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蝙蝠和雷达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1.29

蝙蝠和雷达课件范本。

希望大家能够留意我所写的关于“蝙蝠和雷达课件”的文章。教师在上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现在也是编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编写出恰当的教案和课件,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为了方便将来查找,请各位把本页添加到浏览器的收藏夹中!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

1、复习第一段。

2、播放有关录象。

3、质疑揭示目标。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

(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汇报交流。

(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导朗读。

(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根据思考题自学。

(2)师生共同板书。

(3)看录象。

(四)总结。

(五)扩展。

(六)质疑。

(七)作业。

板书设计:

18 蝙蝠和雷达

(研究)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 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次试验方式及试验结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蝙蝠探路方法及雷达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学生资料,每四人小组分发一张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说)

2、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课。学生说课题,师板书课题。

3、(媒体出示飞机夜航的画面)引入: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质疑: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学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二、理解感悟,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科学家从蝙蝠夜里飞行中得到了启示,那么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到底有多强呢?请你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用曲线划出。

(2)交流,出示有关的句子。(课件出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思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高超呢?(指名汇报)(可从“灵巧”“极细”“从没”……几个词来理解。)

(3)出示去掉关联词语的句子,指名学生边读边填写,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

(4)齐读体会。

2、学习4、5、6自然段。

(1)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真大,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吗?(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2)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试验。谁来把试验的内容读一读?(指名分读试验的内容)并思考:三次试验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汇报)

(3)科学家们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试验的?(找到句子并出示: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在这种条件下飞行有没有困难?从哪看出来的?(“横七竖八”“许多”)(女生读)

(4)出示表格:指名读表格要求。生自由读4、5自然段,讨论如何填写表格。(汇报)

(5)课件演示三次试验的过程,并再读有关试验的句子体会。

(6)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比较句子: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a、指名分别读两个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b、去掉“配合”行吗?为什么?

c、男生读中体会。

3、学习7自然段

看了这个结论,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1)、快速浏览第7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a、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文章把蝙蝠探路的过程写的很清楚、很具体呢?(抓住几个动词,深入体会。)

b、分句朗读体会。

(3)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过程。学生复述,师板书。

(4)语言训练:下面请同学们都来当蝙蝠,向大家说说你的独门探路的绝技。

出示:你想知道我夜里飞行的秘密吗?让我来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介绍材料,指名读后说感受,进一步体会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6)科学家是一下子把这个秘密研究出来的吗?指名说,并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中体会)

(7)齐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1)科学家研究出秘密后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a、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飞机安全飞行的句子。

b、填写手里的表格。

(3)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雷达工作示意图)

(4)课件出示蝙蝠探路过程和雷达工作的原理,学生分别叙述比较,看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5)出示填空,并填写。

飞机上雷达的()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就像是蝙蝠的()。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这就是人类模仿蝙蝠飞行的秘密,给飞机安上了雷达,使飞机能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1、书上的资料袋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要告诉我们呢?(出示)指名朗读。

2、你还知道人类从其他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吗?出示:语言直播厅:

科学家受到了____的启发而发明了______。

3、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

小结: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3)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即( )得( )起( )

坚( )既( )碍( )超( )

塞( )摹( )辟( )彰( )

赛( )暮( )避(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新授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说感受。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科学家通过试验研究,已经找到了答案,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课件演示三次试验)

2、自由读,⑴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⑶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

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试验的情况)

边演示,学生边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分别说出第二第三次试验是怎样做的。

师:结果怎么样?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

师: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师: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

师: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

(2)生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3)画出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4)师补充: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画示意图讲述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你们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6)

(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

1、复习第一段。

2、播放有关录象。

3、质疑揭示目标。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

(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汇报交流。

(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导朗读。

(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根据思考题自学。

(2)师生共同板书。

(3)看录象。

(四)总结。

(五)扩展。

(六)质疑。

(七)作业。

板书设计:

18 蝙蝠和雷达

(研究)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 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课件(篇7)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结:人们从蝙蝠身上发明出雷达,想这样的科学叫什么呢?请阅读资料袋。知道这是仿生学

四、总结:

除了蝙蝠,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生物拥有神奇的本领,从他们身上,我们人类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出示“资料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找一找自然界中的生物还有哪些神奇的本领,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能过学习到什么?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试一试,自己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比和展示的内容之一。)

dg15.com扩展阅读

叶和花课件范本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叶和花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站对你有帮助请将它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中!

叶和花课件【篇1】

在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叶子和花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叶子和花朵只是装饰周围环境的一部分。叶子和花朵不仅仅是美丽的存在,它们也拥有丰富的科学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叶子和花朵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等知识,开发了一份名为“叶和花课件”的教育资源。

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叶子的结构复杂且多样,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形态可以分为单叶和复叶。单叶叶子只有一个叶片,而复叶叶子则由多个叶小片组成。在“叶和花课件”中,详细介绍了叶子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等组成部分。通过对叶子的结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叶子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另一方面,花朵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之一。花朵通常由花萼、花瓣、花蕊和花葯等部分组成。在“叶和花课件”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种类和形态的花朵。还详细介绍了授粉的过程,包括昆虫传粉、风传粉和自花传粉等方式。通过学习花朵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学生将加深对植物生态系统的理解。

“叶和花课件”还涵盖了叶子和花朵的分类和鉴别等内容。植物在地球上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类型,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叶子和花朵的特征,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分类各种植物。这将为他们日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叶和花课件”还融入了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叶子和花朵的结构和特征。还设计了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和分析植物的叶子和花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网站}小编认为,“叶和花课件”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生物课,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平台。通过学习叶子和花朵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等知识,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奇妙世界,并培养起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相信,“叶和花课件”必将成为学生们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知识窗口,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和花课件【篇2】

叶和花课件——教你认识植物世界

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而又神奇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排放氧气,保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提供了我们的食物、药物和材料等基本需求。在植物世界中,叶和花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那么,你真的了解叶和花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叶和花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叶

叶是植物中最常见的器官,植物的大多数光合作用都是在叶子中进行的。叶子的结构主要分为表皮、栅栏组织、肌肉组织和维管束四个部分。

(一)表皮

表皮是叶子的外皮层,由栅栏组织和表皮细胞两部分组成。在表皮中,有许多气孔和绒毛,气孔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植物的气体交换,而绒毛则可以防止植物被虫子和紫外线照射。

(二)栅栏组织

栅栏组织是叶片的主要组织之一,由细胞间的气孔和栅栏细胞组成,栅栏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气孔的大小以及减少水分蒸发。

(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由叶绿体和薄壁细胞组成,是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绿体可以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使植物能够制造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四)维管束

维管束是叶子的主要输送组织,由导管和植物细胞组成。导管可以将水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叶子中,并将光合成产物输送到植物其他部位。

二、花

花是植物繁殖的关键器官,大多数植物的果实都源于花。花的结构主要分为花冠、花萼、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

(一)花冠

花冠由花瓣组成,是花的最外层。花瓣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传粉媒介,帮助植物完成繁殖。

(二)花萼

花萼是花的第一层,由萼片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花蕾,使其迅速成长。

(三)雄蕊

雄蕊是花的雄性结构,由花丝和内荚组成。花丝是连着荚果的细长部分,其顶端拓宽成荚盖,荚盖下面就是内荚,内荚中有花粉。

(四)雌蕊

雌蕊是花的雌性结构,由子房、柱头和柱颈三部分组成。子房是雌蕊的下部,种子就在其中,柱头和柱颈都是在子房上端,柱头上面是荚盖。

三、课件

叶和花课件是让你更好的了解植物世界的一款软件,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植物的结构、功能和生长习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帮助用户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植物知识。试用叶和花课件可以让你快速掌握植物的基本知识,让你更好地理解植物世界的奥妙。

总之,植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使用叶和花课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知识,并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世界的奥妙。

叶和花课件【篇3】

在自然界中,叶和花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在植物的生命中承担着关键的功能。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叶和花的结构特征、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一、叶的结构

叶是植物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叶柄和叶鞘组成。叶片是最大的部分,形状各异,叶脉贯穿其中,起到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叶柄连接叶片与茎,使叶片能够接收足够的阳光。叶鞘则是叶片与茎的交接处,提供保护和支持。

叶的功能:

1. 光合作用:叶片中含有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量。这种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 蒸腾作用:叶片上有许多气孔,通过这些气孔,植物能够通过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并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这种过程被称为蒸腾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叶片的适应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拥有不同类型的叶片,这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例如,沙漠植物的叶片往往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水中植物的叶片宽大而浮力强,能够更好地吸收水中的光能。叶片的变化适应性使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并繁衍生息。

二、花的结构

花是植物中的生殖器官,既有美丽的外观,又具有重要的功能。一朵完整的花通常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

花的功能:

1. 授粉:花朵通过吸引昆虫、鸟类和风等方式,帮助花粉传播。花粉是植物的生殖细胞,能够结合雌蕊中的卵细胞,实现植物的繁殖。

2. 吸引传粉者:花的外观、颜色和香气吸引许多昆虫和鸟类前来觅食。通过这种方式,花能够吸引传粉者同时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3. 种子形成:雌蕊中的卵细胞与花粉结合后,会形成种子。这些种子可以通过水、风、动物等方式传播,为植物的繁殖提供保障。

花的形态适应性:

不同类型的花朵拥有不同的形态适应性,帮助它们更好地吸引传粉者。例如,许多花朵散发香气来吸引昆虫前来采蜜。一些花朵的花瓣具有鲜艳的颜色,使它们在花园中更加引人注目并吸引传粉者。花的结构差异使得不同植物之间能够共同繁殖,并形成多样化的植物世界。

叶和花是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通过蒸腾作用调节体温和吸收二氧化碳。花通过授粉和种子形成促进植物的繁殖,并通过吸引传粉者确保花粉的传播。这些结构特征和功能使叶和花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了解叶和花的特征和功能,可以更好地欣赏植物的美丽,并加深对它们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的理解。

圆柱和圆锥课件范本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找到了这篇网络上卓越的“圆柱和圆锥课件”文章与大家分享,读完本文您会发现您有许多有用的收获!

圆柱和圆锥课件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圆柱和圆锥课件 篇2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3页最后两行到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27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要求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题。

家庭作业:练习一第3题。

圆柱和圆锥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3、34

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式形结合,构建体积计算公式系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2、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让学生在梳理和交流中有所收获,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通过自我整理、自我提高,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理知识、形成网络。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2、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完整地表述一下。

3、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体体积公式是什么?请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圆锥体体积公式是什么?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4、根据学生的复习整理,让学生把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特征计算公式

圆柱1、上下粗细一样

2、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S底=πr

S侧=ch

=πdh

=2πrh

S底=2s底+s侧

V柱=sh

=πrh

圆锥1、有一个顶点

2、底面是一个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S底=πr

V锥=1/3sh

=1/3πrh

5、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教师质疑: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解决什么问题?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

(1)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判断圆柱和圆锥。

(2)针对有关条件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进行有关的逆运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学生先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整理的结果。

学生填写表格,并互相提问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相关概念分得清。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通常得到一个(),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4)一个圆柱形水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3米,它最多能装()立方米水。

(5)一个圆锥形机器零件,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

2、有关计算算得准。

(1)、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2分米,

高5分米。

①如果沿着这个铁皮盒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②某工厂做这样的铁皮盒100个,需要多少铁皮?

③如果用这个铁皮盒盛食品,最多能盛多少升?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8米,高3米,这个沙堆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千克,这堆沙一共重多少千克?

3、解决问题用得妙。

(1)、一个长9分米的圆柱形木材,底面半径是4分米。如果将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压路机的滚筒的横截面直径是1米,它的长是2米。如果滚筒每分钟转动8周,5分钟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钢块,底面半径和高都是6分米,把它熔铸成一个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说一说求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讨论一下每一个问题各是求什么

三、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在一个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入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0.3厘米。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长40厘米,现需要沿直径把它对半锯开,锯开后每根木料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

2、总结复习,畅谈收获。

3、作业:34页3、4

学生分组讨论。

圆柱和圆锥课件 篇4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r2h

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圆柱和圆锥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

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

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看下图:

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

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

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不是把不同的.学生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训练,,而是使不同的学生通过练习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找到可以去挑战和自我实现的习题资源,同时教师进行分层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课件理解题意,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选择方法,不仅有助于知识与概念的深化,更能促进思维与能力的拓展】

师:通过对圆柱的加工,使我们对图形的思考更立体,更全面了。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这样削、切,接呢?

小结:当我们用触类旁通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可以发现新知识,这就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复习的意义。

防雷课件


您所需要的“防雷课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每位教师都必备教案课件,但要注意教案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制定一份教案需要深入了解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防雷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黄可芳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六、情景演习:突然在黄可芳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冒出一阵阵烟和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七、与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1、寻找出冒烟的苗头,找出原因。

2、与幼儿一起讨论在家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幼儿各抒已见,这时候,要运用灵巧的引导语言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3、老师小结该如何安全用电:

(1)、不玩弄电器的插头,需要时请大家帮忙插和拔。

(2)、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3)、在没有学会操作前不能随便按动电器上的旋钮及各种键,有的家电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随便乱动。

(4)、注意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没人时不开灯,电视看完要及时关掉。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了》,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反思:

幼儿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这真是可喜可贺,我发觉孩子们在玩中、在动态中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他们自己潜在的能力,思维都变得活跃而富有前进性。

防雷课件【篇2】

在户外下雨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本次活动通过表演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正确的防雷电,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快来看看这篇《防雷电》优秀的完整教案吧

一、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 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哥哥,谁做得对呢?

4)教师小结。

A)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避雷雨闪电。

B)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D)不可以躲避在潮湿的地方。

6、教念儿歌《安全避雷电》

7、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啦》,兔妈妈和小兔们随着轻快的音乐去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了,兔妈妈和小兔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8、结束。

小兔们再次随兔妈妈出去采蘑菇。

附儿歌:

安全避雷电跟着大人去郊游,开开心心在踏青,突然闪电又打雷,这个时候怎么办?

千万不要慌乱跑!

安全避雷有妙计:

不能躲在大树下;

不能躲在电线杆下;

不能躲在潮湿处;

不能躲在 高危处;

不慌不乱四处看;

找到低处蹲下来,

雷电没有再走动,

定能安全回到家。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防雷课件【篇3】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室内防雷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因为雷电一旦击中电视的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生安全。

2、尽可能的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6、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五、室外防雷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物体,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扛举长形物体;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次防雷主题班会,同学们知道防雷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做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学生。

防雷课件【篇4】

大班健康活动教学计划:如何预防雷雨教学计划

如何防止大班卫生活动中的雷暴主要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了解雷暴天,掌握雷暴的安全知识,大胆讲述自然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是非常危险的.该观点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班健康活动课,来看看如何防止雷雨.

设计方案:

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加.其中,雷暴安全事故已经发生.为了让幼儿从小就了解自然现象并加强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在活动的前端,闪电和闪电的场景旨在让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上中学,更快更好地学习他们学到的安全知识.

活动目标:

1了解雷暴的危险性,掌握雷暴的安全知识

2你可以大胆地说出你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树立自然保护意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多样性和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遇到雷雨怎么办》;用于隐藏雷暴和闪电的场景布局(即游戏场地);一棵树,一极,一屋; 30个兔子头和木篮;**《夏天的雷雨》

活动程序:

首先,引入游戏,提高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今天,小猴子邀请我们去他家。现在我们走

2、 带着孩子进入雷雨闪电现场,观察孩子的表现

1.刚走了一半,突然间有一阵雷雨和闪电声(用录音机****),'孩子们,正在下雨,雷鸣般的,我该怎么办? ”.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

2小猴在雨后停下来坐在小猴子家里。猴子妈妈热情地招待大家,问起闪电和闪电的情景

中途发生了什么事?

当你遇到雷雨和闪电时你会怎么做?你藏在**?

今天小宝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事情。现在,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三,**课件《遇到雷雨怎么办》,让孩子们通过课件学习正确的防雷方式.

与幼儿讨论课件内容,加深对正确防雷方法的掌握

1小宝在故事里隐藏了闪电和闪电?

那个小弟弟在**躲避闪电和闪电?

谁在做小宝和小歌?邀请孩子们自由讨论,锻炼他们表达语言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防雷课件【篇5】

设计思路:

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其中雷电的安全事故现象也有发生。家居的危险用电事故也有发生,并且多是学生事故。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如何防雷电和在家时如何安全用电,是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于是,特此设计了此活动。

安全知识,理性的东西比较强,我考虑到这一点之后,于是,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老师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引导,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之后,再让他们来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便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再者,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更快、更好地掌握住所学的安全知识。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2、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防雷电。

3、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一位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学生自由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六、情景演习:突然在黄可芳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冒出一阵阵烟和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七、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1、寻找出冒烟的苗头(原来是黄可芳贪玩,用电烫斗烫衣服忘了关掉电源,把衣服烧焦了)。

2、与学生一起讨论在家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学生各抒已见,这时候,要运用灵巧的引导语言来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3、老师小结该如何安全用电:

(1)不玩弄电器的插头,需要时请大家帮忙插和拔。

(2)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3)在没有学会操作前不能随便按动电器上的旋钮及各种键,有的家电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随便乱动。

(4)注意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没人时不开灯,电视看完要及时关掉。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了》,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活动反思:

1、学生对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这说明,家长们在家都有教育学生如何安全用电。

2、学生对参与表演性质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得更好、更快。这个活动环节如此吸引学生,应该让学生多玩几次游戏,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要安排插入这个游戏让孩子们玩。

3、学生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这真是可喜可贺,我发觉孩子们在玩中、在动态中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他们自己潜在的能力,思维都变得活跃而富有前进性。

防雷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有一位同学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防雷击、防暴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 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 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防雷击、防暴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 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 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 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 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哪些防雷电安全的知识呢?

"蝙蝠雷达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