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课件(锦集13篇)。
我不畏辛劳制作出这份“蜜蜂的课件”祝您愉快,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不应代替专业意见或建议。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必要手段。
蜜蜂的课件 篇1
【执教】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和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和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和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和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和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身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和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方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和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身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干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和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师:现在老师根据书上说的扮演一下,你们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朗读,扮演后)谁在说话?
生:(齐呼)列宁。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只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考虑,真能干!老师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诉养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伟大领袖,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方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方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评】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的统一
──《蜜蜂引路》课堂教学研讨
浙江省杭州市教委教研室钱正权
朱雪丹老师的阅读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这就是以发展同学的认识和思维为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这一特点在《蜜蜂引路》一课的教学片段中得到充沛的体现。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朱老师重点指导同学学习第三段。她设计了一个引导同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同学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教师请同学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教师一边听同学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协助同学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同学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同学答案正确为目标。如教师要同学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同学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引导同学对课文的局部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的。如教师问同学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同学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朱老师改变了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同学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同学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考虑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身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离不开发展同学的语言。朱老师在同学阅读理解过程中十分重视语言。一是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口语训练的要求,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等各在什么地方说一二句话,到围绕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一段话。二是重视词语教学。朱老师的词语教学很有特色。她不是让同学孤立地记忆词义,而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并通过反复运用加深理解。这样教,不但词语活学,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词语“发现”、“观察”、“果然”、“向导”等都是这样教学的。以“向导”为例,当同学懂得向导就是带路的人,课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后,教师问: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从而把同学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领悟到列宁有丰富的知识,靠动脑筋、想方法,善于观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这个特点才找到养蜂人的。三是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的由朗读引出要考虑的问题,有的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是指导同学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受到教育和感染。
蜜蜂的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本篇课文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探究试验原因和试验过程。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师:同学们,我今天早辰听说翠屏山公园来了两只大熊猫,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知你们听说没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昆虫学家,他也听说了一件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出示课题。
1、法布尔听说了一件什么事?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体会“听说”一词。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样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他所做的事。
3、学生汇报。
4、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句式说一说。
6、学生汇报。
7、师小结:少了任何一个步骤所得到的结论都不准确,与“听说”没有区别。
8、从这些做法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1)作者做事认真,考虑非常周密。(2)作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9、当法布尔把蜜蜂放出来以后他在想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测”
10、法布尔一进家门听女儿说回来了两只蜜蜂,他的心情会怎样。 (激动 高兴)
11、同学们我们一起带着激动和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小女儿告诉法布尔蜜蜂回来了的句子。
12、同学们,飞回来两只蜜蜂这个实验算成功吗,(不能)算失败吗(也不能)因为蜜蜂才放出去四十分钟,
13、从这一系列的试验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作者做事认真,考虑非常周密。(2)作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观察认真,善于思考。
14、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体会到了这么多,还谈出了理由,了不起!那么作者通过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1、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齐读。
3,理解“本能”天生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动物有它们天生的本能,你知道吗?比如..........。
人的本能是劳作、创造等才使得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正是有像法布尔这样善于思考、善于摸索、善于探究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世界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让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板书设计
蜜蜂的课件 篇4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说教学理念:
教学本文紧扣本单元“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一专题,一方面采取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每个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
1、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难点是体会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说教法、说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阅读感悟指导法,讨论探究法。学生们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互相合作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复习导入共设计了两个知识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主要重视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共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我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共设计了8个小环节。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词。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说话,为学生在写作中能有序组织语言打下了基础。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读到这里如果你是法布尔你觉得蜜蜂会飞回来吗?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法布尔对科学的严谨。
8、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在学生多元化的解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3、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课正好适合对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科学态度和方法熏陶的培养,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七、作业布置:
1、造句:
尽管……但……不是……而是……
2、留心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也来写写它吧!
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三点:
一、完成了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写作能力的指导。
三、尝试用参与式教学,注重了学生合作、思考、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是:
一、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尤其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多下功夫。
二、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还不够娴熟,需以后多锻炼。
三、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要更多的把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没有留给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练习的时间。
当我提出“假如你是法布尔,你放飞了蜜蜂后你会想些什么?”“飞回来了十七只蜜蜂,其余的三只去哪儿了呢?”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却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的独特思考,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更值得我思考的是,对于这一类教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我们又该如何妥善处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呢?
以上说的不对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蜜蜂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
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作业布置: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莫() 斯()
张() 摸() 期()
养() 谈() 导()
美() 淡() 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蜜蜂的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 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 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花的海洋里徜徉了一番,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去感受一下。昆虫界里有一种神奇的小生灵——蜜蜂,非常惹人喜爱。关于蜜蜂你知道什么?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复习旧知: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蜜蜂引路》,通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国科学家法布尔还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来证实蜜蜂的这种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 通过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读准生字并组词(多人朗读)。提醒难读的字把它读准,并可读一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2)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 蜜蜂飞的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指名读课文,评议。
4、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生交流。
(默读是本学段第一次出现的朗读要求,师需指名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必要时可动笔画重点词句)
5、提问:哪些自段段写了法布尔做的这项试验?哪些自然段写他得出的结论?
6、生交流回答。(2—5自然段为试验过程,6自然段为得出的结论)
(三)写字指导:
1、提示容易写错的字,如“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袋”的右边没有一撇,“减”的右边有一撇,左边是两点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如“概”等。
3、生抄写生字、新词,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课后收集有关蜜蜂的更多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原因(1)
试验(2—5)
结论(6)
蜜蜂的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31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蜜蜂的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蜜蜂的课件 篇9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是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文章语言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作者用词精确,观察仔细,值得学生去细细品位,从而对科普说明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2.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小组交流”、“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揭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神奇而美丽的花钟,今天,我们要走近可爱的小蜜蜂,去看看它身上又藏着什么特殊的本领。板书:蜜蜂
2.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超常陌生准确无误
几乎(jī)几个(jǐ)尽管(jǐn)尽力(jìn)闷热(mēn)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读的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小节,了解实验目的。
(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读第一小节。
(2)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初步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
(1)默读课文2小节,简单说说实验步骤。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试验的过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3)讨论:这些过程重要吗?少了其中一个行吗?
4.试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蜜蜂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
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
1、2自然段
1、第
1、2自然段,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2、交流
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
(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
(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老师归纳整理,板书: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找到了养蜂人
3、展示各小组画的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评议。
4、小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4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惊讶”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2、对话朗读擂台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
蜜蜂的课件 篇11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文章语言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作者用词精确,观察仔细,值得学生去细细品位,从而对科普说明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2、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小组交流”、“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揭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神奇而美丽的花钟,今天,我们要走近可爱的小蜜蜂,去看看它身上又藏着什么特殊的本领。板书:蜜蜂
2、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超常、陌生、准确无误
几乎(jī)几个(jǐ)尽管(jǐn)尽力(jìn)闷热(mēn)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读的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小节,了解实验目的。
(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读第一小节。
(2)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初步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
(1)默读课文2小节,简单说说实验步骤。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试验的过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3)讨论:这些过程重要吗?少了其中一个行吗?
4、试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四)、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蜜蜂的课件 篇12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蜜蜂的课件 篇13
说教材:
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学习过律动,对于“供肩”动作:“暂停”等动作并不陌生,并且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跟随音乐进行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较为强烈的展示自我、追求成功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综合音乐活动《蜜蜂斗强哥》,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说活动目标:
确定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目标的原则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纲要》同时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据此,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旋律,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做律动
2、幼儿能够运用乐器分角色进行律动表演
3、在进行音乐律动过程中,感受音乐带了的乐趣
说教学活动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做律动
2、活动难点:幼儿能够运用乐器进行分角色演奏
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孩子们早已经看过“熊大熊二”的动画片,他们表示非常喜欢,尤其是对光头强的人物更是又恨又爱,我也见过很多孩子购买光头强的服饰工具等,所以孩子们非常了解人物的背景。
2、提供相关的音乐手铃等。
3、光头强首先由配班老师扮演,所以配班老师要熟悉动作,淋漓极致的演活角色,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模仿教学法、启发联想法、讲述师范法、表演展示法等课程整合法。让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了动静结合,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始终为幼儿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
说学习过程:
一、展开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蜜蜂的动作。
1、运用提问法,展开活动。
老师直接提问你们认识光头强吗?那你们知道蜜蜂吗?等等非常直接的问题,一下子就能够进入主题,把孩子拉进情景之中,那蜜蜂是怎么飞的?你能学一学吗?
二、通过引导,学习律动:
1、请老师播放音乐,教师做动作,幼儿模仿:小蜜蜂吓一跳是怎么做的呢?小蜜蜂还做了什么动作?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一点点的往下开展活动。
2、光头强刚才用了什么绝招吓的我们不敢动了呢?请小朋友说一说?通过运用这样的孩子能够理解的提问,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原来在音乐律动中我们要停顿,大大的提高了提问的时效性。
4、再次放音乐:师幼共同合作演绎乐曲。在了解了整个的音乐内容后,孩子们第一次完整的进行了演绎,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且改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带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的展现力也是对教师本身有很大压力的。
三、利用欣赏法,巩固学过动作
在过程当中,老师及时的发现了表演不错的小朋友,并且让他来当光头强,带领其他小朋友,过程中老师表演了小朋友的精彩演出,并且鼓励大家像他学习,并且老师也提出了问题,幼儿带着问题欣赏。幼儿对动作很快的就能够掌握。同时教师利用“情绪渲染法”给幼儿讲解动作,请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很愉悦的就能够学会。
5、教师示范,激发幼儿的美感。
在获得全体孩子们的认可后,教师将所有动作进行合乎清理的串联进行示范,将律动情节化、升华。在示范前给幼儿提出要求:要注意老师的表情和眼神。同时教师利用表演展示法和角色分别演义的教学法,将录音和音乐结合的方式,将幼儿表演欲望和创作状态都处于最佳期,鼓励幼儿争当小明星,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四、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整个活动升华,告诉孩子们要保护环境,要像小蜜蜂一样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将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来表演音乐。
这样做的依据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另外在高潮中结束活动,会给幼儿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利于幼儿在活动后继续练习,不断创新。
dg15.com精选阅读
2023蜂蜜课件汇总15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制定好教案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阅读蜂蜜课件或许能够让您了解到一些之前不曾想到的观点,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蜂蜜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四册《蜜蜂引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教学准备:
课件等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出示投影片)
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
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导:这个英雄是谁?(小蜜蜂)
导:蜜蜂还有一个会引路的本领。
2、揭示课题。
3、解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4、设置悬念。
蜜蜂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引路,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列宁让蜜蜂引去哪儿?蜜蜂又是怎么引路的?请小朋友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第一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人?
(2)、比较句子。(出示投影片)
列宁住在莫斯科的一座小山上。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板书:
(3)、“附近”的意思。(离得很近)
用“附近”说一句话。
(4)、齐读第1自然段。
(5)、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列宁的住处、养蜂人在哪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列宁常常派人去找养蜂人,那么他们究竟谈些什么?又是怎么去找他的,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划出列宁为什么要自己找养蜂人的有关句子。
①列宁找养蜂人有什么事?
②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
第二段中的第二句前后有什么联系?
(前半句讲列宁亲自去找的原因,后半句讲找养蜂人的结果)。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列宁要亲自去找,他是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边读边把表示位置的词用“△”画出来。
(3)、同学之间分组交流。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列宁的住处和养蜂人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讲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师:列宁住在小山上,他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了花丛、蜜蜂,由此引出了园子、房子,请一位同学上来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其它同学做下面的填空题:
列宁的住处在 ,花丛在 ,园子在 ,小房子在 。
老师修改一下板书:
(5)、①列宁跟着蜜蜂走,结果怎样?
②为什么列宁认为跟着蜜蜂就找得到养蜂人?
(6)、齐读二、三句。
“果然”说明了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的人,他们见面后怎样呢?指名读课文。
(2)、看图。(出示插图)
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表情怎样?
说一说,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惊讶?
(养蜂人没想到不知道他住处的列宁会自己来到他的家,所以非常惊讶。)
用“惊讶”的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向导”是什么意思?
请两位同学表演来理解。
列宁为什么把蜜蜂称为向导?蜜蜂真能当向导吗?
不能,是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来引路的。
用喜爱、风趣的语气读列宁的话。
分角色读。
(五)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完《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蜂蜜课件【篇2】
活动目标:
知道蜜蜂与蜂蜜的关系。
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认识养蜂行业。
活动准备:
"社会":《养蜂人家》。
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
有关养蜂的小知识。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萝卜、黄瓜等。
活动过程:
将蜂蜜放在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是哪里来的吗?
观察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介绍蜂蜜的由来。
--蜂箱是养蜂场里养蜂的地方。
--收蜜时,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开蜂箱盖;然后用喷烟器喷一喷,让蜜蜂飞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还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后将一片片蜂巢放到机器上旋转,把蜂蜜甩出来。。
--流出来的蜂蜜,经过处理,就可以装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中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蜂蜜课件【篇3】
【教材简说】
《蜜蜂》一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教学目标】
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试验、证实、几乎、大概、阻力、推测、迷失、沿途、陌生、超常”等词语。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亲身经历作者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词卡片。
二、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三、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台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接龙认读:
试 验 证 阻 测 括 误 途 陌 超
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激趣
最近咱们班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指名上台书写课题。
三、交流信息,导入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读,合作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二、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
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五、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六、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七、创新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蜂蜜课件【篇4】
活动设计意图 :
本次活动根据我园存在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难体育活动器材不足的情况而设计,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我园有限的资源开展好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新《纲要》中对健康领域提出:幼儿园应"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教育要求,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体育器材有限而放弃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忽略对幼儿体质体能的锻炼。本次讨论就希望各位老师积极思考,集思广益,搜罗出可以替代专业体育器材的用来锻炼"走、跑、跳、钻、爬、攀"的现有的或利废利旧的材料,以方便日后各班体育活动的开展。
本次活动以以"拯救小蜜蜂"的游戏情境为主线,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活动中涉及到的用来锻炼幼儿"钻"的现有材料有幼儿用的课桌、铺区角用的垫子、易拉罐、轮胎、软绳等。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来,提高幼儿"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2. 锻炼幼儿的"钻"的能力为重点,包括蜷身正面的钻和侧身钻。
3.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
粉笔 宽阔的场地 课桌两张 软垫 6 块 易拉罐若干 软绳 2 根 轮胎 4 个 糖果若干 音乐 筐子 4 个 小蜜蜂卡片 40 张
活动重点 ( 难点 ) :
训练幼儿"钻"的能力
活动过程 :
一、 热身运动
1 、引入:电话响了,老师接电话后对小朋友说:"小蜜蜂打来电话说找到了妈妈她很高兴,邀请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到她家里去玩耍。"
2 、听音乐热身。老师:"赶快坐上我们的大巴一起去小蜜蜂家吧!"
二、 走迷宫
1 、(事先在场地上用粉笔画好两条迷宫路线图)老师:"糟了,我忘了问小蜜蜂她家的地址了!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发挥想象力讲述艾玛奇妙的旅行经历。咦,这里有个路标,原来小蜜蜂家是朝这个方向走 , 但要想去小蜜蜂家必须先通过前面的迷宫。"
2 、"我们快一点想办法走出迷宫,小蜜蜂等不到我们一定会很着急!""哦!我来看看怎么走这个迷宫。"老师讲清走迷宫规则:线条为走,圆圈为跳。带领幼儿分两组走出迷宫。
三、 闯关拯救小蜜蜂
1、 教师讲清闯关规则
老师:"咦,这里还有一个路标,路标上写着:要想到达小蜜蜂家必须按如下方法通过此关卡 …… "老师讲如何通关,重点讲钻的动作要领。
2 、请一名幼儿示范闯关方法
电话响了,老师接电话后着急的说:"不好了!小蜜蜂家着火了,你们在这里等等我,我去救她们"老师请一名幼儿示范拯救小蜜蜂,同时讲过关要求。
3 、幼儿分两组闯关
老师问刚才闯关的小朋友:"小蜜蜂都被救完了吗?""还有很多很多小蜜蜂都受伤了等着我们去救他们,我们快去帮他们吧!""但是由于去小蜜蜂家的两条路都太窄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拍好队听老师口令这样才能将小蜜蜂安全的就回来!"
幼儿分两组闯关
四、 糖果庆祝 party
老师:"小蜜蜂们都被成功拯救回来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来开个糖果 party 庆祝一下吧!""老师数 1 、 2 、 3 你们就并脚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绳子上美味的糖果了!"请两名老师帮忙牵绳子,根据幼儿高矮调整绳子高度。
五、 随音乐活动结束,幼儿回教室品尝糖果
老师:"大家都有糖果了,小蜜蜂也被拯救了,真高兴,我们和小蜜蜂再见坐上大巴一起回家吧!"教师将幼儿带回教室品尝胜利果实,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意图以锻炼幼儿的"钻"的能力为重点,包括蜷身正面的钻和侧身钻。以"拯救小蜜蜂"的游戏情境为主线,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活动中涉及到的用来锻炼幼儿"钻"的现有材料有幼儿用的课桌、铺区角用的垫子、易拉罐、轮胎、软绳等。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来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幼儿"钻"的能力。
蜂蜜课件【篇5】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实录》,来自网!
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努潘怠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努哦痢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师:现在老师根据书上说的表演一下,你们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后)谁在说话?
生:(齐呼)列宁。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真能干!老师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诉养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伟大领袖,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蜂蜜课件【篇6】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需能够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体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熟悉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对幼儿来说,图形间组合替换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本班幼儿平时对生活中的图形比较感兴趣,认识数学中绝大部分的图形,在以往《修小路》一课中,能够用正三角形拼出梯形;在整理积木时,知道两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以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等。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掌握这一知识经验,本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探索,体验六边形特征的同时,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体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另外,本次活动选取通向数学材料在激发幼儿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幼儿人手一份,使教师清楚地分析出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今后数学活动的实施。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小蜜蜂的家》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六边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体验六边形的特征——六条边六个角。
能力目标: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替换关系。
情感目标:能自主探索,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拼法来拼六边形。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并体验六边形的特征。活动难点: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替换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用图形组合成新图形的经验。
物质准备:小插板、白色磁力板、画有六边形的底纸
模式积木(粗菱形 4 个、等腰梯形 8 个、正三角形 8 个)
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导入——介绍规则——自主操作——经验分享一、情景导入
出示底纸,提问:“你知道小蜜蜂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可是小蜜蜂的家破了几个洞,请你观察这个洞有几条边、几个角?”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出,有六条边和六个角的图形叫六边形,进而感知六边形的特征。接着提问:“你愿意来帮他把家修补好吗?”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二、介绍规则
“怎么才能把家修补好呢?”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进行演示。本环节使幼儿了解操作方法为之后在操作中开拓幼儿思维打下基础。
三、自主操作
每人一份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找到更多的方法。
操作过程中,如果幼儿不理解操作规则,随意拼搭,教师可挑出两块梯形让幼儿填入六边形中。如果幼儿表示没有某种图形、拼不出来,可请幼儿思考缺少的图形可以用哪种图形代替。如果幼儿已经完成一种拼法,可鼓励他再想出更多的拼法。如果拼好的图形超出六边形轮廓,教师可一一指出,请幼儿思考如何调整。
四、经验分享
请几名幼儿上前分享自己不同的拼法。教师:“你想出了几种拼法啊?愿意来拼给大家看看吗?你的这种拼法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块?你的这种拼法和他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区域内,幼儿探索出更多的组合方法,教师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幼儿更多的经验。
2、提供若干的正六边形纸片,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1-2 次,打开看看原来的六边形被折线分割成几个图形、什么图形,并给每个分割出来的小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活动总结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中班幼儿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提问法、操作法进行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掌握本次活动的经验。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部分幼儿这一知识经验。
蜂蜜课件【篇7】
教材分析:
《蜜蜂做工》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曲调欢快、柔和、优美,富有童趣,表现了小蜜蜂的勤劳及做工时的快乐心情,告诫小朋友要勤劳、不做懒惰虫。中班幼儿对旋律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和对歌曲节奏的表现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表演歌曲等环节,引导幼儿感受蜜蜂做工的愉悦心情,懂得要勤劳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了解蜜蜂春暖花开去釆蜜的习性,学唱歌曲。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蜜蜂做工时的快乐心情。
3.感受蜜蜂做工的愉悦心情懂得要勤劳、不做懒惰虫的道理,体验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蜜蜂的头饰,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5。
活动建议:
1、创设¨蜜蜂釆蜜”情境,教师与幼儿共同扮蜜蜂播放歌曲《蜜蜂做工》,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
提问:春天来了,小蜜蜂们采蜜时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引出发声练习。) 2.创设“蜜蜂做工”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1)请幼儿回忆蜜蜂采蛮的情景,梳理并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它们为什么要勤劳地采花蜜?
(2)播放课件,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内容,感受蜜蜂做工的情景。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蜜蜂做工时的快乐心情。
教师演唱第 1 句并提问:小蜜蜂要去釆花蜜时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感受小蜜蜂勤劳做工的愉快情绪。
(4)引导幼儿感受小蜜蜂匆匆忙忙采蛮的情景,尝试用动作和声音表现。
教师示范演唱第 2 句并提问: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做工兴味浓”的样子。
(5)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第 3、4 句,引导幼儿感受小蜜蜂“天暧花开”时采蜜的辛勤,懂得不做¨懒惰虫”的道理。 3.请幼儿边玩“猜花蜜”游戏边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完整演唱歌曲,表现蜜蜂做工时的情景。
引导语:小蜜蜂酿了各种蜜,咱们一起唱着歌去看看它们都酿出了什么蜜。
幼儿每演唱一遍,教师就打开课件中的一种花蜜,引导幼儿猜是哪种蜜,让幼儿体验唱歌的快 乐 。 4.利用课件创设“花园里鲜花盛开”的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演唱歌曲,懂得做事要勤劳, 体验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 (1)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边唱歌边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蜜蜂做工时的快乐和自豪。
(2)播放课件,展示劳动成果,引导幼儿体验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提问:你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蜜蜂头饰,引导幼儿用乐器伴奏,创造性地演唱歌曲。
蜂蜜课件【篇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31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蜂蜜课件【篇9】
设计意图:
中班的孩子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交流,喜欢尝试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设计了《蜜蜂做工》这一音乐创编活动,歌曲《蜜蜂做工》曲调欢快,音域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用词简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的情感,通过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按乐句边唱、边表演,还能培养他们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
活动内容:
蜜蜂做工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蜜蜂做工》。
2、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表演。
3、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蜜蜂的头饰、翅膀,场景(树、花、草……),音乐《蜜蜂做工》、《小蜜蜂》。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小蜜蜂》的音乐做动作入场。
二、找到相应的位置,复习歌曲《蜜蜂做工》1———2遍。
三、请幼儿按乐句创编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模仿蜜蜂,创设情境):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啊?
幼:蜜蜂。
师:小朋友知道蜜蜂采蜜的时候上下飞舞非常的漂亮,哪我们知道他们有那些漂亮的动作呢?
幼: … …。
(提示性的让幼儿一句一句的创编动作,并将动作编排到相应的歌词中,一边请幼儿跟着唱歌曲,一边带领他们做动作。)。师: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花,并分组表演。(一部份扮演花、一部分扮演蜜蜂。)幼:……师:蜜蜂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采蜜啦!(放音乐《蜜蜂做工》)(一起站起来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歌曲,间奏引导幼儿学小蜜蜂闻花香、采花蜜。)四、交换表演。
五、1、听音乐假装吃蜂蜜,享受劳动成果。(总结)教师:勤劳的小蜜蜂真棒,这样到了冬天就有什么吃?
幼:蜂蜜师: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吃蜂蜜吧。(师幼歌曲《小蜜蜂》做吃蜂蜜的动作,并出场。)2、总结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蜜蜂吗?因为它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我们也要象小蜜蜂一样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采取了听、看、唱相结合的方式,再加上这首歌的歌词朗朗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小朋友学的也很快,大部分幼儿参与活动都比较的积极,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不足方面是:还有及个别幼儿不太积极。有时在环节的过渡和衔接方面更自然些就更好了!
蜂蜜课件【篇10】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乐意与同伴进行节奏活动,并能根据指挥灵活变换节奏。
二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一张
2.指挥棒一根
3.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1。教师:春天来了,好多花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采蜜呢,我们快点去帮帮它吧!(放〈〈蜜蜂做工〉〉的音乐做律动进场)
(二)出示图谱
1.教师:你们看花园的花多美啊,我们快坐下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教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是一朵,有的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现在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看好。(教师进行完整地示范一遍嗡嗡嗡嗡嗡嗡)
提问: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口令帮助)
4.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完整练习拍节奏
(1)教师: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在来学一学,好吗?(放音乐注意前奏让幼儿准备好)
(2)教师:小蜜蜂说你们学的太棒了,它还想看一次呢,你们愿意吗?
教师:今天,我们向小蜜蜂学会了采蜜,真开心,大家一起来和小蜜蜂跳个舞吧!(小蜜蜂头饰)
(四)结束部分教师:谢谢你们我又要采蜜了,你们去吗?
蜂蜜课件【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蜜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蜂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个。
2、引路什么意思?
3、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后想要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段中的生字,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读通课文的句子。2、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莫斯科养蜂附近谈天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随即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3)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字的偏旁。引()旁,共()画。斯()旁,共()画。蜜(0旁,共()画。
2、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注重读中理解,朗读感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设计特色:
重点词句,主动发展,积极思考,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附、派。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小结。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导:列宁想和养蜂人交谈什么事,他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找到蜂人了吗?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并说明原因,列宁为什么亲自去找养蜂人?(两个原因)
2、理解经常、常常
出示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A、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经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自读自悟)
1、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一边走一看,看见: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同桌,小组讨论并纠正。
2、老师巡视,加入讨论并纠正。
3、小组再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4、再由几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读,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理解:附近,果然两个词语的意思。
5、听伴音朗读,学生戴头饰表演(实践活动)
(明确主次角色:听看画;老师巡视)
6、学生展示:画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画简笔图。
7、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终于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导: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是怎么样的?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看想。图上画着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生回答:
2、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齐读、、、、、、
生读;养蜂人的话。
导: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生接着读列宁说的话。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3、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续编故事)
五、归纳拓展:
蜂蜜课件【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的年龄决定了,孩子们喜爱春天、喜爱小动物,更喜欢模仿小动物的一些动作。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儿歌了解蜜蜂的知识
2、向幼儿渗透向勤劳的小蜜蜂学习的教育。
3、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蜜蜂的勤劳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幼儿光碟 小蜜蜂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用头饰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说出蜜蜂,问幼儿:谁见过蜜蜂?你见过的蜜蜂是什么样子的?它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想象并讨论,出示书本看图画,看看里面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
二、听一听。教师读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1、教师提问:儿歌里面都讲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蜜蜂那么辛苦做工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过冬天的食物?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讲述有关蜜蜂的知识: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昆虫,有一对翅膀,利用翅膀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蜜蜂为了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从白天到晚上,从春天都秋天,只要在植物开花的季节,蜜蜂就天天忙碌不惜,冬季是蜜蜂唯一的休闲时间(引导幼儿要向蜜蜂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不要做懒惰的人)
3、全体幼儿跟老师一起模仿小蜜蜂的声音
4、教师读儿歌,幼儿跟读。
5、 教师播放光碟,幼儿独立跟光碟指读儿歌
三、游戏:我是小蜜蜂。
1、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戴头饰模仿小蜜蜂飞行,看谁模仿得最像。
2、全体幼儿跟蜜蜂一起模仿小蜜蜂飞行。
3、教师发出指令,例如:小蜜蜂采蜜,小蜜蜂跳舞,小蜜蜂唱歌,小蜜蜂喝水,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活动小结:我们通过学习了这一首儿歌,我们知道了蜜蜂是一种勤劳的小动物,我们要向蜜蜂学习它勤劳的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够动起来,在学和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到儿歌带来的快乐,但我也发现了教学中很多的不足。
1、幼儿在表演结束后没有及时评价与提高
2、可能是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太熟悉,因此,在实施幼儿跟着老师念儿歌,再以多种形式念儿歌环节时,幼儿有些跟不上节奏,导致有部分环节没有完全落实。
3、我还应该注意幼儿园的活动应注重故事情节的展现,以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4,没有做到课后延伸,幼儿学习了蜜蜂勤劳的精神,应把这种精神延伸到家庭或者学校,让幼儿更加深刻的记住这样的一种精神,不要做个懒惰的人。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
蜂蜜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六) 板书设计
26* 蜜蜂
蜂蜜课件【篇14】
大班体育优质课教案《小熊找蜂蜜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爬、钻和平衡的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和协调的能力。
2、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分。
3、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活泼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道具:跳跳虎头饰每人一份、服装、小熊维尼头饰、蜂蜜瓶子拼图、小蜜蜂服装。
器材:轮胎玩具若干,拱形门若干,录音机,录音带。
问答题: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跳跳虎出场,跟教师做一些活动前准备。
二、音乐停,传出哭泣声。(一教师饰小熊维尼一教师饰虎妈妈)
虎妈妈:“跳跳虎,你们听听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熊维尼。
引导幼儿提问“维尼你为什么哭呀。”
维尼:“我有四个不同颜色的蜂蜜罐,(出示蜂蜜罐图)可是它们不见了,你们愿意帮我找吗。”
虎妈妈:“在找蜂蜜罐的途中会有很多困难,让我们练好本领本帮维尼找蜂蜜罐!”
三、动作示范:
A、教师示范,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让解游戏规则。
“在过小桥时,孩子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掉下水里了,钻山洞时要小心不要碰倒山洞,(屈老师 )如果不小心碰倒山洞要把它扶起来。”
B、集体练习。
“现在请孩子们跟妈妈一起来练习吧。”
C、寻找蜂蜜罐:
“带领幼儿围场地跑,来到障碍前,过障碍,四周寻找蜂蜜罐。”
虎妈妈:“蜂蜜罐在哪呢,怎么没有看到呢。”
D、蜜蜂飞来了。
虎妈妈:“小蜜蜂来了,我们问问她吧。”
引导幼儿提问小蜜蜂。
“小蜜蜂,我们在帮小熊维尼找蜂蜜罐,你知道它们在哪吗?”
四、回答问题,寻找蜂蜜罐。
小蜜蜂:“我知道蜂蜜罐在哪,只要你们回答我的问题我就告诉你。”
问题:
1、请说出影片小熊维尼的好伙伴。(小猪、兔子、跳跳虎)
2、小熊维尼最爱吃什么。(蜂蜜)
3、维尼的朋友跳跳虎最爱做什么。(跳)
4、维尼的朋友兔子种了什么蔬菜。(萝卜)
小蜜蜂:“你们回答对了,现在我告诉你们蜂蜜罐在前面的大山上,可是它被打碎了。”
虎妈妈:“现在我们上山把碎片找出来,再把相同颜色的蜂蜜罐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蜂蜜罐,贴在这些纸上,一定要注意了,你在贴蜂蜜罐的时候要看看蜂蜜罐的颜色是不是和纸上的小蜂蜜罐颜色一样,不一样的话你就要找相同颜色的了。找到之后我们和小蜜蜂一起把蜂蜜罐送给维尼。”
【活动延伸】
音乐响起所有的跳跳虎跟小蜜蜂一起把蜂蜜罐送给维尼。维尼为了感谢大家,邀请跳跳虎去他家做客。
蜂蜜课件【篇15】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自己没有学到的词语。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所以抓好词汇教学尤为重要。
在词汇教学中,重点是准确的理解词义,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比如直观的理解,比较辩析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以及结合课文理解,不同的词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蜜蜂教学课件分享
你是否对“蜜蜂教学课件”感兴趣呢?请看下文介绍。每位老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教案课件的编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教案则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为你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你更好地准备教案与课件。
蜜蜂教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随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6)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3)用“果然”说一句话。
◎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 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圈划课文重点词句,并做简单批注。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读写结合,写观察日记。
一、试验起因——为什么做试验
1、回顾: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蜜蜂有一个什么本领?(辨认方向)它可厉害了,不信读读下面这句话。
读句子: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体会:关联词“无论……总……”的作用。练习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2、理解“听说”含义,找反义词“亲眼”,明白作者为什么“想做个试验”?体会“我”求实的作风。
二、试验过程——怎样做实验
1、讨论话题一:为了这次实验,我做了哪些事情?
⑴细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⑵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体会作者的严谨细致)
2、讨论话题二:我为什么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⑴比较“推测”与“猜想”的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的理由。
⑵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与词语划下来。
蜜蜂教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教学重点:
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用具: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教学后记:通过生字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的内容。
蜜蜂教学课件【篇4】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实地观察蜜蜂。教学中,以提问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用填表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有关蜜蜂的资料,我相信不少同学还对蜜蜂做了细致的观察,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蜜蜂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⑴ 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⑶ 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体会到的感情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六、板书设计
蜜蜂
验证内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⑴ 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
⑵ 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飞。
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蜜蜂教学课件【篇5】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自己没有学到的词语。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所以抓好词汇教学尤为重要。
在词汇教学中,重点是准确的理解词义,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比如直观的理解,比较辩析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以及结合课文理解,不同的词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蜜蜂引路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3、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教学课件【篇7】
1、知识点: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列宁的住所、小山、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的确切位置。引导学生明确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能力点:通过观察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德育点:使学生养成遇到疑难的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好习惯。
2、教学难点: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学习一、二自然段。
A、在小组内读读、说说、分别谈谈对一、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思、画、议,学习第三自然段。
A、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指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B、读、思、画,小组研究,理解词语。
a、一句一句读,想想列宁是怎样观察的?动笔把有关词句画下来。小组研究研究,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指生读、朗读评价。
C、填空,展开合理想象。
训练: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
蜜蜂。想到――――――――――――――。
2、他仔细观察,只见―――――――――――。
――――――――――――――――――-―。
3、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些?
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
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怎样理解?
4、指读、齐读。
D、动手绘画,再现情境,明确方位。
读四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a、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c、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d、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小组合作绘画,看列宁的住所、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分别应画在哪儿?
谁愿意到黑板上画一画?
(2)再读这四句话,互相检查。
(3)在图上演示列宁是怎样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指生到黑板前演示。
(4)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A、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质疑、小组讨论解决。
B、指导朗读。
C、多角度看图,引发想象。
a、观察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介绍一下。
列宁可能说些什么?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这一课。知道列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用蜜蜂做向导找到了养蜂人,如果列宁寻找的不是养蜂人,怎样才能找到呢?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还有没有不懂的吗?
蜜蜂教学课件【篇8】
活动设计意图 :
本次活动根据我园存在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难体育活动器材不足的情况而设计,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我园有限的资源开展好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新《纲要》中对健康领域提出:幼儿园应"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教育要求,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体育器材有限而放弃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忽略对幼儿体质体能的锻炼。本次讨论就希望各位老师积极思考,集思广益,搜罗出可以替代专业体育器材的用来锻炼"走、跑、跳、钻、爬、攀"的现有的或利废利旧的材料,以方便日后各班体育活动的开展。
本次活动以以"拯救小蜜蜂"的游戏情境为主线,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活动中涉及到的用来锻炼幼儿"钻"的现有材料有幼儿用的课桌、铺区角用的垫子、易拉罐、轮胎、软绳等。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来,提高幼儿"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2. 锻炼幼儿的"钻"的能力为重点,包括蜷身正面的钻和侧身钻。
3.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
粉笔 宽阔的场地 课桌两张 软垫 6 块 易拉罐若干 软绳 2 根 轮胎 4 个 糖果若干 音乐 筐子 4 个 小蜜蜂卡片 40 张
活动重点 ( 难点 ) :
训练幼儿"钻"的能力
活动过程 :
一、 热身运动
1 、引入:电话响了,老师接电话后对小朋友说:"小蜜蜂打来电话说找到了妈妈她很高兴,邀请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到她家里去玩耍。"
2 、听音乐热身。老师:"赶快坐上我们的大巴一起去小蜜蜂家吧!"
二、 走迷宫
1 、(事先在场地上用粉笔画好两条迷宫路线图)老师:"糟了,我忘了问小蜜蜂她家的地址了!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发挥想象力讲述艾玛奇妙的旅行经历。咦,这里有个路标,原来小蜜蜂家是朝这个方向走 , 但要想去小蜜蜂家必须先通过前面的迷宫。"
2 、"我们快一点想办法走出迷宫,小蜜蜂等不到我们一定会很着急!""哦!我来看看怎么走这个迷宫。"老师讲清走迷宫规则:线条为走,圆圈为跳。带领幼儿分两组走出迷宫。
三、 闯关拯救小蜜蜂
1、 教师讲清闯关规则
老师:"咦,这里还有一个路标,路标上写着:要想到达小蜜蜂家必须按如下方法通过此关卡 …… "老师讲如何通关,重点讲钻的动作要领。
2 、请一名幼儿示范闯关方法
电话响了,老师接电话后着急的说:"不好了!小蜜蜂家着火了,你们在这里等等我,我去救她们"老师请一名幼儿示范拯救小蜜蜂,同时讲过关要求。
3 、幼儿分两组闯关
老师问刚才闯关的小朋友:"小蜜蜂都被救完了吗?""还有很多很多小蜜蜂都受伤了等着我们去救他们,我们快去帮他们吧!""但是由于去小蜜蜂家的两条路都太窄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拍好队听老师口令这样才能将小蜜蜂安全的就回来!"
幼儿分两组闯关
四、 糖果庆祝 party
老师:"小蜜蜂们都被成功拯救回来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来开个糖果 party 庆祝一下吧!""老师数 1 、 2 、 3 你们就并脚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绳子上美味的糖果了!"请两名老师帮忙牵绳子,根据幼儿高矮调整绳子高度。
五、 随音乐活动结束,幼儿回教室品尝糖果
老师:"大家都有糖果了,小蜜蜂也被拯救了,真高兴,我们和小蜜蜂再见坐上大巴一起回家吧!"教师将幼儿带回教室品尝胜利果实,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意图以锻炼幼儿的"钻"的能力为重点,包括蜷身正面的钻和侧身钻。以"拯救小蜜蜂"的游戏情境为主线,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活动中涉及到的用来锻炼幼儿"钻"的现有材料有幼儿用的课桌、铺区角用的垫子、易拉罐、轮胎、软绳等。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来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幼儿"钻"的能力。
蜜蜂教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回忆起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他是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蜜蜂教学课件【篇10】
1、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
2、是啊,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离开蜂房很远,他照样能飞回来,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这样的能力,于是,他就想做一项实验来证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蜜蜂》,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板书课题)
1、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要读准生字词语的音,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2、大家自学得很认真,先请大家看黑板,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请大家来读一读?谁愿意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
(1)在这些词语当中,还有一个词语非常难读,老师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证实。证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请大家再读一读。
2、请大家在课文当中找到带有证实和阻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再去读一读。
(1)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一听。
(2)读得非常好,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3)谁找到带有阻力这个词语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4)读得非常好,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3、你可真仔细呀,请大家赶紧去找一找,这一课中有哪些多音字。
(1)这几个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得很好,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带有这三个多音字的句子,把它认真地读一读吗?
我们把刚才自己找到的三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4、很好,刚才有一些难读的词语和多音字,我们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把它们读正确了。现在请大家看黑板,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5、非常好,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弄明白了吗?
(1)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准备无误这个词语的句子,再去读一读吗?
(2)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3}非常好,你们结合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6、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词语读正确了,还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啊,接下来我们要读课文了,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
(1)那么老师就请6位同学轮流来读课文吧。
(2)谁来评评读得怎么样。
7、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前面把词语读正确了,难读的句子又多读了几遍,课文是不是也就有读好了呀。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
8、同学们默读课文的时候也非常认真,谁来说说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
1、过渡:说得真好,同学们,法布尔是怎么做这项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接下来,我们还要还写字呢。
2、让我们来读读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3、请大家把课文翻到57页,我们来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4、请大家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看看这三个字,试验的试,纸袋的袋,减少的减,试验的试和纸袋的袋斜钩上没有一撇,减少的减斜钩上有一撇,看清楚了吗?
5、老师还想提醒大家,这几个字当中,有一个大概的概字比较难写,它是三部分组成的,写的时候,笔画特别多,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范写“概”字 (中间一点用红笔) 中间部分要写的小一点,这一笔是点,可要看清楚,三个部分要写得紧凑一点,请同学们打开本子,写一个概字。
6、请大家这把这个生字再田字格里再写两遍,写完以后,把其他生字在田字格里各写两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生自学课文。
生齐读词语:试验,证实,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陌生,超常。闷了很久,几乎,尽管。
生齐读带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
生2:陌生的意思就是不熟悉。准备无误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这个句子。
生1:根据这个句子,我想准备无误就是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的意思吧。
生轮流读课文。
生1:法布尔做的实验是证明蜜蜂有辨别方面的能力。
生齐读词语:无论,试验,纸袋,证实,大概,减少,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超常,
生1:无论的论的右半部分和仓库的仓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注意。
生2:试验的试和纸袋的袋斜钩上没有一撇,减少的减斜钩上有一撇,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蜜蜂》,我们先来听写词语:
接下来,请同桌交换批改,有错的要赶快订正。
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谁来回想一下,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1、过渡: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哪一段是写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
2、那就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1)谁来说说,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5)说得很好,那么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法布尔还做了些什么呢?
(5)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呢?
(6)是啊,做试验就得考虑得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科学的工作态度吧。
3、很好,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呢?请你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
(1)谁找到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呢?
(2)那么就请大家再去读读3,4,5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试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刚才大家课文都读得很认真,而且还进行了思考,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3,4,5三个自然段,然后我们再来讨论。
(5)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吧,试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6)法布尔只所以让自己的小女儿等在蜂窝边,是怕蜜蜂比他先回来,果然有两只蜜蜂比他先到了家。只用了40分钟就飞回了蜂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7)小女儿非常激动,他盼着早一点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亲,小女儿为什么那么高兴呀。
(9)很好,那么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来的呢?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了家的,谁找到了这个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
4、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他到底证明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1)同学们刚才默读了课文,还和同桌进行了讨论,谁来说说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到底证明了些什么呢?
(2)法布尔证明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们是怎么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的?
(3)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靠的又是什么呢?
1、说得可真好呀,同学们,这篇文章很多句子都写得很好,就让我们再去读读全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把它抄写下来吧。
3、谁能说说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呢?
4、很好,其实,在课文当中,有一句放就告诉我们了,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再把第一自然段来读一读吧。
5、是啊,听说的事情并不一定是真的,要自己亲自动手去试试看,
6、你的这种学习精神非常好,课后的资料袋里有一些蜜蜂的资料,大家可以在课后去读一读,当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你可以在课后在课外书中寻找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生自读课文。
生1:法布尔做的实验是证明蜜蜂有辨别方面的能力。
生2: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在每一只小蜜蜂的背上做上记号呢?
生3:法布尔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所以在每只蜜蜂的背上都做上了白色的记号。
生齐读这个句子。
生2:如果不做这个记号,就不知道飞回来的蜜蜂是不是他放的了。
生4:因为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后,沿途对它们来说就都是陌生的了。
生5: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我想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位同学轮流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1:有两只蜜蜂马上就飞回来了,小女儿看了时间,只用了40分钟,
“没等我……花粉呢”
生齐读这个句子。
生1:因为有两个蜜蜂飞回了蜂窝,这说明法布尔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生2:第二天,法布尔在检查蜂窝的时候,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说明又有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
生3:这样,20只蜜蜂中,17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生1:法布尔把蜜蜂放飞时,正好起风了,为了减少阻力,蜜蜂只好飞得很低,这样,就更不能看到遥远的家了,
生2:而且对于蜜蜂来说,周围的景物都是陌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
生2:法布尔还证明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生3:蜜蜂能认路,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我从课文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尽管他们逆风而飞……飞回来了” 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蜜蜂并不熟悉,所以他们靠的不同超常的记忆力,
生4:我也觉得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我从课文当中找到了这个句子。“那些被闷了很久的……回家的方向”它们被闷在纸袋里,还走了两里多路,根本看不到周围的景物,所以它们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生1:蜜蜂能这样飞回来,法布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是我们无法解释的本能,但我相信法布尔一定会不断地去研究,观察,解开其中的密秘,
生抄写句子。
生1:我抄了这一句“尽管他们逆风而飞……飞回来了”,这句话说明了蜜蜂的确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生2:“这样,20只蜜蜂中……回到了家”我觉得准确无误用得很好,
生1:我很敬佩法布尔,只是一件听说的事,但他坚持用试验来证明。
生2:在试验过程中,作者给蜜蜂做上的记号,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这说明法布尔是一个很讲科学,很认真的人。
生3:蜜蜂为什么会飞回来,我还是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验证过程①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
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蜜蜂如何辨别方向:
过去科学家们,猜测生物体内含有磁性物质,行为会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科学家们注意到,长距离迁徙的鲑鱼及候鸟等,不论阴晴都能依循固定路线,并清楚地辩别方向,由此他们认为这些动物很可能以地球磁场为“路标”,而且科学家曾从它们的头部萃取出磁铁。科学家们虽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磁性物质,却不知道磁铁的来源及确实位置,更不知道生物磁铁是如何感应地球磁场的。科学家曾观察到蜜蜂筑巢喜欢“南北向”,飞舞的方式也受周围磁场影响,另外若将蜜蜂关在黑盒子,用汽车送至三四千米外释放,蜜蜂仍可以找回蜂巢;但是如果在蜜蜂身上绑磁铁,就扰乱了蜜蜂的判断力,这就说明蜜蜂的确能感应地球磁场。
蜜蜂教学课件【篇11】
【教材及学生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二课《蜜蜂采蜜》。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flash8.0界面的基础上,完成了上节课的熊猫的梦的简单绘画,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技巧,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渐引入层的概念,让学生领会层在平面设计中带来好处。本课内容形象直观,贴近生活,易于学生自主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绘图类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初步学习使用图层来规划整个作品。
3.认识图层,理解图层的概念,并学会新建图层,图层重命名、锁定、删除等常用方法。
4.初步学习多层逐帧动画的制作。
能力目标:
1.认识图层,理解图层的概念,并学会新建图层,图层重命名、锁定、删除等常用方法。
2.初步学习多层逐帧动画的制作。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相互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flash中层的概念,掌握新建、移动、删除、隐藏、锁定图层的常用方法。
2.养成制作动画的好习惯。
3.对图层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复习提问
教师活动提问:
(1)简要介绍一下flash8.0的特点?
(2)flash8.0生成的文件有什么特点?
2、分析上节课内容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随着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我们发现动画的画面内容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复杂的动画如果使用第1课制作简单逐帧动画的方法来完成的确有些困难。而这也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要点,现在我提出一些建议,如:制作眨眼睛的效果、嘴部讲话的效果等。同学们可以尝试完善作品,通过完善的过程发现问题:
①修改部分图形时,导致该帧的其他部分产生被遮挡、删除、位置移动等变化。
②由于图形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单独修整其中的局部操作难度非常大,并且效果不自然。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样解决呢?
学生活动:互相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尝试办法。
3、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引入新课
引出本课的重要概念——图层,图层与图层的关系,图层与帧的关系,本课要通过图层与帧的联合制作出多图层的逐帧动画。
教师活动:
①播放本节课已完成的作品蜜蜂采密,激发学生趣。
②播放教师修改的蜜蜂采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操作,通过实践了解图层、图层与图层的关系、图层与帧的关系,图层与帧联合后是如何制作成多层逐帧动画的。
①打开已做好的蜜蜂采蜜。fla文件;
②让学生观察由几层组成?
③分别将每一层内容逐渐消失,又逐渐恢复,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每一层的绘画内容。
④分别删除某些图层、修改图层、让学生理解引入图层的好处。
得出层的概念:图层的借鉴了幻灯片的制作原理,每一个图层就像一张透明的幻灯片,可以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绘制图像,最终罗列在一起,有图像的的部分相互遮挡,没有图像的部分将透出其他幻灯片上的图像。
通过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图层间的遮挡、顺序有无变化。
从而得出结论:
在一个图层中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图层的内容。
制作多层逐帧动画的难度比制作单层逐帧动画大很多,非常容易找不到所在图层等,常见的原因如下:
①图层与帧的概念混淆,导致找不到当前图层。
②图层的数量过多,没有将图层重命名,找不到所处位置。
此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所在图层的时间轴有何变化,引出所在图层的名称位置呈深灰色,处于选中状态,具体的帧数由时间轴的红色标记表示,被选中的帧或某帧的图形处于修改状态时,时间轴中的该帧成深灰色。
图层名称位置呈深灰色,处于选中状态。被选中的关键帧呈黑色选中状态。
4、分析教师讲授内容,实践操作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分层先画出密蜂和花篮,在此过程中注意老师的演示,结合在photoshop学习层的概念,进一步理解。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绘制蜜蜂的红脸蛋,重点是讲解“混角器”面板中的色标。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绘画出蜜蜂的红脸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工具箱中各工具的使用,掌握色标中Alpha数值的含义。
设计意图:创设意境、激发兴趣、分组教学、任务驱动
师生总结规律:
(1)图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设计类软件提出的,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幻灯片,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绘制图像,最终罗列在一起,有图像的部分相互遮挡,没有图像的部分将透出其他幻灯片的图像,图层实际上就很好地应用了幻灯片的原理。
(2)使用“混色器”面板可以调整单色、渐变色的色彩,同时还可以调整色彩的Alpha透明度,使画面由于透明度的不同而更加逼真。
5、深入实践,完成任务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绘制蜜蜂的翅膀,在此过程中注意讲解“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同时指出“任意变形工具”不但可以调整图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点的位置,而且在在工具面板的“选项”中还有更多变形方式。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新建两个层,分别为翅膀内侧与翅膀外侧,着重掌握“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美化画面效果,新建“土地”和“云彩”、“花朵”本个图层,在画白云时,强调要降低“混色器”中的Alpha数值,使云彩有远近的感觉。
在复制花朵时,先提出问题,如何复制,有几种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前的方法,结合书本,自行解决,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力创新能力。在讲这点内容的时候,允许学有所长的同学加入自己的创意,使他们的画面更加精彩。学生活动:加入自己的创意,美化画面。
教师强调:图层多了以后,如何调整图层的先后顺序,如何删除,修改、锁定图层,让学生加深了解。
教师活动:演示分层制作动画效果
(1)制作静态效果
(2)制作蜜蜂翅膀飞舞的动态效果
学生活动:
(1)观看教师演示,自己动手将自己的作品完善;
(2)测试自己的影片,并保存文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体验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乐趣。
师生总结规律:
(1)“任意变形工具”可以调整图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点的位置。
(2)将不同的内容分成多个图层制作,则在修改某一图层时不会影响其他图层。把动态和静态图像分别在不同的图层中制作,可以让动画变得更有个性。
6、分析重点内容,师生共同提高
不同的两帧或多帧静止的画面循环播放就可以产生逐帧动画效果,而每一个变换的静止画面就是一个关键帧。学习制作多层逐帧动画前要清楚单一图层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它可以为更好地掌握本课多层逐帧动画的制作打好基础。
多层逐帧动画中使用到了帧和图层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层的概念,理解单一的图层概念已经很复杂了,本课需要将图层和帧结合在一起理解,这是很多初学者容易混淆的部分,而图层又是Flash动画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作Flash的基础,因此掌握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
可以将第一帧的图形分多个图层绘制出来,以此认识图层的概念,再通过添加并绘制第二帧的方法来认识帧与图层联合的概念,学习制作多图层逐帧动画。图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设计类软件提出的,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幻灯片,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绘制图像,最终罗列在一起,有图像的部分相互遮挡,没有图像的部分将透出其他幻灯片的图像,图层实际上就很好地应用了幻灯片的原理。
7、教学补充,扩大视野
动画播放时间的控制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运用插入帧的方法可以使插入的关键帧播放时间延长。
②通过改变动画“帧频”也可以延长动画的播放时间,但不同的是这一命令是针对整个动画设置的。
“帧频”是单位时间内播放的帧数。帧频的高与低需要根据具体作品来制定,我们在网络上观看到的大多数Flash的动画作品,其帧频为12帧/秒,也就是1秒钟播放12帧画面,这个数值也是Flash中的默认值。12帧/秒在Flash中显示为“12.0 fps”(fps全称为Frames Per Second)。
8、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P15创作天地
制作动画“小飞侠”,随风飘动的衣服感觉像在飞。
9、教学反思
(1)由于flash是最近最优秀、最火爆的网络动画、网页开发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所以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这节课能充分激发学生掌握flash软件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2)讲课前教师先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的演示,对学习好本课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准备有用的素材,这样易于通俗易懂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因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照顾差生,以后应适当地分层次教学。
蜜蜂教学课件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写好教案课件需要细心,包括课程重点难点梳理等。谈到“蜜蜂教学课件”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比较值得一读,愿通过本文您能够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蜜蜂教学课件 篇1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蜜蜂教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
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作业布置: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莫() 斯()
张() 摸() 期()
养() 谈() 导()
美() 淡() 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蜜蜂教学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1、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2、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
3、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4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2、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反馈: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读第2自然段(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段意)。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结合课文内容,用关联词语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4、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符合。因为列宁的判断依据的是自然规律,合情合理。)
四、拓展想象,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想想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呢?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五、巩固本课生字词
1、出示字卡,巩固阅读中已认识了的生字。
2、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引:读yǐn;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六、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1、探究活动,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同学互相说说,看谁说得好。)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选做一个问题)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他想
飞回园子—————————————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
找到养蜂人———————————果然
蜜蜂教学课件 篇4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因为作者所做的实验尽管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能通过学习,受到启发,并能激发学生科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3、检查生字: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一)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是怎么做的?想不想去看看?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2、法布尔做的第一句是?第二句?第三句?(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3句话))
(投影出示)这几句话比较难读,大家先自己好好练练,呆会老师请你读。
3、第一句谁来?真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句话写了什么事?(指名读句子,概括(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好一个捉蜜蜂,你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下一句,也用三个字。)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做试验的过程中,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体会法布尔做事严谨)(不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
刚才我们从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法布尔是个做事严谨的人,那么法布尔还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看看这段话。(投影出示:那些被)
2、我们来交流一下。
(1)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善于观察)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是“好象”?(因为是作者猜测的),好象(师范读)读好这个词语,你再来读。
(2)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你把几乎读得很突出,几乎是怎么样?(师示范做动作)是这样吗?大概又是怎么样?(推测)由看到而想到的,你们也善于思考。
(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还有谁也从这句话里看出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再读)
在风中,面对四面飞散的蜜蜂,法布尔不禁皱起了眉头,心里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小结:你们读懂了法布尔的所作所为,也读懂了法布尔的心,看到了一个不仅态度严谨,而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法布尔,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这一群小蜜蜂究竟能不能回到家呢在途中还会碰到什么困难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这篇课文是法布尔《昆虫记》里面的一篇,大家在课后可以读读这本书。(投影出示封面)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3、检查生字: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一)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是怎么做的?想不想去看看?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2、法布尔做的第一句是?第二句?第三句?(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3句话))
(投影出示)这几句话比较难读,大家先自己好好练练,呆会老师请你读。
3、第一句谁来?真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句话写了什么事?(指名读句子,概括(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好一个捉蜜蜂,你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下一句,也用三个字。)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做试验的过程中,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体会法布尔做事严谨)(不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
刚才我们从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法布尔是个做事严谨的人,那么法布尔还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看看这段话。(投影出示:那些被)
2、我们来交流一下。
(1)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善于观察)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是“好象”?(因为是作者猜测的),好象(师范读)读好这个词语,你再来读。
(2)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你把几乎读得很突出,几乎是怎么样?(师示范做动作)是这样吗?大概又是怎么样?(推测)由看到而想到的,你们也善于思考。
(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还有谁也从这句话里看出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再读)
蜜蜂教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 “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 的。
2 、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3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回想一下,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生1 :法布尔做的实验是要证明蜜蜂有辨别方面的能力 2 、那么法布尔所做的试验分为那几个步骤谁来说一下?
3 、那这几个步骤中你认为哪个最有必要?
生1 :我认为法布尔先在蜜蜂的背上做上了白色的记号最重要,因为这样可以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
生2 :我认为法布尔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很重要,如果放在塑料袋里的话,蜜蜂就能看到外面的景物,就不能证实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而是记忆能力。 生3 :我也这么认为,因为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后,沿途对它们来说就都是陌生的了 生4 :我觉得把蜜蜂放到两里外很重要,如果太近了就不能证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了。
生5 :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我想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真会思考问题,那法布尔通过这样关键的环节的安排,你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细心,认真,思考)
4 、那法布尔用这样经过用心思考的试验方法验证出了什么结果呢,这些蜜蜂到底能不能飞回家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询问学生读书方法,提倡默读,边读边划边思考。)
生:有两只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师:小蜜蜂飞回来了,还满身都是花粉,你激不激动?那把那份激动地心情让大家感受一下吧!
师:哦,还有十五只落后前两只好几个小时回来,并且还有三只在第二天仍旧没有回来,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蜜蜂放出来时是什么样的吧。(出示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遥远的家呢?)
生范读,师紧接: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你担心他们吗?
师:我从他的读书里听到了思考、担心、猜测,孩子们让你们做个推测,你觉得小蜜蜂能回到家吗?
师:是啊,环境这么恶劣,蜜蜂可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大家可真善于思考,你们想的和法布尔一样呢。(出示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我们看这几个词语,(好像、大概)法布尔作为一个科学家说话怎能含含糊糊的呢?
师:你看看对于自己不能确定的事他就用这样的词语明确地表示自己的不清楚,那孩子们,到这会儿你对法布尔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师:法布尔就是用这样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做研究的,他放飞了20 只蜜蜂,17 只飞回来了,那另外的3 只呢?
生展开猜想。
师:也许它们去了别的蜂巢,也许它们晚些时候回来,也许他们迷路了,不过那十七只小蜜蜂确确实实飞回来了。(出示)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你看这些小蜜蜂多么不容易啊,你能把它们的不容易读出来吗?咱们一起来把小蜜蜂的坚强读出来!
师:那它靠的是记忆力吗?出示最后一段。法布尔对他解释不了得事情如实的向大家转达,到这你对法布尔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实事求是)
师总结:法布尔在做这个试验时是那么细心,那么认真,做之前全面思考,整个过程中那么严谨,还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是凭借这这样的精神,他发现了许多昆虫身上的奥秘,才有了后来的《昆虫记》,你想知道昆虫记里还有哪些昆虫的秘密吗?(介绍昆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