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3.07.21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锦集11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计划至关重要,对于想要达成某一目标的人来说。方案需要不断的磨合,活动方案可以将活动的一切事宜进行规划。请跟随我们的步伐了解有关“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更多相关知识,本文旨在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用的建议!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的责任主体,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严格执行《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

(一)加强危房改造管理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严格“其他贫困户”的认定工作。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县级政府要督促乡镇政府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并征得农户同意公开其有关信息。

2、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最低建设要求,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原则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不低于13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

各地要按照基本要求加强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制定农房设计方案,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和传统风貌。

3.强化农房建设监管。各地要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建村〔2011〕115号),以及《安徽省农房建设抗震技术规定(试行)》(建村〔2015〕64号)等有关规定。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计常识。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4、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和农房风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对于传统村落范围内的传统民居,要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和改造。完善抗震加固方法,对传统民居进行抗震改造不得破坏其传统风貌。农村危房改造应实施风貌管理。风貌管理要求应包括选址、建筑体量、外观等方面内容,并纳入村庄规划。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注重在建筑形式、细部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延续民居风格,推动建设具有传统民居特色的现代农房。加强农房风貌综合建设,开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农房与院落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5、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危房改造竣工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作由县级农村危房改造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村等有关人员参加,验收重点包括工程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是否符合年初计划等。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复查。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制度,完善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逐级开展年度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落实与政策执行情况。

(二)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各地要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88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执行规定标准,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打卡发放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

要做好补助资金的拨付工作,各地可视情况预拨部分资金打卡到确定的危房改造户。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可分批次、分乡镇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在10日内将余款全部拨付到位。

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农户补助资金兑现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

(三)完善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要符合《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的有关规定,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危房鉴定、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竣工验收报告等材料。参加验收人员均需在竣工验收报告中签名,明确责任。严格执行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将农户档案表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要加强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农村危房现状调查的有关要求,补充完善调查信息,并对已录入信息实行年度更新。

2.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各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底前将当月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及时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2017-01-09 21:55 | #3楼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经省政府批准,2015年全省安排1282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其中,2015年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101499户,2015年核查确认新增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26701户。国家下达我省的4.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包含在省安排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中。综合考虑当地2015年核查确认的农村危房最急需改造户数、2015年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等因素,各地级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任务表执行(详见附件1)。

(三)基本原则

农民自愿、政府支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整合资源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经济适用、确保安全。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农房面积和建设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户建设安全、经济、适用的住房。

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符合村镇规划和农房设计要求,尽量利用闲置宅基地、村内空闲用地和拆旧宅腾出的宅基地进行建设,做到一户一宅。

突出重点、加强保障。优先完成最急需改造对象(含因灾“全倒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对于自筹资金困难、仅靠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完成危房改造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要重点帮扶,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危房改造。

政策公开、阳光操作。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通过民主评议、信息公开等方式,实行阳光操作,全过程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3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隐患,改善村庄面貌和农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村镇建设水平,按照市、县级政府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统一部署,结合近五年来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跨越式发展为主线,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为突破口,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安排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移民搬迁项目相结合,与推进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乡村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

2、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示范引导的原则。按照《庄浪县20xx年至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庄办发[20xx]155号)文件要求,20xx年改造重点主要是围绕“两线两点”(“两线”即主要公路沿线和旅游景点沿线,“两点”即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所在地)实施农村危房集中连片改造,充分利用各种惠民政策,把解决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充分结合起来,集中连片实施。

3、坚持政府主导,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意愿,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4、坚持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安全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充分考虑群众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帮助群众建造减灾抗灾能力强、造价适中的房屋,切实改善居住条件。

5、坚持公正公平,保证群众利益的原则。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和民主评议,接受社会监督。

三、目标任务

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要求,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完成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切实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

四、建设时限

各乡(镇)必须于20xx年的2月30日前全面启动,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年度建设任务。具体分三个阶段:

1、申报阶段(2月30日前)。经村委会评议,乡(镇)政府审查,由乡(镇)制定改造方案,确定危房改造对象,报县危改办,县危改办会同县规划局、县残联审批后实施。

2、建设阶段(3月15日—11月15日)。完成施工任务,并对组织管理、政策措施、质量监督、资金管理、整体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总结,完善各种档案资料,上报县危改办。

3、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县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危房改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估,并做好迎接省、市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五、建设标准

为确保农民住房抗震安居质量,要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按照标准进行设计,抗震设防为8度(5级);

二是结构应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砖混结构的房子要做到有上下圈梁和构造柱;砖木结构的房子要做到有木柱、木梁和屋架;

三是每户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5平方米至60平方米,严禁将换门头、改围墙、硬化巷道列入危改项目,一经查实,取消危改项目。

四是集中统一建设的农房要统一规划、统一放线,要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承建;

五是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六是各乡(镇)政府要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做大点、做亮点,做大规模、提升建设档次,原则上以青瓦白墙为主,墙体必须用保温空心砖,彻底杜绝粘土实心砖,建立质量安全巡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查;

七是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农民自建房屋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解决好农民自建房屋中存在的结构设计安全隐患等问题。

六、实施程序

1、申请。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一式三份),说明建房位置、建筑面积、施工图纸、投工和自筹资金情况,提供相关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2、评议。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提出意见,村委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危房改造户进行评议确认并公示,将村民无异议者上报乡(镇)政府。

3、审查。乡(镇)政府对上报的危房改造户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初步核定危房改造户,并对需改造的危房进行拍照存档,经公示后将无异议的危房改造户上报县危改办。

4、审批。县危改办对各乡(镇)上报的危房改造户进行实地复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上报,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上报,并说明原因。危房改造对象为长期居住存在安全隐患的窑洞、土坯房等危房,以及达不到抗震安居要求的其它结构的住房。重点是残疾人家庭、低保户、单身特困母亲、困难退伍军人、散居的五保户和困难归侨侨眷、成年孤儿、贫困独身子女领证户和两女结扎户优先安排。

5、验收。各分部、分项工程完工以后,乡(镇)政府要按规范程序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整体完工后,由乡(镇)政府逐一对项目进行验收后,县危改办按要求进行抽验,抽验面不低于30%,最后由县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县级验收,重点验收四个方面:

(1)建房时限,必须是年内动工修建并且完成竣工。

(2)建房面积,必须控制在45平方米至60平方米。

(3)抗震设防,房屋必须达到8度(5级)抗震设防要求。

(4)房屋结构,必须是符合相关要求的砖木或者砖混结构。验收合格后申请市危改办验收。凡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准交付使用,并责令其限时整改。

七、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住建、财政,发改、监察、国土、审计、规划、残联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庄浪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形成以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全面落实资金。按照农户自筹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原则进行资金筹集,并将财政、发改、扶贫、残联等部门的有关资金进行整合,本着“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完善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各乡(镇)政府要管好用好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一折统”发放,对优亲厚友、瞒报虚报、贪污、挤占、挪用、截留危房改造资金的要严肃查处。

3、加强档案管理。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涉及危改工作的摸底调查、公示、工程进度图表、照片、财务管理等资料要严格按照工作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要求改造户户主站在改造房前,将改造前、中、后的形象进度全部进行拍照,并编号存入档案,做到程序完善、手续完备、资料全面、管理规范。电子档案录入要在纸质档案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对照录入,以防录入错误。

4、严格监督检查。县监察、审计、财政、住建、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加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管理的督促检查,严肃纪律,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4

各地市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朱小丹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工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一)明确责任,共同推进

各市、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财政部门下达年度改造任务,对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财政部门要筹措改造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危房改造农户的工作机制,下达改造补助资金;扶贫部门要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优先帮扶民政救济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指导对口帮扶单位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并与住房城乡建设、民政、农业部门共同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确定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用地审批,推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指导废弃宅基地的土地整理、复垦,按照宅基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加强督查,确保进度

各地市要加强对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督查,检查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改造进度等工作情况,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对进度缓慢或问题突出的县(市、区)进行专项督办;各地市要每两个月开展一次自查,县(市、区)要每月开展一次自查,镇(街)要根据工作实际实施动态检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定期开展督查,对问题突出、改进不力的地市,将报请省政府约谈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对有关地市进行通报批评。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月报制度,每个月28日前由各地级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本市农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报告(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月度进度表书面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开展考评,强化督促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参照国家3部委的做法,制订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办法,对各地级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绩效评价。省扶贫部门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内容,严格实施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工作考核,有效发挥相关考核对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危房改造和全县四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着力打造规划有序、居住安全、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预安排计划3954户(见附件1)。

三、补助对象、建设及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贫困家庭无房户以及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贫困户。全县71个贫困村的农村危房改造户全部纳入今年计划 。

(二)建设标准。危房改造分拆除重建、修缮加固两种方式。贫困家庭无房户实行新建,因地质灾害倒房户以及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属于C级的危房实行修缮加固。翻建、新建住房面积,原则上控制在每户60平方米以内。

(三)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

(1)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

(2)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上述政府补助部分,中央每户综合补助7500元,省级每户综合补助3000元,合计政府每户补助10500元。各乡镇要合理确定重建户、修缮加固户,按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严禁平均补助。

四、基本原则

(一)群众自愿。农村危房改造申报、改造方式的选择均由群众自主决定,乡镇、村要加强宣传引导,不得包办替代。

(二)满足抗震要求。拆除重建和维修加固,均应满足抗震要求。

(三)体现特色。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主要利用传统工艺、传统风格和地方建材推广新民居建设。

(四)公开公正。坚持阳光操作,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补助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民主评议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公正透明。

五、建设管理

(一)申报程序。符合补助条件的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审批,审批结果报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1、户主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户审核、审批表》(附件7),并提供户籍、低收入情况证明(低保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贫困残疾人家庭残疾人证书、一卡通或其它低收入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危房照片等材料。

2、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并公示。村委会接到危房改造户的申请后,应及时召集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材料包括户主姓名、家庭类型、新建房或修缮加固、补助金额等,并将公示情况拍成照片放入申报材料中),公示时间为7天。经评议认为符合救助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对不符合救助条件或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退回并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3、乡镇审核。乡镇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现场核查。经核查认为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与农户签订农村危房改造协议,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审批。

4、县领导组审批。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接乡镇上报材料后,由领导组办公室(住建局)牵头,会同发改、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及时审批并在网上公示。

(二)乡镇上报材料

1、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乡镇危房改造农户基础资料表(花名册)打卡花名册;

2、相关公示材料(包括户主姓名、家庭类型、新建房或修缮加固、补助资金等,并将公示材料拍成照片);

3、农户家庭建房申请书;

4、危房鉴定表(附件6);

5、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资料(会议记录和村民代表签字);

6、村公示栏内照片及公示复印件;

7、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户审核、审批表(附件7);

8、乡镇公示复印件;

9、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表(附件8);

10、乡镇公示复印件;

11、农户相关证件复印件(身份证、户口薄所有人员、五保证、低保证、残疾证、一卡通等);

12、低收入证明材料(低保户需提供低保证复印件,五保户需提供五保证复印件,残疾人需提供残疾人证书复印件,其它贫困户应提供相关证明);

13、网上信息录入登记表(含照片);

14、集中连片建房项目,乡镇政府应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规划方案,连同房屋平面图、立面图、相关资料和图纸等材料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三)档案资料编制与管理。乡镇负责编制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做到材料齐全、管理规范。档案内容应包括上述乡镇上报材料的全部内容并按顺序用A4版面装订成册,封面统一采用“金寨县××乡(镇)20xx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档案资料”字样。纸质档案一式2份,乡镇初审后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审批,档案全部完善后,由县、乡镇各存一份。此外,乡镇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本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的录入与管理工作,确保网上信息系统农户信息的录入及时、全面、真实、准确。

(四)工程验收管理。危房改造完成后,由乡镇政府先行组织验收,初验合格后填写《金寨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户验收表》,向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县级验收由县住建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进行。改造后的房屋产权属农户所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直接关系住房困难农户的切身利益。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抓,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具体经办,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做好摸底排查,认真编制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二)严格审核审批。各乡镇在确定改造对象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弄虚作假,对于虚报、重报、一户多报以及骗取危房改造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该户危房改造补助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搞好统筹结合。农村危房改造要与县四项重点工作统筹结合。要积极推广《金寨县农民建房图集》的使用,推进农房建设技术进步,引导农户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满足抗震要求的住房。

(四)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县住建部门要会同项目乡镇加强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与质量把关,抓好质量安全检查,确保不出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

(五)严格工期要求。各乡镇在4月25日前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础信息表报送至县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审批,4月底要全面开工,9月底前要完成危房改造,报送档案资料及补助资金打卡发放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6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精神,以及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村〔xx〕66号)等要求,为切实做好x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20xx年,计划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

二、补助对象与标准

(一)补助对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政府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

1、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

2、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上述政府补助部分,中央财政按户均7500元补助,国贫县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市、区),省级按户均3000元补助,其他一般县(市、区),省级按户均2000元补助,由各地根据改造方式统筹安排。除中央和省级补助外,其余政府补助部分由市县承担。市县级财政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市县级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各县(市、区)应根据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总额,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的危房改造任务,科学确定重建户、修缮加固户数量。

三、改造方式与时限

(一)改造方式

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努力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体危险(D级)的,原则上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

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地方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传统村落和危房较集中的村庄优先安排,已有搬迁计划的村庄不予安排,不得借危房名义推进村庄整体迁并。

(二)完成时限

20xx年11月底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四、改造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

(一)加强危房改造管理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同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县级政府要组织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并征得农户同意公开其有关信息。

2、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最低建设要求,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原则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不低于13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

各地要按照基本要求加强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制定农房设计方案,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和传统风貌。

3、强化农房建设监管。各地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建村〔xx〕115号)。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计常识。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4、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和农房风貌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对于传统村落范围内的传统民居,要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和改造。要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条件下,提高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房风貌建设水平。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注重在建筑形式、细部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延续民居风格,推动建设具有传统民居特色的现代农房。加强农房风貌综合建设,开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农房与院落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5、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危房改造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作由县级农村危房改造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村等有关人员参加,验收重点包括工程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是否符合年初计划等。市级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组织进行复查。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制度,完善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任务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逐级开展年度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落实与政策执行情况。

(二)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各地要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xx〕88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执行规定标准,直接将资金补助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

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农户补助资金兑现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凡经举报、媒体曝光等途径反映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严重,查证属实的,将不再安排该县(市、区)下年度危房改造指标。

(三)完善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其中档案表按照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系统公布的样表制作。今年,将制定农户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户档案管理。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将农户档案表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各地要提高农户档案录入数据质量,加强对录入信息的审核与抽验。

2、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各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及时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7

为贯彻落实省、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要求,做好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解决帮扶村贫困群众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对帮扶村贫困群众的危房进行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各县(市)住建局要充分认识做好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细则》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将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指标向帮扶村倾斜,通过政府补助、帮扶单位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改造帮扶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的危险房屋,为其解决基本居住安全问题,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二、工作任务

各县(市)住建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驻村工作组、乡(镇)和帮扶村庄,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一)工作目标。结合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计划,重点对帮扶村居住在危险场地、D级(整体危险)、C级(局部危险)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实施改造工程。经初步调查统计,在592个帮扶村中,除无危房改造户的和不在改造范围内的村,需进行危房改造的约为1849户。年内帮扶村危房改造覆盖率要达到85%,力争达到全覆盖。

(二)时间安排。要按照有关政策及程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紧确定帮扶村改造户,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10月底前全部完工并完成县(市)验收。

三、资金筹措及改造标准

(一)资金筹集。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省给予补助,并以县(市)为单位,根据帮扶村群众贫困程度、危房改造方式等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对危房改造户予以分类补贴。市、县(市)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帮扶单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予以支持。

(二)改造标准。翻建、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各地通过危房改造方案设计和推荐,为改造户提供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风格、传承和改进传统建筑工法的方案,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四、工作要求

(一)客观公正确定补助对象。各地要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的程序,根据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者优先和同等条件下残疾人家庭优先的原则,确定危房改造户,提前做好改造准备。

(二)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县(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协助指导危房改造户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对需要搬迁异地重建的改造户,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对确定改造的危房,要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

(三)做好技术服务。对于确定的改造户,当地建设部门要及时提供和推荐设计方案供危房改造农户选择。指导施工队伍或建筑工匠按照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指导,切实加强帮扶村危房改造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要组织协调落实建筑材料的供应。当地地震部门协助建设部门开展好农村危房改造中地震安全方面的技术服务。

(四)整合各类资源。对危房改造户数较多的村,可采取统一规划和设计,集中连片建设,实施村庄规划、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推进。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要统筹协调整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扶贫开发、改厕等建设项目,发挥综合效益,以危房改造带动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

(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实行农村危房改造月报制度,从危房改造正式计划下达后的次月开始,每月的25日前将当月危房改造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逐级汇总上报(上报表格参考沧建[2012]71号文附表),各县(市)住建局汇总后,上报市住建局。市住建局每月对各县(市)帮扶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六)做好验收工作。危房改造完成后,各县(市)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符合村庄规划,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工匠)联合评价,确认质量合格的,准予交付使用,确保改造的质量和综合效果。

(七)加强危改户档案管理。按照《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细则》中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的要求,完善农户危房改造档案,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相关信息管理。同步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确保全面、真实、完整反映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有效监督政策执行,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做好与当地加强基层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工作的推动力度。

(二)落实工作责任。市住建局牵头开展全市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好配合。县(市)住建局牵头负责本地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搞好督导协调,乡(镇)、帮扶工作组要组织帮扶村做好改造户的确定、指导农户实施改造工程,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上报。

(三)强化监督检查。市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县(市)落实工作任务。各县(市)住建局每半月向市住建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局每月进行通报、调度,并进行重点督查。各县(市)也要建立定期通报、调度制度,抓好组织推进工作,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按时完成。工作滞后、措施不到位,或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

(四)完善考核机制。将帮扶村危房改造情况,作为对各县(市)、驻村工作组及帮扶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住建局和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当地驻村工作组组织考核验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县(市)进行重点抽查,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8

为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解决基本居住安全问题,结合我乡农村农民居住状况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政府补助、农户自筹、政策扶持、等措施,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努力改善全乡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危房改造工程由县政府安排,乡政府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村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危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各村要抓紧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户登记、上报。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公开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程序、对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危房改造全程实施阳光操作,坚持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实施对象与目标任务

(一)实施对象

农村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农村五保户和其他贫困户。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上级分配给我乡共21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四、实施步骤

6月15日前进行各村危房改造登记审查工作;7月15日前进行进村入户调查阶段,并逐月上报危房改造进度;7月低各村上报危房户开工率必须达到100%,10月20日各村开展自检,待乡政府检查后,做好迎接县有关部门验收。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以乡长李亚红为组长,分管领导常亚江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城建所。各村要明确专人负责,一般由村委会主任负责。

(二)强化工作责任。完善乡村两级分级负责,专人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乡政府和村签订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进行考核。各村明确保证危房改造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规范资金发放程序。按照县住建局统一安排,农户申请→村委会评议→报乡人民政府审核→报市住建局备案审批。

(1)农户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优抚证、低保证、残疾证、身份证明、户口簿等相关材料。

(2)村委会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进行现场勘察、拍照,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7天后,对符合条件无异议的,上报乡人民政府;对不符合条件或公示有异议的,村委会及时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乡人民政府进行审核,并报县住建局拨款。

(四)严格工程质量。要切实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监管。各村书记、主任负总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一处,验收一处。

(五)完善档案管理。村上报的农村危房改造资料由乡城建所按照各村纸质文档要求进行统一分类保管。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9

(一)调查摸底,登记造册阶段(4月29日前)。各村要组织人员深入组,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贫困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二)申报评议,审核审批阶段(5月10日前)。1、个人申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农户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农村五保供养证、低保金领取证、贫困户证明、危房照片等材料。2、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农户申请后,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予以公示;经评议认为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湖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申请表》,一并上报办事处。3、入户审核。办事处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要组织人员进行入户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办事处签署意见,报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办事处将材料退回村委会并说明理由。4、审批公示。办事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公室接到各村上报材料后,进行实地复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上报,并签订合同或协议;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上报,并说明原因。审批结果在村委会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住房情况。

(三)组织实施、检查验收阶段(5月10日-11月30日)。各村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要认真进行自查和总结,并向办将改造任务合理细化分解到各组,并落实到户到人。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在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农村危房改造要于2011年11月底全面完成,确保建房户春节前入住新居。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10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为目标,以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出发,逐步改变农村困难群众无房住、住危房的状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目标和原则

(一) 工作目标

全县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00户(其中包括2012年11月下达的400户,200户为散户改造,200户为集中连片的建筑节能示范户),2014年下达任务500户。

(二)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根据困难群众的经济状况,按照先无房户、危房户,后其他困难住房户的要求,科学规划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因地制宜,分类分户解决。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区别不同对象和住房困难类型。按照旧房维修、危房改建、无房新建等不同类型逐户解决。

--先易后难,满足安全居住。根据经济实用、节地节能节材的要求,要先易后难,坚持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以满足安全适用的居住需求。

--政府主管,社会多方参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要立足于农户自力更生,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建立政府补助、住户投入、社会帮助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机制。

--节约用地,坚持一户一宅。解决农村困难群众新的住房后,应收回原宅基地,防止在危房改造工作中,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 方法和措施

(一) 危房改造对象

危房改造对象是生活在农村贫困线以下的下列人员,并属于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简易土窑洞,简陋土坯房的住户或房屋已经倒塌的无房户:

①经县民政部门确认的农村低保户;

②经县政府确认的农村低保边缘住房困难户;

③经县政府确认因灾因病返贫的住房困难户;

④经县民政部门确认不宜集中供养、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

(二) 改造方式

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坚持个人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危房改造资金;坚持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采取新建、改建、修缮、置换或其他方式推进工作;坚持统一组织建设维修与住户自行修缮相结合,多途径多方法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三)任务分解原则

危房改造任务分解,要结合全县新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在有利于促进全县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前题下,坚持以分散改造为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在各乡镇自行摸底申报的基础上,分解改造任务(后附危房改造任务分解表),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各乡镇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四) 危房改造要求

1、各乡、镇在安排改造任务时,要严格按照三最原则,即以满足农户最基本需求为目的,优先改造最困难群众的最危险房屋,各村在确定具体改造对象时,要将决定权交给群众,由村民组民主评议决定,并张榜公示,避免优亲厚友,假公济私的情况发生。

2、各乡、镇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计划、资金分配等文件进行公示,并及时向农村危房改造办报告。

3、农村危房改造中拆除重建的农房要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建造成本。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补助的危房户,建房面积按照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户均在40~60平方米之间的标准执行。

4、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技术力量现场监督,监督工程质量,重点加强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的监管,建筑物承重墙砌筑厚度在240mm以上,楼板应采用整体现浇,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进场材料的监督检查,不准用旧砖和半截砖砌筑建筑物承重墙,确保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合格。对于集中建房点需由施工单位代建的,必须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5、改造任务结束后,由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进行竣工验收,并向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将组织财政、住建、民政、国土、审计等部门,以镇乡为单位进行抽查。

(五) 资金筹措与管理

2013年各级财政对农村危房改造平均每户补助标准为140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500元;省级财政补助2600元;市级财政补助1950元;县级财政补助1950元。建筑节能示范户补助资金每户再增加2500元,由中央财政负担。具体每户的补助标准,按照改造方式等情况,具体验收评估后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户储存管理。

四、 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关系民生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县政府决定成立xx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成 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任由郭俊斌兼。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收集、上报、整理,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搞好各项政策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

危房改造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抓落实。县财政局要按照年度改造任务,负责安排改造资金,监管改造资金使用。县民政局负责认定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等改造对象,配合县住建局搞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决必需的农村改造住房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县审计局负责改造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提供领导组办公室。

(三)完善机制

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落实,县政府将建立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目标责任、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定期督查危房改造工作、年终考核目标任务的目标工作责任制,建立长效、动态的工作机制与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公示制度、严密审核制度、透明资金拨付制度。

(四)制定规划

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要组织搞好调查研究,摸清住房困难情况、建立危房改造档案、扎实搞好前期工作,在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危房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分期分批推进、分户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危房改造工作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改造名单和实施方案。

(五)搞好衔接

在移民整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住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困难群众,不再作为此次的解决对象。要搞好政策衔接,避免重复补助。在保持原各项工作责任主体和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公示移民整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残疾人危房改造、农村住房改造等情况。

(六)舆论宣传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和标语等形式,宣传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配合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群众,以捐资、出物、投工等方式开展帮扶和互助,为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作出积极贡献。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篇11

(一)补助对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政府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1.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2万元;修缮加固户0.6万元。2.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1万元,修缮加固户0.4万元。

上述政府补助部分,在中央财政补助基础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市、区),省级按户均3000元标准补助;其他一般县(市、区),省级按户均2000元标准补助,由各地根据改造方式统筹安排。除中央和省级补助外,其余政府补助部分由市县承担。市县级财政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市县级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各县(市、区)应根据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总额,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的危房改造任务,科学确定重建户、修缮加固户数量。

dg15.com小编推荐

农村改造方案模板11篇


综观成大事的人,他们对于重要事情的方案设计非常重视,方案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工作总结之家小编阅读了大量文章最终选出“农村改造方案”为最好的一篇,仅供参考之用具体问题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农村改造方案(篇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的责任主体,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严格执行《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

(一)加强危房改造管理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严格“其他贫困户”的认定工作。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县级政府要督促乡镇政府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并征得农户同意公开其有关信息。

2、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最低建设要求,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原则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不低于13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

各地要按照基本要求加强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制定农房设计方案,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和传统风貌。

3.强化农房建设监管。各地要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建村〔2011〕115号),以及《安徽省农房建设抗震技术规定(试行)》(建村〔2015〕64号)等有关规定。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计常识。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4、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和农房风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对于传统村落范围内的传统民居,要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和改造。完善抗震加固方法,对传统民居进行抗震改造不得破坏其传统风貌。农村危房改造应实施风貌管理。风貌管理要求应包括选址、建筑体量、外观等方面内容,并纳入村庄规划。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注重在建筑形式、细部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延续民居风格,推动建设具有传统民居特色的现代农房。加强农房风貌综合建设,开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农房与院落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5、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危房改造竣工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作由县级农村危房改造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村等有关人员参加,验收重点包括工程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是否符合年初计划等。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复查。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制度,完善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逐级开展年度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落实与政策执行情况。

(二)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各地要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88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执行规定标准,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打卡发放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

要做好补助资金的拨付工作,各地可视情况预拨部分资金打卡到确定的危房改造户。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可分批次、分乡镇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在10日内将余款全部拨付到位。

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农户补助资金兑现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

(三)完善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要符合《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的有关规定,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危房鉴定、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竣工验收报告等材料。参加验收人员均需在竣工验收报告中签名,明确责任。严格执行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将农户档案表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要加强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农村危房现状调查的有关要求,补充完善调查信息,并对已录入信息实行年度更新。

2.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各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底前将当月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及时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2017-01-09 21:55 | #3楼

农村改造方案(篇2)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精神,以及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村〔xx〕66号)等要求,为切实做好x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20xx年,计划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

二、补助对象与标准

(一)补助对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政府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

1、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

2、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上述政府补助部分,中央财政按户均7500元补助,国贫县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市、区),省级按户均3000元补助,其他一般县(市、区),省级按户均2000元补助,由各地根据改造方式统筹安排。除中央和省级补助外,其余政府补助部分由市县承担。市县级财政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市县级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各县(市、区)应根据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总额,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的危房改造任务,科学确定重建户、修缮加固户数量。

三、改造方式与时限

(一)改造方式

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努力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体危险(D级)的,原则上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

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地方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传统村落和危房较集中的村庄优先安排,已有搬迁计划的村庄不予安排,不得借危房名义推进村庄整体迁并。

(二)完成时限

20xx年11月底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四、改造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

(一)加强危房改造管理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同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县级政府要组织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并征得农户同意公开其有关信息。

2、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最低建设要求,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原则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不低于13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

各地要按照基本要求加强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制定农房设计方案,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和传统风貌。

3、强化农房建设监管。各地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建村〔xx〕115号)。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计常识。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4、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和农房风貌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对于传统村落范围内的传统民居,要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和改造。要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条件下,提高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房风貌建设水平。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注重在建筑形式、细部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延续民居风格,推动建设具有传统民居特色的现代农房。加强农房风貌综合建设,开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农房与院落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5、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危房改造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作由县级农村危房改造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村等有关人员参加,验收重点包括工程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是否符合年初计划等。市级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组织进行复查。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制度,完善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任务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逐级开展年度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落实与政策执行情况。

(二)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各地要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xx〕88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执行规定标准,直接将资金补助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

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农户补助资金兑现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凡经举报、媒体曝光等途径反映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严重,查证属实的,将不再安排该县(市、区)下年度危房改造指标。

(三)完善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其中档案表按照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系统公布的样表制作。今年,将制定农户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户档案管理。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将农户档案表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各地要提高农户档案录入数据质量,加强对录入信息的审核与抽验。

2、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各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及时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改造方案(篇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人居环境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工作部署,积极稳妥、扎实有效推进我镇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根据《20xx年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监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而又稳妥的推进改厕工作;坚持进度服从质量,防止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镇“标兵村”、“示范村”、“达标村”三类村厕所改造,整体提升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水平;坚持好字当头,把工作做实做细,充分发挥“小厕所、大民生”的带动作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短板,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镇计划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422户。

三、改厕模式

总结20xx年改厕工作实际经验,在20xx年改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区的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气候等综合因素情况,20xx年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模式拟采用堆肥式浅埋旱厕并添加菌剂和介质。

四、工作要求

(一)抓好厕所改造选村定户

重点推进近郊区、水源地保护区、污染较严重流域以及民俗旅游村改厕。侧重抓好贫困户的农村改厕工作。搞好拆迁撤并类村庄普查,实施精准识别,对这类村庄暂不落实改厕任务。多年无人居住或三年内有搬迁计划的区住建部门已安排和建设完毕的农户可不列入改造计划、不计为改厕户数基数。在乡村居住的非农户和户籍不在当地的农户,不列入改厕对象。以村为单位尽可能地集中分配改厕指标,力争到年底使我镇实现整村推进的村庄数量有一个大幅度提升。各村要统一建设模式和标准,坚持改造一个村,完成一个村,验收一个村,成功一个村,树立一批农村卫生厕所示范村。

改厕工作中要做到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确保目标可实现、建成能使用、后续有人管,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前期工作及施工管理

1.履行好农户改厕相关手续。主要包括农户提出农村厕所改造申请,改厕家庭住房基本情况,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提供房屋产权证复印件或证明材料,厕所改造前、改造后、旧厕所拆除的照片。农户申请要提供本人及其家庭在此长期居住的有关情况、自愿并配合改造厕所,改造后负责厕所的运营维护、使用管理、厕污清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2.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安全管理等制度,加强对改厕产品及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把好质量、安全监督第一关。发挥村级组织议事决策作用,切实把握产品选用、施工监督、住户自管、后期运行等重要环节,做到农民满意。按照信息公开、村务公开的有关要求,建立改厕相关的公开公示制度,确保群众知情权。镇政府负责项目进度跟踪、项目工程质量监督,化解项目实施工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给予具体指导,确保项目实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交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及时汇总项目实施进度,跟踪督促项目实施。

3.坚持建新拆旧,一户一厕。凡是新改造的厕所,从竣工验收之日起,要及时拆除陈旧厕所。新建房屋带水厕的和已进行过水厕改造的农户不允许再申请旱厕改造。把厕所建新拆旧的要求,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镇政府负责新改造厕所验收后,陈旧厕所拆除工作,确保项目验收后,陈旧厕所拆除率达到100%。

4.按时保质完成改厕任务。各任务村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效施工期,采取分散施工、错峰作业等方式,加快工程进度,积极做好方案设计,科学制定施工进度,及时启动现场施工,确保全面完成20xx年厕所改造任务。改造过程中,要加强改厕企业及产品的调度,确保产品充足,防止出现断货影响改厕进度。施工进度要求是:20xx年7月10日前全面开工建设,10月30日前全面竣工,11月30日前全部完成验收,12月25日前完成建档立卡和改厕户数统计汇总,12月31日前上报全年改厕工作总结。

5.建立开工后月调度制度。镇农业办从进入施工期起,对农村改厕进度实行月调度,每月通报一次改造进度。各村要责成专人,将本村农村改厕工作进展情况按照附件2格式及要求按时报送,调度表报送情况将列入各地改厕工作重要考评指标。

(三)工程竣工验收

1.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完成后,镇政府会同所在村要做好厕所改造的全面验收,做到不漏一户,填写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检查验收表,对改厕进行综合评价。镇政府验收后,书面或口头提请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部门抽查部分村、户,做到覆盖所有乡镇,对乡镇政府验收结果进行复检,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各留存一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纸制档案,区农业农村局留存电子档案。档案包括农户提出农村厕所改造申请,改厕家庭住房基本情况,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提供房屋产权证复印件或证明材料,厕所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旧厕所拆除的照片,以及产品合格证书及相关资料等。

(四)运行管护

要把改厕后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体系建设,统筹治理厕所粪污,确保改造后的厕所能够正常使用。要长远谋划、统筹安排,做到建设管理有制度、改造实施有标准、日常运行有队伍、建设管护有经费、工作落实有督查。可探索农户分散处理、乡村集中收集储运、镇级统筹运行管理及市场化运营等多种维护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谁建设、谁监管、谁维护”的运行模式,鼓励支持改厕企业建立“厕所管护服务站”,配齐维修工具和厕具零配件,鼓励农户出工出资出劳参与管护,就地支持培养一批农村万能工,公开服务标准、服务和服务电话,调动企业和农民群众投身农村改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身到改厕后续运维工作,进而拓展工作范围,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建立适当收费机制,形成财政支持、村级补贴、农户付费、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要引导组织垃圾收运处置企业、畜禽粪污治理企业、大型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厕所粪污收集处理服务。引导旱厕改造的用户添加微生物降解菌剂,如厕后及时添加发酵垫料,确保“人粪”不见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内农村户用改厕工作,对改厕工作实施效果负责,负责日常施工管理。村民委员会要配合企业做好工作方案编制、改厕基础信息登记、施工条件落实等工作,并组织动员村民出工出劳配合施工。

(二)积极筹措配资金,满足改造需要。要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奖补资金,要多渠道筹措改厕资金,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适量出资,降低改厕成本,满足改厕需要。要积极支持改厕企业发展,协调金融部门,为改厕企业提供贷款,增强改厕企业经济实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旨在改变农民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逐步转变和养成的过程。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卫生县城创建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加强文明如厕、卫生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的宣传教育。

(四)强化监督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依据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对各地工作进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和考核评估,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提出批评,严重的要追责问责,涉嫌违纪违法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农村改厕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各村发现问题及时向镇政府反映,要切实发挥综合组织、协调推动作用,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配合。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农村改厕工作的强大合力。

农村改造方案(篇4)

为积极推进我镇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我镇农村卫生户厕改造项目,确保项目实施程序规范、工程质量达标、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中央、省、市、县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厕所入室,应拆尽拆,立足长远,提升环境。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力争有条件的村全部实现整村推进。

20xx年,重点完成“太行一号线”沿线4村573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其中上节230座、独泉200座、江河70座、磨滩村73座。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五月底前)

1.各项目村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现愿改尽改,在项目实施前需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立地、水源、取暖等条件,明确适宜本村改厕模式,并通过发放群众知情通知书(同时需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改厕摸底表的方式对改厕户进行宣传摸底,建立改厕台账。摸底工作结束后,运用“四议两公开”方式进行研究审议通过后,建立改厕档案对愿意改厕的农户,改厕户需同时提供户口本、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原使用的普通厕所照片等资料,同时对于改厕户进行村级公示。

2.各项目村公示结束后,要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向镇政府提交改厕申请、实施方案及改厕户相关资料,经镇审核同意后,再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项目村要按照方案做好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等前期程序。

3、村民自主施工部分要在专业人员培训或指导下进行。

(二)项目实施(11月底前)

项目前期完成后,各项目村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村民代表监督制”等制度办法,对照项目方案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实施项目,要加强廉政风险意识(特别是项目任务较重、专业人员缺乏的项目村,建议通过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经验的第三方实施),避免问题重复发生,减少项目单位因返工等原因造成工程延期、资金浪费等情况发生。

要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资料(包括工程建设情况、相关票据、项目监管情况、旱厕取缔、卫生厕所标牌设置、前后对比照片、固定资产入账、后期长效管护办法等资料,尤其是相关设施设备产品的合格证书等证明资料要注意保存)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落实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保修责任和返修责任。

在户厕改造过程中,提倡弱电、自来水管同时入地,同步实施,要对农户饮用水智能化改造,加强管理,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技术要求

户厕卫生要求符合《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有墙、有顶、有门,厕屋清洁、无臭,粪池无渗漏、无粪便暴露、无蝇蛆。建议厕具选择节水型厕具(特别是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在无供暖地区,贮粪池、便器、冲水与贮水设施等还要有防冻保温措施。

粪污处理要求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有关标准后,有农田消纳的,用于施肥;无农田消纳的,要定期清掏,并运至污水处理厂、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中心或沼气站处理,或通过下水管道进入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不污染周围环境。

建设标准按照GB/T38836—20xx、GB/T38837—20xx和GB/T38838—20xx等相关工程建设规范进行。

改厕模式宜从《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国卫办规划函〔20xx〕1667号)、《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和《山西省农村户厕建设规范(试行)》中选择。

1、下水道水冲式。提倡有立地条件的村尽可能改厕入户,为康养民宿等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环境,可根据立地条件设立若干个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统一纳入污水处理管网进入终端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进行排放。

2、联户公厕。对于立地条件差,不便于统一管网改造的,可采取联户公厕模式。公厕建设要符合相应标准,应配置有三格化粪池等生态处理设施。

3、厕所防冻。为了解决冬季厕所防冻问题,农户改厕应尽量选择有热源能保温的房间进行改造。联户公厕及确实无保温条件的'入户厕所,可采取电保温带及电暖气等方式解决冬季防冻问题。

(四)项目验收(12月底前)

项目完成且档案齐全后,验收程序按照村级自验(必须有农户签字认可)、镇验收和县级复验的方式进行项目验收,镇、村两级验收至少有一级为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避免验收档案不全、质量不高的情况发生。各级验收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上一级进行审核。

对项目档案资料不全的、质量验收不达标的、没有后期管护机制的、群众不满意且理由合理的,不得通过验收。项目验收后,县级主管部门将按照上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申报兑现补助资金。

四、资金申报及兑现

(一)资金来源及用途

中央财政:对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具体说明见晋农居办函〔20xx〕4号文件)达到85%以上且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整村推进行政村给予奖补,奖补资金主要支持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及后期管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对象上,侧重奖励上年完成任务的村和户,兼顾补助当年实施的村和户。

注:中央资金不得用于厕屋修建、座便器补助、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期人员管护工资补助费用支出,可用于设施设备建设支出(包括三格化粪池等储存设施设备、堆沤肥设施设备、粪污运输管道及抽粪车等设备提升)

省级财政:对农村户厕改造按照1000元/座的标准给予补助,主要支持农村厕所前端卫生化改造和后续管护、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

市级财政:对达到无害化标准,且退街入院、入室的,每座奖励500元。奖励资金由乡镇统筹用于粪污收集、储运、资源化利用及后期管护能力提升的设施设备建设。

县级财政:按照省、县1:1的比例1000元/座标准配套资金,资金由乡镇统筹用于粪污收集、储运、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等资金量大、投入不足的薄弱环节。

(二)资金申报及兑现

项目补助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进行,由项目村向镇上报资金申请、项目验收报告及项目相关印证资料后,镇上报县级部门审核、申报兑现各级补助资金。

以上补助资金均为专项奖补资金(补助标准及资金用途如有变化,以当年上级正式文件为准),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各项目村要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不按规定违规使用资金的,取消其奖补资格,依法依规追回奖补资金,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补助资金到位后,镇财政所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统筹研究制定出台资金使用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管理使用各级资金,同时要防止资金滞留被收回的问题发生。资金支出结束后,由项目单位委托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估,并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目实施村为项目实施主体,要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职责,成立相应机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领导,亲自安排,着专人负责。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改厕工艺,出台改厕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合力推动改厕工作落实。

(二)严格监督管理

一要加强技术支撑。各项目村要成立技术服务推进组,培训确定1-2名改厕技术员,对改厕工作进行巡查指导。二要全程质量监督。建立镇政府监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建设和验收过程中必须有村民代表参加,对改厕设备与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落实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保修责任和返修责任。三要做好损坏或不达标卫生厕所修复整改,确保已改造的卫生厕所好用、耐用、群众愿意用。四要严格资金监管。加大资金监管审计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并接受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监督。五要加强档案管理。按照晋农居办发〔20xx〕4号文件要求,对已进行户厕改造的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户厕档案信息,实行台账化管理;对20xx、20xx年整村推进财政奖补的行政村,进一步完善村级改厕档案信息,包括总户数、常住户数、厕所总数、应改厕所数、卫生厕所数(其中包括无害化卫生厕所)、抽粪车等粪污储运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清掏队伍等长效运维机制建立等。六要做好信息公开。加强全面、客观、及时、规范的信息公开公示,畅通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三)健全管护机制

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厕所管理办法,建立“建管服”并重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户厕使用及粪污处理工作能够长期有效运行的目标。原则上实现整村推进的村至少培训并配备1名整村推进“明白人”和1名厕所设施管护人员。鼓励各村通过购买服务或与个人、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要做好卫生管理。加强农户厕所清洁和公共厕所日常卫生保洁,保持清洁卫生。三要加强粪污管护。严禁随意倾倒或直接排放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后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粪污不得还田。

(四)做好信息报送。在改厕工作推进中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项目村每月20日前向镇村镇办报送本村改厕工作进展情况。镇将厕所改造情况适时通报和公布,工作成绩要与年终考核挂钩,严格落实奖惩责任。

(五)营造良好氛围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利用板报、传单、广播、微信、微博、公众号、客户端等形式,加强农村户厕改造的宣传、引导,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到“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中来,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好,为推进“厕所革命”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农村改造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危房改造和全县四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着力打造规划有序、居住安全、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预安排计划3954户(见附件1)。

三、补助对象、建设及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贫困家庭无房户以及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贫困户。全县71个贫困村的农村危房改造户全部纳入今年计划 。

(二)建设标准。危房改造分拆除重建、修缮加固两种方式。贫困家庭无房户实行新建,因地质灾害倒房户以及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属于C级的危房实行修缮加固。翻建、新建住房面积,原则上控制在每户60平方米以内。

(三)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

(1)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

(2)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上述政府补助部分,中央每户综合补助7500元,省级每户综合补助3000元,合计政府每户补助10500元。各乡镇要合理确定重建户、修缮加固户,按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严禁平均补助。

四、基本原则

(一)群众自愿。农村危房改造申报、改造方式的选择均由群众自主决定,乡镇、村要加强宣传引导,不得包办替代。

(二)满足抗震要求。拆除重建和维修加固,均应满足抗震要求。

(三)体现特色。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主要利用传统工艺、传统风格和地方建材推广新民居建设。

(四)公开公正。坚持阳光操作,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补助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民主评议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公正透明。

五、建设管理

(一)申报程序。符合补助条件的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审批,审批结果报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1、户主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户审核、审批表》(附件7),并提供户籍、低收入情况证明(低保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贫困残疾人家庭残疾人证书、一卡通或其它低收入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危房照片等材料。

2、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并公示。村委会接到危房改造户的申请后,应及时召集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材料包括户主姓名、家庭类型、新建房或修缮加固、补助金额等,并将公示情况拍成照片放入申报材料中),公示时间为7天。经评议认为符合救助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对不符合救助条件或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退回并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3、乡镇审核。乡镇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现场核查。经核查认为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与农户签订农村危房改造协议,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审批。

4、县领导组审批。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接乡镇上报材料后,由领导组办公室(住建局)牵头,会同发改、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及时审批并在网上公示。

(二)乡镇上报材料

1、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乡镇危房改造农户基础资料表(花名册)打卡花名册;

2、相关公示材料(包括户主姓名、家庭类型、新建房或修缮加固、补助资金等,并将公示材料拍成照片);

3、农户家庭建房申请书;

4、危房鉴定表(附件6);

5、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资料(会议记录和村民代表签字);

6、村公示栏内照片及公示复印件;

7、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户审核、审批表(附件7);

8、乡镇公示复印件;

9、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表(附件8);

10、乡镇公示复印件;

11、农户相关证件复印件(身份证、户口薄所有人员、五保证、低保证、残疾证、一卡通等);

12、低收入证明材料(低保户需提供低保证复印件,五保户需提供五保证复印件,残疾人需提供残疾人证书复印件,其它贫困户应提供相关证明);

13、网上信息录入登记表(含照片);

14、集中连片建房项目,乡镇政府应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规划方案,连同房屋平面图、立面图、相关资料和图纸等材料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三)档案资料编制与管理。乡镇负责编制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做到材料齐全、管理规范。档案内容应包括上述乡镇上报材料的全部内容并按顺序用A4版面装订成册,封面统一采用“金寨县××乡(镇)20xx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档案资料”字样。纸质档案一式2份,乡镇初审后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审批,档案全部完善后,由县、乡镇各存一份。此外,乡镇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本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的录入与管理工作,确保网上信息系统农户信息的录入及时、全面、真实、准确。

(四)工程验收管理。危房改造完成后,由乡镇政府先行组织验收,初验合格后填写《金寨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户验收表》,向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县级验收由县住建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进行。改造后的房屋产权属农户所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直接关系住房困难农户的切身利益。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抓,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具体经办,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做好摸底排查,认真编制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二)严格审核审批。各乡镇在确定改造对象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弄虚作假,对于虚报、重报、一户多报以及骗取危房改造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该户危房改造补助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搞好统筹结合。农村危房改造要与县四项重点工作统筹结合。要积极推广《金寨县农民建房图集》的使用,推进农房建设技术进步,引导农户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满足抗震要求的住房。

(四)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县住建部门要会同项目乡镇加强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与质量把关,抓好质量安全检查,确保不出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

(五)严格工期要求。各乡镇在4月25日前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础信息表报送至县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审批,4月底要全面开工,9月底前要完成危房改造,报送档案资料及补助资金打卡发放工作。

农村改造方案(篇6)

为贯彻落实省、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要求,做好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解决帮扶村贫困群众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对帮扶村贫困群众的危房进行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各县(市)住建局要充分认识做好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细则》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将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指标向帮扶村倾斜,通过政府补助、帮扶单位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改造帮扶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的危险房屋,为其解决基本居住安全问题,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二、工作任务

各县(市)住建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驻村工作组、乡(镇)和帮扶村庄,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一)工作目标。结合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计划,重点对帮扶村居住在危险场地、D级(整体危险)、C级(局部危险)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实施改造工程。经初步调查统计,在592个帮扶村中,除无危房改造户的和不在改造范围内的村,需进行危房改造的约为1849户。年内帮扶村危房改造覆盖率要达到85%,力争达到全覆盖。

(二)时间安排。要按照有关政策及程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紧确定帮扶村改造户,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10月底前全部完工并完成县(市)验收。

三、资金筹措及改造标准

(一)资金筹集。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省给予补助,并以县(市)为单位,根据帮扶村群众贫困程度、危房改造方式等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对危房改造户予以分类补贴。市、县(市)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帮扶单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予以支持。

(二)改造标准。翻建、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各地通过危房改造方案设计和推荐,为改造户提供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风格、传承和改进传统建筑工法的方案,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四、工作要求

(一)客观公正确定补助对象。各地要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的程序,根据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者优先和同等条件下残疾人家庭优先的原则,确定危房改造户,提前做好改造准备。

(二)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县(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协助指导危房改造户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对需要搬迁异地重建的改造户,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对确定改造的危房,要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

(三)做好技术服务。对于确定的改造户,当地建设部门要及时提供和推荐设计方案供危房改造农户选择。指导施工队伍或建筑工匠按照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指导,切实加强帮扶村危房改造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要组织协调落实建筑材料的供应。当地地震部门协助建设部门开展好农村危房改造中地震安全方面的技术服务。

(四)整合各类资源。对危房改造户数较多的村,可采取统一规划和设计,集中连片建设,实施村庄规划、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推进。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要统筹协调整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扶贫开发、改厕等建设项目,发挥综合效益,以危房改造带动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

(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实行农村危房改造月报制度,从危房改造正式计划下达后的次月开始,每月的25日前将当月危房改造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逐级汇总上报(上报表格参考沧建[2012]71号文附表),各县(市)住建局汇总后,上报市住建局。市住建局每月对各县(市)帮扶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六)做好验收工作。危房改造完成后,各县(市)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符合村庄规划,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工匠)联合评价,确认质量合格的,准予交付使用,确保改造的质量和综合效果。

(七)加强危改户档案管理。按照《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细则》中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的要求,完善农户危房改造档案,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相关信息管理。同步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确保全面、真实、完整反映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有效监督政策执行,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做好与当地加强基层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工作的推动力度。

(二)落实工作责任。市住建局牵头开展全市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好配合。县(市)住建局牵头负责本地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搞好督导协调,乡(镇)、帮扶工作组要组织帮扶村做好改造户的确定、指导农户实施改造工程,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上报。

(三)强化监督检查。市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县(市)落实工作任务。各县(市)住建局每半月向市住建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局每月进行通报、调度,并进行重点督查。各县(市)也要建立定期通报、调度制度,抓好组织推进工作,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按时完成。工作滞后、措施不到位,或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

(四)完善考核机制。将帮扶村危房改造情况,作为对各县(市)、驻村工作组及帮扶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住建局和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当地驻村工作组组织考核验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县(市)进行重点抽查,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农村改造方案(篇7)

为切实做好我县2022年农村厕所改造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根据省、市相关会议统一部署及《关于阜阳市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阜农〔2022〕 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总结梳理农村厕所革命的经验和不足,巩固现有农村改厕成果和整改成果,不断提高改厕质量实效,稳步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完善提升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底,全县完成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4981户以上,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以上。

三、改厕原则

(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建立政府统一组织、专业服务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推进体制,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把群众认可、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农村厕所改造基本要求,充分听取改厕群众的意见建议,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

(二)示范带动,整村实施。坚持“五先五后”(先宣传后改厕、先培训后施工、先示范后推广、先建厕后拆厕、先满意后验收)方法路径,实行“首厕过关制”,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以行政村为单位整村组织实施,通过示范带动引导群众主动改厕,有力有序、稳步推进改厕工作。

(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镇村实际,合理确定改厕目标计划和技术方案,选择科学适宜的改厕技术模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户则分户,不搞"一刀切",杜绝"形象工程"。

(四)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科学谋划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统筹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

(五)建管并重,注重长效。坚持质量优先,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阶段任务,科学稳步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建管用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提升农村改厕成效。

四、改厕对象与范围

(一)户厕

农村户厕改造的对象重点是达不到卫生厕所标准的农村户用厕所。原则上,每户只能申请改造一座卫生户厕。存在以下情况的农户暂不列入改厕计划:

1.三年内有拆迁计划的农户。

2.空挂户。

3.长期举家外出且书面征求意见不愿意改厕的农户。

4.已住敬老院、养老院的五保、孤寡老人户。

5.已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户。

对于长期在某行政村(社区)居住,有固定住宅(非租住)的非本地农村户籍的农户,可申请纳入长期居住地改厕计划。

各乡镇要认真做好改造对象摸底工作,并对改造对象精准度负责,建立改厕农户花名册,实行对账销号制度,改造一户,销号一户。

在改厕范围上,原则上以在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美丽宜居自然村所在行政村整村推进为主,也可选择改厕基础条件较好、村两委班子执行力强的行政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其他农户自愿申请改厕的也要纳入改厕计划。

(二)公厕

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中小学、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以及流动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布局建设农村公共厕所,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对于三年内有撤并搬迁计划的村庄,原则上不纳入户厕改造计划,若户数较多、需求迫切可因地制宜、合理配建公厕解决农民卫生如厕需求,防止大拆大建,造成资金浪费。

五、改厕模式与标准

(一)户厕

不同的乡镇、村应当在统筹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的模式,坚决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以推广应用集中下水道式、砖砌三格式、玻璃钢三瓮式为主,改厕标准执行2020年国标《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在污水管网覆盖村庄,要推广使用集中下水道式;已完成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的农户,可在末端直接接入污水收集管网。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要采取单户或联户的方式,推广使用砖砌式三格式或玻璃钢三瓮式厕所。户厕改造前应对农户家中的粪便管道和其他生活污水管道分离。

在厕屋选址上,户厕应符合村庄规划和不影响村容村貌,不得在国省干线、县乡道、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及村内沟塘边户厕。

新建厕屋必须进院入室靠墙,原则上不得建设独立式厕屋。确实不具备入室条件的可靠墙建造砖混结构厕屋,做到有门有窗、通水通电,使用面积≥1.4㎡,墙体、屋顶安全牢固,室内地坪硬化、防滑,且高于室外化粪池100㎜。积极推行一键按压式节水型、防臭型厕具设备。

在化粪池建造上,要将不渗、不漏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有效容积≥1.5立方m。要尽量选在屋后或围墙外下风向以及车轮碾压不到的地方,便于出粪和清渣。要与农家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药园建设相结合,就地就近、便捷有效利用粪污资源。砖砌式三格化粪池盖板应安全、密闭并留有口径适宜(300~400mm)的清渣口、观察口和掏粪口,要采用“凹槽式+市政污水井盖”式化粪池外观设计,确保农户能够自行方便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液施肥。玻璃缸三瓮式化粪池顶部要做硬化加固。化粪池进粪管内径≥110mm,位置要设置在距盖板100㎜处,要有6~8的倾斜角;过粪管内径≥110mm,要呈倒“L”型交错设置,上端与进粪管口平行,下端要距池底250㎜左右;排气管要靠墙固定或者底部安全牢固,内径≥75mm,高度不小于1.8m,管口要安装伞形防雨帽或T形三通。若场地条件有限也可与进粪管综合设置。集中下水道式户厕要采用简易二格式化粪池,有效容积≥0.75m,两格之间要设置过滤网,池壁厚度适宜,盖板密封、坚固、安全。

(二)公厕

农村公厕建造应立足实际,本着简单实用、干净卫生、无害化处理、便于维护的原则,符合公厕相关通用规范。原则上建筑面积不低于40㎡,化粪池容积不小于9m。公厕建造可参照县住建局建筑勘察设计室设计的农村公厕图纸,各乡镇也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委托专业机构设计公厕图纸,并报县改厕办备案;公厕化粪池要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可采用玻璃钢材质等一体化化粪池或砖砌式公厕三格式化粪池。公厕建设选址要科学,应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无地质危险地段。公厕如厕道路应硬化,公厕内外地面应做防滑处理。新建公厕不得占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应当避开水源及其他水体,禁止将粪液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六、改厕方案与流程

(一)方案制定(3月底前)

由县级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专家、镇村和农户代表进行必要的论证,经市级审核同意后,统一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二)改厕申请(4月底前)

1.户厕:按照一户一厕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申请并填写改厕申请表。各乡镇要以在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美丽宜居自然村所在行政村为重点,摸清核准本村总户数、常住户数、应改户数、已改户数等基本信息。对应改农户要逐户上门,通过发放改厕明白纸等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对申请参与当年度改厕的农户,要确认农户详细信息包括常住人数、厕屋地址、水冲条件、农户对厕具的个性化需求、粪污处理方式及农户义务等;改厕申请表要经过户主签字确认。对不具备改厕条件的农户和符合改厕条件但不愿意改的农户,要做好解释和确认工作。

2.公厕:由各乡镇根据《颍上县2022年农村厕所改造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实际需求合理拟定公厕改造计划,并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交《公厕改造申请报告》,明确公厕改造地点、数量、规格、群众评议过程等,待县农业农村局批复后方可组织开工建设,否则按未批先建处理,不予奖补。若是乡镇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委托专业机构设计公厕图纸,要在提交报告的同时提交备案资料。

(三)公示确认(5月底前)

对纳入改厕计划的户厕和公厕,要提前在建设地点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四)前期保障(6月底前)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方案制定,明确改厕地点、改厕路径、技术模式、政策措施、进度计划、资金安排、时间节点;开展对全县各乡镇干部、施工人员的政策、技术培训;同时,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包工包料或分开发包的形式,负责本地改厕设施、设备和施工的招标采购与建设施工,指导与群众签订改厕协议书,明确技术模式、施工方法、管护责任、资源化利用要求等内容,落实农村改厕项目公示制度,发挥好乡、村两级的作用,充分发动群众以投工投料投钱等形式参与实施和监督。

(五)施工建设(10月底前)

各乡镇对农村改厕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必须由经过培训或具有资质的工程队承担,并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农村改厕工程所使用厕具、管材等材料应是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具有质量检测报告和质保期承诺。

各乡镇要制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范和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施工过程中化粪池基坑开挖或厕屋建设应避免影响周边建筑物基础、墙体等,同时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护装置,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要加强农村厕所改造监督管理,提高改厕质量,防止做表面文章,禁止单纯将改厕资金用于厕屋粉刷、装饰等与提升厕所安全性、实用性无关的用途,坚决制止单纯的“刷白墙”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六)竣工验收(12月中旬前)

农村厕所改造竣工验收按照镇、村(社区)初验、县级复验的程序进行。

镇、村(社区)初验:凡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改造全部完成,具备使用条件,户档资料齐全的,镇、村(社区)组织人员进行初验查,通过率达100%的,向县农业农村局申报复核。

县级复核:县农业农村局接到乡镇申请报告后,聘请第三方逐户核查。核查不合格的,责成乡镇限期整改,整改到位的重新申报核查,两次核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并追究施工队、村镇验收人员责任。

(七)移交(12月底前)

对县级复核验收合格的户厕,镇、村要让群众签字、认可后及时移交给群众,原则上由农户负责移交后的日常管护工作。对于县级复核验收合格的公厕,要及时移交第三方管护,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七、档案资料整理

各乡镇要及时收集、建立、完善改厕户档等资料,加强对户档资料真实性、准确性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改厕工作程序,竣工验收一户、档案完善齐全一户、录入系统一户,同时做好改厕工作相关信息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各乡镇要加强改厕系统真实性、完整性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改厕资金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防止出现虚报农户套取资金、提前录入农户信息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要加强农村改厕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施工、监理、验收等全过程档案管理工作;按照相关规范保存农村改厕各个关键环节的有效信息资料;对于验收合格、移交给群众的户厕,要按年度档案编号逐户悬挂民生工程农村改厕标识标牌,为构建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提供保障。

八、后期管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逐步完善“1133”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一是要按照““七有””(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台账、有宣传)标准,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乡镇农村改厕维修与清掏服务站正常运转。二是要保持村级厕具维修和粪污清掏服务队伍相对固定,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三是要建立10个乡镇粪污处置中心300立方大型储粪池运维管护长效机制,积极尝试服务站运转与全县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相结合,委托第三方环卫公司开展粪污清掏与厕维修服务,确保发挥实效。四是要加快县级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智能化平台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2022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 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县农村自然村厕所改造日常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考核调度等工作。各乡镇是农村改厕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乡镇年度改厕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自然村农村改厕工作。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靠前指挥,选配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熟悉业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和具办人员,切实履职尽责,把改厕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宣传发动、征求意见、确立方案、示范先行、全程监管、逐户验收、满意度测评的改厕推进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意见,深刻汲取形式主义“刷白墙”的深刻教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群众知晓、群众参与、群众满意工作,避免“干部干、群众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落实保障资金。改造资金以省、市、县政府补助为主,群众自筹相结合。乡(镇)政府要对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补助标准:户厕(含农户自建)经县级验收合格后,砖砌三格式或玻璃缸三瓮式户厕补助2300元/户(含化粪池1300元/户,室内卫生间1000元/户);集中下水道式户厕补助1700元/户(含二格式化粪池700元/户,室内卫生间1000元/户)。群众自愿提高标准的,超出部分由群众自筹。新建公厕按每座10万元给予乡镇奖补,不足部分由乡镇按照“政府补助引导、集体和社会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筹措原则,多方筹措解决。各乡镇要建立健全改厕农民工签订劳务合同、工资定期发放等权益保护机制,及时掌握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正确引导并及时化解问题,杜绝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四)加大宣传培训。层层开展培训,让各级干部和村民代表熟知熟记改厕政策,熟练掌握改厕各环节技术要领,胜任改厕工作要求。通过印发改厕明白纸、利用村广播、开展阜阳夜话等方式,将目前我县农村厕所改造政策、农村厕所改造技术及改厕后维修清掏相关知识宣传到户,用群众看得懂的文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传培训,让广大群众熟悉掌握厕具使用要领、管护方法,自觉养成文明卫生习惯。

(五)强化督促指导。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将定期考核调度农村改厕工作,对农村改厕工作成绩显著的.乡镇,实行相关激励措施,对工作落后的乡镇将全县通报、约谈乡镇负责同志。

农村改造方案(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活动,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的意见》(豫改办〔20xx〕5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豫农办〔20xx〕3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部署,以乡镇为单位,以农户改厕整村推进村为重点,普查、制定农村改厕目标任务,以行政村为单位整村推进户用厕所改造,做到应改尽改。完善提升20xx年、20xx年、20xx年申报整村推进村的户改厕数量和标准,20xx年新完成整村推进村24个,新完成改厕农户5000户,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建立统一领导、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推进体制,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狠抓落实。

(二)以人为本、广泛参与。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农民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今年主要是动员农民群众自建卫生厕所,财政实行奖补模式。

(三)典型示范、整村推进。按照县抓示范乡镇、乡镇抓示范村、村抓示范组和示范户的工作思路,广泛发动动员,因地制宜,整村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改造村卫生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要达到85%以上。

三、改厕模式、改厕对象和补助标准

(一)改厕模式。农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改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小三格模式。由乡镇统一采购改厕厕具,组织实施。二是水冲式+大三格模式。农户厕所达到水冲式卫生厕所,粪污抽运到大三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这种模式主要是鼓励农户自建)。三是水冲式+污水管网模式。农户厕所达到水冲式卫生厕所,粪污排入污水管网进行处理。

(二)改厕对象。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的重点是达不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的农村户用厕所,多年无人居住及3年内有搬迁计划的农户可暂不列入改厕计划。

(三)补助标准。按照政府补助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农户自己改建或自备砖、砂石、水泥建筑材料或以出工等形式参与改厕,县财政每户给予1000元的奖补。鼓励联村联户建立无害化大三格化粪池,将厕所粪污导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县财政每立方米奖补260元。

(四)奖补资金来源。奖补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省、市奖补。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xx年7月底前)

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进一步摸清户厕改造底数,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层层动员部署。

(二)严格执行改厕标准。要充分考虑农民长远需求,超前谋划,厕具应具有检测报告,主要参数需达到《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有关标准。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整村改厕完成后,由乡镇负责组织验收。

(三)组织实施。(20xx年9月底前)

1.目标任务。将20xx年农村改厕工作任务分解下达至各乡镇,各乡镇制定改厕工作方案,确定改厕目标任务。

2.强化责任。各乡镇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改厕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确保任务完成。要培养培训专业施工队伍,明确施工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规范施工。

3.施工标准。农户厕所小三格化粪池容积不小于1.5立方米,水泥结构砖砌建造化粪池不小于2立方米,厕屋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厕屋地坪硬化、墙体照白、有门、有顶、有照明、有水管进入,厕屋高度不低于两米。组织施工要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改厕技术规范,组织改造户、施工方和村义务监督员逐户实施,进行对基坑开挖、化粪池安装、厕具安装、回填等监督实施。一是小三格模式。由乡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要求试行》技术标准,统一采购厕具设备,统一组织实施。二是水冲式+大三格模式。对厕屋、蹲便、化粪池进行改造,达到卫生厕所标准。鼓励农户按照标准自行改建卫生无害化厕所,无劳动能力和贫困家庭由乡镇、村组织实施,要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按照施工标准,确保改厕质量关。三是水冲式卫生厕所+污水管网模式。对城镇近郊村能与污水管网相连的农户,按照卫生无害化厕所的标准,对农户厕屋、蹲便、冲水设施进行改造。达到厕屋天不漏雨、人不漏身、地不漏粪、无气味、无蝇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卫生厕所标准。认真填写改厕信息表,对已改造户登记造册、编号、建立电子档案,县、乡两级留存备案。

4.加强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验收质量关,选择的厕具产品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村民代表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

(四)考核验收。(20xx年10月25日前)

1.村级自查。以村为单位,组织两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组成检查组,对户厕改造工程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和公示。自查合格后,申请乡镇政府验收。

2.乡镇验收。乡镇组织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各改造村改厕农户改造工程质量和数量逐户核查。对合格群众满意的无害化户厕,验收组成员签署验收合格意见,申报县级核验。

3.县级核验。县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根据乡镇验收结果对乡镇上报的无害化户厕数量和质量进行核验。

4.奖励政策。对按时按标准完成改厕任务的乡镇,经抽验合格后每户给予1000元奖补;对按标准建设无害化大三格储粪池的每立方米奖补260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改厕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为完成好这项民生实事,成立县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强力推进。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各行政村是农村改厕工作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农户改厕工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改厕工作实行日报告、周督导、月讲评制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改厕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农户改厕财政资金补助、村民自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策和项目补助资金。各乡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负责组织动员群众进行厕所改造,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强农村改厕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建立社会化管护机制。改厕完成后,以乡镇和村为单位,做好粪渣收运工作。也可通过市场化运作等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厕后的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改厕任务及整村推进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年终考核内容。要加强经常性的督导检查,重点督查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资金支持、改厕进度、建设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严格执行工作进度周报告,各乡镇每周五将本周农村改厕进度情况报县改厕领导小组,每月25日前报当月农村改厕汇总情况。县政府对工作进度较快的乡镇给予表彰,资金奖补。对问题突出,进度较慢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和问责。

农村改造方案(篇9)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为目标,以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出发,逐步改变农村困难群众无房住、住危房的状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目标和原则

(一) 工作目标

全县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00户(其中包括2012年11月下达的400户,200户为散户改造,200户为集中连片的建筑节能示范户),2014年下达任务500户。

(二)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根据困难群众的经济状况,按照先无房户、危房户,后其他困难住房户的要求,科学规划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因地制宜,分类分户解决。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区别不同对象和住房困难类型。按照旧房维修、危房改建、无房新建等不同类型逐户解决。

--先易后难,满足安全居住。根据经济实用、节地节能节材的要求,要先易后难,坚持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以满足安全适用的居住需求。

--政府主管,社会多方参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要立足于农户自力更生,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建立政府补助、住户投入、社会帮助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机制。

--节约用地,坚持一户一宅。解决农村困难群众新的住房后,应收回原宅基地,防止在危房改造工作中,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 方法和措施

(一) 危房改造对象

危房改造对象是生活在农村贫困线以下的下列人员,并属于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简易土窑洞,简陋土坯房的住户或房屋已经倒塌的无房户:

①经县民政部门确认的农村低保户;

②经县政府确认的农村低保边缘住房困难户;

③经县政府确认因灾因病返贫的住房困难户;

④经县民政部门确认不宜集中供养、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

(二) 改造方式

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坚持个人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危房改造资金;坚持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采取新建、改建、修缮、置换或其他方式推进工作;坚持统一组织建设维修与住户自行修缮相结合,多途径多方法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三)任务分解原则

危房改造任务分解,要结合全县新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在有利于促进全县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前题下,坚持以分散改造为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在各乡镇自行摸底申报的基础上,分解改造任务(后附危房改造任务分解表),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各乡镇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四) 危房改造要求

1、各乡、镇在安排改造任务时,要严格按照三最原则,即以满足农户最基本需求为目的,优先改造最困难群众的最危险房屋,各村在确定具体改造对象时,要将决定权交给群众,由村民组民主评议决定,并张榜公示,避免优亲厚友,假公济私的情况发生。

2、各乡、镇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计划、资金分配等文件进行公示,并及时向农村危房改造办报告。

3、农村危房改造中拆除重建的农房要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建造成本。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补助的危房户,建房面积按照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户均在40~60平方米之间的标准执行。

4、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技术力量现场监督,监督工程质量,重点加强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的监管,建筑物承重墙砌筑厚度在240mm以上,楼板应采用整体现浇,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进场材料的监督检查,不准用旧砖和半截砖砌筑建筑物承重墙,确保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合格。对于集中建房点需由施工单位代建的,必须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5、改造任务结束后,由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进行竣工验收,并向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将组织财政、住建、民政、国土、审计等部门,以镇乡为单位进行抽查。

(五) 资金筹措与管理

2013年各级财政对农村危房改造平均每户补助标准为140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500元;省级财政补助2600元;市级财政补助1950元;县级财政补助1950元。建筑节能示范户补助资金每户再增加2500元,由中央财政负担。具体每户的补助标准,按照改造方式等情况,具体验收评估后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户储存管理。

四、 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关系民生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县政府决定成立xx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成 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任由郭俊斌兼。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收集、上报、整理,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搞好各项政策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

危房改造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抓落实。县财政局要按照年度改造任务,负责安排改造资金,监管改造资金使用。县民政局负责认定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等改造对象,配合县住建局搞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决必需的农村改造住房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县审计局负责改造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提供领导组办公室。

(三)完善机制

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落实,县政府将建立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目标责任、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定期督查危房改造工作、年终考核目标任务的目标工作责任制,建立长效、动态的工作机制与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公示制度、严密审核制度、透明资金拨付制度。

(四)制定规划

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要组织搞好调查研究,摸清住房困难情况、建立危房改造档案、扎实搞好前期工作,在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危房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分期分批推进、分户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危房改造工作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改造名单和实施方案。

(五)搞好衔接

在移民整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住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困难群众,不再作为此次的解决对象。要搞好政策衔接,避免重复补助。在保持原各项工作责任主体和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公示移民整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残疾人危房改造、农村住房改造等情况。

(六)舆论宣传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和标语等形式,宣传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配合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群众,以捐资、出物、投工等方式开展帮扶和互助,为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作出积极贡献。

农村改造方案(篇10)

根据中央农办、省委农办关于分类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科学确定农村改厕任务的要求,我县作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类县,到2022年底,县域范围内重点乡镇中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实现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全覆盖。为进一步以整村推进为主导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科学指导农村户厕建设与管理,提高改厕质量,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计划完成20000户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其中包括万福镇镇南村、古城镇草寺村、褚集镇赵庄村等71个行政村共计9100户以上“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在20xx年9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接通使用,并通过县级验收。

二、建设模式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我县坚持"卫生、经济、适用、环保"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主推砖砌式三格化粪池、国标玻璃钢化粪池、混凝土整浇等主要改厕模式,具体改厕模式由各乡镇根据地方群众意愿自主选择。

三、建设标准

依照《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三格式化粪池建造基本要求为化粪池容积1.5-3立方米,三格比例2:1:3,深度≥1.5米;管路要安装合理;要有防渗措施;提倡使用旧砖;三格化粪池建造可采用砖混砌筑、混凝土捣制,或选用预制型产品。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怀远县农村新型三格式化粪池实施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执行。一体化三格式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施工和安装。

四、奖补措施

对农村户改厕实行以奖代补,奖补标准为1400元每户(贫困户1700元每户),资金来源为省、市、县补助资金和统筹使用的中央财政“整村推进”奖补资金。经过备案、统一编号、录入改厕信息系统,并且县级验收合格、“一户一档”档案资料准备齐全的,方可按照我县改厕奖补政策予以兑现奖补资金。中央下达的整村推进奖补资金县级将按照20xx年度各乡镇完成“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的农户数量,经县级财政统筹后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由各乡镇统筹合规使用。

五、实施方式

三格化粪池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要确保“一户一档”资料齐全,三格化粪池建成后要进行定位编号,同时完成信息系统录入。相关具体工作由各乡镇统一组织、具体实施并组织初验,初验结束后,以乡镇为单位申请县级验收。县级验收通过后,将奖补资金拨付至各乡镇财政账户,由乡镇打卡到户或经改厕户同意(以三方协议为据)打至施工队账户。省市复核通不过的户,奖补资金由乡镇政府负责追回。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各乡镇要按照工作部署及相关要求,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县财政局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统筹资金,共同推进。

2、发动群众参与。各乡镇要大力宣传农村改厕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让广大群众真正意识到群众自身是改厕的直接受益者、最大受益者,群众是改厕的实施主体,宣传引导群众自主自发参与改厕,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努力营造政府引导、群众动手的良好工作格局。

3、稳妥有序推进。各乡镇要切实把农村改厕与脱贫攻坚、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户改厕工作,提升环境整治成效。要严格按照“进院入室”的原则进行改厕,在远离住房外进行改厕的,原则上不予验收。同时,要杜绝“一刀切”,对暂不具备改厕条件的农户,可以暂缓改厕。

4、严把改厕质量。各乡镇要严把改厕质量,运用工程化思维推进改厕工作。改厕技术人员要经过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的改厕技术培训并且考核通过,获得培训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开展改厕建设工作。各乡镇要有专人负责改厕业务指导工作,施工前要组织专业的技术员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全程监督指导,注重过程管理,确保改厕“改一户、成一户”。

5、建立公示制度。要按照信息工作、村务公开等有关要求,建立公示制度,奖补到行政村的资金分配方案要进行公示,补贴到户的资金分配情况要在本村进行公示,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6、完善后期管护机制。要按照《怀远县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工作方案》的要求,完善管护服务站建设,充实管护服务队伍,加强管护车辆的运维管理,做好厕所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不断巩固和提升农村改厕工作成果。

7、加强资金管理。中央财政整村推进奖补资金支付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执行,不得用于与整村推进无关的支出,对于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或违规发放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规章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的环节和流程,及时掌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8、严格督查考评。各乡镇要把改厕任务落实到村、到人,强化督导检查、明确奖惩措施。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要按照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持续开展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加大调度曝光力度,确保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

农村改造方案(篇1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2022年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要求,坚持以点带面、整村推进、逐年实施、全面推开,有力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和监督社会化。2022年全县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3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常住农户的48.89%,全县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逐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文明如厕新风尚逐步形成。

二、重点工作

针对全县农村“厕所革命”存在部分乡镇和行政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群众发动不充分,推动方式简单化,改厕质量不够高;各乡镇对改厕后续管护、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探索不够深入,市场化管护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村近两年配备的抽粪车辆长期闲置,行政村公厕日常保洁管护人员落实不够到位;部分农户存在“一户多厕”,厕所坏了无人修、粪污满了无人抽,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突出问题,具体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扎实开展“回头看”。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和核心之策。各乡镇要对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用厕所全面开展一次“回头看”,深入摸排已改厕所的使用情况,对不能正常使用的逐村逐户逐厕抓好整改落实。其中因厕屋、厕具、粪池、用水和防冻等原因造成不能全年使用的问题厕所,尽快督促整改;因技术模式不适宜、造成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厕所参照今年改厕模式重新改造。要建立问题厕所整改台账,逐厕销号管理,经乡镇自查验收合格,申请县级复核验收并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参照今年补助标准通过农户“一卡通”兑现资金,确保户用卫生厕所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

(二)全面落实今年任务。各乡镇要综合考虑村社地理条件、农户经济水平和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开发和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规划,紧扣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逐村逐户落实好今年改厕任务。要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把农村改厕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配套建设相结合,确保后期维护安全顺畅。要积极探索创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力争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三)大力开展宣传引导。针对近三年改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今年要通过现场讲解、印发宣传资料、播放改厕专题片等形式,下功夫抓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群众对改厕政策、改厕模式、厕具特点、补助标准等家喻户晓。尤其要引导群众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改厕模式,做到精准改厕。各乡镇要在改厕数量大、相对集中的村建立不同改厕模式、不同厕具产品集中展示点,以供各村组织群众观摩学习,并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产品介绍和技术讲解,让群众全面了解改厕知识,掌握厕具安装技术,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改厕模式和厕具产品,确保改厕质量和效果。县、乡两级要举办集中培训班,重点培训乡村两级技术负责人,让其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引导群众选择最合理的改厕模式,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户厕改造技术指导手册》,坚持因户施策、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户自主选择改厕模式、自主购买厕具产品、自主建设和改造厕所。原则上城镇及城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区域,推广使用水冲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川区、浅山区等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干旱山区、偏远分散农户,根据群众意愿、家庭环境条件和经济情况,推广使用卫生旱厕;对有沼气池的农户,尽量动员农户使用沼气池改造模式,利用废弃资源,减少建设成本。同时,创新其他切合实际、符合标准的新模式。从今年开始,户厕要在原址上进行改建,严禁在院外或巷道搭建彩钢厕屋、安放厕屋一体化卫生厕所。厕所必须进院入户,并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厕所入室。

(五)强化监管保障质量。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和卫健局要对申报的改厕企业进行审查和登记;厕具在有质量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的同时,必须经市场监管局进行质量合格检验和改厕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审查登记,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进入改厕农户。各乡镇在征求农户意愿的基础上,要与农户签订改厕意愿书,确定厕具模式和数量,从登记备案的产品中购买厕具。改厕企业供应厕具时,要在乡镇监督下,与村委会、农户签订三方协议书,协议书要约定改厕产品质量、供货清单、安装指导、后续维修和金额及付款方式等主要内容,特别是要向农户出具供货清单,注明厕具型号尺寸和价格,作为供货和收取改厕费用的依据。改厕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将审查登记情况进行公布,各乡镇要动员和监督农户从审查登记的产品中采购厕具,对从未审查登记企业采购的厕具,一律不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各乡镇和农村能源服务中心、爱卫办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技术人员包乡包村责任制,现场指导改厕工作,严格改厕标准和规范施工,全力保障改厕质量。

(六)健全厕所管护机制。各乡镇和农村能源服务中心要密切配合、主动作为,积极引导组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伍,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和服务模式。要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大型沼气工程、污水处理站等经营主体,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农村厕所后续管护服务组织,形成有偿服务、自主运营的市场化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粪污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规范化管理服务。要积极推进厕所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化粪池应及时清掏,清掏的粪渣就地就近集中堆肥堆沤,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施用农田,严防随意倾倒、污染环境。要采取试点示范开展沼气发酵、堆肥堆沤和有机肥生产等处理方式,引导群众科学用肥、规范用肥。各乡镇要及时督促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近三年来投放的129辆吸粪车使用率,不得闲置或挪作他用,并管好用好农村“厕所革命”公益性岗位人员,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能利用。

(七)积极开展示范工程。坚持“整村推进、自愿申报、先建后验、验后补助”的原则,抓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建成一批农村改厕典型示范村。各乡镇要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与前三年实施的57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和今年确定的18个整村推进示范村一体谋划、统筹安排,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整村推进改厕示范村改厕率达到常住人口的85%以上。要进一步了解农村厕所建设模式、管理维护和群众使用满意度等情况,及时掌握群众新需求,完善服务新举措。同时,各乡镇要把户厕改造与清洁村庄、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统筹实施户厕改造与污水处理,建设重点示范村,形成改厕整体效应,绝不能不抓整村推进示范村,不能简单地将改厕任务分配到各个行政村。

三、主要改厕模式及补助标准

为了满足全县不同区域、不同群众的多样化改厕需求,各乡镇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群众科学选择合理改厕模式。

(一)水冲式厕所。在城郊等有污水收集或处理设施、污水管网覆盖到村的户,重点推广建设水冲式厕所,户内接通排污管道,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收集设施或处理厂。每户补助1900元。

(二)电动节水冲三格化粪池厕所。在无下水道管网条件,但自来水有保障、道路通畅、院址面积大的村庄,重点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除使用备案的成品化粪池外,部分农户可自建钢筋混凝土现浇化粪池,但要严格按照建筑行业标准建设,容积在1.5立方米以上、结构为2:1:3三格式标准。每户补助1900元。

(三)户用沼气改造厕所。对有沼气池的农户,将其原有的沼气池改为化粪池,配套安装节水便器和冲洗设备,既节约改厕成本,又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实现粪污利用和改厕效果“双赢”目标。每户补助1500元。

(四)粪尿分集式卫生旱厕。在山区经济条件较差、道路不畅、抽吸不便利的部分农户,在原厕屋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旱厕,采用专用的粪尿分集式便器,将粪便和尿液分别收集到储粪池和储尿桶。粪便需用细土、草木灰等覆盖物掩盖、吸味,并进行脱水干燥、杀灭病原体,达到无害化要求;尿液可兑水直接用于农业施肥。每户补助1500元。

(五)直通防冻改良型卫生旱厕。在道路不畅、受环境条件限制的部分农户,可推广直通防冻改良型卫生旱厕,根据厕所空间建设1方以上不渗不漏储粪池,安装直通改良式坐便器和抽风管道,粪尿集满后运输到田间堆肥堆沤。每户补助1500元。

2022年全县重点推广以上5种模式,同时鼓励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民群众探索适合农村实际、安装经济实惠、使用规范安全的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并根据市场价格参照以上相似模式予以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上已成立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和农业农村局、卫健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和考核评估,明确了责任分工,建立了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各乡镇是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主体,要切实把“厕所革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改厕工作专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实际,以整村推进示范村为主,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县农村“厕所革命”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厕企业厕具产品的检验备案及改厕的技术指导;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局负责改厕资金筹措及拨付。其他相关单位要按照工作分工,靠实责任、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确保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1.3万户改厕任务。

(二)保障资金,及时兑付。改厕资金采取先建后验、验后补助的方式,重点支持整村推进示范村改厕,全力构建国家和省市县补助、农户自筹的投入保障体系。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必须符合《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要求,经各级验收后兑付补助资金。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兑付以乡镇为单元,由各乡镇结合进展情况,分批分村组织开展自查验收,按照验收标准达到85分以上的(详见附件2),申请县级复查验收。县级复查验收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农村能源服务中心招标确定第三方机构组织验收。项目验收、评估、绩效评价等项目管理费用从中省下达的改厕专项配套资金中列支。经验收达标后,农村能源服务中心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拨付至乡镇,乡镇通过“一卡通”兑付到农户。财政奖补实行“一户一厕”,对象为2022年新建或改建的户用卫生厕所,坚决防止虚报冒领和重复享受改厕补助。各乡镇要紧扣时间节点,不等不靠、先行先干、突出整村推进,力争每个改厕示范户都达到各级验收补助标准。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县政府将农村户厕改造列入2022年为民措办实事当中,实行“每半月一统计、一季度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制度。各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抓好农村改厕工作及质量安全,每月13日、28日前向县农村“厕所革命”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上报改厕进度,做到县、乡(镇)、村三级数据一致,并存档备查。县委、县政府将改厕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厕所革命”工作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督促检查。农业农村局要按照改厕进度适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工作监督机制,落实公示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改厕质量及虚报冒领补助资金等问题。

(四)规范管理,健全档案。按照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县、乡(镇)、村三级均需建立农村改厕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户一标识(按照去年规定落实)。在改厕过程中,行政村要建立改厕档案,主要包括农户改厕意愿书、改厕进度表、改厕协议书等。改厕完成后,要按照户厕改造验收办法,严格验收,健全改厕档案。各乡镇要将农户改厕意愿书、改厕协议书、自查验收表、改厕前后照片等资料整理存档,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各乡镇申请验收报告、县级复查验收表、改厕图片等资料进行存档,确保改厕档案资料真实准确、健全规范。

改造实施方案范例


掌握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技巧非常重要。在进行项目工作时,编写详细的工作计划非常关键。您需要考虑要涉及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完成这项工作。本文“改造实施方案”深入解析了这个话题,可以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如果您喜欢,欢迎分享给其他人!

改造实施方案 篇1

危房改造实施方案1

根据《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关于印发黔东南州xxx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东南建通〔xxx6〕28号)精神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锦屏县xxx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锦府办发〔xxx6〕8号)精神,为确保我镇xxx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造计划任务

xxx6年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危房改造任务281户。

二、改造对象及补助标准

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最危险、最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重点结合我镇xxx6年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坚持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农村危房类别由原来的“四类三级”简化为“两类三级”,即贫困类别中将属于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农村低保户、五保户中的危房户划分为贫困户,其余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户划分为困难户。危房等级划分为一级危房、二级危房、三级危房。

按照切实改善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同时兼顾一般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的原则,各类农村危房政府补助标准调整为:

贫困户:一级危房户均补助3.5万元,二级危房户均补助1.5万元,三级危房户均补助1万元。

困难户:一级危房户均补助0.5万元,二级危房户均补助0.3万元,三级危房户均补助0.2万。

三、改造时限

xxx6年3月底启动,6月底前开工率不得低于80%,11月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12月底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四、改造要求及措施

(一)危房改造方式。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坚持个人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坚持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多方式多手段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坚持统一组织建设维修与住房自行修缮相结合的办法,多途径多方法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原则上,一级危房采取拆除重建或异地新建的方式进行改造(重建或异地新建的危改户,必须拆除原有危房,若不拆除则不给予资金补助),二、三级危房以修缮加固为主的方式进行改造。危房改造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村庄整治、土地整治、村庄绿化结合起来,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移民搬迁、残疾人住房改造,结合农村困难群众的意愿,采取新建、改造、修缮或其他方式,做好危房改造工作。

1、新建住房。对没有住房或现有住房已不能居住的,利用本村现有住房也无法解决的,可采用新建的方式解决。

2、改建住房。对原住房已成危房但还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可采用对原住房进行改建的方式解决。

3、修缮住房。对原住房已经严重破损,但修缮后还能使用的,可采取修缮原住房的方式解决。

(二)危房改造要求。

1、各村分解改造任务时,获得贫困户补助标准的农危改户必须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或属于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对象(具体名单以镇扶贫办和镇民政办的为准)。同时申请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和困难户须按改造时限等要求完成,逾期未完成的,将不给予危房改造补助,并另行调整危房改造户任务指标。

2、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困难家庭,子女有经济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造成住房困难的,享受过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的,均不在此次解决范围(违反计生户若处理好计生问题后方可申请实施)。

3、严格控制新建房屋面积,以政府补助为主的贫困户一级危房,严格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新建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含3人)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要求执行。

4、质量标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一改变房屋院落面貌,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为前提,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实用、经济”。具体要求是:(1)新建和改建住房的,应为一层砖混或砖木结构的平房,铺水泥地面,刷内外墙壁,性能要安全适用。(2)修缮住房的,根据实际情况,可选做墙壁维护,屋顶维修,铺水泥地面,刷内外墙壁,性能要安全适用。

5、列为xxx6年整村、整自然寨、整组搬迁的村,原则上不再安排危房改造指标。

(三)工作程序。

1、户主申请。符合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以该户户主的身份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一户一申请,原则上一户只能享受一次危房改造),填写《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申请表》,并提供户籍、贫困人口信息卡、计生诚信证明、住房和低保等证明材料。

2、评议公示。村民委员会对收到的申请表,经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及类别等级,并予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评议公示后,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报镇政府;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和依据。

3、审查公示。镇政府对村民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要进行审查。采取入户调整,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住房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报镇建设、民政部门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查结果要在镇政府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4、核准上报。民政部门主要对低保户和优抚对象进行复核,建设部门主要对危房改造户情况进行复核,对符合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农村危房改造优惠政策。并按年提出分批危房改造计划,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由镇人民政府上报申请补助。

5、组织实施。各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人民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本村危房改造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组织和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全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黄平贵为组长、武装部长石京坡为副组长,各包村干部,村建办、国土所、扶贫办、民政办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平秋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等相关事宜。各村要成立领导小组,村委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并确定1名副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2、强化宣传力度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变化,各村要利用新闻媒体、广播、村内宣传栏、发放政策明白卡,大力宣传改造对象及政府补助标准等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

3、明确工作责任 危房改造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村要明确任务,抓好组织实施,着力推进落实。镇直各单位有关部门要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扶贫办、民政办负责认定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配合搞好组织实施工作。国土所负责解决必要的农村危房改造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镇政府将定期对各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4、完善工作机制 危房改造工作要建立“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目标责任,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定期督查危改工作,年终考核目标任务”的目标工作责任制和建立长效的、动态的危房改造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补助资金等公示制度、严密审核制度和透明管理拨付制度。

改造实施方案 篇2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泸溪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向恒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石泽龙,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梁君,副县长向明江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扶贫开发办、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审计局、县残联、县电力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任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民政、财政、国土、林业、水利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抽调3—5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协调危房改造的日常工作。

(二)明确主体。农村危房改造实行县人民政府负责制。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村组义务投劳,帮工帮料,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村实施”的局面。

(三)强化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管理有关信息。县民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将农村危房改造申请、公示意见、危房鉴定、协议书、政府补助审批和改造前、中、后照片等资料整理归档。要对每户危房改造户的姓名、家庭住址、开工时间等基本信息建立农户纸质档案,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危房鉴定、公示、协议、竣工验收表等材料,其中档案表待农户纸质档案信息全面、完整录入信息系统后,可从《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打印。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录入情况及相关数据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9月20日前,县要将危改对象基本信息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系统,并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更新进展情况,确保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工程进度。加强对建房进度、工作质量、安全生产、资金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项目建设月报告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每月20日前将危房改造进度情况上报至县里。县民政局会同县建设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于每月25日前分别将改造进度上报至州里。11月底前,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年度总结报送州里。

(四)细化责任。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协调,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我县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建设工作。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协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各单位的关系,督促检查各单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各乡镇建房进展情况。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县民政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按政策规定落实危房改造资金,督促检查建房进度。县建设局依法对各乡镇上报的危房现场进行鉴定,负责危房改造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并免收相关费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建房所需宅基地征地手续,鉴定、检测宅基地地质状况,并免收相关费用。县林业局负责落实危房改造所需木材指标,办理木材砍伐手续,并免收相关费用。县移民局负责库区移民搬迁户的建房工作。县残联负责残疾人户的建房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危房改造资金的拨付工作。县监察局、县审计局负责危房改造工作各种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办、县扶贫开发办、县水利局负责按照新农村建设相关规定,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中饮水管道铺设、道路硬化、沼汽池建设等工作。县电力局负责危房改造户的用电线路架设。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危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

(五)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编制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补助标准和建房要求,将改造任务合理细化分解到各村,并落实到户到人。要迅速组织补助对象开工建房,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在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于2012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

(六)检查验收。各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要认真进行自查和总结,并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和总体验收申请。11月中旬,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七)严格考核。一是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的,按规定扣分。二是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责任制,联乡(镇)县级领导负责所联系乡镇的危房改造工作。三是实行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并列入年终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四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县里与各乡镇、各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危房改造对象都要一一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对确实无劳力的五保户、孤儿、残疾人和家庭十分困难的农村低保户,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房屋新建和修缮加固工作,确保如期如数完成任务。

(八)严肃纪律。农村危房改造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截留、挪用建房资金。对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建设资金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改造实施方案 篇3

为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本着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绿园区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提升教师质量意见》为蓝本,顺应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创建具有办学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总体目标

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示范小学。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特色学校。

三、校情分析

绿园区四间小学,始建于1946年。原隶属于绿园区城西镇一所村小。20__年区划以后,划归为绿园区教育局直属管辖。区划后,区政府以及教育局十分重视农村薄弱校的师资建设。几年来,先后给我校进行了校舍加固,配备了部分现代化教学仪器。但是,由于我校基础弱,底子薄,目前,在办学师资上仍然存在很多欠缺。面对师资和办学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校一直力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开发自身办学资源,从而,夯实义务教育的根基工作。并且,深知特色立校的道理,深入分析我校自身现状和优势,力求打造我校的办学特色。

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确立我校办学特色为:一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二是围绕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目标:

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快乐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理想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争创区级示范学校。

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本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快乐小屋”“班级文化墙”,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办学,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2、重视德育工作

目标: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

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健全校内德育工作系统和由家长委员会、社区文明共建单位组成的校外德育工作系统,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形成德育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大力气研究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培养一支能言传身教、懂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善因势利导的德育工作队伍。

(2)抓好德育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校长、德育教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结合,形成师生互动、实践体验牵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

(3)深入开展每学期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主题班队会、办墙报、主持红领巾广播站,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心、爱心、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

(4)积极开展“文化育人,制度与人,活动育人”的研究。力求做到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主题鲜明与形式活泼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创新载体与注重实效相结合,不断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教学改革

目标:

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

措施

(1)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教学管理的五个流程环节,制定学科考核制度。教师个人教学管理重视纵向比较,完善各项教学管理机制,研究出真正适合教师发展的考核机制。

(2)以活动实效为追求,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继续重视师资的培训、落实教学研究课题的确定、实施规划的制订等工作。立足校本,从长计议。统筹安排学期、年度的课程实施计划。高度重视校本研究课题的积累。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有效教学。各学科根据年级特点,经常总结经验,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行政联合教导处,不断推出适合学校,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新措施、制度,

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区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的辐射面,倡导校长、教导深入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在坚持上自己专业的课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力争在本校内有效组织开展教学校本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好广大教师的带头人、领头雁,并营造好实施有效教学的良好氛围。

(4)以表彰先进为手段,切实加强课改实验工作。学校要把课改工作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通盘考虑,全面安排。注重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工作。关注各年级的教学质量,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强化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校行政领导下,积极开展师资建设工作,制定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拟定师资培训措施,并组织认真落实。

(2)大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要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与后劲,应该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视后备队伍的建设。积极为在教学上已逐渐成熟,自身又有发展需求的教师搭建舞台,使其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区级层面小有建树。学校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校级骨干教师制度,把在教学工作中踏实学习,努力实践的一线教师聚拢,真正形成学校教学工作的前沿。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坚持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队伍的合理结构和动态平衡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5、教育科研

目标:

强化科研兴校意识。立足于课程改革,着眼快乐课堂,力求教育科研有新举措,重难问题有新突破,评价方式有新变化,校本课程建设有新进展,教师队伍科研水平有新提高。

措施:

(1)完善教科研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领导,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者兼备的教科研队伍。

(2)创新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营造快乐研究氛围,创造

性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3)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策略。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读书活动、教育叙事活动,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总之,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和谐稳步的发展,为成为我区特色品牌学校而努力。

改造实施方案 篇4

为加快我县棚户区改造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xxxx〕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xx〕4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国办发〔xxxx〕36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通知》(建保〔xxxx〕190号)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湘政发〔xxxx〕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棚户区是指城镇内集中成片、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主要是指集中成片不能居住的危房区和不能正常使用需整修的旧房区。棚户区改造对象为棚户区原住户,是指长期居住在棚户区内的当地原家庭住户(棚户区内原改制企业及下岗职工已进行住房改造的不在其中,不属于原住户的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可优先享受租赁保障房。)

棚户区改造包括对棚户区危房和使用功能不完善需整修的旧房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棚户区改造范围包括县城区和相关乡镇棚户区。

总体目标:xxxx年至xxxx年完成县城内棚户区改造; xxxx年至完成全县棚户区改造。

改造任务:从xxxx年至xxxx年共申报并下达棚户区改造计划4700户,其中县城区改造2645户,改造范围包括原纺织厂、原机械厂、原烟厂、原水泥厂、原无线电厂、原大理石厂、前港公司、建一和建二公司宿舍区等企事业单位居住区,主要分布在河西、城南、城中、城东、城北、艾坪社区;相关乡镇改造2055户,改造范围包括芙蓉镇、松柏镇、塔卧镇、万坪镇等乡镇集中成片居民区。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和任务,通过“一区一地一测、一地一议、成熟一块解决一块”的方式逐步推进,优先改造县城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集中成片棚户区,逐步改造其他棚户区。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 坚持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房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不断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坚持整修与改造建设相结合,坚持完善配套设施与住房同步建设,坚持按照不同类型分多种方式进行改造,坚持人民群众满意的原则。

(四)合法合理,确保稳定。严格执行棚户区改造相关规定,严格规划控管,坚决打击棚户区内非法买卖土地和侵占国有资产行为。妥善解决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坚持依法改造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置棚户区居民,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成立永顺县棚户区改造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安局、县房产局、县商务局、县经信局、县行政执法局、县城镇规划局、县广播电视台、县电力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灵溪镇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肖绍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县发改局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招标核准;县住建局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县城镇规划局负责棚户区改造的规划编制;县房产局负责棚户区征地拆迁、危房认定和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县财政局负责棚户区改造财政补助资金的落实;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的测绘、评估、出让和供应;县公安局负责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突发事件的维稳处置;县行政执法局负责棚户区内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灵溪镇政府负责棚户区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和住户的走访、稳控;县广播电视台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跟踪报道和舆论引导;其他有关单位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棚户区原住户安置分为就地安置和异地安置,补偿方式分为保障房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

(一)国有和集体土地性质棚户区。国有和集体土地性质棚户区是指未经出让的国有划拨土地、集体土地上的棚户区,其改造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出让开发”改造方式:一是根据国土部门土地评估价标定最低出让价(为评估价的70%)进行公开挂牌出让,由有资质的开发企业竞标,出让后以开发方式进行改造安置,由开发商给安置住户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二是其建筑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户以内,具体安置建筑面积由原住户与开发商议定,安置验收合格签订补助协议后,县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棚改办)对原住户按2万元/户标准进行补助。三是鼓励采取两次拍卖方式即先进行投资权拍卖后进行土地使用权拍卖。

2、“公租房建设”改造方式:由县住建局将棚户区改造建设成公租房进行安置,或利用其他已建成的公租房进行就近安置。公租房建筑面积60平方米,由棚户区原住户按规定签订租赁合同并交纳租金后居住,原住户只有居住权,没有房屋产权。

3、“共有产权”改造方式:由县住建局与棚户区原住户共同联合建设,县住建局作为业主修建公租房,基本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户。超出基本建筑面积部分由原住户负责出资,其出资金额按公租房合同承包价测算,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户以内,使用五年后,县人民政府将公租房产权按公租房成本价(包括土地出让价款)出售给共有产权的原住户,并可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4、“整修”改造方式:对于棚户区住房没有结构安全危险的房屋,可由县棚改办或原住户自行按规定方案整修,自行整修的经验收合格后按2万元/户进行补助。

(二)个人(含共有)具有土地使用权性质棚户区。个人(含共有)具有土地使用权性质棚户区是指已出让并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土地上的棚户区,其改造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转让开发”改造方式:是指原住户将已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土地转让给开发商后,由开发商对其进行安置,县棚改办对棚户区原住户按2万元/户进行补助,其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50平方米/户。

2、“整修”改造方式:对于棚户区住房没有结构安全危险的房屋,可以由县棚改办或原住户自行按规定方案整修,使原住房使用功能完善,整修验收合格后按2万元/户进行补助。

3、“私建程序”改造方式:棚户区内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原住户修建五层及以下房屋的,可按私人建房程序进行建设,建成后按2万元/户进行补助。

老旧街道棚户区是指除以上两类棚户区以外的`城乡老旧街道棚户区,其改造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招商引资”改造方式:由开发商按规定方案先投资改造,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办理结算后,由县棚改办据实结清改造建设资金。

按照湘政发〔xxxx〕11号《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凡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均实施以下优惠政策: 一是免收除劳动保险基金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其他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下限减半收取;二是土地出让金除上交省、州规定比例外,全部返还到县棚改办用于解决棚户区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三是由县棚改办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实施棚户区其它公共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优先办理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项目立项、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五是税收减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xxxx〕101号)执行。

七、若以后上级出台相关规定,出现与本实施方案相应条款冲突的情况,按上级相关规定执行,本实施方案相应条款自动失效。

改造实施方案 篇5

为切实做好我乡20xx年度危房改造工作,根据省、市、区要求,特制定20xx年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为加快推进乡危房改造,加强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安全、乡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支持、农户自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充分整合可用资源,同时要充分尊重困难农户改造危房的意愿,调动群众自主建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二)统筹规划、节约用地。摸清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数量,区别轻重缓急,实行统筹规划,分批实施。新建农房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规划和农房设计要求,尽量安排利用村内空闲用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

(三)经济适用、确保安全。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户建设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房屋。

(四)政策公开、阳光操作。规范操作程序,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实行阳光操作。

 三、目标任务、改造对象、补助标准和方式、改造方式

(一)目标任务。全面完成130户危房改造计划任务。

(二)改造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解决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

(三)补助标准和方式。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资金。危改户具体标准分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重建房屋均2万元;修缮加固均0.6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补助方式按照《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到户,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改造方式

1.修缮加固。拟改造农村危房局部危险即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修缮加固,自行加固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出申请,由村委会帮助协调施工队伍。

2.重建。拟改造农村危房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应拆除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的有统建意愿的,乡人民政府要协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四、改造要求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1、细化工作方案。各村委会要根据省实施方案及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方案,落实到农户。

2、加强规划引导。农村危房改造户数比较集中的村庄,必须编制村庄规划,以统筹集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改厕、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和农村清洁工程等建设项目,提高农村危房改造水平,促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3、提升改造水平。危房改造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科学地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抗震等级,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经济的要求。

(二)严格把关审批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出书面申请、申报材料提交村委会。

2、村级初审。村委会负责接受危改户的申请并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到乡人民政府。

3、乡级审核。乡人民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人员上门对房屋状况进行现场勘察。经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将申报材料汇总后报送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4、区级审批。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接到乡政府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汇总表后,进行统一复核审批。经审批后,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范围。

(三)加强危房改造管理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

各村委会要优先改造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以及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房屋,且对一户两宅的只给予改造一幢主住房。在确定改造对象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审核、区级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各村委会政府要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

2、严格控制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重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内。要引导农户先建40—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并留有农民富裕后可以扩建的空间。

3、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要加强监管,对检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农户抗震安全基本要求,乡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农房设计图纸审查,并对施工工地进行逐户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工程验收。年度改造任务结束后,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将及时组织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后续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安排的依据。

(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按照有关规定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录入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改造后的农户住房产权为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2.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农村危房改造严格实行月报制度,各村于每月20日以前上报工作进度等情况,8月底前将任务落实情况以工作总结的形式上报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五、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各村委会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村危房改造申请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进行评估,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20xx年6月20日前)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村委会要摸清新建、修缮加固的危房数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建房对象,确认改造方式。危房鉴定和补助对象确定工作完成后,要迅速组织施工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20xx年x月x日前)

(三)检查验收阶段。各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后,由乡政府先行组织对新建、修缮加固住房进行初步检查验收。由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新建、修缮加固房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20xx年x月x日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由同志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农村危房改造的领导、监督、指挥和协调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村委会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以分管村镇建设负责人为具体牵头人,建设办工作人员为具体经办人。没有建设办的村委会,要抽调专人经办此项工作。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三)密切部门配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四)加大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此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改造实施方案 篇6

(一)补助对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政府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1.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2万元;修缮加固户0.6万元。2.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1万元,修缮加固户0.4万元。

上述政府补助部分,在中央财政补助基础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市、区),省级按户均3000元标准补助;其他一般县(市、区),省级按户均2000元标准补助,由各地根据改造方式统筹安排。除中央和省级补助外,其余政府补助部分由市县承担。市县级财政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市县级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各县(市、区)应根据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总额,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的危房改造任务,科学确定重建户、修缮加固户数量。

改造实施方案 篇7

根据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加快畜牧业优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现结合我区区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稳定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生产优质畜产品为核心,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在重点优势区域内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改良、产品质量升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等关键环节,力争在3—5年内把颍东建设成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的原则,全区建设若干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1、养牛小区。每个养牛小区内养牛户不少于30户,每户存栏肉牛15头以上、年出栏30头以上,其中存栏20-30头以上的要有2-3户、50头以上的要有1户。

2、养猪小区。每个养猪小区内养猪户不少于20户,每户存栏二元母猪15头或育肥猪150头以上、年出栏仔猪300头或育肥猪450头以上,其中存栏二元母猪30头或育肥猪300头以上要有2-3户、存栏二元母猪50头以上或育肥猪500头以上要有1户。

3、养肉鸡小区。每个肉鸡养殖小区内养肉鸡户不少于20户,每户存栏肉鸡5000只、年出栏肉鸡3万只以上,其中存栏肉鸡10000只以上要有2-3户。

三、小区建设推荐标准

养殖小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远离居民区,远离交通主干道,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

(一)养牛标准化小区建设

1、牛舍标准:单列式,面南朝阳,檐墙高2.5米,东西长3.5米,南北长4.5米,每户不低于5间。

2、每户建120立方米青贮池1个、20立方米氨化池2个。

3、每户种植青秆玉米20亩以上(租地种或让农民种回收秸秆),以便搞好青贮饲料。

4、每户种植牧草3亩以上。

5、每户配铡草机一部,或小区配置大型铡草机二部。

6、饲养标准严格执行《XX市优质肉牛标准生产技术规范》。

7、有条件的户建沼气池16立方米。

(二)养猪标准化小区建设

1、猪圈标准:单列式,面南朝阳,每间东西长2.5米,南北长4米,游圈高0.85米,檐高1.5米,每户不低于15间。2、每户配饲料粉碎机一台。

3、饲养标准严格执行《XX市优质生猪生产技术规范》。

4、有条件的户建沼气池16立方米。

(三)养鸡标准化小区建设

1、肉鸡一律采取棚、架饲养。

2、肉鸡舍标准:拱棚,双列式,每棚两檐高1.7米,顶高2.5米,宽9米,长33米。

3、为保证养鸡效益,肉鸡饲养户可以与美国裴顿公司签订合同养殖。

4、有条件的户建沼气池一个。

四、资金投入

1、养牛小区建设集中使用世行肉牛贷款项目资金,每个小区贷款60万元左右,每户2万元左右。

2、区政府拿出20万元用于贴息,扶持建设养猪、养肉鸡小区。小区内养殖户所需贷款由乡、镇、街道与农村信用社协调解决。贷款期满后先由农户还清本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将农户利息单集中,按分解指标由畜牧局审核,符合贴息要求的报区政府审批,将利息返还给养殖户。

五、具体要求

1、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由农户写出申请,报村(居)委会,以村(居)为单位签字盖章,报乡、镇、街道初审,再书面报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核查审批。

2、项目乡、镇、街道于2005年4月30日前将摸底定户情况报区畜牧局,5月1日至10日由区政府派人核查落实,5月11日至6月10日指导农户建设圈舍,6月11日至6月30日办理好贷款手续,投入生产。

3、按照总的指导原则和时间要求,项目区乡、镇、街道要认真选点布局,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全区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养殖小区要求“七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做到“四有”,即有环保设施、有防疫程序、有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

改造实施方案 篇8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部署要求,深入落实博湖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关于扎实推进自治区“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自治州“十四五”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切实提高改厕质量标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注重工作节奏,确定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厕所革命作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做到“八个坚持”,坚持质量第一,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严格标准、严控质量,确保农村常住户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坚持系统观念,着眼厕所革命近期建设和中长期发展,先规划后建设,协调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改厕、村容村貌提升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坚持稳步推进,合理确定改厕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技术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细化阶段任务,分期分批推进;坚持精准施策,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因地制宜选择适用的改厕模式,做到简单实用、成本适中、群众接受,不搞“一刀切”;坚持农民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坚持政府引导,抓好规划编制、标准制定、政策鼓励、示范引导,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坚持科学管护,实行管护与建设、使用一体设计,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紧密结合,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与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相结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十四五”时期,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健全,农民群众普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把握工作重点,严格确定农村改厕模式标准

(一)科学选择农村卫生户厕模式。结合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状况、村镇建设规划、住房改造提升、农户生活供水、居民生活习惯、农民改厕意愿等,户厕建设模式选择双坑交替式卫生旱厕下水道式水冲厕所二种类型;新建的户厕应入户进院、选择合理位置,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全部做到入室进屋,推行节水型、少水型设施设备。(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卫健委、教科局、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严格农村户厕建设标准。严格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结我县实际确定技术细则。落实农村卫生旱厕“两有两化四防”:“两有”即有健全完善的运维机制,有合格厕屋(有墙、有顶、有门、有窗、有照明、有地面硬化,干净整洁);“两化”即无害化处理(有合格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有排气管,有密闭盖板,粪污经发酵分解达到无害化要求),资源化利用(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及时清掏转运);“四防”即防臭、防蝇蛆、防渗漏、防冻。分类落实农村水冲式卫生厕所粪污处理模式:具备条件的城乡结合部村庄,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经济条件好、群众认可度高的村庄,建设污水集中一体化处理设施;三、五户农户采用集中蓄水池处理,然后转运到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住建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

(三)优化公共厕所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建设要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中小学、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以及中心村等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既方便农民实用,又易于管护。根据村庄人口、产业、功能等制定公共厕所建设标准,配备设施设备,有条件的配套浴室、无障碍设施,采用生态环保、成本可控、简单维护的成熟技术模式,砖混结构贮粪池要把不渗不漏作为基本要求,一体化厕所产品要注重材料强度和密闭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建立完善公厕管护制度。(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文旅局、乡村振兴局、残联)

(四)切实提升旅游厕所档次。博湖县沿岸景区218国道、村委会周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农家乐等旅游厕所设计、建设与改造,要结合当地文化元素,展现地域特色。乡村旅游区厕所基本实现水冲式,不具备条件的推广生态厕所,季节性旅游区可采取分区、分时段开放厕所、降低管护成本。(牵头单位:县文旅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乡村振兴局)

三、突出关键环节,实施农村卫生改厕全流程、各环节规范化管理

(一)深入开展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抓住中央、自治区农村户厕摸排整改机遇,统一工作程序、问题界定、整改要求,逐村逐户逐厕开展农村户厕大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归拢分类、找准病因,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分级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整改销号管理,边排查边整改,对短期不能完成整改的做好群众工作逐步解决,20xx年10月底前摸清底数,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每年定期组织“回头看”,采取自查抽查、交叉检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农村已改造厕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卫健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

(二)分类推进农村改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村厕所革命分年度推进计划,明确主推模式、标准程序、资金来源,为农村改厕提供精准指导。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厕所、最美农村公共厕所、文明清洁户等多种形式的推选活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卫健委、文旅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乡村振兴局)

(三)全面推广首厕过关制。制作博湖县首厕过关制操作手册,细化建设要求、施工工艺、工作流程,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在组织乡村干部、技术专家、农户代表充分论证基础上,开展试点示范实践于第一个厕所,形成一套规范的改厕模式,做到首厕过关,以首厕的产品质量、施工方式、测试效果作为整村改厕规范标准,通过示范引领,每个乡镇确定4户改厕示范户,打造“样板厕”“标准厕”“典型厕”,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带一片美一方。(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卫健委、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教科局)

(四)严把产品质量关。规范农村改厕招投标管理,严格厕改选材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有质量鉴定报告和保险公司产品质量承保,地下设施明确使用年限。规范采购程序,对采购材料设备进行抽样送检,组织专门机构、人员负责质量把关,按比例预留质保金,严格把控厕具质量及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支持厕具生产厂家或施工单位为总承包单位,全程负责提供材料产品和安装施工质量,并提供售后保修服务。要加强产品质量市场监管,打击质量低劣产品,定期组织开展抽样检测、执法检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依法依规处置,抽查及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五)规范工程质量管控。各乡镇要制定农村改厕工程质量监管制度,采用施工总承包方式,对设施采购、工程发包、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建后运管、资金使用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要建立农户和县、乡、村、监理公司“1+4”全流程监管机制,完善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监管体系。要压实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负责劳务用工、施工质量、人员培训等,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施工及验收标准。鼓励保险行业开发农村改厕产品和工程质量商业保险“双保险”,对农村改厕产品及工程质量缺陷、产品缺陷造成第三者损害进行承保,产品保险期限为20年,工程施工安装保险期限为5年。要依法开展改厕质量安全监管,组织第三方进行抽查。(县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国家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坚持整县规划、整村推进、一体设计,统筹农村改厕和供水、畜禽粪污及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取厕所粪污分散或集中处理,实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治理,实现粪污就地资源化利用。探索推行政府投资或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一体化处理设施,化粪池处理,达标排放;推行卫生旱厕农户粪污堆肥、有机肥等生产方式,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收集处理利用,加快形成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县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住建局、水利局、畜牧兽医局、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制定博湖县农村户厕运行维护规范化管理办法,建立县有管护中心、乡镇有管护站、村有管护队的运维体系,健全日常巡检、设备维修、粪污清掏制度。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利用公益性岗位或村集体资金,引导当地农民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每个村配备服务管理员3至5名,开展设施维修、厕所保洁、粪污处理等运维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成立农村生活服务公司等方式,实行农户粪污处理合理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局、卫健委、住建局、乡村振兴局)

(八)实行农村卫生厕所动态管理。摸清农村户厕、公共厕所、旅游厕所数量、布点、模式等情况,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防返贫监测系统数据比对交换,做好农村户厕信息采集、统一编号,做到“一厕一号一档”,留存新旧照片对比资料,及时录入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形成完整的农户改厕台账,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要建立县乡村户厕动态监测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确保改到位、管护好、用的久。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改厕户信息、施工过程、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等环节全程监督,对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进行定位和信息发布。(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住建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文旅局)

(九)强化农村户厕验收考核。制定博湖县农村改厕验收标准和办法,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验收制度,按照“改造一批、核实一批、验收一批”的方式有序推进,村逐户自查、乡镇逐村逐户初验、县相关部门按照30%比例随机抽检复验,实行政府、农民、第三方联合验收,年终统一考核。严格落实农村户厕“两有两化四防”基本要求,分步开展资料验收、材料验收、工程验收和功能验收,规范填写农村户厕建档立卡验收登记表。将农村户厕运行使用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纳入验收指标,农户不满意且理由合理的不得通过验收,不得拨付财政奖补资金。(牵头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教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强化工作保障,扎实推动农村卫生改厕达标达效

(一)科学编制农村改厕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和新建农村户厕提升,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自然条件和群众意愿,科学确定“十四五”农村户厕改造目标任务,稳妥有序推进。各乡镇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任务,编制“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乡镇、村(社区)制定“十四五”农村改厕工作清单,明确年度任务、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优先推进群众意愿强、技术模式成熟、后续管护有保障的乡村;对地处偏远、干旱寒冷的农村建设双坑交替式厕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卫健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农村改厕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坚持自治州负总责、县市抓落实、乡村抓落地,加强工作统筹,成立博湖县改厕工作专班,落实组织推动、技术指导、督促检查、项目验收等职责。强化县委、县政府主体责任,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做到重视程度、人员力量、资金投入、工作效果“四强化”。乡镇党委、政府要做好改厕工程建设、质量监管、项目验收、长期管护等工作。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等基层力量,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下沉干部作用,“通过群众说事日”、“家庭会议”、“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做好群众工作。(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水利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教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农村改厕技术服务。按照“先动员、再培训、后建设”原则,制定主推改厕模式操作手册,确保改厕推进程序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观摩、现场教学、视频讲座等形式,分级分批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农村改厕工作专班、有关部门单位业务骨干、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等方式对各村明白人进行轮训,每户家庭至少有1名使用管理明白人。(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卫健委、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教科局)

(四)强化农村改厕资金保障。建立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县奖补为主、村级集体投入、农户自投、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改厕资金筹措机制,将农村改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农村改厕工作。强化农民主体,坚持“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户投工投劳,不能简单以“发钱”或“发厕具”代替改户厕。优先支持乡村旅游地区旅游厕所和农家乐户厕建设改造。对农村改厕在用地、用水、用电以及后期运维管护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简化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合理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局)

(五)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发挥博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农村厕所革命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农村改厕工作专班统筹农村改厕工作政策设计、标准发布、任务安排、要素配置、考核验收等工作,加强协调配合、集约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厕所革命。卫生健康部门要抓好农村改厕技术保障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改厕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定农村厕所建设技术导则、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引导农户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农村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的整治,抓好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住建部门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和农村户厕施工现场质量巡查与指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改厕标准制定和材料产品、改厕质量的抽查监管,杜绝不合格产品。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文旅部门要完善乡村景区厕所管理。科技部门要支持新型改厕技术产业研发。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激发农牧民群众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大群众宣传引导。扎实做好群众工作,通过大喇叭宣传以及发放明白纸、村民大会动员、入户讲解、实地参观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指导村民填写自愿改厕申请表,通过民主议事让村民参与农村改厕。要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文明如厕、卫生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要及时公开农村改厕奖补政策、支持政策、推进程序、资金使用、设备采购、服务承诺,确保群众知情权。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农民改厕的内生动力。(县农业农村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民政局、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工作调度督促。建立农村厕改分级调度制度,乡镇每月一调度,县级每季度通报,年终总考评。要抓好工作督导,坚持政府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采取定期调度、专项督促、明察暗访、投诉举报、典型曝光等办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落地。鼓励相关企业在改厕材料、无害化处理、除臭杀菌、低温防冻、粪污回收利用等方面,研发适合农村实际,成本能耗低、易维护、效率高的处理技术和群众乐见乐用的新产品,不断探索总结更加适合当地、经济实用的农村改厕模式。(县农业农村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改造实施方案 篇9

为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20xx〕70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和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以农户自筹为主,通过政府适当补助、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努力改善我县农村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自愿自主的原则。农村困难户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在政府支持和适当补助的同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坚持自主、自愿原则,调动农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二)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政府财力和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农村建造减灾抗灾、符合规范、造价适中、能满足最基本需求的房屋,逐步改善农村贫困危房户居住条件,防止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

(三)坚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开扶助政策、公开申请条件、公开补助标准,落实各级各方责任,制定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和操作程序,严格抓好农户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工作环节,坚持民主评议,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目标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于10月底全面完成33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四、时间安排

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8月1日开始到12月10日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8月1日—8月30日)

1、调查、统计、核定危房改造对象,建立危房改造户台账(8月1日—8月20日);

2、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8月中旬);

3、召开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动员大会,层层签订责任书(8月16日)。

4、向省、州上报全县危房改造工作方案和补助对象花名册(8月中旬)。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8月1日—10月30日)

各相关部门、乡镇、村组督促、帮助危房改造户做好住房新建或维修改造工作,组织对象户及时入住,并做好各种台账资料的整理完善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10日)

1、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检查验收(11月10日—11月20日);

2、迎接省州检查组检查验收(11月21日—12月10日)。

五、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资金管理和申报程序

(一)补助对象

这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房对象包括:

1、分散供养五保户;

2、低保户;

3、贫困残疾人家庭;

4、其他贫困户;

5、因灾倒房户。

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

根据本地实际和建房户困难程度,确定分类补助标准,原则上新建房屋补助资金10000元,修缮加固的房屋每户补助3000元。

(三)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县里设立专门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账户,集中管理补助资金。补助资金原则上按工程进度直接通过银行一卡通发放给农户。县里设立农村危房改造投诉电话,定期组织人员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四)申报程序

建房对象的确定,按下列程序进行:

建房对象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后进行张榜公布,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申报→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委会的申报意见进行审核→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批→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审批结果报州、省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实施要求

(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农村危房改造,主要是指依据住建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进行新建或维修加固,重点帮助对象为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因灾倒房户和其他贫困户。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项目管理要求做到“六到户”:一是任务到户,8月20日前把危房改造对象落实到户,每个建房户明确具体开工和竣工时间,让户主签字,做好施工准备;二是公示到户,将每个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的姓名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公示,确保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资金到户,补助资金必须由县民政局按照建房补助标准通过县信用联社打卡到户,实行社会化发放;四是建档到户,对每个建房户的姓名、家庭住址、开工时间等基本信息建立电子档案,以备检查;五是标识到户,新建和修缮加固的房屋竣工后要在建筑物的醒目处加挂统一标识牌;六是验收到户,开工后,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对建房进度、资金落实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

(二)科学设计,规模适度

农村危房改造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并达到如下建设标准:

1、建筑面积。纳入政府补助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人户30平方米左右,2人户40平方米左右,3人户以上为6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也可根据家庭人口适当调整。

2、房屋结构。住房主体为砖混(木)结构,室内地面硬化、平整、防滑,墙面粉饰,房屋顶部至少要用木(竹)板封闭。

3、配套设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有独立的进出道路。照明用电入户,饮用水方便,家具及其他生活设施齐全,能满足居住对象生活需要。

4、设立标识。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的住房,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在醒目位置设置全省统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标识。

(三)依法建设,合理规划

农村危房改造应依法、依规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式多样、防灾减灾、节约土地、城乡一体”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合理选择建设地址,注意避开行蓄洪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并符合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不得出现规章建筑,避免短期内拆迁重建。新建住房原则上以分散建房为主,集中建房为辅。对无房居住或居住在危房中的五保户可以村为单位建“五保之家”。

(四)依靠群众,整合资源

农村危房改造坚持村民自主建设为主,政府、社会帮建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在危房改造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与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武陵山片区建设相结合、与特色民居保护相结合,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农村危房改造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助、政策减免、个人自筹、邻里互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严格按标准补助,不足部分可通过社会互助、村组帮工帮料等多渠道解决。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泸溪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向恒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石泽龙,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梁君,副县长向明江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扶贫开发办、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审计局、县残联、县电力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任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民政、财政、国土、林业、水利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抽调3—5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协调危房改造的日常工作。

(二)明确主体。农村危房改造实行县人民政府负责制。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村组义务投劳,帮工帮料,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村实施”的局面。

(三)强化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管理有关信息。县民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将农村危房改造申请、公示意见、危房鉴定、协议书、政府补助审批和改造前、中、后照片等资料整理归档。要对每户危房改造户的姓名、家庭住址、开工时间等基本信息建立农户纸质档案,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危房鉴定、公示、协议、竣工验收表等材料,其中档案表待农户纸质档案信息全面、完整录入信息系统后,可从《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打印。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录入情况及相关数据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9月20日前,县要将危改对象基本信息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系统,并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更新进展情况,确保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工程进度。加强对建房进度、工作质量、安全生产、资金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项目建设月报告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每月20日前将危房改造进度情况上报至县里。县民政局会同县建设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于每月25日前分别将改造进度上报至州里。11月底前,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年度总结报送州里。

(四)细化责任。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协调,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我县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建设工作。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协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各单位的关系,督促检查各单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各乡镇建房进展情况。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县民政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按政策规定落实危房改造资金,督促检查建房进度。县建设局依法对各乡镇上报的危房现场进行鉴定,负责危房改造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并免收相关费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建房所需宅基地征地手续,鉴定、检测宅基地地质状况,并免收相关费用。县林业局负责落实危房改造所需木材指标,办理木材砍伐手续,并免收相关费用。县移民局负责库区移民搬迁户的建房工作。县残联负责残疾人户的建房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危房改造资金的拨付工作。县监察局、县审计局负责危房改造工作各种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办、县扶贫开发办、县水利局负责按照新农村建设相关规定,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中饮水管道铺设、道路硬化、沼汽池建设等工作。县电力局负责危房改造户的用电线路架设。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危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

(五)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编制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补助标准和建房要求,将改造任务合理细化分解到各村,并落实到户到人。要迅速组织补助对象开工建房,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在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于20xx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

(六)检查验收。各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要认真进行自查和总结,并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和总体验收申请。11月中旬,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七)严格考核。一是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的,按规定扣分。二是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责任制,联乡(镇)县级领导负责所联系乡镇的危房改造工作。三是实行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并列入年终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四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县里与各乡镇、各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危房改造对象都要一一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对确实无劳力的五保户、孤儿、残疾人和家庭十分困难的农村低保户,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房屋新建和修缮加固工作,确保如期如数完成任务。

(八)严肃纪律。农村危房改造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截留、挪用建房资金。对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建设资金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改造实施方案 篇10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工作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借此难得的机遇和我县县城建设框架展开、城中村急待改造的大好时机,民主街党支部、居委会报请县委县府和镇委镇府同意,决定正式实施众益花园建设暨旧村改造工作,为提高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强县富民步伐;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跨越发展、奋力赶超”的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响应县委、县府“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加快发展、谋求突破”号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理念,通过众益花园的建设,实现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城中村改造的工作目标,有效解决城区扩建可用地紧张、民主街失地农民安置和劳动力转移问题等难题。

二、条件具备

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多方考察论证,并经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同意,园区土地已经省政府批复使用,建设方案经专家及领导多方审核基本定型,此项工作的正式实施已是万事俱备。同时,县城东部新区建设如火如荼,芦湖公园竣工使用,作为县城唯一的景观大道——芦湖路,通车运行,众益花园的建设也是扮靓县城的重点举措之一,此项工作的正式实施迫在眉睫。

三、工作步骤及方式

1、改造方式及资金来源。(1)自建为主,多元筹集资金方式进行。根据工作需要,我村在田兴建工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注册成立了“田建房地产开发公司”,该公司为居委会下属企业,负责园区建设和旧村改造工作(企业法人代表由我村担任,所有业务由民主街全权负责处理,田兴建工只负责管理和技术上的协助,不负责事项决策,不承担项目责任和利益分配。但在同等条件下项目建筑工程优先由田兴建工承担施工。);(2)以“田建房地产开发公司”为经营主体,申请金融部门贷款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积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拟发动村民自愿、自主融资1000万元,壮大资金来源;沿街商业用楼选择性地向村民和社会预租,作为先期资金,开发销售同步推进,第一年投入15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

2、分期分批工作方式。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村先后对村辖民居占地及承包地和非生产用地进行了全面丈量和规划,2003年4月迁移腾空公墓用地30余亩,聘请专家规划设计方案,拟建集商贸、居住、休闲、公益办公为一体完整的职能小区(众益花园小区),作为旧村改造工作的一期安置工程,该工程完成后首先能完成全村80%的居民的安置工作和解决全村60%从业生存问题。2004年10月委托淄博市勘察设计院对村辖民居进行了全面测量,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庄电子档案,通过调查摸底我村旧村民居区域共占地450余亩,居民户519户,动迁人口1305人(其中村民387户,768人;黄河搬迁户8户,39人;外地经商购房户124户,498人)。针对调查情况和我村姑娘出嫁不走、婚育人口大幅增长、地处县城中心面临失地、劳动力亟待转移等实际情况及全村生活生存着想,村两委经多次会议讨论核算,在完成一期安置工作的基础上,尚需280亩土地方能完成全村的拆迁安置工作(1305人×110平方米×1.3置换安置系数×0.0015换算系数=280亩),因此,计划在园区公益设施、商品用房、住宅楼建设的同时,对旧村区域进行详细规划,有步骤、有目的、分批次地拆搬迁旧村民居住房,按计划分批次的对旧房进行拆迁(详情见后“旧村改造工作实施进度安排”),合理做好被拆迁户的回迁和安置工作,并及时组织对旧村居民房占地的开发利用。

3、置换分配原则:分配和置换工作分两步进行。⑴、园区建设着眼于全村工作进行,其工作宗旨是:在确保全村每家每户在园区有一套经济型回迁安置住房的基础上,利用剩余优势土地,寻求有经济实力的合作伙伴,联合组建经济实体,形成长效经济来源,作为养区惠民的根本。⑵旧村改造工作要针对现有民居情况,遵照县城总体规划,分批次地对旧村房屋进行拆迁改造。首先对原始村民持有土地使用证的房产进行评估,双方达成置换协议,对旧房予以拆除并收回土地使用证;对于年满20周岁尚无婚配的男性村民,既无房产又无宅基的,可直接申请楼房分配,房价按村民优惠价以现金找齐;对于其丈夫户口不在本村的姑娘户原则上按照村民标准拆迁置换,但是置换房在旧村改造工程建设的安置房中分配;对于持有民主街土地使用证的外来住户,一律按市场价格在旧村改造工程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中依价置换;对于无土地使用证的本村居民户,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责成其补办土地使用手续;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或外地买房无土地使用证的,令其缴纳相关管理费后,在旧村改造工程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中置换安置;对于60岁以上的持有土地使用证的住户,原则上是在旧村改造工程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中进行置换安排,老人对新房产拥有所有权,有权对其出让、租赁、赠与、继承。对于不愿居住楼房且无意置换的老人,可将其宅基地交付居委会,入住村办老年公寓,由村集体赡养;对于未经报批,擅自在集体土地上构筑的房屋等建筑物,原则上不在置换范围,具体事宜另案处理。

4、利益权属和利润分配:园区开发和旧村改造置换所获利润,归本居委会所属全体村民所有。主要用途分为三部分;其

一、主要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加速滚动发展上,不断积累和聚集资金促进整村各项事业发展。其

二、用于建设各项福利服务设施(如:老年公寓、托儿所);为居民健全各项劳保措施(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安置和部署部分人员从事物业、环保、服务、保健、警卫、管理等工作。其

三、用于居民的利润分配。

5、旧村改造房屋置换和园区楼房分配方式: ⑴本次旧村改造拆迁不以货币进行交换,评估报告所评价格,做为回迁安置的参考依据。⑵回迁置换依据是原有建筑指标。⑶园区楼房分配采取人口指标和货币相结合的方式(人口指标是指,在册的现有人口数,所占建筑总面积的人均平方米数作为参考基数配备指标)。依据园区住宅建筑面积和在册人口数,配备楼房分配基数指标,形成双指标(即:人口指标和楼房分配指标)。⑷村委针对全体村民和建筑形式制定统一的分配政策和销售价格,村民可依据政策和价格自主选择楼层、户型,遵循可配备指标收取房款。人口指标与分配指标相等的可按村民政策指标价购买楼房,指标不足或多余部分按市场价格找齐。⑸价位参考:指标价:(不含集体补助部分)单元结构:1000元/平米。市场价:单元结构:2100元/平米。(详细做法见细则)

6、园区建设及旧村改造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按照县“城中村”开发改造试点村工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经多方研究讨论,现确定如下工作安排:

1、力争在2007年9月份园区建设工程破土动工,边施工边完善各项手续;

2、力争在2007年12月完成园区住宅楼的50%主体施工,同时做好二期拆迁工作的协议、评估工作;

3、力争在2008年10月前园区住宅楼工程主体竣工,沿街商住房建设开始;确保二期拆迁、安置工作完成30%,约计腾空民居占地40亩;

4、力争在2009年10月前,居民回迁、安置工作完成50%;沿街商住楼工程主体竣工;完善园区道路、绿化配套工作;确保二期拆迁完成,约计腾空民居占地100余亩,开发改造工作同时跟进,确保安置、开发工作完成50%;三期(中心路东侧)测量、评估工作完成;

5、力争在2010年12月前,居民回迁安置完成;确保二期开发改造工作安置、开发80%;三期拆迁工作完成50%,预计腾空土地110亩;

6、力争在2011年12月前,二期开发建设工作完成;三期拆迁工作完成,腾空民居占地320亩;

7、力争在2012年完成我村的“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

8、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其相应的阶段性工作细则及实施办法,如:“旧村改造旧房丈量核实办法”;“旧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及实施办法”;“居民购房户口资格甄别、确定办法”等。

四、本方案及未涉及情况,参照本村《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处理办法》执行。

五、本方案经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请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六、为确保上述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村党支部、居委会本着对党、对政府负责,对全体居民负责的原则,保证:在“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中,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指示,适时做好各项群众工作,按期完成拆迁、置换、回迁、安置等各项计划工作,克己奉公,精心操作,向党、向政府、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高青县城区办事处民主街党支部、居委会

改造实施方案 篇11

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甘教基一20__1号),《甘肃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20__-20__年)》精神,依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__区第一小学创建于__年,是__区的第一所城市。学校占地面积约__平方米,建筑面积__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生__人,教职工__人(其中:专任教师__人)。

(二)存在问题

1.学校初建时规划前瞻性不够,学校占地面积较小,随着城乡一体建设和进城务工子女增多,学校生源剧增,导致生均面积不足,各种教育教学功能室和学生活动场所不足。

2.部分校舍使用年限较长,形成c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3.学生活动场所狭窄且简陋,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总之,__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无法满足学生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依据

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__和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三、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一)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

(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积淀的历史文化渊源,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四)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四、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教学和学生室外活动的需要,主要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学生室外活动场地,项目总面积10040平方米。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

(二)学生塑胶运动场地建设。

五、项目资金安排

学校规划校舍及运动场地建设概算资金587.2万元。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概算资金325万元;学生运动场地建设概算资金262.2万元。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

建设面积:1300平方米概算资金:325万元

(二)学生运动场地建设

建设面积:8740平方米概算资金:262.2万元

六、项目实施效果

(一)改变目前教学用房、辅助用房短缺,功能教室无法配备,生活用房简陋,活动场地简陋。

(二)可以满足基本的教育教学用房需求,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为今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

(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为此项目实施可以解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外来务工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提供优质资源,使进城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放心。

七、项目实施措施

(一)规划原则。遵循“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出发,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建设方案。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保障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的基本需要,补齐短缺。

(二)完善制度。学校及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合理配置资源,不重复,不遗漏,重在提高项目实施效益,及时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

(三)加强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总务、财务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解决我校实际困难,改善薄弱环节,提升办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能够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输在成长“起点”,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规范程序。校舍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政府招标法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建设质量合格、安全实用的校舍。

上面的这些是网小编专门整理的学校改造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锦集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计划还是需要制定的,当我们准备推行一个新项目。我们需要用心写好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要围绕着主体来展开的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梳理,请您继续阅读下文获取更多的相信资讯!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地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农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建设葡萄、瓜菜、畜牧业三大基地建设,强化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农村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目标任务。按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服务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机制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观念转变”(即:由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由农村发展单纯推进农业发展转变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三个传统改造”(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农村改造成为现代文明的新农村;把传统的农民改造成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四有”农民)、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就业体系;建设城乡统筹利益分配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城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实现“六新”(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培育新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提高新生活;以素质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倡导新风尚;以乡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塑造新风貌;以创建平安、和谐乡村为目标,健全乡村管理新机制)目标。力争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取得较大进展,为2010年后十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十一五”末,农业总产值达10.32亿元,年均递增6.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年均增加270元,年均递增6.3%。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105000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级文化网络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城乡水利、交通、电力等网络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其中柏油路达到85%)。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0%。        3、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携手共进,建设美好家园。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放活人员。农业系统党委、农业局要牵头组织相关农口单位加强与新疆瓜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为农业服务的贡献率。突出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大良种良苗普及力度,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模式化栽培、立体栽培、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先进饲养管理、果品保鲜贮藏加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开发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2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县旅游局根据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利用白马关景区、“十点五线”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县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3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4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5

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自然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自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通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自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现在,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文明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06年人均收入实现3700元;2007年人均收入实现4100元;2008年人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达到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达到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达到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达到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自然屯,07年入户3个自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自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XX年至20XX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达到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达到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通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自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通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文明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在2008年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后,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6

今年xx镇被确定为xx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根据xx市、xx市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市委“城乡同创、五创提质”的总体要求,为建设中国矿产资源之乡、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结合实际,经研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以强镇富民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把壮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促和谐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二、 目标任务

根据xx和xx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6501风景区周边xx、xx、xx、xx四村的公路主干线,按照“集中力量、三级联动、部门配合、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建好岳阳市级新农村建设xx镇示范创建片,达到建设“富裕、秀美、幸福、和谐”新xx的工作目标。具体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xx市级示范村

xx村:

1、完成xx到xx村公路两边3公里路的樟树栽植;

2、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建星级农家乐1家。

4、改造危房10户,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5、公路沿线建垃圾池20个,购置垃圾车一台,聘请保洁员二名,日常清扫,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6、搞好村部规范化建设。

7、搞好雷竹节产业基地建设。

xx村:

1、完成xx村到木形村公路两边的樟树栽植;

2、搞好xx场示范建设,搞好xx希望小学围墙和操场硬化建设。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改造危房10户,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4、产业上:xx沙滩浴场旅游休闲项目一个,新造楠竹200亩,培植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一家,养鸡3000羽、养兔1000只,养鱼20亩。

5、完成港河治理6公里,永家洞水库前期规划立项,鸦山水库整险争资到位。

6、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公路沿线建垃圾池8个,购置垃圾车一台,聘请清洁工一名,日常清扫,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xx村:

1、完成xx村到xx村公路3公里长两边的樟树栽植;

2、搞好村部规范化建设;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改造危房10户,建农家书屋1处;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4、公路和漂流河道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

5、完成双港河治理3公里。筹集资金150万元,在朱峦组新修桥梁一座。

6、扩种油茶、楠竹600亩;

7、搞好xx屋场规范化建设。

xx村:

1、亮化:搞好xx到xx组和6501的标准路灯建设;

2、硬化:搞好xx到xx学校所有路边和房前边角的水泥硬化;

3、绿化:从xx到xx组公路两旁全部栽植樟树,各住户房前屋后植树造林。

4、美化:从xx到xx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公路左侧建设花池,栽培鲜花,所有广告牌、指路牌做到规范标准、整齐美观。

5、净化:建好xx街道500米下水道;设立固定垃圾池(箱),配备垃圾清运车,固定保洁人员,定期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6、产业化:成立油茶产业合作组织,今年新栽油茶500亩,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建星级农家乐1家;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二)其他村(居)委会及典型示范户: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力争做到“两有三无到到位”。

两有即:

(1)有卫生设施。各村要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建好垃圾池,每户一个或两户共用一个垃圾桶,配备垃圾清运车。

(2)有保洁人员。每村至少要有两名专门的垃圾清洁工。

实现三无是:

(1)无裸露垃圾。

(2)无污水乱流。

(3)无乱堆乱放。

保证措施四到位是:

(1)人员到位。

(2)责任到位。

(3)投入到位。

(4)督查到位。

三、 工作要求及措施

1、抓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到位。镇党委、政府成立以党委书记张同志为组长,xx、xx、xx为副组长,xx、xx、xx、xx等同志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唐革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新农村建设办牵头负责全镇的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各示范创建村要相应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其它村(居)委会也要明确具体人员抓新农村建设工作。

2、抓资金筹措,确保以奖代补到位。根据今年建设的主要任务测算,共需资金近2550万元(具体见xx镇XX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计划表)。各项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范围为各个示范村和全镇典型示范户。资金的筹措:一是镇财政加大投入,镇政府计划30万元用于示范户的以奖代补,给予做得好的村一定奖励扶持;二是通过以干求助积极争取岳阳市和临湘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以上;三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项目资金实行打捆使用;四是积极争取岳阳市直、临湘市直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五是各村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引导农民加大自筹资金投入。

3、抓宣传教育,确保工作落实和农民素质提高。一是要抓好新农村示范户建设的组织动员工作,大力宣传建设“实力xx”、“魅力xx”、“绿色环保”、“和谐xx”的政策形势,讲解镇里的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调动农户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要制订规划,规范农村建房行为。镇里将邀请市规划局对我镇新农村示范片作出详细规划,逐步形成良好的建房秩序,重点是管住现状;三是要开展大规模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以抓农户家庭环境卫生改善、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文明礼仪、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和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环境卫生观念、法律法规意识等,逐步提高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

4、抓工作督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镇里明确各村办点干部为所办点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同时镇里制订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对片区各村进行不定期的跟踪管理,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年终进行检查验收。示范片各村也要对各组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7

一、工作目标

认真对区域内农村经济、市场发展情况,主要是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所范围内的江南村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现状。做到现状清楚、措施办法清楚、整体工作思路清楚。健全分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确定专项推进目标。经常开展各种帮农活动,深入到每一个农户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任务与进程

1、认真组织分局干部职工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局工作会议关于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细化、量化支持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2、积极开展帮农活动

一是积极引导支持区域内农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鼓励农村个体私营专业户的发展。引导支持从事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和畜、禽、鱼类的养殖业。

二是提高涉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强化商标意识,加大农产品商标的注册总量。要在分局及建设所、果品所、蔬菜所建立涉农商标工商联络员制度。增强农产品经营者广告意识,引导广告经营企业制作高质量农产品广告,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区域内的"农副产品市场。积极指导果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江南村农副产品市场完善市场设施,增强市场服务功能,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引导商品经营者加强内部商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措施,提高市场经营技能;倡导经营者引进名优商品进场销售。创建消费者放心摊床、放心行业、放心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纪人,扩大农副产品流通,在过去的基础上,果品所、蔬菜所应继续做好农村经纪人发展工作,力争每个所达到30名。

四是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挥好合同职能作用,强化合同监管。要加强对涉农合同的检查,对合同条款认真审查,防止利用合同从事欺诈行为,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和农村消费权益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12315”进村屯活动,帮助建立江南村“12315”维权工作站。要加强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监管。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为核心,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加大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要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制度。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

六开展好合同帮扶“七个一”活动。分局及建设工商所要给辖区江南村农民讲一堂合同法规课;分局要完成一篇订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七是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监管体系,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加强对区域内农村个体工商户、企业的动态监管。

三、实施要求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度。

分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各工商所要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防止形式主义。要加强协调,各负其责。分局将对工作不落实,无效果,特别是造成农民利益受损,社会影响恶劣的,给予责任追究。

2、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各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搞好宣传工作,利用媒体对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分局反馈。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8

导语:前言:自2008年以来,我市已经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嘉年华活动,可以说,过去几届举办得很好,很有特色。本次侨乡嘉年华活动,应该在吸取以往几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有新意,又不落俗套。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组委会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体现江门五邑侨乡文化特色,展现江门建设新面貌,符合海外华侨华人的喜好,同时要注重全民的参与性。”按照上述的要求,本策划小组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包括一些

1、教导思维

以邓**表面和“三个代表”紧张思维为教导,周全贯彻落实科学成长观,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环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整体目标,坚定标本兼治、综合办理、惩防并举、珍视防备,经过议定选树和表扬一批勤廉兼优农村基层党构造,集结办理一批农村重点信访案件,富裕阐扬典范树范、教诲指导、化解矛盾、惩办警示的效用,为城乡兼顾、促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供给刚强的政治和规律包管。

2、整体目标

经过议定履行新农村构筑勤廉工程,使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构筑的各项轨制进一步健康典范,农村基层党构造的根本性效用更加巩固;农村党员干部耿介自律意识和主旨见解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大众反应猛烈的凸起题目获得有效办理,侵害农民大众长处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题目获得较好改正和严明查处,农村信访案件处结率明显进步,党群干群干系更加密切,农村经济和社会奇迹获得周全、急剧、和谐成长。

3、工程载体

全市新农村构筑勤廉工程要以展开“双百”活动为载体,即:在全市展开选树和表扬百个勤廉兼优农村基层党构造活动;集结办理百起农村重点信访案件活动。

4、构造带领

为确保新农村勤廉工程的顺利履行,建立新农村构筑勤廉工程带领小组,由一名副布告任组长,有关常委任副组长,有关本能机能室当真同志任成员。带领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党风室。

各区县、高新区要切当进步认识,加强带领,联合实际,订定详细的履行方案,建立响应的带领机会商工作机构,落实好带领责任和工作责任。要采纳有力办法,细致构造履行,确保获得实效。

附: 1、《选树和表扬百个勤廉兼优农村基层党构造活动履行方法》

         2、《集结办理百起农村重点信访案件活动履行方法》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9

“双联”机关事业单位“五好”党支部单行材料:

“双联”创“五好” 共建新农村

——铁炉小学党支部创建“双联五好”典型事迹

2007年,铁炉小学党支部按照乡党委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双强双联争十佳,共建和谐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铁炉小学党支部联建了永红村党支部,铁炉小学共产党员练帮了永红村共产党员,通过联建、联邦,促进了永红村党支部“双强”“五优”和铁炉小学党支部“双联”“五好”的创建,并且成效显著,因此铁炉小学党支部被铁炉乡党委评选推荐为“双联”机关事业单位,“五好”党支部。具体事迹如下:

一、联建机制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联建工作方案,做到了联建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成立了联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联建工作的领导、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了联建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完善了联建工作制度,做到了联建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健全了联建工作档案,做到了联建工作有日志、有记载。经乡党委检查考核,我校党支部双联共建工作成绩突出,居全乡前列。

二、帮扶队伍好。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大力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开展党性教育,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学校每名党员都联帮了1名农村党员,并且帮扶措施有力。制定了党员联帮结对一览表,确定了帮扶对象,落实了责任。通过帮扶,使这些农村党员加强了学习,提高了素质,发展了产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三、承诺服务好。铁炉小学党支部与党员分别向永红村党支部与党员进行了承诺:如提供信息、指导农业技术学习培训、帮助活动场地建设和制度建设、扶持发展产业和建设示范田、支援党员和贫困户脱贫致富、配合新农村建设等都得到了落实,通过检查,承诺事项标准高、效果好,100%实现承诺。

四、作风建设好。党支部组织活动正常,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作风整顿活动。如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员民主评议和行风评议,开展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教育整顿,努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通过作风建设,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社会公论好。铁炉小学党支部在与永红村党支部搞好联建的同时,也加大了自身建设的力度,并且成效显著,加强了支部活动室、电教室、图书室建设,重新布置了主题墙、学习园地,添置了设施、规范了制度,完善了档案;加强了党支部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培养了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健全了领导班子和壮大了党员队伍,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满意率高,达到95%以上。另外,铁炉小学党支部除了开展创建“双联”“五好”活动外,还积极开展党组织创建“五个好”活动。一是狠抓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做到了领导班子好;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生良好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了德育工作好;四是认积极分子培养,做到了队伍好;三是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做到了素质教育好,如2007年铁炉小学参加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成绩名列一类小学第三名,获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称号,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五是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保持了县级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又创建了市级“文明校园”,做到了育人环境好。

总之,铁炉小学党支部通过与永红村党支部开展双联共建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得到了共同发展,从而有力推进了学校自身的建设和永红村的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县妇联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我县妇女工作实际,在***镇**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11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XX]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内容,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形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形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三)政产学研金民结合。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政策性引导。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利用农业科技贷款,吸纳民间资本,推动示范(试点)工作。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带着农民干。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使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点任务和示范内容

(一)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重点推进七项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实施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一特色”为重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工程,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政产学研金民”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围绕农村社区化目标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农林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整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建筑、低成本卫生设备和药物特别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区规划建设和村镇优化布局、社区和村镇动态监测和功能提升等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设施相对优良、环境相对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

3、开展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问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示范(试点)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良种、良法、加工、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节能型建筑、循环生产、农业节本技术、健康种养殖技术、土地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应用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市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粮食丰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面积100万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构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实时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乡镇科技示范(试点),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社会事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民生活信息化。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基地(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示范(试点)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技术“二传手”等“科技能人”,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使周围的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6、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博览交易会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涉农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农业为目标,鼓励非农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在涉农企业中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培育成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示范内容

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分别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科技示范村(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品或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条件的地方,集成相关技术,发展村级社区。

2、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发展“一乡(镇)一业”,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一乡(镇)一基地”,开展绿色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乡(镇)一服务站”,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模式或平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一乡(镇)一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技术的集成支持,发展生活功能较好的乡镇中心社区。

3、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形成示范样板;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建成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功能较完善的中心城镇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五、申报条件与组织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优先顺序、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2、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围绕当地资源的加工利用确定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发展基础,发展经验在其所代表的类型内具有推广意义。

3、科技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显,科技环境优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以上。

4、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原则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业带头人。

5、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办发[XX]114号、政办发〔XX〕30号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科技主管部门具体协调和推动的工作机制。

6、制定了示范(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开展示范(试点)所必须的经费和相应的促进措施,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单位优先),方案切实可行,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7、示范(试点)要首先列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范围;示范县市区(试点)的选择要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情况、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结合考虑。

8、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中央有关土地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还应当具备以下指标条件:

1、示范县市区(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县级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县域gdp达到100亿元以上,县域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20%以上。

2、示范乡镇(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乡镇gdp达到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

3、示范村(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村级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组织管理

1、申报单位

示范(试点)的建设单位分别为村民委员会、乡镇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并编制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和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方案。申报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各建设单位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填写审核意见,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材料进行论证,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或县市区(试点)”,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对已列入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或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等优先考虑。

2、支持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以项目为载体,各地根据实施方案选择新农村建设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技术依托单位和示范(试点)相关单位联合为主。市科技局拿出专项资金,将视组织实施和投入情况,择优支持。

3、实施的评估和验收

1)市科技局对我市的示范(试点)进行宏观指导、动态评估和监督,并统一部署验收。

2)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配套支持经费,对示范(试点)进行年度评价,编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确保示范(试点)目标的完成。

3)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估的重点是任务落实、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情况。市科技局将每年公布评价或评估情况。评价或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相关涉农科技计划对有关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XX]30号),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规划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示范(试点)的突破,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2、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涉农大企业制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农企业进入涉农工业领域,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为示范(试点)工作注入活力。

3、设立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贷款,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市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优先支持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各县市区、乡镇及村要提供充足的匹配经费,保障任务完成。

4、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开展县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设立专项,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涉农资金支持。

5、要及时总结示范(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页)、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和推广。对在示范(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12

河西乡“和谐五星”及“五村联创”活动

工作总结

为全面建设更加文明、和谐、富足的新农村,今年以来,河西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为抓手,以“五村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实现整村整社整乡的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的达标提升为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丰富工作内容,点面结合,及时制定切合乡情实际的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全面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争先创优等一系列活动,整体推动,有效地改善了“三农”形象,为实现整村整社整乡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的达标提升、建设更加文明、和谐、富足的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县上“和谐五星”创评工作动员会召开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并成了创评工作领导小组和评选委员会,各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健全了机构,靠实责任,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和谐五星”活动开展以来,我乡通过办黑板报、入户摸底走访、印发宣传资料、填写农户信息卡等方式,广泛宣传创评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激励政策,并与“五村联创”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三)制定方案,分类指导。乡“和谐五星”工作领导小组和评选委员会成立后,对各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召开会议研究,制订了创评工作实施方案、评选办法评选标准,分类指导,确保了活动开展进程和成效。目前,我乡共喷绘宣传版面70个㎡,制作宣传牌70个,办黑板报20余次(期),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印制并填写表册10余种,全乡共有7村40社1948户群众参与了此项活动。

(四)点面结合,初显成效。创评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坚持创建并举的工作思路,把“五村联创”活动与“和谐五星”创评活动紧密结合,将致富星达到80%以上作为创建“生产发展”示范村、“生活宽裕”示范村的重要依据,将守法星、和睦星、信用星分别达到80%以上作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的重要依据,将义务星达到80%以上“村容整洁”示范村、“管理民主”示范村的重要依据,按照创评活动流程,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机构,制订了相关办法、制度、发放了宣传资料和农户自评申请表,召集群众进行社评、村评,并健全了相关表册,及时汇总、公示。目前,我们正在制作获星证书,准备举行授星仪式。

二、“五村联创”活动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县上“五村联创”工作动员会召开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并成了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各包村领导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农业工作队干部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机构,靠实责任,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制定方案,分类指导。乡“五村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及时对各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召开会议研究,并制订了切合各村实际的创建方案,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全乡七个村的乡风文明示范村、管理民主示范村创建任务,新西、河南、河西、杨庄四村创建成村容整洁示范村,在此基础上,村村都创建其他类型的示范村,分类指导,确保了活动开展进程和成效。

(三)广泛宣传,全面动员。“五村联创”活动开展以来,我乡通过办黑板报、入户摸底走访、填写农户信息卡、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全乡七个村喷绘了“五村联创”活动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上墙版面,并与“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目前,全乡共有7村40社1948户群众参与了此项活动。

(四)创建并举,初显成效。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坚持创建并举的工作思路,把当前工作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创建村容整洁示范村奠定基础。以提升小城镇品位为目标,全面实施了小城镇“一街三巷一站”工程,铺设马路砖8000㎡,栽植道牙1600米,栽植行道树100棵,完成文化站续建任务,对河西村所属东、西街社的三条巷道进行了集中改造整治,硬化巷道1100米,实施五改三建项目100户,埋设涵管800米;按照 “三清四化五改六有”的建设标准,全力组织实施了河南村旧村改造项目,计划改造农居100户,其中新建46户,改造54户,目前完成新建房屋46户184间,改造房屋54户216间,新修围墙100户540米,完成投资460万元。以移民搬迁项目为依托,建成新西村小康农宅50户,形成了长1280米,宽4米的“两横六纵”路网,修建村部15间,硬化村级文化活动广场680㎡,配套修建花园9座,垃圾仓6个,衬砌水渠1220米,衬砌护坡60米,完成新庄小学维修及道路硬化,铺设自来水管道400米,自来水入户 50户,架设农电线 1公里;加大了杨庄村省列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力度,成立了村环卫队,修建垃圾仓6个,定期对村庄和马路卫生进行清扫,使杨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整合项目资金,把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卫生厕所等项目有机结合,全面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目前,全乡完成危旧房改造130户,新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6户,改厕30户,改厨50户,改圈50户,改水28户,清理粪堆、石头堆、杂草堆150余处,清理垃圾150立方米,砂化通社道路3条6公里,硬化河南至董家沟通社道路2公里,有效地解决了150余户群众行路难问题。清理疏通河道1100、排洪渠6公里,整治街区河堤2200米,栽植行道树3公里,补植行道树2500余棵,对全乡余株行道树进行了涂白,绿化乡政府驻地面山50亩,完成荒山造林200亩,治理河道荒滩50亩,使河西的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二是扎实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奠定基础。乡“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开展以来,各村紧紧围绕“致富争先、遵纪守法、和睦团结、热心公益、诚实守信”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创评活动。乡村两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向全乡1948户群众印发了“五星”创评标准和激励政策,并采取召开会议、办黑板报、张贴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了以“致富星”、“和睦星”、“守法星”、“信用星”、“义务星”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真正让群众知道“搞这次活动是为了什么、自己符合那个星的标准、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今后应该怎么做”,最大限度调动群众争星创先的积极性;举办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就业暨妇女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和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培训群众239人。在全乡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创建管理民主示范村奠定基础。乡上以开展“三结合三争创三争当”为载体,以党政领导班子和各党支部为单位,党员干部对各自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限、工作质量及所达到的标准要求做出了公开承诺;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对村内重大事项及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工作程序,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对农村低保、五保、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养老保险发放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公开公示,今年涉及我乡的39项强农惠农政策已全部公示,全额落实;全面落实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全乡亩集体林地已全部确权到户,受益群众1448户,已打印发放林权证1448本。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发挥好村级计生协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力争使四项手术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等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充分调动全体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政治权力,以开展好这次乡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为起点,积极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以管理的民主化推进村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四是扎实实施产业开发工程,为创建生产发展示范村奠定基础。紧紧围绕开发好药材、草畜、核桃、蔬菜四大产业,以千方百计促农增收为目标,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强化科技服务,促进了杨庄、北沟川两个千亩药材基地建设,并在新庄村瓦厂社探索“果药”套种模式,带动全乡种植中药材亩,建成河西、新庄、新西千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基地1处和河南5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基地2处,使全乡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在持续发展草畜产业的基础上,以积极建办养殖小区、努力扶持养殖大户、着力扩大饲草种植为抓手,努力建办养殖小区1处,新建千头设施养牛村1个、百头设施养牛社1个,培育1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50户,带动全乡牛饲养量达到头;按照建设基地、栽管并举的措施,对河西、新庄、新西、杨庄、景洼5村1500亩核桃加强管理,确保栽一片,活一片,早日挂果见效一片;新建新西村百棚蔬菜基地一处,带动全乡群众种好菜园子,在保证自给自足的同时实现创收增收。乡上以提升品位、完善功能、发展三产、改善形象、着力打造农民增收平台为目标,大力实施小城镇“一街三巷一站”工程。目前,主街道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文化站、邮政所续建工程已全面竣工。大力开展街区三条巷道硬化及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完善小城镇服务功能和活跃商贸流通为突破口,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三产服务,增加收入。同时,认真开展劳务输转培训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户均输出一个劳务,全乡输转劳务1800人(次),户均年劳务收入1万元的目标。五是扎实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为创建生活宽裕示范村奠定基础。积极改善群众用水、通讯、用电条件,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入户率达到90%。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农机具补贴”等补贴性惠民活动。半年来,全乡已有9户群众享受了农机具补贴,配套完善农家服务店、农资连锁超市15个,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