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应用文写作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2.06

应用文写作教案。

每个老师都必须拥有教案课件,但是老师需要明确教案课件不是可以随意书写的。设计出优秀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因此在编写教案课件时,老师需要注意一些要点。这篇“应用文写作教案”的研究内容很深入,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果我的解决方法适合你的话,请将其收藏以备查看!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1

实用性:强应用文在内容上十分重视实用性。它是用来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真实性: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一切文章都要求具有真实性。对于这一点,各类文章要求不同。它反映的情况、问题,叙述的事实 是客观存在的,发布、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是确有的,不能经过任何艺术加工。

针对性:强它根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具体业务、不同的行文目的,选用不同的文种。

时效性:强应用文在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时间、效率,讲究时效性。一般来说,应用文往往是在特定的时间来处理特定的问题,尽快的传递相关信息,因此时效性很强。不及时发文,拖拖拉拉,或时过境迁再放马后炮,使信息失败,就会失去其实用价值。

格式化:比较固定应用文有其惯用的外观体式和主体风格。有不少体式 是社会长期约定俗成的,也有一些体式由国家统一规定,如公文。还有一些应用文格式比较简单。不论体式如何,都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发挥它的工具作用。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通用类 事务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公务文体

法律应用文:如起诉书、自诉状

经济应用文:如经济合同

专用类

礼仪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

应用文 涉外应用文:如涉外函电、备忘录

书信类:如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

私务文体 条据类:如借条、请假条

其 他

新闻文体:如新闻、消息、通讯

其 他:如论文

三、应用文的作用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沟通作用

4、凭证和档案作用

四、应用文的一般特点

1、实用性 2、程式性 3、时效性 4、朴实性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3

(1)认真观察生活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材料,能否被你所用,关键在于你能否自觉地认真地进行观察,将材料日积月累起来。观察和做一切事情一样,必须注意方法。总的说来,观察要确立观察点,要有顺序,要抓住事物特征。要具备分析、综合能力。此外,观察要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

(2)深入调查采访

为了反映社会建设中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查采访,广泛收集材料。这也是写作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有条件的话开调查会,个别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考察,参加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等。

(3)围绕业务进行收集

围绕本单位和本人的业务工作,有意识的收集资料,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一般说来,必须收集的材料有: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制度;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业务资料,像会计核算、统计与计划指标以及完成情况所提供的有关数字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缝隙材料等;有关同类单位的对比资料;其他有关情况。

(4)建立材料仓库

为了把占有的材料很好地贮存起来,避免遗忘,每个写作者都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材料仓库。主要方法有:坚持写笔记,这笔记可根据材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事态速写,把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粗线条地记下来;一事一议,针对所见所闻的某一事情,写自己的感想认识;读书摘要,摘抄书报、文件中各种事例或文笔精华;提要缩写,根据文章内容的主次,采用概括和综合的方法记下主题、要点;编列索引,把每一份原始材料的题目,按一定的类别,按一定顺序记下来;做资料卡,一张卡片记一件事、一个例子、一个人或一个问题,写上编号,注明出处。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4

_________(主管领导的名字或者主管部门。等): 我因家中有事,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请假______天,请批准。

尊敬的_______老师:

我是_____________班学生,我叫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需请假,我家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离校时间:_____________,返校时间:_____________。

班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年级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1、请假类别:□事假□病假□婚假□丧假□公假□工伤□产假□护理假□其他

2、请假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假时间:自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月_____日共计________天________时

注:①病假须出具医院证明。②本表交由人事处存档。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弓l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有什么特点。

2.注意使用语言是为什么目的,适应什么对象,也就是使用语言要看清对象才能做到预先的效果。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说明介绍的书目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和文艺文的区别,引出所介绍的书的主要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先说什么是应用文,它与文艺文区别何在;再说写这两类文章谁难谁易,从中引出该书“还真管用”的特点,这后一层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前一层,主要从三个方面讲应用文与文艺文的不同之处。第一是写作目的,为什么写的问题;第二是读者,写了给谁看的问题;第三是内容和形式,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2.本文是怎样先放后收自然而巧妙的开合的?

分析:

本篇题为“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是专为评介一本书而写的,但大部分篇幅没有专讲这本书,而是放开笔谈论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区别。粗略一看,似乎前面“放”的部分有不切题之嫌。当初,《书林》杂志的编辑就产生了这样的误解,认为离题了,只选用了文章的后半篇。仔细品味一下,会觉出,先放后收,开而后合,这恰恰是本篇写法上的特色,称得上不拘一格,写法富于变化。前半篇的“放”“开”,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重要的蓄势的作用。即,通过比较应用文与文艺文的不同性质,推导出了第一个结论:“写文艺文有很大的自由,写应用文应受种种限制”,“写文艺文似易而实难,写应用文似难而实易”。这是在讲应用文写作方面,阐明了第二个结论:指导应用文写作的书“写好了还真管用”。这是这一类书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至此,水到渠成,点明《应用文写作》一书的基本特点是“管用”“实用性强”。那么前半篇看似离题,其实正作在本篇题旨的要害之处。前面“放”得合理,后面“收”得准确有力。整篇文章有“开”有“合”。“开”得自然,从所荐之书书名中取出“应用文”这个概念加以诠释分辨;“合”得巧妙,又回所荐之书上,而且径直托出该书的基本特点。

3.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写法阐发事物的性质的?

分析:作者先把“文”分成文艺作品和应用文两大类,确定拿来对比的双方的外延。对比,从三方面展开。“文艺文可写可不写”,应用文“让你写就得写”,这一比,比出了文艺文的随意性和应用文的指令性,即写应用文是由于工作实际的迫切需要。文艺文写出来“谁看,不知道”,应用文写出来“读者是谁,一清二楚”,这一比,比出了文艺文的读者难以预见而应用文的读者可以预见,即应用文写作有鲜明的针对性。就内容和形式而言,文艺文由作者自由选择,应用文则是规定好了的,这一比,比出了写文艺文自由程度高而选择性强,写应用文自由程度低而规定性强。通过比较,得出了指令性、针对性,规定性这三条性质,据此而导出了写应用文比较容易,有关的写作指导书易于“管用”等结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使读者能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物的性质。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导出后面的结论。

4.本文是怎样言简意赅而又用语通俗,娓娓而谈的?

分析:解释什么是应用文,只用一句话就分清了应用文与文艺作品的界限:“文艺作品以办的文字都是应用文。”概括力之强,令人赞叹。第6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概括力也非常强,而且句与句之间意思的关联非常紧密。头一句,承受上面的三个自然段作总结,指出写文艺文与写应用文的差别。第二句,由因及果,阐明因“差别”而形成的难易之别。第三句,又紧承前一句的难易问题,推导出指导应用文写作的书“写好了还真管用”的结论。意思上环环相套,要言不烦。用语通俗好懂,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青年读者”读了,会觉得很亲切,好像坐在作者身边听他说话一样。作者多用第二人称,是一个原因;采用口语化的说法(如“很不错”“也不知道是谁、谁、谁”)也是原因。说到底,能有这样好的效果,还是因为作者语言功力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心里装着读者,处处为读者考虑。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应用文。

学生自查工具书,抄录有关材料,彼此介绍交流,初步认识到: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公文:机关相互往来联系公务的文件。书信:信。广告:通过报纸、广播、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等。契据:契约、合同、借据、收据等。

(二)简介文艺文。

文艺文是文学方面的文章和艺术方面的文章的合称,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文章,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以及现在一些用文字写的相声、小品等。

(三)学生就日常所见所学应用文和文艺作品举例,随便说说应用文跟文艺文有什么不同。比方说文艺文可以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应用文可就不能这样了。到底怎样理解应用文跟文艺文的不同,请读吕叔湘先生的文章。

(四)课内预习。

注意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条理清楚,借以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读过以后让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五)解释题目。

这是一篇应用文的题目。应用文的题目一般不同于文艺作品的题目,它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介绍”是作者积极向读者推荐,表明所介绍的书是怎样的书,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点,值得推荐。

(六)分析内容。(在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后进行)

1.应用文跟文艺文有哪几点不同?请用你自己的话说。或者是摘录书上的要点。书上的要点是:①文艺文可写可不写,应用文要写的时候却是不能不写。②文艺文的读者谁看,不知道,应用文的读者一清二楚,③文艺文的形式和内容由作者自己决定,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由客观环境决定。

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在书上做记号。

2.作者这样比较,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意思了,也可以做出初步的区别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机械地这么看。例如班上要开一个迎春晚会,老师和同学要你写一个文艺节目凑凑热闹,这也可以算是学习任务,你能说“我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么?应用文,例如你给同学写信是非写不可,有时候是某种约会,某个问候,也可以是“可写可不写”的。文艺文的写作也常常有个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亦即大众化方向。应用文的读者对象通常是明确的,但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日益追求文艺化、全民化,追求最大的广告效益,读者(观众)对象趋向模糊。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通常由作者决定,这不用置疑。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许多文艺晚会的节目,不是以快板为主,却以唱歌为主,或跳舞为主,或相声为主,或文艺小品为主或多种文艺形式杂而有之呢?这决定于观众的口胃。课文讲了文艺文跟应用文的三点不同,这大大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也附带有助于了解什么是文艺文。但我们在进一步领会应用文和文艺文时,又应当有辩证的观点,具体处理,灵活掌握。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6

(四)商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1、真实:这是写商品说明书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准则。

2、准确:说明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又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因此要把对象

介绍清楚,必须准确精当,不可含混不清。

3、通俗:商品使用者的文化程度差异很大,要让所有人都看懂,必须通俗易懂。

4、规范:商品说明书要符合一定的说明次序,包含必不可少的说明项目。

二、广告

(一)导入

看电视已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有同感,电视节目之间穿插的东西太多,这就是广告。广告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扩大影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产品的品牌,下面我就一起学习有关广告的知识。

第三、四课时

广告的概述

1、概念

广告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招贴、网络等媒介,公开广泛地向公众进行宣传,把有关的商品信息、服务信息传递给人们的一种应用文体。

2、特点

(1)真实性

它是广告的生命,我国《广告管理条例》规定:广告内容必须清晰明白,实事求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弄虚作假,欺骗或蒙蔽用户和消费者。

(2)效益性

广告的目的是推销产品或服务,因此广告要以低成本调动观众的消费心理,促使购买行为实现。

(3)时效性

广告是一种投资行为,具有投入产出的特点,所以要注意时效,要及时制作广告,合理安排广告发布与商品发布进入市场的时间次序。

(4)创造性

广告无固定模式,贵在创新,不落俗套。

3、作用

(1)传递信息,指导消费

(2)促进消费,推动竞争

(3)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4、种类

(1)依用途分:信息广告、推介广告

(2)依表现形式分:文字广告、以图画为主广告、图文并茂广告

(3)依传播媒介分: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路牌广告、灯光广告等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7

一、 概说

所谓经济应用文,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应用文体,指经济领域的应用文。它的内容、使用等与其他应用文有较大的区别。 (一)清楚几个概念:

1、公文: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公文包括应用文,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里规定的13个文种再加上机关常用应用文。狭义的则单指13个文种。本教材所取为狭义公文。

2、应用文:一般指机关常用应用文,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论文、简报等等。 (二)应用文与公文的异同

1、应用文比较注重内容和写法上的处理。如要求起句立意法,要求条理清晰;内容要求符合不同文体的需要等。

2、公文更注重格式上的规范要求。因此对格式要求较严格。学习时应该特别注意格式上的要求,一定要规范处理。

二、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1、实用性:理论学习应该为实际运用服务。应该让学生明了学习方法上的学以致用。

2、实效性:运用效果是最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安排相当的练习和作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

3、专业性: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使用内容和使用要求。如法律专业,可考虑加重司法文书、经济合同等内容的比重;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可考虑加大公文等内容的比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写作与学生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节 学习应用文的意义与作用

三、 学习的意义:

1、 提高素质的需要

写作能力已经成了素质的一个明显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大学生中大多写作能力欠缺:懂抄袭的多,懂加工的少;理论与实践的严重偏离??有必要提高这方面的素质。

2、 做好工作的需要

越来越多单位、岗位要求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即使在学院里,担任干部,无论是班里的,还是系里,或是学院的,都要求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 学习的作用:

1、 利于理解并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

在学习中,随着学习的深入,能了解到有关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中会有大量的例文,通过例文的学习和理解,能拓展认识,利于知识的积累。

2、 有利于开展理论研究,方便工作学习中,从教材和课堂上的例文,利于学生把所学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便于寻找突破口。

五、学习应用文的途径与方法:

1、 增强写作理论、政策观念、法律意识等方面的修养 这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厚积薄发。

2、 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业务的操作,应用文与现实、与业务操作等联系紧密。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乃至理解,学习上才能举一反三。

3、 熟悉文体特点,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应用文内容比较固定,写法比较固定,因此,学习时若能理解文体特点,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将便于学习的深入。 有学生的总结提出其经验是“四到”,不妨参考一下: (一)心到:态度好 (二)脑到:多思考 (三)眼到:多借鉴 (四)手到:多动手。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掌握经济文书中的商品说明书、广告、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结构和内容。

二、教学难点

商品说明书、广告、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主要内容:商品说明书和广告

授课步骤:

一、导入

前面两章,我们学到的应用文主要涉及行政和一般事务,但如果涉及到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时,我们又该运用哪些应用文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经济文书。我们将学习四类:商品说明书、广告、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

二、商品说明书

(一)商品说明书的概述

在生活中,我们购买或接触到新的商品,都是通过阅读该商品的附带说明书,才

获得该商品的有关知识,才会正确使用它,那么商品说明书是什么呢?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接下来一起学习。

1、概念

商品说明书(又称产品说明书或使用说明书),是对商品的性能、构造、功能、使用、保养等进行说明或介绍,让人们了解其特点,获得商品的有关知识,以便正确地使用和保养商品的书面材料。

目的:指导消费者了解商品特点、性能、使用方法

作用:商品和消费者的桥梁;正确使用商品的向导;最大限度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保证

2、特点

商品说明书作为一种独特的应用文体,有其特点,主要有:

(1)知识性

商品说明书的目的是正确指导用户认识和使用商品,它必须介绍商品有关知识,从内容上看,它具有知识性。

(2)实用性

消费者阅读说明书是为了掌握商品的使用方法,因此要实用。

(3)科学性

商品说明书内容要详实可信,符合商品自身特点。

(4)条理性

说明书的使用性很强,因此必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使用者一目了然。

(5)真实性

商品说明书的实用性决定着对产品的介绍要客观,因而真实性是一个基本特点,如果夸大其词,就失去了说明书的作用。

3、种类

(1)根据写法不同可分为:

①条款式:把有关事项按一定顺序分条列项地说明

②叙述式:用短文把有关事项综合诉说

(2)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

①说明式:对商品自身情况进行平实的解说

②文艺式:采用对话、讲故事、连环画等形式对商品进行说明,较有趣味性

(3)从包装角度可分为:

①包装式:将说明的文字图示直接印在外包装物上,一目了然

②内装式:将说明书单列,印成单页或多页,封在包装内部

(二)商品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

常见的商品说明书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

一般是用商品名称加上文种,如《多功能扬声器使用说明书》,也有只以《使用说明书》为标题。

2、正文

一般写商品的基本情况,如商品的用途、性能、结构、技术指标等,以及商品的使用方法,保养知识和有关注意事项。

药品说明书:着重说明成分、主治、功能、用法、用量

机械产品说明书:着重说构造、操作方法和维修保养

食品说明书:着重说明配方、使用方法

家电类说明书:着重说明功能和操作方法

正文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条文式和短文式

3、落款

主要写生产商和经销商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电报挂号等。

(三)例文分析P110例文

(四)商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1、真实:这是写商品说明书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准则。

2、准确:说明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又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因此要把对象

介绍清楚,必须准确精当,不可含混不清。

3、通俗:商品使用者的文化程度差异很大,要让所有人都看懂,必须通俗易懂。

4、规范:商品说明书要符合一定的说明次序,包含必不可少的说明项目。

二、广告

(一)导入

看电视已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有同感,电视节目之间穿插的东西太多,这就是广告。广告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扩大影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产品的品牌,下面我就一起学习有关广告的知识。

第三、四课时

广告的概述

1、概念

广告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招贴、网络等媒介,公开广泛地向公众进行宣传,把有关的商品信息、服务信息传递给人们的一种应用文体。

2、特点

(1)真实性

它是广告的生命,我国《广告管理条例》规定:广告内容必须清晰明白,实事求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弄虚作假,欺骗或蒙蔽用户和消费者。

(2)效益性

广告的目的是推销产品或服务,因此广告要以低成本调动观众的消费心理,促使购买行为实现。

(3)时效性

广告是一种投资行为,具有投入产出的特点,所以要注意时效,要及时制作广告,合理安排广告发布与商品发布进入市场的时间次序。

(4)创造性

广告无固定模式,贵在创新,不落俗套。

3、作用

(1)传递信息,指导消费

(2)促进消费,推动竞争

(3)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4、种类

(1)依用途分:信息广告、推介广告

(2)依表现形式分:文字广告、以图画为主广告、图文并茂广告

(3)依传播媒介分: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路牌广告、灯光广告等

应用文写作教案 篇9

教学计划:

1、了解应用文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2、了解日常事务类文书:介绍信、证明信、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请柬、聘书、倡议书、嘉奖书等写作方法。

3、了解告启类文书:启事、声明、公示、公告、通告、海报、商业广告、通知、通报、产品说明书等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商业广告、通知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应用文的含义、分类、作用和日常事务类应用文写法。

一、导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应用文写作讲究的不是文采,讲究的是规范,代表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企业管理干部来说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说、检验,代表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影响到企业的美誉度和信誉度。因此,我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应用文的概念

1、如何理解文书、应用文、公文的概念?

有的教材这样定义:

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私事务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文章体式的文字材料。

应用文又叫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为人们处理公私事务时常用的一种文体,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

公文又叫文件,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并在法定的范围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2、公文和应用文都是文书,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正式的加带红色文件头的称为公文,而日常事务性的称为应用文,其实这是一种概念上的混淆,两者概念内涵基本相同,广义上没有具别,狭义上应用文大于公文,包含了公文。

三、应用文的主要特点、作用、分类及写作要求

1、应用文具有广泛性、实用性、规范性(程式性)、时效性和授意性与受意性(工具性)等特点。

2、应用文具有指导、督促、协调、宣传、教育、交流、代言等作用。

3、应用文分类方式有多种,可以按用途分,按体裁分,按格式分,按行业分等。

4、应用文写作要求内容真实具体、适应时代和阅读对象、合符规范格式、文字浅显简洁。

四、常用日常事务类文书写作

1、介绍信

⑴介绍信是用于证实本单位有关工作人员身份、介绍其工作使命、凭此与其他单位接洽工作的一种证明性函件。

一种是固定格式,印刷好的介绍信格式,留存根,有编号,便于查询。另一种是公用信纸临时书写,不受限制。

⑵标题:介绍信或XX单位介绍信

主送单位:顶格书写

正文:一要写清被介绍者姓名、身份、随行人数;二要写清接洽事项和要求;三要祈请用语或谦敬语,如“请予接洽”或“请予支持”,之后写“此致敬礼”。

落款:出具介绍信单位和日期,加盖公章。

期限:括号标注“有效期X天”。

2、证明信

⑴证明信是用于证明有关人员身份或有关事实真实情况的证明性函件。

⑵标题:证明或证明信、关于XXX的证明

主送单位:顶格书写,加冒号,也可不写。

正文:提行空两格,写清证明事由,实事求是,真实可靠,言之有据,引文准确,语言简洁。结尾写“特此证明”。

落款:证明单位和日期,盖公章。

附件:复印件加盖复制单位印章。

3、慰问信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向有关方面、有关人员表示慰问、问候和致意的一种专用书信。

⑵标题:慰问信或XXX致XXX的慰问信

主送对象:顶格写。

正文:一是简要说明形势、背景及慰问原因,二是对被慰问者工作成绩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评价,对困难表示理解和同情,三是提出希望和勉励。

落款:单位和日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继续了解常用日常事务类文书写作

1、表扬信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表扬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先进事迹、先进思想的一种专用书信。可直送,可张贴,可送报刊发表。

⑵标题:表扬信或拟定题目,加副标题,如《见义勇为,堪称表率--对XXX的表扬信》 主送对象:顶格写,公开发表的可不写。

正文:一是概述表扬的缘由,简明陈述其先进事迹的梗概;二是对先进事迹作出恰当评价、热情的赞扬和充分肯定;三是表达向被表扬者学习心意,或号召群众向被表扬者学习。落款:单位和时间。

2、感谢信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向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的一种专用书信。

⑵主要写法与表扬信大致相同。结尾写“此致敬礼”或“顺致最诚挚的谢意!”

3、祝贺信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向取得突出成绩或遇上重大喜事的有关方面、有关人员表示庆贺的专用书信,也叫贺信,以电报发出叫贺电。

⑵标题:贺信、祝贺信或加上发信单位、祝贺理由。

主送对象:顶格写。

正文:一是表明贺意,二是肯定成绩,三是简要作结,结尾再另起一行写上祝语或敬语。 落款:单位和日期。

4、邀请书(请柬、请贴)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郑重地邀请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参加某项活动、会议、工作时所使用的一种专用书信。

⑵标题:有封面的写封面,无封面的居中写标题,横排竖排均可。竖排标题写中上方位置。

应邀对象:此致 XX单位(、先生、女士)或恭候XXX光临。

正文:说明邀请事由,即写明活动时间地点,及报到有关事项。结尾“恭请(敬请)光临”。

落款:单位和时间。

印制请柬应注意:用语热情、诚恳、典雅、明白、得体。注意喜庆款式和设计艺术性,封面大方、精美。丧务请柬现多用《讣告》取代。

5、聘请书(聘书、聘约)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某一职务或承担某工作时所使用的专用书信,一示敬重,二为守约。

⑵标题:居中写聘请书(聘书、聘约)

聘请对象姓名:顶格写,也可在正文中特聘XXX为XX,或在正文后写此致 XXX。 正文:简要说明聘请原因、职务、期限,有的还写职责、权限、待遇、要求等。 落款:单位和时间,盖章。

印制的聘书常设计一个精美、庄重、大方的封面。

6、倡议书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等为推进某项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某项活动积极开展,向社会或有关方面首先公开提出的,带有号召性建议的一种专用书信。

⑵标题:可写正副双标

主送对象:泛指的可不写,如在正文写“特向XXX发出如下倡议”。

正文:分引言和主体,引言写原因、目的、形势、背景,“特提出如下倡议”过渡到主体。主体写明建议或希望大家做什么、怎么做,分条列出。

落款:单位和时间。

倡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语言有号召力和鼓动性,为扩大影响可公开张贴、广播或登报刊等。有关方面响应倡议书的发出的倡议叫附议,写法相同。

7、嘉奖书(嘉奖令、奖状、奖励证书、荣誉证)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对有关单位、有关人员所作出的成绩作出嘉奖、表彰、肯定的专用书信。

⑵格式:标题;嘉奖对象;正文:写清被嘉奖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岗位取得什么成绩,或被评选为某某荣誉称号;结尾“特此奖励”或“特发此状(证),以资鼓励。”;落款:单位和时间,盖章。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告启类文书写作

告启类文书是指机关、单位、团体就某一具体事项向群众公开陈述、报道、解说,以使周知的一种简短应用文,通常包括启事、声明、公示、公告、通告、海报、商业广告、通知、通报、产品说明书等。

1、启事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需要公开向大家说明某件具体事情,或希望公众协助办理某项具体事务而使用的应用文。

启事可以处理公、私事,不便以通告、公告等公文文种行文时,就采用启事。如招领、寻人、寻物、征订、征文、征房、招工、招聘、迁址、更名、改期、更正、开业、停业等事项。启事不如公告类公文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多具祈求性、商洽性和周知性。

⑵标题:常以事由+文种为题,也有直以事由或以文种为题。不能错写成“启示”。

正文:写明启事内容,告诉大家什么事,需要大家帮什么忙,原因、目的、要求等,结尾可写特此启事、此启,或不写。

落款:启事单位、时间,加章。

语言注意:表述要明确、周到,语言要得体,祈求性的启事要真挚有礼,寻物启事要写清特征,而招领启事则要笼统含糊,以便认领核对。

2、声明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对重大事件、重要问题表明立场、观点、态度或主张而发表的一种公文。

一种是政府外交专用的声明,如《外交部声明》,也要两国联合声明。另一种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的通用声明,如宣布重要证件、支票、公章作废的声明。

⑵标题:常用单位+事由+文种

正文:一是发出声明的原因、目的,二是声明的主要内容,要声明立场、态度、主张,语言精炼,用词恳切,切忌笼统、含糊。

落款:单位、时间。标题已发单位的可不写单位,只签署法人代表职务、姓名,有的联署法律顾问姓名。

3、公示

⑴定义:领导机关或机关、单位、团体领导机构,需要作出涉及某项决策、人事任免、组织处理或安排等要事项的决定,在事前征示一定范围公众意见的一种周知性公文。如《干部任前公示》。

标题:最好不省略,而要按三要素写清楚。

正文:一是公示缘由,二是公示事项,三是公示要求,便于群众反馈。公示时间一般是7-15天。

落款:单位和时间,加章。

4、公告

⑴定义:向国内外或社会发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公告通常是国家机关使用,而企事业单位一般用通告、启事。⑵对不良事和人的处理则常用布告、告示。

5、通告

⑴定义: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一种公文。具有通知和告知性,也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律效力。

⑵标题:事由+文种

正文:一要简明,重要事项要写清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和奖惩办法。二要注意行文语气,一般事项带有要求协助语气,特殊事项具有强制性,语言要严肃庄重。

公告、通告、启事的联系与区别:三者都是公开发表示的告知性文书,都可在公共场所“公告栏”内张贴,但公告级别最高,范围最大,一般是国家机关发布;通告一般具有纪律、法律约束力;启事级别最小,使用灵活,适用性强,不具强制性。

6、海报

⑴定义:机关、单位、团体向公众公布有关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学术和展览等方面活动消息的文书。凡此类消息不宜用启事、广告、通知的就用海报,公布商品消息、其他事项由不宜用海报。

⑵标题:如海报或球讯、电影消息、演出海报,可以配以图画,字体活泼多变。 正文:写明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参加人员、参加方式和注意事项。 落款:若已写入正文中可省略。

特点比较灵活,可以配图,巧妙设计,新颖活泼,字体、颜色都可变化;可用修辞,但不能乱吹。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继续了解告启类文书写作

一、了解商业广告、产品说明书、通知、通报写作

1、商业广告

⑴定义: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商业广告是通过一定媒体把商品、服务信息传递给人们,以便广泛宣传、促进销售的一种专门经济文书。

⑵广告对产品对企业的作业不言而喻。广告一可传播市场信息,沟通产销渠道;二可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如实介绍商品,正确指导消费;四可促进市场竞争,活跃市场经济;五能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六能美化市容环境,丰富文化生活。 广告为了追求宣传效果,突破了体裁格式限制,只有原则,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商品本身、媒体质介和消费者心理特点来设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追求完美的艺术性和丰富的知识性、感观的趣味性。写作时要有推销价值、要有明确的宣传对象、要有鲜明的主题、要抓住消费者心理、要讲究表达的艺术性。

广告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商品广告、劳务广告、观念广告等,按传播媒体分印刷纸质广告、电视电台广告、交通路牌和公共场所广告等。

⑶广告的主要内容:一是商品原料、制作、效用、价值和价格;二是商品的性能、特征及对消费者作用、意义;三是商品的竞争优越性;四是商品的用户反映;五是选购的好处;六是商品制造者(厂家)、经销商及其成功声誉。

⑷广告原则:一是法律性原则,必须遵守《广告法》;二是真实性原则,货真价实;三是思想性原则,以先进的思想、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引导消费者,不能包含迷信、色情及颓废的内容来刺激消费者;四是战略性原则,要与企业产品总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利益出发策划制作广告。

⑸广告的一般结构:标题、口号、正文、落款。

报刊广告标题很讲究,不仅集中醒目表现广告主题,而且吸引消费者注意,诱发阅读兴趣,促使购买欲望。有直截了当式标题,有间接性标题,复合型标题。写法常有四种,一是新闻式,如“XX交易中心隆重开业”;二是问答式,如“谁不希望牙好胃口就好?”三是赞美式,如“财旺福旺--旺旺雪饼”;四是格言式,如“犀利砂带磨世界不平”。

广告口号又叫标语,在广告文字中常反复使用,是企业、商品的形象标志,有的是企业服务理念、宗旨、精神,如福人药业造福人人。便于记忆和传播。

广告正文一般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写法不拘一格,体式多样。最后要落款,尽量告知购物地点、运输方式、付款方式、厂商名称、地址、电话和银行帐号等。

2、产品说明书

⑴定义: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构造、使用、保养、维修等有关知识的说明性经济文书。

⑵产品名称:注明型号、商标、批准生产文号

dg15.com扩展阅读

比例应用题教案


希望这个“比例应用题教案”能够让您获得更多的收益。教案课件是老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的,老师通常会认真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反馈,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态,这对你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是有帮助的。本文仅供参考!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根据条件,提问。(男生和女生及全班人数的关系)

已知六年级(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2/3.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3)班和二年级(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47/140=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7/10=14(厘米)203/10=6(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2】

一、情景再现:

课上,我先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然后出示:

某单位在植树节组织职工植树,男女职工人数比是3:2。让学生说对3:2的理解。

学生有说男工比女工多一份的;也有说男工是女工的,女工是男工的;男工是总人数的,女工是总人数的;职工共有5份,其中男工3份,女工2份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随机画图如下:

男工3份()女工2份()

接着出示:共有职工60人。

问学生:可以求出什么?学生说可以求出男工和女生的人数。于是我把题目补充完整成例题:某单位在植树节组织职工植树,男女职工人数比是3:2,共有职工60人,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本,无一例外的进行了如下地解答:

3+2=560=36(人)60=24(人)

我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一阵沉默。预想中的多种方法因为学生的预习而没有如期出现,怎么办?自己出示其它方法还是继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我选择了后者,让学生继续看线段图,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答?一阵沉思后,学生终于有所收获,学生的手陆续地举了起来。

一生说:可以先求出每一份的人数,60(2+3)=12(人),再算男职工和女职工,123=36(人),122=24(人)。

另一生说:可以用方程解,2X+3X=60,X=12,122=24(人),123=36(人)。

把这些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结果,学生都倾向于第一种方法: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解。而在我看来,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变式题时,如已知两个部份量的差求两个部份量,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思考过程明显较之归一法先求一份数,再求各部份量要来得复杂。学生往往会照搬总量乘几分之几的方法去解答,导致错误。但学生已经形成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教师该怎么办?听之任之,不利于后续发展;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说法更易使学生发生认识上的混乱;教师规定用哪种方法当然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稍做思考后,我决定让学生解答几道变式题,希望通过变式题的解答来体验各种方法,进而对解题策略作出自己合理地选择。

变式题一:某单位在植树节组织职工植树,男女职工人数比是3:2,男职工有36人,女职工有几人?

变式题二:某单位在植树节组织职工植树,男女职工人数比是3:2,女职工有24人,共有职工几人?

变式题三:某单位在植树节组织职工植树,男女职工人数比是3:2,男职工比女职工多12人,男女职工各有几人?

面临第一个问题,学生经历了短暂的困惑后,然后出现了三种解法:

生1:36=24(人)。我问:为什么这样解?他说:由男女工的比是3:2可知,男工是女工的,男工有36人,就是已知女工的是36,求女工是多少,用除法做。

生2:36=24(人)。我同样让他说说理由,他说,由男工女工的比是3:2可知,女工是男工的,求女工,即求36的是多少,用乘法算。

生3:可以先求出一份数,再算女工人数。3632=24(人)

如果说生2、3的解法是我预料中的话,生1的方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来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同时,我也更加担心学生会更无从选择。但是后面两题的发展情况消除了我的这种担心。先看第二题的解答:

生1:先求出一份数,再求总人数:242=12(人),12(3+2)=60(人)

生2:从3:2中可知,女生是总人数的,已知女生有24人,求总人数,用除法。24=60(人)

学生在这一题中没有用分数乘法来解,我想可能是学生很难会去想全部职工是女工的,而上述两种思路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正所谓择善而从之吧!第三题的解答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先求一份数:12(3-2)=12(人)

再求男工和女工:123=36(人)

122=24(人)

在一次次的体验和反思中,学生选择了他们的方法。

二、思考:

这节课的进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从最初的单一的方法,到多样化,再到认识上的分歧,再到统一的选择,学生经历了一个问题探索优化的数学活动过程,最终达到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平衡。

1、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出现,需要教师给予支持。

现在的学生,学习渠道很多,在学习新知前往往已经对新知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维定势,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学生更好地发展。怎样打破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促使学生去追寻独具个性的、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出现算法多样化呢?这需要教师给予支持。

(1)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还可以怎样算,培养学生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与态度。本课在实施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思维上的惰性,对教材呈现的方法一致认同并接受,不出现别的方法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似乎到此也可,可以直接进行下一环节的练习。从单纯的解题要求来讲,似乎已经达到要求了,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必然有所欠缺。因此,笔者在此采取了继续等待的策略,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继续思考: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这不单单是为了达成笔者所希望的多种方法出现的目的,更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当能够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后,想一想:还有别的策略吗?这是对学生终身有益的。

(2)把静态的材料转化为动态的材料,把结论转化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浙教版的教材编写体系是按照例题+方法+练一练来编写的,教师容易把握,学生能够独立自学,但也容易使师生的思维产生定势。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上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桎棝,影响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本课,教材只介绍了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解答的方法,后面的练习题与例题大同小异,缺乏变式练习,学生在不断地强化这种方法后,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遇到形似例题的变式题,也不假思索地套用这种方法,出现错误。要避免这种僵化的学习行为的产生,需要教师对学习材料进行重组,把静态的例题改为动态生成,把已知结论改为需探索的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去探索,发现不同的解题策略,形成算法上的多样化。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理解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3:2的意思,为后面算法多样化的出现预作伏笔,然后出示总人数60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此基础生成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解答方法,努力使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策略。

2、学生算法的优化,是学生在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内化过程。

算法多样化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出现多样化的算法后,选择哪一种方法,是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曾几何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的说法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笔者也曾进行尝试,结果学生往往死抱着自己的方法不放,上课之前与上课之后没有区别,学习没有质的提高。如果说,算法多样化是学生数学思维量的积累的话,那么,对算法进行优化,则是学生数学思维质的飞跃。本课,学生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出现了转化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归一法解等思路,对此如何评价,引导学生作何选择,是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就以已知总量及部份量的比,求各部份量的基本题来说,各种方法并没有大的区别,这也是学生在解决基本题后,笔者让他们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时,学生喜欢分数乘法解的原因之一。但在解决变式题,如本课的后三题时,三种方法的思维简捷程度是不一样的,以第三题为例,用归一法的思路,已知男职工比女职工多12人,由3:2又可知,男职工比女职工多1份,每份人数是121=12(人),男职工有3份,为123=36(人),女职工2份,122=24(人),思路十分清楚;如果要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思路来解的话,则首先应当使学生想到:男职工人数相当于男工比女工多的人数的,女职工相当于男工比女工多的人数的,然后列出算式:12和12;或者是想到全部人数的是12人,先求出总人数:12=60(人),再求相应的男、女职工人数这样一个转化过程。后两种思路,对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远不及归一法的思路简捷。但如何让学生作出正确选择呢?显然由老师进行规定肯定不行,只有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反思,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课在学生展现各种解法后,老师及时地让学生解答三道变式题,让学生在解决三道变式题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算法,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达到算法多样化基础上的优化,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结束语:

叶澜教授说:没有聚集的发散没有价值的,聚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归宿,优化才是数学的本质。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与反思,自觉进行算法的优化,促进知识的内化。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联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联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教学对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三元坊小学梁智丹

教学内容:人教版23页至24页例1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联系。

(3)______行驶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NextPage]

四、练习提高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联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变式练习

3、理论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教材分析:

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联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联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教学对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妈妈有10块糖,平均分给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几块糖?(每人可分到5块糖。)

提问:妈妈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如果妈妈分给弟弟6块,分给哥哥4块,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3∶2。)

提问: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解例2。

例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1)这道题是一道分配问题的应用题,想一想:分谁?按照什么分?求的是什么?

(2)分析思考:看到播种大豆和玉米面积的比是3∶2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倍数关系?小组讨论。

④玉米的面积与播种总面积的比是2∶5,玉米面积是播种面积的

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提前把学生要汇报的内容制成活动投影片,逐步出现。

(3)解答例2。

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a: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53=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52=40(公顷)

方法b: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为

3+2=5

③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播种大豆和玉米面积的比是3∶2,就是说,在100公顷的地里,大豆地占3份,玉米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

(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大豆和玉米的总面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播种的总面积。或者可以把求得的大豆和玉米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2.练习:第62页中的做一做(1)。

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两个班共订了49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

(1)弄懂题意。

(2)提问: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进行分配?(这道题分配的是49份报纸,按照3∶4的比例分给六一班和六二班。)

(3)独立完成。组员之间互相检验。

3.学习例3。

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小组讨论: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分配的是280棵树,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

(2)提问:根据一班、二班、三班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3)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

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

答: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栽树94棵、90棵、96棵。

(4)同组同学互相检验。

4.练习:第62页中的做一做(2)。

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水果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同组同学互相检验。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想想看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部分量是多少。)解答这种应用题怎样想?(把一个总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就要先求出总份数,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接着就可以求出各部分量。)

回到准备题,问:平均分按几比几分配的?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指出平均分应用题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一种特殊情况。

(四)巩固反馈

1.填空练习:

①把35千克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千克,2份()千克,5份是()千克。

2.专业户王大伯共养鸡和鸭2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4∶3。王大伯各养了多少只鸡和鸭?

3.第62页的做一做(3)。

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与练习题2有什么区别?

如果求它的最短边、最长边怎么求?

4.判断练习:(正确举,错误举)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第63页第1,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复习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接着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题目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从而提出课题。学习新课部分中,例2、例3的教学有扶有放,例2侧重于引导、讲解;例3则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独立完成,最后说说怎么想的,从而掌握解题关键。巩固反馈部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第4题是学生很容易错的一道题,所以采用了判断的方法,指出易错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

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6】

教学内容:课本第91页例4;练一练;《作业本》第39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意义,掌握用反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学会用反比例解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判断题中哪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列出等积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举例说明?

二、新授:

1、教学例4。

例4:一艘货轮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观察:

⑴、题中有哪几个量?

⑵、从题中可见哪个数量是一定的?

分析:

想:因为速度时间=路程,由于4小时与3小时航行路程相同,可确定行驶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所以两次航行与时间的乘积相等。

解:设每小时需航行X千米。

5X=206

X=2065=24(千米)

X=24

(检验)

答:每小时需盘航行24千米。

2、改条件:5小时到达为每小时行15千米,要求几小时到达应怎样列式?

3、试一试。

(1)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2)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36人,可以站多少行?

分析:⑴、从已知数量可知,哪个量是一定的?

⑵、可利用比例解题,也可利用一般方法解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p39.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2、选择题:

1、如果a=c÷b,那么当c一定时,a和b两种量()。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4、C=πd中,如果c一定,π和d()。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对。

40:15=60:②40=15×60③60=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正、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本。

(30+10)=500×30

40=15000

=15000

=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你会列式吗?

(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X×Y=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关系。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第一、分析:可分四步。

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三、检验并答题。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学会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作为一节复习课,课前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自己设计了课件,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感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1、能强化正、反比例意义概念的复习,因为正反比例的意义所涉及的文字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以简化的概括让学生很容易就把两个意义的核心内容记牢。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杜绝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知识。

4、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5、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较强,知识之间的衔接严密,教学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我反复回忆了本节课,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

1、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讨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成什么比例,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教学时不注重情感交流,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讲课节奏快,对差生辅导不到位。讨论的环节和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少,抽的学生少,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掌握怎样从关键字眼上找正反比例的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不会判断。不会判断就不会列方程。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缺点,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争取每节课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8】

教学内容:P53~54、第4~13题,思考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

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P53第4题,口答并说明理由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2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呢?

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

评讲: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反比例

=正比例

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练习小结:(略)

三、综合练习

3、练习十第11题

启发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

4、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1,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

四、讲解思考题

引导: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3,有怎样的关系式?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

第8、9、10题

七、课后作业:

第6、7、12题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总纳概括的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

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并且说一说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一、引发阶段

1、情境诱发

陈叔叔和王叔叔,他们俩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扩张等费用,还净多10万元。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事。(课件)(陈叔叔和王叔叔,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的净利润是10万元。他们两人各应分得多少钱?)

2.猜猜看,他们是怎么分这10万元钱的?如果我再给你这条信息---(陈叔叔和王叔叔两人投资额的比是2:3,构成例1)你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吗?

3.陈叔叔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万元?你会算吗

二、探究阶段

1、自主探索

先自己独立尝试着解答,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比比谁的方法更好。

2、集体交流。

哪个小组先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要听仔细了哦!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补充交流,听清楚他们的方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其他同学有意见或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向发言人提问。

答案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

3、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和前面的知识联系最密切,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4、分析归纳

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总数,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

你们在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按比例分配。

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

5、你见到过、听说过现实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况吗?

我省中考热点学校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

证券市场中股票发行是按比例分配的。

美国总统大选各州选票是按比例分配的。

在建筑业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

三、实践应用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其实在你身上也藏着按比例分配的学问呢!

出示:身体中的按比例分配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

看到这条信息,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身高,算一算自己的头部的高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我的身高是150厘米,我的头部高度约是多少)

四、情境延续

1.再看例1

文具厂在张叔叔和王叔叔的经营下,越来越红火。第二年,李叔叔也投资加入。他加入一年后,纯利润可能会达到多少万元?这时,他们三人各得多少万元?出示(这一年,张、王、李三人的投资分别是4万元,5万元,3万元)

2.尝试解答,同桌互相讨论。

3.展示交流各种方法,你打算如何检验?

4.这题与刚才做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告诉我们总数,都是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都可以看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刚才是两种量的比,现在是三种量的比。

五、发展应用:

1、有些同学不但数学学得好,还十分爱看书。学校校长非常支持,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书、故事书和优秀作文选。假如你是校长,会把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交流。

有用1:1:1来解的吗?哪种解法最简单?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5,两数之比为2:3。求甲数与乙数。

3、六年级有92名学生参加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第一组与第二组人数的比是2:3,第一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4。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六、反思评价

1.在这节课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

2.在这节课中,你的同桌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学习?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1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题里照这样计算说明什么一定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题里两次抽水的总量与时间对应数值各是多少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据对应数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来解答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启发弄清要设未知数x)。学生练习解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追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单一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抽水相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7请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速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航行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列等式的。

5.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用比例知识列出解题的式子,然后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按过去算术解法都要先求什么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成正比例关系,都列成比值相等的式子来解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未知数,表示的数量不同,在等式里位置也不同)说明;在正确判断成比例关系后,要按照比值相等来列等式解答。列等式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用算术方法解答都要先求什么数量这两题里两种数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按什么相等来列等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第1、2题的解答。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3题。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12】

比例应用题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2.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

(二)新课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一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及时纠正。检验。

改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照这样的速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学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干米?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

3 讨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9篇)


通过作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通过写作我们能够让想象力达到极致。写作文要注意不要偏离了作文题目和中心主旨,如何让自己的作文眼前一亮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马上就要看到了,恭喜您参阅本文!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1)

应用文

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通知格式:

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

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xx年小升初各体裁作文写作指导汇总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2)

2016高考英语作文通告类写作技巧

Directions:

Suppose you are a librarian in your university.Write a notice of about 100 words,providing the newly-enroll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brary.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the ANSWER SHEET.

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letter.Use “Li Ming”instead.

Do not write the address.(10 points)

参考范文:

Notice

Welcome you to this university and this new-bulided library. I am a libraian in our university and will give you relev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brary.

To begin with, there is circulation desk in the circulation hall so that you can borrow and return books more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Besides, the hours of loan books is during 9:00-17:00 from Monday to Friday so that you can take best advantage of the library. Moreover, the computer room in the library is big enough for you to search for some academic information charged by the hour so you must ensure that some money is left in your ID card.

I hope you will find the above information useful and I would be ready to discuss the matter with you to further detail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library, please call 123456or send messages to 123456@abc. Wish you a good time during your colledge life.

请注意

欢迎你来这所大学和这个new-bulided库。我是一个libraian在我们的大学会给你有关信息图书馆。

首先,在循环大厅有循环桌子,这样您就可以借并返回书更快更方便。此外,小时的贷款是在9:00-17:00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这样您就可以最好的利用图书馆。此外,在图书馆计算机房对你来说是足够大的'去寻找一些学术信息按小时收取所以你必须确保一些钱留在你的身份证。

我希望你会发现上面的信息是有用的,我准备和你讨论此事进一步的细节。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关于图书馆,请致电123456或123456 @abc发送消息。祝你一段美好的时光在你科莱奇的生活。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3)

通知,是用简明的文字,告诉有关人员需要从事某项工作,或参加某一活动的应用文。单位召开会议,组织集体活动,都可发通知。

请你按照通知的格式,替教导处写一个召开全校秋季运动会的通知。

【指导】

一、通知的格式。

通知

明天下午两点,在本校札堂放映关于人造卫星的科教电影,请各中队队员准时整队进入礼堂。

少先队大队部

3月7日

写通知,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通知”二字,如果事情紧急,就写“紧急通知”。然后,从第二行空两格的地方开始写通知的正文,正文要写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等。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

二、注意事项。

(一)要写清楚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活动或会议参加的对象。

(二)要写清楚谁发出的通知以及发通知的时间。

(三)要注意通知的格式。

以上各项内容,缺一不可,写通知的内容,语言要简洁、连贯。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不必过分注重词句的修饰。

三、内容分析。

本次训练,要求同学们替学校教导处写一个召开全校秋季运动会的通知。我们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这个通知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活动是秋季运动会。要写明举行运动会的时间、地点,参加者的注意事项,最后还要写明谁发的通知,以及发通知的时间。发通知的时间可以做为全体学生参加活动,进行准备的参考,所以必须准确。

例:

通知

学校定于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上午8∶00在北京体育场召开全校第四届秋季运动会,请各班同学做好准备,准时到体育场集合。

教导处

10月15日

【习作评改】

原文:

通知

全校同学们你们好,10月8日召开秋季运动会,请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10月19日

教导处

评改:

一、格式不对。

首先,“通知”二字没有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变成了作文题目,前面只空了四个格。“通知”两字中间应该有一点儿距离。通知的结尾不应该写“此致,敬礼”。这不是书信。

另外,通知的落款应该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写在上面,发通知的时间写在下面。这份通知的小作者把单位和时间写颠倒了。

二、语言不准确,内容不明白。

通知的语言,应该是简单明了,概括而又具体。

这份通知开头句:“全体同学们你们好”,读后以为是建议书,通知中用不着出现这样的`问候句。后面“10月8日召开运动会,请准时参加”,读后让人产生疑问:运动会在哪儿召开?要谁参加这次运动会?什么时间是准时?语言简洁,但还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以使被通知的人能及时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去做。

这份通知还有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内容中讲到10月8日召开秋季运动会,而发通知的时间却是10月19日,在10月8日之后,这就使这份通知失去了意义,变成废纸一张。10月8日已经过了,再通知那天要做的事,岂不是多此一举吗!这项通知,按照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的:

通知

学校定于10月8日在北京体育场召开第三届秋季田径运动会,请全校各班同学和运动员做好准备,于10月8日早7∶30分准时到体育场参加。

教导处

10月3日

掌握通知的写法,要求,可以使我们准确、及时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参加各种活动,比赛。正确地使用通知,可以使我们更顺利地工作,学习。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短短的一份通知没什么难的,不去重视它。写好通知,也需要同学们一丝不苟,以利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4)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台湾小朋友:

你们好!我是xx附小三年级同学,名字叫徐元。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学唱一首歌:"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亲爱的台湾小朋友,你们也一定会唱这首歌曲吧。我们都是华夏子孙,龙的传人,我非常想念你们。我想去台湾看望你们。

参观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子,教室是否宽敞明亮,里面坐着多少同学,校园的操场、花坛、篮球架是否和我们一样。我梦想和你们一起在秀美的日月潭里荡舟,登上高高的阿里山山峰,领略台湾的自然风光,我更想品尝品尝台湾的新鲜水果和鲜嫩的.蔬菜、美味的海鲜。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动物园,那里一定有许多大陆没有的珍奇动物,供我们观赏。我想你们一定愿意为我做导游吧!亲爱的台湾小朋友,我想对你们说,我盼望你们来大陆观光旅游。

我会带你们荡舟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登上"鬼见愁"观赏香山红叶;走进故宫了解中国近代史文化;攀登长城,领略北国风光。我会带你们周游全国,到青海西藏,登耸入云霄的昆仑、珠峰;去中原大地看巨浪滔滔的长江黄河。大陆的水果世界闻名,我将带你们品尝北京庞各庄的大西瓜,平谷的水蜜桃,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四川的蜜橘,山东的大红枣。20xx年即将到来,我将同你们一起步入奥运会场,观看大陆和台湾的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勇夺金牌的壮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消息你们一定已经得知,我将带你们拜访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听他们讲遨游太空的故事,并参观载人飞船。

亲爱的台湾小朋友,我想告诉你们,大陆人民要和平,要和台湾搞好关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大陆人民通过精挑细选,已经选好了一对大熊猫,这对大熊猫长得非常漂亮,活泼可爱。它们将很快被送往台北,你们在台湾也会看到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到了台湾,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呀!海峡两岸同胞期盼团聚。实现祖国统一,是我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我相信这个美好的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让我们携起手共同圆梦吧!祝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xx附小三年级学生:徐元

20xx年1月14日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5)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xx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通知说,为了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20xx年元旦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元旦:1月1日-3日放假,共三天。其中1月1日为法定假日,将20xx年12月30日(星期六)、31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分别调至20xx年1月2日、3日,20xx年12月30日(星期六)、12月31日(星期日)上班。

通知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生产和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放假期间,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元旦放假通知应用文写作三:

关于元旦放假的通知

公司全体:

为做好元旦节放假期间各项工作安排,根据政府有关法规及集团《通字[20xx]第01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将元旦节放假安排如下:

1、 元旦节假日为3天,即1月1日至1月3日。

2、 公司本部员工的休假,参照集团安排,放假时间为:其中1月1日(星期四)为法定假日,将1月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1月2日(星期五)休息, 1月4日(星期日)正常上班。

3、 各区域、各项目照常公休。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员工休息,因工作需要不能正常休息的,由所在项目负责人按实际假期天数予以补休。

4、 公司本部各职能部门、各区域部门及项目请于12月24日前将元旦期间项目主管级以上员工的值班安排表发送至行政部报公司领导审批。

5、 放假期间各职能部门安排检查人员对省内各项目进行巡查,外省项目每天对现场情况进行总结并邮件发送至公司相关领导,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开展。

6、 各部员工于放假离开前须检查办公室安全,关好电源、门窗等,放假期间敬请注意安全。

特此通知!

人力行政部

二〇 年 月 日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6)

地点:桂林洋海口经济学院后勤大楼五楼509室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

电话:65733721

海口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现将经单位干部职工讨论通过的十项规章制度予以下发,本制度从4月1日起实行,请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履行,相互监督。

附:十项规章制度

云和县残疾人联合会

二〇xx年三月三十一日

一、学习制度

二、会议制度

三、考勤制度

四、财务制度

五、车辆管理制度

六、公务接待制度

七、物品采购制度

八、信访接待制度

九、办证制度

十、信息奖励制度

一、学习制度

(一)干部职工学习制度:

1、干部职工学习由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2、学习内容:政治、法律、业务;

3、学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一次,必要时临时确定;

4、学习纪律:无故不得请假,有特殊原因向办公室主任请假。

5、主持人:由办公室主任主持;

6、学习纪录:由办公室主任纪录。

(二)党员学习制度

1、党员学习由单位全体党员参加;

2、学习内容:政治、法律、党章、业务;

3、学习时间:根据县里规定的统一时间(每月10号左右);

4、学习纪律:无故不得请假,有特殊原因向主持书记请假;

5、主持人:由书记或副书记主持;

6、学习纪录:由主持书记纪录。

二、会议制度

(一)干部职工会议

1、干部职工会议由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2、会议内容:干部职工工作汇报、交流、讨论;领导布置工作等;

3、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一次,必要时临时确定;

4、会议纪律:全体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请假,有特殊原因的向主持会议人请假;

5、会议主持:由理事长或副理事长主持,会议议题由主持会议理事长确定;

6、会议纪录:由办公室主任负责纪录。

(二)党员会议

1、党员会议由支部全体党员参加;

2、会议内容:党建、党教或由主持人提出议题;

3、会议时间:根据上级布置工作需要临时确定;

4、会议纪律:全体党员无故不得请假,有特殊原因的向支部书记请假;

5、会议主持:由支部书记或书记委托人主持;

6、会议纪录:由主持会议人负责纪录。

(三)理事会会议

1、理事会由理事会班子全体成员参加,办公室主任列席会议;

2、会议内容: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审定各项工作总结,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计划的落实,找出工作存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讨论部署新的工作任务,研究决定有关重大问题,具体会议议题由理事长或副理事长提出。

3、会议时间:一般2个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临时确定召开;

4、会议主持:由理事长或理事长委托的副理事长主持;

5、会议纪录:由副理事长负责纪录。

(四)理事长办公会议

1、理事长办公会议由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参加;

2、会议内容:研究制定单位奖罚措施,经费安排和使用及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

3、会议时间:一般一个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由理事长或副理事长提出议题可以临时确定;

4、会议主持:由理事长主持;

5、会议纪录:由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分别纪录。

(五)党组会议

1、党组会议由党组班子成员参加。

2、会议内容:研究制定党建党教计划,分析党员思想情况,研究干部任免、人事调配、培养、考察,研究老干部、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研究解决残联工作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

3、会议时间:一般1个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由书记提出议题可以临时召开。

4、会议主持:由党组书记主持会议。

5、会议纪录:由党组成员分别纪录。

三、考勤制度

1、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此对华守阳不做要求)坚守工作岗位。

2、实行签到制度(由周建霞同志负责),每天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3、签到必须由本人签名(全称),不得他人代签。

4、因故需请假者,须事先办好请假手续,交办公室(刘云平负责)备案,否则按旷工处理(除紧急事情外,可以先打电话请假,后办手续)。旷工一天扣除考勤奖50元,每月旷工三天以上扣除全月考勤奖。请假一天以内由科室主任审批,三天以内由分管领导审批,三天以上由主要领导审批。

5、请假天数可在年休假中抵销,超过年休假时间的请假(不包括病假),每天扣除10元出勤奖。

6、节假日值班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四、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做到勤俭办事,厉行节约,量力而行;少花钱、多办事。

2、一切报销凭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要求,要有经手人(或经办人)、审核人、领导签批后方可报销。

3、财会人员对不规范,不合法的收据、凭证有权不予受理。

4、单位经费私人不得借用,出差、开会等工作需要可按照规定办理暂借手续,返回后一周内向单位结清。

5、严格执行国家经费支出标准,专项经费应专款专用,重大支出应由集体讨论决定。

五、车辆管理制度

1、单位小车主要为领导工作所用,领导用车应提前通知办公室或驾驶员,以便安排。

2、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需用车,与办公室联系,经领导批准给予安排。

3、用车由专职驾驶员驾驶,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各项交通安全规定,并认真管好用好车辆,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加足汽油,保证随时用车需要。

4、单位车辆未经批准不得借给他人(含单位、个人)使用,确需借用的按县里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否则,后果由驾驶员承担。

5、车辆不运行时,一律停放在单位,否则产生的后果,由当事人承担。

6、车辆维护,需领导批准,并按指定地点维修,维修费用需经办公室审核,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

7、车辆用油由办公室负责,保证车辆随时可用。

六、公务接待制度

1、公务接待由办公室负责,接待标准按县里有关规定执行。

2、陪客原则上由领导陪同,确因工作需要可安排相应对口人员陪同,对口人员必须服从。

3、公务用餐活动地点,办公室可根据卫生、经济实惠的原则而定。

4、公务接待报销,须凭发票、菜单,需经办人签字,办公室审核,领导签字方可报销。

5、单位接待有关费用,办公室应在一个月之内给予结清。

七、物品采购制度

1、单位物品采购工作统一由办公室负责。

2、工作所需物品由所用科室提出,分管领导审核,报理事长审批后方可购置。

3、物品采购必须有专人验收,并办理入库手续,逐一登记,采购人和保管人应相互分离。

4、物品领用或放发需经领导同意,并逐一填写领用单或发放单(收货人必须签字)。

5、物品采购发票必须有经办人、验收人,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

八、信访接待制度

1、实行首访负责制,凡是群众来访都必须认真接待,不属于本科室工作范畴的,必须引导移交有关科室办理。

2、群众来访内容能办的要及时办理,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来访者说明原因,不能办的要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及解释工作。

3、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登记,重大事项及时向领导汇报。

4、上级交办的群众来访来信,必须在15个工作日办理完毕,不能完成的必须说明原因。

5、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必须态度和谐,不得与来访者发生争吵。

九、办证制度

1、办理《残疾人证》必须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医院签定(诊断)。

2、县中医院单列视力残疾鉴定有效。

3、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必须经丽水市第二医院或市级以上专科医院鉴定。

4、申请办理《残疾人证》者必须凭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残疾人鉴定情况表》、身份证(或户口簿)、2寸个人脱冠照片2张,经科室审核,领导审批后方能办理。(领导不在,由办公室主任审批)。

5、认真做好办证登记,办证分类统计,证件档案管理等工作。

十、信息奖励制度

1、在单位简报上发表每篇奖励20元;

2、在本县部门简报发表每篇奖励30元;

3、在云和报或市级部门简报上发表每篇奖励50元;

4、在市级报刊、杂志或省级部门简报上发表每篇奖励100元;

5、在省级报刊或杂志上发表每篇奖励200元;

6、信息发表登记由周建霞同志负责;

7、奖励资金统一年终统计,汇总后一次性兑现。

各部门、各片区、项目组:

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决定:《职场纪律》、《办公场所管理规定》、《员工假期规定》、《差旅费报销规定》、《图书资料管理规定》、《员工宿舍管理规定》、《关于统一宣传文字口径及审稿的规定》、《驾驶员工作规范百分考核内容分解》等规章制度从即日起下发执行。

特此通知。

《职场纪律》;

《办公场所管理规定》;

《员工假期规定》;

《差旅费报销规定》;

《图书资料管理规定》;

《员工宿舍管理规定》;

《关于统一宣传文字口径及审稿的规定》;

《驾驶员工作规范百分考核内容分解》。

职场纪律

(一)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制度与上级领导的指示。

(二)忠于职守,努力工作,不得泄露业务机密。

(三)对未经明确的事项处理,应请示上级,遵照指示办理。

(四)珍惜公司信誉,自觉维护公司利益,未经授权,个人无权代表公司发表任何言论。

(五)不得兼任本公司以外的职务,但机构投资企业经董事长特准者不在此限。

(六)对一切公物应爱惜使用,不经许可不得私自携出。

(七)遵从上级指挥,不得违抗上级命令,如有正当意见,应在事前陈述。

(八)公司实行每周工作6天,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八小时。

(九)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30分,下班时间为下午5时30分,下午上班时间1时30分,下班时间为5时30分。夏季作息时间另行调整。

(十)员工应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打卡或签到,任何人不得代人打卡或签到,违者双方均以旷工论处。

(十一)上班必须先到公司打卡或签到后,方能外出办理各项业务。特殊情况不能到班打卡者,须经主管领导签卡批准;不办理批准手续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十二)员工外出办理业务前须向本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申明外出原因及返回公司时间,并在留言板上留言,否则按事假处理。

(十三)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者,一经发现,按旷工处理。

(十四)员工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给予通报批评一次;达5次者给予警告处分一次;

(十五)员工无故旷工一天以上,给予通报批评一次;每月累计3天旷工者,给予记过处分一次;

(十六)员工因公出差,须事先填写出差通知单;部门副经理副总经理、大项目经理)以上人员出差须报经总经理批准,工作紧急无法请假时,到达出差地后应以下人员由部门经理批准,各部门经理出差由主管领导批准,总部一级部门负责人(含片区及时与公司取得联系。没有出差通知单或未经领导批准的出差不予报销出差费用。

(十七)员工请假须按规定履行请假审批程序,获得批准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岗位。请病假须于上班前或不迟于上班时间后15分钟内,致电所在部门负责人及分管行政负责人,并且应于病假后上班第一天内,向单位提供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住院或建议休息的有效证明。如无医院证明,按照事假处理。

(十八)为了保证员工休息,应严格控制员工加班。确因工作紧急,需要员工加班的,必须填写加班申请单,由其直接上级签字批准。办公室有打卡设备的,必须在加班前和加班结束后打卡,并于加班的次日将加班通知单交给行政考勤人员备案,以此并对照打卡记录作为调休、补休的依据。

(十九)因公参加社会活动、赴外地出差,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并报考勤人员备案,视为正常出勤。

(二十)处罚规定:

1、代他人打卡或签到的,每次扣除双方薪金各50元,三次以上除作上述处罚外,给予记过一次。

2、迟到或早退5分钟以上,30分钟以下者,每次扣除薪金20元;15分钟以上,两小时以下者,每次扣除薪金50元。

3、以下情况,一律视为旷工:

(1)迟到两小时以上,事前未办请假手续的;

(2)请假未获批准即擅自不上班的(包括续假未获批准);

(3)以虚假理由请假而被发现的。

(4)旷工时间的最小计算单位为个工作日,不足个工作日以个工作日计算。

4、对旷工的处理:

(1)旷工有一天扣发两天工资(包括岗位职务工资和各种补助津贴)

(2)连续旷工超过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作严重违纪处理,公司将与之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

5、受到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者,除档案记载外,还要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具体处罚标准见《员工手册》中“奖励和处分”相关条款。

办公场所管理规定

一、按时上班,上班后立即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得离岗、串岗。上班时间不得嘻戏、聊天,大声喧哗,需要讨论工作问题时,应到会议室进行。

全校各部门、各学院:

根据xxx办公厅通知精神,现将20xx年元旦放假通知安排通知如下:

一、具体时间

20xx年1月1日(周x)~20xx年1月3日(周x)放假,共三天。其中1月1日放假停课,如有学院确需补课,应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并报教务处。20xx年1月4日(周一)正常上班。

二、放假期间有关注意事项

(一)各单位要做好人员值班安排,遇有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

(二)各单位在放假前认真排查治安、消防及安全隐患,要加强校园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三)学工处和各学院要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特此通知。

20xx年xx月xx日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7)

中职应用文写作通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通知”这一应用文体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能够正确使用通知的语言和格式;

3. 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写出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通知。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通知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用途;

2. 学习通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

3. 分析不同情境下的通知写作技巧;

4. 练习写作不同类型的通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通知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通知的兴趣,并让他们对通知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习通知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

- 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通知的定义和特点,例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 通过对比通知和其他应用文体,强调通知的特殊性和实用性。

3. 学习通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20分钟):

- 介绍通知的基本结构:标题、正文、落款等。

- 分析通知的写作要点,如: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用恰当的格式等。

4. 分析不同情境下的通知写作技巧(20分钟):

- 通过展示不同情境下的通知范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根据情境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练习写作不同类型的通知(2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通知的写作任务,如:班级活动通知、学校比赛通知等。

- 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然后撰写通知。

- 学生完成通知后,进行小组间交流和互评,加深对通知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6. 总结与反馈(10分钟):

-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要点,强调通知写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四、教学资源:

- 通知的实例;

- 笔记本、笔、纸。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通知的特点、结构和写作要点,培养了学生对通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写作练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和互评,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同时,教师的角色也更加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注重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建议。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通知的写作技巧,还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8)

应用文修改

据提示,找出请假条中的两处毛病,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张老师:您好!

今日我因贵体欠安,故请假一天,望老师批准。

请假人:李明5月20日

修改意见:(1)语言:“贵体欠安”改为“身体不适”或“感冒发烧”等;(2)格式:落款时间与请假人位置调换。

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问题。

表扬信

光明中学校领导:

贵校初三(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

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初三(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敬礼!

方旭的家长     

方明杰  李丹  敬上

204月29日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它们是:(1)(5)。(写出划线处的序号)

2、有语病的是第(4)处。(写出划线处的序号)应改为:

高远同学在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或:在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高远同学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用括号标出。(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改正:

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外,还请求学校领导在全校给予表扬!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封信(片断)

敬爱的爷爷:

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常常惦念着您。有时思念心切,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爷爷,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勿挂念。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

此致敬礼

孙敬上

××年×月×日

1、          这封信格式有两处错误:                           

(1)称呼没有顶格写,(2)“敬礼”应移到下行顶格写。

2、          正文划横线的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改正。

(1)“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删去“一下子”或“很快”。

(2)“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删去“通过”或“使”。

3、          文中加点的三个词中有一个不得体,找出来加以修改并说明

修改理由。

“务必”不得体,可删去。因为“务必”一般是用于上对下的子要求。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从格式到内容都有毛病,请按要求修改。

征稿启事

为丰富校刊《中学时代》的内容,特征求下列稿件:园丁颂歌,班级新事,学习心得,读书笔记,思想火花和文艺创作等。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

祝大家学习进步!

应用文通知写作范文(篇9)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二)企业是否有发包项目,承包单位是否具备资质,现场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三)特种设备是否登记备案,是否定期年检,安全管理是否落实;

(四)建筑物、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和临时性简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等是否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五)建筑物消防设施是否按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完善,消防设施是否定期维修保养、完整好用;

(六)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七)仓库物品堆放是否符合《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

(八)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九)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培训、演练是否落实;

(十)对已排查出的火灾隐患是否按要求整改到位,已整改的有否反弹。

比例应用题教案10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通过学生反应,教师能知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以下是我在网络上选取的一篇“比例应用题教案”的文章,为了方便您的使用请收藏本网页链接!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复习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3.复习用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3.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一定,梯形的面积和它的高度。

4.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5.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6.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7.单位面积一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8.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9.订阅《北京儿童》的份数和所需钱数。

(二)复习应用题

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8天56台

31天?台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正字,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解设到月底可生产x台。

x=217

答:照这样速度月底可生产217台。

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多少本?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20页600本

24页?本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反字,决定用反比例方法做。

解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x本。

24x=20600

x=500

答: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500本。

学生独立地用老师教的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两道题。

(1)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练习解答两步的比例应用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黑板上的对应关系变成:

解设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答:18天可以读完。

2.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

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

对应关系:

解设如果每天多读4页,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30-18=12(天)

答:提前12天读完。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

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

练习(学生独立分析,做题。)

1.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h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解设甲城到乙城有x千米。

3x=105(3+1.2)

x=147

答:甲城到乙城有147km。

2.光明乡有144公顷水稻,5天收割了90公顷,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几天可以收割完?

解设剩下的x天可以收割完。

90x=554

x=3

答:剩下的3天可以收割完。

(再用间接设的方法做两道题。)

1.纺织厂的织布车间过去每人看16台织布机,每班需要42人,现在改进操作方法,每人看24台。每班可以节约几人?

1642=24x

42-x

2.某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器48台,15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要12天完成任务,每天应增产多少台?

12x=4815

x-48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方法的,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上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

第一层次,先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因为这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

第二层次,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怎样找对应关系,如何正确判断,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第三层次,进行间接设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目的是在原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

板书设计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妈妈有10块糖,平均分给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几块糖?(每人可分到5块糖。)

提问:妈妈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如果妈妈分给弟弟6块,分给哥哥4块,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3∶2。)

提问: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解例2。

例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1)这道题是一道分配问题的应用题,想一想:分谁?按照什么分?求的是什么?

(2)分析思考:看到播种大豆和玉米面积的比是3∶2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倍数关系?小组讨论。

④玉米的面积与播种总面积的比是2∶5,玉米面积是播种面积的

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提前把学生要汇报的内容制成活动投影片,逐步出现。

(3)解答例2。

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a: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53=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52=40(公顷)

方法b: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为

3+2=5

③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播种大豆和玉米面积的比是3∶2,就是说,在100公顷的地里,大豆地占3份,玉米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

(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大豆和玉米的总面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播种的总面积。或者可以把求得的大豆和玉米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2.练习:第62页中的做一做(1)。

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两个班共订了49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

(1)弄懂题意。

(2)提问: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进行分配?(这道题分配的是49份报纸,按照3∶4的比例分给六一班和六二班。)

(3)独立完成。组员之间互相检验。

3.学习例3。

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小组讨论: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分配的是280棵树,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

(2)提问:根据一班、二班、三班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3)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

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

答: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栽树94棵、90棵、96棵。

(4)同组同学互相检验。

4.练习:第62页中的做一做(2)。

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水果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同组同学互相检验。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想想看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部分量是多少。)解答这种应用题怎样想?(把一个总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就要先求出总份数,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接着就可以求出各部分量。)

回到准备题,问:平均分按几比几分配的?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指出平均分应用题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一种特殊情况。

(四)巩固反馈

1.填空练习:

①把35千克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千克,2份()千克,5份是()千克。

2.专业户王大伯共养鸡和鸭2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4∶3。王大伯各养了多少只鸡和鸭?

3.第62页的做一做(3)。

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与练习题2有什么区别?

如果求它的最短边、最长边怎么求?

4.判断练习:(正确举,错误举)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第63页第1,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复习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接着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题目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从而提出课题。学习新课部分中,例2、例3的教学有扶有放,例2侧重于引导、讲解;例3则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独立完成,最后说说怎么想的,从而掌握解题关键。巩固反馈部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第4题是学生很容易错的一道题,所以采用了判断的方法,指出易错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

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根据条件,提问。(男生和女生及全班人数的关系)

已知六年级(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2/3.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3)班和二年级(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47/140=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7/10=14(厘米)203/10=6(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联系。

(3)______行驶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四、练习提高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联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变式练习

3、理论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样测量和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中信广场的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骤怎样的呢?

样测量和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中信广场的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骤怎样的呢?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2、选择题:

1、如果a=c÷b,那么当c一定时,a和b两种量()。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4、C=πd中,如果c一定,π和d()。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对。

40:15=60:②40=15×60③60=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正、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本。

(30+10)=500×30

40=15000

=15000

=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你会列式吗?

(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X×Y=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关系。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第一、分析:可分四步。

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三、检验并答题。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学会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作为一节复习课,课前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自己设计了课件,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感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1、能强化正、反比例意义概念的复习,因为正反比例的意义所涉及的文字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以简化的概括让学生很容易就把两个意义的核心内容记牢。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杜绝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知识。

4、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5、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较强,知识之间的衔接严密,教学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我反复回忆了本节课,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

1、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讨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成什么比例,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教学时不注重情感交流,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讲课节奏快,对差生辅导不到位。讨论的环节和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少,抽的学生少,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掌握怎样从关键字眼上找正反比例的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不会判断。不会判断就不会列方程。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缺点,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争取每节课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6

教学内容:P51-52例1、例2,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目的: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二、导入新课

说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列出等式。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X立方米。

三、学习新课

1、学例1

(1)将导入题中的X立方米改成多少立方米?

(2)讨论:怎样用比例的知识来解这道题止的导入题的想法能给我们启示吗?

(3)试一试:学生练习讲解例题,教师根据情况作点拨。

(4)小结: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

2、数学想一想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并说说列等式的依据。

3、教学例2

(1)出示例2,读题

(2)讨论并试一试:能仿照例1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例2吗?

(3)说一说:将自己的解法及想法告诉大家。

教师作点拨

4、学习想一想

独立练习后班次讲

5、小结:解题思路

(2)判断比例关系

(3)找出对应数值

(4)列出等式解答

追问:你认为解题关键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练习十第1题

评讲时比较异同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

六、作业

P5354第2题,第10题。

七、课后作业

P53第3题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P5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

证观点,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难点:利用正反比例意义正确列出等式,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铺垫孕伏,建立表象;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归纳总结,

揭示意义;巩固练习,考考自己;分层练习,深化新知)

一、铺垫孕伏,建立表象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经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从上面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学习比例的应用(板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课件演示)让学生读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师: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自由回答)

(提问:我们怎样解答的?(板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学生解答如下几种:

解法一:14025=705=350千米

解法二:140(52)=1402.5=350千米

如果有学生用比例方法解,老师及时给以肯定,如果没有,老师给以引导性的问题: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路程、时间和速度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固定不变),你是怎么知道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

C它们有什么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D题中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因此和的是相等的。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

解法三:(用比例方法,怎样列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总路长X千米

140X或140:2=X:5

252X=1405

X=350

答:甲乙两地之间公路长350千米。

小结:这一类型题,我们不仅可用过去的归一法、倍比法来解,还可用比例方法来解。

2、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呢?

3、变式练习改编题

出示改编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4、教学例2(课件演示)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提问:(1)以前我们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1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例2来试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练习后提问怎样想的?速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解答。

7054=3504=87.5(千米)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怎样想,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和成比例,所以两次行驶的和的是相等的。

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行驶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式。

(4)设每小时行驶X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X=705X=705/4X=87.5

答:每小时行驶87.5千米。

师:A)该题中三个量有什么关系?其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B)题中哪一种是固定不变的?从哪里看出来?C)它们有什么关系?D)这道题的一定,和成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驶的

和的是相等的。

(5)变式练习(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集体订证,说说怎样想,根据什么列式。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解:设需要x小时到达

87.5x=705x=4

答:需要4小时到达。

三、归纳总结,揭示意义

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说解题思路。

指出: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四、巩固练习,考考自己(课件演示)

请你们按照刚才学习例题的方法去分析,只要列出式子就行。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以上1、2两题,学生做完将鼠标移到看看做对了没有进行自我判断。

3、先想想下面各题中存在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

4、四选一,每题只能选一次

(1)体积是30立方分米的钢体重150千克,重1200千克的这种钢材,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d)

a.15030=1200xb.30:150=1200:x

c.150x=301200d.150:30=1200:x

(2)机器厂制造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8分钟减少到3分钟,过去每天生产零件60个,现在每天生产多少个?(a)

a.608=3xb.60:8=3:x

c.608=(8-3)xd.3:x=8:60

(3)机器厂生产一种零件,每制造5个零件需要40分钟,一天工作480分钟,能制造多少个零件?(b)

a.540=480xb.5:40=x:480

c.40x=5480d.40:5=x:480

(4)托儿所给小朋友分糖,原来中班24人每人可分5块,最近又调进6人,每人可分多少块糖?(c)

a.245=6xb.24:5=6:x

c.(24+6)x=245d.(24+6):x=24:5

(5)小红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了全程的75%,几小时可以走一个来回?(b)

a.375%=2xb.75%:3=2:x

c.75%x=23d.3:75%=2:x

五、分层练习,深化新知

○1修一条长6400米的公路,修了20天后,还剩下480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要修多少天?(6400-4800):20=4800:x

○2工人装一批电杆,每天装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装6根,几天能够完成?

1230=(12+6)X

○3农具厂生产一批小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可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了20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12028=(120+20)X

六、全课总结,温故知新

解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一般方法和步骤:

1、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3、列出比例式,并解比例式;

4、检查后写出答案;

5、特别注意所得答案是否符合实际。

七、课后反馈,挑战难题

小明受老师委托,编一些比例应用题,于是他前往数学超市选购了一些条件:

计划每天生产30辆、实际每天生产40辆、计划25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计划一共生产了900辆、实际一共生产了1000辆

小明需要你的帮助,你会怎样编题?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总纳概括的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

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并且说一说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一、引发阶段

1、情境诱发

陈叔叔和王叔叔,他们俩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扩张等费用,还净多10万元。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事。(课件)(陈叔叔和王叔叔,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的净利润是10万元。他们两人各应分得多少钱?)

2.猜猜看,他们是怎么分这10万元钱的?如果我再给你这条信息---(陈叔叔和王叔叔两人投资额的比是2:3,构成例1)你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吗?

3.陈叔叔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万元?你会算吗

二、探究阶段

1、自主探索

先自己独立尝试着解答,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比比谁的方法更好。

2、集体交流。

哪个小组先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要听仔细了哦!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补充交流,听清楚他们的方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其他同学有意见或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向发言人提问。

答案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

3、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和前面的知识联系最密切,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4、分析归纳

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总数,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

你们在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按比例分配。

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

5、你见到过、听说过现实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况吗?

我省中考热点学校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

证券市场中股票发行是按比例分配的。

美国总统大选各州选票是按比例分配的。

在建筑业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

三、实践应用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其实在你身上也藏着按比例分配的学问呢!

出示:身体中的按比例分配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

看到这条信息,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身高,算一算自己的头部的高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我的身高是150厘米,我的头部高度约是多少)

四、情境延续

1.再看例1

文具厂在张叔叔和王叔叔的经营下,越来越红火。第二年,李叔叔也投资加入。他加入一年后,纯利润可能会达到多少万元?这时,他们三人各得多少万元?出示(这一年,张、王、李三人的投资分别是4万元,5万元,3万元)

2.尝试解答,同桌互相讨论。

3.展示交流各种方法,你打算如何检验?

4.这题与刚才做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告诉我们总数,都是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都可以看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刚才是两种量的比,现在是三种量的比。

五、发展应用:

1、有些同学不但数学学得好,还十分爱看书。学校校长非常支持,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书、故事书和优秀作文选。假如你是校长,会把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交流。

有用1:1:1来解的吗?哪种解法最简单?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5,两数之比为2:3。求甲数与乙数。

3、六年级有92名学生参加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第一组与第二组人数的比是2:3,第一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4。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六、反思评价

1.在这节课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

2.在这节课中,你的同桌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学习?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题里照这样计算说明什么一定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题里两次抽水的总量与时间对应数值各是多少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据对应数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来解答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启发弄清要设未知数x)。学生练习解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追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单一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抽水相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7请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速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航行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列等式的。

5.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用比例知识列出解题的式子,然后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按过去算术解法都要先求什么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成正比例关系,都列成比值相等的式子来解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未知数,表示的数量不同,在等式里位置也不同)说明;在正确判断成比例关系后,要按照比值相等来列等式解答。列等式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用算术方法解答都要先求什么数量这两题里两种数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按什么相等来列等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第1、2题的解答。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3题。

比例应用题教案 篇10

比例应用题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2.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

(二)新课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一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及时纠正。检验。

改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照这样的速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学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干米?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

3 讨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应用文写作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