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6.26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10篇。

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对各位读者提供帮助。欢迎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老师们并不陌生。教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障之一。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96页“整理和复习”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再通过混合练习复习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授课中我结合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体现出一些创新理念: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诵和默写公式,而是通过梳理记忆、合作学习、创造想象。用多样的题型、多样的算法使每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回忆、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探索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技巧。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能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

1、尊重需要凸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在应用中提高能力。

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解决问题。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能力,促进发展。本节课我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了这样3个有层次的练习: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扎实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教学过程:

首先,我采用直接引入的方式,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因为,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在第二个环节中,通过提问和投影两种形式,对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面积进行了复习整理,并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既起到了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不止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很多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恰恰相反《课程标准》仍然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整理的基础上,我又安排了练习反馈来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实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本节课组织了两个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活动—“计算麦地的面积”和“计算花盆的是数量”,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又应该应用于生活。

这节课复习完后,让学生谈谈收获,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得影响着、激励着学生不断探索。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建议,以促进我不断提高。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2】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82页整理和复习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再通过混合练习复习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授课中笔者结合自己对《标准》的理解,体现出一些创新理念: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诵和默写公式,而是通过情境引入、剪切拼摆、合作学习、创造想象。算法多样、审美情趣等各环节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尊重需要凸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激励创新加强整合

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求多边形面积一贯方法的定势,力求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使学中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引起讨论、展望未来、抒发豪情,既在数学课中渗透了德育,又使课堂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整合。

3、亲身体验培养美感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去想象,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构造成一编幅优美的图画,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发掘美、欣赏美、创造美。当然,通过指示学生习惯于思维定势下的机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未必就美,体现出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人

师:试举例我们主要学过哪些多边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什么?(周长和面积)大家想知道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些图形的吗?

课件展示:古埃及有尼罗河(配水声),脾气暴躁时发洪水,洪水退去后人们将重新划分土地几何问题产生!

师:你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哪些图形?

生:尖屋顶是三角形,桌面是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数学最开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而产生的。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来由,也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进行新课

(-)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师:这里有许多大家学过的图形卡片,谁能领取一张说说它的面积公式?

主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生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牛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学生随意抽取,能说出面积公式即可,出现问题,指名纠正。)

2.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剪拼,看能想到几种方法?(学生讲述时,教师电脑演示。)

生1: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主2: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底边上一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还可以沿着两个顶点的高剪下,两个三角形,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

生4:其实沿着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排成一个长方形。

师:说得太好了!还有别的想法吗?

牛5:还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斜边的重点,剪下两个小直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接着,教师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能否接拼成长方形吗?

3、小组合作完成:回顾讨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只通过一个图形来推导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首先选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最基本的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只在推导三角形和梯形而积公式时用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师: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画出一幅图来表示?

小组讨论后,选派一名代表展不:

一组:按照小学阶段学习多边形顺序来绘编7字图

二组:我组展示的作品是网络图

三组:我们画出了一个行走的人。

四组:我组展示的作品是把这些图形制成知识树

五组:多边形面积公式都能统一到梯形面积公式,我们展示的作品是光芒四射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环节中,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应用学生喜爱的画图这一形式将这种联系展示出来,这样既起到了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可以预见,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良好体现。)

目练习反馈

l、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图形略)

2、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有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62+(6+8)(4-2)2@64+(8-6)(42)2@(2+4)62+8(4-2)2@84-(2+4)(8-6)2@642+8422(86)2@(8+6)422(8-6)2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等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恰恰相反,《标准》仍然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练习反馈环节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图形,、达到练习趣味化、综合化。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养。)

回展示图片

老古街-新建步行街

师:对比观察了两幅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畅所欲言。

生1:我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喝彩!

生2:我想,规划设计人员在建设中肯定用到了我们今大所学的一些知识。

生3: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智慧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设计理念:要落实新课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将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育学生将个人成功与服务社会相统一。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感受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自然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小课堂引向大社会,让学生在现实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以丰富和深化学习内涵。)

(四)欣赏美术作品《教师新居》

师:这是单位分给老师的新房,还没装饰,请大家帮老师简单设计一下好吗?

标示数据:①窗户:长1.6米,宽二1.2米;②三角柜:底1米,高0.6米;③睡床:长2米,宽1.5米。

求窗帘、三角桌布、床单备需多少布料?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当学生汇报准确的计算结果后,教师贴上相等面积的布片,问:美吗?(学生纷纷咂嘴摇头。)那该怎么办呢?

(设计理念: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设计布置新居环节,意在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又应该应用于生活。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3】

五年级数学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养成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面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唱歌吗?有一首歌叫《王老先生有块地》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观察王老先生的这块地。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

问:你们发现这块地都有什么图形组成的呢?

生回答:(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二、知识梳理:

1、组织学生回忆各类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机板书)

2、回忆各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平行四边形:割补平移转化为长方形

三角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1、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将梯形分割成两个的三角形。

(3、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小结: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根据转化的思想,把这些图形转化为我们所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在今后学习新知识也将会用到。

3、说说在计算面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低和高一定要相互对应)

三、基础练习:

1、口算面积:(单位:厘米)

2、帮王老先生算一算他的地有多大?

四、巩固提高,大显身手 五年级数学

第一题、判断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3、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5、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7、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框架,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变小()第二题、填空

1)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2)个三角形,高不变,底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倍。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第三题、思考: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从这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梯形面积是84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8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五、终极挑战:(小黑板出示)

1、一堆圆形钢管堆在一起,它的横截面形状成等腰梯形。已知这堆钢管最上面一层有8根,最下面的一层有13根,并且下面一层都比上面一层多1根。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的中间有一条宽2米的小路,如图所示,求花圃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六、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4】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完五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要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因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拥有它,将终身受益。为此,我在这节课上,首先以学过的五个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回忆整理其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后,我设计了四道实际应用的题目:(1)实际操作题;(2)观察发现题;(3)先估后验题;(4)解决“买地”题。我不以得出答案为满足,而以学生能否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2、探索性目标:通过操作、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探索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技巧。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3、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回忆整理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单元,你们说说学了这个单元

有什么用呢?(可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课?(电脑了出示课题。)

1、逐个出示各种图形学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图形和面积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1)小组活动:他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组选一种图形,利用桌面上的学具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汇报:在师生共同口述推导时电脑出示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三个方面来回答:①推导什么图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积公式是。例:我推导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它的面积公式是s=ab。)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1)你们推导这些面积公式最初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的(长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图

形的面积公式,接着又从哪个图形继续推导。(电脑出示网络图如下:)

(2)引导观察,体会:现在老师把这幅图转过来看就象一棵大树,而长方形就是这棵大树的 “根”(电脑出示网络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割补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拼合法、旋转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迁移法: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思想:如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课件出示以上所归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齐读思想与方法。运用刚才所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情景,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

有我们学过的图形?(黑板、书画等。)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在教室里找到一种物体它的面上有我们学过的图形,测量出它的必备条件,求出它的面积。(注意测量时只要取整数)

汇报:①测量什么图形?②测量什么条件?③面积多少(读算式)(学具:卷尺、计算器)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知道了:长、宽、底和高,以及它们的面积。发现了:①相同点:②不同点)

小结:刚才这些同学发现了这么多,是因为同学们运用了观察对比的方法找这些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先估后算:

(1)、在图中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小平

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

中点

(2)(如图1)梯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汇报: 怎样求的?

其实这道题我们用观察法也可以算出来的。电脑演示:)

图2 5 6 12 10

12厘米 4厘米

图1

三、发散思维:(开放性作业设计)

某村有一块荒地,(如上图2)准备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买方有1.2万元你认为够不够买?

问:(1)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2)你能想出多少种求这个图形面积的解决方法?(注意只要求计算其中最简单的一

种图形的面积,其它方法只要画出来。)(所用的方法附后)

让学生根据分割的块数进行汇报。

①先汇报分割中分割成两块的有哪几种?

②有没有分成三块的?分成两块就能解决问题,你分成三块必须有特殊的作用。老师出示分割成三块的图形,你们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两个半的长方形,这样就能使计算简便,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这题除了按长方形去找等量外,你们不可以按什么图形去找等量?

③有没有用补足法的?补成什么图形?

④刚才你们所用的方法至少都出现了两块,能不能运用你们所学的办法把它转化成一种图形,如果能的话不是更简便了吗?想想看,有没有办法。

小结:你们做的方法肯定不止这些,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补足法、移位法。)

你们刚才已经选出最简便的一种,算出它的面积了吗?假如用这种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渗透优化思想)

2、现在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买方有1.2万元够不够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意义吗?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回答)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5】

【指点迷津】

1.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平移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平移有的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底、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能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同样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如图:

2.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是不对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形状可以是不同的,只有面积相等形状又相同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等四边形。

3.利用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做逆解题时,为什么先要乘以2呢?

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是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在计算公式中除以2。而给了面积,用公式做逆解问题时,只有把三角形和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能进行高或底的计算。而还原成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必须先乘以2。

4.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的方法是什么?

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识图:请学生辨认组合图形是由哪几种简单图形组成的。

(2)分析各基本图形的组合方式。

(3)找出各基本图形的公共边,有时需画辅助线。

(4)找出计算各基本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并分步算出各自的面积。

(5)按照组合的方法,用加法或减法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1.根据条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有一个长方形,长是5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解:52=10(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有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42=2(厘米)

42=8(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3)如图:计算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0.2

0.2

解:0.20.2=0.04(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04平方厘米。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关键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乘以宽就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关键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以边长就算出了正方形的面积,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a。

2.填空,并说说常用的计量长度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8米=()分米

35厘米=()米

2米30厘米=()厘米

=()米

380厘米=()米()厘米

(2)4.5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米

3平方米5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36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解:(1)8米=(80)分米

35厘米=(0.35)米

2米30厘米=(230)厘米

=(2.3)米

380厘米=(3)米(80)厘米

(2)4.5平方米=(450)平方分米

800平方厘米=(8)平方米

3平方米50平方分米=(350)平方分米

=(3.5)平方米

360平方分米=(3)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常用的计量长度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再大一些还有千米。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常用的计量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计量比较大的土地的面积单位还有平方千米、公倾。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通过计算4.53.1的乘积,说一说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解:4.53.1=13.95

4.5

3.1

4.5

135

13.95

计算小数的乘法,利用的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应用转化思想,我们就可以把一道没有学过的新知识的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旧知识的计算整数乘法。因此,转化思想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研究新的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说说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个平面图形的特点。

(1)如图: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叫做它的底,底用a表示,高用h来表示。

(2)如图:

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向对边做垂线,由顶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的高。

由于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那么,向哪点边作高,哪条边就是底。因此说,三角形有三条底和三条高。

三角形按角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如图:

三角形按角分:

按边分:

(3)如图: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用h表示。相互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上底用a表示,下底用b表示。

梯形中有两个特殊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如图:

5.请你算算:小明数学第一单元测验94分,第二单元测验92分,第三单元测验95分,第四单元91分,小明单元测验的平均分是多少?说一说求平均数的方法。

解:(94+92+95+91)4

=2824

=93(分)

答:小明这四单元的平均分是93分。

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这题的总数量就是小明四个单元的总分数,总数量就是共测验了的次数即四个单元,用总分数除以总次数就等于平均分了。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公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为教材第12~1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习二,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段,教材第15~18页的例4、例5和练习三,主要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第三段,教材第19~21页的例6和练习四,主要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四段,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此外,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校园的绿化面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稍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进一步体会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学生还没有通过转化推出面积公式的意识,相关的学习经验比较少,所以既要有宏观的策略指导,也要有具体的方法点拨。即,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转化推出面积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学会怎样转化。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通过比较两组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些复杂的图形可以通过分和移转化成相对简单的图形。例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具体方法。例3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初步归纳、分析推理、得出公式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通过转化推出面积计算方法的意识和经验,缺少的仅是具体的转化方法,所以教材着重指导怎样转化。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面积,启发学生领悟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反过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例5则通过分组操作,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猜想、验证、初步归纳、分析推理、得出公式的过程。

教学梯形面积时,考虑到学生不仅有通过转化推出面积计算方法的意识和经验,而且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与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是类似的,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让学生自主操作并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

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数学内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个过程,不仅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空间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把吸引学生参与推导过程作为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先想办法把它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而这一点可以通过例4的教学得以实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公式或数方格算出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直观判断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在判断以及表达判断理由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由此,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此前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给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为下面的操作活动提供思考的基础。教学例5时,可以先让学生从附页中任选一个三角形剪下来,并提问:你选的这个三角形可以与例5中的哪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后,要求算出每个三角形以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把相关数据填在例题的表格中,从而建立初步猜想: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高2来计算吗?然后,引导学生综合小组内同学得到的数据,验证上面的猜想,并初步归纳出结论。最后,组织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在合乎逻辑的推理中,进一步确认公式是正确的,并感受数学思考的严密性。

3.要充分发挥方格图(点子图)的作用。

教材利用方格图设计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在方格图上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与它面积相等的其他图形。如,第14页第1题,第23页第4题。第二,在方格图上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关系。如,第17页第5题,第21页第2题,第22页第1题。第三,要求学生在方格图上自主设计图形。如第17页第6题等。这些练习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图形相互关系的思考上,从而避免一些具体测量活动对数学思考本身的干扰;第二,有利于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在不断的调整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三,便于学生直观地验证操作和思考的结果。教学时,一要让学生多准备一些这样的方格纸,以便随时开展此类活动;二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自觉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例如,第23页第4题,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相等,关键是让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等于15;要使画出的三角形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相等,关键是让三角形底与高的乘积等于30(152);要使画出的梯形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相等,关键是让梯形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等于30(152)。

4.怎样处理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方法?

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采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此有所体会,以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教学第16页的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不是惟一的。具体教学时,可以先演示以盈补虚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要使盈和虚相等,就先要找到三角形相应边的中点,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三角形底、高的关系,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半广以乘正从,即等于底高2。其次,在教学第25页的思考题时,适当提示不同的转化方法。例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可以先出示如下图的几个图形,启发学生看图说说图形转化的过程,再讨论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

也可以先让学生照样子剪一剪,再联系操作过程共同讨论怎样才能推导出面积公式。

5.校园的绿化面积要重视实际测量方法的指导。

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个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是让学生在校园里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相应多边形的面积,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起来,前者的目标相对容易实现,因为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关键是把原图形进行转化,而这个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真正实现后一个教学目标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难点。教学时,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帮助学生在小组内明确分工,要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记录;第二,要选择合适的、便于测量的地块;第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通常可选择卷尺或米尺;第四,要具体指导图形高的测量方法;第五,要提醒学生适当地取近似值,以便于计算。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7】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使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水产养殖场中虾池的场景。包含的信息有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虾池及其平面示意图等。旨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虾池形状和面积的问题,展开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计算的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喜欢吃海产品吗?现在正是螃蟹,龙虾上市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先去水产养殖场看看好吗?

(出示信息窗中的虾池图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水产养殖场的情景引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虾池的形状

1、从情景中我们知道虾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平行四边形)

2、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平行四边形?

3、关于平行四边形你想知道些什么?

4、我们先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好吗?

5、谁想根据你以前研究平面图形方法,说说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而产生探究欲望,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应该从边和角两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谈话: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平行四边形,运用学具盒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先动手创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那个小组创作的又好又快!先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通过动手做,现在来猜一猜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

3、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盒中的学具进一步验证大家的猜想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将探究的结果整理到下表中

4、交流探究结果(小组间质疑补充)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用量角器的方法来验证

5、通过探究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关于什么叫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也分别平行,教师就点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在猜一猜、量一量的过程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认识。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1、谈话:养殖工人要从虾池的一边到对边去,怎样走最近?

2、设计:拿出练习纸在上面画一画

3、汇报: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画最短?有多少种画法?

4、认识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用字母h表示;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用字母a表示。

5、提问:这条底上有多少条高?教师介绍另一组对边上的底和高。

6、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底和高要相对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补充练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在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自主练习第8题中的要求改为: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测量对应的底和高。

4、玩一玩:自主练习第2题,同桌合作,用4根硬纸条定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你有什么发现?

(1)交流

(2)小结:底不变,高变了。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第1题判断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2题重点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一系列练习;第3体在玩的过程中将所学的指示进一步延伸,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实验、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师没有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等知识强加于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新知,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8】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12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一个梯形的面积是()面积的()。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当上底等于零时,梯形变成(),这时面积=();当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成()形,这时面积=()。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2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酌

三角形的面积是41平方厘米。()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7厘米,这个三角形的

面积是49平方厘米。()

(4)一个三角形底长3分米,高2分米。将这样的两个三角

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平方分米。

()

(5)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则三

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

(6)梯形的上底要比下底短。()

二、复习指导

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宽分别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的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底边上的高。)

(2)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要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师出示P.136页总复习的第5题,请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5-8题。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9】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和联系,能熟练地进行有关面积的计算和运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具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图示、直尺。

教学步骤

一、公式的推导

1.本学期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边回忆,老师边完成转化图例)

2.再说说三角形、梯形为什么都要除以2。

二、公式的应用(巩固)

l.教材第136页第5题的教学。

(1)出示第5题的表格(略)。(教学时可把这个表格的内容转化为五道式题)

(2)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把所得的结果填人表内。(可指定五名学生板演,针对性评议)

注意解题的程序指导:

一想,是什么图形;二定,用什么公式;三算,按公式列式计算;四查,公式是否正确,得数、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小结:

①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中,2很容易丢,计算时要特别留心。

②逐步脱式,不可急于求成,导致失误。

三、练习

教材第139页练习三十四第5~8题。

作业辅导

⒈阅读第二单元,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公式及其推导,搞清公式之间的联系。

⒉.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⑴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⑵两个面积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⑶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⒊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能拼成()。

①平行四边形②长方形③正方形

⒋两个梯形,只要它们的上下底之和相等,那么高的值越大,面积就越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高32米,面积是0.48公顷,菜地的底边长多少米?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到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现在大家来看这幅图,你在图中可以找到什么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呢?

指名回答。

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们都会计算了,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所有内容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二、探索新知。

1、在学校门口有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们这两个花坛哪个的面积大一些呢?

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如果不满一格的我们就当半格数,数完后还要把图下面的表格填好。

把你们小组数出来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一下。

根据刚才填的内容,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呢?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而且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数方格以及观察表中的结果来初步了解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以及它们的长宽与底高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非常好!刚才我们通过数方格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找一找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是怎样的。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手上的平行四边形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可以,可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下面大家分小组来进行操作,看你们组能不能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转化。在做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不能有变化的。

学生根据小组合作的结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展示出来的)

同学们,从刚才大家的展示可以看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那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演示)

由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由些我们可以得出:

平行四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是:

S=ah

小结:同学们由些我们可以知道,要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四、实际运用

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有办法知道学校门口的两个花坛的面积哪个大了吧?

我们不仅可以用数方格的方式,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它们的面积,以后我们主要是通过计算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运用,使学生明确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和格式,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

五、巩固练习。

1、82页第1题。

2、如右图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找出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六、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2~8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

3、引入练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回顾。】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十五第2-7题。

1、课件出示第2题

这道练习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探索性。学生审题后同桌商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指导学生先在课本上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对应高的长度,注意引导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边作底来求出面积。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第3题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学生可以依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答。独立完成,然后同学自己点评。

板书:287=4(m)

或解: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x米。

7x=28

7x7=287

X=4

3、练习十五第4题

这道练习要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除法计算。

(1)组织学生讨论题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做法和结果,强调注意面积单位的变化。

4、练习十五第5题

这道练习是让学生认识等地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1)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2)学生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的结论后,再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验证刚才的结论。

5、练习十五第6题

第六题与第五题道理相同

组织同学小组讨论: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算正方形面积。完成后小组汇报结果。

6、练习十五第7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物学具实验。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变?

(2)进一步讨论面积怎样变化?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小组汇报集体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跟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掌握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许许多多实际问题。】

三、拓展练习。

8、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小组讨论A、B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它们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邀请一些愿意出来为大家分析的同学上讲台上说说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老师归纳解答方法。对分析精彩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刻苦钻研自觉探求精神。】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行了许多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正确解决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你认为要做到什么?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

S=ah

287=4(m)

或解: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x米。

7x=28

7x7=287

x=4

dg15.com小编推荐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集锦14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多边形的面积课件(集锦14篇)”,感谢您的参阅。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14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18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21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27页)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9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初步的想像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微机出示餐厅图。

谈话:这是老师家里的餐厅,如果按这样的方案来装演,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动画演示各种装饰材料的形状及装饰过程。使学生感到铺地砖需要知道地面的面积,做窗帘用多少布也与面积有关系。)

2.谈话:看来要想装演得既美观又经济,还需要掌握好多关于面积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如果你做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复习哪些内容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谈话:说得真好。老师真希望你们人人争当小老师,做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的收获多。

[评析: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所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从而自觉参与数学知识整理的活动和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自主整理

1.投影出示小组讨论题。

(1)这5种图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2)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小组讨论。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说说推导过程,每人可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说给小组成员听。

全班交流。学生选择图形说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谈话: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为什么?

结合学生汇报,指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都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有联系。你能不能利用老师发的学具,把5种图形移一移、摆一摆,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比一比,哪个小组摆得好!指名摆,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看网络图,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讲述:由此发现,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都是把它转化成旧知识学习的。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以后你在学习新知识时就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再进行研究。

[评析:复习课上教师没有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公式,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图形,回忆推导过程,由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是为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推动学生自主地把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与长方形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三、运用公式

1.做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核对。

提问:计算时注意什么?

2.判断正误。

(1)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长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下图中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相等。()

(5)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底和长也相等,那么高和宽也相等。()

(6)三角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解决老师家餐厅装潢的问题。(出示餐厅图)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记得王老师家的餐厅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提的问题吧。

(1)地面铺地砖问题:餐厅长4米,宽3米,高3米。地面铺的是边长5分米的方砖,算一算,装修时至少用了多少块方砖?(只要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2)用同样的花布做成这样形状的窗帘和冰箱装饰套至少要多少布?

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你们是怎么算的?按你们算出的面积买布行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谈话?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商店里的布往往和裁剪成的布块形状不同,再加上缝制时要缝边,所以买布时要多买一些,这也是刚才提出的问题中加上至少两个字的原因。

[评析: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基本题,即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的练习;变式题,即判断正误,再次加深理解面积公式;开放题,即联系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种安排也使整节课首尾呼应。]

四、总结收获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谁能说说,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评

荷兰着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复习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引入新课富有挑战性,通过争当小老师,解决生活难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了大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操作、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给了学生较多的广泛参与的机会,而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理解。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板书:

教师提问:“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出示如下图形:

随后教师将这些图形用→连接起来。使学生看到这些公式的联系。

教师提问: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根据转化的思想,运用了割补平行、旋转平移的方法,把所求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推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以后学习新知识也要用这个方法。

教学意图:使学生清楚面积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地识记公式。

1.判断题。

使学生清楚:底和高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只有形状和面积都分别相等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清楚: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使学生清楚: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先识别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想好求每个图形的面积应用什么公式,再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图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①看清是什么图形;②选择正确的公式;③正确的计算;④注意单位名称。

订正:(1)270平方厘米,144平方厘米,3.61平方米;(2)3.41平方米,4.5平方分米,357平方米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会利用面积公式进行判断。

1.根据所给条件求面积。

(1)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分米。

(2)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分米。

(4)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要求学生口头列式说出结果,并想一想应用了哪个面积公式。

订正:(1)2.5平方分米,(2)6平方厘米,(3)8平方分米,(4)4平方厘米。

2.自己测量出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3.下图是三角形小旗。同学们要做 6面这样的小旗,一共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是28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菜籽3542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5.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图)分成三块种菜。第一块种西红柿,第二块种黄瓜,第三块种茄子。问:每种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订正:(1)3.8×4.4÷2=8.36(平方米)(2)4.2×4.4=18.48(平方米)(3)(5+1.2)×4.4÷2=13.64(平方米)

教师将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归纳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4】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82页整理和复习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再通过混合练习复习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授课中笔者结合自己对《标准》的理解,体现出一些创新理念: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诵和默写公式,而是通过情境引入、剪切拼摆、合作学习、创造想象。算法多样、审美情趣等各环节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尊重需要凸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激励创新加强整合

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求多边形面积一贯方法的定势,力求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使学中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引起讨论、展望未来、抒发豪情,既在数学课中渗透了德育,又使课堂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整合。

3、亲身体验培养美感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去想象,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构造成一编幅优美的图画,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发掘美、欣赏美、创造美。当然,通过指示学生习惯于思维定势下的机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未必就美,体现出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人

师:试举例我们主要学过哪些多边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什么?(周长和面积)大家想知道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些图形的吗?

课件展示:古埃及有尼罗河(配水声),脾气暴躁时发洪水,洪水退去后人们将重新划分土地几何问题产生!

师:你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哪些图形?

生:尖屋顶是三角形,桌面是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数学最开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而产生的。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来由,也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进行新课

(-)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师:这里有许多大家学过的图形卡片,谁能领取一张说说它的面积公式?

主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生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牛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学生随意抽取,能说出面积公式即可,出现问题,指名纠正。)

2.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剪拼,看能想到几种方法?(学生讲述时,教师电脑演示。)

生1: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主2: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底边上一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还可以沿着两个顶点的高剪下,两个三角形,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

生4:其实沿着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排成一个长方形。

师:说得太好了!还有别的想法吗?

牛5:还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斜边的重点,剪下两个小直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接着,教师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能否接拼成长方形吗?

3、小组合作完成:回顾讨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只通过一个图形来推导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首先选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最基本的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只在推导三角形和梯形而积公式时用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师: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画出一幅图来表示?

小组讨论后,选派一名代表展不:

一组:按照小学阶段学习多边形顺序来绘编7字图

二组:我组展示的作品是网络图

三组:我们画出了一个行走的人。

四组:我组展示的作品是把这些图形制成知识树

五组:多边形面积公式都能统一到梯形面积公式,我们展示的作品是光芒四射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环节中,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应用学生喜爱的画图这一形式将这种联系展示出来,这样既起到了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可以预见,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良好体现。)

目练习反馈

l、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图形略)

2、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有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62+(6+8)(4-2)2@64+(8-6)(42)2@(2+4)62+8(4-2)2@84-(2+4)(8-6)2@642+8422(86)2@(8+6)422(8-6)2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等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恰恰相反,《标准》仍然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练习反馈环节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图形,、达到练习趣味化、综合化。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养。)

回展示图片

老古街-新建步行街

师:对比观察了两幅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畅所欲言。

生1:我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喝彩!

生2:我想,规划设计人员在建设中肯定用到了我们今大所学的一些知识。

生3: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智慧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设计理念:要落实新课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将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育学生将个人成功与服务社会相统一。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感受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自然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小课堂引向大社会,让学生在现实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以丰富和深化学习内涵。)

(四)欣赏美术作品《教师新居》

师:这是单位分给老师的新房,还没装饰,请大家帮老师简单设计一下好吗?

标示数据:①窗户:长1.6米,宽二1.2米;②三角柜:底1米,高0.6米;③睡床:长2米,宽1.5米。

求窗帘、三角桌布、床单备需多少布料?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当学生汇报准确的计算结果后,教师贴上相等面积的布片,问:美吗?(学生纷纷咂嘴摇头。)那该怎么办呢?

(设计理念: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设计布置新居环节,意在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又应该应用于生活。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5】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使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水产养殖场中虾池的场景。包含的信息有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虾池及其平面示意图等。旨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虾池形状和面积的问题,展开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计算的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喜欢吃海产品吗?现在正是螃蟹,龙虾上市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先去水产养殖场看看好吗?

(出示信息窗中的虾池图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水产养殖场的情景引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虾池的形状

1、从情景中我们知道虾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平行四边形)

2、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平行四边形?

3、关于平行四边形你想知道些什么?

4、我们先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好吗?

5、谁想根据你以前研究平面图形方法,说说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而产生探究欲望,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应该从边和角两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谈话: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平行四边形,运用学具盒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先动手创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那个小组创作的又好又快!先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通过动手做,现在来猜一猜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

3、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盒中的学具进一步验证大家的猜想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将探究的结果整理到下表中

4、交流探究结果(小组间质疑补充)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用量角器的方法来验证

5、通过探究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关于什么叫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也分别平行,教师就点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在猜一猜、量一量的过程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认识。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1、谈话:养殖工人要从虾池的一边到对边去,怎样走最近?

2、设计:拿出练习纸在上面画一画

3、汇报: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画最短?有多少种画法?

4、认识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用字母h表示;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用字母a表示。

5、提问:这条底上有多少条高?教师介绍另一组对边上的底和高。

6、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底和高要相对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补充练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在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自主练习第8题中的要求改为: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测量对应的底和高。

4、玩一玩:自主练习第2题,同桌合作,用4根硬纸条定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你有什么发现?

(1)交流

(2)小结:底不变,高变了。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第1题判断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2题重点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一系列练习;第3体在玩的过程中将所学的指示进一步延伸,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实验、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师没有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等知识强加于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新知,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7】

教学内容: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课题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 2”?

3.教师出示场景图: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这辆小轿车的车窗是梯形的,仔细观察梯形有什么特点?(教师首先指出梯形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问题:下面这个梯形你能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高吗?。

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生自己尝试并归纳和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8页书空,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 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5.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

问题: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 2”?

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①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分析已知条件以及求解内容。(生画出示意,教师给予引导,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问题:根据分析,你能算出大坝的横截面积吗?(生试做,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③选代表板演,集体纠错。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在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除以2”?

2.完成做一做。

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的,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总结归纳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8】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回顾梳理本单元知识,能用思维导图清晰的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熟练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单元复习过程,熟练掌握单元知识的同时,再次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理解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难点: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多边形的面积》ppt课件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小测、《多边形的面积》专项突破

五、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如下复习资料,学生独立完成: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序回忆概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以一组简单并且特征明显的数为线索,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概念,不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2.知识梳理,整体回顾

(1)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①一样大?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很清晰。我们利用这样的分割、移补后,图形的面积是没有改变的。这就是数学上的“出入相补”原理。

出示课件:

(2)认识底和高

师:屏幕上的这些图形都不陌生,你能按要求画出它们的高吗?

师:用三角尺画图形的高,需要先确定什么?(确定图形中的某个顶点或图形边上的某个点)

师:接着该怎样画呢?(接着,思考如何用三角尺画出底上的垂直线段,其中一条直角边过图形中确定好的某个点,另一条直角边和图形的底重合。最后画出图形的高)

注意:画高时要用虚线,关注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出示课件:

(3)多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你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推导出这些公式的嘛?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小组交流,教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学生交流会后用课件动态依次出示:

小结: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把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完善思维导图

(1)引导整理,汇报交流

师:现在请小组集体整理/调整思维导图(知识网络)。

师:哪一组愿意来介绍下整理/调整后的的情况?

请2~3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知识整理图,说明这样整理的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意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看看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图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通过改进,使你们组的知识图也更加完善。

各小组对本组的知识图进行反思和修改。

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经过修改之后的知识整理图?

学生二次交流,全班评价,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大致形成下面知识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能够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进一步升华。】

4.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答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15=360(cm)

梯形的面积:(14+26)×22÷2=440(cm)

三角形的面积:42×7÷2=147(dm)

【解析】代入相应的面积公式,求出相应的面积。

(2)一面用纸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两条直角边分别长12厘米和20厘米。做10面这样的小旗,至少需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知识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答案】12×20÷2×10=1200(cm)

答:至少需要用纸1200平方厘米。

【解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题目中已说明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2厘米、20厘米。则根据公式可求出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题目中要求要做10面这样的小旗。因此再用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0即可解决问题。

(3)做《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小测、《多边形的面积》专项突破。

5.全课小结

师: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

1.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公式分别是什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请用表格或画图的方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3.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哪些题目容易出错?收集整理一些容易错误的题目。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9】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王润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系统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形成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把通过归纳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正确应用这些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把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教法学法: 本课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

(一)、回忆公式,夯实基础。小组合作交流。(思路提示)

1、本单元学过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他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看图计算图形面积时,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回答问题1,老师同步板书。

2、学生回答问题2,老师同步课件展示。(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3、学生回答问题3。学生先回答但不一定完整,再通过一些具体练习把答案补充更加完整。得到结论: 计算图形的面积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时一定不要忘记除以2。

(2)看图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

(3)单位不统一时,一定不要忘记单位转化。

(4)需要的条件不足时,用分步先算出来。

(三)、多样练习,促进理解。

1、重视利用填空、判断、选择题,巩固本单元概念。比如:填空题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判断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形四边形的一半。(×);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在选择题部分,强化了多边形面积计算时要注意底与高的“对应”。

2、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部分,我则补充了下列对比练习:

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50米,高12米。

(1)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5千克,那么这块地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

(2)如果在这块地里种玫瑰,每棵玫瑰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能种玫瑰多少棵?

小组合作完成,议一议、比一比第(1)和(2)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需要注意:(1)、弄清楚图形,选择公式。

(2)、注意:条件要相对应,单位要统一,别忘了除以2(三角形、梯形)(3)、根据题意,弄清面积与其它数量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构建网络,新知汇总

师:同学们,咱们在第五单元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而且,还接触到了组合图形的面积,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学会观察组合图形的组成。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复习)

师:那么我们是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倒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你的头脑记忆库里提取下面的知识,看看谁的记忆库最充实?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同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师:大家在回忆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本着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的原则,找到了几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梳理,大家对我们的面积公式是不是更加熟悉了。(边说边出示图。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二、查漏补缺,错误汇总

师:现在你们的记忆库中还有内存吗?那,就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在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2.找对应的底和高。3.注意单位换算。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6.看清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的善于总结和观察,下面,我们就利用前面的复习来做几组练习。

三、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看来,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现在,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2.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4脳4-2脳2梅2=14(cm2)方法二:(2+4)脳2梅2+2脳4=14(cm2)

3.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

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得出所求图形面积。

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1】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通过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的,所以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

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 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用厚纸做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前面我们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都曾经用过数方格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提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拼一拼,或者同桌的两个学生一同拼摆。

教师边说边演示拼的过程。先将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合放置,再按住三角形的右边顶点,使三角形时针运动相反的方向转动180,到两个三角形的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并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再带着学生规范地照上面的步骤做一遍,做时仍需边做边强调:先要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合,再旋转,旋转时哪个点不动?旋转了多少度?平移时是沿着哪条直线移动的?学生学会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再说明:平移是图上各点沿直线移动,旋转是一个点不动,其它的点都围绕着不动点转。提问:

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每个锐角三角形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小结。

教师结合黑板上分别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图指出:通过上面的实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为什么要除以2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而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再除以2。

教学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字母h表示三角形的高,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

用字母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

S=ah2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3、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美感。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美感。

教法学法:

1、尊重需要凸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激励创新加强整合。

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求多边形面积一贯方法的定势,力求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使学中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引起讨论、展望未来、抒发豪情,既在数学课中渗透了德育,又使课堂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整合。

3、亲身体验培养美感。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去想象,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构造成一编幅优美的图画,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发掘美、欣赏美、创造美。当然,通过指示学生习惯于思维定势下的机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未必就美,体现出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

1、教师用启发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本学期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有那些?学生在回忆中交流,并结合对面积的推导过程的观察,进一步理解这三种面积公式的由来。

2、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三角形、梯形为什么要2.

(3)已知面积和高,如何求底?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3、及时练习:(多媒体出示)

(1)填表,计算面积。

(2)明辨是非。

(3)求阴影部分的面。

(4)解决问题(2个)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使学生在进行解决问题时要认真、仔细,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4、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独立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其中进行辅导。随后进行集体订正。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5、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4】

第四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构建网络,新知汇总

二、整理复习

1.复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2.及时练习

520平方米=(??)公顷?????300平方千米=( )公顷

4.2公顷=( )平方米 0.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巩固深化

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使同学们把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

看来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现在,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2.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4.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5.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

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得出所求图形面积。

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集合5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这一步骤老师们并不陌生。编写完整的教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制作教案和课件必须遵循哪些步骤呢?在我查阅中,我找到了一篇非常有用的“多边形的面积课件”,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多边形面积中的第一个图形面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内容:

教材7-8页例1-例3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预设:学生大多会用数方格方法进行比较,对于出现转化教师应当鼓励,并加以引导。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你还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思考第1组图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吗?)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3、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平移至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倒过来斜边重合。

(4)小组讨论:比较两种转化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5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课前准备),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5、巩固练习:

①指导完成试一试:

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②指导完成练一练:

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结束: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所学内容三角形面积。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2)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王润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系统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形成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把通过归纳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正确应用这些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把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教法学法: 本课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

(一)、回忆公式,夯实基础。小组合作交流。(思路提示)

1、本单元学过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他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看图计算图形面积时,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回答问题1,老师同步板书。

2、学生回答问题2,老师同步课件展示。(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3、学生回答问题3。学生先回答但不一定完整,再通过一些具体练习把答案补充更加完整。得到结论: 计算图形的面积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时一定不要忘记除以2。

(2)看图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

(3)单位不统一时,一定不要忘记单位转化。

(4)需要的条件不足时,用分步先算出来。

(三)、多样练习,促进理解。

1、重视利用填空、判断、选择题,巩固本单元概念。比如:填空题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判断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形四边形的一半。(×);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在选择题部分,强化了多边形面积计算时要注意底与高的“对应”。

2、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部分,我则补充了下列对比练习:

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50米,高12米。

(1)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5千克,那么这块地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

(2)如果在这块地里种玫瑰,每棵玫瑰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能种玫瑰多少棵?

小组合作完成,议一议、比一比第(1)和(2)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需要注意:(1)、弄清楚图形,选择公式。

(2)、注意:条件要相对应,单位要统一,别忘了除以2(三角形、梯形)(3)、根据题意,弄清面积与其它数量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一第7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第l~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参照教科书第70页的方格纸,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方格纸上面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我们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曾经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它的面积,现在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也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它的面积是多少。请打开教科书,看第70页上边的平行四边形图,每一个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该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出示方格纸上画的长方形,要求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

(3)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启发学生把比较的结果重复说一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党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4)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不能算得很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就不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4)

第四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构建网络,新知汇总

二、整理复习

1.复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2.及时练习

520平方米=(??)公顷?????300平方千米=( )公顷

4.2公顷=( )平方米 0.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巩固深化

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使同学们把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

看来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现在,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2.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4.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5.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

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得出所求图形面积。

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篇5)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14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18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21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27页)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9课时

多边形课件10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的与“多边形课件”有关的相关资料,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多边形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多边形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转化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过程.

教学关键:应用化归的数学方法,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并配以真的情境来引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1:判断下列图形,从多边形上任取一点c,作对角线,判断分成三角形的个数。

活动2: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他们将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②总结多边形内角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多边形边数分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

内角和计算规律

三角形31180°(3-2)·180°

四边形4

五边形5

六边形6

七边形7

。。。。。。

n边形n

活动3:把一个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一般的,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条对角线,他们将n边形分为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巩固练习:看谁求得又快又准!(抢答)

例1:已知四边形ABCD,∠A+∠C=180°,求∠B+∠D=?

(点评: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二)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

活动4:例2如图,在五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分析:(1)任何一个外角同于他相邻的内角有什系?

(2)五边形的五个外角加上与他们相邻的内角所得总和是多少?

(3)上述总和与五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有什么关系?

解:五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___-五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5:探究如果将例2中五边形换成n边(n≥3),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也可以理解为: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点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点之后回到点A.最后再转回出发时的方向。由于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身体共转动了一周,也就是说所转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______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__。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

练习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

练习2: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练习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它是几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课本P84:习题7.3的2、6题

附知识拓展—平面镶嵌

(五)随堂练习(练一练)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九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

2、一个多边形当边数增加1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3、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

A:360°B:540°C:720°D:900°

5.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多边形课件【篇2】

1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 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 入新(3分钟,学生思考问题,入)

1.多媒 体展示蜂窝,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 边形.

2.工人师傅锯桌面:一个四边形的桌面,用锯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第二环节 概念形成(5分钟,学生理解定义)

1.借助多媒体显示一多边形,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多边形定义、并表示出相应的元素.

2.教师再给出严格规范的定义,特别借助学具说明“在平面内” 的必要性.此外,说明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12分钟,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内角和)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从四边形开始研究. 1 . c o m

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

(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 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组 间交流,教师展示几种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反思:在刚才的探索活动中,大家有不同的方法求四边形的内角和,这些看似不同的方法有没有相似之处?

进而引导 学生得出:我们是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1 80°,求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索活动。

活动二:探索五边形内角和

(要求: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第四环节 思维升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

教学过程:

探索n边形内角和,并试着说明理由

(结合出示的图表从代数角度猜测公式,并从几何意义加以解读)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 =

第五环节 能力 拓展(12分钟,学生抢答)

抢答题:

1.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 .

2.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

3.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

应用发散:

4.如图所示的模板,按规定,AB,CD的延长线相交成80°的角,因交点不在板上,不便测量,质检员测得∠BAE=122°,∠DCF=155°.如果你是质检员,如何知道模板是否合格?为什么?

5.小明有一个设想: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要是能设计一个内角和是2008°的多边形花坛该多有意义啊!小明的这个想法能实现吗?

第六环节 时小结:(3分钟,学生填表)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内容和同学们的表现做一小结,然后每位学生利用活动评价表进行自我量化考核,并于下反馈给老师

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习题4、10

A组(优等生)1;思考题:一个多边形去掉一个内角后形成的多边形内角和为 1800°,你能求出原多边形的边数吗?

B 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学反思:

多边形课件【篇3】

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辨别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准备

1、挂图“美丽的窗户”

2、操作学具

3、《操作册》P45—P46

过程

走线、线上游戏《积木房》

1、以“小熊设计房子”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森林设计师笨笨熊给小动物们设计了好多房子,这些房子都快装修好了,只有窗户还没有装好,我们来帮帮它吧。

2、集体活动(出示挂图)

小朋友来看一看,笨笨熊它设计了几间房子啊?

那你们发现这些房子的窗户一样吗?

谁能告诉我怎么不一样的?(有五条边的、有六条边的……..引导幼儿说出每条边相同的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我们一起来给这些窗户装修一下(一边数一边给每条边涂色)

3、集体操作

今天李老师把这些漂亮的窗户都带到了我们大二班,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呦,看李老师记性多不好,只把窗框带了过来忘了把窗户上的玻璃带来了。那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把这些窗户根据他的形状装上玻璃好吗?

老师示范做一个

我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小窗户,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窗框拿出来放好。

现在请小朋友给它们装上玻璃吧。

老师个别指导

装好的小朋友坐坐好,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装的漂不漂亮。

请两个小朋友展示作品

4、分组活动

多边形不仅是小动物们的窗户,多边形还能玩很多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第1、2桌:玩“种花”游戏在不同的多边形纸样里面画上数量与边数相同的花,如五边形里中5朵小花………。

第3、4桌:玩“做花伞”游戏,在不同的多边形的伞面上装饰上漂亮的图案,做成小花伞。

第5、6、7桌:做《操作册》第45页。

5、评价

现在我要请做的最快最好的小朋友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分享一下。

每组一个人

延伸

今天我们帮笨笨熊装好了窗户,也认识了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多边形的物品,今天我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多边形,并且把它画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在听课之前,我对这一堂课进行研究和设计。我考虑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合作探究多边形对角线条数,从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几何图形探究方法。力主体现“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多边形课件【篇4】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了解并掌握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2、能够使用重复命令画出正多边形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重复命令。

2、了解正多边形图形的基本画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开拓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及平面图形的理解能力。

四、 说学情

本科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爱上信息课,是因为信息课有趣,荣誉获得成就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海龟的一些基本命令,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抬笔、落笔等命令,重复命令相对于学生前面学习的Logo语言基本命令来说,比较抽象,孩子们一下子难以理解,可以从重复的特点及前一部分知识自然地过度到重复命令,后一部分是用重复命令来画正多边形,要求学生发现正多边形的特点,找到画正多边形的规律,从而知道如何计算小海龟的转动角度,结合数学的算式,运用Repeat命令学会对画正多边形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际操作中掌握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五、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以讲授和演示法加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梯子,从而构建从分到整的联系,加速领悟重复命令画图的好处。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尝试,独立思考,学生综合运用所用LOGO命令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

七、 说过程

1、温故知新

教师展示课件,通过出示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旧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概括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

2、新授课

请同学们观察画正方形的 8 条命令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有些命令是重复的,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 正多边形轻松画。

重复命令的格式

请学生先自主探究课本上 REPEAT 命令,并尝试着用 REPEAT 命令画正方形,使学生对 REPEAT 命令有初步的认识。讲解 REPEAT 命令的格式,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

学生总结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画正三角形进一步巩固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 通过出示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REPEAT命令,并在画正多边形的基础上来感受正多边形的画法。

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并对自己知识点进行自查。

小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写法。

多边形课件【篇5】

多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预习提示:

(1)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2)什么叫多边形的边、顶点、对角线、内角和外角?试画图说明。(3)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有什么区别?(4)什么叫正多边形?

教学过程:

一、知识探索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l.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0.7.3—6.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今后我们在习题、练习中提到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1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84第1题.

课堂检测:

1.下列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2.下列图形中∠1是外角的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多边形外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B.一个多边形外角的个数是边数的二倍。C.每个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D.每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4、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四家宾馆A、B、C、D 决定建一个停车场,使它到四个宾馆的距离和最小.请你帮他们确定停车场的位置,并说明理由.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

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我们还知道,正方形的四个角都等于90°,那么它的内角和为360°,同样长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

3.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其内角和为360°,那么一般的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呢?

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四个内角,计算它们的和,与同伴交流你的结果,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同学们进行量一量,算一算及交流后老师加以归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的感性认识,是否成为定理要进行推导.

二、思考几个问题

1.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这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

3.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吗?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一2)·180°.

想一想:要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需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来完成,就是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除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外,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你会用新的分法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

由同学动手并推导在与同伴交流后,老师归纳:(以五边形为例)

分法一: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其五个三角形内角和为5×180°,而∠1,∠2,∠3,∠4,∠5不是五边形的内角应减去,∴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一2×180°=(5—2)×180°=540°.

如果五边形变成n边形,用同样方法也可以得到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即可得:n边形内角和=n×l80°一2×180°=(n一2)×180°.

A 1O234EB5

分法二: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而∠

1、∠

2、∠

3、∠4不是五边形的内角,应舍去.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一180°=(5—2)×180°

用同样的办法,也可以把n边形分成(n一1)个三角形,把不是n边形内角的∠AOB舍去,即可得n边形的内角和为(n一2)×180°.

CDEDA 12O34CB

三、例题

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已知:四边形ABCD的∠A+∠C=180°.求:∠B与∠D的关系.

分析:本题要求∠B与∠D的关系,由于已知∠A+∠C=180°,所以可以从四边形的内角和入手,就可得到完满的答案.

BCA D

解:如图,四边形ABCD中,∠A+∠C=180°。

∵∠A+∠B+∠C+∠D=(4-2)×360°=180°,∴∠B+∠D= 360°-(∠A+∠C)=180°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2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

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A B216F5C3ED4

已知:∠1,∠2,∠3,∠4,∠5,∠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 求:∠1+∠2+∠3+∠4+∠5+∠6的值. 分析:关于外角问题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平角,这样我们就得到六边形的6个外角加上它相邻的内角的总和为6×180°.由于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

这样就可求得∠1+∠2+∠3+∠4+∠5+∠6=360°.

解:∵六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加上它相邻的内角和为180°.

∴六边形的六个外角加上各自相邻内角的总和为6×180°.

由于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

∴它的外角和为6×180°一720°=360°

如果把六边形横成n边形.(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同样也可以得到其外角和等于360°.即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所以我们说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它的边数无关.

对此,我们也可以象以下这种,理解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如下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四、课堂练习

课本P83--84练习1、2、3题.

习题7.3

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六、课后作业

课本P85第4、5、6题.

多边形课件【篇6】

一、【课题】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二、【复习目标分析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材要求要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多边形面积计算。从教材上安排的习题来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在之前学习当中,学生已经通过数方格和剪拼的方法初步探索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计算一般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复习,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学期目标。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回忆、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拼摆和讨论,学生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理解更加深刻。(3)通过练习,能够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五、【评价设计】

1、在回顾整理和融会贯通环节中根据学生对多边形面积推导过程的汇报和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在回顾整理环节中根据学生拼摆、讨论和汇报对目标2进行综合评价。

3、在练习环节中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目标3进行评价。

六、【复习活动预案】

(一)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二)回顾整理。

1、出示郑州地铁图,问:我们能在图上找到哪些之前学过的图形?

2、回忆公式。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吗?先用文字叙述,再用字母表示。学生汇报。

通过回忆再现完成目标1。

3、梳理公式推导过程。

数学是一门很严密的学科,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你知道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过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一个或几个你喜欢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小组活动)

4、各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讨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在学生汇报展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完整,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或者老师补充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好而且没人补充,老师演示课件。

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三角形贴在黑板上)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梯形贴在黑板上)学生进一步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成目标1。总结内化,完成目标2。

6、构建知识网络。

同学们再来想一想这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因此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转化的过程。大家想想,这个箭头我应该怎么画?为什么?(在黑板上图形之间标上箭头)

如果我们想在这个结构图中加上长方形,那么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合适呢?(平行四边形的下边)教师贴上长方形,画上箭头。如果把箭头反过来又表示什么呢?(推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如果把这个图看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长方形相当于?(树根)平行四边形相当于?(树干)三角形和梯形相当于(树枝和树叶)

师在黑板上画出树的形状。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转化把这几种图形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转化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完成目标1。理解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目标2。

(三)巩固提升。

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复习的知识来做几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大家展示出最优秀的自己,有信心吗?

第一个环节,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看谁更快。

1、(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2)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和高都相等()(4)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一定相同。()

(5)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会扩大2倍。()

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把计算过程写在学习任务单1的相应位置)

在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如果学校空地的形状如下图所示,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单位:厘米)小组内任选一种方法解答,然后学生汇报,把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展示出来。)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学习任务单2上。

4、学校想在这片空地上建一个面积是48平方米的花圃,请你设计这个花圃的形状?(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图形,最好是组合图形。)汇报展示。

张明同学设计了一种长方形图案,长9 米,宽7米,空白处是小路,路宽1 米。判断一下他设计的对吗?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练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完成对目标3。

(四)复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样才能学的更好。

多边形课件【篇7】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忻州市七一路小学 赵娟)

教学目标:

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重点、难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的联系。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再现: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口述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S=ah÷2

S=ab S=ah

S=(a+b)h÷2

问: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师强调:

1、注意底与高相对应;

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要除以2。

二、基本练习指导: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图形的面积。(注意:有多余条件,需要学生正确判断与选择对应的底与高)

②填空:

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③解决问题

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三、知识点小结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表示: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表示:S=a2平行形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字母表示:S= ah÷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四、课堂练习

(一)、1、用剪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每个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

形的面

=()。

4、一个三角形的高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底也相等,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0厘米,高是30厘米,那么和这个三角形等底登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大48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相差12平方分米,它们的面积的和是()平方分米。

8、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6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为24厘米,高为20厘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块梯形菜地的面积是288平方米,它的上底是15米,下底是17米,高是()米。

1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高是8米,上底是4米,它的下底是()米。

12、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扩大5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二)、选择题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 _______ 三角形.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________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 ________总是相等的.A.高;

B.面积;

C.上下两底的和

4.在右图中,平行线间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________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B.三角形的面积大C.梯形的面积大D.面积都相等

5、(9)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扩大6倍

B 缩小2倍

C 面积不变

D 扩大3倍

解决问题(课外练习)

1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钢管?

2.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多少平方分米?

4.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瓜地,底长22.6米,高18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栽瓜苗45棵,共栽多少棵?

6、一种微风吊扇的叶片是由三块梯形的塑料片组成的,已知每块塑料片上底3厘米,下底4厘米,高10厘米,做这个吊扇的三块叶片共需塑料片多少平方厘米?

7、一块三角形菜地底边长46米,比高多6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为5米,高为4米,每平方米玻璃售价48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元?

9、一块梯形稻田,上底68米,下底112米,高45米,一共收水稻810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水稻多少千克?

10、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底长150米,高60米,如果每棵果树平均占地5平方米,那么这个果园可以种多少棵果树?

多边形课件【篇8】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分小组讨论法

四、 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新知、

生成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小结作业。

1. 导入新知

首先是导入新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紧接着提出问题:四边形的

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多边形内角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生成新知

接下来,进入生成新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由此

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2*180=360,那同样的引导学生将五边形,六边形分别从同一个顶点出发划分为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540,然后,让学生前后桌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五分钟时间,归纳n变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讨论结束后,找一个小组来回答他们讨论的结果。由此生成我们的新知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验证:七边形验证

在本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探讨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 深化新知

再次是深化新知环节,在本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将多边形分隔求

内角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将六边形从多个顶点出发,然后用公式验证一下我们这样分割可行不可行。这时候会发现有的分割可行有的分割不可行,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讲解为什么不可行为什么可行,以此来引出分割时对角线不能相交,从而强调我们分隔的一个原则。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多变形内角和的一个深入了解,给学生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将知识学死了,要活学活用,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

我们说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接下来的巩固提高环节,

我讲引领学生用我们所学过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会在PPT上播放一个蜂巢的图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蜂房是几边形?每个蜂房的内角和是多少?由此来引发学生思考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巩固提高。

5. 小结作业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点,然后找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了一个回顾之后,让学生做一下练习题1、2题,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边形课件【篇9】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案

三维目标

1.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2.能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3.通过运用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那么其他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如图1•中的这两个漂亮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想信在本节课结束时,大家都会轻而易举地作出回答.

推进新课

动手试一试,你会有收获

活动1.问题:

任意画一个四边形,量出它的4个内角,计算它们的和.再画几个四边形,•量一量、算一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否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出这个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

师生活动:生:任意一个四边形,它的四个内角和都为360°.

我们可以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如图2,画出任意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都能将这个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这样,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360°.

活动3.问题:

从上面的问题,你能想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吗?观察图3,•请填空:

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为_____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为_____个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设计意图:

在得出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求法后,再让学生思考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的求法,旨在让学生能从中找中规律,为后面求n边形的内角和打基础.

师生活动:

师: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2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180°=540°.

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因此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4×180°=720°.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把多边形用对角线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而分得的三角形的个数又与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有关.

通过以上问题,你能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吗?

一般地,怎样求n边形的内角和呢?请填空:

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生: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即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n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师:利用刚才的思路,大家猜想一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以五边形为例,可以在五边形内部任找一点,如图4,•把这一点与各个顶点连接起来,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这时多了一个周角,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360°=540°.

师:非常了不起.

生: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如图5可以在五边形的任一条边上取一个点,•然后将这个点与各顶点连接,这时五边形被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但多了一个平角.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为180°×4-180°=540°.

生:我还有不同方法,如图6,可以在五边形的外部任取一点,•将此点与各顶点连接,这时图中共有五个三角形,原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4•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最下边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为4×180°-180°=540°.

师:大家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很棒.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如何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呢?

生:数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求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求若干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关键是将n边形分割转化为三角形,分割的方法很好,上面给出了好多方法.因此,可以得出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

尝试反馈 巩固练习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有35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答案:1.九 2.十

活动3.例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利用多边形内角和解决问题.

师生活动:

师:大家思考一下,应从哪儿入手?

生:应从四边形内角和入手.因为它只有一组对角互补,要求另一组对角之间的关系,而这两组对角和恰好构成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从而可以求出另一组对角间的关系.

师:可以写出证明过程吗?

生:解:如图7,四边形ABCD中,∠A+∠C=180°.

因为∠A+∠B+∠C+∠D=(4-2)×180°=360°,所以∠B+∠D=360°-(∠A+∠C)=360°-180°=180°.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活动4.例2:如图8,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内角和求外角和,从而得出n边形内角和.

师生活动:师:请大家先分析题意,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外角和是指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而每个顶点处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邻补角,因此外角和与内角和之和就是6个平角再减去内角和,•就是外角和.

师:请大家把过程写出来.

生:∵∠1+∠BAF=180°,∠2+∠ABC=180°;

∠3+∠BCD=180°,∠4+∠CDE=180°;

∠5+∠DEF=180°,∠6+∠EFA=180°;

∴(∠1+∠2+∠3+∠4+∠5+∠6)+(∠BAF+∠ABC+∠BCD+∠CDE+∠DEF+∠AFE)=•6×180=1080°.

∵∠BAF+∠ABC+∠BCD+∠CDE+∠DEF+∠AFE=(6-2)·180°=720°,∴∠1+∠2+∠3+∠4+∠5+∠6=1080°-720°=360°.

∴六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师:如果将六边形换为n边形(n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结果还相同吗?

生:还相同.因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生:那也不一定正确,这只能作为猜想,不能作为结论,还要经过证明才行.

师:能证明出来吗?

生:可以.根据刚才的思路,n边形中,•每个顶点处的内角和外角组成一个平角,n个顶点处有n个平角,它们的和180°n即为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而内角和为(n-2)·180°,所以外角和应为180°·n-(n-2)·180°=180°·n-n·180•°+360°=360°.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生:有.

你也可以像以下这样理解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如图9,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点A,•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转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外角和为360°,下面我们做一些巩固练习.

尝试反馈 巩固练习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求它的边数.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求它的边数.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0°,求它的边数.

答案:1.7 2.9 3.9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以下主要内容:

1.探索了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外角和公式. 2.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布置作业

习题7.3 4、5.

活动与探究

1.如图10,六边形ABCDEF的每个内角都是120°,AF=AB=2,BC=CD=3.

求DE、EF的长.

解:把边AB、CD、EF向两方延长,分别交于M、N、P.

∵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MNP是等边三角形,△NAF、△MBC、•△PDE也都是等边三角形.

设EF=x,DE=y,则 x+2+y=3+3+y=2+2+3.

∴x=4,y=1.

2.在一个凸n边形中,有(n-1)个内角的和恰为8 940°,求边数n的值.

解:设此凸n边形中有一个内角为α,剩余(n-1)个内角之和恰好8940°.

∴α=(n-2)·180°-8940°.

∵0°

∴89409120n2. 180180 ∴49.67∵n-2是整数,∴n-2=50,∴n=52.∴这个凸多边形是凸52边形.

多边形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

(2)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的猜想、归纳、推断一系列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七年级下册第7.3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一个课时。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点拨、发现、猜想”等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创设问题,新课引入等教学环节中,我提出问题,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等。启发、点拨下发现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目的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主动探讨获得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海南省乐东县千家中学是一所少数民族的初级中学,全部都来自于贫困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风气都比较差一些。不过这个学期在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中,逐步淡化了过分训练,而是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大一些。他们在班里开始逐步形成了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师生互动的气氛也逐步形成。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1、以疑导入,引发求知欲。先展示六螺帽,八角石英钟、多边形水果盘等多边形实物。由此激发学生自己要设计,怎样设计的求知欲。然后提出具体问题。

引题:我们学校要准备建造一个各边长为5米,各内角都相等的十二边形花坛。问各角是多少度?

2、复习提问,知识巩固。

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⑵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推导方法。

3、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怎样求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研讨新知

1、以动激趣,浅探求知。

一画: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二量:量出五边形、六边形各内角,并求出其和(让学生自己求知)。

三比较:比较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多少倍,并由此去探索他们之间的初步规律。

2、观察联想,启迪思维。

(1)观察引探:观察比较以上结论后,启发提问:“边数少的多边形可以通过量角来求和,如果边数很多那又怎么办?由上述结论可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若干倍,那么这个倍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何关系?能否找出其规律?”(让学生猜想,大胆尝试)(2)启发联想:我们已经学过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它是以三角形为基础求得的,即连结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其和为180°×2,那么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能否依此类推呢?

3、讨论、交流、创新

探索方法(一):(1)启发连线:依照四边形求内角和的方法,从任一角的顶点作对角线,将多边形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先让学生想,再启发学生)(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研讨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各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3)找规律填空:抽一名学生到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其余学生各自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然后教师给出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教师再作出评价。

三角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角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五角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

n边形 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4)揭示规律(由学生汇报)a、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有何关系?(比边数少2)b、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何关系?(相等)(5)归纳结论(由学生概述)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规律,发现知识] 探索方法(二):(1)变换分割: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O,顺次边各顶点。

(2)再次研讨:让学生去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1周角)(3)找规律,填空(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他学生各自完成)。

三角形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四角形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五角形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

n边形 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4)归纳结论(由学生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180°×(n-2)探索方法(三):(1)改变连线:以多边形任一边上的一点为起点,连结各顶点。

(2)再次研讨:让学生去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1平角)(3)找规律,填空。(抽一名学生登台填空,其他学生各自完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四角形有(?-1)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1)-180°=180°×(?-2)五角形有(?-1)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1)-180°=180°×(?-2)……

n边形 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1)-180°=180°×(?-2)(4)揭示其特点(启发学生去发现)a、分割后三角形的个数有何变化? b、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有何不同?(探索方法1,是由多边形内角和等于各三角形内角和求得;探索方法2,是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各三角形内角和-1周角求得;探索方法3,是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各三角形内角和-1平角求得)。

(5)比较结论(由学生总结)[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一题多证的能力和兴趣。](三)推导n边形外角和定理

(1)引导学生找出各内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互补)(2)找出多边形外角和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 外角和=n个平角-多边形内角和=n×180°-(n-2)×180°=360°

(3)推出结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由学生得出)。

(四)例题讲解

例1,(教材P88页例1)例2,已知十边形的各内角相等,求各内角、外角分别是多少度?(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求解,学生先练,然后教师讲、评)。

a、利用内角和定理求;b、利用外角和定理求。

例3,(教材P90页习题7.3第6题第(1)、(2)小题)(1)启发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2)学生如何根据关系,列方程,求出其解(抽一名学生登台解答)。

(3)师生共同评价。

(五)随堂练习

1、如图,直线OB⊥AB,垂足为B,直线OC⊥AC,垂足为C。

(1)∠A与∠1有什么关系?

(2)∠A与∠2有什么关系?

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72°,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3、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内角和的三分之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六)回顾小结,验收成效

1、已知边数如何求内角和;

2、已知内角和如何求边数;

3、n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求其n边形的边数。

(七)课后作业(教材P91习题7.3第8、9题)

五、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

首先我先复习相关知识,引出新的问题,明确指出虽然采用的分割方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未知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向学生渗透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此教学中,只须真正实施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才能敞开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现个性。在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解决问题、尝试到一题多证的方法,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合作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案例点评

陈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内容丰富,过程非常具体,设计也较合理。整节课以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为线索,让学生经历了提问题、画图、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另外,能够体现了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是比较好的。

但是随堂练习太少而不精,并且没有梯度,能否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另外,关于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不必要一一讲解,只要引导学生解决了探索方法1和探索方法2就可以了,对于探索方法3,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

"多边形面积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