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爱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15

最新最爱电影观后感。

今天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最爱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推荐。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感悟和明悟的道理用观后感记录下来,观后感要适当的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您有为印象最深的作品名写过观后感吗?愿你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欢迎借鉴!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1)

防艾电影《最爱》读后感

罗翠雅

2020年12月1日是世界第33个艾滋病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防艾电影展播。通过观看《最爱》这部电影,让我对艾滋病有了更深的认识。《最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贫困村庄因为村民集体卖血而导致多人感染艾滋病,恐慌、歧视、孤立、绝望瞬间充斥着平静的村庄。在贫困与死亡面前,村民的人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愚昧落后的意识让村里人在面对死亡时显得丑态百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百感交集,生命在疾病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啊!而电影中患了“热病”(艾滋病)的人们对待生活还是如此的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与鼓舞。生命诚可贵,人人生而平等,我们都不应因为他人患病而处处冷眼相待!我们大学生应洁身自好,不做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尊重每一个个体,珍惜生命,从我做起!

《最爱》观后感

沈佳达

我们知道,艾滋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避而不谈的话题之一,人们害怕去接触这个疾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及。慢慢的,艾滋病患者已经能逐渐的和普通人生活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而我们作为健康人能否多给艾滋病患者们多一些关怀和同情呢,又或许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我们的同情,而是一视同仁,把他们当做正常人一样对待,毕竟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我们知道艾滋病的恐怖也更知道艾滋病患者的孤独,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艾滋病还看到了人性,和人性的欲望。生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福。我们更懂得如何同艾滋病抗衡,我也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去关心艾滋病患者们,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尊重,让我们能更好的相处于同一个世界。

《最爱》观影感

陈艳玲

《最爱》这部电影,首先我觉得它拍得很好,里面包含着多的喜剧元素及许多的逆转情节,同时随着事件一步一步的发酵,后来发生的事不得不发人深思。男女主人公都是艾滋病患者,自从它们因为某种奇怪的染病原因染上AIDS后,周围人对它们敬而远之,甚至是自己的妻子,丈夫都不敢碰它们一下。于是,这对有着同样经历的可怜人走在了一起,他们在一起甚至还是突破了许多阻碍,连发喜糖都没人收的那种。我觉得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这是个小破村,村民的文化素质都很低,对预防AIDS的措施了解不当,甚至是误解到了偏见造成的。同时,它们之所以会染上这种象,就是因为不恰当的、黑心的,不正规的卖血者即“血头”造成的。这方面,我认为国家应严厉打击。其实,更多的,我看到了的是艾滋病患者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本就病魔缠身的它们,却还要受旁人的唾弃与漠视,这是极痛苦的。我希望对AIDS的宣传能够越来越到位,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与善侍身旁的艾滋病人。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时,孔子为了理想在诸侯割据、相互征战的混乱时代四处奔走,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事情。但却不是从他出生而是在鲁国做官时说起,直至寿终。这段时间,恰是孔子一生最辉煌、最丰富多彩的时期。

孔子,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儒家的始祖,他的名字被代代相传,就算是读书不多的都能很大声读音正确地说出孔子这个伟大的人物;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却知之不多。这部影片上映于,那时的我正是在努力学习,为将来考大学做着准备,但却对于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修习甚少,更不用说去了解、观看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了。虽然电影中的一些布景等与史实不甚相符,不能完整准确地呈现出那个历史时代中的一切,但也有它可取的地方,它更直观立体地让我们走近了孔子,只是纸面上不能给予的。

如果说,在孔子身后,他堪称是极备衰荣的话,那么,在孔子活着的时候,却是备尝坎坷艰辛的。正像人们所形容的,“真正圣人临终未免也要叹一口气”,孔子正是抱着壮志未酬、“天下无道,莫能宗予”的遗憾而抱恨终天的。然而,也正是这一条多艰的人生之旅,鲜明地反衬出了孔子坦荡、执着而又中庸,集仁、智、勇于一身的生命形象。

孔子在鲁国从仕时,做过中都宰、小司空和大司寇等职位。数年之内,孔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期间颇能体现孔子之智慧与勇气以及政治才干的事件在影片中都有反映,如峡谷会盟、堕三都。在看到这些时,我不禁为孔子拍掌叫好,但同时也为他深深的担忧,因为孔子当时已经触犯了当时的权贵。果不其然,鲁定公最后还是中了离间计,孔子的治国措施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随着君主的疏离和季孙斯的挑拨,孔子随后开始了生命历程中悲壮而又执着的一幕——周游列国。可见,政治斗争自古就已存在!

影片中令我感动的其中一个镜头是孔子被迫出走时,他的弟子们得知消息之后赶来誓要与夫子共进退。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一位怎样的夫子啊!我想,在生活上、在学习上,孔子必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的教导和指引,必是付出了许多真诚,才会换来这一切。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3)

昨天晚上天气太热就吃过饭回到办公室把《最爱》给看了。

电影是顾长卫导演拍的,记得第一次看顾导的电影是《立春》,同样是寓意很深刻的一部**,一个小人物的大梦想。

而最爱有是顾导时隔几年拍出的有一部好电影,他的作品不想张艺谋和冯小刚那样气势磅礴,只用一个小小的场景就可以刻画出他所需要的那种寓意。

在我看来,冯小刚导演是无与伦比的。

一部好的电影是让人看了会永远记住,一部烂的纯粹是商业化的**,只是走马观花那样。

因为它本身就交给不了你多少触动和感觉。

最喜欢的,我认为作为一部公益电影也可以,它是以艾滋病为中心词,从多个角度展现世界的冷暖。

赵得意的大哥算是那时候的万元户,为了挣钱捣鼓穷百姓们卖血,而热病也是从这时候悄然而至的。

村里有许多人同时受到感染。作为报应或报复,大哥的孩子被村民下毒了。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发展的一些弊端。这类似于卖血的生意,本来应该是正规医院。怎么会轮到小贩卖血呢。

自从的了热病之后,家里人或是亲戚朋友见了他们想见了讨债者一样躲避着。

赵得意的妻子抛弃了他,商琴琴的丈夫和家人抛弃了他。我们的妻子和丈夫是我们成家后最亲密的人。但当涉及到利益或生命风险时,他们都避免被感染。

其实这样的婚姻和爱情又有什么意义呢?赵德义住进村里的学校后,妻子从未来看到了他。他也是一个传统的人。这时,他也需要妻子的鼓励和照顾,但他没有得到。

商琴琴知道自己病了,就被丈夫送去上学。

如果他们不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们,他们就不会在那个更传统的时代走到一起。

最初看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种青春的热度,但是随着对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深入了解之后,我慢慢的开始同情他们。

两个知道最后生命的长度的人,两个同时被世界抛弃的人,互相支持,互相给予力量,多活一天就是一天,我会感谢我的健康。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有了红本本就能长相厮守,就能温天暖地的在一起一辈子!这是商琴琴的在拿到结婚证的时候说的。

对于将死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同或是自认为的认同,我们的爱得到尊重,不在是男盗女娼,是爱,,,,这是在生命最后的挣扎和努力,哪怕是付出赵德义的这辈子所有的家产他也愿意为琴琴。

有时候,爱,不是要天才地久,曾经拥有过就足够,哪怕明早我们就将要离去。

我最喜欢的,有很多东西要表达,很多东西我还只知到一点点,但我记得这个故事,赵代丽和商琴琴。

娘娘庙村也有人,很多事情都需要我慢慢来体会。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4)

“我们结婚吧,趁活着!”――两个艾滋病患者如是依偎着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品尝独有的爱情滋味,残酷也美好。尽管顾长卫导演本人都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我还是觉得“活着”的意义要大于“结婚”,如果仅从爱情的角度来看《最爱》,无异是一种浪费。

顾长卫很喜欢给卑微的角色赋予尊严,用看似离谱的信念支撑枯萎的生命,为苍白麻木且沉重的背景空间注入强烈的戏剧色彩。《最爱》的结婚证,《孔雀》的降落伞,《立春》的歌剧,描写的都是卑微者的信念。大多时候这样的电影会让观众很揪心,不自觉的跟着故事和角色感到心痛,然后思考这种信念是错还是对,在面临相似的人生苦难时,应该左行还是右行,社会的秩序和生命的本能,到底要怎样才能达到平衡?

这些疑问,大体就是顾长卫电影的主题。和前两部作品相比,打上主流商业标签的《最爱》丝毫没收敛,而且表现得更为疯狂,从选题就能看得出来,边缘化的事件背景,另类的视角,大牌的明星,艾滋病和爱情两个极端的话题,很考验创作的勇气和功力。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5)

在看到电影时,很快就猜到结局应该会跟之前看的小说类似,当多年前看的一篇小说变成一部好看的电影,感觉是那么神奇,那么的有意思。

看到《听说》这个电影完全是很偶然的,在这之前,看过不多的台湾电影,印象中的台湾电影,简单自然的台词,夹着很特别的闽南话,景色很美,特别有海边风景的,看了让人很想去台湾生活一把。而这部电影,让我对台湾的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发现台湾电影并不只是风景很美的文艺片而已,这部片,应该也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片了。dG15.Com

看过不少的励志片,大部分会是主角从贫困潦倒到成功的奋斗史,但是比较喜欢的却是描述非正常人的励志片, 《雨人Rain Man》,《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自闭历程Temple Grandin》,《亲密治疗The Sessions》,觉得能用电影去关注一些平时不被关心的人,或者甚至不想去接触的人,很不容易,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商业结果,特别在我们这个对弱势群体除了无视更是打击的天朝,这种片永远不可能出现,就算有,也肯定是国家机器的宣传工具和经过编造去掉所有不合时宜的说教片。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文明程度,也许不是通过一部电影来体现,但是背后必定有些关联的地方,在这个方面,台湾能有这样的电影,有这样的电影人,就足以证明了差距,台湾还不断出现类似的电影,像《逆光飞翔》,更说明某些社会跟主流社会越走越远,越迷茫越自我。。。

让我觉得很难得的是片中对信仰对的宣传,女主角父亲在火灾后的那一封信,简单却衬出大爱,一个人,能够放下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去遥远的非洲传教,应该很难被人所理解所接受吧,但是让我对他们有了另一种的认识。相应的,信仰,在大陆中社会里缺失,在大陆的影视里也根本很难见到。

故事情节也许注定了台词不是必须的,但是却更显的电影的好看,简单而不矫情的台词,显得更为真实,也更让人所接受,视觉上的冲击,已经足够了,女主角当街头艺人那个画面,相信会深深的映入到每个观众的脑海里。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6)

看到电影《2012》的宣传画,你一定会察觉到下面的海把世界淹没的情景。

早就听说灾难片《2012》上映了,我昨天在电脑上看了这部影片。电影讲述的是杰克逊·柯蒂斯带孩子们去黄石公园度假。黄石公园那美丽而神秘的湖,已经干涸,这个地方也已经成为禁区。在黄石附近的营地,杰克逊突然遇到了查理。查理说,将会发生巨大的自然灾害,各国正在想办法制作逃避灾难的方舟。杰克逊认为这个人一定是疯了,便一走了之。

没想到,就在第二天,灾难就来了。刚开始时发生了地震,地裂,后来就是海啸,火山爆发……杰克逊和他的家庭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高登只学过一点点的飞机技术,但他还是开飞机救杰克逊一家人。后来,杰克逊想到飞机没油了,赶紧去加油站加油。在车里,他想到了查理提到的地图,查理知道哪里安全。打开地图,平安无事的竟是中国!大家要登上政府的宇宙飞船来到太空,待到爆炸完毕再飞回地球。后来经过大家的`努力,大部分人都平安无事。

但这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在宇宙飞船快要起飞时,美国总统留在了地面。他要与无法登上飞船的人们同归于尽!美国人民是他的儿子,他要与他们共存亡!看到这儿,我特别感动。美国总统并没有丢下他的人民,而是在广播里一次次的对大家说:“美国人民们,我们这一生活得很快乐。我们这么幸福,你们也不用担心。有我陪着你们,你们不会孤独!”在大家一次次的劝慰下,总统还是不登机。宇宙飞船起飞后,总统来看望美国人民。尽力给予他们最后一次帮助,他说:“也许我是美国最后一个总统了。”

美国的这种意识绝对比我们强。我欣赏他们这一点。民主,不自私……

与其说《2012》是一部灾难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带点抒情的影片。当灾难结束后,整个世界又从00开始全新的生活。前面的世界都不是什么了,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全新的地球!

看到最后,真是催人泪下。《2012》,真是一部佳作!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7)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间,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和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应该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候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是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在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最爱电影观后感(篇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夫的这首诗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首诗。

人们大多谈癌色变,除了癌症让人们心生恐慌之外,至今还有一大绝症潜伏在我们身边,使人稍不留意就会和它擦肩而过这就是艾滋病。虽然艾滋病不会立即死亡,但它会慢慢折磨人,也会在患者的痛苦中等待死亡在他们心中。而心理折磨是更难受的。

这部电影让我站在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角度,看到了疾病面前人与人分离的真相。

上世纪90年代,在一个小山村,村民们被骗卖血。许多人感染了热病。如果发烧得不到适当的**,就会传染给人。老柱把生病的村民聚集在村小学,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九十年代的村子没有脱离蒙昧,老柱柱的大儿子见钱眼开,逼人卖血,倒卖棺木,拿村里人的生命赚钱,被染热病的人里还有他的二儿子得意。当所有人都知道得热病就得死,而且还会传染,马上就对这些病人们嗤之以鼻,瞬间与他们划清了界限。尤其是骄傲的媳妇,自觉远离这个男人。

另一个年轻的女子琴琴,被他的丈夫大海所嫌弃,在那个几乎是混吃等死的小学校里,这两个年轻男女不甘于被热病的摆布,不像他人的安受于命,在随时都会摇摇欲坠的余生里,不顾其他人的眼光,彼此热情相拥。

阻止的压力还是有的,琴琴的男人大海坚决反对,还揭开他们搞破鞋的真相。大海反对这一对可怜的男女,但也坚决反对和琴琴离婚,而这反对中包含着更多利益的成分,他惦记着这女人一屋子的财产。

在正常人眼里,得意和琴琴都是即将要死的人,都是不配谈爱情的,但是,毕竟他们也是人,不幸患上热病不能医治已经够可怜了,而且还得不到亲近人的关爱,反而遭受着不被当**看的对待。生活不仅受到歧视,而且不能自由地追求和享受爱情。

在小学校里,先是村长四轮先拿着记录他秘密的红色日记本沉默地死了,接着是老疙瘩看着媳妇含泪穿着红色袄袄也满意的走了,死亡的气息迅速蔓延在人们周围,刚搬到这里时的热闹气氛早已不见,梁房婶为了自己储存粮食,却也挺不到第二年。

"最爱电影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