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包装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4.05

包装课件(推荐十五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包装课件(推荐十五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包装课件 篇1

一盒在手百变由我

临安市青云小学:楼志祥

【活动背景】

临安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两次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还被列为浙江省十七经济强县(市)之一。临安不是奶源基地,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临安市牛奶年平均消费量为20公斤,年消费总量达1万吨。1万吨牛奶需要多少盒牛奶!

这个地区随处可见的牛奶盒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网络,因为奶盒从外到内的结构是油墨+pe层+印刷层+纸张层+粘合层;铝箔层+粘合层+pe层。牛奶纸盒**需要建立一个有专业设备和技术的工厂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分解纯牛奶纸袋。分解出pe、铝、纸之后才可以再次循环使用,纯牛奶纸袋能否**再利用成本很高。

于是,我们五年级科技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开展“牛奶包装盒的再利用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让资源实现再利用”成为我们本次活动的口号。

【活动课题】牛奶包装盒的再利用

[目的]在开幕报告会上,我们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我市牛奶包装的使用情况。

2激发少先队员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节约意识。

三。学习研究方法,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参观、采访等手段,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合作式学习。

5培养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拓生活想象。

【活动年级】

五、六年级

【指导教师】楼志祥

【活动方法】交流、采访、问卷

[持续时间]六个月(四个阶段)

【活动地点】学校、超市

【活动实施过程】

1.课题研究启动大会

2012年11月9日,“牛奶包装盒的再利用”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在启动大会上,我们利用多**了解到平日我们不太关注的小牛奶盒竟然可以再利用,牛奶盒里的粗纤维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多**还展现由牛奶盒做成的笔记本、作业本,以及漂亮的垃圾桶、精美的手提袋,这使我们大吃一惊,小小牛奶盒竟然还有这么大的用处!

这没什么。牛奶盒还可以做成桌椅、长凳和电器包装盒,用途很多!通过本次**影视,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不起眼的牛奶盒,我们想,周围一定还有不少人不知道牛奶盒的用处吧!我们每天生产的大量废弃牛奶纸箱该怎么办?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问卷调查。

2.问卷调查

2012年11月下旬,经过课题小组讨论,我们集思广益,向各中队征集有关问卷调查的相关内容,找到好的切入点,制作并印发507份调查报告。队员们走进班级和家庭,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进行调查。12月开始,队员们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人群对牛奶的消耗数量以及对废弃的牛奶盒重新利用的认识程度。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奶盒的再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感觉到了它们的不足。于是,带着自己的疑问,我们从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阅览室、书店、学校的计算机房是我们常去的地方,为下一步的实地调研做足了功课。

二.第二阶段:实地考察

2013年3月19日下午1点,学生们来到镇上最大的超市联华超市。走进店里,吸引眼球的是堆积如山的牛奶。各种品牌,各种包装,琳琅满目。

据店员描述,全镇有3.3万人口,40%的牛奶是从这家商店进入人们家中的。特别是盒装牛奶的日销量在80箱左右。在春节旺季,最高日销售量可达200箱。

根据这个数据,我们镇上每天要消费多少盒牛奶!如果这些牛奶纸箱可以再利用,其财富是无法估量的,如果不能,这些资源将造成多大的损失。

三.第三阶段:出谋划策

2013年3月下旬,为了进一步了解牛奶盒的用途,我们对牛奶进行了大量的小实验。队员们收集了丢弃的牛奶盒,并将牛奶盒分开,看看这个小小的牛奶盒是如何被宝藏覆盖的?牛奶盒由75%的纸,20%的塑料和5%的铝组成。

据有关报道,在世博园内,随处可见一座座外形美观、造型别致的分类垃圾桶,更想不到的是,这种垃圾桶的制作有别于传统材质,是由近10万个废弃牛奶盒等饮料包装纸,经高科技处理后“变废为宝”的。牛奶、咖啡、豆奶……越来越多的饮品采用“软包装”,因食品行业对制造工艺有极高要求,这些包装里的纸浆、塑料和铝都须具备极高的质量,因此,当它被当成垃圾扔进垃圾桶时,其实是放错了地方。据介绍,目前在世博园区的1000条长椅完全由牛奶盒包装制成,每条长1米的凳子,要耗费856个250毫升牛奶饮料纸包装;园区内4000多只“由废变宝”垃圾桶,也至少由近10万个牛奶盒做成。

牛奶盒做的产品比木材更走俏,这种材料几乎可替代任何木制产品。小到一支笔,大到装饰材料都可以。近年来,用牛奶盒制成的产品比木头更受欢迎。

世博园区广泛使用的垃圾桶,造型更新颖、标识更清晰,寿命也比传统材质的垃圾桶更长,与世博倡导的“绿色、低碳”理念相吻合。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牛奶盒变废为宝活动。学生用牛奶盒制作各种实用工具:小笔筒、花盆、小钱包、储蓄罐、杯垫等。

200盒可以做成一个小凳子;2000盒可以作一张小桌子

四、第四阶段:总结、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和研究,建议厂商家少设计采用多层利乐材料做包装,建议消费者少饮用由多层利乐包装盒、袋,包装而成的饮品,因多层利乐材料包装内的饮品含铝质重金属物质,其污染环境在土壤下不能分解,对土地、牲畜、水源都会是一个极大的污染破坏。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来学习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们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搜索和整理数据来解决问题。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所有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在活动中同学们也深刻感受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奶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包装盒的再利用将是块大的资源,我们要从小树立再利用的意识,好好学习,长大后让更多的资源得以重负利用。

从活动的形式来说,这次活动培养了我们从多渠道和途径汲取知识、动手实验、与人沟通交往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让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

附活动部分附件和**

牛奶盒再利用调查问卷

感谢您和您的家人对本问卷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您能在调查中与我们合作。本卷为不记名形式,每题后均有选择,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后的“□”内打“√”,以真实情况回答,请不要有丝毫顾虑。

一、常规性问题:

(1)您所在的年级: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 □

d、 4年级e 5年级f 6年级

(2) 您家长的学历:

父亲:高中以下a,高中b,大专c,大学d,硕士e,博士f

母亲:高中及以下,b高中,c大专,d大学,e硕士,f博士

(3) 你对牛奶盒的再利用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一般c不了解□

二、正式问卷:

1、您有关牛奶盒**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从那种途径得到的?

a、 电视、广播、书刊、家长、教师、讲座等

2你一天生产多少个牛奶盒?

a.1只□ b.2只c.3只□ d.4只或4只以上□

3、您对产生的牛奶盒是如何处理的?

a、 把它和其他垃圾一起扔掉

4你知道用来作牛奶盒的材料是可以接受的吗?

a.知道b.不知道 □

6牛奶盒可以作一些漂亮的装饰品或工艺品,你是过吗?

a. 是b. 否 □

7你知道不恰当地处理废弃的牛奶盒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吗?

一种。 知道b.不知道c.没听说过□

8你知道牛奶盒里有一定量的金属吗?

一种。 我知道b。我不知道c。我还没有打开看它

9、你知道消费后牛奶盒的处理方法有那几种吗?

a、 填埋场b.焚烧c.化肥堆肥再利用e.使用可降解塑料

10你知道牛奶盒是用高质量的纸作的吗?

a.是b. 否 □

11包装资源对世界发达国家有什么好处?

a、 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b.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c.寻求新的境继增长点

12、**利用包装资源的方式包括以下5点:

① 以立法形式强制使用包装资源。

② 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充分利用包装资源。

③ 利用收费、税收、罚款和押金等手段促进包装资源的利用。

④采取有偿**和树立典型的方法,推动包装资源的**利用。

⑤ 确定具体指标,确保包装资源的利用。

q: 中国是否采用以上五点中的任何一点来推广包装资源?

a. 是b. 否 □

同学们收集的牛奶盒

清点牛奶盒数量

同学们展示的牛奶盒花瓶

1一盒在手百变由我

临安市青云小学:楼志祥

包装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欣赏、讨论、评价,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了解包装袋的特性与用途。

2、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装饰,发展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包装袋、服装袋;废旧包装袋、剪刀、笔、纸、装饰品等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活动

1、教师展示各式各样的包装袋,组织幼儿欣赏,请幼儿边欣赏边讨论:包装袋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幼儿讨论后回答:

(1)这些袋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觉得哪个包装袋最漂亮?你喜欢哪种款式的袋袋?为什么?(式样多种)

(3)包装袋有什么用?

3、教师向幼儿介绍包装袋的特性及用途。

二、制作包装袋

1、教师:“包装袋是怎样做出来的?你们想试试吗?你还想自己来设计一只漂亮的包装袋吗?”

2、介绍材料:“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废包装袋、剪刀、彩色贴纸、彩笔等许多材料,请小朋友自己选择。赶快行动吧!”

3、幼儿自选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先进行拆开研究、讨论,再进行装饰。

三、包装袋展览

1、请幼儿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进行评价。

2、集体选出最佳作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包装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了解轮子的特性及用途。

2、激发幼儿的尝试兴趣,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筐,内有带轮子的玩具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块。

2、小推车、书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桌上的东西,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最多、最有趣。

幼儿自由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谈一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2、幼儿第一次尝试: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很多、很有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动脑筋。试一试、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把不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到前面塑料筐里。幼儿尝试并找出能滚动的东西:带轮子的玩具、轮子。

3、幼儿第二次尝试:认识轮子的特性及用途。

(1)提问:为什么这些玩具都能滚动呢?

(2)出示轮子后提问:这是什么?(轮子)轮子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有轮子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

4、第三次尝试:探索轮子能省力。

师:(出示小轮车和书)我这里有小推车和书,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赛,一个用小推车运书,一个小朋友用手抱书,看谁跑得快,谁愿意来试一试?为什么用小推车快呢?

幼儿自由组合,二人一组,比赛运书、运玩具,看谁快。幼儿通过尝试,理解轮子能省力。

5、活动结束

在比赛的热烈气氛中,自然地结束本活动。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包装课件 篇4

教材简析:

在大面积的平面上进行装饰,“四方连续”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四方连续文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应用范围,对纹样特别是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次作业时设计包装纸,在纹样上不要过于复杂,以单纯简练为宜,色彩可以鲜艳一点,根据需要来定色调。

教学目标:

学习用四方连续的骨式设计、绘制包装纸,初步知道四方连续的用途和其多种排列形式的变化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骨式排列,花纹设计。

教学难点:

花纹拓印,色彩调配,着色。

教学方法:

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案。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难度,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在老师的解说和示范中得到解决。

教学准备:

教材、范图。电脑辅助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出示玩具熊,导出包装纸,导入新课。

活动二:

1.教授四方连续知识(结合书本与实物花样,师生共同分析)

四方连续:四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向上下 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并无限扩展的大面积装饰纹样。

常用的四方连续骨式有三种:有散点式 连缀式 和重叠式 结合投影片讲解几种常用的骨式并板书骨式名称和骨式图。

散点式: 以一个或数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 纹样作分散排列,就叫散点式。它有平排式、斜排式两种。

连缀式: 单位纹样间相互连接或穿插的四方连续纹样,连续性很强,这种排列形式就叫连缀式。

重叠式:两种以上不同组织的四方连续重叠成多层次的纹样,就叫重叠式。

活动三:

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 动物 花草虫鱼等图案。现在,老师就用一种花的图案来设计四方连续纹样。

(演示过大和过小的错误做法)每个单位纹样的大小要一样,不能有大有小。排列要有规律,可事先折好骨式线。

拓印花纹

透拓法:

划痕法:

活动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每人设计一种纹样,选择一种骨式设计一张包装纸。作业要求工细整洁。

活动五: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

重温调色和着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色调要明快,不要太浓重;先涂底色后涂花纹;涂色要匀,做工要细。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用色不要过杂,免得使人烦躁不安。

2.着色时,为了运笔稳当,可用执铅笔的方法执毛笔。

3.对颜色调的过厚的和过稀的,及时给予协助。

4.进入着色阶段时,强调做工精细,一丝不苟,善始善终。

活动三: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频道小编推荐: |

包装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 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

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合作探究:

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

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师:孩子们,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到底是多少度呢?

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包装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快思老师.出处)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包装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6.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7.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让纸筒里的空气自己跑到泡泡里。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将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的?

④空气为什么会自己跑到泡泡里?

5.小结。

纸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这时将纸卷桶向下压,水宝宝们就进入到了纸卷桶里了,使纸卷桶里的空气宝宝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吹动乐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总结评价

通过变魔术游戏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又了解了空气受到挤压也会产生压力的科学原理。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把纸筒一端插到沙子里会不会压出泡泡?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包装课件 篇8

主备人:张莹莹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的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制作包装纸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大胆的想象、变形、创造

教师准备:课件、剪刀、包装纸、记号笔、图片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剪刀、彩纸、胶水等材料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包装纸让礼物穿上新衣,欣赏各种包装纸,说说上面的图案有哪些?

2、出示买来的包装纸:“这是一般礼品商店出售的包装纸,大家看看漂亮吗?哪些地方漂亮?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做一张”

三、发展阶段:

1、课件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包装纸作品,分析制作时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扩展学生的表象记忆)

2、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展示一些制作的有规律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包装纸在排列上有没有规律?怎样排列的?

3、学生独立制作作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教室的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后记:

本课包装纸的制作即具有实用性,又简单易行,学生在制作时轻而易举的就能制作出来,不少学生在课上就能独立的把包装纸制作成小提包或礼物盒。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授课日期:20xx年月日

主备人:张莹莹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的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2、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朋友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制作包装纸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大胆的想象、变形、创造

教师准备:课件、剪刀、包装纸、记号笔、图片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剪刀、彩纸、胶水等材料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包装纸让礼物穿上新衣,欣赏各种包装纸,说说上面的图案有哪些?拿出自己制作的包装纸。

2、教师出示包装纸:“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包装一个礼物送给你的朋友”

三、发展阶段:

2、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展示一些制作的有规律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包装纸在排列上有没有规律?怎样排列的?

展示一些不规则排列的作品,除了刚才的排列方法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这种排列,只要漂亮就可以。

3、学生独立制作作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扩展

利用新颖的材料,如:碎布、闪光纸拼贴包装纸,运用本课所制作的包装纸,包装一件礼物送给小朋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包装课件 篇9

在平时的活动时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小朋友经常把自己吃间食的食品袋或用过的废纸随便扔到活动区或教室,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保护环境》

1、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保护身边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

3、体验探索积极参加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从中体验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录音机、录像机、有影碟、生活常见的垃圾(纸屑、水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糖果纸等)

1、 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手指操《飘落的红叶》。

1、 教师导入:

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一段录像。在看的时候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表现得最好,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

师:从这段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幼:“有很多垃圾”、“公路的两侧有垃圾,很臭。“小河里面有垃圾也很臭”“水果皮、饮料瓶、雪糕袋、塑料袋、糖果纸……”

师:“这些垃圾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身边的环境呢?(幼儿自由的说)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制造许多垃圾,那将会是什么样呢?

幼:“垃圾会让干净的水变得很脏。”“小河被垃圾污染了,小鱼和小虾就会死掉。”“路的两侧有垃圾污染环境,人就会很容易生病。”“庄家被污染了就不能生长。”

师:“我们人类每天都会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样处理呢?”

师:这些垃圾会通过掩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分解。如:食物、一些自然垃圾(如落叶),掩埋一段时间就会腐烂;但有些垃圾是很难分解的,(如:塑料和玻璃做成的东西,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如何利用垃圾

师: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那究竟什么垃圾可以回收呢?

幼:”废纸可以回收。”“喝完的饮料罐可以回收。”

师:我们怎样可以变废为宝呢? “可以用回收的纸盒进行手工制作,做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加工利用,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乱扔纸屑、水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糖果纸……”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希望小朋友们从我做起,互相监督,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万物吐绿、百花飘香的大花园而共同努力。

小朋友们都很爱自己的家,那么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回去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汇报一下你心目中的美丽家园的形象吧!

包装课件 篇10

有幸参加本次录像课评比活动,在经历了整个“磨课”“研课”的过程后,使我清楚地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每一环节的衔结语,每一次对学生的评价,每次对课堂小意外的处理等等,只有努力和改进,才会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这一内容,以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送学具献爱心为活动背景,怎样包装学具盒更节省包装纸为中心问题,通过“设想与摆放”、“记录与计算”、“交流与比较”、以及“发现与思考“等系列活动,综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四则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在开放的、系统的数学活动中,重在为学生探索提供思路和线索,让学生经历不断尝试,不断发现新问题,再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并应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思路与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题策略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当小小设计师这个活动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包装一个长方体学具盒开始,逐步增加到两个、四个、八个学具盒进行包装方案的设计,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再动手操作,再感悟,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最终寻找出包装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最优策略。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三是通过给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送学具和怎样设计用包装纸最少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养成关爱他人、互帮互助以及节俭的良好品德。

本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上台汇报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包装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示,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报纸、小组活动记录表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给灾区孩子送礼物,包装课本”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刚过完了五一劳动节对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样过的那?为了让这个劳动节过的更有意义,学校大队部在劳动节前夕,组织了一次与对口学校的手拉手爱心捐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咱们班级的同学表现的非常突出。现在大队辅导员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忙给每本书包装一下,送到对口学校的孩子们手中。如果你来包装这本书,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师:送礼物前我们会把礼物包装起来,怎样才能把礼物包装得既美观又节约呢?我们今天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师: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书和报纸出来

(1)小组活动要求:

A.拿出3本同样的书(语文书,数学书和科学书)。

B.思考:可以怎样包装?有几种包装方法?

C.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2)师:如果把三本书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形式?接口处不计的话,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请同桌一起合作,摆一摆,量一量,看一看,共同解决。

指2生前面摆出不同的包装形式,列式计算

反馈,纠错,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和对图形的观察,哪种包装形式最节约包装纸呢?同座交流你的想法。

小结:一般情况下,把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约包装纸。

3、验证:

师:假设这3本书的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0.6厘米、24厘米,请大家计算一下三种包装情况的用纸情况。(表面积分别是多少?)这3种包装分别用多少包装纸?

生独立做,汇报

通过计算我们又进一步验证了刚才的结论,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那?

再次总结: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师:大家现在听歌都用的是些什么播放的啊?(手机、电视、DVD)。

科普一下磁带这个学生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听歌的历史。

问:现在我想把4盒磁带包装在一起,你能利用刚才学会的知识,算算怎样包装节省包装纸么?

生:把四盒磁带最大的6个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省包装纸生:把4个大面和4个中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省包装纸师:请同学在组内讨论一下。

达成共识:在长、宽、高的数值比较接近时,上述这种包装比较节省。

在包装物体的时候,除了要把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还要把尽可能多的面重叠在一起,这样节省包装纸

2、如果我要把全班的书收上来放到一起打成一包,如何包装合适?(让一名学生到前面实际摆放,其他同学观察、思考)让学生在体验中再次感悟:

在包装物体时,除了要考虑包装纸的节省外,还要考虑到美观,携带方便等特点。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包装除了与节约包装纸有关,你认为还与什么有关呢? 生:环保、便于携带??

师小结:包装的学问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大家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

包装课件 篇12

2、鼓励幼儿通过语言交流、表格记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欲望。

2、学习打开包装袋并学会记录。

三、活动准备:1、带包装的牙刷、糖果、火腿肠、午餐肉、罐头食品等需打开的物品。

2、将所装备的物品放入四个箱子内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每5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打开一个箱子。

2、教师交代要求,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并进行记录。

(1)“刚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将箱子打开了,看见里面放了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打开来看一看?”

(2)现在我请小朋友每打开一种包装袋就把你打开的物品和打开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再打开另外一种包装袋。(教师可先举例)

(3)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并进行记录,教师辅助幼儿完成。

3、师生交流并统计幼儿打开的方法:

(1)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将幼儿的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2)共同探讨解决未打开的物品。

五、教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东西很难打开,请带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包装课件 篇13

幼儿教育:________

教师学校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从我们园的实际环境来看,学校门前的摊贩,尤其是摊贩,只关心赚钱,把便宜的三无食品卖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强调吃三不吃的危害性,但效果很小,可见在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中,专门制定了这个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品包装标识的简单常识,初步学会识别一些食品包装标识。

2使学生学会识别食品袋、食品盒、食品罐等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活动准备:

儿童和家长收集食品包装、盒、罐等,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老师发现有一部分的小朋友每天爸爸妈妈接你的时候,都要在学校门口买一些零食吃,可是那些食品其实是很不卫生的,还有可能导致人死亡(告诉幼儿陕西省五名学生在学校门前买零食吃后中毒,一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为了不让上述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购买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食品包装标志

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食物袋、盒子和罐头上的图案。

2、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1)注册商标

(2)生产日期,保质期

(3)质量安全标志

(4)绿色食品标志(qs)

(5)卫生标志(h)

老师小结:食品包装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和文字,我们称之为食品包装标识

延伸:请幼儿将学到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给自己身边的人,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参考以上的知识去购买食品。

中班安全活动教案《迷路的时候》

活动目标:

1知道当你迷路时该怎么做,知道如何正确辨别方向。

2不要害怕迷路。大胆礼貌地寻求帮助。

活动准备: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老鼠先生,赵老师的好朋友,今天有个大问题。他想请孩子们帮忙。

2老师:让我们听听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

二、分段讲述。

(一)幼儿**故事前半部分。

1、师:鼠先生遇到了什么问题?

2老师:为什么老鼠先生找不到老鼠小姐的房子?(因为鼠先生迷路了)

3、师:鼠先生应该怎么办?你可以问警察做记号。

(二)**故事后半部分。

1老师:老鼠先生终于找到老鼠小姐的房子了吗?幼:找到了。

2老师:老鼠先生是怎么找到老鼠小姐家的?

3、教师与幼儿角色扮演。

三、经验迁移。

1、师:鼠先生迷路了之后是通过问路的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们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儿童应回答自如,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2小结:迷路后,你可以用以下方法:记住你的门牌号,**号,父母的手机号码,打**给你的家人;向路上的行人问路;找到警察叔叔,让他们自己回家

3、我们回家后可以问问家长还有什么好办法,下次活动时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帮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们高兴的拥抱在一起,那我们也很开心,我们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吗?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修改即可使用

包装课件 篇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食品标志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包装袋的作用及不同种类。

3.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上各种各样的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包装袋上的主要标志,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食品包装袋

2、ppt课件、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人手一套

3、场景布置:食品包装展览会、乐乐小超市

活动内容: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了解他们的作用及种类

师: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包装袋呢?没有包装袋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包装袋的作用

出示各种材料、款式各不同的包装袋,让幼儿了解包装袋的不同种类

师:原来包装袋的种类有这么多呀,可真有趣呀。

2、幼儿自主探索并寻找包装袋上的秘密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包装非常精美的小食品,在食品的包装袋上,还藏有很多的小秘密,你们每个人拿一样找一找,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

师:你从包装袋上发现了什么?它能告诉我们什么?除了图片和文字以外还有什么呀?

幼儿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跟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各种标志

(1)出示质量安全标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装上有没有这个标志。

提问:谁认识这个标志?谁知道质量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

小结:包装袋上有这个标志的食品,说明它是经过国家严格安全检验的,合格的产品。在选择食品时我们一定要选择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这样的食品我们才可以安全食用。

(2)出示绿色食品标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装上有没有这个标志。

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标志?什么样的食品是绿色食品?

小结:绿色食品的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绿色食品是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对身体非常有益,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3)出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装上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吗?

提问:生产日期它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去商店买食品时,我们首先要看这个食品有没有过期,千万不要买过期的食品

(4)出示可回收标志

师:哪些包装材料是可以回收的?

小结:可回收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还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这些都属于可回收的

(5)出示环保标志: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小结:我们要想选择安全的食品,首先要看它有没有质量安全标志或绿色食品标志,如果没有绿色食品标志,有质量安全标志也是可以的。然后还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没过期的食品才可以安全食用。

4、给食品包装袋上贴标志

师:食品加工厂刚生产出来一些食品,还没有贴标志呢,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这些食品包装袋上该贴哪些标志呢?

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并操作

教师跟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将贴好标志的食品分类摆放到乐乐超市的货架上

5、组织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的危害。

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包装袋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请你说一说,什么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吗?他们是怎么破坏我们环境的?

播放白色污染环境的图片,教师小结:塑料袋方便而我们却不提倡使用,因为塑料袋很难降解,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比如: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可回收标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环保手提袋,同时争当一个环保小卫士,告诉家长也要这样做。

总结:通对包装的认识,让孩子们注意食品的安全和对大自然环境的保护。

包装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dg15.com延伸阅读

负数课件推荐十篇


授课计划和演示材料是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的,因此需要我们老师自己花时间完成。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与“负数课件”相关的关键信息,我们会不断丰富这一领域的知识库,以满足您的需求!

负数课件 篇1

3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①找到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②借助画图理解题意;③能够正确用除法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有理有据的选择正确的算法;

2通过充分的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理解平均分以及除法的含义。

3运用除法解决生活情境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乘法口诀求商和平均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共有几组星星?每组星星有?每组都有6个,说明是怎么分的?

小易: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易。“易星球”准备举行“最强大脑”的闯关比赛,但是我在冲关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帮我吗?

(一)有15 人参加“撕名牌”游戏,平均分成3个组,每个组有几人?(出示ppT)

大家看到这个图熟悉吗?那谁愿意来说一说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所以小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

谁愿意来说一说每份分几个?每份分得的相同吗?

15÷3=5     这个算式的含义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引导说)

我们算出每组有5人,题中说有3组,所以一共有多少人?和题中所给的15人相同吗?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继续追问具体用哪句成法口诀?

问题1:通过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统一将问题写在学习单上)

问题2:针对我们提出的这个数学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

存在疑惑,动手在学习单上画一画。

我们算出有3组,题中给出每组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与题中给出的`15相同吗?

问题1:我们帮小易解决的这2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追问: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说平均分时可以用除法来接解决,第1个题中说了是平均分,我们用除法来解决。第2个种没有说是平均分,为什么也用除法来解决?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一般1个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个乘法算式,今天通过学习又知道一般1个乘法口诀同样也可以帮我们计算2个除法算式。

小易: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帮助我,只剩下最后一关了,我们一起加油吧!

小易?:小朋友们,太感谢你们了!在你们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了“最强大脑”的闯关。真的很舍不得你们,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你收获了什么?

负数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40~41练习九第3、4、6、10~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法、“去尾”法取商。

一、基础练习:

出示题目1.小强是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多少钱?

2.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

3.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学生独立完成。

生2:第2题用4÷0。32=12(个)……0。16(kg),剩下的面粉不能做成一个蛋糕,最多只能做12个蛋糕。

生3:第3题用50÷8=6(个)……2(个)。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用6+1=7(个)盒子。

生4: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用油桶装油,因为多出的油也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桶。

师: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全部用“四舍五入”法解决今天的三个问题很不合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掉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有时需要进一(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进一”法。

二、提高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出示:

五(1)班的同学准备装饰教室,他们准备了长为5M的红纸,长为8M的黄纸。每长为0。12M的红纸可以做一朵红花,每长为0。37M的黄纸可以做一朵黄花。

(1)可以做多少朵红花?

(2)可以做多少朵黄花?

(3)3朵红花和3朵黄花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1)要求长为5M的红纸可以做多少朵红花,用除法计算。

(2)要求长为8M的黄纸可以做多少朵黄花,用除法计算。

(3)根据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分别求出各有几个3朵,比较后确定可以扎成多少束花?学生尝试解答,集体订正。

(1)5÷0。12=41(朵)……0。08(M)0。08﹤0。12,不够做1朵。答:可以做41朵红花。

(2)8÷0。37=21(朵)……0。23(M)0。23﹤0。37,不够做1朵。答:可以做21朵红花。

(3)41÷3=13(束)……2(朵)21÷ 3=7(束)答:一共可以扎成7束花。

教师小结: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如本题中的花是一朵一朵的,所以应该用“去尾”法取近似数。因为黄花只能扎成7束,所以最后确定扎成多少束时,必须以较少的为标准。

2.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第3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二:300÷ 4=75(棵)100 ÷4=25(棵)75÷3=25(棵)综合算式:300÷3÷4300÷ 4÷ 3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三、拓展练习:

1.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1题。

教师:450g橙子粉能冲多少杯?冲这么多杯需要多少克方糖?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处理的结果方法。(为什么这样处理?)

小结:

1、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2.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订正。

3.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3题。小组内分析题意,讨论算法,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教师提示: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一位,说明商错了,正确的商就是2。46,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负数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能力目标: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比比看,谁反应最快。

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5层;我在银行存入1000元钱;零上10摄氏度;

引人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表示意思相反的量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些意思相反的量。

师:负数,就是用于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量为负。

师:天气预报中报道了各个城市的天气预报,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

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1.怎样用正、负数表示气温?举例说明。

2.观察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怎样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师:0作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读一读温度计上的刻度所指的温度。在读温度计时,注意看红色液柱,它所在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温度。

3.观察存折上的数字:为什么数字前会有“+”和“-”?表示什么意思?

4.怎样用正、负数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

(三)组内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2)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2.月球上的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各是多少摄氏度?相差多少摄氏度?

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其他地区的时间。

4.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 g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g”的字样,什么意思?

5.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六)联系生活,猜测物体温度。

水沸腾的温度(  );水结冰的温度(  )。

三、教学反思:

负数课件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本课知识点包括第2~3页列1、列2及相应的“做一做”

《负数》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的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通过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本课的目标有三个: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列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对0的认识以及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他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的室内室外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信息,(课件出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强调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等学生用形形色色的方式记录完以后,我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优化方法。

创设这三个情景,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赛中的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这些情境中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也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箭头来表示,用文字表达,当然,也有学生会用正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动态生成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化被动为主动。引出负数后,我又适时的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这里学生边读,教师边板书。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零下5℃,(课件出示)学生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但是学生在拨零下5℃时,发现应该确定0℃。加深了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用正数表示,即正数都比0大,比0℃低的用负数表示即。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即将正数、负数、零的概念有机的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接着,用课件出示银行存折上的存入与支出情况,(课件出示)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存折上的各数表示什么,使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正负数。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方法时,通过领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巩固正负数的读法。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通过提问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以书上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再用书上做一做第二题作巩固,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份额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的习题,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课件演示平时生活方位中的负数,向北走几步,向南走几步,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都会关注的任务的跨栏成绩的研究,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刘翔比赛时风速是每秒-0.4米,-0.4米/秒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造成风向阻力,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学生是愿意去思考的。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这种生生互动,效果远比教师总结好得多。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问:你还想了解那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让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负数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4、熟练地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负数的引入

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3.20____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上面三个问题中,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

数-3、-2、-2.7%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3表示零下3摄氏度,-2是由2-4得到的,表示净输2个球,-2.7%表示减少2.7%,而3表示零上3摄氏度,2表示净赢2个球,2.7%表示增长2.7%。

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1/3,?就是3、2、0.5、1/3,?。

这样,一个数由两部分组成,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后面的部分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请你指出数-3.2,5,-2/3的符号和绝对值。

二、对数“0”的重新认识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我们知道,0表示没有,它仅仅表示没有吗?实际上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零度,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又如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请大家看课本第3面的图1.1-2、1.1-3。

你能解释上面图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吗?

图1.1-2中的4600表示A地高于海平面4600米,-100表示B地低于海平面100米;图1.1-3中的2300表示存入2300元,-1800表示支出1800元。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等等。

四、巩固练习

负数课件 篇6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f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 - 4 ℃

小结并板书:“+ 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4”也可以写成“4”;“- 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 4”。

2、 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1、 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844、43米,可以记作:+ 8 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2、 归纳正数和负数。

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负数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关于门票的信息?

2、如何购门票,这样合理吗?

1、需要花多少钱?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如果有老师和同学去游玩,需要花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4、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其中三年级有240人,四年级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

教材分析:这是第八册数学第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5题~9题的教学内容。四则计算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什么为主?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有的学生甚至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因此我不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而把它作为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负数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

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

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

谁愿意来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

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

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

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

四、课堂练习

见课本87页练一练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性的总结。

板书设计: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5、+6、+12、+100。

-2、-3、-15、-123都是负数。

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课件 篇9

认识圆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剪刀、彩笔、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主要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六

(五)班同学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5分钟)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预设板书: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圆的半径 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很多学生都说可以猜“样”)再学生猜两个字的水果名,学生在启发下猜出草莓(草没的谐音)。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负数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识字七课件(推荐五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需要预先准备教案。编写教案课件也需要投入一些心思。对于新教师来说,认真对待教案课件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我们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了标题为“识字七课件”的文章,仔细阅读将帮助您找到所需的信息!

识字七课件 篇1

本课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常用汉字,主要是结合家庭中摆放的物品进行识字,其中要求写的字揭示了每个字的笔顺,并在后面的应用练习里对所学的字进行组词练习,丰富词汇。

1、通过9个词语,使学生把识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3、学习汉字笔画横钩及秃宝盖和宝字盖两个偏旁。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学习汉字笔画横钩及秃宝盖和宝字盖两个偏旁。

说教法:情景教学法。

说学法:体验观察实践法。

1、导入:带领同学们到老师的好朋友家去做客。

2、观察主题图(说说主人家摆放的物品)。

1、与主人家的宝宝交朋友。

2、借助拼音读一读小主人给家中摆放的物品作的标签。

3、和老师一起让标签和对应的物品手牵手。

4、去拼音读词语。

5、多种形式认读词语。(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6、装饰房间。(用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图画装饰)

1、认识笔画“横钩”。

2、认识偏旁“宝字盖和秃宝盖”。

3、学生先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自己用手指在课桌上写一写,边写边说每个字的笔顺。

4、教师黑板前师范写,指导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学生用手指和老师空书两遍,边写边说写字的小儿歌。

5、给生字组词,适当练习运用词语说话。

6、生按要求自主练习写字。

给刚才布置好的房间中的物品写标签。

识字七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旨在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可以让学生区字形,理解字义,防止混淆;儿歌为学生学习生字提供了良好的语境。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为形声字识字。因为形声字占汉字的创造美的教育。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标》中本学段的识字写字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识字教学时有效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图像以及创设多种多样的语境,注重传授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提高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教学时注重执笔姿势和身体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规范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识字写字、诵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听到的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

5、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识字,写字。

难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换形旁(部首)法、儿歌识字法、

教学准备:部首卡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白板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饱、泡”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部首卡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白板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象形字导入观看象形字“鱼”的视频。

学习生字“包”读准字音,认识生字,学会运用。

学习四个形声字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自主识字。

拓展,形声字特点总结拓展“包”字家族,形声字特点儿歌。

课间操“包”字家族儿歌加动作。

指导写字观察字形,教师范写,练习,反馈。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调动已有识字经验。

二、学习生字“包”。

2、学生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认读词语“书包”,组词及运用。

三、学习四个形声字,举一反三。

四、课间操。

五、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出示“包、饱、泡”。

2、指导书写。

“包”,观察字形结构,flash出示笔顺和笔位。

提醒:关键笔画写到位。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展评、修正。

“饱”“泡”,观察“包”的变化。

提醒:包变窄互谦让

师范写,生描红。

3、自评,互评,展评交流。

板书设计:包 饱 泡

形声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听到的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

3、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难点:能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白版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复习导入加偏旁,组词,复习形声字儿歌。

学习儿歌朗读儿歌,想象美景,练习说话。

学写生字教学指导书写“吐”。

教学过程:略

识字七课件 篇3

《识字一》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一课。本组教材以“识字写字”为主。作为本课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如诗歌一般的反义词对子,读起来是那么的琅琅上口而又铿锵有力!于是,原本枯燥无味地识字过程变得活泼鲜亮起来!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主观意识上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在这种美妙的心理体验中识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仍然是识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初步学会了在一定语境中进行识字的方法。然而,该年龄段的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较弱,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书写生字时,容易出现错别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烈。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展开教学,使该课的识字教学妙趣横生”!

1 本节课是一节识字课,我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在识中去记,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寓教于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处于一种轻松自主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创设平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互动中识记、巩固、理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 1、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用多种方法识字的愿望。

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语境歌,理解反义词之间的联系,并掌握本课的9对反义词。

33、认识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重点:认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下本课对子,进一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学会用反义词对对子。

难点: 理解 :谦虚与骄傲”

[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激励、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主,、合作,”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激发思维,获得发展。

(一、)复习旧知,谈话激趣

11、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准备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反义词对对碰”!课件出示填空反义词对子,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一开始用游戏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

(二、熟读儿歌,扣紧词语

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读熟儿歌,并从课文中的反义词对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多种形式朗读,感受生活的美好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三、)抓词编儿歌

让学生用事先搜集好的反义词自编儿歌,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重在体现了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语言的训练,以及将知识学以致用的思想的熏陶。

(四、)品析生字,重点体味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会认会写的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通过读、—比较—、抓词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这些字,(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呈现,不断深化识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0(五、)认真写字,指点关键

练说:学生自主分析,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

范写:教师示范板书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发现每个字的书写特点。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审美能力。)

识字七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会认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在对对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6》里,也藏了不少对子,需要你去发现,看看谁最爱动脑。 板书课题 。

二、读文识字:

1、老师领读,要求:把生字读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默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大声地读两遍。

5、齐读生字。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漠、富、奉、恨、贫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7、再读课 文

(引导语:如果生字躲到课文中,你还能正确流利读出来吗?)

三、读文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反义词读给大家听呢?请你说一说

板书:

美──丑 爱──恨 真诚──虚假 冷漠──热忱

贫──富 冷──暖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

师生对读课文。师:美对──生:美对丑。

男女赛读、拍手读)

6、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反意词?讲给大家听。

五、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学了很多反义词 ,回家后,把学过的反义词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 识字6

美──丑 贫──富

爱──恨 冷──暖

真诚──虚假 饥寒──温饱

冷漠──热忱 索取──奉献

识字七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菜市场买菜,熟悉蔬菜,并带一样自己喜欢的蔬菜或者搜集蔬菜的图片介绍给大家。

2、家长帮助制作蔬菜名称的词卡(拼音注在卡片后面)。

3、菜园风光的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

4、课文里的蔬菜实物,及写有蔬菜名字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市场上蔬菜是哪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到它们的家里去做客好么?

2、(课件出示菜园风光)这是哪呀?(出示课题:“菜园里”三个字)这里就是蔬菜的家,“菜园”这两个字谁愿意和它们交朋友,记住它们的样子?(菜字就是草字头加上一个采。“园”就是方框放入一元钱。还在哪见过:幼儿园、动物园、语文园地。)

二、认读生词,识记生字

1、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你认识哪些蔬菜呢?请你当一回小老师,把你认识的蔬菜告诉同学们。(展示课文中蔬菜实物,学生读后教师及时把卡片贴到对应的蔬菜上,全班齐读,注意读准:“茄子”的“茄”、“萝卜”的“卜”、“南瓜”的“南”。)

2、假如蔬菜们把自己的拼音小帽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得么?自己读读记记,再读给你的伙伴听。(合作学习,认读词卡。)

三、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现在老师要来看看你们是不是已经和蔬菜们交上朋友了?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名字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2、如果只看到蔬菜们的名字,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开火车读词卡,检查全班认读情况。

3、(出示课件:蔬菜图片和词语)齐读。

4、完成课后“连连画画”。

四、交流感受,学习儿歌

1、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和它们的名字,瞧,它们长得多可爱,想不想再仔细地看看、摸摸它们?快去菜园里参观参观吧。

2、你们在菜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蔬菜?你最喜欢什么?说一说。(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从样子、颜色、生长情况等方面说一说。)

3、边介绍一边课件出示相应的儿歌及插图。

4、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菜园里的蔬菜不仅名字好听,长得可爱,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呢,不信你们听一听。教师范读儿歌。

5、喜欢这首儿歌吗?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6、下面,我们要举行儿歌朗诵比赛。请各小组的同学相互帮助,读读儿歌。

7、比赛朗读,全班评议

8、请读得好的小朋友领读。

9、那么菜园里究竟还有什么有趣的秘密呢,你们发现了吗?自己再读一读,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自由练读。)

10、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出示课件,解答问题。

“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结合实物理解。)

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

看课件出示,茄子高高的挂在枝头与高挂灯笼的图片,进行对比联想,所以说茄子就像一盏盏的小灯笼;萝卜可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说说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看课件,知道萝卜是植物的根,萝卜是埋在地底下,它不像茄子,黄瓜那样挂在枝上,而是躲在地下,而是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所以说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辣椒可结合图片和实物理解,或出示红色小嘴的鸟儿,对比理解。看课件演示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的过程。)

11、联系生活,说话练习:

⑴你们还知道哪些蔬菜也像萝卜一样藏在地下,哪些蔬菜也身上披着绿衣裳?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吗?

⑵小朋友们课前收集了许多蔬菜或者它的图片,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介绍一下你认识的蔬菜,根据它们的特点试着学课文的样子说上一句。

⑶班级交流介绍认识的蔬菜,给蔬菜编儿歌。

12、这菜园里,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蔬菜都有,可真是一片好风光呀!我们一块读读儿歌的最后两行!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出示菜园全景,使学生感受到菜园里蔬菜五颜六色、新鲜可人,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13、这菜园多美丽多有趣,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你的伙伴听。

14、分组竞赛读。

15、看着课件有感情地齐读,读出对菜园的喜爱之情。

五、学写生字,指导规范

1、指导观察,“卜、又、心、风”四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描一描,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汇报,教师范写。

教学时注意“心”与“风”这两个字的指导。指导“心”字时,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一下,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卧钩是新笔画,可先启哪学生形象记一记: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然后范写,注意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风”字也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一下,整个字如同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写“几”时注意“丿”尖与“乙”的钩底持平,都朝外略斜,写里面“丿”时要像柳叶轻拂,写“丶”注意与“卜、心”的点进行比较,教师边讲边范写。

4、学生根据指导,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5、小组交流评议。

选出较好的作品进行评讲,纠正巡视时发现的问题。

五花山课件(推荐14篇)


每位教师都需准备每节课程的教案和课件,并将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学体系的有效支持,好的教案课件是怎样的呢?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花山课件”类的内容,希望能够激发您的灵感,欢迎阅读并收藏本文!

五花山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本文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

2、引导学生去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美感,从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本文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领会适当的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来自山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第一段)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看看。(板书:五花山)。齐读课题。

谁来猜猜,为什么叫“五花山”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交流“五花山”的由来。找同学概括五花山的由来,并写到黑板上,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

3、指名说一说。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

(三)、品读课文。

1、课文描写了五花山的几个季节?你觉得哪个季节的五花山最美?(秋天)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读这一段。

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划出来,标上序号。

教师随学生板书表示颜色的词语:

⑴金黄色⑵杏黄色⑶火红色⑷紫红紫红⑸翠绿让学生自己用彩色粉笔自己板书。

2、品读前面四种颜色的句子。

学生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句子。

全班交流。

a、指导朗读金黄色。

指名读这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金黄色?

出示图片,说说感受。

带着感受再读这一句。让大家在你的朗读中能体会到你的喜爱之情。

b、指导朗读杏黄色。

指名读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熟透了的杏和梨。)出示图片。

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喜悦、高兴……)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导朗读火红色。

同上

d、指导朗读紫红色。

同上

3、男生读“金黄色”和“杏黄色”,女生读“火红色”和“紫红色”。

师:大自然真神奇,(课件出示五花山的图片和优美的伴奏)多么美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句子,就像一首诗。(以诗的形式出示)让我们把它永远记在脑子里。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配乐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背诵。

4、指导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找同学起来回答,在这个句式中间穿插有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5、看过了秋天的五花山,我们再去看看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又是怎样的?

谁能把春夏秋的山一起来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

课文里只写了五花山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那么,五花山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找出原文,告诉学生本单元重点是描写秋,所以省略了冬天的部分。

学习小组讨论。

指名说。

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淡绿色

板书:五花山夏天:深绿色

(五颜六色)秋天: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色、翠绿色

教学反思:通过高老师的这节课,我反思了自己的这节课,有几个地方很值得我学习。首先,在板书时不是自己一味的书写,而是也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其中来,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之处并改正,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主体。其次,在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时,可以在学生说的不尽如人意时实时给出范例。

五花山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中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安排小练笔,发挥学生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有一个朋友想去五花山游玩,可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去,不知道五花山是什么样子的,老师那朋友感到很遗憾,于是老师呢想请同学们帮忙告诉我那朋友五花山是什么样子的。

2、同学们,你们去过五花山吗?

哎,同学们都没有去过,那我们不是帮不了我那朋友的忙了吗?常言道“帮人帮到底”,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学习课文可以了解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可以)

3、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通过课文来了解五花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五花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五花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还得自己去发现。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出示问题幻灯片)大声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座山为什么叫五花山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

3、学生反馈:(课文最后一段)(出示幻灯片)这个段落中哪个词语说明了五花山的颜色很多呢?

生:五颜六色(出示幻灯片“五颜六色带红线”)

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吗?(五彩缤纷)

五彩缤纷是形容哪个季节的五花山呢?(秋天的五花山)

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先去感受五花山的秋天吧!

三、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第四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秋天的五花山有哪些颜色?

生:反馈(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老师这里有一张秋天五花山的图片,请同学们对照课文第四段的句子一起来认一认这些颜色(出示幻灯片)

你喜欢哪种颜色,划出来自己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第四段中自己喜欢的颜色读得更漂亮。

2、指导朗读学生喜欢的句子。

如:金黄色(金黄色让我们觉得耀眼,阳光明亮。)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多人读)

杏黄色(指名喜欢这个颜色的学生读)

听着这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哪个同学能把这个句子读得更漂亮。

指名读

火红色:用了比喻写的非常生动,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指名读,男生齐读

紫红紫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还有幕布,可提醒学生。颜色浓烈。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翠绿:虽然冬天到了,可松柏还是那样的翠绿,它不怕严寒,说明松柏非常的坚强、坚定,你能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吗?

齐读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能想象一下秋天的五花山还可能有哪些颜色呢?

生反馈

3、五花山美不美?作家写的美,摄影家拍的美,相信我们能读的更美。

4、全体起立齐读第四段。

四、学习第二、三段

1、五花山的秋天的确美,(出示春、夏两字幻灯片)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读二、三自然段描写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找一找春天和夏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绿)板书

2、那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

(1)、春天的五花山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呀?生:谈绿、嫩黄(出示幻灯片)

夏天的五花山也是绿色的,但是绿得不一样,那是一片怎样的绿呢?

生:浓绿板书(出示幻灯片)

同学们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二自然,(出示幻灯片)自己读一读,划出让你有感触的字词(冒),说说你的体会。并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

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刚才我们通过在文中找季节的颜色和段落的关键词和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五花山在春天和秋天的美丽,现在,老师想把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任务交给你们,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夏天五花山的关键词和句子。

生反馈

重点指导学生感受“像被绿油彩涂过”这句。

(3)指名读

现在同学们可以告诉我那朋友五花山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反馈:五颜六色

五、拓展延伸,安排小练笔

是啊,五花山的春、夏、秋是如此的美丽。

1、(那么)五花山的冬天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五花山的冬景图。

2、根据五花山的冬景图,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五花山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幻灯片)

3、汇报交流

六、课文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五花山在春、夏、秋的美丽景色。五花山的美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同学们也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了自己眼中五花山的冬季美。

七:作业

有个旅行社打算在五花山开辟一个旅游路线,你能帮这个旅行社为五花山写一个合适的广告词吗?

板书:

春天:淡淡的绿嫩嫩的黄

五花山夏天:浓浓的绿

秋天:金黄,

杏黄,

火红,五颜六色美丽

紫红,

翠绿

冬天:?

教学反思: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的一篇选读课文,也是我自己上公开课选用的课文。就教案的设计来看,体现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但是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这堂课我上得却是比较失败的。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比较紧张,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不成功。

五花山课件【篇3】

[主题背景]

语言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生动智慧的语言,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平时我们应注重精雕细琢课堂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有魅力.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写景文章.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文章语言优美,适宜学生朗读积累.其中描写秋天的这个段落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连句成段的,可对学生进行这个段式的训练.本篇文章可让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那大自然独有的奇妙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热爱,向往的思想感情.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教师富有启发性,韵味性的引导语可谓是整堂课的生命线.

[情境描述]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所见到过的山是怎样的(生:高大的,绿绿的)

师:你们所看到的山都是普通的山.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非常奇妙的山.板书:五花山

2,指名读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五花山肯定是五颜六色的,五光十色的,五彩缤纷的)

师:五花山真的有这样美吗

[评:一句简单无华的引导语,却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质朴中见智慧.学生们心中的五花山是美丽的,令他们神往的.这一问问到了学生的心里了,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可谓顺水推舟.]

二,初读课文.

1,师:打开课文读读,看看哪些地方你想到了,哪些地方你还没有想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碰到难读的划条横线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并相机板演:绿油油熟透

紫绒幕布

2,请学生看黑板,指导读好词语.其中的紫绒幕布的意思相机利用台上的幕布来理解.先指导读词,再读带有这个词的句子.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我知道五花山很美(停留在感受上)师引导:你还知道了课文写了生答:五花山的景色.师:写了五花山什么时候的景色(生答,师板书:春夏秋)

师:你还知道了这是一篇生答:写景的文章.

[评: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位老师的引导是那么自然,并且处处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并没有让学生因为回答不出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的情绪.][

4,写景的文章应该怎样学呢

生:多读优美的句子,发挥想象,要把好的句子抄下来

师: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去领略五花山的美景.

三,赏读课文.

(一)春天部分

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生读得很有味道,有种淡淡的感觉.师相机抓住淡淡的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淡淡的绿,并相机板书:淡淡的

师:这冒出来的芽会说话呢!它是怎么出来的(抓住冒体会)这让你感觉(生:舒服,精神焕发)就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吧.

[评:优美的散文是神与形的统一,传达这种精髓的耐人寻味的词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段的阅读教学摒弃了空洞的字词教学,只抓住淡淡的,冒,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以读代讲,不断地去品味淡淡的绿,品味冒带来的生命的活力,读出一种淡淡的绿所特有的淡淡的生命力.]

(二)夏天部分

读读夏天的山有什么不同

(1)生自由读.

(2)夏天的山怎么样从哪些词句看出

师引导学生想象满眼的绿:什么都被染绿了

抬头看看生:天空也被染绿了.俯下看看生:大地一片绿色,小草也被染绿了.置身于森林中,仿佛空气也是绿色的,怎一个绿字了得!

[评:这样的引导,拓展,如此自然,如此流畅,犹如一泓清泉股股自然流淌,带给人一种清新,享受的感觉.诗意语文就应该这样,润物细无声,诗情画意.]

(3)分小组朗读.

(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秋天部分

师引:秋天的五花山正向我们招手呢!我们快去读读吧.[评:自然,简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里最美,在文中圈圈,划划,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指名说感受,并感情朗读.

(3)屏幕播放绚丽多彩的五花山图片,师适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

(4)欣赏后,你有什么话要说

(5)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五花山生读,师生评议.

(6)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师引:假如你一边走,一边看,你会怎么读

假如你越看越激动,你怎么读

[评:这就是不露痕迹指导朗读的一个典型.教师的引导摒弃了理论化,教条化的分析,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在无意之中将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境,读出了散文的韵味,诗的意味.][

(7)师引读:秋天的五花山一片--------,一片--------,一片--------,看得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评:教师不时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着学生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串文是教师本堂课教学语言魅力的又一亮点.这样的语言与这样的散文结合得天衣无缝,使散文更有散文的意韵气息.]

四,写法指导.

1,抓住秋天的五花山这部分,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写作特点.

2,看雁荡名山图片,应用句式写一两句话.

3,交流反馈.

[评析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语上.这位教师整堂课的语言都是轻声细气,柔柔和和的,适合于这样的写景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师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紧紧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质朴无华,平淡真实的语言将文本中那种纯朴,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就犹如五花山那春天时淡淡的绿,虽淡得几乎无色,但却很有韵味.也许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风细雨,不经意间就让种子萌芽了.

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课堂语言是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和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

课堂中的教师语言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立足文本,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迹使教学浑然一体呢这是值得教师们反思与研究的一个问题.

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肤浅的认识吧.

一,需要教师练就规范,精确,生动的语言基本功.

规范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艺术的语言,固然离不开生动,离不开情趣,离不开得体,但根基在于标准的普通话来传递,特别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作艺术处理的普通话教学语言,其本身就是种活生生的情景点拨,它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和思想火花,渐渐与作者心灵上的隔膜,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

教学语言也应讲究精确,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绕桑卖槐,婆婆妈妈,其结果肯定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前苏联的文学家高尔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

教师运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老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鲜明,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对比,设问,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特别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语文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需要教师掌握丰厚的文化底蕴.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其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教师更应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对待学习.

三,需要教师感官敏锐反复锤炼不断反思.

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感官敏锐的人.对学生,对文字,对课堂,对自己的内心,都应有一种敞亮的敏感,烛照的直觉.对学生,要敏于倾听其心声;对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蕴;对课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围;对自己的内心,要敏于观照其灵光乍显的智慧.

研究自我,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实践,并不断反思,努力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其能突显自我个性,再现原滋原味的文本语言,唤起学生渴望交流,沟通的欲望.如此课堂语言,可谓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可尽情享受语言的沐浴,享受课堂的情致,享受生命的精彩.

五花山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黑龙江的伊春市,有一座风景如画的山,名叫五花山。想不想欣赏那里的美景。生齐说:想。那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播放课件:五花山风景

看了五花山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蒋卫民去美丽的五花山游览一番。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叫五花山呢?

师:答案在哪里呢?

生:在课文中。

师: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呢?

生: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出示词语

绿油彩

染绿

秋霜

一簇簇

紫绒幕布

五颜六色(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现在知道为什么叫五花山了吗?课文里有一句话已经最能“概括”说明为什么称之为五花山的句子。快,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

3、反馈并出示句子: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指名读,齐读。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五颜六色)你能给五颜六色换个词吗?(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颜六色是形容五花山哪个季节的?(秋天)

三、品读课文重点段落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秋天的五花山有哪些颜色?圈出来。指生说。

生: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紫红,翠绿

2、你喜欢什么颜色,用横线划出句子自己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

按顺序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金黄色:

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指生读。为什么喜欢金黄色?

这样耀眼、明亮的金黄色,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阳光)在凉爽的秋天,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温暖,舒适)。真的是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吗?(不是),这是作者的想象。看到的景色,再加上想象,语句是不是更生动形象了?(是)。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多人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一阵刺眼;从你朗读中我感觉眼睛都睁不开来了;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温暖和舒适)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看到金黄色的树林,想到了金色的阳光,像这样看到一种事物,联想到有关的另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叫:联想。用上联想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句子变得更美。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秋天的五花山还有什么颜色?

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指名喜欢这个颜色的学生读)

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样丰收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你的喜悦吧 指名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真觉得你就想马上去采摘这些果子啦。)

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用了比喻写的非常生动,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男生齐读)

紫红紫红: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还有幕布,可提醒学生。颜色浓烈)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你读的让我真觉得眼前一片红啊)

翠绿:

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能读一读吗?

我听出来了,你读的非常坚定,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读啊?(松柏不畏严寒)

是的,所以千百年来松柏就成了坚强品质的一个象征了(齐读)是的,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了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

引读,所以这所有颜色融为一片就是五颜六色了。

学到这儿大家想不想再亲眼看看五花山的美景,请大家欣赏摄影家相机下的五花山,播放课件。

五花山美不美?作家写的美,摄影家拍的美,相信我们能读的更美。师配乐范读——指名配乐读。

四、比较学习春、夏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五颜六色真美,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大家快速读读

2、3两段找一找(共同点:绿)

那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春天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出示课件)

1、春天的五花山什么颜色的?(淡淡的绿,嫩嫩的黄)板书:绿中透黄

自己读一读,划出让你有感触的字词,说说你的体会(冒字,充满生机,活泼的。)这冒出的嫩芽,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出示: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就像(刚出生的娃娃)。

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吗?(指名)(从你的朗读中我好期待春天快点来啊。)女生读。

2、夏天的五花山是什么颜色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浓浓的绿)重点感受“像被绿油彩涂过”这句。指名读 孩子们,夏天的五花山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清凉,茂盛,浓郁。)这样的浓浓的绿,又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出示: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好像()。带着清凉的感觉,齐读这一段。

四、拓展延伸,安排小练笔

五花山的春天淡淡的绿,夏天浓浓的绿,秋天五颜六色,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几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写写五花山的冬天。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好像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远远望去,就像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挑战写两句哦!

汇报交流

送一个词给冬天的五花山——板书:冰天雪地

五、总结,齐读全文

同学们,是什么让五花山这么神奇?(大自然)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大自然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做个大自然的忠实粉丝。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五花山

秋天

五颜六色

春天

淡淡的绿

夏天

浓浓的绿

五花山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一篇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郭琼

教学目标

①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通过朗读知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导入新课

①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②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整体感知

①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自己挑出一些生字或词语,考查同桌同学是否能够读准或理解。

②感知课文内容。

a.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b.过渡: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叱诧风云的战役,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

↘细读感受

①默读思考:

让我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把你有体会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②小组交流。

把你批注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找找还有什么你们都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

明确讲了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a.请群众回来碾米

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语言描写:(略)

神态描写:严肃。

动作: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了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的香烟又放下了。、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说明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把老百姓做饭、吃饭的事情挂在心头,并且很重视这件事。从中体现了他不搞特殊化,和人民大众处于平等位置的思想和礼貌诚恳地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

b.给群众沏茶喝

学法:先让学生自由谈。如果学生谈得不到位,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明确: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c.帮母女俩推碾子

学法: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质疑。

可能的质疑:一位老人为什么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明确: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④总结全文。

a.毛主席是一个领导大事的领袖,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明确: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b.带着感受朗读全文。

↘体会写法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布置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习了本组课文后,谈谈你对毛主席的认识。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

歇台子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劝喝茶;帮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五花山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吗?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去的花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毛主席在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5.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五花山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领会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领会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请教“字典老师”或周边的人。

2、边读边质疑解疑,如果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还是解决不了,就带到课堂上和大家一同讨论解决。

课前活动:配乐背诵《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回顾秋天的美好与课文的语言美。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篇写景的文章——《五花山》。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的心中都有那些疑问呢?这些疑

问你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4、读了课文,你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5、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把家乡大山的美表现出来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哦!)

(3)三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能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吗?)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学生按学习提示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1、通过填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描写了“我“的家乡在里,一年当中,山的是不同的。

2、交流: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把家乡大山的美表现出来的?

(1)表示“颜色“的词。

a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出: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翠绿

春天——淡绿夏天——深绿秋天——五颜六色

b朗读体会“春天“与”夏天“大山颜色的区别。

(2)排比。

a读句子发现句式特点: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b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

(3)比喻、拟人。

a比较上句与课文原句有什么区别。

b指导朗读原文。

c给自己写的片段加上比喻或拟人的句子,再读一读,是不是生动了,具体了。

(4)体会“松柏“的不畏严寒。(歌颂”松柏的诗句)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师: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一个好听名字,叫——(五花山)。

师:同学们,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深感庆幸,因为我们都是大山的孩子。课外,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一座座“五花山”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花山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优美语句,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描写秋天的段落,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的美。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方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方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秋色吧。

暖暖的秋日里,踩在树叶铺成的彩色地毯上,真是美的享受。看着这美妙的秋色,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啊,在诗人刘禹锡的眼中,秋天比春天还要美,《五花山》这篇课文的作者又何尝不是这样认为呢!让我们走进五花山,去领略它的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描写了“我”的家乡在()里,一年当中,山的()是不同的。春天的山是(),夏天的山也是()。秋天的山(),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

2、学习词语

(1)课文中有这样一些词语,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淡淡的浓浓的嫩嫩的

一片片一簇簇

紫红紫红金黄金黄

(2)谁能来试一试写出这种形式的叠词?

(4)请你找出课文中有“淡淡的”“浓浓的”词语的两句话读一读。请女孩子读有“淡淡的”一词的这句。男孩子读“浓浓的”一词的这句。

你们瞧,春天的山绿得淡淡的,夏天的山绿得浓浓的,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那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不过,这还不是最美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五花山。谁来用心地读一读,谁想来读?方可,请你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1)划出刚才你所思考的,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2)来,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句话。“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的了。”

“不再是一种颜色”,你的理解是什么?课文中用哪一个词来形容颜色多?你还能用哪些词表现出颜色的多?(板书词语积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彩斑澜)

2、好,请大家圈出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

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紫红、翠绿

这么多的颜色!一起把这些颜色读一读。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写不同颜色的五个分句。(小组)

3、你们发现了吗?这么多描写颜色的句子,作者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连起来的,这我们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已学到了。

4、这段话第一句总的写“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的了”,后面分别写了山林的五种颜色,这样的段式,我们把它叫作是“总分段式”。

5、出示句子,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颜色写具体,写生动的呢?我们先来看这两句话。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能感觉到第二句话好在哪里吗?

预设:

(1)第二句话写出了“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让我感觉这金黄色很亮很亮。

(2)第二句话让我感觉到这阳光一定是金灿灿的。

师:像这样的句子,作者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阳光到集中到一起”,这种由一样事物想到另一样事物的写法我们叫它联想。

师:当我们读联想的句子时,读到联想的这一部分,速度可以慢一点,仿佛一边读一边想。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

指名读。齐读。同学们把秋天的树林、阳光读得很温暖,很舒适。使我听着听着也仿佛产生了联想。

6、请你找出这段话中其他句子中有联想的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来。(师看,指名读)

联想的句子中往往都会有个词语提示我们这是作者的想象,句子中的“好象”就这样的一个词语,在你所划的句子中也有这样的词,你发现了吗?用三角形标出来。你还能想出类似的词吗?如果你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些词语,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老师读前面部分,你们读联想的部分。(把书拿起来)

跟你的同桌也试着这样读一读吧。注意速度和关键词。

7、在这些用了联想的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一说原因吗?

8、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体会,朗读。

(1)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他找到了这句话,你特别注意到句子中的哪些词?

火红色——你从树林的颜色感受到它的美。

跳跃——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你从树林的动态感受到了它的美。

一簇簇——你从这个叠词感受到了它的美。

作者真是了不起,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是用心之笔。

让我们试着把火红色的树林读活起来吧!

你还喜欢哪个句子?

(2)紫红紫红:好浓烈的颜色啊!你看,秋的幕布徐徐拉开了!

(3)看到了杏黄色的树林,让人们想到了丰收。五花山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黄澄澄的大山梨,大片大片的野榛子,满山遍野的山胡椒,无私的五花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山民。

(4)好一棵不怕秋霜的松柏,那是一棵棵顽强的松柏。

9、抓住联想,练习写话。

联想是一种写作的方法,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联想的美妙。(齐读)

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展开丰富的联想,挑选一句,把句子写生动。

a、秋天,枫树的叶子()。

b、秋天,山林里的小路上()。

c、秋天,桂花()。

d、秋天,()。

谁来读一读?

想像越是大胆,也许所包含的错误也越多,不过这并没有关系,因为想像中所蕴藏的创新价值,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生活中的每一天,倘若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展开想像,生活就会无限精彩。

同学们描述得真美,让我也不禁心驰神往,真是“五花山上醉秋韵”哪!

四、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引读)秋天的五花山一片……,一片……一片……,看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以读代讲)

看了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解释,让学生选择:

1、花朵2、花纹3、颜色或种类错杂

六、课堂小结。

1、是啊,五颜六色汇集一起,山色好象一下子变得活泼,欢快起来,漫山遍野五彩缤纷,异彩纷呈。大家也跟着这动听的音乐,一起去享受语言文字的美吧!

五花山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丽的景色。

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印象中的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1、读后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他想写什么吗?找关键词。

2、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想知道作者从这座山上看到了什么颜色吗?自己打开137页读读课文,划一划作者写了山的哪些颜色。

2、整体感知。

出示:春天的山是( )。

夏天的山是( )。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 ),有( ),有( ),有( ),有( )。

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揭题,读题,释题。

三、教学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师:让我们跟着作者的写作顺序先走进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出示:2、3小节

1、指名读

2、比较春天、夏天的五花山颜色的不同。

3、抓关键词“冒、涂、染”指导朗读

四、教学秋天的五花山

过渡:五花山上色彩最丰富的季节要数秋天了。

(一)自由读

(二)出示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

你能说说什么树林会变成这些颜色吗?

预设一

出示: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与原句比较:

这句话和老师写的哪里不样?(划线)

启发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组

2、渗透“联想”写法

师:我们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了和他有关或想象的事物——这就叫联想,用上联想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句子变得更美。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

4、朗读指导

读好关键词(根据学生读的标出停顿和重音),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想象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预设二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

1、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2、朗读展示

预设三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1、师: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2、师: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3、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三)运用朗读方法

总结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

(四)交流

(五)秋的整体感受

1、指名读

2、配合读

五、拓展(机动)

作者原来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五花山的,请你们试着来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

板书:

五 春 黄绿

夏 深绿

秋 五颜六色

山 冬 ?

五花山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齐读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屏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领读。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习委员汇报早读课检查的课文朗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两推碾子)

2、师生共同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

你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六)、作业布置。

五花山课件【篇11】

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

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

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联想”,能找出运用“联想”这一手法的句子理解体会。

2、能掌握读好“联想”的句子的方法,并尝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过程如下:

出示句子: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自己好好地读读两句话,第一句话已经写出了树林的颜色,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后面这半话呢?

2、交流第二句好在哪里。

生1:第二句话写出了“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让我感觉这金黄色很亮很亮。

生2:第二句话让我感觉到这阳光一定是金灿灿的。

师:像这样的句子,作者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阳光到集中到一起”,这种由一样事物想到另一样事物的写法我们叫它联想。(板书:联想)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作者看到金黄色,想到会是阳光,而不是别的灯光、月光或者什么光呢?

生1:因为阳光是金黄色的。

生2:因为灯光、月光都不会给人金黄色的感觉。

师:是的,金黄色和阳光的颜色是相似的,所以作者会由金黄色想到了阳光。那你能读出联想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读得不好。

师:当我们读联想的句子时,读到联想的这一部分,速度可以慢一点,仿佛一边读一边想。你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

指名读,读得不错。

师:你刚才读的时候语速比较慢,我听着听着也仿佛产生了联想。这里还有一个词语,它提示了我们这个句子是联想句,如果你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个词语,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指名读,该生读得很好,也突出了“好象”这个词。

师:你是很聪明,一下子就找到关键的词语。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关键的词语,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注意速度和关键词。(生读,读得相当好。)

师:联想的句子中往往都会有个词语提示我们这是作者的想象,句子中的“:好象”就这样的一个词语,你能给这里的好象换一个词语吗?

生1:仿佛

生2:似乎

师:是的,这样的词语都能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联想的成分。

那你们再继续读描写秋天的这一段话,找出同样是用了联想这一方法的句子来。

3、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体会,朗读。

4、学完课文后,师:《五花山》这篇课文不仅景色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和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联想这一手法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会写一写联想的句子,我们也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课文中正好冬天这一景色没有写,来,试试看,你能用上联想的方法写一写吗?

在学生欣赏完冬天的景色后出示例句: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然后把句子补充完整,不用写很多,一两句话就可,一定要用上联想的方法。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好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远远望去,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采用朗读评价法,抓关键词以读促思。

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描述了五花山春、夏两季美丽的绿色,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难点,关键是教师要点拨他们体会“冒、涂、染”这三个词的恰当运用。那到底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几个重点词上来呢?怎样才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这几个词,而不是因为教师生硬的牵引呢?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师:这种绿色多美,淡淡的,嫩嫩的,你们还等什么,快好好地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没有读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学生纷纷说有,指名读。

师:到底是哪个词给了我们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生1:是“冒”,我读到“冒”就觉得树叶正在长出来。

生2:我读“冒”的时候,好象看到树叶正像小草一样偷偷地钻出来。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把树叶“冒”出来的经过读得很生动吗?

生读,很恰当地抓住了“冒”的重音。

师:你读得真好,我听你读的时候就感觉这树叶在长啊长啊,好象一直在长。小朋友们,这么多的树叶不停的冒出来,有趣极了,美丽极了,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有重音,有感情,读得还不错。

师:同学们,这着这个句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以前也学过这样的感觉差不多的句子?

生很兴奋地说:是“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你真聪明,是啊,无论是“冒”还是“抽出”,都给了我们一种化静为动的感觉,语言文字真是奇妙,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一定多留意这些写得特别生动的词语。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三、从词语切入,再以词语结束,在词语中走一个来回。

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要以“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再以这个词语结束阅读转到写话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1、五花山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一个能概括五花山的特点的词语。

学生很轻易地找出“五颜六色”这个词来。

2、“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到底都有哪些颜色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圈出写五花山颜色的词来,并完成填空。

五花山是五颜六色的。

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有(),有(),有(),有().

3、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

师:看到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了吗?

出示词语解释,让学生选择:

1、花朵2、花纹3、颜色或种类错杂

引导学生理解,此处的“五花山”应理解为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4、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五花山中,去欣赏它一年的美丽景色。(接下来是学课文,春夏、秋,重点是秋天的景色。)

5、学完秋天的景色后,让学生配乐齐读。

师引读:秋天的山有如此美丽而多样的颜色,难怪作者这么写道:“秋天的山一片金黄——”学生接下来读最后一段。

6、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让学生体会五花山还有很多的颜色,图片欣赏五花山的美景。

7、师: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难道我们仅仅只能用““五颜六色”来形容五花山的美丽吗?你还都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生1:五彩缤纷

生2:五彩斑斓

生3:万紫千红

生4:……

8、师:“五彩缤纷”很美,“五彩斑斓”更美,这一节课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里,更把这些美丽的词语记在心里。

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的生成。

在学习“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一句话时,一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紫红紫红,就联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我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接下来的操作是让学生看看“紫绒幕布”和“紫红的树林”的对照的图片。这孩子突然来这么一句话,可能是前面联想的句子的理解让他学得太专心了,哈哈。我很笨,很没劲地说:“你的想象能力很好,能由紫红紫红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想到的是紫绒幕布,这紫绒幕布到底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然后我仍然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这个环节上得有点郁闷。

现在我想,如果我当时能这么引导

“你很会想象,老师可以看出刚才我们学习联想的句子,你学得是非常认真的。你能由紫红色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为什么会想到的紫绒幕布呢?”

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再让学生看“紫绒幕布”的图片,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得出:田里的茄子矮矮的,颜色虽然也是紫红色,但是给人的空间立体感不够强。而紫红色的树林应该是比较高的,而且一棵棵树相连着,所以说他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个样应该更恰当些。

二、课堂的教学评价语不够丰富。

五花山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简单了解分号的用法,认识句群。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认识句群,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准备:收集描写山的有关词句.收集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谁能说说描写山的词语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五花山)。

师:你来猜一猜:为什么叫“五花山”?

(生:山上有五朵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薛卫民的家乡五花山寻找答案吧。

(学生初读课文)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叫五花山了吗?

(生: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

三、品读课文,重点了解。

师:课文描写了五花山的几个季节?

生:春季、夏季、秋季。

师: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五花山最像美?

生:秋季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

师: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划出来,标出序号,读一读。

教师随学生板书表示颜色的词语:

(1)金黄色(2)杏黄色(3)火红色(4)紫红紫红(5)翠绿

四、美读课文,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轻轻地走进五花山的秋天,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这种颜色的喜欢读出来,读得让听得人也喜欢。)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大声读句子。

师:谁喜欢金黄色?谁喜欢杏黄色?谁喜欢火红色?谁喜欢紫红色?请你们来读一读。

(四名学生分颜色读句子,随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如:

指导朗读杏黄色。

师: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生:熟透了的杏和梨。

师:是啊,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喜悦、高兴……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生:……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熟透了的杏和梨。

指导朗读火红色。

师:为什么说“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指导朗读紫红色。

师:瞧一瞧我们班同学今天穿紫红色衣服了吗?(即兴观察,认识紫红色)

老师范读,分颜色和角色读第四自然段。

师(引读):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师(引读):只有松柏不怕……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大自然真神奇,温暖的金黄,成熟的杏黄,动感的火红,庄重的紫红,刚劲的翠绿,形形色色,美不胜收!让我们捧起书本,跟着音乐,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五花山的图片和优美的伴奏)多么美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句子,老师真想把它们永远记在脑子里。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把这些句子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背诵这些优美的句子。

师: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师生齐背)

师: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

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比喻句说话?

学生思考,自由想象说话。

师:五花山就这些颜色吗?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区别?

(春天的山是淡淡的绿,夏天的山是浓浓的绿。)

指导感情朗读。

想象说话:假如你漫步在五花山的林间小路上,徜徉在美丽的五花山里,一定会让你——?(学生说感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师:这五花山的美走进了大山孩子的心里,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

板书:

五花山

五花山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简单了解分号的用法,认识句群,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4、根据图片安排小练笔:发挥学生的想象写一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五花山风光片及四季景色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近五花山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咱们来玩成语填空游戏,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点击课件)()山()水

第一关:填数字第二关:填颜色词

第三关:填形容词第四关:填动词

2、喜欢游山玩水吗?(不愧是我的学生!我也喜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黑龙江省伊春市去观赏那里的五花山(板题,生齐读课题)吧!

3、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

(1)五花山在哪儿?(点击地图简介)

(2)五花山是什么样子的?

(3)为什么叫五花山?

二、初读课文走进五花山

1、带着问题、带着期待走进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如果你找到了答案,请做上标记。

2、汇报交流:五花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3、为什么叫五花山?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1)五颜六色这个词让你想到哪些颜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还有吗?请说说。)

你们的回答让我明白了五颜六色的意思是有什么词语可以替代它吗?(五彩缤纷)

(2)五彩缤纷形容哪个季节的五花山最合适呢?(秋天的五花山)

4、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五花山的秋天吧!

三、聚焦重点段赏读五花山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抓秋天的五花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那会有哪些颜色呢?画一画。

3、指读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这分号隔开的几个句子是认识句群。

4、师:你喜欢什么颜色?请读一读相关句子!

反复抓秋天的五花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它有(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及与句子有关的图片,相机指导朗读学生喜欢的句子。)

(1)金黄色师:金黄色让你(觉得耀眼,阳光明亮),(点图片)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评价:老师从你的眼里看到了耀眼,从你的声音听出了明亮)

(2)杏黄色(指读)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点图片)多么诱人的画面!谁想读出这份喜爱与欣赏的语气?评:你的朗读让我问到了果子的香甜!

(3)火红色师:还有什么颜色让你喜欢?(指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比喻手法突出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师:原来颜色里藏着快乐心情!谁还想读?(指名读,评价:听出来了,颜色里还藏着节奏美!引生齐读:相信我班活泼可爱的男生们能读出这种感觉!)

(4)紫红紫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颜色?作者为什么要用紫红紫红?了解叠声词的好处(颜色浓烈)。

见过紫绒幕布吗?(课件出示幕布),比较一下,你觉得作者的比喻贴切吗?师:你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感觉吗?(指名读,相信女生们能读出这份浓烈)

(5)翠绿:你从翠绿中感受到了什么?(松柏不畏严寒)齐读出坚定的语气。

5、秋天的五花山美不美?作家写的美,摄影家拍的美,相信我们能读得更美。(全体起立齐读第四段)

四、聚焦春夏绿欣赏五花山

1、五花山的秋天的确美,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春天和夏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绿)

2、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春天(出示课件)

(1)春天的五花山:淡淡的绿,嫩嫩的黄,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读出你的体会生命的力量、希望,给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

(2)夏天的五花山是一片怎样的绿呢?(浓浓的绿)像被绿油彩涂过是什么样的感受?(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浓烈、耀眼)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心情也被染绿了。多美啊!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妙笔生花描写五花山

1、师: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说五花山是特殊的山,特殊在哪儿呢?(阅读链接)

2、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五花山的春、夏、秋的美丽景色,那么,五花山的冬天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播放五花山的冬景图片)

3、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

4、学生仿写展示。

5、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仿写。

(2)积累文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春天:淡淡的绿嫩嫩的黄

夏天:浓浓的绿美

五花山秋天:五颜六色

冬天

五花山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花山色彩的美丽,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积累一些描写颜色的句子,初步渗透一种通过联想描写颜色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渗透一种写作方法:通过联想描写颜色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你能说出多少个?(指名学生说)

在这儿,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山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图片)

2、指名1-2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3、师小结:中国的名山多得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黄山之萃秀,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雄伟、还有我们家乡的名山——庐山,奇秀无比,这些名山,百态千姿,各怀绝景。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课题:五花山)

5、齐读课题,据题谈话: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6、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五花山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美在哪里?让我们先读读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1、自由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词句的美

(一)春

师:多么美丽的五花山啊!让我们先走进春天的五花山。

1、找到描写春天五花山的段落,指名读。

2、春天的五花山是什么样的?(绿绿的,那绿色淡淡的。)

3、出示图片、句子:

春天的山是绿绿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4、师:是不是这种绿啊?是一种淡淡的绿,为什么是淡淡的绿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与嫩芽有关,树叶刚冒出芽来,带着嫩嫩的黄色。)

5、“冒”是什么意思?请你给它换个词?(钻、长、抽……)

6、这些词都很贴切,但为什么作者却偏偏用了“冒”,怎样地长才叫“冒”呢?

(迫不及待地长,兴奋地长……)

7、这样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嫩芽,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片)

8、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样的嫩芽呀?

填空:()的嫩芽。(学生根据自已的所见说说嫩芽的特点)

9、师引述:是啊!多么娇嫩的树芽啊!从它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生命的活力)

10、师小结:一个“冒”字,带来了生命的诞生,一个“冒”透着生命的活力,于是,这淡淡的绿其实就是一种淡淡的生命力。

1

1、指导读:

(1)你看,一片片绿中带黄的嫩叶多有生命力呀!谁来读出这份淡淡的生命力?

(2)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读:

师:这绿绿得让人小心,不敢轻易去触摸,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它。假如把这淡淡的绿比作人的话,她应该是(天真可爱的娃娃)。来,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小心的绿吧!

(二)夏

师:春天的五花山是淡淡的绿,而夏天的五花山呢?(师停顿,让生回答)

我们来瞧瞧。

1、(出示图片)师读第一句: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

生接读: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2、了解“联想”的写作方法:

(1)师:小朋友,树叶真的被绿油彩涂过?那为什么这么说?

生:它绿得很浓。

师:浓得就像那绿油彩。是吗?

师:看来,这种绿,绿得很大胆

(2)师:这里出现了一含有“像”字的句子,请问这是一个比喻句吗?

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树叶比作绿油彩。

师:树叶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那绿油彩是什么颜色?

生:绿的

师:能说把这种绿比作那种绿吗?

生:不能。

(3)师:所以这不是一个比喻句。它与比喻很像,从这个东西想到那个东西,我们把它叫做联想。(板书)联想中也往往带有“像”字。我们平常所说的比喻句其实就是联想的一种。

(4)师:除了绿油彩,他还联想到什么?

生:小雨点。

师:是呀,雨点真的被染绿了吗?

生:没有。

师:那只是作者的联想。

(5)同学们想想看,现在让你来联想,除了绿油彩和小雨点被染绿之外,还有什么也会被染绿吗?(小河、天空、空气……)

(6)抬头看看——生:天空也被染绿了.俯下看看——生:大地一片绿色,小草也被染绿了.置身于森林中,仿佛空气也是绿色的,怎一个绿字了得!

3、指导读:来,让我们一起把这大胆的绿给读出来。

4、师小结:春天那淡淡的绿,让人赏心悦目,夏天那浓浓的绿令人心旷神怡,此时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秋

师过渡:说着说着,秋天的五花山在向我们招手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1、师配图配乐诵读秋天部分。

2、谁来说一说,秋天的五花山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来概括?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3、这一段写到了哪些颜色?请你圈起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的树林?

5、根据学生的交流意见讲解:

学习金黄色

(1)生:我喜欢金黄色。

师:喜欢就读吧: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2)师: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多么温暖呀!谁再来读?

(3)师:作者由金黄色联想到阳光是多么合适,多么美妙的表达。你看这幅画还想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一堆金子、秋天的稻谷……)

学习杏黄色

(1)师:有谁是喜欢杏黄色的。(生举手。)师:好,喜欢的孩子一起来读。

(2)生读: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3)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请你说说看。

(4)师:作者再次产生了联想,那杏黄的颜色,真像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还有谁来读读。

(5)师:同学们,我想把这句话给改一改,看看可不可以: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苹果和柿子。行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是红色的,而杏和梨是杏黄色的。

(6)师:是呀,联想也要合理,要贴切。谁再来读出这种成熟的美。

学习火红色,渗透比喻这种写作手法的知识。

(1)生:我喜欢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师: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呢?

(这句是比喻句,很生动)

(3)师:你觉得这是比喻句?说得很对,这就是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火红的枫叶比作火苗。)

(4)师:是呀,它们哪些地方像?

生:颜色像,它们都是火红色

师:除了颜色像,它们还有哪里很像?

生:它们的形状很像。

师:怎么说呢?枫叶是这样的(做动作),而火苗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一起先来读一读。

师:它们仅仅是颜色、形状像吗?

生:树林像火苗,风一吹,就像在跳舞。

师:(做动作)这样风一吹,就像火苗在跳舞。这种形态很像很像,对吗?

(5)谁愿意来读读这动感的火红?

(6)师:金黄色给我们的感觉是静态的美,火红色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态的美。

学习紫色,理解“紫绒幕布”

生:我喜欢紫红色。

(1)师:请你读。

(2)师:你真能干,“紫绒幕布”也读对了。

(3)再指名读。

(4)师:你见过紫红色吗?我们的教室里就有。(手指桌布)这种颜色就是紫红的,而这种就是紫红的紫绒桌布。

(5)跟我说:紫绒幕布。

(6)师:紫红紫红的,你想象一下它假如是一片树林,见过吗?这种颜色一般在会场里有,而且是大会场。非常地庄重,你能把这种庄重美读出来吗?

学习翠绿色

(1)生:我喜欢翠绿色。

(2)师:是的,秋天的颜色当中也藏着绿。(点击图片)

(3)生:读句子: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4)师:喜欢松柏是吗?如果把它比作人的话,你会把它比作什么?

(战士、将军……)

(5)师:是呀,在他们身上有着一股与松柏一样的精神,那是一份刚强,一份坚持。

(6)齐读这种刚强的美。

6、整体读: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神奇,温暖的金黄,成熟的杏黄,动感的火红,庄重的紫红,刚劲的翠绿,形形色色,美不胜收!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把这些句子串联在一起,你们看,(出示句子)让人忍不住想读,现在让我们来分组来读一读这些优美的句子吧。

四、体会联想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以及试着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

1、师:小朋友,读着,读着,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师:这五花山的颜色,原本是那么的普普通通,金黄、杏黄、火红、紫红色,作者什么能写得那么美呢?这是什么原因啊?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把普普通通的一种颜色写得那么美?

(师指板书)生齐说:联想。

2、运用联想的手法写写冬天。

师:运用了联想,原来可以把颜色写得这么美。其实,五花山的冬天也很美,漫山遍野,一片雪白。你们看(欣赏图片)

师:这些图片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呢?请你发挥想象,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生自由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1、师:五花山就是这样的风情万种,淡淡的绿,浓浓的绿,一片金黄,一片杏黄,一片火红,一片紫红,一片翠绿,还有冬天一片雪白。所以,人们就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五花山。

2、师:这五花山的美走进了大山孩子的心里,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

板书设计:

春淡淡的绿

五花山夏浓浓的绿像(联想)

秋金黄杏黄火红

紫红翠绿

"包装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