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喜鹊的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13

喜鹊的课件推荐。

这篇文章将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喜鹊的课件”的相关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欢迎你的到来愿这篇文章能够开拓你的视野并请与你的粉丝分享!

喜鹊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字。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通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9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要重点指导读前后鼻音,多音字的读音应在具体的词句中进行认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不要机械地进行以字义确定读音的训练。字形上,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识记:①加一加。“孤、邻、招、呼”均可采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②比一比。“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请、晴”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③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并识记。“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打招呼的样子识记。

(2)写字。在指导写字时要具体将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指导清楚,可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2.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读正确是首要任务,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本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要巩固读法。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

3.理解运用

本文需要重点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对“孤单”意思的理解,可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并理解“邻居”一词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读准“一”的变调;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会写“招、快、呼”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走进故事,揭示课题。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学生交流听到的主人公。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①教师引导: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大家想读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②板书课题《树和喜鹊》,齐读课题。

2.走进课题,认识喜鹊。

(1)出示图片。

课件出示:

(2)简要介绍喜鹊。

课件出示:

喜鹊: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板块二 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同桌相互读。

2.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邻”和“都”都是双耳旁;“静”是后鼻音,比较“静”与“青、清、情、请、晴”的异同。

(2)认识多音字“只、种、乐”并指导组词,回到文中读一读句子。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

(4)认识偏旁“孑、丷”,圈出文中带有“一”字的词组,把读音读准确。

(5)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从前 喜鹊(què) 孤单 叽(jī)叽喳(zhā)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⑥指出“从前”和“后来”,“孤单”和“快乐”是两组意思相对的词语。

3.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读一读,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读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板块三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圈一圈这两段话中的事物,说说你的感受。

(1)交流后出示:

课件出示: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也很孤单”。

2.比较句子,对比着读,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感受。

课件出示: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1)教师引导: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2)读出自己的理解。

3.创设情境,体会心理。

(1)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你就是这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抓住“一”和“只有”,理解什么是“孤单”,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说出感受,从而落实课文的重点。

板块四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招”:“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右边的“口”略扁,比提手旁略高。

(2)“快”:竖心旁左点垂,右点平;右部撇为竖撇,上段宜直,捺与撇对称,要舒展。

(3)“呼”: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4.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漏补缺,进行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单、居、乐”3个字,理解“邻居”的含义。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开火车朗读。

课件出示:

从前 喜鹊(què) 孤单 叽(jī)叽喳(zhā)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板块二 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朗读第3~6自然段,思考: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3.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思考问题。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一词。抓住两个“都有”,理解“邻居”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1幅课文插图)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3)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4)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2幅课文插图)(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句子。

(2)思考:为什么树和喜鹊很快乐?

课件出示:

因为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5.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细品味,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教给了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板块三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3个字,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单、居、乐”)

2.教师指导,提示要点。

(1)“单”:中间的竖要又直又正,最后一横要长。

(2)“居”: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3)“乐”: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左右对称。

3.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并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4.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

喜鹊的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学习目的:

1、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中,,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

3、感悟朋友、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情趣,增加识字量。

重点: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情趣,增加识字量。

难点:联系实际,了解邻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到我们班上听课,咱们先站起来和老师们问声好。

那在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要好好表现,守课堂纪,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让在座的老师们记住你,记住你们精彩的时刻。好,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上课。

学习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师板书),首先来检查一下本课生字词掌握如何?开火车读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同学们跟他读一遍:

1、出示词语:

只有 从前 鸟窝 孤单 安安静静

种树 后来 邻居 快乐 叽叽喳喳

2、师:在这些词里找出表示一对时间的词语,再找出表示心情的一对反义词。

你能用上这四个词语说说树和喜鹊怎么了?(师相机板书)

3、质疑并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树和喜鹊开始很孤单,后来很快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师:树和喜鹊开始很孤单,同学们能先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孤单吗?

2、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你感觉到树和喜鹊的孤单了吗?从哪儿感觉到的?

4、师:(出示图一)什么数量都只有一,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从前,这里就是这种样子,同学们,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

这就是孤单。冷清、无聊、没意思,这正是树和喜鹊当时的心情。我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齐读)

5、你孤单过吗?什么时候?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

学用“孤单”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又快乐了呢?轻声朗读课文3至六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相关句子:

出示: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3、师:出示图二,同学们看,这就是它们的邻居,怎么样?

4、课文这样说道:

5、那他们在一起快乐吗?你从哪儿感到它们很快乐,读出你找到的句子。

相机出示图三(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早晨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会说些什么?天黑叽叽喳喳飞回窝又会说些什么?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6、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7、哪位同学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快乐的气氛传递给我们。读读5、6段,

8、其实,我们同学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9、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快乐?

三、词句训练,指导说话。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四、总结课堂: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有朋友,朋友爱

生活中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

2、当你孤单时你可以怎么做让自己快乐起来?

3、课外阅读书籍推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有趣动听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读一些童话书籍,你会觉得读书也很快乐。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找朋友》的歌曲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一棵树 好多树

孤单——快乐

一只喜鹊 好多鸟

喜鹊的课件【篇3】

一、课文回顾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猜字谜比赛。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 猜字谜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动了脑筋,还积累和巩固了识字方法。

二、练写生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 口头给生字组词。

4. 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外拓展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 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益。

教学反思:

教授完第十二课《小乌鸦和妈妈》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与子,母与女之间的亲情终于使这些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以歌曲导入,随着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文,这样就排除了再读文与识字上的过关难的障碍。借机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让你难忘?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理解课文

由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文,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范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三、课外扩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喜鹊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识“窝、孤”等12个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认识偏旁“孑”,会用多音字“只、种、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解析: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学习比较容易。

教学重点: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哦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地写好生字。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鸟窝以及喜鹊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②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③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轻声自由朗读第

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7、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8、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出示:远亲不如近邻。)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9、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指名朗读句子。

10、教师小结:

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12、课件出示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快乐?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三个字,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孤单

没有朋友快乐

有了朋友

喜鹊的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并运用。

2、能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4、通过“只有”“也”“好多好多”等词语的学习,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只有”“也””好多好多”等词语的学习,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

1、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看图导入课题(4)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知道了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忙,团结友爱。今天老师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小伙伴,看图片——《喜鹊》。

2、师板书:“喜鹊”,鹊,右边是鸟字旁,看到鸟字旁,你知道了什么?

(生:喜鹊是一种鸟、很多鸟的名字都带有鸟字旁。比如:鸦、鸽、鹰......)

3、师质疑,喜鹊住在哪里?(生:喜鹊住在树上)引出课题《树和喜鹊》

二、初读正音,了解大意(10)

(一)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32页,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标好自然段。

1、大家读得真认真呀!(语文书合上放左上角),大家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我可要从课文中挑几个生字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来挑战呢?

出示:从前、后来、喜鹊、鸟窝、孤单、快乐、邻居、只有、招呼、安安静静、叽叽喳喳(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3、生字中有3个多音字,大家找到了吗?学习多音字“只”、“种、“乐”。多音字跑到长句中,大家能不能读好它呢?指导长句的朗读。

4、生字和句子大家都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图上都有什么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棵树——好多好多树;一只喜鹊——好多好多喜鹊;孤单——快乐)

(二)我们之前学过通过看图猜故事,老师今天把课文的插图带过来了,请大家看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这个小故事。谁愿意来试试看呢?(8)

1、出示:图一:从前,这里只有( ),树上只有( ),鸟窝里只有( )。

2、出示 :图二:后来,这里种了( ),树上就有( ),鸟窝里就有( )。

3、出示:图三:白天,( )( )一起飞出去( )。

4、出示:图四:天一黑,它们( )飞回( ),( )睡觉了。

师:学习方法:在以后是学习中记得借助插图来了解课文内容。

三、聚焦词句,落实语用

1、学习第一自然段(6)

(1)通过“一棵树”等词语的学习,结合教室,说说带有量词这样的句式。

指名朗读第一段,进行朗读评价后,老师在听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词—一棵树,这段话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表达?(一个鸟窝、一只喜鹊)齐读一遍后,请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教室,也来说说这样的句式吧!

(2)我们看到图上的喜鹊特别少,为了表达“少”这个意思,作者用到了一个“一”字,还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你们发现了吗?(只有)结合我们的教室或身边事例,练习用“只有”说话:

我们的教室只有( )。

(3)大家想想,这么大一个地方,却只有一棵树,只有一只鸟,那树和喜鹊的心情又如何呢?(不开心——孤单)——导入第二段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板书—孤单

2、学习第二自然段(6)

(1)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结合生活,说说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孤单?

(2)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字“也”,课文中除了这里有一个“也”,后面还有两个句子也带有“也”字,谁发现它们在哪里?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师生合作朗读句子,理解“也”字的意思,“也”字前后的内容是一样的。那我们来试试说句子吧!

(3)师质疑:树和喜鹊一直这么孤单下去吗?同桌讨论,引出第三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6)

(师:同学们,这棵树和喜鹊一开始都很孤单,因为树只有一棵,喜鹊只有一只,后来,它们变得快乐了,因为树和喜鹊都多了,课文用到的词语是—好多好多)

(1)通过朗读,抓重点词语“好多好多”,让学生结合教室用“好多好多”练习说句子训练。如:我们的教室有好多好多的( )。

(2)因为种了好多好多的树,有了好多好多的喜鹊,所以它们都有了邻居,大家一起出去玩耍,一起觅食,由孤单到快乐的转变!——板书 邻居 快乐

四、结合图片,再次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有邻居、朋友的陪伴,会觉得很快乐!

师总结:这节课认识了树和喜鹊,知道人多了,大家在一起才会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够相互为伴,相互帮助,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只有 ———自己————— 孤单

好多好多———邻居————— 快乐

喜鹊的课件【篇6】

教材分析: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学情分析: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表达,进行说话的训练。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2、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积累AABB式的词语。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动漫视频、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视频,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只种乐)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

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4、指导书写“单”,认识部首“丷”。

三、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出示“孤单”,轻声自由朗读第

1、2自然段。课文中谁很孤单?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们的孤单的?(抓住重点词语:只有、一棵、一个、一只,体会他们没有朋友,所以很孤单)板书:孤单

2、树和喜鹊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过这种孤单的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的感觉如何?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练习用“也”说话。

5、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读后回答,出示: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板书:快乐

6、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7、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邻居”。树的邻居是谁,喜鹊的邻居是谁?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3)想象画面:树和喜鹊有了朋友,不再孤单,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想象一下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呢?(唱歌,跳舞,讲故事,聊天……)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树和喜鹊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的画面。

(4)和同学分享你和朋友们快乐生活的故事。 8出示练习,指导学生补充完整。

“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_______也很____________。”

9、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

1、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好朋友,让我们随着音乐去找到自己的朋友,然后跟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快乐的唱歌、跳舞吧。(播放《找朋友》歌曲,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2、总结全文:拥有了朋友生活就会快乐,与朋友团结友爱生活就会幸福。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孤单

没有朋友快乐

有了朋友

喜鹊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出示谜语,让孩子猜。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2、揭题: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喜鹊和他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播放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①互读圈住的生字音节。②再读划住的词语。③检查自然段标的是不是正确。

3、学生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只/种/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五、丛书阅读

打开丛书91页。阅读《稻草人和他的小朋友》

学习要求:

1、师领读,注意读音。

2、自由读文,把不会的字圈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流利。

3、思考:那些小伙伴关心稻草人,想和他成为朋友。

六、作业

1、能正确按笔顺在作业本里写“单、居、招、呼、”这六个字。

2、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喜鹊的课件【篇8】

情境导入

以教室里的新成员——老师导入,从而引出到场嘉宾除了今天的老师,还有“神秘嘉宾”也来到现场,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会积极猜想“神秘嘉宾”是谁?

一、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配乐)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孩子们轻轻打开书,用小手点着,边听边想,“神秘嘉宾“都有谁?使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脉络。

2、生自由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课后生字。既朗读了课文,又熟悉了生字词。

二、检查生字词

词语大赛

以树爷爷的口吻,设置了词语闯关大赛,分三个环节进行。

先出示本课重点生字词,进行预热,同桌互相读,再集体齐读。预热后,大赛正式开始:

第一关:团体赛

由男生团和女生团进行PK。意在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奖励机制分别为:课堂星和倾听星。

第二关:小队赛

形式为“小小火车开过来,一开开到我这来“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性,又体现了小队的合作意识。

奖励机制为:为优胜小队加旗。

第三关:个人赛

由个人参加,在形式上人数逐渐减少,选择的孩子主要为平时生字量有待加强的孩子。一方面检查了这部分孩子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对整体情况也有了大概的把握。

三、课文欣赏

1、请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不熟练的部分多读几遍。

2、请六名孩子分段朗读课文(配乐)

请孩子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孩子的朗读?从而颁发“我是小小朗读家“的神秘礼物——”信封“教师也及时给予评价,增加孩子们的信心。

3、进入“我问你答“环节(生齐读)(学习1,2自然段)

你从哪里读出树和喜鹊都很孤单?目的是:请孩子们再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再读的环节,更容易找出哪个字体现了树和喜鹊都很孤单。从而引出“也“字。接下来,用”也“练习说话,并进行拓展训练。

请生带着孤单的心情,齐读前两个自然段。

4、同桌互读三,四自然段(学习3,4自然段)

如果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那该多好啊!请孩子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同桌互读第三,四自然段。

请孩子展示读第三,四自然段(配乐)教师及时给予指导,颁发“神秘礼物”

5、课堂律动《找朋友》

树爷爷和喜鹊姐姐想把喜悦的心情分享给大家,请你把你对邻居的喜欢和感谢也表达出来把!增加课堂的活跃氛围。

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次齐读三,四自然段。加深印象。

6、进入“我问你答“环节(生齐读)(学习5,6自然段)

树和喜鹊没有邻居的时候他们很孤单,有了邻居后,他们有什么变化?带着问题,先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引出——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齐读5,6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你觉得喜鹊们叽叽喳喳在一起,可能会说些什么?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颁发“想象大王“——神秘礼物

五、书写指导

1、规定时间,观察字的具体位置

2、请小老师边说笔顺,边书空

3、生齐说笔顺,并书空

4、师板书,请生当小老师进行指导(体现学生主体)

5、师和生共同总结关键笔画

6、生描红,师巡视指导,颁发“书写之星“——神秘礼物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是一篇通俗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是因为有了邻居,有了朋友,让孩子们知道同桌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团结有爱。

开课伊始,我设计了情境导入,以“神秘嘉宾”来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接下来通过我的范读,让孩子们边听边想“神秘嘉宾”是谁?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

本节课,我的亮点主要集中在:

1、识字教学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赛程,团体赛,小队赛,个人赛,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在形式上也多种多样,能够更好地活跃气氛。由于本课比较简单,在课文理解环节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通过读来理解课文。

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需要多关注孩子们的回答,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句子,要及时的纠正,尤其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朗读,要多加注意。

2、在课外拓展这一环节做的不够好,用“也”来练习说话,孩子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学习这一块,没有向更多的方向去发散,也是由于我的引导不够到位,今后需要不断地完善。

3、在讲课过程中,PPT出现了故障,中间稍微断了几秒钟,对于课堂的突发状况,没有做到随机应变的处理,而是等待了几秒钟才进入下个环节,说明自己对于整个课堂的把控能力做的还不够,今后还需提升自我的教育机智。

喜鹊的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孤单”“邻居”“招呼”等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听、说、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鸟窝/孤单/都有/邻居/招呼/快乐/开火车读,齐读

3、引入继续读故事

板块二

以悟促读,读出文义

1、朗读

1、2自然段,了解“孤单”

(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儿看出树和喜鹊很孤单?

(2)指名回答

(3)解释“孤单”就是只有一个。

(4)联系生活理解孤单。

(5)自由练读,指名读,师范读,再次练读,指名读,齐读

2、朗读3、4自然段,了解“邻居”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中,谁和谁是邻居?

(2)指名回答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树和喜鹊越来越多,体会邻居多。

(4)联系生活,理解邻居。

(5)指名读,师范读,赛读。

3、朗读5、6自然段,了解“招呼”“快乐”

(1)自由读5、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树和喜鹊每天怎样快乐地生活的?

(2)同位交流

(3)集体交流

(4)5自然段第一句

①学习打招呼,理解“招呼”

②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喜鹊和邻居打招呼,体会“叽叽喳喳”的快乐。

③齐读第一句话

(5)5自然段第二句话

①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喜鹊和邻居打招呼,体会“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的快乐。 ②引读6自然段

(6)词语拓展:孤单、快乐变成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样的叠词。

板块三总结全文,积累运用

1、为什么这样的生活,树和喜鹊感觉很快乐?结合黑板上的词语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2、指名说,师说,再次指名说。(用上黑板上的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喜鹊的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技能目标: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答疑解惑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拓展表达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课后反思: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喜鹊的课件【篇11】

教学目的: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3个生字。

2、能复述故事,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写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复述故事。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开始的时候,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可是,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2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具体指导。

3、再次指名读

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5、师过渡:树和喜鹊都没有朋友,它们都孤单,但是,后来呀,树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四、五段

1、指名朗读课文

3、4/5自然段,继续思考:“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是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思考以上问题。

3、师总结:

(1)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

(2)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3)树和喜鹊各自都有了邻居。

(4)天亮了,喜鹊们一起飞出鸟窝;天黑了,又一起飞回窝里。

4、重点理解以下字、词。

(1)“种”,多音字,在这里读“zhnɡ”,结合课件理解“种”在这里的意思。

(2)“邻居”是什么意思,注意看课本第2幅插图。5、组织全班展示。

(3)结合第3幅插图,想象喜鹊们“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的情形。

5、多媒体课件出示“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的构词形式,说明这种叠词运用是为了表示强调。

6、分组朗读3、4、5、6自然段,指导朗读语气,感情,特别是要指导如何将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全文,总结拓展

1、学生齐读全文,交流学完故事后的感受: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2、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卡:居/招/呼

2、学生认读生字卡,并观察课件中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课件展示生字描红。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书写作品展示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把每个生字在拼写本上各写两个,并组词。

2、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板书设计

孤单/没有朋友

树和喜鹊/团结友爱

快乐/有了朋友

喜鹊的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2、利用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注意读音。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交流识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6、检查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交流理解。

1、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感受。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理解“孤单”的意思并感受树和喜鹊前后的变化:

a、“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b、“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此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课文内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四、活动《找朋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五、师生总结

dg15.com扩展阅读

说课稿的课件推荐


经过我们反复整理筛选我们最终推出了最新的“说课稿的课件”,谢谢你的关注我会继续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要规范。

说课稿的课件【篇1】

课标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的主题内容提出了“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进行简单的装饰和组合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的内容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理解生活中的蔬菜、菜肴,强调创作过程中的团结协助”的学习要求。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造型表现中的一个板块。教材以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不同菜肴、食材。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创制菜肴,以橡皮泥制作这一形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情景,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橡皮泥是一种色彩丰富极适合于立体造型的材料,也是学生熟悉的材料。二年级的学生以往所学过的橡皮泥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牢固,再加上蔬菜、菜肴的造型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因此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制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橡皮泥的特性,体会动手创造美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一年的美术,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由于年龄小,在动手方面和身体协调方面不是很熟练,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生对于菜肴了解地不会很丰富,对于菜色的搭配也非常缺乏经验,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使整堂课沦为教师的独角戏。这就需要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利用创设情境、补充资料、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菜肴特点等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感受创作乐趣。合作学习法:师生合作完成示范过程,并组织学生之间共同研究讨论,合作完成橡皮泥菜肴。学会评价与争议:在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本学科的审美能力。无论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了解蔬菜、菜肴的色彩和造型的特点,学习泥塑的制作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激发学生学习泥塑的兴趣,体验材料的美感,体验“做菜”过程中的自主感、快乐感、成功感。

2、在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和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菜肴”的制作方法和想象的启发。

教学难点:

“菜肴”的色彩搭配和大胆有趣的造型设计及摆法,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学生课前准备:

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搜集菜肴制作的资料;垫板、尺、剪刀、牙签、彩泥、盘子等。

教师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各种菜肴的.图片、彩泥、范作、厨师的衣帽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乐游戏,组织教学(1分钟)

“我有一双巧巧手,一只左来一只右;我有一双巧巧手,会穿衣服会梳头,我们都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轻松的走进课堂】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我们都有一双巧巧手,老师的这双巧巧手会变出什么来呢?变变变,(师穿上厨师的衣服和戴上厨师帽)经过老师的巧手装扮,老师现在变成了一名什么?(厨师)。再来变变变,看,又变出了什么?一盘香喷喷的美味佳肴。你们想不想吃呀?看来本大厨师的手艺就是高,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名巧手小厨师呀?板书课题——14、巧手小厨师

【设计意图: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老师改变自己的装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轻松地走进课堂】

三、步步引导,讲授新课(10分钟)

(一)引导回忆,了解菜单

交流讨论:首先,我们把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向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

(二)交流探讨,总结特点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丰盛的菜肴,我们来看看,(课件展示图片,展现不同品种的美味菜肴)你们最想吃哪道菜?为什么最想吃这道菜?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大家很会挑啊,你们最想吃的都是颜色搭配漂亮,摆放花样丰富的菜,老师好像也闻到香味啦。

【设计意图:播放一组精美的饮食图,引导学生感受美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从造型和颜色方面分析其中菜肴的动人之处。为进一步的学生创作做好铺垫。】

(三)欣赏特色,开阔视野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菜,我们接着来欣赏。

1、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

2、教师有重点的指导学生欣赏菜肴的造型特点、色彩配置、摆放及菜名寓意。

【设计意图:屏显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美食图片,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创作欲望】

(四)范作激趣、探究方法

欣赏了这么多好吃漂亮的菜,是不是很想知道这些菜都是怎么做的呀?那我们赶快来研究一下吧!

1、出示老师的彩泥范作(实物投影展示),老师的这道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橡皮泥),这道菜菜名叫做“龙腾虎跃”,就是祝愿我们班的同学个个生龙活虎,学习龙腾虎跃,你们喜欢吗?那大家知道这道菜是怎么做成的吗?都用了些什么方法?

比如:“胡萝卜”是怎么做的呢?先请同学们拿出橡皮泥来自己试试看会不会做?

找学生交流“胡萝卜”的做法,师指导补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

教师演示“胡萝卜”具体的操作技法:揉软→团成圆球→搓搓长→一头搓尖→剪出根须→用尺压出斑纹→按上萝卜缨

2、师生总结补充其它技法:捏、切、刻、印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范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探讨、发现、总结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加工方法。采用学生探究发现的方法突破解决“制作方法”多样化的教学重点。】

四、合力比拼,创造美食(20分钟)

1、大家学会了吗?今天我们要来个比赛,先介绍一下四支参赛队伍,分别是:“福满多”餐饮店、“香可口”餐饮店、“好运来”餐饮店、 “忘不了”餐饮店,欢迎大家!各参赛队同时要喊出自己的口号。

【设计意图:把课堂设置成四家餐馆比赛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都共同融入到这样的情景当中。】

2、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比赛要求:(大屏幕显示)

(1)各店分别用彩泥做一道自己的招牌菜(特色菜)来吸引顾客,最后哪家顾客多哪家就是胜家,同时我们还要评选出一名最佳小厨师。

(2)“店长”组织协调好各店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合作。

(3)各店成员共同为菜肴起个好听的名字并写在菜签上。

(4)作品完成之后,想一想怎样把菜肴的精彩之处介绍给大家。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家餐饮店先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制作一盘什么样的菜?都有些什么主料和配料?”

4、各餐饮店的店长进行简短的汇报,老师及时作出调整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有序地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5、在做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美食作品(课件展示)。

他们做的好不好呀?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比他们做得更好呀?那就赶快一显伸手吧!

【通过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创作欲望】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轻音乐,创设轻松的氛围。大屏幕上显示一些菜肴和蔬菜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6分钟)

(1)作品介绍。

各店推选一名代表对自己店的这道特色菜进行介绍推销。

(2)作品评选。

进行投票选举,每人只能选一道自己最喜欢的菜,不能重复投票。

(3)公布比赛结果。评出最佳餐饮店和最佳小厨师。

六、总结全课,拓展延伸(1分钟)

这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巧巧手变出了一盘盘美丽的菜肴,精彩地当了一回小厨师,收获大不大?希望同学们在家里,也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学会做真正的菜肴,做一名爱劳动的好孩子。

七、收拾和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卫生、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14、巧手小厨师

胡萝卜:揉软→团→搓→剪→压→按

其它技法:捏、切、刻、印等

说课稿的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任务一有人说,鲁四老爷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你怎么看,画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和小组讨论,画出出文中描写鲁四婶或者柳妈的文字,并分析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任务三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把结果写在下面。

任务四在课文中划出两处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并小组讨论其作用。

任务五讨论课文题目为《祝福》的含义。

【课下作业】

阅读全文,请认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任务一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②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③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④“可恶!然而……。”四叔说。⑤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是一个封建卫道士,顽固坚持封建礼教,反对一切变革。因为祥林嫂是寡妇而嫌恶,对祥林嫂的婆家绑架祥林嫂非但不反对,反而表示理解。对祥林嫂失去第二个丈夫毫无同情,反而剥夺她参加祭祀的权利。对祥林嫂的祝福时悲惨死去竟然骂其是“谬种”。他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人性,正是他从精神上,进而从物质生活上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任务二

①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②“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是撞坏的吗?”③“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④“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⑤“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⑥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⑦“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⑧“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是一个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讥笑祥林嫂的再嫁,并用她的鬼神观念严重威胁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导致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这反映出迷信的鬼神观念也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形式,无知的柳妈也是运用封建礼教逼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

①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②“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③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④“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⑤四婶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⑥四婶又慌忙的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⑦“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四婶和四叔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当祥林嫂能干活时,她利用祥林嫂劳动;当祥林嫂丧夫失子后,本已悲伤异常,四婶不但没有安慰,反而和四叔一起,认为祥林嫂是寡妇,不干净,不让她参加祭祀,从而彻底摧垮了祥林嫂的生存愿望,把祥林嫂推向了精神崩溃乃至最后死亡的深渊。四婶和四叔一样,是用封建礼教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任务三

(1)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将祥林嫂捆绑其中,直至窒息而死。婆婆的转卖,大伯的收屋,使祥林嫂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深渊。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寡妇的厌恶,对再嫁寡妇的歧视,则从精神上摧垮了祥林嫂存在的价值。

(2)另一方面,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短工的麻木、鲁镇群众的奚落、柳妈迷信的精神威胁……他们与祥林嫂同属受压迫剥削的劳动者,然而偏偏信奉“三纲五常”,并用统治阶级的观念审视、责备、折磨祥林嫂,使她处于孤立无缘的地步。

(3)再者,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满足于坐稳了奴隶的地位,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的背后却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她的捐门槛是出自封建父权下的精神恐怖。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正是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无情地绞杀了祥林嫂的精神和肉体。

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的桎梏遍布祥林嫂生活的角角落落,使她没有一点生存的空间。

任务四(略)

任务五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说课稿的课件【篇3】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习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习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习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落实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情境导入、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和目标,定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延伸到课后完成。)

附时间安排:情境导入:3分钟;咬文嚼字,读懂文章:2分钟;寻章摘句,读出自己6分钟;联想想象,由读到写8分钟;质疑问难,读出问题10分钟;背诵警句,积累巩固8分钟;走进生活5分钟。另外还有3分钟作为弹性时间,视学情而定。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的课件【篇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天都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八、总结课文: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九、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3、爬天都峰 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高 陡)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说课稿的课件【篇5】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

0学法指导

这篇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观,非常形象准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势。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会这些内容及特点。

O重点与难点

1.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 潮的雷霆之势。

第二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一.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说课稿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整体感知全文。

2、认识并理解词语,荷叶,小水珠,摇篮,亮晶晶,挺机坪,透明,翅膀,蹲在,笑嘻嘻等词。

思考:这是什么?你能说说这荷花怎么样?(用上荷叶说话)。板书:荷叶圆圆。

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伙伴,看看都有些谁。

根据学生发言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可爱吗?我们一起来招呼招呼他们吧?指名,齐读。

师:自个儿大声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想还知道些什么?

指名试读。每一段2至4人,相机贴出词卡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笑嘻嘻。

齐声轻声读、男女生分开读、开火车读。

师:我让这些词回到课文中,并且都去掉了拼音,考考你们会读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在词语卡片打上问号。

师:小朋友这么多疑问,哪些小朋友们已经弄明白了。

师:信封里是这节课学的词,同桌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你的同桌不会,就教他。

4、写字:“是”、“朵”课件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范写,注意横写横中线,而且横比较长。

说课稿的课件【篇7】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导入

2、 板书课题:尊严

二、 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组内讨论

5、 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 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有感情读全文。

说课稿的课件【篇8】

教材简析:

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穷人

2.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五、作业: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音字组词,读课文。

说课稿的课件【篇9】

【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其典型性。

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

2、正确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但切忌过早地对人物形象加以定论,以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教学思路说明】

一、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祝福》。教师可提示学生用顺叙的方法编排三幕剧:

第一幕:初到鲁镇;

第二幕:再到鲁镇;

第三幕:悲惨结局。

中间部分的衔接可用解说词来处理。

(说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会对此有极浓厚的兴趣,教师宜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自研课文。)

二、部分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全体学生对课本剧情进行评价

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表演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教师要对学生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之处加以分析。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强求统一。

(说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到畅所欲言,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三、集中讨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

(说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其特定的成长的历程,对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是肤浅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曾遇到有的学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运,并称之为新时代的祥林嫂。这种看法在中学生中有较大的代表性。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位年轻妇女悲剧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为此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局会怎样?

2、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会如何?

3、如果没有一个严厉的婆婆,祥林嫂是否会避免悲惨的命运?

4、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儿子也没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5、假如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她是否就会避免被饿死、穷死、冻死的命运?四、布置作业。

四、作业

课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认识。

(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心得、模糊的认识和零碎的看法加以整理、归纳,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说课稿的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_---------站着的人。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请读读她发爱情宣言:

(屏幕)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是无疑是女性要求精神平等,人格独立的宣言,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 —— 实用爱情

痴情鸟 —— 爱情至上 —— 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奉献者

橡树 —— 铜枝铁干,刀、剑、戟 (阳刚之气) — 平等独立

木棉 —— 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 同甘共苦

爬山的课件推荐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编写需要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您的需要小编为您整理了“爬山的课件”的相关资料,感谢你留意我的作品我们一起看到世界的不同之处分享生命的感悟!

爬山的课件【篇1】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是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的三次话的深刻含义。读中感悟课文中“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的引导学生探索、品味,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来体会父亲的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在爬山过程所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话里得到深刻的启示。

[教学准备]:写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爬过山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这对父子是怎样爬山的。

(二)教师板书《爬山》

二、明确重点,点名学法

(一)请同学们注意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短短的文章,却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只要认真体会,我们一定能够得到许多启示。)

(二)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谈谈:你认为哪些句子含义深刻?

四、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一)圈划出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重点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强调:逞是后鼻音,不能读成前鼻音,重点指导“煮、燃、煌”的书写。)

(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是: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一五一十、自以为是)

第二课时

一、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课前通过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和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对亲身经历之事的回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课后习作指导做好铺垫。)

二、联旧引新,揭示课题

(一)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引导并指名学生书写课题。

(二)扫读课文,温习旧知,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思考后进行交流。)

(三)师生共同评议学生书写的课题,择优定题。

(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师相机板书。

(五)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设计意图:汉字书写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素养,上课伊始让学生主动参与书写课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师生共同评议中加强书写指导,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学生汇报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P>

(三)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按照提示合作、自学。

(四)品读感悟父亲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理解第一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文章5至7自然段,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三句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其深刻的蕴义。

2、出示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景。

3、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中品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说理性极强的精辟语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结合生活经验三种不同的方法理解父亲三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及时归纳梳理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由内延外,学习提升

(一)学生把本课中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二)学生结合在《爬山》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进行修改,做到读写结合,由阅读向习作的自然延伸。)

爬山的课件【篇2】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回想一下,《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是画的什么?(小猫的脚、小狗的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知道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接着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大屏幕出示生词,多种形式认读。

2、感知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三、学习探究,交流感悟

1、自主选择,以学定教

你对爬山虎哪一方面最感兴趣?这样就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师再以学定教,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这一问题预设有两种情况,可能多数同学对爬山虎的脚感兴趣。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交流话题)

2、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交流话题一: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一墙的爬山虎。

你看到了什么?叶子有什么特点?

(2)、文中爬山虎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4)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漾起波纹的动作.

(5)老师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这一话题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引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过渡:在这一片美丽的叶子下面就藏着爬山虎的脚。请大家到书中去找吧(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1) 找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句子读一读。

(2)大屏幕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形状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图文结合,认识爬山虎的脚;接着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默读第四自然段,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标出爬的动作词,体会爬的过程;

(2)小组合作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这一环节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突破了教学难点。)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还有什么特点呢?(牢固 )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学习观察方法

四、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画一画,感情朗读、背诵,编儿歌,猜谜语等)

3、配乐(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4、展示

五、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写一写它的特点。

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

位置、形状、颜色

脚 触--→巴--→拉--→贴

变化:牢固 萎了

爬山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父亲说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四个字,会写“斯、凝、煮”等九个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持之以恒的精神,教会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做事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简笔画——山,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爬山的感受。

2、引出课题,板题,质疑

3、过渡: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怎么学会这些生字和新词。

2、检查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检查,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描写“我”和父亲爬山的是那些段落?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

2、引导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出示学习要求:

齐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尝试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谁爬山?为什么爬山?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那么他又是怎样教育“我”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六、布置作业

登记作业

出示作业: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zhāo cháo)阳 逞(chěng cěng)强

辉煌(kuáng huáng)似(sì shì)懂非懂

2、词语巧搭配。

( )的蝉声( )的都市 ( )的双手

( )的色彩( )的山路 ( )的山林

3、抄写生字词。

爬山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具准备:

1. 录音机及磁带

2.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爬山虎?

你见过的爬山虎是怎么样的?

2.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3.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4. 展示预习成果:学习生字新词

5. 听录音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三方面)

6. 师生交流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纳两个探究点:a. 爬山虎的叶子是怎么样的?b.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深入研读:

1. 同学们现在想先探究哪一点呢?(生回答)

2. 自读课文描写爬山虎脚的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生动、具体的介绍爬山虎的脚的?(脚的样子、爬的样子、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3. 师生交流,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

4. 交流描写“脚的样子”的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交流重要的词。(反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来写的。

5. 读描写“脚的样子”的句子。

6. 请学生上台画爬山虎的脚,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7. 交流描写“爬的样子”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读这些句子。圈出这些句子中与“爬”有关的动词。

8. 理解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能否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前者要慢,更能体现出爬山虎的顽强,爬墙时的艰辛,很牢固)理解时可联系上下文。

9. 交流描写“脚巴在墙上很牢固”的第五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读这些句子。句子中“要是……休想”体现了什么?(很牢固)

“要是……休想”能不能造一个句子?(学生造句)

积累语言:

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课后背诵三、四两段。

板书设计:

1.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脚 2. 爬山虎的叶子 1.脚的样子

3. 爬山虎的脚 2.爬的样子

3.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的教学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感到很不满意。我想在这里固然有学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还是占主要比重的。学生在这堂课上表现出的积极性比平时低了一些,在开始让他们“读生字”的环节中只有四个同学举手表示要试一下,这让我很心寒,应该说预习了的学生对于生字没有什么问题的。课后从学生那里得知来了几位听课老师有点害怕,所以才不举手的。这让我感到我平时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让学生知道他们才是课堂的的主人,而不要对听课的老师有所顾忌。

(一)在这堂课中让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这可能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缘故,在课堂上我表现得很紧张(虽然别人可能不觉得),所以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时,我的激情也降低了,这是很不应该的,无论怎么样,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二)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设计学生的回答,只能是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一点我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就比较幼稚,想法太过于完美,总是想着让学生的答案与我设计的差不多,结果学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我就乱了方寸,出了教师不应该的行为(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总是在等学生符合自己需要的答案。老师不应该这样,要随机应变,实在引导不过来的,自己说出来让学生知道了也就够了,这一点比起老教师经验就差多了。

(三)问题一定要提得好,提得准确。这一点是我这堂课的重要收获之一。在课上我把“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粗心的问成“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结果学生都回答到3、4、5段中去了,茎、细丝什么样的回答都有,叫学生答得越多,出现的乱七八糟的回答就越多,差点课都上不下去!在这里我深深感到语文老师对于所提问题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让他们做什么,回答什么!

(四)研究课程要细,不能只是研究表面上的一些内容。研究课程细不细主要是在备课时备得充分与否,我觉得今天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主要还是我备课这一块做得不够,我的备课知识内容浮在水面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去进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比如我在和学生交流第四自然段“爬的样子”的教学中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与“爬”相关的动词,然后让他们读一下就好了,没有更深入的和同学去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事实上文中恰恰这些“动词”是用得很美,可以说是很妙的,这里是有顺序与讲究的,一点一点儿递进,不能交换顺序。在这些动词上要研究得细一些。这主要是备课不够,如果备课充分,那么今天在教学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正如一些老教师所说:“只有备课做好了,才能上好一堂课。”今天让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五)板书要简单,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晰。在这堂课上我的层次是蛮清晰的,但是简单与合理就不够了。首先一点是这个板书是不合理的,第一层中的三方面是介绍爬山虎的,而不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后面的三方面才是写爬山虎的脚的,这是我板书中的一个重要错误,以后要特别注意,板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或帮助理解,而错误的,不合理的板书只能带给学生误导!其次我的板书不够简单,我上课是学生边讲我边写的,我的板书就显得字数多了点,很罗嗦,可以直接写“生长的地方、叶子、脚”就可以了,不用再写上“爬山虎”这三个字了,写板书的时候字多了,时间就浪费了,在我写的时候学生就干等着。究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备课不仔细,如果在备好课之后再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

爬山的课件【篇5】

1。新课介绍

老师:上一课我们了解到爬行者是葡萄科的藤本植物,我们还了解到爬行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的? (叶子,脚)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常春藤的叶子有什么特点(颜色漂亮,排列整齐),常春藤的脚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在文中寻找,好吗?

2.研读课文,品味常春藤脚的位置和特点

1、第一课后,哪些自然段落是爬山虎的脚? (第 3-5 段)常春藤虎的脚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求学生阅读带有问题的自然段第三段,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让学生回答,默认找到句子:“蔓藤的脚长在茎上。叶柄长在茎上的地方,有六七根树枝状的细丝“是的。对面。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须。细丝就像新叶一样,也是嫩红的。” (板书)学生说爬虎的脚的位置和形状,老师来画。

男女分开阅读:结合图片,想象脚你心目中的常春藤,一起来读一读吧。

3.你见过蜗牛的触须吗?你仔细看过蜗牛的触须吗?今天特地带了一只小蜗牛,你有没有想看吗?(图为课件)用什么修辞手法?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须,很形象。看到蜗牛的触须,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蜗牛的触手我感觉有点滑,很闪亮,很细,很漂亮。

4. 同学们仔细寻找蜗牛触手一样的细丝。作者叶圣涛爷爷是怎么找到他们的?假设学生回答“仔细观察”,老师继续问:你认识哪个词? w 在这个自然通道中? “注意”。是的,正是因为作者今年注意到了常春藤的脚,才和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可爱的“脚”。

三、读课文明白常春藤是怎么爬上去的?

1、除了观察常春藤脚的位置和外观,常春藤是怎么爬上去的?你想知道吗?请学生继续阅读课文第 4 段,找出如何爬上虎脚?圈出相关动词。

2. 学生回答:“当常春藤的脚碰到墙时……让它贴在墙上。这就是常春藤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的方式。”当爬行者的脚接触到墙壁时,细丝变成了小圆盘,粘在墙上,细丝由笔直变为弯曲。你能圈出与爬行者如何攀爬有关的动词吗?

3、“巴”字可以换成“忍”字吗?当然不是,“ba”这个词的意思是常春藤牢牢地贴在墙上。用“一步一步”来代替“一只脚”可以吗? “循序渐进”是指双脚交替前行,而常春藤长出一只脚,贴在墙上,往上爬,再长出另一只脚,再贴在墙上,一只脚又一只脚往上爬。所以无法更换。

4. 同学们,你们知道常春藤是怎么爬上去的。请用你的手,一只手玩墙,另一只手玩常春藤的脚,同桌的两个人互相玩。让我们玩!请学生示范。

5. 跟着动作一起朗读:请学生用动作朗读关于攀爬的老虎爬上来的句子。

6、作者叶圣涛怎么还知道常春藤是怎么爬上去的?文本中的哪个词直接告诉我们? “仔细看”二字体现了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细心。

4.常春藤与墙的关系

老师:常春藤的脚碰到墙时,一只脚又一只地往上爬。没碰墙?会发生什么?

正文第5段。这说明爬行者和墙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爬行者依靠墙壁。

无论是常春藤的叶子、脚还是它的爬行方式,作者都非常仔细地观察常春藤,那么他用了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呢?黑板写字(持续观察),我们课文中表达他持续观察的词语有哪些?

预设同学发现:前几天、今年、过去、现在……

五、练字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爪的特点以及如何攀爬?它与墙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是一个爬行者,被要求描述自己,你会怎么说?请学生以第一人称写《爬行者的自传》。

格式:

1.大家好!我是一个爬行者,我在...中成长。

2. 当我攀爬时,我的脚先来...然后...

3. 我和墙...

六。升华

因为常春藤有脚,它可以一直往上爬,每一步都那么踏实。一步一脚印,男人该有的样子。你喜欢它吗!当然,我们也要学习叶圣涛爷爷的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爬山的课件【篇6】

《爬山》(第二课)课堂记录

I.兴奋介绍 老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我看到了一座山。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形容吗?学生:我看到一座高山。老师:“高”,太好了!师:谁的词更好?生:我看到了一座险峰,五里德山。师:你真棒,你可以学用。师:谁愿意讲?学生:我看到了一座绿色的山。学生:我看到一座陡峭的山。学生:我看到一座陡峭的山丘。学生:我看到了一座雄伟的塔楼。师:同学们说的好!第21课《爬山》的作者对山也有独到的理解。 (板书:21爬山) 老师:我们一起读。学生一起阅读。师:看完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弟子:我最想知道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智慧?师: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和父子一起体验爬山的过程。 (板书:青山沉静父亲的智慧)

2.新教学

1.阅读全文老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你父亲所说的话,理解你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 学生在阅读、绘画和思考的同时自由阅读课文。

2.第一次明白爸爸说了什么:爸爸说了什么?盛:对于我们这些爱出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别人爬山征服山,我们爬山征服自己。师:请再读一遍你父亲的话,找出你父亲的话中最关键的词。健康:勤奋,征服。师:我让学生找出上下文。可见,对于我们这些爱出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学生发现。师:谁找到的?盛:从第二段自然就看到了,“走在蜿蜒狭窄的山路上,汗流浃背,朝阳当时只是露出脸来。”师:你是从那个词来的。体验一下?健康:弯腰收窄,满身是汗。师:我查得很准。还有吗?盛:我从自然的第三段“父亲说话时脱掉了湿透的外套”这句话就看到了。我从“湿透”这个词中意识到了这一点。盛:我从自然第四段的那句话看到了,“太阳越来越强,汗水越来越多,我们父子越爬越高。”以及“越来越多”这个词。师:因为登山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流汗的人来说是一项特别辛苦的工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现场阅读。师:谁能告诉我?健康:征服就是征服。师:那我们把它改成“胜利”读一读。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师:谁愿意给大家读呢?按名字读。师:还有谁有不同的理解?盛:征服就是超越。师:那我们把它改成“胜利”读一读。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师:其实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信心和毅力,努力战胜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我父亲的智慧。请再读一遍这些话。 (板书:征服自己) 学生一起阅读。

3.第二次明白我父亲说的话。师:父子俩真的是战胜了自己,用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爬到了山顶。父亲此时说了什么?盛:爬到山顶固然是惬意的,但爬山的过程更享受。 能不能爬到顶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听懂你爸爸说的话,然后在小组里分享你的经验。学生自己阅读理解,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师:谁能解释一下你的理解?盛:我们小组找到的关键词是“过程”和“尽力而为”。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爬山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爬山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尽力而为。 (板书:过程,尽力而为) 师:是不是只为了爬山,就需要注重过程,尽力而为?谁想再说话?盛:我们小组找到的关键词也是“过程”和“尽力而为”。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管你做什么,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你有没有做到最好。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什么强调过程,做到最好的事情?说说它!学生:去年,学校举办了运动会。老师和同学推荐我参加400米跑。比赛前的那段时间,我坚持每天跑到学校,然后放学后跑回家。周末我也在我们附近练习。但是,有强中手和强中手。在运动会上,我只获得了第三名。虽然没能拿到冠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到了最好,我很开心。学生:班级书角的书坏了。我主动用透明胶粘住了。我尽力了,无法坚持下去,但我尽力了。学生:……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最棒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做到最好。师:作者怎么了?一起来看看吧。师:谁愿意给大家读呢?命名阅读

6,7段。 老师:作者在考试中尽力了吗?你在哪里看到的?盛:我从“听完后脸红得像煮虾,赶紧低下头”这句话看到了。师: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健康:惭愧。生:惭愧。老师:老师希望学生们不要在任何事情上都在意结果,专注于过程,真正做到最好。其实这是另一种智慧。请学生再读一遍这个有趣的句子。一起阅读。

4.第三次听懂父亲的话的老师:对于那些为了征服山而爬山的人来说,当他们到达山顶时,攀登的过程可能就结束了。 但对于那些爬山征服自己的人来说,智慧也是在下山的路上学到的。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父子俩下山的过程吧。谁愿意给大家读第八段?按名称阅读第八段。教师阅读第9段的第一句话。 教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好漂亮!师:那请带着美感来读吧!学生自读。师:谁愿意给大家读呢?现场阅读。师:你对你的阅读感觉如何?生:声音小。师:谁能大声朗读更优美?现场阅读。师:你觉得他读书怎么样?健康:声音响亮而情绪化。师:你真了不起!因为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也是一种能力。师:你想亲身体验一下这样美丽的大自然吗?健康:想想!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师:闭上眼睛,仿佛听见风轻轻地走进树林。她抖落树叶,树叶沙沙作响,她抖落花朵上的露水,滴答滴答……那声音太美妙了!晶莹的露珠打在泥土上,悄悄地渗入,滋润着大地……闭上眼睛,仿佛听到了雨声,为花草树木带来甘露。花草树木大口啜饮,就像喝着妈妈的甜奶……闭上眼睛,仿佛听到了泉水叮咚叮咚的声音,小溪的歌唱声和水声奔跑前行,飞瀑飞扬,流淌而下的声音……闭上双眼,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悠扬的曲调,仿佛听见雄鹰在哼唱着磅礴而高亢的曲调,还有布谷鸟在传递春天的讯息。杜鹃和杜鹃地……听着这只鸟儿唱着青蛙的叫声,歌舞着,高山流水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清澈的河流,碧蓝的天空……大自然就是这样美丽而神奇!请学生继续安静地体验。师:同学们,请轻轻睁开眼睛。刚才闭上眼睛的时候,你好像听到了什么?你看见什么了?想到了什么?快速拿起笔,写下你的经历。学生写。师:谁愿意和你分享你的美妙感受?盛:闭上眼睛,仿佛听到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杜鹃叫道:“杜鹃,杜鹃。..”,仿佛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闭上眼睛,我仿佛在看着农家大叔们在野外播种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自然真美!老师:你的文字真美!盛:闭上眼睛,仿佛听到鸟、蛙、蝉在为大自然演奏美妙的乐章,春雨搔痒,唤醒沉睡的人蜗牛,滋养美丽的花朵。老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学生:……老师:下山不仅可以享受美丽,还可以享受智慧!请学生寻找它,这里面有什么智慧下山的过程。找到它。老师:谁找到的?盛:大自然的美,不仅是用眼睛看到的,而且是用耳朵听到的,也是用心去体会的,最后用脑袋去想的.师:学会享受自然之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也是一种亲情d 智慧。让我们再读一遍这个有意义的句子。 (板书:全心全意) 学生一起阅读。

5.学习的最后一部分:时间过得真快! 眨眼间,夕阳将天空染上了绚丽的色彩,然后……老师的谱子,范老师,朗读最后一段自然。师:请学生自读最后一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学生可以自由地大声朗读,找到他们喜欢的句子并背诵它们。师:谁愿意和你分享你最喜欢的句子?学生:我喜欢这句话,“转眼间,夕阳把天空染上了绚丽的色彩,星星、河流、月亮也照亮了黑夜。”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盛:因为这句话用拟人写法,很美。师:拟人化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我希望学生能学会这种写作方式。师:还有谁要讲?学生:我喜欢这句话,“爸爸一手拿着电筒,一手拿着我”。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盛:因为在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师:是的,父爱如山!盛:我喜欢这句话,“黑夜漫漫,山路崎岖。我们父子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终于走出了幽暗幽静的山林,回到了灯火通明的城市。”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盛:因为这句话很美,“幽暗的山林”和“灯火通明的城市”的对比。弟子:我喜欢这句话,“从青山学静,从父学智”。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盛:因为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但是最后一段写的很好,值得积累。现在请学生再读一遍这一段,记住你喜欢的句子!学生背诵配乐。

三、总结老师: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能战胜自己,有信心,有毅力,永不放弃,凡事做到最好,全身心投入来吧,你一定会收获到“险峰风光无限”的喜悦!

四。黑板书写

21.爬山 青山从容战胜自己,有信心,有毅力,有父亲的智慧,有过程 专注于

(1)引入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山吗?你爬过山吗?当你爬到山顶时,你有什么感觉?

2.同学们畅所欲言,畅谈登山心得体会。

3.老师介绍自己的登山心得体会,并让学生欣赏相关照片。

4.介绍题目,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2)朗读课文,并随课文朗读

1.自由阅读课文,写下你不认识的单词,想办法识别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大声朗读录音,说说你觉得特别好的。 您通过听力认出了哪些单词?你记得哪些话?

学生说老师按顺序贴单词卡:

星、期、抵、欢、路、鸟、呼、加、油、花、顶、心

p>

3.教师根据范文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自然段落打分。

4.小组一起大声朗读课文,互相倾听和评价,并纠正发音。

5.指定分节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并再次阅读。

7.老师会和你一起读课文。

(3)集中识字和积词

1.自由阅读生词,想想你用了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2.学生充当小学教师,教学生识别新字符。 (尽可能多地教你能认出的)

3.哪些词容易读错?为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总结并在黑板上写下注音:

xīn

Heart: The final是前鼻。

niǎo

鸟:声母是鼻音。

huān huā

Huan,Hua:声母是h。

xīng dǐng

星、顶:韵母是鼻音。

4.寻找新词的朋友。 (组词,看谁说的多)

5.驾驶火车阅读新单词和单词卡。

(4)再读一遍课文巩固识字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生词,太好了!然而,这些新角色很顽皮。它们现在隐藏在文本中。你能在课文中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1.在同一张桌子上阅读和评估对方。

2.谁能读懂文字?你想读给大家听吗?

(5) 布置作业

识别并阅读课文中的生词,寻找它们,看看你还能在哪里看到他们他们。

第二节课时间

?

(1)复习检查

1.游戏:猜猜猜(课前张贴单词卡,一个学生上台指出一个单词,另一个学生不看就猜是哪个单词,并通过对话强调声音和单词。 例如:一个学生问:是鸟中的鸟吗?其他学生回答:不是鸟中的鸟!直到你猜对为止。)

2.读书卡:爬山周日去迎山路小鸟

干杯

加油

野花峰心

3。分节大声朗读课文,你想读哪一节,读哪一段。

?

(2) 阅读体验

1.放映幻灯片(图一):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上画的是哪一段文字。 (1) 学生找到课文段落(第二段)并阅读。

(2) 你读书好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的语气、停顿、重量、表情等,体验攀登过程中的快乐。)随意写板书:

峰:微笑欢迎小

鸟:欢呼,欢呼,草,野花:点头鼓励

读最后一句“!”:勇敢向上! (3) 放映幻灯片:按原样填空。高高的山峰

弯弯的山路高高( )

弯弯的( ) 2.展示投影图(图2):看图说几个孩子怎么爬山。 (1)学生看图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黑板上写:互相帮助,你追我(2)指导第三段的阅读。 (读“终于”这个词所表达的语气)

3.读第四段,说说:为什么我们到了山顶会觉得很开心? (体验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喜悦。)黑板写:爬到山顶

很美

( 3)布置作业阅读课文。

第三节课时间

(一)明确要求

显示生词:“心、鸟、存在、花” ,很明显这四个字需要具备认写能力。

(2)读写能力1。识别新的笔画。

(1)学生认读汉字,观察汉字的形状,判断这些汉字中是否有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笔画,哪些汉字,哪些笔画。 (2)黑板上新的笔画,表示名字。

(3)指导写新笔画:老师写一个体,学生写空,同时说出笔画的名字。 2.自主识字。

(1)读读音,观察分析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个生词,然后根据意思组成单词。 (2)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朋友。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4)在学生报告过程中,教师进行补充强调。

心:强调第一个点的方向,新的笔画不要写错,最后一个点不要写横勾。鸟:展示“鸟”这个词的演变图片,从单词中记住它,重点不能丢失。中:发音zài,是平舌;与“再见”的“哉”相比,构词更加巩固。

花:形声字。 “草”字开头表示意思,表示与草、树有关; “花”表示读音,接近“花”的音。 3.指导写作。

(1)出示人物卡,观察新人物在场中??的位置。 (2) 试着按照笔顺写出草图。

(3)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在田间格上写字,大家仔细阅读后发表评论。

(4)让写得对的学生担任小学教师,带领大家空书,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5) 练习田字格书写。

(3)巩固练习

1.游戏:为生词找个家。 (看拼音写汉字)

2.

不是鸟

在花里

小小的心

心花开 3. 大声朗读课文.

(4)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父母听。

2.你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单词?找到它并将其保存在您的词汇表中。

黑板设计:

15爬山

峰:微笑欢迎小

鸟:欢呼、欢呼、草、野花:点头鼓励

我们:互相帮助

你追我

登船去山顶

很美

爬山的课件【篇7】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学生汇报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P>

(三)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按照提示合作、自学。

(四)品读感悟父亲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理解第一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文章5至7自然段,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三句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其深刻的蕴义。

2、出示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景。

3、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中品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说理性极强的精辟语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结合生活经验三种不同的方法理解父亲三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及时归纳梳理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爬山的课件【篇8】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 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爬山的课件【篇9】

1、默读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的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b: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c: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

▲: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a::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动词:触、变成 、巴住、拉、贴)

b:想一想,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c: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

“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攀爬的精神)。

d: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a::出示句子: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拿下爬山虎的根茎。

b:抓住词语“相当、要是 、休想”来体会爬山虎的巴墙的牢固。

c:指导朗读。

3、小结,并全班感情朗读第3、4、5自然段 ,再次感受爬山虎的脚的神奇。

爬山的课件【篇10】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是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的三次话的深刻含义。读中感悟课文中“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的引导学生探索、品味,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来体会父亲的话。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在爬山过程所说的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话里得到深刻的启示。[教学准备]:写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爬过山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这对父子是怎样爬山的。(二)教师板书《爬山》二、明确重点,点名学法(一)请同学们注意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短短的文章,却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只要认真体会,我们一定能够得到许多启示。)(二)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谈谈:你认为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四、学习生字,理解新词(一)圈划出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重点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强调:逞是后鼻音,不能读成前鼻音,重点指导“煮、燃、煌”的书写。)(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是: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一五一十、自以为是)第二课时

爬山的课件【篇11】

《爬山》教学设计汉语S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说明:课文《爬山》是汉语S版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精读课本。单元 本书四篇文字重在推理,都在具体案例中体现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汉语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做人的道理。精读文《爬山》讲述了一对父子一起爬山,一位父亲如何教儿子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也启发儿子如何欣赏自然风景。父亲在文中所说的深刻、耐人寻味,给人深刻的启示。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也是教与学的重点。设计理念:

新课程以“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本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感知和应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尤其是理解单词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汉语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开课之初,学生的登山体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情感基础。然后,他们用仔细阅读和欣赏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关键句子,加深理解和体验,得到启发和教育。最后总结总结,从课内到课外,从读到写,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

1.认识“成功、坚固、坚固、光辉”4个新词,能写出“思、凝、煮、禅、哲、燃、光、智、慧”9个字。 结合上下文和参考书,理解“不可理解、缓慢、1510”等词语的含义。

2.情绪化地大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落。

3.读懂课文内容,引导领悟父亲话语的深意,教导学生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信心,要做到最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重点:

1.研读课文,领悟父亲话语的深意。 2. 带着感情阅读课文。教学难点:

1.领悟父亲话语的深意,激发学生有信心、有毅力、尽全力做事的精神。.

2.明白“从青山,我学会了安静;从父亲,我学会了智慧。”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 自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阅读感知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单词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堂课教学目标:

1.本课学习生词和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上下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 p> I.黑板写题目“爬山”,猜猜这个题目会写什么?然后跟着老师进入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2.第一次阅读课文,清除单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在本课生词下划线,反复尝试理解。 2. 多媒体展示本课生词。

1) 即认读生词单词,口头形成单词,并指导写作。 2)显示文本中由新字符组成的单词。

3) 指定一个小组进行生词和生词的火车阅读比赛,尝试理解一些单词。 3. 指定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阅读,不失词。 4.师生共同评价阅读情况。

三、了解大意和整体认知1.这篇文章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2.从正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你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四。总结

当我们学习本文的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男人,也是一个爱我的好爸爸。

V.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画出单词。第2课教学目标:

1.感性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父爱。 2.掌握关键词和句子理解,引导学生领悟父亲话语的深意,懂得做事有信心,做到最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登山过程中听懂父亲说的三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话中获得深刻的启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复习、讨论新课程

1.复习词:凝视、厨师、蝉、哲理、勇敢、粗犷、点燃、辉煌、聪明、缓慢、模糊、若隐若现

2.你爬过山吗?回想你印象最深的登山经历,你最深的感受和体验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一首诗,一句名言来说话(学生列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登山体验出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正文缩短,有利于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关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

2.总体看法1。快速默读课文,以为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作者与父亲一起爬山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学到了什么,他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的句子。

“从青山,我学会了沉默;从我父亲,我学会了智慧。” (课件演示) 3、初步理解这句话:理解“沉默”和“智慧””

4.我主要从哪里向父亲学习智慧? (板书:智慧)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掌握对文章中心句的初步理解,打下基础为以后理解父亲的哲理的话打下基础。这节课还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和浏览。)

第三,读懂父亲的话,领悟道理包含在里面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父亲的智者的话,用波浪线标出,在旁边标注你的感悟和经历他们在阅读时。

2.我父亲在徒步旅行时说了什么?按名字读句子,然后想:

“对于我们这些喜欢出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别人爬山征服山,我们爬山征服我们自己。”(课件演示)

①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征服自己)征服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

②我听懂了爸爸的话吗?出自哪个词? “似乎明白”是什么意思? “额外”的另一个词是什么?

③不知道会是什么?你明白吗?

④语言训练,体验登山的艰辛。 (课件展示)

当(山路又弯又窄),虽然我们非常努力,但还是坚持要爬山。

当( )时,虽然我们非常努力,但还是坚持要爬山。( )时,虽然我们非常努力,但还是坚持要爬山。 ( )时,虽然我们非常努力,但还是坚持要爬山。 ( )时,虽然我们非常努力,但还是坚持要爬山。用课文中的词语填写,或者用自己的登山经历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感受登山的艰辛,让学生明白要征服自己,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从而加深对“征服自己”的理解,突破困难。同时,这样的练习也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既巩固了语言训练,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⑤爬山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登上山顶,必须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去征服自己。想想我父亲说这些话时想告诉我什么?

⑥父亲的话充满哲理,意味深长,他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语气,你自己的理解去读吧。

⑦命名阅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经历。

2.当我们爬到山顶看到底部??我们感觉如何? (征服自己,征服自己的幸福)父亲说什么? (多媒体显示句子)

“爬到山顶很有趣,但爬山的过程更享受。其实你有没有没有关系能不能爬到山顶,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努力,我已经尽力了。” (出示课件) ①怎么说? “慢慢地”怎么理解? (引导理解单词的方法)试着读一下

②父亲想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什么?

③我怎么能听到我父亲说的话?明白“自以为是”

④我真的尽力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体验隐喻的表达效果。 ⑤我父亲同意我吗?父亲说了什么,他说了什么?理解“凝视” ⑥从你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尽力而为) ⑦按角色朗读父子对话。

3.下山的路上,我勇敢的跑跳跳的时候,爸爸说了什么? “如果你??怎么可能??”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我们如何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出示句子)“大自然的美,不仅是用眼睛看到的,而且是用耳朵听到的,而且是用心去体会的,最后用头脑去想的。” (出示课件)

①从你父亲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学会欣赏) ②我欣赏了吗?从哪个词你觉得,理解“一五十” ③我欣赏什么?看完这句话,作者也会欣赏吗??。④多媒体展现春天的生动画面,细细欣赏。你欣赏什么? ⑤我父亲教我如何欣赏。这句话怎么说,试着读一下。 4. 总结:父亲说这话像个哲学家。父亲不仅告诉我们要这样享受大自然,还告诉我们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应该用眼睛和耳朵看到。倾听,用心感受,用大脑思考。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默读,强调父亲的哲理词,并注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养成不写不读的习惯,初步理解和领悟。然后通过独立阅读和指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理解。

第四,再次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转折:时光飞逝,父子朝阳启程,夕阳归来,这一天,我学会了:从青山学到了宁静,从父亲学到了智慧。①悟三你的话父亲,您一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和洞察。告诉我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智慧? ②一起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回应开始,升华主题。)

5.全文总结

用父亲的哲理的话,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睿智教育,也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厚爱。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父爱如山”(黑板:父爱如山)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积累,读写结合。)

7. 黑板书写设计

21.爬山征服自己

智慧尽我所能做父亲,学会深深欣赏

《爬山》教学反思《爬山》本课本为小学汉语S版四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它描述了 26 年前的一个清晨。父子俩一起爬山。登山过程中,父亲教导儿子要克服对困难的恐惧,努力战胜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启发我如何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理解和感知父亲的哲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讲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父亲的三个哲理词汇,掌握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深意,然后通过自主阅读和指定阅读,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意义。 ,阅读并理解。我在学习父亲哲学的第一句话时,从“懂而不懂”开始,先引导学生理解单词,然后提出问题:你理解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为了把握“非凡的努力”和“战胜自我”去深刻理解和感知。 《战胜自己》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延伸练习,引导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经历去感受登山的艰辛,让同学们明白,战胜征服是必须的。信心、毅力、毅力,才能登上山顶。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登山就是这样,要想走上人生的巅峰,必须要有战胜人生的勇气。此外,本次练习也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巩固了语言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子,并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理解单词的方法,如:变换同义词、查阅参考书、结合上下文和字面意思。理解的意思。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你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然后结合上下文引导你去理解。这不仅教给学生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体现了中学阅读教学的重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基本掌握了重点,攻克难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施语言训练,教学思路清晰。但仍有遗憾和不足: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语言不够准确,不能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答案;阅读指导不够,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无法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充分表达;教学各环节的过渡性语言和概括性语言不够自然。总之,这门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自己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黑板书写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而为

爬山

下山---- -注意

大自然----用你的眼睛、心脏和大脑

做软件课件推荐


你是否需要寻找优秀文章,那一定要看看“做软件课件”,这篇文章只是供参考之用。老师的工作之一就是编写教案和课件,但教案的知识点必须设计得精心。教案对于监测教学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做软件课件(篇1)

发挥CAI优势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CAI课件能提供文本、图表、图形、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它能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化艰深为平易,可将不易发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由于它有形有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导数学思维,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新课一开始,怎样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学习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运用CAI,创设动态直观,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CAI课件设计如下:

1.大都市动画图像,高楼林立,雄壮的立交桥,疾驰的车流……

2.定格一辆小汽车,微观放大,闪烁车轮。

3.师:车轮是圆形的,这是大家熟知的,但谁思考过为什么车轮一定要是圆形,而不能设计成其它形状呢?圆到底什么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

运用CAI创设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以及随即出现的“车轮为什么一定要是圆形”的问题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必须借助表象进行想象,体会语言文字描述的内涵与情境。CAI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浓缩更多的表象,为学生的合理想象提供感性材料。

如,行程问题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离还是相遇,特别是相遇的浓缩过程等。这样凭借CAI课件,展示物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学生就拥有更多的表象,今后解答相关应用题时能借助表象进行合理想象,为正确理解和解答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等是静态的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难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运用CAI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教学“5以内数的加减法”,多媒体显示动画,一只小猴背着水果高高兴兴地跑回家,边跑边唱:“今天我小猴真高兴,背回了5个大苹果,妈妈一定夸我是好孩子……”不料布袋有一个破洞,掉出两个。这时教师定格画面,提问:“猜一猜,小猴回家还有几个苹果?”(闪动5-2= +2=5)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一个学生说:“口袋里应该还有3个苹果”。列式是5-2= +2=5。另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口袋里可能剩2个,并讲出理由。这时学生的思维的闸门打开,纷纷发表意见一致认为口袋里可能剩3个、2个、1个,或1个也没有,并说出相应的算式。正当学生沉浸在心理满足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我认为还剩5个,因为小猴边跑觉得口袋轻了,发现口袋有破洞,它把掉了的苹果检回来了,回家后妈妈夸它是好孩子”。回答得多么精彩,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学生寻求的答案是多样的,思维是创新的。教师操作电脑,按课前预设,给以验证,并通过配音给予鼓励,学生异常活跃,主动参与的意识得到激发,初步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线、面、立体图形等”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后,运用CAI优势,通过隐藏、再现、重组等手段隐褪研究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将对象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凸现出来,实现由“朴素的直观”向“精致的直观”的转换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由于CAI省时、快速、高效,可以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对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有独到的优越性。

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引入面积单位时,运用CAI设计一系列矛盾冲突:面积有大小,怎样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多媒体显示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又出示两个面积相近的长方形,用观察的方法不能获得正确答案,那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得出用重叠的方法)多媒体重叠两个图形,把剩余部份再重叠,还是不能正确判断,又该怎么办?(画方格,数个数)多媒体动态演示得出正确结论。紧接着又出现两个面积差异明显的正方形,都有4个方格,能说面积一样大吗?(方格大小不一,不能直接比较)看来必须对方格的大小作出统一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面积单位。这样不断地揭示矛盾,解决矛盾,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可见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取、提取、显示及转换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运用CAI课件,生动形象,音形兼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教学的最佳效能,能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正是CAI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做软件课件(篇2)

作为会计日常工作的重点,会计凭证必然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个模块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会计原始凭证,来将其作为这项任务的驱动,并且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如账户与科目、会计凭证、复式记账)进行紧密的结合。

让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进行自主的设置,并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填写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

另外,在指导学生对每笔业务记账凭证进行填写时,应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相应的会计要素科目引入到实践当中。

在登记账簿项目模块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

首先,分发一定的总账与明细账页给学生,并将登记账簿项目模块的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将其引入到项目任务当中。

在学生自主登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见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交流与探讨。

其次,当学生完成登记后,教师应该指出学生账簿登记中的各种错误,并加以指导,将正确的账簿登记方法与错账更正方法告知学生。

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采用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来对自己的错账进行更正。

在编制财务报告项目的模块中,教师应该将财务会计报告与传统会计学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这两部分的内容在充分的结合下进行应用。

财产清查、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便是编制报表之前的准备工作。

但是,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了教学条件的一定限制以及学生对于财产清查的实地盘存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学的顺序将与其他模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该沿用传统教学的顺序,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组织学生实践→完成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的任务→编制财务报表。

如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于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传统的被动角色,

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对外在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处理,从未获得自己能够充分理解的知识内容,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充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任务所采用的建构教学原理来分析出需要哪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每一个项目的任务。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项目任务的理解,通过自身经验与现存知识的应用来提出方案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总之,在项目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始终都应该严格的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思考以及发现与创新提供出具有积极因素的环境。

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而言,只有具备了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会是社会当中的“香饽饽”。

因此,在针对于《基础会计》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时,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严重的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

显然,如果学生缺乏了对会计制度、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必定会显得十分的肤浅,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财务处理的方法,但并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样的学生一旦在形势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中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必然会在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知识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

因此,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强调项目实践的环节,也要对专业理论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但实现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它的应用也能够充分的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

通过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教学,学生必然会在“做中学”的学习环境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对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做软件课件(篇3)

从PowerPoint(PPT)的英文原意来看,Point是“要点”的意思,PowerPoint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要点更有力地展现出来”。

有一些老师简单地认为只需将要书本内容的要点复制到PPT上就可以了,我们称之为“教材搬家”。这样的页面对于学生来说信息量过大,重点不明确,看起来比较费劲。

PPT的本质在于可视化,就是要把原本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转化为图表、图片、动画及声音所构成的生动场景,以求通俗易懂。

老师需要改变“复制”“粘贴”的做法,尽量在教案中归纳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参考以下两个原则:

能用图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的不用文字。图片要和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不能为了放图而放图;

如果没有可用的图或表,那么尽量将文字分成条目,最好控制在5行以内,不要一大段文字堆砌在一起。

逻辑是PPT的灵魂!没有逻辑和层次的PPT,只能算是图片和文字的堆砌。有些老师做PPT的时候,习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没有很好的逻辑规划,导致学生不好理解。

首先,老师需要先理清一堂课教学内容的逻辑,拟出PPT内容大纲。制作PPT时,可以添加导航来展示整个课件的结构,比如:

一个简单明了的目录可以呈现课件的清晰脉络,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便于抓住主要内容;

每个页面除了标明整个PPT的标题,更重要的是要标明本章节标题和本页主题;

有的老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一些与教学毫无关系的花哨元素。

注意啦,课件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打扰他们的思维,反而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哦!

整体模板、色调要统一。

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要更改背景设置的色调或风格。如果想要有层次感,可以采用同一背景色的不同渐变,保持色彩协调;

2

字体能统一的尽量要统一。

如果一张页面中出现了三种以上的字体,就会显得有点乱了,尽量控制在1-2种字体;

3

选择的素材跟教学内容相关。

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选择多样的素材。但是,这些素材一定要与教学主题相关,不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课件看起来很乱,二是分散学生注意力;

4

不要使用很复杂的动作设置、动画方案。

页面切换时应慎用花哨动作和无关声音,特别是在需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突然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切换声音,容易打乱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在讨论比较轻松的话题时可以加上一些效果,但都不宜超过两种。

有一些老师在做完PPT之后就觉得已经完工了,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进行现场测试。如果漏掉这一步,之前的辛苦努力都很有可能白费~~

检验版本是不是兼容。

PPT软件有几个版本,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制作后,要到录制现场进行测试,可以知道版本是否兼容,确保可以正常演示;

检验PPT里超链接和动作效果的正确性。

有的课件存在大量超链接和动作效果,如果不进行现场测试,在正式场合使用时可能会暴露各种问题,比如出现死链或者不应有的动作效果,那时再修改就来不及了;

对比电脑和大屏幕的效果。

在电脑上的效果和用投影仪展示的视觉、听觉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特别是有多种颜色对比、重叠、交叉时,往往在电脑上看起来效果很好,学生却在大屏幕上看不清楚文字和色彩的对比效果。这时,现场测试就显得特别重要。

做软件课件(篇4)

实验一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图文演示设计

一、实验目的: 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图文演示设计,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影音处理软件及Flash CS4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内容进行演示的设计与制作。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配乐诗朗诵 步骤:

1、建立课件场景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500*400,背景色为“青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卷轴素材

(1)选择主菜单“文件”/“导入”/“导入到库”,从外部文件中导入准备好的画轴和画卷的图片素材。

(2)从“库”中拖入画卷图片,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放置在画幅中,形成画卷条幅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图2

3、创建向一侧展开的卷轴动画

(1)回到场景,修改图层1为“画卷”层。在“库”中把画卷元件拖入到场景中心,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并在第800帧插入帧。

(2)在“画卷”层左方新增一图层“左画轴”层。在“库”中把“画轴”元件拖入场景作为左画轴,放置在画卷左边缘,并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适合画卷。(3)在“左画轴”层上方新增一图层“右画轴”层。同(2)方法制作“右画轴”,放置在紧贴左画轴右边位置,如图2所示。

(4)在“左画轴”层上第800帧插入帧,在“右画轴”层上第50帧插入关键帧,按住Shift键用鼠标把右画轴移动到画卷右侧边缘并与画卷对齐。选择“画轴”层上1-50帧序列中的任意帧,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传统补间”命令,为右画轴建立向右移动的补间动画,形成画轴展开,其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图4(5)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6)选择“遮罩”层第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左画轴下。选择该层第5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下画轴下,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1-5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

(7)选择“遮罩”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4所示。

4、添加按钮控制播放

在场景1时间轴上新建图层,命名为按钮,从主菜单“窗口-公共库”中选择合适的按钮,直接拖入场景,调整其大小,放在合适位置,如图5。

图5 图6

5、声音的加载(1)在主菜单中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打开“导入到库”对话框,在此对话框浏览选择需要导入的声音素材,单击“打开”按钮即可将声音素材导入当前Flash文档的“库”中。

(2)在场景的时间轴上新建一图层并命名为“音乐层”,选择该层为当前层。在第50帧插入关键帧

(3)打开“库”对话框,选择需加载的声音文件,直接拖入舞台中,实现声音素材的场景加载。

6、文本的加载

(1)新建图层,并重命名“字幕”,根据音乐,在第51帧,输入文本“如梦令 李清照”,第110帧处插入关键帧,在第51帧和第110帧之间创建传统补间,第11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第168帧处插入帧。

(2)新建图层,命名为“遮罩2”,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2”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

(3)选择“遮罩2”层第5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文本旁。选择该层第11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完全遮住文本,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51-11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4)根据声音起始位置,采用同样方法完成后面所有文本内容的操作。

(5)选择“遮罩2”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

7、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我不仅熟悉了图文创建环境,还学习到如何进行图形绘制与编辑,文本的创建与编辑,以及声音素材的添加。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更好地理解了Flash中显示图标的设置意义。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操作,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所以,这次的实验使我获益匪浅。

实验二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设计

一、实验目的: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互功能设计,主要运用Flash CS4平台和AS编程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心理测试 步骤:

1、创建新文档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1024*768,背景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软件背景画面

将所找的位图素材导入到库,并拖放到“背景”图层,调整好大小,效果如图1

图1 图2

3、制作题目静态内容画面。

1)新建两个图层,并命名为“题目”和“脚本”。

2)单击“背景”图层,将该图层锁定,避免在以后的操作中移动该图层的内容。3)在“题目”图层的第1帧,单击“文本”工具按钮,编辑文本,效果如图2。

4、制作选择题选项按钮。1)选择“窗口|组件”命令,打开“组件”窗口,双击User Interface组件类,找出RadioButton,如图3所示,并分别拖放3个RadioButton按钮到舞台,分别对应A、B、C文字位置,并将其对齐,最终效果如图4

图3 图4 2)选择其中一个RadioButton组件,选择右边面板的“属性”选项卡,激活“组件检查器”面板,选择“参数”选项卡,将文本“A??”对应的RadioButton组件的groupName属性设置为answer,删除label参数的值,同样对B、C选项做相同操作

5、制作选择后的反馈显示

单击“文本”图层,选择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设置属性为“动态文本”,将该文本的实例名称命名为“answer”,并对该文本框的字体设置相应的格式,效果如图5

图5 图6

6、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设置问题选项点击动作行为

1)选择“脚本”图层的第一帧,并选择“窗口|动作”命令 2)在“动作-帧”面板中输入脚本代码,实现点击动作,如图6

7、添加背景音乐

将素材导入到库,直接拖入场景,在音乐结束位置,插入帧,其他图层也相应插入帧,如图7

图7 图8

8、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效果如图8(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验,我们通过搜索心理测试题,来做一个有交互性功能的Flash。该实验除了要求我们对图文创建和音乐背景添加的有一个更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的学习。没有脚本语言的flash不能算一个真正的flash,而脚本语言的学习又有一定复杂性,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脚本语言,真正学好Flash。

当前,很多产品都讲究交互设计这一功能,这种交互性给用户带来更多快捷和方便,非常符合用户的体验需求,尤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这种交互性的Flash课件,明显比PPT有优势。Flash是交互式多媒体集成,既可以编制一个动画,也可以集合文本、图形、图像、音效、音乐等多种媒体,加上强大的交互式控制(包括按钮的多种动态变换、任意播放控制与跳转设置等等),完全可以用来独立编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适合于编制积木式的小课件(演示、自学均可)。它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于Flash的脚本语言,我们更应该努力掌握好。

做软件课件(篇5)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如何利用工具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转变和创新。数学课作为学科的核心内容,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数学制作软件课件的相关信息。

一、数学课程的特点与难点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内容不仅涉及到数学概念、数学计算等基础知识,还有许多难度较大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授数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发现。

二、数学制作软件课件的作用和特点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让教师通过模拟、演示、解释等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具有以下特点:

1. 图形表现能力强:数学制作软件可以轻松地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可视化的图像,更加直观生动的呈现给学生。

2. 互动性强:数学制作软件可以通过添加动画、音效等元素,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灵活性高:数学制作软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修改和更新课件内容,保存课程数据,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

三、利用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如何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

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数学制作软件。

1. 初步认识:在学生初步接触和认识数学概念时,可以借助数学制作软件中的图形展示功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和规律,如平移、旋转、缩放等。

2. 基础建立:在学生掌握了数学基础后,可以运用数学制作软件中的计算、模拟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如解方程、构造图形等。

3. 进阶应用:在学生基础牢固、数学认知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数学制作软件中的函数、图像等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应用,如最值问题、函数变换等。

四、课件的制作要点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必须符合教学规范和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以下是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制作的几个要点:

1. 课件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主旨突出,必要的细节和说明要适当。

2. 课件的制作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减少不能理解或难以接受的内容。同时要注重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灵活思考和分析问题。

3. 课件中的图形、演示、动画等元素要丰富多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讲解要简明、清晰、生动,不要过于抽象和深奥,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五、总结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利用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教师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课件的制作也需要符合教学规范和原则,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做软件课件(篇6)

《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复习提纲

1.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的系统自带的常用属性(_x, _y, _xscale, _yscale, _xmouse, _ymouse, _rotation, _visible, _alpha)

_x和_y属性:它们代表影片剪辑在场景中的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_xmouse和_ymouse属性:通过设置该属性可获取鼠标光标在屏幕中的坐标位置。xscale和_width属性:它们决定影片剪辑在水平方向上的显示宽度。yscale和_height属性:它们决定影片剪辑在垂直方向上的显示高度。_rotation属性:设置该属性可以旋转影片剪辑。_alpha属性:它代表影片剪辑的透明度。

_visible属性:该属性决定影片剪辑是否可见。

2.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系统自带的常用函数(goto, play(), stop(), on(), with(), startDrag(), stopDrag(), duplicateMovieclip(), lineStyle(), moveTo(), lineTo(), function(), onClipEvent(), setProperty(), getProperty(), updateAfterEvent(),getByteLoaded(),getByteTotal(), ())【on是用来设定场景上按钮的鼠标/键盘事件的处理程序,该命令只能用在场景上的button instance。on语句的用法如下: on(mouseEvent){statement;}】

【允许您使用 object 参数指定一个对象(例如影片剪辑),并使用 statement(s)参数计算该对象内的表达式和动作。】

【StarDrag”命令,允许用户拖动指定的影片剪辑。该影片剪辑将一直保持可拖动,直到通过对 ()的调用明确停止为止,或者直到另一个影片剪辑变为可拖动为止。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影片剪辑是可拖动的。】

【lineStyle():指定 Flash 用于后续 lineTo()和 curveTo()方法调用的线条样式,在以不同参数调用 lineStyle()方法之前,线条样式不会改变。可以在绘制路径的中间调用lineStyle()以为路径中的不同线段指定不同的样式。】

【moveTo():将当前绘画位置移动到(x, y)。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参数,则此方法将失败,并且当前绘画位置不改变。】

【lineTo():

【stopDrag():停止当前的拖动操作。】

【duplicateMovieClip(元件名称,新元件名称,深度)】

【设置属性值setProperty可随时修改舞台中影片剪辑的属性,如透明度、坐标值、高度和宽度等。其表达方式如下: setProperty(target, property, expression);其中的target表示影片剪辑对象的目标路径,property表示对象的属性,expression表示对象属性的值。setProterty(ABC,_y,150);表示把名称为ABC的影片剪辑的Y坐标值设置成150】

【获取属性值getProperty是指取得影片剪辑的指定属性值并返回,其表达方式如下:

getProperty(instancename, property);】

3.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系统常用的语句(if语句,for语句,)4.懂得flash动画中元件和实例的含义区别

元件是指在flash创作环境中创建过一次的图形、按钮或者影片剪辑,可在整个文档或其他文档中重复使用。元件是flash舞台中的“演员”,可表演不同的角色。

元件从“库”中进入“舞台”就被称为该元件的实例。实例就是指位于舞台上或嵌套在另一个元件内的元件副本。实例可以与它的元件在颜色、大小、功能上有差别。编辑元件会更新它的所有实例,但对元件的一个实例应用效果则只会更新该实例。

5.懂得flash帧的类型和在动画中的主要含义 关键帧、空白关键帧和中间过渡帧。

1.关键帧的定义与操作

(1)定义:关键帧定义了一个过程的起始和终结,又可以是另外一个过程的开始,当帧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当插入关键帧。关键帧具有延续功能,只要定义好了开始关键帧并加入了对象,那么在定义结束关键帧时就不需再添加该对象了,因为起始关键帧中的对象也延续到结束关键帧了。

(2)插入关键帧:将鼠标移到时间轴上表示帧的部分,并用左键单击要定义为关键帧的方格,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插入关键帧”。

(3)复制关键帧:选中要进行复制的某个帧或某几个帧,选择“编辑/复制”菜单,然后在拷贝放置的位置选择“编辑/粘贴”菜单。

(4)清除帧关键帧:选中欲清除的关键帧,击鼠标右键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帧”。

2.过渡帧

两个关键帧之间的部分就是过渡帧,它们是起始关键帧动作向结束关键帧动作变化的过渡部分。在进行动画制作过程中,我们不必理会过渡帧的问题,只要定义好关键帧以及相应的动作就行了。过渡帧用灰色表示。

3.空白关键帧

在一个关键帧里,什么对象也没有,这种关键帧,我们就称其为空白关键帧。

6.掌握flash动画层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层产生怎样的动画效果?

在flash中图层有普通层、遮罩/被遮罩层、引导层/被引导层这5类(各层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转换),其中遮罩/被遮罩层是成对出现的。

引导层:在 Flash 的图层面板中,有个添加引导层图标,点击它可添加新的引导图层。引导图层就是用来设置运动路径的图层,它所起的作用在于确定指定对象的运动路线。

遮罩层:层是透明的,上面的层的空白处可以透露出下面层的内容,Flash的遮罩层跟这个原理正好相反,遮罩层的内容完全覆盖在被遮罩的层上面,只有遮罩层内有内容的地区可以显示下层图像信息。就象探照灯似的,黑色的背景上,只有一个探照灯,灯光打到什么地方就显示出该处的内容。

7.懂得Flash动画场景的含义和作用

一个Flash作品可以由若干个场景组成,每个场景都分别拥有各自独立的动画内容。每个场景中的层和帧均相对独立。在播放时,Flash会自动按场景的顺序进行播放。

一个或几个场景就可以组成一个影片。

8.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具有何作用

地位:多媒体课件是连接教学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CAI过程的中介或载体。

作用:1.提供多元化信息展示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3.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步骤4.为教学提供大容量和集成化的信息资源

9.多媒体课件包含哪几种类型

资料、工具型

课堂演示型

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 操练复习型

教学游戏型

10.多媒体学软件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项目定义、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编写、数据准备、软件编辑、试用评价、形成产品

11.教学软件中必须包含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应包括哪几方面的设计内容?

形成性练习可设计为游戏方式和问题提问方式。

问题提问形式形成性练习设计应包括:

1.提问方式的设计

2.应答方式的设计

3.反馈方式的设计

12.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有好交互界面的设计包含哪几方面的设计 文本交互的设计 热区交互的设计

移动对象交互的设计 按钮交互的设计

点击对象交互的设计 热键的设计 菜单交互的设计 限时限次交互的设计

13.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原则是什么

较为抽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主题单一的教学内容 ;

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势的教学内容 ;需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内容

14.如何对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确定并分解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教学内容设计

15.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正确表达学科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

16.如何对多媒体课件的屏幕进行设计

显示方式的设计、颜色搭配的设计、字体形象的设计

17.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设计多媒体课件有何意义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18.如何绘制多媒体课件系统功能图

19.如何书写多媒体课件的文字稿本和制作脚本

文字稿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描述;知识结构的描述;完成稿本卡片 制作脚本:完成了对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软件系统结构的设计以后,应由专门的稿本编写人员按照设计阶段的思想和原则并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把由内容专家提供的文字稿本改写成软件制作稿本即制作稿本,实现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与计算机技术的统一与结合。

做软件课件(篇7)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去”。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初浅的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CAI,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这种动机可能来自外部动机――来自家长、教师的教导、奖惩等,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既能解决问题的乐趣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而CAI课件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把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景融会贯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出示动画“动物竞技场”,出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这三辆汽车,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辆车,结果100%的学生喜欢圆形轮胎的汽车,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圆形轮胎的汽车?”在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后,教师随即进行动画演示三辆车的比赛结果,发现圆形的汽车跑的速度比其他两辆车要快,和学生挑选的结果相符。这时教师追问:“圆形汽车跑的比较快,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些学生说因为它的轮胎是圆的,可是为什么圆形的汽车会跑的快呢?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圆特征的动机。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运用CAI,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只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使其形成一种探求的愿望,才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CAI其特有的功能使其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价值,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也往往是我们常规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教师在课堂中利用CAI那图文、声像并茂、能动能便、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相等和不相等”时,根据小朋友爱看动画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一系列的'趣味动画,不时配上音乐,运用动物配音来适时表扬学生的点滴收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创设优美情境,产生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大有裨益。

三、运用CAI,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CAI,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相等与不等”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第一排画5个三角形,第二排画圆形,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4个。在学生画好之后,让学生想方法使得两排的图形个数相等,小朋友说出了一种种的方法,老师让小朋友把这些方法分为两类,这时学生头还没有把所有的方法记忆在脑海里,更不用说让他们分成两类,针对这个难点,教师事先设计了一个课件,方法一:总数不变的一类,也是唯一的一种。方法二:总数改变的一类,方法多种多样。老师用“变色”的方法出示不同种类,这样学生一找,就不难发现彼此之间的异同,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难点,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特别是使他们对学好数学有了信心,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做软件课件(篇8)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物流管理概论知识的过程中,管理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管理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但是,老师对此并不重视,相反,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转变为单纯追求应试成绩和教学进度的程式化教学[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物流管理概论教学观念,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物流管理思维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的提升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为项目教学法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项目难题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方式恰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相应地提升。

"喜鹊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