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校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0.12

高校课件。

接下来我要向您推荐的是“高校课件”。在开课之前,每位老师都应该将教案和课件准备就绪,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教案课件做好规划。无疑,教案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点。感恩您能关注我的作品,与我一同探赤世界的独特与分享对生活的感悟!

高校课件 篇1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也多种多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学资源的稀缺性越发突出,高校需要在实现规模扩张和自身职能拓展的同时,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质量评价体系出发,以教师教学质量为核心,构造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创新和教学质量评估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探索教学质量管理新路径,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就高等教育而言,要求是着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课件 篇2

摘要:在分析当前个别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实用时间、课堂学习投入度等方面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进而提高适应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改革成果,推进课改深化发展的关键其中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特征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不管从培养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是从其教学理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这个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文章以通过课堂调研为研究基础,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有效途径解决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次调查以我国沿海某省属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为研究总样本.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具体为行政管理专业二、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4个班156人,其中二年级两个班80人,三年级两个班76人。调查采用自编《高校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总体回收率87.3%为保证调查能突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特色,我们专门选取了六门核心课程作为此次调查的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是指课堂教学知识总量中学生真正受益、理解、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设该课程一堂课的教学知识总量为10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科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总体平均水平差距不特别明显最高的是行政法学81,最低的是公共经济学70。但每门课程中不同学生的有效知识量差异较大,在13—17之间,个体差异显著,两极分化较严重,同时我们发现,二年级三本生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可用时间是指可以用于教学的时间.实用时间是指实际用于教学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课堂实用时间,是获取教学改革成功的一大重点。设一堂课的可用时间为100,根据调查显示.各科教学实用时间普遍不高,从高到低依次为行政法学85,政治学原理80,公共政策学78.行政领导学77.人力资源管理学77,公共经济学70,实用时间在80%以上的只有行政法学,而学生个体差异也较大,标准差在11至14之间,说明寻求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学实用时间的潜力巨大。

课堂学习投入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于课堂学习的程度。设课堂学习投入最高为100,5分表示上课分心现象严重,0分表示无分心现象,4分、3分、2分、1分,以此类推。根据统计,各科总体学习投入在66~82之间,课堂学习投入度从高到低排列为行政法学82,政治学原理77,行政导学76,人力资源管理学74,公共政策学73,公共经济学66,各科标准差差距不大,都在12~14之间,学生个体差异同样明显。与课堂学习投入度相关联的是学习分心度。其趋势与投入度吻合。课堂分心度从高到低的依次排列的是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切实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次调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是否得到训练和培养分为“非常好”“一般”“基本没有”和“根本没有”四个层次,调查各科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情况。在六大专业课程中,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般”的训练和培养,但也有的课程让学生们得到了较好的思维训练和培养.例如行政领导学,有32.4%的学生认为自身思维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在此门课上选择“非常好”和“一般”的累积百分比为87.3%。但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思维基本没有或根本没有得NiJiI练和培养,这在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和公共经济学课程上较为突出。在这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没有较大的差异。

课堂提问是互动性教学的一个体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发言,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次调查根据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教师处理答问的方式、提问的密度和问题的质量把课堂提问分为“非常有效”、“一般有效”、“有效性较差”和“有效性很差“四个层次”,结果各异。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注意向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在一些课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课堂提问有效性总体良好,其中,行政领导学有43.7%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非常有效”。按选择“非常有效”和“一般有效”的累积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政治学原理98.3%、行政领导学94.4%、公共经济学93.1%、行政法学90.1%、公共政策学85.9%、人力资源管理80-3%。针对部分认为课堂提问有效性不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提问方式.尽量做到全班互动。

关注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和传递学习信息等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本次调查以5分表示做得最好、0分做得最差,4分、3分、2分、1分以此类推。

根据调查。政治学原理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和传递学习信息等方面做得较好,平均3.7分,有20.7%的学生得了5分的高分。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政策学在这方面较为不足,其平均分只有2.8分。从总体上看,各科标准差差异不大,学生普遍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加以个别指导与帮助。

本次调查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区分为“终身难忘(精彩)”、“印象深刻(良好)”、“尚较满意(一般)”、“马马虎虎(较差)”、“浪费时问(污染)”五个等级,考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从调查显示。认为课程教学给自己留下“终身难忘”或“印象深刻”的学生不占少数,最多的政治学原理累积百分比为67.2%,最少的公共政策学为15.1%。但我们必须关注到学生选择对课程总体印象“一般”甚至“较差”或认为“污染”的情况。这些原因与上述分析到的问题是相关联的。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所改善.在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课堂实用时间、有效提问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一些课程在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仍存在较大的弊端。

1.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片面认识教学“有效性”

在现实中,个别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就完成了课程教学,对学生是否解决问题、理解教学内容关注不多,从而忽视了知识更新,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大部分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以师讲生听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笔记上,很少主动去学习、收集并研究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缺少独立思考,极少质疑教师授课的“权威”。可见,在大部分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太古板,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法占主流,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难易度认定上也大不相同,极易造成时间浪费或跟不上学习进程的情况。而教师在这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往往不知道这些情况,依旧按原定教学大纲进行。

在认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问题之后.当务之急是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教学改革,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在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依然是:课堂教学主要还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授课,学生被动接受,教学主体的参与和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果欠佳,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相符。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尤其作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应区别于一般人才的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识渊博、身体健康、富有个性、开创精神并具有实践管理能力的人才口]。因而,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我国高校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教学改革并无大的起色,课堂教学方法差别不大,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

(1)重视案例教学。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知识大都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不足。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在实践中寻找实例来加以说明.极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不能深刻把握所学理论知识和所学内容,缺乏实战经验,对其今后发展成为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极为不利。强化案例教学是进一步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一些课程(比如行政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政策等)中加大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的比重,建立案例库。同时,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局面。同时,还可开设专门案例课程,进行专题案例分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研讨式教学法。针对已具备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大三学年以上的学生,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给出研讨题目,在课堂上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课堂沟通的优化。纵向沟通方面,教师讲课应注意声音刺激的变换、语音的感染、表情的影响,微笑愉悦。横向沟通方面,兴趣、爱好、年龄的一致及彼此熟悉使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更为容易、自然与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班级教学中教师多学生少而导致的纵向沟通不力的状况。大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常用的组织方案是以讨论、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班级学生分组.在每组配备一到两名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成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横向沟通中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相对不足的状况。

(3)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地位,把它放到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能切实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部门中了解其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未来将会从事的工作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等,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学生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互为条件,彼此衔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节约课堂时间,解放教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切不可依赖多媒体手段,使课堂变成了“一言堂”,而要严格控制授课节奏,注意学生记笔记以及消化理解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网络和电教等现代教学手段,建立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要求,在模拟教学实验室里,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有如前文所述的案例教学法。选择适当的行政管理案例。要求学生用行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不要求有具体的结论,只要求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来看待问题。力争把问题分析透彻;还包括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行政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程序和原则来处理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这一问题上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发展。

高校课件 篇3

通过调研与分析,国内商业广场休憩空间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位于城市商业区中的广场空间为市民逛街休闲的重要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良好的商业区广场空间,不但可舒解城市拥塞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使用率,更可以提升市民假曰休息的生活品质;相反的,当商业区广场空间区位设置不当、空间设施不完全,广场周围环境与广场空间没有良好的互动,使用率低的情况下,致使民众拥塞于商圈内零碎的空间,绝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圈内购物游憩的品质。城市中广场大多数都具有众所皆知的主要功能或使用分类,但要成为受民众接受的广场,则需要透过周边商业建筑体的多样性,来引发持续性活动,才能丰富广场的活力。然而大多数的土地规划成为城市广场开放空间,但这些空间区位却不保证和周边商业空间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空间往往是死气沉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由于在商业区广场中,影响使用者活动分布的因素与使用行为在何种环境下进行,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商业区广场游憩空间配置对于使用者活动的关系,本研究进行实地调查,也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试图找到广场可能发生的使用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自然因素对于使用者的使用意愿可以说是最为明显的,在没有下雨的天气下,如果温度适中,广场的使用率会提高。通常人们在温和的气温下比较愿意坐下休息;在较低温度的状态下有太阳照射的位置使用率较高,而风则会降低民众的使用的意愿。纵使气候寒冷的北方与南方有所差异,但我们可以发现使用者让自己处在遮荫处、阳光下、通风处或水池边,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自身身体处于舒适的温度下。也因此对于夏日炎热;冬季寒冷的东北气候而言,遮荫、遮雨与阻隔寒风的设施配置将会影响商业区广场中使用者的意愿与分布。

广场的活动与周边建筑使用形式极为相关,商业区广场会将周边建筑活动牵引至广场中,如广场结合其他开放空间,对于广场的使用会有正面的影响;而在使用时间上,由于各地区商业活动时间差异,随着都市夜间活动的增加,商业区广场的使用时段也因为周边建筑或其他的商业活动,有延长至深夜的趋势。再者,使用者活动时间与广场提供的活动类型关系密切。商业广场不同于其他开放空间,具多样性活动如观看表演、参加活动等待等目的,使用时间集中下午至晚上,停留时间因商业活动时间越晚而增长1~2小时。但是当广场周围被阻隔性强的车行动线所界定时,是否对于商业区广场的使用有负面的影响;商业区广场与商业建筑间的距离长短是否会影响使用率与使用型态,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从而获得答案。

开放空间所引起的体验应有愉悦感、休闲感、清凉感、宁静感等,影响开放空间体验的因素主要来自实质环境属性,水景设施有重要影响。过去在广场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些固定模式,最常见的便是在广场中间设计喷水池作为中心景观,随着游人数量的变化、经过人群目的不同,这些设计并非全部可以达到广场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或提供充分休闲的游憩机能,通常只凭规划者的经验尝试,而广场使用者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及密度的变化,从而改变这些景观设施对使用者的吸引力与进入阻力,广场空间情境内容可能会引起使用者有不同的游憩行为,相对于商业区广场硬件设施,都市广场中座椅与台阶等可依靠与休憩的设施明显影响广场空间的质量;而植栽、水景与地面铺设等景观设施对于使用者在心理上有正面的影响。

高校课件 篇4

各位老师好:

我是来自XX院的教师XX,我的专业是XXXX,主讲XXXXX这门课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的第六章第三节《XXXXX》(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一、首先我来说下教材

XX学是XX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行为,掌握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原理。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XX教授主编的XX。

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职培训投资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在职培训投资概述及基本类型划分、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及其归属和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根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职培训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掌握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归属的分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在职培训投资的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教学难点是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确定依据是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上述内容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论。

二、其次我来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来讲授新课。

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直观的图表展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学生对在职培训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再次我来说学法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运用劳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集体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最后来说一下教学程序设计。

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采用复习导入法来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引出学生对在职培训这一人力资本投资类型的探讨。

第二个环节 ,讲授新课。

开门见山讲授在职培训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进而通过导入案例“企业如何规避培训风险?”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企业更愿意为哪种在职培训付费呢?”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对不同类型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进行分析思考,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在职培训进行成本收益归属分析,最终得出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顺利攻克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总结思考。 简单扼要的进行课堂小结,进而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在职培训原理对开篇案例“企业如何规避培训风险”的进行思考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个环节,布置课后思考题。

最后我来说下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构思严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在职培训投资

一、在职培训

1、概念

2、类型

二、成本收益归属

三、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

1、在职培训对员工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2、在职培训数量与正规受教育程度间的关系:正相关

3、在职培训与众生工资性报酬曲线: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第三节 在职培训投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职培训的概念及类型,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以及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归属的分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在职培训知识的领悟,提高学生对在职培训投资的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2、难点: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学时分配:讲授学时1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五、教学内容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以下复习思考题,请学生回顾思考上节课学习的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知识,进而引出学生对在职培训这一人力资本投资类型的探讨。

1、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2、人们如何做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3、高等教育投资的决策如何做出?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在职培训及其基本类型划分

(一)概念

在职培训(on-job-training,OJT),又称“工作现场培训”,指对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

(二)类型(问题:你能举出一些一般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例子吗?)

1、一般在职培训(简称一般培训)

2、特殊在职培训(简称特殊培训)

一般培训,是指通过在职培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对提供培训的雇主有价值,而且能够提高受训者到其他雇主或组织中去工作时的生产率。

特殊培训则相反,通过这种培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只对提供培训的雇主有效,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人力资本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一般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主要区别在于,员工通过在职培训所学的技能和经验除了对于向他们提供培训的雇主有价值之外,对于其他未提供培训的雇主、组织是否同样有价值。

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及其归属

案例导入:企业如何规避培训风险?

某家中外合资的航空企业,现有248名员工, 其中技术人员占了66%。由于航空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强,人才市场供应量少,因此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年中便选派了57 名员工到外方公司总部接受为期三个月到七个月的培训。

两年之后,公司在对员工流失状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所有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的员工中,有72%的员工来自这批曾接受过海外培训的员工!而且这些离职员工平均为公司服务的时间仅为23个月(含培训时间)!

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难道错了吗? 为什么对员工投入的培训越多, 员工的离职率越高? 培训真的能够成为吸引员工留住员工的手段吗? 这些问题使公司管理层陷入了不解的漩涡。

(一)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在职培训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与在职训有关的一些直接成本。其次,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最后是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资深员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

在职培训所产生的收益,最主要的是表现为受训者的生产率提高方面,具体体现在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产品质量上升等方面,这些都能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增长。

(二)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教学难点)

很显然,由于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之间存在重要差别,所以在这两种培训的成本和收益问题上,也存在则明显的差异。那么企业更愿意为哪种在职培训付费呢?下面我们分别就这两种在职培训类型进行分析,来确定企业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分摊机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对于一般在职培训来说,雇主投资还是雇员投资?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如何分摊?风险防范机制如何设计?

对于特殊在职培训投资来说,雇主投资?雇员投资? 成本和收益如何分摊? 风险防范机制如何设计?

1、一般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

一般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无论劳动者流动到哪都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因此企业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一般培训,员工自身通常是对这种投资最积极的人,最有效率的做法是员工承担一般培训的成本,并享有培训收益。

员工承担一般培训的成本的方式并不一定采取直接付费的形式,而是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式来承担培训的成本,同时获得培训的收益:即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种与较低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低水平的工资率(低于不接受培训时的市场工资率),同时在培训之后获得与较高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高水平的工资率(高于不接受培训情况下可能获得的市场工资率)。(如图6.2所示)

高校课件 篇5

我国建筑系馆也主要是传统的并排分割教室的教学楼模式和灵活空间模式,无论是建筑的规模还是建筑的空间氛围设计都不能满足建筑系馆私密性和灵活性的时代要求,建筑形式亟待创新。

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影响因素有室内和室外环境,室内包括了视觉、听觉、色彩、心理和光环境,而室外环境包括了建筑的朝向和建筑的选址,这些都对建筑内部的光环境产生着影响。由于高校建筑的场地有限,设计者需要加强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在把握人们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光环境与空间环境以及人们心理和光环境的互动,提升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的水平。

1)人的心理和行为。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中需要对人和社会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由于社会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设计者要重点对人的感受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建筑系馆的空间氛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设计者需要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人们的行为模式,设计具有领域性、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建筑系馆。其中领域性是满足人们对建筑的控制需求,私密性是实现人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批判,而公共性则是要满足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2)室内空间感。室内空间是人们产生不同空间感受的关键,设计者需要增加室内空间的新鲜感,增强建筑系馆的内部吸引力。首先,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需要对空间形式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的建筑系馆采取离心自由组合、匀质组合或者是中庭围合的空间组合形式,带给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空间感受,实现或动感、或抒情、或轻快或生动的`建筑空间的设计。其次,增强建筑系馆内部的尺度感。建筑系馆设计者需要对楼梯、栏杆和装饰品的尺度进行设计分析,使人们对建筑产生于实际感觉不同的空间内部尺度感,增强建筑系馆内部的舒适度和亲切感。再次,设计者可以利用媒介或某种方式来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分割,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彼此贯通与穿插。设计者可以根据建筑的要求来设置开敞式和封闭式的空间,处理好空间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3)室内的光环境。设计者在进行室内空间意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对光环境进行营造。首先是光影与自然采光,设计者可以采取侧窗采光,减少室内的阴影,提升室内建筑的表现感,实现室内空间氛围的美妙多变。设计者也可以采取高低侧窗采光,避免室内空间的沉闷感,提升顶棚照度,激发室内宁静的感觉。此外,设计者还可以采取顶部采光和侧光与顶光结合的设计方式,实现开敞感和明亮感的室内空间氛围。其次,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光的特性,结合建筑系馆不同的空间主题来采取点状光源、低侧光光源、低辐射光源或者是发光天棚和透光墙等,提升建筑的材质质感,实现独具风格的建筑特色。

高校是建筑系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由于高校学生缺乏建筑实践,因此高校的建筑系馆要满足学生交流、学习和实践的目的。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动力。

1)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的原则。首先是人性化的原则。建筑系馆不仅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还是学生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首先要对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进行考虑,使建筑空间氛围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其次是文化性原则,建筑设计是综合性的学科,建筑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设计者不仅要具有逻辑思维,还要具有艺术情怀,建筑系馆的人文内涵直接影响着设计者思维和行动。再次是生态性的原则。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应该尊重建筑区域的绿化、地形和水域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加强对光环境的利用。

2)建筑功能的混合性。近年来,建筑系馆的功能逐渐混合化和复杂化,建筑系馆不再是上课学习的地方,个人工作室和建筑设计院通常也设置在建筑系馆内,建筑空间变得日益模糊。建筑系馆设计者既需要实现单个空间的多功能性,也要区分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设计,满足建筑系学生的日常学习、会谈、画图、娱乐和休息,实现匀质空间和单独空间的设计。

3)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要以交流为主。以往的建筑都是以教室为单位进行分割,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但是建筑系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不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因此,设计者的空间氛围设计要满足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多进行自由空间和闲置空间的设计,满足学生的休闲娱乐要求,实现建筑系馆功能的完善性。

4)建筑系馆的选址。建筑系馆的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系馆的空间氛围,由于高校的场地有限,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场所环境,选择安静的和光线较好的场所来进行建筑系馆的设计,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筑设计者要对玻璃、钢材以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建筑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建筑学专业,培养专门的建筑系人才。建筑系馆是建筑学专业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的场所,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设计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工作创新的需要。设计者要加强对人们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的分析,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光环境和外部环境来提升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设计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高校课件 篇6

摘要:该文是关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系对于空间设计课程所做的教学研究。纵观中国教育过去的历程,教育规模飞速扩张,国际化程度也逐渐提高,但是有关空间设计体验教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这也是当前大学教育课程中,开展空间、材料和建构的研究显得后继乏力的主要原因。基础研究不是指环境设计入门课程,而是关于设计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研究。该文主要探讨空间设计课程,通过从自然元素的提取延伸到空间的设计方法并得出设计思路,创设较为完善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实施要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更多地借助具有较强体验感的模型进行感知和获取。该课程与设计方法的运用密不可分,为此,教师必须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让空间设计课程帮助学生厘清设计思路,强调体验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中国的建筑设计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空间、材料和建造的兴趣逐渐兴起。这种变化最先于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一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体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些新的建筑形式除了突显出现代传媒的巨大潜能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支持。事实上,环境设计专业不但可以通过空间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还可以通过学术研究阐述与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如今的空间设计教育滞后于设计实践。教育的滞后尤其反映在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而言,国外很多艺术院校(如巴黎美术学院)的形式主义方法就有着深厚的学术基础,它们除了凸显现代传媒的巨大潜能外,还通过设计教育和学术研究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如今,国内对空间设计概念和实践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当下的建筑空间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欠缺。

其一,对比研究法。将传统的建筑教学思维模式与建构体验式教学方法相比较,研究建筑构成的特点与优势。其二,设计实践法。利用建筑构成实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概念设计。其三,经验总结法。归纳授课情况和学生的最终成效,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教训。

在传统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书本式教学思路,传授学生确切的思维要领,并在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式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以体块和杆件等为线索的空间研究,重新梳理模型和图片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建构设计方法。此建构方式的重点是通过对限定空间的模型制作,强调对空间的观察和对比,通过尺度感和光影效果加深学生对空间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模型材料的操作产生建构理念。

本课题的主要特色是在现有空间设计教学基础之上,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从自然中拓印元素,开展以体块和杆件等为线索的空间研究。通过各种要素探讨生成空间的可能性,将所有的可能性通过排列等方式得到一个合适的、具有尺度感的理性空间。这一建构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以模型制作作为设计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厘清设计思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并紧密联系教学,指导学生设计,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逐渐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强调模型操作与空间观察的循环,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学到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技能。

首先对模型材料的操作产生建构概念,而后运用这一概念组织空间和形式,经过研究多种模型材料,完善空间的形式与表现,最后将真实的建筑材料运用到空间中,转换成实际的、可操作的真实空间,并衍生出一套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延伸到环艺专业的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讲授、指导学生操作实践、交流座谈和论著宣传等途径进行推广,形成较为成熟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研究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理念,对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延伸和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院的关注和重视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创新工作得到了保障。建设师资力量、延伸课程时间、配备一定的硬件设备与书籍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几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设计指导,我们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理论阐述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设计思维方式,并转换为设计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梁宇舒.建筑与其外部空间的对话.室内设计,(4).

高校课件 篇7

要使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能够同步提升,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管理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相关的教育理论,对大学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高校要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正确处理发展规模与办学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构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现代课程体系、科学培养模式和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的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责任制。高校的党政一把手要做名副其实的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抓教学质量,把保证教学质量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单位,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紧紧围绕进一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嘶。要通过不断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规章制度,教师,学生及其他因素),通过科学的监控和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重视文件系统完善,建立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要求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纳入文件,形成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从而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工作有章可依,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要全员参与。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被监控和评价的对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使学校的相关部门、教师、学生都参与进来,必须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变成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的积极行动,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质量反馈系统是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教学检查和考核,以及开展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领导听课等活动,形成多条教学信息交流反馈途径。要注意反馈系统不仅包括学生、督导人员等向校(院)级领导和管理者的反馈汇报,更要包括上级对下级提出的改进意见及注意事项的反馈,这样才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高校要把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对应聘人员在素质能力、学历、职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并进行严格的审批。通过对上岗人员的考核和培训,提升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层次,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首先,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秀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认真配备好教务处和各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应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新进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要加强对教学管理骨干的培养培训,定期系统轮训一次,让新上岗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增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尽快领会工作的实质,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同时,高校要鼓励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继续进修高层次的学历,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其次,举办定期的考察及研讨班。让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第三,要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各高校要制定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好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构建高效共享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

以上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初步的分析,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只有从追求规模扩张转移到追求质量、效益的轨道上来,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高校课件 篇8

摘要:大学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极强的学科,围绕着这门课程,本文具体从教学开展的方向、目标、方式、实践项目以及考核评估标准出发,阐述高校老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把握住课程的核心要求,做到升华教学开展的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早已进入千家百户的生活领域之中,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面对这种社会需求情况,大学的《网页设计》课程实则是有了更广的发展空间,而老师对教学的方向选择、对学生能力的培育选择和对学科的实践研究方向选择都会决定着这门课程的质量和最终呈现的完整程度,因此如何该课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融入到当下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去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之中,老师都是供给侧的主体,老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所以立足于当下的高强度社会需求,想要让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育能够协调于这种需求,迎合这种需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花功夫下力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让教师拥有足够的视野,能够及时针对当下的社会风尚改变教学的方向,革新教学的开展方式,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想要做到这些,高校方面必须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拔高培训,要多方面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上的网页设计类竞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的数字艺术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还要积极和相关企业取得联系,争取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网页项目以合作科研的方式引入到高校内部,这样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引进高端人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

网页设计是高校教育中很重要也很热门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个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与设计的能力,但是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进行的是理论教育,培育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是否顺应了时代主题的发展方向,是否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来。教师们必须做到在教学的设计与规划中,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且在理论教育的同时有计划的引导他们联系社会,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方向协同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部分高校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们的教育往往只是重视能力上的要求而忽略掉了兴趣的培养,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最终支持他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求知,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注意到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及时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采用启发性的、实践性的、创意性的综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针对不同地域的学生,老师应该尽量在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上面保持适中的力度,减少地域教育差异,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大学的学习氛围之中。[2]

对于学生而言,一门课程的考核评估决定着他们一个学期的努力程度,也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而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属性非常强的公共课程,它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的能力开展需求,要革新传统的“分数型”考核方式,让课程的评估联系到具体的社会实践,联系到大学生的动手表现,联系到学校合作项目的研发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才能够让他们重视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要求,及时扭转传统型的学习思想。因此,只有革新对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建立起一套实践与理论、创新与团队合作所协调、所联系的综合化考核体系,才能够有效推动这门课程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项目作为期末考评的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在最后的评测中,教师再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表现,参考他们的自我评价,使考核的结果综合化、立体化,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考核方式上的水准。

综上所述,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很重要的公共课程,而放眼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协调市场的发展,协调人才需求的发展,将教学的方式立足于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的目标和规划立足于长远的社会分工需求,才能够最终正确地找到教学开展的方向,才能够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力。

参考文献:

[1]逯杉楠.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2(21):228-229.

[2]袁雪霞.高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赢未来,(12):0029-0.

高校课件 篇9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培养高中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教学实践。认真分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影响因素,并开发有效对策,才能保证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为主题,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若干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出台,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美术鉴赏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参与过程中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体验美产生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端正有积极作用。但新的美术教育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被一些因素所限制,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应试教育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一直都被当成副科对待。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是其它所谓主科学科的陪衬。许多学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实施。得不到重视,美术学科的地位就很尴尬,教师也没有热情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高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这会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以后不学美术专业,就没有必要学习美术知识。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的美术知识,也没有掌握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在初中美术学习阶段,虽然课本上有美术鉴赏内容,但出于种种原因,教师只向学生传递了美术绘画技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高中,学生仍然不能有效鉴赏美术作品,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效率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鉴赏的手段,在老师引导学生去鉴赏某一作品时,会出现冷场情况。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认为美术技法教学最重视,一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画画,却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解不足,影响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加上美术学科一直不被重视,美术教师逐渐轻视自己的教育工作价值,很少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头脑中的知识得不到更新,甚至落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需求,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评价者。高中美术老师应当对教育角色进行转变,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转变课堂角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但师生互动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当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鉴赏活动的推动者。

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的'丰富,会让学生有更好的美术鉴赏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高中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设备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可以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界面上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果教师一直通过张贴作品让学生欣赏的方法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鉴赏教学活动,应当是形象的、生动的、快乐的、多变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讲解《瓷器》的时候,如果教师要用实物教学,只能拿一些生活中的瓷器,但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瓷器作品发展过程的课件,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全面了解瓷器。或者,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欣赏瓷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会提高,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鉴赏观点。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换鉴赏结果与美术意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期待学生与自己具有一样的想法,不能容忍任何个性化的意见。一些教师甚至会批评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认同大多数人的看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鉴赏看法,给学生空间去分享,也给学生权利去鉴赏。

比如在讲解《宫殿建筑》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叹宫殿建筑的奇妙与宏伟,一些学生则会从实用性的角度批判宫殿建筑。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鉴赏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教师更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出最好鉴赏意见,促进美术鉴赏课堂氛围的活跃。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视为高中学校落实审美教育的手段,能够扩大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意义。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认真思考每一个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因素,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扬州大学,.

洪桂英.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及对策分析.新课程学习(上),(12):199.

郑霞,张桂芝.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教师,2013(10):104.

高校课件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名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本课的重点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而难点是美术的语言。(美术语言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然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主要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讨论研究到技法尝试为线索逐步展开。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首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其次教师示范,引导观察,然后展开讨论,激发思维,最后学生体验,巩固提高。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认识了解一些名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然后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先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让学生标记知识点,对其有一点了解。然后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并小组间相互讨论思考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展示并让学生讨论思考其他的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后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播放一小段绘画技法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技法。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技法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进行思考,进而领会名画的一些技巧韵味。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笔在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学生在体验技法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本环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最后进行自我评价练习,通过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鼓励学生踊跃回答。接着课堂回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鼓励学生踊跃复述回答。然后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

我的说课结束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高校课件 篇11

人文素养展演活动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增强学习人文知识、阅读人文经典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运用人文知识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

二、思政育人目标

1、提升与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2、促进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会进步,培养学生能动协作的实践技能。

三、育人主题

实践创新

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针对当代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长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本课程加强推行学生剧作表演、口语表达会、读书报告会、古诗词鉴赏会等多类实践活动,并举行年度人文素养展演,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领学生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

五、实施过程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我校当下正处于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高速发展时期,面临从单一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转型,因此加强我校人文素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内在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价值趋向,争做社会所需要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思维、有责任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展演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充分彰显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构建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展示我校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成果,有效提升学生全方位运用母语的能力以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能动协作的实践技能,以打造我校特有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提升的实施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活动实施

1、活动主题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2、活动形式

经典诵读、戏剧表演、情境主持、创意配音等

3、活动要求

(1)可从哲学、历史、文学等经典著作中选题,也可以选用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题材;

(2)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健康,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兼顾思想性与文学性;

(3)鼓励在艺术效果和表演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4)每个节目表演人数最少5人,节目时长为8-20分钟。

4、参加对象

全校开设《大学人文基础》课程班级(每年约20个班级,800名左右学生)

5、活动流程

准备阶段:(每年3-5月)

(1)3月初各班级传达展演计划;

(2)3月中旬各班级选派同学并组队为各项展演做准备训练;

(3)4月-5月初举行展演节目排练。

全校展演:每年5月底或6月初

(三)活动内容

年度活动

节目内容

2018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人文短剧专场

1、人文短剧《幸福照相馆》

2、人文短剧《甄嬛后传》

3、人文短剧《趣味运动会》

4、人文短剧《感性与理性》

5、人文短剧《小心走路》

6、人文短剧《刘三姐》

2017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话剧专场

1、中国古典话剧《范进中举》

2、外国音乐剧《音乐之声》

3、中国现代话剧《沙家浜》

4、外国童话剧《白雪公主》

2016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戏剧专场

1、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赖婚》

2、中国当代戏剧《欢乐颂》

3、外国戏剧《金苹果的传说》

4、中国现代戏剧《边城》

2015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1、国学荟萃

2、创意配音《东成西就》

3、中国现代戏剧《伤逝》

4、情境辩论《文学阅读与生活认知》

5、情境主持《电视购物》

6、外国戏剧《伪君子》

(四)活动总结

本活动的整台演出均采取全程拍摄并刻制成光盘,留存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内容丰富、节目质量优良得到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充分显现了人文素养展演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精神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营造了我校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培养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激发了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素养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果。

dg15.com延伸阅读

校本课程课件


这篇文章将带您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索“校本课程课件”,下面的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全部意见。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制定好教案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

校本课程课件 篇1

《2014思想品德考场夺冠》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2014年思想品德考试冠军

一、课程资源:这本校本教材详细的对思想品德课标、基本知识、2013-2014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做了详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课程类别:专题讲座

三、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程目标:

1、掌握思想品德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5、 课程内容:思想道德基础知识,2013-2014年国内外当前政治热点分析,命题**等

6、 授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3月31日(每周

一、周二、周三)。

七、课程实施:

1.2014年2月17日至3月17日,重点复习基础知识,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略,指出重点难点、易混点等。对于重点问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法律的特征、未成年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平正义、尊敬师长、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原因意义、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民族精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原因和意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民如何行使批评建议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学习压力的两面性、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意义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熟练掌握,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对于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微笑着迎接新的生活,自我意识,过一种充满兴趣的生活等等。

22014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围绕2013-2014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组织专题讲座。复习热点时,要做到“三关注”“两联系”。

“三关注”即一是关注国内外大事,对热点问题的收集和整理要突出重点,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等。二要重视省情,关注地方时事,突出地域特色,把爱国主义与爱乡教育结合起来。第三,关注身边的小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和热点结合起来。

‘两联系‘即一是联系基本知识,把热点问题和基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二是联系自身实际,在理解热点问题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一些同我们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提高联系自身实际,明辨是非,提高觉悟,规范行为。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专题: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实现中国梦、嫦娥三号飞天、科技奖励大会、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扫奢靡之风行节俭之事、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河南优秀文化等专题。对这些专题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从相同的角度设计问题。讲解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向学生传授方法、技能、策略和注意事项。

要仔细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对解题有利的关键性字词,要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论点、中心意思,要做到有理有据,事理结合,将观点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答题时答案要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画。标语、口号一定要紧扣主题,语言力求简明扼要。

建议既要发散,也要注意不空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计划的设计应切实可行,并鼓励参与。

八.实施成效

通过校本教材的实施,学生初步掌握了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顶山市2014年第一次调研考试中成绩优异,平均分56.6分,及格率99%,优秀率51%,深受师生好评。

校本课程课件 篇2

校本课程《花样跳绳》

本着“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安排花样跳绳的教学内容,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跳跃能力的培养,课的设计富有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并将跳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达到活跃身心,增强体质,达到“寓教于乐,学生为本”的目的。

一、学情分析

本次课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他们团体意识逐渐加深,除对个人的竞争有兴趣外,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体合作的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辱感。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跳法练习,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天地。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以花样跳绳进行各种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学生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速度、耐力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以“花样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来推动和普及学校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跳绳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加深彼此的了解 2. “花样跳绳”不仅能培养师生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协同配合、和睦相处的精神,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相互尊重与交往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制定

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一种跳绳有多种玩法并使90%的同学能掌握一级动作3个基本动作。

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跳跃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灵敏、协调等体能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表现出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

1、一分钟速度跳。

2、花样跳绳。

内容:踏步跳、车轮跳、侧打挽花、交互绳、两人一绳等。

3、开展以“花样跳绳”为主题的活动和形式多样的花样跳绳比赛。

第一部分:单人花样跳绳

第一课时 练习个人单摇跳

教学目的: 1.掌握跳绳方法。2.练习个人单摇跳绳。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跳绳方法并分步练习。

1.第一步,徒手听节奏跳。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学生随着节奏跳。

2.第二步,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学生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3.第三步,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4.第四步,双手拿绳实际练习。(每一步边介绍,边演示,然后学生练习。)

二、练习个人单摇跳

⑴原地单脚向前(后)摇跳:如—脚跳过绳,另一腿前举,前屈或后屈。⑵原地双脚摇跳:如前腿跳,蹲跳等。⑶原地交换脚跳:如交换做高抬腿跳等。⑷行进间的交换脚跳。⑸花样跳:如双摇跳,交臂摇跳,“8”字摇跳等,也可计时跳,规定数量跳,变换速度跳等。

三、展示跳绳 学生展示单人跳绳。

第二课时 左右甩绳(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知道左右甩绳的动作名称;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5%左右的学生初步掌握左右甩绳的动作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勤奋、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甩绳时手腕自然柔和

难点:膝关节要与甩绳动作有节奏的弹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服装

二、队列队形练习:

1、向左、右、后转

2、左右甩绳

动作方法:两手臂向前摇绳至一边体侧甩绳,绳子不过脚;接着甩绳至另外一边体侧,一拍一动,左右边各四次,完成左右甩绳(重点:甩绳时手腕自然柔和 难点:膝关节要与甩绳动作有节奏的弹动)

诱导性练习:

1、徒手左右甩绳练习

2、单手左右甩绳练习游戏:行进间左右甩绳接力赛

方法:游戏开始时,学生快速从起点处跑至终点处,拿起跳绳完成左右甩绳四拍后再迅速返回与第二人击掌,第二人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以最先完成的队为优胜队 规则:

1、不许抢跑

2、必须击掌后才能出发

3、必须在终点处完成四次左右甩绳并放好

三、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第二课时 左右甩绳(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知道左右甩绳的动作名称;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5%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左右甩绳的动作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勤奋、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甩绳时手腕自然柔和

难点:膝关节要与甩绳动作有节奏的弹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形练习:向左、右、后转 左右甩绳

(二)动作方法:两手臂向前摇绳至一边体侧甩绳,绳子不过脚;接着甩绳至另外一边体侧,一拍一动,左右边各四次,完成左右甩绳(重点:甩绳时手腕自然柔和 难点:膝关节要与甩绳动作有节奏的弹动)诱导性练习:

1、徒手左右甩绳练习

2、单手左右甩绳练习

游戏:行进间左右甩绳接力赛

方法:游戏开始时,学生快速从起点处跑至终点处,拿起跳绳完成左右甩绳四拍后再迅速返回与第二人击掌,第二人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以最先完成的队为优胜队

规则:

1、不许抢跑

2、必须击掌后才能出发

3、必须在终点处完成四次左右甩绳并放好

三、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第三课 并脚左右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知道并脚左右跳的动作名称;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5%的学生初步掌握并脚左右跳的动作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勤奋、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甩绳时手腕自然柔和

难点:膝关节要与甩绳动作有节奏的弹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服装

二、队列队形练习:向左、右、后转 并腿左右跳

(二)动作方法:两腿并拢,两手臂向前甩绳先完成左脚跳,然后右脚跳;左跳右跳,左右边各四次,完成并腿左右跳

(重点:甩绳时手腕自然柔和 难点:左脚与右脚之间的配合协调)诱导性练习:

1、并腿连跳练习

2、左右脚交替练习

游戏:行进间左右脚交替接力赛

方法:游戏开始时,学生快速从起点处跑至终点处,拿起跳绳完成并腿左右跳四拍后再迅速返回与第二人击掌,第二人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以最先完成的队为优胜队 规则:

1、不许抢跑

2、必须击掌后才能出发

3、必须在终点处完成四次并腿左右跳并放好

三、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第四课 短绳个人跳绳

教学目标:(水平三)

(1)通过竞赛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跳绳的要领,并在活动中创新、研究出新的跳法。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友好合作爱憎分明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学会跳绳的要领,体会起跳时机,动作协调、自然。教学难点:自主学练、探究、创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组织上课,学生站成V字形。

2、师生问好。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编徒手操吗?下面我们一起编一套徒手操吧!以我们学过的各种跳绳动作为基础。编一套绳操。生:学生分散,边创编边练习。

学生表演自编的绳操,一起练习几个有特点动作。

二、学习体验

师:我们刚刚编了一套绳操,那么谁知道还有哪种新的跳法?我们一起编几种好不好? 生:好!(集体回答)

师:在创编之前,老师提供几个信息。

1、几个人合作的跳法。2摇的高度和数量变化的跳法。3多绳多人跳法。

师:大家能不能编出来? 生:能!(集体回答)

(一)、创编短绳的跳法 重点:自主学练,创编学习。难点:各种跳短绳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吧!看一看谁编的多、谁编的新颖。生:分散尝试学练。

师:刚才同学们练得很认真,下面同学们自荐给大家表演创编的跳法。教师强调动作要领、方法。教师及时给表演的同学评价,并且总结学生的跳法,供学生练习。学生再次练习。

三、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第五课

集体练习长跳绳

教学目标:

通过集体练习长跳绳,感受长跳绳的魅力,通过跳绳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跑入时机,起跳时机。难点:集体练习,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短绳手跳法,那么长跳绳大家会吗? 生:会。(集体回答)

师:下面大家举行一场比赛吧!“八字接力” 生: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尝试练习,然后比赛。

师:总结评价各组的表现,下面请各小组研究新的跳法创编新的动作。

三、知识延伸

分组竞赛,看一看哪组长、短绳新跳法多,并且能介绍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参与锻炼身体。)

四、舒展身心

师:刚才我们创编了那么多的练习方法下面我们庆祝一下,一起跳集体舞《小白船》,放音乐师生共舞。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同时要求给教师的表现作一番评价。下课,师生共同收拾体育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音乐响起,师生共舞。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正产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让学生消除疲劳。通过学习自评、互评、师评等手段,让学生踊跃参与评价活动,在此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下课前让学生给教师的表现作一评价,体现师生之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挚情感。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得他们的需求,知道努力的方向。)

三、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第六课 个人花样项目练习

教学目标:

熟练练习个人跳绳花样项目,让学生感受花样跳绳带来的成就感和魅力,喜欢上跳绳。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样跳绳动作的熟练,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跳绳种类 难点:花样跳绳动作的熟练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服装

二、队列队形练习:

1、向左、右、后转

2、左右甩绳

三、个人练习1.自由练习。

2.同一项目花样小组练习、学习

三、集体展示 1.小组展示。2.个人展示。师生之间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自由活动

可利用此时间练习自己跳绳花样项目,也可以学习其他花样项目。

五、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第七节 双人花样跳绳 ——带人跳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两人合作跳绳,学会如何带人合作跳绳。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服装

二、队列队形练习:

1、向左、右、后转

2、左右甩绳

三、练习单人跳绳。

学生自由活动5分钟,进行单人跳绳复习。

四、集合学生,介绍双人跳绳:带人跳。

由教师带领一名学生做示范,其他学生观看如何双人跳绳——带人跳。

动作示范:一人摇跳,另一人跑进,跑出或同跳。

五、双人搭档,尝试进行双人跳绳 学生自由活动20分钟,自由结对,尝试进行双人跳绳。教师巡视,及时进行点评

六、跳绳展示。

1、组内展示

2、双人展示

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学习成果。

五、师生小结,回收器材

1、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就像驴子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

校本课程课件 篇3

一、本课程概述:

数学是重要的,它是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同时,又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必备素养,它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数学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著名特级老师张思明说:现在的数学教学成了典型的“烧中段”,不知道知识的源头,也不知道知识的去向,这样学习的兴趣肯定起不来。正是从这些角度考虑,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资源,包括民间数学趣题、数学古题名题、数学史、数学家的介绍,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使数学内容更充实、数学课程更丰满,还原一个有趣的、富有人情味的、甚至是可错的数学真实面貌。数学是丰富的,它不仅是公式、计算,它还有历史、故事等等。它不仅可算,还可读、可做、可玩。

结合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将与人教版教材内容有关的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文化、数学小故事,以及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等编入了校本课程资源。内容和呈现方式着力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使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整理民间流传的数学趣题、智力题,挖掘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充实数学内容,充分展示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2、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历史、文化、故事等,以通俗的方式给学生介绍,增强数学的可读性。

3、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

4、把数学讲简单,教明白,努力让数学学困生“脱贫”。

5、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部分是关于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数学、民间口口相传的数学趣题等。

第二部分是历史上的数学,包括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介绍等。

第三部分是好玩的数学,包括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数学阅读、数学写作等。

每一年级段的内容都有这三部分,分别根据各年级的国本课程进行选择、补充。

四、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1、关于起始年级及学段

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数学兴趣受阻的年段更多集中在三年级,一是因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接触的数学概念逐渐增多,概念逐渐抽象化;二是从三年级开始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加大,如计算、如解决问题等。这个年级段,往往也是数学开始两极分化的分界线。我们要注意及时介入,努力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年龄特征及内容的特点,打算把一至六年级分成三个学段,其中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段,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段,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

2、关于内容

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数学”、“历史上的数学”、“好玩的数学”。这些内容的选择总的设想是根据各年级与教学同步的数学内容来设置,既便于教学补充,又便于校本教材内容的实施。

3、关于实施

(1)、采用小组活动及个人活动。包括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数学阅读、数学写作、观看数学家故事视频等形式。

(2)、根据教材内容做好必要的资料、资源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实施方案。

(3)、定期通过博客、墙报、手工报等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或活动成果。每学期根据节日时令组织一次知识竞赛等活动来集中展示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参照附表1)。

                                   

 有趣的数学      校本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

时间

备注

第三周

(2.27-3.4)

1、 趣味数学题3道

2、一位数学家的故事(高斯)

3、数学小故事

 开发学生智力,了解数学家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制作教学课件

2.28 

 

第五周

(3.12-3.18)

 1、 趣味数学题3道

2、一位数学家的故事

3、数学小故事 

 开发学生智力,了解数学家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制作教学课件

 3.13

 

第七周

(3.26—4.1)

 1、数学巧算

2、数学家故事(华罗庚)

3、数学小故事

 

 开发学生智力,了解数学家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制作教学课件

 3.27

 

第九周

(4.9—4.15)

 1、数学智力题

2、数学家故事

3、数学小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思维。

 制作教学课件

 4.10

 

第十一周

(4.23—4.29)

 

 1、数学游戏

2、数学故事

3、数学家故事

 

 

 开发学生智力,了解数学家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制作教学课件

 4.24

 

第十三周

(5.7—5.13)

 1、小课题研究

2、数学家故事

3、数学家故事

 

 

 

 开发学生智力,了解数学家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制作教学课件

 5.8

 

第十五周

(5.21-5.27)

 

 1、小课题研究成果汇报

2、数学趣味竞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探究过程。

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

 

 制作教学课件

 5.22

 

第十七周

(6.4—6.10)

 1、数学趣味竞赛公布成果,请同学介绍经验。

2、数学家故事。

 

 1、学生相互学习好的学习品质,取长补短。

2、学习数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

 

 制作教学课件

 6.5

 

第十九周

(6.18—6.24)

 1、数学趣味故事。

2、巧思妙想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制作教学课件

 6.19

 

校本课程课件 篇4

一、设计意图:

这首诗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描绘了一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天时,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躲雨的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快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激发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大森林背景图,蚂蚁,青蛙,小兔,蝴蝶,红花,荷叶,树叶,蘑菇,的单个图片各一。图画纸上画上各种小动物,勾线笔,油画棒。

四、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

(边出示图片边放下雨的声音)

讲故事“有一天,在美丽的森林里,蝴蝶,蚂蚁,青蛙,小兔子几个好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可可心了!忽然,打雷了,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都没带伞,急得跑来跑去,怎么办呢?”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帮助别人了,你们帮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躲雨,好吗?

提问:小蝴蝶躲到哪里最好了?为什么?然后逐个提问蚂蚁,青蛙,小兔子。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的故事变成一首诗歌。

2.感受理解

(1)欣赏诗歌,提问:谁撑开了美丽的伞?它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2)理解重点再次朗诵诗歌,喜欢的.幼儿可跟念,出示文字结合的诗歌。

附:

小花伞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打开漂亮的伞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伞,]

黄黄的叶子是蚂蚁的伞,

白白的蘑菇是兔子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提问:——的——?是——的伞?

(3)师生共同看了诗歌练习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

(1)出示小熊,谁来了?它也没有带伞,会淋湿的。请小朋友帮小熊找把伞。

小结:我们把小熊的故事编到儿歌里。该什么说的好听呢?

“下雨了,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也没带伞,快为它们想办法。

(2)自由选择一种动物图片,为小动物添画一把伞。

(3)将画放到黑板上,请说说自己编的。“你为谁找了一把伞?它是一把怎样的伞?”

结束:对合理的想象,大胆创编的给予鼓励。

校本课程课件 篇5

一、课程资源分析

晋江市第五中学位于陶瓷重镇磁灶。每天,成千上万种不同种类的陶瓷从炊具销往全国各地。是中国五大陶瓷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陶瓷种类繁多,风格多样,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经我调查,我所任教班级的480多名学生,其中有400多户人家从事生产、销售各类陶瓷制品,或相关行业,学生对于陶瓷已比较熟悉。此外,磁灶作为一个千年古镇,有着17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与泉州港的兴衰密切相关,是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到目前为止,它仍能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

如此发达的陶瓷行业,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们就在磁灶,学生可比可学。所以我觉得接触陶瓷知识是必要的。

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为学生今后从事陶瓷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陶瓷的分类和生产工艺,引导学生对陶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产生对陶瓷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组织总结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安排展览,制作展板或课件等。

4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在活动中多了解陶瓷,增强合作意识。

(二)活动组织形式:

本活动是在学生对陶瓷较为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来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如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观、说、议、评过程,让学生对陶瓷有更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展示精美的陶瓷制品,让学生产生想了解陶瓷相关知识的欲望,教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各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等)获取有关陶瓷的信息。

第三步:通过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深入了解陶瓷相关知识。然后将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三)教学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调查、资料收集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2活动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式了解陶瓷相关知识,获取有用信息。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制定各自所要研究的问题及方案(如什么是陶瓷等),通过调查、上网查询、查阅书籍等途径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

教师准备:陶瓷宣传**等。

(五)教学活动课时:2课时

(六)、教学活动过程:

1、展示评比:

(1) 展示学生收集的陶瓷制品。如内外墙砖、地砖、腰线砖、琉璃瓦等,请在台上介绍您的作品。

(这个节能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学生评比。这些陶瓷制品好看吗?好看在**?大家知道它们产自什么地方?……

(用学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可以更好地反映自己的品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参照对比:

(1)给我看一些现代风格的陶瓷。设问:这样的陶瓷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

(2) 学生发言:这种陶瓷整洁美观,特别是图案的设计精美。

(3) 给我看一件早期陶瓷。设问:你认为这样的陶瓷里给人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4)讨论:您认为哪个更实用,哪个更美丽?如果你的房子要装修,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通过对比两种**的不同效果,可以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结合生活实际。)

3、引导创意:

(1) 给我看几张陶瓷宣传片**(磁灶几家著名陶瓷厂的陶瓷装饰效果图)。让学生拿出自己收藏的陶瓷,同学们交流欣赏。

(当学生发现身边熟悉的陶瓷能把各种建筑装饰得如此美丽时,参与的欲望和做饰得热情就更高了。特别是一些学生收藏的陶瓷是他们自集的产品,那种自豪感自然油然而生。)

(2)提问:同学们,这些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呢?你知道吗?对于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陶瓷的知识吗?……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 每各小组都会制定出要学习的问题和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①了解什么是陶瓷? ②陶瓷砖质地的辨别。 ③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

④ 了解陶瓷的分类,磁炉生产的主要陶瓷有哪些?

(每各小组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书籍;参观陶瓷企业、搜集陶瓷制品;调查陶瓷建材市场,采访陶瓷营销人员;**拍摄陶瓷生产过程的**,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

(4)分组整理资料,交流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①撰写调查报告:什么是陶瓷?

②制作课件:陶瓷砖质地的辨别(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将搜集的资料和**前辑加工,配以说明)。

③安排展览:陶瓷的生产过程(与切割和粘贴有关,按类别粘贴在展示板上)。

③布置小型“陶瓷制品展览” (将搜集的陶瓷制品分类,标以搜集的时间、地点等)。

4、成果展示

(1) 讲座:同学们,活动开始前,我们分成学习小组,用各种手段了解陶瓷的方方面面。现在就请大家来交流介绍吧!

① 交流了解什么是了陶瓷?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调查报告,什么是陶瓷?

摘要: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因其坚固耐用、清洁美观、不易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行业和日常装饰中。

②交流了解陶瓷砖质地的辨别。

小组结合课件,介绍陶瓷砖质地的辨别。

小结:瓷砖纹理的鉴别方法有:注意纸箱数量、厂址、生产日期等;对照样品看是否有裂纹、斑点和其他缺陷。

③交流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

结合展板介绍陶瓷的生产工艺。

小结:陶瓷的生产过程:

选材、配料—粉碎—浆料—喷雾干燥—压实成型—干燥—釉料—烧结—检验—包装—入库

④ 交流和了解陶瓷的分类和磁炉生产的主要陶瓷是什么?

小组结合“陶瓷制品展览”,介绍陶瓷制品的分类。

小结:陶瓷按其类型可分为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陶瓷炉主要生产建筑陶瓷中的陶瓷砖和釉面砖。

(通过学生间的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

(2) 学生展示后,全班可根据以上小组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小组将派代表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加以总结、鼓励和评价。

(3) 评一评,给展示中表现较为出色学生给予奖励,评出“调查报告最佳撰写者”、“最佳资料搜集者”、“**最佳搜集者”和“最佳课件制作者”等。

5、课外拓展:

(1)调查活动:

a、 你的亲戚朋友需要陶瓷来装饰他们的房子。你能给他什么建议?

b、 看看村里(或附近的村子),看看你周围建筑物装饰用的陶瓷是不是用电磁炉做的?属于哪一类的?

(2) 调查结果报告:撰写调查报告。

(3) 调查形式:桌上合作、小组合作、好友合作或个人。

(这项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既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又能达到与课堂不同的效果。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的制作方法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个人需求。)

莫高窟课件


鉴于您对兴趣爱好的考虑,栏目小编特别推荐了一本名为“莫高窟课件”的书籍,相信您在阅读本文后将会获得丰富的收获,而不会感到失望。教案和课件是老师需要花费心思准备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己抽出时间来完成。只有准备好教案,才能实现完整的课堂教学。

莫高窟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11个生字,认读识字表里的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面”、“点”结合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言。

4.了解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现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在辽阔的祖国大地的西北,有一个省份——甘肃省。在甘肃省敦煌市的东南,有两座山——三危山和鸣沙山,在两座山的中间的谷地西侧的绝壁上,蜂窝式的排列着492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师:举世闻名什么意思?(举:全)

师:莫高窟为什么这样有名呢?我相信大家阅读完《莫高窟》这篇课文,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预设生: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师:课文的第一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三个方面,快速看看第一段是那句话?

(预设:“在断崖绝壁之上……藏经洞。”)

3.师: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可见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然后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是对莫高窟的总的评价。)这篇文章是按着“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希望大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谁能读读这三个词?(指名读)这三个词在哪个自然段出现?把它画下来。是描写什么的?(是描写彩塑的。)

2.师:文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彩塑这几方面的特点?我请一名同学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有关的语句。

3.汇报:(预设:“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谁来读一读?有怎样的菩萨?(想象一下:眉宇间透着慈祥,目光中满是善良多慈爱的菩萨呀!)(有怎样的天王?想象一下:天王的形象,多威风啊!)(有怎样的力士?见过力士吗?身体强壮,非常勇猛。)

谁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菩萨的慈,天王的威,力士的猛。注意在变蓝的词语上下功夫。(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这些彩塑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神态,所以作者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课件打出)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作者还描写了哪种彩塑?(卧佛)读出描写卧佛的语句: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左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是一尊怎样的卧佛?(很长,安详)讲列数字,讲姿势,讲神态。

能读出来吗?描摹的太像了和真的一样,读懂了那个词?(惟妙惟肖)

4.看了这样的彩塑你会说些什么?(生…..这就是啧啧称赞)

师:古代劳动人们用他们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精美的艺术精品,所以作者说:“这里……智慧的结晶。”所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5.作者描写的四种彩塑哪一个写的具体?抓住了有代表性的点的描写,其他概括的写,是面的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1.其实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壁画的部分,也采取了点面结合写作的手法,请他同学们默读地三自然段,用“——”画出面的描写;用“~~~”画出点的描写。

2.谁来读读面的描写的句子。

引读:感悟动宾词组,读动宾词组,还回句子指名读。读懂了哪个词?(丰富多彩)

3.读点描写的句子。

读出了怎样的飞天?学生谈感受。指名读。教师接评价。配乐读。可真是灿烂辉煌啊!(板书:灿烂辉煌)

读读藏经洞一部分,我想这种感受会更强烈。是艺术的宝库吗?(六万多件,大量珍贵)还有什么感受?

结语:让我们记住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保护和传承好我们民族的灿烂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记住莫高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在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课件出示。

莫高窟课件【篇2】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课堂通常也会显得沉闷。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多媒体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好,将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补充文字材料和实验操作无法传递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莫高窟很陌生,书中仅有的图片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研究热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理解宏伟瑰丽的飞天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多幅飞天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看完后,个个啧啧赞叹,很快就理解了宏伟瑰丽的含义。

莫高窟》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教学时,重在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点。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和欣赏精美的飞天时,让学生能体会一点就说一点,喜欢哪里就说哪里。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他们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仿照例句,展开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飞天的形象;学完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比赛,向家长介绍莫高窟,出一张以“莫高窟”为主题的小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言意兼得”阅读教学

这一堂课不算精心准备,倒也是一种尝试——“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

这几天,学校语文教学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各个语文工作室进行了理论学习,同时钻研教材,研讨教案,课堂实施。好些热闹!

我要上“三个一”了,与他们一起学习了“言意兼得”的教学理论知识,听了几节课。倒有几许激动,如果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如此精益求精地一路走下去,不仅对老师是一种提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飞跃。

那么,何谓“言意兼得”呢?我的理解是:言,文本的语言形式;意,文本的思想内容。兼得,即同时得到,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再说的直白些就是,语文教学中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下面结合《莫高窟》的备课、上课情况,谈谈如何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

一、抓规律性语文,入“意”入“言”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本情境中,在“言意兼得”的阅读过程中,适时且适度地把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点到、点破、点透。有时候要点到为止,有时候要点破明了,有时甚至要达到点透运用的程度。

学习《莫高窟》课文时紧抓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这个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师:可见,课文前面部分写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点——精妙绝伦。(板书:精妙绝伦)接下来课文要写的一定是壁画,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师:那么彩塑的精妙绝伦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分别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师:(指板书)你觉得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哪一种更得作者钟爱?

师: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句中是怎么比较“彩塑”和“壁画”的?

师:“不光……而且……”这个关联词就是表示意思更进一层的,它更强调的是后面这一层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强调后者。

……

上述教学指导,我紧紧扣住文本中带“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言意兼得”的阅读历程。这段话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主要是:

一、过渡句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承上启下,结构清晰。

二、关键词“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承接前后文,内容丰富。

三、关联词“不光……而且……”的解读,从文本的感性体悟,到语义的理性揭示,水到渠成,点到为止。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着学生在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中,既“入乎其内”得意,又“出乎其外”得言。

二、注意标点,再获“言意”妙处

文本丰富的情感往往不仅仅是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不同的标点符号,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它们,不仅能披文入情,也能更深入地研究语言形式。

学习《莫高窟》 “壁画”这一段:

师:同学们,壁画内容讲完了,作者用的什么标点符号?飞天呢?你对哪个标点感兴趣?为什么?

师:既然飞天的优美动态还有更多,请同学们先美美诵读文中飞天的优美姿态,再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

师:噢?同学们对彩塑的神态描述完后用句号有异议?你认为用什么标点?那你还能仿造课文的写法,用“有……有……还有……”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彩塑神情或样貌或动态吗?

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标点探究,想象说话,质疑课本,发现这里的言语表达也可从标点中体会如此妙趣,给学生带来一番别样的言语体验,语文课的情趣味道于此就能得到更浓的诠释。

三、触动“矛盾、发现”,进行言意兼得

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的基本方法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其间的矛盾处,引导学生说服你,学生会很感兴趣,以能说服老师,质疑课本而自豪。

例如学习了《莫高窟》的藏经洞后:

师: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生: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生齐读: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师: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生(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师: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意思重复吗?为什么如此安排?

师: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文本矛盾的激烈讨论中,结合课外知识,自然而然地走进艺术宝库,又一次回观了课文,又一次观赏、品味、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深得我国悠久的灿烂文化,为祖国的辉煌艺术成就赞叹不已。“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读得深情、读得激昂。

而对这两句总结性语句的安排,学生的诠释紧扣文本,诠释得透彻、灵动。“明珠”诠释结合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处于“丝绸之路”上,位于广阔的沙漠地带;结合莫高窟辉煌的艺术成就。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重点放于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上。

其他段落的发现,学生紧紧抓住文本的语言形式,如文本的段落结构特点;“四字词”的妙用;排比句的节奏韵律之美等等,这些语言形式的发现,无疑给了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所以——“练笔训练:模仿“彩塑” “壁画”和“藏经洞”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写具体。”也就水到渠成!

“言意兼得”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一味追寻“意”的解读平衡,构筑起在文本语言文字丛林中走进走出,走一个来回的新解读平衡。“言意兼得”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寻找言意兼得落脚点,设计言意兼得路线图,展开言意兼得阅读场,实现言意兼得最优效。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知文本内容涵义,得见文本形式秘密,语文老师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莫高窟》教学反思

[ 2007-12-1 13:16:00 | By: 北异 ]

推荐

《莫高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我考虑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上课前,我给学生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我有几点反思: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2、由于架设了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壁画上的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 练习说话,由于有些学生可能预习时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出现了内容单调,语言贫乏的现象。

4、上课前考虑到课后习题上有 “有的„„有的„„”与“有„„的”句式互改,于是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这个练习,似乎并无必要。如果安排学习选择精彩片段背诵,效果会更好。

5、课堂上自己语速较慢,爱重复学生的问题,造成时间浪费较多。

6、倾听学生有进步。

7、教学过程自己牵得太多,时间不够的时候,感觉自己领着学生一路小跑。

8、学生朗读时有亮点闪耀,主要得益于前面的铺垫,把文字读厚有一定的尝试。

莫高窟教学反思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文章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三方面为学生作了介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并且在讲到藏经洞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放了一段莫高窟被帝国主义破坏的录像。这样就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历史,激起了他们悲愤的心情。并且进行适当地引导,更能让他们懂得努力学习,振兴国家的重要性。这样,就完成了“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课文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训练。比如: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壁画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练习说话。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将文章的结构反复强调。不足之处是每一段的结构交待得不够清楚。

对于课文中的过渡句进行了重点讲解,告诉他们什么是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一个小练习,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次教学结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有些学生课前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在练习说话的环节中,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对于课文背诵,在课堂上没有能设计出一些好的环节来进行检测。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总结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我考虑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上课前,我给学生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

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我有几点反思: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2、由于架设了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壁画上的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练习说话,由于有些学生可能预习时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出现了内容单调,语言贫乏的现象。

4、上课前考虑到课后习题上有“有的……有的……”与“有……的”句式互改,于是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这个练习,似乎并无必要。如果安排学习选择精彩片段背诵,效果会更好。

5、课堂上自己语速较慢,爱重复学生的问题,造成时间浪费较多。

6、倾听学生有进步。

7、教学过程自己牵得太多,时间不够的时候,感觉自己领着学生一路小跑。

8、学生朗读时有亮点闪耀,主要得益于前面的铺垫,把文字读厚有一定的尝试。

莫高窟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一、激趣导入。

1、诠释“明珠”,引入课文: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祖国的大西北旅游,想去吗?我们去哪儿?她被称为: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通过上课堂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展现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

二、走近“彩塑壁画”,领略魅力。

1、我们先来欣赏这儿的彩塑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再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

欣赏了这些彩塑,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

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看!你能用“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作为游人的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4、过渡: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我们该去看看了。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与教室面积比较一下。相当于50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5、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壁画内容:用心读,大胆想象,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

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谁喜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6、壁画上的飞天还有什么样子的,作者用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xx,有的xx;有的xxx。

7、再来领略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x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

8、看到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xxxx,所以我们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大量”与“仅存”“曾”字

3、出示资料、图片: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4、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

5、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2、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为什么如此安排?

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本节课,我们畅游了西北明珠----莫高窟,还学会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请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班级或者课间活动”为话题,任选一个将它写具体。

提示:我们的真。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爱,,??生活在如此,我。

2、交流展示,相机点评。

3、今天大家学得非常扎实,能学以致用,还能学有所得,是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3、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投影片

一、语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通过上节课我们已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和概貌。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介绍。(生叙述)

二、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以其遍地的文化遗迹,沧桑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而闻名于世。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所以我们把她称作祖国西北的一颗(生:明珠)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这颗“明珠”?

2、师:默读2-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生答:那里有两千多尊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壁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里有六万多万件文物。

师板书:彩塑两千多尊

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藏经洞六万多万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去看看彩塑吧。浏览第二自然段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

(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3、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到了什么?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这些彩塑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相机板书:精妙绝伦)指名再读

4、哪位来描述一尊你最喜欢的彩塑?

5、此时,你就站在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前,你会说些什么?

6、本文的结构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哪篇课文结构一样。(小镇的早晨总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研究敦煌的学者说国:“敦煌的艺术的载体主要是彩塑和壁画。”我们已参观完彩塑,再去欣赏欣赏壁画。

默读,并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交流,朗读

3、师:壁画的图案、色彩是绚丽多姿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有(引读:)。

4、课文几处都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也来写写

出示:游人们神态各异,有,有,有。其中。

5、看着这些,你的脑海浮现哪些描绘它的词语?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可是,正如余秋雨所说:“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几卷经文?我好恨!”莫高窟步履蹒跚地走过了它二千多年的历史,大量文物虽然被掠走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资料

3、师:然而,不管这些文物流落到何处,上面始终刻着两个字——中国。莫高窟属于中国,而且只属于中国。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当你看到了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看到这藏经洞里的珍贵文物,你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板书: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3、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赞美一下古代的劳动人民。

三、拓展延伸

1、师:面对这艺术殿堂,一定让你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前最想说什么?

2、师:敦煌的艺术古老而又年轻,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我们用著名作家余秋雨的诗句来结束全文

她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她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在她的怀抱里,

神人交融,时空飞腾。

于是,

她让人们走进神话,

走进寓言。

在这里,

狂欢是天然秩序,

释放是天赋人格,

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我们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六)欣赏

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壁画上的飞天,有的对镜梳妆,姿态优雅;有的扑蝶嬉戏,流连花间;有的手托果盘,采摘蟠桃;有的弹琴吹箫,自我陶醉;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我在教《莫高窟》第二课时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并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篇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

(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并且引导教学。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再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最后再让学生反复的去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在教学第三段时,我让学生采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3、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承上启下的写作手手法(如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句)。

4、指导学生抓住概括中心句练习写话的方法。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这句话就是第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我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崖城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提前指导学生在课前欣赏崖州古镇的“崖城老街”“崖城孔庙”“南山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是艺术瑰宝

莫高窟课件【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字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2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2、检查自学效果:(1)分自然段读课文(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是啊,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板书: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文物珍贵的藏经洞

4、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精读“彩塑”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中,引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6、这两千多尊彩塑中

,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师:——真是“惟妙惟肖”。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再指读。(师评: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最大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所有的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

8、分工朗读: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得多有条理啊!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一、二两句齐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女生读,最后一句齐读。

三、精读“壁画”

1、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300多个多媒体教室)宏伟瑰丽的壁画。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①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②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请你读。

③描述三: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正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前一代的作品滋养着后一代人,后一代的作品又给再后代的人启示。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请你意味深长地读这段话。

(2)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

(3)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指名1x2生读。

④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⑤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把你听到的读出来。

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读出来。

⑦这段文字美吗?那我们就一起美美地读。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述四:~~~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请你读。

⑧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你可以说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甚至发挥想象说得更多。

(4)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5)、分工朗读。

四、精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2、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想象:藏经洞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学生读书,交流。

3、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4、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5、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五、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高中生课件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中生课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中生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稳态与平衡观,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2.通过分析体液免疫的动画,运用总结与归纳的方法,得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3.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通过本节学习,感受人体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提问: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被病原体所包围,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由第三道防线引出体液免疫,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体液免疫的三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体液免疫过程Flash动画,提问:体液免疫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自主思考。

(体液免疫划分成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描述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吗?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同桌交流。

教师就三个阶段依次提问学生,教师补充强调。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数抗原会直接刺激B细胞。这一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应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这就是反应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处理消化,这就是效应阶段。)

3.认识二次免疫

教师提出问题:生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一般终生不会再次患上这种病呢?与哪种细胞有关?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补充讲解。

(记忆细胞,它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达数月甚至终生。当遇到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快速消灭抗原。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应更迅速也更强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较为完整的体液免疫的概念。

(体液免疫,就是发生在体液中,靠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巩固提高

布置任务: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先独立构建概念图,完成后组内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选优秀作品展示,并让学生归纳体液免疫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从空气侵入人体并被抗体消灭的整个过程。

四、板书设计

高中生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二、重难点: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三、板书设计:

一、认识原核细胞的和真核细胞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把细胞进行分类,学习一下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

学生阅读【探究活动】认识一下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教师提问:

1、原核细胞包括的细胞的种类?

2、真核细胞包括的种类?

教师总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等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人类。

教师小提示:

区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都是个体微小的生物,细菌一般是杆菌、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总结原核细胞的特点:

1.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2.原核细胞的结构:

(l)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的细胞器。

(3)核区:由DNA分子组成。

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据构成该生物的细胞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但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是真核生物。

细菌常根据形状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细菌常根据形状来命名,如大肠杆菌。也有的根据功能来命名,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较大区别,两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1-10μm) 较大(10-100μm)

染色体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环状DNA,DNA裸露,不与RNA、蛋白质连结在一起 一个细胞有多条染色体,DNA、RNA、蛋白质连结在一起

细胞核 无核膜、无核仁 有核膜、有核仁

细胞器 仅有分散的核糖体,其结构与真核细胞不同 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壁 主要由胞壁质组成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内膜系统 简单 复杂

微梁系统 无 有微管和微丝

细胞分裂 二分体、出芽、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无丝分裂 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转录与翻译 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

五、小结:

本节主要叙述了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高中生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

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答案:1.略2.略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相互混杂()C.非甜是显性性状D.相互选择

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答案:C

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

A.高矮之比是1∶1

C.高矮之比是3∶1 B.全是矮秆D.全是高秆

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

总结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高中生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

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实地观察时,提示学生根据踩踏情况,将杂草进行分类: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要作较长期的观察,将观察的情况列表记录,必要时将观察到的情况绘图,或用拍摄照片方式进行记录。观察时要注意:

杂草的种类;

茎秆高度和长势;

生长的密度和植物蔓延的方向;

周围树木生长等其他的情况;

可挖出一些草本植株,观察其根的形态。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由此引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调查:

(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外来物种的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所介绍,故在本节中该概念没有出现。由于在本节练习中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应适当介绍相关内容:

(1)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3)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20xx年,已经在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高中生课件【篇5】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高中生课件【篇6】

高中生物说课稿的模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结,在初中有关生殖知识的基础上,简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绍生殖的种类。从有性生殖概念和种类引出了重点讲授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它以第一章细胞分裂为基础,又与第五章遗传变异的知识有着密切关系,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减数分裂过程较为复杂。先通过概念的叙述,使学生有一个印象,然后详细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减数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后减数分裂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从而保持了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知识点)要求,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一 、知识目标:

过程、 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为后面学习遗传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对知识综合运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标:使学生确立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以精子形成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内容,而且前面涉及有丝分裂,后面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感到枯味,难以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及染色体动态。

在教学程序上的总体思路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学校具体情况,增加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气氛中掌握所学知识。

一、 以前后为桥梁,精心设计好导言。

用设疑导入法提问"什么是卵式生殖?"然后师生教学精子和卵细胞的特点,展示团藻的有性生过程(教学课件),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开始介绍〈〈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板书)。什么是减数分裂呢?这节课以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来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导入新课)

这样导言,使学生产生一种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 新课讲授

。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三个概念,老师先讲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标,最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动手操作演示。操作错误的及时纠正,老师归纳总结,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体不可顾名思义认为来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体。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演示,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训练思维,加深概念的理解,确立正确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后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后,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这样的目的,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义,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确了概念,那么,精子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 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 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利用剪贴图,将染色体动态变化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老师的"讲"与"演",学生的"听"与"看",按老师的叙述、谈话,找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头脑中,并与原知识结构挂上钩,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体现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2) 层层设疑,设置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再逐一解决。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掌握减数分裂的关键。提问:1联会时染色体复制没有?2复制为何看不出来?3什么叫四分体?4图中有几个四分体5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丝分裂中期有何区别?6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有丝分裂后期有何不同?7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什么

等等,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扩大思维范围,教会学生在广度上学会思维。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疑、质疑,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教学生在深度上学会思维。

(3) 通过"动乐爱"教学法,动手,动眼,动脑。

1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特点。

2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 体行为特点

3分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情况。

"动乐爱"教学法既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提出,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激发快乐情绪,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学习生物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通过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和过程四个方面操作,人人动手,动脑,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如通过动手操作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学生本身产生疑问,为什么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并能加以正确解释。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时期、特点、结果,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过程形成直观化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总之,从概念入手,以过程为主线,重点突出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

三.小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

四.结束语: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

五.习题设计

为使知识得到反馈巩固,设置由易到难三种梯度题。填充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略)其中简答题部分,此题选出的目的是

四分体,联会是四分体的前提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基础。

2、有丝分裂中没有的现象。

3、书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由此提出。

(六)时间分配

导言2分钟,新知识传授25分钟,练习10分钟,总结2分钟,布置作业和结束语1分钟。

高中生课件【篇7】

疏导引导

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⒄躬。

在概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1)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理解协调与平衡原理

所谓协调与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协调主要指生物要适应环境,因此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不要盲目引种或栽种;平衡是指某环境下生物种群的数量与环境的承载力要平衡,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如草原上的过度放牧就是典型的例子。

3.理解整体性原理

所谓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构成的巨大的复合系统,三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自然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包括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把生态与经济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建设生态工程的目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活学巧用

【例1】 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革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题提示: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革,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

【例2】 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的措施是…( )

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结合

B.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生态与经济相结合

D.经济与法规相结合

解题提示:社会习惯、法律制度也对生态工程建设起重要影响,但生态与经济结合才是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

答案:C

【例3】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 。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首都北京等地频繁出现了“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在西北植树造林方面依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要注意树种不要过于单一。

解题提示:本题考查了必修教材内容中决定生物的生态因素之一:非生物因素——水;联系西北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得出。还考查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应用,“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植被具有的特殊生态功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随之体现,改善了西北气候,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答案:(1)水 (2)物种多样性原理 自动调节能力 (3)防风固沙 物种多样性

"高校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