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3.31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汇集5篇)。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你不妨看看军队改革心得体会(汇集5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 篇1

领导指挥体制的改革,不是集体“发福利”,甚至可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前提的。特别是基层军官,大家如此期待改革,多半不是基于对改革内涵是深刻理解,而更多的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从施行“无差别”培养的军校,到干部任用“一刀切”成长进步模式,再到“零起点”的二次择业,这是大部分基层军官的军旅“生命周期”。改革,并不会立刻就带来这一整套机制的改善,相反,为了革除现有体制中冗余甚至不合理的单位和机构,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在所难免,个人的诉求不可能一一满足,甚至首先是要让许多人做出艰难选择的,一些脱离现实的想象和指望,恐怕只能带来无奈的失望。

从新体制的定型到磨合,再到顺畅运行,需要一个历史周期,这期间容易造成基层军官的迷茫和徘徊。改革在即,各种方案构想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虽然说看得大家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但新体制将会辅以什么样的新型干部政策?军政军令分离后能否快速畅通军官健康成长的土壤和?那些已经适应了既有体制并逐步成长起来的军官能否迅速在新体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常说基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弱势群体”,这有失偏颇,但他们确实许多时候是需要放弃的多、收获偏得的少,被动接受的多、主动选择的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谁敢说自己就是一定是改革的获益者呢?

体制改革落实将会十分迅速,但变革那些深植于人心的“旧理念”,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施此次国防与军队体制改革之前,中央重拳出击反“四风”,打老虎、拍苍蝇,抓整顿、祛歪风,也制定颁布了许多大家击掌叫好的政策规定,但毕竟大多数领导都是在既有体制中成长起来的,过去让他们可以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早已固化到他们的思想体系之中,很难想象能够在体制改革中突然“从良”。这也是为什么在如此高压反“四风”的态势下,仍然会有许多人顶风作案,频繁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基层,许多领导并不是思想得到了净化纯洁,而只是反“四风”把他们的胆子反小了,甚至激发他们采取变相的方式残喘延续着“四风”恶习。我想,一个缺乏信息化、现代化作战理念的指挥领导层,挤破脑袋抢占新体制的高地,再打着光鲜的旗号干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事情,是恐怕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情了。

一厢情愿也好,杞人忧天也好,面对改革大潮,基层军官究竟该如何顺势而为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也有三方面的建议,仅供兄弟们参考。

端正明晰内心的诉求,让自己的行动在变革中更加有的放矢。不管机遇还是困境,真正决定你行动指针的,终究是内心是诉求。要改革了,要走一批人,要动一批人,还要改一批人,在种.种的不确定面前,我们首先还是要清醒地问问自己,究竟是向往热血的战场还是不舍安稳的现状,到底是以变革的波澜来安抚内心的不安,还是真的想在新体制中大展拳脚。如果目标和自己的诉求都不能明确,那么你的意志必将是犹豫摇摆的,你的行动必然会是局促无力的。正所谓“诚意正心”,把自己内心端正了,目标搞清了,才能在变革的大潮中审时、笃行,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仍然以提升自身素质为核心,无论走留都为自己积攒奋力一搏的资本。改革不是“仙丹妙药”,不可能治愈每个人的忧愁和烦恼,你究竟是否属于“三十万分之一”也不得而知。但我总是认为,你可以利用好手头的时间努力学习,为退役转型做好准备;也可以更加积极地摔打自己,不惧艰苦迎难而上,为成为优秀指挥官而不懈努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一个过硬的自身素质,与其驻足观望、彷徨等待,不如试着冷眼看待那些不可信的琐碎传闻和小道消息,多在修炼自身内功上多动动脑筋,无论最后岔路口通向何方,好歹自己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不至于捉襟见肘。当然了,倘若新的干部政策真的能够在短期内发挥科学合理的作用,那再好不过。

从自己做起,坚定地站在“逆时代”者的对立面,不要让“旧规则”在新体制中遗祸。体制再新,也是人去运行;政策再好,也要由人来执行。可以说,我们是从穿上军装就开始发牢骚的一代人,饱尝了官本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给我们带来的苦楚。我们中的许多人将会成为未来的将官,成为未来的领率集体中的一员,千万不要让“没日没夜搞材料”、“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劳民伤财走形式”等等这些被我们自己所诟病的积习,在后一代甚至后几代的军人身上再现,从自己做起,放下官威、真心对待自己的岗位,让势利的风气走出训练场,让潜心谋打仗的人安心钻研作战。我们应当坚信,在战争的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体制积弊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统帅部对军队发展认识越来越清醒的今天,改革对实现军队发展壮大、军人成长成才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即将实质性展开,作为渺小的个人,我们不能左右和影响历史巨轮的前行,但它却会对我们的军旅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想,它是如此地值得期待,但不能纯粹去指望它会“福及”每一个人,客观冷静地做好自己,才是正经事。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 篇2

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兴起学_热潮,深入学_讨论_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广大官兵一致表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从边关到都市,从高原到海岛,在祖国各地的座座军营,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级第一时间认真学__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官兵展开深入讨论,切实做到深刻领会、入脑入心。广大官兵在学_讨论中表示,_的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要把深入学_贯彻_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官兵在学_讨论中表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和_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官兵在学_讨论中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充分认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看到自身短板和不足,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加强作战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联合作战指挥水平,努力缩小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激流勇进,首在掌舵。军委机关各部门在学_讨论中认为,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定维护_的核心地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_指挥,紧紧围绕_决策意图开展工作,坚决按照_部署要求抓好落实,自觉做到_发出的号召坚决响应,_提出的要求坚决执行,_赋予的任务坚决完成。

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广大教职员表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一定要认真领会_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加强学_研究,加强阐释解读,切实把全军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上来。

各军区善后办官兵在学_讨论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_领导推动军队改革重塑,我军体制和结构焕然一新、发展格局焕然一新、部队面貌焕然一新。要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继续高标准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统筹协调好各领域工作,夺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胜利,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贡献力量。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 篇3

在抓队伍建设上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以人为本,以情带兵,全面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我针对个别干警在工作中,对百姓出现的的“冷、硬、横、推”等现象,不是责令当事民警写出检查,就是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还给予纪律处分。同时,我还十分注重队伍的思想状况的调查,坚决贯彻落实公安部“五条禁令”,对于发现的不讲原则的民警、不讲团结的民警、不干事的懒民警、只想自己的贪民警,坚决通过组织程序调整。在一次选拨民警工作中,一位多年的好朋友托我把他的一个亲戚安排进去。我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他的这位亲戚曾有过污点,我立即取消了他的报名资格,多年的友情也就这样被我无情的拒绝了。在这一点上,我不怕得罪人,敢于碰硬,不管后台有多硬,不管是谁的子女都坚决进行处理,先后共有__名人员被清除公安队伍,为民警敲响了警钟,大大减少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将__名年轻有为的民警提拔到重要岗位,在全局形成了以有为争有位的良好氛围。几年来__公安分局工作人员实现零违纪。

在从严治警的同时,我更注重从优待警,用人性化管理队伍,用亲情化感染民警。亲自找领导、跑财务,率先解决民警的各项补助。我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对自己提出“五个必”即,民警伤病必看望,民警家属下岗必照顾,民警父母去世必慰问,除夕之夜必与民警共同度过,民警家庭特别困难必帮助。几年来,我多方筹措资金__余万元,用于解决家庭负担重和伤病民警、退休老民警的生活困难补助。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 篇4

工作中,我能够以身作则,以优良的素质作表率。注意对新同志的传帮带,带领干警深入一线对案件进行案例分析、案件评议、大案小结等,有效提高了全局攻坚克难的整体作战能力。我坚持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不畏险阻,坚决斧正。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各警种分工协作上打起“组合拳”。一次性下沉警力__名,在场直主要路段设置6个街面警务站。

将派出所警力下沉到社区警务室,局领导每晚不定时上街查岗。针对民警工作时间与工作层面与违法犯罪行为不同步的情况,按照案件的规律和特点,实行了“AB岗工作制”、“弹性工作制”等一系列新的勤务模式,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见警率,民警与违法犯罪的碰撞率,方便了群众报警,压缩了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发案同比下降,农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场部每天常住及来往人员可达__余人,农场及过境大小车辆日流量__余台。面对这一严竣形势,我带领交警人员大范围整治,确保治理始终处于高压态势,实现多年交通事故零死亡率。近年来,__公安分局网上追逃、命案侦破、基层基础、执法等项业务工作在宝泉岭公安局名列前茅。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 篇5

我县从20xx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殡葬火化政策,经过县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基本上可以说城区社区的居民已经了解了相关的政策。从日常工作管理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社区从3月1日起至发稿时间,累计死亡6人,根据6人的火化情况,发现在殡葬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死者生前有单位的,其死亡报表是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所处的社区填报还是由其生前所居住的社区填报。笔者所处社区出现了这种情况,气象局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住在东城,笔者因社区事务关系到气象局办事,偶然听见其单位同事说其已死亡,单位同事都已去挽吊。笔者因分管社区殡改工作,马上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向县殡仪馆领导进行汇报,领导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我社区填写死亡报表。笔者虽然按照要求填写了报表,但认为,“属地管理原则”应该理解为居住地社区,而不是单纯的单位所在地社区。因为死者居住地社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知道死者的情况,然后去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而单位所在地社区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等到知道了去做工作,黄花菜都凉了。这需要主管单位做出界定。

二、现在有些农村社区为了搞好社区的殡改工作,出现死亡情况后,委曲求全,负担死者的火化费用,增加了社区自身的负担。解决方法:确系低保户、五保户的可以按照政策给予部分减免或全免;确系家庭困难的户,由社区出具证明给予部分减免。县民政局应该出台相应的减免政策来配合我县的殡改工作地开展,间接地减少社区的压力。

三、德源公司要加快自身的建设和机器的维修保养工作。笔者社区茶厂小区死者家属要求殡仪馆车辆早上8点来车运送遗体去火化,但是因为德源公司的火化传运带出现问题,需人工托运。其他社区的死者家属因此事阻拦德源公司的火化工作,双方产生矛盾。待解决问题时,我社区死者遗体在茶厂小区灵堂摆放已到9点多种,幸亏我社区及时介入,做了大量的工作,才稳定了死者家属的情绪,否则又会出现一起大的殡改工作纠纷问题。解决办法:德源公司应加快建设力度,启用第二台火化设备,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机器的日常维修。避免此事的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农村社区和城郊社区的城郊结合部,要加强殡改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五、尽快出台符合我县殡改工作关于弱势群体减免费用的政策,尤其是对失地、少地、无地的居民(村民)和家庭困难的下岗职工家庭做出相应的减免政策,以推动殡改工作地开展。

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是一件涉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情,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从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政策执行方面看,违反政策的事例也只是少数,多数群众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这项政策,说明我们还是有群众基础的,起步也很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开了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第一步,就要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工作,执行殡葬改革的各项政策,带领群众来完成这项工作,达到我们殡改工作地最终目标。

有不当处,请同志们雅正。

dg15.com延伸阅读

改革心得体会实用


通过笔者的不懈调整和修改,这篇“改革心得体会”变得更加隐晦,我相信它能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在一些让自己深受触动的事情结束后,我们可以写下一篇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收获。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经验,获得成长。

改革心得体会 篇1

发电厂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供需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发电厂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发电效率,我所在的发电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发电厂改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心得体会。


改革是必要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所在的发电厂面临了许多问题,如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效益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发电厂的发展和改善了生产效率。因此,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更新设备、提高效率、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改革需要全员参与。作为一名职工,我深刻体会到改革需要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同时,每个员工都要有一颗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心,积极对待新的变化和挑战。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改革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改革需要保持稳定。虽然改革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我们保持稳定和冷静。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和压力,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定信心,保持稳定,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发展。改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战胜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改革要与时俱进。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的新动向和新技术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吸取他们的优点和教训,为我们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发电厂改革是一项困难而又必要的工作。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发电效益,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改革需要全员参与、保持稳定、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发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对发电厂改革的心得体会。通过改革,我相信我的发电厂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果,为我国的电力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心得体会 篇2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龙兴镇中学

孟兰兰

一、我的做法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学校去年组织的去杨思学习我没能参加,所以,这个学期,我在一边上课,一边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别人的教学中得到许多启示,也在不断虚心求教。我知道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学校实施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学校订的同步训练到了以后,我觉得里边的内容特别适合做导学案,这段时间我就用了一部分同步训练的内容来做导学案,感觉效果还不错。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让学生成为主人,自己少说,开学以来,我的课堂参与率还比较高,导学案的内容都在课本上一目了然,通过先学,再采取学生抢答的方式,学生表现的更为积极了,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课前就完成了导学案,这样更达到了预习的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比以前的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上课内容,只等老师讲要好得多。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新课程改革,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时间充足的话,我就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有时利用早自习或课余时间,让课代表和每组的小组长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周检查导学案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我的反思

在感受课改带来的优势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有时因为座位成小组排列时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有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保持持久,学生的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还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要一边摸索一边前行,要把课改落到实处,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经常总结得失,及时完善!

改革心得体会 篇3

不同的教育理念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单向平面教学活动。在此理念下,教师提倡教科书,将教科书的处理与教学视为艺术的教学。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出了教学过程本身,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完整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新课程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式,从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决策者。 ,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数学规律,推导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造数学问题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装桃子的篮子”。尽量少告诉他们,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去发现,老师永远不会告诉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这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预设和封闭,使得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缺乏活力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没有创造的乐趣,师生的课堂生活就无法焕发青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改变抑制学生创造力的传统教学环境,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垄断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多方位互动和教学的形成。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1)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解决者,也是知识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复制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即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家之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大师。

(2)师生关系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面向对象的主客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的意义关系。师生交往是以人为主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统一。 ,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当然,改变这些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上所做的一切改变。显然,这增加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自于我们传统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的飞跃!它还来自不同的当地文化背景、经济和父母观念。面对压力,我们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精神,因地制宜做好新课程改革。

总之,新课程、新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应立足于学生热爱学习、渴望学习、享受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我们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眼光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心得体会 篇4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以下几点认识:

1、反映了基本和时代:改过往的老问题,复杂的,难的,偏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拓展“物理”的内涵。知识和技能”,要求他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体现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融合,关注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侧重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应用。

2.注重物理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以往只注重系统总结物理知识的做法,变成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方法渗透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思维和方法的本质,增强运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了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对不同地区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通用中学”。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潜力和未来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

4.在课程实施中更加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的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不再局限于听老师讲课,更多的学生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实验,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更适用于知识。强调知识建构的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建立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强调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注意保护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强调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结合;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科技社会观念的科学渗透。体现不同地域课程资源的选择性整合,考虑城乡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的栏目,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注重共性,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强调可操作性,强调教材辅助资源的继承和开发。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的最大难点是:一是教师观念需要转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需要改变;第三个教学体系需要改变;第四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变化。教育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做起。

改革心得体会 篇5

八月份,新课程改革培训在网上展开,通过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在专家的讲解以及课改区老师的现身说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对课改的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压力,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应从基础作起,从学生的教育做起,从课改作起。课改不改课就行!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二、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对于课堂教学,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数学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习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 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 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儿童最“喜” 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改革心得体会 篇6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改革心得体会 篇7

一、课改过程中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课改是“作秀”,是“赶时髦”

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体现在讲公开课、优质课的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是为教学研究需要而“作秀”,是赶课程改革大潮的时髦,是错误的。因为课程改革是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它应该存在于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作秀”。同时,它也是平实的,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也不应该是“赶时髦”。如果把课改看作是“作秀”和“赶时髦”,那就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所看到的诸如名师的课堂实录、优秀的教学设计等成果都是“秀”出来的,但我们并不能反过来推断课改是为教学研究“作秀”。

误区之二:“穿新鞋走旧路”

课改大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师,在课改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奋勇搏击,争做弄潮儿,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家大师,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将课改看作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抛弃了新的教育理念,只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容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客气地说,这是穿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双“新鞋”,走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旧路”。我们必须承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而让学生“进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只不过是在应接不暇、眼花潦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让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些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感官,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课程改革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误区之三: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是落后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部分改革先锋认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过了时,是陈旧的,落后的,应该抛弃,这也是错误的认识。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孔子的“因材施教”、陶行知的“知行统一”论、传统的讲授法等。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不无冲突,而且在课改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用到,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进行极力批判,全盘否定,那绝对是错误的。

总之,我们对课程改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走出“误区”,抓住课改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锐意进取,应对挑战

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严峻挑战。那么,面对课改洪流,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与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

第一: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过程,害怕讲得不够、讲得不细、讲得不深、讲得不全,好像教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考试肯定要吃败仗似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考试。但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堵塞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因此,教学必须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课程观念。

第二: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此次课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出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建立起立体的目标框架: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交流、分享、相互激励与碰撞中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知识,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第三:注重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理解与把握课标带来了困难,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次,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

以上这些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变革,都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研究、体会、反思、总结、修正、充实、完善。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师应该重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教学策略、学习教材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

(二)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新课程有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所以,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实施课程改革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课改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携手进步,在团队的一致努力下,一齐发展、一齐提高。

(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积极投身课改。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脱颖而出,是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学习,谁的认识就深,转变就快,进入新课程的速度就快。另外,除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之外,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还应有大胆尝试的勇气。新课程是“前无古人”的工作,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只有靠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才能进步更快。因此,我们一边学习课程理论、学习同行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新路来。

诚然,课改的阵痛是难免的,但只要坚定信念,投身改革,立志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我们就会在课改的蓝天下自由遨翔。

改革心得体会 篇8

一、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我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学校实行了强力推进的政策,要求大家要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逼大家上路。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实践,初步感觉还不错。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第三,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我班一上课老师就讲、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几天听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深入探究文本,学习氛围浓厚。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

第五,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班学生的一个通病。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测验中学生成绩都有提高。

二、问题和困惑:

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驾驭还不够游刃有余,课节超时的现象还经常存在。导学案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的、可操作的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下一步,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认真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是我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经常需要做的事情。

2、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前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发现超课时的现象。这和我的教学设计有关,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下一步我需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展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3、进一步探讨小组建设。建立容易建设难,这说明小组建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共性问题。如何建立小组动态管理体系,通过小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4、学习方法的探讨。预习的方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要使学生有科学的方法,老师心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下一步,我必须把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改革心得体会精品


阅读完一本书籍后,我们能够开阔眼界,因此应该把心得体会写下来。每写一篇心得,都是在释放内心的思想。想要学习“改革心得体会”方面的知识吗?本文将为你提供更多参考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改革心得体会(篇1)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如下认识: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

改革心得体会(篇2)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改革心得体会(篇3)

两个周的新课程通识培训课已经结束,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环境的影响,我也没有认真听进去。本来,我对教育也挺感兴趣,可是因为诸多原因,我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关注,而是偶尔在遇见各种现象时,内心独自感慨,立志将来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当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从小学上到大学,从家庭到学校,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是被教育的对象,尽管我们已经成年。有一天,我们走出社会,也仍免不了学习,免不了被教育。教育是终生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后来的每一次心灵的自我发现。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很难跳出来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现存教育本身的各种优缺点,尽管我们会怀疑,甚至会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但我们却很少会想,我们应当接受怎样的教育,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接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甚至于一种教育方案实施的方法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克服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问题。新课程通识培训课给我们另外一个思考的角度,即站在施教者的位置上,我们应当如何去把教育办得更出色,使教育真正适应每个人的自身发展,同时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此,我想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教育应当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个性发展,培养自我发现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兴趣,并在快乐中学习。如此,才能让每一孩子都有棱有角,有自己的特长,有一份自信。另外,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要求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型,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压力,注重学生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注重性格的培养,而不是一味把重心放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教授上。培根曾说:行为播种习惯,习惯播种性格,性格播种人生。因此,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是决不能忽视的。作为一个负责的施教者,必须考虑到自己在哪方面影响了学生,从而间接的影响着未来的社会。美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就是教育。个人觉得,一个人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就是精神和性格了。按照培根的说法,是那剩下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的一生,并对人生施加强有力的内在影响。一群人或者一代人的精神和性格足以影响社会,教育有什么理由不去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培养呢?尤其是在童年到成年的这一阶段时期,更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教育更应该投入更多力量到学生性格的培养中。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有了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性格培养的教育理念,就要想法设法贯彻落实和实施。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行政机制,保证整个教育体系顺畅流通运行。其次,建设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更不容忽视,尤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平困偏远山区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最后,教育发展应当受到社会上每个人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应当避免走极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立足长远,更需要当下从事教育的人们或将来有志于从事教育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金钱物质和待遇的回报来影响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选择和决心。

我深深感动于宁夏一中的校长所做的演讲报告,感动那个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关爱和设身处地的着想。有谁,不是从高中的课堂走到大学的讲堂?看了那些孩子们成长记录袋,我深深感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和悉心疼爱,以及师生间感人至深的情感。当下,很多人都厌倦了作为初高中老师的繁忙,厌倦了作为小学老师的无聊,很多人都羡慕大学老师的收入高,假期多,上课少,轻松闲逸。然而,这却未必是最真实深刻的体会。我要毫不客气地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适合做任何老师的,甚至幼儿园的老师也不要做,除非转变观念,否则不可能称职。

想像着当你站在那么多孩子中间,看着那么多双纯朴明净的眼睛深深地注视着你,你感受到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渴望以及对你深深的期待,难道这不是爱吗?难道这不是生命的魅力吗?生命的价值不是由收入的高低来衡量的,也不是有闲暇时间的多少来划定的,而是在有生之年,是否用心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感受到这世间的爱与温暖,并深深的眷恋,然后不求回报地投入。冯骥才曾说,永恒没有终极,只有它灿烂而轰鸣的过程。这一代又一代温暖与爱的传递,便是永恒。我相信,人类文明是因为有爱和温暖才更加辉煌灿烂的。但愿每一个有感于此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份至真至善至美。同时,我也要向那些奉献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深深地致敬!在此,我要感谢我的高中老师对我的培养,是他们促成了我众多重要价值观的形成,让我感受到生命,爱和温暖。

改革心得体会(篇4)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可用人才,改革教育已势在必行,特别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日,由于长久的传统应试教育,加上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学生唯老师是从,对老师俯首听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可持续发展。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荏平县的教育改革就像春天里的一粒种子,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活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前去参观学习,传经授宝。我镇一行11人在学校为期三天进行实地考察探访,交流互动,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非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高瞻远瞩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切都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得违背。课堂是教师的一统天下。重视智力陪养,忽视全面发展。特别是一切用分数来考核教师,褒贬领导,评价学校之时,九九归一落到一线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购资料,找点子,出怪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各种题海中遨游,至于其它的个性发展,想在小学初步培养就无从说起。

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改革,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清规戒律,它们把学校这个培育人才的阵营进行了重新定位,注重实效,放眼长远,重视人才培育的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长智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不可替学生认识、感悟、体会、思考、做事。而是引导学生求知、思维、总结、体验。学生在此做自己该做的事,表达自己该表达的情,说自己该说的话,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人才职能才真正得到体现。

二:教学管理,大刀阔斧

曾经的杜郎口中学是个失败的学校,教师涣散,管理滞后,教学落伍。不甘落后的校长和教师们深刻反思,追求、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自1998年开始深入调查,反复研究进行了彻底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评价的改革: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质评小组对教师的备教辅进行全程跟踪评估,校长任组长,文理两科各四名成员,每天听评课在5人次以上,利用每天上、下午课前反思会,及时反应教学课堂情况;每周把教师的上课情况对年级、学科进行量化评比,考评组不看教师的教学质量、只看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初是上课要求,活动形式,学生活动量,教师基本功来权衡,现在是关注学生心灵、智慧、灵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不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谈、写、说、议、评贯穿始终。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采用了“10+35”;“0+45”式的时间规定,一切课教师讲的时间≤10分钟,学生占用≥35分钟,时间是检验学生是否是课堂主体的试金石,避免“满堂灌”,“信天游”。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请教,或讨论,或比划,或演算,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排除了老师的一统天下。教师只对学生启发,引导,解说,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3、搬掉讲台,搬走讲桌

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科规律让他们自己的去发现,思路的探索,问题自己解决,教研成为倡学者、策划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才是探究者、研讨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

4、学生位小组或对桌而坐

强调好中、差6—8人组均匀搭配,相互质问、探究、补充,百家争鸣,强者过招,强弱互帮互补,实现了优秀者的自尊、中等生的自强、弱者的自信。欢快学习,合作共赢。

5、增加黑板效益最大化

杜郎口中学的各个教学里周围都是黑板,粉笔一箱用,刷子一盒子,学生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成果,亮出自己的疑惑,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的阵地。人人上台写,个个站起来讲,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来,起到了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彼此拓宽了知识面。既练了胆量,口才思维、表达、勇气,又练了书写、绘画等,真正的意义上的学生个性特征得到张扬。

6、课堂教学呈特色

杜郎口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排除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其特点为了3-6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通过周密安排、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三个模板是: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重难点,初步达成目标,学生提高搜索信息,小组反馈预习中的各自收获。展示:交流预习中的学习成果,达到互补和提升。反思:即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感染和熏陶着你。学生标兵图像、师生成果展,文化长廊、名人字画,教室里、卫生墙上、阳台里、粱柱上、楼梯阶梯里,凡是人能直观的地方都是知识的园地。“我们的老师很辛苦,他们在办公,请勿扰”、“地面很滑,上楼当心”就连食堂、书馆、厕所、小笼头、花树等处都贴着温馨的提示,学生都有自己的照片和心里话与名人教师一起摆放,他们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学校的名人,黔移墨化地进行了爱校、爱班教育。“我荣则校荣、我羞则校耻”时刻在学生耳边回响、提醒、叮嘱、勉励!

总之,几天的学习参观,我们对学校考察是无处不入,无语不提,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深入,杜郎口中学不定时、不定班、不定内容、不具形式,来宾随时进随时看随时学。师生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补增进的教学改革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达到既能提高素质,又能重塑人才,为每位孩子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奠基作用,目前的杜郎口不是一花独秀,更不是昙花一现,它正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整个孔子故地,大江南北……

改革心得体会(篇5)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回顾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就谈谈课改十年来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与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改革心得体会(篇6)

解放思想,找准改革的支点。善谋才能善做,要改革,就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给党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多体现在改革步伐之后、创新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落实力度不大等方面。那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变革,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要有一种敢于向自我开刀、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勇气,不能让改革停在纸上、喊在嘴上。要深刻查找我们的运行机制、工作方法有哪些问题,与群众的期盼有哪些距离,为什么一些工作群众不买账、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后该咋办。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勇气,克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大胆地去闯,积极地去试,使自己的工作意识、工作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同时,要避免全盘否定传统,把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抛之脑后,只热衷于搞一些实质内容的标新立异,提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做一些大呼隆的事情,导致思路偏航,措施脱轨。

善做善成,找准创新的支点。当前党建组织工作的政策、环境、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靠传统的思维、常规的措施,很难打开新的局面成效。那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工作,认真量一量组工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创新创造劲头与发展要求的差距,找一找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开展调研、探讨,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党建组织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要苦干加巧干,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找准党建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既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又吃透下情,摸清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得到最高的统一,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加强。

求真务实,找准担当的支点。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既体现人品,又体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一方面,要根治思想上的懒病,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不怕担责,不怕风险;一方面,要根治行动上的懒病,坚决摒弃不敢迎难而上、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责任往外推的错误认识,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当前,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精心调研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目标,把推动党建组织工作的过程转变为解放思想、谋划思路、完善措施、服务发展的过程,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拼搏奉献的干事激情,做到改革有成绩、创新有业绩、担当有实绩!

改革心得体会(篇7)

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博学课堂”教学改革,感觉对体育课而言也是好处多多。

1、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回首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学生上体育课热情不高,练习时较被动,往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是一种灌注式加训练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障碍接力跑时,在以前往往摆好障碍,排好队伍,讲解一下规则和要求,就发令比赛。这现在我们就可以安排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队伍次序和障碍摆放,学生就会思考、合作,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进来,都会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的利益取向,使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真正让他们领会到什么“一起笑,一起哭”的同甘共苦精神。

改革心得体会(篇8)

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的教学改革,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能自主学习的主体。

刚开始,我打心底不愿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书上有的,作业本上有的,也要抄到小黑板上,再来讲,学生写字慢,侧面和后面的黑板又看不清楚。我总觉得,我讲,学生只要认真听,跟着我来就可以。因为我怕学生自学或自讲,有些重点她们不能把握好,难点讲不清楚,再加上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语言表达欠佳,唯恐她们耽误了太多时间。传统的教法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现在学生自己讲,我在下面观察、指导,就能及时提醒有些不太专心的学生了,教师成了“田间”的守望者了。

灵动课堂改革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学生可以“以优带差,以差陪优”,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学生听课不易走神,听课效率更高了。

构建灵动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抓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 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 抓好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灵动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实施小组活动就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我所带的班被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组六名同学,组内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组外各组之间激烈竞争,争当优秀小组。一年来,效果确实不错。

第七、学生精彩的展示与点评,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以前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来回穿插,了解各个小组存在的问题,随时答疑解惑,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讨论之后,就进入展示点评环节,一年来,仅就口头展示而言,我带的两个班学生无论是哪个小组的哪个层级上课都能踊跃地用英语发言。上台点评的同学,站姿正确,声音宏亮,态度大方,富有激情,思路清晰,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那就像一位位小老师,精彩的点评总能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灵动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灵动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一定会取得灵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改革心得体会(篇9)

日前,南茂中心小学全体小学教师在学校进行了集中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听取了著名教育家王二虎的教研经验介绍。王校长丰富多彩、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教研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展开。最后,总结了三点经验:

1.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以适应课程改革。

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他们应该是领导者,而不是课堂上的组织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学习的方式是什么?学习风格不是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势。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在把握教材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可以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教不来的。所谓创造性教学,就是要真正鼓励学生发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和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最根本的途径。我们大胆让学生动手、说话、动脑。按照“思维始于行动”的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最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5.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教师、教室和书本基本上是当前教学的中心,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获得知识和发展,他们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学内容难度大、过多,学生更注重书本知识,对情感、态度关注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教师会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的内容分成非常细的部分。这对学生思考和发展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可以采用“大步走”的提问方式,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探索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③有时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不到2分钟,所以学生们都在喋喋不休,没有人能听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课堂回归生活、回归活力。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的老师,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进入我们的课堂,让所有的老师都努力!

改革心得体会(篇10)

在我担任某兵团改革小组成员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兵团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对兵团发展的影响。在此,我想就兵团改革心得体会进行一些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兵团改革工作有所启示和参考。

首先,我认为兵团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调整和优化兵团的组织管理结构,推进兵团现代化建设,提高兵团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充分发挥兵团在边疆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兵团干部士兵的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为核心,以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兵团的长足发展为最终目标。

其次,兵团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兵团的管理机构较为复杂,改革需要对现有机构进行梳理和优化,创新管理体制,确立权责清晰、效益明显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体系。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2. 军民融合和军地融合

兵团在经济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推行军民融合和军地融合的模式,深度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3. 建设现代化军队

兵团的军事作用更为突出,改革需要着力推进现代化军队建设。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武器装备更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兵团部队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深化制度改革

兵团改革需要以深化制度改革为依托,推进兵团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的现代化兵团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效能。

总之,兵团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各种问题和挑战,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思路和理念,注重实效和持久性,确保改革获得较大的成果和效果。

最后,我想强调,兵团改革的关键在于兵团干部和士兵们的积极投入和支持。他们是改革的主要力量和直接受益者,要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吸收他们的智慧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兵团改革的生力军和推动力量。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教育、加强培训、激励和奖励,才能保证兵团改革顺利进行,为兵团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我很高兴能够为您介绍有关“改革教育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我的分享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并相信您在阅读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当我们在某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感悟和体会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写一篇心得体会,从中思考和总结出更多的收获,提高自身水平。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1

1、就我国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不尽相同,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部分农村学校而言,课堂依然是老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使新课改理念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一些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和基本实验条件缺失,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基本是口述实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式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课本插图加大脑想象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自主实践探究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活动最后变成了少数人的任务。此外,住校因素和当下繁重的课业也会使该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会更倾向于效率更高的讲授法。对一些老教师而言,往往会拿着新教材,凭借以往的经验,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在部分校方人士看来,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旧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迫于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有的学校也更加倾向于使用旧版教材。这就使新课程改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3、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情境创设阶段,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很活跃,课堂氛围很好,但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或不够丰富,通过情境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致使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价值。或者老师在进行简单引入之后,又立即回归课本,引入部分的作用并不明显。实际上,并没有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一节合作探究课往往成了一节表演课。学生忙碌之余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收效甚微,课堂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和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基础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性。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受到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教育范畴内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各方利益角逐的过程。发展才是硬道理,新课程改革是当今中国实施改革的一部分,具有非凡的意义,比如,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教育公平,以及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自身具有的一些局限性,指望通过这次改革解决所有教育遗留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没有任何一种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的新课程改革要立足国内,对现有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改良,需要结合我国当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权衡多方利益,敢于让课改成果接受实践的检验,力争做到稳中求进。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最后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

课堂教学还是生活教学,也就是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上个星期我们数学组一起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以后自己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升办学质量

我们的办学思想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它突出了现代教育的片面精神,体现了对人,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它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选择的教育,即是民主的,开放的,法制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上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早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成效不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不仅如此,我们国家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别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将新理论、新思维、新与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的作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新知识,通过灵活有趣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上知识是丰富多彩的,高尖科学技术,在网上随处可见,相比之下,我觉得我的知识太缺乏,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将被动变为主动。在信息时代中,网上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通过网络跨越时空,在网络上学习是没有时间、空间、权力等等条件所限制,它将世界每个角落的距离拉近,为学习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将原理中的重点、难点、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实践中自己结合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从中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较大收获。

学习不单学习了书本上基本知识,还体现了团队精神,自己已从事工作,从工作中我也有所认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良好,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和生存发展,与整个公司人员的团队精神是相关的,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所以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体现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的班级进行分组开展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进教与学交流、同学之间的互习,使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的改变,在最初时,感到不太适应,总是觉得有缺陷,但当通过自己学习掌握一定知识时,感到非常高兴,渐渐地适应过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原本是自己讲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将答案做成电子,在老师起引导下,学生替老师讲解。老师为学生搭一个学习舞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创新机会。同时老师的教案在网页上可以下载,适合成人教育,避免因工作忙而缺课。同学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可以将难题发到老师的网站上,通过网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班级、小组、个人在网上均建立网页,通过网页将多个单元连成一体,将他们的作业和信息放在网页,老师和学生通过网页进行教与学,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网上教学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形式,在将来的国民教育中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提高,标准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教学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是最受被教育者欢迎的教育模式。网上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向开方性教学模式发展,教学重心由老师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时代中,学习资源在网络上共享,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跨越时空限制。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地选择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学生。

在学习网页设计的课程中,我学不但学到了网络操作的知识,如Email的创建、网页空间的申请等等,而且在实践中学到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及提高了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网过程中,了解不少的高尖科技和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和理论知识不单局限于课本,在网上的资源无比丰富。

通过网络教学,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适合成人教育模式,学生都已参加工作,有时候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时,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解决缺课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在几个月的学习中,在网上学习很多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设计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这次教学中收获不少。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教育事关民族的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也有点滴思考,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育理念陈旧,对师、生的评价标准有偏差,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力差,综合素质不高,文艺素养不佳。现结合《纲要》的精神,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我个人3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要明确接受教育的意义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此转变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接受教育由校园走向社会的人应该是有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而不是只会应付考试,而为人处事能力一般甚至很差的人!因此必须转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具体来讲,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虽然我们目前也有所谓的“德、智、体、美、劳”的一套评价体系,但众所周知,这一套已完全流于形式!现实是基本只看成绩,而且要看这个学生的平时作业、考勤、回答问题情况、社会诚信记录、志愿服务情况、人际关系、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特殊才艺、创造力、科技发明等。相应地,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学生比率、学生成绩提高程度等,还要看其教学、科研论文、成就、志愿服务、社会诚信、身心健康状况、综合素质等,这样评出来的学生和教师才是真正的优秀人才,而不仅仅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和只会制造考试机器的机器!

其次,学生所有素质的培养中,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是整个民族竞争力的核心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大大改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教学方法,必须大力改进!抛弃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及其他死板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愉快式教学,以真正打开学生思维;另外,多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在第二课堂中,设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小组、科技发明小组等,并在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形成一种制度,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条件下成长为具有创造性灵活思维、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修养的人才。这一点我们学校已经做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

再者,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知识、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那他对社会大众就不可能有多大贡献,甚至起负作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认为最重要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公民意识教育,前者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良好品德,什么是不好品德,应该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后者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全体国民的一分子,自己的责任、义务,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进而良好的公民。我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实际是特别特别重视,有时甚至重视程度超过专业教育!但实际效果令人大跌眼镜!人们普遍看到的是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度、道德水准的普遍严重下降!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反省!我认为这里既有体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教育方式、教材等因素。比如体制因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要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但由于体制原因或其他人为的社会的因素,使学生和老师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走形式、弄虚作假,以应付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者领导个人喜好等等,这些现象每时每刻都在教育领域普遍发生(当然其他领域也大同小异)。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的刻板、陈旧、说教味太浓的教条等因素影响,使我国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非常失败!我们这种体制和教育形式自身使它成为了形式主义的过场!这与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要求相去甚远!更不用说培养大量良好的社会公民了!

2. 艺术素养教育,各领域的真正的大家,都不是死啃书本的人,他们大都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方面的良好修养,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艺术素养对于一个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无庸置疑!而我国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总之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建议在学校加强艺术类教师的配备,另一方面,多开这方面选修课。

?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素质教育等问题都将得到较好解决,教与学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而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参加了区进修举办的干训学习,对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认识、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深受启发,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其次,新课标下的老师更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标下的老师成功的转换了自身的角色,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学会了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他们尊重学生内在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错不以给出批评,更多的是赞扬和默许,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新课程下的老师,充分的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试和重组。

沃德曾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在每一次听课过程中我都深深的体会到了新课程下的老师们都在努力的让学生去学习知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追求是走向全人教育,这也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的终极追求。培训中的老师的讲座值得我再次深深的品位。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拥护改革心得体会(合集五篇)”,感谢您的参阅。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1】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改革基本进行完毕,而剥夺或者削弱既得利益的改革今天势在必行。必须承认,这些既得利益体制的堡垒已经空前坚固,攻坚的任务空前艰巨。还要承认,自我剥离权力和利益的手术会引发难以忍受的阵痛,也因而最为难做。应当看到,传统既得利益和新生既得利益形成强势集团,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改革环境和改革问题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需要有攻坚克难的更大勇气。勇气源自何方,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勇气源于敢于牺牲自我的党性修养。改革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改变,改革就是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利益的得失。显然,我们今天的改革越来越指向权力的限制与行使,指向当下的既得权力和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愿意不愿意自我剥夺权力和利益,愿意不愿意壮士断腕,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准确检验和严峻考验。无私才能无畏。只有以无私的党性修养,才能激发出我们壮士断腕的勇气;只有无私无畏地敢于牺牲自我,改革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改革举措才能顺利实施,改革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勇气源于敢于直面困难的胆略魄力。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阻力越来越大,改革风险越来越多,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强。面对阻力、风险和困难,就需要我们勇于面对,善于化解;面对改革的目标任务,就需要我们具有破旧立新的魄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勇气源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履行好这样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建立起适应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意义。有了这样的思想自觉,我们就会鼓足攻坚克难的更大勇气,无私无畏,革故鼎新,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敢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2】

当今中国,改革动力之强大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攻坚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攻坚是否取胜、进展是否理想,取决于是否有更强的改革智慧。笔者认为,改革智慧,来自科学理论指导,来自全党群策群力,来自人民献计献策,来自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坚持以下三个“相统一”。

——坚持党委领导与顺应民意相统一。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握方向,注重统筹协调,切实履行改革的领导责任,制定贯彻落实的规划和计划,推出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并坚定不移地变成改革实践。同时,改革的每个环节,都要征求群众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努力解决大多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激发群众参与支持改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坚持统筹全局与兼顾各方相统一。要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进行超越各方利益的改革规划和方案、举措的顶层设计,坚持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人民。同时,要努力兼顾改革相关各方的合理利益,多做“加法”,少做“减法”,通过改革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逐步理顺利益关系,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真正实现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切实通过改革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谨慎决策与大胆推进相统一。谨慎决策,也就是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出台前,一定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考虑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全会精神,是否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充分考虑相关方面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相关群体和个人的意见,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一旦决策出台,就要义无反顾,大胆推进,营造支持改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导向,用政治动员、利益协调、制度创新等方式,排除改革阻力,化解利益矛盾,达成改革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推进改革。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3】

前几天,我幸运地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说明,给我带来了利益。通过体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周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对中国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改革开放30年,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对经济来说,无疑是大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似乎更加现代化。但是,缺点逐渐明确,保障缺失已经成为大众的目标。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实际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近年来,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认识上都不太一致。有些人简单地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

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很少,但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直接影响未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真正的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实现小康目标众所周知,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施30年规划经济的基础上开展的,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改变规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在没有任何参考模板的环境下探索,其难易度是可以想象的。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建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这决定了中国改革一定是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面广,难易度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混乱、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开始,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许多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我们逐步改革的推进战略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一些重要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是解决我们前进道路问题的唯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能明确分析大势,研究判断大势,保持冷静的头脑,也不会纠缠具体的细节,影响改革开放的整体评价。这正如党的报告所说,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最显着的成果是迅速发展,新时代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近30年改革开放的最佳总结。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无疑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未来和命运。我们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根据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根据城乡统一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根据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的社会协调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时代总是在进步,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团结、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我相信我们党有能力使中国普通人衣食安心,安居乐业,有能力使中国各种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联系,使最大同源的人们共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4】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凝聚改革共识

过去的一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改革考核中由第三名上升为第二名,一批事关发展的重大改革项目取得突破,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从整体来看,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集聚各方力量,有序有力推进各项改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和纪律检查体制等各方面改革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公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我县参与承担的14项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县内自选的农旅融合、环龙感湖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招商引资、大别山金融工程、县域“四个全面”考评机制等改革特色创新项目亮点凸显,并形成相关制度性成果。教育、医疗、保险等民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是从区域来看,小池改革走在前列。2016年,小池获批全省首家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省、市、县均出台了支持小池改革发展的文件,成立了省、市、县、镇四级参与的推进小池省级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晓东省长、雪荣书记亲自领衔小池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一年来,小池扎实推进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创建,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跨江合作、生态保护等各项改革走向深入,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推进小池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小池改革发展推进会上,市委刘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各乡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的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单项考核中,小池、独山、停前位居全县前三名,改革工作值得肯定。

三是从重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并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五个专项行动方案》,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房产局、县金融办、县改革办等部门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率先完成省市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目标任务,房产库存平均去化周期稳中有降,“放管服”、“营改增”、商事等改革扎实推进,累计为企业减税5000多万元,企业成本明显下降,市场主体、精准扶贫、基础建设等补短板工作有效推进。

虽然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客观上来分析,存在改革牵涉面广、改革成本过高、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部分改革进展缓慢。从主观上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四个不”。一是不想改。一些同志对改革存在模糊认识,错误地认为,改革是高大上,基层发挥的余地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大,喊喊口号、表表态就行了,因此被动地等待改革、消极地对待改革,根本没想在改革上有所作为。二是不敢改。一些领导干部求稳怕乱的心理占上风,担不了风险,下不定决心,使不出狠劲,一味求稳怕乱,不敢担当作为,不敢直面困难和问题,改革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只作浅表性、纸面上改革,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取得突破。三是不会改。主要表现是改革和工作“两张皮”,脱离了具体工作,导致改革无从谈起。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能力不强,把握不了改革的方向,找不准改革的重点,理不清改革的思路,遇事只会三斧头,推进改革无从下手,出了问题又束手无策。四是不平衡。部分单位抓改革工作力度不大,对改革研究和抓落实不够;有的工作表面化,对工作任务没有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任务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没有实行项目化管理;有的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把改革当口号,改革工作落实在总结材料、统计数据和表格上,具体的改革成效不明显;有的仍将一般性工作、改良混同于改革,导致改革质效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在很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认真研究,逐项解决。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5】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有实现目标的更大信心。这个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准确了解,源于对未来改革大趋势的准确把握。

——改革的巨大成就与丰富经验,为实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党的十一届到今天,改革已经走过35年的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乡镇企业崛起到国有企业改革,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大潮改变着城乡面貌,也改变着国人的思想观念;提升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着人民的精神境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客观展示改革的巨大成就。经过多年实践,改革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预期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顺应民意,为实现目标赢得强大支撑。经过30多年改革磨炼,人们对体制转换的物质心理承受能力空前增强,面对社会深层矛盾,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改革只能推进,不能后退;改革只能深化,不能停滞。毋庸置疑,人民群众从根本和总体上拥护改革,依然期盼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他们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大势所趋,为实现目标提供倒逼动力。经过35年的改革,改革到了最后攻坚的阶段。毫无疑问,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遇到的大多是体制不适应的掣肘;贫富差距、城乡分割、腐败现象、干群矛盾等社会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也在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当今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发展的难题与出路,都在倒逼着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倒逼着体制机制的转换。一切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在当代中国大势所趋,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具有强大内在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绘就,为实现目标开通光明坦途。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届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15个方面的系统部署。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只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统筹兼顾的智慧,有人民的全力支持,改革的预期目标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九篇


在我们每一个生活阶段,我们的思维和感受都会有所更新和提升,这时候,详尽地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领悟的变化是非常有益的。每一个体验和领悟都代表着我们生活路上的一个标志性节点,那么如何掌握技巧,才能写出一篇真挚而动人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意为你整理的"课堂改革心得体会",希望您喜欢并能把它收藏!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3月,我们罗家小学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好的认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并在各个班级大力实施。我又观看了几节实验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济阳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xx实验小学教学,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这是我在济阳第二实验小学的切身感受。一开始进行课堂改革,心里没底,也无从下手,担心课堂教学搞不好,还影响学生学习,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由于学校领导的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三导五学教学。没想到课堂气氛出乎意料的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课改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搞活了。我借机大力引导学生,学习预习方法,并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难。一月下来虽然工作忙忙碌碌,不得闲暇,但苦中有乐。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看到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有时候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玩电脑游戏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有的还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济阳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观摩课,我发现我的教学思路没有他们的好,不适应学生更好的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使我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效果,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我要积极的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堂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学习合作学习。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习济阳第二实验小学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大力实施三导五学,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使我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我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这是我对实施新课改,尝试三导五学的一点初浅体会,课堂改革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下,我要努力学习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我坚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罗家小学将会成为章丘西部璀璨亮丽的明星。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2

经过上次写课改心得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通过不断地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以及在学校的领导下不断地学习,本人对课改又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上好一堂课改后的课,课前的准备少不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和把控者,一堂课如何上?上成什么样?跟教师课前的准备密不可分,那么决定一节课的内容以及方向的就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合理,从内容上要从易到难,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学生可以接受的探究过程。设计的课程时间要合理,在45分钟内,包含学生自主预习、知识探究、小组讨论、例题讲解、变式训练、当堂检测等环节,要高效利用课堂,做到“堂堂清”,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导学案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海岸的灯塔,把导学案设计好了之后,就有了上好这堂课的底气。

小组探讨环节,在这段时间也有新的认识,数学科目中,对学生要求大多是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运用知识。先有理解再有掌握再有运用,所以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和理解程度是有限的,这时小组合作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有想法的碰撞与融合,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以及增加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碰见问题需要小组讨论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先单独进行思考,如果没有学生单独的思考,那么讨论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

在例题和练习讲解方面,也要做到高效。通常我们在讲解例题或者练习的时候,都会先让学生思考,或者是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的答案展示出来。我们“博学课堂”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做到高效,往往在练习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最容易耗费时间,所以尽量做到学生做对讲过思路之后教师补充的不重复不啰嗦,精简扼要。在大多数同学都做对的情况,更是要只讲重点,课后再针对看到解答过程还不理解的学生,单独讲解。

同时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上课的语言要有起伏,加入不同的元素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专注度。

以上是我对“博学课堂”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将在课改中继续学习和探索。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3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生本课堂,落实全面发展,博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新课程目标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因此博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及讲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易事。如果你的小组合作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各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等。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我们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小组合作中,分配小组整合也是小组成败的重要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差异原则。小组成员之间应该要互相存在差异,差异就是资源,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一点。2。人数均衡原则。我们规定小组6人为标准,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3。麻烦程度最低、方便程度最高原则。小组为了方便交流,成员座位应聚拢,并且薄弱的同学应坐在相对成绩较好的组长的前面,方便管理,问问题时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也最少,方便合作长期稳固。4。随机应变原则。小组一旦建立,不要随意更改,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调整磨合是一个长期计划。

成功的教育素来讲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博学课堂也不例外。博学课堂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必须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从台前退到幕后,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坚决杜绝一言堂,满堂灌。仔细想来,这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自主归纳、反思总结,形成结论,再升华提炼规律和方法才是学习之本,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既然有小组,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制度,有制度,就要落实。学习积分是我们的操作手段,制度再好,落实不好也是空谈。在制度设立的前期阶段,每天都要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如何加减分,直至学会操作。学会了就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教师要定期检查是否一如既往的落实到位,并且在这过程当中一定要细致,让学生明白这并不是摆设、花架子,而是确确实实与荣誉息息相关。

以上为我个人拙见,在教育教学领域,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4

3月22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彩报告。期间,张主任时而犀利,时而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报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玩手机都轻车熟路时,你还在拿根儿粉笔讲课,学生还跟你学什么?”虽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话,却说明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的落后,而新型课堂以学为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课堂真真正正属于学生。

二、高效课堂的实现关键的实施基地在于学习小组太古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六个词是六种思想,引导四种课型(学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如何上。其中,老师要说的寥寥无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习小组的高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老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小组的组建、指导、考核和应用等机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报告中,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时教师应该怎么做?遇到问题时,如何调节?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等细节,都做出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帮助的回答。

三、教师角色的正确认知

新型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师由台前走向后台、变讲为导,一改传统独霸讲台的局面。学生由后台走向前台,变听为讲,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面、立体的课堂互动,体现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对待的朋友。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试着进行课堂改革,也曾有过短暂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困惑和纠结。此次听张主任的报告解决了我的许多疑问,也更坚定了我对课改的信心。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5

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科都按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课改效果也是非常的显著的。在课改的推动之下,我也是受益良多。我也认真地听了非常多优秀老师的课程,在这一个过程之中,结合其他老师上课的模式和教学风格,我也不断地在进行磨练和改变。

我所任教的是九年级历史,历史是一门内容比较多,并且需要花时间去记忆的一门课程。之前的想法是老派的、固化的,觉得老师讲的多了学生也就学得多了,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一节课45分钟,但是学生真正学进去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的短的,有些时候学生可能一不留神,或者是太累了,往往都会走神浪费了这45分钟的时间。而博学课堂的目的,是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的角色不是一个从开始到结尾都一直在授课的角色,而是课程的帮助者和建设者。这两个月,我们学科也在不断地深化我们的模式,对于我们学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把握住课堂45分钟,不要耽误学生其他的时间这样往往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45分钟要提高效率,这就非常的考验老师和学生了。

学习知识,真正的掌握的不是靠听,而是要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出来。那么博学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自主预习就非常的重要了,在课堂开始的5分钟,通常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已完成学法大视野为任务完成课前预习,第二步是让学生们找到在课件上面提前布置的任务。学习历史,主要是把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或者意义弄清楚。我会提前的把这些问题在课件上罗列出来。完成学法大视野的自主预习之后,基本上就把书大概的浏览了一遍,那么之后再把课件上的问题先找出来,在书上面标注好。标注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小组长进行检查,发现小组内的成员没有解决的问题之后一块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要求每一位小组都能够把问题回答出来。讨论结束之后,进行小组成员的展示,这个时候展示我会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展示第一种是随意的抽查,因为已经过了小组讨论。那么随意抽查进行展示。如果小组成员并没有把问题回答出来,那么会扣这个小组的分数,如果这个小组抽查的这位成员回答的特别好,那么给予这个小组加分;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会让同学们自己举手展示,主动展示的学生也会给予加分,这就是小组的展示环节。小组展示环节完成之后,针对于刚刚小组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以及讨论问题的积极程度进行加分,或者是一些小组,并没有积极踊跃的参加讨论的那么给予一定的扣分。之后进行精讲环节,主要是一部分难懂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之中,注意精讲,这个环节也是我现在把控的还不是非常好的一个环节,我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精炼,让学生能够把不懂的地方通过老师的讲解弄清楚。

精讲完成之后就是课堂的巩固和背诵的环节了,那么对于我们的历史学科来讲,背诵的内容的确会更多一点,所以我会选择让他们先背诵,把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把它背诵完成,5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会到课堂下面对学生进行抽背。抽背完成之后,会让学生们完成当堂课学法大视野上面的选择题部分,3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让小组同学进行答案的展示,对于一些错得比较多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

这就是历史学科博学课堂的模式,我们在这样子的一个过程之中,每一节课每一个班情况是不同的,在实行的过程之中也要进行简单的变通。所以老师必须要清楚地掌握课程的环节和熟悉授课的内容以及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那么在这些方面还要进行探索和反思。小组的加分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所以要把这个小组评价给同学们讲的更加清楚一点。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学生展示回答之后,老师对同学们的评价要进一步的深化,不能表面的认同,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得到老师的认可,赞赏,肯定。这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优化,过程之中,多学习,多探讨,才会获得进步。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6

不知不觉,对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已三月有余。这三个月来,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对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助我成功实现了由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教学小白到能够顺顺当当完成课堂教学的教师的蜕变,不得不说,博学课堂是一个对老师十分友好的课堂,特别是对“新手”教师,它不仅便于老师对教学的全方位学习,且把课堂交予学生,老师充分扮演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仅可,这既避免了学生“满堂听”的倦怠感,也免除了老师“满堂灌”的疲惫感。同时,博学课堂更是一个对学生十分友好的课堂。在全面倡导减压减负的背景下,博学课堂提供了一个足够保证教学质量的课堂容量。且博学课堂倡导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去获得知识、解决困惑。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身体参与到身心俱在成为可能。

博学课堂给师生带来的“红利”是巨大的,但由于目前对博学课堂的认识理解还比较浅显片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就小组讨论环节,博学班学生自律性不足,小组讨论时常进行着进行着就演变成了小组课外聊天,后面通过明确的任务分配进行驱动虽改善了很多,但明确的任务分配又导致学生只顾“自扫门前雪”,把不是自己小组任务的知识点扔在了一边。且小组讨论环节存在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单纯成了答案的“复制机”,缺乏思考,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后续就小组讨论环节的把控,我还需进一步的学习摸索。

其次,堂堂清目标的完成在学风稍差的班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班级学生普遍存在专注度不高、做题拖拉的习惯,虽通过限定习题时间,到点展示答案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课程内容难度的增加,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的题寥寥无几,这样即使进行习题讲解,效果也很不理想,只能给他们延长习题时间,导致堂堂清目标无法完成。接下来我会通过进一步减轻习题难度,挑选更适合这些学生的习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对习题进行分层,希望能改善这一问题。

博学课堂的摸索道阻且长,但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坚定践行博学课堂模式,不断学习,努力成长,力求把自己的课堂塑造成一个高效高质高容量的趣味课堂。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7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准备就已汹涌而来,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通过学习n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将是一场艰苦的,但却是势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在去年xx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一教育专家的这些话语激起了我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时也勾起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憧憬。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术新教材的编者xxx教授过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全市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将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

赞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8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即要“学会”,也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一系列问题,我确立了“以单元目标达标教学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

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紧紧围绕《五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开展课堂改革试验。

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3、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真正做到实在、有效,有使用价值。

4、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实施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示课题是创设情景的最终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生成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强调“滚瓜烂熟”,新课程强调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课改学习、培训工作

我以培养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课改学习、培训工作。我参加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分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五、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按照《五里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xx年起我所教的数学科

目成绩,在镇各项抽测、智育考试中均名列前茅。20xx年4月参加“全县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成绩合格,验收达标。在20xx年2月高青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义教段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xx年六月论文《 论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窗情景图的处理》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二等奖

六 、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2、离新课程理念专业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还难以做到。

3、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粒度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修养,课堂上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周周清,月月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篇9

今天(20xx年12月1日),我有幸到李市小学参加了由李市教管中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午第一、二节课分别听了李市小学袁轶老师上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三袋麦子》,以及陈孝举老师上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天鹅的故事》,之后又观看了由李市小学全体学生参加的大课间活动,最后听取了江津区教研室张建老师、王所长和四牌坊小学刘晓红校长对几节课的精彩点评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诠释,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今天的所听所学,无不让我感到自己所会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不学要落后”这句朴实的话是多么正确!这更让我迫切的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地给自己充充电了!我们都该走出去,多听听、多学学,特别是老教师们,不能再抱着自己旧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教研室张建老师所讲的关于“导学案”的推进,要做到的几点:

一、学习准备;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突出教师主导作用;

四、突出教学重点;

五、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六、强调练习的实效性。

关于这几点,我觉得在李市小学袁轶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特别是第二点和第三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袁老师所上的这节课,《三袋麦子》是一篇批读课文,袁老师先教给学生学习批读课文的方法:

一、提出问题;

二、概括内容;

三、赏析佳句;

四、写出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猪收到麦子后对这袋麦子的处理方法。

接着利用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一、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二、勾画出小猪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勾画出好词佳句;

四、在旁批栏写出自己对小猪的印象。最后放手让学生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整个过程都由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完成,老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效果也很好。

张建老师抛出的另一个理念:承认学生的“认知冲突”。张老师说:“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没有新闻就是最大的新闻,而没有问题的课堂就是最大的问题。”、“一节课如果太‘顺利’就谈不上是一节好的课”。这个观念让我感到震撼:顺利、完美的完成一节课,不是最好的吗?但是张老师说得好啊:一节课怎么可能找不到问题,怎么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齐刷刷的一下子全部都弄明白呢?我细细思量:是啊,我们上课不是为了让少部分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要让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弄明白这节课的重难点。其实我们看似完美的一节课,往往是优生的光芒掩盖了差生的迷茫,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的这一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都弄懂了,其实不然,差生其实什么也没弄明白。所以,张老师的这一理念提醒了我们:一节课要想真正成功,我们真的要善于挖掘问题,特别是差生对这一节课知识点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它,才能达到我们所要的目的。而要想做到这些,我们也许真的该多学学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差生心理学了。

四牌坊小学刘晓红校长所提出的语文课教学要点中对“读”的要求:明确读的目的、读的要求、读的层次、读的时机、读的技巧。

我认为这些要求,在李市小学陈孝举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陈老师在整堂课中,重点取了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进行教学,用优美的语言引领,合理的音乐导入情景,深度感染学生情绪,学生在朗读天鹅的三次叫声时,读出了第一次的伤心、第二次的团结、第三次的胜利和欢呼的语气,让人不由得随之心潮起伏;在朗读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时,读得是铿锵有力,士气高涨,让人精神振奋。

而教科所王所长更是用诙谐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轻松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思想。王所长诠释的三个标准、三个规律、三个必讲、三个不讲、三个还给以及最后提醒大家要做到的三个字:学、做、拢。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新奇有趣而又受益匪浅。

总之,今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汇总


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都有哪些要素呢?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些对生活的想法,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我们的感受。心得体会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况,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在众多资料中精选了最好的为大家推出了这篇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1】

自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从20XX年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播出以来,我每集都追赶着看,每集看完都心血澎湃,充满对新的未来的期待,因为里面讲的都是从十八大以来,包括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实实在在感受的变化、感受得到的实惠,专题片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唱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旋律。

目前《将改革进行到底》已经播出了《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人民民主新境界》、《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以及《强军之路》上下集,气势磅礴地回顾和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凿破坚冰,全面深化改革的点滴,阐述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砥砺奋进,改革硕果让人民共享,为中华号巨轮驶向“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彼岸注入强大推动力。

集中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好教材。《将改革进行到底》全景式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成就。学习永无止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要常学常新,我将以收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契机,把讲话精神读本上的学习与该专题片的学习结合起来,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我们这一代人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实现、也将全程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一定要努力学习,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2】

炎炎夏日迎来暑期档,各类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商业电视剧追求的收视率、效益大都没有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12日晚在央视首播的十集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是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在杂乱的暑期档中脱颖而出,为人民生产生活指明了发展方向。

正如影片中所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是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指出:只有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也关乎着每个人的命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人觉得自己吃喝不愁,还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却忘记了古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没有国,哪有家,没有祖国的伟大复兴,怎么会有个人的幸福生活。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深层矛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改革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更加清晰,改革政策更加系统,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改革充满信心,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期待。

循前人伟业,继往开来,蹄疾步稳,踏石留印,这是一次伟大的改革,这是一次非凡的历程。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3】

17日晚8点央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首播,湖南广大干部群众观看后聚焦湖南改革,热议“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体现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

沐浴着30多年来的改革春风,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然而,中国的迅速成长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阵痛”: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等等,放眼世界,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消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国内难题,更要迎接世界挑战。面对这些,中国怎么办,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将改革进行到底,则是回应时代之问的有力回答。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强国之路的历史抉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核心大国之一,在世界的影响也日渐明显。中国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后的第一次深圳调研时说,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追寻前人伟业的历史接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要富民强国就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已壮丽开启!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也就是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所以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既继前人伟业,又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伟大的历史抉择,是坚持不懈的历史接力,需要攻坚克难的信心,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精心布局、运筹帷幄,蹄疾步稳,踏石留印。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奔波调研的足迹,生动地镌刻于中华大地的山水之间,体察世情民意、触问基层所需。人们透过这一幕幕,读解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奋斗情怀。

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历史的抉择,是人民的期待,更是时代的召唤。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4】

通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八集《强军之路下》让我想到了我们在强军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强军之路不是一朝一夕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关键的过渡期,也是改革的的关键期,下面就是我对强军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人民军队之所以有力量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向胜利前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强大凝聚力的党的坚强领导。要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指挥始终是我们与敌人抗战时的关键。

由于我军官兵成分结构变化太大,一些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知识的深入学习,缺乏对党的深入了解、缺乏实战锻炼,对于听党指挥是灵魂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深入和透彻。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观点,并在社会上流传。但我们也不能动摇,至死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不能听信敌对势力的蛊惑,动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要头脑清醒、态度鲜明、行动坚决、不能有任何的迟疑、含糊与动摇,必须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

2.作风优良是强军之基

在长期实践中,我军已形成了优良传统。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为了加强军队的纪律性,塑造良好的英雄部队形象。有好的形象,人民才能把生命放心地交于军队保护。

3.能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历史经验表明,人民的安全是国家的基石和归宿,只有一支能打仗、大胜仗的队伍才能保护国民国家的安危,只有一支善战的军队才能停止战争,只有一支不断刷新辉煌战绩的军队才能在世界立足。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5】

7月25日晚8点,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播出后,引发黔江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成为大家热议的高频词。

《党的自我革新》主要回答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满新的挑战,要不忘初心,积极应对。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面对党内腐败,中国共产党有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刀子的勇气,狠抓“八项规定”落实,纠正“四风”,拍“苍蝇”打“老虎”。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做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在前行的道路上,加大反腐力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一体推进,整体提升,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句话,讲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马喇镇高炉村党支部书记田景衡说,看完专题片后,真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各级党组织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落地生根,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定位,严明党的纪律,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看得见、听得到,群众感受特别明显。”在收看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后,邻鄂镇邻鄂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林为专题片点赞。他说,加强党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好党员职责,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近年来,邻鄂村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转变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将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民生实事等工作为重点,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下一步,邻鄂村党支部将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带头发展农业产业,带头服务群众,绝不辜负组织信任和群众期望。

“作为一名党员,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凯说,看完专题片,一个更为明显的感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党内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不断扎紧的制度之笼,全面推动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等越来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落实到基层,全区各个部门狠抓八项规定落实,坚决纠正“四风”,风清气正的氛围十分浓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实干意识,把全面从严治党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争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合格党员。

“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政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家住黔城水井湾的市民高芙蓉说,“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举措,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已成为过去式,现在无论到哪个部门办事,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好、办事效率很高。各个办事大厅的“一站式”服务,更是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群众只跑一次,就能将事情办好、办实,不得不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点赞。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6】

2017年7月17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由中宣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纪录片绝对是近年来少有的良心之作,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节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改革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否定,意味着迎来自己的崭新的变化,而变化都是不确定的,你不知道会变得更好还是走向谁都无法预料的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改革都是有风险的。

正因为改革是有风险的,所以面对改革,我们每个人,从当政者到执行者,每一个人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耐心来面对改革,小心翼翼地应对改革,如此,才能完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改革大业。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在这部电视专题片中,我们得以窥见改革发展的规律,明白改革是多么得不易,也就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7】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反驳西方“历史的终结”论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这个“中国方案”不是想当然的先制定,然后比照落实的,而是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浴血奋战换来的,并朝着共同的方向继续努力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人民民主的新境界。这个“中国方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它没有现在的经验和模式,也没有书面的文字和图表,更多的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探索实践和深化改革,最终形成完善的“方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不断强调这个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重大判断。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到深化落实,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的未来绘就了发展之路,为“中国方案”明确提出了有力的措施,更加细化了时间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历史新阶段。今天,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复杂的现实,中国道路也仍然处于成长、成熟和改革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既要坚定地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改革,更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国改革模式,把改革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让百姓有获得感,真正达到人民民主新境界,把一个成熟的“中国方案”呈现在世界面前。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8】

7月17日开始,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引领的伟大变革,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气势磅礴,振奋人心,高屋建瓴,引人深思,面对成绩我们自豪,面对问题我们不退缩。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句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诸如近期的公务员社保并轨、医疗改革等,可谓困难重重,但这些“骨头”啃下来之后,确是惠及亿万群众,民心所向,效果显著。

共产党人不怕困难,更不怕“硬骨头”,这是从长征、从雪山、从无数革命实践中留下的传统。当今,正面临改革的深水区,要想啃下“硬骨头”,则需每名党员干部改变作风,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步伐,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摸准症结所在,追本溯源,从根子上解决群众的难题。

中央八项规定,从严管党治党,就是治疗党员干部懒、散的良方,让党员干部从思想和行动上产生内生动力,激发工作活力,将推进改革进行到底。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把大局意识落到实处,要以大公无私的责任担当,“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面对改革必然带来的利益调整,必须敢担当有勇气,先公后私,以超强的政治勇气和高超智慧突破桎梏,敢啃硬骨头。

要啃下“硬骨头”,就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切实抓好改革措施的落实,防止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能把出台文件、召开会议作为任务,也不能把制定新措施、新政策作为目标,而是应始终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务求做实功、见实效。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限定期限,定时督办落实,及时反馈结果,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明确工作程序和步骤,划清责任边界,严密衔接时序,促进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固化工作成果,有力提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以更大的勇气和担当进一步推进改革落到实处。

草原上有句话,再香的肉也不如骨头有滋味,改革更是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块“硬骨头”我们会甘之如饴。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9】

在第三集中,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围绕“人民民主新境界”这一主题,旗帜鲜明地阐释了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重要意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立足新时期、解决新问题,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孜孜探索、改革创新。全片立意深远、论证充分,结合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旨在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体而言,本集作品围绕“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大内容,分析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依法治国的深刻含义,传递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信心与决心。

在第三集中,论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苏省睢宁县人大代表的《民情日记》让人印象深刻。为说明人大代表如何才能“代表民意”,创作者聚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实践,将镜头对准了人大代表的《民情日记》。日记本上的字字句句不仅记录了代表们了解民情、聆听民意的全过程,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于人大代表的信任与期待,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见证。

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人大选举之外,以“协商”调和矛盾、求同存异、扩大共识,也是体现主人翁精神的方式之一。创作者尤为关注党的十八大有关“协商民主”的阐述和论断。20XX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重要文件中,为新时期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此,作品围绕“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回顾历史、立足当代,用以说明权力必须依循法律的轨道,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若是置法律而不顾,则必然祸害国家、祸害人民。今天,随着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也在倒逼政府必须进一步依法行政,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据法律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才能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本集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描绘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盛世图景。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使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阶段。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改革决心、积累改革成果,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彼岸。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10】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中,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医疗资源、食药安全、养老服务、社会治安等一系列改革的关键词直扣百姓心弦《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领域的改革全面铺开,一幅促进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人民的获得感》为主题收官,意义深远,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深意。聚焦健康,聚焦医疗,深化医改的动力,也正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好上学、上好学是老百姓心之所向,可以说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作,也是老百姓最切实的获得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阳光招生政策让更多学生更加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有些地区的农村位于边远山区,村民进出大山只有一两条路。以前村民就是种点田、砍点竹子,到处都是泥巴房子,基础设施少得可怜。自从中央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很多贫困的小村庄变了样儿,村民们的获得感也随之大大提升。很多扶贫干部和农村群众都深刻感受到扶贫带来的改变和幸福感。很多盛产优质农产品的小乡村,通过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等途径,让土特产品牌名声在外。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被确定为建设扶贫定点村以后,修路建桥、异地搬迁、发展产业……几年过去,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下了“贫困帽。

“这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13亿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发展。”专题片中的这句话,让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们深受感动。更好地生存就是获得感,近年来,农村环境大变样,设施越来越齐全,生活越来越便利,群众热切期盼的问题一件件的得到解决,民生幸福指数得到大大的提升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11】

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从党员魏善民给兰考泡桐树“修枝剪叶”开始,让人联想到50多年前焦裕禄战风沙、斗盐碱、抗洪涝的场景,焦裕禄的475天虽短暂却凝聚成了永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在新的“赶考”征途中,一个个新的重大考验扑面而来,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走出了历史发展的周期律,答好了世界性的考题。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一个永葆蓬勃生机的政党,从不丧失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从不动摇自我更新的坚定决心。回顾9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党遇到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坎坷,但到最后都被我们克服了。主要靠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敢于坚持真理,拨乱反正,不断纠正错误,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解决自身问题,我们党才能够革故鼎新、向上向好,昂首走在奔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康庄大道上。

正如树病了要修剪枝杈,人病了要开方吃药,党的肌体要永葆活力康健就要精心维护,时时自我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切入,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不断向纵深推进。4年多来,240多名中管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审查,100多万人因违纪违规受到组织处理,20多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中央坚持标本兼治,拿起“手术刀”向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问诊开刀,刮骨疗毒,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

“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从专题片中,我们看到一个个贪官的落马轨迹,无不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微小之恶不警觉、不慎独慎微,导致阵地一点点失守,底线一点点突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最终深陷腐败泥沼不能自拔。事实上,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讳疾忌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每名党员都要保持“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的自觉,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认识、把握和检视自己,刀刃向己,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查言行,时常晒一晒思想,量一量行为,扫一扫灰尘,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在修身正己、化蛹成蝶中不断淬炼党性、提升修养,让自我革命成为全党上下的自觉追求。

要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摒弃“老好人”思想,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党员身上的缺点毛病,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敢于当“包公”,唱黑脸,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及时咬耳扯袖,甚至大喝一声,防止小病拖成大病。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民主生活会开成“红脸出汗”的交心会、净化心灵的修身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利器,在民主讨论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共识,让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让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唯有此,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

业可进而不可退,气可鼓而不可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又一次自我革命,我们要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敢于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纯洁自身肌体,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才能不断续写新的光辉与梦想。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12】

为迎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以后,让我们对深化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顾过去,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过去的39年里中国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这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正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经验教训,才有了改革开放这一次伟大创新,才让中国人空前之近地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曙光。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更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精辟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么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系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为让大家热议的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词应该说最让人们熟悉不过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也是我党的悠久传统。从上个世纪伟人所讲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到今天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以上率下,全党共同行动;狠抓八项规定落实,坚决纠正四风!变的是时间、空间,不变的是信念,一种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真信念。“进京赶考去”,靠什么赶考,就是要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如何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实处?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将要改革领域将触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这需要改革执行者敢于与困难阻力做斗争,就像宋代教育家 ,程颐说过─“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如果现在不敢改革,错过时机,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所以改革勇气必须要有!需要发挥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者而是真抓实干家。如果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干,这将会导致改革措施落空所以在实施改革过程中,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干部只有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才能推动改革的进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军队改革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