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4.09.0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摘录十一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各具特色的民居》

拓展文章《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说明文及说明方法也有了认识,但对如何阅读同主题的一组文章还较为陌生。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表格汇报习得学法,在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中进行学法的迁移运用,并引导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民居建筑特点,感受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2、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3、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各民族的民居特色及民居文化,并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在厦门旅游时导游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人造卫星在福建山区拍到了一群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形状酷似核反应堆和导弹发射装置,这使得美中央情报局大为恐慌,以为中国正在大规模发展核弹,后来还偷偷派人来中国调查。你们知道他们拍到的是什么吗?

出示:客家土楼的图片

过渡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不仅饮食、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建筑也是各具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主学文,明晰学法

(一)学习“客家民居”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内容。

预设:

建筑特点:

(1)营垒式:建于偏僻山区中的防御性,可见所处环境和民居特色有直接关系。

(2)突出重点词读,感悟写法:

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从中感受到列数字的表达方法,使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准确。

“夯筑”中的“夯”字(夯,会意字,上大下力,使大力气砸实)联系土楼经过无数次地震安然无恙加深体会“坚固”。

(3)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

从中感受到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土楼的造型。

出示土楼图片,直观感受其布局的的独特。

师小结:这样特殊的建筑材料,这样奇特的建筑风格,历经几百年岁月洗礼而安然无恙,难怪作者说: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指名读)理解“奇葩”一词。(客家民居是民居中一朵罕见的花)

一起赞叹的读一读: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生齐读)

文化特征:

过渡语: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一齐走进它的历史和生活。

(1)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联系八卦布局,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

(2)比如承启楼大门上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楹联文化是客家人传承儒家思想的最好诠释)

(3)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客家人聚族而居,人口众多,却能人人平等,和谐相处)

小结:这样淳朴的生活方式,这样丰厚的文化积淀,不由让人心存敬仰,难怪作者说: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出示,回溯再读)

3、总结学法:抓特点品文化找方法

【设计意图:以主问题切入文本,突出学习要点,使教学不蔓不枝。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抓住“营垒”“夯”“葩”体会民居特点,并在分享交流中总结学法,为下文的“放”做铺垫。】

三、群文阅读,迁移运用

过渡语:领略了土楼和竹楼的魅力,我们再来研究其他民居。

1、看图猜民居,学生根据兴趣分为“傣家竹楼组”“陕西窑洞组”“北京四合院组”)

2、小组合作,按照学法批注阅读,完成表格内容,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名言背诵(一):

漫步在傣家竹楼,满眼绿意,你会感觉到美的节奏和韵律,所以德国的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出示,生读,试背)

【设计意图:群文阅读,进行学法迁移,力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自选分组、合作探究、代表上台,成员补充订正的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分享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能力。】

四、比较阅读,感悟方法

1、过渡:了解了四种民居,对比一下四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学生填写的完整表格)

师生小结:读同主题一组说明文,就应该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比较中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写说明文也是如此,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通俗形象地把事物特点说清楚。

2、名言背诵(二):

客家土楼讲究的是“平等”,而北京的四合院讲究的是“长幼尊卑”。所以美国的莱特说:“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出示,生读,试背)

3、仿写名言:

出示老师仿写的名言:建筑是地域文化的名片。

你能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出对建筑的理解吗?请写在课本上,别忘了署名。

4、诵读小诗,升华情感

男女生分读:

福建的土楼,

诉说客家人的奇彩;

北京的四合院,

演绎王者的气派;

傣家的竹楼,

旋转孔雀舞的裙摆;

延安的窑洞,

演讲伟人的豪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凝聚着,

民族团结的历史和未来。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四篇文章进行横向对比,引导学生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名言背诵、仿写,加深学生对建筑的理解。将课文内容改编小诗配乐诵读,进一步感受民居中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激发探究欲望,延伸课外:

1、学生上台展示课下搜集的民居资料,交流分享。

2、教师展示一组民居图片:恢宏气派的乔家大院(山西民居代表),干阑式建筑的湘西吊脚楼,中西合璧的广东开平碉楼,同为“碉楼”但风格迥异的藏族碉楼,被称为“古民居艺术宝库”的宏村民居(徽派民居代表)等等。课下继续阅读研究,探寻她们古老而神秘的魅力。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

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

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

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

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

“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

冥顽

叫嚣

引吭

局促

奢侈

窥伺

盛撰

岑寂

左顾右盼

三眼一板

蹑手蹑脚

3、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第四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

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三眼一板

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

从容不迫

踏着方步

昂首大叫

架子十足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子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

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四、布置作业

将课堂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记叙童年趣事的小作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

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

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

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小记者调查

这是以小记者的身份,来到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做一番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老师发给你的表格(一)小组同学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民居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表格填好,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两个都做。

(2)笔者座谈会

这是一篇介绍民居鲜明特色的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也用到了很多的说明方法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的,你们可以选择表格(二)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导游解说

如果让你来当导游,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呢?“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呢?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好导游词。

(4)旅游观光

这是你参观完“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之后,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你们还可以以其它的形式来展示一下他们独特的风格,小组同学任选一种形式学习,老师给你们十五分钟的时间准备,待会儿咱们各小组上台展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设计得好,展示得好。

2、各小组交流准备

3、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4、师小结:同学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听了你们的交流,我们真是感受到了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风格独特的傣家竹楼。

四、课外延伸

1、其实除了这两个典型的民居外,我国其它地方的特色民居,请同学们仔细来欣赏一下,体会它们的独特之美。

2、师小结: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他们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等,下节课我来一个“观光多姿多彩的民居”综合实践课,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深入,不熟练

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够深入,课文的内容也不是很熟练,以致于在学生进行自学交流展示的时候,学生已经找出了列数字的句子,其实自己的意思是让学生再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而说成了是继续找“列数字”的句子,使学生显得很茫然,不知从哪儿入手。一是因为教材不熟练,二是因为紧张吧!

二、对学生的指导、评价不到位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思一下自己,我觉得课堂上对学生点得不到位,自学的方式也没有跟学生交代清楚,指导的方法也少,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就是有一些同学交流得不错,自己也没有激励起学生向上的动力,总之,学生的参与不是很积极、主动的、活跃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没有学生学不好的,只有老师导不好的,教不好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努力弥补自己的这方面的不足。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5

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学学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民,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幻灯出字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

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模线画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

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里从内容入手,再次质疑,由因为《美》是写学的文章,佳词妙句随处可见。因此,学生的问题多集中在词句上,从而落实训练重点“用词准确”,而且通过两次质疑,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主动,深度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学懂了哪些知识。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做到下一节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

(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探疑结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致相同,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

“春”老师领学,“夏”老师引导学,“秋冬”学生自学。

1、我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

(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怎么美?

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抓特点”来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看我的直观演示。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4)引读,这一段: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原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的景象,学生读后再能想象画面,概括出春的特点)

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

一、读找景物

二、读写特点

三、读悟其情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

(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课后2表;

(2)自由读:小组论一论这些景物怎么美?

在学生自读汇报时:

(3)重点学习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密密层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置换位置,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了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借助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这一段。

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谈,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中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三、自学秋冬,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小组学习,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并填课后2表

3、小组汇报,(抓注“飞舞”“刮”“秋满”理解)

4、在理论基础上,配乐感情朗读,领略“秋冬”之美。

5、用教师提出同学们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问学生是否明白了。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怎样美?作者怎样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夏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较迂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到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老师按片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五、词句赏晰,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中任选一段,感情背诵。

六、自我评价

通过这样的赏晰,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也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之情,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6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重点词句。

(3) 朗读课文,

(4)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课文,

(6)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 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8)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 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

(3) 校内外沟通,

(4) 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学习,

(6) 探究学习,

(7) 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 以读为本,

(9) 感悟朗读,

(10) 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 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 多媒体课件,

(2) 交互式络教室。

(3) 课前布置同

(4) 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 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

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

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2) 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

六、作业: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七、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 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 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两种笔画"ㄅ"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具准备:课前领学生玩踩影子游戏。带有小动图案的生字卡片。

自主预习:圈出文中生字。词。自己读课文

提练主线:我怎样走,影子会在我前面?影子不是天天跟着我们吗?课文为什么说"常常"跟着我们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做好铺垫

我说你做,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有个朋友你走哪他到哪总是跟着你,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巩固学生前后左右方位感,为学习课文密切联系新知作铺垫)

二、引发课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体育课说的"踩影子"游戏,好玩吗?找两个同学表演。

2、揭示课题:

读题;随机识字: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新字。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读儿歌。

3、讨论识字,用多种方法记,组词,多读几遍。

自读;开火车;指名读;赛一赛,谁是识字小能手。

4、小结

5、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学习。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仔细看图。

2、想象说一说影子象什么?

3、听老师范读。

4、试读

5、指名读

6、比赛读

7、各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自己带动作表情读课文,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3、动手影子

4、分学作品

六、扩展练习

1、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南西北》并观察学校方位。

2、自己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说一说,看谁说得好。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二、合作探究

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四、课后反思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

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教学反思: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是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度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写前指导

1、指导学生读语文书习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⑴、写前要先向同学介绍图画的内容;

⑵、写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⑶、写好后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⑷、展示和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请一学生将画的内容描述出来,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

⑴、在学生叙述时,教师相机指导叙述的顺序。

⑵、请同学们评价他说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

⑶、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中间后四周,先整体后部分等等。

⑷、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跟在叙述图画时的顺序一样,将自己叙述的内容按顺序写下来。

⑸、教师抓住一学生叙述时的色彩、声音、想象的句子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⑹、出示范文指导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⑺、再指导学生想想刚才一学生叙述时有哪些是图画上没有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实际的想象。

⑻、教师再抓住刚才学生发言时的好词佳句,先表扬他们,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⑼、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

⑽、让他们说说哪些可以用进自己的习作。

⑾、教师说一词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将几个词板书后让学生说一段话,在说话时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

⑿、这时教师再让刚才叙述的同学将自己的图画再讲述一遍,并让所有的学生当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3、交流。

⑴、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画的内容跟同桌学生讲讲,互相提示、修改。

⑵、集体交流,评价并修改。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板书设计: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1、看图知中心

2、观察有顺序

3、写作有条理

4、用上好词句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篇11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1、读好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1)“书”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

(2)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3)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我们现在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3)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4)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现在我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3、过渡: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2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1)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号。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学好问)

(3)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教师示范读,齐读)

4、谁能说说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5、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1)课文中用”……”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接着说说它还有哪些作用?(出示幻灯片)

(2)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的心情怎样? (高兴)

(3)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读了这一段,请大家猜猜看: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

四、小结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还让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着聪明的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教案设计"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