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游山西村教案范本7篇。
根据您的要求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游山西村教案”,阅读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希望我们的阅读之旅能够一直持续下去。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
游山西村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所选几首诗文都在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篇,这些诗文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坚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该课的文言知识,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注意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是知识结构目标: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第二部分是能力培养目标:从课文中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领会作者在文章里所寄予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得到写作借鉴和思想启示,积累写作素材;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把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是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具体设计为以下两个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与老师要求一致,使整理学案和练习做到全面、准确、规范。
1.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批阅,了解预习情况,为展示做准备。
2.课前展示在批阅中出错较多的内容。
导入:初一咱们学过《〈论语〉十则》,孔子就对复习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阐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咱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主要有哪些课文?(生说,师板书)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二、解读课前预习:
师:由于课前预习我已经提前批阅,现在我们只针对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加以强调。(生结合课前板书内容进行强调,师加以补充)
1.字词:阙( ) 曦( ) 月 飞漱( ) 其间 雾凇沆砀 ( )艨艟( )数百 ( )一小舟 如履( )平地
2.古今异义(补充出例句):
3.一词多义(补充出例句):
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至:至于夏水襄陵(到) 每至晴初霜旦(如果)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
观:观潮(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以:以此夸能(凭借,靠)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而) 不以疾也(如)
省略句:(两岸)重岩叠障 (我)解衣欲睡 (我们)相与步于中庭
(师点拨:在翻译时判断句应译成“……是……”的句式,倒装句要恢复成正常语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
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理学案,把前面没有说的问题小组内再互通答案,并整理好。
三、巩固复习:
1.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主复习课前预习中掌握不扎实的内容,每人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文言知识(课文背诵除外),然后班内互相提问,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掌握。
2.班内提问:
要求:学生间互相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优先,问题不能重复,各个小组注意记分时间为3分钟。
3.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他在《答谢中书书》中是怎样描述人间仙境的?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万物肃杀的冬季,可在南方,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三峡的冬天是怎样的?西湖的雪景又是什么样?我们没有时间、资金出外旅游,就来欣赏一下眼前的美景。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五、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回家后把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再巩固。期末考试在即,马上各科都要进入复习,在此,我们以苏轼的诗共勉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请广于君 D.贤于材人远矣
3、用“/”为乙文中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游山西村教案 篇2
综合实践课程
信息技术教案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第一册
第一单元
畅游信息海洋
本章以学习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使学生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初步认识信息的价值与安全,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2)初步了解信息的价值与安全。
(3)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信息。
(2)能够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3)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能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说明信息的价值与安全。(4)通过讨论、阅读、亲历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信息社会既绚丽多姿又良莠并存的现状,能够辩证地认识和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了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3)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2.学习要点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2)信息的价值与安全。
(3)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的深刻影响。
3.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为3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在这一节中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建议这一节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关于“信息”的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文可考的“信息”的概念不下一百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方面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采取了回避措施,即对信息的定义没有要求。同样道理,因为信息的特征是由信息的定义派生出来的一般特性,与信息的定义密切相关。所以,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特征也应随之回避。这里说的回避,不是指消极的回避,而是不以明确方式进行界定。所以,教材中参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采用举例等方式描述信息的外在的、显性的特征,让学生能够通过归纳自己对信息的感性认识,达到意会的水平。
第二节
信息的价值与安全
本节通过一些具体实例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信息的价值。如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中,一位10岁的英国女童蒂莉·斯密茨的一句警告就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蒂莉·斯密茨发出的可能出现海啸的信息充分体现了信息的价值。又如天气信息的预报,美国沃尔玛超市啤酒和尿布的故事等。要从学生身边接触的、教师了解的、电视、新闻报道的等多方面鲜活例子,组织学生讨论有关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要避免简单说教,要通过用分析、讨论身边的事实或媒体报道等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学会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问题要贯穿于信息活动的始终,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第三节 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
本节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主题,反映信息技术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通过演示一些正面和负面案例,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第二单元 融入网络世界 本章通过小明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并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一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初步了解上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因特网中几种常见的信息服务;学会网上浏览、网上搜索、文件保存和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学会运用因特网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IP地址、域名等有关网络的概念;
(2)初步学会使用因特网浏览、搜索、下载、保存信息,合理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学会使用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
(4)学会使用因特网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
(2)实践并总结信息获取的策略,能以一定的策略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3)能较熟练地使用常用的电子邮件收发方法。(4)能使用因特网提供的服务,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利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能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2.学习要点
(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IP地址、域名等有关网络的概念。
(2)网上浏览、网上搜索、文件保存和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3)利用因特网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3.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为8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3课时。
第一节 网络天地
本节主要涉及网络的概念、用途、分类的一些常识,对因特网以及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简单介绍。建议这一节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体验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第二节 网上畅游
本节以检索有关民俗风情的资料为线索,通过一些小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课时大致安排:信息浏览与检索1个课时,下载保存1个课时。
教学时,可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引出浏览器的使用。在浏览信息时,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站地址,引出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在检索时,可不提供参考网站让学生自己查找;可通过输入不同的关键字,进行检索效果的比较,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设置关键字的技巧。如何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信息能力之一,也是完成本教材后续内容学习的保证。在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信息下载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类型的信息如文字、图片、网页、MP3等有不同的下载方法,也可使用专用的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在讲授时可通过某个常用的下载软件进行讲解。
第三节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的一种基本服务,本节重点是电子邮箱的使用和管理。课时大致安排:认识电子邮箱和申请免费电子邮箱1课时,电子邮件的使用1课时。
首先介绍电子邮件的特点及组成,使学生对电子邮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鉴于有部分同学已经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可采用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最好有一名同学已有电子邮箱),帮助每一个同学建立一个电子邮箱。
然后,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围绕某个主题,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本班同学。从中学会邮件的转发、回复,并对自己的邮箱进行组织管理。
第三节
网际交流
信息交流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面谈、书信、打电话等,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如畅所欲言的BBS、开放实用的博客、方便快捷的即时通信等。本节课时大致安排3课时,3.4.1形式多样的信息交流和3.4.2畅所欲言的BBS 1课时,3.4.3开放实用的博客1课时,3.4.4方便快捷的即时通信1课时。
第1课时,建议围绕信息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然后注册一个BBS,围绕某个主题,如“民俗风情”或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守则,规范大家的行为等,全班进行讨论交流。第2课时,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某个具有博客功能的网站上注册一个自己的博客空间,将自己的一些得意之作或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学习资料等张贴出去,以便和大家共享。
第3课时,建议选用大家感兴趣的即时通信软件,如QQ、POPO等,围绕“如何做一个网络时代的文明青少年”、“青少年与网络”等主题,进行广泛的交流。
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的习惯,负责任地使用网络。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方式,以领会各项服务的主要功能为主。
第三单元 探究文件管理
本章是在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网络世界之后关于认识电脑管家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电脑中文件管理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管理电脑中文件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2)了解盘符中文件夹的概念。(3)掌握新建文件夹的方法。
(4)掌握文件夹重命名及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创新、团体合作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科学方法,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体现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理念,信息技术学科是同学们学习的好助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学习品质,加强集体主义的观念。
(2)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兴趣,并变兴趣为动力。
2.学习要点
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在指定位置建立文件夹;、修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用好“回收站”;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3.教学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采用“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认识掌握文件夹,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本单元教学为6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
第一节 文件和文件夹
节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为主。打开以“电脑制作”命名的文件夹,为学生展示我校每年电脑制作获奖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其内容,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文件夹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分门别类,非常规范,大家想不想自己体会一下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建一个以自己名命名的文件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文件的特性
1、唯一性(上机试一试)[教师演示建立2个同名的文件是否成功?]
2、可携带性(学生举例)
3、可修改性(上机试一试)[修改一个文件,看大小等有没改变?]
4、可容性(具体文件类型举例)
5、确定性。
第二节 资源管理器
1.以课件的形式介绍资源管理器。
a、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者,既要管理计算机硬件又要管理计算机软件,Windows系统又是利用什么来管理资源——资源管理器。
b、打开资源管理器的多种方法。
c、学生练习资源管理器的打开
d、资源管理器作用、功能——非常有序管理自己文件、文件夹,同时对自己硬件的了解
e、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移动和复制
a、文件夹建立、重命名 b、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a、学生分成四组,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b、(老师指导个别差生)资源管理器打开多种方法及功能和作用,完成新建、重命名、复制和移动操作
c、让学生演示(充当小老师角色,每组一个代表,逐步任务)
4.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a、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b、同一盘符左键拖曳是移动,不同盘符左键拖曳是复制(让学生学会观察)
c、对同盘、异盘左键拖曳,都是针对数据文件,而程序文件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自己动手?
d、文件、文件夹删除、还原、彻底删除的讲解(采用形象的比喻方法)。
第三节 文件管理
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学生应具有的基本信息能力,也是完成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了利用资源管理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本教材面向的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所以,文件的选择、复制、剪切等具体操作方法在教材中不作阐述,而只是通过实践活动提供了操作步骤,同时也省去了有关Windows的一些基本设置的内容,教师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教学时,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多个实践活动,回顾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达到总结方法的目的。
综合实践课程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第一册
第四单元 妙用文本加工
本章以制作《科技前沿》电子报为活动贯穿整个章节。通过活动,使学生能较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知识的深化、技能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体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报的概念、组成要素和制作流程。(2)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艺术字、自选图形、图片的插入及其格式的设置;文件的保存,文件的插入,段落格式的设置;表格、分栏和文本框的使用以及超级链接的功能等。
(3)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的组织和表达。◆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任务的需求,按照电子报的制作流程,确定电子报的主题,规划和设计电子报各版面的布局。(2)能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素材的收集,能对素材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明确的判断。
(3)能灵活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各种功能制作电子报,并通过电子报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制作科技方面的电子报,培养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分析、交流、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学习要点
(1)电子报的概念、组成要素、制作流程和规划设计。(2)艺术字、图片、表格、文本框、自选图形、公式等对象的插入,对象的组合,文字的修饰、分栏和段落排版,各种工具栏和格式设定对话框的使用。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根据作品的制作过程即问题的解决过程,将《科技前沿》电子报按照制作电子报的基本流程划分为若几个子任务,每节课完成其中的1个或2个子任务。
(2)教材中选用的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为word 2003版本。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初步学会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因此,本章对于文字处理软件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运用,不再进行单独和系统地讲解,而是分散在本章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并通过任务的形式来体现。操作提示中也没有详细写出具体操作方法,而只对技术的难点和重点加以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组织、归纳和总结。
(3)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按照《科技前沿》电子报的制作流程进行仿制,从而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建议自选主题,进行电子报的制作。
(4)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团结协作学习,以3-4人为一组,每人完成电子报的部分版面,最后进行作品的集成。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地组织教材,开展协作学习的探索。
(5)教学中除了体现文字处理软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运用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
例如,第二节报刊排版的样式,即版面布局,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电子报刊是如何排版的、有什么样的特点;报头安排在什么位置、多大。自己的电子报刊是如何编排的,„„ 本单元教学为12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5课时,第五节2课时。
第一节 电子报零距离
从引导学生浏览和欣赏光盘资料中的学生作品和《科技前沿》电子报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电子报。通过对比平时阅读的报刊,让学生分析电子报的特点,总结电子报的概念和基本要素;通过实例比较电子报和印刷报纸的异同;通过赏析作品,培养学生分析作品、从作品欣赏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中“活动分析”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电子报的制作过程,并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准备。
第二节 电子报巧安排
本节主要包括电子报主题的选取、版面的设计、报头的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有: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艺术字形状、自由旋转的修饰;艺术字、文本框的大小、颜色、线条的修饰;利用“阴影”工具给艺术字、文本框设置阴影效果。
第1课时教学时,可从作品制作流程出发,首先学习如何确定电子报的主题,以及确定主题时应注意的相关原则。同时,给出一些可供选择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所要创作的电子报作品主题。接着以各种报纸和《科技前沿》电子报为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报版面的布局方式和版数。
教学时要注意总结一般报纸和电子报共性的地方,并让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思考创作电子报的步骤与方法。
本章的电子报建议以4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如每人负责制作其中的一两个版面),学生分组后可确定各自的主题、报名及各版面的栏目名称,并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实例为自己的电子报设计版面布局草图。
第2课时通过制作《科技前沿》电子报报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报头的知识和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设计出自己的具有个性化的报头。
第三节 小小编辑来组稿
本节以实践活动为主,主要从信息的获取入手进行电子报素材的收集。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收集与本小组主题相关的素材:
(1)从图书馆查阅与主题有关的相关资料。
(2)根据主题从报纸、杂志等相关刊物中选择素材。(3)从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和主题相关的资料。
(4)通过对各种资料的阅读了解,自己写出阅读体会,形成原创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素材收集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学生:
(1)收集到的素材要分类保存在素材库中,并填写“电子报素材登记表”。
(2)收集素材时要有知识产权意识,要注意记录素材的来源。
第四节 小小美编做版面
本节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活动,制作《科技前沿》电子报的四个版面或完成小组自选主题电子报的制作。
课时安排如下:
4.4.1 2课时 4.4.2 1课时 4.4.3 1课时 4.4.4 1课时。用到的基本操作技能有:
(1)利用“插入”菜单或“绘图”工具栏插入图片、自选图形。
(2)利用“图片”工具栏进行图片的修饰。
(3)使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进行图片大小、颜色和线条的设置。
(4)使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进行自选图形大小、颜色和线条的设置。
(5)利用“项目符号”对话框添加项目符号。(6)利用“文字方向”对话框进行文字方向的更改。(7)利用多种方式插入表格。
(8)使用“表格属性”确定表格大小和进行定位。(9)对表格进行合并、拆分单元格,插入、删除表格行、列、单元格。
(10)利用“表格”工具栏进行表格内外边框、底纹设置。
(11)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修改公式。(12)利用“分栏”进行版面的修饰。
(13)利用“段落”对段落进行左右缩进、首行缩进、对齐方式、行距、段前、段后间距的设置。
(14)利用标尺对段落进行左右缩进、首行缩进的设置。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基本技能学习的指导,但不要就技术讲技术,以技术出结果,应以需求选技术,用技术实现创作。
制作《科技前沿》电子报的各个版面时,要注意分析每个版面中的组成元素、采用的格式以及要插入的对象,并根据版面的设计草图来制作每个版面。
各版面的制作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再加工再处理,使《科技前沿》电子报从科学性、艺术性、技术上更趋完善。小组自选主题电子报的制作,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时间完成。
第五节 齐心合力出板报
本节主要内容为电子报的合成与链接,电子报的交流与评价。
第1课时为电子报的合成与链接。
本节课的难点在超级链接的处理上。本节课只涉及到文档内部的链接即书签链接,它的非线性思维模式对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要吃力一些,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
教学中也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其他超级链接的方法。
第2课时为电子报的交流与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本节可采用小组评价策略,它有两种涵义:一是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的整体评价。
在作品的评价和交流活动中采用小组评价策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理性地分析别人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实施小组评价时,建议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第一册第五章 设计靓丽电子刊物推选评委;(2)评委分工;(3)制定评价量化表,包括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量化表和小组整体评价量化表;
(4)实施评价,搜集数据;(5)整理和分析数据,反馈。
第五单元 处理精美图像
本章是学生学习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的重要一步。图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主要媒体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并能根据需要利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来表达一定的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Photoshop功能,认识Photoshop界面。
(2)学会利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初识Photoshop界面。
(2)以任务驱动策略引导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技能。
(3)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共同完成图片处理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与处理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情操。
(2)展示作品,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学习要点
认识Photoshop界面,运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运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图像的修复,图像艺术字处理,认识图层,制作图像艺术字,神奇的滤镜。
3.教学建议
从“神七”话题导入,通过展示Photoshop设计精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出课题。教学内容的展开按照了解Photoshop功能——认识Photoshop界面——对图片的简单处理层层递近的任务来进行的。从贴近生活的语言简单了解Photoshop的功能,接着环环相扣的3个任务:一自主探究,认识Photoshop界面,二:小组协作,简单处理图片。三:创造性地处理图片。这3个任务为“校园明信片设计大赛”的选材为学习需求而串起来,使整节课有了中心有了主题。
本单元教学为9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4课时,第三节3课时。
第一节 初识图像处理 1.从2008年神舟七号飞上太空引出宇航员的话题,从而引出宇航运员图片,展示老师本人照片处理成宇航员的图片。老师投影几张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
老师提问:这些精美的图片,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那是用什么软件来做出来的?用ACDSee、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等显然作不出来这种效果,你们还知道哪些处理图片的软件?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地进行了情感上的升华,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我选择了在教室上课的学生照片PHOTOSHOP成在金字塔前的精美图片,这让学生既惊讶又觉的有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Photoshop是一个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图片处理工具。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有人这样形容它:“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生活中,从各式各样的照片到风格各异的图画,从五彩缤纷的网页到装帧精美的书刊,那些那些形象生动的图片大部分都是用它来制作完成的。这么神奇的软件,你们想不想学?心动不如行动,咱们先从最基本的学起。
3.初次体验,认识界面
任务1:启动Photoshop,了解它的界面。本任务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次体验Photoshop这个工具,了解它的基本界面及基本工具,利用学习经验,了解这个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方法。教师巡视、启发、指导,引导学生了解Photoshop的界面的各个部分组成。跟以前学过的Windows自带和画图软件相比,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周等等,对学生进行启发。
第二节 图像的处理
实践体验,感受新知
任务2:利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学校准备举行“校园明信片设计大赛”,要设计学校明信片,首先要进行选材,明信片大多选用风景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咱们学校的照片,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图片在课前都进行了处理,图片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如明暗度、色调、对比度等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图片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如何进行解决。请同学们分析图片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工处理方案,并选择一种合利用Photoshp软件来简单处理图片。同学们可从学案或教材中提供的相关知识获得帮助,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本任务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使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图片处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点拨、启发,观察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任务完成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并让该学生说明其设计思想并演示操作过程,请班级其它同学给予评价。教师在最后进行小结,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讲解和演示。
第三节
奇特的图层
创新提高,情感升华
任务3:自主探索创造性地处理图片。创新提高,让学生体会图像信息可以以不同的角色表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本任务具有一定的弹性,灵活性,能更好的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操作能力的差异,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教师先通过演示Photoshop的羽化和浮雕等简单的滤镜效果,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启发学生利用Photoshop的滤镜却创造性地处理图片,进而说明图像信息可以表情达意,引出该任务。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启发,说明我们处理图片不是盲目地选择效果,堆砌一些效果,要选择最适合表达自己主题的,树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意识。学生打开素材图片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处理,让学生放手去创意性地处理图片。最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进行教学评价,可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接着展示几幅老师用Photoshop处理的精美效果,让相信大家课后会积极尝试,巧妙构思,利用Photoshop的神奇功能,制作出更多的艺术效果,争取能在校园明信片大赛中获奖。接着让学生继续欣赏一些Photoshop作品,感觉Photoshop带给我们的震憾,最后最后展示华南虎的一张图片,从情感上进行升华。我们学习使用Phtoshop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千万不能作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比如华南虎事件。
第六单元 制作多媒体作品
本章是集成办公软件PowerPoint2003操作的内容。学生要学会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更好地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来表达思想或信息。学生要学习创建演示文稿、插入新幻灯片、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等。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PowerPoint2003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本章内容旨在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获取信息。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
(2)进一步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3)经历作品的制作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创作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好表达能力。
(5)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2.学习要点
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方法,创建演示文稿、插入新幻灯片、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等;Flash动画的插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3.教学建议
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围绕“制作多媒体作品”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本单元教学为7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第一节 初识多媒体作品
本节主要内容是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类型,了解PowerPoint工作环境和制作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演示文稿、插入新幻灯片、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的设置方法。教师通过展示制作精美的多媒体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PPT的效果;学生打开PowerPoint,感受制作PPT的环境。
第二节 多媒体作品制作
分小组学习,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1)从老师提供的3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学生也可自己确定制作的主题),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PowerPoint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2)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计划、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过程说明、各成员的分工、完成进度以及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
第三节 创新选题
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1)苏州园林。可先让学生观看“苏州园林”PPT,然后教师打开PPT,分别进行“拙政园”页面,“留园”页面的制作步骤,教师逐步演示插入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操作,并讲解各操作步骤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初步完成一个多媒体演示文稿。学生活动:听教师讲解,学习教师的操作,不必完全模仿,最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加工作品。设计意图:以作品样例引导学生经历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实践过程。
(2)网络与我。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介绍奥运会新闻、奥运会赛程、奥运会图片、历届奥运会精彩瞬间、奥运会吉祥物、奥运会会徽、奥运会火炬等。
第三节 多媒体作品交流
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师活动:教师提供作品参考页面,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部分页面的制作。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辅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放在课程教学网站上。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增强学生的协作。设计意图: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不同进度好个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等。(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展示优秀多媒体演示文稿及说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3)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4)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节 多媒体作品展示
通过展示优秀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解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要点:(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教师活动:作品创作是一个艺术和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我们在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主题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媒体元素,并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手段进行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设计意图:知识归纳、总结与提高。
游山西村教案 篇3
莫笑农家腊酒浑
||
头年腊月所酿的酒浑浊,酒以清为贵
解释: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丰年留客足鸡豚。
||
丰足泛指猪
解释: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青翠的山峦见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
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并会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2)剖析:对诗句作具体分析,探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感情
(3)体情: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诗中包含哲理的句子,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2)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师准备:
庐山的挂图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2、搜集自己喜爱的陆游和苏轼的诗词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到公园或其他名胜古迹游玩,有没有注意刻在树柑上,竹子上,柱子上有些什么东西?
学生能会说出“某某到此一游”……
2、师:是啊,在公共场合,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可不能做呀。可是在古代,这却是发表作品的一种途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的。(板书课题)
3、谁能根据文中的注释,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4、说得很好,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展示图: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泰山雄奇、华山险峻、黄山变化多端,桂林秀丽……这图上画的正是我国最有名气的上峰之一—庐山。看了这幅图,大家对庐山有怎样的印象?
2、听录音、画出诗的节奏。
3、理解诗的前两句
a、找出这两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b、根据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c、作者眼中的庐山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为什么始终看不出书?
d、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4、理解后两句诗
a、根据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b、与前两句相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三、体会诗境、感悟哲理1、集体朗读诗,指名说说诗句意思2、作者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3、讨论:你认为怎样说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这样的情况吗?举例说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祖国名山庐山的雄伟风姿,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宋代诗人陆游游一处美丽的小山村做客。在此之前,谁来跟我们谈陆游的有关情况呢?
师生共同交流对陆游的认识。
2、解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二、读诗、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注意读书节奏。
2、根据书中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理解“莫笑”“足”“疑”等词的意思。
三、体会意境、感悟哲理。
1、理解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感受?
“莫笑”“足”等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家的热情好客)
2、理解后两句、想象意境。
a、诗人会在哪里?他当时遇到怎样的情景
b、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理解“疑”和“又”用在这里的好处)
c、你心目中的山西村是个怎样的地方?
3、讨论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8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游山西村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
2、熟读古诗;
3、了解诗句大意;
4、感悟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庐山,哪位同学给我们来背诵一下?
(学生背诵。)
师:背诵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这节课的另外一首古诗,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板书:游山西村)
二、初读诗,学习生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让学生听朗读,并画出生字。
2、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3、个别读。
4、教师指导生字。
例: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5、将学生分组,组内读诗,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生字的。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老师将各组问题归类,统一解答。)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
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1、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2、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 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五、作业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教案 篇6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扣夜门。
【注释】
山西村: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的一个村庄。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指有丰盛的菜肴,豚指小
猪。社:古俗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土地神),以祈丰年。闲:闲游。乘月:趁着月色。无时:随时。
【鉴赏】
从诗题可看出,这是一首描绘山村景色和农家习俗的纪游诗,因而诗人在首联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具有淳朴民风的农家景象。
腊酒点明此时的季节应是初春,足字表明农家刚获丰收,待客热情、慷慨。颔联写景,重和复说明山水的曲折幽深,因而给人造成疑无路的错觉;而前方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处山村浮现眼前,说明山村地理位置之隐僻,环境之幽雅。
这两句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诗人游历过程中心情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寓情于景,因而历来被引为名句。颈联主要描述了农家的民风民俗,
展现了祭祀的欢腾景象,与首联的丰年相映;而农家古风犹存的朴素穿着,又突出了他们的淳朴与单纯。因而诗人情不自禁在末联表达了自己与农家交好的愿望。夜间乘月访人,只能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同时这句本身的意境亦很优美,情景交融,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和对农家的赞美之意表露无遗。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景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
游山西村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诗中深刻哲理。
2.体会诗歌表达的凝练,用词准确,体会陆游诗歌的风格与特色。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1、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能说说“山”“柳”开头的成语吗?
当中有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2、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用简笔画描述边板画,指出山、水、柳、花四景物】
3、知道这么美的景色在什么地方吗?【板书:山西村】这样美丽的景色被谁发现了?板书:陆游
4、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齐读。
读准生字:莫腊浑豚疑理解:豚
二、了解背景,学习查找资料。
1、查找资料
现在我们和陆游一起游山西村,板书:游山西村
古诗难读难懂,读古诗不论谁都要做一件事:查找资料
如果让你查找,和这首古诗必有关系,必须要查的,你认为要查什么?学生交流
2、关注信息
筛选信息是学习古诗很重要的一步。这个信息告诉你什么?
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腊酒味道怎样?
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
三、读诗入境,赞民风民情。
1、了解诗意。让我们一起去山西村,走进农庄,走进农家,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招待客人)
出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想像动词。大家注意到“留”这个动词了吗?从刚进村,直到最后挽留,这是个好长的过程,大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过程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哪些活动?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想象并纷纷走上讲台板书其中的动词:杀、端、举、碰、喝、聊、谈……)
生:杀鸡宰羊烧菜扛猪敲锣打鼓端酒……
就一个“留”字让我们想象到整个接待的过程,如果把这些活动全部记录,岂不更能表现当时热闹的情景?
(生:不行,诗歌是最精炼的,这个“留”字可以代表、包涵这么多的动词。)
师:对呀,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正因为如此读诗就要善于想象,还原当时的生活情景。
3、【看图】想象说话:
莫笑腊酒浑:让你想到什么?
丰年足鸡豚:你又会想到什么?
留客:农家人会怎么挽留?
带着想象再读这两句古诗。
4、联系背景,体会陆游收到款待以后的独特心境。
此时,陆游罢官免职在家,面对这样的农家人,他会怎么样?他觉得这群农家人怎样?
他会怎么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读诗句
5、指导朗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热情的接待场面、勤劳的村民、农家的幸福快乐)
四、品词析句,悟人生哲理。
1、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进行比较,体会诗句的意境及表达的准确。
同学们,这可是美丽的江南啊,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我有点纳闷,诗人怎么不说“山清水秀疑无路”,而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有这后半句就更想不明白了,按理说,柳是绿的,花是红的,可作者偏不说“柳绿花红又一村”,而却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怎可能暗呢?花为什么以用“明”呢?
2、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心情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片断描写,体会心情。
①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我的心里。
②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村庄会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中。
拿起笔展开想像,写下当中的情景吧
小结:此时,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怎么变的?你能读出这样的对比、变化吗?
读出对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不怕失败坚持到底)
4、联系背景,体会道理。
六、适度拓展,赏诗人情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七、联系实际,升华人生道理。
千百年过去了,这经典名句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我们______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生活中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陆游
资料
山重水复疑无路,想象
柳暗花明又一村。道理
名师名言:
给孩子上一堂课,想孩子一辈子。——林莘
“留”下你的笑靥如夏花
——听林莘老师《游山西村》所感
林志芳
都说“见过林莘的,决忘不了她的笑”。这次在“千课万人”的讲台上,那笑依然明媚,一如夏花。
这次她带来的是古诗教学《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本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可惜进入教材时,编者只截了前两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开头似是平淡,细品却意蕴丰富。怎么让学生去体会当时主人盛情留客的热情,怎么让学生去感受农家丰收后欢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脍炙人口的名联,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如何让学生去品味那“有如弹丸脱手”的语言,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参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呢?且看林莘。
第一联:着一个“留”字,意境全出。
入诗朗读之后,林老师用一句“让我们一起去山西村,走进农庄,走进农家,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自然地引出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接着就抓住一个“留”,借助插图,巧妙引导学生想象。
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大家注意到“留”这个动词了吗?从刚进村,直到最后挽留,这是个好长的过程,大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过程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哪些活动?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想象并纷纷走上讲台板书其中的动词:杀、端、举、碰、喝、聊、谈……)
师:就一个“留”字让我们想象到整个接待的过程,如果把这些活动全部记录,岂不更能表现当时热闹的情景?
生:不行,诗歌是最精炼的,这个“留”字可以代表、包涵这么多的动词。
师:对呀,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正因为如此读诗就要善于想象,还原当时的生活情景。
接下来,林老师又牢牢抓住“莫笑、腊酒浑”,“丰年、足鸡豚”,“留客”等关键字词通过角色扮演、师生对话,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热闹的场景。
“留”字的教学就像一个巧妙的支点,由此,课堂变活,诗歌变活。画面还原了,情境再现了。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动词。”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要找准这“一个”?
第二联:对比赏词,品悟诗理。
这一联的教学,仍然是从品词入手。
师:同学们,这可是美丽的江南啊,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我有点纳闷,诗人怎么不说“山清水秀疑无路”,而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有这后半句就更想不明白了,按理说,柳是绿的,花是红的,可作者偏不说“柳绿花红又一村”,而却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怎可能暗呢?花为什么以用“明”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品评之后,是拓展写话,学生在充分的进入情境之后在联系陆游当时的境遇,这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这诗中言说的不仅仅是游山西村的经历,记录的不仅仅是宾客言欢的故事,它更含着诗人的心境,蕴着深刻的哲理。
课末的拓展诵读,将杜甫、王维、李白的诗与这一联相比照,既是对诗人情怀的升华解读,又是对这一名句的内化巩固。
两联赏过之后,黑板上除了形象的板画、经典的诗句,还留下了三个关键词:“资料”、“想象”、“道理”。这三个关键词无疑浓缩着目标与方法,是我们探究教者的智慧与理念的路。
先说“资料”,林老师带着学生赏读古诗,始终不忘提醒学生学会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既得传统诗学“知人论世”的精髓,又为古诗的鉴赏注入了现代因素。
再言“想象”,这实在是诗歌鉴赏不二的法则,古诗本就是诗人曾经鲜活的生命呈现,传递的是他们彼时的欢笑或者叹息。只有想象,才能使文字由冰冷的符号还原为鲜活的画面、生动的故事。
至于“道理”。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唐诗多言事抒情而宋诗多以事说理。教者对诗中哲理的解读品悟,应该是对《游山西村》这一文本真正“秘妙”的自觉皈依。
总之,在《游山西村》一课,“得言”“得意”“得味”“得法”,不啻为古诗教学的优秀范例。
曾经很多次看林莘的课,总觉得目不暇及。我也曾经抱着《二十四诗品》,试图想为林莘的课堂教学风格做点概括,却发现那光彩流溢的课堂很难被确切的描述。后来,勉强找到八个字:“纤脓适度,绮丽自然”。大概是这样吧?——不肥不瘦、不偏不倚,绮丽精彩、自然大气。
见到林莘总是慨叹,叹得最多的是她永远神采奕奕,永远笑靥如花。想来,无论《鲸》《为人民服务》还是《凡卡》《东施效颦》再到今天的《游山西村》,她从来不在课品中重复自己,一直在变,一直在走、一直在挑战、一直在创新。若问她那课堂为何如此灿烂、若问她那生命为何如此灿烂,根由就在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