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妮日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20

安妮日记读后感集合。

我们大家肯定都被{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所深刻折服。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下面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一篇独家“安妮日记读后感”,我相信您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答案!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伟大的**的到来摧毁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家庭,没有家,无数人被子弹集中,无数人被送到集中营但是那些人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开朗,在受到委屈和责难后,依然面带未笑地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

安妮也在这里学***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不幸的是,他们被送到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父亲幸存下来。

读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能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写下如此精致的日记:她逐渐学会了思考,冷静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枪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这部影片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夜晚。安妮用她的笔来表达她对纳粹的国的指责,也告诉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2】

《安妮日记》是(德)安妮。弗兰克在黑暗中写的成长日记。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又是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安妮用日记把在秘密小屋发生的事情一个一个的记录了下来。写了她对世界的战争的看法。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世界给我们一切!我们要学习安妮的坚强勇敢,微笑的面对生活。

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安妮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应该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但只因为她是一名犹太人,受到德国纳粹的种族迫害,她失去了自由,她不知忍受了多少艰难困苦,也不知和父母争吵了多少次,伤心过多少次,她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呀!

虽然安妮只有十几岁,但她的表现超出她的年龄的坚强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让我无比的感动和震撼!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

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的反思的珍贵资料。

大家可能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安妮日记》就是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的的活实录。

读过了《安妮的日记》看到了这个小女孩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记者作家。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文学经典——《安妮日记》,我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因为,这一部经典之作,也是构成文学世界的一小部分,同时,这一本书也是一个完整美妙的“心灵世界”。

我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在旅途中,有欢乐与希望,也有忧愁和悲伤;有阳光与鲜花,也有黑夜与风暴。

《安妮日记》读后感阅读了这些最珍贵的文学经典,我会更有智慧和力量,并且获得心灵的充实与人生的幸福。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3】

你大概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姑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写了一本日记,从13年到15年。安妮父亲经商,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玛格特。

20xx年,希特勒在德国全面推行共产主义统治,对犹太人的统治十分猖獗。安妮一家于20xx年在荷兰避难,但德军入侵荷兰。希特勒视犹太人为劣等民族,想要将犹太人赶净杀绝。

八个人在密室呆了两年。尽管有朋友的帮助,他们仍然每天生活在恐惧中。秘密后屋里本来善良的人变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抢。

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玛格特最终被转移到伯根-伯森集中营,在20xx年3月初(被解放的几周前)因伤寒而死。

我同情安妮。她写日记的时候和我一样大。她在秘室里的生活很艰难。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别!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想想现在的生活,回想安妮的生活,你就会知道现在是多么幸福快乐!安妮在秘室里没有绝望。她坚持读写日记。她希望在和平的世界里成为一名作家和记者,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安妮在日记中写下了她对友谊、种族、军事等的看法。

战争只能说是一场悲剧。它会毁掉我们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安妮漫长而痛苦的等待和平只会带来痛苦和死亡。像安妮一样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个,让我们大声说出:“和平万岁!

团结万岁!”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西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但两年后,安妮和密室里的所有人都被举报,并被关进了集中营。

残酷的现实摧毁了一切,安妮最终死于伤寒,而伤寒主要是由令人作呕的战争和种族造成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因此,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战争和民族权利,也可以感受到安妮勇敢、坚强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个很隐蔽的房间里,他们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艰苦又难熬。

走路要轻;要在公司的人来上班之前先洗漱完毕;还要在公司的员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楼用热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条例,就可能被人发现,并被带到集中营去。

虽然飞机投下的炸弹能炸毁房子,但不能炸毁安妮的坚强意志。

当她感到无聊时,她用阁楼上的窗户看大自然消磨时间。

安妮就是这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

后来安妮和彼得.威尔彼此相爱,每当他们互相亲吻的时候,她就感觉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着。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

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5】

读《安妮日记》有感

暑假,我看了德国安妮·弗兰克写的一本日记体裁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真实地描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在德国的悲惨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上台后,法西斯德国开始占领犹太人的大片地区。德国占领荷兰后,作者弗兰克一家为躲避法西斯盖世太保的抓捕,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一处被称为“后屋”的密室。跟随他们逃亡的还有凡·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一位牙医杜瑟尔。

这八个人在一个狭小、完全封闭的后房里住了三年。每天,他们都要小心不要发出声音,以免楼下和仓库里的工作人员听到。窗户应该钉上木板,拉上窗帘,用所有的光线遮住。只有在晚上,你才敢偶尔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

作者安妮躲进后屋时才刚满十三岁,到一九四四年八月被别人揭发而被盖世太保带走时,也不过刚十五岁。在这个年龄,一个美丽的女孩应该享受阳光、幸福和友谊,但她不得不躲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里,忍受无聊、恐惧、饥饿和疾病。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快乐快乐的女孩来说,痛苦和痛苦是多么的巨大。安妮以给“吉蒂”写信的方式,倾诉心中的一切感受。

每天的日记帮助安妮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同时,日记也反映了法西斯战争给犹太人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是德国法西斯犯罪的确凿证据。

书中的主人公安妮和她的父母没有因为她身处逆境而在躲在后屋的时候丢下自己。她开朗、乐观、勤奋,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逻辑,有自己的思想,能在这样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断自强不息。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战争可以摧毁一切,却不能占据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通过《安妮日记》中我看到了许多安妮身上的优点,我希望自己能从安妮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点,并把它们用到平时的点滴生活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6】

喜欢安妮,我想有个特殊的开场白,但是没有哪句话能在我脑海中翻腾更甚的了。

“纸比人有耐心。”

不去想这些烦心事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最近我学习很用功。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没有看过安妮日记的你,光凭这三句书摘有什么看法?

原先我并未觉得这本少女日记将成为我长篇书评。因迂腐的想法,日记无非是记录内心不可告人的想法,与内在自我交流。而我,看这本日记仅算是满足内心八卦“正大光明”瞧瞧罢了。事实呢,却连连惊讶于青春期少女思想独立、阅读广泛、学识丰富。

安妮日记告诉我们了什么?是一部成长记录;若加上当时时代背景,更多人会惋惜一位天资聪明且对生活美好憧憬的女孩不幸遭遇。是的,这得承认,在如此年纪已经早早规划好了人生,一切太平后可以上学过正常生活……终究抵不过变数。(读完后给自己些许时间整理记忆:上帝给了安妮对生的渴望,但却没能等她长大。同时期不幸的孩子们也没能)

当然,我喜欢她并不仅出于怜惜。以下

爱情

我脑中从没有过他如此清晰的画面。我不需要照片,就能如此清楚地看到他。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真的不知道。那么我怎么能指望彼得先开口呢?说话对他来说很难,但愿我能写信给他,那样至少他会知道我在努力说,因为大声说出那些话太难了!

但愿我也能。

女权

男人大概从一开始就因为他们身强体壮而主宰着女人。是男人在养家糊口,生育后代,随心所欲……直到最近,女人们都默默顺从着这一切。这样做是愚蠢的,因为这种状况持续得越久,就越根深蒂固。幸运的是,教育、工作和进步让女人们开了眼。在许多国家,她们都获得了相同的权利。许多人,主要是女人,也有男人,现在意识到,任凭这种状态持续这么久是错误的。现代女性想要完全独立的权利!

但这还不够。女性还应该受到尊重!总的来说,男性在社会的各方面都享有尊敬,那么为什么女性不能享有同等待遇呢?士兵和战斗英雄受到敬仰和纪念,探险家获得不朽的荣誉,烈士受人尊敬,可有多少人把女性当作战士?

要记住那是1944年,来自15岁少女。粗体说到的与我此前看到的观点不谋而合,可后者讲述的是21世纪仍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

自我

我害怕,那些清楚我平常表现的人发现我的另一面,更好的一面。我担心他们会嘲笑我,觉得我可笑,多愁善感,不把我当回事。我已经习惯了不被认真看待,但只有那个“快乐的”安妮才对此感到习惯,能够忍受。“深沉的”安妮太脆弱了。如果我强迫那个好安妮露面,哪怕仅仅一刻钟,叫她开口讲话的时候,她就会像一只蚌一样拒不开口,而让安妮一号代为发言,我还没明白过来,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无法给自己的双面定为“快乐的”“深沉的”,用“标准模式”“自定义模式”更恰当些。标准模式还得分支,如父母、好友、亲属等。

年轻人

“在内心深处,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孤独。”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这句话,便印在心里。我认为确实如此。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在这儿大人们是否比孩子们更困难,那么答案是否定的,绝对没有。大人们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都很确定。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一个理想被碾碎毁灭,人类天性最丑陋的一面支配世界,每个人开始怀疑真理、正义和上帝的时代,年轻人要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将是难上加难。

学习

有篇日记记录了后屋成员学习科目,除了各自喜欢的学科外,大多数学习多种语言(英语荷兰语德语拉丁等),当看到安妮将荷兰语翻译成英语时,开始反思自己,我青春期那会儿……不,现在也不如安妮。(对比下来安妮姐姐是真学霸)

“Brainyisthenewsexy”,我没有办法不去喜欢她,这也就是为何有那毫无心意的开场白。

*看日记或自传往往会被推荐不少书本。安妮喜欢书。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7】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本文学名著----《安妮日记》。

一个名叫安妮的犹太女孩最初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崛起后,她与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一天她得到了一个作为她生日礼物的日记本,并用这个日记本记录了在密室中生活的人的实录,她用日记本记录了她在密室中每一天的成长经历,于是,就有了《安妮日记》这本书。

安妮以她敏锐的头脑,从她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恐怖。在密室里,你应该对每件事都非常小心。即使是你眼中的一个很小的动作也可能给密室里的人带来生命危险。因为战争,安妮的豆蔻年华浪费在了这里,成天在恐惧和小心翼翼中度过;因为战争,所有人都得在这个不融洽的集体中无所事事,互相埋怨;因为战争,每个人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但是,即使情况已经糟糕成这样,他们的情况已经比大多数犹太人甚至是普通人好几万倍,起码他们吃饱穿暖,有书可读,有屋可住。大多数人都衣衫褴褛,饥肠辘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出去工作回来,发现你的房子被封了,你的家人失踪了,那将是多么可怕!

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舒适生活,让我们快乐每一天!不要浪费我们美丽的青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决不让中华民族衰落!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8】

1944年3月29日,波尔克斯部长说,战后应出版与战争有关的日记或信件。当安妮爸爸独自抹着眼泪走出纳粹集中营,并接过安妮的日记时,《安妮日记》横空出世!

《安妮日记》向我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活情况和人物特征,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眼前:深爱安妮的皮特、认真工作的牙医杜赛尔、强壮的爸爸、温和的妈妈、乖巧的姐姐、自以为是的达恩太太、爱抽烟的达恩先生···成熟的语句,生动地比喻···让我们看到的好像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作家。

我看完这本书后为德国的行为而感到憎恨愤怒,为犹太人的处境而难过,为安妮的痛苦而叹气。唉!世界为何如此不公!

日记中的安妮并不是好孩子,她与妈妈吵架,跟皮特恋爱···但她不是没有优点的,她喜爱作文,能自我反省,能换位思考···我不得不说,安妮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许多人都赞扬安妮的写作水平,我也不例外,就连德国着名作家恩斯特·施纳贝尔都赞叹:“不论什么年龄来看,她(安妮)都是一个水平极高的作家,能在当时残酷的现实环境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推进,二战已经十分遥远了,现在我们口中只有周杰伦、张学友等人,安妮虽然被历史的沙土掩埋了,但她的精神永久长存,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9】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欧佩培克公司,还有母亲艾蒂斯和姐姐玛戈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就是她的生日礼物之一。安妮还给日记本起了个名字——吉蒂。从她生日那天起,她就开始写日记。由于纳粹的迫害更残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进父亲办公的大楼后面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这一躲就是两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举报而被纳粹逮捕,把他们关进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父亲生还,其余人无一幸免,安妮的父亲决定将女儿的日记出版。

安妮在日记中直言不讳,把吉蒂当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时不时地与它谈心。她在隐蔽的房间中,只有日记相伴的情况下,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她没有享受到一点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纳粹党的丑恶在时刻刺激她紧张的神经。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依然在自学知识,内心没有沉沦,而是依然向着阳光。但是我们今天身处这样好的环境之下,居然还有人不愿读书,与勤奋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我能感受到百万人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我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0】

关于战争的书籍和电影并不少见。它们尖锐或残忍,血腥或压迫。这一本记录二战时期犹太人真实处境的13岁少女的日记中,并无一处暴力杀戮的篇幅,看后却叫人泪盈眼眶,绝望到心底里去。这段少女的文字,无声地象征着人类野心膨胀所带来的战争罪恶,用战争带来的无法弥补的毁灭来警示你我。

她只有13岁,在父母的保护下安全健康地成长。就像你我经历过的花季,学校,派对,游戏,但是从一天开始,一切都不同了。当你我还肆意挥霍青春的时候,命运对她开了个大玩笑。

所以她的生活偏离了正轨,滑进了未知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犹太人。

在那个时代,数不尽的犹太人在街上、家中被逮捕。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发现父母不在了。当他们的父母回家时,他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不见了,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吓坏了所有的犹太人。她与父母、姐妹和陌生人隐居在公司大楼的一间秘密小屋里。

为了躲避惨绝人寰的种族杀戮,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存,一个没憋住的喷嚏都会出卖他们,招致厄运。安妮甚至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的,所以她开始了她**的隐秘生活。

然而,13岁的安妮正处于成长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最体贴、最渴望表达、最需要阳光和自由的时代,一切都成了奢侈品。五个成年人和三个青少年住在一个缺氧的小屋里。

当我第一次搬进小屋的时候,虽然故事的基调并不欢快,但每天的生活仍然新鲜有趣。可以收听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的收音机和欧洲议会议员在节假日送的小礼物带来了惊喜。餐桌上的每个人都有有趣的事情要分享。然而,随着屋外战况愈加严重,屋内的枯燥和压抑磨蚀了每个人的脾气,由最初的礼貌、客气、忍让变为了自私、争吵。

再后来,那块稍大一点的黄油给了谁,谁的饭菜吃得最多,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斤斤计较。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生活在这样毫无新意却又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青春期的安妮在房间里别人眼里表现出的真诚和勇气变得任性和喋喋不休。她苦于无人理解,同时好奇自己身体的变化。她渴望父亲更多的爱,不满于母亲的苛责。

我看着她,就好像看着过去的自己。有时我会因为安妮对待母亲的方式而感到悲伤和内疚,因为我也曾用严厉的话语来反击爱我的人,用冷漠和拒绝来逃避他们的亲密,而忽略了爱。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弥补青春期的叛逆,因为我们有机会成长和转变,然后理解我们所爱的人的爱并回报他们。

然而可怜的安妮,却永远停在了那个阶段。

在秘密小屋里躲了近两年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战争结束时胜利的曙光。盟国开始反击了。但是命运再次无视了安妮的祈祷,他们被告知。

对受难者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在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罹难,就如正盼着孙儿出生的祖母,却在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前骤然离世。

安妮曾经说过:“我不想像我母亲和其他女人那样结婚生子,然后被人一忘。我想永远出名。这是整篇日记唯一让我稍感欣慰的地方。因为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她不仅成铭记千年,而且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我们将永远铭记战争的痛苦,珍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