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锦集10篇)。
作为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写教案课件,在撰写过程中不应匆忙了事。教师需按照教案课件内容来实施授课,你是否有教案课件写作的困扰呢?本文精选的“小学教案”必定会使您受益匪浅,相信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内容!
小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小猫吃鱼p28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
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13 . 5
5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13 . 5135
55
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在整数乘法下面写出积(675).
13 . 5135
55
67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
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做练习一的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提醒全班学生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题,第4题.
小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4.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小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小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
2.练习十三第10题。
(1)计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
提问:这里求的是两个数的什么a表示的数叫什么数b表示的数叫什么数a+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
提问:这里哪个加数不变,哪个加数变化了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二个加数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和会怎样变化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
(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
126+97135+198178+299254+96
126+100135+200178+300254+100
(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
(4)计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
提问: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3)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较,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
15196=342298=246199=24597=
151100=342300=246200=245200=
4.练习十三第11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十分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
5.练习十三第12题。
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
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练习
练习十三第14、15题。
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题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1)10+20=
15+20=
(2)10+20=
5+20=。
提问: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指出:当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2.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13题。
小学教案 篇6
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
一、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 实践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2、 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三)想想做做:1—5题。
三、 总结评价。
教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较难掌握。
2 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
(二)6、7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发展动手能力。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 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 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4、 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5、 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二、 教学过程:
1、 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 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③小结。
3、 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 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
1 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入,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个内容。
2 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
小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小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方案表格。
教学过程: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 (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 (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小学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1.体现作文的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时空开放,时间确定在课堂40分钟,空间按作文的目标、内容而定,学校、大自然都是学习的空间。
2.体现作文教学的情感性。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语言表达中吐情。
3.体现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实施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整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通顺表达。
3.引导学生写观察后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完整、通顺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作前指导,储备表象
教师领学生实地春游,相机点拨,唤起学生情绪,激发观察兴趣,丰富事物表象。
二、作中指导,学习表达
1.巧设情景,引导交流。教师利用春游间隙,请学生席地而坐,互相交流春天的新发现。
2.渗透方法,指导表达。
①学生自说。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②指名口述。师生评论,教师相机点拨:“用完整、通顺的话,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春天的景物。”
③同伴互说。抓住事物特点,用完整、通顺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教师巡视点拨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④指名口述,师生评议,教师点拨“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⑤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找准切入点,如通过对柳枝、桃花或小草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做法:学生半眯着眼,听老师描述春天里的一种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⑥指名口述“想象”,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小结过渡,揭示写话要求,要求学生用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基础好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童话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讲评课
一、谈话深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的景象,写下了对春天的赞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互赏选文
1.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对春天景物的描述。
2.小组同学互相比较,推选优秀片断。同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典型缺点的语段,为导评导改作准备。
3.指名朗读优秀片断,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标准: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
4.大屏展示有典型缺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评点,教师利用学生善抓缺点、忽视优点的心理,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即看别人的作文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正如看待同学一样,既要看到缺点,也要发现优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
5.鼓励学生发现“优点”。
6.帮助改正“缺点”:要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7.对比评析,共同提高。
8.借助板书,小结过渡:如果我们把“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每个要求看作一颗星,看你能得几颗星。
9.对照评价标准,自评自改所写的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0.自改汇报。大屏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语段,进一步确定写话要求,提高写话水平。
三、作后指导,延伸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写话成果,从而巩固写话兴趣。
小学教案 篇10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全册语文教案。《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全册语文教案》。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课件演示句子)
A.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B."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A.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B.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
dg15.com扩展阅读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锦集10篇
经过反复试读和修改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小班我的小手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我们将在网站上持续发布相关信息请关注!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学习用撕贴的方法制作彩色面条,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可是它的妈妈不在家,他好想吃面条啊!
谁愿意给它做一碗面条?
二、观察面条的形状
你吃过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
长长的、细细的、白白的。
那你们吃过彩色面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长长的、细细的、五颜六色的。
三、撕面条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彩色的纸,宝宝们用这些彩色的纸一起来撕面条,比一比谁撕的面条是长长的、细细的!撕下来的面条贴在大碗里!
幼儿每人一张纸,按老师撕得样子开始撕,先把大的纸撕成一条一条,(撕纸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把撕好的面条装饰在大碗里,粘贴时,轻轻地摸上胶水粘贴在上面。
幼儿自由撕面条,边撕边说:“请你吃面条”、“面条长又长”。
教师巡回指导。
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把做好的面条送给小猫吃吧!
四、在《生日歌》的声音中,大家一起来欢庆,祝小猫生日快乐!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紫藤花的特征:一串一串的,紫中带白的颜色。
2、学习双色相间点画紫藤花。
3、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及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绘画纸、白紫两色颜料(稍干些)、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欣赏紫藤花。
把幼儿带至紫藤架下,幼儿自由欣赏紫藤花,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紫藤花的外形及颜色等特征,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现紫藤花。
(二)、图形刺激
教师示范双色相间点画紫藤。
伸出食指先蘸一点紫颜色,接着再蘸一点白颜色,然后在图画纸上花柄的两边点画紫藤花,一点表示一朵花。
(三)、想象创造
1、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尝试双色点画。
2、点画是注意花形:上大下小,一串一串
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把带有颜料的手到处乱摸,点画结束,及时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四)、作品赏评
把幼儿的作品沿轮廓剪下,布置成紫藤架,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的幼儿,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小手有很多的作用
2、清楚的分辨自己的五个手指以及它们的名字
3、萌发爱护自己小手的意识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手指游戏"红红和黄黄"
2、在手指上画出简单的人物,在手上画出动物的造型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以手指游戏红红和黄黄为引子,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以自己的手为范例,向幼儿介绍各个手指的名称,帮助幼儿认识小手。
3、游戏巩固,教师请幼儿捏紧自己的小手,教师说到哪个手指,请幼儿深处相应的手指。这个环节在了解幼儿掌握情况的同时,又能进一步进行巩固练习。
4、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我的小手能做什么,先是让幼儿之间进行讨论,再让幼儿跟教师说一说。
5、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并举出一个有趣的例子用手做出大象兔子的造型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6、教师总结指出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但同时也是很容易受伤的,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保护我们的小手。
四、活动延伸
开展关于手的美术课,手指画、手掌画、手上动物造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了律动引入---------认识、了解小手--------保护小手三个环节,主要采用了多通道参与法、游戏法、谈话法、感知体验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做小手在身体上爬行的小律动,来感受小手的灵活和有趣,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采用多通道参与法,引导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数一数、玩一玩等有趣的活动中来认识小手。而“拉拉勾”、“挠手心”、“手指谣”、“跳个舞”的小游戏,能有效的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活动的兴趣,消除陌生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小手的本领,懂得要保护自己的小手。
最后一个环节是帮助幼儿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儿园的健康教学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因此,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误伤小手的视频,引起幼儿对保护小手安全的关注。接着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教师带领幼儿模拟洗手动作,擦上护手油,通过亲身的感知体验,使幼儿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在活动结束时,我示意幼儿挥挥小手,用小手给客人老师再见,引领幼儿走出活动室。既能和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又能再次引发幼儿探索小手的兴趣,使幼儿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结束活动。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小手有很多的作用。
2、清楚的分辨自己的五个手指以及它们的名字。
3、萌发爱护自己小手的意识。
4、了解手的主要部位(手心,手背,手指)。
5、知道保护手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手指游戏"红红和黄黄"
2、在手指上画出简单的人物,在手上画出动物的造型
活动过程
1、导入,以手指游戏红红和黄黄为引子,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以自己的手为范例,向幼儿介绍各个手指的名称,帮助幼儿认识小手。
3、游戏巩固,教师请幼儿捏紧自己的小手,教师说到哪个手指,请幼儿深处相应的手指。这个环节在了解幼儿掌握情况的同时,又能进一步进行巩固练习。
4、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我的小手能做什么,先是让幼儿之间进行讨论,再让幼儿跟教师说一说。
5、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并举出一个有趣的例子用手做出大象兔子的造型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6、教师总结指出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但同时也是很容易受伤的,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保护我们的小手。
活动延伸
开展关于手的美术课,手指画、手掌画、手上动物造型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重点)
2.根据要表现的动作或植物形象,选择适应的手印方式进行组合表现。(难点)
3.对趣味添画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料,塑料盘、白纸人手一张、抹布、各色油画棒、课件手印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变魔术,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型的变化(鸽子、螃蟹、狼头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感知对手形的联想。
提问:小朋友张开小手,伸一伸、张一张、弯一弯,看看手变成了什么?
:手指可以变化出这么多有趣的手形,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手指印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印画(手印画:利用不同手型来印画)
2.示范手印画。请小朋友分组上台来印手掌印。
方法:
(1)张开五指,在塑料盘里将整个手掌都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
(2)将手掌印在白纸上。
(3)用抹布把手上的颜料擦干净。
(4)晾干后根据手印进行添画。
指:手印好了,教师添画,组成一幅班级树。想想还可以在这手印上添画东西,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如添上眼睛、嘴巴可以变成孔雀)
3、一起欣赏课件
师问:你们都看见了那些手印画?(小鱼、螃蟹、孔雀、花瓶等。)
4.丰富经验,讨论设计。
(1)提问:你准备创作一幅什么样的手印画?里面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这个动物要用什么样的手型进行印画?怎么添画?
(2)引导幼儿摆出不同的手型,说说像什么?可以怎么印画?
(3)讨论怎么组合各种手型表现形象。
(4)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常规,晾干后进行添画。
:我们可以用拳头、手掌、手指、指尖、手背很多地方进行印画,根据形象还可以把各种手型的印画进行组合表现。
5.想象创作。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手的外部结构,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发现手可以做各种动作。
2、培养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运用手和保护手。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将手指装饰成脸的模样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对手的兴趣。
1、教师:我们来猜个谜语,小朋友要仔细地听:五个兄弟,高矮不一样,天天在一起,齐心把活干。猜我们身体的一个部位。请幼儿猜猜。
二、引导幼儿认识手。
1、教师伸出装饰好的手:你们有手吗?有几只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让我们来看看手是什么样的?
2、启发幼儿说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名称:
我们十个手指;保护手指尖的是指甲;有手掌纹的.是手心;转过来这是手背;让我们的手指可以弯曲的是手指关节。
3、我们的手指是一样长吗?是一样粗细吗?
4、、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小手,共有十个手指头,手指不仅不一样长,不一样粗,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手指上还有手指甲、有关节。手分手心和手背。
三、认识手指的名称。
1、教师边演示边用手说话的口吻讲述:
你们发现了我们手指小兄弟长得不一样,我们的名字也不一样。我最粗最矮,但我最大,我就叫大拇指;而我最瘦最小,所以就叫小拇指;我靠在老大的旁边,我叫食指;我是在最中间,就叫中指;最后介绍一位,我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又有在中间,不好取名字,人们只好叫我无名指。
2、让幼儿说说手指的名称:小朋友伸出自己的手指,说说它们的名称。
四、手的用处
引导讨论:手有用吗?你的小手可以做什么?请小朋友自由说说。
小结:我们的小手会帮助大家做这么多事情,小手真能干。
五、保护小手。
1、小手本领真大,如果没有手会怎么样呀?引导幼儿想像没有手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2、小朋友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
教师:尖锐的小刀、钉子等,如果去玩会怎么样?热的东西能用小手去摸吗?天气冷时,我们要怎样让手不会被冻坏?
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我们不能玩尖锐的物品,如刀子、玻璃,不玩火和鞭炮、烟花等,不咬手指,天冷时要带手套和涂护手霜等。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7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洗手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应该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步骤。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在集体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特别的薄弱。开学这几天,我发现班上有的孩子只是把手淋湿,就算洗完了;有的洗完手后不会擦毛巾,湿湿的小手就往衣服上擦;有的在洗手时不会用肥皂;有的是把衣服洗湿;还有的一直在那儿玩水……
就本班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活动中,孩子们一边看着图片一边学着洗手的动作和步骤,非常开心。为了让孩子记住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顺序,我们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拧开龙头冲冲手,(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擦肥皂)搓搓手心和手背,(搓手)换只小手再搓搓。(换手搓)冲冲冲,冲手心,(冲手)冲冲冲,冲手背(冲手)关上龙头甩三下,(抖抖手)擦干手心和手背,(擦毛巾)小手洗得真干净。”小朋友们学得可起劲啦!
多数幼儿都喜欢玩水,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洗手就是玩水的好机会,所以在练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时,幼儿的兴趣在水上面发生了注意的偏移。我将练习正确的洗手与之前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幼儿分组来洗手。将孩子对水的兴趣与洗手相结合,借水来提高幼儿对洗手的兴趣。即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个别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顽皮,但是经过耐心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乐趣,尝试运用身体的某些器官作为绘画工具创作作品。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点画——《我的手指真神奇》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手指随心随意点画出各种图案
难点:手指轻轻蘸上颜料点在纸上,不要左右移动,轻轻抬起手。
三、活动目标:
1、能正确点画出图案,并按自己的意愿分布位置;
2、学习和掌握用水粉“轻轻”点画的技能;
3、在大胆表现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手指点画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颜料若干、水粉纸每人一张、擦手布、围兜每人一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儿歌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教师演示手指点画,并讲述规则
1、老师向幼儿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点画的作品。
2、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漂亮的图案吗?现在老师要变图案了,小朋友可要看清楚了!。”随即伸出食指,问幼儿:“它是谁呀?”(食指)。
3、示范讲解:(1)、“现在我开始变图案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的。”“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图案图案变、变、”。(又变成了一幅随意的图案)
(2)、老师:“噢,原来老师变图案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伸出食指念二遍。
(3)、那你们看这里老师变的图案一个比一个有趣,你们知道怎么变图案吗?
3、重点强调:
(1)、千万不能把颜料放进嘴里,这个吃到肚子里,身体会很不舒服。
(2)、提醒幼儿用食指轻轻蘸颜料,用力变变变。
(3)、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就马上拿开,不要左右移动。
(三)分发材料,老师随机指导
1、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
2、点画方法:大小、疏密不同的图案。
3、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4、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四)鼓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
鼓励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对愿意向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小朋友给予表扬。教师出示几张好的作品说明好在哪里。
(五)如果没有小朋友愿意展示作品了,就结束本堂课。(“宝宝们真能干,变了这么多的可爱的图案,自己表扬一下自己”)
六、活动延伸:
1、可以让小孩子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手指点画出来。
2、可以和父母合作一起点画一幅作品。
3、制作图案头饰,扮演《图案找妈妈》。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
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2、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3、观赏作品
教师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敲印的图案,并将大纸贴在墙上。
活动延伸:
1、可将颜料浸在海绵上,然后放入浅盘中,以避免颜料洒出或幼儿蘸颜料过多影响敲印效果。
2、此活动适合小组进行,人数以4-8人为宜。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2、知道不洗手的坏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使幼儿了解应该在什么时候洗手
活动准备:木偶、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激起幼儿的兴趣,讲述故事《小花猫为啥肚子疼》
1、师:看,谁来了?今天小猫要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了。听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2、提出问题:(1)小花猫为什么会肚子疼?
(2)猴医生对小花猫说了什么?
(3)小花猫听了猴医生的话以后是怎么做的?
3、师:刚刚小朋友说得很好。可是老师发现小朋友在洗手的时候呢是这样洗的,把两只小手都放在水池里玩水,还有呢,小手沾了一下水就走了,我还看到有些小朋友洗好手,没有把小手擦干净?你们说这样洗手对吗?
二、结合挂图《我会正确洗手》,引导幼儿有序洗手
1、师:我们刚刚说了那些洗手的方法都不对,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看看,这个小宝宝是怎么洗手的?
2、结合挂图,学习正确的洗手的方法:卷起衣袖-打湿双手-搓手心、手背-冲洗干净把手甩干-用毛巾擦干-放下衣袖。
3、结合唱念儿歌,学会正确洗手。
4、师:小朋友学会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洗手吧,看看小朋友有没有把小手洗干净了?老师请二个小朋友上来洗手,来比赛,看看哪个洗得对,有没有懂得正确洗手的方法?
三、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说说“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1、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
2、小结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在吃饭之前要洗手,在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在上好厕所之后要洗手,在运动之后,玩玩具之后都要洗手,把手上的细菌和脏东西都洗掉。
四、播放歌曲《我爱洗手》
五、组织幼儿进行洗手。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把小手洗干净吧。
课后反思
幼儿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玩水玩的不亦乐乎。所以在实际进行洗手时,幼儿的兴趣完全在水上面发生了注意的偏移。我将实际洗手这一过程与正确洗手的方式相结合。将孩子对水的兴趣与洗手相结合,借水来提高幼儿对洗手的兴趣。即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我以故事为前提,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不洗手的坏处以及带来的危害。在故事中,幼儿能够很认真的倾听,并正确回答所提的问题。第二环节,出示正确洗手的图片,让幼儿更直接的了解正确洗手的顺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环节以讨论的形式,问幼儿在什么时候应该洗手,进一步加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是用音乐《我爱洗手》,让幼儿的情绪融入到音乐中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足之处在于对所出示的图片没有一一讲解,而是直接带过。在这点上我会继续请教各位老师,改正直接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多想。孩子是纯真的,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会给你许多的想不到。但我们是幼儿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需要我们融入到孩子的心里去,用孩子的眼睛和心去看去感受一节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想孩子之所想。面对纯洁天真的孩子,我更需要多准备多想,及时关注并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孩子喜欢幼儿园的每一节课。
初中数学教案锦集10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体现。工作总结之家小编针对您的需求精心打磨出一篇内容完备的《初中数学教案》,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初中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
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知识探究:
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
2、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__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__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四、随堂练习
1、投影趣味习题,
2、做一做
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
(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五、课堂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业:分组布置
数学教案-你今年几岁了搜集整理
初中数学教案【篇2】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012届毕业生
摸拟实习教案
姓 名:马 泽
院 系:数 学 系
专 业:数 学 教 育
学 号:200930412031 指导教师:黄 激 珊
时间:2011年12月18日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第一课时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目标:让同学们理解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
法,同时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形式。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不等式所满足的条件及其解集的表
示。
教学用具:直尺。
复习导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分析问题: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地,则以2502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小时,即 ①3x3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地,则以22x这个速度行驶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50 ②33
式子和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三、归纳定义:
1、不等式:像和这样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但是,像a+2a-2这样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这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注意:(1)不含未知数的不等式 例如:34,-1-2(2)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5022x 例如:,50x33(3)怎样才能明确未知数满足的条件呢?2x 例如:5032x 当x78时,50;32x 当x75时,50;32x 当x72时,50.3
2x对上面的问题而言,当x取某些值(如78)时,不等式50成立;32x当x取某些值(如75,72)时,不等式50不成立。3
2、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类似,我们把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 做不等式的解。2x2x 例如:78是不等式50的解,而75和72不是不等式50的解.33
2x思考: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50的解?376,79,73,80,74.2,75,90,63
你还能最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2x从以上的思考可以发现,当x=75时,不等式50成立,而当x7532x或x=75时,不等式50不成立。3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2x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
33、解的集合: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2x例如:50的解集表示为:x75.这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3
图9.1-1 原点①数轴正方向 ② 实数与点一一对应单位长度
用数轴来表示解集应注意得到问题:
(1)在表示75的点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含这一点。
(2)若画的是实点,则包含这个点。如x≥3 4
图9.1-2
(3)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
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x例如:50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3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吗?250,7x14,2x423x250注意:中的x在分母位置,这个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3x
四、练习训练:
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9,12,16.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
(6)a的一半小于3;
3、直接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1)x+3>6;(2)2x0.五、回顾总结:
1、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 解的集合 表示方法(数轴)
2、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概念。
六、作业布置:
1、下列数值中哪些是不等式2x+3>9的解?哪些不是?-4,-2,0,1,3,3.02,4,6,50,58,100.2、用不等式表示:(1)a与5的和是正数;(2)a与2的差是负数;(3)b与15的和小于27;(4)b与12的差大于-5;(5)c的4倍大于或等于8;(6)c的一半小于或等于3;(7)d与e的和不小于0;(8)d与e的差不大于-2.3、写出不等式的解集:(1)x+2>6;(2)2x0.1;(4)-3x
初中数学教案【篇3】
①结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说一说你对一次函数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样的数?
③你怎样认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个常数b的和即 Y=kx+b 定义:一般地,形
如
Y=kx+b( k,b 是常数,k≠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
b=0时,
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①Y=X-6②Y=3X③Y=X2④Y=7-X
学生独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2、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
解释与应用
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时)之间的关系式;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他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y(厘米)之间的关系式
初中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辨别一个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通过探索交流,会辨别一个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写出给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进一步培养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关注生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但不是任意的两个数是它的解。
2、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讨,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
3、通过学练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
2、写有数字5的黄卡和写有数字2的蓝卡若干张,问黄卡和蓝卡各取几张,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22?
思考: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如果设黄卡取x张,蓝卡取y张,你能列出方程吗?
3、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时,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方程:这两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你认为怎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2)(3)(4)
3、师生互动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个定义吗?(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若未知数设为,记做,若未知数设为,记做
4、检验新知
(1)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2)你能写出方程x-y=1的一个解吗?(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战三探新知
有3张写有相同数字的蓝卡和2张写有相同数字的黄卡,这五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0。设蓝卡上的数字为x,黄卡上的数字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
请找出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并写出你得到这个解的过程。
学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五、总结
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
如果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都为1次方,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若加条件限定有有限个解。
初中数学教案【篇5】
教学简案
【课
题】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掌握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2)能通过配方等手段,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3)利用圆的方程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间互化,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系数D、E、F。
【教学难点】对圆的一般方程的认识、掌握和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 问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问题2:
将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后,能发现哪些特征?(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结论:(多媒体显示)
将(xa)2(yb)2r2 展开得x2y22ax2bya2b2r20,我们发现任何圆都能表示为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x,y的二次方程:
(1)x2和y2项的系数同为1;
(2)不出现交叉乘积的二次项xy。
问题3:
x2y22x4y60是圆的方程?若是,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二、探索研究
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是什么?
(创设一种鼓励的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已的观点,教师适当引导。)
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通过配方后可以化为
D2E2D2E24F(x)(y)
224(1)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以(为半径的圆;
DE1,)为圆心,D2E24F222(2)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E,); 22(3)当D2E24F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板书: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指出:(1)圆心(DE1,),半径D2E24F; 222(2)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它明确指出了圆心和半径,而一般方程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3)给出圆的一般方程,会写出它的圆心和半径;若给出相关条件,则能求出圆的方程。
三、应用举例
例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圆,如果是,并求出各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1)x2y26x0;
(2)2x22y24x8y120;
(3)2x22y24x8y100;(4)x2y26x100;
(5)x22y24x8y10。
(解略)
例
2、求以O(0,0),A(1,1),B(4,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并求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分析:应用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将已知三点的坐标代
入这个方程,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得
圆的一般方程,对圆的一般方程配方即可求半径长和圆心坐标。同时,将这
种求圆的一般方程的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四、课内练习
1、判定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圆的方程?如果是,求出它们的圆心和半径:
(1)2x22y24x50;
(2)x2y23x4y120;
3(3)x22y24x2y50;
(4)x22y24x2y1;
(5)3x24xy(x2y)24
2、求过三点A(2,2),B(5,3),C(3,-1)的圆的方程。
五、课内拓展
若圆x2y2DxEyF0与y轴相切于原点,则D,E,F应满足什么条件?若圆与y轴相切呢?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相互补充,完善结论。
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如当圆与x轴相切;过原点;原点在圆内;等等情况时,系数D、E、F应满足的条件。
八、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由学生总结一节课的收获,然后显示幻灯片同时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数学指导用书》第25页课外习题1(1)(2)(3)(4)、2、4。(2)课外作业:《数学指导用书》第26页课外习题5、6、7。
初中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
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答案】 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角.
eq o(sup7(,图(1)) ,图(2))
(2)如图,若∠AOD= 90°,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案】
1.都不存在对顶角.
2.(1)对顶角,邻补角.
对顶角:∠AOC和∠BOD,∠AOD和∠BOC.
邻补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
(2)垂直.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案【篇7】
课题: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掌握“从特殊到一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请举例说明.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关系式是什么
3.在上述式子中变量是谁.常量是谁自变量又是谁
二.讲解:
在前面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函数:
y=xs=30t
y=2x+3y=-x+2
这些函数都使用自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的`,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
一般的,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例一: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
(1)求小球速度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
分析:v与t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解:(1)v=2t
(2)t=3.5时,v=2×3.5=7(米/秒)
例二: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t小时耗油6t升,从原油油量中减去6t,就是余油量.
解:Q=40-6t
课堂练习:
P961,2
小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而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会将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表示出来
作业:P971。2。3。4。
初中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二)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初中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操作活动学习按群计数。
2、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5个文具店,文具用品若干、5个进货筐、记录纸。摆放图示一张、五角星贴纸若干
——我们班开了很多文具店,我是经理,我要为文具店招聘一些售货员,你们愿意来招聘吗?售货员要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一要会又快又准确地统计商品;二要会整齐地摆放商品;三就是要学会友好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一共有5个文具店,每个文具店需要3个售货员,请你们3个3个手拉手,自由组合,就坐。
2、第一次统计,学习2个2个点数。
——文具店里到底有哪些文具用品,有多少呢?现在就要请小售货员们互相合作去统计一下,先想想怎样合作?
——提出点数要求:原来我们都是1个1个去数,想想除了这样数,还可以怎么数呢?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文具用品都是怎么摆放的,你找一个又快又简单的方法去数。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倾听幼儿点数,指导幼儿2个2个数。引导先统计完的小组学习自己验证。
——教师总结:2个2个数以后又快又简单,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进货、摆货。 ——经理发现我们文具店的商品已经卖掉了不少,有的已经空了,所以我要去进货了。
——出示5个货筐。这些货要怎么放进去呢?原来是两个两个放,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
——出示摆放图。这张图能看懂吗?表示什么?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验证摆放的是否正确。
4、第二次统计,学习各种点数方法。
——进货后文具用品又有多少了呢?我们又要进行第二次统计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这次统计时想想你可以怎么数了呢?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点数。
5、特殊的奖励。
——今天经理发现我们这些来招聘的小售货员每一个都很聪明能干。我宣布,你们全部被录取了。而且今天我们的客人老师还有一份特殊的奖励呢,就是五角星贴纸,请每个小售货员去找一个客人老师,用各种方法数一数你的五角星有几个,然后告诉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的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熟练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数学活动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按群计数的方法,孩子们懂得了计数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不过对部分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集锦10篇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音乐三只小猪教案集锦10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1)
标题: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导语: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本教案将结合热门童话故事《三只小猪》,设计了一系列与故事情节相符的音乐活动,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引导幼儿发展音乐感知、音乐表达和音乐创造的能力。
主题一:音乐感知
活动一:《三只小猪的家》
教师会用故事书或卡片展示三只小猪的家,然后播放不同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音乐对房屋的表达效果。如悠扬的音乐表达温馨的家,快节奏的音乐表达忙碌的家等。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感受不同情绪和场景。
活动二:舞蹈表演《快乐的小猪》
教师会指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根据快乐的节奏,以小猪为形象进行表演。通过舞蹈的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动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主题二:音乐表达
活动一:声音练习
教师会引导幼儿进行声音尝试。以小猪为主题,指导幼儿模仿小猪发出的声音,如“哼哼”,“呜呜”等。通过模仿声音,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表达能力。
活动二:口语表达与音乐结合
教师会鼓励幼儿结合音乐节拍,配合口语表达小猪的形象和故事中发生的情节。例如,幼儿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速度,说出小猪跑步、建房子等的场景。通过口语表达和音乐的结合,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主题三:音乐创造
活动一:乐器制作与演奏
教师会引导幼儿自制简单的乐器,如小鼓,小木琴等。然后,大家一起演奏小猪们快乐的音乐。通过自制乐器和演奏乐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二:编排音乐小剧场
教师指导幼儿以《三只小猪》为基础,编写音乐小剧场的剧本。幼儿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剧情来自由创作和表达。通过音乐小剧场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结语:
通过以《三只小猪》为主题的音乐教案,幼儿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通过唱歌、跳舞、模仿声音等形式,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音乐表达和音乐创造的能力。音乐教育不仅让幼儿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信心,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2)
三只小猪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三只小猪面对大狼的威胁,通过智慧和努力最终保护自己的故事。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力量以及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将结合三只小猪的故事,设计一个音乐教案,让学生们能够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创作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主题:创作三只小猪的音乐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剧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2.通过学习三只小猪故事,了解音乐与故事情节的结合;
3.通过创作音乐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故事《三只小猪》的书籍或视频;
三只小猪的道具和服装(自制或购买);
音乐剧演出的舞台布置和道具(可按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引导学生们回忆故事情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探究(15分钟):
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故事情节,重点是三只小猪面对大狼的挑战和最终的解决办法。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们思考小猪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抵御大狼的袭击的。
3.讲解音乐剧的概念和形式(10分钟):
简单介绍音乐剧的概念和形式,让学生们了解音乐剧是通过音乐、表演和舞台效果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而成的。
4.分组讨论音乐创作(15分钟):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以一个小猪的角色为主题,一起讨论并创作与该小猪角色情感相符合的音乐片段。鼓励学生们结合乐器和声音效果来表达小猪角色的心情和情感。
5.音乐创作和排练(25分钟):
学生们根据小组讨论的音乐创作想法,开始动手创作音乐。同时可以让部分学生分担角色,开始排练音乐剧表演的部分场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如何利用乐器和声音效果来增强音乐和表演的表达效果。
6.音乐剧表演(2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片段。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予表演者鼓励和评价。
7.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们回顾整个音乐剧创作和表演过程,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提问学生们觉得哪个小猪的音乐表达最能表达故事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三只小猪故事的创作和表演,学生们不仅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故事情感,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学生们也能感受到音乐和表演的乐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总之,通过创作三只小猪的音乐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奋斗的意义。希望通过这个教案,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3)
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音高、音符等。
2. 能够通过音乐听觉感受和表达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心情。
3. 能够使用乐器伴奏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节奏、音高、音符等。
2. 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
3. 使用乐器伴奏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认识音乐的基本概念
1. 通过观看音乐简单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音高、音符等。
2. 给学生展示节奏造型卡片,让学生学会根据节奏图案拍打手掌。
3. 让学生亲自体验打击乐器,通过听觉感受不同的节奏。
第二课:认识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
1. 通过听故事《三只小猪》认识故事情节和各个角色。
2. 给学生展示三只小猪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角色的心情。
3. 配乐练习:让学生选择适合描述三只小猪心情的音乐,并使用乐器伴奏。
第三课:使用乐器伴奏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
1. 给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乐器。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选择乐器并配合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进行演奏。
3. 学生表演:每个小组准备一段以三只小猪为主题的音乐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演能力。
2. 评价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综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
1. 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创作音乐故事。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乐器伴奏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
六、相关范文
音乐故事《三只小猪和音符抢救队》
从前,有三只小猪住在森林里。它们每天都喜欢唱歌跳舞,乐不思蜀。可是有一天,一支音符抢救队闯入了它们的森林,它们的生活从此改变了。
大哥猪是一个喜欢节奏的小猪,他会敲鼓、拍响指,用不同的节奏让小猪们跳舞。小哥猪是一个喜欢音高的小猪,他会吹笛、唱高音,用不同的音高让小猪们欢笑。弟弟猪是一个喜欢音符的小猪,他会拉弦、敲琴,用不同的音符让小猪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天,音符抢救队来到了小猪们的森林。他们把大哥猪的鼓夺走了,把小哥猪的笛子藏起来了,把弟弟猪的琴弄坏了。小猪们非常伤心,他们决定组成音符抢救队,抢回自己的乐器。
小猪们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地抢回了自己的乐器。他们决定用音乐和音符抢救队进行一场音乐大对决。在音符抢救队的指挥下,小猪们演奏着快乐的节奏,欢快的音高,美丽的音符,让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加入到了音乐的狂欢中。
从此以后,小猪们和音符抢救队成了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唱歌跳舞,乐不思蜀。
通过音乐故事《三只小猪和音符抢救队》,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还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演奏,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让我们一起用音乐的力量分享快乐吧!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4)
《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导语:
《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是根据传统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音乐教学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本教案以《三只小猪》为题材,将故事中的三只小猪分别与不同的乐器联系起来,通过乐器的使用和音乐的演奏,帮助孩子们理解乐器与音乐的关系,并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一、故事背景: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个动物乐园里,住着三只聪明的小猪小红、小黄和小蓝。每天,乐园里会举办一场小动物的音乐会,小猪们都非常期待能够参加音乐会的演出。然而,小红、小黄和小蓝分别对不同的乐器感兴趣,因此开始了他们的乐器学习之旅。
二、故事情节:
1. 第一只小猪——小红选择了小号:小红喜欢大声响的乐器,因为他喜欢发出响亮的声音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小红从乐园里的一位老师那里借来了小号,并开始了他的练习之旅。通过音阶练习、吹奏简单的乐曲,小红逐渐掌握了小号的演奏技巧,最终在音乐会上用小号演奏一首欢快的小曲。
2. 第二只小猪——小黄选择了小提琴:小黄在音乐会上看到一个大师用小提琴演奏美妙的乐曲,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小黄决定学习小提琴。他找来一把小提琴,按照老师的指导,学习了正确的持琴姿势,学会了拉弦的方法。经过不断练习,小黄终于能够演奏出美妙的小提琴声音,他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一首悠扬的小提琴独奏。
3. 第三只小猪——小蓝选择了钢琴:小蓝对钢琴情有独钟,他觉得钢琴是一个优雅的乐器,能够演奏出各种动人的音乐。于是,小蓝找到一架小型的钢琴,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他先学会了基本的手指位置和琴键,然后慢慢地练习弹奏简单的乐曲。小蓝的钢琴演奏逐渐进步,最终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一首动听的钢琴曲目。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乐器与音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式;
2. 学习简单的音阶和乐曲,并能运用在乐器演奏中;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 锻炼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乐器知识:介绍不同乐器的名称、外观和声音特点;
2.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基本的音阶、音符表示和简单的乐曲;
3. 乐器演奏指导:根据学生选择的乐器,进行相应的演奏指导;
4. 音乐会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的演出,展示他们学到的乐器演奏成果。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故事情境法:通过创设故事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乐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4. 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乐器学习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故事引入: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入本次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 乐器介绍:结合故事情节,介绍小号、小提琴和钢琴的特点和演奏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用途和音乐表达能力。
3. 音乐基础知识:教授基本的音阶和音符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符号意义。
4. 乐器演奏指导:根据学生选择的乐器,分别进行相应的演奏指导,教授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5. 乐器演奏练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行练习所选择的乐器演奏,尽量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6. 音乐会表演:组织小型音乐会,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进行演奏,展示他们所学到的乐器演奏成果。
7. 总结和分享:学生互相分享乐器学习的经验和感悟,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七、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乐器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2. 评价学生在音乐会上的表现和演奏成果;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分享乐器学习的经验和感悟;
4.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
八、教学资源:
1. 乐器:小号、小提琴、钢琴;
2. 音乐教材: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材和乐曲教材;
3. 故事教材:故事背景和情节的教材;
4. 音乐会场地和设备:包括音响设备和座位等。
九、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和音乐演奏比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学习其他乐器,拓宽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3. 提供音乐学院或乐器学校的相关信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乐器和音乐。
十、教学心得:
通过《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的故事情节,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乐器学习中体现出了很好的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乐器演奏的实践操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希望今后在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更加快乐和自信。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5)
课题《三只小猪》课型唱歌课第4课时
教学目标l、通过复习歌曲熟练唱出旋律,掌握3/4拍节奏并抒发对音乐的喜爱。
2、通过听赏《三只小猪》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题乐句,并抒发对音乐的喜爱。培养学生勤劳、团结、勇敢的美德。
3、学生能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再现故事情节。
教学
重难点学生能熟练掌握主题,感受故事场景。
教学准备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复备
一、组织教学
l、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2、律动;
为复习歌曲做准备,帮助学生感受3/4拍节奏。
二、复习歌曲《音乐是好朋友》
1、钢琴伴唱。
2、师生讨论如何唱出歌曲的情绪。
3、歌舞表演唱。(学生自由组:唱歌组、伴舞组、伴奏组)
三、听赏《三只小猪》
师:“音乐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三只小猪)你们喜欢他们吗?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播放动画片段《三只小猪》)(说明:以故事贯穿整首乐曲,激发学生兴趣,轻松自如的掌握旋律。)
师提问:你们喜欢影片中的哪只小猪?为什么?生:我喜欢老三,因为它勤劳聪明。(我又让他随音乐演演小猪盖房的情景)
师:有没有喜欢其他小猪的?生:我喜欢老大,他会吹笛跳舞。(我听了特高兴,让班里喜欢老大的同学一起表演吹笛的动作,按照从个体到全体的教学理念,使全班同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师:我们都知道了三只小猪可爱、善良,那么谁知道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情?生:讲故事。
师:这真是一个动听的故事,小猪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大灰狼,让我们听听歌声中是怎样唱的?(完整欣赏乐曲)
师问:音乐中哪一句唱出了小猪们的勇敢?生: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出示媒体文字“谁会害怕那大灰狼”,师范唱。
给学生旋律,让学生用勇敢的声音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在这段音乐中有一句重复了很多次,我们一起听听,当你听到重复的那句时用小猪的动作表示出来。(学生轻松掌握主题乐句)(进一步掌握主题乐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美德。要求:跟上音乐的节奏,做自己喜爱的动作。)
四、拓展表演
师:小朋友,如果你是可爱的小猪,在森林里遇到了大灰狼会怎么办呢?
一个小朋友说:“我用石头砸死它”。
师:真好!有节奏的示范:我用石头砸死它
动作加模拟声音×××××
我想每个小朋友肯定都有对付大灰狼的办法,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像老师那样把它读出来(生讨论)
交流表演l、石头;2、大火;3、大水;4、手枪,四组连起来朗读+拟声动作+主题句,(此时课堂气氛高涨,学生很容易掌握节奏的学习和主题乐句的巩固)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欣赏了有趣的歌曲《三只小猪》他们那样可爱,勇敢,我们也要学习它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这样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了。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做一只可爱的小猪,喜欢老大的请你吹起小笛(师示范),喜欢老二的可以拉起小提琴,喜欢老三的也可以盖新房,你们也可以演演森林的小草小花,选个地方做几个美丽的造型。
师:放音乐,和学生一起表演,学生在音乐中做着各自的动作造型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三只小猪》
作业设计基础
拓展
教学反思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6)
《音乐三只小猪》是一套用音乐教育的形式,来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音乐基础概念的教材。这一套教材总共包括了三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音乐三只小猪教练盘》
这个部分主要是由一些音乐游戏和歌曲组成的。这些游戏和歌曲将会引导孩子们逐渐地了解和认识一些音乐基础概念,比如说:音符、节奏、音阶等。
第二部分:《音乐三只小猪课本》
这个部分主要是由一些音乐教学课程组成的。这些课程将会以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一些音乐基础概念,比如说:乐器、音乐家等。
第三部分:《音乐三只小猪游戏卡》
这个部分主要是由一些音乐游戏卡组成的。这些游戏卡将会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自己创作,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一些音乐基础概念。
这一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将音乐教育与互动娱乐的形式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这一套教材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7)
《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音乐作品《三只小猪》;
2. 学生能够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3. 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4. 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作品《三只小猪》;
2. 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3. 音乐创作。
三、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绘本《三只小猪》;
3. 乐器(如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
1. 教师将绘本《三只小猪》逐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进行了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对《三只小猪》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节:音乐欣赏与情感抒发
1.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并记录下自己在听音乐时产生的情感。
2. 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讨论。
第三节:音乐创作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如使用打击乐器、口哨等发声,组成简短的音乐段落,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进行创作,可以借助绘本《三只小猪》中的场景、人物等进行创作。
3.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创作,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
第四节:音乐展示与评价
1. 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让其他组员和全班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其他组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学过的音乐知识,对其他故事进行音乐创作,进一步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六、教学反思:
《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抒发情感,以及进行音乐创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同时,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音乐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中,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音乐节奏,跟随音乐表现“小猪盖房子”的动作。
2.能用打地基、搬砖头等动作大胆表现音乐中小猪盖房子的故事情节。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
物质准备:《三只小猪》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有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那最厉害的是哪一只猪呀?猪老三是怎样盖房子呢?今天我们来学学吧。
二、初步感受乐曲,跟随音乐表现“猪老三盖房子”的动作。
1.完整倾听音乐一遍,学习打地基、搬砖头的基本动作
提问:小猪盖房子,用了哪些动作,怎么做?
2.再次倾听,并随音乐做动作。
提问:刚才猪老三造了四个房间,哪四个房间?
3.再次倾听音乐,引导幼儿说说盖一个卧室需要搭几个砖头。
师:盖一个房子需要几块砖?
4.师幼扮演小猪盖房子的角色,尝试用打地基、搬砖头等动作表现音乐中小猪盖房子的故事情节。
师:这次,我是大灰狼,你们是猪老三,我来检验你们的房子到底牢不牢固?
三、尝试创编“猪老大和猪老二盖房子”的动作,随音乐玩“小猪盖房子”的故事情节。
1.启发幼儿依据木房子尝试自编盖房子的动作
师:猪老三的房子是一块砖一块砖的往上叠,那猪老二木片的房子,怎么叠呢?
2.随音乐表现“猪老二盖房子”的故事情节。
3.启发幼儿依据草房子尝试自编盖房子的动作
师:猪老二的房子是一块一块的木片往上叠,那猪老大的草房子,怎么叠呢?
4.随音乐表现“猪老大盖房子”的故事情节。
5.随音乐完整玩“小猪盖房子”的游戏。
四、活动自然结束。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9)
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一、教案背景介绍
教案名称: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4-5岁)
教案目的:通过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表情,培养幼儿的美感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时长:一个月(每周2-3次课程)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等。
2.感知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等。
3.培养幼儿对音乐美感的欣赏和创造力的培养。
4.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故事介绍
通过幼儿园图书馆的讲故事环节,向幼儿们介绍三只小猪的故事,并让他们了解每只小猪的房子是由什么材料建造的。
2.音乐欣赏
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欣赏,了解并感受不同材料建造的房子所代表的音乐。
3.节奏练习
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用手拍打、脚步等方式进行练习。先从简单的节奏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4.唱歌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在节奏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歌曲,如《三只小猪》等。教师可以使用手指游戏、小组合唱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唱歌的乐趣。
5.舞蹈表演
引导幼儿学习与音乐相配的舞蹈动作,如蒲公英飞舞等。通过舞蹈表演,让幼儿在音乐中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
6.表演剧热身
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后续的音乐剧表演做热身。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并通过模仿和表演来感受音乐故事的情感。
7.音乐剧表演
在教学的最后一节课,让幼儿们根据音乐教案所学的知识,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示一个自己编排的小猪故事。
三、教学评估和继续改进
1.教学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观察幼儿学习的情况,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集体评估
在音乐剧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评估。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
3.教师自我评估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教学心得。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1.教学资料
教师可以准备音乐欣赏材料、歌曲资源和舞蹈动作的教学视频等。
2.参考书目
《三只小猪》绘本
《幼儿音乐启蒙教程》
五、教学反思
通过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幼儿们可以在探索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师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参与性,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幼儿都能够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启发。最后,希望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能够帮助幼儿们培养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三只小猪教案(篇10)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呢?这里我将介绍一份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案——《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三只小猪》这首儿歌,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的乐器,并能区分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和唱歌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三只小猪》,首先第一步是让孩子们听这首歌,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唱歌,加深对歌曲的记忆和感受。
2.乐器欣赏
在教学的第二步,可以请一位音乐家来为孩子们演奏不同的乐器,如吉它、钢琴、小提琴等。同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不同乐器的外形、颜色,特别是它们所发出的声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不同的乐器,并增加对音乐的认识。
3.答题环节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乐器的图片,让孩子们分辨出哪张是哪种乐器。同时,老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如“吉它是什么形状?”、“小提琴一般由什么材料制成?”等等。
4.表演活动
在最后的环节,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一次表演活动。例如,让孩子们组成小团体,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或是编创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表演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并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总结
通过《三只小猪的音乐教案》这一课程,不仅帮助孩子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的乐器,还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及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结合其他儿歌和音乐课程,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妙和快乐,从而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