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试验等活动会判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能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
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与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摸出红球表示运气好)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装的全部是红球的不透明盒子,让坐在教室左边部分的三四位同学摸球,显然学生摸到的全是红球,摸到红球的学生个个惊叹自己运气好啊。
2、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另一只装的全部是白球的不透明箱盒子,让坐在教室右边部分的三四位同学摸球,而学生摸出的全部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学生个个唉声叹气,叹自己运气怎么就不好呢。
师:真的是教室左边部分的同学运气好,右边部分的同学运气不好吗?我们一起来观察两个盒子里的秘密。
3、教师揭秘,分别展示两个不透明盒子里的球,学生观察第一个盒子里全部是红球,第二个盒子里全部是白球。
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请大家思考
生1:第一个盒子里装的全部是红球,必然摸到红球。第二个盒子里装的全部是白球,摸到红球显然是不可能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请坐。
师:如果现在让大家来摸球,你们可以确定摸出的球是什么球吗?
生2:在第一个盒子里摸球,摸出的球肯定是红球,在第二个盒子里摸球,摸出的球肯定是白球。
概念:(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师:怎样使游戏公平呢?
生:把球混装在一起。
4、教师将两箱子里的球混装在一个盒子里,让同学们摸出红球,结果学生有的摸出红球,有的摸出白球。
师:你们能事先预测摸出的.球是什么球吗?
生:不能。
概念:(3)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学生阅读三个概念。
师:你们能举出一两个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吗?
(学生有的说抽签,有的说投篮,有的说掷硬币,有的说掷骰子等)
师: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做抽签游戏和掷骰子游戏。
二、抽签游戏,体验新知
问题1 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笔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笔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小军首先抽到的号共有几种可能?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
(3)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
(4)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
学生阅读问题1后,强调本活动是小军一人首先抽签的重复试验.
1、活动准备:
(1)检验签的序号是否完整,签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2)观察每次抽签条件是否相同。
(3)在座每位同学记录每次抽签结果。
2、抽签活动:让四位学生扮演小军角色配合老师进行抽签演示试验,抽签的同学宣布抽签结果。
3、整理、分析数据
(1)试验的数据分别是什么?有多少个?
(2)这些数据的出现有规律吗?
(3)以上数据中,最小的序号是几号?最大的呢?
(4)每个序号出现的频数各是多少?序号1到5都出现了吗?
4、回答书中的问题,并判断以下三事件是什么事件:
(1)抽到的序号小于6。
(2)抽到的序号是0。
(3)抽到的序号是1。
三、掷骰子游戏,验证新知
问题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
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
(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
(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1、学生学生阅读问题2后,猜测以上问题的结果。并判断以下三事件是什么事件:
(1)出现的点数大于0。
(2)出现的点数是7。
(3)出现的点数是4。
2、掷骰子活动
(1)教师演示规范掷骰子的方法。(避免学生活动时骰子乱蹦,骰子转动的时间过长)
(2)学生分组,小组内每位同学都可掷骰子,但是必须记录每次掷的结果。(愿每个小组内的同学合作)
(3)小组内掷骰子活动。
(4)像问题1一样整理、分析数据
3、验证猜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抢答游戏,应用新知
教材P128练习
五、反思小结,回味新知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六、课后演练强化新知
作业:教科书P134页的习题25.1第1题。
活动2【测试】课堂测评
袋中只有5个红球,能摸到红球。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动画片
袋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能摸到白球。
将一小勺白糖放入水中,并用筷子不断搅拌,白糖溶解。
测量某天的最低气温,结果为-150℃
早晨的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小红今年15岁,她一定在念初三。
任意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一个鸡蛋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从六层楼的阳台掉下来,
砸在水泥地面上,没有摔破。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2
概率是一门数学分支,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随机事件,例如掷骰子、抽纸牌、猜硬币等等。而这些事件的发生是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概率来描述其发生的可能性。
本教案将会介绍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计算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是在进行一次试验中,其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但无法确定哪一种结果会出现,因此被称为随机事件。
例如,抛一枚硬币的结果只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可能性,我们无法确定会出现哪一种结果,因此这个事件被称为随机事件。
二、概率的定义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数值。通常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其数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肯定会发生。
例如,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两种可能性,因此P(正面)=0.5,P(反面)=0.5。
三、概率的计算方法
1.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等可能性事件是指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相等的事件。
例如,掷一颗骰子的6个面,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为1/6,因此抛出任何一个面的概率都是1/6。
2.多次事件的概率
多次事件是指试验中有多个事件的发生。
例如,抛两枚硬币,其可能结果为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四种。其中,正反和反正是相同的概率,其概率均为0.25。
3.互不相关事件的概率
互不相关事件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发生不相互影响。
例如,从一副牌中抽一张牌,第一次抽出来黑桃,放回后再抽一次,第二次也抽到了黑桃。这两个事件是互不相关的,因此计算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需要将两个事件的概率相乘,即P(第一次黑桃)×P(第二次黑桃)=1/4×1/4=1/16。
四、概率的应用
概率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统计学、金融、物理学、生物学等。
在统计学中,我们需要通过概率来描述各种样本的可能性;在金融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来制定投资策略;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概率计算原子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在生物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概率来研究遗传规律。
总之,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可能性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3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概率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随机变量及其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概率分布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互动式教学、网上资源。
五、教学内容
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1.事件:事件是指样本空间中的某个子集。
2.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结果的集合被称为随机事件。
3.事件的概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事件的概率。用P表示,其取值范围为[0,1]。
4.概率的性质:
1)非负性:对于任一事件A,有P(A)≥0。
2)规范性:对于样本空间S,有P(S)=1。
3)可列可加性:对于任一两个互不相交的事件A和B,有P(A∪B)=P(A)+P(B)。
5.概率的计算方法:
1)古典概型:对于样本空间中的每个元素出现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事件A的概率为P(A)=N(A)/N,其中N(A)为事件A中元素的个数,N为样本空间中元素的总数。
2)几何概型:对于几何概型中的随机事件,其概率等于事件发生的可能区域面积与样本空间面积之比。
3)条件概率:事件A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称为在事件B下事件A的条件概率,表示为P(A|B),其计算公式为P(A|B)=P(A∩B)/P(B)。
4)乘法公式:对于事件A和B,在条件P(B)>0下,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B的概率之积,即P(A∩B)=P(B)P(A|B)。
二、随机变量及其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随机变量:将每个样本点的实数值指定为一变量,这便是随机变量。
2.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对于离散随机变量X,它的概率分布指的是对于取值k,P(X=k)的概率,其满足P(X=k)≥ 0 ;ΣP(X=k)=1。
3.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对于连续随机变量X,它的概率分布通常用其概率密度函数(PDF)表示,其满足f(x)≥ 0,并且∫fxdx= 1。
4.期望:对于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其期望E(X)定义为ΣkP(X=k)k或∫xf(x)dx,其中等号右边的表示积分定义的期望,左边表示离散随机变量的期望。
5.方差:对于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其方差Var(X)定义为E[(X-μ)2]=E(X2)-(E(X))2,其中μ是X的期望,是X的平均值
六、教学资源
1.相关教学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关教学视频来辅助教学。
2.网上资源: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的练习题和课件,以此来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引入概率的相关概念,渐进式地让学生体验到概率的重要性。
2.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离散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概率问题的解法等。
3.练习: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具体的概率问题,检测学生对概率的掌握难度程度。
4.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率的相关原理和计算方法,以此来让学生掌握概率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
1.考试:利用笔试、口试、机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2.课堂练习:平时可以进行相应的课堂练习,以此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度程度。
3.成绩统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例如:掷骰子,从一副牌中抽取一张牌等等,这些都是随机事件的实际例子。同时,有的概率更是在风险评估和科学实验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在生产和销售中、在医学、金融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概率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4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或机率。PR是数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随机事件与概率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和概率的意义,通过学习,渗透随机的概念.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估算一些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3. 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5. 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和概率的意义,知道随机事件的特点.
2. 会用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难点
1.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2. 应用概率解答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25.1.1 随机事件.
教学目标
1.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
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4.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摸球游戏:三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挑选3名同学来参加).
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然后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第三名.
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二、新课教学
问题1 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在盒中放五个看上去完全一样的纸团,每个纸团里面分别写着表示出场顺序的数字1,2,3, 4, 5.把纸团充分搅拌后,小军先抽,他任意(随机)从盒中抽取一个纸团.请思考以下问题:
(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数字小于6吗?
(3)抽到的数字会是0吗?
(4)抽到的数字会是1吗?
通过简单的推理或试验,可以发现:
(1)数字1, 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但是事先无法预料一次抽取会出现哪一种结果;
(2)抽到的数字一定小于6;
(3)抽到的数字绝对不会是0;
(4)抽到的数字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 ,事先无法确定.
问题2 小伟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骸子,骸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思考以下问题:掷一次骸子,在骸子向上的一面上,
(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
(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通过简单的推理或试验.可以发现:
(1)从1到6的每一个点数都有可能出现,所有可能的点数共有6种,但是事先无法预料掷一次骰子会出现哪一种结果;
(2)出现的点数肯定大于0;
(3)出现的点数绝对不会是7;
(4)出现的点数可能是4.也可能不是4,事先无法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例如,问题1中“抽到的数字小于6”,问题2中“出现的点数大于0”,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例如,问题1中“抽到的数字是0”.问题2中“出现的点数是7”,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事先无法确定.例如,问题1中“抽到的数字是1”,问题2中“出现的点数是4”.这两个事件是否发生事先不能确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问题3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即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从袋子中摸出1个球.
(1)这个球是白球还是黑球?
(2)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课时练习
1. 下列事件:(1)地球绕太阳转;(2)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一张,结果是大王;(3)海南岛地面温度低于零下130℃;(4)明天会刮大风;(5)作两条相交直线,则对顶角相等;(6)测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6cm,4cm,10cm.其中________是必然事件;________是不可能事件;________是随机事件.(填序号)
25.1随机事件: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是确定事件?()
A.明日有雷阵雨
B.小胆的自行车轮胎被钉扎环
C.小红买体彩中奖
D.抛掷一枚正方体骰子,出现7点朝上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有()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②任意摸一张体育彩票会中奖;③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下;④小明长大后成为一名宇航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水中捞月 B.守株待兔 C.水涨船高 D.画饼充饥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落地后反面一定朝上
B.从1,2,3,4,5中随机取一个数,取得奇数的可能性较大
C.某彩票中奖率为36%,说明买100张彩票,有36张中奖
D.打开电视,中央一套正在播放新闻联播
5.有两个事件,事件A:367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事件B: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朝上的面点数为偶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件A、B都是随机事件
B.事件A、B都是必然事件
C.事件A是随机事件,事件B是必然事件
D.事件A是必然事件,事件B是随机事件
6.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有30个球,每次摸一个,摸一次就一定摸到红球,则红球有()
A.15个 B.20个 C.29个 D.30个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5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使学生经历质疑——解惑——应用的体验探究过程。
(2)努力创设情境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理设计数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4)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2、教学方法
本节课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采取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于学生实验、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用具:计算机、硬币、学生生日调查表
六、教学程序及设计的七个环节
1.情境引入:引出本章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概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班级有无同生日的问题”引入课题
设计这个引入有两个理由:(1)学生非常重视生日,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2)学生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班里有同生日的人”是个小概率事件
当认知到“50个人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可以高达96。5%,基本上的班级都会有生日相同的人”,与原有的认识存大很大的差距,充分感受到概率的神奇;
事先合理设计表格,现场调查班级生日情况,发现确实有同生日的人,充分调动班级气氛,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万一没有生日相同的学生,解说即使发生的可能性高达96。5%,也还是存在不发生的可能),再让学生举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例子,再结合章头图,学生会感知到概率无处不在,概率是有用的,数学也是有用的,认识到学习概率的重要性。
2.明确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区分四个事件的差异,引出事件的分类,并总结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例1的设计意图:加深对事件的分类和概念的理解,通过对“事件B”条件的改变,强调结果是相对条件而言的;
练习1的设计意图:引入典故“守株待兔” ,让学生用数学概率的知识来辨析这个典故,渗透数学的教育意义,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会感知到: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概念建构:寻求获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并得出概率的概念,并对频率和概率作了对比和辨析
第一个步骤:引导学生用试验得到的频率去估计事件的概率
现场创设情景:学生现场“掰手腕“比试,引导学生感知到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
第二个步骤:通过掷硬币试验,引出概率的定义,突破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掷硬币。根据以往的实践为了追求比较好的试验效果,先对抛掷的方式作了一定的引导,保证试验的随机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概念的理解,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具体操作的环节如下:
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做10次抛掷硬币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书本表格中。四个学生一组,将本组同学的实验结果统计好,填入表格中。充分利用excel软件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计算出各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学生亲身体验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试验次数比较小时,频率是不稳定的,在汇总数据环节让学生观察表格,直观感知频率是不稳定的。
(2)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重复做大量的掷硬币试验,动态的让学生感知:每次试验频率是不确定的,但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
(3)结合历史上数学家所做的大量独立重复试验,对比两张频率的折线图,得出结论,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这一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而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图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很好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并实现了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4.概念深化:进一步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例2即时训练,设计意图是落实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方法,强调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确定性;
练习2的设计意图是是为了说明每次试验的结果具有随机性,进一步提升本堂课的主题;
通过表格和图像两种语言,生动直观的让学生感觉到:
不同点: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确定的值,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无关
联系: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得到概率的估计值。
5.练习反馈
(1)练习3的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综合了本节课的重点,能很好的反馈落实情况,而且通过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6.归纳小结
小结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知识内容及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总结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会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特别地,在小结过程中会提出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
7.课后探究
书本练习1
这个探究题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搭好桥梁。
七:板书
设计意图:合理、整洁的板书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结构更好的掌握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6
随机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掷骰子、抽扑克牌、买彩票等都是随机事件。在这些事件之中,我们往往会涉及到概率的计算。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从而对生活中的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一、概率基础
1.1、概率的概念
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一个数值来表示,这个数值的范围在0到1之间。0表示事件不可能发生,1表示事件一定会发生。例如,掷一颗骰子,出现1的概率为1/6,出现2的概率为1/6,以此类推。
1.2、概率的计算
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A) = n(A) / n(S)
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出现的次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的总数。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一张牌,出现黑桃的概率为:
P(黑桃) = 13 / 52 = 1 / 4
其中,黑桃牌有13张,总共有52张牌。
1.3、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
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之间不存在交集,例如掷骰子出现的是奇数和偶数。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之间不存在影响关系,例如抽出扑克牌的结果与之前的结果无关。
二、概率应用
2.1、期望值
期望值是指随机事件的平均结果。例如投掷一枚硬币,正反面各50%的概率,期望值为0.5×1+(1-0.5)×0=0.5。
2.2、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指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成功k次的概率分布。例如,抛硬币10次中正面朝上的次数满足二项分布。
2.3、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性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它在自然界、社会和经济领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概率误区
3.1、独立事件之间存在影响关系
例如,抽出一张扑克牌后,再抽出一张,这两个事件之间是存在影响关系的。
3.2、肯定事件的概率为1,否定事件的概率为0
不是所有的事件都有肯定和否定的概率,例如“明天的天气是晴天”这样的事件就不存在肯定或否定。
3.3、概率总和为1
概率不一定总和为1,例如抛硬币时正反面各50%的概率,同时出现的概率为0。
四、概率的提高
提高概率的方法包括加倍投注、加大样本量、提高成功率等。但是在具体运用时需要注意,不要过于冒险,理智投注才能获取更高的胜率。
五、总结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概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从而对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同时,了解概率的误区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当中的一些挑战。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7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或机率。PR是数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随机事件与概率北师大版数学初三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小学了解了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事件的概率。生活中概率大量存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节主要是了解随机事件和有关概念,教科书中设置了三个问题,通过问题1抽签试验和问题2掷骰子试验,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一定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有些事件是必然发生,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件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在这两个具体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随机事件等有关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判断一个事情是随机事件还是确定性事件。问题3是一个摸球试验,主要探讨随机试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相对大小的定性描述,并要求通过试验验证判断。通过问题3,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很可能不同,并能够判断几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相对大小。通过这三个问题,为下一节概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3、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认识动手操作试验是验证得出结论的好方法。
5、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教学方法
动手试验 交流归纳
五、教学媒体工具
多媒体、乒乓球、扑克牌、骰子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见ppt)
2、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小组内挑选3名同学来参加)。
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然后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第三名.
教师活动:引导试验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并归纳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活动二)自主探究(问题1)
问题1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准备了五张背面看上去相同的纸牌,上面分别标有出场顺序的数字1,2,3, 4, 5.把牌充分洗匀后,小军先抽,他在看不到纸牌上数字的情况下从中任意(随机)抽取一张纸牌.请思考以下问题:
(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数字小于6吗?
(3)抽到的数字会是0吗?
(4)抽到的数字会是1吗?
通过简单的推理或试验,可以发现:
(1)数字1, 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但是事先无法预料一次抽取会出现哪一种结果;
(2)抽到的数字一定小于6;
(3)抽到的数字绝对不会是0;
(4)抽到的数字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 ,事先无法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例如,(1)“抽到的数字小于6”,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例如,(2)“抽到的数字是0”.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事先无法确定.例如,(4)“抽到的数字是1”,这个事件是否发生事先不能确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试验
学生活动:积极操作、试验、思考、分析,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同步练习
1.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______;
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8•达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达州新闻》”是必然事件
B.天气预报“明天降水概率50%”是指明天有一半的时间会下雨”
C.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S甲2=0.3,S乙2=0.4,则甲的成绩更稳定
D.数据6,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
2.(2018•长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
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40%”,表示明天有40%的时间都在降雨
C.“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投中”为随机事件
D.“a是实数,|a|≥0”是不可能事件
dg15.com精选阅读
2023概率课件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可以通过学生反应来体现,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在大量资料中找到了一篇极富实用性的“概率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概率课件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Unit 2 How do you do?本课为口语课,整个说课我将分六个部分进行讲述。
我们所用的教材是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预备级)。本套教材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听、说、读、写的多种教学活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招呼用语,听懂并掌握询问和提供个人信息的词汇、句型。本单元处于本册书较为靠前的位置,它属于日常生活话题,是学生较为常见到且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既贴近生活,又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本课的知识点是学生非常熟悉并乐于学习的,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兴趣。
根据教材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学生能听懂、编写关于询问和提供个人信息的对话,辨别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介绍和询问方式的使用对象、时间及场所。
1. 在真实情景交流中,师生间、生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主动参与、相互赏识。
2.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正确态度,提高对英语的兴趣。
师者,教书育人。在实现前面三个目标的同时提倡礼貌待客,强调礼貌礼仪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言行文明,适时地将德育融进英语课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打招呼用语,听懂并掌握询问和提供个人信息的词汇、句型。
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众人前表达,因而口语比较薄弱。所以,我采用引导、激励、合作讨论等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运用所学句型与他人进行基本交流并获取信息,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我们的教学对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少、羞于开口,对参与课堂活动缺少积极性这些问题。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在练习的设置上先易后难,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时地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法: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情感激励法、任务型教学法、直观法和合作学习法。根据单词的记忆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方式的单词呈现,循序渐进,由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运用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和体验中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适时调整策略,多给学生鼓励,合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相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害羞,多动口,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本课的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做到学一句,会用一句,强调实用性,而不只是盲目背书。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Hi. / Hello.
Nice to meet you.(设计意图:快速搜集多种招呼用语,并让全体同学尽快掌握)
2.让学生辨别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打招呼的基本方式。
3.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初次见面时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辨别在不同场合初次见面的交流模式。
1. Activity 3. What’s your name, please?
Your name, please?…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别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时询问姓名的基本方式。)
2. Activity 4. What’s your name, please?
Where are you from?
Which class are you in?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What’s your hobby?
3、Summary and Production (总结与学习成果)
1. Make a short summary of what we’ve learned today.
(1)key vocabulary: surname, hometown, favorite
(2)everyday English about greetings .
Hi.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设计意图:集思广益让学生罗列10条问候语,并请学生当堂记忆。 明确数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1. Practice greeting people with your classmate after class.
2.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your classmate.
3. Introduce a hero in your mind to the class.
概率课件 篇2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概率的基本性质(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用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类比得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的教学过程,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关系,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会运用它们处理教材中的例、习题,进一步体会类比思想,提升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事件的关系及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难点:事件的关系及概率运算,类比思想的渗透。
三、教学辅助
骰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得知每天发生的事情具有随机性,难预测,比如今天我刚到数学组办公室,一位学生问了一题:已知集合是掷一颗骰子,出现向上的点数为 ,集合 是掷一颗骰子,出现向上的点数为奇数,试判断它们间的关系。你们愿意解答吗?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解答后,把集合改为事件,事件 出现向上的点数为 ,事件 出现向上的点数为奇数并写出掷一颗骰子的其他事件。我们的启示:类比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研究事件的关系及运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发现概念与性质
先让学生类比得出一些关系及运算并相互交流,再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加深对事件的关系及运算的理解,师生形成的共识如下: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包含关系
一般地,对于事件 与事件 ,如果事件 发生,则事件 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 包含事件 (或事件 包含于事件 ),记作 (或 )。不可能事件记为 ,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
相等关系
如果事件 发生,那么事件 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 。
并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 发生或事件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 与事件 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 (或 )。
交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 发生且事件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 与事件 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 (或 )。
互斥事件
若 为不可能事件( ),那么称事件 与事件 互斥。其含义是:事件 与事件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对立事件
若 为不可能事件,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 与事件 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 与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范围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
概率的加法法则
如果事件 与事件 互斥,则 。互斥加法则。
2.2.3概率的减法法则
如果事件 与事件 对立,则 ,即 , 。对立减法则。
3.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例1 从装有 个红球和 个白球的口袋任取 个球,那么以下选项中的个事件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的是 ( )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至少有一个白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恰有一个白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至少有一个白球"与"都是红球"
例2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 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 )的概率是 ,取到方片(事件 )的概率是 ,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 )的概率是多少?
师生共同处理,重思路剖析及辐射。
练习
教材第 面练习 。
4.归纳小结,反思提升
介绍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的理解及简单应用,渗透类比思想。
5.作业
教材第 面练习 。
五、板书设计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引例 3.概率的基本性质 4.小结
2.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例题 练习
六、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不理解,并举例 掷一颗骰子,出现向上点数为 , 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
概率课件 篇3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过程与方法:比较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不同统计图的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统计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初步知识。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2)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汇报。(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1)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出示例1中的各统计图表:
(1)师:同学们,下面是对六(1)班同学进行调配所搜集的几项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第一幅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第二幅是什么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部分的具体数量。(2)第三幅图是什么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各部分的数量,也可直观比较各部分的多少,但不能看出各部分总体的百分比。
(3)第四幅图是一个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优点是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4)从第四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汇报。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5)师:除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①小组交流讨论。.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除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在各种媒体收集现成的数据,在各种统计公报中收集现成的统计图表等。
(6)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①小组交流讨论。.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① 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 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用于问卷调查)或统计表(用于收集现成数据)。
③ 确定调查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测量,还是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 体上的信息。
④ 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明确把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还是记录在统计表上。⑤ 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⑥ 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复习知识点
1、统计表
(1)统计表的意义:
把统计数据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2)统计表的特点:
把相关联的数量,分门别类,依次排列,这样就可以把数量间的关系及变化情况表示出来,便于分析比较。
(3)统计表的结构:
表外部分包括总标题、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内部分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4)统计表的种类:
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和百分数统计表。(5)统计表的制作步骤: 1)收集整理数据,确定标题; 2)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表格格式及横目、纵目的各个项目,横栏、纵栏各需几格,每格的 长度等;
3)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的相应栏目; 4)检查,写上日期、填表人等。
把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分类、整理后,填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一般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2、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特征: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然后把这些线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3)条形统计图优点: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4)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1)画好横轴和纵轴(横轴等距离安排条形的位置,画纵轴时先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画直条,直条的宽度,长短按数量大小确定; 3)在直条上端分别注明数据;
4)写好统计图的名称,注明单位、图例及制图日期。
3、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特征: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然后把这些线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不仅可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4)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画好横轴和纵轴(横轴等距离安排条形的位置,画纵轴时先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画直条,直条的宽度,长短按数量大小确定; 3)在直条上端分别注明数据;
4)写好统计图的名称,注明单位、图例及制图日期。
4、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特征: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
(2)扇形统计图优点:
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3)扇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1”。(4)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1)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用360度乘以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
4)写好统计图的名称及制图日期。
5、统计特征量(1)平均数
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中位数
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以排在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一个数叫这组数的中位数,用Me表示。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取正中间的一个为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取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3)众 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用M表示。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4)统计特征量知识点小结:
平均数较稳定可靠,波动性比中位数小,但计算较繁,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大;中位数可靠性较小,但不受极端数据影响,计算简便;众数作代表数的可靠性也较小,但计算简便,不受极端数据影响,在需找出频繁出现的数时,常用众数。
(5)分析数据
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也是充分,但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用(中位数)或(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它们通常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算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合选择(中位数)或(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拓展应用
1、下图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情况。(图见课件)
(1)该公司去年全年总体经营情况很好,产量和销量不断增长,第四季度增长幅度较快,而且出现了销量大于产量的良好势头。
(2)该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有良好的发展。
2、六(2)班同学血型情况(图见课件)(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该班有50人,各种各有多少人?(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班AB型人数只有4人
28%=14(人)B型:50×24%=12(人)(2)A型:50× AB型:50×8%=4(人)O型:50×40%=20(人)3.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统计表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身高:
3+1.46×5+1.49×10+1.52×12+1.55×6+1.58×3)÷40平均数:(1.4+1.43×=60.17 ÷40 ≈1.50(m)
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身高。所以中位数是1.52。众数:1.52。体重:
2+33×4+36×5+39×12+42×10+45×4+48×3)÷40平均数:(30×=1584 ÷40 =39.6(kg)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体重。所以中位数是39。众数:39。
(五)、课堂检测
1.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五(1)班:88 87 88 87 85 96 98 90 87 91 93 99 87 95 88 92 94 88 87 88 五(2)班:82 96 87 89 94 95 83 99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这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五(1)班:87和88,五(2)班没有
我注意到了: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图表。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2)答:平均数有时比众数大。有时比众数小。(3)答:用平均数表示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3、在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11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9.8 9.7 9.7 9.6 9.6 9.6 9.6 9.5 9.4 9.4 9.1(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分方法来计算,平均分的多少?你认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因为平均数它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它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在评分时就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数,这样做是合理的。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集中学习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等。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帮助了我们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习题
P98:练习二十一
板书
单式统计表、统 计 表 复式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统 计 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 统计特征量 中位数
众 数
概率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自成体系,是数学中一个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思想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这两年高考改卷的反馈信息,考生在概率题的书面表达上丢分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因此本节课还想达到:
表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困难,提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学法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同时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课堂设计了:
①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②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③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④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作业布置——评价反馈
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⒈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两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例1】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个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
【实例2】有5道快速抢答题,其中3道理科题,2道文科题,从中无放回地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道题,两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题,则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
每个实例有两个问题组成,后一个问题多一个限制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例中前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出条件概率的定义。
由于判断事件的类型对选择概率公式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引入定义后让学生再做一组判断题练习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练习】判断下列是否属于条件概率
⒈在管理系中选1个人排头举旗,恰好选中一个的是三年级男生的概率
⒉有10把钥匙,其中只有1把能将门打开,随机抽出1把试开,若试过的不再用,则第2次能将门打开的概率
⒊某小组12人分得1张球票,依次抽签,已知前4个人未摸到,则第5个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⒋两台车床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台的次品率未0。03,第二台的次品率为0。02,两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随机取出一个零件是发现是次品,则它是第二台机床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⒌箱子里装有10件产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
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现从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则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区分条件概率与一般概率。
⒉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用图形辅助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价于局限在事件A发生的范围内考虑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从而将条件概率转化为古典概型的概率,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推导出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⒊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⑴条件概率相当于随机试验及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发生了变化,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可以看成在样本空间为事件A中事件B发生的概率,从而得出求条件概率的另一种方法——缩减样本空间法
⑵将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变形,可得概率的乘法公式
P(AB)=P(A)P(B|A)
⑶条件概率的性质
⒋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巩固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与例题,并把课本例题融入其中。
【快速练习题】
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如果现在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典型条件概率特征的题目,题中的'信息量少,难度低,可以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口答解题过程。
【学生分析题】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⑴按第一次不对的情况下,第二次按对的概率;
⑵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按两次恰好按对的概率;
⑶若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这是由课本例题改编而成,其中融入了条件概率、概率的乘法公式、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运用,是一道难度不大的综合题,可以由学生分析、讨论、研究,教师引导、修正。
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
⑴这是一个一般概率还是条件概率?应选择哪个概率公式?
⑵“按两次恰好按对”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何要按两次?隐含什么含义?第一次按与第二次按有什么关系?应选择哪个概率公式?
⑶“最后一位是偶数”的情形有几种?“不超过2次就按对”包括哪些事件?这些事件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应选择用哪个概率公式?
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规范性的、完整的书面表达。
【引申提高题】
⒈已知5%的男人和2。5%的女人是色盲,现随机地挑选一人
⑴此人是色盲患者的概率是多少?
⑵若此人是色盲患者,则此人是男人的概率是多少?
⒉(05年韶关二模)在M、N两校举行的一次数学解题能力对抗赛中有一道76分的解答题,M校派出选手甲,N校派出选手乙作答。按比赛规则,若该题两选手均未能解出,则每名选手各得0分,若只有一个选手解出,则这个选手得76分,另一名选手得0分;若两选手均解出,则每名选手各得38分。已知甲选手解出这道题的概率是3/4,乙选手解出这道题的概率是4/5,且至少有一人能解出该题,求甲选手和乙选手各得38分的概率。
这里有两道题,其中第1题考察学生运用分析问题和运用公式的能力,需要用到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公式、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小组探究;第2题是一道备用题,选自05年韶关二模第18题第一问,可视课堂的具体情况处理。
通过这种梯度式训练,既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基础和“拔尖”的目的,这符合教学论中的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
⒌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①条件概率的概念;
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公式法
缩减样本空间法
③概率的乘法公式
⒍布置作业——评价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作业】
⒈抛掷两枚骰子,已知两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求其中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为1的概率。
⒉盒子里有7个白球,3个红球,白球中有4个木球,3个塑料球;红球中有2个木球,1个塑料球。现从袋子中摸出1个球,假设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等,若已知摸到的是一个木球,问它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⒊(选做题)对以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机器调整良好时,产品的合格率为95%,而当机器发生某种故障时,其合格率为55%,每天早上机器开动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为98%,试求:
(Ⅰ)某日早上第一个产品合格的概率是多少?
(Ⅱ)当某日早上第一个产品合格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作业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下节课查漏补缺,这样符合分层教学的原则和反馈原则。
概率课件 篇5
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心理健康》。本次说课,我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法学法和课程单元教学等四个方面来简单介绍我对这门课程的设计。
课程性质,包括两个方面:1、是中专学生必修的公共课,良好的心态是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学生能够成才的重要保障。2、学科形式开展的活动课程:具有学科课程的计划性、系统性,但与传统学科课程又有显著差异,它不严格按照学科的结构组织教学,不单纯的以传递心理知识为宗旨,而是突出“学科活动”的位置。具有活动课程的互动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强调以活动课程的形式组织实施学科课程的内容。
课程目标,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内外兼修,通过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力求建设和谐校园最后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内外兼修的内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正确的扮演社会角色,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无法通过其他学科提高的内在素质,通过内在素质的提高满足外在素质的要求。内外兼修的外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想、学会有效学习、提高就业求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方位、立体型现代职业人才。
使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与职教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
该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定新教材,其主要特点有:
1、较强的时代感,书中阐述了很多新理念。
2、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书中案例切合学生实际,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兴趣。
《心理健康》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理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中专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学会调适心理困惑,避免心理事故,营造和谐的阳光校园。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思路是以中职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提升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而开展的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避免单纯的知识讲授,以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为课程的切入点,以讨论、心理知识讲述、心理测验或心理游戏为课程支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以学生课外实践开展教学。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以“四个学会”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中职学生的年龄多在16—18岁之间,这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面临人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学会调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处理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进入中专后,中专学生大都有强烈的人际交往的欲望,但因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自信心不足等原因,有一部分学生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很困难,导致人际关系较差。学会交往就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信心和能力,营造良好的关系网。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增强学习能力是我们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适应外界变化的根本。而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且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 让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
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中职的学生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重点放在学会调控和学会交往上,难点是学会学习和学会规划,具体的课时安排为4 6 10 8 8共计36课时。
我校中职的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1、年龄大多为16-18周岁,思想不成熟,学习主动性差
2、多数同学中考成绩不高,有一定的挫折感。3、部分专业人数过少,男女比例失调。4、学习策略性差但好奇心重实践能力强。
针对这种学情,我主要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采取讲授法、表演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现身说法故事法等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显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改新理念。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兄弟院系的心理健康室以及网络资源。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
主要依据学生的课程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完成作业综合考虑,给出一个合理的成绩。
期末考核主要采用开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养成尊重和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理解、体谅、尊重父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买啊!”----引入代沟一词。
你和父母之间最大的代沟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代沟影响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呢?如何跟父母相处导入新课《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
幻灯片展示课本上的心灵探索--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总结,设问我们的父母回答这些问题会是什么样子?!引出第一个话题:浓浓亲情,相伴一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安全港湾 我们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绵延一生的爱和责任.讲汶川地震中年轻妈妈用生命保护婴儿的例子。布置一个课后活动:和父母翻阅以前的照片。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慢慢的开始与父母产生了代沟,出现了矛盾,带入第二个话题:正视矛盾,敞开心扉。
1、代沟到底有多深。异和防御态度导致“代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填平:
父母冲突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关系出了问题, 和孩子无关。我们可以选择下面某种方式保护自己:
安排课堂活动:当父母出现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有哪些感受?总结:家和万事兴,导入最后一个话题:温馨家庭,从我做起
谈论案例:妈妈辛苦了一天,七点多才到家。看到嘉明在家里打游戏,很生气,要求他帮忙做晚饭。但是嘉明不乐意,他说,难得回家可以放松一下。妈妈很恼火,直接夺过游戏机,锁到抽屉里,拽着嘉明就往厨房走。嘉明气愤极了,说:“就知道让我做这个做那个,我玩一会儿怎么了?烦透了!”
说说你对这个事例的感受。
在妈妈的角度,体会一下,妈妈为什么生气?嘉明哪里做的不好,他应该怎么做?
尊重父母的长辈身份,珍惜父母为我们所创造的生活。
沟通分享,是你与父母相互信任的法宝。
概率课件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花季中的相思树”,相思树是一棵美丽的爱情之树,在中职校园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充满渴望与好奇,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异性价值观,此时最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接下来我从五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说我是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愈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本课在教材第四单元14课,根据新大纲的“三贴近”原则,我把课文题目稍作修改,由“花季莫种相思树”改为“花季中的相思树”,我认为学生谈不谈恋爱,既不是课本说的算,也不是老师说的算,而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我希望在课堂上能保持价值中立,带领学生认识友情与爱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理智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强迫。
认识目标:认识青春期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友情与爱情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目标:能客观辨析中职生恋爱利弊,做出理智选择,树立正确的两性观;
帮助学生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辨析中职恋爱利弊,能主动控制与拒绝;
让学生能初步认识爱情,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现在还无法承受爱情的责任,需要等待自己成熟;这时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诱导,不可用填鸭强迫式,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授课过程中,对恋爱既不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与好奇,出现尝试的冲动;也别让学生产生过分畏惧抵触心理,老师需要把握好分寸,抓好“度”。
根据新大纲教学总目标要求,本堂课着重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自律能力,对待中职生恋爱学会自尊、自爱、自护、自制。
本堂课的教学思想采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策略,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搭设学习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最后撤去阶梯,使学生达到独立发展的地位。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情境模拟法、讨论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同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接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交流,最终老师总结升华。这四种教学法层层递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学生与老师的角色问题,既不能把课堂的主角完全交给学生,毕竟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未形成,老师会疲于应付各种不同的爱情观,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也不能以老师为中心,一味强调恋爱是洪水猛兽,千万不能尝试,但有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又有谁能禁止的了这种朦胧的感情?最终我确立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把握方向善于引导,课堂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主动想、主动做。
前3部分主要实现认知目标,当中引导学生认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与联系是重点;
第4、5部分实现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爱情,是难点;
第6、7部分要实现能力目标,当中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辨析中职生恋爱的利弊是重点;
把想象中的相思树与现实中的做反差对比,引申现实中的爱情与憧憬的爱情是有区别,甚至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引导学生正视爱情,并播放FLASH《我是女生》,放松心理。
通过《女人是老虎》的故事,告诉学生就算是一个从未讲过异性的小和尚,在18岁的青春期,也会对老虎般的女人心动!而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充满渴望与好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混淆友情与爱情,则会让自己陷入苦恼甚至伤害。跟进一个视频案例《健飞的故事》,让学生辨析他们三人的感情是友情还是爱情?很自然引出本堂课的一个重点。
㈢中职生!友情?爱情?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重点,帮助学生区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与联系,我说联系,学生讨论回答区别,大部分班级同学能说出2个,不足的由老师补充,并案例分析,基本上同学们对友情与爱情的区别都能有个理性的认识,之后问题来,既然二者不同,那什么是爱情呢?进入本课难点。
我通过5步骤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抛出4钟情境让学生辨析,这些是爱情么,如果不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再摆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向学生解释亲密、激情、承诺的含义。接着设问:这个三角形中的三条边,我们现在能拥有几条?与同学一同分析,或许我们有非常亲密,无话不说的异性朋友,也会有非常仰慕、崇拜的异性同学,但现在有没异性能给你承诺?启发思考――没有!引导分析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还没有经济基础。一个衣食住行都靠父母,还不能独立的人,怎么能给你承诺,他给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在毕业的时候,或许他老爸一个电话,他就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之后教师小结:没有承诺底座的三角形随时都会倒塌!最后案例跟进:“二年中职生活,谈了一年的恋爱,毕业后一个月就分手了,最终二人都没能拿到毕业证书。”经过以上的引导、启发、分析、小结。同学们对什么是爱情,都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至少知道中职生恋爱不是爱情!那么既然不是爱情,我们现在该如何与异性相处呢?自然引入下个教学环节。
向学生提供三种与异性交往的准则,只要遵守,既能愉快的与异性相处,又不会让自己陷入烦恼。再引用一个“青苹果”的经典比喻,中职生恋爱就像一个青苹果,看起来很美味诱人,但如果你忍不住尝了一口,那味道一定又酸、又涩、又苦,而这被咬过一口的青苹果给你,你愿意要么?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那如何对待我们心中的青苹果呢?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学会等待,等待心中这颗青苹果成熟的时候,与你喜欢的人一起分享,味道一定是甜美的。
本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尝试使用之前学的,进行判断分析,能做出理智选择。首先创设情境各位评委老师可以看见:照片中的女孩挽着一个男生的手,他们正在热恋中,而一个月的恋爱经历,女孩发觉自己会旷课、会撒谎、原来要好的同伴都渐渐远离她,成绩更是直线下降,她不想沉沦下去,希望结束和男生的关系,可男生不愿意,还提出了5点交往理由,那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帮帮这个女孩拒绝男生?
列出男孩继续交往的5点理由,让学生讨论如何帮助女孩拒绝男生,并将讨论结果分享、交流,老师帮忙概括,之后小结:中职生恋爱在带来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忧愁,甚至麻烦,当自己遇到中职生恋爱时,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这是本课的补充与再次总结升华,内容包括意外怀孕与预防艾滋病。根据新大纲要求,心理健康既要面对大众同学,也不能忽略少部分特殊生,部分中职学生或许已经在谈恋爱,甚至初尝禁果,有了过早性行为,希望这部分学生能把意外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最后再次强调等待的重要性,一同懂得等待,学会等待,生命之花因等待而更加灿烂!
课后作业:视频欣赏央视新闻调查――《长大未成年》,思考讨论案例中的4个女孩对待恋爱的态度,及不同的遭遇。
1、女生是青春期教育的重点;在中职生恋爱中,受伤最大的往往是女孩!
2、学生们是多么渴望得到家长、老师的指导;但真正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青春期话题的家长、老师却不多,学生们只好从网络、影视、小说中寻找爱情的答案,而他们找到的却往往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3、感受到同学们对创新型心理健康课的喜爱;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分享交流,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对爱情的责任感,对中职生恋爱的理智选择,都深深的感动了我,谁说我们中职学生不如别人,我愿意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中职生挺起胸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大家!
概率统计课件热门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为了鼓励课堂合作,大家可以开始动手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促进学生群体合作的重要方法。在此,本文作者整理编辑了“概率统计课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在您的工作和学习中有所帮助!
概率统计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预设: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填好的调查表(如下)。先按项目剪开,然后9个小组的组长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先整理分类,再用统计表进行统计。想一想,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明:教学设计中接下来将选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展开教学。
2.求统计量和分析。
教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已经整理好了,请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我们第一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教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我们第二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其余各小组分别展示统计表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选择一张统计表,你能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0425。我们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6。我们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教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预设: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教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计算平均数;讨论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依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教师:这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预设: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课件适时出示下图)。
教师: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你们组的统计数据比较合适?在方格纸或空白圆中画出统计图。
小组讨论确定统计图后,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展示:
学生5:我们小组将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学生6:我们小组整理的是“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的情况,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从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组统计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价值。后续的分析紧紧围绕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体现尊重事实、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思想。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
(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
(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想一想: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请自主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开展实践。
概率统计课件【篇2】
第1课时 统计与概率(1)
【教学内容】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
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
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填好统计表。【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统计与概率(1)(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第2课时 统计与概率(2)
【教学内容】
统计与概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2.渗透统计意识。【重点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设计调查表,今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制作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归纳整理】 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2.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重点汇报。
如: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c.确定调查的方法; 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e.整理和描述数据;
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课堂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2、3题。【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统计与概率(2)
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③确定调查的方法; ④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⑤整理和描述数据;
⑥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第3课时 统计与概率(3)
【教学内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使用范围。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使用范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教师:CCTV-3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一歌手演唱完毕,评委亮出的分数是: 9.87,9.65,9.84,9.78,9.75,9.72,9.90,9.83,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由此引出课题: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复习回顾】 1.复习近平均数
教师:什么是平均数?它有什么用处?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组织学生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可以进行不
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5两个统计表。
①提问: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②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思考的问题)a.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是多少?
b.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吗? c.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③小组汇报。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是(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
第二组数据:平均数是(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
④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上面数据的一般水平用平均数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2.复习中位数、众数
(1)教师: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使学生明白: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上 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5的两个统计表,提问:你能说说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吗?
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思考并回答。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归纳小结】
1.教师: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每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2.教师: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课堂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第4题:(1)不合理,因为从进货量和销售量的差来看,尺码是35、39、40三种型号的鞋剩货有些多。
(2)建议下次进货时适当降低35、39、40三种型号鞋的进货量,根据销货量的排名来看,每种型号的鞋的进货量的比
例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第5题:(1)平均数:(9.8+9.7×2+9.6×4+9.5+9.4×2+9.1)÷11≈9.55(分)(2)有道理,因为平均数与一组
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但它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小这种影响,在评分时就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
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样做是合理的。平均分:(9.7×2+9.6×4+9.5+9.4×2)÷9≈9.57(分)【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谈学到的知识及掌握的方法。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统计与概率(3)
平均数:能较充分的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
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4)
【教学内容】
可能性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
预测。
2.培养学生依据数据和事件分析并解决问题,作出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3.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掌握用
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出示情境图。表哥:我想看足球比赛。表弟:我想看动画片。表妹:我想看电视剧。
教师:3个人只有一台电视,他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那么如何决定看什么节目呢?必须想出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 的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公平的办法确定谁有权决定看什么节目吗? 学生:抽签、掷骰子。2.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方法都不错。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可能性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1.教师:说一说学过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下面
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判断这些事例的可能性。课件展示:
(1)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一点东西。(2)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3)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3.解决问题,延伸拓展
(1)教师: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各说一句话,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2)课件展示买彩票的片段。
组织学生看完这些片段,提问:你有什么想法吗?
你想对买彩票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说点什么呢? 【课堂作业】 1.填空。(1)袋子里放了10个白球、5个黄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它均一样,若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球来,则摸到()色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色球的可能性最小。
(2)一个盒子里装有数量相同的红、白两种颜色的球,每个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摸到红球甲胜,摸到白球乙胜,若
摸球前先将盒子里的球摇匀,则甲、乙获胜的机会()。2.选择。
(1)用1、2、3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组成偶数的可能性为()。A.B.C.D.(2)一名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其中两次命中十环,两次命中九环,六次命中八环,针对某次射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命中十环的可能性最大 B.命中九环的可能性最大 C.命中八环的可能性最大 D.以上可能性均等
3.有一个均匀的正十二面体的骰子,其中1个面标有“1”,2个面标有“2”,3个面标有“3”,2个面标有“4”,1个
面标有“5”,其余面标有“6”,将这个骰子掷出。(1)“6”朝上的可能性占百分之几?(2)哪些数字朝上的可能性一样? 答案:
1.(1)白 红(2)相等 2.(1)A(2)D 3.(1)25%(2)标有“1”和“5”,标有“2”与“4”,标有“3”和“6”的可能性一样。【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4)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必然发生 可能发生 不会发生
概率统计课件【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9-110页“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A调查表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的调查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学科语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
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a、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
b、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c、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设计意图: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概率统计课件【篇4】
课型
复习课使用教师
作业设计
基础:
(1) 六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投进球的个数分别为2,13,3,5,10,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2) 路旁一池塘,平均水深1.50米.小明的身高是1.70米,不会游泳,他跳入池塘的结果是( )。
A.一定有危险 B.一定无危险 C.可能有可能无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综合:
1.若一组数据91,96,98,99,X.的众数是96,则平均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
2.数据3,4,5,5,6,7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组数据:第一组:1,2,3,4,6,8第二组:2,3,5,5,7,9第三组:3,3,2,2,-1,-1.这三组数据的众数分别是多少?
拓展提升:
个体户张某经营一家餐馆,餐馆所有工作人员某个月的工资如下:张某6000元,厨师甲900元,厨师乙800元,杂工640元,服务员甲700元,服务员乙640元,会计820元。
(1) 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
(2)计算出的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一般工作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
(3) 去掉张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这个月收入水平吗?
概率统计课件【篇5】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
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可能性(1)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概率统计课件系列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概率统计课件系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概率统计课件(篇1)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复习建议
一、统计
统计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特别是进行科学研究时,应用非常广泛。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是统计学中最初步的知识,它包括单式、复式统计表和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用途、结构及绘制方法等问题。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在《统计与概率》的认识,以求抛砖引玉。复习内容:
1、数据的收集 整理 统计图表
2、对图表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3、条形(单式,复式),折线(单式,复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选择方法。
4、统计图的选用与制作。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的初步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及其应用的理解。
2、培养学生会看、会分析、会制作简单统计图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复习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2、用自己的语言描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复习要点:
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 说明问题。
种类: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
2、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
分类:(1)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 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优点:很容易看出来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分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列。
(2)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联系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优点: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例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各一例。
1、常用的统计图有 条形 统计图,折线 统计图和 扇形 统计图。
2、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常用(A)统计图,为了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用(B)统计图比较合适,而(C)统计图却能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与总体的关系。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不能用统计图表示。()例
二、下面是淘淘一天的活动情况统计图。(1)算出淘淘各种活动占用的时间。
(2)你对淘淘关于时间的安排有何看法?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二、概率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它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同时也是概率论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们常说某人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这都是概率的实列。但如果意见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n,不是指n次事件里必有一次发生该事件,而是指此事件发生的概率接近于1/n这个数值。复习内容:
可能性的大小。(语言描述,分数表示,预测),根据要求设计方案。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复习重难点: 重点: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点: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复习要点:
1、可能性分为能确定的和不能确定的两种。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数
2、可能性大小的求法:可能性大小=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即可能性就是用一定能出现的次数与可能出现所有次数的最简整数比。例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各一例。
1、箱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4个白球,1个黄球,任意摸出1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1/5。
2、某地的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中80%。”根据这个预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明天一定下雨 B 明天不可能下雨 C 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3、掷硬币10次,恰好出现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例
二、试一试。
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分别写着2-10这几个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如果摸到双数红的赢。
① 这个游戏公平吗? ②小明一定会输吗?
③怎样增加一张或减少一张卡片使游戏公平
三、近年考试题的考点及分值情况: 2009年: 这部分知识在总分12分。
1、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统计图的概念,分值1分;
3、解决问题1道,统计的综合应用,分值9分。2010年:这部分知识在总分3分。
1、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可能性,分值1分;
2011年:这部分知识在总分9分。
1、判断题2道,统计图的概念和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可能性,分值1分;
3、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1分;
4、解决问题1道,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分值5分。
四、复习建议: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与预测;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复习的一般任务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查漏补缺,展开认知矫正;系统梳理,优化认知结构;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激发探究,拓展学习空间。因而,本领域的复习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概念、掌握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数据、提取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统计活动体验,为后续的中学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还有汗多不全面和不妥之处,望各位老师加以指正,谢谢大家!
五、今年考点及分值预测: 这部分知识在总分9分左右。
1、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统计图,分值1分;
3、解决问题1道,统计的综合应用,分值6分。
六、附检测题一套: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统计与概率〗检测题 班级: 姓名: 评价等级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在相应等级上划“√”
一、填空题:
1、抛出一枚硬币,落下后有()种结果。出现反而的可能性有()
2、李明和高飞下跳棋,他们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谁走几步,骰子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抛出每个数字的可能性是()。
3、一个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红球,()摸出白球。
4、商业大厦电梯的载重限额是1250千克,那么电梯最多可以运送()个75千克的人而不超载。
5、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他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6、要表示本校三至六年级各年级的人数,用()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7、根据统计图填空
东风机械厂2001年全年产值统计图
⑴平均每个季度产值()万元。⑵全年平均每月产值约()万元。⑶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⑷第三季度比第四季度少产()%。⑸下半年的产值占全年产值的()%。
8、完成统计表。
东新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004年3月制 项目 金额(元)
全村总收入 其中村办企业 收入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数 2001年 750万 420万 2002年 875万 530万 2003年 1800万 1439万 合计
9、小明从家去相距4千米远的图书馆看书和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图书馆呆了()分钟,去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返回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10、下面是2006年4月某地三个药店中西药销售情况统计图,请看图填空。(1)这是()统计图。
(2)中药销售额最多的是(),最少的是()。(3)西药销售额最多的是(),最少的是()。(4)康复药店中西药销售总额是()万元。
(5)东方药店西药销售额比风华药店销售额多()%。
11、下面是程苏六年级第一学期四次数学平时成绩和数学期末测试成绩统计图。
⑴程苏四次平时成绩的平均分是()分。
⑵数学学期成绩是这样算的:平时成绩的平均分×60%+期末测验成绩×40%。程苏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学期成绩是()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打“√”,错误的在()打“×”。
1、体检时学生的体重记录是一份原始数据单。()
2、为了清楚地表示各个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多少,选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掷硬币10次,恰好出现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
4、画线条统计图时,应该注意直条的宽窄必须一样。()
5、小明的身高是1.4米,在平均水深1.2米的游泳池中游泳没有危险。()
三、选择题。新-课-标-第-一-网
1、省疾控中心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每天都进行疫情统计。既反映出每天患病人数,又反映出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他们应选用()统计图。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2、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A 学校各年纪的人数 B 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 C 学校各年纪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情况
3、六
(一)班同学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社区主任问班长出勤的情况,班长说:“我们班共有50人,没有全部到齐,但大部分来了。”出勤率可能是()。A 50% B 48% C 96%
4、某地的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中80%。”根据这个预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明天一定下雨 B 明天不可能下雨 C 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四、解决问题。
1、由2、3、5、6这四个数字组成任意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末尾是5的可能性是多少?
2、下面记录的是某班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将整理数据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甲组:98 76 80 94 88 94 75 96 87 95 98 58 100 100 95 53 92 乙组:78 92 97 82 85 89 96 79 96 95 92 86 80 94 89 84 76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甲组 乙组
你认为本次测验甲组和乙组哪个情况要好一些?写出你的理由?
3、李军、张明、陆强、王宏四人参加100米跑和推铅球两项体育测验,成绩在下面表中。
李军 张明 陆强 王宏
100米跑 17秒 15秒 16秒 19秒 推铅球 6米 4米 9米 7米
根据他们两项测试的成绩排一排名次,把各的姓名填入下表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00米跑 推铅球
综合两项测试的名次,谁的成绩最好?你是怎样想的?
4、下表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龙丰景区每天游客人数变化情况。(数字前的“十”和“一”号分别表示当天比前一天多和少的人数)
日期 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人数
变化 +160 +80 +40 —40 —80 +20 —30
(1)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为A,请用含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10月2日的游客人数。
(2)请判断哪一天人数最多?哪一天人数最少?它们相差多少人?(3)假定9月30日游客人数为120人,请在上表第三行填出每天的人数。
5、下表是某菜场1—12月份每500克西红柿售价情况统计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售 价(元)2.00 3.50 3.00 2.00 1.50 1.00 1.50 1.00 1.00 2.00 2.50 3.00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某菜场1—12月份西红柿售价情况统计图 2005年6月制 单位:元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
概率统计课件(篇2)
考研结束了,相信很多考生松了一口气。今年的考研数学试题从整体上看,与去年差别不大,难度相比去年略有提升。专家现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个科目出发,对今年的考试做一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出题的方向和题目的类型也都完全在预料之内,没有偏题怪题。只要考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复习全面,是很容易拿到高分的。细致地分析起来,今年的题目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依旧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如数学一和数学三的填空题,都是考查概念。数一的第七题,考查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只要掌握好概念,客观题是很容易拿到分数的。
二是仍以计算为主。如在正确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还是以计算为主。无论是数一数三的.解答题还是客观题,每道题都需要计算。所以计算还是我们考试的主体。
三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如数学一的第8题,就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直接根据概念做是做不出来的,需要分析出他们的关系,从而解出最后结果。还有数三的第8题,需要先分析出X+Y=2的所有可能情况,然后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代数不同,高等代数中计算技巧多一些,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念和公式比较多,对计算技巧的要求低一些,但对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高一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些题目,尤其是文字叙述题要求考生有比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达到考试的要求只要公式理解的准确到位,并且多做些相关题目,考卷中碰到类似题目时就一定能够轻易读懂和正确解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公式不仅要记住,而且要会用,要会用这些公式分析实际中的问题。我在这里推荐一个记忆公式的方法,就是结合实际的例子和模型记忆。比如二项分布,要结合他的实际背景,伯努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的概率。这样才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记忆的东西既不容易忘,又能够正确运用到题目的解决中。
只有掌握了最本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做一定量的题去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到位,从而做题更加轻松快捷准确。
概率统计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预设: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填好的调查表(如下)。先按项目剪开,然后9个小组的组长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先整理分类,再用统计表进行统计。想一想,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明:教学设计中接下来将选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展开教学。
2.求统计量和分析。
教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已经整理好了,请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我们第一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教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我们第二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其余各小组分别展示统计表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选择一张统计表,你能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0425。我们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6。我们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教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预设: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教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计算平均数;讨论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依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教师:这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预设: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课件适时出示下图)。
教师: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你们组的统计数据比较合适?在方格纸或空白圆中画出统计图。
小组讨论确定统计图后,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展示:
学生5:我们小组将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学生6:我们小组整理的是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的情况,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从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组统计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价值。后续的分析紧紧围绕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体现尊重事实、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思想。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
(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
(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想一想: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请自主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开展实践。
概率统计课件(篇4)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
教材内容
1.本节课复习的是教材114页6题及相关习题。
2.6题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一个多余信息,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查询等手段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教材117页17题主要复习根据统计图中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灵活选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3.教材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能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2.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敢于表达。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根据统计图准确分析数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在复习扇形统计图意义的基础上,复习学过的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
⊙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10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2.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330×16.1%≈53(个)(2)解决问题(2)。
①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生2:加强环保意识。
生3:严禁开私家车,统一乘坐公交车,这样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生4:减少工厂废气排放。
设计意图:根据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统计如上图。
(1)小红收集的风景邮票、人物邮票和建筑邮票数量的比是()。(2)小红收集的()邮票数量最多。
(3)小红共收集了200张邮票,其中风景邮票有()张。2.完成教材117页17题。⊙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概率统计课件(篇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设计注重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纸卡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0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二、组织学生汇报所回顾的知识。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
记录数据时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V、画“需方法。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圆圈、对号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时,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认识统计表。
统计表就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表格。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提出问题。
过渡: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识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图,以便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习题,回顾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课件出示习题:统计一下班级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引导学生优化方法——选择简单的举手方法: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多选也不能遗漏。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举手,教师记录,完成本题。
2、复习记录数据的方法。
(1)课件出示习题:
下面统计的是二(1)班同学第一小组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
情况。
王红
刘梅
石明
李飞
邓丽
孙楠
余辉
徐阳
刘芳
周曦
王菲
赵佳
杨彤
李莉
(2)小组讨论:针对上题,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呢?
指名汇报,明确记录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但是画“正”字法是最方便和快捷的。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用画“正”字法统计数据。
3、复习统计表。
(1)课件出示习题:下面是二(3)班同学参加学校艺术节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项目:唱歌、绘画、演讲、舞蹈、人数
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
参加()和()的人数同样多。
参加舞蹈的比参加唱歌的多()人。
(2)学生先合作完成,再指名汇报,明确思考方法:要把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果。
(3)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同学参加校运动会项目情况。(每人限一项,每人都参加校运动会)
项目:跳绳、踢毽子、跳远、跑步、人数。
概率统计课件(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9-110页“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A调查表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的调查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学科语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
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a、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
b、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c、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设计意图: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概率统计课件(篇7)
设计说明
由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设计注重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纸卡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2.组织学生汇报所回顾的知识。
(1)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
记录数据时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圆圈、对号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时,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3)认识统计表。
统计表就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表格。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提出问题。
(1)过渡: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2)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识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图,以便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习题,回顾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1)课件出示习题:统计一下班级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1~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2)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3)引导学生优化方法
概率统计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例如,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教师空间(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补充)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会活动,目的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首先让学生们自己选题,希望了解哪些信息:同学们每天怎么来上学?;同学们喜欢读哪类图书?;同学们的爱好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动物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去调查收集数据,用表格归纳整理,并且制成统计图。
【评析】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内容设计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说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近生活的过程。这样大大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同学们深深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而且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困难,这样的问题就比较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困惑】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
概率统计课件(篇9)
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1.全概率公式应用题。
练习题:有两只口袋,甲袋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乙袋中装有n只白球,m只黑球,(1)从甲袋中任取1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从甲袋中任取2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3)从甲袋中任取3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不考。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求法,判断两个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协方差。5.6.7.8.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未知。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不考。切比雪夫不等式。会求两随机变量的函数的相关系数。样本方差与样本二阶中心矩的关系。
9.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0.条件概率公式、加法公式。
11.矩估计、无偏估计。
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1.全概率公式应用题。
练习题:有两只口袋,甲袋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乙袋中装有n只白球,m只黑球,(1)从甲袋中任取1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从甲袋中任取2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3)从甲袋中任取3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不考。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求法,判断两个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协方差。
5.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未知。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不考。
6.切比雪夫不等式。
7.会求两随机变量的函数的相关系数。
8.样本方差与样本二阶中心矩的关系。
9.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0.条件概率公式、加法公式。
11.矩估计、无偏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