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方形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0

长方形课件集锦十四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直观生动的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以下内容“长方形课件”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从网络收集整理的,如有需要希望我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帮助您解决一些问题!

长方形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感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1.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

1.讨论交流。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

(2).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请你观察并大胆预测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也是相对的,也叫做对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 如何验证呢?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5.“拉一拉”游戏。

.(拉成长方形)这是什么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拉成梯形)这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怎样做就变成长方形了?请你来试一试。

.(拉成长方形)怎样把它变成正方形呢?谁能来试一试?

.(拉成正方形)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2)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吗?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课后4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组长记录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是由哪几号图形拼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五、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

2.你有什么收获呢?

长方形课件 篇2

教学内容: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107-109页练习二十三第5-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三角尺1把,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2张,任意长方形纸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

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他们的特征,分清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二、基本概念的练习

1、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平时看到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出示)。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练习二十三第6题。

让学生在下面量一量。

看谁量得快。你为什么量得这么快呀?有什么好方法吗?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么量的,指名回答。

指出:在同一个长方形里,长相等,宽也相等。在同一个正方形里,边长都相等。

4、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二十三第9题

让学生拼,老师指导。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量一量。

拼成长方形,长是多少呢?宽是多少?

拼成正方形怎么拼?边长是多少?

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对折,提问:是什么图形?(两种情况)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或边长是多少?

2、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让学生尝试。

提问:折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哪条边相等?为什么?

四、解答思考题

让学生先数。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长方形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知道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间的进率。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生:面积

师:还认识了

生:面积单位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告诉我,你们学的很好,是吗?

生:是

师:非常自信!老师今天特意找了几条信息,看你能否快速找到面积单位。(放课件)

生1看课件回答:平方米

师:你能说出1平方米多大吗?

生2:大约有两张双人课桌拼起来那么大。

师:具体说就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那么大。再继续,放课件生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还记得它们多大吗?

生:手掌的面积约是1平方分米,拇指盖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师:准确的说就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平方厘米(展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很重要,我们用它可以度量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用它度量师边说边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师:长方形大家都认识吧,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看大屏幕,这是长、这是宽,请同学们不要眨眼睛,看后请你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师板书猜想并放动感课件

生1:长方形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师:为什么啊?

生:宽没变,长变后面积变大;长没变,宽变后面积变大。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长和宽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有多大?

生1:6平方厘米

生2:10平方厘米

生3:18平方厘米

生4:12平方厘米

师:到底谁的答案对?我们要想准确知道它有多大,你有没有办法?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提前发给大家的学具),请你在1号长方形上清楚地画一画、分一分,看一下里面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开始!

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师观察指导

师: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画的?

生1上来展台展示并引导说出:一个个的数出或一排有4个,有3排,所以共有12个小正方形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2上来展示并说出画了一排和一列,一排有4个,也是3排34=12个

师:说的真好,这种画法,虽然少画了,省了力,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事半功倍!我们为他的这种做法鼓掌!

生鼓掌鼓励。

师:我们知道了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12平方厘米,板书43=12个,并把个再改成平方厘米。刚才哪位同学估计的准确啊?他是第一位火眼金睛,希望我们的火眼金睛越来越多。师:下面我们再看课件展示一下。

学生看课件,再重现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师:我们再看下一题,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生1:10平方厘米,一排5个,有2排,52=10

师:是啊,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平方厘米,并板书52=10平方厘米

师:再来,看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生:20平方厘米,一排5个,有4排,54=20

师:板书54=20平方厘米,那下一题呢?

画上小正方形的你会数,不画了你能知道是

()平方厘米吗?

生:24平方厘米,因为一排有6个,有4排64=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一排有6个,有4排的啊?说说道理。

生:因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6厘米里面有6个1厘米,所以能摆6个,4厘米就能摆4排。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是的,说的真不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4=24平方厘米,(板书)再来一题

生:40平方厘米,因为一排有8个,有5排85=40个,就是40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呢?

生2:8厘米里面有8个1厘米,所以能摆8个,5厘米就能摆5排

师:是的,说的真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85=40平方厘米,(板书)

同学们看黑板,那下面我们要总结一下了,刚才的这些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一样,长和宽各不相同,这说明面积的大小确实与长和宽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板书-----验证,再观察这些式子,这些前面的数字都是长方形的长,后面的这些数字都是长方形的宽,你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式子,你看是不是呀!生:同意,是

师:那同学们都说一遍,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长方形的面积后面写上=,长宽之间写上)那我们就得到了结论,板书-----结论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你们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什么意思啊?

生1:就是求的长方形的面积。

师:是啊,那长宽到底是什么意思呀?(师引导就是求的里面含有)

生2: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师:是的,这个小正方形很特殊,就是我们学的面积单位,长宽就是求的这个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它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

生1:15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生3:35平方厘米

生4:28平方厘米

师:现在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不能用小正方形去量,你有没有办法?生: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那让我们操作一下吧,开始。

巡视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1:我量出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75=35平方厘米

生2:我的和他一样。

师:(课件展示一下答案)看来,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知道了它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应用一下,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放课件。

生:86=48平方厘米

76=42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最后长和宽一样长了

师:长和宽一样长的长方形,就是

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你能看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叫做边长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生:1个,边长

师:我们只要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利用边长边长就能求出它的面积,看下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平方分米;1010=100平方厘米

师:1分米=10厘米,这两个正方形是同样大的,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同样的道理,你能知道1平方米=()平方分米吗?

生:11=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练习

师:真不错,那考考同学们,看能否快速得到答案。

8m2=()dm2200dm2=()m29dm2=()cm2400cm2=()dm2生答。

师:放课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9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长20米,10米,面积是()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生答。

师:小明家买了新房子啦,他想知道各部分的面积,你能帮帮他吗?(引导学生算客厅、餐厅、卫生间、总面积)

师:再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挑战一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计算出上面长方形的面积吗?;生思考并回答116=66平方厘米;师放动感课件;挑战二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生:看动感课件,并解答;

四、回顾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啊?

生1:我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2:我还知道了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我们还知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呀?(师指着板书说)生:猜想---验证---总结

师:是的,以后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大胆去猜想,然后用实验去验证,最后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学好文化知识,好不好?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同时学生也有了上节课什么是周长的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观察,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边,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指名回答)

2、请学生指出以下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索学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长方形,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2、如何得到四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3、利用任务单,学生独立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交流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

教师适时板书:5+3+5+3=16(厘米)

5×2+3×2=16(厘米)

(5+3)×2=16(厘米)

(在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把想法说清楚,说明白,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5、比较方法:

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在说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计算方法,但不直接告诉学生计算公式,防止机械的背诵。)

6、你能用文字描述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

长方形的周长=xxx

或长方形的周长=xxx

任务二:探索发现学习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根据刚才学习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1、学生动手量一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学生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解自己的思路。

3、比较方法,得出结论。用文字描述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xxx

三、课堂检测:

1、你能计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单位:厘米)

2、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钉子板 、橡皮筋、水彩笔、直尺、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谈话: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些物体)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分一分吗?

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

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物体的名称。

小结:这些积木可以分成三类: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2)摸一摸。

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物体,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意图:直截了当的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物体进行进行分类,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又通过动手摸一摸感受各物体上都有平面,为从“体”到“面”的抽象认识过程打好基础。】

二、 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画一画。

(1)谈话:小朋友说得真不错,瞧,手印宝宝来看大家学习了!(老师把手按在黑板上,描出一个手印)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把这个手印宝宝搬黑板上的?

请学生描述。

提问:你能把这些物体平平的面像这样印在白纸上吗?

(2)请拿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物体,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它的脚印。

分工合作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4)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

长方形课件 篇6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的题材,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算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蓝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蓝球场)

这个蓝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1、P79练习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习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课件 篇8

1.本班孩子特别喜欢教师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问题,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去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得心应手的。另外,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会辨认,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同时也在前面《认识角》的学习当中,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这些都为本节课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做了充分的准备。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获取了研究空间图形的经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经历,深切地体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3.针对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练习环节中,我先设计了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并掌握新知。在方格中画图巩固知识,掌握规律,也可以尝试挑战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长方形课件 篇9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节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第1课时,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图形,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教学设想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其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和区别。教学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结构,遵循几何图形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主要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视屏展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同时也结合实物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等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的变换,直观、生动、形象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1、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屏展示台,能清晰地揭示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灵活性强,操作方便,这是其它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有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画长方形、正方形,从实物表面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实践性强,可见度大,有利于学生区别长方形、正方形。

3、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速度,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解表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归纳。

3、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从而获取有关图形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

五、教学媒体运用情况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复习:电脑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何特点?长方体有何特点?

2、师生同步操作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下来,提问:剪下来的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指名)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究竟有何特点?

(二)学习新知

A、认识长方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

(1)(投影)用长方体实物的一个画面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

(2)①电脑逐步显示画的过程,边画边讲解。

②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所以叫做长方形。

③摸一摸长方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④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长方形的边,所以长方形有4条边,也是四边形。

(依次闪动每一条边)板书:四条边

⑤摸一摸长方形的边有何感觉?(直直的边)

⑥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直的。

(依次闪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并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的过程)板书:四个直角

(3)长方形边的特点

①猜一猜,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②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动手、合作试试。

③汇报活动情况

④电脑演示长方形上下对边移动重合,左右对边移动重合。

⑤小结长方形特点。

上下两条对边相等

4条边 两组对边相等

4个直角 左右两条对边相等

B、认识正方形

1、投影。用正方体实物的一个面,画出一个正方形平面图。(电脑显示画的过程)

2、4人一小组自学正方形特征,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4、老师小结正方形特征。(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①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所以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②正方形也是由四条线段围成,每一条线段也叫做正方形的边,所以它是一个四边形。(依次闪动每条边)板书:四条边

③展幕演示,4条边的重合过程。板书:四条边相等。

④正方形也有四个直直的角。(依次闪动每个直角)板书:四个直角

4条边 四条边相等

4个直角

C、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何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何异同?

长方形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长方形的物体。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2-54]各种各样的形状

2.正方形娃娃一个;幼儿用正方形纸和长方形纸。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对正方形的认知,引出课题。

出示正方形娃娃,问:“这是谁呀?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

(请幼儿两人互相说说)

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

二、认识长方形

1.操作感知

(1)请幼儿自我比较:

用正方形纸与另一个图形比较,数数边、数数角,找一找比一比,正方形与另一个图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哪些地方不一样?

(2)两个图形什么地方一样?

(两个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两个图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另一个图形对边一样长)

(4)请幼儿再次进行比较,将对边折叠验证是否一样长。

2.让幼儿用语言说出长方形长的什么样,边用手指着边说

小结:这种图形叫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4个角一样大,对边一样长。

三、游戏巩固:送图形娃娃回家

方法: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妈妈和长方形妈妈的 头象,启发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图形送到妈妈身边来,并说“我把X娃娃送回家”。

请幼儿互相检验结果。

四、数学课件演示:

[2-54]各种各样的形状

寻找法:启发幼儿课件中寻找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长方形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测量、讨论、学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会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过程】:

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思考:

1、长方形有( )条边,有( )个角,相对的边( )。

2、正方形有( )条边,有( )个角,四条边都( )。

3、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 )边相等,正方形的.(?? )边都相等。

4、用尺子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 )角。

5、请同学们独立尝试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组内进行补充、质疑、解疑。

3、离开座位欣赏其他小组的发现,看对自己是否有启迪。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最后老师进一步总结并板书。

预设:生1:我们组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是: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正方形四条边都(?? )。

生2:我们发现了用直角三角板的( )角去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发现它们都有四个(? )角。

师: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个直角,长方形对边(?? ),正方形四条边都(? )。

长方形的对边( ),为了方便,通常我们把长方形的较长的边叫做(? ),较短的边叫做(?? )。

生找到身边的长方形,指一指长和宽。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叫做( )。

4、小结:

1、我们这一节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通过学习,我们能发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长方形或正方形,原来数学一直在我们身边啊。

5、当堂测试:

长方形课件 篇12

目标:

1、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及它的特征;

2、诱发学习图形的兴趣,进入数学世界。

准备:

幼儿每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1张,各种长方形组成的物体。

流程:

感知长方形——比较正、长方形——寻找长方形。

过程:

感知长方形:说说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轮船、寄信)这些东西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用处很大。

比较正、长方形:让幼儿从我手中的两张纸中找出已认识的正方形的纸,用折线的方法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折纸方法对这张纸的两边进行比较,使幼儿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是正方形,而这张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是长方形 。(幼儿学会说)

寻找识别长方形:窗和门都是长方形的,还有什么是长方形的?(汽车、楼梯......)

效果记录:对学习长方形很感兴趣,教师一拿出范例,幼儿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物体,由什么图形组成?对教室里由长方形组成的物体能描绘出来,能明显的区分长方形和

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长方形课件 篇13

上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通过教学及课后反馈,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有以下二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其实在一年级时已经有初步接触,孩子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先放手让他们说说“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而后再让他们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动手验证所知道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是不是正确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母亲节来创设情境,即女儿送来了贺卡和丝巾,请学生猜猜贺卡是什么形状?从而通过拉一拉和推一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接着请学生帮忙,帮我把长方形的丝巾变成最大的正方形丝巾,学生兴致极高,很快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理解如何将一个长方形变成最大的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还适时的渗透感恩母亲的思想教育,这样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我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情境意识强烈的题目和问题。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下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在验证长方形与正方形边与角的特点时,留出的时间少了一些,有的同学操作上还来不及,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所得到的结论是听别人讲的而不是自己探究发现的。再如课前有的学生说屏幕和音箱的面是正方形的,我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告诉学生:学完了这节课你就知道他们是不是正方形了。可是课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对这个问题进行回应,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长方形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课题。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复习巩固,为后面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篮球场图(图略):

2.指出长方形篮球场的长和宽。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篮球场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想怎样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⑶全班汇报:长方形的四种算法。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总结建构。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更简单?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比较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2、想想做做:

(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3、动脑筋:

4、思考探究:

要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这段铁丝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让学生大胆发言】

五、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dg15.com延伸阅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收藏4篇)


我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的文章。为了上好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撰写过程中认真负责,就能够确保教案的质量。写好教案是实现完整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启发,请务必将其保存下来!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1

教材简析:教材先让学生在校园图片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谜游戏。

教师描述有一个动物它有一个庞大的身体,四条腿像柱子,长长的鼻子。

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小结:对呀,这就是大象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 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物体 “特征”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展示校园图片,随着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找出一些平面图形,并将图形逐步抽象出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重点指出其中的长方形(板书:长方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的标准。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适时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向学生介绍“对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小朋友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只是我们直观上的感觉,那小朋友猜测的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去验证。 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

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示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它的对边相等呢?

(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对边相等。)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可以通过对折。)

师:你又是怎样验证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有没有量的次数少一点的?

(生4:对折后再量)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紧接着一起说)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根据得出的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后指明回答。

[设计意图]: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学正方形的特征。

1、折纸过渡: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吗?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板书: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深化探究:这张长方形的纸还能得到更大的正方形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都用各自的方法验证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读一遍好吗?

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设计意图]: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纸过渡,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特征的经验,因此对正方形的特征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与验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介绍长、宽、边长。

1、介绍长方形的长、宽。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给长方形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边指解释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生紧接着说)长,将长方形短边的长叫(生紧接着说)宽。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边指边介绍这张长方形纸片:我的长方形纸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描述你手里的长方形纸片吗?

2、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一样长,所以通常我们将它的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三、巩固深化

1、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边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20厘米,一条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让学生说理由。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迅速的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完成在作业纸上)

选择一人的作业全班交流,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描述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吗?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图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追问:从6个小正方形中选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呢?

4、选一选。

五个人拍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请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米,宽20厘米。

A、长30厘米,宽20厘米B、长31厘米,宽21厘米。

[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多种形式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用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的求法,这些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出的。所以这节课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演示的材料上,我选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更直观易懂,另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3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3个。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并借助直观的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努力构建自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分析、验证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首先我出示课件:

1、填空:(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然后我就以豆豆家买了一套新房,最近准备装修,父子已经画好了新房的平面图来创设情境,教师边说边出示信息窗二。教师接着说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等等。然后我就顺势把问题锁定在帮父子俩算一算厨房和餐厅的面积是多少?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借助教材中豆豆买新房装修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所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我再次点击课件,屏幕上只出现了厨房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要求厨房的面积,实际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有序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2.反馈交流,交流发现

小组合作后是交流的环节,在每组的代表交流前,我提示他们要说清组内的思考过程。我事先预设学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其二:沿着长摆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2个小正方形,也就是每行摆5个正方形,可以摆2行,52=10(个)面积就是10平方厘米。由此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初步得出长与宽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动手实验、验证结论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再借助纸片摆一摆,两个卧室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拼摆,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4、课件演示,及时小结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摆的过程。总结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数一数,初步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明确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二)解决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出示餐厅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餐厅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试着计算出这个餐厅的面积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动手拼摆,也可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本环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探索出现的多种情况,我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环节:灵活应用,深化新知

1、判断:

(1)学生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周长是3米。()

(3)一张正方形邮票边长5厘米,面积是25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新知的同时注意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的区别。

2、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3、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2: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4、做课本49页自主练习3.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实际应用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七、说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教室里的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一个面,课桌的面和电灯开关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袋子,在这个袋子里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其它的平面图形。你能不用眼睛看,很快的从这个袋子里摸出一个长方形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你们摸出的是这个吗?(三角形)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那你们摸出的是这个图形(平形四边形)吗?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那是它(梯形)吗?为什么也不摸出这个图形呢?

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你们摸出的不是这个图形呢?

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验证。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呢?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精选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精选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通过数、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自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

二、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以夜景图导入,间接复习了所学过的图形。再让学生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由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然后揭题。简洁明快,很快进入课堂主体环节。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参与,促进知识能力均衡发展

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我请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手的活动促使了脑的'发展,脑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而手脑并用能使人的思维得到均衡发展。

(3)鼓励自我探索,关注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三、 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指导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探究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据特征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在主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练习操作环节充分让学生围、拼、量、画、折等,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方法,领悟知识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渗透养成教育

1、老师提问2008年我们国家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学生答什么时候你最激动?学生答。

2、出示课件,初步复习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呢?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图片、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同时自然的引入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特征、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合作意识。再比较异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感受他们边和角的不同。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并采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发展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

在练习设计中我力求紧扣重点,既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又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所以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

1、快速抢答: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为什么对。

3、用两副同样三角板拼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4、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第60页第5题)

5、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

7、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8、灵巧的手:折一折照样子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折、量、猜、画、拼的过程中固所学过的知识,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形成牢固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周长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四)总结反馈: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长方形课件(经典12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教案课件,但教师也应该明白,教案课件不能随便写。教案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算是一份好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整理的“长方形课件”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让我们的分享变得更有价值!

长方形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结合我们班孩子对数学领域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结合我们班孩子对数学这方面的欠缺,从感知长方形的外形特征来上这节课。我总觉得我们班孩子对数学感知这方面比较容易接受。可是有的孩子为什么很难对数学活动提高兴趣呢?以下我对于本次活动进行了描述。

描述: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乘过火车?火车是怎么样的?来引出我的课题。有的小朋友就会说有,有的孩子就会说没有。然后我就出示教具“长长的火车”让小朋友先来认识火车是怎么样子的。

接着我从小火车上拿下来一个卡片说:“你们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就开始讨论了接着我就问”请你们来数数看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二个)那你们来摸一下这个长方形有几条边?为什么我去问有的小朋友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时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去不能。我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分析: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知道有有孩子去不知道呢?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好呢?还是因为我讲的不够具体呢?我对此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有的孩子能理解有的孩子去不能呢?我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课的评价时,才知道原来每一小节上完后都要老师来一个小结。我上的课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带带过。分析之后我进行了补救措施。

措施:在平时上数学活动时应该多让孩子操作,孩子操作之后才能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如果你平时不让孩子操作,等到上公开课时孩子就会觉得很新颖就会不坐住了。那么你那节课就不会上的很成功。

长方形课件 篇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精选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精选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通过数、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自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

二、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以夜景图导入,间接复习了所学过的图形。再让学生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由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然后揭题。简洁明快,很快进入课堂主体环节。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参与,促进知识能力均衡发展

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我请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手的活动促使了脑的'发展,脑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而手脑并用能使人的思维得到均衡发展。

(3)鼓励自我探索,关注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三、 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指导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探究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据特征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在主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练习操作环节充分让学生围、拼、量、画、折等,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方法,领悟知识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渗透养成教育

1、老师提问2008年我们国家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学生答什么时候你最激动?学生答。

2、出示课件,初步复习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呢?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图片、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同时自然的引入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特征、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合作意识。再比较异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感受他们边和角的不同。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并采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发展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

在练习设计中我力求紧扣重点,既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又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所以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

1、快速抢答: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为什么对。

3、用两副同样三角板拼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4、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第60页第5题)

5、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

7、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8、灵巧的手:折一折照样子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折、量、猜、画、拼的过程中固所学过的知识,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形成牢固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周长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四)总结反馈: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长方形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方法。这节课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坚实基础。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2.本课教材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例1通过先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好表格,让学生通过这个操作初步体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例2通过测量面积及试一试,探索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三部分从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四部分练一练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新知,让学生能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3.由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把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又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先计算长方形面积,再演示宽不变,逐次缩短,最后演变成长与宽同样长。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利用知识的迁移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里我安排了3道题,第1题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求面积。

第2题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求面积。第3题出是一道既难数有难量面积单位的情景下引入新课,这样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导入,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

先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小组合作,在纸上摆一摆,摆出3个你们最喜欢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2.反馈交流。

填完表后,老师带领学一起观察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初步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评析:这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思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抓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发现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动手实验、验证方法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再来做第二实验。

请各小组测量例2的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宽,预留位置

长方形课件 篇4

一磨:

第一次听王老师讲课,讲授二年级的《图形与拼组》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感受到王老师的课堂语言语速适中,语调有力,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授课。

在这堂课中,也感受到了二一班孩子的活泼,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活力都可以带动老师上课的激情了,希望我们的孩子一直保持这份激情,喜欢数学的热情。

在这堂课中,王老师是让孩子观察情境图,制作鸟巢,开始导入,引发孩子的积极性,引入教学,要想制作鸟巢,需要知道这个鸟巢的各个面的特征,从而开始平面图形的研究。采取自我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的研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本上知识目标达成度很高,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得以掌握。

但是,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有几个地方我个人觉得可以做一下改动,会更好:

首先,低年级的教学,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思想很重要,这样的话对于平面图形的研究,孩子应该在学完之后懂得研究图形,是从边和角的角度来研究,也是先从边和角的角度来定义的,这个思想必须要孩子明确。

其次,课堂练习的题目,有一个是需要孩子来进行选择小棒,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果课件做一下改动,孩子选完之后,可以立即出示图形,更为直观,孩子也宜接受。

最后,对于低年级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所有的科目的授课,知识目标达成不成问题,孩子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等等一系列常规的养成,更为重要。

二磨:

今天上午在2、3班听了王老师的第二次课,感觉这节课比起上节课有了以下几个亮点:

1、课前准备准备的更充分了,孩子的学具考虑的比较全面,材料准备齐全

2、探究知识的过程更严密了,利用了猜想——验证——得结论的过程,孩子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有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课堂不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简单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去发现规律、总结知识的过程。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碰撞、交流,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3、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了很多的数学史的东西,扩充了孩子的思路和思维。介绍周髀算法中的“圆处于方,方处于矩”,还有这个西方数学史中的“上帝是按照数学的思维来进行创造世界的”,让孩子更多更好的了解数学史。

4、最后一个环节搜集了更多的图形,无论是生活中的图形还有数学世界里的图形,对孩子视野的扩充,以及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很有帮助。

5、注重及时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

在研究边和角的特征时,学生用了“量一量”“折一折”多种方法,探索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种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及时地总结出来,在以后研究图形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加以延伸、拓展,并且能够自主的运用这些学习方法。

听课之后,想想讲课的过程,也有几个建议:

1、让孩子自主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探究长方形的边和角的关系的过程,是很好的,但是在这个环节之后,为了更好的让孩子充分利用探究的过程学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所以我觉得在小组探究之前,先说明白小组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效果会更好。

2、在探究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时候,可以先肯定同学们的说法,这样方方正正的图形就是正方形,但是呢,一转折,在来探究是否也符合长方形的特点,最后引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说法,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长方形课件 篇5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计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长方形课件 篇6

1、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2、教案如下:

3、“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4、听算10道,集体对得数。重点讲解25×16

5、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空间想象能力。

7、新课讲授

8、我们看到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十天十夜,7000多名建设者,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建筑面积

9、李兰娟、90后护士…..

10、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巩固概念。

11、活动过程:

12、正方体、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13、师:不能用重叠法怎么办?(学生小组讨论)

14、师:全对的同学举手,请两位同学带大家一起唱《拍手歌》表示鼓励。好吗?(全班齐动)

15、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明确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

17、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18、总结: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面对猎人与熊的对立,结合这次疫情,这样的形容再恰当不过:欲望使人疯狂,骄傲使人类失去了敬畏之心。破坏与自然界的平衡,枪响之后再无赢家!

19、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20、出示面积相近的两个图形,学生比大小。

21、凳子、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22、固体胶、硬币等)

23、【教材分析】

24、教学反思

25、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小纸片、硬币等)

26、比较大小、揭示定义。

27、湖北告急!一声呼救,即刻,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便一齐涌来:口罩、蔬菜,千里运抵,还有那医疗界“四大天团”,在武汉完成了胜利会师……

28、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29、学生判断,比大小)

30、【教学重点】

31、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32、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3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国之情,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4、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也认识了正方体、正方形的周长,到五年级时,他们还将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对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在这一活动中将让学生大胆利用学具,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并择出更科学准确的方法。

35、纸条、硬币。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6、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7、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38、【教学目标】

39、

40、仅三天后,建设时间同样只有十几天的雷神山医院建成交付,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又一个核心阵地。中国速度让国人骄傲,让世界惊叹。

41、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42、拓展(小小设计师)

43、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44、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5、正方体积木、纸盒

46、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7、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48、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49、重点:

50、书本40页画一画。

51、给学生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分组探讨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数方格、摆硬币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52、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53、【学生分析】

54、观察比较。

55、世界观和价值观;

56、新课导入

57、目标:

58、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59、生:不能,但我们可以用重叠法。(学生上台演示)。

60、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61、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62、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63、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64、活动准备:

65、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

66、让同学们对新冠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消除紧张之心,学会防护措施;

67、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68、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69、揭示面积的含义。

70、揭示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1、通过新冠疫情我们看到了什么?

72、摸一摸,说一说。

73、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74、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75、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76、奋斗在离感染最近的地方。迎击疫情,他们珍视每一份健康所系、不辞艰辛的医者誓言。

77、活动目的:

78、明确面积一样,图形的形状可以不一样。

79、刺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成了好食者的盘中餐,一些疾病就从这些生物身上传给了人类。所以,人类应该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处,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80、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81、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82、教学过程:

83、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8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85、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86、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87、操作实验、研究方法。

88、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89、实验、验证、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90、课件出示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学生判断面积的大小。

91、跨越万水千山,疫情无情人有情,距离难隔牵挂心。在这场与病魔的殊死较量中,没有一座孤岛,没有一个人是独自在战斗,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展现出了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92、【教学准备】

93、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94、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把激发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课堂评判语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学生产生鞭策作用。评价的可持续性更是应该加强的。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可持续性的评价:在学生猜测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之后,我的评价: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猜测,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我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但要想离正确答案更进一步的话就应该去验证你的猜测。

95、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96、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9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98、师: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画在纸上就是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有大小嘛?

99、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00、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10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02、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近,你能看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嘛?

103、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04、国务院快速作出科学决策,各级政府作出积极响应,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人力、财力,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105、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106、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国之情,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07、播放一段关于疫情防控的视频。一场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用于担当责任的人,因为承担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人存在的价值。但是有些人的责任意识并不轻,这些人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08、【学法引导】

109、总结

110、【教学难点】

111、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112、量一量、铺地砖。《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套教材为了改变过去偏重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慌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把面积的含义单独列开教学。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一是创设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活动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通过画图的活动加深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更感性的认识,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也注重了学生创造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自觉地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113、爱国奉献、敬畏法则、守护健康……

长方形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力目标: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目标: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线段a,线段b,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对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8×2+5×2=26(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师:因为有几组长和宽?(一组)

(1)复述计算公式。

(2)谁来介绍一下字母公式?

4.算式与各部分对应的名称和字母公式。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生:长和宽。

5.那么给了我们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就可以求周长了。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能这样算?(长方形对边相等)

6.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b=1cm,摆一摆周长。

7.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8.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b=4cm,求周长;

(2)a=5cm,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1.请学生打开书本,完成第111页想一想.

2.自学正方形周长公式: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3.出示公式。

4.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我评价:

C=a×4,谁会用语言来表达公式的意思呢?

三、巩固新知,不断实践。

综合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A)例1: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C=(a+b)×2=(25+15)×2=40×2=80(米)

答:它的周长是80米。

(B)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4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C=(a+b)×2=(45+3)×2=48×2=96(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96厘米。

长方形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70=4302=16008=

430-60=8804=31003=

380+40=5006=420xx=

800-50=4005=2000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出示例题,边出示图形。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

①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6+4+6+4=20(厘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②62+42=12+8=20(厘米)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的长,就可以求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想?

③(6+4)2=102=20(厘米)

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教师明确三种算法都正确,哪种比较简便呢?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后两种算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5)反馈练习。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随堂练习。

1。口述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长方形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六接录面积的摹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平面图形而积计算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找出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安排。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如何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如何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己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并且会用面积单位直接I.m.平而图形的面积。但用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而且有时会行不通。这些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因此。

他们迫切需要探求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那么如何去探求—即学生体验、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动手操作等形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学具:分组实验单、每生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及一张无格长方形彩纸(长、宽均为整厘米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游戏:看谁涂得快。

准备:每组一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规则:(1)每小组可以任选一正方形为其涂色。

(2)以先涂完色的为胜。

2.学生操作完后。问:

你们获胜的秘密是什么?或问:你们组为什么选涂小正方形?

总结出:图形的而积也有大小之分。

那么。怎样知道一个图形的具体面积呢(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儿童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觉得数学处处都在,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独立思考。猜测设疑:

(1)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能验证一下吗(出示学具中的长方形彩纸)?

(学生可能用I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录。也可能直接估计,这些都是可以的。)(2)出示学校长方形花坛的平面图。问:要知道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是否有一个更简捷的度最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设计意图】:允许学生‘。猜测”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的必由之路。

2.小组合作。操作初探:

(拼摆: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而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用几个拼都可以。并完成分组实验单。

(2)讨论:观察实验单。你们能发现什么?

(3)交流: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学生的发现可能有:

①每行摆的个数与长方形长边的厘米数相等;②摆的行数与长方形宽边的厘米数相等;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相等。

3.验证总结:

(出示图形:你能准确说出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为什么(每格1平方厘米)?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实际验证。

(3)出示“猜测设疑”中的长方形彩纸:

问: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实际测量并求出面积。

(4)归纳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板书)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永远是解疑的良方。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才能解放他们的思维,而且通过拼摆、观察、交流,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又一次得到锻炼。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一台电视机外壳的一个面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发展练习:

一块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

3.综合练习:

让学生任选身边的长方形平面。测录并求出它们的面积。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在“非典”的防治工作中。学校要求每班都要出相关内容的黑板报。请你设计一下黑板报的格式。要求必须有长方形的“宣传画”及长方形的‘,留言板”板块,其他可以自由发挥。看谁的设计最美观、最合理,并算出相应板块的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数学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拼摆、观察、合作,经历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突出体现“做数学”的思想,突出了数学的应用性。不足的是“导课”和“猜测设疑”用的时间过长,整个教学节奏把握不够紧凑,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长方形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

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长方形课件 篇12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小吴老师采用了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反映应该说也在老师的预设之中,有的是用直尺量的,有的是用折的方法证明了长方形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并把学生研究的结果通过板书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这个环节应该说是层次非常地清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原有的经验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创设情境部分借着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引出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唤起学生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在探究新知部分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长方形的边和角做出大胆的猜想,然后抓住此契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证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在巩固新知部分通过学生喜欢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多次体验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闪光点是:每次小吴老师把要点讲授完之后,都会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完长方形的长、宽定义之后,多媒体呈现两个长、两个宽;讲授完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之后,也用多媒体呈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的场所。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舞台。

纳米课件(集锦十四篇)


本文推荐了名为“纳米课件”的内容,希望您对它感兴趣。阅读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方式。教案和课件是每位老师在新学期前必须准备的东西,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地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只有写好教案,才能实现完整的课堂教学。

纳米课件 篇1

书写指导: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特性】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

【造福】给人带来幸福。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预防】事先防备。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纳米缓释技术】这是一个纳米技术的问题,就是把材料(一般是药物)用纳米材料包起来或直接做成纳米材料,在一定环境下使它缓慢地释放出来的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机器人工程学的一种新兴科技,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纳米技术的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

微米:微米是长度单位。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

【隐形战机】通常是指在电磁、可见光、红外、声学等方面难以探测或跟踪的战斗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磁隐形。

【雷达】测定目标位置的无线电装置或系统。

第二部分(2~4):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第三部分(5):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纳米课件 篇2

《新奇的纳米技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以及介绍了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写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受。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媒体出示标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什么叫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小小物质,这些小小物质具有新奇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以上三个问题,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

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约60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小小物质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纳米神奇的具体体现。

2.小组交流。

开动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发明创造一些物品,并作简介介绍。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把教师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向学生作介绍:图片1:美国已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图片2:中国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图片3:美国人正在研制的“纳米战袍”……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科海遨游,领略了纳米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查阅报刊、杂志,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纳米课件 篇3

书写指导: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特性】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

【造福】给人带来幸福。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预防】事先防备。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纳米缓释技术】这是一个纳米技术的问题,就是把材料(一般是药物)用纳米材料包起来或直接做成纳米材料,在一定环境下使它缓慢地释放出来的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机器人工程学的一种新兴科技,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纳米技术的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

微米:微米是长度单位。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

【隐形战机】通常是指在电磁、可见光、红外、声学等方面难以探测或跟踪的战斗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磁隐形。

【雷达】测定目标位置的无线电装置或系统。

第二部分(2~4):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第三部分(5):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是研究并利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的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2、纳米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①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防臭的功能,使食物和蔬菜保鲜时间变长。

②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把探测雷达波吸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3、作者是如何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

作者为了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举了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来说明。

4、纳米技术是怎样让人们更加健康的?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举了三个例子:运用纳米检测技术早期检测预防癌症;纳米机器人杀死癌细胞;纳米缓释技术治病。

5、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了解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领会纳米技术的神奇所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创造能力。

纳米课件 篇4

[教学理念]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

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你了解纳米技术吗?是怎么了解到的?

预设:我通过预习课文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小小物质新奇特性的一门学问。

预设:我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的。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词语:除臭技术 纳米缓释技术 长度单位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

句子: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

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

B、什么是纳米技术?

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

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

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把探测雷达波吸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想象一下,利用纳米吸波材料还会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

A、纳米技术的前景。

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

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纳米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纳米技术在身边的应用,阐明了纳米技术造福人类、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拥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

4.能结合对纳米技术的认识,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它的运用。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读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的说明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补充资料,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品词析句法、以读代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导入,以纳米技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生随指导练习,我随堂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科技术语读正确。(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纳米缓释技术等)

3.学生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一、二自然段,理解纳米纳米技术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句子,理解填空,引导学生认识纳米和纳米技术。

2.研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相关资料,说说纳米技术在身边的运用。

3.研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①纳米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②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纳米技术还在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

(五)总结课文,理解内容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感悟。

2.回顾交流: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3.总结课文。

(六)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展示运用。(美国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中国研制成功的纳米材料陶瓷、纳米汽车坐垫等)。

2.大胆想象,理解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交流自己对纳米技术的运用,加深对纳米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为人类造福的认识。

(七)课文小结

课文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的特点,描述了纳米技术在人们身边的运用,以及对人们健康的有益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奇的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励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

五、说板书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因此,这次的板书是边授课边完成的。在授课时,挑选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将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纳米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会认“乒、乓”等11个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正确。

3、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领会纳米技术的神奇所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3、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

课时2课时

1、会认“乒、乓”等11个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科技术语读正确,弄清文章结构。

多媒体。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这一切不是发生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也不是发生在神奇的神话故事里,而是发生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又是什么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呢?(出示有关纳米技术的图片)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科学小品文就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广阔的前景。(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1)检查并纠正读音。(出示多媒体)

乒乓球拥有杀菌除臭蔬菜碳元素癌症死亡率疾病

病灶纳米冰箱钢铁隐形健康细胞预防需

①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注意读准平舌音“灶”,翘舌音“臭、疏”。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臭、蔬、健、康”的书写)

“臭”:上下结构。上部是“自”,下部是“犬”,“犬”撇、捺要舒展,托住上部。

“蔬”:上下结构。下部是“疏”,注意不要少写了撇折后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

“康”:半包围结构。“隶”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3)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周上的线段叫作圆的直径;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作球的直径。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三再读感知,弄清脉络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技术?(含义、运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例子?(改善生活,医疗制药)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在旁边作批注。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

3、再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生活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4、介绍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多媒体)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虽然结实,但会产生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消除静电。

食: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废水可以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有益健康。

1、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课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随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去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

2、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领会纳米技术的神奇所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纳米技术的新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

(1)理解什么是纳米,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①指名回答,区分下面的两句话。(出示多媒体)

1纳米长度十分小。

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学生:第二句话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纳米的长度。

教师: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有多长。(板书: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

教师:“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1纳米非常小。

(2)什么是纳米技术?

学生1: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学生2: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的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3)齐读第1、2自然段,感受纳米的新奇。

2、了解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技术的研究人员,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自由分为两组:第一组——纳米生活研究小组,第二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

(1)教师提出问题。

①在生活中,课文第3自然段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在健康问题上,课文第4自然段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健康?

(2)小组讨论,汇报研究结果。

①第一组汇报。

a、冰箱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可以抗菌: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b、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c、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板书:冰箱使用纳米涂层可以杀菌、除臭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吸收雷达波)

②第二组汇报。

a、利用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b、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c、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可以使药物的效用时间更长。

(板书:纳米检测技术纳米机器人纳米缓释技术)

(3)过渡:作者通过举例子告诉我们纳米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在其他领域也有纳米技术的踪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吧。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出示多媒体)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门窗的玻璃上,大楼不会沾上污渍,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可以织成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向直达病灶,大大提高疗效。

②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3、总结。

(1)齐声朗读第5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深刻)

(3)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变化。(巨大、翻天覆地、历史性)

三、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同学们,你们最想应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说说你们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按先总述再举例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来。

1、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探索能力。

2、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放手,给学生更大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纳米课件 篇7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展示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妙前景。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纳米”等科学术语外.在内容上更突出介绍纳米的神奇,对此作家将纳米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想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大批的举例使枯燥的科学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看到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前景。

文章虽是通过想象来表达,但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理论是否正确。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有严密的理论探讨,要为想象找科学依据,想象才能变成现实。在科学探索中,还需要有打破定势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探求科学的品质也是义章要表达的又一重点。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不仅仅停留在对纳米神奇的介绍,还传达出先进的科学思想。此文难度不大,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把握文章的说明重点,体会文中的科学精神。然后借助网络丰富对“纳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3.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说明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纳米”,是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兴起的一个名词。“纳米技术”是继互联网、基因之后人们关注的又一大热点。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要想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何佳写的《神奇的纳米》这篇文章吧。

二、朗读课文,弄懂几个新概念。

1.全班朗读课题,谈谈你读过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内容?

(设计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题目了解文章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内容:什么是“纳米”?“纳米”神奇在哪里?教师可将这样的问题板书出来,以便于提醒学生在朗读时关注这样的问题。)

2.学生带着板书出来的问题朗读全文。

3.学生自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纳米”?(2)什么是“纳米机器人”?(3)什么是“纳米技术”?(4)“纳米”神奇在哪里?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l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机器人: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机器人。纳米技术:在0.I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加工的技术。纳米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医学上,外科手术不用手术刀,而用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清除病灶,不流血,病人无痛苦;在日常生活上,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沙窗会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计算机能力已精确到原子水平;在航空方面,用纳米制造卫星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设计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能够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加以概括的阅读能力。对于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对传统外科手术切除脑垂体和用纳米技术切除脑垂体作了比较说明,可教学生用表格(见附录)方式筛选复杂的信息,轻松掌握重点。而且,这一细节让学生对抽象的纳米技术有了形象的概念,为后面体会文章技巧作了铺垫。

三、再读文章,品文章技巧

这篇短小的科技说明文将“纳米”、“纳米技术”这样一些专业术语以及蕴藏其中的深奥抽象的理论说得浅显易懂,连我们这些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饶有兴趣的了解相关的知识。你们说说作家用了什么妙招?并依靠文本作出说明。

1.减少专业术语的出现。

2.借助大量的事例和形象深入浅出的阐述抽象的理论。

3.多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认识科普读物深人浅出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其中要对学生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写作科普文章语言除了生动、活泼外,准确是必须做到的。

四、仔细思考,讨论几个关于“科学”问题

1.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求事物的真相、规律,它要求我们必须有严谨求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像作者这样的想象合适吗?

2.你认为科学研究需要哪些精神?

(这一环节可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设计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思想,即: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理论是否正确。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有严密的理论探讨,要为想象找科学依据,想象才能变成现实。在科学探索中,还需要有打破定势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

走出课本,多一些了解。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互联网,找更多关于“纳米”的新信息,办一期“纳米情报站”的班报。

(设计此环节旨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一切资源学习语文,巩固筛选信息的方法,培养探求科学的.精神。)

【教学后记】

十二三岁的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新鲜名词都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而“纳米’’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近几年由于科学家的不断研制,纳米技术才将这一概念慢慢变成了现实,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这使得学生对“纳米”并不感到陌生;但纳米技术可使许多传统产品神奇般的“旧貌换新颜”,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妙而多彩,这又给,“纳米”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使得学生对它有了较高的了解欲望。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这篇文章调动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这虽然是一篇介绍高科技的说明文,但由于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没有进行深奥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用生动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形象来解释“纳米”。如:在医学上,外科手术不用手术刀,而用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清除病灶,不流血,病人无痛苦;在日常生活上,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沙窗会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计算机能力已精确到原子水平;在航空方面,用纳米制造卫星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卫星送人太空。

这样的写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加强,他们完全被纳米的神奇所吸引,对纳米世界产生了无限的神往。可是,学生通读一遍后除了兴奋外,对“纳米”、“纳米技术”这些基本概念却非常模糊。我知道这是因为学生还不太懂得如何掌握文章的重点。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步骤,在读过题目后再次阅读全文,这次的阅读效率提高了很多。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教学效果也非常的好。

当然,最让我满意的还是他们群策群力创办的“纳米情报站”。对于课文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学生对“纳米”的探求却刚刚开始,他们翻阅图书,进人网络,请教家长……他们乐此不疲,成果也很斐然:新加坡合成了世界首例纳米碳“墙”,我国研制出“纳米自洁净玻璃”,碳纳米管是贵比黄金、细赛人发的“超级纤维”……资料倒是找了不少,可学生却只想着粘贴,版面不够就加大,再加大。这时,我启发他们用课堂上学的找关键语句提炼重点信息的方法。

他们再次归纳内容,剪辑材料,其中,关于纳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版就分成了纳米让家居更清洁、纳米让生活更便利,纳米让我们更健康三小块。和以前比较,内容更丰富,板块更明晰。他们还特别做了一个“纳米幻想”板块。这一版块让我惊讶于学生的想象和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在兴奋的学习过程中。反思起来,引起兴奋的因子是好的文本。如果文章陈旧,严重滞后于时代,学生既不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的知识,又不能产生心灵的顿悟,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文章太难,较多的高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他们的阅读信心就会受挫,这样也会使他们丧失对兴趣。没有了兴趣,阅读方法无从谈起:没有了兴趣,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无从谈起;没有了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无从谈起:没有了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寻找、筛选好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切实抓住这一点不放,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鲜活起来,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纳米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查找的资料以及生活经验,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g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2、在阅读中体会作比较、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说明文表达准确的特点。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从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查找的资料以及生活经验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部分,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与作者共同去领略纳米技术的新奇。

1、读后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筛选出关注度较多的问题,并让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

带着问题默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3、纳米究竟有多大?课文是怎样说明的?

归纳汇报: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拓展: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这种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的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这些内容都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第一句)

带着这种神奇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感受一下纳米技术。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第4自然段在健康方面有2点。

3、说一说自己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

体会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好处。体会说明文表达准确的特点。

5、展示资料,寻找身边的例子,进一步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6、整体再读第3、4自然段,体会总分的构段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它发展的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大胆想象,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哪些地方?给大家说一说。

1、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课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写一写你想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什么?

纳米课件 篇9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纳米课件 篇10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纳米课件 篇11

教学要求

1、会认“乒、乓”等11个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正确。

3、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领会纳米技术的.神奇所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3、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

课时2课时

1、会认“乒、乓”等11个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科技术语读正确,弄清文章结构。

多媒体。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这一切不是发生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也不是发生在神奇的神话故事里,而是发生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又是什么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呢?(出示有关纳米技术的图片)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科学小品文就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广阔的前景。(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1)检查并纠正读音。(出示多媒体)

乒乓球拥有杀菌除臭蔬菜碳元素癌症死亡率疾病

病灶纳米冰箱钢铁隐形健康细胞预防需

①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注意读准平舌音“灶”,翘舌音“臭、疏”。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臭、蔬、健、康”的书写)

“臭”:上下结构。上部是“自”,下部是“犬”,“犬”撇、捺要舒展,托住上部。

“蔬”:上下结构。下部是“疏”,注意不要少写了撇折后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

“康”:半包围结构。“隶”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3)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周上的线段叫作圆的直径;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作球的直径。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三再读感知,弄清脉络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技术?(含义、运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例子?(改善生活,医疗制药)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在旁边作批注。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

3、再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生活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4、介绍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多媒体)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虽然结实,但会产生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消除静电。

食: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废水可以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有益健康。

1、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课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随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去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

2、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领会纳米技术的神奇所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纳米技术的新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

(1)理解什么是纳米,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①指名回答,区分下面的两句话。(出示多媒体)

1纳米长度十分小。

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学生:第二句话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纳米的长度。

教师: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有多长。(板书: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

教师:“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1纳米非常小。

(2)什么是纳米技术?

学生1: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学生2: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的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3)齐读第1、2自然段,感受纳米的新奇。

2、了解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技术的研究人员,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自由分为两组:第一组——纳米生活研究小组,第二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

(1)教师提出问题。

①在生活中,课文第3自然段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在健康问题上,课文第4自然段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健康?

(2)小组讨论,汇报研究结果。

①第一组汇报。

a、冰箱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可以抗菌: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b、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c、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板书:冰箱使用纳米涂层可以杀菌、除臭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吸收雷达波)

②第二组汇报。

a、利用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b、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c、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可以使药物的效用时间更长。

(板书:纳米检测技术纳米机器人纳米缓释技术)

(3)过渡:作者通过举例子告诉我们纳米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在其他领域也有纳米技术的踪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吧。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出示多媒体)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门窗的玻璃上,大楼不会沾上污渍,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可以织成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向直达病灶,大大提高疗效。

②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3、总结。

(1)齐声朗读第5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深刻)

(3)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变化。(巨大、翻天覆地、历史性)

三、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同学们,你们最想应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说说你们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按先总述再举例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来。

1、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探索能力。

2、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放手,给学生更大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纳米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来并和同学交流,尝试解决。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相关知识。探究“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新奇”的具体体现。

4、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新奇”的具体体现;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1、课件展示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的图片。

2、这些机器人长约3毫米,它们能自我复制,能消灭人体内的有害病毒。这样微小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是应用纳米材料并使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纳米技术,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力量!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对作者的认识,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课文中含有科技术语的词语,先在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检测技术纳米缓释技术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本文指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

新奇:指新鲜特别。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它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

2、结合中心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纳米技术是高新技术。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这节课我们细致分析文章的内容,具体感受身边的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学生活动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自主思考,班内自由展示学习的收获。

3、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进行知识补充。

(1)引导学生解读句子“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中“必将”的含义及作用。

(2)师补充小资料,了解纳米、微米的小常识,便于学生了解纳米单位之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生活动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看看自己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2、课件出示要求: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无法解决的难题班内讨论。

3、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针对性地归纳。并补充学生没能提出的重点问题。

补充问题:找出文中说明纳米是一种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句子,并指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介绍更直观、具体)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作比较,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三)学生活动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大声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

2、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组为单位,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合作交流共同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整理好以后在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疑难问题,共同探究。

4、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且针对性地归纳这两段的知识点。

(1)点拨:第3自然段

①筛选信息,(填写表格)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②出示文中介绍的每个纳米技术的相关句子,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便于学生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有深刻的感受。

(2)点拨:第4自然段

①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纳米探测技术、纳米缓释技术)

②说明方法总结: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纳米技术的作用之大!

5、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1)请同学们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围绕一个中心句,介绍你身边熟悉的一种事物的特点。

(2)学生展示,师点评指导、举例。

(四)学生活动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大声朗读第5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深刻的”说明纳米技术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衣食住行”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结合课文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1)听说过EPS吗?就是汽车的汽油燃烧装置。它是应用纳米技术将汽油分子分割成纳米为单位的质子,保证充分燃烧。气体燃烧完全,有助于动力提升,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

(2)纳米陶瓷粉末涂料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效果,不脱落、不燃烧,耐水、防潮、无毒,对环境没有污染。测验证明,将几厘米厚的纳米陶瓷粉末涂料涂在热力管道外,就能有效防止热力向外扩散。

三、插上理想的翅膀

1、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希望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哪些地方?

(1)请学生按小组充分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加以充分肯定。

(2)补充几个例子。

2、讨论延伸:《纳米神兵》是一部关于一个普通男孩如何用自己的善良和热忱感化了原本企图侵略地球的外星族群,并带领他们一同对抗其他邪恶的外星人,由此一步步成长为拯救地球和人类的英雄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

[教学板书]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纳米技术应用

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反思]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内容新奇,思路清晰,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注重逐段分析,并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并自主解决。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师归纳总结时,学生会的我就少说,疑难问题多引导,并注重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同时还及时设计针对性的巩固训练。不足之处:学生的课外积累稍有欠缺,思维还不够活跃和开阔,需要大力培养。

纳米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2.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20世纪90年代兴起一种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在21世纪的今天必将是纳米的世纪。今天,我们来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板书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内容呢?学生提出问题(预设:什么是纳米技术?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哪些地方?)。

二、通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1.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纳米技术?

2.课文介绍了哪些纳米技术?

3.科技术语我会读。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

1.什么是纳米?

2.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纳米的语句。

3.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1)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2)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师:你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

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纳米和米进行比较,纳米和毫米进行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

(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一个乒乓球的直径为4厘米,地球的直径为1.3万千米。

作者运用我们熟悉的乒乓球和地球相比较,说明纳米很小很小,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

(二)理解纳米科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介绍纳米技术的?分别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例子?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①箱里的纳米涂层

②“碳纳米管”(作比较)

③纳米纳米吸波材料

2.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纳米技术?

3.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介绍纳米技术的?分别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例子?在小组内交流。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①纳米检测技术

②纳米机器人

③纳米缓释技术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补充资料

《 “不流血的外科手术”》

四、拓展延伸

1.纳米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衣、食、住、行哪些地方?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想一想纳米技术会给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及更多领域带来哪些新的变化?(任选其一写一写)

2.孩子们,今天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五、推荐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

纳米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长方形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