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统计图表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2.29

最新统计图表教案十一篇。

笔者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统计图表教案”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教案和课件是教师需要仔细准备的重要工具,需要老师自己精心制作。教案承载着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关注方向。为了帮助其他朋友,笔者在此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供给您作为参考!

统计图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读懂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

3.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条形统计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教师应该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重要的数学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最早参与课改的学校之一,几年的课改实验,使我们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学校领导对课改非常重视,能及时掌握课改的新理念,所以我校在课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班的学生多数来自城市,部分家长对学生比较娇惯,替学生做的事情过多,使学生很少有参与实践的机会。但这些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习知识、增长本领,虽时间不是很长,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数学有了较浓厚的兴趣。

〖课堂实录〗

(播放《闪闪的星星》歌曲和动画课件:星空中,笑笑坐在月亮船上摘星星。)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这么漂亮的画面配上这么优美的音乐真是太美了,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快乐,愿快乐和幸福永远伴随着我们学习,希望大家也像笑笑那样争得智慧星。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片,想看吗(播放录像。)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同学在干什么呢

生:同学们在评价得星。

师:对,这就是我们开展的星级队员评价活动。谁能告诉老师你被评为几星队员

生1:我是五星队员。

生2:我是三星队员。

生3:我是四星队员。

(二)体验统计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得五颗星、四颗星、三颗星等等的队员各有多少人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统计一下吗小组同学互相商量一下,你们想怎样统计

(生小组研究。)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小组用的是数一数的方法:先让五星的队员站起来,数数一共有多少人,记下来,让他们坐下;再让四星队员站起来数数一共有多少人。这样依次往下数。

师:方法不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们打算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纸,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记下他们组每个星级各有几个队员,再交给我们,我们再把各个小组的情况合起来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怎样你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错。

师:下面各个小组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统计,统计好后把数据整理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统计表中,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统计图。

(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发1张统计表和1张方格纸。)

(学生进行统计,整理绘制统计图。)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统计的情况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1:我们是用第一种方法统计的,我们班五星队员共有16人,四星队员有18人,三星队员有5人,二星级队员有2人,这是我们画的统计图,1个小格表示有1人。(在投影上演示)

师:谁来当一下裁判说说他们组的统计工作做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们的统计图画得好,画得很清楚。

师:还有哪个小组想汇报

生2:我们组用的是第2种统计的方法。(展示)一组五星队员2人,四星队员3人,三星队员1人;二组五星队员3人,四星队员3人,三星队员1人;三组有五星队员2人,四星队员3人,三星队员1人,二星队员1人;4组有五星队员3人,四星队员3人,三星队员1人;5组有五星队员3人,四星队员3人,三星队员1人;6组有五星队员2人,四星队员3人,二星队员1人。合计全班有五星队员16人,四星队员18人,三星队员5人,二星队员2人。与他们组统计的一样,这是我们的统计图。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

生:他们组统计得很详细,挺好的。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老师画了一个统计图,(课件出示完整的竖向统计图,再出示学生所做的统计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好一些为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小组交流。)

师:谁能说一下

生1:老师画的统计图好,老师的统计图上把每一项都标得很清楚。

生2:老师画的统计图上标的数能一下看出哪个星级的队员多。

师:那大家也能根据你们的统计表画出一个完整的统计图吗

生:能。

(生画统计图。)

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我们班五星队员有16人,四星队员有18人,三星队员有5人,二星队员有2人。

生2:我知道四星队员比五星队员多2人。

生3:我知道二星队员的人数最少,只有2人。

生4:我知道四星队员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我们班共有41人。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1:我上次被评为四星队员,看到有这么多五星队员,这学期我要加倍努力,争取评上五星队员。

生2:我虽然是五星队员,我还要帮助同学一起进步,让我们班的同学得到更多的星。

师:同学们答得真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三)巩固练习

1.老师这儿还有一张统计图

(课件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横向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统计图是横着画的,前面的统计图是竖着画的。

师:这幅图中横着的表示什么竖着的表示什么

生:横着的表示喜欢每项体育项目的人数,竖着的表示都有哪些体育项目。

师: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小组交流。)

师:哪个同学能说一下

生1:我知道喜欢跳绳的人最多,有12人。

生2:我知道喜欢跑步的人最少,只有6人。

生3:我知道二(2)班共有38人。

师:那如果班上要组织一次体育比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生:我认为组织跳绳最受欢迎,因为喜欢跳绳的人最多。

师: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强健体魄,才能得到健美星。

2.请同学们看这张统计表

(课件出示:课本88页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师:这个统计表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张统计表主要告诉我们某地1985~2000年安装电话的数量。

师:从统计表中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这张表是每隔5年统计一次。

生2:我知道1985年安装电话最少,只有18部。

生3:我知道了1985~1990年增加电话142部。

师:大家说得很准确。那么请大家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为什么。

生1:有2000多部。从表中看出电话增长的数量越来越多,2000年比1995年多了将近1000部,20xx年比2000年要多更多。

师:很好!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通信工具越来越发达,祖国的明天靠你们去建设,同学们,努力吧!

师:今天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

生1:我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图该怎样画。

生2:从统计图中我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生3:我可以根据统计图做一些估计(推测)。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这么快乐,老师也很高兴。

〖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星级队员评比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

〖案例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上课伊始,设计学生非常熟悉的评价得星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活动中。

2.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形式中展开学习。教学过程始终突出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探究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3.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本节课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静态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课前动画的播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统计图表教案 篇2

复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生:......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数种类性别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男生

女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

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xx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

户数电费月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上

一月份

二月份

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

1元21元41元61元81元100元

以上

20元40元60元80元100元

回答问题:

(1)电费最多有几户?

(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1.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

(1)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9.8.}81={7.1.8.}426={7.4.6.}......

(2)填空

217=()486=()72()=9

21()=748()=6729=()......

6.比一比谁最棒。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46=()32()=3()

7()82()86524()24()

7.练习作业

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统计图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空地上或是院子里唱着童谣,玩着游戏,相信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今,新年即将来临,可是大街小巷却到处充满着铃儿响叮当的圣诞氛围,中国传统的民族气息却日渐地淡薄,怎样让生活在对外开放的世界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中国节日的民族文化气息呢?音乐《幽默曲》的出现,让我来了教育的灵感。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些传统小游戏,如:蚊子叮,拍大麦等,其性质、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与朗朗上口的童谣游戏很匹配,充满着童趣,又很有上海文化特色,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而游戏和音乐的交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着音乐,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与音乐齐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发展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对音乐的灵敏性。

内容与要求:

1、借助符号、肢体来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各段的情绪变化。

2、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传统游戏,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提琴曲子,你们听过小提琴曲吗?

1、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听到哪里的音乐是一样的?

3、这么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听一次,我想一边听一边画画了。(老师边听边画)

4、我的画跟音乐像吗?哪里是一样的?

5、再听一次,用你们的小手、用身体做一做。

1、听着这个音乐,我想起了几个游戏。(出示照片,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玩法)

4、听音乐,试一试。

有感觉不合适的吗?调整一下。再把重复的补上。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你们第一遍就唱得这么好,真不错,相信再唱一遍时,小朋友的声音一定会更加宏亮、好听,对不对?

教师:小朋友,你们唱得太好听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了,我来当指挥,你们就是合唱团的`演员,好不好?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教师:小朋友,咱们就把欢乐颂这首歌,拍成一个精彩的节目,表演给全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好不好?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

活动难点:根据歌词内容能用不同情绪、节奏等表现歌曲。

师:这是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来整理一下吧!

这里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一定有个懒惰虫,让我来找找吧!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二遍,边唱边逐个指点幼儿,点到最后一幼儿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2、引出歌曲的图谱。

师:看来这个懒惰虫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来在这里呢!

2、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了这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点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4、看谱慢速唱一遍(懒惰虫很懒,我们唱懒惰虫的时候应该快些还是慢些呢)

5、边表演边唱,选择幼儿自己创造的动作来演(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个懒惰虫吧!)

四、学习创编歌词:

1、提问:你是懒惰虫吗?那你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看图谱跟唱:

师:刚才×××说,她会洗手帕,我觉得她是个勤快的人,我要来唱唱最这个勤快人。

×××小朋友还会扫地,我们也来唱一唱会扫地的勤快人吧。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这些勤快人吧。

师:除了洗衣服、扫地,你还会做些什么?让幼儿尝试把说的唱进歌曲里。

●选一名幼儿尝试:我会擦桌子,我会擦桌子,我把桌子擦干净。(我会自己擦桌子)

●你还会做什么能干的事,直接把它唱出来吧(个别幼儿――集体跟学――上来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干,本来这首歌是唱懒惰虫的,我们又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取个《懒惰虫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两段连起来唱一唱,随琴声完整唱一遍。

懒惰虫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怎么样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一样呢?(懒惰虫:唱的慢一些,懒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兴点)

3、集体表演:

(1)要求前奏做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一起表演(提示: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据要求动作做)

(3)邀请爸爸妈妈、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统计图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今天,有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打开书第71页。问题就是奖牌给哪组。提供给你们的资料,就是投篮比赛中两个组投中情况的统计图。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读这份统计图,有了想法,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3、刚才听了一些同学的想法,有一个问题我还拿不定主意,能不能根据小组投中的总数多少来颁奖呢?请大家发表意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组比赛人数不同,根据投中的总数颁奖不合理,要根据小组人均投中多少来颁奖。)

4、讨论达成一致。那么平均数怎么算呢?大家都试一试。

5、全班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陈老师

王老师

李老师

平均分

1号

89

85

96

2号

91

96

86

3号

92

95

92

(1)请你把这张评分统计表填写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2.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26,22,24。

运动员丙:30,12,/,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统计图表教案 篇5

复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生:......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数种类性别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男生

女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

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xx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

户数电费月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上

一月份

二月份

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

1元21元41元61元81元100元

以上

20元40元60元80元100元

回答问题:

(1)电费最多有几户?

(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

统计图表教案 篇6

通过参观或观看录像等,了解部队有多种伪装方法,能大胆设想并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伪装自己和他人,理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物体的伪装方法各不一样,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及口语表述能力。

不同颜色的服装、油性化妆颜料、毛笔、水枪等。

看一看、想一想,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自己隐藏起来,不易被敌人发现?

幼儿讨论。

(1)打仗时,给自己化妆才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2)穿绿色的衣服。

(3)在头上戴上一圈小草。

试一试,你想怎样给自己伪装。

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尝试给自己或他人伪装。;.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选择服饰、油彩进行伪装化妆。

(1)穿上迷彩服,戴上绿色的军帽。

(2)在自己的脸上涂上绿色的油彩。

(3)用绿色的皱纹纸剪成小草的样子戴在头上。

藏一藏,你在哪里最安全?

教师和幼儿一起到沙地、草丛中伪装自己。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见了”?

(1)藏在树丛中。

(2)趴在草地上。

(3)躲在大树的后面。

说一说我的伪装结果。

(1)绿色和树林、草地很像。穿上绿色的衣服可以伪装。

(2)树枝、树叶也是很好的伪装物。

(3)头上的小草就像树叶一样,敌人就找不到我了。

想一想,在海边或沙池,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见了”?

(1)穿蓝色衣服在海边最隐蔽。

在活动中,幼儿们很有兴趣,我也充分给了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去创造,使幼儿的探索事物的兴趣增强,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新,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在丰富。在操作时,通过自由组合,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幼儿玩得不亦悦乎而且意犹未尽。 纵观整个活动,让我深深感悟到:教师要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只有抓住幼儿兴趣点,才能让幼儿把更多的热情投注到学习中。

统计图表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p8990页《读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暑假快到了,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做了一个统计,想到时候播放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这就是他们所做的统计图,大家能看懂吗?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最多。也就是说看谁能读得懂这个统计图!(板书课题:读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条形统计图

①小组讨论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关于这幅统计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发现很多信息,但是为了更条理的、不漏掉任何一个问题,我建议同学们先从上往下看、再从左往右看好吗?好,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小组讨论,师巡视)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横着看: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猫和老鼠、魔幻仙踪、小宋当家、大耳朵图图、小鲤鱼历险记表示动画片名称。

竖着看:

c、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格代表1个人)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动画片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具体举例)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动画片之间的空格是为了看起来更直观,也更漂亮。

③想到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只回答了笑笑提的第一个问题,她的第二个问题你会回答吗?通过这幅统计图你又想到了什么?(提示:想一想一开始做这幅统计图的目的是什么?)(看来啊,这个统计图功能还真不少,如果是你,你打算在暑假期间怎么安排动画片呢?)

(2)读横向条形统计图

如果上面的这张统计图这样放,你还会看吗?有了刚才的经验,相信大家看懂它就不难了,是吗?好,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3)比较两个统计图

电脑出示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

现在老师把两张统计图放在一起,你能有什么发现吗?明确:都是条形统计图;第一幅是纵向的、第二幅是横向的。

2、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师: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好!通过上面的学习,你们发现学会读统计图表有什么好处呢?(可以直接看出统计的结果;可以直接比较出谁多谁少;可以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等。)

三、巩固练习

小调查:调查班上同学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

1、引入

师:刚才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只是调查了(1)班最喜欢的动画片,但是还没问问咱们班同学最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呢!既然我们现在学了统计,正好可以自己调查了。那你们能说说你最爱看哪个动画片吗?这样吧,每个人先在心里想好你最爱看的那一个。(想)每个人都选好了,那么要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得怎么统计呢?出出主意好吗?

(1)先在小组里面统计每一个人的,再全班一起统计)

(2)用画符号或者是写正字的方法先在统计图里标出小组人数,再做成统计表,全班汇总)

2、小组统计

(1)师:为了便于操作,咱们先进行小组内的统计。(课件出示表格)请组长组织你们组的同学,先调查,然后在老师发给你的这张表格上汇出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

(2)小组汇报,全班汇总(老师用数字在统计表中汇总)

(3)学生动手绘制出统计图(独立完成)

3、分析统计结果作出判断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展示台展示)

(2)提问:从我们做的统计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呢?

(3)全班交流。

既然现在统计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现在先提前观看一段这个动画片怎么样?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的高兴吗?你觉得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分类计数的基础比较好,但是记录的方法还缺乏条理性,所以在大班年龄阶段对幼儿进行粗浅的分类统计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在开展有关鞋的项目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选择鞋作为数学活动的载体,,将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分类统计活动相结合,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分类、设计相应的标记。引导幼儿了解分类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统计图表的便携性。

[活动目标]

1、会给鞋分类并设计相应的标记,学习按标记在相应的图表上进行分类统计。

2、尝试用图表统计的方法比较多少,感受图表统计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开展有关鞋的项目活动,对鞋子的名称,款式和制作材料有初步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幼儿每人一双鞋:拖鞋、凉鞋、球鞋、皮鞋、幼儿和教师用的空白统计图表、笔。

[教学过程]

一、分类摆放鞋子并做标记。

1、教师引导幼儿将鞋分类摆放。

你们今天穿的是什么鞋?请你们将相同的鞋子放在一起。

2、检查分类摆放的结果是否正确。你们是怎么放的,是不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了,有没有放错的?

3、设计鞋子的标记。教师出示空白的统计图表,请大家给每种鞋子设计一个标记,将标记画在表格最上面一排空格里。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

二、按标记统计鞋子的数量。

1、教师提出记录要求。请大家数一数每种鞋子有几双,然后在这种鞋子标记下的空格内用符号记录下来。一个符号表示一双鞋,一个空格里只能画一个符号,有几双鞋就画几个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讲评幼儿的统计表。展示幼儿的统计表,教师和幼儿共同来检查记录的格式、数量是否正确。

三、讨论统计图表的用处。

1、教师手指幼儿的一张正确的统计表,提问:谁能不数就一眼看出哪种鞋最多,哪种鞋最少?为什么?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多的鞋子占的格子多,队伍排得长)。

2、引导幼儿了解统计图表的用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统计图表来记录,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事情。我们一起去找找,哪里还用到统计图表?它们记录的是什么事情?

延伸:

1、引导幼儿调查身边熟悉的事物并进行分类统计。如:自己身高、体重、视力的变化,班级里男孩和女孩谁多谁少等等。

2、幼儿收集各种形式的统计图表,并布置在教室里,相互介绍。引导幼儿了解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用处。

统计图表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通过折、剪、粘、贴、画等多种方法作画,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2)、幼儿通过观察范画,自己总结作画方法完成作品,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激发幼儿内心爱美、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展现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准备:

(2)、配有《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3)、操作的材料:一卷长白纸、油画棒、剪刀、皱纹纸、蜡光纸、胶水、毛笔、各种颜料。

(5)、幼儿已经会利用一些材料制作。

导入活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在我们的教室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到来。

教师语言:“今天春姐姐带你们去春游,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吧!”在看的过程中春姐姐可以用语言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启发幼儿用词汇来描述春天。(发挥自己的想象)

(二)、描述春天。

1、(将幼儿随意集中座在教室的中间部分)幼儿自由讨论,聊春天。

2、请幼儿描述春天。(幼儿可以根据找到的图片内容描述、或是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讲述。)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

红的桃花,

绿的'柳叶,

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小池塘笑了,

酒窝圆又大,

小朋友笑了,

咧开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春雨滴滴答,

燕子唧唧唧,

青蛙呱呱呱……

(三)、组画春天。

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共同创作。教师指导、观察、协助。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通过小朋友一起集体创作来表现一个美丽的春天。

(四)、展示春天。幼儿签上自己的名字,分享美丽的春天,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幼儿可以在“春天在哪里的”的音乐中欣赏大家创作的春天,感受集体创作的力量与乐趣。)

统计图表教案 篇10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对于我们班的幼儿来说,她们对空间对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能透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

1.能根据坐标找到家,并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教师:“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请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教师:“小动物新建一栋楼房,要请小朋友去参观(教师出示平面的楼房),这里就是小动物新建的楼房,我们看看这栋楼房有几个单元,几层楼呢?”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帮忙数了数这栋楼一共有4个单元,4层楼,现在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了哪些小动物,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住在几单元几楼?”[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宝宝兔的家住在1单元1楼(1,1);贝贝羊的家住在2单元3楼(2,3);胖胖猪的家住在3单元3楼,(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单元4楼(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单元2楼(4,2))

教师:请幼儿说说理由,帮助幼儿学会看坐标,快速地找到房间。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房子的结构,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几层楼。

(2)发房间卡给幼儿,请幼儿说说自己拿到的房间卡是几单元几楼。

(3)请幼儿拿着自己的房间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间,教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找到房间的。

(5)游戏:幼儿站在房子外面,幼儿在音乐开始后,开始找房间,看谁又快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房间。

(6)请幼儿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换房间卡,根据自己手里的房间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没有住进新房子,它们分别住在几单元几楼。

2.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卡帮助小鸡、小鱼、小猫、小刺猬、小乌龟找到家。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来和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几单元,再找到她住在几楼。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确;设计程序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很不错,沉着、不慌张,亲和力强。此次活动中教师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标达成很好,幼儿反应活跃,但是在游戏环节幼儿等待时间过长,显得拉杂。游戏的环节一可以和环节三整合,环节二可以设计2座房子,避免幼儿的等待。在教师示范时,应进一步强化,先找几单元,再找几楼,可帮助幼儿思维清晰。幼儿自主操作练习中,可增加难度,如将房子增加为5个单元5层楼,更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坡度,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挑战自己。

统计图表教案 篇11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

(一)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

(二)认识并能读懂统计图表,完成相应的图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活动,提高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读统计图表,体验统计过程。

四、教学难点:体会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段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播放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平时,你们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学生回答问题)开发区电视台统计了二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结果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经历统计

1、读统计图一:

(1)逐步出示第一幅统计图,认识统计图。

(2)读取信息,进行汇报。

(3)教师小结,深化统计图的意义。

开发区电视台看了这幅统计图,会怎样做呢?(倾听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深化读统计图的意义。)

2、读统计图二:

(1)出示第二幅统计图。

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2)独立读图,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3)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这是谁制的统计图?他看了这幅统计图会怎样做?

3、对比两幅统计图:

找出不同点,体会共同性。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不管横向统计图还是纵向统计图,都非常直观,便于做出相应的分析。

5、读统计表:

(1)出示统计表,独立读表,交流看法。

(2)根据汇报情况,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多发现信息。

(3)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6、教师小结,突出本课意义。

统计图与统计表都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统计图表,可以让杂乱的信息变得有序,也便于人们做出相应的预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能帮助我解决吗?

(三)运用知识展开活动

1、小组配合,完成统计图表:

(1)出示题目:了解每组同学每天的睡眠情况,利用统计图表对本组同学睡眠情况进行统计。

(2)出示统计表,明确项目,分析要求。

(3)小组配合完成统计图表,展示统计图表。

(5)进行全班睡眠统计。

鼓励学生想办法,师生共同完成全班睡眠情况统计表。

(6)出示:你知道吗?体会统计意义。

2、独立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1)明确统计内容。

健康的身体除了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还要注意什么?(引出早餐的重要性)你能统计出你们小组同学吃早餐的情况吗?

(2)独立完成统计图表,进行展示。

(3)针对统计结果提出希望,再次体会统计意义。

(四)总结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收获吗?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回答)认识了你们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dg15.com扩展阅读

小学统计图教案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小学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并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对小学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掌握它的用途,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实现知识的同化。

2.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比较适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画扇形统计图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观察、描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题情境图。提问: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打乒乓球、踢毽、跳绳、踢足球等)

(2)收集、整理数据。

①收集数据。(打乒乓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有8人……)

②对照。(比较自己收集的信息与例题统计表中所给信息是否相同)

2.计算。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乒乓球占30%、足球占20%、跳绳占12.5%、踢毽占15%、其他占22.5%)

3.导入新课。

怎样能更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描述、统计、计算等活动为学习扇形统计图作铺垫,再直接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演示画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①先画一个圆。(说明:用这个圆表示全班人数,即圆表示整体,圆可以看作单位“1”)

②在圆中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观察、思考。

①观察教材97页扇形统计图。

②思考。

a.图中的圆表示什么?(总数)

b.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c.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有关系)

2.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大小不同的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图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统计图右边的图例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表示不同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明确解法并独立解题。求每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用250 g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2.完成教材101页3、4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扇形统计图

特点:

优点: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

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人数

6

12

24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4.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活动2观察对比,交流区别

1.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左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生2:右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3.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4.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个单位。

5.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6.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边的条形统计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导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的,另一个绘制9月的。

2.巩固提升。

同桌之间合作研究下面的问题: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操作指导

通过9月和8月天气的对比,使学生从数据中发现北京的天气特点,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细心、耐心,把条形统计图画得整齐漂亮。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101页3题。

板书设计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例题、练一练,练习四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具准备: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复合投影片,例题的纵轴、横轴方格图每人一张。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元教学难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例题中的数据为素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指名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提问:你是怎样看出同一年份中两个直条各是哪一个门市部的呢(根据图例表示的门市部来区别)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上,为了区分不同的数量,都要先用图例来说明每种数量各是用哪种图来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2.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为电脑公司第一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其中数据为例题里第一门市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意思,说明是怎样看出来的。你认为制作这样一份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年份位置的间隔、纵轴上的数据、相应年份的数据的描点)说明: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经过一年的间隔要相同,像这里的1994年到1996年要间隔两个单位,1996年到1999年要间隔三个单位;纵轴上的数据要明确,以便于描点,要对应横轴、纵轴找出准确的位置描点。提问:如果在这个统计图上我们还要表示出第二门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润上缴情况,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怎样才能在统计图中分清两个门市部的利润上缴情况呢像刚才这样的问题,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的意思。

2.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制成折线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先要画什么(投影横轴、纵轴)横轴上要表示哪几个年份年份之间的间隔要怎样处理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万元(投影方格图)你能在图上用折线表示出这两个门市部各年上缴利润数的增减变化情况吗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自己的方格上用折线分别表示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在全班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书上是怎样画出折线统计图的,想想自己画得对不对。(投影课本上的折线表示的数量)提问:图中两条折线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强调要分清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一定要有图例,这样才能使人看明白,同时说明图例可以自己确定。强调每个点表示的数量一定要写清楚。

3.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统计图的名称,每个门市部的数量)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23~24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提问:你认为统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5.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这两种统计图都要有名称和制作日期,都要画出横轴和纵轴来分别表示项目和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描点表示对应的数量,并连点成线表示增减变化情况。所以条形统计图用来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指名学生口答下面的问题。

2.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的意思。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老帅巡视辅导。让学生相互检查:年、月有没有写折线与图例是不是一样,数据有没有表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应包括哪些工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2题。(做在课本上,老师巡视辅导。)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

6

11

16

23

29

31

32

25

20

12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思考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xx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05页的例2,第106页做一做,练习二十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横向复试条形统计图,能从复试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能根据横向复试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醒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习新的内容。】

2、出示五种动物时速统计图。

提问:

(1)它有什么特点?

(2)这个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分析统计图的方法。】

3、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从这个横向条形统计图里发现了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统计的知识,继续研究复试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2的统计表。

2、指导分析例题2 的统计表。

3、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该怎样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说说:用横条表示停车的数量;同种停车数量要挨紧等。

提问:甲乙两个停车场应该怎样表示?

1、先示范画两条横条,让学生观察、参与。再让学生完成其余的横条,完整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有既定的步骤。】

2、待学生完成统计图后,解答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先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表中数据,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解决统计图下面的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一题

让学生小组里完成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再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二十第二题

(1)学生汇报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个问题学生先调查各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再在小组里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自己表现得评价。

五、布置作业

调查小组人均用水和用电量,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小学统计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案系列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折线统计图教案系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中国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大家知道吗?每年去参观的同学都非常多,这里老师收集了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出示课件)

二、合作学习

1、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再整理,画出统计图。看这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2、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

3、提出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xx年、20xx年相同)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4、师:其实根据这个统计表除了可以画出条形统计图之外,还可以画出其它的统计图。

5、现在我们还是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把表示年份和人数的线段制成这样的方格。(出示课件)

6、根据每一年人数的多少在方格图中描出相应的点,例如:1998年参观展览的有3万人,我们就要先找到表示1998年的那条线,再找到表示3万人的那条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描出的点,这个点就表示1998年有3万人参观,还要在这个点上标上数据。

7、会标了吗?那咱们就来标一标试试。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标出所有的点,看谁标得最准确。

8、展示学生的结果。(1)出示一个没标数据的。

师:同学们看,他标对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有数据的。

师:那这个呢?标对了吗?同学们仔细看,你能看明白吗?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3)师:这也有个8万,这两个8万一样吗?(生回答)你是

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也就是说这个点表示既要看横轴也要看纵轴。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前面的点都是整数,这个点(20xx年参观的13.6万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师:很好,现在你们已经把各个点都找出来了,能依次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吗?动手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创作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回答)

三、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启以引导:看看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课件出示: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到整体变化的趋势。)(板书: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

2、师: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xx岁的身高统计表。(课件出示)

3、你能根据这个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吗?

4、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xx页统计图。

5、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③如果想要了解一下咱们学校这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最好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数据分析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然后今天的家庭作业是:

1、完成111页的做一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4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可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74-75页的例题,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题。第二课时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6题。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xx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2、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配合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

(2)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统计活动不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第2、3题为此而设计。

(3)联系课外活动应用统计知识,培养统计观念。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初步的,表现为对统计活动有兴趣,能应用习得的统计知识开展统计活动,能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第4、5题为此而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xx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提高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xxxx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

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xx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3、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20xx年3月一周的'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吗?

(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天的平均气温,还能很快看出哪天的平均气温最高,哪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周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察

b)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每天的平均气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平均气温在上升)

①在这张图上平均气温上升还有吗?

②那么它们上升的情况一样吗?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③除了平均气温上升的情况,还有没有其它情况?(气温下降)

能具体举例说说吗?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①学生看书

②选择图上相邻的两天温度说说平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③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5)刚才我们看的都是这两天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那么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能不能说说整个一周的变化情况吗?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我从卫生老师那了解到了我们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

(3)小结:

2、这是一张*同学的上学期的几次单元测验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我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你从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结: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1)生说

(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联系生活

1、(1)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要用到一些统计图,比如上周我们开了校运动会,如果要统计我们四年级每个班的总分?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2)如果要统计我们班*同学入学以来的身高情况呢?

2、你能再举些例子,说说如果要统计某件事情,准备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3、小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最新掷一掷的教案十篇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回顾教案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今天分享给大家一篇关于“掷一掷的教案”的新鲜文章,请耐心阅读本文同时也请务必保留收藏!

掷一掷的教案 篇1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教师归纳小结,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1、写景。

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由此看来,标题是什么短语?(并列)写荷塘和月色的文字各集中在哪段?(略)

景美、语言美,第2节课深入探讨。

生生互动活动一:找出文章中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师明确:表现作者内心思绪变化的句子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

1、写景的大致顺序:在总写荷塘概貌后,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采多姿的荷花,再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这是按照观察的角度、视线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依次精雕细刻。

2、本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 一应景物,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如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再如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隐约朦胧。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

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心境回到现实。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

家庭生活夫妻之间,是个人的隐私,当然不好直陈铺写,采用隐曲的方式来表达自然情理之中。

至此,我们运用合作原则的理论分析了《荷塘月色》里违反数量、关联、方式准则的情况,这是一种有意的违反,从而弄清了这篇散文的真实意图,把握了其中的会话含义:对幸福美满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而不是所谓黑暗现实的折光。他说他既不能走革命和反革命的道路,只能采取“超然”的态度,“乐得暂时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于是他选定了一条研究“国学”之路。因为只有这条路才能使他有一个稳定的职业而能让他的家境得以维持但又不受良心的谴责,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布尔乔亚”的选择。作者在文中是那样的坦诚,他说:“我在小布尔乔亚里活了三十年,我的情调、嗜好、思想、伦理与行为的方式,都是布尔乔亚的,我彻头彻尾,沦肌浃髓是小布尔乔亚。”于是作者选择了与他的“情调”、“思想”、“伦理”相一致的国学研究,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置身于“象牙塔”之中。这对当时的作者来说也带有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味道,甚至对这种选择感到有点悲哀。因为在作者以及当时的许多人看来,“国学研究”是一条“死路”(作者原话),它再也无法让作者实现人生更高远的目标(包括革命之类),无法领略人生更美好的境界。因此作者烦恼、愁闷、悲哀。但这种情绪又无法排遣,因此借《荷塘月色》来向世人诉说自己的情怀,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非常典型的“独语体”散文。因此,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什么“对白色恐怖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苦闷和哀愁,也不是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的孤独”,而是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象牙塔中,对现实感到无奈的叹息。这个“情”就是作者对自己“象牙塔”中的现实处境的别无选择和对美好人生境界无法达到的感叹,而这种感叹又常常凝聚着一个身不由己的知识分子对家庭及社会的良知,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朱自清的人品--高洁明朗,如水中的荷花,天上的明月一般。

教师分析以下三句话,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1、“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2、“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强调只是主观感受。这“自由的人”的片刻感觉与“平常的自己”有着差距和矛盾。

“且”是“姑且”,正表明作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借片刻的逍遥自在来排遣心中的“不宁静”。

指出作品的感情基调:A、淡淡的喜悦;B、淡淡的哀愁;C、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哀愁;D、浓浓的哀愁

1、反复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

效果:这一比喻与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营造出一种纯美的非现实的境界。

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荷叶荷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通过写叶和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⑶.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效果:拟人的写法赋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写出荷花的神韵。

小结: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句更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

教师向学生介绍通感修辞: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如:“愉快的笑声……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滨仲夏夜》)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小结:通感的运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另人情动神摇。

叠词运用的效果:

(3)深入细致地表现了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做一篇300字写景文章,要求运用修辞的句子不少于20句, 三种修辞兼有。

掷一掷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她,初步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该怎样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并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最后定格地球。)

二、研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

板书:

可爱,容易破碎。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导要求读出感激之情。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

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

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

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3、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

4、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⑴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⑵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⑶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5、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

6、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

⑴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

⑵地球每天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资料,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7、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

课件展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8、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

9、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四、全文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五、请为地球母亲写宣传语

重视读,找的突破点比较准确,用补充的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思考:说明文的教学应该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语言等方面入手。本教学设计似乎体现得不够。

掷一掷的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学会声母p,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p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学会比较区分声p、b。

1、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来了很多老师是不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因为他们听说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非常的聪明听话,所以特意来考考大家的,小朋友你们真的很棒吗?

那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得到小星星!

先看老师读, 跟老师读一下。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张小纸片,我把它放在我的嘴前,当老师读p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了?

二、区分声母b、p。

1、抢答的方法区分声母b、p。

师: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了。我们用抢答的方法,老师拿出什么声母,你们就读一读,看谁反应快。

2、师小结。

小朋友真厉害啊。

三、学习p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学生先自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拼读出来。呆会儿,就是老师考大家了。

2、“找蘑菇”的小游戏。

师:老师这有很多小篮子,我要请小朋友去找蘑菇,看谁找的蘑菇最好,老师就送他一个小礼物。

(两个小朋友一组,发篮子,根据篮子上的字母,找到相对的音节,如“p-ā”,找到相对的蘑菇pā。)

2、给蘑菇排队并要求小朋友拼读。

3、说词语,看谁说得多,记得多。

4、师带读词语和音节。

师:现在老师这有一个城堡里关着很多很多小动物,他们又饿又累,等着小朋友来救他们,小朋友你们愿意救他们吗?

师:怎么救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们认出城堡的音节卫士就能就出他们。小朋友你们手上都有一张的卡片,你们要用它做钥匙,把他门上的单韵母相拼并说出一个词才能把门打开,救出小动物,你们行不行?

2、师小结:小朋友真厉害,把所有的小动物都救出来了,真是小英雄啊!

五、书写。

!、用魔术的方式教小朋友如何书写?

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我要用水把d、t写出来,大家认真看,到底怎么写?

2、发拼音本,把今天学的音节和声母写下来。

表现的真不错,都是好孩子。

[声母p(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掷一掷的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3、拓展练习作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全班同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

二、了解内容、分析写作方法。

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描写了几个同学,每个同学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

3、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

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

5、师生交流。

三、拓展写,完成作文集文章。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在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内容。整个单元主要让学生回忆小学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在毕业前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且,综合性学习中还要求学生制作好属于自己的作文集,有鉴于此,我利用了这几篇题材十分好的文章,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本课完成了这个任务。

本课教学过程比较简单,在激趣导入后,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仿写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几个要求:一、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激趣导入的阶段,让学生说说在班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学是谁?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他们是否会运用总分的结构进行表述,是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这都让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篇幅比较简短,内容比较浅白,学生理解内容不难,但是要求他们通过阅读进行归纳性的问题解答,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这个问题,在教师巡视过程中,不是每个同学的能够完成得很好,而且,课文的答案不是十分的明晰,需要学生通过归纳才可以做出答案。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速度。在课堂上,讲解课文大概用了二十分钟,我利用剩下的二十分钟让学生马上动笔写,虽然和同学相处了2000多日子,但是,很多同学都不是十分了解各个同学的特点的,需要进行回忆、分析、归纳,但一旦动笔,同学们的速度十分快,到十五分钟左右,已经有差不多十个同学能够初步把文章完成。

追求简单的教学环节,追求最高效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上的追求。本节课虽然自己觉得效果比较好,但课无完课,可能在环节的过渡中不够好,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等问题,以后再进行改正。

学生小练笔:

忘不了的眼神

冯旺兴

小学六年里我已经和朋友们打惯交道她们各有自己的眼神。

怒火冲冲看着别人的眼神最令人恐惧,她也就是小诗,如果别人招惹她生气,小诗就会二话不说会用那仿佛能说话的眼神,别说无用她只要出这一招必杀武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甘拜下风。一次,李爽棋取笑她爸爸的名字,小诗听了以后就双眼瞪着他,眼睛让人觉得很恐怖,李爽棋看了看就怯生生地说不玩了。

待人处事都以眼神干活的小珊,她如果被人欺负会用那慈祥又公平的眼神笑嘻嘻地瞪着敌人。这种办法比小诗的武器更为厉害,因为敌人做错了事她还要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敌人,所以让别人内心的责备的惩罚,所以拥有这武器的小珊可是有了护身符。曾经有一次张玉婷得罪了她,张玉婷愿意把手被她弄,小珊看了看她就让人觉得她不会,谁知道小珊看了她以后就动手弄张玉婷的手,把她的手捏得紫一块,青一块,红一块

狡猾、奸诈的小针眼神是用来一些不好的地方,因为她只要一天感到苦闷就会去主动出击去捉弄别人,万一被发现就会使用那眼神去看待别人,受害人往往受不了这种眼神而当做若无其事,受之避远.

这就是小伙伴们的眼神,不仅令人大开眼界,且记录了我的朋友们送给我的礼物。一点一滴毕生难忘!

忘不了的笑声

红基学校六(2)班程伟豪

很快毕业来临,六年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同学们那独有特色的笑声。

在班上,同学们都很爱笑,各个人都笑得不一样。呵呵呵!这是张梓渝的笑声,她笑得很风趣。她正一边笑一边念着她搞笑多得作文。只要到了有趣的情节,她就忍不住大笑,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除了风趣的笑声外,还有李爽棋着淘气包的笑声。哈哈哈!只要听到这声音,就知道他又干了什么坏事了。记得一次,他又笑出了他大声的笑声,原来他正在取笑亢杭动作迟钝,又打了亢杭一下。我们见了后,听见了笑声后,不但没有帮亢杭的忙,还在一旁跟着大笑。

嘎嘎!这是我们班胖子曾海伦搞笑的笑声。他的笑独一无二,很有节奏。记得,那时我在他家里,他和我玩着游戏,游戏到了有趣的情节,嘎嘎!他有笑起他有节奏的笑声,让我不禁跟着他笑。

呵呵!这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矮子黎锦亮的笑声。只要听到这笑声,就知道他又在自吹自大了。原来他在跟罗志杰说他自己的数学数一数二,只要他当第二,没人敢当第一呢!可是罗志杰不信,说别人比黎锦亮更厉害,可黎锦亮还在吹自己,说自己最厉害。罗志杰才无可奈何,一旁说是。

这些难忘的笑声一直回荡在我耳边:春游中的笑声,校运会得胜的笑声,作文比赛获奖的笑声。这些美好的笑声陪伴了我六年,它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让我永远记住了我们这个快乐的六(2)班。

忘不了的笑声

莫东成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最难忘的是小伙伴们的笑。

班上的同学都很爱笑,而且有雪多人的笑声很特别。而有的人整天都笑。李爽棋的笑声很特别。有不同的笑声,哈哈哈,嘻嘻嘻。各种不同的笑都有。而且她笑得非常大声。记得有一次,他笑的时候哈哈哈哈他一笑,我们都被他吓到了。差不多全部人都听到他的笑声。

呵呵呵这特别响的笑声是梁信永的。他小的时候,脸上又一条条斑纹,想皱纹什么的。笑起来脸上全是一条条的东西,像猫的脸一样。有一次,我们在玩的时候,他一笑,我们看见他的脸,我们都笑起来了。

哈哈、嘻嘻、呵呵,三种笑一起笑出来,真是好笑。但他的笑声有时有种不同的意思。别人说个他听一个笑话,他不觉得好笑。但他还会哈哈、嘻嘻、呵呵地笑,但语气令人不觉得他不是真的笑,而是在装的。

嘿嘿嘿。这阴险的笑声是张梓亮的,小一只小老鼠。笑的时候,眼睛瞧着别人,很奇特。嘿嘿嘿嘿嘿好像在嘲笑别人一样,而张梓亮的大笑声是格格格格这洪亮而令人觉得好笑的笑声是张梓亮大笑时的声音,有一次,我骗他的时候,他就嘿嘿地笑了。证明他不相信我对他说的话。

哈哈哈嘿嘿嘿嘻嘻嘻格格格呵呵呵这些笑声,多么令人难忘。

就快上中学了,又要和同学们分开了,这些笑声,他们已经记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都会记住小伙伴们的笑。

忘不了的同学

红基学校六(2)班霍泳谦

马上就要离开母校,踏上中学这条道路,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是同学们。它们各有特点各有性格。

第一要算班上的开心果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她活泼好动,最重要的是她的笑很有魅力和感染力。一次有个同学讲了个笑话自认很好笑但是我们觉得很平凡,但是就在这时李爽棋这位班上的开心果却开怀大笑起来,顿时我们觉得有一种力量感染了我们,他的笑的声音很洪亮,让人不得不笑全班马上浸泡在一阵笑声中想停也停不下。你说这还不是开心果吗?

忘不了同学还有我们班上的体育健将加我的好友陈鑫源,他的个头十分高一头乌黑的短发,浓密的眉毛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上去很神气。在校运会上他参加跳高都稳拿第一为班争光。他的运动细胞与众不同,一次校运会上他跳高三此后后得了第一,但还是要挑战吧高度提高这时英语老师也想PK一下。这可有看头了战况出乎意料他们两个不分上下斗得难分难解,但还是输了我们很不甘心但是能和一位男老师都这么久还算厉害,老师也赞他棒他成为体育健将正是当之无愧。

接着还有那成绩优秀的班上的尖子生程伟豪同学,他可是老师的好帮手班上的骄傲,加其他都去奥数班,所以他的数学成绩是很多人追赶的目标,不但如此他还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记得一次的数学考试中我们很多人都抓破头因为这些题目都太难,不就成绩出来了我们的成绩都很差但是老师说程伟豪100分我们都惊呆了不得不承认他真的非常聪明。

还有班上的高佬他是我们班是最高的他的一只手等于我的一只脚长,但是他常说高有高得好没错以我们把羽毛球打上了树上不够手长。张嘉乐用手一拍轻松的把羽毛球那下来,我们真的很感谢他。

啊!开心果体育健将多么令人怀恋的名字。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分开,不过我永远支持这群好伙伴。

忘不了的淘气鬼

红基学校六(2)班徐嘉俊

小学就快毕业了,我们上初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我有点舍不得我们班上的这三个淘气鬼。

第一个就是李爽棋,因为每节课下课的时候,他都会戏弄别人。还记得那一次吗?在那次下课的时候你把那梁婉仪的书藏到我的抽屉里,当她找到书的时候,却大声地说:徐嘉俊,原来是你把我的书给藏起来的。那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李爽棋就出来认是他自己做的。我觉得自己好冤枉。所以他就是我们班的第一个淘气鬼。

第二个就是张泽延,他常常被老师骂,也常常不交作业,变成了我们班的一个大人物。还记得那一次吗?那次你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人推伤了,当老师问你,说:什么事,为什么他会哭的,然后你说:你自己把一个同学推伤了,所以老师叫了你过去罚站。唉!那时你不追那么猛就可以了,那就不会有这件事了。

第三个就是何国贤了,他也跟张泽延差不多,也是不交作业,常被老师骂。不过还记得那一次吗?在我们去操场被英语的时候,你就无端端拿起一块石头向张梓亮扔去,搞到他的头穿了个洞,老师问你:为什么拿石头扔张梓亮。其实这一点我也不清楚。不过只要何国贤不拿起那块石头就不会有事了。

所以这三个淘气鬼,我想他们上到初中应该会改的,不过这三个我有点舍不得他们,希望他们上的初中会改那些淘气的本性。

掷一掷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

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难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各段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本文的三要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

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具体剖析“格物致知”的含义

具体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掷一掷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收集关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1.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二、诉说理想,放飞梦想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

(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3.汇报自己的理想。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说说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张海迪、诺贝尔、海伦·凯勒等。 师: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课件出示)

2、学生谈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同桌进行交

2.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小组交流

3.教师总结: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不断充实,虚心学习

社会环境变化,陌生的`环境,社会的吸引力,网吧,游戏,金钱等诱惑。怎么战胜他?面对诱惑,学会自励 。

所以说,你的美好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态度,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四.快乐作文,拟定提纲

谁来读一读?(生朗读)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内容。”

2、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则电视作文,看之前有三个问题,看完之后看你能否回答这三个问题。

3.看完后交流。

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你的作文怎么谋划呢?

掷一掷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4个生字。正确认读“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习文本,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情感目标: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黑板,谁来读一读课题?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师生齐读)第一次读课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一亮?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一亮呢?(生答)看来这个“游”字挺重要的,那么我们赶紧去课文中会一会他吧。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一个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第二个要求:读完一遍课文后,可以和同座位的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赶紧去会一会那个让我们眼睛一亮的“游”字,快速默读课文,要求是:仔细找一找所有带“游”的句子,并用横线把它画下来。(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

4、交流所有带“游”字的句子。

5、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七句含有“游”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七个“游”字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呢?指名回答,注意引导。

1、是啊,鱼明明在水里游动,可那个观鱼的小女孩却说“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说的话。(多媒体出示本句,齐读)

2、再请三个女生分别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像那个小女孩?(指3名读)

3、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谁读得好?(学生发表意见。)师指导朗读。

4、观察课文中这幅插图的情景,想象一下,此时你就在聋哑青年的旁边,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5、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聋哑青年画金鱼的呢?指名回答。

6、一齐读这句话,抓住重点词体会青年画鱼时的专注和一丝不苟。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指导想像:听了大家的朗读,我才知道小女孩的赞叹不是空穴来风,真有那么回事?如果是你,看了青年画的鱼,你会发出什么样的赞叹?(师走入学生中指名说)再读小女孩惊叫的话。

1、体会聋哑青年所写的“鱼游到了心上”这句话的意思?(多媒体出示第十四自然段)生答。

2、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如何让鱼的特点、形象游到了心里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用笔画上横线,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3、学生反馈。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相应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体现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C: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D: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重点指导:

B句:什么叫“唯一没有任何反应?”什么叫“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师:青年画画时专心致志,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这是“鱼游到心里”。)

D句:在这个句子中你最关注的是哪个时间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4、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吗?他动摇过吗?这样勤奋、这样专注,结果怎样?(金鱼的特点、金鱼的动态,已经在聋哑青年的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这就叫――鱼先游到了他的心上,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聋哑青年画技高超,金鱼画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一位残疾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些什么呢?

课后反思:

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掷一掷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

2、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别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点

结合《我选我》一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结合《我选我》一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次口语交际可先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商量办法,然后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集体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进入情境

读一读《我选我》这篇课文,实话实说:

1、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2、如果班里改选班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对别人的想法,不要妄加指责,但可以礼貌的进行客观的评论。

三、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各自推选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对代表的想法提出不同意见。争取在全班达成共识,但也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

四、出个主意:应该怎么选

如果班里有几个同学或者大部分同学都提出选自己,应该怎么办?

五、展示自己,竞选演说

1、自己准备。

2、当众演说。

板书设计

自己要竞选什么职务

竞选上了要怎样做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这件事,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部分同学敢于推选自己,并进行简单的演说。在演说内容上须加强指导。

掷一掷的教案 篇9

1、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

遂:①成功,顺利地做到,顺利地成长  ②于是,就 ③终于 ④田间水沟;通达

当:①掌管  ②面对  ③介词,在某个时候  ④把守     ⑤必定     ⑥将

常:①符合规定的       ②永久的.、固定的,引申为规律、规则     ③长度单位,两寻为常

至于:至,动词,到;于,介词,引出处所--表示达到其中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八、问题讨论:

1、为了复国,勾践采取了哪些措施?

2、“致取父母昆弟而誓之”和“致其众而誓之”两个誓言怎样理解?

前一个誓言,既形象生动,又颇具个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后一个誓言,既有对双方形势的评介,又有对双方实力的比较,更对志向和操守及纪律的作了强调,并用“助天灭之”以显示替天行道进行鼓噪。这一切都将为复国成就大业奠定基础。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用较长的时间繁殖人口,聚集才力,教育人民,使国家富强。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谓人的言行总是处在众人的监视之下,如有不善,无法掩盖。

掷一掷的教案 篇10

1、了解〈〈国语〉〉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

3、学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写法;

4、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1、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

2、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1、 蒲松龄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2、 补充:

盖文王拘而演(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h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周易》;仲尼厄(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刖刑,古时砍掉脚的一种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诗》三百篇,大底(大致)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1、落实文注中的生字;

3、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1段),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2、3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4、5段),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越王勾践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他不是什么复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因为他胸怀大志,才能够处变不惊;因为他知人善任,才能够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大事业,才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而面无愠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在“十年生聚”的漫长岁月里,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因而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然,他毕竟是春秋时代的统治者,“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也是很自然的。

在作者的笔下,大夫文种的形象也很鲜明,他那番巧妙传神的外交辞令最足以显示他的性格与才华。

2、勾践精神: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

"统计图表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