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内容五篇。
您是否在寻找精彩的文稿呢?不妨看看“四年级科学教案”这篇文章吧,如果我的建议对您有所启迪,请珍藏之。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都需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课件,因为认真规划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是每天必须做的工作。实施教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年级科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时 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空气、水分、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4. 能够正确播种,是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搜集并认识种子
1. 搜集各种各样方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2. 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1) 向学生展示一颗解剖过后的种子,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的是一颗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
2) 了解种子的结构,并猜想种子内部每一结构有什么作用?将来会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根和茎
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种皮保护种植的内部结构
3) 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的结构相同吗?观察后总结种子里面都具有胚。
活动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生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教师按照P3准备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2. 学生自己阅读实验后教师进行讲解,明白整个实验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两对比可以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3. 向学生展示教师事先做好的关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充足的空气、合适的温度等等,然后试着填写P4的表格.
第2课时
活动一:播种
1. 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播一颗种子?请学生起来回答
2. 学生观察书上的播种方法,将自己刚才描述的方法与书上的方法对比,发现有何不同?
3. 教师提出书上播种方法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垫瓦片有什么作用?使盆底的洞不会被里面的泥土堵死,多余的水分能够流出盆内及空气的的流通
4. 联系上一节课种子萌发的条件,思考当我们把种子播下之后,应该为种子的萌发创造哪些条件?
活动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1. 当种子播下去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我们要清楚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想一些什么办法呢?P5用透明玻璃杯来种一颗种子,从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
2. 将这个观察的作业布置给同学,回家观察这个过程,做好记录; 3. 结合书上的图片,请学生描述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 胚轴→根(胚根)→出土→叶(胚芽)→长大 注意真叶
4. 特别提醒: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要提醒同学们,应该把已经萌发的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第开花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小苗的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的生长规律
2. 通过观察花朵和果实的数量统计图,发现同一株植物花和果实数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开花结果
2. 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生长数据。
3. 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同样用于花朵的数目以及果实数目的统计
工具搜集有关植物趣闻得资料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探究,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一棵全株植物、直尺、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堂上指导观察活动
Q1:当植物的种子破土而出之后,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Q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植物确确实实是在生长? 活动一: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数据
教师统一安排观察时间,其余的时间学生自行安排,等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指导总结:这些数据的变化都是小苗生长的“证据” 活动二:观察花朵、果实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1.测量植物的一些基础数据
测量植物的高度
数叶子的数量 测量叶子的大小 测量茎的粗细
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
2.从第一朵花开始,记录一共开了多少朵花?是不是凡是开花都能结出果实?从而引申到结实率,到杂交水稻。
3.观察果实的位置及果实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4.观察种子的数目,了解种子存在的意义 5.教师提出在观察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的照片,激发学生自己种植植物的兴趣,能够将自己的植物照顾好。
三、 布置学生回家种植观察的任务
活动三:一段时间后,整理植物种植记录
四、 总结植物的一生及同学交流一些植物趣闻 生根---发芽---成熟---开花---结果
趣闻: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植物的趣闻,引起学生对植物奥秘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回家查找一些植物趣闻,下节课进行成果交流。
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 ——繁殖的奥秘
第1课时 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花萼、雄蕊、雌蕊等等
2. 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开花之后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4. 知道什么叫传粉以及花的几种传粉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1. 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 从解剖的角度细致有序的观察花的结构
3. 能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表述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在观察花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 激发学生观察花变化的兴趣
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花的构造。
教学准备:
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实物、放大镜、植物传粉受精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这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二个单元,生生不息。从这个单元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一个单元只要就是来看看动物、植物到底是怎么样繁衍生息的?第一课“花开花落为哪般”从课题上我们就知道这一课我们的.学习内容与花有关。呢?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很多种花,玫瑰、向日葵、牡丹、荷花、杜鹃等等,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花。首先我们就要从花的最基本的结构说起。
活动一:观察花蕾,主要是观察花的萼片
1.指导学生认识油菜花或者豌豆花或桃花(因为春天就是这些花的开花的季节)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油菜花,请同学们看油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做好12页的观察记录。
Q:油菜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学生认真观察、交流。
让学生说说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 教师引导讲解: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油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油菜花的雌蕊。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接下来由教师解剖一朵油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
(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
(最仔细。解剖之后,各小组填写第14页的表格。 (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油菜花的萼
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油菜花有1个雌蕊。)
2.以桃花为例认识完全花。(用黑板上画桃花的结构图做讲解)
同学们比较一下,油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Q1: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
Q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3.认识不完全花。
课前教师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如百合花、杨兰花。学生解剖进一步认识不完全花,(注意:用解剖油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
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 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
总结不完全花: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就称为不完全花。
活动二:花的传粉
我们上节课说到并不是每一朵花开之后都能结出果实,必须是受过精及传过粉的花才能结出果实,什么叫传粉?
传粉的概念: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要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在概念中说到,传粉是需要媒介的,到底花传粉可以依靠哪些媒介呢? 黑麦花
3. 自然条件下无法完成传粉或者想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直接用另一朵花或者用工具传粉
思考:花经过传粉之后花瓣回脱落吗?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展示授粉之后的变化。
第2课时 无心插柳柳成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茎、叶等繁殖后代 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嫁接等食物繁殖的方式是什么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课前引入
师:黑板上写着“无心插柳柳成萌”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谈谈;除了植物的种子能够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繁殖吗?
植物是可以通过身上其他的一些器官繁殖后代的,如:红苕(块茎)、厚脸皮(落叶生根)、甘薯(根繁殖)
二、探究活动——植物的分身术(植物是怎样运用这些器官来分身的?)
1、出示柳树图片,认识植物用茎如何繁殖后代
引入:柳枝是柳树身体的哪一部分?我们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柳枝能发育成新的柳树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扦插?请学生起来描述
对比一下你的方法和书上扦插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一位同学起来精确地描述扦插的过程:
步骤:
(1) 要选择粗壮的柳枝; (2) 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 (3) 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 (4) 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 (5) 注意: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
四年级科学教案 篇2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3.《天气》单元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4.《我们的身体》单元
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我们的身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的身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我们的身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我们的身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身体的结构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身体的结构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结构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4.6《口腔里的变化》
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身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四年级科学教案 篇3
1、冷与热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认真观察,知道一些物冷与热的现象。
2、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3、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装有冷、热、温水的水槽,媒气炉、炒菜、煮开水、冰箱等视频,有关沙漠、冰川、地热、喷泉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夏天真热,琪琪、波波、彬彬、妍妍四年好朋友约好到泳池游泳,游完水刚上岸的波波觉得浑身发冷,但准备游泳的彬彬却热气死了,你能帮他们找出原因吗?
2、学生发言。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哪里热,哪里冷?
1、师:你能说说,家里哪里热、哪里冷?
2、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家里面寻找冷和热的现象。(播放体现冷、热现象视频)
3、师:在自然界中也有冷热的现象吗?
4、分小组讨论。
5、师:在自然界里,冰川、沙漠、地热、喷泉冷热都不相同,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地方,亲身感受一下。(播放视频)
(三)感觉水的冷与热
1、师:桌子有三杯冷热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冷热不同呢?
2、生答,师板书。
3、分组实验,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
4、小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
5、师: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在冷、热水里,然后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在温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6、请两位学生到台前试验。
7、学生汇报感觉。
8、师:靠手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吗?
(四)问题延伸: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体的冷热程度?
1、生讨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生答:温度计。
3、师:请同学们回家尝试一下。
2、温 度 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写温度。
3、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4、亲历一系列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购买式样各异的温度计或气温计,课件1个。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暑假里,彬彬、波波、妍妍都去旅游里,他们回来以后一起交流旅游的感受,波波说:“我到了吐鲁番,哪里实在太热了。”彬彬说:“武汉也是很热,它是我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妍妍说:“我觉得海南岛也很热”。他们去的地方究竟哪个最热呢?
2、生答。
3、师:怎样准确知道各地的温度?
(二)认识温度计
1、师: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请你们把带来的温度计和桌面上的温度计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各自有什么作用。
2、生观察温度计,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发现,师板书:相同点:有刻度、有红色的液体、单位(℃)„„。
4、师:温度计的刻度有什么用呢?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5、生答的基础上师小结。
6、师:温度的单位用什么表示?怎样读和写?
7、生答的基础上师小结。
(三)讨论:下图中哪一种测水温的方法对呢?
1、师:出示三种测水温的的方法。
2、学生讨论。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温度必须悬挂在被测水的中间。
(四)拓展:温度计的量程。
1、师:图中有三种温度计,你知道它们的最高、最低温度是什么?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2、生汇报观察结果。
3、师:每种温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就是温度计的量程。
4、师:根据这些温度计的不同量程,你能说说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吗?
5、生答。
6、师: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途,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温度计就不能正常工作,还很容易爆裂。
8、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课件演示)
9、师:你能用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测量桌面这杯冷水的温度吗?
10、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1、指名几位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到黑板上。
12、师:总结、纠正。
温度计(第2课时)
一、测气温
1、多媒体出示以下各个地方:教室、走廊、大楼旁、树萌下、草地上。
1、问: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都一样吗?
2、生:(不一样)
3、师:你能预测出这些地方的大概是多少吗?
4、生预测。
5、师:究竟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呢?我们亲自去验证一下,下面我们分5个小组,约定在同一时间测量。
6、各小组分别到以上5个地方测量气温。
7、汇报交流。
8、师:从表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9、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温度是不同的,露天的地方比较热,室内和有遮挡的地方比较凉。二、一天中的气温 师: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气温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测量教室内的一天的气温,并记录课本的表格中。生:课后测量。
三、测体温
1、师:我们知道不同量程的温度计用途不同,测量体温的用体温计,体温计的种类很多,有普通体温计、红外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等。(多媒体各种体温计,介绍各自不同的特点)
2、师:怎样测量自己的体温呢?谁来示范一下?
3、点名让学生上台示范测体温。(旨在让老师根据学生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纠正,从而让学生掌握测量体温的方法。
4、生测自己的体温。
5、汇报交流,并总结得出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
四、了解一些物体的温度
1、多媒体图片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2、师:你还知道别的物体的温度吗,到网上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物体的温度。
3、热往哪里传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2、通过制作简易保温瓶,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
3、善于得用身边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4、通过实验活动,体会实验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二、教学准备。
1、绿豆,不同材料的棍子,凡士林。
2、带塑料盖的玻璃瓶、水温计、泡沫、塑料、布等材料、烧杯。
3、铝箔纸、卡纸、盒子、小木棍。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老师下课后去倒了一杯热水,但水太热了,怎么喝?谁帮我想个办法让水凉得快一些。
2、生答(把热水杯放进冷水杯里,会凉得快一些),生并上来示范。
(二)水温的变化
3、师:这种方法能不能使热水的温度降下来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了准确的知道热水水温和冷水水温,我们可以借水温计进行测量,每隔3分钟记录一下。(由老师统一计时)
4、学生分组测量。
5、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6、师示范把数据填在P16页的图表中,得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7、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这些曲线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测下去,两条曲线最终会重合在一起吗,为什么?
8、指名学生发言,师再总结。
(三)观察下图,想一想,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哪些物体受热?
1、生观察、讨论,并把结果写在课本上。(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很快就会完成)
2、汇报交流。
(四)哪颗豆子选掉下来?
1、师:热从任何材料的物体传递的速度都一样吗?哪种材料传得快,哪种传得慢?
2、生讨论,预测各种材料传热快慢
3、汇报,师板书学生的预测。
4、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
5、师:示范实验的方法,并讲清注意事项。
6、生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
8、师:从这些现象中你发现哪种材料传热快?
9、生答后师小结。
10、师:你还有别得到方法检验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吗?
(五)调查炊具各部分的材料
1、多媒体出示常见的炊具。
2、讨论:这些炊具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想一想为什么?
3、生汇报。
4、小结:人们利用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制作了不同的用具。
(六)保温与材料
1、师:不同材料的保温能力一样吗?
2、生答:不一样。
3、师:哪些性能好,哪些性能差,我们一起来做个保温瓶看看。
4、师:示范做法。
5、生分组做。
6、生观察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瓶温度变化,记录结果。(如果材料材料不够,全班若干不同材料的小组进行实验。)
7、汇报。
8、小结。
(七)做“太阳能炉”
1、师:地球上大部分的热就从太阳传过来的,我们能不能把太阳的热收集起来为我们服务呢?
2、生答。(学生举出多种利用太阳的装置)
3、师:好,我们一起来做个简易的“太阳能炉”玩玩,好吗?
4、生:好。
5、师:示范制作方法。
6、生:分组制作太阳能炉。
7、到操场上进行太阳能炉煮水竞赛活动。
8、师:你想了解更多太阳能的应用,请到网上去查找更多的资料,并把你的新发现上传到论坛上,与大伙交流分享。
4、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准备。
热水、烧杯、小瓶、小吸管、上宽下细的玻璃水杯,气球、烧瓶、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出示两个瘪了兵兵球(一个是好的,一个有裂开一个小口)。
2、问:这两个球还能用吗?有什么办法?
3、生答:放进热水里。
4、师演示。
5、生:发现一个乒乓球鼓了起来,一个没有任何变化。
6、问:这个乒乓球为什么重新鼓起来。
7、大部分学生会答是热胀冷缩的原因。
8、师追问:是什么热胀冷缩,是乒乓球本身,还是„„。
9、生答。(乒乓球、球里面的空气)
10、师高举另一个乒乓球问:为什么另一个乒乓球不能鼓起来呢?
(二)会变大小的气球。
1、师:为了寻找乒乓球不能鼓起来的原因,我们先来做一个让气球变大变小的实
2、师演示实验方法。
3、生分组实验。
4、汇报。
5、师引指导学生解释气球变大变小的原因。
(三)热胀冷缩的现象
1、师:生活动中有哪些是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解释原因。
(四)网上学
1、师:回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并登录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5、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准备
一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试管夹。冰块、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图片出示场景。
2、师:早上波波从家里带了一块巧克力,准备中午放学的时候吃,谁知道准备拿出来吃的时候,发现巧克力熔化,为什么呢?谁告诉波波巧克力熔化的原因。
3、学生答。
(二)蜡块的变化
1、师:我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巧克力一样,状态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呢?
2、生答。
3、一块蜡块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生预测。(有以往的生活经验,应很容易猜出来)
5、师:是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呢?我们亲自动物给它加热一下吧!
6、师:示范加热方法,并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7、生分组实验。
8、汇报观察结果。
9、小结:蜡块加热后会变成液体,再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凝固成蜡块。
(三)拓展:物质的三态
1、师:物质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2、师:说说下列图中的物体,什么温度下是什么状态呢?
3、师: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一共呈现给我们什么样的形式,讨论一下。
4、生:小组讨论。
5、汇报。
(四)水的变化
1、师:水放入冰箱的冰冻格里一段时间,水会有什么变化?
2、生答:冰块,你知道它的温度是多少吗?把冰块放入水中加热,你又有什么发现,这时水的温度又发生什么变化?一直加热至沸腾时,这时的水温是多少?
3、生预测,师板书。
4、师:我们一起动手探测水的变化,实验中,必须注意用火的安全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5、生分组实验。
6、汇报。
7、小结:水(冰冻)—冰(加热)—水(加热至沸腾)—水蒸气(冷却)—水。
(五)网上学:湿衣服怎样才能干能快?
1、师:你认为湿衣服怎样才能干得快,请登录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吧!
(六)拓展:制作“糖玻璃”
1、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参考书中的方法,回家和我们父母一起来做块糖玻璃来玩玩,好吗?把你做“糖玻璃”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6、关心天气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基本特点。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体验到天气的多样性及天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准备:
1、课件一个、网络教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天气,你都遇到过怎么样的天气? 生:自由发言。
二、常见的天气现象 师:出示各种天气图片。师:这些天气各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请你说说,说的时候要抓住这种天气的特点,你也可以配合动作,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像。生上台表演各种天气特点。
师:某某同学表演得怎么样,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三、讨论: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出色的表演真让老师佩服,这些天气中,哪种天气你最喜欢,哪种天气你不喜欢,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生交流,记录。师:说说你喜欢哪种天气,把喜欢的理由说说。各组派代表交流。
师:说一说,农民、飞行员、汽车司机等不同职业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天气? 生答:
四、天气与生活。出示几幅图片。
师:人们的生产活动、出行和农作物的生长都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你能举出一些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的例子吗? 生交流,记录。汇报交流,师板书。
师:天气的好坏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那么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
生自由答。
五、网上学。
如果想知道更多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
六、天气与动物。
师:天气变化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蚂蚁搬家时,天气„„,蜻蜓低飞行时,天气„„,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子。师: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对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进行总结,并编写成天气谚语。如:蚂蚁爬高,快下雨。月围圈儿,快刮风。盐缸还潮,阴雨难逃。师:你还能说出哪些天气谚语吗?如果知识更多的天气谚语,我们可以到网查找一下。
7、刮风了
教材分析:
“刮风了”是沿海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学期《变化的天气》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天气现象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对气候的基本要素、天气的多样性、天气与我们的关系、天气预报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并培养观测天气的初步能力。
本课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习得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概括和应用。具体的来说,是希望学生在通过了解风形成,风有利有弊,懂得科学利用风力的分析探究,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法,整堂课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进行。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考虑问题,分析、梳理丰富的信息(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等等),并在此过程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尝试着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并且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在教学的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让学生思考“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空气温度一样吗?”进一步增强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地产生学习迁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通过一些现象知道风的存在。
2、掌握观测风的简单方法。
3、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
4、了解风有利有弊及人们懂得科学利用风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
对信息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学生作出判断时要求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了解风形成的过程与空气冷热有关。会判断风的强弱。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筛选整理——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的探究过程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
有关刮风的影片、图片、声音、风向标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同学们听过有关天气的谚语吗?(出示谚语)
2、创设情景,播放帆船模型大赛的影片,思考:参加帆船模型大赛时风向和风的强弱会影响比赛的成绩,一定要根据当时的风向和风的强弱来调整帆船。但是怎样才能知道风向和强弱呢? ⑴请小组内交流、讨论
⑵请学生汇报
观看谚语和影片 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
二、新课
1、你们描述刮风时会发生一些什么现象呢?(出示图片)
2、自然界的风可能来自不同的方向,风力的大小也可能不同,你们是怎样观测风的?(出示风向标,带学生到室外观测风向。)
3、我们已经知道怎样观测风向了,那怎样判断风的强弱呢?(播放刮风时的影片)。
(1)请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资料。
(2)让学生讲出“贝贝杯帆船”比赛时怎样调整帆船。
4、我们知道,风车转动是因为有风,但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在我们进行实验,利用风车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出示实验要求)(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进行实验。(2)学生记录,汇报。
观看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刮风时,烟会倾斜,树枝会摇摆,旗会飘扬,地面的树叶、纸会被刮跑,人迎风走路会感到费力„„)让学生在书上的空白处画出来。学生拿出风车、手帕来演示,汇报。(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南风是指由南到北吹的风。)
学生到室外认真观察风向标,交流汇报。
观看影片,播放刮风时的声音(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根据一些刮风时的景象,我们可以判断风的强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画出风向的简图。分析:
1、空气变热是形成风的关键因素。
2、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受热上升后就会马上建构起循环流动形成风)学生讨论、汇报。
三、拓展活动
在海滨的白天,陆地上的空气温度高于海面上空气的温度,根据前面的实验现象,想一想,这时会有风形成吗?如果有风,风应该从哪边吹来?(出示图片)
2、你们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些什么?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害?(播放影片)(出示图片)
3、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温一样吗?(1)小组讨论。
(2)请学生汇报,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的争议。(3)帮助学生梳理思路。(4)查找资料验证。
3、总结: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同学们掌握观察风的简单方法,了解了风是怎样形成的和风的利弊。以后同学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收集资料,这样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
小组内交流、讨论
观看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理由。分析:
陆地上气温较高,海面上的空气温度低,温度低的空气流向温度高的陆地上,这样就形成了风,风应该从海那边吹来。观看影片,图片。小组交流、汇报。(人们利用风行船,利用风发电„„)(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温不一样。)同学们根据实际,积极发表意见,8、下雨了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
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
(2)
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3)
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4)
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玻璃片、冰块、有关云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两个小朋友在玩水时候,贝贝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呢?”,师:你能回答贝贝的问题吗?
(二)模拟下雨
师:为了更好回答贝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模拟下场雨。
师:出示模拟下雨的装置。问:这个装置为什么能够模拟下雨呢。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下场雨看看。生分组实验。
师:你刚才看到下雨了吗?能简单的说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出示自然界雨的形成过程,与刚才学生的汇报结果比较。问:自然界的下雨过程和我们刚才模拟下雨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师:总结自然界雨水形成的过程。
(三)云的形成 师:刚才我们发现雨的形成与云有关系,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P53页这些资料。生阅读云的形成资料。
师:谁来说云是怎样形成的? 生答。
师:自然界云有哪些? 生答:
师出示不同的云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四)测雨量。师:我们知道下雨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怎样知道我们这里一次或一个月或一年下了多少雨?
师:对,通过测量我们可以较准确的知道当地的降水量。怎样测量呢? 师:测量降雨量有一种专用的仪器,叫雨量筒。师:出示雨量筒的机构图,介绍使用方法。师:雨水的利弊。
(五)家乡的雨
师:回去以后,我们通过顺德网上气象台调查了解顺德地区12月份的降雨量,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
9、小小气象员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了解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气象符号表示各种天气。
3、体会坚持记录天气信息的重要性。
4、能通过上网等方法查阅更多关于气象知识的资料。
二、教学准备:
1、天气预报录像、记录表、网络教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 生:看天气预报。
师: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天气预报的资料? 生:网上,报纸、电视„„。
(二)了解天气预报
师:天气预报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举例说明。
师:看来天气预报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报天气,做一名小小的气象员,好吗?(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天气预报的资料,谁上来预报一下。师:下面请大家观看一节天气预报的录像,看看我们的天气预报与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的天气预报有什么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
(三)学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
师:在大家收集的天气预报资料里面,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符号。生答。
师:这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师:总结介绍。科学家设计了一些形象、易懂气象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师:你能用天气符号表示我们刚才收集天气预报的内容吗。生:尝试用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并指名三位同学上台板书。师生:共同就刚才到台前板书的同学进行评价。
(四)做小气象员
师: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气预报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气象员每天都使用仪器收集各种天气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名气象员,我们应该收集哪些气象信息? 生讨论并结果作记录。生汇报。
师:坚持每天观测记录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十分必要。
师:下面,我们一起到气象站看看气象观测的仪器,尝试做一名气象员,好吗?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天 气
晴
阴
雨
中雨
大雨
雪
符 号
(学生设计符号,教师巡视)
10、奥运与天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并能利用气候数据,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的时间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信息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如何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
三、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筛选整理——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的探究过程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们都很喜欢运动,今天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运动的影片。(播放影片)
2、运动令人振奋,运动让人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3、你们喜欢在怎样的天气中运动?
4、请小组内交流、讨论
5、请学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你知道代表体育界最高水平的比赛是什么吗?——奥运会
2、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是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通过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各届举办时间的表)
3、为什么每届奥运会都不是在同一个月份举行的呢?
4、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集中在几个月上?
5、那么举办大型运动会对天气有什么要求呢?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你能找出原因吗?
6、请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
7、请学生汇报,发现不同意见,引发学生的争议。
8、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运动项目进行与降水、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关系,这是举办大型运动会要考虑到的因素。
三、拓展活动。1、2010年,广州将举办第二十届亚运会,作为东道主,你能根据老师找到的这些天气资料,为亚运会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吗?
(出示广州近年来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风速资料)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所选的时间和理由,大组间质疑、争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 举行亚运会的理由: 气温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降水量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风速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4、怎样才能知道你选的日子与广州市政府选定的日子否一致呢?请查找资料验证,如果不相同的话,请你再仔细考虑一下,你什么因素没有考虑全面?下节课再抽时间继续讨论和反思。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器材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鼓
钢尺
皮筋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后记:
12、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通过小制作,了解更有效地传播声音的方法。
2、关注有关声控设备新产品的信息资料。并与同学分享。教学准备:
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
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每组一套)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
(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
(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
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4、课外小制作。
(1)
做个“土电话”
工具材料:纸杯两个、棉线一段、火柴棍一根。
制作方法:分别在纸杯底部穿一个小孔,将棉线穿入杯中,并绑上火柴棍。(2)
两用喇筒。工具:卡纸,透明胶、剪刀。
制作方法:作一个喇叭筒,看能不能让声音传得更远?
5、网上学。声控设备的应用。
1、了解声控设备原理。
2、论坛上汇报交流。
四年级科学教案 篇4
授课时间:
累计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电从能够持续提供电能的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知道可以在电路中安装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电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能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让小灯泡亮起来。
3.会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能画出简易电路图。
科学态度目标
1.进一步培养探究电路的兴趣。
2.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技在不断的需求中创新和发展。
2.体验电池盒、灯座等的发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能用开关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难点:用简易符号画出简易电路图。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套、小电风扇或小电动机、教学课件。
聚焦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点亮小灯泡的?(预设:电池正、负极通过导线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相连。)小灯泡和电池的连接点在哪里?(预设: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在小灯泡顶端和灯口,电池的连接点分别在正、负极。)电流是如何通过小灯泡的?(预设: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并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到另一个连接点,最后通过连接点回到电池的负极。)
2.活动: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电路是由什么组成的。你们能组装一个电路吗?(教学提示:给每组分发一节干电池、两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最快把小灯泡点亮。)
3.揭题:大家都完成得很迅速。这种由电池、导线以及小灯泡组成的电路称为简易电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简易电路。(板书:简易电路)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上一课获得的知识,分享点亮小灯泡获得的经验;然后通过快速点亮小灯泡的活动,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获取知识走向迁移应用以及投入后面的科学实践活动。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组装一个电路
1.过渡: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很不方便呢?(预设:是的。)请大家观察教室里的灯或回忆家里装的灯,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更方便地操作呢?(预设:可以用胶带之类的东西把导线和小灯泡的连接点固定。)
2.提问:(教学提示:逐个出示电池盒和灯座,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工具分别是电池盒和灯座,大家猜猜它们是干什么用的?(预设:固定电池和小灯泡。)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预设:电池盒中间有一个大凹槽,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着外面两个接头的弹簧夹;灯座中间有一个螺旋状的螺口,旁边是两个接线头,分别连接有一个弹簧夹。)
3.演示:请学生上台演示电池盒和灯座的安装方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学会使用电池盒和灯座。
4.布置任务:请大家利用电池盒和灯座组装一个简易电路。(教学提示:出示组装简易电路的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电池盒和灯座的结构,思考这些构造的用途,并邀请学生演示安装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电路组装。再通过组装活动强化学生对电路的各部分要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通路的认识。
探索二:在电路中安装开关
1.过渡:现在,不用我们用手按着,小灯泡也能一直发光了。
2.提问:如果现在想让小灯泡熄灭,我们该怎么做?(预设:把导线从弹簧夹上拆下来;将电池拆下来。)
3.追问:这样是不是也很麻烦?有什么方便控制小灯泡亮与灭的好方法吗?(预设:在电路中加一个开关。)
4.活动:出示开关,引导学生观察开关的结构,分析其特点,并讨论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预设:开关中间是一个一端带塑料按钮的金属簧片,不带按钮的一端连接在弹簧夹上。有按钮的一端抬起,下方对准另一个弹簧夹的接头。用手按住塑料按钮,电路接通;松手后金属簧片弹起,电路断开。)
5.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尝试着把开关连接在电路中,并使用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开关的结构,思考开关的用法,然后尝试把开关连接到电路中,并使用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概念的理解,同时感受开关具有控制电路的作用。
探索三:画电路连接图
1.过渡:我们已经能用导线、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一个电路了,如果要把我们的连接方法都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怎么画?(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8电路实物图。)
2.讲解:如果我们在实验记录时都画实物图,会比较费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电器元件,将实物电路画成简易电路图。通常,我们用代表小灯泡,代表电池,代表开关,再用画线来代替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最后用小圆点标出连接点。
3.活动:指导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简易电路图。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常用的电器元件代表符号,引导学生用符号绘制简易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方法。指导学生用箭头标出电流的路径,为学生今后组建和连接更加复杂的'电路打好基础。
拓展与小结
1.小结:在电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电流动的路径是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再流回电池的负极。开关能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
2.提问:我们已经发现电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电路中哪些电器元件是必备的?(预设: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
3.追问:如果我们将小灯泡换成小风扇或小电动机,会有什么现象?(预设:小风扇或小电动机会转动。)
4.拓展:出示小风扇或小电动机,连接到电路中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将用电器拓展到小风扇或小电动机,拓展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提升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
板书设计
2.3简易电路
电路概念:电从电池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回到
电池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电器元件符号:简易电路图: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灯座和电池盒,并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电器元件组装电路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组装电路的经验。根据这样的理念,本课首先让学生点亮小灯泡,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只用一根导线和电池点亮小灯泡很不方便,顺势引入电池盒和灯座。接着让学生利用电池盒和灯座连接一个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使学生掌握电池盒和灯座的安装方法。再引入开关,使学生发现开关能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最后学习绘制简易电路图,加深学生对电路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22第二题。
判断题。
1.连接电路时,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与灯座的两个连接点要相接触。( )
2.开关的连接点只有一个,在开关的一端。( )
3.一个完整的电路不能缺少开关,否则小灯泡不能被点亮。( )
4.在电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从电池的负极流出,回到正极。( )
参考答案
二、1.√2.×3.×4.×
四年级科学教案 篇5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难点: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方法教法: 探究发现法、 小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准备响板、木鱼、双响筒、铃鼓、沙锤、碰钟串铃、三角铁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四个,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丰富多彩!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音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大小高低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声,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附:板书设计1辨听声音
/ \
音量 音调四、作业设计1、你对声音还有什么新的问题?请你课后继续研究!
dg15.com小编推荐
中班科学教案(内容14篇)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中班科学教案(内容14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中班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发现、比较事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干木耳、茶叶每组1盘,杯子每两人1个。
2、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木耳若干。
3、电磁炉、电沙锅、微波炉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发现膨胀现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黄豆、木耳,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没浸泡过的黄豆、木耳与它们的区别。
2、观察后请哟额说出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会变化?
4、做一做:请幼儿用杯子盛一些茶叶,倒入一些温水,发现茶叶遇水后的膨胀现象。
5、教师制作爆米花,幼儿观察玉米的变化过程。
三、生活中的膨胀。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利用膨胀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儿品尝膨化食品,并说一说吃的感觉是怎样的。
1、让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些食物是怎样变化的吗?
扩展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
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因为它是塑料的。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电话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讨论,让幼儿感知多种多样的电话、及其功能。
2、了解电话与人类的关系,知道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会礼貌的打电话。
3、懂得随意拨打电话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电话有多种多样的,从而让幼儿对电话有个全新的认识,并知道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幼儿认识、感知电话的分类,了解电话除了通话还有其他的作用。
【教学准备】
环境创设:搜集多种多样的电话,如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线电话、按键电话、子母机、手机等。
知识的准备:对常见的电话拨打时的一些常识有所了解,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有的电话。
【教学过程】
一、通过幼儿的实际感知,引导幼儿自由交流。
最近在我们幼儿园里举行了一次电话展览,里面有多种多样的电话,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去摸一摸这些电话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等会老师还要让你找出你最喜欢的电话。
二、认知活动。
了解电话的种类。
1、小朋友看一看,这里都有什么电话,那些颜色,什么形状,等一下告诉老师。
2、比较电话相同和不同处。(如:按键、话筒、听筒、形状、颜色、天线、投币孔、插卡孔等)
3、利用实物和图片来介绍投币电话和IC卡电话。并在后面为幼儿介绍传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等。
三、游戏:把电话送回家(电话分类)。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种类,把电话送到各自的“家中”。
如:磁卡电话可放在标有磁卡电话的标志篮中,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比一比看谁又对又快。
四、交流活动:总结电话的作用,了解一些特殊的电话。
提问:这些多种多样的电话都有什么用呢,请小朋友相互交流?除了通话还有什么用?(聊天、听音乐、传递信息、上网、记时、计算、记事、游戏、照相、免提、重播等),教师从中挑一两样重点介绍。
五、学习正确,礼貌的使用电话通话。
1、提问:电话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可是怎样打电话呢?(先了解对方电话号码,拿起话筒后在拨号,通话要有礼貌,通话结束后要把电话放好。)
2、幼儿一对一尝试用不同电话机接打电话。
六、欣赏,了解接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如有陌生人打来电话或有人病重,家里发生危险时应怎样处理,让幼儿懂得随意乱拨电话号码,尤其一些特殊的公共电话号码,是会带来大麻烦的。
教学延伸:
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手机电话,要求鼓励幼儿要有创新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科技产品的神奇。
2、提高分辨声音的能力,喜欢探索和操作。
3、了解录音机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
2、磁带:①歌曲或故事磁带一盘。②事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磁带一盘。③空磁带一盘。
3、画有录音机按钮的卡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做好。
基本部分: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按下录音键后和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好。老师好。
2、播放刚才老师和孩子打招呼的录音。
老师:谁在学我们说话呀?大家快来找一找。
再放录音,幼儿寻声找出录音机。
老师:原来是它在学我们说话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录音机)
二、了解录音机的功能:
1、老师: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学我们说话的?(想)
教幼儿学习录音的操作方法。
2、请一名幼儿自己操作录音。(教师帮助)
3、游戏《我是小小录音机》
方法:两个小朋友一组,每组一张卡片,一人当录音机,一人操作。(可以两人互换角色)
4、老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录音机吗?爸爸妈妈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甲:听歌曲、听故事
老师:你们喜欢听歌曲还是喜欢听故事?
幼儿:喜欢歌曲、喜欢故事
播放磁带①。
三、分辨声音:
1、老师:歌曲和故事听完了,老师这里还有一盘磁带,小朋友仔细听一下,里面都有哪些声音?
播放磁带②。
2、老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幼儿:汽车喇叭声、拍手声、狗叫声、打鼓声、流水声、钢琴声、
小朋友大声喧哗声
老师:这些声音中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小朋友大声喧哗的声音不好听。以后,我们在室内不要大声喧哗了,大家说好不好?
结束部分:
在老师的帮助下,请小朋友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用磁带③)录下来,送给四川灾区的小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明白蜜蜂与蜂蜜的关系。
2、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3、认识养蜂行业。
活动准备
1、《养蜂人家》。
2、挂图《蜂蜜是怎样来的》。
3、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萝卜、黄瓜等。
活动过程
一、将蜂蜜放在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1、这是什么
2、你们明白它是哪里来的吗
二、观察挂图《蜂蜜是怎样来的》,介绍蜂蜜的由来。
1、蜂箱是养蜂场里养蜂的地方。
2、收蜜时,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开蜂箱盖;然后用喷烟器喷一喷,让蜜蜂飞走。
3、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4、用刷子刷下还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5、最终将一片片蜂巢放到机器上旋转,把蜂蜜甩出来。
6、流出来的蜂蜜,经过处理,就能够装瓶上市了!
三、大家一起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中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四、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1、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2、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3、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中班科学教案(篇5)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发生变化的海带。
2.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3.瘪的乒乓球一个。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大蒜.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大蒜.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拣菜。
1.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5.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种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取部分韭菜.大蒜.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幼儿种植蔬菜。
5.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千姿百态的睡姿。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
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3、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4、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
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
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中班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篇7)
目地要求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蒙氏数学:认识椭圆形(数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这只蝴蝶是用什么拼成的呀?都有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呀?有没有角?这些呀,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椭圆形。
(二)、认识椭圆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椭圆形和圆形是一对好朋友,老师这里也有椭圆形和圆形。刚才小朋友说了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那我们来看看椭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圆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师: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圆形、椭圆形和正方形,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看谁找的仔细。
2.引导幼儿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你们都有什么发现呢?现在来说一说吧。谁发现了它们相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呀,椭圆形和圆形一样都没有角,它们的边是圆滑的,这就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师:谁发现了它们不相同的地方呢?
(1)引导幼儿通过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比较,发现第一个不同点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师:现在,把椭圆形和圆形上下左右对折,都有两条折印,这两个图形的折印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也把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上下左右对折。看看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印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请让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休息好,看老师用小纸棒量量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小结:原来呀,椭圆形的边是圆滑的,没有角,它的两头比圆形更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两条折线不一样长。
(三)、找椭圆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老师还用圆形和椭圆形拼出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请小朋友找出熊猫身上的椭圆形。并给它图上好看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形状的物品,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把他滑下来。
中班科学教案(篇8)
活动意图:
树在孩子眼里只是些实物,许多幼儿不知道怎样了解树的年龄,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让中班孩子对树年轮有正确认识,了解树年轮的特征、用途,激发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对树木年轮产生兴趣。
2.了解年轮作用及形成。
3.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
1.实物树一段(分切成20小片)、松树枝若干。
2.投影仪。
3.年轮生成的课件、《祝你生日快乐》和《小松树》的课件。
4.每个幼儿一个小袋,内有一颗小松树,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欣赏课件歌曲:《小松树》
2.出示实物松树
怎样知道松树活了多少岁?
二、幼儿探索
(一)探索观察树干外部特征
1.每人发放一段树干。!.快思.!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树干长什么模样?”
树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闻一闻,树干是什么味道?
和小朋友交换树干,再观察。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年轮的特征
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教师把一段年轮清晰的树干放到投影以上)
1.这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2.它叫什么名字?
年轮有什么作用?
年轮怎样数?
3.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①出示泡沫:树干是由细胞构成的,就像泡沫,每一个豆豆就是一个细胞,他们挤在一起,就形成了树干。
②教师粘贴不同颜色的泡沫豆豆:“春天来了,天暖和了,细胞们分裂的多,颜色就浅,长得宽:冬天来了,天冷了,营养少细胞们就分裂的少,颜色就深,长得也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就形成了年轮。
③观看年轮生成的课件。
(三)了解树木的作用,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
树长大了,有什么用处?
一起数一数手中的树干,刚才那棵松树的年轮。(40岁)
三、给大树送礼物
知道了树的年龄,我们来给它过生日,做个漂亮的生日礼物。我这有好多的小松树,请小朋友们画上年轮。画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松树是几岁。
(教师给松树复原)
幼儿全部画完,放到松树边的桌子上,并说“生日快乐”。
播放课件《生日快乐》
活动延伸:
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年轮的。
活动反思:
活动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等,使幼儿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究年轮的秘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能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中班科学教案(篇9)
教材简解:
冰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幼儿对于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幼儿已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冰花发生的变化。
目标预设:
1、感知冬天自然界中的天气、气温的变化。
2、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3、体验在感知发现中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组织幼儿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知识准备:幼儿对冰花的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自然中天气、气温的变化。
难点: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
设计理念:
我以找准孩子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选择导入方式,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以及探索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
冬天已悄悄走进了我们的幼儿园,虽说脚步是轻轻的,却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我们班一位幼儿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洗手间,就大声叫起来:老师,老师,你快来看看呀,玻璃上有东西,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之后,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特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感知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题:
1、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什么季节?(冬季)
2、在这个季节天气很冷,冷天会出现什么景象?(结冰)
3、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冰花)
二、创设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间,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有序的排好队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观察玻璃上冰花有什么变化。
三、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幼儿了解冰花。
1、提问: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议论:因为冬天天气冷,所以有冰花。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2、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幼: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花。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我家没有冰花。
3、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呢?幼:因为我家有空调,暖和,所以没有冰花。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
师总结: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了冰花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变化的,比如: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等。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都已了解了冰花,并知道冰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回去的时候,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冰花。
中班科学教案(篇10)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万物生发。《小竹笋》选材来自于中班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意在让幼儿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从竹笋生长到竹子的变化过程,引导鼓励他们关注自然现象的不断变化。同时幼儿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能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能得到相通。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课件、礼物包裹、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
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教案出自:教案网)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
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教案出自:教案网)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中班科学教案(篇11)
有益的学习经验: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出粗细的概念。
2、把3根木棒两两经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从而使幼儿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中班科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比较物体,并用排除法推测盒子内的物品。
2.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直尺、醋、铃铛、海洋球、网球、台球、篮子、盒子、表格。
2.学具:盒子32个;幼儿姓名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话题。
1.引入话题,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美羊羊。
教师: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美羊羊在给他送礼物时,遇到个困难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2.幼儿找出有礼物的盒子。
(二)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比较物体。
1.通过闻味道、比长短、听声音、掂轻重的方法排除部分物体。
2.幼儿讨论、集体讲述。
(三)运用排除法推测记录盒子内的物品。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
3.幼儿投票。
4.打开礼物盒,揭示礼物。
(四)打开没有礼物的盒子,拓展经验。
1.教师请幼儿打开没有礼物的盒子。
2.教师小结:我们一定要用耳朵、鼻子、手、眼睛一起去感受,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用排除法帮美羊羊解决了困难。(教案出自:教案网)瞧,喜羊羊又收到一份礼物,我们回教室后再来猜猜里边装着什么礼物。
中班科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
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1.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原先能吹大的气球能吹大,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他的出来的结论。 教师小结:原来能不能吹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也没有?
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中班科学教案(篇14)
设计意图:
在欣赏沙漠风光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在沙漠里缓缓行走的骆驼,我告诉他们,骆驼是沙漠之舟。对于骆驼的这一名称,孩子们感到很奇怪,不停地问为什么,由此可见,孩子们对骆驼是很感兴趣的。我们何不开展认识骆驼的活动,这样既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还可以让孩子们对沙漠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沙漠之舟骆驼,了解它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习准备:
一盆沙,沙漠图片,骆驼图片。
活动前让幼儿收集有关骆驼的各种资料。
学习过程:
1、出示沙漠图片,请幼儿说说沙漠里的地面上全是什么?(沙)
2、请幼儿尝试踩一下沙,看看会怎样?再用玩具车在沙里推动,看看会怎样?提问:人和车在沙漠里行走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在沙漠里运载东西应该用什么交通工具?(骆驼)
3、出示骆驼图片,观察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说说骆驼的独特之处。
4、教师对幼儿的讲解进行补充,并讲解骆驼的独特生理特怔。
5、提问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让幼儿进行讨论。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们就鼓励幼儿去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主动去获取知识。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发现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孩子们已经懂得了很多骆驼的知识,基本上不用老师作太多讲解。可见,这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能更大的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十五篇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十五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
四年级科学主题:生命与环境
教案一: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种植花草或蔬菜的实验盆;
2. 种子或幼苗;
3. 砂土、肥料;
4. 水壶;
5.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今天我们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你们知道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它们有没有生命周期呢?我们将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2. 实验准备(10分钟)
教师将实验盆放在讲台上,向学生们展示所需的种子或幼苗、砂土、肥料和水壶等。教师解释每样工具的作用,并组织学生们一起动手准备实验材料。
3. 播种与观察(25分钟)
教师让学生们将砂土倒入实验盆中,然后撒上一些肥料。接下来,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或蔬菜的种子或幼苗,将其埋入土中,并轻轻浇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形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种植一种植物,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可以讨论植物所需的阳光、水和养分等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4. 组织讨论(10分钟)
种植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你们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植物生命周期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植物生命周期的一般特点。
5. 总结(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种子到植物生长的示意图,并简单介绍各个阶段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用彩色粉笔画出种子到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命和环境的热爱,并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案二: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
2. 掌握保护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动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教学准备:
1. PPT和投影仪;
2. 水资源保护宣传画和图片;
3. 水文化背景故事和对话。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水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2. 探究(15分钟)
教师通过PPT和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保护水资源的案例和常识,例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小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水文化故事(15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有关水的文化背景故事或对话,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水的重视和保护。教师可以选择节水故事、农田水利工程的历史故事等。
4. 课堂展示(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做一份关于保护水资源的宣传画,并向全班展示。教师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和态度。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环境。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2】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主题: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昆虫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作用。
2.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3.掌握常见昆虫的种类及其特征。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昆虫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电子白板、图片、PPT、录像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引入昆虫的话题,师生共同回答“什么是昆虫?昆虫有什么特征?”并进行板书。
2.展示:用图片或录像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比如颜色、体形、翅膀等。让学生猜测它们是什么昆虫,并根据其特征给予提示。
3.探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昆虫的生命周期,用幻灯片或PPT进行图文解释。然后,让学生观察有关昆虫的生命周期的图片和标本,并自己将观察到的昆虫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连线。
4.实践:组织学生分组,每组给分配一种昆虫标本和显微镜,让学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特征,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昆虫特性、形态和色彩等。
(1)演示法:教师先给示范,然后学生一起实际操作。
(2)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观察、讨论,并写下所观察到的特征和结论。
5.总结: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特征,并与他们之前所学的知识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6.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昆虫世界,比如植物园、花坛等,观察不同种类昆虫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7.练习与作业:布置练习题目,如写一篇关于你见过的昆虫的文章或画一幅图画来描述你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来观察昆虫的特征。
2.检查学生的合作学习记录和总结,评估他们是否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3.查看学生完成的练习,评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昆虫世界的探索精神。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学生不仅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还学会了分享和总结。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3】
主题: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性质、作用及重要性;
2、激发幼儿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通过实验,学习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内容:
1、水的性质和作用:
(1)形状:水是无固定形状的。
(2)颜色:水是无色的。
(3)状态:水有三种不同的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4)作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自然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关于水的重要性:
水是保持生命的必需品,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不仅可以用来饮用、煮饭、洗澡、洗衣服等,更重要的是,水还可以被用来种植粮食和蔬菜,使生物得以生存。若是滥用水资源,短则日子过得艰难,长则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教学方法:
1、幻灯片展示配合口头讲解。
2、通过实验来说明水的变化过程。
3、通过互动游戏加深对水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
1、利用图片和幻灯片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并与幼儿一起讨论:
(1)水的颜色、形状和状态。
(2)水的重要性。
2、展示一个简单的水变换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学习水的变化过程。
3、通过互动游戏(如模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来加深幼儿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引导幼儿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五、教学评价
1、幼儿能够准确说出水的性质和作用。
2、幼儿表现出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游戏等形式表达对水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4】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引入活动(15分钟)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1. 师生互动: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
- 学生回答:从种子开始,经过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一种常见的植物,看看它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
2. 展示植物:
- 教师展示一盆小苗,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重要性。
- 学生观察小苗,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小组活动:
-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植物盆栽。
- 幼儿观察自己小组的植物,发现并记录生长状态的变化。
二、实验活动(20分钟)
目标: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亲手操作,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1. 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
- 每个小组准备一盆植物。
- 除一盆外,其他植物盆栽上用黑色布覆盖,保持光照相同。
- 去掉盆栽的土壤一侧,保持盆栽平衡。
2. 实验展示:
- 教师将示意图呈现给幼儿,解释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 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按示意图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观察和记录:
- 幼儿观察实验区的植物,记录每天的生长变化。
- 幼儿观察对照区的植物,记录每天的生长变化。
- 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对比两种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思考。
三、总结活动(15分钟)
目标:通过总结活动,让幼儿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
1. 师生互动:
- 教师询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看到植物的生长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 学生回答:植物盆栽在黑暗中生长得更慢,而光线充足的植物生长得更快。
- 教师引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合适的阳光、水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
2. 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用图片或图表展示,重点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四、延伸活动(10分钟)
目标:通过延伸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种植兴趣小组:
- 将幼儿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
- 学生共同照顾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2. 观察和比较:
- 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进行比较、总结并交流。
-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哪些因素影响。
3. 印象诗创作:
- 学生用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创作印象诗,表达对植物的喜爱和敬意。
五、结束活动(5分钟)
目标:通过结束活动,巩固学生对本次主题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1. 反馈和分享:
-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季后诗的创作,并提醒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学生可以一起回顾本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相互交流分享。
2. 思考问题:
-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照顾植物?
3. 鼓励探索:
-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记录观察结果,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通过以上的教案,幼儿可以亲自接触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5】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4.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教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图片和器材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尝试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呈现科学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
教师通过教材PPT呈现科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它对我们的帮助和影响。
3. 探究科学与生活的关系(15分钟)
教师通过教材PPT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科学发明的交通工具、电器设备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和改变。
4.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5分钟)
教师通过教材PPT呈现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例如提出问题、假设、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5. 实践操作(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关键点,巩固学生的知识,回答学生的疑问。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身边发生的科学现象,并尝试提出一个与科学实验相关的问题。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科学实验室的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检查学生对科学定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3. 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描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4. 检查学生对科学实验步骤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6】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主题范文集锦
1.天气变化(1000字)
引导问题: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大气中各种变化现象的总称,比如晴朗、多云、雨天等等。随着季节变化,天气也会发生变化。在春天里温暖的阳光和西伴着清新的空气,给人们带来的清爽和愉快。在夏天里阳光强烈,气温高,容易让人口干舌燥。秋天里,天气变得凉爽,气温有所降低。而到了冬天,天气则更加寒冷。孩子们应该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穿衣,避免感冒等等。
活动:制作天气图报
在幼儿园的大厅里摆放一张天气课表,上面标明今天的天气情况。让幼儿们来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记得提醒孩子们在制作天气图报的时候一定要估算好温度差异,标示好不同的天气图案哦。
2.植物生长(1200字)
引导问题:什么是植物?植物有什么生长循环?
植物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生命体,它们可以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其中最基本的是二氧化碳、水以及光合有色素——叶绿素。关于植物的生长循环,又可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成熟期和休眠期。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用手触摸和讨论的方式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种植实验
在植物生长过程的教学中,种植实验的活动可是最常见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的花园里,为孩子们准备好泥土、扁平的盆栽和青菜种子等物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种植青菜。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也可以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它们浇水、施肥,照顾植物的成长。通过这个实际的过程体验,孩子会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3.家居环保(1500字)
引导问题:一节课如何教孩子们学习家居环保?
环保教育是当下热门教育,而家居环保则是更进一步深入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教育孩子如何进行环保。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家居环保呢?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我们成长、学习、玩乐的场所,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它变得更美好。
活动:垃圾分类,比比看谁最快!
在幼儿园的儿童活动室里,摆放几个大盒子。我们将各种类型的垃圾放在一起,比如,瓶子、纸张、浴巾、果皮等等,要求孩子们根据垃圾的种类把它们分门别类。孩子们按照游戏规则竞技,并同时让他们知道,一旦垃圾忘记分类,会造成什么后果的危害。
4.食品安全(1200字)
引导问题:什么是食品安全?怎样保护我们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人们所食用的食品不受到污染,不会引起食品中毒等问题,因此能够充分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但是,在现实中,食品安全却饱受破坏。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色素等等,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而且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在活动室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蔬果的图片,并组织游戏,鼓励孩子们进行识别,说出每类蔬果的名称、浸泡时间以及食用方式。还可以为孩子们推荐生产规范的食品品牌,鼓励他们选择不含添加剂、污染的食品。这样不仅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消费意识。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7】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教学主题:植物的种植与生长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能够理解植物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的要求;
3. 能够亲自体验植物的种植和生长。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种植方法;
2. 植物的生长要求;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1. 种子;
2. 营养土;
3. 花盆;
4. 水壶;
5. 镊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1.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询问幼儿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二、植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
1. 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并由幼儿描述植物的形状和颜色。
2. 带领幼儿懂得植物需要光线、水分和气体等生长要素。
3. 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不同部分(根、茎、叶和花)的功能,并与幼儿共同编写植物的组成部分。
三、种子的种植(2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介绍种植活动,并逐步讲解种植过程。
2. 带领幼儿准备好所需材料,并向幼儿展示种子的形状和颜色。
3. 分发种子和花盆给每个幼儿,让他们亲自体验种植过程。
4. 引导幼儿使用营养土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并注水保持湿润。
四、植物的生长环境需求(20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阳光充足、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2.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并与幼儿共同编写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五、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
1.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盆中种子的生长变化。
2. 教师帮助幼儿用镊子小心地取出幼苗,让幼儿观察根、茎和叶的变化,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与幼儿讨论植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2. 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小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学延伸:
1. 让幼儿带回家继续照顾自己种植的植物,并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安排植物生长的观察任务,如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叶子的颜色变化等,并鼓励幼儿进行记录和绘画。
通过这样一堂以植物的种植与生长为主题的科学课,幼儿能够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过程,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之心。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8】
主题:初探物质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 能够区分物质与非物质。
3. 了解物质的状态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组讨论:请孩子们一起讨论有哪些物质和非物质,将讨论结果呈现在黑板上。
2. 师生互动:根据孩子们呈现的结果,引导孩子们理解物质与非物质的概念。
3. 生活实例:请孩子们描述一下自己身边的一些物质。
二、讲解
1. 物质的基本特征:
(1)具有质量
(2)占据空间
(3)具有种类和结构
2. 物质的分类:
(1)元素:组成其他物质的基本单位
(2)化合物:由两个或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3)混合物:由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 物质的状态及变化:
(1)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自由流动
(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3)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非常容易流动
(4)物质的状态变化包括:物质的凝固、熔化、汽化和凝结等过程。
三、实践操作
1. 物质的分类:将一些常见物质分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并给出一些对应的例子。
2. 实验演示:通过加热物质来观察其状态变化,加热锌粉可以发现锌粉熔化变成液态锌。
3. 观察实验:观察一些水的状态变化,包括凝固、熔化等过程。
四、总结
1. 小组讨论:请孩子们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互相讨论学过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 总结归纳: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梳理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学后记】
让幼儿引导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是今天授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孩子们做到学思合一,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进行共享,达到探究知识的目的。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9】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主题:生活中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2.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水;
3.能够运用水的知识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水的特性和种类;
2.水的重要性;
3.水的循环和保护。
教学准备:
1.图片、海绵、毛巾、盆;
2.动物、植物、人类的图片;
3.水的容器和部分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离不开水的?
2.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来发现生活中离不开水的事物,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二、探究(20分钟)
1.教师将图片放在教室中央,问: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让学生自由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引导他们发现图片中的物体都是用水组成的。
3.教师出示几种容器和一些不同类型的水,请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水。
4.学生们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小组讨论中。
三、总结(15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总结出水的特性和种类,让学生进行记录。
2.教师出示一张水的循环图,引导学生讨论水的循环过程,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教师提问:水的循环过程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4.学生们进行思考并讨论,将其记录在小组讨论中。
四、拓展(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动物、植物和人类,问:它们都需要水吗?为什么?
2.学生进行回答和探索,并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在小组讨论中。
3.教师将黑板上的观点进行总结。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个别展示。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3.布置作业:学生们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水的使用情况,并写一篇小作文。
六、家庭作业(5分钟)
1.让学生们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水的使用情况,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2.下节课开始时,学生们进行作文的分享和展示。
教学延伸:
1.可以请相关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水的科普讲座,增强学生们对水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评价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记录和个别展示;
3.评价学生完成的小作文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以上是关于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0】
四年级科学主题: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部分结构;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爱护;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部分结构。
2.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安排:
1. 激发兴趣和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一盆绿油油的小苗,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植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怎样生长的?有什么条件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
2. 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植物的观察实验。将一盆小苗放在窗台上,每天观察并记录苗的生长情况,看看苗是否会慢慢长高、长叶子。学生记录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观察感受。
3. 认识植物的结构(10分钟):
老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结构,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学生可以积极提问并交流。
4. 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15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两颗相同的植物苗,一颗放在充足阳光下,一颗放在黑暗处。每天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看看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发现植物需要阳光、水和适当的温度才能生长健康。
5. 总结和归纳(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整理出植物的生长必备条件,并邀请学生参与总结和归纳。
6. 拓展延伸(10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他植物的生长条件,比如水生植物、草原植物等。学生可以自己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或苗,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7. 家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或阳台上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写下自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思考和感受。
四、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 观察实验植物生长过程
- 认识植物的结构
- 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经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和拓展;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测量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1】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观察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变化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2. 幼儿园厨房或实验室:进行小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3. 幼儿园的动物园或宠物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自观察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展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讨论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过程,并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生长和变化的问题。
2. 实验观察(2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厨房或实验室,进行小实验观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动物(如蝌蚪、蜗牛、蝴蝶等)或植物的标本,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和变化的过程。同时,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实验操作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地观察(2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动物园或宠物园进行实地观察。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的特点,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提问。
4. 总结(10分钟)
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总结观察的结果和发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生长和变化的规律,并帮助幼儿绘制图表或记录观察结果。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生长和变化。例如,绘制动物生长的图片,制作动物生活环境的模型等。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
2. 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有趣的游戏和讨论,评价幼儿对动物生长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五、教后反思:
1.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活动能否促进幼儿的学习?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教师是否提供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4. 教案中的评价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
5. 教学中有什么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以上是一份关于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的主题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注意参考教案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2】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主题:欢乐水果趴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参与水果分类、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培养幼儿对水果的认知。
2. 通过水果品尝活动,培养幼儿对不同水果的兴趣,以及正确的品尝方式。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水果沙拉培养幼儿的动手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水果的分类和认知;
2. 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观察;
3. 不同水果的品尝方式。
三、教学准备:
1. 多种水果(例如:苹果、香蕉、梨、橙子、葡萄等);
2. 水果刀和切割板;
3. 一些容器和勺子;
4. 洗手液和纸巾。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老师挂起多种水果的图片,让幼儿猜猜是哪种水果,以及水果的名称。同时,也询问幼儿对水果的认知和喜好。
2. 水果分类:
老师介绍水果的分类方法,例如按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按形状(圆形、长形、椭圆形等)等进行分类。然后,老师将多种水果摆放在桌上,让幼儿根据分类方法将水果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3. 水果观察:
老师逐一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果,让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并通过绘画或描述的方式记录下来。
4. 水果品尝:
老师将水果切割成小块,让每个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水果,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例如水果的甜味、酸味等。同时,老师也提醒幼儿如何正确地品尝水果,例如先洗手、用勺子吃等。
5. 水果沙拉制作:
将各种水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由幼儿分组,每组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水果,并将水果放入容器中。最后,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制作的水果沙拉,并进行品尝。
6. 清理工作:
让幼儿协助清理桌面和工具,并提醒幼儿使用洗手液洗手。
五、教学延伸:
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画水果的图像,练习绘画技巧,同时复习水果的形状和颜色。也可以通过制作水果贴纸或手链等小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六、总结点评: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水果的分类、颜色、形状和味道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他们也学会了品尝水果的正确方式,并通过合作制作水果沙拉,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创造能力。这堂课不仅增加了幼儿对水果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对健康食品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3】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主题范文
主题:探究水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2. 能够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3.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玻璃杯、冰块、烧杯、锅、玻璃棒、温度计等;
2. 物资:纸张、铅笔、水、冰块、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自来水流经的路程,引导他们想一想自来水是哪里来的;
2. 提问:你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水吗?水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实验
1. 实验1:固态水的变化
a. 给学生分发冰块,观察冰块的外观、手感等特点;
b. 让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描述冰块在温度上的变化;
c. 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后变为了什么;
d. 让学生亲自去倒一杯凉水,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2:液态水的变化
a. 将一杯凉水倒入烧杯中,让学生观察水的外观、手感等特点;
b.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c. 让学生亲自去倒一杯开水,观察水的变化。
3. 实验3:气态水的变化
a. 准备一个玻璃杯和一盆热水,让学生倒入热水,将玻璃杯倒扣放在热水中;
b. 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让学生描述现象。
三、总结归纳
1. 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总结出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1. 讨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引导学生持续观察和记录;
2. 观察雾、云、雨等天气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五、课堂作业
1. 写出水的三态及其特点,并画出对应的示意图;
2. 观察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需要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记录和总结;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4】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主题:动物的神奇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老师引入动物的神奇世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通过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认识不同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3. 进行一些小实验,让幼儿亲自体验动物的特殊能力。
三、教学步骤:
Step 1 引入主题
1. 老师准备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并向幼儿展示。
2. 老师问道:"大家知道这些动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Step 2 认识不同的动物
1. 老师逐一向幼儿介绍不同的动物,并展示它们的图片。
2. 老师与幼儿一起查阅有关动物的书籍,让幼儿积极参与。
Step 3 制作动物手工
1. 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动物手工制作活动。
2. 比如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动物形状的模板,让他们用颜料或彩纸进行涂色装饰。
3. 老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手工的心得和感受。
Step 4 小实验体验动物特殊能力
1. 老师准备一些小实验,让幼儿亲自体验动物的特殊能力。
2. 比如可以利用放大镜让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它们是如何生活的。
3.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蜘蛛能够爬墙上,企鹅为什么不怕冷等等问题。
Step 5 总结和延伸
1.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历,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老师可鼓励幼儿自行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到的动物,提供相关的绘画和写作活动。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观察力、动手能力等。
2. 教师提供反馈和鼓励,对幼儿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的行为进行肯定。
以上是关于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的主题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篇15】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养分来源和生长条件。
3.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养分来源和生长条件。
三、教学准备:
1.图片、图表、PPT等教具。
2.种子、土壤、盆栽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在教室的角落放上一盆正在生长的植物,并与幼儿一起观察,引发他们对植物的关注。询问幼儿对植物的了解,让他们讲述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Step 2: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1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PPT,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的萌发到变成大树的过程。让幼儿参与讨论,描述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Step 3:观察实验(20分钟)
将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放在不同的小花盆里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给它们提供水分和光线,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讨论,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生长条件。
Step 4:室内实验(20分钟)
将小花盆放在室内,并用不同的肥料给它们提供养分,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结果,并进一步讨论不同肥料对植物的影响。
Step 5:总结(10分钟)
引导幼儿总结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生长条件,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总结。
五、课后延伸:
请孩子们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一种植物,将其种在小花盆中,并负责照料。每周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和理解是否准确。
2.幼儿是否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养分来源和生长条件。
3.幼儿对植物生长的相关概念是否有所掌握。
以上为一份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的主题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6年级数学教案内容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方式。我们强烈推荐这篇“1-6年级数学教案”文章内容深入浅出不容错过,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示请动动手指把它收藏起来!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2
21.2.1 配方法(3课时)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
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开平方,得:x+3=±2
即x+3=2,x+3=-2
所以,方程的两根x1=-3+2,x2=-3-2
解:略.
例2 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则:10(1+x)2=14.4
(1+x)2=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页 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6页 复习巩固1.第2课时 配方法的基本形式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重点
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难点
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4x2+16x=-7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p或mx+n=±p(p≥0).
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x-16=0移项→x2+6x=16
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8
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 m,长为8 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8x+1=0 (2)x2-2x-12=0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 练习1,2.(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复习巩固2,3.(1)(2).第3课时 配方法的灵活运用
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点
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难点
对于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要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再用配方法求解.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4x+7=0 (2)2x2-8x+1=0
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
解:略. (2)与(1)有何关联?
二、探索新知
讨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例1 解下列方程:
(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 练习2.(3)(4)(5)(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复习巩固3.(3)(4).
补充:(1)已知x2+y2+z2-2x+4y-6z+14=0,求x+y+z的值.
(2)求证: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正数.21.2.2 公式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2=7
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补:(5)(x-2)(3x-5)=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
(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习题4,5.21.2.3 因式分解法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 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习题6,8,10,11.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
2.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4.培养学生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
难点
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
一、复习引入
1.已知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一个根的值.
2.由上题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
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b+b2-4ac2a,x2=-b-b2-4ac2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b2-4ac与-b-b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x2-2x=0
x2+3x-4=0
x2-5x+6=0
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2x2-7x-4=0
3x2+2x-5=0
5x2-17x+6=0
小结:根与系数关系: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的关系是:x1+x2=-p,x1•x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2)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用上面的结论.
即:对于方程 ax2+bx+c=0(a≠0)
∵a≠0,∴x2+bax+ca=0
∴x1+x2=-ba,x1•x2=ca
(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给出证明)
例1 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3x-1=0 (2)2x2+3x-5=0
(3)13x2-2x=0 (4)2x2+6x=3
(5)x2-1=0 (6)x2-2x+1=0
例2 不解方程,检验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1)x2-22x+1=0 (x1=2+1,x2=2-1)
(2)2x2-3x-8=0 (x1=7+734,x2=5-734)
例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
例4 已知方程2x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
变式一:已知方程x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
变式二:已知方程2x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
三、课堂小结
1.根与系数的关系.
2.根与系数关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别式大于等于零.
四、作业布置
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5x-3=0 (2)9x+2=x2 (3)6x2-3x+2=0
(4)3x2+x+1=0
2.已知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根及m的值.
3.已知方程x2+bx+6=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根及b的值.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1)、(2)班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最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估计。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视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估计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圆这章中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
的重点。
统计估计这章的重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来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难点:
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统计估计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来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五、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
7、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法的引导。
8、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计划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三角形;第九讲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第十一讲圆。
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4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议: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
这里注意两点:
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
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5
经过三年的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所教248班的数学成绩比以往的任何一届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吸引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我想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时常要求学生学会听课,那么自己的课堂是不是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只有充分备好课,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象是很新鲜,渴望求知的欲望若能给吊起来,这样的课应该成功一半了。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
2、调动学生的积极。
3、要善于探索。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看到学生时,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课余时间主动跟他们聊天,拉近心里的距离,做这他们的好朋友。还要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让师生关系和谐起来,信其人,顺其道。
三、虚心向别人学习。
1、向同事学习。
2、向学生学习。
经过三年的努力,248班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韦雪芬、周立斌、黄嘉慧、凌航、周保宏、韦婷婷、韦晓敏等同学,在这次的中考中都考到了A等分,并且考上高中都进入宏志班或民族班。当然经过一轮教训还是很多的,在今个学期我教的252班(也是毕业班)中我将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高标意识。
2、面向全体学生。
走进新课改,学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初三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章节考试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
三、三阶段复习的做法:
1、注重了课本知识,进行了查漏补缺。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了课堂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夯实了基础知识,学会思考。
4、注意了知识的迁移,学会融会贯通。
5、复习形成了梯度,选择典型习题。
6、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解题方法。
四、今后的教学思路:
(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融洽师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诚心实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健全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抓盲点,,另一方面重视解题模式的总结,注意突破难点,这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四)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后进生格外关心,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做好测验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训练和检查.
(五)继续贯彻学校领导的工作决策,不断注重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使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六)进一步发扬教学工作中的优点,改正过去工作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咳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如人意。
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断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从中认识到学习的乐趣。
五、营造平等融洽、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如何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真正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学期我除了完成教材内容以外,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补习学生基础知识及拓宽优秀生知识面上。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每一堂课都焕发出活力,以此降低学困率,提高优秀率。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在“努力”二字上下功夫。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功夫不负苦心人”,“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读书是这样,教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凡是教了多年书的老教师都这样认为,“成绩是苦干出来的,学生是磨练出来的”。所以,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做“拼命三郎”,有首歌词不是说“爱拼才会赢”嘛。也不是说,只要蛮干就会出好成绩,当然,苦干还要加巧干才行。我想巧干除了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探索出一种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式。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6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会辨认锐角、钝角;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会辨认锐角、钝角;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习惯、行为习惯不太好,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 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 ⑥时、分、秒; ⑦乘法口诀(二); 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 ⑩总复习。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