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综合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7.05

小学综合教案14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也许"小学综合教案14篇"就是你要找的,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综合教案 篇1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一)基本教学思路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大致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

主要包括: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6~7课时加课外时间)

(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课时)

(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2课时)

(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1课时加课外时间)

(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2课时加课外时间)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1)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1课时)

(2)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培土,修理课桌椅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1~2课时加课外时间)

(3)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2课时加课外时间)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二)实施要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计划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动建议中提出的活动形式以外,还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动也吸纳到计划中来,如,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为学校图书馆修补、整理图书,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2.成长足迹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写难忘的人和事;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中可以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把各项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1)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讨论内容主要是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阅读材料──迈好制作班级纪念册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阅读这些文章,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们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

(4)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①写难忘的人和事。

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回忆:

难忘小学生活

类别〖〗内容〖〗难忘的理由难忘的老师难忘的同学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难忘的运动会难忘的文艺演出难忘的

②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这是材料搜集与整理的最后阶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搜集的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搜集到的内容与每个学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类整理了。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名称,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把相应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也可以先确定班级纪念册的栏目,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5)制作班级纪念册。

纪念册的制作,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老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每位同学和家长,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605纪念册》《我们这一班》《蜜蜂家族》到后来的《快乐童年》《彩色童年》《展翅高飞的605》《难忘的快乐时光》《出色的一族》纷纷出现,投票表决。)

3.依依惜别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1)写临别赠言。阅读材料中《毕业赠言》提供的给老师和给同学的赠言是一些范例,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写好的赠言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学生也会请老师写赠言。给学生题写赠言是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如果上好了,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题写毕业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毕业在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总免不了要互赠留言。我偶阅学生的留言册,一些灰色赠言让人触目惊心:人生如梦,梦永伴随着你!祝愿你发财时不要忘记哥们──我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将来能傍上大款,做上富婆,这是对你的最良好的祝愿。如此格调低下、消沉悲观、庸俗无聊的赠言直接影响了赠言的价值,也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同学们分辨什么是健康积极的赠言,什么是低级庸俗的赠言,并对学生创作的赠言作一定的指导。

(2)为母校做点事。

这项活动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用演讲的方式,向母校告别;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以畅想xx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除了以上活动,活动建议还提出一些实践性活动,如: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浇水;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

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是学校所需要的;同时要力所能及,是小学生能做到的。

(3)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先要总体设计毕业联欢会的安排,再具体编创和排练节目;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尽量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在这次联欢会上都有事做,都发挥参与者的作用,不要只当观众。一台精彩的、人人参与的联欢会,将是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联欢会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上述这些活动,虽然安排在依依惜别板块,但也可以把一些书面的材料和活动照片充实到班级纪念册中,让班级纪念册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综合教案 篇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 班级小主人 教学目的: 1.学会撰写发言稿、进行口头报告、制订公约、设计制作班级 成长手册。2.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班级,为彼此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绩感到 骄傲。3.能够感受到在集体中成长的温暖,从而培养集体荣誉感、主 人翁意识。教学重、难点: 1.学会撰写发言稿、进行口头报告、制订公约、设计制作班级 成长手册。2.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班级,从而培养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活动一 独一无二的班名 谈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如给我们班也取个独一无 二的名字吧!生:我们一起想,选出一个最能表现我们班特点的名字。1.我们眼中的班级。师问:我们班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老师发言:我还希望我们班能够做到以下几点……。2.取班名。师:说完我们眼中的班级,请每一小组讨论一下该定什么班名?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定出本小组喜欢的班名。3.班级交流。在班会上,各个小组都对自己取的班名作了介绍。4.选出最佳班名。通过投票的方式,大家选出最佳的班名。5.填写第7 页的成绩单。第2 课时 活动二 班级公约大家订 师:在班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我觉得大家一起来订一份班级公约,共同遵守,是个好办法。1.讨论班级问题。师: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遇到过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2.整理问题。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3.讨论该怎么做。师: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请大家把建议记录下来。学生小组活动。4.我们的公约。师:我们一起动手来制订我们班的公约吧!全班同学一起活动。5.填写第11 页的成绩单。第3 课时 活动三 班级成长手册 师:上学以来,我们班发生过很多难忘的事,如果能把这些事编 成一本《班级成长手册》,就能留住所有的美好时光!1.想想记录哪些内容。师:想想班级中发生过哪些值得记下的事情呢? 学生小组讨论。2.确定手册栏目。师:我们可以对要记录的内容进行分类,并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 名字。学生小组活动。3.制作手册。学生制作手册,设计各式各样的记录框和图画。4.填一填。学生填写班级成长手册。5.填写第15 页的成绩单。教学反思: 第二课 危险我知晓 教学目的: 1.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防范的技能、技巧。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进行简单的设计。3.培养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发现隐患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防范的技能、技巧。2.培养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发现隐患的能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活动一 放学路上保平安 师:不管是在学校、家里,还是在路上,耳边总会传来老师、家 长叮嘱你们注意安全的话语,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调查回家方式。师:大家是怎样回家的? 小组同学作调查,统计全班同学回家的方式。2.寻找路上危险。师:根据不同的回家方式,讨论一下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学生讨论、汇报。3.讨论如何安全回家。师:针对这些危险,我们想想要做怎样的安全做法? 学生讨论。4.我的放学路线图。师:每位同学把自己回家路上经过的地方画出来。填写书第22 页的内容。5.制作安全地图。师:你们将应对危险的办法一个个放在回家的路线图中,制作一 个安全地图。学生制作安全地图。6.填写第23 页的成绩单。

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第2 课时第3 课时 活动三 蚜虫知多少 生1:这次昆虫主题展板比赛,你们打算介绍哪个方面的内容? 生2:我们想让大家来认识一下农业害虫——蚜虫。1.小组讨论。经过小组讨论,认为做展板时,可能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资料:文 字资料、图片资料。2.收集资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有书上或网上得到的资料;有采访 得到的资料;有拍照或网上下载打印的图片。3.安排展板内容。先确定展板的尺寸和形状,然后根据资料的情况,对展板内容进 行具体安排。4.制作展板。5.填写第47 页的成绩单。教学反思: 第四课 秋游去 教学目的: 1.拓展在自然常识、旅游景点、动植物特点等方面的知识面。2.初步掌握组织校外活动、设计游戏的基本步骤,提高反思、叙述能力;在听取他人意见、改进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发展人际交往 能力。3.培养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4.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5.激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 然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拓展在自然常识、旅游景点、动植物特点等方面的知识面。2.初步掌握组织校外活动、设计游戏的基本步骤,提高反思、叙述能力;在听取他人意见、改进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发展人际交往 能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活动一 秋游方案大比拼 师:我们年级要去秋游了,你们自己来安排这一天怎么玩。看看 哪组的计划方案最好。4.确定秋游地点。师:到哪里去玩上一天呢? 学生小组讨论,确定秋游地点。2.初步的计划。讨论解决以下问题:怎么去?怎么玩?要花多少钱? 3.我们的方案。把计划整理好,确定出我们的秋游方案。4.填写第55 页的成绩单。第2 课时 活动二 游戏设计显身手 师:每次秋游集体活动时,总是玩那几个老游戏。这次,我希望 大家能设计几个新的游戏,让大家好好乐一乐!1.设计准备。先调查了解同学对秋游游戏有什么希望,然后小组讨论秋游时的 游戏应该是怎样的。2.设计新游戏。小组设计新游戏的内容,并制定游戏规则。3.玩玩看。先找一些同学玩玩看,听听大家的反应。4.作改进。试玩后,对游戏进行一些改进。5.填写第59 页的成绩单。第3 课时 活动三 秋游归来话秋游 师:学校安排我们班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介绍秋游的经历和感受。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画张图帮助介绍。生2:公园的门票背后就有路线图,可以把它画下来。1.画路线图。先找出这次秋游中玩过的地方,再把它们连起来,变成一张游玩 路线图。2.回忆秋游。把画好的路线图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回忆。学生积极发言,讲述秋游中好玩、有趣、印象最深的事情。3.准备介绍内容。把同学们讲的故事进行筛选,挑出几个有意思的来介绍。还要说 说小朋友出游时的注意点。4.向小朋友作介绍。先用一句话来概括对这次秋游的印象,然后对着路线图讲一讲。5.填写第63 页的成绩单。第4 课时 活动四 活动总结 1.讨论: 你是怎样高高兴兴郊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让学生讲出外出郊游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也不能喜 欢干啥就干啥,要做一名守纪律的好学生。并要注意让学生懂得旅游 到疲劳时应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为了减轻疲劳,可以适当喝点醋,也 可以吃些水果的经过一一说下来。2.引导学回忆旅途中的事,回答下列问题:(1)郊游的地方美不美?(2)有没有谁乱丢垃圾?(3)有没有谁不爱护花草树木?(4)有没有帮助同学?(5)有没有认识新朋友?(6)有没有使你感动的事情? 3.让学生写下活动小总结。教学反思: 第五课 争做健康小子 教学目的: 1.掌握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有条不紊的说话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并积累一点 生活经验。3.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食品采购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调查、考察、比较、实验、设计等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1.掌握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有条不紊的说话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并积累一点 生活经验。3.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食品采购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活动一 我的饮食搭配合理吗 生1:大家都说我长不大。生2:大家都说我是小胖墩,是不是我的饮食搭配不合理呢? 4.学一学。教师出示儿童每天对各类食物的需要量表(见书第 68 页的表 格)。学生认真阅读。2.做记录。师:每位同学记录一下三天自己吃的食物。学生反馈。3.对对看。请家长帮助计算出三天各种食物的总量以及平均值。每位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计算结果与调查到的日需量标准 对比后,有什么发现。4.改一改。师:对于自己的饮食应该做哪些调整? 学生发言。5.填写第71 页的成绩单。第2 课时 活动二 告别不良饮食习惯 师:小黎刚刚一直喊肚子痛,送到校医那儿才知道,原来是他吃 完午餐后就与其他同学不停地打闹引起的。可见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对 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师:那同学们,你们到底都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呢? 4.侦察站。让小组成员交流各自观察和了解到的饮食习惯。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2.问问查查。师: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呢? 师:同学们看,这是采访了校医后做的整理记录。出示整理后的记录。学生介绍从书上看到的有关知识。3.确定宣传方案。小组讨论各自的宣传方式。4.开展宣传。请每个小组上台开展宣传活动。5.填写第75 页的成绩单。第3 课时 活动三 “健康”购物小超人 师:快开班级联欢会了,每个小组都拿出一个食品的采购方案,买的东西要又多又“健康”,费用控制在每组5 人20 元以内,大家赶 紧商量商量吧!小组开展活动。4.比“健康”。小组展开讨论:买什么食品更“健康”? 列出“健康”食品单。2.比价格。小组同学对食品单上的食品价格作一个估算,初步选择几种食 品。3.比商店。利用在家时间,让家长带小组的同学上超市调查购物单上的食品 的价格。4.定方案。根据调查记录,确定本组的购物方案。5.填写第79 页的成绩单。教学反思: 第六课 过年啦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 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 理资料、利用资料。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4.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 为乐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让学生感 受过年的热闹景象,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 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活动一 除旧布新大行动 生1:过年前,人们都忙着打扫房间,迎接新年。可是我家邻居 杨奶奶,她家只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为她做点什么就好了。生2:我们可以去帮杨奶奶装扮房间,把过年的喜庆气氛带进她 的家。1.参观杨奶奶的家。学生说说杨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基本情况 是怎样的,以及杨奶奶希望我们去帮她布置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做准备。罗列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列清单,准备工具。3.动手布置。学生开始打扫房间,布置房间。4.填写第87 页的成绩单。第2 课时 活动二 不一样的新年习俗 生1:昨天电视里播放各地庆祝新年的节目,我发现许多民族过 年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生2:是吗?我们一起来找找资料,把两个民族不同的过年习俗 做成对比卡片,向同学们做介绍吧!1.说说自己民族的新年习俗。师:回忆一下自己每次过年的情景。学生说一说,讨论。2.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新年习俗。通过看书、看录像、上网,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习俗。学生汇报资料。3.归类整理。师:大家找来的资料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整理吧!学生把资料分成几块,分块整理。4.做对比卡片。学生把资料做成对比卡片。5.作介绍。学生介绍。6.填写第91 页的成绩单。第3 课时 活动三 年货的过去和现在 生1:昨天我陪妈妈上街买年货,妈妈说现在的年货比前几年多 多了,她都挑花了眼。生2:是吗?过去的年货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1.今年的年货。让学生记下家里买回来的年货,互相说说。2.去采访。列采访提纲,做采访记录单。3.作比较。讨论大家的采访记录单,把现在的年货和过去的年货比一比,说 说有什么不同。4.填写第95 页的成绩单。第4 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入室,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2.引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坐一辆马车,你们看是什么马车 呢?时间马车会把我们带到哪一天呢? 引入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律动《铃儿响叮铛》。

二、导入新课 1.从《铃儿响叮铛》进入新年的画面,并配上声音“过年啦,过年啦!”,使学生体会时间马车载着我们到了新年这一天。2.学生唱歌《新年好》,师生互相祝贺新年好,体会新年气氛。(课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画面)3.请同学们说说过新年有哪些活动或场面,课件展示过新年的 各种活动场面,并配上声音:按节奏朗读《过新年》歌词。4.课件范唱《过新年》,边看边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5.学生说出对歌曲的感受。教学反思:

第七课 衣服的学问 教学目的: 1.知道衣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人人都离不开的衣服里有 很多学问。2.试着为衣服分分类,看看不同的衣物面料有哪些不同的性能。3.学学扎染的技法技巧。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2.比较不同面料的性能。教学难点: 了解扎染的基本工序,学会扎染的技法技巧。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活动一 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 生1:为了御寒,我穿过棉袄、毛衣、羽绒服,现在的衣服品种 可真多呀!生2:是呀,我们一起作个调查,给调查到的衣服分分类吧,对 以后自己挑选和整理衣服很有帮助呢!1.小调查。学生分组对家中和商场里的各种衣服作个调查,作好记录。2.交流调查发现。学生说说在调查中有什么收获。3.给衣服分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各种各样的衣服进行分类,了解这些衣服的 不同功能,加深对衣服的认识。4.填写第103 页的学习单。第2 课时 活动二 比较不同面料的性能 生1:妈妈总说,纯棉的衣服结实,透气性好。生2:真的吗?那其他面料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用实验判断吧!1.明确实验目的。学生分组选择常见的几种面料,如纯棉、羊毛、化纤……从各方 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哪种面料更结实、哪种面料容易吸汗…… 2.设计简单的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比比哪种面料更结实、哪种面料吸水性更强,区分纯羊毛和其他材料。3.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4.填写第107 页的学习单。第3 课时 活动三 我的扎染作品 生1:我在商店看到过扎染的裙子,很漂亮。生2: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条扎染的方巾,送给妈妈作礼物。1.欣赏扎染作品。出示收集的扎染作品图片及第108 页的扎染作品,让学生进行欣 赏,说说扎染作品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了解基本的扎染工序。学生看书,了解扎染的基本工序,教师进行适当补充。3.动手做。有了一定的经验后,让学生根据扎染的特点设计图案,准备好布 料和染料,动手扎染方巾。4.比一比谁扎染的方巾最漂亮。5.填写第111 页的学习单。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教案 篇3

本学期我主要负责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学初期,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综合教案 篇4

十二周

活动内容:小鬼当家

一、活动的目的

1、学生学会当家,可以请家长指点,也可以让孩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学生在活动中经受情感体验。感觉当家很辛苦,感觉当家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感情。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实施的方案

1、组成实践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2、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

三、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根据“小鬼当家”这一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开展四人小组讨论具体活动的内容,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商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再进行实践,或买菜烧菜,或打扫卫生,也可以从早到晚当一天的家,还可以分项进行实践。

2、在当家作主的过程中亲身实践,从实践中得到体验,得到感受。

3、准备“小鬼当家”活动记录本,把在寒假生活中的所做、所感都整理成册,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个系列。

4、开学后,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谈过程,谈体会,谈感受,并且进行记录展评。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课题选择阶段

1、寒假到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使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活动小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3、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爱好、选择主题和合理分工的能力。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在寒假期间,学生做到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至少完成4次“小鬼当家”活动的内容。

1、“年货置办”我参与。

活动建议:先采访家里的老人,了解过年的习俗和费用,再和家长一起购买过年需要的物品,包括衣物、食品、礼品等,在此过程中,学会记账,掌握挑选物品的小窍门和知识,初步有了理财的意识,并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差异,体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果呈现形式:采访记录、照片、记账表。

2、算账——我最棒。

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宣传单,通过一种或几种商品不同商场、不同时间段的定价,知道掌握时机购买食品才最省钱,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成果呈现形式:对比的记账表、照片、资料的收集。

3、“压岁钱”我做主。

活动建议:过年了,肯定会收到压岁钱。学生可以自己制定小小的理财计划,购买学习用品或储蓄、或别有他用,走进银行了解最新的理财产品。

成果呈现形式:压岁钱的整理表、理财计划安排、银行探秘资料收集。

4、“小鬼当家”一天(或一周)。

活动建议:和家长约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全家的开支和所有家务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切实体会当父母的辛苦与精打细算,在确有困难时可以请求家长的协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果呈现形式:家庭会议照片、全家收支安排。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1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调查成果;

2、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分类汇报;

3、学生将与商品的挑选、商家的选择、自己当家的心理历程等与同学交流。

4、进行活动的总结。

第四阶段 活动评价延伸阶段(1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评价;

2、师生评价,生生互评;

3、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恩教育与理财意识通行。

十三周

活动内容:了解大蒜

活动背景: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蒜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南北风味的菜肴都离不开大蒜。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大蒜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们称誉为“天然抗生素”。

活动目标:认识大蒜,了解大蒜的品种、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种植过程、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法等知识,学会用大蒜为原料做两道菜。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实践活动。2.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上网、到图书室查资料、调查、采访、摄影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2、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特长,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遇到困难不退缩,自己想办法解决。

3、与相关部门、家长,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4、准备活动用具(水彩笔、卡纸、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大蒜这一神奇而古老的药食两用珍品,被称作“健康保护神”。大蒜研究所负责人哥特林博士介绍说,大蒜含有400多种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如果人想活到90岁,大蒜应该是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还表明,大蒜的营养价值高于人参,应列为保健品之首。而大蒜是我们常见的农作物,同学们家中一定都种过大蒜。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二、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1.提问:各位同学,关于大蒜,你们了解的知识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于大蒜的了解。

2.交流讨论:同学们,能告诉我,关于大蒜,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板书。(1)大蒜的主要品种及其形态特征。(2)大蒜的生长情况。

(3)大蒜的种植方法及病虫防治。(4)大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5)大蒜的食用方法及注意点。

(6)到农贸市场去了解大蒜的销售概况。(7)了解人们对大蒜的评价。……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子课题并组合子课题研究小组。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子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可以访问老农、种植户;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到田间劳作……)

6.各小组制定调查计划:

(1)各小组为本组取个好听的名字,以便小组成果汇报。

(2)各小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分配任务,教师行间巡视指导。(3)完成活动计划表。

(4)展示活动方案,师生共同修改。

三、总结,布置任务。

我们每个小组已分别制订了活动计划,在下一阶段希望每一组能齐心协力完成本次活动,相信大家一定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十四周

第二阶段: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一、指导学生掌握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方法的格式及步骤:你们知道怎样去调查、访问、参观或是搜集资料才是最有效的?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说明。3.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采访卡

三、帮助各研究小组进一步疏理研究思路,指导各小组选择适合的研究途径、研究方法。

四、分组展开调查研究。

五、阶段性汇报成果。

从学生投入的程度,目标达成度,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交流汇报,提出意见,改进方法。

六、教师总结。

在活动中,我们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对它进行深入了解,要做到活而有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阶段:研究成果的汇报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段时间同学们经过努力,搜集了许多有关韭菜的资料,了解了不少有关韭菜的知识。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二、汇报展示成果。

1.各小组分别汇报研究成果。

第一小组:大蒜的主要品种及其形态特征。第二小组:大蒜的生长情况。

第三小组:大蒜的种植方法及病虫防治。第四小组:大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五小组:大蒜的食用方法及注意点。

第六小组:到农贸市场去了解大蒜的销售概况。第七小组:了解人们对大蒜的评价。2.各小组互相质疑、释疑。

三、点击问号。

1.大蒜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2.大蒜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3.有不少人不吃大蒜,是因为害怕吃了以后嘴里的气味会比较重,影响和他人的交流。这样对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四、巧手作坊。

1.《大蒜》手抄报展评比。2.以大蒜为主要原料做两道菜。

3.以《大蒜》为主题图片展及小品表演。

四、讲述感受,指导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在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劳后,教师择机对他们进行爱惜粮食和劳动最光荣的教育。)

2.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通过这项讨论,教育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挫折,形成正确、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3.评价: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发现哪些同学身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结合“雏鹰争星”活动,填写评价表。

5.颁星活动。农业专家、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及颁奖。

十五周

活动内容:水果总动员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一、活动的背景

“水果总动员”这一主题的确定,完全来自学生的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果作为营养成分之一,在各种家庭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饭后课余,总是能看到学生们品尝着各色水果。一天午饭后在教室里吃水果,两位同学因为水果的营养价值问题发生了争执,请我来评理,一时我也愣住了,回答不上来。平时只知水果的营养价值高,对此研究的还真不多。于是我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来帮助两位同学化解心中的疑团,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希望研究生活当中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水果,学生思想活跃,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要善于从生活中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水果的研究,使学生对各色水果有一定的了解(种类、营养、功效),锻炼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水果拼盘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市场调查、采访、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走近果农的生活,感受果农的艰辛,培养勤俭节约不浪费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方案

1、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小组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的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我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最后我们自愿组了六个组,孩子们根据自己组的研究主题,起了响亮的名字:“水果档案”组,“小营养师”组,“ 健康热线”组,“小调查员”组,“白衣天使” 组,“小记者团”。(2)、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向家长询问等方式收集有关水果的资料。关于水果方面的资料,网上实在是太多了,学生不知从何下手,问我怎么办?我指导他们学会抓住重点,将自已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下来。(3)、采用市场调查、采访专家等形式,了解水果的营养功效、将康吃法、市场销售、生长过程,用表格、问卷、电脑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水果的种类很多,一个小组调查难度不小,他们调查了几天也跑了很多市场,又累又收效不多,我适时地提醒孩子,要多与别人合作,这样会事半功倍。

2、活动计划:(1)、调查与收集

如何从各种渠道获取水果的资料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浏览查询、请教父母等长辈、咨询营养师,他们还决定亲自上水果市场调查一番、咨询果农、果贩。(2)、实地考察

有的孩子长辈在农村,他们准备利用双休日采访农民伯伯,了解了咱们本地主产水果苹果的生长过程,感受果农的艰辛。(3)、学削水果

同学们在了解了一定的水果知识后,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在实践活动方面大展拳脚,水果拼盘是他们最向往的。但是首先要学削果皮,这对于饭来张口的孩子是有难度的。相信经过两周的练习,同学们一定都会熟练地削苹果了。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水果

搜集水果的分类,水果的营养功效、科学吃法等等,在电脑上查找获得许多的相关知识,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见识。第二阶段:调查取证

对于一些相关现状,如:做一个小小调查员,记录下各种水果的产地、品种和价

格,推荐给同学和老师。通过做调查得以了解具体的情况。同时,我还发动学生,自己去水果摊上去试着买水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孩子对水果的了解。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五、成果展示

一、游戏导入:我和水果交朋友

比一比哪个组认识的水果朋友多,每组在15秒的时间里说出你认识的水果的名字,哪个组说的水果的名称多,哪个组就获胜。

二、过程

(一)走进水果世界

师:相信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么多水果朋友,一定还有更多的收获,哪个组先来交流?

师:的确,现在超市里的水果,一年四季,应有尽有,想吃什么都能买到,人们似乎都忘记了水果成熟的季节,除了冷藏技术和发达的交通,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奇迹,一组的交流让我们回归了自然,知道了各种水果的成熟季节。

(二)营养快线:哪个小组再接着来说说?

生1:我们是“小营养师”组合,我们组专门研究了“水果的营养价值”。我们负责上网查找,网上的信息可真多。

师:网上的信息特别多,你们是怎么查找到资料的?

生2:因为我家里有电脑,我们几人商量在我家进行网上查询。当我们在百度搜索输入“水果的营养”几个字时,出现了很多网站、网页,我们登陆了一些比较正规的网站,象“中国健康网”、“中国水果网”等等,我们从里面选取了与水果的营养有关系的内容,这里面又有一些重复、相似的内容,我们又进行了筛选。最后我们找到了我们需要的资料。

生3:关于水果方面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抓住重点,对自已认为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水果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与蔬菜相似,各种水果普遍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维生素,而且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物质,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师:你们查询了那么多资料,一定了解了很多,那你们能不能具体的给大家讲一讲,(出示实物):“猕猴桃”和“火龙果”谁的营养价值高呀?

生4: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火龙果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生5:火龙果虽然是进口水果,但是论营养,还是不如猕猴桃。猕猴桃是一种高营养水果,被称为“营养金矿”、“保健奇果”。猕猴桃汁更成为国家运动员首选的保健饮料,又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着的滋补果品。

师:看来你们对水果的了解还真不少,一点也难不住你们,水果的营养价值这么高,大家以后都要多吃水果了。生1:(出示两个香蕉)大家猜一猜,这两个香蕉哪一个的营养价值高?香蕉身上的梅花点越多就越熟,香蕉越熟,营养价值就越高,不过熟过头了就不能吃了。师:你们刚才交流的这些,都是从网上搜集知道的吗?看来网络的确可以让人了解更多的知识,大家也要像他们一样多上网搜集一些有益的资料。

(三)健康热线

生1:老师,您刚才说要多吃水果,您说的不完全对。

师:刚才二组说的水果营养那么丰富,我觉得多吃是有好处的。

生1:的确吃水果有很多好处。可是如果吃法不当,不但不会带来营养,还会影响健康。大家好,我们是“ 健康热线”小组,我们组研究的课题是“水果的科学吃法”。

师:那么,怎样吃水果才科学,才能吃出健康呢?

生2:刚开始我们心中也有很多疑问,比如说什么时间吃水果合适呢?水果是吃得越多越好吗?最后我们决定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

生3:我们发动全班同学,请同学们每人带给家长一份问卷,让大人们也答了这份卷子,因为我们想,可能大人也不一定知道怎样科学吃水果吧,这是我们收回来的问卷(出示问卷),我们设计了四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生4:根据反馈的资料显示(幻灯片):认为在饭前吃水果的人占32%,他们认为这样吸收好。26%的人认为饭后吃,大部分人知道吃水果应与吃饭时间相隔两小时,但是上班不方便。一般不是选择这个时间吃.第二道题“水果冰冻吃好吗?”30%的人认为好,因为口感好。40%的人认为不好,因为伤胃、伤身体、易感冒。30%的人认为有的水果可以冰冻吃,有的水果不易冰冻吃。正确答案是: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冰冻吃,这是因为太凉的水果会使肠胃蠕动变慢,消化不良。第三题“多吃水果能减肥吗?”大部分人认为可以,少部分人不了解。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水果吃了都不会胖,有些水果的热量很惊人,所以千万不能吃太多.第四题“水果吃得越多越好吗?”70%的人认为不对。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吃水果还是存在误区的。我来教你几招:

一、忌饭后立即吃水果。

二、吃水果忌不漱口。

三、忌食水果过多。

四、吃水果忌不卫生。

五、水果忌用酒精消毒。

六、生吃水果忌不削皮。

七、忌用菜刀削水果。

八:忌吃催熟水果。师:你的幻灯片是自己做的吗?

生4:大部分是自己做的,艺术字是爸爸帮我改的。师:你的电脑操作水平可真高。咱班还有会做的吗?咱们把学到的电脑知识都用上了,真了不起。

生5:(出示两个苹果)请同学们看一看,哪个苹果新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但不够全面).关于“如何识别新鲜水果”我们给大家出了一个金点子:一看,看水果的颜色,新鲜的水果一般比较鲜艳。如草莓。二捏,捏水果的软硬,如桃子。三闻,闻水果的味道。如甜瓜。

师:原来吃水果还有这么多学问,三组同学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咱们可要学以致用,科学地吃水果,才能吃出健康。

十六周十七周 活动内容:我们身边的垃圾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课时:2课时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提前一周发家庭垃圾统计表及生活垃圾问卷调查,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大深港村约有2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大深港村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大深港村 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200千克 0.2吨

月 6000千克6吨

年72000千克 72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村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许多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垃圾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

6、老师揭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性”调查汇报。

1、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调查了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2、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3、小结: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的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垃圾,全国一天就有120万吨垃圾!而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都被堆放在垃圾场。长此下去,终归有一天我们四周将会垃圾泛滥,世界将会被垃圾埋没!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四溢的垃圾还会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处理措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那么你们知道垃圾可以怎样分类?怎样处理吗?

三、小组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垃圾的处理方法。

1、学生讨论: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3、小结:过去处理垃圾的最好办法是垃圾填埋沤肥,可是现在有一些垃圾有毒,一些垃圾分解时间太长,不能沤肥,最好是先将垃圾分门别类处理。如: 菜叶、果皮:沤肥剩饭剩菜:养殖厂 废纸:回收电池中有重金属:回收 易拉罐:回收玻璃:回收

塑料制品:回收塑料、快餐盒:减少使用。

四、观看图片 :(看一看)

(一)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来开展研究(出示校园有关卫生情况)学生畅所欲言,怎样让校园更美丽。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图片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

2、“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市已是全国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五、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交流建议:(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六、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那作为秦皇岛市的小市民,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七、活动延伸:(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三年级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八、活动小结

小学综合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搭积木。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

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二)词句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更多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三)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四)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2举行我长大了干什么的说话比赛,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四)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八)指导学生写字

小学综合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练习七第10~l8题,练习二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一些几何形体的面积或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学过的立体图形的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二第10题,指名学生口算。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今天我们来练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好有关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题练习

1.练习圆柱的体积计算。

(1)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圆柱v=Sh)求圆柱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2)做练习二第1l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检查学生是怎样想的。

2.练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1)做练习二第12题。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每个图形面积计算的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按怎样的公式列式的。

(2)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追问:正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指出:我们在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通过剪、拼的方法,经过图形的转化,得出了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这些计算公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3.练习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1)求第13题前两个图形的表面积。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求表面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长方体表面积是怎样算的这道题还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圆柱体表面积是怎样算的指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的总和,所以要先求各部分的面积,然后相加。这里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2)求第13题前两个图形的体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求体积的算式。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注意突出第一步求的底面积。追问:求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长方体其实也是一个柱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其实都是用底面积乘以高。

4.练习容积计算。

(1)提问:容积指什么容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二第14题。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讨论第15题。提问:第15题的问题要求压路的面积,其实这是求的什么为什么(转动一周的压路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必要时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

2.讨论第16题。提问:水面高是水杯高的多少这道题可以怎样想(指名2~3人口答:根据容积和底面积求出水杯高,再根据水杯高和水面高的关系求出水画的高度)

3.做练习二第17题。

(1)让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

(2)提问:要求体积,先要求什么你能求出另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吗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3)提问:这两个圆柱中哪个量是相等的(板书:底面积=底面积)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这是按照什么列方程的指出:题里告诉我们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底面积相等可以列出方程来解。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圆钢全部浸入水中,水为什么上升圆钢的体积和哪部分水的体积相等求这部分水的体积缺少什么条件圆钢路露出水面8厘米,为什么水下降4厘米下降部分水的体积等于圆钢哪部分的体积,你能通过下降部分水的体积求出储水桶里面的底面积吗这道题究竟要怎样做呢,请大家课后想一想,试一试。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15、16、1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11题两小题,第13题一小题。

小学综合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确立研究的主题,制定好研究的方案,分好研究小组,设计好具体的研究计划。

2、学会设计具体研究方案,提高学生分析研究的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4、通过研究探讨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围绕“陆巷古村”确定研究小课题,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设计、讨论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活动准备】

学生:游览参观陆巷古村,听导游介绍陆巷古村的建筑特点,听老人们讲讲陆巷古村的历史,上网搜索陆巷古村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前期研究,关注进程,了解情况;制作课件。

【活动主体】

小学四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录象播放:东山的名胜古迹。

2、你们喜欢这些名胜古迹吗?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二、确立研究的主题。

1、东山的名胜古迹很多,东山的古村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陆巷古村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板书课题:陆巷古村。

2、你们想要更多地了解它吗?都想知道哪些方面呀?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

大家想得真不错,陆巷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十分迷人,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它出色的建筑更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

板书:景色迷人,名人辈出,牌坊接踵,建筑艺术,知名度,保护。

三、组成研究小组。

1、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关于陆巷古村的事。为了了解地更深入,我们需要分组合作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你对哪个感兴趣?

交流。

2、根据学生的意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确立研究内容。

3、讨论组名。

教师点拨:根据研究的方法和学生喜好,大致命名。

(只要切合主题,尊重学生的命名。)

四、制定小组研究方案。

1、我们怎么来进行研究呢?我们来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方案吧。

2、出示一份研究方案,指导填写。

(1)研究方案中要根据你研究的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法,比如亲自体验,摄影,网上搜集资料,调查采访等。

(2)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明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

(3)研究的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4)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进行修改或自行设计。

2、进行方案填写。

3、投影仪展示,交流方案。

4、相互评价。

点拨:A、研究的主题语言表达要规范

B、研究过程的安排要合理

C、论证可行性:遇到不能解决的环节可以求助听课老师;邀请陆巷古村导游现场指导;打求助热线电话。

5、根据教师的建议,改进方案。

6、方案展示。

陆巷古村

五、活动总结。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方案设计,来真正领略一下这一保存最完整的江南古村落的风采吧。

小学综合教案 篇8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教材中以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得到完整的呈现,综合性学习首次正式地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成为语文教学一个新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魁力。

一、目标的确定要强调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应该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如:用口头、书面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见闻或感想;还应该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综合,要特别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第一单元的综合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应该是综合的,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才会有实效。一方面教材中已经有提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和同学交流,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涵盖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具体的可以概括为:能运用合适的书面表达形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并能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份学生课余生活的纪录,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相互交流的乐趣。而在这一个层面上学生将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语文课程的目标将获得更全面的实现。

二、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一是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就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的文化昧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

二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三是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华灿烂文化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的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京剧,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

三、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自由的学习实践,而不是删除许多复杂的因素,把语文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进行纯粹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由的学习,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自由的以外,主要表现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是自由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提示了学习方式的自由性,教学中要深刻领会这一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敢于学习。比如,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当然需要查看有关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渊源和相关的知识;同时可以去收集一些端午节时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还可以去访问附近的老人,听他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说说端午节民间习俗的变化;还可以学着包粽子,做香袋;最后可以综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一次汇报。当然,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注重学习活动中的感受。

四、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提供活动照片,有的了解课余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简单的报告,有的进行简单的统计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学习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小学综合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

2.练习十三第10题。

(1)计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

提问:这里求的是两个数的什么a表示的数叫什么数b表示的数叫什么数a+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

提问:这里哪个加数不变,哪个加数变化了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二个加数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和会怎样变化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

(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

126+97135+198178+299254+96

126+100135+200178+300254+100

(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

(4)计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

提问: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3)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较,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

15196=342298=246199=24597=

151100=342300=246200=245200=

4.练习十三第11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十分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

5.练习十三第12题。

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

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练习

练习十三第14、15题。

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题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1)10+20=

15+20=

(2)10+20=

5+20=。

提问: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指出:当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2.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13题。

小学综合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蓝贞之的古诗《八水河玉龙瀑》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龙潭瀑的景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材学情分析:

该诗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该瀑布也很美诱引学生一睹为快,利于学生细细学习。

教学难点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学方法:欣赏学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光盘、资料卡、投影仪

教学过程:

1、教学“诗画览胜”部分,师生共同学习《八水河玉龙瀑》古诗的诗意,领略古诗语言的魅力。重点讲解“已、练、违、通银河”等词语。

2、学生自学“温馨点击”部分,。

(1)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对景色特点产生一些理性的认识。

3、学习“活动广角”部分

(1)教流学生对景点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关龙潭瀑的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最丰富。

4、阶段

(1)生自我,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师表扬积极发言的优秀学生。

板书设计:

八水河玉龙瀑

百尺峭崖高无已,左右青山近相比。

一练高挂悬崖巅,玉龙侧喷西江水。

余波流沫随风飘,如抛珍珠坠还起。

只应泉源直上通银河,不然何以仰视去天不违咫。

小学综合教案 篇11

一、教材说明

这个语文园地共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字、读标牌、比较形近字、读句子、背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要求认读一组带有木这一偏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两个木,还有三个木,使学生觉得汉字很有趣,提高识字的兴趣。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认,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认读后启发学生思考:怎么这些字都有木呢

第二项我会读,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标牌上的字多数没教过,但天天看见也能认识,如年级、班、小学。有的字,学生在路上、食品包装上常见,也认识了一些。有的同学会在课前问问认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请会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请他们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激发其他同学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字。最后可让学生说说在课外还认识了哪些字。

第三项比比写写,共六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组的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少一笔,下面一排每组两个字笔画数相同,但有一笔的样子不同。教学时可一排一排地进行,让学生自己看出每组两个字的差别,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说一组,我说一组,看谁说得清楚。比较之后再写下来。因为这次写字没有田字格示范,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写字情况给予提示。

第四项我会读,三个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这个句式在前面的课文中见过,通过再次练习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再提问:发现三句话有相同的地方吗这种句子在哪课读过可把那个句子和三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

第五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作者李绅。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劳动非常辛苦,告诉人们要爱惜粮食。学古诗只要求读读背背,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注意读准锄、谁、知、中、餐这几个字。这是一首五言诗,可启发学生回忆《咏鹅》的停顿方法,读好这首诗的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小学综合教案 篇12

一、教材依据

本框题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二、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这为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利用电子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

(一)学生学习准备:搜集有关中秋节、四合院、京剧和大同思想的由来及特点,关于《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辩题有关资料的搜集。

(二)教师教学准备:电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感受身边文化

教师设疑: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稽山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她的前身是绍兴府学宫,投醪河环抱着校园,那么有哪个同学能解释一下“投醪河”的来历。(来自越王句践投醪出征的故事)

学生回答。

教师引出学校的校训为“卧薪尝胆”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越王句践投醪出征有关。进一步引出学校所在的绍兴市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00年文化积淀和2500年建城历史,文物资源极其丰富;秀丽的江南水乡风光,众多的名人胜迹,使绍兴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学生来参加“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那么大家会把绍兴哪些特色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同学们。当然了,要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哪些形式继承。

【设计意图】

导入从同学们所处的环境入手,引导同学们回味生活,关注生活世界。从本地资源入手,让学生容易接受,感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导入中所用的“卧薪尝胆”典故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教师:请同学们浏览书本,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继承的四种形式。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那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统称为传统文化。(创设情境)刚才讲到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学生来参加“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接下来分四组分别以传统习俗游、传统建筑游、传统文艺游、传统思想游为主题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并讲出设计理由。要求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

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习俗游线路---鲁迅故里、咸亨酒店。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祝福”是绍兴的传统习俗,它始于元朝,每逢旧历腊月除夕前夕,绍兴城乡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请“祝福菩萨”。后由于年深月久,竟演变为一年一度的习俗了。鲁迅笔下曾经有描述,鲁迅故里作为浙江省首次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之一,在周家老台门“德寿堂”有向游客表演《祝福》里的情景,表演者准备好福礼香烛。福礼包括鸡、猪肉、鱼、鹅、牛肉或羊肉五牲福礼,及粽子、年糕、茶、酒、盐、豆腐干和炖熟的禽血。然后依次行四拜四叩头之礼。仪式完成后,一起喝散福酒、吃散福年糕,同时鲁迅故里还进行绍兴传统婚礼的表演。

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建筑游----八字桥、书圣故里、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绍兴传统民居,色彩以黑、白、灰为基调,和谐淡雅。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的民居、老台门、河埠头就展示了古城历史文化积淀,而八字桥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城市梁桥(有文字标记的)。这些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可出示上述建筑图片,以增强直观性)

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文艺游线路:柯岩——兰亭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剧、绍剧、莲花落是绍兴的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鲁迅笔下的社戏每天都在绍兴柯岩风景区内的古戏台上上演,游客能够欣赏到各种流派的越剧唱段,而在兰亭风景区欣赏王羲之书写的行书《兰亭序》更是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教师播放一段越剧视频,让学生获得艺术的熏陶,或可介绍越剧的由来)

第四组学生代表发言

感受传统思想游线路:大禹陵——府山越王台

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大禹陵中我们能感受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府山越王台上,更能感受到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率领子民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成就霸业的壮举。(此环节为后面分析传统文化特征之相对稳定性做好了铺垫,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充分的参与课堂,真正当课堂的主体。从生活观察、体验中来感受文化的继承性。同时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展示,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由于地方文化与共性文化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学生对理论性文化知识更易产生认同感和对接认知趋势,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学习探究,扩展知识技能

教师:通过对绍兴地方传统文化的感受,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

师生一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础形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疑提问)上述我们提到的这些传统文化,有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为什么历经沧桑仍旧可以保留至今呢?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传统文化的特征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请学生结合前面交流的内容分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一特点。

教师归纳:无论是绍兴的传统习俗——祝福,越剧、绍剧、莲花落等传统曲艺,还是独具一格的江南水乡建筑和行云流水般的《兰亭序》,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古越情和浓浓的中国风。“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因为传统的节日激起了无限的乡情,海峡两岸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就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请学生看书继续回归书本知识,落实知识目标)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教师设问:今天,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绍兴人民要弘扬此“胆剑精神”,请学生讲述“胆剑精神”的由来及内涵。

学生根据前面的分组探究内容回答

教师归纳:“胆剑精神”是绍兴历史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在古越大地上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成就霸业。此后,以"硬骨头"精神和"韧的战斗"精神为内涵的"胆剑精神"在绍兴代代相传。而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新时期"胆剑精神"更是成为绍兴城市精神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当然,从新时期胆剑精神的内涵可以看出,它继承了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课本中所提到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在今天的一脉相承也说明了这一特征。(教师简单讲解书本举例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回归书本)

【设计意图】

通过对绍兴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从中归纳出基本的知识点,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能落实知识能力目标,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有说服力,增强可信度。

三、思维碰撞,形成理念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绍兴建城近2500年,越国、晋朝、吴越王、南宋、明末先后五次在此建都。在全盛时的宋代,绍兴府山上共有72处楼台亭阁。而现存的只有越王台、越王殿、南宋古柏等文物景点十余处,为重现古越遗风,xxxx年底,府山越王城保护工程这一市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古城保护项目动工实施。但是在此项目实施之前,也有很多人认为还原越王城要拆迁很多户居民,浪费太多土地资源,还要花这么多钱,真是劳民伤财。面对着前人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传统文化,我们该怎么对待它们?我们要继承,还是否定抛弃它们呢?(引导学生结合绍兴传统文化思考书本43页两个观点,并进行辩论)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组讨论,准备辩论的事例和观点。选出4位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场外的提示。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形成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进一步生成知识。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传统文化的作用

教师: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明确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也要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卧薪尝胆”精神,“和谐理念”等,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天神化”,和古代社会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设计意图】

通过辩论,促使思维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的看问题,学会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四、学生践行,回归生活

【作业设计】

为落实新课程生活化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体验中生成、在体验生成中提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一个开放性作业,要同学们能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投影:请在课堂探讨的基础上,为绍兴某旅行社设计一条绍兴传统文化经典游线路,线路要求涵盖传统文化继承的四种形式,并配好解说词。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重点把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反思:

课堂的设计理念是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知识的介绍和重点突破这两点都教给学生去完成,注重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教学内容是讲述传统文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学生有很多方面的观点可以进行发现,再加上有些观点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达到情感价值观目标。

小学综合教案 篇13

一、课型的设计思路:

主题确定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草编制品的图片,倾听草编工艺的由来,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基本流程:设置情境,激趣导入→畅所欲言,生成主题→小组合作,分类提炼→各择所需,成立小组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提炼活动课题,分解子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草编这一家乡民俗的研究,了解草编这一民俗工艺的相关内容。

三、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草编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课件。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他们具备了实践课中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研究课题。

五、活动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而后概括生成主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欣赏。(问题:图上所示物品均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

2、是啊,象这种用草、玉米叶、麦秸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工艺品被称为草编制品,这种工艺则被称为草编工艺。

3、老师第一次见到这种草编制品的时候便甚是喜欢,所以就自己研究创作了几件。大家看!教师叙述有关资料。(草编产品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品,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其产品是用我们庄稼地里所产的玉米皮、麦秸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如刚才图片中所示的'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玉米皮草鞋、草垫、草编家具、花篮、洗衣筐等,这些产品天然环保无污染,自然时尚又健康,不含甲醇等有害成分,创造真正安全的家居环境,做工精美,款式多样。具有居家装饰和收集归类物品等多种价值。其朴素大方的设计,天然绿色的材料以及厚重的远古风情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4、看完这些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评析:草编作为我镇的传统手艺,有着丰富独特的魅力。草艺品天然环保,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学生在观看实物、图片时兴趣盎然,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切入课题,对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畅所欲言,生成主题(预设20分钟)

草艺品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这些用品及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想不想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你又想了解关于草编工艺的哪些问题呢?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2、分小组交流。(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归纳整理生成主题。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关草编工艺的问题,群龙无首可是不行,我们得根据这些问题提炼出一个既简明又扣题的课题,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把你们的集体智慧写在纸板上,然后派一名代表贴在黑板上,最后还得有一位同学陈述你们组为什么起这个课题。(学生活动然后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把一些好的建议提出共同讨论。预设:家乡草编长流传;家乡草编——编出生活万般彩等)

评析:本环节,在确定了主题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提出问题,提炼主题,体现了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提炼主课题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避免课题的虚、空现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分解主题(预设15分钟)

同学们看黑板,醒目的主题下罗列了许多你们想知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去研究,所以还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给可以归为一类的问题起个小题目,作为我们研究的子课题,这样我们后面的研究工作就会清楚明了。

1、小组合作给问题分类。

2、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3、选择一类或两类在进行合作提炼子课题。

评析:学生围绕主课题提出的问题肯定很多,很杂,这些问题必然会有相似或重复的可能性,所以此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给同类问题取个大家都认可的名称,产生子课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为以后的有效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各择所需,成立小组(预设时间3分钟)

集体的力量可真大啊,这节课我们不但确定了主课题,还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任务,对于这些子课题我提议分组进行研究,而且最终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题研究得更透彻,更有意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子课题。

2、根据选择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评析: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小组,这样的分头行动、对比研究让每个学生在研究中有章有法,有依有靠,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小组合作与协调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因问题过多而蜻蜓点水式的研究。

小学综合教案 篇14

一、课题设计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均至关重要。设计本节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能调动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搜集问题、整理问题、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综合实践课,更深入地了解近视,从而更好的预防近视的发生。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课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研究问题进行比较、归类和提升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离近视。

4、通过独立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评价设计

1、我首先采用的是游戏激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近视的危害,然后透过文字对近视的解读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来确立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最后引导学生给主题起名字,共同提炼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汇报、交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游戏导入课题

2、感受身边的“近视眼”

3、出示文字资料,确立主课题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近视的滋味;伙伴们的照片,让学生感受近视越来越多的.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文字资料的出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近视的危害。整体环节的设计能调动学生想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题的成立埋下伏笔。】

二、畅所欲言、提出问题

1、抽几名学生交流,指导提问的方法

2、小组合作,选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设计思路: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后面问题的分类也节省了时间。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同时也拓宽了思维。】

三、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1、交流问题

2、给问题分类

3、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子课题由学生自己确立,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四、制定活动计划

1、将四个子课题分给四个小组

2、学生选择小组,推选小组长,为小组起名字。

3、共同为课题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活动方案。

4、小组中商讨一下你们所要选择的课题名称,并制定出初步的计划。

【设计思路:回忆以前学过的研究方法,说说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行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更能加深对活动计划的印象。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

五、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小组交流研究方案,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为他们提出建议。

【设计思路:虽然小组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此环节不能忽视,全班交流能够广泛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让小组的计划更加完善。】

六、课堂小结

1、说收获

2、放松活动,结束课堂

【设计思路:以眼保健操这样轻松的气氛结束课堂,再次引起学生保护眼睛的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紧张的一节课得到了充分的放松。】

dg15.com小编推荐

小学教案(汇集14篇)


如果您想成功实践“小学教案”这篇文章必看。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示窗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学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断。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小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小学教案【篇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学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的乘方法则。

2、 会计算积的乘方。

3、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法则。

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

自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一看

1、积的乘方法则:

2、完成课堂作业部分(写在预习本上)

二、做一做:

1、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ab)2=(ab)(ab)=(aa)(bb)=a( )b( )

(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

(ab)n=(ab)(ab)(ab)=aaabbb=anbn

即:(ab)n=__________(n为正整数)

2、计算:

(1)(2a)3= (2) (5b)3=

(3) (xy2)2= (4) (2x3)4=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b3b3=2b3

(2) x4x4=x16

(3)(a5)2=a7

(4)(a3)2a4=a9

(5)(a3)2a4=a9

(6)(ab2)3=ab6

(7) (2a)2= 4a2

(8)x3+x4=x7

(9) y22y2=2y4

(10) (a2b)3=a6b3

(11) a42a3=3a7

4、计算:

(1)(x5)2+(x2)5=___________

(2) (3102)2=___________

(3) (x3)( )x2=x14

(4) (2a2y4)3=

(5) m2m3=

(6) (a2b2)m=

(7) (2104)2=

(8) (6xy)2=

(9) (x2y)3(xy3)2=

(10) (x2y3)4(x)8(y6)2=

5、( )20xx(-3)20xx =

6、0.12530(-8)30=

7、2444(-0.125)4=

8、若xn=2,yn=5,则 (xy)n=________

9、已知 48m16m=29 求m的值

10、已知 x+y=a

求(x+y)3(2x+2y)3(3x+3y)3的值

三、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展示:

1、根据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46)3表示什么?

2、那(46)5,(ab)3又等于什么?

由特殊的(ab)3=a3b3出发,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吗?

猜想:(ab)n=anbn

(abc)n= (n为正整数),为什么?

应用探究: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D、

2.计算下列各题

3.计算下列各题

4、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5、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体。已知木星的半径大约是7104km,木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km3(п取3.14)。

拓展提高:

若n为正整数,且 ,求

的值.

堂堂清:

1. 若(9 ) =3 ,则正整数m的值为 .

2.若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切成8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若将棱长为3的正方体切成27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若将棱长为n(n1,且为整数)的正方体切成n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3. 化简求值:(-3a2b)3 -8(a2)2(-b)2(-a2b),其中a=1,b=-1.

4. 已知xn=2,yn=3,求(x2y)2n的值.

教后反思 这节课又学习了一节新的运算:积的乘方,有了前面学习的过程,那么这几课也采用前面的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种运算还可以做的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多种运算在一起的混合运算就有点难度。

小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小学教案【篇6】

答:

教学内容:西师版xx年级上(下)册xx页

执教者:xxx

教学课时:第X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xxxxxxxxxx,掌握xxxxxxxxxx。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xxxxx方法,体验xxxxxxxxxx。情感态度:通过感受xxxxxxxx,培养xxxxxxxx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2、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

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xxx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

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

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交流。

(3)、反馈信息:

生1:我觉得xxxxxxxxxxxxxxxxxx。

生2:我认为xxxxxxxxxxxxxxxxxx。

生3:我是这样想的xxxxxxxxxxxxxxx。

……

(4)、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xx方法,了解到xxxxxxxxxxxx,那老师觉得xxxx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共同讨论。

(4)、完成练习题。

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个别展示。

(4)、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出示题目。

(2)、学生读题思考。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选代表展示。

(5)、集体订正。

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本堂课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业:(第xx页第xxxx题).

六、板书设计

xxxx(课题)

xxxx(内容简析)

教学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自我评习:这个万能教学模板实用性较强,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学教案【篇7】

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乐于与人合作的情趣。

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方法

难点:公式的推导

准备:沙,圆柱教具若干个,圆锥一个,其中要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教程:

一、准备

同学们,我们以前研究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呢?

二、诱发

课件演示稻谷丰收的景象。师述: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稻谷,他们把收好的稻谷堆成一个这样的图形(圆锥形谷堆),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你能算出这堆稻谷的体积吗?它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探究释疑

1、初次猜想

⑴根据我们所学过的内容,请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⑵圆锥的体积是否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呢

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底面积×高”不是圆锥的体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2、再次猜想

⑴通过模型演示,

⑵根据学生回答,从而得到如下结论: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3、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⑴让学生用三个不同的圆柱体和一个圆锥(其中必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进行实验。

⑵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用字母表示:V=1/3Sh

4、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⑴出示例1,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

⑵教学例2、课件出示:

麦收季节,张小红把她家收的小麦堆成一个近似圆锥的麦堆,又给出测量的数据,让学生看图编一道求小麦重量的应用题。

编好后,分组讨论计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转化

1、基础题

⑴下面有四组图形,你能根据每组图形中左图的体积,求出右图的体积吗?为什么?

24立方米9立方米12立方米

⑵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提高题

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题

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和底面直径、高都是6厘米的圆柱形铁块,熔铸成一个直圆锥体,如果这个直圆锥体和圆柱的底面大小一样,这个直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

五、应用

1、基础题:P44-T3、4

2、提高题:P45-T10

3、思考题:P45-T11、12

小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第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0补足;

使学生初步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积中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如何用0补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70.84.20.31.30.5

口算并说说怎样想的?

2、指名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把下面各数缩小1000倍

12.5256103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0.0560.15

(1)启发提问:①怎样列竖式?要不要小数点对齐?为什么?

②怎样把0.0560.15转化成整数乘法?

③按整数乘法乘出来的积,比原题的结果扩大了多少倍?

④要得到原来的积,该怎么办?

⑤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2)小结强调:计算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要在小数的前面补零。

注意:先点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3)验算:交换因数位置后让学生说说0.0560.15、

0.150.056各求的是什么?然后进行检验。

(4)练一练

1.30.050.0251.8

2、教学例4

(1)指名读题

(2)列出算式:这题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3)说说18.52.4表示什么意义?

(4)指出:以前表示两个数的位数关系的都是整数,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就象这里,18.5的2.4倍就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来是多少?

求18.5的2倍用乘法,求18.5的十分之四用乘法,因而求

18.5的2.4倍也用乘法。

(5)算出得数(学生自练后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3、观察例3,例4,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小组讨论并填表:当积小于被乘数时,乘数有了什么特点?(与1比较是怎样的关系)

当积大于被乘数时,乘数有了什么特点?

为什么有这种规律?

(2)做一做

先判断一下,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P5第10题小组形式,小组长报题,组员抢答

汇报情况,共同纠正易错题,择题说说口算步骤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0.2812.2

0.50.5

───────────

0.014061.0

3、P5第12题做在书上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每道题对错的理由

4、P5第13题自练后评讲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碰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反过来呢?

五、布置作业

P5第11题

六、板书

一个数乘以小数

例3注意点

计算过程表格

例4

计算过程

小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景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尝试、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自由在班级里交流。

(3)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要先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因为必须先算卖1支菊花多少元,要先算8÷4=2,才能算出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三、解释应用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小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题,第41到42页想想做做第1到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小学教案【篇11】

本单元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了解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体会自然数都有因数,而且不同自然数的因数个数是不同的。这些内容还能为以后教学分数知识作必要的准备。研究倍数与因数一般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进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材在底注中给予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70~73页教学相关的自然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第74~77页教学5、2、3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偶数、奇数等知识。

第78~79页教学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第80~82页整理全单元的知识并组织综合练习。

编写的你知道吗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我国数学家研究这一猜想取得的显著成就。两道思考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探索有挑战性的问题。

1联系实际体会自然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教学倍数、因数关系,再教学求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前者是形成数学概念,后者是应用概念。

(1)第70页的例题从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开始教学,学生对这个活动已经很熟悉,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顺利地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教材根据各种拼法中每行正方形的个数与行数,把三种拼法分别表示成43=12、62=12和121=12。以43=12为例讲了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又让学生说出62=12、121=12里存在的倍数、因数关系。这道例题有两个编写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三个数学式子都从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提取出来,有助于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实际经验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第二个特点是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用43=12里学到的倍数、因数知识解释62=12、121=12这两个式子里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倍数与因数是一种关系,客观存在于两个具体的自然数之间。因此,要通过完整的语言表达关系,让学生体会这种关系,如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不能说成4是因数、12是倍数。

(2)第71页的两道例题分别是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内容不同,教学方法都非常相似。即利用初步建立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联系已经掌握的乘除法口算,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

找3的倍数,采用的思路是3和任何非零自然数的乘积都是3的倍数。这一思路容易理解、容易操作,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3的倍数是怎样的数想起,先形成找3的倍数的思路,然后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找,并按顺序写出来。还要理解例题在写出3的倍数时为什么用了省略号。试一试独立找2和5的倍数,一方面巩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3、2、5的倍数可以发现有关倍数的一些规律。如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等。在若干个实例中寻找共同特点,总结成规律,虽然仍旧是不完全归纳,但对小学生来说已经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了。

在找36的因数时,如果沿乘积是36的自然数都是36的因数这个思路就能得出想乘法算式这种方法,这条思路容易形成,在操作时往往不大顺畅。如果按36除以哪些自然数没有余数这个思路想就能得出想除法算式这种方法,这条思路一旦形成,方法易于操作。因此,例题从因数的概念出发,利用()()=36这个式子先让学生明白,找36的因数就是写出这个式子的因数。然后联系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利用除法求36的因数。

在找36的因数时,无论想乘法算式还是想除法算式,学生一般都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要承认学生实际,允许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顺序就什么顺序。然后在交流中相互评价,删去重复的,补上遗漏的,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会过程、总结方法、提升水平,学会有序地思考和寻找。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写出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教材在编写时认真落实了这些规定,在想想做做里没有编排找较大自然数的倍数的练习题。适量出现一些稍大的数(如30),写出它的全部因数。

2在找百以内5的倍数、2的倍数、3的倍数的活动中,认识这些数的特点。

教材第二部分教学5、2、3的倍数的特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都是看这个数的个位上是几,方法是一致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它各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特征与判断方法与5的倍数、2的倍数完全不同。所以这部分教材分两段编写,把5和2的倍数的特点合并在一道例题里教学,把3的倍数的特点安排在另一段里教学。两段教材都是寻找特点利用特点判断的教学线索,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活动空间。

(1)第74页例题先在百数表里5的倍数上画△、2的倍数上画○,于是表里出现两列画△的数和五列画○的数,其中一列数上画△也画○。这些符号有利于学生分别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发现表现在个位上的特点。也便于发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结合2的倍数,联系以前讲过的双数和单数,列举了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这道例题安排的操作活动和提出的问题难度都不大,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建构自己的认识。

想想做做的安排很有层次。第1、2题是简单的判断,初步应用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特点,起巩固知识的作用。第3、4题按要求组数,第3题组成的是两位数,没有明确每名学生都要全部、有序地写出符合要求的数,可以通过交流达到全部、有序的要求。第4题组成的是三位数,你排出了哪几种这个问题对有条件的学生要求有序思考并排出所有的数,对少数有困难的学生应尽量多排出几种,并向同伴学习有序的思考方法。第5题通过在数表中涂色,体会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2的倍数不都是4的倍数。

(2)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比较难,第76页例题充分研究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需要,作了五步安排:

第一步在百数表里3的倍数上画○,这项活动让学生看到3的倍数与2的倍数、5的倍数不同,分散在表的各行各列里。由此产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点可能与2、5的倍数不同。

第二步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百数表上看到画○的数的个位上并不都是3、6或9,还有其他数。许多个位上是3、6、9的数上没有画○,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学生还可以任意写出一些个位上是3、6、9的数,逐一检验是否是3的倍数。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3的倍数的特点不表现在它的个位上。

第三步为学生指点新的探索方向。把3的倍数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看看用几颗珠。先找较小些的两位数,再找更大的数。通过计算表示各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初步发现算珠的颗数总是3、6、9、12等,这几个数都是3的倍数。这一步对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关系很大,学生也乐意进行,要适当多安排一点时间。

第四步把算珠的颗数转化成各位上数的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这一步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从数的某一位上是几,计数器的那一位上就拨几颗珠这一事实理解计数器上算珠的总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从算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推理出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第五步是试一试,通过不是3的倍数的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上面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

教材设计的五步教学过程是连贯的,步步深入、逐渐逼近数学的本质内容。既有对例证的细致研究,又有反例作验证,是科学而严密的过程。

想想做做里的习题数学思考的含量都比较高,除了第1题利用3的倍数的特点进行简单判断外,其他习题都需要仔细地想一想。如第2题要准确理解题意,除以3有余数即不是3的倍数的意思。第3题在方框里填数字的时候,要依据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推理,而且答案是多样的,在每个方框里都有3个数字可填。第5题是组成三位数,首先要从四张数字卡片中选择3张,而且3张数字卡片之和必须是3的倍数,有两种选择,分别是5、6、7和0、5、7。然后再有序地把选出来的卡片排一排,组成三位数。前一种选择能排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后一种选择只能排出4个不同的三位数。这些习题不要急于得出答案和结论,要注重过程,提供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学习。

3通过写因数、比因数个数等活动,建立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第三部分教学素数和合数,教学活动的线索是:分别找到2、3、5、6、8、9等自然数的因数按因数的个数把这些自然数分类接受素数、合数等数学概念应用数学概念判断50以内的自然数是素数还是合数。这些活动难度都不大,学生都能进行。在按因数的个数把、2、3、5、6、8、9分类时,可能需要稍微点拨,明确分类的标准。在讲述素数、合数概念时,语言必须准确。

这部分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写2、3、5、6、8、9的因数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让他们在独立写因数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不同;二是用填空形式引导学生把2、3、5、6、8、9按因数的个数分类,避免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枝节;三是主要使用素数这个名词,质数只是带了一带。这对学生无所谓,教师在开始阶段可能不习惯。

想想做做第1题利用11~20各数,让学生再次经历认识素数和合数的过程。要通过例题、试一试和这道题,让学生记住20以内的八个素数:2、3、5、7、11、13、17、19。至于更大的素数就不要求记忆了。

4练习六整理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数学知识。

本单元教学了许多数学概念,是按下图的线索展开的。

乘法算式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因数素数与合数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概念,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水平,练习六把上面的结构图分成四块组织整理。

(1)扩大倍数与因数概念的背景。

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是在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的乘法算式上教学的。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学生明白了倍数关系和因数关系。练习六第1题继续在除法算式中理解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这样,学生对倍数关系和因数关系的认识得到深入,对用除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体会。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有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的关系为基础。

(2)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并举,综合应用2、5、3的倍数特征的知识。

第2~4题练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两道题是数学问题,一道题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形式容易引起对有关数学知识的回忆,实际问题的形式反映了数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先安排数学问题,再安排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第4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3)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分。

学生对奇数与素数、偶数与合数往往混淆不清,第6题是为了区分这些概念而设计的。先在1~20各数中用○圈出素数、用△圈出偶数,回忆素数的意义和偶数的意义;再回答题中的两个问题,体会它们是不同的概念。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都是看着表格呈现的现象回答的。其中的2既画了○,又画了△,这就表明素数里有偶数,偶数里有素数。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主动区分不同的概念,正确回答问题,又不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抽象的,甚至文字游戏式的机械操练。

(4)紧扣基础知识探索数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第7题对学生来讲有两个特点:一是涉及了几个数学概念,有连续的自然数、连续的奇数、3的倍数等,二是两个问题都是微型课题,题目中的找一找、算一算指点了研究方法。

第10题把五个数分别写成两个素数相加的形式。这五个数都是偶数,其实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相加的形式。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继续尝试。

小学教案【篇12】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如何清晰地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应该形成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已经有很多研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谈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普遍化、特殊化、类比、猜想和检验、画一张图、建立方程、倒着干等。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德江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尝试和检验、画图、操作、找规律、制表、从简单的情况人手、整理数据、从相反的方向思考、列方程、逻辑推理、改变观点等11种。加拿大的某套数学教材中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为10种,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如下:

我国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材,不再以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内容为线索,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所学运算体现的数量关系为线索,以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线索。人教版教材编排了图示、列举、列表、找规律、从简单情况入手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教材编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苏教版教材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从四年级起集中编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安排学生学习摘录与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明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

二、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三个阶段

教师不但要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还要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首先是作为学生感受、体会、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仅仅是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即基于解题的经历,形成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进而通过反思和提炼,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要经历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刻化阶段。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1.走出潜意识阶段

对学生来说,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楼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已经初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并不一定关注到了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学生对策略的认识处于潜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关注具体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处于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状况,缺乏应有的思考。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在回顾性陈述时,学生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提出不同的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

2.步入明朗化阶段

学生对某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策略明朗化。如:呈现新问题后,组织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应用策略的意识;解决问题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随着解决问题策略的初步应用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就逐步浮出水面并凸现出来。这里要指出的是,在教学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时,不能排斥学生应用以往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弃旧,而是在不断整合、应用不同策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在新的问题中主

动、综合、灵活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3.走向深刻化阶段

在学生比较充分地感知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要安排一定的练习,对相关策略进行集中强化,以加深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更深刻,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师的眼中,学生采用的策略可能有优劣之分,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没有好坏之别,都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的努力。因此,即使到了巩固、深化策略的阶段,教师仍不应急于对学生的策略作出评价,而应给学生阐明和讨论策略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比较不同的策略,优化自我的策略。为了深化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教师可在学生采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特点,适用哪些情况还可采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不同策略之间有无一定的本质联系学生不断地经历这样的思考,就能对策略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策略,有助子在解决问题时走出无从下手的沼泽地;解决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策略的认识、理解与掌握。教师要充分认识策略的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学生形成策略的规律,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小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已经完成“课前准备”,选择几个学生回答)

2、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3、师: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加深对“变化的量”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量的认识,引起新课的学习积极性。本环节的课前准备是要学生独立完成。

二、进行新课,掌握变量。

1、请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一学”。

2、师:小组交流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3、小组进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学生谈群学体会: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小结。我发现(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课本呈现出第一幅情景图,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龄与体重的变化,能够回答问题,发现年龄与体重的变化情况,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学生先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2)沙漠之舟

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课件出示: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A、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D、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E、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意图:通过教学第二幅情景图,认识有关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读懂统计图,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发现规律。这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已有基础。

3、蟋蟀与气温的关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

B、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生:气温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教学意图:这环节学生理解蟋蟀的叫声用关系式表示,大多学生通过书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关系式,个别不行的,就个别辅导。

三、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2、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设计意图:我在这一课的练习设计上,没有太多的练习量,反而注重巩固课本上的练习。由难到易,重质不重量,希望通过补充练习提高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部分学生的梳理知识。

四、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谁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小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小学教案(经典14篇)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教案(经典14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小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感知"太阳"的自然现象。

熟练运用多种材料工具、造型元素进行创作。

在"比较"中认识不同艺术风格表现的"太阳".

二、教学重点

命题制作的构思方法及造型、构图知识。

三、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力,表现自己心中的太阳。

四、教学用具

制作范例、欣赏作品纸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互相讲述有关太阳的故事。

活动(二):圆形的想象与变化。

像什么?

太阳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象可以用什么造型元素表现太阳的"形和光芒".

活动(三):感受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的太阳,引发联想。

提供作品的比较。

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作者想说什么?

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活动(四):以"科学中的太阳"激发想象。

寓言联想。

图片联想。

假设联想

活动(五)

:以神话故事中的太阳激发想象。

在同龄人的作品中,哪些是神话故事中的太阳?

幻想一下,太阳的故事、太阳的表情、太阳的外形。

构思:我心中的太阳大怎样的?

活动(六):以评价促进想象创作。

在欣赏中提出评价目标。

作业评价标准:构思美、构图美、色彩美。

小学教案(篇2)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同学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导同学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自同学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自身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课文的朗读。

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考虑课后第1、2题。

安排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要表达的心愿,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就是俺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俺们要注意体会。

2、学习新课。

理解爸爸的话。

3、激情导入:现在,俺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像)俺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小朋友介绍白杨呢。

4、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5。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

导语: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6。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7.同学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体会爸爸的心。

导语: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同学齐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达着自身的心。

读句子理解,“表达”、“心”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用( )划出小朋友们知道的事情。考虑小朋友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同学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9.看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达着自身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三)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1.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

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生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3.引导同学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身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看板书总结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辨析课后第3题。

引导同学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内容———中心思想

五.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质疑。

六.作业:

1.誊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读写例话》,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检查背诵课文,指名回答课文的中心思想。

出示问题,学习《读写例话》。

什么是中心思想?

《白杨》一课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俺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头脑里逐渐明晰起来,然后用自身的话进行概况。

阅读短文《以身作则的老校长》,学习概况中心思想。

作业:阅读《邓小平同志教育子女的一件事》,练习概况中心思想。

小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汉字,写一习作,把喜欢的原因写清楚,字迹工整。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最喜欢的汉字

教学难点:把喜欢的原因写清楚

教具:两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筛选、感悟、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千多个汉字,在这些汉字中,如果要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你会选哪一个?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习作3”,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汉字。

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解题

三、习作构思

1、学生再次读题目,进一步明确目标。

2、读完后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汉字?你为什么喜欢它?

3、学生将选定的汉字进行深加工。

4、学生参看例文,讨论交流怎样入手来写。

四、资料共享

1、出示课前自己列举的最喜欢的汉字,在小组内交流

2、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进行对比,看看同学们列举的汉字与自己的有什么异同?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方法

1、先确定自己最喜欢的汉字。

2、然后分别从汉字的外形和内涵分析喜欢的原因。

3、要将原因写清楚,写具体,注意书写要整洁。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1、习作是怎样向我们介绍最喜欢的汉字,分析喜欢的原因?2、原因是如何写清楚、具体的?3、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七、开心练笔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佳作的鉴赏、教师的点拨,着手写“最喜欢的汉字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八、交流探究

学生出示自己的练笔成果可以自读,也可传阅,在小组内交流评议。

九、归纳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收获

小学教案(篇4)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将在室内度过一节非常有趣的体育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的配合老师,不要讲小话,纪律越好,玩的游戏就会越多、越有趣,不然老师就会让同学们在教室做作业,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首先,我们这一节体育课采取的是小组竞赛的形式,全班分为6个小组,哪组得分最多,哪组就获胜,获胜的小组老师就把漂亮的贴纸送给那一组。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小组纪律不好,老师也会在他们小组的得分上扣分。

二、游戏

热身游戏:击鼓传花游戏方法:拿一个矿泉水瓶,随机放在一位学生手里,老师口令开始,学生就把瓶子传向下一位同学(可以在前后左右),学生要边拍手边传递瓶子,当老师叫停,瓶子就停止传递。游戏规则:瓶子必须是依次传递,如果隔人传递,就要表演节目,当老师叫停时,瓶子在谁手里谁就表演节目。

游戏一:猜谜语

游戏方法:全班分为6个小组。游戏开始,老师念谜语,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叫先举手的学生回答。游戏规则:念完题目后学生举手回答,答对的为小组赢得1分。

游戏二:传秘密口令

游戏方法: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由教师悄声告诉各小组第一位学生一个口令,如“集合”、“立正”、“稍息”、“踏步”等,教师说开始,小组第一位学生悄声告诉同组的第二位学生,依次后传,最后一位学生将收到的口令在黑板上写出来,最后由教师判定哪一组最快,口令最准确。

游戏规则:各小组悄声传口时,不能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听到,如果听到了则该小组的秘密泄漏,判该小组失败,最快收到口令且最准的小组为胜。

游戏三:请你跟我这样做

游戏方法: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一起坐在摆在讲台前的椅子上,6个学生一起说请你跟我这样做,从最右边开始,依次说水果(或颜色等)的'名字,循环反复。

游戏规则:要求反应快速,说到重复的或是说不出来的就被淘汰,最后获胜的两位依次为小组得2、1分。

三、总结

师:游戏玩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得分,获胜的是第×组,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今天同学们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先是出示几张不同表情的小孩脸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微笑的亲和力,接着通过照镜子,使每个学生都欣赏到自己的微笑,从而得出微笑的你比不笑的你更加耐看,然后通过同学之间微笑和对客人老师微笑,知道微笑是一种友好、一种热情,特别是两个录像(《问路》、《“指挥家”的风采》)的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微笑的作用和魅力,从而使学生树立“你行,我也行”的信念。

最后一部分跳邀请舞的设计,则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考验我们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有了那样的一份自信,有了那样的一份勇气,是不是真的达到了我所希望的那个目标。

教育目标:

1.认知: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微笑的作用很大。

2.情感:通过微笑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份自信,树立“你行,我也行”的信念。

3.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微笑面对自己,微笑待人,微笑面

对困难、面对人生。

教育重难点:

重点:认识微笑,学会微笑。

难点:用微笑树立自信,用微笑解决困难。

准备工作:

录像带、磁带、图片、词卡、镜子、橡皮筋、微笑章等。

教育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4位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呢?可是,这4位朋友不知道为什么原因,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在生气,有的还在哭呢!

2.投影仪出示四张表情图

问:这四位朋友中,你们最喜欢哪位朋友呢?为什么?那我们根据这位朋友的表情,给他起个名字,好吗?

3.板书:微 笑

二.认识微笑,学会微笑

〈一〉照镜子

1.老师:小朋友都说这位朋友在微笑,是他脸上什么特征使你看出他在微笑呢?

2.导语:那我们小朋友会不会微笑呢?老师要让每位小朋友欣赏自己的笑,相信微笑着的你会比板着脸的你更漂亮、更好看。

3.生逐一照镜,师一一评价

〈二〉 同学之间微笑

1.导语:同学们的微笑都很甜,微笑使你们看上去都很美,同学之间互相微笑,还会使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友好,更加和睦。

2.板书:友 好

3.同学之间互相微笑,师点评。引申

〈三〉 对老师微笑

1.导语:我们不仅同学之间要微笑,对待老师,对待我们认识的人,我们也要献上我们最甜、最热情的微笑。

2.微笑着对客人老师说:“老师好”“老师,我爱您”

3.板书:热 情

师结:相信,同学们的微笑一定让客人老师感受到你们的热情,老师们会因为你们的热情而更加喜欢你们!

师引申

〈四〉观看录像小品《问路》

1.导语:微笑,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非常的重要,有时,它还会帮助我们做好多事情呢!

2.观看录像《问路》

3.看后讨论:两位小朋友同样是问路,第一个有没问到路?为

什么?第二个有没有问到路?为什么?

4.板书:礼 貌

师结:微笑,是一种礼貌的表现,特别是当你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你的微笑就是你的好朋友,它会帮你的忙,会帮你解决问题。

〈五〉 游戏《跳橡皮筋》

1.导语:小朋友,下课后,你们一般会做些什么游戏?游戏时,你感到开心吗?

2.跳橡皮筋

3.给笑得最幸福的同学发“微笑章”

4.板书:幸 福

师结:你们的微笑,让老师感到你们很幸福。引申

〈六〉 观看录像《“指挥家”的风采》

1.导语:有这样一位大哥哥,他是和我们一样的朋友,他作出的'成绩可真大,他得到的奖杯也很多,还好几次出国表演呢!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呀?

2.生观看录像

3.师:录像中的这位大哥哥小朋友认识吗?他的名字叫周洲,你们觉得他指挥乐队的时候样子潇洒吗?他笑了吗?他的笑,是一种成功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

4.板书:自 信

它代表着:你行,我也行!

让我们也一起大胆地说:你行,我也行!

三.跳邀请舞,树立自信

1、 与老师共跳邀请舞。

2、 与客人老师留影,永记这美好的时刻。

3、 微笑着与客人老师道别,同时响起《歌声与微笑》的音乐。

小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意思,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难点:附点四分音符和空拍的唱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

1、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彩虹)

师导入:“对,这是一座彩虹架起来的彩桥,彩桥的一头是大陆,另一头是台湾。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彩桥架到台湾岛》。

2、初听歌曲

听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生讨论回答。

3、复听歌曲

(1)生跟着录音轻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期盼着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能早日团圆。)

4、音乐表演

中间两组同学搭起小桥,旁边两组同学当两岸的小朋友,共同表演歌曲。

5、小结:(指地图)这是我们国家的地域,这是台湾!台湾与大陆隔着茫茫大海,两岸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相互惦记。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三、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1、播放《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速度。

3、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个跟着音乐对口型。

4、生跟音乐轻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5、带着难点仔细听一遍,并将难点掌握。

(1)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3)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含义。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四、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

1、生自己创作动作。

2、跟着音乐自由表演。

3、加上小打击乐器,生可根据乐曲旋律打节奏。

4、生合作表演。(舞蹈、唱歌、乐器合为一体)

五、拓展延伸

1、提问: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党的温暖、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一切)

2、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生讨论。

师总结: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小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要点,结合习作插图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2、能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各种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呢?

2、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

二、指导看图,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想想每幅图的含义。你根据此图分别可以设立一个什么节?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登高节、爱鸟节、丰收节)

3、根据自己设立的节日,进一步想象一下人们过节的情景吗?指名说。

三、指导习作

1、除了图上所画的节日以外,想想你心中还有哪些美好的节日?

指名说说:(健康节、玩具节、体育节、成功节、休息节……)

2、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你和别人又是怎样度过这个美好节日的?能不能描述一下?

3、小组内交流:要求:

(1)按照一定顺序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以及如何过节的。

(2)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说说心中的想象。

4、指名回答,同学评议。

四、学生写草稿

1、提出要求:

(1)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合理设立一个节日。

(2)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生动。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帮助。

五、点评、修改

(1)指名读习作,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2)学生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1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设计美好节日

如何过节的。

教学反思:

小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大调式,4/4拍,弱起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作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歌曲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

第三、第四乐句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在句头使用六度大跳,曲调舒展而起伏,唱出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也表达了他充满欢乐、乐观、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解决大跳音程的音准、附点节奏、弱拍起的问题,用优美、连贯的歌声演唱。

教学过程:

1.听倾听歌曲录音,熟悉歌词,体会歌曲情绪,说出自己不理解的歌词含义。

2.看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歌曲中的“小小少年”形象,自我解惑——“很少烦恼无忧无虑”又为何“忧虑烦恼都来了”?

3.唱重点解决好几处大跳音程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弱拍起的问题。

4.演学生扮演主人公“海因切”上立演唱。要求唱出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5、电影《英俊少年》简介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拍摄于1969年,但80年代初期才在中国上映。描述了一个英俊少年捍卫家庭幸福的动人故事,是一曲亲情与友情低声吟唱的美好颂歌!英俊少年海因切自幼丧母,与父亲卡尔相濡以沫,生活平静而幸福。海因切的外公——实业家贝特霍德因反对卡尔与女儿的婚约而与其父子一刀两断。

银行行长的儿子为敲诈贝特霍德,偷走银行的十二万元并栽赃到卡尔头上,而贝特霍德对此不闻不问,卡尔因此被捕入狱。海因切在律师的帮助下寄养在外公家中。贝特霍德渐渐喜欢上了聪明的海因切,一曲《最后的玫瑰》使他在女儿和外甥间找到了重合的焦点,海因切给阴郁古怪的贝特霍德冰冷的生活带来了一抹阳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海因切得知爸爸入狱事件的真相,在艾伦和警察的帮助下,追拿到罪犯,真相大白。海因切甜美的歌声在五光十色的游乐场上空回荡。

小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3、体会故事中人性的善良,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感受人性的善良、坚强。

教学难点

感受人性的善良、坚强。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行书字帖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课题,激情导入:

1、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2、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要做到正确、通顺。

二、读课文,划出生字,扫除生字障碍。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同学们,在一个特殊的病房里,发生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病房里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呢?

2、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四、提出问题

读课文,你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说这是间特殊的病房?特殊在哪里?

五、合作解决

1、在文中找出依据,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交流。

2、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己的体会。

六、深入体会

1、你如果是吉姆:当你身处特殊病房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你清楚地知道窗外是什么,为什么会为病中的大卫描述那么美好的景象?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窗外的景象时,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大卫:当你身处特殊病房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受,在病房里你会想什么?

七、作业

写一,可以是从得到的体会,也可以是同学之间发生的感人的小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随机指导

2、小组练习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指导课后习题

1、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的讨论交流写片段

2、汇报交流,并评议。

小学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引导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过程与方法】

充分的聆听歌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领悟歌曲,学生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习柯尔文手势,通过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的变化;能够轻柔、抒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轻柔、抒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

学习音高手势,通过手势,感受音高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组关于“布谷鸟”的视频,请学生们观察,从视频中你能听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布谷~布谷~)

教师总结:布谷鸟是一种会唱歌的鸟类,它经常用自己美妙的声音,给人们唱出动听的歌曲,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布谷鸟给我们带来的春天的气息。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听。教师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听起来很开心。

2.教师演唱歌曲,提问学生: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感受音乐,能够想象出布谷鸟在天空飞翔,春姑娘与它一起到来的景象。

(三)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范唱,学生模唱3(mi)、5(sol)两音,感受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2.(1)教师用手势,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小学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唱《跳柴歌》

延伸:为歌曲填词赞美家乡。

动:学跳黎族的“跳竹竿”。

拓展:了解黎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学习跳竹竿,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要求协调、合拍。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欢快活泼,极富舞蹈的韵律。结合歌曲的教学,学生欣赏和学习富有传统特色的跳竹竿。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会赞叹黎族人审美的'独到眼光和创造美的艺术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

本课将要学习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习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少数腼腆、内向而不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教学时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指导、鼓励;在集体跳竹竿时要注意防止教学秩序的失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1、聆听歌曲《跳柴歌》的伴奏音乐跟着老师做律动,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韵律。

2、变换形式用打击乐器按照歌曲的节奏敲打节奏,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

3、教师示范跳绳(跟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4、分组请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跳绳的动作,要求学生步伐一致,整齐划一。

5、初步熟悉跳竹竿的基本步伐。

要求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蹲在地上,双手将绳子拉紧、贴在地面上反复做开、合的练习,要求与《跳柴歌》的节拍吻合,没有绳子的同学原地蹲下,模仿动作进行练习。教师有意识地从开合的绳子间跳过,完成跳竹竿的完整动作。请部分同学模仿教师的动作,从开合的绳子间跳过,为学习竹竿舞做铺垫。

二、唱唱想想――体会音乐

1、出示大歌片《跳柴歌》,让学生跟琴声感觉旋律,问问大家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2、跟琴模唱歌谱。

3、完整地听赏歌曲《跳柴歌》,让大家在歌声中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韵律。

4、跟着伴奏练唱歌曲,努力表现歌曲的弹跳性和欢快的情绪。

5、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要求用欢快的情绪边敲边唱,再次体会合作的快乐和满足。

三、跳跳赛赛――表现音乐

1、通过歌片、插图、观看录象片段等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黎族的文化习俗,交流各自做了解的有关黎族的风土人情,着重介绍黎族男女跳竹竿的音乐游戏。

2、指导学生分组练习音乐游戏:跳竹竿。

教师此处可以随机知道学生的基本舞步以及动作要领。着重培养大家的集体合作精神。

3、分组表演,相互评价。

4、师生互动:师敲生跳或生敲师跳。

四、拓展延伸――升华音乐

1、师: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们的家乡――泰州也很美。海南人通过歌声、舞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家乡,我们能不能借用这个旋律,创编新词也来赞赞自己的家乡呢?

生:(略)。

2、通过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泰州的名胜古迹、风俗人情,为创编歌词提供依据。

3、新歌赞家乡

分组讨论为歌曲填上新词(要求一定是赞美家乡的名胜古迹和风俗人情),同时要求每组选派一到两名同学用家乡话来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新词,比一比,哪一组词好唱得更好。

4、在《跳柴歌》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小学教案(篇12)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施教时间:9月11-15号

课后记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小学教案(篇13)

教学目的:

1、激发对工艺美术的喜爱之情

2、进一步学习泥柱雕刻知识

3、学习陶艺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作数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上节课的作品

二、揭示新课:泥柱雕刻(二)

三、讲授新课

世界各民族的雕刻作品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风格奇特,可以给我们启发和借鉴。

1、欣赏范作

(1)古印度石雕

(2)印第安人图腾柱

(3)古罗马雕柱饰

(4)非洲古代雕刻柱饰A

(5)非洲古代木雕柱饰B

2、构图处理

构图有的采用对称、均衡、重复

比较均匀

3、疏密和形象处理

疏密有致,形象略带夸张。

4、学生讨论交流

5、学生制作泥柱雕刻作品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说一说在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上的'不同。

(2)说一说自已的构图

(3)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

可以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主(1)作品展览(2)综合

小学教案(篇14)

一教学内容

《走进音乐世界》第三册第二课第二课时,歌曲《娃哈哈》

二教学对象

二年级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与表演,使学生对祖国、对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及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认知目标:

(1)通过模仿,让学生能直观地学会歌曲,在模仿中掌握歌曲的旋律与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2)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这首新疆民歌的学唱——会唱——表演唱这一学习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通过对歌曲学习过程中的视、听、唱、演等形式的锻炼,加强学生节奏、动作的创编能力,培养其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歌曲《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将旋律记住。

2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对新疆民歌和舞蹈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的特色。

五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2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六教学材料

头饰、相片、节奏卡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四种有关连的事物,生猜想出处

2请生简介新疆风土人情,师总结。

3引出新疆歌曲——《娃哈哈》

4聆听《娃哈哈》,生谈感受

5学唱《娃哈哈》

跟钢琴哼唱

跟钢琴唱词

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6学习新疆音乐的特色节奏——前八后十六

先用手拍击再分乐器进行练习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8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由舞蹈队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简易的动作

9、分组讨论、创编、练习舞蹈、打击乐器伴奏和演唱

10全班合作大型新疆歌舞表演(由学生主持)

11老师总结(由学生主持谢幕)

12在《娃哈哈》的音乐中离开课室

国学小学教案精华14篇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师教学信息化的具体体现。今天编辑给您分享“国学小学教案”相关主题内容,请认真查看以下资料!

国学小学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精神为指针,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安全教育,综合整治校园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以保障学校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今年是第十七个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围绕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并通过疏散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避险能力。

三、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丹

副组长:何凤仙黄贤

成员:姚利、李俊慧、谭德君、鄢国林、体育组全体成员

及各班级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26日――4月1日

五、活动主题: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六、活动安排:

围绕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周

1、组织动员:20xx年3月26日(星期一)班会课时间,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教育活动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号召广大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争做一名合格的家校安全监督员。

在国旗下讲话,由朱丹校长作《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主题报告。

各班级利用周末时间出一期以“安全教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专刊。4月1日,领导小组检查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情况的同时各班级出刊的安全教育宣传情况,评分量化。

2、3月29日开展疏散演练;在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有序而行动迅速的逃离“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各教学楼疏散线路图附后)。

3、对全体学生布置一篇课外作业:《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行动之中。

4、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对学校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阅览室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5、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七、活动要求

1、疏散演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积极发挥学园广播、墙报、网站等教育传媒,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3、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总结,同时把收集布置给学生的《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课外作业和《班级安全隐患存在问题表》,于4月1日前交到大队部。

4、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要结合这次安全教育日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写出书面材料汇报州教育局。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国学小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认识国旗的基本特征和含义。

2、学习在适当的位置准确地黏贴五颗五角星,制作国旗。

3、懂得要爱祖国、爱国旗。

教学准备

国旗(多国)、国歌音乐、五角星(大小各许多)、纸、蜡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各国国旗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寻找中国国旗。

师:谁能从这么多国旗中找出中国的国旗?

二、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国旗,了解五颗星的含义。

1、提问:你在哪里见过国旗?国旗是什么颜色?上面有什么?

小结:我国的国旗是红颜色的,有五颗五角星,也叫五星红旗。

2、升国旗时你听到什么?那是什么音乐?

3、播放国歌,唱国歌,尝试升国旗礼仪,知道行注目礼。

三、指导幼儿观察五角星的位置,并且自己动手制作国旗。

制作方法如下:

1、粘贴五角星。

一颗大的黄色五角星贴于旗面的左上方,四颗小的黄色五角星围着大星贴在右侧。

2、给国旗染色。

用深红色的蜡笔给国旗涂色,注意不把颜色涂到黄色五角星上。

四、展示幼儿的制作的国旗。

请五角星位置粘贴错误的幼儿纠正,涂色不够的幼儿再次加工。

观看同伴的国旗,作出正确的评价。(重点是五星粘贴的评价)

通过展示作品与评价作品,也是巩固幼儿对国旗的正确认识。

国学小学教案 篇3

20xx年3月XX日,是第XX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创建“平安学校”活动,组织开展好全国“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学校安全工作“预防在前,教育先行”意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日(周)活动的组织领导,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防范训练和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启动仪式。3月30日,全校组织举行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校园通过板报、张贴标语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倡议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2、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报告。重点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知识的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3、出一期安全教育专栏。各班办一期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学习宣传安全知识)的黑板报,学校将组织检查评比。

4、举办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级召开“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

5、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各年级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要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思想行动之中,做到安全工作预防在先。

6、组织开展一次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应急疏散演练。要做好演练方案,演练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演练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演练活动安全、有效。要通过演练使每一名学生都熟记疏散路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快速撤离。绘制家庭疏散图。

三、学校结合“安全教育日(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四、活动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第XX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我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观念和安全意识大大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全校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创建平安校园,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学小学教案 篇4

一、活动地点:二年级教室

二、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把爱国这句口号落实到行动中来。

三、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中队长)

1、全体起立,立正。

2、各小队清点人数。

3、唱队歌。

4、全体坐下,请主持人上场。

(二)宣布队会开始

主持男: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

主持女: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主持男: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主持女:我们的祖国人杰地灵。

主持合:我们爱您,我亲爱的祖国!二八班“爱祖国 立大志”

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四、主题内容:

(一)知识竞赛

(投影演示祖国版图)

主持男:大家请看,这傲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就是我们的的版图。

主持女:小朋友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祖国吗?下面就要考考大家了。

(二)介绍祖国名胜

主持男:看来,这些知识都难不倒我们同学。

主持女:那就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祖国吧。

(部分同学准备祖国风景名胜的图片和介绍)

(三)诗朗诵

主持男: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更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祖国的风光吧!(欣赏风景片)

主持女:多么美丽的祖国啊!

主持男:我们为身为人而感到自豪。请听孔祥玉等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我爱你,》。

主持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新可真是来之不易呀!

主持男:请欣赏王颖带来的故事《小叛徒》。

(四)畅谈祖国的高科技发展

主持女:历史的烽烟已经散去!

主持男:现在,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

主持男:未来的祖国会更加富强!

主持男:我们——21世纪的主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主持女: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主持男: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主持女:下面请各小组把搜集到的科技资料汇报一下。

(五)谈理想,报祖国

主持男: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科技一天天高速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报效我们的祖国,建设我们的祖国。

主持女:我们还小,这是不是与我们没有关系呢?(齐说:不是!)

主持男:我们应该从小立下大志,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我们的祖国。

主持女:听听同学们的理想吧。

(生谈理想)

主持女: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主持男:掌声有请李烁、蔡秋阳带来的小品《20年后的我》。

(六)歌舞《娃哈哈》

主持男:现在,祖国正蓬勃发展。

主持女:我们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主持男: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主持女:请欣赏歌舞表演《娃哈哈》。

主持男:是啊!我们的生活多愉快呀!

主持女:那就让我们摇起快乐的小船吧!

主持男:请欣赏英语歌曲《row row row yourboat》

主持男:我们赞美祖国悠久的历史。

主持女:我们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主持男:我们感谢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主持女:我们更要立下大志,长大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最后让我们齐唱《种太阳》。

(生齐唱)

主持男女:二年一班班“爱祖国 立大志”主题中队会到此结束。

国学小学教案 篇5

一、提高宣传教育活动思想认识

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把组织开展好安全教育周(日)宣传教育活动做为学校工作重点,加强领导,全面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安全教育周(日)活动取得实效。要以举办安全教育周(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改革创新,推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安全教育实验区”建设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二、丰富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形式

1.举行活动启动仪式。3月30日前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地方区域特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具有特色的学校安全教育周(日)活动启动仪式。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发布预告,全面宣传报道,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要加强对启动仪式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

2.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各地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及周边地区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结合不同年龄学生认知特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系列宣讲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或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等课外教育教学阵地,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支持,布置、开设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体验活动及专题讲座。要发挥宣传简报、校园广播、网络、专栏、电子屏幕、墙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安全知识竞赛、观看专题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每天五分钟”安全提醒教育(提示牌)、手机短信、校讯通、知识讲座、张挂标语口号、分发安全倡议书或致家长一封信、一条短信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地震、防暴恐、防食物中毒、防拥挤踩踏、防自然灾害和防网络诈骗等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教育,真正使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3.组织应急疏散演练。认真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要结合本校建筑分布、学生人数、避难场所、楼道走廊疏散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绘制疏散路线图,明确应对火灾、地震、暴恐、拥挤踩踏及其他突发事件时的处置程序、响应措施、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及相关单位的联动机制。要确保每一名师生都熟记演练过程、演练程序和疏散路线、地点,保障应急疏散演练安全、有序、取得实效。要积极邀请地震专家、消防官兵、公安民警等专业人员到学校指导师生演练开展,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情况,对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完善,调整充实应急预案,确实提高师生应急逃生避险和自救自护能力。

4.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期间,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我排查、我发现、我整治”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及教职工,开展全校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对学生宿舍、学校食堂、图书馆、锅炉房、实验室、危化品室、煤气燃气设施、消防设施、供电设备和电梯等重点要害部位及门禁管理、宿舍管理、校园周边等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查找各种安全隐患,做到预案、措施、责任、资金、时限“五落实”,形成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系统,进一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防范和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强化意识,提高认识,熟练掌握自救自护技能。

三、营造宣传教育活动良好氛围

各地各学校要主动适应大数据、新媒体时代要求,强化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信息综合运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刊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举办专题展览、组织广场咨询、印发科普读物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加强与广播电视、手机媒体、公交电视、户外传媒合作,大力宣传普及学校安全教育周(日)活动,及时报道特色亮点和成绩经验,并通过推广经验,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活动起到“教育师生、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效果。

请各设区市教育局及省(部)属学校于4月8日前将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周(日)活动情况总结及活动情况统计表(附件2)以书面和电子形式报送我厅学校安全工作处。

国学小学教案 篇6

20xxx年3月27日是第23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20xx 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教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为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

二、活动时间

3月27日至4月26日

三、活动内容

1、观看电视节目。3月27日各班组织学生18:00—18:30在教室集中收看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的安全教育日专题节目。

2、各班在观看节目后,组织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并要求每位学生写300字以上的观后感,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交政教处。

3、参与互联网学习。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日互联网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分学校版和家庭版。

①学校版:由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可登录中国教育学会“湖北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进入“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界面,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学校版”视频(《学校参与流程》见附件1)。视频主要内容包含:预防溺水、交通安全、预防欺凌、预防传染病等安全知识。学校将附件2《家庭参与流程》打印发放给每位学生的家长。

②家庭版: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家长和学生可登录中国教育学会“湖北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我的作业”中完成专题学习(《家庭参与流程》见附件2)。家庭版视频特邀宗春山教授主讲,目的是让家长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健康成长。同时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国学小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

2、比较菜市场和超市买菜、卖菜的不同方式。

3、了解菜场中物品摆放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去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勘察路线;

2、家长带幼儿上菜场,丰富相关生活经验;

3、与菜场,社区做好沟通好活动相关事宜。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去菜市场”

1、今天我们要到菜市场,去看看蔬菜真正的样子。看看除了我们认识蔬菜之外,还有哪些蔬菜。

2、交代参观时和行进间的注意事项。

二、到菜市场参观

1、实地观察蔬菜真实的模样

(1)认识蔬菜的种类,例如:豆荚类、叶菜类、果菜类、茎菜类花菜类等

(2)同样都是叶菜类,叶子有大有小,长的都不太一样。

(3)同一种蔬菜,也有不同的品种,长相也不太一样,例如:大白菜和小小白菜。

2、买菜、卖菜的过程观察。

3、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是怎样讨价还价的。

三、返回幼儿园,回顾分享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菜市场所观察到的蔬菜和大家分享

2、展示几种常见菜,请幼儿说说,这些菜和吃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同

3、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是怎样讨价还价的?

4、菜市场买卖的情景模仿。

国学小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会写运河、仪态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牧场)提问:看到牧场这个词,在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呢(草原、牛、羊、马)

(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板书:牧场之国)

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荷兰。(介绍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远眺(tio)、吆喝(yāohe)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次)

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介绍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2)骏马的世界。(3)牲畜的王国。(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结句。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牛的数量很多。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5)此刻,如果你站在牧场的中间,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安静而和谐。(板书: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3.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2)观看骏马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驰骋。(板书: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

4.齐读第4自然段。

真正的荷兰,在白天时,除了奶牛安静和谐,骏马自由驰骋,还有什么呢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牲畜陶醉在自己的王国里。(板书: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寂静)

(2)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兰的寂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的梦乡。(板书:宁静的夜晚,祥和寂静)

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膘肥体壮的骏马,自由驰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上,绵羊、猪群、小鸡、山羊,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天边的晚霞渐消,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祥和寂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作者描写牧场之国,有动有静,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对牧场之国的喜爱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是一朵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请拿起你的笔,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荷兰的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好,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国学小学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xx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课件显示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课件播放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国学小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各自欢度国庆节的经历。

2、仔细观察图片,讲述周围人们庆国庆的不同方式,体验人们庆祝国庆的热闹场面。

3、通过参加国庆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国庆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习俗。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国庆夜景的图片、三幅庆祝国庆的图片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放假在家,你们玩得开心吗?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7天假吗?为了庆祝什么节?(国庆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

(2)国庆节时我们可以看见哪些平时不大看见的东西?国庆时什么东西最美丽?那些地方最热闹?

(3)国庆节你们是怎么过的?什么事让你最难忘?

小结:国庆是全国任命的生日,是我国最重要的日子。逐一将四扇画国庆情景的窗口打开进行观察老师这里有四张人们在家过节的画面第一幅。

图1这一家子站在窗口干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外国小朋友怎么也来了?

图2他们人们不在看灯,国庆的电视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吗?

图3猜一猜,这个窗口里的人在做什么?然后打开窗说一说,想一想大家在做什么?唱什么歌?

交流体验:

各自讲讲你看到的国庆画面,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是让幼儿回忆国庆,为后面的看图观察做铺垫;

第二环节是运用图片了解不同的庆祝方式,以此让幼儿对自己的庆祝进行联想;

最后是让幼儿重新回忆热闹的国庆,以此达到感受节日。

反思与调整:

谈话中,大多数幼儿国庆都是在家玩,他们对国庆的氛围感受很不够,因此我做了进一步的引导,让幼儿知道街上挂的灯笼和国旗都是为了庆祝国庆,这有助于幼儿有意识地去关注身边的事物。

在图片出示中,我发现幼儿对北京及相关的景点缺乏了解,因此这一环节主要以教师介绍为主。这些也成了我们后续活动的内容:首都北京及相关的景点,关于爱祖国的内容。

国学小学教案 篇11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

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抽学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国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

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

国学小学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二、活动时间:

3月28日-4月1日

三、活动主题:

“提升安全素养,共建平安校园”

四、活动内容:

组织开展好“九个一”系列活动

1、举行一次启动仪式。3月28日,全校组织举行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校园通过网络、LED、班级板报、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标语和安全图片,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倡议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强、哲聪负责LED宣传并拍照存档)

2、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报告。邀请池店中队到校开展一期安全专题讲座。重点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知识的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相关年段段长负责)

3、举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邀请市公安局池店派出所民警、学校法制副校长黄紫文莅校对全体师生举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新强负责拍照存档)

4、出版一期安全教育主题黑板报。各班办一期以“严防交通、溺水事故,提高安全意识”为主题(学习宣传安全知识)的黑板报。(请美术组洋镕负责拍照存至:科室暂存/安全办/安全周材料/)

5、举办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级召开“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各班要制作PPT、板书主题,请班主任、辅导员将活动方案材料和现场照片于活动结束后,在31日前存至:科室暂存/安全办/安全周材料/)

6、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通过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赵振师负责整理存档)

7、组织一次防震疏散演练。要做好演练方案,演练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演练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演练活动安全、有效。要通过演练使每一名学生都熟记疏散路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快速撤离。演练后要注意优化方案,并进行小结。(请瀛霖负责整理过程性资料)

8、集中开展一场安全教育宣传广播,历时1周。(圆圆负责于4月1日前将照片、广播稿存至科室暂存/安全办/安全周材料/)

9、分发一封《安全告家长信》,结合清明假期,于3月30日前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家长必须在回执单上签名并于31日前回收交段长(素红负责汇总存档)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学校安全工作“预防在前,教育先行”意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日(周)活动的组织领导,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对活动不落实的班级,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防范训练和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学校结合“安全教育日(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xx市第三实验小学

国学小学教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精神为指针,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安全教育,综合整治校园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以保障学校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今年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围绕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并通过疏散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避险能力。

三、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丽华

副组长:胡 晓、胡立军、李新林

成 员:荆鸿辉、白阳龙、任 波、罗绍良、张晓实、郑延年、

王 华、韦 伟、各班级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8日——4月1日

五、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六、活动安排:

围绕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周

1、组织动员:20xx年3月28日(星期一)班会课时间,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教育活动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号召广大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争做一名合格的家校安全监督员。在国旗下讲话,由孙丽华校长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主题报告。各班级利用周末时间出一期以 “安全教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专刊。3月29日,领导小组检查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情况的同时各班级出刊的安全教育宣传情况,评分量化。

2、4月1日开展疏散演练;在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有序而行动迅速的逃离“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各教学楼疏散线路图附后)。

3、对全体学生布置一篇课外作业:《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行动之中。

4、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对学校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阅览室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5、各班级收集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填写在印制好的《班级安全隐患存在问题表》交到政教处,利用学校及时整改,排除隐患。

6、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安全知识幼教早教。

七、活动要求

1、疏散演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积极发挥学园广播、墙报,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3、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总结,同时把收集布置给学生的《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课外作业和《班级安全隐患存在问题表》,于4月1日前交到政教处。

4、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要结合这次安全教育日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写出书面材料汇报州教育局。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国学小学教案 篇14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综合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