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后感有人

发布时间: 2024.07.22

读后感有人模板。

我们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内心有了很多的感触和想法。为了更好地记录我在书中汲取到的知识,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读后感有人,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读后感有人 篇1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书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我们才会释然,也不会再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苦难,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的。

有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经埋怨过,小学阶段学生学的东西是不是太难了,我认为小学应该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地方,不应该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太难的问题。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其实小学阶段的问题与难易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会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照样有学生不会,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差异,在于学生有没有主动的去面对学校为孩子们设计的各种问题,学生有没有动脑筋,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正常情况下,正如富兰克林说的: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其实,如果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后进生,只不过是面对问题不停的拖延时间,或者视而不见,希望问题自己消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玩游戏,甚至沉迷于游戏?也许就是为了躲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自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痛苦,解决问题。而自律则源于爱,后进生更需要父母以及老师的关爱。富有爱心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给学生一种意识或者提示:“爸爸妈妈,老师都愿意陪我忍受困难,困难也没有那么可怕。”当然父母的爱必须是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的。

对爱的理解其实有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都不太懂什么是爱,作为老师,我时常反思自己,质问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我的学生。

我们学校有爱心义卖,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实在我的意识层面我深刻的知道,应该把爱心义卖交给学生全权负责,我只需要从旁协助就可以,但是,出于某种担忧,我几乎包办了爱心义卖的许多事情,在班级义卖上是获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我的做法是爱他们,帮助他们吗?他们需要的是这样的老师吗?这个活动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呢?他们体会到爱心义卖的意义了吗?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爱,应该是倾听学生的需求,该放手时就放手。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纪伯伦的诗句: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首诗对老师也适用,我们应该时刻警惕。

其实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可以说是这本书是开启人心灵的实操书,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的黑暗,正视自己的问题。

读后感有人 篇2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这本书是我读的卢思浩的第一本书,每次读这本书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本书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的,他写到了生活和梦想,从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自己。

关于生活

书里的有些故事会让人感同身受,这些简单的文字说出了许多人内心的想法,有些事情的发生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但生活仍在继续,我们也要不断的向前。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能够相遇便是缘分,每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总有意义,即使你们终将离别。所谓成长,大概就是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需要不断的听听自己,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在生活的轨道上迷失自己。答应自己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想到的地方就要尽力抵达。

关于梦想

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卢思浩说: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时,就静下来努力。也许现在我们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也许因为某些原因放弃自己的梦想,也许现在的我们一次次的被现实打败,但是我们也不能随便放弃,也要为简陋的价值观勇往直前,开始说走就走的冒险。即使未能如愿,我们也都是梦想的勇士。

即使你现在孤身一人,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安全感投向一个人的怀抱,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的,不要因为今天一点点的不顺心,就把今天随便扔掉,只有自己努力并用心的生活,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才能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读后感有人 篇3

一本温暖的书,读完能治愈自己的心灵。关于生活、友情、梦想和爱,都能引发我们思考和共鸣。

1.不要羡慕别人的人生,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关键是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2.承认自己弱爆了,正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认清自己;

3.如何打败焦虑?去做让你焦虑的事;

4.当才华配不上野心时,静下心来好好努力,想想自己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在想要做的事情上;

5.老天让你等,是为了让你做更正确的选择,遇到更合适的人。只要你在等的时候把自己变成值得被等待的人,才能被同样在等待的人看到,并且相遇;

6.只有行动才能解决你所有的不安;

7.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关系,但一定要牢记自己不想要什么;

8.不要纠结,不要犹豫,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要拖延,今天能做的事情就放在今天去做。捂住你的耳朵,专注于面前的事,不要受干扰,不要想结果。没有行动力的计划只会毁了你,因为它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有所行动了。它会让你觉得能静心列下计划的你,已经比很多人都接近了一步。其实不然,列下计划而没有实施的你,只是个伪理想主义者而已。其实不受干扰特别简单,关掉你的手机,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歌,深吸一口气,把你自己投身到要做的事情里。

9.拒绝活的不上不下,不满意现状,那就行动起来去改变;

10.根本没有更好的路,眼前的路就是你要走的路,踏实努力,总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11.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下一秒你的未来;

12.改掉自己的偏见,从多角度思考;

13.开始了,就全力以赴,就算是作死,也得死透了才能放手;

14.你爬得高、走得远,不是为了被世界看到,而是看到整个世界。看得多了,也就知道怎么选了;走得远了,也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

15.友情是一种不需要常常惦记,但想要说话的时候可以随时开始的人际关系;不需要时常保持联系,但聊起天来感觉时间就像没走;不需要陪伴在身边,但有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到你身边;

16.如果你不把今天过得比昨天更有意义,那明天的到来又有什么用呢?

17.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只有拼命去改变,因为这件事,只有你自己能做到,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出口;

18.努力从来不等于成功,而成功也从来不是终极目标。那些终极的梦想,其实是很难以实现的。但在你追逐梦想的时候,你会找到更好的自己,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你会因为自己做的事情而觉得充实。

19.靠着毅力意志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不妨问问自己坚持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到底有多想做这件事,想清楚了就好了。

20.等待和拖延是世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犹豫不决则是你最大的敌人。能看书就不要发呆,能睡觉就不要拖延,能吃饭就不要饿着,能亲吻就不要说话,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容易了,青春得浪费在美好事物上。

21.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话可说,能聊的来,不费力去维持关系,都能活的自在。

22.要和一个人走下去,最好的状态便是并肩同行。

23.即使你现在还是孤身一人,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安全感匆忙地投向下一个人的怀抱。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只有给足自己安全感的人,才能遇到一个你不需要取悦的人,才能遇到和你同频率的人。

读后感有人 篇4

曾经很排斥那些鸡汤,为了使自己的讨厌能够更加掷地有声,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关于鸡汤的说法,现在也记得不是很多,只记得一句大意为鸡汤文的手段就是通过理想化的文字来勾起人的希望从而达到共鸣,然后说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给没有根基的希望,使人在架空的台上还幻想能跳出绝美的舞蹈,而其中最实质性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是朝那个方向努力,也禁不住一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意外,所以几乎没有有任何复制成功的可能。我很同意,但为何如今反应没有那么强烈了呢,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也会有需要鸡汤的时候,是真正意识到那种需求,在孤独,难受,迷茫的时候,我知道鸡汤对我情绪的缓解是有用的。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些担心它是否就是鸡汤文,然而在看的时候我的确感受到了一些鸡汤的成份,不可否认给了我很多共鸣,也激起我的感悟。但我从心底里觉得它和鸡汤文是有区别的,因为它不光是以打鸡血的方式来让人亢奋,而是你会发现里面很多无奈,心酸,孤独的描写才是真正引起你共鸣的地方,让人想要交流的地方。所以在我这里这本书不是一本鸡汤,相反,它很多时候让我以面对痛苦的形式体会到了何以幸福。

读后感有人 篇5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阳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暖的阳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读后感有人 篇6

对一个企业的战略要求而言,员工的一流精神状态是创造一流企业的前提,员工的素质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身为职场中人,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不出像样的业绩,那么就会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境地,如果做的工作又是任何人都能顶替的,那么职业生涯的危机时刻到来了。一个关于老鹰的介绍也许会很有启发: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生命可以长达七十年。不过,活那么长的寿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在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个困难而关键的选择。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已慢慢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也渐渐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因为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非常吃力。这时候的老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显然,长寿的老鹰选择的是后者。它必须在悬崖上筑一个特别的巢,并且停在那里,不得飞翔,进行长达150天的痛苦更新过程。老鹰首先用它的喙敲击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接着,它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原来的爪子,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爪子长出来后,再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完成了重生,可以再过上三十年展翅翱翔的岁月。

我们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在一定的时期面临和老鹰一样的危机和选择。你的职业之树是有生命周期的,不会也不可能长青,其更新成长要靠日新月异的工作业绩来推动。只有不断地创造工作业绩,不断地充电学习,不断地建设和维护,你才能在个人的职业危机中涅磐重生,避免被淘汰的不幸。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更是一个最坏的年代。21世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新浪走了王志东,继续往前走,公司基本面没有受到影响

少了托蒂,意大利依然笑对欧锦赛。

这世上,只有不可替代的职位,没有不可替代的职员!

前段时间华为员工因高压而累死的消息跳楼的人大博士等近几年纷纷出现的过劳死事件,将传说中的工作高压诠释得淋漓尽致,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替代。

然而,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不在于面临危险,而在于身处险境而完全不曾意识到险境,所谓“温水里煮青蛙”。

面对今天的激烈竞争,个人的职业危机,已是影响职场人士的大事。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机会是职场人士必须上的一课,书中认为职业危机主要由下列问题导致:

1.工作能力下降,不再能保证工作业绩;

2.职业品牌老化,对企业吸引力下降;

3.学习能力下降,丧失职业活力;

4.个人品牌由于竞争带来的威胁而失去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能做的是不要恐惧,更不要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自我。而是从根本上重塑自我,重建职业品牌。

《没有人不可替代》用看似平淡的措辞,传达了让我们慢慢咀嚼的含意。

个人职业长青的保障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这方面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点点闪光;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也就是既要有才也要有德,一个人仅仅工作能力强,而道德水平不高是不能建立职业品牌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不适合个人品牌长期发展的,你要做的就是立足本职,尽可能地在内外两方面展现你的价值。

读后感有人 篇7

今天,我怀着感动而震撼的心情读完了《还有人活着吗》这篇课文。一句还有人活着吗?这样的简单的语句,却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可贵的生命。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曾经给了多少人重生的机会,曾给了那些被废墟掩埋的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对生命的渴望。这句话是那些人们听到的来自天国的福音。

在课文里,露茜听到过这声音,田慧敏听到过这声音,片冈登听到过这声音,卢桂兰也听到过这声音。这些人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卢桂兰。那个被压在废墟中中整十三天,整整三百一十二个小时的非凡女人哪!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坚持了十三天。在这漫长的十三天里,她幻想着自己在阳光下经过的美事、乐事;还和自己小小的难友一只嗡嗡乱飞的苍蝇对话;甚至撕烂自己的裤子站着尿液往嘴里送。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卢桂兰求生的信念是多么的强烈!如果我们也像他一样被压在废墟里,我们会怎么办?我们只是在黑色的世界中绝望的哭泣,而什么也不管吗?不!我们一定要勇敢的等待着救援,要学会在黑暗中自救!

这篇课文赞扬了在灾难的折磨中勇敢自救的精神,也赞扬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还赞扬了那些救援人员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而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这些可贵的品质与精神谱写了一首接一首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

读后感有人 篇8

拿起这本书时,还是春末时节,那时,桃花刚刚泛红。如今已是秋初,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断断续续地,终于将这碗"鸡汤"干尽。

闲散时光,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不必处处钻营,不必刻意讨好,一张闲适的桌子,一杯微温的开水,一本书,已经足够。

记忆的闸门早已锈蚀,只依稀记得是去年桃花灿烂的时节,初识君。朝阳尚未初升,露珠依旧闪烁,掐着自己的节奏走进图书馆,一眼看到了你。不曾讶异,不曾惊慌,自然而然地,我坐到了你的对面。

偌大的图书馆,小小的两个人,仿佛能拼凑出整个世界。就这样,安安静静,互不打扰,彼此努力着彼此的努力。直到学期的终点,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就如你眼中的光,一样美丽。

再见已是九月,还是那张桌子,还是那两个人,还是曾经的样子。不同的是,见面时互道早安,离开时亦会说一声再见。平平淡淡,古井无波,这里没有什么桥段,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偶尔书本累了双眼,也会聊天话闲。

于是,我知道了你的家乡,惊喜得发现竟是一个市的两个小县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于是,我知道了你的近况,几分欣喜几分惆怅;于是,我知道了你的梦想,陪着你,在逐梦的旅程上走了一段。

不曾深交,淡淡如水。你我的故事或许尚未开始,或许已近终点。两个人,或远或近,心照不宣得,藏着我心底的欢喜。于是,六月份的清晨,你走向了另一个平台。没有书本的翻飞,没有青春的话题,如同海面,微澜,却吹不皱曾经的记忆。

青城已渐秋凉,草草收拾好了行装,坐在屋内,看日落余辉,(fsir)隐隐约约的,线条将光亮吞尽,澄澈的蓝色带上了隐晦的外装。风簌簌的,秋叶撩动情肠。天黑了,未燃灯。我坐在窗前,合上了故事里的颠沛流离。一路走,没有那么多颠沛流离,也没有那么多陪你颠沛流离的故事的主角。我们都还好,不是么?

秋风里秋叶未眠,没有古道西风的瘦马,没有小桥流水的人家,窸窸窣窣里,又藏着多少哀思呢?有道是秋日胜春朝,可是,秋日春朝又有什么分别?几分艳羡,总是长不大的天明。因为你喜欢白凤,于是,追,秦时明月。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部国漫,却没能找到风中的你。

要有怎样的速度,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我们拼命得长大,拼命得变老,速度未能决定你我的生命,却,决定了你我的距离。流光恰似飞羽片片,去留无常,一念之间。于是,一个人行将就木得踏碎过往,跌跌撞撞得走向未。念一声,日可期,日可期。

一年的九月份又将至,该是走回记忆的时刻,该是走出记忆的时刻。想必你也该像个勇士一样地,踏上新征程了吧。

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若没有,一个人也要走得精致。

读后感有人 篇9

这不能算做一本励志的书,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原来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本书中第一次了解了规矩、爱、信仰和恩典,也算是一种重生了。

xx年3月读完第一遍,xx年10月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二遍,透过全书重新理解了四条规矩、爱的定义、相信科学也是一种信仰、人生中充满恩典,这本书应该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第二本书了,第一本书就是《搞定1》,通过实践GTD让我遇到了第二本好书。

第一部分:规矩

人生苦海无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

四条规矩(discipline):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1、先苦后甜: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先苦后甜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遵守规矩,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树立起“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也是培养规矩的根基。许多人并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对待问题方面,一种是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神经官能症),另一种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格失调症),后者更低级,更有破坏性。问题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及时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2、承担责任:两类心理疾病都与承担责任有关,神经官能症是把责任强加给自己(感觉有点像自卑症),而人格失调症则是逃避责任,把问题推给配偶、孩子、朋友、父母、上司、学校、政府、社会制度等等,不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依然存在。几乎所有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人格失调症,因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选择和决定的机会,选择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既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3、忠于事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修订人生地图。通往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幅精确的地图,有的人到了人生的某个时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忠于事实尽管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才能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我们需要不停地反省。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谎言有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之分,隐瞒大部分真相也是谎言称为白色谎言,比黑色谎言危害还大。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主张,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好难做到啊!):(1)永远不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2)要牢记,除非有情非得已的考虑,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3)不可因个人私欲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4)只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5)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6)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够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使心智获得成熟。

4、保持平衡:就必须要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人生面临无数的选择过程,也就是放弃过程。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会带来痛苦,但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需的。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要学会“兼容并包”的心理技巧,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如果能够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在知道一切的情况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痛苦。

要放弃某种事物,首先必须拥有它。

第二部分爱

读到这一部分,发现原来还有人对博大精深的爱进行了定义,心智不成熟就是没有对一些事情进行思考,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能够深刻思考可能就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爱是长期的,意识与潜意识是否一致,既爱自己又爱他人,还要拓展自我界限,并且是一种意愿,而不是强迫。

现在回想起来,当前只有对孩子的爱还满足上面的几条,对孩子的爱是从出生到将来的,在关注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并且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大量的时间,从来不去多想是否值得。对父母的爱,体现在电话中的沟通,听见苍老而熟悉的声音就能唤起童年美好的回忆。

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xx年10月读第二遍时,开始仔细看这一章)

坠入情网和浪漫爱情神话与现实的夫妻生活确实相差甚远,真正的爱确实是在长久的生活中不断的包容和拓展中发展起来的,自己的心界在拓展,也会慢慢地带动另外的一半,遇见任何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家庭的琐事,现在回想起来让双方冷战的导火索时,都想不起来了),反思一下自身可能就是最高的境界,可能人生中你的另一半需要长期不断的爱去感化她。爱也不是依赖感和宠物感,需要各自的生活和一定的距离,男性通常会把距离拉得较远,而女性恨不得把你死死攥住。

长期不断地付出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

我们必须先拥有或完成某些目标之后,才有资格谈“放弃”。

培养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爱好本身并不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否则就偏离了人生的本质。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爱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怀,表达关怀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不愿把别的事放到一边,就意味着你不愿真正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耗费精力的过程,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只有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这对于双方都是大有益处。不少父母在子女处于青春期以前,尚算得上尽职尽责,渐渐地,其思维却变得落后和迟钝起来,无法适应子女的成长与改变。他们不思进取,放弃了自我完善的进程。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曾经认为只有宗教算是一种信仰,以前没有宗教信仰的我在静心思考时会感觉有点空虚,看了此书后发现原来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会对一切有一种批判的眼光。正如书上所说,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不断前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领域。读懂这段话,看来真是需要时间,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原来科学的信仰也是一样的伟大,不一定非要相信某个神灵。

本部分剩下的段落分析了几个案例,更像是为心理医生而写的,心理医生在为患者医治心理问题时,如何处理自己信仰与病人信仰的冲突问题?感觉没有固定的答案。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第四部分恩典

我们意识与潜意识中的自己,有时相差甚远。可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的自己。

同步原理----统计学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在现实中反复发生----带给我们好处的几率,远比造成破坏的几率大。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救人一命,也包括促进心智的成熟,改善生活的质量。

“意外发现的有价值或令人喜爱的事物”是上天恩典的表现之一,这样的恩典是我们所有人都能触及的,只不过有些人会去利用它,另一些人则会错过它。之所以我们无法利用全部的恩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它的存在。

原来生活中确实充满了许多奇迹的恩典,以前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回想起来还是遇到了几件恩典之事,其实人生充满机会,也会给你机会而你不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恩典可能算是高中了,中考并无感觉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当时只是数理化还行,文科都较差,但考完后只怨自己一道12分还是16分的数学难题没有做出来,从而没有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但幸运之神却神奇的降临了,我们这年出生的孩子出奇的多,在河口这样小小的地方,初一入学报名时竟然达到了18个班之多,没想到正是因为学生之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了60、70多人,而破天荒的可以在河口办一个重点班(不用跑到50公里外的油田一中上学),而又正好一个班放不下、二个班有点少,我这种少了10多分的人竟然不需交赞助费就能顺理成章的加入到了这个班级中,才拥有了这种教学环境,拥有了这种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也教得非常卖力,我也没有压力,只需认真学习即可,没想到成绩越来越好,竟然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

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懒惰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斗,永远不能放弃,要与懒惰斗争到底。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病态的自己(懒惰的病态的力量)和一个健康的自己(健康的力量)。健康的力量必须时刻提防懒惰的病态的力量,后者始终潜伏在我们的身体中。

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谦虚,脚踏实地。心智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我们知道自己的智慧源自潜意识,我们清楚“根”在何处,而我们的一切认知,莫不像流水一样,从潜意识的“根”源源而出。

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可能就是某一个奇迹的恩典,只是自己没有注意到,可能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像你经常遇到一个年轻的学生在浪费大把的时间的时候,想说些什么,但没有时间的积累,你就是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讲出来他也不会明白,很多时候他根本没有时间听你说完。

读后感有人 篇10

有人喜欢冷冰冰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麦田守望者》里的霍尔顿说他最喜欢两个作家:一个是他的哥哥D.B,另一个就是林拉德纳。出于追随偶像的偶像的粉丝心理,就像当初读了王小波就去读罗素并对莫迪亚诺存有莫名好感一样,也去读了林拉德纳的短篇小说集《有人喜欢冷冰冰》。读罢看到译者孙忠旭先生的译后记,原来孙先生也是在“麦田”偶遇林拉德纳后对其作品产生兴趣的,心里禁不住一阵小小的喜悦,很有一种“原来大家都一样”的那种归属感。大概因为林拉德纳记者出身的缘故,他的短篇小说写的冷静、克制,几乎全是描述,鲜有议论,就是大大方方的把细节都罗列出来,个中滋味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其实我觉得塞林格的作品也有这种含而不露的特质,文字不激烈,也不会写到极致,话总说一半,剩下的一半让你自己去揣摩。林拉德纳喜欢用这么一种方式写作:一个主人翁的无止尽的絮叨几乎构成了整篇小说的全部,比如《此处禁止喧哗》、《旅行见闻》等。所以读下来整部小说集,尤其是在这炎热和抑郁的夏天,你会不由自主的想问一句,天底下怎么就这么多话唠呀,男男女女一个一个都以为自己在接受访问,主语全是“我我我”,内容一水儿的变着法的吹嘘自己,剩下的男女则时刻想着怎么才能打断对方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让我想起塞林格另一部小说里的《弗兰妮与祖伊》中的弗兰妮曾经气急败坏的说:我受够每一个让那自以为了不起的自我!这种自我不是建立在清醒的自我认识上的自我,而是建立在虚荣心上的自我。他笔下另一类常见的人物则是像《自由居》《“搞定”夫妇》里一样自以为是惯于对别人的生活进行安排和指指点点的人。这种对别人生活的规制不是像长辈那种虽然可能方式不正确但至少是出于爱的对晚辈的生活的规划,而是出于盲目的虚荣和自信,自以为品格高尚、品位不俗,倘若别人接受则显得自己善良聪明,倘若别人提出异议,那一定是别人好心当做驴肝肺。也许林拉德纳本质上对人性是悲观的,因为除却小说里对虚情假意假模假式的冷眼旁观,即使不多的几篇流露出真……

"读后感有人"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