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持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2.16

扶持报告。

下面工作总结之家为您带来了“扶持报告”的相关内容。先贤曾经言道,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在求学或工作时都不能忽视。每个人都需要撰写报告,而报告则是下属们获得上级支持和指导的重要桥梁。希望您能定期浏览我们的网站,以便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扶持报告 篇1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农产品市场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时而生,根据《农业专业合作社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XX年以来**县工商局为构建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产业大户、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以及村组干部组建茶叶、蚕桑、药材、养殖、植保、机防机耕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百社带万家”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初步凸现了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与潜能,推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到XX年2月底,在**工商局及各乡镇工商分局(所)干部职工的引导下,全县已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9个,其中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7个、农业技术合作社5个、药材生产合作社2个、养殖合作社2个、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2个、生态农庄合作社1个。半年实现产值营业额5000多万元,社员人均增收800多元。正在筹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5个、农业技术合作社有5个、药材专业合作社有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有3个。目前,合作组织涉及10个乡镇59个会员村2563名会员,网络农户近8600户,覆盖茶叶、药材、水稻等主要作物面积4.3万亩。出资金额达297万元,每个合作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章程,并且都成立了理事、监事会和成员大会,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基本完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方式

我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自愿结社”。相当一部分农户由于家庭主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造成劳动力短缺,特别在生产大忙季节尤为突出,经机耕和植保机防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合作组织便应运而生;二是能人拉动。部分农村“土专家”、致富能人和科技示范户,由于其农业科技素质较好,在茶叶、药材等产业生产、经营上有丰富的经验,已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农户自发组织加入协会,交纳股金,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联合体;三是村干带动。为发展产业,提高村整体农产品生产能务,在村领导的倡议下,农户联合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生产和经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因需而生”。一些村组为了争取国家项目开发、山区扶贫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

三、农民合作社的主要成效。

**县工商局跳出工商干工商,围绕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思路,自去年下半年来探索了“百社带万家”活动,让“百社带万家”工程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通过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帮扶“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鼓励农民通过联合与合作的方式,创办专业合作社。他们要求各个工商分局所要根据辖区实际确定3—5家各具特色经济组织从来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收。他们确定要在3年内帮助成立100个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让这100个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做到帮扶一个、发家一片、致富一方。

一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种植业产业的发展,特别在茶叶、蚕桑、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上,农户因单家独户生产,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因而生产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合作社建成后,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规模组织生产,规模经营,有的还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市场风险明显降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杨柳镇“兴合”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短时间内就完善了登记程序和条件,取得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成为全省首家依法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随着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茶叶产、供、销逐步实现一体化,整体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杨柳镇河南畈村9位农民在工商部门的发动下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吸引了全村300多户农民加入,带动了全村的整体致富。该村群众全部入社,所有的田地全部种茶。去年该社农民茶叶收入达6000元,大大超过了种粮村的人平收入。

扶持报告 篇2

编制要点

1、资金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5、资金审批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其资金申请报告的内容可适当简化,重点论述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基本架构

由于农业项目除经济因素外,自然因素对农业项目产生极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不可控的、变化无常的气候环境,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均难掌握。所以,如何写好一份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是至关重要的。

1、首页

主要注明项目名称,项目主办单位及负责人,可行性研究单位名称,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负责人,经济负责人、参加研究人员名单及报告完成日期等;

2、标题

一般直接注明资金申请报告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如《××公司关于××的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3、前言

一般简要介绍项目研究的背景,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和主要范围等内容。有些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还需要列出研究报告的相关摘要;

4、正文

该部分是报告的主体,要求列举事实,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观、全面而准确的预测。不同类型的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在该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5、结论

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作出科学评价,并与相关方案进行优劣比较,最终获得明确的行动主张。有时还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议;

6、附件

为了结论的需要,在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正文结束后补充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试验或实验数据、计算浮标、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

农业项目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除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外,还有很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一份完整的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常是单独成册的。

扶持报告 篇3

自2005年底至2006年初,县残联专门组织人员,通过向残疾人了解、访问工商、税务、交通等有关单位的方法,对岱政发[2004]139号《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的基本情况    总的看,自2004年10月10日《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以来,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文体生活、福利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扶持政策得到一定的落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维护,社会助残扶残的风尚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       残疾人康复服务领域得到拓展    近年来,在残疾人扶持政策春风的沐浴下,残疾人康复服务领    域得到不断拓展,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建立与完善,县残联康复办组织的康复活动(精神病康复、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聋儿语训等)的增多,使更多的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了免费或补助的康复服务。    (二)       残疾人教育培训得到加强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残疾人教育培训得到加强。2004、2005    年三残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8.84%、98.19%;残疾学生与特困残疾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有保障,接受高等教育学费补助有落实;残疾学员参加培训费用有补助;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参加技能培训的氛围得到加强。    (三)       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实,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关    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加强,使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就业岗位。根据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对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进行了工商管理费的减免、税务部门对从事个体服务性行业月营业额在5000月以下的进行了营业税的减免、卫生部门对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残疾人办证、监测、产品检测收费的优惠。残联加强了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种养殖示范户借款、贷款贴息和苗种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残疾人自强自立从事个体工商、种养殖行业的人数日益增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依靠自身解决温饱奔小康的意识加强。    (四)       残疾人文体生活得到丰富    有关单位对所在的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的阻    挠减少,对残疾人正常训练与参赛较为支持。残疾人参加县、市、省级文体比赛所取得成绩更加优异,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残疾人特殊文化得到发展。    (五)       残疾人福利环境得到提高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得到提高:1、    各乡镇、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2、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残疾人优先安排进敬老院。3、县残联、县社保局对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者给予一定补助。4、县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文化广播电视局为贫困残疾人安装电表、水表、有线电视的初装费给予免费或减半,并每月免费供电10度,供水5吨。5、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对残疾人参观旅游景点给予免费等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残疾人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残疾人事业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残疾人扶持政策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残联等部门对残疾人扶持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到位,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对有关残疾人的扶持政策知之不多,享受扶持政策的意识不强。    2、卫生部门对扶持政策的落实比较重视,根据扶

扶持报告 篇4

区政府:

根据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20XX年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青经信字[20XX]72号)、《关于印发〈青岛市20XX年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青经信字[20XX]73号)、《关于印发〈青岛市20XX年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青经信字[20XX]77号)要求,我局会同区财政局对青岛源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申报20XX年产业振兴资金扶持项目的'企业进行现场审查,经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审核,共获扶持资金290万元。其中,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获得20XX年技术改造类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60万元,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通产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XX年新兴产业类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共计60万元,青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青岛前进船厂、青岛源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20XX年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扶持资金类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共计170万元。

20XX年11月30日,青岛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XX年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的通知》(青财企指[20XX]73号),将上述20XX年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共计290万元拨付我区。为了落实好促进产业振兴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动我区相关产业发展,建议按有关程序拨付以上三项20XX年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共计290万元至相关企业,我局将严格相关使用程序,加强资金监管,并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

当否,请批示。

区服务业发展局

XXXX年XX月XX日



扶持报告 篇5

1、区域、层次、结构情况

兰陵县总耕地面积161.7万亩,农村人口114.7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4亩。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其中,低山多分布于西北部的鲁城、下村、车辋等乡镇,面积3.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9.6%,大多数由农民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少部分山地被村集体对外承包,以林果种植为主。丘陵多分布于低山平原之间,面积3.3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8.4%,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种植小麦、花生等作物。平原多为东、西泇河、汶河及沂河冲积、分洪而成,面积11.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2%,平原南部农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土地交由亲友种植较多。大规模流转的情况并不多见,全县流转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6个。平原东部地区以种植小麦、大蒜、露地蔬菜为主,基本仍为传统家庭种植模式;平原西部地区主要种植大棚蔬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主,少部分由合作社、村集体等流转承包建设大型蔬菜种植基地。

2、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农生产情况

兰陵县共有1084个贫困村,贫困户31724户,主要集中于车辋镇、下村乡、鲁城、矿坑等山区乡镇,少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山区贫困村中,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劳动力不足。受限于种植知识、劳动能力、水电等生产条件,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粮食、花生等种植,且基本上都将大部分土地转给子女,自己保留1亩左右土地,种植一些蔬菜自用或种植花生用来打油食用。每亩折合收入600元左右,收入微薄。

3、不同行业小农生产、兼业及收入来源构成情况

兰陵县主要有粮食作物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除南部乡镇进行小麦玉米轮茬种植,东部乡镇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大蒜、牛蒡、露地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特点是季节性较强,农闲时青壮劳力多到县城及周边私企打工,农忙时基本上全部回家劳作。以大蒜区种植为例,蒜农收获大蒜后一般种植玉米,闲暇便到县城劳务市场打工,接到活的情况下,一天能得到100元左右收入。蒜农主要收入来自大蒜销售,一般蒜农家庭平均种植在5亩左右,多的承包他人土地能种到10亩。xx年行情下,每亩蒜薹、蒜头销售收入1.2万元,每户大蒜种植收入在6万元上,除去农资、种子、人工,每年大蒜带来纯收入5万元,但总收入与大蒜价格相关性强,xx年大蒜价格在2.5元徘徊,农民投入大于产出,去年扩种的蒜农更是亏损严重。西部乡镇农民收入基本来自于大棚蔬菜种植,多为黄瓜、辣椒、食用菌等品种。辣椒种植区每户平均拱棚300米,3亩左右,轮茬种植大棚辣椒与生菜,一般年份带来纯收入2万元。黄瓜种植区一个大棚5-8亩,一般年份收入8-10万元。常年轮茬种植,基本没有农闲的时候。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

兰陵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53家,其中蔬菜产销合作组织500多家,家庭农场368家,种植大户26家。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等流转农民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面积均在100亩以上。种植规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xx年,利源、家瑞合作社入选首批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更多的合作社入选后续基地,提高当地蔬菜基地种植管理水平和蔬菜品质,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扶持报告 篇6

7.产业化经营项目占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应如何确定为宜?

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部分,搞好了产业化经营就盘活了农业综合开发整盘旗,可以带动农业综合开发的各方面提升。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和辐射带动能力来看,产业化经营项目应占中央财政资金50%左右。

8.是否需要确定dai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类项目的投入比例?如需确定,两类项目的投入比例能否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可以不确定dai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类项目的投入比例。因为dai款贴息是解决产业化经营已建项目融资成本压力问题,财政补助是解决新建或扩建项目融资难问题。无论是已建项目还是新建、扩建项目,只要做好了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都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9.财政补助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比例应如何确定?

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因此不需确定比例。

扶持报告 篇7

1、小农生产酒香也怕巷子深。小农生产,相较规模化生产,农民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更多。农民对待农作物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对农业有感情的农民会以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庄稼,更容易种植出一些原生态精品。但是相对于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掌握的宣传渠道少,生产的特色精品没有宣传、销售的渠道,只能依靠远近的口碑和上集市摆摊售卖。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的服务部门,提供公益性的宣传推广渠道。

2、地块分散。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承包地大多保留,临时性将承包地流转给亲友等耕种。对于种植户来讲,他们仅仅耕种自己的承包地,规模太小,收入过低,流转亲朋邻里的承包地后,规模扩大了,耕地却不能连片成块,耕作十分不方便,机械化成本较高。

3、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效率低,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无所适从。以兰陵种植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推广的情况看,很多农户接受程度慢,只有看到别人用过,有了效果才会接受。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足,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较慢。

4、村社集体统的功能弱化。使农民共同生产事务难以解决。取消农业税前,村社集体可以收取共同生产费,从而可以为单家独户提供诸如灌溉、机耕道建设、植保等等服务,现在村社集体权力弱化,农民集体行动难乎其难,小农产中环节不得不各自为政,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难度大幅度增加。比如集体灌溉解体,农民就只能打井灌溉,以前每亩地灌溉成本为20元,现在可能100元还灌不好。部分山区土地不通水不通电,农业生产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扶持报告 篇8

小农生产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以此构建起来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文有家族一章提到,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传统的农耕文明,基层家族实现了很多社会治理的功能,而且稳定持续了千年。近代以来,农村社会格局发生很大的变革,合理有效的利用这种传统秩序,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补充或对农村基层证券的有效监督,可以在农村生态文明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传统的小农生产,投身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不同于西方农场的形式。农民闲暇之余,自发组织形成了很多文艺形式,如东北二人转、扭秧歌、柳琴戏等,正是在农闲时节,丰富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合理的利用农村传统治理结构,有效补充、监督农村基层组织。引导和丰富农民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对于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扶持报告 篇9

12.财政补助项目如何做到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实现扶优、扶强、扶大?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应如何确定?

每个县都应选择几个优势产业,在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扶持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实现扶优、扶强、扶大。

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应根据项目规模、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情况确定,一般应在100万元以内。

13.单个项目补助资金规模提高后,能否将提高规模的一部分通过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中持股方式对企业职工或合作社成员分红?分红的比例及年限如何确定?

财政补助项目补助资金不应分红,而是用于增强企业或合作社的生产后劲。

14.如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扶持专业合作社的补助资金用途有哪些?

目前对合作社的单个项目资金扶持比例较低,可以适当提高资金规模,按照新增项目的经济规模(销售、效益)及新上项目带动农民就业人数共同致富情况,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项目考评,好中选优,小中选大,确定以奖代补的合作社或者项目进行扶持。

资金用途应扩大,除用于田间设施和生产设备外,也可以用于销售渠道建立、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等方面。

dg1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扶贫报告


汇报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向大家宣布你所取得的成就,为你日后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信心。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需要写报告,你是否正在苦恼如何写好报告呢?别担心,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经过大量阅览,特别推荐了一篇非常实用的“扶贫报告”,相信你会从中获益匪浅!

扶贫报告【篇1】

我的述职在上个月的26号党员活动日时,按照乡里的统一安排在村里已经进行了,乡里派出了包村干部到村里对党员进行了测评,也对第一书记进行了测评,党员测评的结果我是全票优秀,第一书记的测评也是全票优秀,测评结果在村里进行了公示。上周五乡里给我打电话,说推荐优秀第一书记,让我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先进事迹材料,我说自己是市扶贫办派驻的,就不占用这个名额了,还是让给别人吧!这是关于年底述职和测评的有关情况,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汇报。

下面,我利用这个机会简要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以6月6日来划分,可以把20xx年分为两个阶段来说,6月6日以前我是在机关里,主要还是围绕办公室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参与筹备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迎接省市脱贫攻坚检查等等,这些大家都是看得见的,我就不再重复了。主要还是说一下6月6日以后,根据组织安排我被派驻高稍村任第一书记,到今天是7个月零9天,可以说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让我有机会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让我有机会与最基层的村干部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更加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付出与不易,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是怎样在基层得到落实的,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贫困户是如何看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我在上山之前与工作队员联系,询问在村里有什么困难,当时队员卫昌第一句话就是"没什么吃的".当时与我一起去的还有李帆,虽然可以在学校的灶上吃,也可以固定到农户家里吃,最后我们商量为了减少大家的麻烦,还是自己做。吃水就到学校门口的小河里取,天热也不敢多买菜,就三四天去官道口买一次,经常还有热情的村民给我们送来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就这样吃饭问题算是得到了解决。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三个人轮换着做饭,白天一起整理档案,一起接受检查,迎检的压力使我们没有时间在想别的,一个多月谁也没有回过家。一到晚上家人的电话就成了最大的期盼,你躲在这个角落,我躲在那个角落,都在安慰着家人,大家所有的难处都在默默的克服,我能帮助大家的就是打完电话后一起聊聊天,一起谈谈当天的工作,使大家暂时忘记我们还在山上。这样的时间也不长,7月底随着国家验收结束,李帆就被机关召回了,第二天卫昌也因为妻子一人在家照看两个孩子,有时饭都吃不上,实在没办法在山上了,也离开了村里,从那以后村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算起来,这7个月我参加的各级各类型的会议有五六十次,平均三四天一个,最多时连续六天每天都有一个会。组织召开的村委或村民代表会议也有三十多次,接受各级检查、督导、暗访、采访、慰问也有二十多次,最直观的就是汽车的里程表已经跑了8000多公里。在这里我最想说的还是村委干部,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由衷的敬佩。

我刚上去的时候,正值整改阶段,全面规范档卡建设,当时只是完成了入户普查,填写了入户普查表和政策明白卡,按照省里要求的村级户档6项,村级村档7大类22项还没有开始,还有乡里安排的自选动作6项,还有组织部规定的党建档案8大类21项,我带着村委把这些内容一项一项进行培训,因为我知道仅凭我们是干不完这些的。这还不算入户宣传政策、张贴宣传材料、组织村民培训、金融授信普查,还有防汛防火,河道治理、烟叶生产、大气防治、医保收缴、信访维稳、邻里纠纷、申报项目等等。村支书已经快60岁了,在村里工作了近30年,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基础牢靠,每天都带着班子成员兢兢业业。四个村委干部每月960元的工资只发80%,几乎是每天都在村部忙活,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补贴,没有任何荣誉,甚至有时还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这个微薄的工资,还是要依靠烟叶或玉谷,可是为了村里的事务,他们根本就顾不上,地里的农作物就只能"自由发挥了".夏天,蚊子咬的身上都是包;冬天,大家冻的一边搓着手一边写字,可是没有人发过牢骚,没有人消极怠工,家里有病号也顾不上照看。听他们说起过,以前村里的一个小组长当选后,家里人骂道:"你要是敢干,咱们就不过了",没办法最后只好又把组长辞掉了。这一切,我没法帮助他们,只能是与他们一起工作,让他们相信做这一切还有意义。

高稍村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集体收入,除了乡里拨付的经费,能算得上收入的就是每年的烟叶税收返还。烟叶是村里唯一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村里177户有一多半都种植烟叶,幸好烟叶可以称得上是订单农业,只要产量高,等级高,销售就不成问题,即使烟田管理的不好,每亩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好的可以达到七八千元,甚至超过一万元。村里有一户烟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烟田管理的好,30多亩烟叶收入了36万元,在当时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精品烟的需求导向越来越明显,烟农的收入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会受到影响,好多次在引导村民发展其他产业时,大家还是死死的盯住烟叶,不论你怎么宣传,他们都会和烟叶做个比较。第一句话都是"你说干这个,每亩能挣多少钱"接着就是"当年能见效吗,能卖出去吗".由于烟叶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家里没有劳力的农户,有的把地租出去,有的种些玉谷,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只能依靠低保、五保、养老金或残疾补贴。

作为脱贫攻坚,如何能在短期里增加农户的收入,尤其是尚未脱贫的贫困户的收入,现在剩下的大多还是"三无"人员,我想通过到户增收入股分红,通过金融扶贫帮扶增收,通过光伏发电补贴增收,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符合上级贫困户至少有两个增收项目的要求。20xx年的食用菌代管代养项目,实现了当时未脱贫贫困户的全覆盖;20xx年的食用菌项目通过变更为养殖项目后,实现了20xx年以前脱贫户和目前未脱贫户的全覆盖;户用光伏项目实现了具备安装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村级光伏项目20xx年建成后将实现那些不具备户用安装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已经停止办理的户贷企用金融扶贫模式实现了具备金融授信贫困户的全覆盖;"1+1"金融帮扶模式实现了目前所有未脱贫户的全覆盖。

长期增收,还是要靠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逐步减少对烟叶的依赖,寻找新的产业增收途径,避免陷入国家烟叶收购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的"成也烟叶、败也烟叶"两难局面。目前,张主任已经组织村民进行了蔬菜种植培训,引导村民在不影响烟叶生产的前提下发展辣椒种植,还有一部分农户对苍术、连翘等中药材感兴趣,今后发展其他产业将作为长期增收的备选途径。

作为还没有摘帽的贫困村,按照"一低五有六通"的脱贫要求,还有组织部门的党建要求,目前还缺少独立村部和文化活动场所,今年将把村部的后续过程完工,还要建设戏台和文体设施,目前项目已经上报进入项目库,还需要咱们的大力扶持。去年让村民对咱们帮扶工作感受最深的还是饮水,我在走访农户时,村民谈论水龙头经常是时断时续,有能力的村民就几户联合打井,没能力的只好去河里挑水,能挑动的还好些,挑不动的老人只有靠邻居了。我在一户独居老人的家里了解到,他吃水要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提着小桶,为了把水缸装满要往返河边六七次,有一次下雨路滑连人带桶摔倒在路边。通过咱们扶贫办的项目扶持,申请的烟水配套工程在去年12月已经开工了,王主任多次到现场查看,目前管道重新安装后,水量非常大,第一天接通时还把两个组的阀门压坏了,大家一边修理着漏水的阀门,一边在给我们讲述着家里的水通畅了,满脸都是喜悦。现在上冻以后,蓄水池暂时停工了,待气温回暖后,建成100方的水池就可以彻底解决全村吃水不稳定的现状。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增加农户收入以外,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容村貌,丰富群众生活,增强集体观念也是今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入户调查,由于村里的分户情况非常普遍,父穷子不穷的现象很常见,有的几个子女成家后,都搬进城里居住,有的子女在外地打工,可是一年也不回来看望一次;甚至有的子女与老人同住在村里,相距也不远,平时却很少来往,老人的吃饭看病都是靠自己维持,每当老人谈起此事,都是唏嘘不已。由于没有路灯,没有活动场所,劳作一天后,大家都是闭门不出,很少互相走动,交流思想。

记得刚到山上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到晚上,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这种黑在城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黑暗吞噬了一切,四周寂静的可怕,有时我与村委干部开玩笑说,晚上咱们要是出去,走着走着一个人走丢了都不知道。这点李帆有体会,有一次他与卫昌晚上出去到河边洗锅,走着走着卫昌逗他,身子往下一蹲一声不吭,一下子他就看不见人了,吓得不敢再往前走了,急忙掏出手机照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垃圾的处置,因为村里没有固定垃圾池,也没有固定的保洁员,大家的生活垃圾就是就近倒在路边,咱们学校的垃圾也是倒在河边,每次上级检查时都要临时组织村组干部清理或就地掩埋。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年解决,虽然习惯的养成和素质的提高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可是如果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改变的,扶贫要扶志,要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只有大家对村集体有认同感才能自发主动的去干,村委的带领组织作用非常重要,党员的示范表率作用也非常关键。前几天,村委商量年前购置一批锣鼓,组织大家开展文体活动。年后,在村里主要路段修建垃圾池,组建专门的保洁队,再把路灯安装起来,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利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开展"道德讲堂",评选"敬老模范"和"五好家庭",倡导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风尚。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的很多情况我还了解的不太透彻,一些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我还没有能力帮助解决,一些想法还没有得到具体落实,今天只是很肤浅的向大家做一汇报。我相信在解主任的带领下,在扶贫办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工作队员的努力工作下,在帮扶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大家一定会更加理解和支持村委的工作,让高稍村早日摘掉贫困帽,让高稍村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谢谢大家!

扶贫报告【篇2】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扶贫报告【篇3】

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扶贫开发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扶贫开发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近期,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工作得到了各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20xx年元至11月,我县城镇新增就业51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5人,帮助城镇困难就业对象上岗就业320人,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835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每年,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政府督查室定期组织检查,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完成任务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扶贫开发部门实行了月报表制度,一月一调度,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开展了调查摸底。依托乡镇、社区扶贫开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和入户家访。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台帐,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人员实。集

中进行了就一轮就业政策的宣传,使辖区内每个失业人员都清楚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认定标准和可享受的扶持政策,做到就业援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组织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援助行动,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县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月招聘制度。20xx年,在楚江、蒙泉、三圣等乡镇举办现场招聘会11场,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让数千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实现了与岗位的顺利对接。

4、落实了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重点是“雨露计划”培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补贴资金。20xx年,共兑现各项补贴资金1060万元,6000余名下岗再就业人员从中受益。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积极协调税务等部门实行税费减免,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岗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在我县,就业的总量性矛盾已不明显。但困难群体就业难,“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结构性矛盾比较尖锐。经过调研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与现实需要的矛盾。目前,全县累计发放的《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15000余个,这其中,还有极少数就业困难对象和就业愿望不强烈的对象没有再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从相关部门来看,少数单位对就业工作还存在认识不高、

重视不够的现象,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真正把促进就业摆在民生之本的高度来看待;从就业困难群体来看,大部分就业观念陈旧,存在依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脏、苦、累工作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从用人单位来看,一些企业招用人员时,没有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合理确定招聘条件,要求高学历、设置年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2、主观期望与就业待遇的矛盾。据调查,我县在超市、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工作的'工资水平一般在600-800元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这样的工资水平与下岗再就业人员的期望值相差过大,缺乏吸引力。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某些条款存在误读甚至有意规避,用工不规范,拖欠、克扣工资,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造成职工流动性过大,下岗再就业人员难以稳定就业的原因之一。

3、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矛盾。大部分就业困难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就业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而一些企业岗位要求较高,要求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得就业困难人员望而却步,导致出现了有剩余人员缺就业岗位、有就业岗位缺适用人才的“两缺”结构性矛盾。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事关和谐石门的建设。一定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全面贯彻“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严格落实《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县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平等就业。

1、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促进就业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对于维护我县发展稳定的大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各乡镇政府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领导责任,从经费上加大投入,从人员上重点考虑,夯实工作平台,打牢工作基础。各相关部门领导要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适度转变用人观念,适当放宽招工条件;引导就业困难人员正确转变择业观念,自觉调整就业期望,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自立自强;要大力宣传一批再就业典型,挖掘一些鲜活事例,树立一些可学可追的榜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氛围。

3、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市场所需、培训对路”的要求,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都纳入培训范畴,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培训计划实施,扩大扶贫培训范围,实现城乡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的全覆盖。着眼于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着眼于企业用人要求,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充实培训项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用足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就业援助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内在动力。通过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政策,激发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等困难就业

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融资问题;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减轻就业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实现稳定就业;通过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让就业困难对象真正学得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

5、着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要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坚持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以及城乡退伍士兵为就业援助重点,实行台帐式“动态消零”管理。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五个一批”的办法来解决,即:稳定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向机关事业单位下达任务,帮扶一批;动员企业捐助岗位,吸纳一批;发挥职业介绍机构和社区服务平台的作用,市场就业一批;加大信货扶持力度,自谋职业一批。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6、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工作设施,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提供就(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实施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其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定位,尽快实现就业。通过定期分析和发布就业岗位,努力疏通就业岗位供求信息传播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扶贫报告【篇4】

围绕“旅游+”做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报告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提高,如今已进入了“旅游+”新时代。“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催生新业态,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

据我所知,“旅游+”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当前,我国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旅游+”,我国旅游业将经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过程,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大变化,向旅游强国稳步迈进。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业。实际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而是覆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领域;旅游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xx县是国贫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乡村旅游扶贫也是该县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之一。xx旅游扶贫既有利于打破xx县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又有利于更新人们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9月11日上午,xx县旅游局全体干部认真传达学习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并对县委书记饶xx就如何抓好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我们作为县级基层旅游部门,该如何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呢?我个人的思考是: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目标,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富民兴村为目标,突出“四个一” 工作重点:

一是编制一部乡村旅游规划。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xx扶贫的困难群众逐户见面,摸清民情、民意、民愿,围绕旅游扶贫做好旅游规划基础材料,立足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聘请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文本中,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把全村产业进行立体化布局,明确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与“种养畜林果水”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将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化。

二是争取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县级旅游干部要深入xx扶贫乡村,与xx扶贫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座谈对接,通过了解村情村貌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帮扶对接的重点,根据了解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县旅游局与县扶贫办一起将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给予支持解决,同时将积极引导支持xx扶贫乡村在草莓西瓜蔬菜采摘、垂钓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

三是培育一批旅游示范户。按照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带动示范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参与旅游发展意识强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育,拟选定有条件农户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娱乐项目、土特产品开发等,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设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并在村委会挂牌,主要负责该村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服务,同时,县旅游局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节日慰问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去。

四是开展一批乡村旅游村官培训。我国从20xx年到20xx年计划培训6000名村官,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加强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到20xx年实现7017万贫困人口的17%(1200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旅游+创新创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大批返乡农民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了创业致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人员落户乡村,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乡村的资源优势、旅游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据此,我们基层旅游部门将结合xx扶贫乡村对乡村旅游村官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做好发挥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围绕“旅游+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

扶贫报告【篇5】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旗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到户原则,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扶贫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从起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贫专业村、专业小区,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了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所以,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应当继续采取“扶”的政策和办法。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为此,应当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医保,二是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确保他们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应当以政府为主“养”起来。尽管当前已在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们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样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的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5、对于机关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户这项工作,今后只帮能脱贫的贫困户,同时,每个部门都拿出一些资金进入“保、养”基金专户统筹,按照新的“保、养”制度使用。同时,应当发动企业、单位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像“希望工程”那样,自愿参加,自找对象,结对帮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的新型运作机制。

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只是对今后扶贫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种思考,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效果,关键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乡(苏木)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扶贫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扶贫报告【篇6】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县政协组成调研组赴辽宁省朝阳县台子镇、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鹰手营子矿区怡达国际电商创投中心、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中心、张三营镇等12个精准扶贫示范点进行了学习考察。“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新、模式好、力度大、势头猛,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令人震撼,深受启发。县政协经过充分论证,精心撰写该考察报告,现报送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敬请参阅。

一、“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先进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四县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政重视,精准施策,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思路清晰

“四县区”在精准扶工作上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领导高度重视,不仅将此项工作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纳入政治任务范筹,谋划和推动工作思路清晰、行动迅速。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县乡实行“双组长”负责制,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形成了“县级统筹、乡镇推进、村组落实、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综合性和专项扶贫规划,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筹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优化结构调整,最终实现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四县区”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调查,分析致贫原因,对县区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核定,挤出水分、纳入真贫,并对非重点村的真正贫困户进行同步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梳理归类。详细区分细化了因病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其它原因致贫人口底数,并按照措施到户,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的方针,明确了每一户、每一人的脱贫时间、脱贫途径,并集印成册,使脱贫攻坚真正做到精准到位,动态管理。

(三)勇于探索,创新模式

“四县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密集调研、反复论证,积极探索并开创各种精准扶贫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平泉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创建了“一个好产业,一个好龙头,一个好入户项目、一个好运行机制”的四好模式在全省推广,被省委、x政府授予“河北省产业化扶贫示范县”称号。在实践中成功推行了“三个零”精准扶贫模式,即贫困户进企业、入社后参与生产“零投入”、发展产业“零风险”,家门口就业“零距离”,实现了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企业或合作社承担,全县投资1.5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区20个,面积3000亩,吸纳贫困户1000户,户年增收4万元。开创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吸取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形式进驻基地,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模式让贫困户走上“三金”道路。隆化县创建了“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扶贫模式,以财政资金做担保,以银行贷款为基础,以企业带动为条件,以贫困户参与为目标,以保证保险为保障,创新探索金融扶贫道路,为贫困户脱贫引入资金活水。使贫困户实现了土地流转增收一部分,就近在产业基地打工收入一部分,由政银企户保方式获得利息补贴一部分的增收模式。该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了河北省委、x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被国家扶贫办作为成功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四县区”均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支撑和首选路径,将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保障了贫困户精准脱贫有依托、可持续、不反弹的目标。朝阳县以畜禽养殖、特色种植、林果栽植为重点,建设温氏养猪家庭农场10处,平均每处带动贫困人口400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特色种植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落实高产值作物6200亩,参与贫困户4127人。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沟通省直17家定点帮扶单位、市直29家,落实扶贫项目92个,投资近20xx万元,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致富产业。平泉县以近抓食用菌、设施园艺产业,远抓林果产业为重点,实现年均带动3000户, 9000人实现真正脱贫的目标。新建“光伏扶贫电站+现代农业园区”2个,装机70兆瓦,提取收益金对2100名贫困户按人均3000元标准进行扶持,同步建设设施大棚1200个吸纳1000户贫困家庭发展致富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00个。隆化县借助“政银企户保”,利用“财政杠杆”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入农门”,今年撬动民间资本30亿元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园区(小区)93个,设施蔬菜2万亩、中药材1.5万亩、草莓5000亩,土地流转11.3万亩,有12178户贫困户参与,为确保到20xx年全县“摘帽出列”奠定基础。

(五)健全机制,保障有利

“四县区”为了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精神新要求,在人员、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扶贫攻坚,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一是强化帮扶力量。各县区健全了“一村一品一支部、一户一策一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大力抓好乡镇党委、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实行了“五包一”工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了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三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重点是扭住以持续增收为核心,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四是创新贫困退出机制。依托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核查,精准识别,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工作流程,脱贫认定按照“村评议、乡审核、县批准”的程序进行,切实做到脱贫真实,档案完整。五是创新脱贫考核机制。围绕年初脱贫指标完成情况、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成效、领导班子重视程度情况等考核内容,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实绩进行动态考核。

二、对清原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四县区”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看到了差距,通过深入思考,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依托产业攻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品味“四县区”脱贫攻坚共同特点,都有一套看得见、抓得实、效果好产业发展载体,把纳入脱贫笼子的“待脱贫户”牢牢绑缚在以产业带动为依托的“脱贫战车”上,平泉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发展了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农民从中受益最多、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食用菌支柱产业,年生产规模达4.75亿袋,产值超过45亿元,现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40余家,年创汇20xx余万美元。几年来已扶持52个贫困村出列,8万贫困人口脱贫,10余万群众实现致富目标,成为脱贫致富带动力最强的扶贫产业项目。

二是确立了行之有效工作机制,是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扶贫工作报告


在工作中,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将迎来新的目标,因此需要进行一次工作总结。良好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此外,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关于“扶贫工作报告”的精品文章,在这里与您分享。希望您能收藏本文,以便将来再次参考!

扶贫工作报告 篇1

狂年,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整村推进和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努力脱贫1350人口为目标,围绕县委政府扶贫工作重心,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结合整村推进建设、产业扶贫、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贷款项目、东西帮扶相目,推进扶贫项目建设,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半年多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扶贫单位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党的会议精神,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紧紧围绕全县扶贫工作会议安排,坚持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扶贫重点项目,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取得了扶贫显著成效。

一、扶贫项目资金争取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加大了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将该项工作纳入单位常态化管理,始终坚持日常工作和项目争取两不误,并创新思路,落实责任,大力开展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xx年8月,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不断跑省跑州,累计争取到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067.5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67.56万元。计划实施扶贫项目村7个,具体是:整村推进项目4个400万元,东西协作项目3个300万元,20xx年度大骨节试点巩固提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7.56万元(县教育局易地育人学生换粮项目10.23万元,县粮食局半农半牧区更换粮食项目43.46万元,县卫生局卫生防治项目3.87万元,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产业培育旅游项目150万元,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产业培育种植项目160万元)。

二、扶贫项目实施取得的进展

1、新一轮整村推进全面铺开

根据省州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培训会议精神,我县申报了20xx年整村推进贫困村4个。与此同时,抽派专人,组成工作组,经过为期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4个贫困村调查了解基本情况,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等情况,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20xx年整村推进实施方案,并顺利通过县级评审。截止目前,4个整村推进村的'方案经过省州审查,项目资金400万元于7月拨到我县。

20xx年计划实施4个村,项目总投资为1231.6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400万元,行业筹措530.85万元,群众自筹300.75万元。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计划完成村组道路建设11.4公里,村活动室建设及附属工程建设2处,人畜饮水工程1处等;种植经济作物650亩,经济林木380亩,养殖大牲畜530头,家畜1913只等。项目覆盖农户425户1517人,其中贫困户189户574人。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整村推进村的基础卡设得到了较大改观,大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2、新一轮东西帮扶项目开始实施

年初,根据省州扶贫和移民局有关文件精神,及时编制上报了《县20xx年东西帮扶实施方案》。目前。20xx年东西帮扶项目已进入项目启动实施阶段,项目总投资457万元,其中:浙江省资金300万元,州县配套44万元,农户自筹113万元。项目在色尔古乡五里村和知木林乡知木林村等实施,覆盖人口345户1485人,其中贫困户197户,贫困人口785人。项目实施期限为1年,计划完成入色尔古乡五里村新建村活动室及附属1个;色尔古乡五里村新建全饮水建设1处。产业发展生态蔬菜示范园78亩,建色湾藏香猪养殖示范户5户,中药材种植500亩,旅游示范户40户的培育、庭院打造及农家乐建设等,中蜂养殖场一个24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中药材种植500亩,240平方米中蜂养殖场。

3、20xx年度大骨节试点巩固提升稳步推进

更换粮食。完成病区851名大骨节病患者(供应粮食8.17万公斤)及641名(供应粮食1.923万公斤)易地育人学生的供应粮食对象核实、登记造册等基础工作。项目进度已完成100%。

产业培育。州试点办组织专家项目评审工作已完成。养殖业:启动全县2个计划实施项目,开工率100%,完成率66.67%。种植业:因错过种植季节,3个计划实施项目正在做项目前期准备,明年开春后实施,完成率50%。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2个实施计划项目,开工率100%,完成率53.33%。

卫生防治。启动实施359人对症治疗,已完成269人,完成率78.27%。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遇到自然灾害时返贫率高,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是个别乡(镇)和单位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重争取项目、轻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现象,个别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开展不够扎实,落实不够到位。

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参与实施项目、参与监督管理项目。

四是扶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由于扶贫资金投入有限,每个贫困村仅投入100万元,许多贫困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贫困村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特别是在一些产业发展上,没有形成规模。

五是资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由于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帮扶贫困村的难度较大,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扶贫项目的亮点不突出,示范作用不明显。

六是全县经济发展不平衡。边远山区、库区、老区和州际接边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落后,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文化素质低,公共服务欠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与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扶贫开发难度大。

四、对策、建议及下步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尽快解决扶持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具有特色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第一、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一是要在财政扶贫机制上创新。坚持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廉政责任制等“五制”要求,严格按规划组织项目实施和拨付使用扶贫资金。二是在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上创新,扶贫资金必须集中用于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移民开发三项重点工作。三是在扶贫开发模式上创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强力推动整体脱贫进程。四是在整体联动上创新,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重点加快贫困村道路和产业建设,坚持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上一个项目就能解决群众的一项困难。

第二、启动实施好东西帮扶项目。按照上级要求,该项目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实施,到20xx年底完成实施任务。为高起点启动、高质量实施、高效益推进该项目实施,要组织召开好由乡镇分管领导、村主要负责人以及县级业务部门负责人的项目启动会和业务培训会。县扶贫移民局要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坚持标准、逗硬奖惩,派驻工作人员到村到项目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在明年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实施任务。

扶贫工作报告 篇2

也许,很多人很多人写爸爸都是“父爱如山”,赞颂父亲的伟大……而我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对我爸爸产生了另一种看法。

作为父亲与老板兼职的老唐,在我小时候是没有太多记忆深刻的事的,因为他忙。一个星期他总有几天不着家,不过我却没在乎过,妈妈和奶奶填补了爸爸不在的光阴。

到五、六年级了,我开始叛逆。干过的许多坏事,我爸不问都知道是我干的,而奶奶和妈妈仍一头雾水。六年级时流行“玛丽苏",就悄悄凑钱去买,无心学习。看着我日渐低迷,难得回家一次的老唐居然不理我,我便屁颠屁颠地泡好茶、递上遥控器。可老唐只点点头瞥了我一眼,我感到害怕,便悻悻地躲进了房间。

到大一些了,我就经常去老唐的公司,发现他的另一面——作为“bigboss”的方面。

老唐总能以惊人的知识存储和阅历、经验惊艳到我。作为白手起家的老唐就算对专业涉猎不深,也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经常有财务部的.小姐姐给老唐报账,老唐总能捕捉到一些关键点。有一次,老唐听着一个姐姐报账,看着报表,他突然发现一个细微的的错误,于是他们就开始讨论。我在一旁,发现这不是在家和老妈开玩笑的老爸,他说着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散发着知识分子的“味道”。过了几分钟,他们讨论出了结果,那个姐姐没有进行校对。

老唐还有一点让我敬佩——他的待人之道。他对人一向大方、豪爽,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经常会有一些老总来公司找他。老唐的眼睛很“毒”,他总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曾经有一个人找他谈合作,那个人想多赚钱,就专门套老唐的生意底线。他说的并不明显,我只看到老唐不紧不慢地嘬了一口茶,又点了一根烟,便意识到事情有点怪,气氛很诡异。接着就听到老唐完美的接住了他的梗,还微微的暗示了他一下。不久那个人面露一些尴尬,老唐看了我一眼,我立刻懂了,站起身来,说:“爸,我饿了。”老唐看了一眼表,说:“也到饭点了,一起去吃饭吧,我做东。”

不过作为老板还有一个方面。下班后,又是老唐请办公室里的哥哥姐姐们吃饭,他开玩笑可是信手拈来。

老唐是与众不同的老爸、严谨精明的老板、更是与时俱进的段子手。不禁疯狂为老唐打call呀。

他是我的榜样,更是我的偶像。

扶贫工作报告 篇3

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类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的整合和管理,按照省委农工办、省扶贫办《关于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现就全县177个贫困村成立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任务。驻村帮扶工作队要按照贫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分类施策,集中发力。

1、帮扶对象精准聚焦。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数据库;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做到底数清楚、扶持精准,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2、目标任务精准对接。紧盯“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对接全面小康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时序,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倒排工期、挂图作业,一项一项抓实见效。

3、帮扶内容精准落实。重点扭住“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六大突破”,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路、水、电、房、易地搬迁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按期实现村村通路、户户通电、安全饮水、住无危房的目标。加快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协调落实双联惠农贷款等各类扶贫优惠小额贷款,实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落实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保障等行业扶贫计划,注重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救助工作,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4、帮扶措施精准到位。推进扶贫机制的改革创新,用足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村集中资金用于重点扶贫项目和贫困户、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到村到户到人资金项目的衔接立项、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估;深入宣传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教育引导贫困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协调引导双联单位和干部围绕年度重点任务开展帮扶工作。做好社会帮扶的争取和对接工作,动员省内外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爱心人士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帮扶工作。

5、夯实基础强化治理。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指导贫困村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生活,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帮助村级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和“3+5”工作法,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配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促进邻里和谐、村组和谐。

6、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及时总结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发现、培育、总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职责。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要负责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牵头制定年度计划,组织推进落实,做好上下沟通衔接,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负责管理工作经费,定期不定期地向县委双联办、乡镇党委及派出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二、管理考评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由县双联办牵头负责,组织部、扶贫办配合做好工作指导、业务培训、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等工作。

(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培训。实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年度培训制度,以县为单位,由县委双联办牵头、扶贫办组织,紧扣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和精准扶贫中的实际问题,分期分批对驻村干部每年培训12次,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

(二)驻村干部的考勤。驻村干部要集中时间精力开展帮扶工作,严禁“走读”现象,确保每年达到220个工作日以上(含因公出差、开会或培训),其中驻村时间达到160天以上。要合理安排休假休息时间,由工作队长负责制定年度休假计划,采取轮休、调休方式集中休假,确保工作队每天有人驻村值守。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队长请假由乡镇党委书记审批,报县委双联办备案,队员请假由队长审批。建立驻村干部工作日志、驻村时间和工作情况档案,由乡镇核定,县委双联办汇总后每季度向市委、省委双联办报送工作开展和考勤情况。

(三)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考核评价。(1)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一年一评估制度,由县委双联办会同组织部、扶贫办组织实施,每年对驻村干部履职情况、驻村时间进行考核评价,作出年度工作鉴定,作为组织部门干部使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2)驻村干部的考核结果由县委双联办及时反馈派出单位,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队长和队员,给予表彰奖励,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不得提拔,也不得平职转任重要岗位。(3)驻村干部驻村时间满一年的,由派出单位视情作出留任、轮换或调整的决定。对工作成绩突出、本人自愿的可继续留任;对群众不满意、工作不称职的予以调整。派出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驻村干部的轮换交替,不得随意抽调或中途更换,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的连续性。(4)设立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优秀工作队长和优秀工作队员奖,在双联行动大会上予以表彰;对没有如期完成年度帮扶计划的工作队、驻村时间没有达到要求的干部,不能纳入评先树优范围,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较差等次,并视情予以通报批评。

三、相关要求

(一)尽快到岗到位。各驻村工作队必须要在2015年7月16日前到岗到位,尽快制定工作规划,全面抓好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指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6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工作保障。省财政每年安排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费5000元,不足部分由双联单位解决。乡镇和双联单位要积极主动为驻村帮扶工作队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派出单位要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安排健康体检。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期间,原单位各项待遇不变。落实干部“凡提必下”制度,驻村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工作队长和队员,其帮扶经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贫困村要制作驻村帮扶工作队公告牌、联系卡,公开驻村工作队成员名单和工作任务,接受群众联系监督。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和县委“十二条”规定,按照“三严三实”和双联行动“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要求驻村开展工作。对违反群众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和事,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派出单位领导责任。

 

扶贫工作报告 篇4

xxx镇辖10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6104户,农业人口20362人。其中僻人口1225户,3673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061元。僻人口户数和人数分别占全镇的20%和18%。扶贫、脱贫工作任务比较艰巨。经过全镇上下的扎实工作,我镇超额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根据南扶办函〔20xx〕9号文件精神,镇党、政府高度重视。针对给我镇分配的今年脱贫人口330人的目标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将脱贫指标任务纳入镇对村年度总体目标考核体系中,在年初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作为一项考核的硬指标督促村两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由于全镇上下对扶贫工作认识到位,从年初一开始,我镇的扶贫工作就步入了日常化和正规化。

二、分类指导,措施到位。

一是认真开展了对镇域内僻人口的摸底调查工作,为给扶贫、脱贫政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我们摸底调查,截止今年11月底,我镇共有人口6104户,20362人。其中,僻人口1225户,3673人;特别僻的人口是户550人。

二是部门联动,将特别僻的130户作为今年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依托各项优惠政策进行重点扶。根据我镇僻人口集中分布在沿山边地理条件较差的4个丘陵村的实际,镇扶贫办牵头,会同镇民政、社保、计生、经发、城建办(站、所),将各类国家优惠政策集中捆绑,重点倾斜,使这部分僻人口及时得到了扶助,加快了他们的脱贫进程。我们还积极申报农村僻学生资助项目,今年申报12人,最终审定通过了9人,本科生每人得到12000元的救助。解决了这部分僻家庭孩子上学的经济困难并助这些家庭实现了脱贫。扎实的脱贫业绩深受僻户好评。

三、认真总结经营和教训,寻求脱贫工作新突破。

我们一年来的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我镇的僻家庭和僻人口都占到全镇总数的三分之一,脱贫任务相当繁重。另外,僻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我们脱贫工作的最终目标。下年度我们将在继续扩僻户搬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搬出户致富的扶工作,协助他们尽快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实现安居乐业。扎实将我镇的扶贫、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扶贫工作报告 篇5

xxxx年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以解决和巩固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育支柱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解决温饱情况

年初确定的解决和巩固温饱这一目标的计划数是解决和巩固提高1692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平。我办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输出、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挂钩帮带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科技扶贫七项措施,并调动全县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整村推进情况

xxxx年6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任务,我办认真组织乡镇做好规划上报,并积极向省市扶贫办汇报、争取,现已上报63个自然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已通过评审,省市已经下文批准实施63个村,现在阶段正在进行前期动员准备工作,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已联文下达xx年项目及资金安排文件到各乡镇,并要求各乡镇在xx年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中落实好扶贫开发项目廉政制。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1.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3个省级重点建设村任务到xx年6月30日止共完成投资85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4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万元。

2.已经完成工程量。

已经完成危旧房改造330户,其中拆除重建224户,加固改造106户;种植林果400亩;公路开挖38、27公里;饮水工程9件;进村入户道路硬化52472平方米;种植绿化树600棵;新建文体活动场所800平方米,活动场地150平方米;改厨37间,改灶84眼,改厕22间,改厩50间,新建排水沟600米,修建公厕3间,修建垃圾池4个。

(四)、小额信贷扶贫实施情况

已完成小额信贷3200万元的发放任务,5月30日前已全部发放到贫困农户手中,覆盖贫困农户3000户,解决了农户生产急需资金的困难,确保年初人代会提出的解决和巩固16920人贫困人口温饱水平任务目标能顺利完成。

(五)、易地扶贫开展情况

汤郎乡羊槽村委会半坡村小组111人的易地扶贫任务已完成所有建设任务,现正组织村民搬迁入新居,汤郎乡已上报请验报告,待村民全就迁入新居后组织县级验收。

(六)、开展劳务输出情况

认真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我办年初确定的劳务输出计划数是培训富余劳动力10000人,转移输出8500人,到6月30日,共完成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8402人,技能培训工种有:计算机、果树栽培、电工、家畜饲养、中式烹调、电梯维修安装。完成省级转移输出8028人,新增转移收入1557、6万元。

(七)、积极申报产业扶贫项目

县扶贫办通过多方调研,已于5月26日向省扶贫办申报魔芋种植、马铃薯种植、肉牛标准化养殖等三个产业扶贫项目,现正等待批准实施。

(八)、挂钩扶贫及抗旱工作

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村包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县处级领导干部负责联系一个贫困村委会,重点扶持一个贫困自然村,帮扶一户贫困户。县级86个定点挂钩扶贫部门,结合部门的行业优势,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帮扶责任。xx年上半年全县共计到挂钩点蹲点59人次,帮助挂钩点出主意想办法,深入挂钩点调查1344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63万元,投入抗旱资金197万元,援助物资折资109万元;建校舍一幢;办培训班21期,参培人数464人次;组织劳务输出600余人;党员干部帮扶参与人数1012人次,帮扶农户919人,捐助资金41、04万元,援助物资折资3、07万元,帮扶贫困学生243人。

(九)、“两个年”及效能禄劝、四项制度、争先创优活动开展情况

扶贫办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行政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的开展,成立了以张德福主任为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抓紧抓好抓实学习活动。在每周一次的例行会议上,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市、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两个年活动”的相关文件和材料,通过学习,增强了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确定了以“农业稳县,加快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实践主题,形成“四个共识”即: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共识;在“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积极自建家园的共识;着重实施“大农业、大扶贫、精建设”的共识;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上形成“从我做起”的共识。

我办把“学习实践活动”和“两个年活动”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中,理论推动实践发展,实践促使理论升华。通过学习,全办干部职工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法纪意识,全体干部职工将积极把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扶贫办党支部牢固树立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思想,从源头上抓起,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一是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确保党组织活动正常化。二是进一步巩固“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年活动”取得和现有成果,做到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基层党员的思想红起来,能力强起来,素质高起来,信心足起来。

按照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务实型、勤政型、廉洁型”班子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己任,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领导班子团队精神,形成工作合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我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县扶贫办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反腐斗争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始终坚持“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二、下半年的任务

(一)、xxxx年下半年的目标任务

1、启动实施xx年63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建设任务并于12月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12月20日前通过县级初验。

2、按照“九有”目标体系,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3个村的扫尾工作,迎接市级考评验收。

3、落实好省扶贫开发昭通现场会精神,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县所有扶贫项目中逐步推行《扶贫项目廉政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和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

4、做好汤郎乡羊槽村委会半坡组的易地扶贫工作,迎接市级验收。

5、做好省级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000万元的争取任务。

6、做好已经申报的三个产业扶贫项目争取工作。

7、做好屏山镇连片开发及整乡推进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

按照党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为贫困人口),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扶贫救助相结合,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的原则,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1、继续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惩兑现。

2、继续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强和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对纳入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要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逐步加以推动。

3、深入开展“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富帮贫”和“能人带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扶贫工作。不断扩大行政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内涵,将过去社会扶贫工作主要以给钱给物的方式转变为开发式扶持。同时要加大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与帮扶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各挂钩扶贫单位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社会扶贫取得实效。

4、进一步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和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确保扶贫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5、进一步加强扶贫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扶贫工作报告 篇6

XX县卫计局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力争通过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实施“十免四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摆脱长期贫困,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川西平原南部、乐山北大门,有“西部瓷都”之称,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址—东风堰,是中国书画纸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秧歌之乡,面积748.47平方公里,辖11镇11乡,217个行政村,30个社区,人口34.89万,其中乡村人口23.28万。全县医疗机构304个,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个(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部队医疗机构1个(陆军42医院)、县级医疗机构4个、民营医院5个、厂矿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诊所和门诊部58个、村卫生室211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人口(含已脱贫人员)中的患病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对贫困人口逐户进行摸排,建立了XX县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台帐。进一步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今年1-10月共免收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9019人次,免收金额90190元;免收贫困人口住院院内会诊费602人次,免收金额8714元;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31人,免收金额66667.4元;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49人;开展免费巡回医疗服务10253人次;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261人次;免费提供妇幼保健服务6939人次。

2.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省、县财政按一档缴费标准投入资金253.8万元为1.41万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基本医保,其中省级资金126.9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26.9万元。

3.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人口共计签约13576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100%。各乡镇组成了由县级医院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乡村医生构成的签约团队,走村入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作了家庭医生签约联系卡发放到签约群众手中。通过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的原则,使居民获得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和转诊预约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连续、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4.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的医保扶持,加大力度办理贫困人口医保特殊疾病门诊,由县卫计局与县人社局配合,组织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医生、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到各乡镇为贫困人口集中办理医保特殊疾病门诊,目前已有1500余名贫困人口办理了医保特殊疾病门诊。

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全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市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依规转诊到县域外上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1-10月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贫困住院患者535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09.28万元。积极为患重大疾病在省、市医疗机构住院的贫困患者申请乐山市医药爱心扶贫基金救助,共申请救助贫困人口30人次,救助金额18.23万元。

为防止贫困人口因患大病因病返贫,在将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到县域外上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的基础上,我县在《XX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上明确,若贫困人口承担的10%以内费用超过3000元,按不低于50%救助标准给予二次救助,确保救助后贫困人口个人支付费用不超过当年脱贫标准。

5.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

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首诊责任,规范逐级转诊、双向转诊,严格控制对贫困患者使用自费药械、贵重药品和进口高值耗材,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违规行为,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

(二)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1.做好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工作。按照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期内每人免费健康体检1次的目标,组织好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工作。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抓紧实施,今年已体检贫困人口2728人,累计已体检贫困人口9373人。

2.扎实开展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常住居民332700人,在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29716人,建档率99.10%;发放各类基本公共卫生宣传资料12.2万余份,播放音像宣传2900余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24次,接受咨询人数8700余人。规范管理新生儿1638人,孕产妇1598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4046人,管理高血压患者2605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0057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526人,管理肺结核患者101人。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全县各网络直报单位网络直报率100%。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5%以上;强化疫情监测研判、预警预测和慢性非传染病监测,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和聚集性疫情发生。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代表四川省迎接国家血防检查获得了好评。按要求规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防治肇事肇祸发生。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按进度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开展。加强以结核病为重点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4.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五讲”(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电视广播,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活动,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1.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推进迁建县人民医院项目和县中医医院综合楼项目建设,县中医医院将于今年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即将迎接评审,县人民医院实施整体搬迁后也即将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县级医院已建设省级重点专科1个(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市级重点专科2个(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县中医医院目前正在建设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老年病康复科、中医肿瘤内科)

2.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县人民医院与木城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医院与三洞镇中心卫生院挂牌试点“1+1”医联体,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下沉骨干医生7人定期坐诊指导医务技术。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华西第二医院区域联盟医院,县人民医院与乐山市人民医院共建联合病房,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定期到县妇幼保健院坐诊。通过构建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利用“在位+在线”两种服务方式为XX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

3.做好对口支援。县级医疗机构派遣19名医务人员到我县6个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派出20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沐川、美姑县和金口河区等乡镇卫生院;选派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7名,助力民族、贫困地区卫生事业发展。

4.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今年由县财政投资99万元,为11个今年退出贫困村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将于10月底全面竣工投入使用。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由县财政投入累计已新建村卫生室55个,投资金额共407万元。

(四)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育行动

1.推进人才增量提质。选送4名学员就读2020年“乡村医士班”,落实18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派遣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通过公开考试招聘10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10名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种培训班,全系统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卫生人才总量较2020年增加54人,增长3.8%;已培养和在培全科医生共7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020年可达到2.1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增加至27.7%,职业素质显著提升。

2.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队伍一体化管理与改革。开展乡镇卫生院选派有资质专业技术人员在空白村设置村卫生室,提供医疗服务工作,目前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医生村卫生室已达36个。

3.实施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按省、市安排,派遣8名优秀骨干医务人员对口支援美姑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两个中心卫生院,推动实施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诊疗指导、组团帮扶、设备规范使用、管理帮扶、临床进修、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等“九大帮扶行动”,帮助受援医疗机构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五)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全面落实“二孩”政策

1.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坚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今年出生人口3123人,人口自增率1.85‰,符合政策生育率58%,出生人口性别比102.53,全县生育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2.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便利医疗服务。2020年符合条件的16302户独生子女父母,应发放奖励金195.6余万元,全县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享受对象14911人(其中:奖励扶助对象13952人,特别扶助对象959人),应发放奖特扶资金 2034.528万元,已发放特扶金347.568万元。

3.提升计生便民惠民水平。深化和完善“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优化办事流程,通过网上和手机APP实现生育登记群众“零跑路”。受理生育证件948份。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强化综合治理和区域协作。参与“微笑行动”免费唇腭裂患者救助行动,关爱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对12户失独家庭和贫困母亲、6户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发放慰问金和购书卡7800元,免费体检全县特扶家庭900多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进一步梳理健康扶贫政策,与电视台联系,多渠道开展健康扶贫宣传,一是制作宣传短片、宣传广播音频,在电视台、村上广播站进行播放宣传;二是将健康扶贫政策编辑制作成手机报,发送给群众进行宣传。

2.进一步查漏补缺,确保贫困人口应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3.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全县医疗机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4.加强督导和考评,确保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医疗保健机构贯彻落实好各项健康扶贫政策。

扶贫工作报告 篇7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度“双联”和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阆委办发〔20xx〕12号)和《中共阆中市委办公室、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双联”、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和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阆委办发〔20xx〕25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负责思依镇大益湾村和河楼乡牛鼻梁村的驻村帮扶工作。现对我局20xx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

全市“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部署之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莫邦国任组长,副局长徐大钊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大益湾驻村帮扶工作组和牛鼻梁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向2个村派出了“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上在过去的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局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对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人数,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名单进行了公示。

(二)摸清现状,制定扶贫规划

莫局长和徐局长多次深入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了解实际情况,与乡党委政府交换意见,共同规划精准扶贫项目,与村党员干部、群众座谈,把实施林业项目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统一。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阆中市林业局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大益湾村工作计划》和《河楼乡牛鼻梁村20xx—20xx年帮扶规划》。

(三)抓党建、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过去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实际,指导帮助大益湾村、牛鼻梁党支部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争取上级项目,筹集资金2.7万元,维修了村支部活动室、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整理了村农家书屋。村上原来安装远程教育系统年久失修,已多年不能使用,又投入0.7万元进行了改造,让全村党员可以到支部开会、看书学习、上网看新闻,了解各类信息,一些老党员说现在党员活动有阵地,支部成了真正的党员之家。

(四)印发便民服务卡,为百姓解忧分难

针对以往村干部,上门走访时间少,老百姓找干部要跑路的现状,安排每位村干部每月至少5天,走访农户。针对在村老百姓年龄大,记忆力弱,我们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将村社干部的联系电话印在上面,老百姓有事不再跑路,一个电话轻松搞定,村社干部上门服务。从印发便民服务卡以来,村干部为老百姓代办事项十余件。

三、利用林业发展资金,实施富村项目

(一)大益湾村扶贫项目开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林业项目资金30万元帮扶大益湾村实施扶贫项目。新建垃圾池16口,整治6社山坪塘一处,修通611、12社断头路土路基础2公里,改造增设302线1、2社聚居点低压变压器一台。二是发展养殖业。根据当地人少地多,撂荒地多,林地草资源非常丰富的实际,成立了牛羊养殖互助社,实行技术、劳力、场地、资金(扶贫款)入股分红,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整村推进。已发展养牛重点户1户,第一批可出栏100头;养羊大户1户,已落实120只,一般养羊户50余户,每户养羊2—3只。已经联系好华珍食品公司,保证牛、养收购。三是发展核桃产业。争取四川省农发项目资金,利用本地撂荒地发展核桃100亩,已联系好引进核桃良种蜀苑三号、四号,种苗款全部由项目支付。预计5年后进入丰产季,每亩产商品干核桃400斤,亩收入可望达到4000元。

(二)牛鼻梁村扶贫项目开展情况

一是发展蔬菜种植业。我们支持引进四川金穗农产品有限公司,在本村建立蔬菜基地,公司已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已集中种植良种花菜50亩,分散栽植100亩。白菜50亩,并签定保护价收购协议。争取20xx年种300亩,20xx年种500亩。二是实施森林抚育间伐项目。我们还实施20xx年森林抚育补贴项目500亩,补贴资金5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让不长草的过密的林地内,长草作为山羊饲料。同时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基础。预计20xx年实施500亩,20xx年种500亩。三是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积极争取将我村列入四川省88个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也是我市唯一纳入该项目的行政村。我村以升钟湖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我们深知,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20xx年,我村利用移民后扶项目,投资295万元,建设沿湖旅游公路2km、村主干道3.83km。筹资40万元,修建社道1.58km。修建垃圾集中收集池16口,建设入村牌坊2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我局将结合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实际情况和中、省、市有关政策,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20xx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的整体发展和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二)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

结合我局分户帮扶方案,创造条件,落实驻村联户帮扶机制,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发挥山林资源优势,抓好扶贫政策机遇

通过筛选、包装、策划,积极申报扶贫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积极挖掘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潜能,全力打造我局扶贫的新亮点,力争将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

进一步落实完善“精准扶贫”责任制,驻村帮扶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扶贫调研报告


透過撰寫報告,我們可以提升寫作水平,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需要撰寫一份報告,要如何才能寫得好呢?如果你正在學習“扶贫调研报告”,那麼這篇文章一定對你有所幫助,所有的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需以實際為準,謹慎做出決策!

扶贫调研报告 篇1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贫富不均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扶贫研究与扶贫工作因此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1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2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3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二五” 期间,截至20xx年底,共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9987万元,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68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雨露计划”、金融扶贫等扶贫项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20xx年底的6325元;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1107 元增加到20xx年底的2315元;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5645户、25400人减少到20x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贫开发为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县经济总量较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组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县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高寒牧区、干旱浅脑山区和地质灾害严重地区,20xx年建档立卡乡村贫困户共12个乡镇29个村,总户数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贫困户为1717户、7615人,贫困人口分别占贫困村总人口和全县贫困人口的26.56%和59.22%。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如下:曲库乎乡(古德村、索乃亥村、木合沙村、多哇村)205户、 1070人;瓜什则乡(赛庆村、力吉村、阿旦村)215户、892人;多哇镇(东维村、直跃村)170户、693人,隆务镇(加查么村)22户、121 人,保安镇(全都村、双处村、赛加村)75户、296人,加吾乡(俄毛村、加吾岗村、江日村)168户、737人,牙乡(依里村)41户、184人,年都乎乡(郭么日村、夏卜浪村、曲麻村)164户、794人,双朋西乡(协智村、环主村、宁他村)179户、761人,扎毛乡(立仓村、扎毛村)128户、 554人,黄乃亥乡(群吾村、日秀么村)122户、539人,兰采乡(兰采村、土房村)228户、974人。

(一)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

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牧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多哇乡群众反映,各自然村牧业点道路仍然没有修通,现有电网没有实现全覆盖,全乡冬季草场仍有480余户没有通上电,塔哇地区1000余户中只有约30%的牧户通了水,其余 70%的牧户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井水。同时,原有草场网围栏使用年限较长(1997年拉设),损坏严重,急需更新。其它牧业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又如黄乃亥乡人畜饮水工程尽管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各村群众吃水难问题至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没有改变“人背畜驮”的历史,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解决和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有如保安镇全都村合苏、沙索玛、自行三个自然村村内只有一、两处取水点,仍然存在吃水难问题;加吾、黄乃亥等乡多数村庄除主干道外村内道路至今仍未实现硬化等。广大群众期盼国家和省上继续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

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由于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获取方式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加之受语言障碍和科技素质不高的影响,限制了外出劳务输出,贫困户增收解困难度较大。在调研时,各乡镇普遍反映,近年来就业、农牧、扶贫等部门开展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如泥瓦工技术、挖掘机驾驶、汽车(摩托车)修理、牛肉拉面制作等深受群众欢迎,在农牧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资金、语言、培训时间等的限制,培训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乡镇的培训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到位等原因而流于形式。他们希望,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采取以乡为单位开展集中培训、以村为单位开展需求培训、赴周边地区开展观摩培训等,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农牧民培训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理想,对不管项目和资金的部门单位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是省、州、县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在立足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定点帮扶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加强。二是入乡驻村选派干部大多不熟悉基层工作,知识面不广,不懂藏语,年龄偏大,在开展工作中充当 “客人”,存在“守院子、转圈子”现象,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一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年均气温低,地形复杂多样,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遇有大灾,群众口粮都成问题,农牧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成本大,粮食作物亩均产量10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亩均产量75公斤左右。牧区草场生长期只有150天,而枯草期长达 210天。重点贫困村地质灾害隐患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9处,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干旱浅脑山区和高寒牧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持续发展、稳定增收的基础还很弱,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据调查,很多重点贫困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中采挖虫草收入占比达到50%至70%,但近年来因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大,采挖成本高,收益极不稳定。同时,种植业收入、劳务输出收入及其它产业收入占比仍较小,增收渠道十分狭窄,增收难度仍然很大。

(五)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

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扶贫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贫,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具体到每家每户,难免“漏人漏项”,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垒大户”,由于要增强项目辐射带动功能,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又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局部造成“垒大户”和“扶富不扶贫”的怪象;“路边花”,由于要考虑示范,而扶贫资源又有限,有时就难免出现种好了“路边花”,却忽视了纵深居住的农牧户,点面不平衡。此外,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牧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扶贫调研报告 篇2

(一)村情简介。xx村位于巴东县绿葱坡镇西南角,东与秭归县磨坪乡接壤,南邻铁厂荒国营林场,西与野三关镇玉米塘村连界,北与野花坪相邻。整个村由“两条河、三等岩、两面坡”构成,地势狭长险恶,海拔从1800米到800米高差悬殊,南北垂直纵深12公里,中坝河、杨桥河两条小流域横贯,山多地少,人口分散,交通极为不便,距离镇址所在地和相邻野三关镇均为22公里。该村是典型的老高山重点贫困村,20被列入巴东县整村推进重点村。境内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解放军解放鄂西南首战胜利遗址娃娃寨遗址。

(二)贫困人口识别。该村国土面积22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人均耕地2.06亩;林地21450亩,人均林地32.79亩。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208户、654人。其中男性378人,女性286人,分别占比58%和42%;60岁以上占110人,18岁以下145人,分别占比17%和22%;全村人口以汉族、土家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1%。全村现有贫困户76户、266人,占全村人口41%;低保户50户74人,五保户11人,分别占总比11%和1.6%。现有劳动力280人,占总人口的43%;目前外出打工人数58人,占总人口的9%。外出务工人员大致流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居多,大多从事建筑业和加工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农民人纯收入5500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的76%、全省10849元的51%;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670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全省25%。

(三)产业状况及收入。该村主导产业为药材、蔬菜种植业和生猪、山羊养殖业。20全村种植药材、蔬菜550亩;养殖生猪350头、山羊500只。其他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种植面积300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于药材、蔬菜种植和山羊、生猪养殖以外,以外出务工为主,打工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8%,农业种植收入占60%,养殖占12% 。

(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当前,该村境内无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学需去20多公里外的绿葱坡集镇和野三关集镇。现有在读学生65人,其中,在校大学生3人,高中生2人,中小学生60人。全村高中文化程度以上8人,占全村总人口1%;初中文化程度5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5% ;文盲和半文盲126人,占总人口的1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该村拥有村卫生室,医疗工作者2人,能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重症病人需去绿葱坡卫生院、野三关或县城医院。

(五)村级治理及村干部情况。该村现有党员15人,60岁以上党员5人,30岁到55岁党员9人。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战斗力较强,党员带头作用较为突出。其中,党支部书记王祖华是该村致富带头人,副书记余涛为种植带头人,其他党员如王明、王太松等人都是种植能手。

(六)近两年变化情况。2014年该村脱贫11户44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总里程11公里,仅有3户农户未通公路,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全村已有6个村民小组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绝大多数村民能喝上安全干净的饮用水;全村通电率100%,通讯覆盖率率85%,电视覆盖率95%;建有设施较为完善的村文化活动室和村卫生室。

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是交通不便。因地理位置偏僻,距离绿葱坡集镇22公里,距离巴东县城72公里,全村仍有5个村民小组未通水泥路,3户村民未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大部分为陡、窄、险路段,每当山洪来临时,村民出入极为不便,出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是自然条件差。该村山高谷深,坡地多,平地少,土地板块小、远、散,土壤贫瘠,四面环山,光照不足,对旱、涝灾害抵御能力差,生产效率低,农民增收难。三是居住条件落后。全村140户村民的居住房屋是上个世纪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占全村总户数的67%,没有卫生厨房和卫生厕所,还有4个村民小组70户280人安全饮水没有保障;全村人畜混居比较严重,目前全村新建楼房共50栋。四是信息闭塞。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均为开通,即使全村通讯覆盖率达到85%,但是局部移动电话信号不畅通。

2.文化教育落后,村民素质亟待提高。全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有64人,占全村总人口9%;文盲和半文盲126人,占总人口的19%。之前该村没有一名工人或者国家干部,直至现在,也仅有1名大学毕业生在外创业,5名入伍军人走出大山,大部分村民视野思想僵硬,视野狭隘。

3.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引领作用不强。2014年之前,全村没有一家集体型加工企业,未能引进一家外来企业投资,未成立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基本是空壳,民营经济一片空白,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作用基本为零。2014年,先后成立了华盛魔芋专业合作社、王明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荣小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家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有所改变。

(二)下步工作打算。该村为巴东县至2016年整村推进重点村。该村整村推进涉及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三大类,实施项目15个,规划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88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行业扶贫资金479万元,社会帮扶4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267万元。从专项资金投向来看,蔬菜、药材基地建设20万元,养殖业投入5万元,蔬菜、药材、种植业产业区间道建设50万元,油牡丹基地配套设计建设5万元,合计80万元,占专项资金的80%。当前该村急需完成居民小区公路建设,总投资27万元;硬化组级公路15公里,总投资305万元;完成规划内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总投资180万元;扶贫搬迁户安置小区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65万元;文体场所建设和村卫生室改造,总投资40万元。以上项目已列入xx村整村推进村级实施 规划,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启动,扶贫搬迁户安置小区“三通一平”工作已初步完成,种植景观树多棵,治理河道200余米,工程已进入地基施工阶段。

(一)结合扶贫搬迁,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业。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将全村居住在挂坡、悬崖等交通不便的偏僻地的村民搬迁至朱目玉、北界和中巴河三个点集中居住,统一规划,建特色民居和星级农家乐,发展牡丹园、葡萄园等精品花卉和水果园,完成15口鱼塘建设,解决50户贫困户居住困难和经济来源的问题。深挖该村高山深谷、溪流纵横、奇峰怪石的山水美景和娃娃寨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气候优势,全力打造野花坪罗家淌观光农业、跑马场——朱目玉石柱、溶洞观赏——杨桥河休闲度假——娃娃寨战斗遗址观光的旅游线路,结合三个扶贫搬迁居民安置点,全力打造旅游观光、徒步摄影、垂钓休闲、避暑度假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

(二)结合整村推进,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紧抓2016-2016年整村推进的良好机遇,科学规划,用好、用活整村推进整合资金,全力完成1到2组、3到6组和5到6组三条产业区间道建设,总里程13公里;完成油牡丹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公路建设,全长500米,在1、2、5、9组建水池5口,管网20000米,解决小区居民饮水问题;硬化1、2、3、4、5、6组级公路15公里,进一步完善该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结合科技培训,大力提升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华盛魔芋专业合作社、王明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荣小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培训,规范农村合作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入社村民种、养水平,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争取到2016年底,华盛魔芋专业合作社种植红白萝卜、魔芋和甜玉米500亩,辐射带动农户85户,贫困户45户,实现年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70元;王明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天麻、贝母、独活、玄参800亩,辐射带动农户100户,贫困户30户,实现年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荣小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山羊200只,辐射带动农户15户,其中大户1户,贫困户5户,实现年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300元。

(四)突出能人带动作用和党员的中坚地位。xx村从一个与世隔绝的贫困村发展到现在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村支部书记王祖华发挥了关键作用。王祖华入伍,并在部队入党,是xx村为数不多能够走出的人。退伍后,他组织年轻村民外出打工,跑运输、进企业、种苗木、办公司,带头致富。绿葱坡党委、政府历年来充分重视xx村的扶贫攻坚工作,一直在挖掘和培养年轻有为、敢想敢干的村干部。9月经镇党委任命,王祖华担任xx村支部书记,、村支两委换届,均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14年底xx村与野花坪村合并后,继续当选为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其担任村书记的数年里,王祖华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解决农户安全饮水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改变了xx村的面貌,为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想彻底做好xx村精准扶贫工作,一个王祖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致富能人培养工作,大力培养一大批年轻、有思想、有冲劲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以王祖华为核心的一股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整个北界脱贫致富。

扶贫调研报告 篇3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引导语: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做好扶贫工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一、调研调研情况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xx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全镇各村群众之中,通过问卷、座谈都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二、xx镇基本情况xx镇位于xx县北中部,驻地xx河滩,距县城15公里,xx铁路、xx公路、xx高速公路纵贯全镇。东北部与xx县交界,东、南部靠xx乡、xx乡,西北傍xx县,xx河穿越中部,境内沟川纵横,形成了以浊漳河为主轴线的“三沟一点一川”地形,总面积312 平方公里。境内东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势平缓,土质较肥。漫天垴海拨1626米,为镇内最高峰。向西海拨1300米以上山峰依次为小杏山、大垴圪塔、板山、天师庙山、神仙梁、前麦山、后麦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马坪。全镇属沙石丘陵温凉区,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无霜期150天。全镇所辖之地,滩湾开阔,宜粮宜果;坡长草茂、宜林宜牧,开发潜力较大;xx是xx境内四大集镇之一,是xx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心和窗口。 1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总户数2526户,总人口8660人,总劳力2922人,xx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多产玉米、谷子、高梁、豆类、土豆。耕地面积18338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38亩,林地面积45000亩,粮食总产量49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08万元,林业产值228万元,牧业680万元,渔业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41万元。三、本次调研基本模型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调研组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确定了调研的模型为生产方式分析,分别从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关系三要素六方面进行分析。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或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关系、分配交换与制度。四、农民调研分析基于我镇基本上是一个纯农业镇的现实,本报告的中劳动力与农民是一个等同的概念。结合调研问卷及县、镇历年统计数据显示,xx镇境内农民总体呈现如下特征:1、人口密度低,分布集中。我镇现有行政村18个,有3213户,其中农业户2916户,人口8068人,其中农业人口5713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为人,只有全县平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总体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所以,xx镇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指双峰至顶村一线的河滩各村 2的发展。如何落实镇党委政府“向山延伸、向水发展”的发展方针,将是全镇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外流严重。撤乡并镇以来,两河口地区人口长期存在外迁、外流状况。该地区现有户籍人口一千余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处xx、榆次交界处的沙旺、大牛、焦红寺一带,现常住人口仅十余人。人口的严重外流带来的是乡村的严重空壳化、老龄化,以至于该地区完全不具备实施生产建设项目的人力物力条件。3、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群体中文盲率较高,中青年群体中仅有40%受过初中教育,9%受过高中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几乎没有。基础教育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群众接受培训教育再学习的能力,对其素质提高形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严重缺乏。在从事设施蔬菜、干果经济林种植、笨鸡养殖等三项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经验的缺乏成为一项严重的制约性因素。仅以设施蔬菜为例,因为选苗失误、温度调控不善,双峰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较重的经济损失。4、总体上思想保守,缺乏开拓精神。广大群众(包括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都存在发展没思路、没动力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县、镇两级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意识,但是思想保守的基本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为导致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干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地域信息闭塞,部分村、乃至全镇、全县的现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群众的守旧思想并且得到真正冲击;二是缺乏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市场狭小、需求不足基本现状没有改变,干事创业的难度、风险较大。在扶贫发展之中,劳动力始终其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制约产业发展、影响扶贫发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五、生产工具分析全镇农业生产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根据xx镇XX年度各村农机补贴情况汇总表资料显示,XX年xx镇共有各类农业生产机械172件,其中玉米脱粒机102部、旋耕机12部、卷帘机34部、穴播机3部、灭茬机1部、翻转犁1部、拖拉机11部、秸秆粉碎还田机1部、温室大棚设备4部、田园管理机3部。以全镇XX年共计耕作万亩耕地计算,平均每100亩耕地才有1部享受农机补贴的农用机械。考虑到不同种类农业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扮演角色不同、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不同,全镇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其实还要更低一截。在农业生产工具一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六、劳动对象分析种植业方面:xx是一个传统农业镇,xx河滩一带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滩地貌,与云竹、郝北等耕地条件好的乡镇有很大差距。从双峰往下至顶村的漳河两岸,是全镇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玉米等粮食种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推动下,大力发展了以黑小米为主打产品的黑色富硒有机食品种植,发展了南北翟管为中心的西瓜种植、遍布河滩各村的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在全镇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中尤以设施蔬菜园区发展成果最为显著:xx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政府发展三项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抓住市政府副市长王胜章包扶的有利条件,在北翟管、西崖底发展高标准拱棚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各村,形成规划面积达千亩的设施蔬菜发展区域。目前,发展设施蔬菜已然成为全镇的共识,群众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产业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林牧业方面:以两河口沟、官上沟、彰修沟、龙门沟四沟为主,目前发展还很不充分。七、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之母。本文中的生产资料,亦主要是讨论土地制度。目前,我国仍旧实施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宜通则通宜分则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流转。土地承包流转将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科学配臵的必要条件。根据镇农经站提供的数据显示,XX年全镇的土地流转承包登记数据为零。这其中可能存在实际流转等未登记的情况,但也说明全镇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水平相当低。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权维持稳定与各户人口数增减情况不同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导致土地分配在各户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进而形成不足与紧缺并存的情况。土地无法实现自由流转,意味着生产资料的优化配臵无法实现,以为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实现。这是制约农业发展、危害扶贫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八、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与分配制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由市场调节。对于xx镇目前的情况而言,市场化程度低、生产与销售相脱节是主要的问题。1/212下一页尾页

扶贫调研报告 篇4

2001年6月,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2004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和静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移民搬迁工程、托里县扶贫项目管理、裕民县扶贫资金管理、吉木乃县喷灌项目、福海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布尔津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03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10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04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

扶贫调研报告 篇5

扶贫车间是中国特色农村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是实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的新模式。**县通过“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受到群众的关注和欢迎,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建厂火热,运营清冷

一些地方扶贫车间不顾实际情况,不符合市场规则,一拥而上,但由于产销不通,更无利可盈,多数车间停摆,资产闲置,建厂火热运行清冷,花开无果。

二、重“投入”,轻“产业”

扶贫车间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产品适销对路,分类精准实施,方能确保实效。然而现实中许多扶贫车间没有建立在产业链富民环节上或者产业集群上,没有实际运用功能,不仅无法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还造成财政脱贫的巨大浪费,其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

扶贫车间应以政策扶持为基准。实行市场化立作企业化管理,以盈利为目的发展产业,才能带动一方脱贫,而不是福利工厂。

三、供“氧”不足,造“血”难

一是许多扶贫车间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员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吸收贫困劳动力人数少,加上交通不便,招工难,缺乏实力和能力,供“氧”严重不足。

二是规模小,贷款融资困难,投入小,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没有形成产、供、销产业链,特别在产品创新上,彰显企业文化方面,缺乏活力

建议及对策

一、准确把握发展机制。

扶贫车间作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平台和载体,一定要因地制宜正确理解和把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农村合作社为基础,准确把握扶贫车间发展机制,一定要以盈利为目的发展产业。

二、准确使用政策机制

扶贫车间必须要以政策扶贫为基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大力创新企业产品,才能在政策引导下适宜发展,带动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而不能把它当作福利工厂和某些人等、靠、要的筹码。

三、准确出台工作举措

把发展扶贫车间和精准扶贫用机结合起来,把扶持农村企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农村企业发展起来,车间富了就可以带动农户和农民脱贫致富。

四、准确实施技能培训

扶贫车间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自身先天不足。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激发潜能,提升素质,既可以方便在家门口就业,又能为外出务工增加脱贫提供保障。(东安县人社局陈志刚)

扶贫调研报告 篇6

近日,xx市扶贫办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深入12个乡镇,15个贫困村,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县、乡有关驻村扶贫工作情况介绍,与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问题,就进一步做好驻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一、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去年八月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工作队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积极驻村对接,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因地制宜,结合所驻扶贫村的实际,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落实。

(一)选派单位重视,驻村工作力度大。各选派单位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村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省、市、县三级工作队就全部与所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并迅速驻村开展工作。许多单位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扶贫村调研,带领工作队员与乡村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省经合办、营口港务集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学、省广播电视大学等省直单位,都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讨论驻村工作规划,确定帮扶项目,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保证了项目的尽快落实和顺利实施;市服务业委、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单位自去年8月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来,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到扶贫村,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调研,了解致贫原因,因地制宜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

(二)驻村工作队真抓实干,项目推进快。各驻村工作队都立足贫困村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符合村情的帮扶规划,制定的规划,都体现了以项目为支撑,突出了帮扶重点。在工作中,各驻村工作队都注重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真功夫,出好思路,想好办法,办实在事,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致富群众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许多工作队的同志,始终坚守在项目施工的第一线,与乡、村干部一起,共同指挥督促项目的实施。省广播电视大学驻村工作队去年7月进驻喀左县甘招镇西赤里赤村,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先后走访了218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300多人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帮扶规划,落实了修建村路等帮扶项目。为了把路修好,他们吃住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前,1.2公里高标准村路的路基已经完工,今年秋季进行硬化,14盏路灯已安装完毕;省经合办进驻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炮手营子村,为该村引进建设服装加工厂项目,为抢时间赶进度,工作队的同志清明小长假都没有休息,连续一个多月工作在施工工地上。目前,服装厂已经建成并开工生产;省政法委帮扶凌源市刘杖子乡刘杖子村,为帮助修建村部和文化活动室,工作队同志始终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确保各驻村工作队能吃饱住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之中,各乡镇都力所能及地积极创造条件,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除一些工作队坚持要求在村里吃住外,绝大多数乡镇都安排工作队在乡镇吃住,由乡镇统一解决食宿,有的还为工作队安装了空调,提供了交通工具。北票市上园镇对驻村工作非常重视,在镇里为进驻上园村的营口港务集团驻村队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吃住条件,同时还为每个工作队员配备了一台电动自行车,解决了乡村交通不便的困难。为便于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和乡镇还分别任命省、市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村第一书记,把驻村工作纳入到乡镇党委和村委会日常工作之中。大连海洋大学工作队派驻xx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驻村工作队长任乡党委副书记。乡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驻村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驻村工作,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落实、推进帮扶项目。

二、驻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各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工作下,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省、市两级153家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233个,帮扶款物及协调资金达1.45亿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共协调和投入资金1587万元,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实施项目扶贫。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帮扶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重点发展香菇产业,申请400万科技项目资金,并由省微生物院联合菌业基地牵头,在北台子村实验栽培省微生物院自主研制的辽香1号香菇新品种,提供技术推广和服务,计划扶持100户农户,三年建设300亩示范基地,大棚180个,预期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润300万元,可辐射和带动联合镇形成香菇栽培特色产业;省教育厅投资45万元,扶持发展保护地、养羊小区等设施农业建设;省联通公司投资100万元用于农业技术培训、高标准大棚及信息化建设;省妇联协调资金215万元用于农村妇女发展生产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投资10万元改造果园。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共协调和投入资金8967万元,扶持水电、道路、桥梁、村部、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发改委安排1043万元资金,用于喀左县乡镇农网改造。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06万元,支持羊角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省审计厅投资45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协调400万元资金,用于宜居乡镇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投入33万元为凌源市沟门子镇河坎子村维修村部及建文化广场;市人大、市政协、市交通局、市审计局等单位都为所帮扶村实施了修路、打井、维修村部等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实施科教扶贫。共协调投入资金371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省卫计委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义诊、畜牧养殖技术讲座、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走进喀喇沁镇,1200余人接受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247名群众接受义诊,免费送药60余种。组织协调实施一对一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家庭11名大学生,每人发放20xx元助学金;省民政厅投资120万元支持清风岭镇孟杖子小学建教学楼;省教育厅投资30万元,建乡幼儿园;市服务业委投入14万元,帮助卢杖子村修建了文化广场,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扶贫调研报告 篇7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今年我局与乡村结对帮扶。一年多来,我同局班子成员认真贯彻上级建设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成立了建设扶贫工作队,我多次带领局主要领导、工作队深入实地进行走访考察,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对该村当前的贫困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

一、基本情况

乡村现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43户,总人口1292人,党员36人。其中农业劳动力84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869.2亩。其中,田312.5亩,土556.7亩,全年粮食2172亩,产量782吨,经济总收入1362万,农民人均所得7364元。目前驻村工作组已走访农户300户,占87.5%,召开群众座谈会5次,座谈群众100多人。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民对开展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反响较好,普遍认为,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体现了各级党政组织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和关心。

二、主要做法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结合”的方法。

一是入户走访与宣传惠农政策相结合。4月7日,我们由村干部带队,进行入户走访。一方面工作队员带着真情走进农户家中,认真与农民交谈,收集意见,做好民情记录,发放宣传资料;另一方面认真调查、检查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并针对部分农民对有关惠农政策还不清楚或不理解问题做出宣传解答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项目及标准有了较详尽的了解,让每一个农户家庭做到心中有数,有一本明白账。

二是入户走访与帮扶相结合。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与村支部共同排查,研究确定了重点帮扶困难户。局机关拿出10000元作为帮扶资金送到该村,帮助解决贫困户村耕生产资金紧缺问题。9月24日,我同班子成员一起到村给群众宣讲扶贫政策,慰问贫困户,共向贫困户赠送了320只鸡苗,并邀请养殖能手现场讲解养殖技术;另外,还结合司法局工作特点,对该村移民低保户望运富进行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免收代理费,帮其维权。

三是入户走访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入户走访中,我们针对农村社会治安、民事纠纷等实际情况到户宣传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农民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法制宣传员上法制教育课。

四是内引外联相结合。一是积极与县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联系汇报,为2社、6社、7社、10社争取到了高标准农田、堰塘和沟渠整治项目,8社社道路建设项目,该项目已进驻施工;二是向卫计局汇报沟通,争取项目支持,新建了村卫生室;三是寻求项目支撑。11月30日,陪同县新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进入村实地考察,为种养殖业的发展开拓市场。

五是扶贫与化解民忧相结合。针对群众提出的困难,与群众面谈,倾听心声和诉求,从思想上做工作,从政策上讲思路,以行动赢得群众回报,3社邓茂义年老体弱,家境困难,妻子残疾,欲办残疾证,我积极与残联协调,设法为其快速有效办理。

三、入户调查反应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我们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00多条,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留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顺和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是农田排水问题。近几年,由于农民种地全局意识不强,种地各顾各,将一些田间地头排水沟堵塞,特别是村与村交界处水沟更是无人管,导致下雨时水排不出,天旱时水放不进,严重影响农民种田。

四是村内“一事一议”很难开展。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几乎没有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也就无力做诸如兴修水利之类的公益事业。即便是需要办一点事情,还得靠村干部外出求援,靠相关单位支持一点。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观点很难统一。尤其是需要农民出力出工出钱的事情更难统一。同时,干部也怕麻烦,不愿操心。

针对上述问题,我和党组成员协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继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做到百分之百入户,尤其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进行联系,使之入户走访。

其二,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对村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决。

其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和村委行政执行力及公信力。

其四,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并转移就业,逐家逐户上门发动群众互助互带外出务工。

扶贫调研报告 篇8

按照中共**州司法局委员会《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文司党发10号)的要求,局党支部认真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大学专科党员25人,高中(中专)党员2人。少数民族党员7人,占党员数的22%。妇女党员3人,占党员数9.4%。局机关建有党支部1个,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党员组织关系在各乡(镇)。

(一)扎实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局党支部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搞好领导班子团结,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年初工作计划,与每位党员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制度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党章》和《江文选》,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教育,认真开展有质量的组织活动,采取“正确引导+自愿+重点培养对象”的模式发展党员,把工作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优秀份子吸收进党组织。同时,加强对本单位工会等组织的领导并给予关心和支持,指导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转变观念,找准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明确“围绕司法行政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司法行政工作”的思路。进一步增加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竟争意识,大力提高思想素质和岗位业务素质。三以教育、引导、激励、培养司法行政队伍为目标,围绕司法行政工作抓好队伍建设。四是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新途径。严格按照全县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按时召开支委会和民主生活会,如实撰写和上报相关的材料和报表,按时做好党员的转接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支部、行政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

(二)积极发展妇女党员干部,认真培养党的后备干部。一是认真组织优秀妇女干部参加种类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演讲比赛等活动,把条件成熟的吸收进党组织,充分提高其政治觉悟、业务水平。积极向县直机关党委请示汇报,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二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干部职工和群众意见,确定后备干部培养范围,在工作上压任务、压担子,锻炼干部职工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党支部书记同时是行政主要领导,很能做到抓党建和抓行政两手都硬。

(二)支委班子除支部书记任行政主要领导外,其余班子成员很难发挥核心政治作用。

(一)行政班子必须进支委班子,确保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两手都硬。

(二)支部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具体负责党支部日常工作。

(三)认真执行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支委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

扶贫调研报告 篇9

返乡农民工增多劳动力增加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个机遇,同时其就业问题又成为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们近期作了一些调查。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从农民工的返乡情况看,一是农民工群体庞大。20xx年我县共有农户3.54万户,农业人口14.34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73235人。外出农民工的户数21420户,占全县农业户的60.5%,外出农民工总数2488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7.4%,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1%。举家外出的农户175户。二是农民工返乡后大量滞留。春节前返乡农民工总数16172人,截止2月底尚未外出的农民工6703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2%。三是返乡时间提前。从10月份开始陆续返乡,较往年提前2个多月。

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看,一是返乡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返乡男性9981人,返乡女性6191人。二是高年龄段的返乡农民工成主体,29岁以下4463人,占总数的27.6%,30到40岁6663人,占31.2%,40岁以上5046人,占总数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明显较多,返乡农民工小学及以下学历4415人占37.3%,初中8232人占40.9%,高中文秘杂烩网及以上3526人占21.8%。

从返乡农民工的意愿看,一是个体有差异,务工意愿有差别。性别、年龄、学历的差异造成选择务工意愿不同。87%的年轻女性一般选择进入电子、制衣、制鞋、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务工;75%的男性选择进入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地、工厂从事建筑,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务工地点普遍为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工地上干活的较多。二是自主创业意愿强烈,但缺乏资金。调查中80%的人希望能自主创业,比如办加工厂,办场搞养殖、规模化种植,但资金是最大的障碍。三是大部分人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70%的人都表示愿意返回原来的岗位继续打工,有22%的人将重新找工作,只有8%的人暂不外出务工。

从返乡农民工的务工环境看,一是流动频繁,务工地点多变。农民工即使在同一务工地点,换的工作也比较多,不论公司、工厂或建筑工地等都存在阶段性用工现象,“订单”做完后,他们就得重新找工作,使务工地点变换较多。二是举家外出呈上升趋势。调查中发现夫妻双方都在外面打工,为方便照管子女,将子女带到务工地点就近入学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去年我县徐家坪镇举家外出务工的就有75户,这一数据比07年增加了21户。今年春节全家外出回来过年的有15户,但春节后全家返回务工地点。三是找工作的途径不多。农民工在外打工,主要是依靠熟人介绍或自己找,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扎堆现象。

从返乡农民工的影响看,一是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目前,我县农民的收入中约有50%来自非农产业,其中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从收入的增量来看,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量占到每年农民收入增量的70%以上。农民工返乡后基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靠务工积累维持日常生活开资。其次,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农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乡,严重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影响其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和现实购买力,这势必阻碍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失去工作、收入减少,这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农民工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返回家乡后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无法重新适应农村生活而产生失落情绪、出现各种问题,进而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部分出口生产企业受到冲击,开始裁员、降薪或关闭以求自保,农民工成为首选对象。调查统计,全县春节前返乡回流的16172名农民工中,因企业

二是受用工信息缺乏的影响。很多人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和自己找工作,有一部分人是看到别人在某一地方打工还可以,就随波逐流到那地方找工作。比如我县徐家坪镇75%的农民工集中在东南沿海务工,由于东南沿海企业破产倒闭,去南方务工的渠道减少,出现整个务工集体失业或返乡现象,而新的就业信息又未能掌握,导致滞留农村。

三是受务工技能缺乏的影响。调查的110名返乡农民工中,输出前接受技能培训的34人,占30.9%,未接受任何技能培训的76人,占69.1%。可见农民工大多务工技能欠缺,主要靠劳力、苦力务工,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拒之门外。

四是受农村新政策的召唤。部分农民工通过在外务工已掌握了技术,有一定资本,特别是党的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在外务工与在家创业收入相差无几,他们选择了回乡创业。加之很多农民工本身就是灾后重建户,他们想抓住灾后重建的政策机遇,发家致富。

三、积极应对的几点建议

一要强化宣传引导,帮助失业农民工理性对待回乡。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促进农民工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典型事例,特别是宣传贯彻好扩大内需和促进农民工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农民工的浓厚氛围,让他们树立再就业或创业的信心,认识到目前的失业返乡是暂时的,防止出现返乡潮的“蝴蝶效应”,使大量农民工返乡或滞留,给农村维稳工作带来压力。

二要加强就业指导,搞好就业服务工作。建议创办公益性的职业介绍机构,扶持民间中介组织,探索建立培训、求职、就业、维权“四位一体”新机制。加强与用工方的联系与沟通,巩固长期合作的劳务输出基地,开辟北方地区务工基地。搜集相关用工信息,通过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组织用工企业举办招聘会,搭建“返乡农民工网上就业”服务平台等措施,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

三要开展就业培训,实现技能转型。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加强与市内职业技术教育单位的合作,整合劳动、教育、扶贫等补助政策,统一印发免费培训券,由农民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个人意愿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时间,鼓励与用工单位联合培训,培训结束后发给培训证明或技能资质证明2016年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2016年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对脱产进行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返乡农民工免除一定费用,每年补贴一定生活费,提高农民工培训积极性。

四要大力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效应。建议出台农民工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政策,如税收减免、工商缓减等方面优惠政策,实现“扶一业带就业”。鼓励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农民工自主创业者采取贷款财政贴息、直接补贴、扩大农村担保范围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减小创业的困难、风险和盲目性,实现1人创业能带动3—5人就业的带动效应。同时要消除创业壁垒,降低创业门槛,为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五要新辟就业市场,增加失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岗位。发挥农村“蓄水池”吸纳就业作用,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及灾后重建中有效促进农民工就业。紧抓天津援建略阳、“十天”高速公路建设等建设机遇,“合拍共振”大量使用我县农民工,切实使他们能够就地务工,增加收入。

六要进一步维护好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权益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稳定问题,绝不容忽视。根据我县外出农民工多的实际,建议成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心,在乡镇劳动保障所设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在农民工因拖欠报酬纠纷、工伤纠纷寻求法律援助时,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立案要在费用上适当减免,在法律、政策范围内适当倾斜,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者实施更严厉的惩处,为农民工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4扶贫整改报告


一般来说,只要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取得相应的回报。报告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书形式,已经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对于书写报告我们要求能够清晰明了地陈述相关事实。如果您希望更好地理解“扶贫整改报告”,那么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特别推荐这篇文章给您,同时欢迎您加入我们的粉丝团,收藏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最新的资讯!

扶贫整改报告 篇1

4月中旬,市扶贫办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镇村、村、村等,随机走访了等11户脱贫户,重点了解疫情防控对脱贫攻坚影响因素消除、拟脱贫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帮扶工作及时开展、“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修订完善等情况。市扶贫办下发通知及清单后,我镇高度重视,针对问题逐一了解核实,全面部署整改,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举一反三,坚决整改到位。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具体问题,实行个案销号

1.,户内1人,一般贫困户,因病致贫,2020年脱贫。

存在问题:户主患有尿毒症、糖尿病、双眼失明,每个星期需要到市人民医院透析3次,由于双眼失明,每次只能包车前往,每次车费150元,一年费用在2万元左右,户主有残护补1140元,村级相关分红2000元,土地流转1000元等收入。

整改情况:(1)动员子女赡养每年提供7000元;(2)联系村帮扶单位档案馆慰问,慰问金2000元;(3)动员条件较好的兄弟姐妹支援资金8000元。

二、下一步打算

1、压实帮扶责任、进一步夯实帮扶工作。压实各级对帮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各帮扶责任人开展有针对性帮扶,切忌“走过场”式帮扶,帮扶工作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要千方百计解决深度贫困户各种难题,让他们生活愉快,坚

决杜绝深度贫困户在“脏、乱、差”中艰难地生活。

2、压实村为主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情况、基础信息进行“再核准”,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确保我镇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扶贫手册的`信息内容与户内实际情况三者一致;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兑现到户及建档立卡的准确性。要注意大病户、住房不安全户、群众反映困难户及矛盾户的生活情况,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漏评及不满意情况。

3、加强镇村扶贫组织建设,提升整体业务水平。镇扶贫工作站承担的主要职责既繁重又细致,扶贫工作人员既要完成各自负责的镇级具体扶贫业务,又要指导村级扶贫业务。面临“村两委”换届后部分村干部调整,要通过多种形式,对新进“村两委”干部进行全面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人员稳定、业务精细的扶贫队伍。

扶贫整改报告 篇2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改变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则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下面就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1、账目管理不规范。一是有些单位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实行单独记账、专账管理,而是与一般的收支混在一起记账,致使扶贫资金不能一目了然,结算也无法正常体现;二是扶贫资金的票据不合规,现金收支管理不规范;三是形成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

2、挤占挪用资金。一是将扶贫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二是造假账,将资金挪作它用;三是串项移位,改变资金立项时要求的建设内容和地点,造成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3、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一是无中生有造假项目,从中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二是多报补贴对象和扩大补贴基数,冒领扶贫资金。

4、损失浪费资金。一是立项不科学,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或项目夭折,或设备闲置,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建设项目施工方高估冒算工程价款,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三是有些项目主管单位滞留扶贫资金,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应有的效益。

一是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使用扶贫资金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扶贫资金的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如何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措施不力,内控制度不严;有些单位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不强,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管理不严,急功近利,胡花乱用扶贫资金。

二是个别财会人员素质较差。对各项开支范围划分不准,不能严格按照《会计法》及财务会计制度建账、记账、报账、会计核算不及时及技术性差错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也导致了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三是扶贫资金日常管理薄弱。当前财政支出日常管理弱化问题较普遍,尤其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更为突出,有关部门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综合评价,多数是从数字上的简单汇总,而没有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综合评价和长期考核机制,串项、挪用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扭曲了扶贫资金的真实用途,扶贫资金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损失浪费。

四是监督检查力度不大。扶贫资金监管部门对检查还存在滞后现象,突击性监督、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检查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管理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管理少,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还没有形成合力。同时,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从而使少数人有机可乘,部分绯观望者攀比违法、违纪。

1、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实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度,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等方式,对资金所涉及政策进行充分宣传,让群众知情,并公示资金数额,项目内容等;二是要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和专账管理。各扶贫资金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专户和专账管理规定,不得多头开户,资金要封闭运行,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有效运行;三是要建立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登记制度。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根据竣工验收结果,财政部门要建立资产登记档案,使用扶贫资金的单位和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台帐和固定资产台帐,对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及固定资产状况要有书面记录。

2、要强化监督检查。财政、审计、监察、发改委等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以扶贫资金流向和效益为主线,以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为重点,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范和杜绝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建立财政审计监督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得财政审计监督管理贯穿于扶贫资金活动的始终,并且充分发挥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的作用,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形成对扶贫资金强有力的监督合力,建立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新格局。

3、要严肃追究责任。各执纪执法机关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投资,截留、挪用、挤占扶贫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从严查处,以维护党纪国法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疏于管理,工作失职,导致本部门、本单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混乱,或违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盲目决策等,造成扶贫资金损失浪费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外,还要追究本部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舆论等多种手段,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行政处罚与刑事惩罚结合起来、内部通报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坚决打击和惩治违法乱纪行为,把严肃财经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

扶贫整改报告 篇3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省审计厅《关于扶贫领域作风方面存在共性问题的通报》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乡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安排贯彻落实,要求进一步增加“四个意识”,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县总体工作部署上来,全面查摆举一反三,着力解决当前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我乡及时召开了乡党委会和乡村干部大会,传达了省、市、县专项治理会议精神,并结合乡实际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人民政府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细化了分解工作任务,严明了工作纪律,明确了工作责任,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实施了网格化管理,明确班子成员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同责,要求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村干部将《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学深吃透,对照标准、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为落实好治理工作,党政一把手多次入村、入户开展督查调研,详细调查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力争将存在的问题全部纳入视线。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自查自纠。结合“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和“春季攻势”对全乡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全面拉网、全面排查、全面推动,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拓展、深度排查,确保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是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规范,是否落实了监管责任,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是否存在优亲厚友等现象进行了梳理。在自查自纠过程中,进村入户、逐一核实、逐一登记,特别是与乡村干部有瓜葛的贫困户,要多次、反复调查,确保把问题真真正正的查摆清查。并按照要求及时填报《乡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问题清单》。

(三)抓好问题整改,层层压实责任。为切实增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集中精力投入到问题整改,按照边纠边改要求,我乡将对照查找出来的问题,严格实行台账管理,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问题整改扎实有效。在整改过程中,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要求做到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并按照时间节点定期督导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确保每项整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查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策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各村通过农民夜校、广播电视等进行了政策宣传,但宣传效果较差,部分贫困户因为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等原因,还存在政策知晓率较低,说不清楚具体有哪些扶贫政策,如村5社未脱贫户,贫困户不清楚县内住院治疗费用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

(二)精准帮扶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个别“五个一”帮扶责任人,因为到村到户时间不足,对贫困户缺少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帮扶手册填写不规范的情况。如青罐村9社未脱贫户杜立正,扶贫手册家庭户籍人口及变更情况未填;各年度帮扶情况填写过于简单;该户计划2018年脱贫,但达标成果表贫困户本人已签字。

(三)干部能力素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帮扶干部在帮扶过程中还存在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方面的问题。如村5社未脱贫户,自述电视信号不好,隔三岔五无法收看。

三、整改措施及整改落实情况

通过自查,以上3项问题客观存在,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以上问题均已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规定整改时限。同时计划将定期召开作风治理工作会,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开展对标补短工作。各村、帮扶责任人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一超六有”“一低五有”验收标准和督查发现的问题,逐人逐项开展整改工作列出问题、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落实专门人员、分片包干负责,加强对标补短、查漏补缺工作,重点加强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驻村帮扶等短板的整改力度,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二)切实做细做实资料管理。各村要按照省脱贫办《关于进一步删繁就简脱贫攻坚资料清单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脱贫痕迹管理,认真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全面、真实、准确反映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全过程。严格要按照资料3月16日县脱贫攻坚大会提供的目录清单要求高质量完善到村、到户资料。

(三)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力度。督促“五个一”帮扶力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因村、因户、因人做好精准帮扶,完善帮扶资料。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指导协助各村积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扩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四)强化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各村要结合群众需求热点加强对“医保报销、c/d级危房改造、土坯房政策、教育扶贫等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采取政策明白卡、流动夜校、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形式切实加强扶贫政策宣传。扎实开展“四好村”创建、“四好户”评选活动,着力营造脱贫攻坚氛围,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弘扬社会正能量。

扶贫整改报告 篇4

针对县教育和体育局督导室20xx年5月份对我校的专项督导评估反馈意见,我校领导班子经过反思、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制定出了初步地整改计划,现作整改报告如下:

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提高课堂质量,还要开展小学课外素质拓展活动,我校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依托少年宫开设不同兴趣小组,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创造性的利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强化对教学仪器的有效利用。图书室面向教师、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阅读课在阅览室读书,课后把书带走阅读,下次阅读课归还继续借阅;教师可以随时借阅,提高了图书利用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我校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更换教室内张贴内容,使之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特色,对楼道及教学楼周围展板以传统文化、红色经典、生态文明、生命与健康等为主题进行规划展示。对教室墙壁及其他辅助建筑的残破进行修补,并粉刷翻新。对校园绿植进行修剪和补栽。卫生责任到班,各班根据学期初划分的责任区定期或不定期清扫,做到卫生无死角,强化保持做到处处净,时时净,责任管理常态化。

我校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间断地对教师上课过程进行指导、规范,立足学生,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形成教务引领,教师监督,同科互助的局面,将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为还会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如讲红色经典故事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扶贫整改报告 篇5

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报告根据县委贯彻落实省委第一巡视组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要求,按照《中共县委贯彻落实省委第一巡视组对县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要求,现将县档案局贯彻落实省委第一巡视组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一、整改措施(一)深入开展入户走访。组织单位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对所帮扶贫困户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困难和问题,对现场能够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现场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扶贫办汇报,一一制定问题清单,落实解决途径和措施。入户走访工作及时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过程留存影像资料。(二)认真落实“一把手”帮扶责任。“一把手”每月要到帮扶村进行一次调研指导,召开一次“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实地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汇报和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查看帮扶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帮扶实际问题,推动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扩大驻村帮扶工作的群众影响和社会影响。(三)主动出击指导档案资料整理规范。成立脱贫攻坚档案指导组,由副局长带队,深入各乡村开展业务指导,协助村里逐人、逐户对各项档案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筛查整理。保证乡、村、户资料上下一致性,核实各类档案资料的详实性、准确性,做好扶贫手册及结对帮扶工作日志的记录。二、整改成效重点工作更加有力,提高了帮扶责任人的入户走访率,每次走访都进行了留痕管理,确保帮扶工作有痕可查,有迹可循。思想认识更加强化,切实增强了帮扶责任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了档案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确保各项资料档案规范准确、详实照应。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整改进度,本单位暂不存在问题。四、下步工作打算结合本单位实际,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省、州、县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围绕“两联一进”群众活动,努力践行“店小二”精神,争做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主动作为,让档案更好服务于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整改报告 篇6

近期,市督考办会同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组成3个督查组,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县区精准扶贫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总体情况看,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特困片区为主战场,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真扶贫、扶真贫,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

(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全面完成。从督查来看,各县区都严把入户调查、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查核查、信息录入“五大关口”,按照贫困户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标准和贫困村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单位帮扶、有脱贫时限“六有”要求,扎实开展业务培训、信息采集、表册填写和审核把关等各项工作,精确定位扶贫区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确定的贫困村、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量身制定脱贫计划,逐户落实帮扶责任,做到了对象、任务、措施、责任四落实,全面完成了全市16.07万贫困户64.38万人的建档、采集、审核、录入等工作任务,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了靶标。

(二)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快速推进。按照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精神,各县区都及时明确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制定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贫困户贷款需求调查摸底,探索创新放贷抵押模式,集中时间组织贷款发放,既按期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如两当县按照就近就地、平等自愿、合作共赢的原则,引导有意愿的企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组建小康互助组381个,放贷106户465万元用于壮大经营,为全县2304户8558名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路子。宕昌县哈达铺镇召藏村采取扶贫资金互助协会、村委会和信用社共同参与的“互助资金担保+‘三权’反担保”模式,率先开展了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全县累计建成互助资金协会83个,入会户数达4427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1711.16万元。截止9月7日,全市精准扶贫小额专项贷款共发放8860户41657.8万元,其中:第一批放贷的西和县、宕昌县、两当县、礼县、成县、武都区共计发放8639户40585.8万元;第二批放贷的文县已经发放221户1072万元,康县、徽县完成了贫困户贷款需求摸底上报工作,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审批同意后将及时组织发放。

(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展良好。各县区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坚持政府积极组织与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整村推进、一事一议、农村电网改造、危房改造、交通水利等项目资金与易地搬迁相结合,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优先实施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易地搬迁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止目前,今年计划新建的56个安置点,有8个已经建成,有29个动工建设,有19个尚未开工。

(四)专项扶贫项目有序推进。今年省上下达我市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6%。专项资金计划下达后,市县区按照特困片区重点扶贫与面上插花扶贫相结合、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到村与精准扶贫到户相结合、贫困村基本条件改善与贫困户增收产业培育相结合、培育增收产业带动扶贫与劳动力培训造血扶贫相结合“四个结合”要求和突出25个特困片区连片扶贫攻坚、坚持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确保省统筹重点任务完成“三个重点”的原则,编制完成了第一批项目计划,其中:整村推进项目165个29657万元,村级扶贫互助社166个3320万元,安全饮水2151万元,到户贴息3162万元,“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1.84万人,双垄沟播推广26.2万亩。截止8月底,165 个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80个20982万元,总体形象进度75%;166 个村级扶贫互助社已完成105个2150万元;“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0.94万人;产业类、科技扶贫类项目正按计划实施。

(五)电商扶贫试点取得实效。各县区抢抓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建设和全省电商扶贫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的有利机遇,普遍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筛选带贫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在贫困村开展试点工作,电商促农增收效应逐步显现。截止8月31日,全市组建电商协会327个,有销售业绩网店达5231个,筛选命名的50家电商扶贫示范网店正逐步发挥帮扶带贫和示范引领作用。如武都区采取“协会+网店+农户”方式,引导网店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了带贫协议,帮助贫困户建立网店,营销农户农特产品,代购生产生活用品等,通过增收节支,深受群众欢迎。成县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聚合了“电子商务富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农务惠民”的“新媒体扶贫效应”。西和县组织召开电商扶贫工作促进会暨网货供应授信对接会,引导全县网店店主和16家企业(合作社)进行了网货供应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8月底,全市电商实现销售总额8.9亿元。

(一)精准到户脱贫难度较大。一些区域特色产业扶持发展起来后,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农特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真正有规模、效益好、能致富的特色产业短期内很难培育起来;贫困村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以及部分纳入扶贫范围的低保户、五保户,由于自身缺乏发展能力,造成精准到户项目难以实施;部分脱贫人口脆弱,加之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群众大量存在,精准脱贫难度依然很大。

(二)扶贫项目进展不平衡。个别扶贫项目由于招投标等环节影响,前期工作时间过长,督查时才刚刚启动实施;有的项目虽然进展较快,但受验收、审计等因素影响,报账率普遍偏低;一些扶贫项目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尤其是20xx年全市5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有19个至今尚未开工,严重影响项目整体进度。

(三)率先脱贫县区困难较大。按照我市整体脱贫时间节点要求,成县、徽县、两当县要在20xx年实现整体脱贫,而省市项目指标是按脱贫目标制定的,造成各类项目、资金下达与三个县脱贫时间节点不相适应。如成县10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45个,占建档立卡村总数的44.1%,而每年该县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在15个左右,按这个指标,到才能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按期实现精准脱贫压力很大。

(四)项目资金投入总量偏少。由于我市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大部分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的高寒阴湿区、浅山丘陵区、半山干旱区,群众的交通、住房、饮水、就医等基础服务设施欠账较大。目前,全市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还有906个没有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且每个村200万元左右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太少,即使整合其他相关资金,要想补齐发展短板仍然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五)电商扶贫制约因素较多。从督查来看,由于贫困户短期内产业发展难,农特产品种类有限,电商收入比重不高。加之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宽带网络接入建设成本又高,贫困村网络覆盖率普遍较底。同时现有电商人才队伍只能从事简单的商务办公和网络购物,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商扶贫的快速发展。

(六)基层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需要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虽然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乡镇扶贫工作站,但当前各县区普遍存在扶贫干部年龄偏大、职数偏少、力量薄弱、超负荷工作的现状,专干不专、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不能适应繁重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一)加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各县区要充分运用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和“1+17”精准扶贫政策,总结推广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着力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各乡镇、村社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要经常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解读各项惠农政策及办理流程,提高贫困对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扶贫项目绿色通道。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优化扶贫项目招投标程序,建立优先办理机制,减少中间环节,减免相关费用;要高度重视竣工项目的审计、验收和资金报账拨付工作,避免资金滞留,确保项目早日发挥效益;要采取“一卡通”支付等各种便民措施,组织好“两后生”培训、小额贷款等到户项目资金发放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尽快启动19个未开工建设项目。

(三)支持有关县区率先脱贫。按照20xx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时间节点,着力提高成县、徽县、两当县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比例和扶贫财政资金额度,将扶贫贷款、专项扶贫等项目按率先脱贫时间节点提前下达三个县,或允许县上组织有资金、有资质的企业提前垫资实施,落实先干后补政策,确保按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

(四)加大电商扶贫推进力度。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示范带动,引导贫困户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努力提高农村的造血功能;要充分发挥电商扶贫示范网店的示范效益,不断总结推广成功模式和经验,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增收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参与电商营销的积极性;要加强宽带网络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群众出行。

(五)夯实基层扶贫工作基础。市县区“1+17”牵头部门要自觉担负起政策文件的落实重任,吃透弄通文件精神、找准政策抓手,积极加强汇报衔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工作大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各县区要夯实县区扶贫部门力量,理顺乡镇扶贫专干管理体制,为高效开展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扶贫整改报告 篇7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 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 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文章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出自article/wk-4390681617515.html, 此链接!。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

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扶贫整改报告 篇8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一年来,局驻村工作队在协助村“两委”开展疫情防控和消除疫情影响的同时,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饮水、教育、医疗、就业、产业、金融、民政兜底等政策落实率达到100%。特别是,9月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标志着我村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开展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驻村工作队放弃休假,投身于疫情防控第一线。一是不间断走村入户,对外出返村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和定期测温监控;二是组织党员群众在各通村路口设卡值勤;三是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四是争取疫情防疫经费和防疫物资。

二、宣传党的政策。坚持每月对所有在村贫困户进行至少2次上户走访,对外出贫困户至少1次电话访谈。及时掌握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宣传好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开展扶贫扶志感恩教育。

三、建强基层组织。一是协助抓好“三会一课”学习和开展党建活动;二是帮助提高村“两委”干部能力,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三是指导村“两委”开展换届选举;四是发掘优秀人才,全年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四、抓实精准扶贫。一是抓整改。在对照中央、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中查摆出40个问题,制定了53条整改措施,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抓政策落实。针对每户贫困户实际情况,及时提供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民政兜底等扶贫政策,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三是抓产业发展。村集体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6.3万元。

五、着力为民办事。一是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二是开挖抗旱深水井2口,保障了全村农田灌溉;三是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六、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组织村党员干部、两小组长和贫困户在村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二是宣传“扫黑除恶”行动,提高村民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三是深入有老人的村民家庭,宣传孝老文化,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扶持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