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卜算子咏梅》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4.24

《卜算子咏梅》教案12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漏报,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栏目小编认为这篇“《卜算子咏梅》教案”文章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引发您的共鸣!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

教学目的: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1、3

难点教学目的1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花中四君子

2、欣赏感受梅花的精神气韵

4、分析题目,深入题意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

5、朗读欣赏

6、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

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

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

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

7、学生自由朗读

8、试译全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

9、文本研读

(1)意象感受愁情

(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独自”是上句“无主”的演变和强化“更著风和雨”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10、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词又是如何这种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答: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

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

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②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4)、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11、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12、比较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13、拓展: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难点:

理解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具有的明显的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时间

导入同学们好!电视前的同学们,大家好!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七律《长征》吗?它的作者是谁?你们谁能把这首诗背给同学们听?2.今天,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3.关于词,你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对,卜算子就是一个词牌的名称。生背《长征》学生简介词、词牌。

初读1.请电视前的同学们和我们一起来自由读这首词,反复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3.读的很流利。电视前的同学们,你们读流利了吗?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用大家喜欢的方法试着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讨论。4.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词语?在理解的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句子的意思不好理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对。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你明白了吗?请你再说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话的意思好吗?电视前的同学们,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不争春,不和谁争呢?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还有什么问题吗?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自学词语咏梅犹有、俏、烂漫已是悬崖百丈冰真是写悬崖上冰有一百丈那么厚吗?这句话是写天气非常寒冷。俏也不争春是什么意思?

理解词意1.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反复读几遍,把它读熟练。电视前的同学可以先自己读,再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这首词的意思。学生读词,交流词意。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意思。那么词的题目是咏梅,这首词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词,品味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时间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卜算子咏梅》。谁愿意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品读悟情1.这首词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画出词中赞美梅花品格的语句,然后想一想作者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2.电视前的同学们,你们读的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忍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们能描述一下吗?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我们一起再次读读这首词的上半部分,共同赞美梅花那不畏严寒,凌寒独放的品格。这是多么了不起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在百花丛中默默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大家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对。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好,电视前的同学们,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这首词《卜算子咏梅》!学生边读边画。生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学生朗读这句学生描述画面。生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从这句中我感受到梅花谦虚的品格。生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学生练习朗读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出示名家作的梅花图放乐曲

练习背诵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把这首词背下来?老师还给同学们播放这首乐曲,大家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学生练习背诵。

扩展延伸以前我们学过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大家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电视前的同学如果也对毛主席的诗词感兴趣,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演唱会。学生朗读

作业同学们回去后,在笔记本上自己默写这首词。喜欢陆游这首词的同学可以自己读读,试着背一背。好,下节课再见!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5)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道,“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囊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1、背诵陆游的咏梅词。

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6)

卜算子咏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内容 25.卜算子咏梅 拟__2__课时

时间分配 讲授 练习累计备课____课时

第__1__课时 10’ 30’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2)说(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b.回忆层次c.凭借板书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四.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咏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

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这些字及由这些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格式,能正确区别词的各部分。

2.能说出此句含义,并会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板书梅,让学生说说对梅花有什么印象?

2.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爱写的景物。以诗词等形式来叙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咏。

3.板书咏,并指导书写要点。

4.板书卜算子,告诉学生词的基本构成。

5.有谁知道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简单资料。

二、初读课文5'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词分为两阙。第一段叫上阙第二段叫下阙。、

3.指名读,齐读。相继指导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20'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百丈冰犹有俏烂漫笑

2.讲读上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通过看图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想象梅花斗雪怒放的风姿。

3.讲读下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启发想象,体会梅花不自傲的博大情怀。

四、总结课文5'

1.说说你从这节课懂得了什么?

2.背诵全词。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孜孜以求地收复中原,报效国家,却屡遭主和派打击、排斥,晚年甚至受到好友杨万里的诗讽。他一生很爱梅花,因为梅花象征着气节。他的这首咏梅词正寄寓了他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坚守心灵的恬定;面对悲剧性的消亡,他矢志不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该词,词的大意稍有了解,教学的重点不必拘于此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曲的方法,培养他们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是该课的重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词的意象;理解作者词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学习归纳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以及爱国情感;理解梅花的形象和品格内涵;背诵本词。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鉴赏诗、词、曲的方法。

【情感目标】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积极健康审美情趣。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结合该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讲授法: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形象,讲解作者的生平,介绍作者写词的时代背景,串解本词的意境。

(2)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实践能力。

(3)知识迁移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在学习《卜算子·咏梅》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鉴赏诗词的方法,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去鉴赏其他的诗词就水到渠成了。

在导入部分,播放梅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梅花的人格魅力。再结合日常对梅花的了解,概括常态的梅花具有的人格内涵。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寐时,咏其文,见其义,所得多矣。”利用诵读法可以使学生在读书时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思其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同时,诵读法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归纳,进行知识迁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总结提升,最终能够独立鉴赏任意的诗词。

四、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方法之一。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古典诗词的兴趣。

以梅花的图片导入,配合廖昌永的《梅花引》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对梅花所具有的人格内涵进行思考。

注重“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梅花的品格将作为整堂课的重点,学习之后学生能概括总结出鉴赏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鉴赏其他诗词中去。

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采用多媒体播放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壮美景色,加上音乐的渲染,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注意力比较集中,兴趣会比较高涨,能独立概括出梅花的坚强、冰清玉洁的特点。陆游资料的恰当引用补充了学生认识上的空白,对于理解诗词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本课容易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倾听。所以在理解诗词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当学生感觉不知从何下手时,老师再及时地点拨。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1)

【设计思想】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法】

诵读领会,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老师介绍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社会背景和用意)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方案B

一、【提示导入】

中国传统诗歌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无论是借古讽今,用典或直接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别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如“春风又来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都可谓点睛之笔,达作者难达之情,状作者难状之景,今天,我们就通过字词的推敲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反复诵读,悟词中所蕴之意。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抓住“梅花”这一独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

3、学生齐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整体设疑,互探其意。

1、词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用此意象?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相比较,探究毛泽东的“反其意”反在何处?

四、合作对话共协商,比较探究思其源。

1、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为“岩”?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岩”重在“突起”,另外,“崖”则更具口语化,容易被读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为“万”?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体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精神状态,也有从战略上对敌情的蔑视,和“悬崖”结合,更能说明毛泽东对当前逆境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充分表象其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3、词句“犹有花枝俏”中的“犹”能否改为“独”假如改后,又有什么不同?

探究:用“犹”则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独”、“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坚强,自豪自得的品格,也显示了梅花的豪壮气概,飒爽英姿。

4、词句“俏也不争春”中的“俏”能否改为“梅”?

为什么?

探究:不能,“俏”实际上是这首词的灵魂,“俏”有“俏丽”,“俊俏”含义,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而且体现了“梅花”在经历了风霜严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迈情怀,另外和上句“犹有花枝俏”形成“顶针“读来朗朗上口,其三,这个“俏”字和毛泽东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5、词句“她在丛中笑”中的“丛”字能否改为“旁”字,为什么?

探究:“旁”有“旁边”、“旁观”等意,也有“孤芳自赏”之意,而“丛”则有“共处”、“一起”之意。“梅花”在严寒冷冻中顽强抵抗,终于迎来了胜利,她没有因得到胜利和喜悦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丛中,和所有千姿百态的鲜花一起欢笑,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快感。因此:“丛”字则更能体现此意。

五、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1、 、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句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中“似”能否改为“如”?为什么?

2、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独”字能否改为“犹”为什么?

3、背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

4、通过以上几首词的学习,概括毛泽东的思想内涵。

六、课堂小结

结合毛泽东和陆游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通过比较两首同题目的词的异同,来归纳二人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网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dg15.com精选阅读

卜算子咏梅课件优选15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认真编写有助于教学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卜算子咏梅课件”,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洞察和方向!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3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在了解梅花特点,体会梅花品格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鼓励学生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背一背陆游的咏梅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探究活动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

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这些字及由这些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格式,能正确区别词的各部分。

2.能说出此句含义,并会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板书梅,让学生说说对梅花有什么印象?

2.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爱写的景物。以诗词等形式来叙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咏。

3.板书咏,并指导书写要点。

4.板书卜算子,告诉学生词的基本构成。

5.有谁知道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简单资料。

二、初读课文5'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词分为两阙。第一段叫上阙第二段叫下阙。、

3.指名读,齐读。相继指导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20'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百丈冰犹有俏烂漫笑

2.讲读上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通过看图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想象梅花斗雪怒放的风姿。

3.讲读下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启发想象,体会梅花不自傲的博大情怀。

四、总结课文5'

1.说说你从这节课懂得了什么?

2.背诵全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8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吟咏梅花,也抒胸臆;是赞颂梅花,也是赞颂人物。词由梅花生长的地点驿外断桥边起兴,桥已断,路不通,行人也就更稀少了。点明梅开的地方是很荒凉的郊野,充满着凄凉清冷的气氛,没有任何人来过问。紧承上句,故而寂寞开无主,给人以孤寂、幽独的感受。只区区十字,便把梅花生长、开放的恶劣环境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黄昏把时间更进一步具体化。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已经是暮色苍茫的时候,却又遭到凄风苦雨的蹂躏,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宋晏殊《浣溪沙》)丁香空结愁。(左文川《破阵子夜宿长堎》)陆词中的黄昏,不象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样怡人,那样雅致,而是寒风凛冽,冷雨纷落,人们不得不为这株梅花所处的逆境伤怀,为它的生命担忧。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描绘梅花傲雪斗霜而不去争春斗艳的铮铮铁骨,无法入得群芳,让你众花去嫉妒吧!这里写的是无意,其实是无法,在一阵狂风骤雨的环境下,梅花怎能争春?只得无可奈何一任群芳妒了。明钱允治《类编笺释草堂诗余》评曰寒梅虽零落,而香不替如初,岂群芳所能妒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遥承上阕,黄昏风雨交加的严峻态势,顺利成章地引出交代梅花的结局。即使飘落在地上化作泥土,被车轮碾成灰尘,也要再拌扬尘而飞于天宇,香气不减,梅花仿佛成了人间散布芬芳的使者,它以自己的整个生命,在美化着世界,其精神是永不可磨灭的!

这首咏物言志的小令,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咏梅精品佳作。词中以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作者自己孤傲耿爽,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之性格,借梅花以喻自己满怀报国壮志,却无人赏识,爱国志士横遭政治风雨侵袭;但词人又借梅花明志,不任遭到何种打击和伤害,甚至粉身碎骨,他都将勇往直前,其高风亮节之品格,抗金救国之情怀始终不会改变。

陆放翁此词以咏花喻人法,十分成功地表现和塑造出一种坚贞不屈的情操和民族永生的精神。两结句余音袅袅,而又铿锵有力,每每读来,可以从中领略出作者的感情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9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⒉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⒉理解词的思想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⒈读读毛泽东诗词。

⒉背背学过的诗词。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⒈背一背我们学过的词。

⒉说一说你知道的词牌名。(忆江南如梦令)

⒊今天学一首毛泽东主席写的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⒋说一说哪是词牌名,哪是词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一读。

⒉想一想词中主要写了什么?

⒊检查初读情况。

三.了解陆游的《咏梅》。

1、《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所以我们在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也应读一读陆游的原作。

2、学生自由读一读陆游的词。

3、了解词的大意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我们读毛泽东主席的词有这样的感觉吗?毛主席在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指名读词的上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可出示挂图、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⒋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凌寒独放、不畏艰险)

⒌齐读。

⒍试背。

⒎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添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阕。

⒉齐诵一遍。

二.继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自由读读词的下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⒋齐读。

⒌试背。

⒍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⒎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⒈朗读后指名配乐背诵。

⒉集体齐背。

四.总结。

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

梅花的品格:不畏艰险、凌寒独放、不居功自傲。

五.课外扩展。

⒈读读背背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⒉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六.作业。

预习第二课。

2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本课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描写李大钊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自由朗读课文前面的预习部分。

2、读题,谁回忆谁的什么事?

二、出示李大钊画像,根据课前搜集,谈谈李大钊事迹及生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生字的写法、读音,区别字形。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待daidai强qiangqiang夹jiajia

3、理解词语。

幼稚、军阀、恐怖、严峻、会意、沉着、一拥而入、宪兵、绞刑、娱乐、僻静、匪徒

四、师范读课文,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五、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除课文开头外,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分)说说段意。

六、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

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指名朗读第二段(被捕前)。

(1)被捕前的局势怎样?(严重)从哪儿看出?

(2)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表现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说的话。

(4)父亲为什么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5)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6)说说段意。

3、感情朗读第三段(被捕时),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的句子。

(1)自由朗读。

(2)表情朗读。(读出宪兵、警察的穷凶极恶;阎振山、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4)说说段意。

三、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指名朗读第四段(被捕后法庭上)。

1.将描写李大钊同志的有关语句画下来,重点朗读,然后分析体会。

(1)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面对哭泣的妻子儿女,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沉着

(4)在敌人面前,李大钊的表现怎样?课文前面哪些地方还写到他的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5)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亲人和对敌人态度的截然不同。

2、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名朗读第五段,思考并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舅老爷、我、母亲三个人悲痛心情的句子。

2、找出相照应的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3、再次感情朗读,概括段落大意。

四、总结回顾,深化理解,学习表达。

1、朗读全文,概括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

2、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面对李大钊的画像,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5、抄一抄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作业

1、册。

2、预习《灯光》。

3、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释题。

作者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内容与灯光有什么联系?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分好段落。

(课文的首尾写现在,中间写往事。)

三.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次快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读读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3、再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5、读读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五.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2、当你看到万家灯火时,你都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4、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为人民服务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7、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张思德同志生平。

8、完成预习。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出示张思德画像.

说说你所查到的资料.

二.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准确。

2、理解词语: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泰山、鸿毛、哀思、卖力、彻底。

三.自由朗读课文.

3、认真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围绕什么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4、给课文分层.(四层或五层)

5、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质疑问难.

四.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画出中心句。质疑问难,读议课文。

二.读议第一段。

1、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2、这层提出了全文的中心,想想这个中心是什么?

3、联系张思德同志和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说说怎样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小结:这一层讲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三、读议第二段。

1、你是怎么理解司马迁说的这句话。

2、人的死有哪两种不同的意义?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3、张思德的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4、小结:这一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四.读议第三段。

5、指名读,找出本层中的关联词,并说说有关句子的意思,

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批评?

7、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有什么好处?

8、小结:这一层讲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五.读议第四段。

9、这一段写什么?

10.我们这个队伍的共同革命目标是什么?

11.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12.给我们这个队伍里死去`的人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一层讲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

人民团结起来。

.六.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总结: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第五课。

板书

不怕批评

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5、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二、重难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前准备。

1、感情朗读。

2、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全诗,感知诗的大意。

(三)谈谈你所收集的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理解诗的内容。

1、读诗,想想各节写什么?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情;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2、分小组质疑问难。

3、讨论:

(1)作者到底追寻延安什么?

(2)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

(3)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

(4)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纷纷奔向延安?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标出韵脚ang,朗读时,韵脚要加以突出。

3、这首诗多用排比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自由练读。

5、指名感情朗读。

6、全班齐读。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积累运用一》。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背古诗,了解词写作的时代背景,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延安孩子们的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并动笔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指导学生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重难点:

1、读背古词,了解词中蕴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读背和阅读部分。

二.完成读背部分。

1、师吟颂激趣引入。

(1)师吟颂。

(2)同学们,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夏所写的词,大家想进一步学习它的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写这首词的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菩萨蛮大柏地》。

2、师板题,简介题目。

3、生简介课前收集的资料。

4、生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5、自由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

(2)讨论。

(3)汇报。

6、理解:装点此关山的是累累弹痕,怎么会更好看?

7、指导朗读,读出词的豪迈。

8、指导背诵。

9、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读自悟,阅读毛主席的其它作品。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回忆本单元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入。

2、揭题,板题。

3、根据课题展开想象:

延安的生活怎么样?孩子们的生活呢?

4、指导观看录像,从直观上感知延安孩子的生活。

5、自由读文,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匮乏:缺乏。

窑洞:特为住人挖建的洞。

熠熠生辉:闪光发亮或闪耀的光彩。

(2)默读课文,划出成语,积累词汇。

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如饥似渴、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小心翼翼这些成语都体现出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焕然一新、熠熠生辉写出了图书馆在新书的装点下的全新面貌。

千方百计写出了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4)根据以上内容,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延安的孩子们很爱读书,但是由于条件艰苦,缺少书,校长要求老师自制书籍,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和挂图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5)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6、齐读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知识的教育。

四.作业:

1、读背《菩萨蛮大柏地》。

2、阅读有关延安的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进行漫画的观看和写作指导。

二、谈话,生各自展示,介绍自己喜爱的漫画。

1、师谈话激趣。

2、生各自上台展示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做简要介绍。

3、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我们看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应该透过画面体会画家的用意。

三、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1、这是著名画家华军武画的一幅画,名为《假文盲》,请大家仔细观察,尽量体会画家的用意。

2、各自观看后分小组讨论。

3、汇报。

生:画上画的是一群人正在等候上车,我想车站可能专门有设母子上车处,专门为母子们提供上车方便的。可是很多不是母子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本该由母子们站的位置。

生:这些人是不识字,不认得牌子上点明的母子上车处这五个打字吗?不是,他们是假装没看见或假装不识字,他们想捷足先登,故意装聋作哑,所以,画家华君武称他们为假文盲。

四、再次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1、同学们都明白了华君武先生的用意,那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由这一幅漫画,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呢?请自由谈一谈。

2、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下来。

五、指导写作。

1、先写画面内容。

2、谈谈画家的用意。

3、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生写作,师巡视作进一步指导。

七、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此次作文的大体情况。

1、能否看懂漫画。

2、能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语言通顺,优美与否。

4、全文布局谋篇与否。

二、共同欣赏佳作。

1、师读佳作。

2、学生说说其突出之处,学会欣赏。

如:(1)语言精练,优美。

(2)能联系生活来谈看法。

(3)中心突出。

三、共同修改病文。

1、指名读病文。

2、指出毛病所在,并谈谈如何修改。

3、指导读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比较,得到提高。

4、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作文选,激趣引入。

1、师展示作文选。

2、谈话引入。

3、板题: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二、阅读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指名读活动要求。

2、明确要求。

(1)收集自己以前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用稿纸抄写或用电脑打印出来。

(2)再把这些分章整理分类。

如:按写事、写人等分类:

按校内、校外等分类:

按作文时间先后排列------

(3)写一篇编者的话放在最前面。

(4)按排列次序编写目录,装订成册。

(5)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听的名字,制作一个漂亮的封面。

(6)给文章配上图画。

(7)作文选编成后,互相交流欣赏,陈列观摩评议。

三、根据要求,分头自己制作,准备两周或一个月、一学期快结束后交流。

四、作业:制作作文选。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

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2、学习上阕

(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背诵上阕

3、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4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诵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作业

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2、预习陆游的咏梅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

6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请看发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9、运用这些分析技巧,来分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拓展: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黄巢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4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4、并用简笔画画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汇报,教师及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4.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5.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风雨飞雪悬崖--花枝悄

1.卜算子咏梅

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

十二册第一课《卜算子咏梅》课前检测姓名

一、填空

1、本课是读了的一首咏梅词后在年12月所写的。卜算子是一种。咏梅的意思是。

2、上学期我们还学了一首毛泽东所写的诗《》。

3、陆游是我国朝爱国诗人。

4、岁寒三友是指、、。

二、请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俏(xiaoqiao)卜算子(bobu)妒(duji)驿(yiyi)碾(nianyan)

三、咏梅诗歌欣赏:四、毛泽东诗词欣赏

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郭沫若毛泽东

晨见梅花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今见梅花笑。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本有东风孕满怀,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春伴梅花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风雨任疯狂,

冰雪随骄傲。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紫千红结队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遍地吹军号。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咏梅课件4篇


本文制作的“咏梅课件”,旨在让您尽情享受美食,欢迎您在这里浏览。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教案课件都是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涉及到教学标准的实现。因此,每个老师都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教案课件。唯有制作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咏梅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 托物 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 言志 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咏梅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

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2、学习上阕

(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背诵上阕

3、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4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诵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作业

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2、预习陆游的咏梅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

6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咏梅课件 篇3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咏梅课件 篇4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⒉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⒉理解词的思想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⒈读读毛泽东诗词。

⒉背背学过的诗词。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⒈背一背我们学过的词。

⒉说一说你知道的词牌名。(忆江南如梦令)

⒊今天学一首毛泽东主席写的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⒋说一说哪是词牌名,哪是词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一读。

⒉想一想词中主要写了什么?

⒊检查初读情况。

三.了解陆游的《咏梅》。

1、《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所以我们在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也应读一读陆游的原作。

2、学生自由读一读陆游的词。

3、了解词的大意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我们读毛泽东主席的词有这样的感觉吗?毛主席在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指名读词的上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可出示挂图、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⒋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凌寒独放、不畏艰险)

⒌齐读。

⒍试背。

⒎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添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阕。

⒉齐诵一遍。

二.继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自由读读词的下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⒋齐读。

⒌试背。

⒍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⒎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⒈朗读后指名配乐背诵。

⒉集体齐背。

四.总结。

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

梅花的品格:不畏艰险、凌寒独放、不居功自傲。

五.课外扩展。

⒈读读背背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⒉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六.作业。

预习第二课。

2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本课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描写李大钊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自由朗读课文前面的预习部分。

2、读题,谁回忆谁的什么事?

二、出示李大钊画像,根据课前搜集,谈谈李大钊事迹及生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生字的写法、读音,区别字形。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待daidai强qiangqiang夹jiajia

3、理解词语。

幼稚、军阀、恐怖、严峻、会意、沉着、一拥而入、宪兵、绞刑、娱乐、僻静、匪徒

四、师范读课文,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五、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除课文开头外,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分)说说段意。

六、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

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指名朗读第二段(被捕前)。

(1)被捕前的局势怎样?(严重)从哪儿看出?

(2)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表现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说的话。

(4)父亲为什么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5)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6)说说段意。

3、感情朗读第三段(被捕时),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的句子。

(1)自由朗读。

(2)表情朗读。(读出宪兵、警察的穷凶极恶;阎振山、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4)说说段意。

三、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指名朗读第四段(被捕后法庭上)。

1.将描写李大钊同志的有关语句画下来,重点朗读,然后分析体会。

(1)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面对哭泣的妻子儿女,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沉着

(4)在敌人面前,李大钊的表现怎样?课文前面哪些地方还写到他的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5)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亲人和对敌人态度的截然不同。

2、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名朗读第五段,思考并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舅老爷、我、母亲三个人悲痛心情的句子。

2、找出相照应的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3、再次感情朗读,概括段落大意。

四、总结回顾,深化理解,学习表达。

1、朗读全文,概括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

2、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面对李大钊的画像,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5、抄一抄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作业

1、册。

2、预习《灯光》。

3、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释题。

作者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内容与灯光有什么联系?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分好段落。

(课文的首尾写现在,中间写往事。)

三.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次快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读读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3、再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5、读读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五.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2、当你看到万家灯火时,你都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4、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为人民服务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7、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张思德同志生平。

8、完成预习。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出示张思德画像.

说说你所查到的资料.

二.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准确。

2、理解词语: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泰山、鸿毛、哀思、卖力、彻底。

三.自由朗读课文.

3、认真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围绕什么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4、给课文分层.(四层或五层)

5、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质疑问难.

四.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画出中心句。质疑问难,读议课文。

二.读议第一段。

1、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2、这层提出了全文的中心,想想这个中心是什么?

3、联系张思德同志和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说说怎样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小结:这一层讲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三、读议第二段。

1、你是怎么理解司马迁说的这句话。

2、人的死有哪两种不同的意义?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3、张思德的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4、小结:这一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四.读议第三段。

5、指名读,找出本层中的关联词,并说说有关句子的意思,

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批评?

7、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有什么好处?

8、小结:这一层讲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五.读议第四段。

9、这一段写什么?

10.我们这个队伍的共同革命目标是什么?

11.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12.给我们这个队伍里死去`的人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一层讲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

人民团结起来。

.六.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总结: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第五课。

板书

不怕批评

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5、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二、重难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前准备。

1、感情朗读。

2、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全诗,感知诗的大意。

(三)谈谈你所收集的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理解诗的内容。

1、读诗,想想各节写什么?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情;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2、分小组质疑问难。

3、讨论:

(1)作者到底追寻延安什么?

(2)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

(3)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

(4)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纷纷奔向延安?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标出韵脚ang,朗读时,韵脚要加以突出。

3、这首诗多用排比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自由练读。

5、指名感情朗读。

6、全班齐读。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积累运用一》。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背古诗,了解词写作的时代背景,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延安孩子们的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并动笔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指导学生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重难点:

1、读背古词,了解词中蕴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读背和阅读部分。

二.完成读背部分。

1、师吟颂激趣引入。

(1)师吟颂。

(2)同学们,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夏所写的词,大家想进一步学习它的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写这首词的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菩萨蛮大柏地》。

2、师板题,简介题目。

3、生简介课前收集的资料。

4、生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5、自由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

(2)讨论。

(3)汇报。

6、理解:装点此关山的是累累弹痕,怎么会更好看?

7、指导朗读,读出词的豪迈。

8、指导背诵。

9、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读自悟,阅读毛主席的其它作品。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回忆本单元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入。

2、揭题,板题。

3、根据课题展开想象:

延安的生活怎么样?孩子们的生活呢?

4、指导观看录像,从直观上感知延安孩子的生活。

5、自由读文,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匮乏:缺乏。

窑洞:特为住人挖建的洞。

熠熠生辉:闪光发亮或闪耀的光彩。

(2)默读课文,划出成语,积累词汇。

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如饥似渴、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小心翼翼这些成语都体现出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焕然一新、熠熠生辉写出了图书馆在新书的装点下的全新面貌。

千方百计写出了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4)根据以上内容,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延安的孩子们很爱读书,但是由于条件艰苦,缺少书,校长要求老师自制书籍,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和挂图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5)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6、齐读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知识的教育。

四.作业:

1、读背《菩萨蛮大柏地》。

2、阅读有关延安的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进行漫画的观看和写作指导。

二、谈话,生各自展示,介绍自己喜爱的漫画。

1、师谈话激趣。

2、生各自上台展示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做简要介绍。

3、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我们看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应该透过画面体会画家的用意。

三、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1、这是著名画家华军武画的一幅画,名为《假文盲》,请大家仔细观察,尽量体会画家的用意。

2、各自观看后分小组讨论。

3、汇报。

生:画上画的是一群人正在等候上车,我想车站可能专门有设母子上车处,专门为母子们提供上车方便的。可是很多不是母子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本该由母子们站的位置。

生:这些人是不识字,不认得牌子上点明的母子上车处这五个打字吗?不是,他们是假装没看见或假装不识字,他们想捷足先登,故意装聋作哑,所以,画家华君武称他们为假文盲。

四、再次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1、同学们都明白了华君武先生的用意,那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由这一幅漫画,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呢?请自由谈一谈。

2、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下来。

五、指导写作。

1、先写画面内容。

2、谈谈画家的用意。

3、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生写作,师巡视作进一步指导。

七、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此次作文的大体情况。

1、能否看懂漫画。

2、能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语言通顺,优美与否。

4、全文布局谋篇与否。

二、共同欣赏佳作。

1、师读佳作。

2、学生说说其突出之处,学会欣赏。

如:(1)语言精练,优美。

(2)能联系生活来谈看法。

(3)中心突出。

三、共同修改病文。

1、指名读病文。

2、指出毛病所在,并谈谈如何修改。

3、指导读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比较,得到提高。

4、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作文选,激趣引入。

1、师展示作文选。

2、谈话引入。

3、板题: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二、阅读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指名读活动要求。

2、明确要求。

(1)收集自己以前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用稿纸抄写或用电脑打印出来。

(2)再把这些分章整理分类。

如:按写事、写人等分类:

按校内、校外等分类:

按作文时间先后排列------

(3)写一篇编者的话放在最前面。

(4)按排列次序编写目录,装订成册。

(5)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听的名字,制作一个漂亮的封面。

(6)给文章配上图画。

(7)作文选编成后,互相交流欣赏,陈列观摩评议。

三、根据要求,分头自己制作,准备两周或一个月、一学期快结束后交流。

四、作业:制作作文选。

画萝卜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 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的好坏在后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了解更多关于“画萝卜教案”的信息,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画萝卜教案【篇1】

本教材是北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8页的内容。是通过拔萝卜这一有趣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及相同数位上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对于竖式的写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三、学习新课: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教学方法:

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念儿歌导入新课教学。通过放映小兔拔萝卜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灰兔哥哥白兔妹妹拔萝卜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表看法,并试着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数学算式,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引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用竖式计算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提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在加减的过程中,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里,我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在设计上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1、灵活处理教材的内容,把主题图和课后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快乐学习。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感受来表达算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富有个性的、能动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倾听、表达、小组合作交流是这节课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画萝卜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萝卜回来了的故事内容。

2.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活动准备:

1.课件《萝卜回来了》。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概: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2)萝卜是谁的?最后回到了谁手里。

3.欣赏故事第二遍,结合图片或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萝卜是从那里来的?

(2)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鼓励幼儿用动作模仿)

(3)小猴又把萝卜送给了谁?

(4)小鹿把萝卜送给了谁?

(5)小熊把萝卜送给了谁?

4.完整欣赏配乐故事,激发幼儿学习讲述的愿望。

这个故事好听吗?你想来学一学吗?

活动延伸

角色表演《萝卜回来了》。

附故事:萝卜回来了

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他跑出门去找。

小白兔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白兔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他多高兴呀!

小白兔抱着萝卜,跑到小猴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白兔把门推开,屋里一个人没有。原来小猴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白兔就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

这时候,小猴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鹿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猴扒开雪,嘿,雪底下有几颗花生。他多高兴呀!

小猴带着花生,向小鹿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开着。他想:“谁来过啦?”

他走进屋子,看见萝卜,很奇怪,说:“这是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鹿一起吃!”

小猴跑到小鹿家,门关得紧紧的`。他跳上窗台一看,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小鹿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猴就把萝卜放在窗台上。

这时候,小鹿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熊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鹿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棵青菜。他多高兴呀!

小鹿提着青菜,向小熊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雪地上有许多脚印,他想:“谁来过啦?”

他走近屋子,看见窗台上有个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熊一起吃!”

小鹿跑到小熊家,在门外叫:“开门!开门!”屋子里没有人答应。原来小熊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鹿就把萝卜放在门口。

这时候,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熊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只白薯。他多高兴呀!

小熊拿着白薯,向小白兔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口有个萝卜,他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白兔一起吃!”

小熊跑到小白兔家,轻轻推开门。这时候,小白兔吃饱了,睡得正甜哩。小熊不愿吵醒他,把萝卜轻轻放在小白兔的床边。

小白兔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咦!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画萝卜教案【篇3】

根据本班近段时间对故事的兴趣,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近很喜欢复述故事的表演故事, 于是我选择了《拔萝卜》来作为题材,小朋友在对角色进行表演的同时,体会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团结助人为快乐之本。

1、 指导小朋友能复述故事内容。

2、 会运用不同的声音,语调来表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

3、 使小朋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故事动画短片、人物磁铁、角色头饰多件。

一、 情景体验

让幼儿把课室里的桌子进行移位,先请出一位小朋友搬,在不能搬冻的情况下让同伴进行帮助,让幼儿体会多人力量大的`道理。

二、 观看故事短片,引导幼儿观察短片里出现的人物、事情。

三、 教师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巩固内容。

四、 出示磁铁教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复述故事并进行提问巩固内容情节:在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你能按顺序进行排序吗?(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在故事中这些人物是怎样出场的?(生动的表演出来)

五、 内容小结:为什么老公公一个人不能拔动萝卜,要请来那么多朋友帮忙呢?

六、 叫个别小朋友讲故事。

七、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演故事,活动结束。

画萝卜教案【篇4】

三、学习新课: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教学方法:

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念儿歌导入新课教学。通过放映小兔拔萝卜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灰兔哥哥白兔妹妹拔萝卜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表看法,并试着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数学算式,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引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用竖式计算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提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在加减的过程中,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里,我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在设计上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1、灵活处理教材的'内容,把主题图和课后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快乐学习”。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感受来表达算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富有个性的、能动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倾听、表达、小组合作交流是这节课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画萝卜教案【篇5】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通过“小兔拔萝卜”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意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逐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笔算方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认识竖式,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教学关键:从口算方法中学会个位和个位、十位和十位相加减的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到地里帮妈妈拔萝卜。同学们,咱们也去帮忙好不好?咱们来比赛,看哪个组更厉害,拔得更多(制定小组评比方式)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拔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课题:拔萝卜)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ppt)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小白兔拔了36个萝卜,小灰兔拔了23个萝卜; ……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有没有? 生1: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3: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4:谁拔得多?多几个?

生5:小灰兔再把多少个就和小白兔一样多了? ……

师:孩子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会动脑筋,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板书: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探究解决方法:(1)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只列式不计算)

板书:36+23=

师:36表示什么?23呢?为什么用加法?

生:36表示小白兔拔了36个萝卜,23表示小灰兔拔了23个萝卜,因为要想知道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就要把小白兔拔的萝卜和小灰兔拔的萝卜合起来,所以用加法。(2)讨论算法

师:会算吗?好,请孩子们将自己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同桌两人都完成可以先交流,四人小组的同学都完成了在1号同学的组织下再次交流,交流完后请静息等待。① 学生先独立思考记录算法 ② 同桌相互交流

③ 四人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查看交流情况)④ 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教学,评比萝卜)师:谁先来? 生1: 30+20=50 6+3=9 50+9=59 师:为什么要30和20相加,6和3相加呢?

生: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师:有道理,XX请来了计数器帮忙,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想的?(请生介绍)

生2:先拨36,然后在十位拨2个珠子,再在个位拨3个珠子。师:十位原来有几个珠子,表示几个十?也就是30,后来又拨了几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个十?用算式表示就是刚才的哪一步?(利用计数器)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3:36+20=56、56+3=59 我们除了可以用“计数器”这小帮手外,还可以请谁来帮忙呀?(PPT出示:小棒)

(“36+20=56、56+3=59”孩子们可能不会这么摆,很有可能还是摆“30+20=50、6+3=9、50+9=59”)

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昨天学习的知识,将其中的一个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36+20=56、56+3=59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师:老师还发现了一种新算法,请xx来介绍。

生4:介绍竖式计算 3 6 + 2 3 5 9 师:谢谢xx给大家带来了新算法,老师知道有好些孩子已经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竖式计算)你们真能干,但是还有一些同学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接下来咱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竖式计算”又该怎样算呢?

师:XX,老师想采访你一下,我发现用竖式计算时,它的写法和我们平时的算式有些不同,它是怎么写的?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

生介绍竖式计算的写法:先写36,然后写“+”,在36的下面写23,最后画上横线(生说师板书)

师追问:2应该和几对齐?为什么?3呢?为什么?

2应该和3对齐,3和6对齐,因为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要和十位对齐……

因为6和3在个位上,都表示几个一;2和3在十位上,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对齐。(板书:个位、十位)

师:像这样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数学里还有更加简洁的说法?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猜测

师: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也可以说: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提问:这条横线就相当于算式中的什么?那么怎样算呢? 生介绍算法:①先算3+6=9,再算2+3=5,所以36+23=59 师:谁看清楚了,在计算时,先算的哪一位?(先算的个位)②如果出现先算2+3=5,再算3+6=9 师:谁看清楚了,在计算时,他先算的哪一位?(先算的十位)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先算个位)

请孩子们说说理由(组织教学)

师:在竖式计算时,首先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板书),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书本55页:用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不仅通过老办法计算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得数,还学习了一个新的本领 “竖式计算”,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把新知识学会了。出示计算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25+71= 40+49= 5+63= 生做3题,师巡视,并展示。重点:5+63= 提问:5应该和几对齐?为什么? 再次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师:勤劳的小兔子不仅帮兔妈妈收完了萝卜,连菜地里的大白菜也帮着收完了!(出示图片)

2、小粉兔说(我收了24棵白菜),小灰兔说(我收的和你一样多)。小灰兔究竟收了多少棵呢?(生可能说:24棵)你从哪里发现的?那怎么计算? 24+24=(板书)

你们会用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吗?动手在书上列一列吧!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几位数加几位数?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哪组报的萝卜多啊?哪些地方你们学得很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回顾与评价,学会反思。)板书设计:

拔萝卜(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6+23=59(个)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开始算起

十个位位30+20=50 6

+ 3

____ 9

答:一共拔了59个萝卜。

+ 3 =9 50+9=59 36+ 20 =56 56+ 3 =59

画萝卜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知道排队可以让活动变得更加快乐、有序。

2.能仔细观察画面,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理解“乱成一团”、“井然有序”的含义。

重难点

重点:知道排队可以让活动变得更加快乐、有序。

难点:乐于在日常活动中实践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ppt、小饼干、日常照片收集。

幼儿已认识“乱成一团”、“井然有序”,并准备字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1.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说谁最爱吃萝卜。

2.结合音效,猜猜季节,引出故事情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小兔子和萝卜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子分萝卜。NO2图片”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1.配乐讲述故事。

从前,在一个山林里,住着一个长着白胡子的老爷爷,他是一个好心的老爷爷,经常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老爷爷打开窗户,发现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 “哎呀,雪下得那么大,山上的兔子们一定饿坏了。”老爷爷替那些住在山上的小兔们担心起来。

于是,老爷爷从仓库里取出一个大袋子,说“把这些剩下的胡萝卜都给小兔们送去吧!”,说着就把袋子装上了推车,推到了山林里。“哗啦啦”老爷爷把袋子里的萝卜,全都倒在雪地上,心想这样小兔子们吃起来就方便多啦!接着,他向四周喊起来:“小兔们,快出来吃萝卜啦!”,看见小兔子不敢出来,就推着小车回家啦!小兔子们看见老爷爷走远了,都一个一个跳了出来,看到有那么多好吃的萝卜,可开心啦,心里想...

(1)语态温柔,感受老爷爷对小兔的关爱,引入故事情景,并与下文产生强烈对比。

(2)小兔们看到那么多好吃得萝卜,心里会想什么?

2.猜想。

(1)点击“乱成一团”动画,猜猜小兔们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什么?语气

(2)听音效,幼儿个别、集体模仿小兔语言,说说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3)出示字卡“乱成一团”,老师小结像这样...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表示...幼儿重复。那你们在幼儿园里,什么时候也会乱成一团呢?

3.继续逐幅“互动讲述”:看图观察、表达。

正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远处传来了兔爷爷的声音“孩子们,别吵啦!”兔爷爷柱着拐杖,慢悠悠的走过雪地,来到小兔们身边,一脸严肃地说:“。。。”(音效)。

于是,兔爷爷开始想办法了,他想的第一个办法是什么呢?

画萝卜教案【篇7】

活动来源

幼儿园课程指导P139

实施时间

xx年11月28日周四上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掌握歌词中人物出现的顺序。

2、乐意表演歌曲中角色的动作,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掌握歌词中人物出现的顺序。

活动难点

乐意表演歌曲中角色的动作,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表演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师:前几天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拔萝卜》,你们还知道里面有谁啦?今天老师又把它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也叫《拔萝卜》。

2、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呢?

二、教师清唱

1、师清唱一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清唱出来)还有听到别的吗?出示道具(头像图式),教师再唱一遍。

2、提问:这次你又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老公公要“嗨哟、嗨哟”拔萝卜呢?那我们一起去来学一学,唱一遍“嗨哟、嗨哟,拔不动”

3、幼儿学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吧。老公公拔不动,叫谁来了?(依次类推)

4、教师伴奏,集体学唱。

三、边唱边表演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好看的动作,拔萝卜用什么动作呢?我们一起试一试。

2、师:我们边唱边做漂亮的动作吧,看谁做得最漂亮。

3、下次我们来角色表演,比比谁做得最好。

教学总结

这是第二次的《拔萝卜》教学,教学内容是以音乐教学为主。在之间的故事教学中,各种动物的头像,有派上了用场,主要是先让幼儿回忆之前《拔萝卜》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然后进行音乐教学。

这首歌的教学经验,有些小朋友已经提前拥有了,于是教学的重难点在了歌曲的连接,及人物的出场顺序与歌曲感情上。

人物的出场顺序,用人物头像的出示解决了,而在歌曲的连接上——“来啦,来啦”的难度的克服上,我运用了音乐上的空音,及图示(招手)来克服,感情的表达则是让幼儿体验努力、加油的情绪融合之前的故事教学。

画萝卜教案【篇8】

[小班][活动]表演游戏:拔萝卜

活动目的: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理解故事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简单的复述故事,学说主要的对话。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活动中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难点:简单复述故事并能说出主要对话

活动准备:用毛线制作老爷爷的胡子眉毛等、人物头饰、故事背景、故事录音磁带 预设活动过程和指导要点:

一、出示萝卜,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看这是什么?这是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二、讲述故事

师:

1、老公公每天都对萝卜说什么啊?

2、萝卜长的很大很大的,老公公想怎么样啊?

3、老公公一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他请谁来帮忙啊?老公公是怎么说的?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提醒幼儿注意老公公老婆婆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4、老公公老婆婆两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又请谁来帮忙了,老婆婆是怎么说的,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还有小姑娘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又请谁来帮忙啊,小姑娘是怎么喊的,小花狗是怎么回答的?

6、这时候萝卜有一点点动了,可是还没有拔出来,又请谁来帮忙啊,小花狗是怎么喊的,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边讲边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师:最后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把萝卜拔出来了,一个人能不能拔出来啊?大家的力量大不大啊?

三、共同讲述

1、引导小朋友说对话。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块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好不好?

2、注意角色的先后顺序 师:萝卜是怎么拔出来的?

四、表演故事

1、请个别小朋友来表演这个故事

2、分配角色

3、边听录音边表演,在表演是提醒幼儿模仿人物的声音以及走路时的姿态。

五、评价收拾

幼儿游戏情况及反馈:

首先拔萝卜的游戏十分的吸引孩子,再加上前一段我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了拔萝卜的故事情景让幼儿制作萝卜,幼儿不但做的很好,还说的比较好(请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来拔我做的萝卜)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能非常认真倾听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按出场顺序说出角色的名称,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故事的情节和对角色的对话,另外用白色毛线做的老爷爷的胡子眉毛,还有老婆婆的头巾这些表演道具深深把孩子吸引了,通过观看能力强的幼儿有趣的表演,有效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在邀请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时,大部分幼儿纷纷举手乐意参与表演,并能积极的模仿。为了能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将提供更多的机会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策:下次活动重点可与幼儿一起讨论旁白的改编和角色的语气、动作。第二阶段

活动目的: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尊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如;在指定的范围游戏。不争抢玩具,用好玩具放好。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故事表演。重难点分析:重点:在活动中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难点:能说出主要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动作等。

活动准备:用毛线制作老爷爷的胡子眉毛等、人物头饰、故事背景、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师:上一次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叫拔萝卜你们还记得吗? 现在我们跟着录音机姐姐讲这个故事。二.幼儿跟着录音讲述故事教师用棍偶操作。

三.出示故事剧场,引导幼儿跟着讲故事,学习表演故事。

1、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角色对话。

2、启发幼儿说说不同角色的语气、神态、动作。

3、鼓励幼儿大胆的用动作、语气等进行角色模仿。

四、表演故事

1、先请个别小朋友来表演这个故事。

2、边听录音边表演,在表演是提醒幼儿模仿人物的声音以及走路 时的姿态。

3、幼儿自由选折分配角色

4、指导幼儿按顺序出场,大胆作出动作,说出角色的对话。

5、教师表演老爷爷将旁白创编引导幼儿学习。

五、评价收拾

1、与幼儿谈谈活动中哪些幼儿表现得好,为什么,他们是怎么表演的。

2、提出下次活动的要求。

3、师生共同收拾游戏材料。幼儿游戏情况及反馈:

这次游戏我创编旁白并以故事剧场的形式操作,让孩子帮助进行对话等,孩子体验到师生合作表演的乐趣,学习讲述旁白改编部分又加深了对角色出场顺序的认识。在听录音中幼儿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语气、神态、动作不同,纷纷表示用很粗的声音表示老爷爷、慢慢的声音表示老奶奶,好听的声音表示小姑娘,小黄狗汪汪小花猫喵喵等。游戏时,绝大数孩子对于小黄狗小花猫的声音动作模仿的比较好,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模仿老爷爷老奶奶的声音还有动作。

对策:下次活动可与幼儿一起讨论萝卜进行拟人改编和继续加强角色的语气、动作。第三阶段

活动目的: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尊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如;在指定的范围游戏。不争抢玩具,用好玩具放好。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准备:故事中的角色头饰三组、周面操作表演材料两组

重难点分析:重点:能说出主要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动作等。难点:能够对模仿老师对一些旁白进行创编。预设活动过程及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

上一次我们表演了什么故事?扮演了故事中的谁?

怎么样让看表演的人一看一听就知道是老爷爷或老奶奶等呢? 引导幼儿跟学角色的动作及叫声。

启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和声音 如:弯腰、咳嗽、很粗的声音表示老爷爷

老奶奶声音慢慢的、小姑娘用好听的欢快的声音等等 ②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想象表演 ③表扬创造性表演的幼儿 引导孩子将旁白改编学习表演

(1)启发孩子将萝卜创演,想象萝卜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动作呢?(2)以句子的形式暗示幼儿注意用动作,声音表现萝卜的形象。(3)以句子的形式暗示幼儿表演故事开始的旁白部分。(4)师带领幼儿进行表演

4、表演故事

(1)教师引导进行分组游戏(2)幼儿自由选折分配角色

(3)指导幼儿按顺序出场,大胆作出动作,说出角色的对话。(4)引导幼儿表演旁白创编和萝卜部分。(5)注意用动作,声音表现动物的形象。

(6)幼儿轮流表演,提醒观看表演的幼儿做个文明的观众。5. 组织幼儿评价。幼儿游戏情况及反馈:

这次游戏我重点让孩子学习角色的动作及叫声,在启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和声音时,孩子十分的激动,纷纷大胆的想象和表演,有的孩子用手做6放在嘴巴前、另手背后、或假装手拿拐杖、用很粗的声音表示老爷爷,弯下腰慢慢的回答表演老奶奶、蹦蹦跳跳的、用好听的欢快的声音表演小姑娘等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在表演时能注意动作、声音的表现。另外这次的旁白创编孩子们十分的感兴趣,表演的比较好,特别是能力强的孩子表演的萝卜,能用动作语言自己创编,如锴睁“我是老爷爷种的萝卜,老爷爷天天给我喝水我就变的很大很大,老爷爷来拔时她又说你自己一个人力气太小了,拔不动我„„„„”有的萝卜则故意捣乱,大家都来拔了他还是不动,说大家拔不动,于是我在评价时针对之一问题重点问孩子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许多孩子提出请更多的人来帮忙。为了能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将提供更多的机会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策:继续加强角色的语气、动作和旁白萝卜创编部分。提供更多的头饰,启发鼓励幼儿扩展故事的情节。第四阶段

活动目的: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尊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如;在指定的范围游戏。不争抢玩具,用好玩具放好。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故事表演。

4、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角色特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学习创造性的扩展情节表演。

活动准备:故事中的角色头饰三组、周面操作表演材料两组,其他不同的头饰等 重难点分析:重点:能够对模仿老师创编的旁白。难点:学习创造性的扩展情节表演。预设活动过程及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提出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老公公老奶奶他们还是拔不动怎么办呢?

2、引导幼儿从头饰篮中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表演。

3、引导幼儿跟学不同角色的动作及叫声。1)教师随便取一种动物的头饰,引导幼儿表演 2)启发幼儿大胆的想象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想象表演 如小兔跳跳、小鸭摇摇„„ 4)表扬创造性表演的幼儿 引导孩子将旁白改编学习表演

(1)启发孩子将萝卜创演,想象萝卜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动作呢?(2)以句子的形式暗示幼儿注意用动作,声音表现萝卜的形象。(3)以句子的形式暗示幼儿表演故事开始的旁白部分。(4)师带领幼儿进行表演

5、表演故事

(1)教师引导进行分组游戏(2)幼儿自由选折分配角色

(3)指导幼儿按顺序出场,大胆作出动作,说出角色的对话。(4)引导幼儿表演旁白创编和萝卜部分。(5)注意用动作,声音表现动物的形象。

(6)幼儿轮流表演,提醒观看表演的幼儿做个文明的观众。5. 组织幼儿评价。幼儿游戏情况及反馈:

这次游戏旁白创编部分孩子表演的比较好,通过句子的暗示,能力强能幼儿注意用动作,声音表现动物的形象、表演萝卜自己创编,能力弱的孩子也能模仿老师的创编。同时针对上次问题重点启发孩子还是拔不出来怎么办?许多孩子提出请更多的人来帮忙。为了能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这次我随即取一头饰材料,让每个幼儿大胆的想象创编,孩子十分的感兴趣,都能够根据前几次的表演经验来进行表现。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扩展故事的情节来表演,由于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动物,孩子们对角色的动作和语言表现的比较好。幼儿游戏常规和交往合作能力还需加强,还有一部分胆子小的幼儿还需加强指导

画萝卜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发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并掌握计算发法。

2、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第六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拔萝卜

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三、探索算法

1、提问:36+23=?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方法二: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方法三:先算30+20=506+3=950+9=59

方法四:先算36+20=56再算56+3=59

方法五:先算23+6=29再算29+30=59

方法六:列竖式计算

3、、竖式计算:

36

+23

---

59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43+25

四、试一试。

1、36-23=?你能自己算出来吗?试试看

2、交流方法

五、练一练,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六、小结;今天,大家通过自己思考并和同伴交流,知道了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

画萝卜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学习双脚同时向前跳,发展幼儿的跳、爬、平衡等动作。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感受拔萝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助人之乐。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小兔头饰若干,筐2个(贴有红、白两色标记)

2、《兔子舞》音乐。

3、布置好场地:萝卜地(红、白两色萝卜),小桥(平衡木)、草地(垫子)小山洞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教师扮演兔妈妈,师:今天天气真不错!来来来,妈妈带你们到去玩吧。妈妈知道宝宝们的本领就是会“跳”,我们一起来跳跳吧。

二、幼儿自由探索跳

1、幼儿自由跳,教师观察幼儿跳的动作

2、请个别幼儿说说、做做跳的动作。(双脚原地向上跳、双脚向旁跳、双脚向前跳等动作)

三、学习自然轻松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今天妈妈要和你们去看望兔奶奶,我发现有只小兔向前跳得又快又稳。肯定能很快地到达兔奶奶家,我们请他来跳一跳。”

1、请个别幼儿示范双脚向前跳的动作,提醒幼儿动作要领:两脚弯曲,用力向前跳,落地轻巧。

2、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跳。

3、我们的小兔子除了会跳这个本领还会什么?(爬)

4、小兔子学习爬。

小结:我们的小兔子都很能干学会了很多的`本领,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开展游戏“拔萝卜”

1、设置情境:

师:看,兔奶奶家的萝卜地里萝卜都长大了!可是兔奶奶这几天生病了,拔不动萝卜,这可怎么办呀?

幼:我们帮兔奶奶拔萝卜。

师:我们一起去帮奶奶拔萝卜,然后把它送回去好吗?

幼:好。

2、交待玩法;“去萝卜要经过草地,然后要过一座小桥,最后要经过山洞,才能到地里面.

3、我们有两条路线可以去,那就分成两组,每组小兔子都队伍排起来,一个跟着一个的过去。每位小朋友只能拔一个萝卜,然后把它送到篮里。

先请小朋友示范,再进行比赛。

五、结束部分

小宝贝们我们今天帮奶奶把这些萝卜都拔回来了,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去吧!

画萝卜教案【篇11】

《拔萝卜》这个童话充满了趣味,童话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吸引着幼儿参与其中。在讲述故事时,幼儿十分热衷与对拔萝卜动作的模仿,一边喊着嗨哟,嗨哟,一边卖力地做着动作。整个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活动效果还不错,对目标中某些句子的复述很多幼儿基本会说了。

在学说童话中的句子,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时,孩子们表现的十分活跃和开心,我用回头、挥手的动作强化这段话,通过这样的情境动作,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也都学着回头挥手,声音很响亮地喊着下一个该出场的角色,仿佛小动物和老爷爷和老奶奶就在后面呢。

但是,在活动之后我回想了一遍整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有

(1)出示的萝卜图片不够形象化,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的能出示实物大萝卜,放在前面,孩子们能更好的融入情境,最后角色表演时若真的拔出了大萝卜,可想而知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

(2)活动中集体形式的问答太多,可以在初步学会复述句子后,请23个幼儿来说一说,可以分别说几个不同角色的话,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记忆角色出场的顺序。

(3)对于本次活动的延伸方面:

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把拔萝卜的表演放到小舞台引导幼儿演一演;另外,这个拔萝卜还有一首歌,也可以利用午餐后的时间或是下午活动时间和幼儿一起来唱一唱,或是放音乐跟着演一演,能让幼儿充分感受童话的趣味,将活动得到充分的延伸。

画萝卜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了解兔子们分萝卜所经历的三个过程,感受相互关心的快乐。

2.参与游戏,体会有序排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萌发遵守规则的意识。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故事PPT,绒布萝卜一筐,绘本一本,两根长线固定在活动室两端。

活动过程:

一、封面导入,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小兔子分萝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了解情节。

1、了解老爷爷的关心。

一个寒冷的冬天,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哎呀,雪这么大,……

胡萝卜是哪来的?老爷爷好不好?为什么?

老爷爷一心想着兔子,还给它们送好吃的胡萝卜,老爷爷关心兔子们的行为真好。

2、说说兔子们的表现。

老爷爷离开后,兔子们从四面八方跑过来,看,它们在干什么?

兔子爷爷大喊:“孩子们,难道你们没有更好地分胡萝卜的办法了吗?”兔子爷爷让他们干什么?(想办法分萝卜)

三、观察讨论,勤想办法。

看,兔子们聚在一起想办法分萝卜!谁来帮兔子们想一想,有没有好办法分萝卜?(幼儿结合经验讲述)

看来,分萝卜的方法很多,兔子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参与游戏,解决问题。

1、体会扔接胡萝卜的不利。

兔子们聚在一起想办法。一只高个子兔子想到了办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倾听录音,理解办法。

高个子兔子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兔爷爷扔萝卜给兔子们)

出示扔与接的标志,理解动作。

②师幼游戏,尝试扔接。

这个办法好不好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③集体讨论,发现不利。

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看来,这个办法不是最好的。兔子们为了抢萝卜,又蹦又跳,又吵又闹,有的兔子抢的多,有的兔子抢的少,一点也不公平。

2、分辨跳远定顺序的不便。

兔子们又聚到一起想办法。一只机灵兔想到了好办法,听一听是什么好办法?

①倾听录音,识别方法。

机灵兔是什么办法?(跳远比赛,按比赛的名次拿胡萝卜)

出示跳远比赛的标识,学习方法。

②师幼互动,尝试跳远。

这个办法好不好?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交代要求:从起点开始跳,跳到对面再回过来,中间不能停,直到比出结果才能停下。

师生共同玩跳远的游戏。

③集体讨论,明白不便。

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兔子们的跳远比赛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也没有比出结果,它们一个个都累坏了。

3、感受排队领胡萝卜的快速。

于是,兔子们只好又聚到一起想办法。最小的兔宝宝说话了,你们听听。

兔宝宝说了什么?

出示排队标识,认识有序排队的方法。

听了兔宝宝的话,大家都点点头,排成了一支长长的队,胡萝卜很快就分完了。兔子们都笑着说:“排队拿东西真快啊!”

4.总结谈话,萌发意识。

兔子们想到的几种分萝卜的方法,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第一个办法:扔接胡萝卜,又吵又闹,分得不公平。第二个办法:跳远比赛,又累又慢,还分不出结果,第三个办法:排队领萝卜,不挤,很快。所以,我们要学习故事中兔宝宝的方法,平时小便、洗手、拿玩具要排队,这样才能成为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五、回归绘本,体会快乐。

兔子们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胡萝卜,这时,它们突然想起了老爷爷……

兔毛是谁的?(兔子过冬前都要换毛,落下旧毛,长出新毛)

兔毛有什么用呢?(织毛衣服、做被子,这样老爷爷冬天就不怕冷了)

故事中的老爷爷关心兔子们,兔子们不忘老爷爷的关心,用一车兔毛回报老爷爷。老爷爷与兔子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真开心啊!其实,好朋友之间也应该向故事中的老爷爷与兔子们一样相互关心,这样我们大家就会变得越来越开心。

六、结束活动,引发续读。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上,等到区角游戏的时候再去看一看,好吗?

活动反思:

《小兔子分萝卜》是一个既好玩又有趣的绘本,第一次看到这个绘本就已经被它所吸引。一位慈祥、可敬的老爷爷与一群爱玩、懂事的兔子因为一车胡萝卜联系在了一起,渗透了生活秩序的重要性与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传统美德。

活动中,我首先采用了观察讲述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开端,引导孩子为兔子们想办法分萝卜。其次以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仍接的危险与结果的不公平,比赛的劳累与不方便。由此再让幼儿重新认识生活中一贯的有序排队是解决拥挤问题的最好办法。相信有了这样一次体验式的游戏,今后孩子在排队取物时更容易产生亲切感。

正当问题得到解决时,故事发生了转折,吃了人家的东西要回报。中班的孩子刚刚进行了好朋友的主题,他们已经累累了一些与人交往、合作的经验,为兔子想办法正好能调动孩子经验讲述的积极性,于是就有了相互说、集体说。最后从中感受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活动后还是要让孩子完整看这本书。因为教学的最终意义在于使孩子爱上阅读、爱上书本,最后续读任务的布置也是非常关键的。

小百科:萝卜根作蔬菜食用;种子、鲜根、枯根、叶皆入药,种子消食化痰,鲜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叶治初痢,并预防痢疾,种子榨油工业用及食用。

"卜算子咏梅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