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数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03

2023成数课件。

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成数课件”网络文章值得一读,以下建议仅供参考最终决策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实现和反馈。

成数课件 篇1

虽然成数与折扣解题策略都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来解决,但在教学中发现:成数错误率比折扣要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在以往的百分数中对于“发展变化”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却又不爱主动画图分析题意,在还未真正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做题导致错误。于是这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将成数的`问题转化成百分数,同时要重点理解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要求的是什么?能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题目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列式解答。新学期以来,前几节课都很轻松完成,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比较轻松,作业准备率也极高。直到这节课,问题呈现: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太多比较量时仍然有一些同学不能准确找到单位“1”,不理解题目间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纠其根本,还是以前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单位“1”,另一个数比单位“1”多(或)减少百分之几,求多或少的部分是多少?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几,求这个数的这类问题没有真正掌握,于是这单元的学习中,尤其是在“成数”的学习时,露出弊端。

在习题讲解时,虽然我提醒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同时确定要求的是什么?在课堂上也总是这样示范与引导,但真正遇到较复杂的或是他们不太确定的问题时,多数同学还是选择盲目猜测,凭感觉去解题。学习习惯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也不佳。对于学困生关注不够,习题层次不够清晰。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但在成数、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成数课件 篇2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解决了商场商品打折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商品价格问题。

双丰农场去年水稻播种面积是504公顷,今年计划比去年增加15%。今年计划播种水稻多少公顷?

1、出示课本情境图。

观察这幅图,图中的售货员和经理正在讨论电视机的售价问题。他们在说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加二成大家不太熟悉,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教师表扬,说不出,教师介绍。

师:“几成”是人们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一成”表示10%,二成表示20%,三成表示30%。题中加二成就是按进价提高20%后作为零售价。

3、现在,大家明白了加“二成”的含义,就帮助售货员算一算电视机现在的售价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的计算思路和方法,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讨论1800×(1+20%)的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书。

5、成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0页下面的问题。认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谁知道“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大爷算一算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然后交流。

同学们,今天解决了生活中关于成数问题。成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题中的百分数用成数表示。分析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谁能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3)小结

解决成数和百分数问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然后,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数量、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再选择是直接列算式还是用方程解答。

1、出示71页试一试,认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降价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然后自主计算。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进行交流。重点说一说找到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是怎样解答的。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第2题,读题,使学生明白“减少三成就是8月份比7月份少销售30﹪。鼓励学生列方程解答。

3.练—练第3题,教师进行简单提示,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成数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数”的意义,拓宽学生的视野。

2、建立“成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联系,体会“转化”、“迁移”思想。

3、能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培养自主探究、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与百分数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点拨、归纳;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醒旧知,顺利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成数”的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请看大屏幕!

1、读读 、想想、 填填(举手回答)(ppt2)

a、 30比50少( )%

b 、 10比8多( )%

c、六(2)班男生比女生少34%,

意思是说( )是( )的34%, 那么( )是( )的66%呢?

2、读读、填填、说说(举手回答)(ppt3)

a、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b、三八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c、五折表示:( )是( )的50%

d、三八折表示( )是( )的( )%

师:看来同学们对折数、百分数及其关系已掌握得很好!其实折数是百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用于商家促销,商品降价;那么,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成数”也是百分数的有一种表现形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关于“成数”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什么是成数?

生2:成数能做什么?

生3:我们为什么要学成数?有何意义?

生4:成数和我们学过的`数有什么联系?

师:好,老师把大家的想法整理如下:(出示学习目标)(ppt4)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愿望自学课本第九页的1、2、3自然段!看你能发现些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后举手。)

师:个别提问,当学生基本说出后,教师整理归纳。(出示ppt5)并举例进行数的“转化”。

整理归纳:

a、成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它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也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十

b、几成 就是十分之几 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它不仅用于农业收成,还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师:怎么样?会转换了吗?试一试!(出示ppt6)

课堂检测:

1、三成=十分之( )=( )%=( )填小数

四成六=十分之( )=( )%=( )填小数

七成三=十分之( )=( )%=( )填小数

2、今年玉米产量比去年减产二成 表示:( )比 ( )减少( )%

3、电器商品售价比进价提了二成五 表示: ()比()增加了()%,

那么售价是进价的()%

师:我们认识了“成数”,在实际生活中就能解决关于“成数”的问题了。例如:(出示例2 ppt7)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准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列式解答!)

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千瓦时?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点拨;搜集不同素材,指名板演。解答完毕后,同桌交流订正;板演同学说思路,讲方法)

生1:关键句是,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意思是今年比去年节电25%

把“去年的用电量”看做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

先求节省了的电量350×25%,再求今年的用电350-350×25%

生2:关键句是,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意思是今年比去年节电25%

把“去年的用电量”看做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

先求今年用电量所对应的百分率,即今年用电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用单位“1”减去今年比去年节省的百分率(1-25%),然后用单位“1”

乘问题所对应的百分率 即:350×(1-25%)

师: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肯定上述方法后,规范解题格式,强调:解关于“成数”应用题时,必须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出示ppt8)

课堂小结:

“成数”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同“百分数”问题

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百分数用成数表示了,成数是百分数的有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只要把“成数”改写为“百分数”,“成数问题”就转化为“百分数问题”了。

三、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你会了吗?我们当堂检测

基础练习:

一、填一填(出示ppt9,指名回答)6

七成=( )% =( )%=( )= () =( )成

填小数

四成三=( )% 十成=( )% 78%=( )折=( )成( )

二、选一选 (出示ppt10、11,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1、某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两成,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是( )人次

a、15000×(1+20%) b、15000÷(1+20%)

c、 15000 ×20% d、15000÷ 20%

2、一个果园去年共收苹果156吨,今年比去年减产三成,今年减产( )吨

a、156 ×(1 — 30%) b、156 ÷ 30%

c、156 ÷ (1 — 30%) d、156 × 30%

3、某厂今年生产化肥350万吨,比去年增产一成五,去年生产化肥( )万吨

a、350÷(1—15%) b、350×(1+15%)

c、350÷15% d、350× (1—15%)

e、350×15% f、350÷ (1+15%)

提升练习

一、说一说: (出示出示ppt11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某农业合作社去年盈利二成七

表示:

某屠宰场四月份亏损三成五

表示:

今天八成要下雨

表示: (用可能性作答)

出售的二手车有六成新

表示: (用现新和全新作答)

二、比一比:成数与折数的异同(出示出示ppt12自主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类型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写法 意义 表示的百分数类型 列式

四、畅谈收获,轻松下课

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请你谈谈有和感受,有什么收获!

成数课件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综高部美术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专业方向是艺术设计,给学生们上这一课是为了能让他们对设计中分割与构成这一环节有初步的涉及,提高学生的眼界与能力,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教材分析: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比校难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就是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

c)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可以与学生之前的一些美术基础相连。

d)教学重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分割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分割。

学情分析:职校学生心理刚开始趋向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本课能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进行创作练习,能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乐趣。

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导入教学(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2.通过导入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3. 教师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5.教师与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与总结,培养学生对图案装饰美的审美的能力。

6.板书与作业布置:板书,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的衔接,科学进行板书设计。作业,临摹一张好的图案设计(水粉,题材自己确定)

四、教学反思:

本课对学生进行了分割与构成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一些触及,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施的顺利,教学目标能基本完成,后面可以找机会就这一课题进行展开。让学生能够架构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体系。

成数课件 篇5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扮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同学能来听你的课,看你扮演。首先要让同学喜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同学的兴趣。

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同学在不在听,只管自身讲,也不注意同学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同学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同学一遍,确定同学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笼统难懂,(初一同学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人类生活需要美的装点--基础图案”中学习图案设计的一个重点,从第一课的中国保守工艺美术欣赏,到第二课图案设计的基础点、线、面的构成,再从点、线、面的构成原理转入本课内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结合后面的色彩的调配与运用原理,为最后的“写生、变化与构成”图案设计作铺垫。(形成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学习图案设计过程。)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同学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和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同学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发明能力。③同时培养同学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 :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同学分析:初一同学心理刚开始幼稚但又不幼稚,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同学丰富的想象力,使同学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发明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同学体会到发明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同学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同学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发明能力;也可以锻炼同学的表示能力(手);同时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同学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同学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安排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同学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同学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同学的主体,是同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同学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同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同学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同学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同学剽窃教师的想法,给同学建议,引导同学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同学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同学丰富的想象力。

(以同学自身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同学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 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同学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同学怎么安排这个桌面。(同学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安排,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和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成数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8的组成。创设情境。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师:请你拿出8根小棒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小结。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小棒,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 2和6组成8、 3和5组成8、 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二)教学9的组成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9的组成补充完整。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三)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9的找朋友”游戏。

4、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练习八的第4、5题。

五、课堂总结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成数课件 篇7

这是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中,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部分,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以电视机销售、棉花产量为例题,来讲述成数的含义。

学生对成数的意义很陌生,但是老师讲解之后,学生会很快接受。

多媒体出示例题,节约时间。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

说明并板书;“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让学生回答:

“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苹果比去年减产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提问:

“加二成,表示什么意思?”(增加了二成,表示增加了20%。) “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1800×20%=360(元),1800+360=2160(元)或者1800×(1十20%) 2.教学例2。

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做法吗?” 2.做练习二的第

1、

2、5题。

指定学生每人口答一小题,其它学生核对。 3.做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一起订正。订正时可以提问:“减产三成是什么意思?”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能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2、过程和方法: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2、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是啊,过年的时候除了有好吃的、好喝的,长辈还会给大家发压岁钱呢。过年时,收到长辈压岁钱的同学给老师招招手。

2、你是怎么安排这些钱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回答中引出储蓄)

3、你认为把钱存到银行有什么好处?(学生谈储蓄的好处,涉及利息)

把钱存到银行安全、保险,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4、什么是利息?(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利息的理解)利息就是指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

(二)、交流调查情况看来储蓄的好处可真不少,课前同学们也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谁愿意把调查的结果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储蓄的知识)

前不久,老师也在银行存了一笔钱,(投影出示存款单)这是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单,你从这张存款单上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谈获得的信息,师相机引导认识存款单上的户名、帐号、本金、时间、存款类型。并适时指出以下几点:

1、如果原来没有帐号就要新开户,新开户时要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填写存款单上有关内容;

2、什么是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我们从这张存单上获得了不是知识。那么请问两年到期后老师回取得多少利息呢?银行是按什么标准支付利息的呢?

国家按照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什么是利率?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也就是利率=,利息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的。)出示20xx年利率表

师小结:利率与我们存款的类型、存款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变化,存款利率还会做以调整。

既然利率表示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那么利息到底怎么计算呢?

(利息=本金×利率,因为利率表中都为年利率,也就是这段时间中一年的利率,所以在求利息时还要乘以时间,即: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那么请你帮老师算一算,整存整取两年后老师能得到多少利息。 20xx×4.68%×2(计算时怎么计算就方便了?)

四、学生实践同学肯定也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想把自己的钱也存入银行。那好吧,现在你的面前就有一张空白的存款单,请你先填写存款单吧。在选择存款类型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生说说选择存款类型的依据)

好吧,存款单填好了,请你根据自己的本金和时间,并查阅利率表,算一算到期你能得到多少利息

但实际到期后得到手的利息比这个计算结果要少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国家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得到的利息要按5%纳税,也就是利息税,我们实际得到的是税后利息。

dg15.com延伸阅读

2023术数课件合集7篇


编辑经过多次优化,为您制作了这份经典的“术数课件”,欢迎品鉴。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制作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动手写自己的课堂教案课件了。值得一提的是,好的教案课件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术数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 继续巩固幼儿对侧面人的画法,使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2. 教育幼儿爱护自己的作品。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1. 由歌曲《满天星》引出课题。让幼儿将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次。

2. 老师让幼儿闭着眼睛想一想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怎样的?

3. 启发幼儿思考应该如何把自己看星星的场面画出来。

4. 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自己总结绘画的方法和画面布局。

5. 老师示范绘画步骤:先在作业纸的一端画侧面的娃娃,再在天空上画出许多的星星和一个月亮,最后涂上颜色。

6. 指导幼儿作画,要求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7. 同幼儿一起评价自己的作品。

8. 幼儿进行游戏《摘星星》

活动反思:

从幼儿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教学效果相当的好,基本上达到了家学目标。首先幼儿的作品中体现了数星星的情境,体现了幼儿对夜晚的天空,大地等事物的想象。

其次,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体现他们对侧面人的理解,侧面人和正面人是有区别的,侧面人有些部分是看不到的,如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等。此外,也体现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数星星的小孩是一个人,很孤单,小朋友给他找个朋友。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是很多的,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其他的小动物等。此次美术活动中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想象力的开发。

对自我成长的反思。

1.对幼儿美术活动的理解方面。幼儿美术活动的概念很简单,但要想很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怎样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为什么要参加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有什么意义。可能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去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无意中却重视了这个问题,如,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学到了什么,通过了美术活动提高了什么能力等。我通过此次活动对幼儿美术活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设计方面。幼儿美术活动要达到那些目标,整个过程要包括哪些环节,要设计那些问题,要使用哪些媒体等。一节美术活动只有三十分钟,要想开展好却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因此从中我得到了很多。那就是要不断的努力。

术数课件(篇2)

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少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对于数量的比较,没有一定的方法,多数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得来的。而要将两组物体的数量在头脑中进行比较,这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是不现实的,而一一对应的排序方法是比较物体多少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本次活动我们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判断出两种物体之间多、少的关系。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多少”,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目标

1。能找出较多的物体,比较多少。

2。知道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能运用在活动中。

3。体验抢凳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图片3张、纸偶2个、记号笔、铃铛、凳子

2。经验准备

抢凳子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

师:“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

二、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

师:“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1。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2。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

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3。 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术数课件(篇3)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xxx

知识目标:

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术数课件(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做饼干,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复习常见的几何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二、教学准备: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种印花工具(小雪花积塑、带有凸凹不平花纹的小玩具等)、几何图形模具(酸奶瓶剪成的圆形小圈、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朴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饼干。

2、吃点心时,让幼儿吃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的饼干。

3、学习儿歌《饼干》。

三、教学步骤:

1、朗诵儿歌《饼干》。

2、小朋友朗诵得很好,你们喜欢吃饼干吗?(教案.出自:.教案网)(喜欢);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圆、方、三角、椭圆)老师逐一出示食物饼干;我们吃过的饼干上有没有花纹呢?(有)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饼干,好吗?(好)

3、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b、把团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压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

d、用几何图形模具将橡皮泥切割下来,变成一块圆形、方形或椭圆的饼干,将边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这样一块饼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4、小朋友自己来学做饼干......。(放一点音乐)

5、请小朋友把做好的饼干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

6、评讲幼儿作品:a、从颜色上看:多漂亮的饼干呀!有红色、绿色、蓝色.......;

b、从形状上看:这些饼干多美呀!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

c、从数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饼干,真棒!

7、品尝饼干:你们觉得自己做的饼干好吃吗?我们大家来尝一尝吧,你喜欢什么形状,就拿什么形状的饼干吃,尝一尝是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洗手、吃课前准备的饼干)

四、活动延伸:

将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具,教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做其它的东西,如;小鸭、小鸡等。

五、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一看、尝一尝、做一做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具,帮助幼儿完成作品的创作,幼儿做出的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美观,形状各异,幼儿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术数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术数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术数课件(篇7)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又是一次数的加减法的学习活动。通过前几次的系统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口头自编应用题,如何列算式,如何进行简单计算。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让孩子了解,在加法中,两个加数互换不影响得数的道理,还有一个重点是根据我们小朋友学习的情况,让他们学习听两个数算加起来的得数。小朋友在听到老师的两次敲击声后,将两次敲击声相加,然后得出一个总数。这个活动很有趣,小朋友很喜欢,他们听得很认真,计算也很用心。在7以内数的加法中,他们基本上能熟练地做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平常有不专心倾听习惯的幼儿,这样的活动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与专心倾听的习惯。

这两个重点,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较好地完成。

所以,数的加法的活动,在我们完成了常规的学习任务之后,我们需要挖掘一些新的内容,一些延伸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在普通的学习中,学出新意来。使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数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的意义。

而这样的学习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让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充满着新意,感觉都是第一次进行,这也是很难的事情,当然也是很需要的事情。

本次活动的组织教学的思路也不同于往常,而是通过教师对一个算式的演示过程之后,让幼儿自己去思索,想想还有哪两个数加起来是7,然后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可以说这是倒推上去的思考方法,这也给孩子一个开阔思路的机会。

负数课件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负数课件”,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负数课件【篇1】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P88—9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三)教学关键: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准备:记录表,温度计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正负数。

1、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要求:(1)听清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可以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把听到的数字信息准确、简洁的记录下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师叙述、生记录。

①中国足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这学期一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8名同学;

③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xx元。

汇报展示同们记录的方法。

投影展示一种特殊记录方法。

(这里还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请你跟大家介绍一下吧!负数(板书)你对负数有哪些了解?那这些数呢?正数(板书))

我们仔细观察这三条信息,不难发现每条信息中都暗藏了一组相反意义的词,谁发现了?(进球和失球,转入和转出,赚了和亏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都是相反的。

二、生活中的负数。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最常见的就是天气预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负数在温度中的应用。板书课题:(温度)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来选择合适的穿着,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吗?

1.请你们认真观察温度计,待会告诉我你的发现。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温度计上每一个小格代表1℃。这个是0℃,(板书:0)在0刻度以上的就是零上温度, 0刻度以下的温度呢?就是零下温度,0是它们的分界点。板书:分界点

4.FLASH1:据了解瑞典的一个天文学家最早规定,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5.FLASH2:我们来感受一下温度的高低。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会上升,越往上温度越高;相反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下降,越往下温度怎么样呢?

6.学生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中找水银柱的位置。找北京的最高气温是零上5℃时,最低气温是零下5℃。

三、0怎么办?

小组讨论:0怎么办?

①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②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生汇报。

师生小结: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板书:负数

四、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刚才的分格我们发现了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意义相反的量,都可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正负数来表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负数吗?举例子说一说。

2.现在请大家把之前的那张记录单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再来表示一下。

五、全课小结:

我们的古人非常的厉害,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负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了负数,希望同学们都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把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六、板书:

温度

负数〈 0 〈正数

分界点

负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学会负数的基本性质,利用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利用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歌曲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理解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引入实例。

师:大头儿子是个非常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科学课上他学了温度计的使用后,回到家立刻就和爸爸动手实践。

出示室内、室外温度主题图。

指出:室内温度是零上16℃,室外温度是零下16℃,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板书:零上16℃ 零下16℃)

师指出零上16℃和零下16℃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小组内交流。

汇报时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都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创造符号并统一符号。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用文字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意义,如果去掉文字,仅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表示出这种相反的意思吗?

以此激发学生创造符号的.渴望,并统一为用“+ -”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意义。

2.自学课本,认识正、负数。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师:这种符号在这里不再是运算符号,因此也不能再读“加 、减”,那它们该怎样读,这样产生的数叫什么数呢?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出示自学提示,请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自学课本。

(2)汇报交流。

①理解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②举例说明什么叫正、负数,能正确读出正、负数,并能举例说明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课后小结

③理解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感受负数的历史。

师:中国人最早根据商业需要产生负数,我们举的这些例子就体现了这种需要,古人经历了很多种创造负数的方法,如第二幅图中的用颜色表示,第三幅图中的用斜杠表示,以及国外的用各种形式表示负数,刚才我们也经历了这种创造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介绍后,学生说感受。

负数课件【篇3】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 ℃~-3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

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就是《认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又不是一无所知,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或听过。因此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又和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来,她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课的最后,胡老师安排了刘翔跑步中的风速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利用负数的知识,解决生

负数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负数的必要性,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

4、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记录表,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成资源,体验负数产生过程

(一)提出问题,亲身体验

师: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跟数打交道,你们对学过的数熟悉吗?

老师说几件事,你们能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吗?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上,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懂你要表达的意思。 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

③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二)有序反馈,集体讨论

师:这样记录,大家有什么看法?(在投影上展示第一种情况。

)

生:这样无法看出是进2个球还是丢2个球。

师:都是2个球,但一个是进球,一个是丢球,意思正好怎么样?(转来和转走的意思呢?赚和亏呢?)仅仅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吗? 有的同学想出了其他方法,我们一起来看。

师生交流第二种情况

师生交流第三种情况(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快说说你怎么想到这两个符号?

生:我认为张阿姨赚6000元心里肯定特别高兴,所以用笑脸表示;而亏了2000元就用哭脸,表示她心里很难过。(其他学生发出会心的笑。)

师:看得出来,大家很欣赏这种方法。像这样用符号表示的方法还有呢?(师随即展示其他同学使用的不同符号。)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我用的我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1:需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能看懂的符号。

生2: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

师生交流第四种情况

师: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快说说你的想法。(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你的做法和数学家的是一样的,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

小结:现在人们就是用这样的数来区分意义相反的量。想上面这样的数都是什么数吗?

生1:正负数

师:板书正数负数

二、认识负数

1师:板书,把六个数分两类,板书在黑板上,会读吗?并让生起读。 师:很明显,这里用到的+号与-号在这里又有了想的意义,正号与负号

2快速抢答:师出示-7

+4.1 35

讨论35是什么数。 +4\5 -5.2-1\3

师:为了简便,+35可简写成35,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负数前面的负号能去掉吗?

刚才通过分析与讨论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数与负数,关于正数与负数的认识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人遇到这样问题时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想了解下吗?

3一起走进负数的历史,出示小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负数,比西方国家

要早数百年,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荣耀)而刚才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也发现了生活中的负数,老师更为你们感到骄傲."

接下来的时间就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了解负数,认识负数,好不好。(完整板书)

你在生活中哪儿见到过负数吗?生举例,师出示计算器、存折、电梯和天气预报里的负数。

(二)重点理解,体会负数

1、温度的.读法

课件出示:这是二月份某天的气温情况:

上海:0℃——8℃ 北京:-5℃——5℃ 哈尔滨:-15℃——-3℃ 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一样规范。 还有不同读法吗?

生读:负五摄氏度 负十五摄氏度 负三摄氏度

他们读的有什么不同?两种读法都可以吗?

2、0度的理解

北京气温中的-5℃和5℃,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不一样,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或(不一样,一个在0℃以下,一个在0℃以上)他比得很有特点,都在跟谁比?(0℃)在0上的是正数,在0下的是负数,

看来先确定0的位置很重要。0上的是正数,0下的是负数,这说明0是正负数的??

(看来0刚好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板书:0

师:那气温是0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啊?(课件出示:瑞典的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这几天我们这里的温度如何?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你的手里也捧着冰时,你有什么感觉?)

3.在温度计上拨出-5---5

师:测量温度常用的工具是什么?介绍温度计(出示教具)这是一个大号的摄氏温度计,一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中间红色的这一稠带代表水银柱,上下可以动,你们能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吗?同学们想想看,刚才这些温度如果在温度计上如何表示呢?

师:谁能把5摄氏度表示出来?(请一生上来拨一拨,并说拨的过程) -5摄氏度的位置也表示出来吧。怎样才能把-5的位置表示出来呢?怎样才能表示出0下的温度呢?

在这样温度计上即要能表示出0上的温度,又要表示出0下的温度,先得找到谁的位置?

师:“为什么要先确定0摄氏度的位置?”老师再把温度计上表示出刻度。 再让生拨一拨,

(2)-15℃和-5℃

再拨出-15℃,将-15℃和-5℃比较, -15℃和-5℃哪个更冷?

你怎么知道?(零上的是数字越大越暖和,零下的是数字越大越冷) 课件出示哈尔滨的冰雪图,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里,-15℃的温度,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

(3)最冷的温度

这还不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呢!中国最冷的地方在漠北地区:-52.3℃

如果在这张温度计上再画下去,大约在哪里?比划一下

你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94℃ 北极-74℃

在温度计上大概在哪个位置

你知道中国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吗?新疆的吐鲁番 摄氏46多度吧

在温度计上大概在哪个位置

三、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数学思想

(1)整理范围 对于黑板上的这些数,可以怎么分类?

刚才我们在温度计上了解了一些正数负数,你还能再说几组正数和负数吗?举得完吗?那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说明什么?

正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负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2)比较大小: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

①在数轴上,0的右边都是什么数?越往右的数会怎样?

0的左边都是什么数?越往左的数会怎样?

那所有的正数跟0比的话有什么关系;那么所有的负数跟0比呢? ②负数、0、正数三者比较,谁大谁小?

板书:负数<0<正数

四、在情境中提升对正负意义的理解

下面我们就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1、王叔叔要到5楼开会;李阿姨要去地下一层停车场取车,他们分别要按哪个键?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记作( )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记作( )米。

3、下图中,每个小格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负数课件【篇5】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需要的,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数学思考:通过正负数的教学,培养数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情景引入。

①1路公共汽车在昆山宾馆站上来2位乘客,到亭林站下去2位乘客。

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转走16名同学。

+2、-2前面的+叫做正号、-叫做负号,正号和负号与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二、沟通联系,再识正负数

(1)情景呈现。

师:五(2)班的孩子,刚在外面上完一节体育课,外面可真热呀!(课件出示32℃温度计),下课后他们喜滋滋地吃起了冷饮(出示0℃),这些冷饮是工人叔叔从冰库里搬出来的(出示温度-23℃)

(2)师:这三种温度各是多少?根据刚才的学习,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温度?

小结: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正数)。

1.读两个海拔高度,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

2.读温度,先自己读一读,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排到低吗?

(2)刘翔在美国尤金精英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23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如果风速是+0.4米,你认为比赛的成绩会怎样?

2.多媒体介绍负数的产生史。

教材分析: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负数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2揭示规律

活动3知识应用

活动4布置作业及小结通过复习回顾正负数的知识导入新课.

利用温度中的零度来解释与理解数“0”的意义。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及零的分界意义

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

复习回顾

正负数的概念

问题1:

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师生一起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

[活动2]

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展示老师的存折

—1000表示什么意思+1500表示什么意思?

例题6

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

例题7

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5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23元可记为多少元?

对两道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负数课件【篇7】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激趣,寓教于乐。

有人曾研究,当左右脑兴奋达到协调时,脑电波出现同步现象,此时人们会感到心情愉快,头脑清醒,学习效率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结合儿童的这种特点,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调节他们的精神状态,唤起学习兴趣,使他们左右脑处于兴奋的同步状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样可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本设计通过游戏互动,使学生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在游戏中为学生创设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走进新知的探究环节。

2.借助经验,丰富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载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环环紧扣,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丰富的实例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尝试、展示、交流中逐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理解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关正负数的数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游戏激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与下面的内容或意义相反的词或句。

(课件出示相关词、句,并结合回答出示答案)

(1)左(右)前(后)高(低)

(2)零上10℃(零下10℃)

(3)向东走40米(向西走40米)

(4)比赛赢两场(比赛输两场)

(5)存款5000元(取款5000元)

2.谈话导入。

(1)“存款5000元”和“取款5000元”都能用5000元表示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存款和取款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2)怎样表示“存款5000元”和“取款5000元”这类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正负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说反话”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到把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学生学习新知扫除障碍。

⊙探究新知

1.结合温度,回顾对正负数的认识。

(1)如何表示零上10℃?

(零上10℃表示为10℃或+10℃)

(2)0℃表示没有温度吗?(不是,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生活中,除温度外,还有其他事物会用到像“+10”“-10”这样的数据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结合相关实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了解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范围。

(课件出示教材86页4幅情境图)

①从这几个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说一说每个情境中信息的具体意义。

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8844.43米”表示比海平面高的高度;“-155米”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10分”表示答对了得10分,而“-10分”表示答错了非但不得分,还要从总分中去掉10分;16900元、15200元表示赢利16900元、15200元,“-127元”表示不仅没有赢利,而且亏损127元。

(2)了解正负号表示的实际意义。

①讨论:结合情境图中的实例,说一说每个数前面的“+”或“-”表示的意义。

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③归纳:在生活中我们习惯用一种数(正数)表示增加、升高、收入、赢利等量,习惯用另一种数(负数)表示减少、降低、支出、亏损等量。“+”和“-”表示的是意义相反的量。

负数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1. 谈话导入:大家刚参加完学校的大课间检查,三年1班的同学都表现得很好。

2. 复习迁移:

我们班在大课间中分组活动,每组5个同学,分了9组,共有多少个同学参与?怎么算?

师: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认真训练,体育老师打算按图这样安排,同学们算算要多少人?提出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⑵ 让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

小结:我们都是观察同样一个方阵,可以从这样一行一行来看,知道了每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也可以这样一列一列来看,知道了每列有8人,有这样的10列。

⑶ 整理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1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应该怎样思考?请同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我们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这2个数学信息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有多少人?

这是一行一行的观察,我们还可以一列一列的看能不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每列有8人,有10列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该怎样想呢?

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是先求1个方阵的人数。还可以写成综合算式。

2、探寻其他解决问题策略。

不同的策略:1.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

2.先求:3个方阵的一列一共有多少人,再求10列一共有多少人。

例1的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结果却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⑴ 出示题目。

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⑶ 分小组交流。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⑷ 全班反馈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⑵ 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 给出三个算式,由学生选择出正确算式并表述出解决问题 的思路,重点理解“来回”的含义。

五、拓展练习:第一步,先请同学了解一节数学课的上课时间,一个星期在校几天?如果一个学期按20周计算,同学们在学校待多少分钟?合多少小时?第二步,根据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记录下来。第三层次是学生在生活中现实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题又是一道开放题,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收集和整理信息,形成数学思考。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其题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现实的生活场景。这一节课的例1既是一幅情境图,又是一道应用题。例1的图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情境,从情境中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这一步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充分的讲,观察同一个方阵既可以横着看找到的信息有“每行有10人,有8行”,又可以竖着看找到的信息有“每列有8人,有10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收集和整理信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

2、 分析数量关系,构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思考,体会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要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我们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这两个信息就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还能抓住“每列有8人,有10列”这两个信息也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分析数量之间的不同组合的关系,就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3个方阵”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3个方阵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这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有所不同了。

3、 正确选择算法,独立解决问题。

根据解题思路仔细准确地选择相关的条件,正确的选择算法。

这节课我觉得我可能是急进了点,应该先让学生先从“行”去观察进行列式计算,让后进生理解后再进行“列”的观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可能这样会更好些。而且因为这样导致学生的练习还不够充分。

负数课件【篇9】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写出—3℃、—10℃)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3℃与—10℃哪个温度更低?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表示的温度低。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猜测、观察、交流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②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③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明白意思。“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500

±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3、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

①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负数课件【篇10】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准备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月21日20时—年1月22日20时)。

预设: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①0℃表示天气很冷;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①.00表示存入2000元;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

,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

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1)仔细读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明白的?(介绍: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吗?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3.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1)仔细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请表示出悉尼、伦敦的时间。北京时间用什么表示?

(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时间记为-2时,你知道它此时的时间吗?

(4)你还知道此时其他时区的时间吗?试着表示出来。

4.课件出示练习题。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20±5”表示什么意思?

(3)如果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学习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丰富了对正数、负数意义的理解。

(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负数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在负数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负数课件【篇11】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2)小小气象记录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2、练一练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

数学函数课件


你也许需要"数学函数课件"这样的内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践。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数学函数课件 篇1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应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变量x1、x2,当x1

ⅰ在给出区间内任取x1、x2,则x1、x2∈D,且x1

ⅱ 做差值f(x1)-f(x2),并进行变形和配方,变为易于判断正负的形式。

ⅲ判断变形后的表达式f(x1)-f(x2)的符号,指出单调性。

复合函数y=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为“同增异减”;多个函数的复合函数,根据原则“减偶则增,减奇则减”。

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并集,如果函数在区间A和B上都递增,则表示为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和B,不能表示为A∪B。

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f(-x),则f(x)就为偶函数;

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f(x),则f(x)就为奇函数。

ⅰ无论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只要函数具有奇偶性,该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

ⅱ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ⅰ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关于原点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

ⅱ确定f(x) 和f(-x)的关系:

若f(x) -f(-x)=0,或f(x) /f(-x)=1,则函数为偶函数;

若f(x)+f(-x)=0,或f(x)/ f(-x)=-1,则函数为奇函数。

⑴对于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将函数化为y=(x-a)2+b的形式,得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⑵对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画出图像,从图像中观察最值。

ⅰ判断二次函数的顶点是否在所求区间内,若在区间内,则接ⅱ,若不在区间内,则接ⅲ。

ⅱ 若二次函数的顶点在所求区间内,则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a>0时,顶点为最小值,a0时的最大值或a

若函数在[a,b]上递增,则最小值为f(a),最大值为f(b);

若函数在[a,b]上递减,则最小值为f(b),最大值为f(a)。

数学函数课件 篇2

(一)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经历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讨论,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

(二)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能初步应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三)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没学过,但已经学习过具有奇偶性的具体的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k≠0),二次函数y=ax■,(a≠0),故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增强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了伏笔.对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对于有定义域奇函数y=f(x),一定有f(0)=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f(x)=0,x∈R.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矛盾概念——非奇非偶函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观察如下两图(图略),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y轴对称.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同.

2.观察函数f(x)=x和f(x)=的.图像,并完成下面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然后说出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的这个特征,反映在解析式上就是: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即对任一x∈R都有f(-x)=-f(x).此时,称函数y=f(x)为奇函数.

由上面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1.奇、偶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2),那么f(x)是偶函数吗?

(2)奇、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3)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例题]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注:①规范解题格式;②对于(5)要注意定义域x∈(-1,1].

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f(x)的表达式.

解:(1)任取x0,∴f(-x)=-x(1-x),而f(x)是奇函数,∴f(-x)=-f(x),∴f(x)=x(1-x).

(2)当x=0时,f(-0)=-f(0),∴f(0)=-f(0),故f(0)=0.

3.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内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先结合图像特征: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猜想f(x)在(0,+∞)内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f(x)在(0,+∞)上是增函数.

思考:奇函数或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关系?

[练习]

1.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在[a,b]上是增函数(b>a>0),问f(x)在[-b,-a]上的单调性如何.

4.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并且f(x)+g(x)=x(x+1),求f(x),g(x)的解析式.

1.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吗?若有,有多少个?

2.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偶函数,试研究:

(1)F(x)=f(x)·g(x)的奇偶性.

(2)G(x)=|f(x)|+g(x)的奇偶性.

3.已知a∈R,f(x)=a-,试确定a的值,使f(x)是奇函数.

4.一个定义在R上的函数,是否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的形式?

数学函数课件 篇3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 =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 =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教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 (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笮,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数学函数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

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

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五、家庭作业。

数学函数课件 篇5

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中,

AB长x(m)123456789

BC长(m)12

面积y(m2)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 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 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 少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 =-100x2+100x+20D (0≤x≤2)……………………(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四、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 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 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数学函数课件 篇6

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老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事实果真如此难教又难学吗?本文就初中函数教学中三个常见问题,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方法和实践。

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单独教授知识无益于课本的复读,利用数学思想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灵魂。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一文中曾写道:学生在初中、高中等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 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 .注重“类比教学”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 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 , 可称为“类比教学” .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 “ 学会 ” 到 “ 会学 ” ,真正实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函数的教学。

首先是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等到讲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接受起来概念模糊,性质混乱,解题方法不明确。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因为忽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借助正比例函数这个最简单的函数载体,把函数研究经典流程完整呈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数学函数课件 篇7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

;(2)

;(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

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

;(2)

;(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

,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

,因为x=2时,y=6,所以有

解得k=12

因此

(2)把x=4代入

,得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数学函数课件 篇8

1、函数:设A、B为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特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写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B={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思路:

⑴ 若x处于分母位置,则分母x不能为0。

⑵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

⑶ 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0。

⑷ 指数对数式的底,不得为1,且必须大于0。

⑸ 指数为0时,底数不得为0。

⑹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部分都有意义的x值组成的集合。

⑺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⑴ 观察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及一些简单的由初等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

⑵ 图像法:适用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已经分段函数。

⑶ 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配方成 y=(x-a)2+b 的形式。

⑷ 代换法:主要用于由已知值域的函数推测未知函数的值域。

⑴平移变换:在x轴上的变换在x上就行加减,在y轴上的变换在y上进行加减。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A中的任意仪的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⑴ 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⑵ 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⑶ 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⑴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表达式。

⑵ 各部分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⑶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8、复合函数:如果(u∈M),u=g(x) (x∈A),则,y=f[g(x)]=F(x) (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成数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