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寸虫》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7.15

《一寸虫》教案优选13篇。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一寸虫》教案”的精彩文章,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提高的重要机制。

《一寸虫》教案(篇1)

教案整理 TITLE=华师大培训:绘本《一寸虫》立足认  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 教案整理 上海东余杭路幼儿园 教研活动现场 12.1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音乐)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师:前阵子,医生老师给大家测量了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2、幼:我的身高是113。(回应:你对自己很了解,你记得真清楚) 幼:我的身高是121。(回应:那你和刚才的妹妹比,谁比较高?)现场互动 3、小结承接语:有一位朋友也想把自己的身高介绍给大家。 我的思考:第一环节从孩子的身高引入,对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一大触动,但老师的提问和回应非常到位,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蕴含着老师与孩子巧妙的师幼互动,让我印象深刻。 二、你好,一寸虫――绘本推进。 1、教师通过PPT,讲述绘本故事内容。 师:一寸虫住在草地上…… 2、关键性提问:一寸虫有多长?(幼:1厘米,手指一样长……) 我的思考:这个提问对孩子而言有点难,事实上,一寸长是一个不太明确的长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笔画动作,帮助幼儿建立1寸长度的经验。 3、PPT故事推进,知更鸟和一寸虫的画面。 提问:知更鸟看见一寸虫笑了,为什么?(幼:想吃掉一寸虫……)   一寸虫会怎么做?(爬到树干上、逃走……) 4、故事小结:一寸虫对知更鸟说:“我会量东西。” 5、师:知更鸟请一寸虫量尾巴,并说:“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 三、初次测量,了解原有经验。 师:请小朋友帮帮一寸虫吧。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拓展经验,引出提问:故事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幼:一寸虫就是三寸的长,用其他工具帮忙测量……)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提问:从记号里你能数出来吗? 小结:3寸长。(PPT帮助梳理经验) 我的思考: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当然教师的经验拓展,通过PPT生动的路径展示,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四、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 1、点击PPT,图片中出现了三幅图(三种鸟) 师:又有三只鸟请一寸虫来测量,它们是谁?认识吗?(巨嘴鸟、苍鹭、蜂鸟) (从图片上的方位开始介绍) 2、关键性提问:它们量的地方一样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什么? (巨嘴鸟――嘴巴长度;苍鹭――腿的'长度;蜂鸟――全身长度) 图片上用红笔标注出所要测量的位置和长度。 备注:幼儿表述不完整时,老师的回应是:把你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更精彩!) 3、二次测量要求: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4、交流验证,PPT三种鸟竖的呈现方式。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请了三位小朋友分别介绍) l  第一个:直接说测量出某种鸟的测量结果。 l  第二个:看测量记号,让其他幼儿猜测结果。 l  第三个:说出测量结果,让幼儿猜是那种鸟。 我的思考:这是活动最亮的提问和互动,平时我们会在该环节处理上,以平行的方式让幼儿直接呈现测量的结果即可,而这位老师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提问,彰显师幼互动和教育机智,让我倍受启发。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谁在唱歌?) 提问:夜莺这么美妙的歌声,会请一寸虫来量什么呢?(眼睛、身体、嘴巴……) 2、继续故事:夜莺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 提问: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一寸虫想想夜莺的歌声该怎么量? 幼:歌能唱多远,就量多远;量夜莺的喉咙…… 师:一边唱,一边量,量到声音没有为止。 3、故事小结:(借助PPT)一寸虫听着歌声,一寸又一寸,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我的思考: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不禁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这里更多体验的是情感的要素。其间,一位男孩巧妙的回答更让我欣喜万分。 六、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1、提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如果送你一寸虫,你会让它帮你量什么? 幼儿:量手指;(回应:手指很修长,可能会成为钢琴家) 量嘴巴;(回应:也许也能像夜莺,成为歌唱家)    量鼻子;(回应:翘翘的鼻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2、师:现在把一寸虫分给你们老师,回教室后再去量一量,试一试吧。   我的听课感受:   这个《一寸虫》的绘本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在幼儿园大教研组进行自然测量专题研讨中,就有老师开展过以这个绘本为载体的测量活动。同时,也通过谢老师深情并茂的说过,南京一幼老师开展相同绘本的教学实例。此次在东余杭路的教研现场观摩这个活动,可谓是三地教学理念的一次全新碰撞。众观上海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处理和挖掘,我个人感受剖深,绘本不再是引子或是开头的序曲,而是贯穿整个活动,蕴含情感元素的认知活动,对孩子的而言,徜徉在这么一本童趣有意义的绘本中学习测量是多么幸福而巧妙的事!当然感动之二是上海老师的临场互动,以及对每个提问的细细斟酌,都成为活动不可多得的精彩部分!这也是我此次学习之旅教学活动的一大触动和感悟

《一寸虫》教案(篇2)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一寸虫》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到了大班第二学期,孩子们书写的机会日益增多。在观察中我发现许多幼儿书写的姿势不正确,如身体紧靠桌子,眼睛离桌面很近,手握笔尖处等。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呢?我们提出了一拳一尺一寸的要求,即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但在随后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能这样做的幼儿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大班幼儿并没有尺寸的概念,再加上幼儿在实践中也没有一定的参照物,所以他们并不能做到三个一。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试图让尺寸的含义显性化,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实践。我们让孩子们在制作书写辅助工具的过程中了解什么样的距离为一尺、一寸,并利用这些工具自我调整手指与笔尖以及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目标:

1.了解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书写活动中的用眼卫生知识,重视保护自己的眼睛,知道书写时一拳一尺一寸的要求。

2.自制并学习运用书写辅助工具,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书写姿势。

准备:

1.铅笔,一寸宽的纸圈,一尺长的直尺,用彩色万通板裁好的长条板,照相机,视频投影仪。

2.活动前请幼儿进行关于家里及周围其他人中有谁戴眼镜,为什么要戴眼镜的调查。

过程:

1.交流调查结果,了解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①师:这几天,你们做了一些调查。家里及周围其他人中有谁戴眼镜?为什么要戴眼镜?

②请个别戴眼镜的幼儿讲述戴眼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③教师小结:戴眼镜会有很多不便,比如下雨天看不清道路,喝热水时蒸汽会使眼镜变模糊。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眼睛,不戴眼镜。

2.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幼儿保护视力的已有经验,了解保护视力的常识。

①师:怎样做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让眼睛不会近视?(幼儿交流保护视力的方法。)

②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师:少看电视,少玩电脑,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时姿势正确,这些都是保护视力的好方法。

③观看录像,了解书写活动中的正确姿势。

师:请看看图上这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写字时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④教师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三个一的含义。

师:写字时身体要离开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老师这里有一张小学生写字的图片,请你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照她的样子做做看。(幼儿摆出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检查指导。)

3.制作书写辅助工具。

①激发幼儿自制辅助工具的愿望。

师:我们写字时怎样才能知道身体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呢?要做到身体离桌子一拳,我们只要手握拳头,放在桌子和身体之间就可以了。要想知道眼睛离桌面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老师也有很好的方法,等会告诉你们。

②学习测量身体离桌子一拳的方法。

③交代制作及使用测量一尺一寸工具的方法。

师:用直尺测量彩板的长度,把它和直尺对齐划一个印子,沿印子剪断,做成彩板尺。写字的时候就可以用它量一量眼睛到书本的距离是不是一尺。用小纸圈套在铅笔上,下面的边和铅笔刨过的边缘对齐,用的时候手握在小纸圈的上面,这就是一寸的位置。

④幼儿制作。

4.幼儿利用书写辅助工具按照正确的姿势书写数字。

①师:我们有了帮助我们正确书写的工具,就能保持正确的姿势了,别的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怎样做呢。我们来拍几张照片教一教他们吧!

②幼儿书写数字,教师拍照,激励幼儿坚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延伸活动:

家园合作,利用辅助工具提醒幼儿坚持用正确的姿势书写。

《一寸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 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 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1、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 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 ,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 (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一寸虫》教案(篇7)

小班健康活动:《一拳一尺一寸》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书写和阅读时,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仔细观察画面,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的内容。

3.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在学具的帮助下用正确的姿势练习书写。

活动准备:

1.“一拳一尺一寸”相关图片。

2.参观过附近的小学,并听过小学生上课。

3.制作学具的材料:剪刀、长尺、长pVC条、彩色不干胶;铅笔、计算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师幼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引导幼儿说说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结合画面组织幼儿讨论。

(1)师幼一起看图片一。

教师:图上有谁?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

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铃声响,进教室,小朋友们要安静。腰挺直,脚落地。不摇不晃动脑筋。举手发言声音响,学习本领要专心。

(2)师幼一起看图片二。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教师小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住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紧(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胸部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3)师幼一起看图片三。

教师:这个小学生坐的姿势漂亮吗?看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坐?看书的时间长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保护眼睛?

教师小结:看书时应该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书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师幼一起制作学具。

(1)教师:书写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时,怎样才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这三个要求呢?

(2)教师启发幼儿制作各种辅助书写的学具。

如:幼儿用彩色不干胶粘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把长pVC条剪成“一尺”长,用夹子固定以便pVC条能倾斜站立,使用时放在幼儿的左侧。

(3)幼儿选择材料制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出建议,并协助幼儿完成制作。

4.使用学具,完成计算作业。

幼儿使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完成一份计算作业,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使用学具的情况,并表扬书写认真的幼儿。

活动延伸:

家园合作,利用辅助工具提醒幼儿坚持用正确的姿势书写。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将“一拳、一尺、一寸”的抽象概念变为可以观察的参照物(“一寸”和“一尺”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老师自制笔圈套在铅笔上,笔圈的上端距离笔尖正好一寸,幼儿要握住笔圈的上端写字;用pVC条裁剪成一尺的长度用夹子夹住纸板的底端,放在幼儿的旁边以提醒他们眼睛离本子的距离。)这样,抽象的概念就变成了可操作的行为,幼儿易于操作,因而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高,以至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说“还想玩”。

《一寸虫》教案(篇8)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一寸虫》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尝试按宽窄进行排序。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或结果。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比较物体的宽窄,并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3人合作正确按宽窄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规则图、视频;

学具:排序板、1份卡片;

座位:3张大桌子,每组6人;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次解放军叔叔在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一些关于作战武器的图卡解密,你们愿意接受任务吗?想要参与解密,需要先来挑战一个游戏,只要在游戏中成功闯关就可以参与解密图卡。

一、介绍游戏材料:

师:先来看看这个游戏都有什么材料?

小结:这个游戏叫《一起来挑战》有排序卡和卡片。

三、游戏闯关:

(一)第一关:单打独斗

玩法:

1.每人1张排序板、1份卡片;

2.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把卡片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者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你是怎么排的呢?你为什么排的又对又快?有什么秘诀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结:在排的时候,如果是从窄到宽,那么先找最窄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窄的进行排序;如果是从宽到窄,那么要先找最宽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宽的进行排序。

(二)第二关:两两合体

师:恭喜你们都闯关成功,第二关就有难度啦,我们一起看看怎么玩。

玩法:

1.找旁边和你卡片颜色一样的1个人合为1组;

2.把两人的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的组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请获胜组分享快速合在一起排序的方法。

小结:两个人的排序卡合体时,首先选择一个人的排序卡不动,然后从另一个排序卡中取出一张与之前排序卡中的卡片比较,找到合适的位置,最后要从贴有红旗的地方检查一次,看是否都排对。

(三)第三关:三人合一

玩法:

1.3个人组成1组合作使用1份材料;

2.将操作盘中所有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组可报名参加解放军解密任务。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出示正确排序板,幼儿自行对照检查并改正。

幼儿分享合作排序的经验。

师播放3人合作排序视频进行小结。

小结:在这一关,3人可以分工,有的负责往排序板中放,有的负责进行比较,这样很快就可以排完所有的卡片。

四、拓展游戏---解密图卡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像刚刚游戏中那样,小朋友之间要合作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的速度。好,接下来小朋友要来参与解密任务啦!

活动总结

一、注重“比较”

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如目测法、重叠法等,顺利推进排序活动。

二、重视“探究”

幼儿在日常的操作活动中多数为单独操作,而本活动游戏为2人一组、3人一组。他们需要在挑战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方法,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三、强调“合作”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品质。即使活动中幼儿有可能完成不了,但也要给予他们尝试合作探究的机会,萌发合作意识。

《一寸虫》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草丛吗?在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在草丛中都见过谁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找找看它是谁呀?(一寸虫)他为什么叫一寸虫呢?一寸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寸到底有多长呢?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师:夜莺对一寸虫说:“量我的歌声,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这歌可怎么量呢,你们会怎么量呢?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一寸虫》教案(篇12)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寸虫》教案(篇13)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dg15.com扩展阅读

一寸虫教案


教师需事先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不可或缺的。每位教师都需要更加完善地设计教案和课件。一份精心策划的教学教案和课件能够赢得学生的好评。如果你正在寻找与“一寸虫教案”相关的内容,请看下面的推荐。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到你,并别忘了将它收藏下来哦!

一寸虫教案 篇1

小班健康活动:《一拳一尺一寸》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书写和阅读时,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仔细观察画面,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的内容。

3.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在学具的帮助下用正确的姿势练习书写。

活动准备:

1.“一拳一尺一寸”相关图片。

2.参观过附近的小学,并听过小学生上课。

3.制作学具的材料:剪刀、长尺、长pVC条、彩色不干胶;铅笔、计算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师幼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引导幼儿说说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结合画面组织幼儿讨论。

(1)师幼一起看图片一。

教师:图上有谁?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

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铃声响,进教室,小朋友们要安静。腰挺直,脚落地。不摇不晃动脑筋。举手发言声音响,学习本领要专心。

(2)师幼一起看图片二。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教师小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住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紧(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胸部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3)师幼一起看图片三。

教师:这个小学生坐的姿势漂亮吗?看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坐?看书的时间长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保护眼睛?

教师小结:看书时应该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书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师幼一起制作学具。

(1)教师:书写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时,怎样才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这三个要求呢?

(2)教师启发幼儿制作各种辅助书写的学具。

如:幼儿用彩色不干胶粘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把长pVC条剪成“一尺”长,用夹子固定以便pVC条能倾斜站立,使用时放在幼儿的左侧。

(3)幼儿选择材料制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出建议,并协助幼儿完成制作。

4.使用学具,完成计算作业。

幼儿使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完成一份计算作业,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使用学具的情况,并表扬书写认真的幼儿。

活动延伸:

家园合作,利用辅助工具提醒幼儿坚持用正确的姿势书写。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将“一拳、一尺、一寸”的抽象概念变为可以观察的参照物(“一寸”和“一尺”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老师自制笔圈套在铅笔上,笔圈的上端距离笔尖正好一寸,幼儿要握住笔圈的上端写字;用pVC条裁剪成一尺的长度用夹子夹住纸板的底端,放在幼儿的旁边以提醒他们眼睛离本子的距离。)这样,抽象的概念就变成了可操作的行为,幼儿易于操作,因而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高,以至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说“还想玩”。

一寸虫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一寸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一寸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

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

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

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

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

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总结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

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

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

幼3:腿

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一寸虫教案 篇5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

(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一寸虫教案 篇6

教案整理 TITLE=华师大培训:绘本《一寸虫》立足认  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 教案整理 上海东余杭路幼儿园 教研活动现场 12.1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音乐)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师:前阵子,医生老师给大家测量了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2、幼:我的身高是113。(回应:你对自己很了解,你记得真清楚) 幼:我的身高是121。(回应:那你和刚才的妹妹比,谁比较高?)现场互动 3、小结承接语:有一位朋友也想把自己的身高介绍给大家。 我的思考:第一环节从孩子的身高引入,对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一大触动,但老师的提问和回应非常到位,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蕴含着老师与孩子巧妙的师幼互动,让我印象深刻。 二、你好,一寸虫――绘本推进。 1、教师通过PPT,讲述绘本故事内容。 师:一寸虫住在草地上…… 2、关键性提问:一寸虫有多长?(幼:1厘米,手指一样长……) 我的思考:这个提问对孩子而言有点难,事实上,一寸长是一个不太明确的长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笔画动作,帮助幼儿建立1寸长度的经验。 3、PPT故事推进,知更鸟和一寸虫的画面。 提问:知更鸟看见一寸虫笑了,为什么?(幼:想吃掉一寸虫……)   一寸虫会怎么做?(爬到树干上、逃走……) 4、故事小结:一寸虫对知更鸟说:“我会量东西。” 5、师:知更鸟请一寸虫量尾巴,并说:“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 三、初次测量,了解原有经验。 师:请小朋友帮帮一寸虫吧。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拓展经验,引出提问:故事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幼:一寸虫就是三寸的长,用其他工具帮忙测量……)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提问:从记号里你能数出来吗? 小结:3寸长。(PPT帮助梳理经验) 我的思考: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当然教师的经验拓展,通过PPT生动的路径展示,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四、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 1、点击PPT,图片中出现了三幅图(三种鸟) 师:又有三只鸟请一寸虫来测量,它们是谁?认识吗?(巨嘴鸟、苍鹭、蜂鸟) (从图片上的方位开始介绍) 2、关键性提问:它们量的地方一样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什么? (巨嘴鸟――嘴巴长度;苍鹭――腿的'长度;蜂鸟――全身长度) 图片上用红笔标注出所要测量的位置和长度。 备注:幼儿表述不完整时,老师的回应是:把你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更精彩!) 3、二次测量要求: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4、交流验证,PPT三种鸟竖的呈现方式。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请了三位小朋友分别介绍) l  第一个:直接说测量出某种鸟的测量结果。 l  第二个:看测量记号,让其他幼儿猜测结果。 l  第三个:说出测量结果,让幼儿猜是那种鸟。 我的思考:这是活动最亮的提问和互动,平时我们会在该环节处理上,以平行的方式让幼儿直接呈现测量的结果即可,而这位老师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提问,彰显师幼互动和教育机智,让我倍受启发。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谁在唱歌?) 提问:夜莺这么美妙的歌声,会请一寸虫来量什么呢?(眼睛、身体、嘴巴……) 2、继续故事:夜莺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 提问: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一寸虫想想夜莺的歌声该怎么量? 幼:歌能唱多远,就量多远;量夜莺的喉咙…… 师:一边唱,一边量,量到声音没有为止。 3、故事小结:(借助PPT)一寸虫听着歌声,一寸又一寸,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我的思考: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不禁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这里更多体验的是情感的要素。其间,一位男孩巧妙的回答更让我欣喜万分。 六、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1、提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如果送你一寸虫,你会让它帮你量什么? 幼儿:量手指;(回应:手指很修长,可能会成为钢琴家) 量嘴巴;(回应:也许也能像夜莺,成为歌唱家)    量鼻子;(回应:翘翘的鼻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2、师:现在把一寸虫分给你们老师,回教室后再去量一量,试一试吧。   我的听课感受:   这个《一寸虫》的绘本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在幼儿园大教研组进行自然测量专题研讨中,就有老师开展过以这个绘本为载体的测量活动。同时,也通过谢老师深情并茂的说过,南京一幼老师开展相同绘本的教学实例。此次在东余杭路的教研现场观摩这个活动,可谓是三地教学理念的一次全新碰撞。众观上海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处理和挖掘,我个人感受剖深,绘本不再是引子或是开头的序曲,而是贯穿整个活动,蕴含情感元素的认知活动,对孩子的而言,徜徉在这么一本童趣有意义的绘本中学习测量是多么幸福而巧妙的事!当然感动之二是上海老师的临场互动,以及对每个提问的细细斟酌,都成为活动不可多得的精彩部分!这也是我此次学习之旅教学活动的一大触动和感悟

一寸虫教案 篇7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

(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1.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2.如果你有一条一寸虫,你想用它帮你测量什么呢?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范文7篇


下面的“《一寸虫》教案”是编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 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应该能够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寸虫》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

2.学习自然测量正确方法,知道收尾相接。

活动重点:

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

活动难点:

学习自然测量正确方法,知道收尾相接。

活动准备:

1.扭扭棒制作的一寸虫若干。

2.知更鸟尾巴、巨嘴鸟、蜂鸟、苍鹭的图片各人手一份。

3.铅笔若干。

4.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画书,介绍一寸虫,

1.展示封面,草丛中藏着一条小虫,你们找找看,它在哪里?

2.(ppt画面出现一寸虫)看,就在这里,这条小虫身长只有一寸,它的名字就叫“一寸虫。

二、学习测量的不同方法。

(一)用若干个“一寸虫”进行测量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一寸虫遇见了知更鸟,知更鸟看见了它说,“哈哈,我肚子饿了正想吃东西。”一寸虫说:“不要吃掉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

2.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并做记录。

看看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知更鸟的图片,请你用“一寸虫”量一量,看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3.幼儿操作完后,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测量的方法。

师:提问: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

4.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示范自己测量的过程。

教师小结:测量时,一寸虫要首尾相接,不能重叠,也不能留空隙。

(二)用一个“一寸虫”进行测量

1.可是一寸虫只有一条,刚才的办法虽然能量出来结果,但是不合适,请小朋友想象办法,只用一条一寸虫,它怎么量呢?

2.观察ppT的动画演示,你们猜对了吗?

师:它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把自己的尾巴和知更鸟的尾巴对齐,每量一次就做一个记号,再在记号的地方接着向前爬,就这样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

3.幼儿尝试用一条一寸虫测量巨嘴鸟的嘴、苍鹭的腿和蜂鸟的身体。

4.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别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什么原因呢?

5.小结:测量时如果会做记号,那么一条一寸虫也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尝试其他的自然测量的方法。

1.一寸虫把身体当做尺子,可以测量长度。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也可以当尺子来测量呢?

2.尝试用手测量胳膊的长度,用脚测量床的长度。

《一寸虫》教案 篇3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

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一寸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师:就这样,一寸虫快乐的生活着,可是这天他碰到了谁?会发生什么事呢?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请你们帮个忙,去量一量知更鸟的尾巴,看看他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提问: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量的吗?

讨论:一寸虫说了,你们的办法真好,可是现在只有一条一寸虫,这该怎么量呢?

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要求:这些部分你们都会量吗?那这次难度提高了,每人挑选一种小鸟,它想让你们帮忙量的那个部位,还有一个要求更难就是每人只有一条一寸虫,行吗?如果需要记号笔帮忙在篮子里自己拿。

师:你量的是谁,量了是什么部位,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

小结:一寸虫做完这些工作和你们一下得意的不得了,可快活了。

师:就在他幸福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新朋友,这是谁?夜莺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师:喜欢这条一寸虫吗?为什么?如果给你一条一寸虫。你想让他量你的什么?

小结: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很自豪的地方,很喜欢地方,送你一条一寸虫,你想量什么地方就量什么地方。

《一寸虫》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

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

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

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

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

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总结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

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

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

幼3:腿

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一寸虫》教案 篇7

活动目标: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虫虫虫爬教案


老师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撰写自己的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老师避免遗漏重要内容。这份“虫虫虫爬教案”是我用心准备的,希望您能够满意。如果您有需要的话,请随时查看!

虫虫虫爬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

大自然的图片

摘抄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教学反思:

要想学生真正学好一篇课文,深受感染,必须携情进入,要想学生能够入情入境,与主人翁同呼吸、共命运,教师首先必须入情入境,受其感染,作演员,化为主公翁。只有富有激情的演说,才能打动学生,使其进入课文,深受感染。才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第二篇

唯一的听众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 蹑手蹑脚 抱歉 溜走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割舍

(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

(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是什么时候? (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

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3)从“每天早晨”你体会到什么?

a、这是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每天早晨去练琴,激励我要持之以恒,与此同时,老妇人也要每天早晨来听。

b、老妇人为什么要每天早晨都来当我的听众?是我的琴声好听吗?

(4)指导读好这三句话:你能相像出老教授说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4、比较感悟,体会后置式表达的。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谢谢你,小伙子。”

(1)引导学习第一个句子:

a、我们平时与人打招呼,先要称呼对方,现在我们也来当当老妇人,怎么称呼?(小伙子)平时我们会怎么说?

b、比较体会后置式表达的作用。(老妇人重视我,说话更亲切)

(2)读第二句体会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要求。

(3)读好三个句子。

5、品悟“平静的眼神”。

过渡:老妇人不仅用语言鼓励我,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她还用“眼神”鼓励我。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就是无声的激励。

(1)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3)过渡:老妇人的延伸是那样地平静,可她的内心是那么地不平静,对“我”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置的写法,把老妇人内心对“我”的呵护、鼓励写一写。

(4)写话训练:(选择一两处写)

a、当我沮丧地想溜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b、当我每天去小树林练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c、当我尽心尽力地演奏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四、整体回归,总结下课。

1、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止,就是无声的激励。每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生读——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2、在老妇人的鼓励和影响下,我一步步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诗一般的语言 平静地眼神

良苦用心

真诚无私

虫虫虫爬教案 篇2

各位同事: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草虫的村落》。打开这篇课文,一股素雅温馨的自然风裹挟着鸟语花香,虫鸣犬吠,月光鱼影扑面而来,清山秀水的诗情画意,草虫世界的奇妙和谐刹那间把我吸引了。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领略着大自然的丰姿,我们突然打开了一扇奇异独特的大门,一直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下面我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定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是:

1.、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方法:

读是语文学习之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中的乐趣。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体验情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情境激趣导入:、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让学生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同时为体现本单元的重点——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找窍门学会生字新词,调动起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学习生字新词就会轻松自如,而且生字新词掌握的牢不易忘。最后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也为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3)再读课文,体验情趣:学贵有疑,有疑则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先让学生品读交流,学生谈自己的独特体验,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会充沛、真挚。

4)情感升华,拓展延伸:配乐朗读全文,使学生再次感知"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再现作者丰富的想象。然后讨论见过类似的情景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使学生明白动物界里的各种有趣的知识,进而增加了对本文的兴趣。小学生习作从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最后读写结合,重点要放在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方面。充分鼓励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个性和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引到课外,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说板书设计:本节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主要把文章的重点内容按顺序板书出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明晰文章中心。

六、教学反思: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一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探讨的冲动和兴趣,拉近了自己与课文的距离。其次,重视朗读训练,促进整体感知。这节课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学生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最后,课外拓展,培养能力将本课"信赖、尊重、平等"的主题用于生活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凸显的特点是作者奇异的想像。作者为读着描述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对草虫的村落作了极富画面感的描绘,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生灵和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课文后附录的汉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熟读课文,追随作者的文字描述,作一次奇异的游历,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四、教法和学法

从写作文体而看,这是一篇带有说明特质的散文,但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给大家: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作者的神游,使我们感受到这个村落是那么具体熟悉,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是那么细腻而兴趣盎然。因此,编者的意图很明显,一是要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比如拟人、比喻;二是感受作者据像而联想的能力,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珍视贴近自然的童心。

这种散文体的美文,不适合细讲,却适宜诵读记诵。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可繁琐,不可老套地分析文章的内容,而是要直奔主题,厘清主要的逻辑层次后,要扣住关键文句点评,目的是感悟作者的文字功夫。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郭枫的文章《草虫的村落》。

(二)读写新字,指名批改。

按声调读:

烘、庞勤、烤勉吻、逗谧俏巷韵

按音序读

逗、烘、烤、勉谧、庞、勤俏、吻、巷、韵

按音节读

韵、谧逗庞烘烤勤吻、巷俏勉

(三)出示新词,指名朗读。

静谧、追随、游历、傲然、寒暄、熙熙攘攘、对视良久、欢跃、攀谈、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蕴藏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谁、在哪里、干什么

2、再读课文:填写表格。

细密的草茎、-------森林-------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游侠、---------游侠归来

小丘-------村落(街道、小巷)------花色斑斓的小圆虫-蜥蜴-----少女、巨人------和谐生活

簇野灌丛----大树----甲虫----音乐演奏者------音乐演奏会

田地、----小虫子、------劳动者、(测气候者、工程师搬运工)-------、勤劳工作、(观察气象建筑设计

(五)、感受标点传递的情感

1读悟感叹号,感受兴奋之情

1、第一次快速默读3、4段,把带感叹号的句子划下来。

交流: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读着这感叹句,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和作者一起兴奋、一起惊喜。

(、)的游侠、四海为家、惩恶扬善、云游四方、济贫劫富、武功高强、特立独行

临危不惧、(傲然、左冲右撞)

热情大方、(解读打招呼、理解寒暄)

伉俪情深、(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

看哪!大街小巷、色斑斓的小圆虫、粗壮的黑甲虫、巨大的蜥蜴

(和谐的)村落

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全神贯注、音韵、灵泉

(二)读问号,感受惊叹之情

让我们继续去草虫的村落看看小虫子们的劳动生活。引读7-9段

这里出现了许多带问号和省略号的句子,找出来体会体会。

问句:

(1)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2)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3)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看到小虫子的勤勉和智慧,你惊奇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问一问。

A、读好这几个问句。

B、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心里都有吗?用问句来表达有什么不一样?

(三)读悟省略号,感受意韵丰富

1、说写补白,丰满文本。

(1)、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口头说)

我还看到了什么?

(2)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们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我们还看见了什么?拿起笔写下来吧。(交流)

黑甲虫、小圆虫、蜥蜴

寒暄、攀谈、演奏、劳作

2、复现前两个画面。

看到这一切,你有什么问题?师写一连串问号。

三、用标点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一)用感叹号表达惊叹。

看到这一切,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叹:草虫的村落里,蕴藏着——勇敢、亲请、友情、音乐才华、劳动智慧

(根据学生回答,师写一连串叹号)

(二)用问号表达疑问。

1、此时此刻,老师的脑海中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草虫世界会是这样的丰富、有趣、有情有义呢?

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几个自然段,也许,你能从这些文字中找到答案吗?(又、忘了、忘了)

(爱自然、观察、想象)

2、复现词语。

3、这神奇的大自然中的草虫世界让作者痴迷,所以(再次引读前后开头、结尾四段课文)。

你们说,这是一次怎样的漫游啊?

小结:你们真能干,不仅读懂了作者的感受、疑问,还能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疑问,读书,有意思吗?

(三)用省略号延伸探究。

老师更希望你们能把这些叹号、问号变成省略号,因为对草虫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回去后,希望大家去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草虫世界的文章。

虫虫虫爬教案 篇3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谆谆教诲我们,“把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我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现在我结合《草虫的村落》的教学谈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草虫的村落》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课文,如果老师不想放手,无论你自己准备的多么充分,你也只能陶醉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

课堂上我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然后由小组汇报小组的学习体会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喜悦。事半功倍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更加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在大家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而我也在“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喜悦中收获着。

虫虫虫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4、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课内阅读练习: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的智慧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静谧( )( )娇小( )( )

勤勉( )( )僻静( )( )

2、在片段中的( )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这句中的“——”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表示转折

4、片段中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

————————————————————————————————————————————————————————————————

5、“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呢?把它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

板书设计:想象丰富 感受独特

一只黑甲小虫 游侠 “英勇”

很多黑甲虫 村民 “寒暄”(礼貌)

小圆虫 少女 “俏丽” 蜥蜴 亲戚 “参观”

十几只甲虫 音乐家们 “优于人间”

其它 “村民们” “勤勉”

测气候者 “智慧”

工程师 “忙”

虫虫虫爬教案 篇5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的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绘得情景交融,亦真亦幻,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带学生进入这个神奇的世外桃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小虫、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拿到这样的文章,喜读、乐读。在品读感悟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时,以读代讲。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足,活动的范围广泛,能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亲近、观察过的小虫,由此产生共鸣,学生心里的声音犹如一股股清泉不断涌现,学生们个个挥笔跃跃欲试,十几分钟过后,学生们那一段段充满童趣、丰富多彩的小虫世界待以之久展现……孩子们眼中的童话世界展现地淋漓尽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能够模仿《草虫的村落》文章写作特点,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由小练笔反馈而知,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小生灵的热爱,我的目的达到了。

"一寸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