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现代诗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4.22

现代诗教案锦集十四篇。

从多个角度来看“现代诗教案”都有着引人深思的意义。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工具。相信自己这篇文章会成为您的好帮手!

现代诗教案 篇1

1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

2通过诵读、联想、想象、鉴赏,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朦胧的情境美。

【主问题】《雨巷》一诗美在何处?

1.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称,可见《雨巷》一诗在创作上极具特色之美,对此如何品评?

2.诗人借助象征意象来创造抒情诗歌的意境治美,请体会《雨巷》情韵之美。

3.如何理解诗歌中优美的“丁香”?

4.根据《雨巷》一诗的意境,请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前后创作经历,你认为戴望舒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人格之美美在何处?

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县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也创作散文、论文等,翻译外国文学。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3.写作背景:

这成名作约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政府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压抑,极度的苦闷彷徨,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丁香,又名紫丁香。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1、自读,交流读的感觉,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3、探究: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并从文中找出描述意象的词语

这些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

4、本诗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幽微、渺远的意绪与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感伤美的情韵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并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Alone holding an oil-paper umbrella,

Solitary lane in the rain,

Gnawed by anxiety and resentment.

现代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国强烈的爱

师生交流、总结:诗人描绘了日出的胜景,抒发了如火山喷发的像怒涛澎湃的激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的追求和强烈的爱。

十、教师指定第四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师生交流、总结。

(明确)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太阳啊,请你永远照耀世界,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出去吧!太阳啊,请赐给我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吧,我将为你献身。

十一、师生共同总结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

十二、学生自读《炉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个礼物。思考问题:

1、请找出诗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请说说《炉中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主题上和《太阳礼赞》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十三、实践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给“母爱”找出合适的意象。

母爱,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_,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答:一首田园诗;一幅山水画;一首深情的歌;一阵和煦的风。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统一,只要能符合特征就行。)

课文赏析: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景,后四节抒情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汹涌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

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给人一种飞动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写景是为了抒怀。

第二部分,作者对太阳敞开胸怀,述说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阳哟”开头,诗人请求太阳永远照耀世界,将四面的黑暗驱除出去:诗人希望能从太阳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愿和太阳融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势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节,诗人的感情如火山爆发,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

最后一节中”的笑“,更是渗透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画面活跃起来。

评析: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追求,这种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为在诗人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中国的象征。诗人渴望“美的中国”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所要表达的社会理想表达出来了。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练习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现代诗教案 篇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用身边的事物来勾起回忆交流齐读课题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2、分小节读诗文。

(二)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自由朗读课文听师读说一说观看课文配图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练习读诗读诗歌,品诗意思考回答边读边想讨论诗意思考回答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比一比,组词语。

渡()倦()坐()度()卷()座()

2、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花牛歌》中描写了、等景物。

自由做题,指名交流答案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教学反思

现代诗教案 篇4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件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板书:生活)

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人读生词并理解

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平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

(微笑着走向生活)

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3、小组交流。(大屏幕出示):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师:那么想想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则是怎样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的?

学生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或名人。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表情朗读,并作不同形式练读。

4、那么大家就带着坚强、乐观的态度再读这首诗。

小结:汪国真告诉我们无论怎样,我们应该“微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现在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例如欺骗、愚弄、误解、陷害、猜疑……你将会如何呢?

四、拓展练习

1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观点?请试着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仿写练习。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

五、拓展阅读。

说说文章给你的感触。

现代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念:

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教具准备:画好的小河、大山、燕子、劲竹、笑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配乐多种形式品读诗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三、交流诗人的生活态度。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四、请同学们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面对不幸,积极进取的人呢?

(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五、写格言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六、在歌声中结束本诗的学习。(歌曲: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谭辉军|谢若琳))

七配乐朗读第一、二诗,自学第二首诗。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现代诗教案 篇8

一、多音字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二、近义词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三、反义词

斜—正 扁—圆

四、理解词语

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五、词语搭配

(头白)的芦苇 一(穗)剪秋罗 甩得(滴溜溜)

六、词语扩展

ABB式词语:滴溜溜 慢吞吞 慢腾腾 香喷喷 辣乎乎 甜津津 软绵绵

七、句子解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八、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九、课文主题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现代诗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诚的童心,描绘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体会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儿童的奇思妙想。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感受诗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二、学习重难点:

诗人怎样通过奇思妙想描绘儿童的天真和雅趣。

三、学习准备:

1、查阅资料:泰戈尔与《新月集》。

2、从语言、动作、思想等方面想象儿童的天性,并可用一些比喻句对儿童进行描绘。

四、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用语言描绘儿童的天性

活动目的:课前蕴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儿童,了解儿童。

活动时间:7分钟

活动方法:小组比赛

活动步骤:

1、老师导入话题,并将班上同学分成四人为一组进行比赛。

2、两分钟后开始比赛,可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动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儿童,看谁说得精彩,对说得好的给以热烈的掌声。

3、小组比赛大约5分钟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如此优美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描绘,靠的是对儿童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那么泰戈尔又是怎样描绘儿童的天真和充满幻想的呢?进入课文《纸船》的学习。

4、朗读《纸船》,勾出诗中对儿童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

活动二: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童的童真雅趣?

活动目的: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抢答,看谁找得准

活动步骤:

1、教师作活动说明: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认真思考诗中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特有的描绘,说得正确的,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并在后面写上他(她)的寻找结果。

2、学生自我感悟,抢答,其余同学当裁判。

3、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作适当评价。

4、比赛结束后,教师点评: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五、自我测评:

1、《纸船》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生动的描绘和想象?

① ② ③ ④

2、先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么?梦想什么?

4、小作文:以“儿童”为话题,抓住其特点,写一段话,文体不限 。

六、学习资源链接:

(1)泰戈尔

泰戈尔,即接宾特兰纳.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鸶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乐文学奖。

现代诗教案 篇10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2、在朗读、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1、介绍现代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现代诗二首》,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写作手法上多运用修辞。像1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中,小草、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4、接龙读。(每人读一大句)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1、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小河图)

2、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大山图)

3、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贴燕子图、劲竹图)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1意外中失去双臂的书法家和志刚;2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成为了硕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写诗文。(大屏幕出示仿写例文)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现代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象。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的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

2、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纸船—寄母亲》。

整理。

4、出示课件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步朗诵,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用什么一个形象来表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思念的?出示品读诗歌的课件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从来不肯”了体现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

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

(这句话的重音也应放在“从来不肯”,“从来不肯”的语气要坚定而深沉。) “总是留着——留着”、“一只一只”:(表明所叠纸船之多,对母亲思念之深。) “每天”、“总希望”:(体现思念的执著、诚挚和永不改变) “含着泪”、“求”:(体现了思念之强烈已达顶点。)

2、三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领悟诗情)

3、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出示课件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1、诗人用小纸船来寄托自己的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学生自己举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月亮、星星呢?

(纸船可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

3、出示课件用借物抒情地方法,说一段话。

五、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广为流行,使许多的读者爱不释手。出示课件鼓励阅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冰心给泰戈尔信件的课件:有冰心奶奶给泰戈尔的书信引出课题泰戈尔的诗歌

《纸船》。

2、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对泰戈尔的了解,教师介绍作者。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1、默读诗歌,评点,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诗人在水边放船,眼睛应该注视水里,为什么会“仰望天空”? 出示课件 “我”在纸船上运载了些什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出示课件 (地点、人物、氛围)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1、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奶奶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2、如果你也有一只载梦的纸船,你会放进怎样的梦?不妨试着做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现代诗教案 篇12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板书:生活)

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人读生词并理解

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平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

(微笑着走向生活)

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3、小组交流。(大屏幕出示):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师:那么想想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则是怎样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的?

学生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或名人。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表情朗读,并作不同形式练读。

4、那么大家就带着坚强、乐观的态度再读这首诗。

小结:汪国真告诉我们无论怎样,我们应该“微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现在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例如欺骗、愚弄、误解、陷害、猜疑……你将会如何呢?

四、拓展练习

1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观点?请试着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仿写练习。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

五、拓展阅读。

说说文章给你的感触。

现代诗教案 篇13

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是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识流动中的一个境界。内容完整和明朗,形式不刻意雕琢。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神秘园》的音乐烘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可是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这种效果。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展示课件,画面集中了江南各种形式不同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描述心中的“雨巷”。

罗生布拉特曾说:“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某种一致性时,那么阅读的效果就好。”创设阅读与鉴赏情境的最大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情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无内化可言,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意。使此时较为成熟的感受与自己原初的感受构成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紧接着共同探究三个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而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清丽不俗的丁香姑娘,不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吗?

自此,学生豁然明白。

现代诗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从中体会作品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重难点分析:

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都与生活有关)

(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微笑着走向生活?

交流预设:

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

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

(三)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学生细读,勾画感受深刻的诗句,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结合生活,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面对生活的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作者选择的是微笑面对,你还知道哪些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经历,学了这首诗,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像诗人一样,拿起我们的笔,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课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默读全文,思考:出示课件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们的?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学生默读,勾画,写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巡回指导。出示课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四、情感升华

(一)这篇课文的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把它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完以后喜欢这两首诗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出示课件

(二)请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三)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dg15.com延伸阅读

现代诗课件


我们非常荣幸为您提供这样一份“现代诗课件”,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 教案课件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现代诗课件(篇1)

师指黑板课题,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问:你知道有哪些课本?生:语文书,英语书、科学书。

问:课本有什么用?生:教我们知识,陶冶情操

问:在这本书里,课本指的就是什么?答:大自然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大自然怎么叫课本呢?课本里有些什么呢?为什么叫绿色的课本呢?怎么样打开绿色的课本?

二、新授

1.我们长江路小学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出示锦jin。读,正音,出示棉和绵比较形声字的区别和特点,教师讲解。

出示云锦请学生解释意思。师说:课文中说天空出现云锦这云锦指的是什么?生答。你觉得这云锦怎么样?太美了。指名读这个词,再齐读一遍。

学生大声读课文。师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注音前鼻音,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

学生读课文。

生读完,师评价:姿势端正,说明在用心读书。问: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生:这是美的课本,大自然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生答,说不出具体意思,师总结:你觉得很丰富,是吗?

我们一定要跟着诗人走进大自然去品读,去体会。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眼前仿佛展现什么样的画面。(生读了20秒)师请生说画面。生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哪个词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画面?(敞开)读好这个词,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接着问:从两个去吧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读。

生答自己仿佛看到大自然在呼唤我们,师说:是啊,大自然在召唤我们,你能读出这种召唤吗?生读这句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2-5部分,边读边想想,自己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同时板书:看听感受)品读的要求明白了吗?好,开始读吧!

2.生读2-5部分。

生读完后,师说:不但要用嘴巴读,而且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想像。同学们再读一读。生再读2-5部分。

交流一下。生说:我仿佛看到野花感觉很快乐。出示诗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很多小动物很快乐。

从洋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每个人都非常的快乐。

我们来读一读,生齐读。

还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粒。

师:你想到了什么?另一生答:我仿佛看到了葡萄,师说:什么样的葡萄?紫莹莹的葡萄。

你有没有去过田野?那里还有什么?生答:白花花的棉花。另一生答:不管是什么,都是金光闪闪的。师:为她鼓掌!生鼓掌。

出示诗句,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绚丽的色彩。生答自己仿佛看到青松,师想到〈〈青松〉〉带学生背诵。齐读诗句。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诗歌的魅力。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景。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生说:从绿水说前进吧这句我体会到海纳百川的含义。师点评:他的语调虽然平淡,但说的很有道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此句。

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句,我站得高看得远,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只有攀登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生: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师:是啊,我们要勇往直前,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一生读,师说还不够,请另一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你们把老师也给感染了,同学们,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出示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请一个同学读。读完,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我看到()的天空我看到()的大地我看到()的早晨我看到了()的黄昏

生答:五彩的天空,绚丽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绿油油的大地,金灿灿的大地

生齐读本段诗句。

为什么作者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呢?

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春天的,春天是绿色的,所以说是绿色的。

师:再想想,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呢?

生: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

生:森林是绿色的,这写的是森林。

师:一年四季,大自然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所以说是绿色的大自然。

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答,:因为大自然是更广阔的课本,那是一本百科全书。

3.生读最后一节和第一节,读完问:现在读和开始读一样吗?生说不一样。

配乐,一二节男女生分读,然后齐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现代诗课件(篇2)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件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课件(篇3)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从中体会作品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重难点分析:

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都与生活有关)

(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微笑着走向生活?

交流预设:

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

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

(三)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学生细读,勾画感受深刻的诗句,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结合生活,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面对生活的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作者选择的是微笑面对,你还知道哪些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经历,学了这首诗,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像诗人一样,拿起我们的笔,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课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默读全文,思考:出示课件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们的?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学生默读,勾画,写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巡回指导。出示课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四、情感升华

(一)这篇课文的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把它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完以后喜欢这两首诗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出示课件

(二)请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三)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现代诗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归巢芦苇剪秋罗睡眠霸占

(重点指导生字:巢:是翘舌音“cháo”,避免读成“cáo”;

芦:读lú,不要读成lǔ;

罗:“罗”和“萝”是同音字,读“luò”;

眠:不要读一半,读成“mín”;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归巢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斜阳回到自己的窝。

霸占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偷渡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分小节读诗文。

四、范读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2.出示课文挂图,引导看图。

五、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①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倦” “驮”体现了什么?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上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②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聪明的你知道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读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说一说。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的诗句语言,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六、指导朗读

方法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花牛的可爱,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去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配乐)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七、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黄昏时的美丽景色,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八、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多搜集一些这样的诗歌。

九、当堂检测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 《花牛哥》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课件(篇5)

设计说明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意象组合”“以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把握策略

1.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5.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二、学习《秋晚的江上》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4)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3.过渡: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

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三、学习《花牛歌》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4.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

(4)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设计意图:在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四、总结课堂,课外拓展

1.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鸟儿坐压扁

驮着斜阳眠霸占

双翅一翻走甩尾

掉在江上梦偷渡

芦苇红颜

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一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一首现代诗四小节,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二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课件(篇6)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 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听完之后)

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发展过程。主要的诗集有《我们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师:请同学们静听,听完后静静的思考,你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生①:忧愁的。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自由诵读全诗。

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

师:巷的特点是深,有诗作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这巷下着雨,江南的绵绵细雨,自然和愁联系在一起,有诗作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师:“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生苦思冥想,组织语言,一生表述: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嚷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师:×××同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的心情。

生:在这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

师: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们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意象3)

师:老师可以满足你们小小的心愿(欲去打无课件,又停),请你们猜测一下,丁香花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师:(介绍):丁香花是一种很美丽的花,多为白色或淡紫色的,不妖艳,仲春时节开放,容易调零。因此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时常和愁怨的情绪相连结,历来被视为愁品。古代有很多诗人以丁香写愁,留下许多千古绝唱。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各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憬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

诗中的女子不就是如此吗?可是诗中的丁香花和你们看到的还有不同之处,我们诗中的丁香花是指丁香花蕾。

师:很好。诗中的丁香花不是盛开着的,而是含苞欲放的,仿佛一个满怀心事的女子,把自己的怨愁层层地包裹起来。

现代诗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巢(cháo) 芦苇(wěi) 剪秋罗(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滴溜溜 白茫茫 香喷喷 金灿灿 亮晶晶

水汪汪 黑压压 沉甸甸 红彤彤 火辣辣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文精选了两首现代诗,这两首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这样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得熟练,读得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更好地体会夕阳西下的情景和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代诗课件(篇8)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意象组合”“以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课时

1.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5.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4)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3.过渡: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

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4.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

(4)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设计意图:在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四、总结课堂,课外拓展

1.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鸟儿坐压扁

驮着斜阳眠霸占

双翅一翻走甩尾

掉在江上梦偷渡

芦苇红颜

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一首现代诗四小节,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国强烈的爱

师生交流、总结:诗人描绘了日出的胜景,抒发了如火山喷发的像怒涛澎湃的激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的追求和强烈的爱。

十、教师指定第四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师生交流、总结。

(明确)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太阳啊,请你永远照耀世界,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出去吧!太阳啊,请赐给我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吧,我将为你献身。

十一、师生共同总结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

十二、学生自读《炉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个礼物。思考问题:

1、请找出诗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请说说《炉中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主题上和《太阳礼赞》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十三、实践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给“母爱”找出合适的意象。

母爱,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_,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答:一首田园诗;一幅山水画;一首深情的歌;一阵和煦的风。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统一,只要能符合特征就行。)

课文赏析: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景,后四节抒情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汹涌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

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给人一种飞动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写景是为了抒怀。

第二部分,作者对太阳敞开胸怀,述说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阳哟”开头,诗人请求太阳永远照耀世界,将四面的黑暗驱除出去:诗人希望能从太阳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愿和太阳融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势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节,诗人的感情如火山爆发,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

最后一节中”的笑“,更是渗透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画面活跃起来。

评析: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追求,这种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为在诗人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中国的象征。诗人渴望“美的中国”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所要表达的社会理想表达出来了。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练习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现代诗课件(篇10)

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是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识流动中的一个境界。内容完整和明朗,形式不刻意雕琢。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神秘园》的音乐烘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可是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这种效果。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展示课件,画面集中了江南各种形式不同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描述心中的“雨巷”。

罗生布拉特曾说:“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某种一致性时,那么阅读的效果就好。”创设阅读与鉴赏情境的最大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情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无内化可言,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意。使此时较为成熟的感受与自己原初的感受构成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紧接着共同探究三个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而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清丽不俗的丁香姑娘,不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吗?

自此,学生豁然明白。

现代诗课件(篇1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诚的童心,描绘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体会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儿童的奇思妙想。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感受诗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二、学习重难点:

诗人怎样通过奇思妙想描绘儿童的天真和雅趣。

三、学习准备:

1、查阅资料:泰戈尔与《新月集》。

2、从语言、动作、思想等方面想象儿童的天性,并可用一些比喻句对儿童进行描绘。

四、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用语言描绘儿童的天性

活动目的:课前蕴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儿童,了解儿童。

活动时间:7分钟

活动方法:小组比赛

活动步骤:

1、老师导入话题,并将班上同学分成四人为一组进行比赛。

2、两分钟后开始比赛,可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动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儿童,看谁说得精彩,对说得好的给以热烈的掌声。

3、小组比赛大约5分钟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如此优美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描绘,靠的是对儿童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那么泰戈尔又是怎样描绘儿童的天真和充满幻想的呢?进入课文《纸船》的学习。

4、朗读《纸船》,勾出诗中对儿童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

活动二: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童的童真雅趣?

活动目的: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抢答,看谁找得准

活动步骤:

1、教师作活动说明: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认真思考诗中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特有的描绘,说得正确的,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并在后面写上他(她)的寻找结果。

2、学生自我感悟,抢答,其余同学当裁判。

3、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作适当评价。

4、比赛结束后,教师点评: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五、自我测评:

1、《纸船》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生动的描绘和想象?

① ② ③ ④

2、先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么?梦想什么?

4、小作文:以“儿童”为话题,抓住其特点,写一段话,文体不限 。

六、学习资源链接:

(1)泰戈尔

泰戈尔,即接宾特兰纳.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鸶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乐文学奖。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锦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透彻地分析“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这部作品。制作完善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授课的必要条件,因此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制定教案课件。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可以有效避免忽略重点内容,同时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本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

一、了解学情,指导读诗写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新课古诗两首。

2、和这两首诗见过面吗?

小时候爸妈教过的。

自己读的。

3、读准古诗会念吗?

△指名读

《池上》后鼻音:撑艇萍

《小儿垂钓》平、翘舌音:侧稚

△出示生字表

△写字:拿出笔,认真地描一描,要求:先好好看看这个字,再边写边想这个字哪一笔最难写。

写这几个字有困难吗?

二、基本理解诗句

1、了解古诗大意

△两首诗写的都是谁?怎么知道的?

小娃、小儿、稚子

△这两个孩子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池上》偷采白莲;

△白莲见过吗?

(嫩嫩的莲蓬)

△还有那些词语或诗句诗你一读就能会的?

不解:不明白。

藏踪迹:隐藏自己的踪影。

开:划开。

△请你来读一读这首诗。

3、《小儿垂钓》学垂钓;

△可以从哪儿一下子就读到诗的内容?指读题目对照彩图

△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钓丝。垂纶:泛指钓鱼。

△小儿在哪里钓鱼?

莓苔:莓,一种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泛指野草。

△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借问:问,有礼貌的问。谦辞。

教师叙述:古人总是很谦虚,杜牧《清明》一诗中也曾提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侧坐:侧着身子坐。看看插图

△草映身:野草掩映着身体。看插图

△读一读这首诗,能通过文字看到插图上的画面吗?

4、这两首诗浅显易懂,同学们通过看图,讨论一下子就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可是诗学到现在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让眼前看到的画面活起来,还要读出古诗地味来。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学习《小儿垂钓》

1、先看《小儿垂钓》这首诗,小儿学钓鱼,遇到了什么事?

出示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小儿怕什么?

(怕问路人的声音惊跑了鱼儿;

担心鱼儿马上就要上钩,被问路声吓跑了)

3、这个怕其实是一种担心。读读整首诗,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儿怕?

(1)蓬头:形容头发乱。

△你猜测一下小儿则门会蓬着头?

(看到小儿因为急于学垂纶,怕耽搁时间,根本顾不上梳头)

师: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小儿的模样,还感受到小儿学垂轮的急切心情。

读出它的这份急切,这份怕。

(2)侧坐:身体向一边歪斜着坐。

△拿起相机,给小儿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再和诗人心灵沟通一下,想想:诗人描写这个小动作,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孩子的坐姿吗?

(侧坐莓苔草映身,体现了孩子不在意坐的地方,只是一心想着怎么才能钓到鱼儿;

侧坐这个姿势更方便观察鱼儿上钩的情况;

侧坐莓苔草映身,杂草挡住身体,不易被鱼儿发现;)

评价:这个小儿一心就想着钓鱼,侧坐就是生怕看不到鱼儿上钩。

指名朗读

(3)遥招手:远远地摇手。

△遥招手是在哪儿招手?(远远的)

△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小儿,做个遥招手的动作。

请2名学生说说: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一个摇手让路人别过来,走得远一点;

(教师叙述: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钓鱼心切呀!)

一个招手让路人走到跟前,悄悄地给他指路;

(△师引导:嘘,鱼儿马上就要上钩了,现在可不能说话对于这个招手还有不同理解吗?)

△争论:你们同意哪一种?请说清理由。

△你们说的头头是道,请你读一读。

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招手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其实,小儿招手,不管是让路人走近还是走远,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引说)怕得鱼惊不应人。

4、诗中的小儿刚刚学习钓鱼,非常专注,技术还不娴熟,但他多么希望能钓上一条大鱼啊,多么希望能初战告捷。你们是最能理解他的,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学习《池上》

1、另一个小娃呢他在干什么?引说偷采白莲

2、品味偷字

△读读前两句,品品这个偷字?

△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去干过自己喜欢的事?心情怎么样?

(紧张,兴奋,高兴)

教师叙述:小娃小心翼翼地撑着小船独自去采摘莲蓬,太想吃嫩滑、甜美的莲蓬,采着采着,心里越来越开心。他一边划小船,一边哼着小曲呢。

△在诗人眼中,这个小娃会是贼吗?联系下面的诗句,再读一读有什么新的理解?

出示:不解藏踪迹

△是什么暴露了小儿的踪迹?

浮萍一道开

教师叙述:夏天,满池绿油油的大荷叶,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白莲盛开了,挤挤挨挨的,嫩生生的莲蓬招人喜爱。真是莲叶何田田。小娃采了莲蓬

小娃根本不知道隐蔽自己的踪迹。虽然他顶着荷叶,但他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浮萍,小池上留下的水痕早就被别人看到了。

△这个不解,这个偷子让我们认识一个怎样的孩子?

有评论家这样称赞这二十个字写小娃天真如在眼前。

△多么可爱的小孩啊,这么小,这么顽皮,瞧他的样子,就是一首天然的诗。指名读一读

5、总结两首诗

△童年是最令人羡慕的,这两首写的就是你们,你们是最快乐的,来将这份快乐和画面融为一体。指名分别读两首诗。

(评价:吟诗是感情丰富的表现,是自我陶醉的体现。)

△同学们,喜欢读这两首诗吗?其实不仅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的成年人也喜欢读,因为在诗句中我们也能读到自己的影子。老师和你们一起读。

三、指导背诵两首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娃一起体会偷采白莲的乐趣,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

给你们配上音乐。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

出示:画面

四、拓展阅读

1、顽皮、淘气是孩子的天赋。这两首诗是我们自己的诗,像这样的诗句你还能吟诵一句吗?

所见宿新市徐公店

袁枚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篱落疏疏一径深,

歌声振林樾。树头花落未成阴。

意欲捕蝉鸣,儿童急走追黄蝶,

忽然闭口立。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课后作业:(1)选择一首诗编写一个儿童小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听;也可以将这个生动的情景剧演一演。(2)找一找,读一读,更多的描写儿童的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刘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施肩吾

《21、古诗两首》课例分析

一\字词教学:(基本上这些生字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根据学生情况没有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基本理解诗句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结合了图、文、课外资料来学习古诗,展示了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后来的指导打下了基础,教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在我教学的时候,学生曾经提出蓬头的两种理解,一种是代表小孩子所梳的那个发型,从这个蓬头可以看出小孩子很可爱,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乱蓬蓬的头发。孩子可以从这生发出去,想象到可能是孩子早上起晚了,着急的要去钓鱼,来不及梳头发的饿急切心情。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孩子对文本有不用的解读!)

怕:(从怕字入手,一个怕字统领全文,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关键词的妙处!)

(两首诗歌都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童趣,用前一首诗歌做例子,学习第一首扶,第二首放,学生也在其中学习了方法)

这堂课中,教师激情,学生积极,学得有滋有味,学出了古诗的味道。其中也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一举两得。

当然,我也有一点思考:就是摇招手的理解。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会印在他的内心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纹路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可以从细微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我们要肯定积极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特体验的同时,结合行为规范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2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悟。

1、谈话激趣入题。

2、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进一步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检查预习情况,校正读音。

4、初步走进诗篇。(大体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总结理解古诗的办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学生自主利用上述方法互相说说诗的大意。

3、理解诗意。、

4、整体把握诗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意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诗人和朋友告别时的地方。

(出示地图:黄鹤楼)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让学生通过结合地图理解西辞的意思。

3、以烟花三月为切入口,让学生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诗人和朋友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入境入情)

4、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诵读这两句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

(1)让学生想象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离去,看着友人渐渐远去,诗人此时会有何感想。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情谊之深。)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那种海内存知己的情谊。)

(4)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诵读诗句。

(提倡换位赏读,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身临其境地感悟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背读。

3、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是充满深情厚谊的)

五、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第一首诗。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利用学习上首诗的办法,学生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在合作中学习。共同发挥自己的特点,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诵读诗句,整体把握诗句的意境。

三、拓展思维,举一反三。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深深体会到: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友情让人生更加美丽。

3、初步总结古人是怎么样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爱。

四、布置作业。

1、写两句表达有情的话。(也可以是诗句)

2.查找有关友情的名句、名言。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4

解读古诗两首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程颢(hao去声)的颢字。读音需要强调。

古诗两首,一为杜牧的《江南春》,一为程颢的《春日偶成》

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春景,都是通过所见抒发所感的七言诗句。但是却又本质上的不同。

《江南春》作者为杜牧。此诗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江南春景:烟水迷离,生机勃勃,广袤富庶。同时含蓄地借前朝故事揭露当时崇佛修寺的情景。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全诗用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

由于本诗语言简洁易懂,教学中我采用了猜诗意的方法教学,学生对千里一词理解上很到位,列举《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数字以及表示数量的词,做为千里这个词的虚指的理解依据。还列举了《桂花雨》中的千里飘香这一词的理解。

但是本文中到底为何杜牧要借前朝佛寺发感叹,学生不甚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时,就出现了感情把握不当的现象。为帮助学生领会诗作意境,通过介绍作者生活时代背景,以及猜测作者居安思危的情绪,来帮助学生把握诗的基调。

《春日偶成》一诗在理解上更是容易,字面上学生就能猜出个十之八九。在帮助学生理解余字时,我给他们进行了浅层次的古文启蒙我在古文中有很多称法,如吾余学生还从电视中积累到了皇帝可以自称为朕

至于情感体验,我分成了四个层次

1、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会如何表现?

2、你春游时看到美丽的景色,以及拥有舒畅的心情时,你是怎样的表现。

3、别人心里会怎么想

4、诗人的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快乐的游玩,和你们一样快乐。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两首古诗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而垂钓》诗人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1)请学生谈谈对作者的了解你学过白居易的哪首诗?

《江南好》、《草》

(2)教师补充介绍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隐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指名背诵《池上》,齐背。

2、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孩子钓鱼)

4、简介诗人:

(1)请学生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2)教师补充介绍: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据说他原来是个工匠,人称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多不容易,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教师过渡: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试着理解诗句。

2、同桌交流。

3、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儿。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教师:钓鱼竿上的一样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长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练说同桌说说,互相补充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教师过渡: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品一品,体会体会,

四、细读品趣

1、默读古诗,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头。你从蓬头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气、天真可爱,蓬头还给人一种透着野性、纯朴的味道)

小结:一个蓬头,真让人忍俊不禁,体会到乡村孩子的纯朴、还带着点野性呢!

②侧坐。(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

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二行诗句。

5、继续交流:

⑥遥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教师: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可以借助手势。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4、指导表演。教师: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指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纶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家乡都变了模样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

学生表演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别过来,不惊扰了我的鱼)

教师: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

指名学生表演不同的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教师: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体现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体现童心童趣的)

2、教师: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来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业: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6

4.古诗两首

一、用楷体将两首古诗工整地抄录在下面方格中。

二、品味诗句,填空

1.《江南春》是朝作者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抓住了、、、、、、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春日偶成》是朝作者的诗作。全诗洋溢着诗人

的快乐。

三、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时人:余:谓:

四、收集描写春天的诗作抄录在下面横线上。

五、你知道吗?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程颢:北宋著名儒家学者。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7

一、将词语补充完整。

云()风()傍()随()忙里()()

风()日()花()柳()心花()()

依()傍()柳()花()()()若狂

二、选择正确的意思。

余:①剩下;②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③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④我;⑤姓。

1、参加这次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达二百余人。()

2、时人不识余心乐。()

3、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

4、哥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拉二胡。()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句()再现了绿树红花、黄莺欢歌的自然景观,诗句()展示了水村山郭、酒旗招展的生活场景,诗句()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图景。从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还有()。

2、<春日偶成>是()诗人()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致高涨时所写。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人们误以为作者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诗句是()。感受到作者(陶醉在春色之间,无比快乐的)心情。

四、积累:填写带有山、水的诗句。

1、遥望洞庭山水翠,()。

2、水光潋滟晴方好,()。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1.自由读诗,聊诗中画面,解决基本诗意。追问中点拨重点词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高兴。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及莲叶何田田诗。)品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历来存有异议。我以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萌生探究欲望、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感悟古诗,不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诗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

三、得益课外,聊聊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2)所见(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

【为使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设计中抓住古诗主题教学的辐射点,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自由开掘的空间,而最后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在于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9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程颢(1032~1085),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人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两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其著述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遗书》,其中包括杨时编辑之《粹言》、朱熹编辑之《遗书》(即《二程语录本》原本)、《外书》和程颢之《文集》。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背诵这个词语。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写的。

学习《村晚》

简介作者。

解题:

村晚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史诗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色的。

初读课文。

读顺诗句。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行。

池塘和陂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相同,都包括了池子和池边的意思。

看插图,看看那一部分是和诗句的意思相对的?

两个满字说明了水草丰美的样子。

学习第二行。

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衔字?

寒漪这词语怎么讲?用浸表示什么意思?

齐读。

指名读三、四行。

牧童是指什么人?

归去表示回到哪儿去?

短笛无腔信口吹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对照画面读诗,体会意境。

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指名四人背诵。

指名说说《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学习第二首诗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解题:

早晨从净慈寺初来送别好友林子方。

初读课文。

读顺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毕竟是什么意思?

与与四时是什么意思?

毕竟六月中西湖,风光与四时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叫无穷碧?

什么叫别样红?

指导背诵。

完成练习与测试。

2024拼音教案(集锦十四篇)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经过收集,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献上2024拼音教案(集锦十四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请访问更多“拼音教案”精彩专题!

拼音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巩固ü上两点省略的拼写规则,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拼读n、l与üe,j、q、x与üe相拼的`音节。

1.出示:

2.对比两组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

4.引导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6.指名读,开火车读,达到熟练拼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P35页下面的图

指导学生看图:老爷爷在干什么?院子里有些什么呢?

2.出示音节

3.自己试着读一读。

4.同桌小伙伴互读。

5.指名读,如果读得不准,其他同学补充。

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给拼得慢的学生机会,使他们也能拼读熟练准确。

四、学读儿歌。

1.出示儿歌

üe、er

3.选出你会拼读的音节读一读。

4.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

5.学生领读,其他同学随读儿歌。

6.自己试读。

7.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8.指名读,鼓励学生背下来。

五、读全文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一人读一人听,相互正音。

3.齐读。

4.指名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与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交上了好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看谁听得清,找得准》的游戏。

听老师或同学读字母或音节,看谁又快又准地把字母和音节找出来。

拼音教案 篇2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儿歌。

朗读能力,初步学习正确运用数量词。

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明白坚强的意志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课前准备】

卡片、图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今天,林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田园风光,想去吗?我还准备了几顶帽子,谁要是读准了这些帽子上的音节,我就把它送给谁。

3、请小朋友们拿好帽子,咱们出发了。

二、看图认识事物,学词练句

瞧,农村到了。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⑴(随机点击)出示词语及音节。

⑵拼读音节。

⑶请小朋友看看字与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山”、“田”的字与图特别象)

⑷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⑸能给这两个字找找朋友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自制的词语卡范例,引导学生课外识字)

2、按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学习韵文:

⑴小朋友们刚才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谁能按顺序来介绍这些景物?随机出示方位词及音节。(如果学生说不出方位词,可先提供给他们这些词。)

⑵拼读音节,分清“左”与“右”、“远”和“近”。

①“左”与“右”就像是一对双胞胎,谁能分清它们?(借助口诀)

②游戏我说你做。(分清“左”与“右”)

③以两位同学为参照,请小朋友说说谁离你远,谁离你近。(分别请前后两位同学说,使大家明白“远”和“近”不是绝对的,会随着观察者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④以两位同学为参照,请小朋友说说谁在你的左边,谁在你的右边。(先请学生说,再由老师来说,从师生的不同说法中,使学生明白这两个词也不是绝对的,会随着观察者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⑶学习韵文:

①有个小朋友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图,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介绍的。

②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韵文。

③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来表现表现。(故意读错数量词)

说说错在哪里。(分清“一座”与“一座座”、“一块”与“一块块”的不同)

练习连一连。(数量词的运用)

“一片”可以与“树林”做朋友,成了“一片树林”,它还可以与谁交朋友?

④我们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丢字,否则意思就不同了。再次齐读韵文。

⑷联系实际用方位词练习说话:

①小朋友,能不能学着书中小朋友的样,用上这些表示位置的词介绍景物呢?

②请组长拿出老师事先发下的图片,四人小组合作贴上方位词,再互相介绍介绍。

③抽部分图片投影,指名介绍。

三、学习儿歌

。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揭示题目“登山”,跟读。)

《汉语拼音12 an en in un ün》

⑴找找儿歌中已学过的字,读读。(点击出示)

⑵还有一些字虽然没学过,但音节大家都熟悉,咱们来读读(点击出示)

⑶剩下的是没学过的音节,跟着老师读,小朋友把它们记在心里。

⑷自由读读整首儿歌,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给它配上动作。

⑸还不会读的小朋友可以向你们组的成员请教,会读的小朋友教教不会的。(四人小组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儿歌。)

⑹检查朗读。(能做动作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3、学习反馈:

⑴指图分别说出这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半山腰”,给“半”找朋友。)

⑵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孙燕不怕累,坚持到底,所以白云夸她意志坚;而林文只登到了半山腰,相信在风儿的鼓励下会继续攀登到顶峰的。)

4、分清“他”与“她”:

⑴儿歌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它们的声音一模一样,就是长相有点不同。它们是谁呢?(出示“他”与“她”)

⑵说说“他”与“她”的不同之处;

⑶说说儿歌中的“他”与“她”分别指谁;

⑷完成《随堂练习》23页第二题。

四、巩固字词

1、卡片认读字词。

2、摘苹果游戏。

(区语文教研会上执教,并拍成录像送市参加全国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

拼音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

二、学习“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习“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习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习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习“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习“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习“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x、x

3.书写字母“x”

(“∕”左斜。

(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 ü →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ü → ju

q — ü → qu

x — ü →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习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拼音教案 篇4

一、观察画面,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体会画中的美。

2、讲故事,激发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出示拼音卡,看卡片上的图说话,引出单韵母a。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

3、学生以各种方式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编顺口溜读)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发出a的音?

5、再次看图,观察图画中哪儿像a的形?教儿歌,记忆音和形。

6、教师讲解a笔画笔顺: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7、认识四线格,观察老师将a写在哪里?

8、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a的四个声调

1、看插图,说说汽车是怎么走的。

2、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学习: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比较汽车走法和a的四声哪些地方相像。

4、练读四声:

师范读,配合手势读,编儿歌练读。

5、做游戏区分a的四声,重点区分二、三声。

6、学习动用,体会读音。

四、小结本课内容

拼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复韵母,读准四声,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看图读儿歌,会认7个生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教师提着一串各色的气球,引导学生说气球的样子,和气球打招呼,然后出示挂图问小气球到哪儿旅游去了?

2、教师范读儿歌。

3、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出示儿歌题目,齐读。

“球(qiu)”、“游(you)”三个音节中引出ao ou iu,他们是小汽球给我们带来的三个新朋友。

二、学习复韵母ao ou iu

2、按上述方法分学习小组交流学习ao ou iu。

3、检查学习情况:

⑴ 学生自由说是怎样记住ao ou iu 的,(可以编儿歌,顺口溜,如记ai小a和小i,一起做游戏,两人手拉手,一高一矮笑嘻嘻;记ei小兔黑黑,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

⑵ 指名读ao ou iu ,试着说发音方法,然后采用各种读的方式巩固读音。

⑶ 指名说怎样给ao ou iu标调,并说明标调理由。

⑷ 练读标调的ao ou iu。(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

三、学习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

1、分类出示音节 bao dao gao

zou cou sou。

jiu qiu

jiao qiao xiao

引导学生区分哪些是两拼音节,哪些是三拼音节。

2、复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学生自己拼读音节,有困难的音节相互帮助,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有困难的音节。

四、参与游戏、复习巩固

《摘苹果》将复韵母ao ou iu及音节藏在苹果树上的苹果中,学生摘到苹果必须大声读对苹果中的音节或韵母,并带领全班同学读,老师就将苹果送给他。

五、作业

练习拼读儿歌中带ao ou iu的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带有ao ou iu的拼音卡片,采用开火车,找朋友,打电话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导入新课小气球去旅游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二、学习儿歌,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儿歌。

2、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把每个字的音读清楚,读准确。

3、学生找出儿歌中带有ao ou iu的音节读一读。

4、分男女同学读儿歌,引导学生读出小气球的快乐心情。

6、从儿歌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记住字音。

7、检查学习效果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一听。

8、学生试着表演儿歌,背诵儿歌。

9、教师配乐,让全班学生自由表演背诵。

三、指导书写ao ou iu ,掌握写法

格式,教师提醒学生将字母写工整,两个单韵母间要挨紧一点,写出来的复韵母是一个整体。

2、学生练习书写ao ou iu,作业要求在课内完成,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拼音教案 篇6

一、复习

1、出示卡片:

a──阿姨的 a,张大 a a a,

o──公鸡叫,嘴巴圆圆 o o o,

e──一只小白鹅,嘴巴边扁扁 e e e。

(书空 a o e )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棒,其实 a o e 还有四种声调,今天我们来学 a o e 的四声。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aoe的四声

1、出示四声符号。

2、演示:

a──ā á à ǎ

o──ō ó ǒ ò

e──ē é ě è

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象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空中往下降。

学生跟着老师念、自己练、同桌练、指名练。

3、用日常用语练习发音:

在平时生活中哪些词语中有 ā 的音。(阿姨的ā)(阿妈的 ā)

又如:ǎ,又错了。

à,真美。

ē(婀娜)

é(白鹅)

ě(恶心)

è(饿了)

4、按顺序复习四声。

5、打乱顺序辨别认识。

三、作业

书写。

拼音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独立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借助拼音自读诗歌,并能当堂背诵。

名言,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格言、谚语。

2.或《小河流过我门前》的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读一读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愿意吗?(出示课文插图或)瞧,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学生观察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展开想像。

3.学习《小河流过我门前》。( ①自读 ②小组讨论:小河是怎么抓紧时间的呢? ③表演读 ④背读)

二、背一背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小河一分一秒也不停,日日夜夜奔向前,它懂得时间的宝贵。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几句谚语呢!你们想读吗?

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指生读一读。

2.齐读,质疑解疑。

3.背诵。

三、拼一拼,写出词语。

小朋友们,时间像小河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块儿珍惜时间,赶紧看看小河要我们做什么吧!

出示: shí iān() qīng zǎ() zhōng

拼音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

三、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字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2、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

二、看图说话,初识字母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7)忆字形。启发学生看图:b像什么?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 b b。

2、学习b和a的拼法。

(1)指导学生看拼音图,从“推卡片”这一动作来想拼读方法,尝试拼读。

(2)课件演示声母b和韵母a相拼成音节ba。

(3)小结拼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做“找朋友”游戏。

3.指导书写b

(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拼音教案 篇9

1、掌握声母b、p的发音部分和发音要领。

2.学会声母b、p与单韵母拼读的方法。

掌握声母b、p的发音部分和发音要领。

1课时。

一、组织教学二、发音器官和说话技能训练(一)呼吸训练设计吹泡泡游戏(师生同吹)约2分钟(二)舌体操训练第一节:舌尖抵住上齿龈,舔着上腭往后钩,钩得越深越好,但不要把舌系带抻疼。然后舌尖舔者上腭,慢慢放在下齿龈。第二节:舌尖放在下齿龈,舌头向嘴外慢慢伸,伸得越长越好,然后快速缩回。第三节:舌尖用力顶左腮,顶得腮越鼓越好,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顶右腮,左一下,右一下,反复多次。第四节:舌头平放,用牙齿轻松咬舌面,牙齿边咬舌头边往外伸,然后又边咬舌头边缩回。通过以上四节舌体操的训练,使舌头上、上、左、右都得到运动。做舌体操时,可以用鼓点或音乐指挥听觉障碍学生训练,同时让听觉障碍学生加上拍手、点头、摇头的动作。(三)在舌操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舌头的发音动作,连续发:①da、da、da、da……②za、za、za、za……③jia、jia、jia、jia……④zha、zha、zha、zha……⑤la、la、la、la……⑥ga、ga、ga、ga……三、新授b、p(一)游戏对比讲解b、p的发音部位和发音要领师:下面我们做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下来的纸,像老师这样把纸放在嘴前,讲解b的发音: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讲解p的发音: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二)按老师说的先发音,你们试一试,看看自己在发音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生:比划着发“b”的.时候,纸不动。发“p”的时候,纸动了。师:发“b”的时候,出的气轻,发“p”的时候,出的气重。同学们在发音的时候要注意。师:师指导听觉障碍学生一起练读“b、p”,范读、领读,正音。加强个别指导。(三)辨别“b、p”的形状不同。课前教师发给每人一根竖条、一个半圆。(用硬纸剪成)师: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摆一摆。快拿老师课前发给同学们的竖条和半圆(老师举起竖条和半圆),就用竖条和半圆把我们今天刚认识的新朋友摆出来,自己试试吧。听觉障碍学生拿出小竖条和半圆,做好准备。教师巡视。师:好,准备好了,注意听了!老师发出哪个声母的音,你们就摆哪个。准备,看谁听得准、摆得快。“p”、“p”。听觉障碍学生摆“p”的形。(同桌检查)师:“b”、“b”。听觉障碍学生摆“b”的形。四、巩固练习现在,大家拿出小头饰,(课前发给每人一个小头饰)想贴哪个字母就在头饰上贴好,(拿出丁丁和冬冬的图片)看!丁丁、冬冬和小河小朋友们交朋友呢!丁丁喜欢和摆“b”的同学交朋友,冬冬喜欢和摆“p”的同学交朋友。同学们想和谁交朋友就找一个和你摆得一样的好朋友。上来和他们跳个圆圈舞。听觉障碍学生先动手把字母贴到头饰上,然后找一个和自己贴得一样的同学,手拉手来到丁丁或冬冬面前,跳圆圈舞。师:同学们,你们瞧瞧好朋友头饰上的字母贴得对吗?生:检查,帮助贴错的同学改正。

拼音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yue。

教学重点:

üe和特殊韵母er的音形,并能正确书写。

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ü和yu。

(1)让学生读一读。

(2)说说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2.出示

(1)让学生读一读。

(2)说说ü上两点省略规则

3.我们学习几个复韵母了?按顺序说一说。

今天我们再学习2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谁有信心能学好!真棒!

板书: 12 ie üe er

二、利用插图学习复韵母ie、üe和er的音形及er的'四声

üe、er的音形

(1)出示3幅插图

问:你们能不能利用这üe、er的音形呀?

(2)请同学说说自己的学习过程。

(3)教师适当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方法。纠正后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指名读,开火车读。

(4)教师讲解: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一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

2.学习er的四声

(1)板书:ēr ér ěr èr

(2)自己试着读一读。

(3)借助平时口语中的发音读准四声。

(4)选择其中的声调进行组词,帮助巩固发音。

三、指导书写ie、üe、er

üe、er 3个复韵母的组成。

2.它们在书写时应占什么格?

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两个字母要写紧凑。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全班进行评改。

5.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同学互查是否书写正确规范。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

üe的读音。

yue。

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

(韵母ie的左侧是i,整体认读ye的左边是y)

4.启发学生想一想,音节yue中的小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生复习两点省略规则。提醒学生小ü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

üe和整体认读ye、yue的音。

附:板书设计:

拼音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23个声母,体会学拼音的乐趣。

2、巩固拼音的字形,懂得拼音作用大,我们要学好它。

教学重点

复习23个声母。

教学难点

能准确找出学生姓里的声母。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幻灯片、毛线、小棍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跟声母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好朋友,今天是中秋节,23个成员都到我们班来做客,看,它们来了。

二、复习声母──读读记记

同学们快看看,客人都到齐了吗?(学生一个个数)

2、这样站队太乱了,我们给他们排排队,很快就能看出声母到齐了没有。把声母分七组,按顺序,用课件逐级打出声母:bpmf dtnl gkh jqx zhchsh r zcs y w,学生跟着读

4、指名读声母,同桌互相读

三、生活中的声母──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声母?

了,我们的姓中就有它们呢!就拿老师的姓来说,cui里就有声母。我们一起做“给姓找朋友”的游戏,“我姓崔,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中快速找出声母c,最先找到的被请到老师旁边,举起卡片“我是c,我是您的好朋友!”

2、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做找朋友的游戏。指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按“我姓X,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Y,我是你的好朋友”句式来说。

k、h、l、q、x、zh、ch、sh,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班同学中谁的姓带有这些声母?

谁是它们的好朋友?继续做找朋友的游戏,逐一出示这9个声母,如果自己的姓中有这个声母请站起来,指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按“我姓X,我是Y的好朋友”句式来说,如果有的同学没能及时站起来,其他同学可提醒。

4、谁找到了自己的声母朋友,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没找到朋友的同学你们在想什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声母,看看他们中有没有你的朋友?

逐一出示声母卡片(老师课前对学生的姓做调查,找出相应的声母),请其它同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朋友。

四、熟悉字母的形──我会摆

毛线及手势、身体等,摆出它们的形状来,你行吗?

2、教师示范,比动作摆形,利用一根小棒和手臂摆出y。“我用手臂和小棒和手臂摆出y”

3、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摆,边摆边说“我用……摆出…”老师巡视。

4、请同学到前面展示,评一评,谁摆得最像?谁的想法最好?

五、小结

拼音对我们帮助这么大,你想对拼音说什么?

六、课后练习

今天,我们把这些声母客人带回家去,以后要常和朋友见面,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会给声母排队,比一比,谁学得最好,谁就是它们最好的朋友。

七、板书设计

复习二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八、课后小结

这是一节汉语拼音的复习课,重点复习声母,学生刚刚学完声母,对声母的顺序、声母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练习一“读读记记”是告诉学生,再给书中的师生互动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练习二“我会摆”是让学生开动脑筋,识记字形,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开动脑筋,不仅能用小棒、毛线、手势摆出字母的形状,还能用文具、身体摆出字母的形状,对学生这种创新的摆发给予了表扬。

本节课教材设计合理,活动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有趣的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教学主任点评

《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对于普遍认为枯燥的拼音教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能够成功的关键。教师能够通过“给姓找朋友”的游戏来充分调动学生复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同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学生在参与中、在合作中巩固了已学的拼音,培养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师能够整体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通过摆出声母的字形来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活泼,更生动。

拼音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采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

(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话、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参与精神,发展儿童语言。

二、教学重点

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四、课前准备

q、x发音的教学课件;j、q、x的字母卡片;拉动式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头饰若干个。

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会j q 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配合学习j、q、x发音的教学课件;j、q、x的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苹果园到了,你们看,苹果园里的苹果真多呀,你们想要吗?这些果子里面都藏有拼音宝宝,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谁就能吃到这些果子了。(课件逐个出示拼音字母:f t n m d p b g p h l k )请学生摘果子。(自由读——指名读)

指名读。

也嘴馋了,也想到苹果园去玩一玩。那么,它会有什么收获呢?咱们来看一看!

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

1、学习“j q x”的发音。

师:小鱼娃娃娃蹦蹦跳跳来到了苹果园,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鸡,有喵喵叫的花猫……你看,小鱼娃娃还和一窝小鸟做了好朋友呢!小鱼娃娃在苹果园里又是跳高,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戏。小鱼娃娃正玩得高兴,突然它听到“叽叽叽”的叫声,小鱼娃娃回头一看,原来是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正在开心地玩耍呢!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母鸡正在跟谁玩呢?

师边出示拼音卡片“j”边贴图(鸡头上有蝴蝶)边述:母鸡的“鸡”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有小朋友认识它吗?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试读)真了不起!你们把它读对了,你瞧它朝你们笑呢!(师贴拼音卡片“j”)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叫叫它,同它有礼貌地打个招呼好吗?

教儿歌:母鸡捉虫j j j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小鱼娃娃着急了,也想快点认识它,谁能来帮帮它?(指名做小老师领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师继续讲述故事:小鱼娃娃很高兴自己也认识一个声母朋友。哎?小鱼娃娃刚才还挺高兴的,现在又怎么啦?哦!原来它看见公鸡爸爸手里拿着气球正分给小鸡们玩呢。它大概也想要吧!

师边贴气球图边述:气球的“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出示拼音卡片“q”)

师:小朋友,你能猜出它的读音吗?(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师:听听老师怎么叫它好吗?(师范读)

教儿歌:正9 q,反9 p,不注意,就要错。

师:现在谁来做小老师教小鱼娃娃,让它快点高兴起来。(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接着讲述故事:小鱼娃娃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鱼娃娃怎么还不高兴呢?公鸡爸爸好像看出了小鱼娃娃的心思,可是它只有七个气球正好分给了七个孩子,怎么办呢?忽然,公鸡爸爸拍了一下脑门,转身回家捧来了大西瓜,切了一大块递给了小鱼娃娃,这下,小鱼娃娃“嘻嘻嘻”地笑了。

师边贴西瓜图边述:西瓜的“西”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声母的名字。(出示拼音卡片x)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已经猜出它的读音了。(指名读——齐读)

生读完师贴卡片“x”:你们真能干,已经会读了,你看小鱼娃娃也会读了。

教儿歌:切开的西瓜x x x

2、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师:小鱼娃娃认识了三个声母朋友,高兴极了.小朋友们,我们再来帮助小鱼娃娃记记这三个声母朋友的样子,好不好?

师:(课件出示书中的字母和图)请小朋友们把字母和图对照着看一看,然后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记住这三个声母的样子,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真实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不仅自己记住了“j q x”的样子,还帮助小鱼娃娃也记住了它们的样子。

3、指导书写,重在激励

师:小鱼娃娃知道了三个声母的名字,记住了它们的样子,还想学会写它们呢!你们想学吗?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怎么写。请同学们翻到书本18页,下边的笔顺图告诉我们每个声母怎样写,下面你们看一看,每个声母占在什么格,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学生自己看书,学习j q x的写法。

分组活动,交流j q x的写法。

师范写,并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学生练习写j q x,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写错的字母,并集体纠正。

三、巩固练习

师:小鱼娃娃刚才告诉我,我们以前学过的声母都有本音和呼读音,让我们也来从书上找一找j q x的呼读音。

板书:j—i→ji

q—i→qi

x—i→xi

直呼:ji qi xi

jī jí jǐ jì

qī qí qǐ qì

xī xí xǐ xì(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小结回味

拼音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教学“我会连、读读连连、读读画画、我会讲”这几道题。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要恭喜大家,已经将汉语拼音所有的字母都学习完了,那大家学得怎么样呢?咱们互相检查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我会连:

1、教师出示生母卡片,学生认读,打乱顺序读,按顺序读。

2、那个小朋友能自告奋勇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声母 ?

3、这23个声母很团结,他们在一起本领可大了,他们按顺序排列起来能排列出一个图形,想看看什么图形吗?谁先连好,并看出是什么图形,就获得小画家的称号。

(二)读读连连:

1、今天动物园里又来了一些动物,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3、请学生将打乱顺序的音节卡放在相应的动物下面。

回家去。

5、你还认识那些动物,你能拼出它们的名字吗?

(三)读读画画:

2、老师这也有一些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音节卡片,学生自由拼读,再拼给大家听。

3、你想带那些东西?请你准确拼读物品的'名称,再相应的音节上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想一想:吃的用的带齐了么?上台展示。

(四)我会拼:

1、出示挂图: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随机出示音节:xu xio  d m qio  学生自由拼读,指生读,齐读。

3、学生看图,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续编故事。

4、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5、评出最佳故事奖。

三、教师小节:这节课,同学们去秋游,带了好多东西,见到了许多小动物,收获不小,希望课下把这几道题再看看读读,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拼音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认识声母。读准声母b、p,能正确书写。

2. 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b、p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b、p的发音方法,学习拼读音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课件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橡皮泥、薄纸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谁能告诉老师咱们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的六个单韵母娃娃都是谁?我们来有礼貌地大声叫它们的名字,好吗?”

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认识一些声母娃娃,它们的发音比较轻短,认识了它们就可以拼出一个个音节,认一些汉字,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了。

(二)学习声母b

1.读“b”:

观察图,图上画了什么?“菠”的发音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b的读音。

示范读、模仿读、分角色读等。

2.记“b”:

怎样记住b的样子?(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或用肢体、手势展示b的样子。如:右下半圆b b b)

3.写“b”:

(1)仔细观察四线格中的b,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送声母娃娃b回家(强调学生的读写姿势)。

4. 学习b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方法。

(1) 课件出示:两个小孩分别拿“b”“a”两张卡片,猛地往中间跑,碰撞出“ba”这个音节。

(2) 谁会拼了?你怎么拼的?

(3) 示范并小结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 分小组学习b与o、i、u的拼读。

① 介绍小组学习的方法。

② 学生练习,相互评价。

③ 反馈,学生介绍方法并相互正音。

(三)总结

"现代诗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