有的男中音,曾参加陕西省优秀特长生选拔赛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获得金奖,也有过出色的朗读经历。我在上公开课的前一天放学时将课堂朗读的任务布置给他,让他稍加练习,课堂上放开朗读,自由发挥。我本以为按阎述辰的能力他会有出彩的表现,但没想到在公开课上,他竟然有些紧张,朗读的节奏较慢,语气也稍显平淡,没有完全展现出李白激越澎湃的感情变化。这种效果完全不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只好临时安排教学内容,点评阎述辰朗读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希望。事后,我想,学生朗读这个环节不成功责任不在学生,学生还没有走进李白的思想波澜,对作品还没有深入的理解,是不可能准确地把握语气语调的,而我却忽略了这一学情特点,只按学生平常的表现来预设结果。若能将这一教学环节安排在分析作品之后,待学生对作品、作家均有了一定的理解,朗读的效果一定会大不一样。 其二,分析诗歌的开端部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提出问题:“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浓重的悲情,请同学们从‘知人论世’的原则出发,联系李白的生平经历分析个中原委。”这道题不但要求准确理解李白此时的心境,更要对李白生平经历非常熟悉,有相当的难度。以我对十四班学生的了解,他们只能说个大概,于是我要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补充介绍。为了避免学生无从回答的尴尬,我仍叫了知识面较宽的张晨曦同学回答。但没有料到该生好像对此题早有准备,一开口就从李白的家世背景谈起,不但对李白各段重要经历如数家珍,更对该段经历中的诗作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张晨曦对该题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准备的范围,我分明看到听课的老师也面带惊讶之情。我及时地肯定了张晨曦的发言,并表扬了她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我总结的内容不但没有成为我原本设计好的扩展提高,反倒成了对学生发言的概括提炼。

这两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往备课总是把精力集中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设定教法方面,很少用心去研究学生。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有差异,我也较少考虑其不同,往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授相同的知识内容。很少因学情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一不足已成为我教学中的一大顽疾,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切身体会到备学生的重要性,应下功夫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通过听同备课组其他老师的公开课,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今后也应坚持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综合素质。

将进酒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将进酒教案 篇5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

《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

《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

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诵读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作者激愤的思想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突破重难点;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学生问在疑问处,教师讲在关键时,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始终如影相随。饮酒时出口成诗,赋诗时酒不离手。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怀才不遇,喝!离愁别绪,喝!穷困潦倒,喝!人生豪迈,喝!金榜题名,喝!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到中国酒文化,我们无法回避李白。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二、基础积累:

1、解题“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乐府旧题。关于“酒”的诗句

2、下面请同学们在台下大声的、自由的朗诵这首诗歌,看一下有哪些字音和意义把握不准,等下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班齐读)

3、请一位朗读读得好的同学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教师评价)三:合作探究:

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的呢? “杯莫停”:喝得快!“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纵情!四:诵读指导:

1、朗读《将进酒》,小组内讨论,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并范读。

(预测学生回答)A“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直抒胸臆(读出豪迈)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起兴、夸张、对比(读得低缓、沉郁)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洒脱(读得高亢、嘹亮)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愤慨,矛盾

E“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反客为主的狂放)

2、有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哪个是真正的想法?明确:“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陈王”呢?有何用意?

明确: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作者在此以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激不平.

4、那为什么诗人说是“万古愁”呢?对应上文哪一句?

明确: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愁,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结,抱利器而无所施的仁人志士自古以来都存在。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而高贵的人生姿态。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懑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也许,这就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五、小结: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

2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朗诵比赛:

1、多媒体展示:观看《将进酒》朗读视频,学生模仿。

2、全班分成三个组进行朗诵比赛,带着表情和手势。七:全诗总结:

多媒体展示龚自珍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既可以读出庄子的潇洒飘逸,也可以读出屈原的倔强不屈。他一生跟酒如影相随,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得坦荡,他写诗挥洒才情,他借酒抒发愤懑。凭借着一身傲骨,他化哀伤为洒脱,依靠着满腹才情,他化忧愤为豪放。八:作业布置:背诵这首诗

九、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悲叹╱ ↓

自信

愁↓

愤慨╲ ↓

狂放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教案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教案 篇6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1学生自己读2遍(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

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将进酒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复杂情感的品读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自古以来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更是酒中仙、诗中仙,首先请同学们朗读杜甫写李白的一首诗:

饮中八仙诗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对李白的喝酒与作诗给予了精彩的描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李白醉酒时写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走进诗人的灵魂。

二、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懂大意。生读生评。

三、示例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句哪一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明确:“悲”字。

2.诗人为何而悲?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呢?

明确:诗人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黄河之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青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功业无成的感慨。运用了反衬、比喻、夸张、起兴等你手法。

3.“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如此感慨,诗人此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呢?

提示:请学生分析课文注解一。

明确:诗人此时大约52岁,“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因而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悲叹。

4.诗人的悲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悲有何不同?

明确:诗人的悲是悲而不伤,这与诗人受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

5.这两句诗如何划分诗句的节奏?如何读出诗人的情感?

明确: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据诗意,根据结构)

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调突出)

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表达悲情)

语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升调读,(读出气势)“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降调读。(读出悲情)

四、学生小结理解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教师订正。

1.抓关键词

2.品析意象

3.结合背景

4.理解手法

五、学生自主赏析其它诗句,要求:

1.自由朗读,边读边析。

2.运用方法,品析情感。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师总结诗人情感。

品读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七、朗读诗歌: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附板书:

情: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愁

读:把握节奏 把握情感 借助想象进入诗境

方法:1.抓关键词

将进酒教案 篇8

在浴火中涅槃

——解读李白

(《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时间:7月21日  地点:私立无锡光华学校高三(13)班

授课:梅洪建

说明: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文本。我的授课思维是把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以求形成系统、加深理解。这是一节尝试课,帖出来供朋友们批评。

第一课时

实录: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大家还记得哲学研究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的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师: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间的应该是什么 呢?

生:(七嘴八舌)是睡眠,是时间,是生活……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时间和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什么呢?

生:(出奇地一致)人生。

这是一个男生做老和尚状,口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心头一喜:这不就是我要等待的东西吗?于是就追问:

为什么说苦海无边呢?

生:嘿嘿一笑:我胡乱念的。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学生相互交流了一会儿,学生甲站起来说:

雨果说过: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被判了刑的。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于是我只有自己接着说:

好,今天我们来借助《蜀道难》和《将进酒》两篇文章来解读一下李白,看他这个潇洒飘逸的才子有没有愁和苦?

话刚落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有,你看《将进酒》的开头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说明李白意识到了人生的短促,时光容易流逝,也应该有人生苦短的感叹。

该生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我也即使予以了鼓励:你能引经据典的回答问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希望其他同学也学习一下。

师:那这句话我们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生:应该是一种无奈和悲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感叹人生的苦短啊!

师:大家说的不错,我听过一些录音带,都把这几句读得非常的高昂,看来他们还不如我们。

于是我找了两个同学读这几句,然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了点评。

师:李白还有苦吗?

生甲:有。

师:在哪里?

生甲:我也不确定,不过我们先前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觉得“蜀道难”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到四川的路比较难走”,而应该理解为“人生之路的艰辛”。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一致)有道理!

师:是啊,“蜀道难”我一直以为就是到西蜀去路比较难走的意思,现在听了甲的解说,我突然有了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生:那是,那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嘛!

很多学生露出骄傲状

师:呵呵,是啊,很多东西我还是需要大家来教我哟!

这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上来了,课堂气氛也格外的活跃起来了。

生乙:还有,还有!

师:(紧追问):你说说。

生乙:我觉得《将进酒》的第二段作者引用曹植的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失落。

师:为什么?

生乙:因为我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是说曹植的,曹植才华出众,却被曹丕忌妒,于是百般加害,以致曹植一生郁闷。

生丙:我们还学过《七步诗》,也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生丁:李白也是怀才不遇,所以引用曹植的典故也应该是李白的苦的体现。

师:大家找得非常的准确和全面,的确,,人生苦短。还记得伏尔泰那句话吗: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那么当我们真正面对人生苦痛和不幸的时候,我们除了做梦和幻想希望外,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减轻我们的苦痛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乱说,什么自杀了,什么旅游了,当有人提到喝酒的时候。我及时接过话题:

师:是啊,李白不但有人称他为“诗仙”,还有人称他为“酒仙”呢!

这时候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师:呵呵,“人生得意需尽欢”,好啊!现在我们再看《将进酒》的第一段,看后三句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各自都比较投入地吟诵起了课文,我这里用了“吟诵”一词,确无自夸之意,孩子们的确在摇头晃脑地读。

大约过了2分钟。我请学生A朗读。

生A:“人生……三百杯。”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A的朗读情况。

生B:缺少音调的变化

生C:不能体现出李白的那种快乐劲儿。

师:为什么要读出快乐劲儿呢?

生C:因为头两句是写悲凉的,而后三句是对前两句的转折,应该读出李白的豪放味。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然后我们集体齐读一下这一段。

师:你们在这一段中最喜欢的是哪几句?

学生几乎同时读出了“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句。

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两句?

生:感觉。

师:“人生得意需尽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句话呢?

生:是李白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

生:是李白解脱痛苦的一种方式……

师: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呢?应该是有一个积极入世的心态吧,二者不是矛盾吗?

师:你还能从《蜀道难》中找到体现李白积极入世的地方吗?

学生马上讨论了起来,这个问题难度可能大了一些,确实费了一会儿时间。

生1:有的!

师:(眼前一亮):哪里?

生1:最后一段的前两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我的理解是这么重要的关口,如果是敌人占据了,就会化为豺狼,危害自己。这里可以说可能会危害朝廷,我觉得是李白关心国家大事的表现。

生2:对,这就是积极入世的表现。

师:大家看小黑板:李白,字太白。“5岁诵六经,十岁观百家”,青年时期师从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读书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目标。而赵蕤思想中的到家意识,韵语了他崇高坦荡的性格,带有强烈的避世心态。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

生3:(哦!做恍然大悟状)是“进亦忧,退亦忧”啊!

学生3的话让我一惊,我忽然意识到他还没有明白“进亦忧,退亦忧”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出世”和“入世”的含义。于是就接着问道:

范仲淹“忧”的是什么呢?大家再背一下《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都大声地背诵着相关段落。

师:范仲淹忧什么呢?

生4:是“忧其民,忧其君”。

师:那么“忧其民,忧其君”是一种什么心态?

生3:是入世的心态。

师:明白了吧?李白的儒道矛盾并不等于范仲淹的“忧”。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李白尽管入世遭遇困难就想借酒出世,他真的能出世吗?就象我所写的课题,他能涅槃吗?

生5: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5: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里有一句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说明了借酒根本不能消愁。

师:呵呵,那句可不是黄安的原创,那是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

师:记得我们在学习《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这是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忍受煎熬的。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人,并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在这里列举了陶渊明、苏轼、韩愈等人的故事。我没有去认真评价孩子们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与否,只要孩子们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也就够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师生合作解决关键词语,鉴赏写法上的一些特征。

第二是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读出时代,读出作者。

本课时比较零散,没有记录,就此作罢!

[1]

将进酒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将进酒教案 篇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典诗歌学习提出要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中从诵读出发,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把握,教会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另外,《将进酒》是一篇长诗,想要用一课时完成整首诗的教学难度很大,所以我决定选取其中的一个重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既然诗歌学习重在朗读,另外我也参照了全国金奖和与教材对应的教学实录,发觉这篇课文一课时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诵读方面,这说明这种教学安排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学习另一个关键就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而对情感的理解最好的渠道就是诵读,所以以诵读为主线的办法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关键是要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很多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并非一种,所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另外,学生的朗读素养还是差很多,所以朗读教学是现在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并且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诗人的性格。另外李白的性格特点本来就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所以朗读法恰恰适合学习李白的这篇劝酒诗。

知识技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解决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诵读共同解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作者于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宴饮。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颍阳。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1、读准字音:

将(    )进酒    金樽(    )     岑(     )夫子   馔(    )玉

恣欢谑(    )    千金裘(    )    烹(     )羊     沽(    )取

(二)教师范读:

强调同学们要注意示范朗读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感的处理。

品读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来,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送宕,一泻千里。

(四)自由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词,用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六、布置作业:

将进酒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预习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提问预习效果。

归纳知识点:

1.节奏(近体诗平仄、词牌)。

2.情绪(韵字开口、画面)。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āng,有“请”的意思(将子无怒--《诗经.氓》),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

1、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试读)

2、划出停顿,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5.师范读(录音)。

(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

(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

(六)比较诵读(幻灯显示濮存晰诵读录音)。

(七)总结,成果展示。

"将进酒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