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术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21

美术观后感集合。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美术观后感集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美术观后感 篇1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禁毒宣传图片展览。看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思绪万千。

这次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图片又有录像。整个展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什么是毒品,二是毒品的危害,三是青少年如何拒绝毒品,看后使我感触很多,获益匪浅。观看中使我最难忘的是录像中吸毒者被毒品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场面,让我揪心。他们——吸毒的人,只因为一时的无知和冲动,就向那万恶之源——毒品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步,这一步将自己跟死亡和黑暗拉得那么近,而跟亲人和光明离得那么远,从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看图片,联系我身边的事,一点也不假。我的邻居老张的儿子抵不住诱惑尝试了毒品,结果染上了毒瘾,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瘾君子”。为了筹备毒资,他整天向父母要钱,父母稍有不从,便举刀威胁,“榨干”了父母日积月累的血汗钱,又千方白计去偷窃,从此,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现实生活我又想起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堂堂大中国被人称作“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进内”等奇耻大辱历历在目,这都是毒品的危害呀!

论古谈今,联系生活,毒品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面对诱惑,我们不能置身其外。“对于这样的侵蚀,难道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我不禁这样问道。不,不是的,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净化社会环境,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我们就一定能够抵住他的诱惑,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它,我们就一定能阻止它所带来的一切危害。

毒海无涯,回头有岸!有的路,我们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我们永远不能犯。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划清界限,不仅需要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高度的警觉自制,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要大家和毒品斗争到底,生命就一定会更加美好光明。让我们永远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美术观后感 篇2

美术活动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不仅发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怎样的引导幼儿大胆的绘画?以及教师怎样运用好美术活动中的范例?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我重点阅读了书中实时操作篇中的几篇文章,在书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书中讲到要让幼儿大胆的作画,就要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如要信任幼儿,用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尊重幼儿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还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提供给幼儿的纸不能过小,幼儿在绘画时会放不开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会弄脏而不提供,要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吸引中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尽量的用情境、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这一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明显,活动中用念儿歌、或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幼儿参与的兴趣就会很高,反之,兴趣就会有所减少。根据不同的美术活动,怎样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还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尽量采用“鼓励法”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要努力的去读懂幼儿的画,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对于个别幼儿讲不出画的是什么,教师不要着急,要引导幼儿,肯定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赏将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对幼儿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的。

在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时候,绘画的范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运用它,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在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赏,幼儿从中得到收获,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为幼儿树立很好的榜样,让幼儿的观察机会丧失、观察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得到禁锢,创造能力也受到发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应该是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是他们能够合理接受的,积极健康的,太成人范画不适合幼儿来欣赏。其三,范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可以启发幼儿的思路。

美术观后感 篇3

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着,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美术观后感 篇4

今天终于放晴了,我们一家人去黄浦滨江的无界美术馆玩。妈妈说这里比迪士尼还有趣,我半信半疑。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群柱和漩涡”。走进展厅,仿佛进入一个水世界,墙上地上都是“水”。虽然“水”是投影出来的,但看起来很逼真。我在原地停留了一会儿,脚底就出现一个大漩涡。我走开,漩涡就消失了。不管我怎么走,水流都一直跟着我。我还把手贴在柱子上,本来沿着柱子流下来的水就弹开了。

然后,我们到达“世界”展厅,发现很多繁体的汉字从展厅顶部沿着墙壁滑下来。当我的手碰到字时,字就消失了。它们去哪了呢?原来这些字都变成了相应的画面。比如“海”字,消失之后,在墙上就出现一片淡蓝色而浩瀚的大海。我们碰了好几个字,造出了一个有花草树木、鸟儿、云朵和小动物的世界。每当找到一个新字,我们都非常兴奋;眼看“世界”里的景物越来越多,我们很满足。我还想继续在这玩下去,可是爸爸说前面还有更多精彩的等着我们。

接着我们去参观呼吸灯森林。一进展厅,一大片灯笼似的玻璃灯映入眼帘,有蓝的,有橙的,还有半蓝半橙的。人经过时,灯会慢慢地亮起来;人走开,灯会慢慢地暗下去,就像人在呼吸。

这个美术馆还有很多作品,比如漂亮的水晶空间,奇幻的摩尔世界,壮观的光之雕刻……它们不仅有趣,而且可以和人互动。我很好奇,这里神奇的作品都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

最后,我们在这里参观了快五个小时,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现在,除了迪士尼,这里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之一。

美术观后感 篇5

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巫鸿被分配住在故宫里。住处离珍宝馆很近,入夜后,游人散去,大门关上,这里自成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大风摇撼着纸糊的窗户和院里的荒草,发出呼啦啦的声响,冬天,大雪覆盖大地,一片银白,横生荒凉之感。身处其中,可以一瞬间遁入任何一个时空,从中自由轮回,不知今夕何夕。也是在这近十年内,巫鸿在绘画馆站殿,对绘画和书法的笔划日日耳濡目染,分到书画组和金石组之后,亲手摩挲铜器的纹理和凹凸,在时空距离的迷失之间,对古物的切近感受印入心中。

很多年后,巫鸿回忆起这段往事,道出这正是为日后赴美从事研究工作所埋下的伏笔。在故宫日积月累的所见所感如同是鲜活的媒介,构建起古今之间的纽带,赋予日后的分析和诠释以有血有肉的厚度。正如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对巫鸿的研究成果所做的评价:巫鸿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

而巫鸿的研究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立足于个案进行研究,而非一度流行的基于大数据分析、宏观地探究古代遗存时空关系和文化因素的类型学研究,一时在国内领风气之先。具体的古代遗存从纷繁宏阔的研究框架和叙事当中跳脱出来,既显露纤毫毕现的节奏和表达,产生跨越古今的心灵的共振,又堪以折射中国美术史新结构的可能,助力于重新梳理材料的扩展、概念、分析方法等理论问题,正所谓见微知著,从局部的感性深入到骨架的抽象。

而以上研究方法和特点,可以追溯到巫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赴美求学的时候。如他本人所说,由于老师张光直的影响,他在哈佛学到的重要一点是对方法论的自觉,甚至认为这是现代和传统学术的基本分野。“我对我自己的学生总是强调我们必须同时研究两个历史,一个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古代史,另一个是我们自身所从属的学术史。我们写的东西总是落脚在这两个历史的焦点上,我们的任何发现发明也都应该对两种史学研究产生意义。”

而集结了2000年左右的研究成果、于2009年出版并于2016年再版的古代美术史文编二集《时空中的美术》就是这样一部范例。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时空的形象》的题材显示了“时间”在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讨论和理解空间性艺术形式中,不同类别和状态的“时间性”常常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中编《观念的再现》关注观念的再现,提出了与特殊美术或美术史现象有关的观念,解释与之有关的美术和美术史现象,扩展美术史研究中的观念的含义。观念有诸多来源,一则来自于现代美术史的解释系统,再者来自于古代文化本身,即文献中的美术和视觉文化的古代话语系统,三则发源于艺术形象的“概念化”以及由此引出的新一轮的艺术创造。下编《图像的释读》立足于绘画图像的释读,把图像志和图像学方法这两种分析方式和绘画的其他结构成分有机结合。

整部书的研究对象在时间跨度上极大,材质上也呈现了参差多态的可能,大体上分为墓葬、碑帖、屏风和钟鼓楼四个类型,正如同是光源在同一时空棱镜上从不同角度所折射出的纷繁光彩。从周朝宗庙艺术,战国时期的丧礼器具,上古时期的废墟,到敦煌石窟,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唐末宋初的碑帖,明朝《西厢记》插图,到清朝宫廷的六扇屏风,清朝美人画,雍正乾隆时期的化装画像,传统中国的钟鼓楼……一方面,迥异不同的艺术形式以艺术品的物质性作为讨论所围绕的中心概念,其意涵在多个层次上被揭示,也即是说,不仅关注艺术形式所承载的图像的意义,还关照其作为物质载体的形式以及对于前者、环境、历史和观众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巫鸿在《时间的纪念碑:巨型计时器、鼓楼和自鸣钟楼》中提到不仅仅要依赖钟鼓楼的物质实体和文献档案来理解其历史上的纪念性,必须尝试着“聆听”并复苏钟、楼消失的声音,由此想象声音所带动的社会交流和空间转换,途径就是凭借私人回忆录和民间传说中保存的北京人的记忆。来自于民间的一手资料的述说对伟岸的物质形态在意涵上的丰富未免不是艺术的另一种可能。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说,这一系列在时间上相互不甚衔接的历史实例是对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和解释方法进行多元探讨的桥梁,在富有吸引力且生动详实的艺术和历史的叙事背后,是一种对于概念和方法的探索的尝试,这些概念和方法之间的关系被昭示,可以看到的是其在阐释历史现象、披露历史逻辑中的潜力。

以西方理论来切入中国文化艺术史,乃是巫鸿所进行的尝试之一。这一点在《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中可见一斑,东方和西方的废墟在对峙中呈现两者在材质和文化涵义之上的差异性。而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非是西方和中国的对话,而是现代和前现代的对话,所谓“西方概念”实则是全球化之后的“现代概念”。何况,中国现代文化本身也因为吸收了各国等不同文化的内容而有所扩充,譬如“废墟”一词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西方流传而来,变成中国本土的概念,因而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化现象之间的嫁接顺理成章。许多现代词汇对于中国和西方来说都是新词汇,所以,巫鸿所面临的是,如何用现代概念来解释或讨论古代和传统的问题。

该书末尾写道:“一幅画的历史物质性不是仅仅使其成为物体的那种特性,而是使其具有历史功能与历史意义的那种特性。对绘画历史物质性的研究因此有潜力打破复制品与实物/图像、环境与实物/图像、解释与实物/图像之间的二元分立。”巫鸿承认了复制品、环境和解释相对于实物所具有的独立价值,也就是认同了艺术对象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艺术意涵的可能。而这意涵的揭示,仰赖于随着不同种类绘画在材料、结构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不断改变的解释途径,正如同是一把利刃,剖开不同形状的切面,艺术史由此呈现为纷杂而微妙的面目。每一次阐释,都诞生了一部崭新的艺术史。

美术观后感 篇6

《意见》探讨的第二个部分是形成直觉能力的内隐要素即“视觉思维”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内隐的视觉思维的作用与培养也就不可能产生与提高外显的直觉能力;反过来说,直觉能力的高低、强弱也反映了视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强弱,而这两者发生、联系的“过程”又几乎是同时的。所以阿恩海姆在书中反复强调,一切视觉文化活动(包括美术教学)的“思维主要的就是视觉思维”。按他的意思,感知,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这种本领不是指人们在观看外物时高级的理性作用参与到了低级的感觉之中,而是说视知觉本身并非低级,它本身已经具备了思维能力,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他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不管是知觉形象,还是内心意象),就有了抽象活动;而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或意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他还通过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或包括有视觉思维的作用或因素的,只不过这种视觉思维是通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意象。这种意象有点儿象是印象派绘画中或是现代抽象派绘画中看到的形象或形式,是一种“视觉闪现”或“视觉暗示”,它着力于物象的整体性或结构性,而不是物象确定的轮廓与细节。这种特殊的形象或意象或思维,对于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彳艮有用的,因为只有它才有可能使人们的感性与理性、知觉与思维的活动过程达到一种同步与同构的统一。艾斯纳曾对他的这种理论高度评价道:阿恩海姆给了我们一种对艺术和思维的基本看法,它将艺术活动中一一观察与创作一一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眼睛是心灵的部分,感觉本身就是一种认识过程,感觉器官作为认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他的关于视觉思维能力的深奥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艺术的观察和创作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要素。

美术观后感 篇7

小孩子学习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读书心得。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习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习,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习惯,学习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心得体会《《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读书心得》。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平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多么美好的想法,但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安全,比如,我想带学生到部队驻地,到消防局,到医院,到敬老院,到田间地头去直观感受、搜集素材,可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多方面的联系,教师、学生、家长、出访单位等,这些又岂能是我们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所能容易做到的?想想那么多困难,我又想打退堂鼓了。不禁感慨:小学美术课,真的只能局限在教室里无聊的看图片吗?何时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呢?

美术观后感 篇8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平时为了准备月考更忙,忙到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生活有美丽的回味。在这年假假期,爸爸决定带我们去美术馆。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去接一位老爷爷,他就是举办展览的艺术家,一个拍照片超过七十年的摄影家。

由于老爷爷的作品非常多,而且不同于我生活的年代,于是爸爸开始为参观的人一一导览。经过解释后,我终于可以看懂作品的内容,这也是黑白照片的神奇之处。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十几年前所拍的野柳“女王头”,那时的女王头有着粗粗的脖子和今天看起来十分不同,妈妈解释这是因为风侵蚀作用的结果,社会课本里面也有提到。我想再经过一百年,女王头也许会完全消失。另外我也喜欢野柳的特殊岩石。老爷爷透过他艺术的眼光与黑白照片的手法,将平凡无奇的石壁都拍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旷世巨作了。除了黑白照片,老爷爷也运用特殊的镜头,捕捉平常眼睛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他把花朵最细微的地方放大成缤纷的彩色画面。这都是摄影家非常不一样的眼睛才能看到的。

展览中,我也观察到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作品细细的观赏,也许每一个人在美术馆都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丰富了每天忙碌而且无趣的生活了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去逛逛美术馆,那么平凡的生活也会充满美丽的回忆。

美术观后感 篇9

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它仿佛打开了我心里的一扇门,让我能直接领会到国画中所蕴含的意境。我是一个喜欢逛博物馆的人,总觉得馆中的艺术品包含着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我总是在这些艺术品面前驻足许久,可如果你让我说出它们的艺术价值或问我它们的美感体现在哪儿,恐怕之前的我什么都说不出来,现在的我则会告诉你人物画的细腻婉约、山水画的磅礴大气、文人画的潇洒自如。这并不是说这本书讲的内容有多么具体、多么公式化,而是这本书作为一个媒介,消除了一直以来我和中国艺术之间的隔膜,让我能畅游在中国的艺术之美中缓缓领悟它的真谛。想来也是这几年积累的结果,虽然在当时单纯的欣赏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但终究在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记忆。

中国艺术在青铜器、金银器、陶瓷、缂丝、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但这本书的重点主要是放在绘画方面,讲述了从上古时代到民国初年之间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绘画风格、作画方式、描绘对象等进行了全面到位的总结。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元四大家笔下的宁静与祥和。最简单的例子便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这之前我根本体会不到这幅画的美妙之处,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都是太普通了,但现在我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心情。仿佛置身其中,周围的一切是如此静谧,在平常的山水间领悟自然的智慧。正如书中所说,这幅画代表的是“平凡中的伟大”。看完这一章节,我便马上买了这幅画的袖珍珍藏版用来时刻欣赏。其实从我接触中国美术以来,我最喜欢的一直都是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春蚕吐丝描”,可惜现在世界上已经很难看到顾恺之的真迹了。我每次都会专门到沈阳欣赏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画面的灵动飘逸,配着《洛神赋》的华丽凄美,从灵魂深处感动着我。这是绝无仅有的美感,这是中国美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虽然描述齐白石和徐悲鸿的篇幅很少,但这却是我年幼时仅知道的两位画家。说来惭愧,直到这个年纪才明白两位大师成为一代大家的原因。齐白石老先生可谓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合大笔挥洒与工整细致于一体,将工笔与写意完美地呈现在同一幅画面当中,真正掌握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最难得的是老先生始终保持着天真之心,这份赤子之心对于绘画来说正是稀世的瑰宝啊!徐悲鸿先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着实令人钦佩,中国绘画想要适应新时代的环境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决不能一味地模仿古人,而是应该如先生所说“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师法造化才是中国美术前进的方向。中国现代艺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绝对离不开二位先生的贡献。

唯一遗憾的是我仍旧没有感受到敦煌壁画之美。这部书让我初步了解了敦煌壁画内容上的含义、风格上的发展,但对于其高超的艺术水平我还是没能理解。按照计划,2021年我应该会去河西走廊欣赏丝绸之路的壮丽风景,敦煌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站点之一。目前看来,在去之前我还是要做好大量的功课,慢慢体味敦煌艺术的奥妙,这样才能做到不枉此行。想要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这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但作为入门之作,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让你明白了中国美术不同风格和派别的划分及其形成的原因,指导你从正确的角度、用适合的方法去品味画作,为你设立了一个中国艺术的基本框架。至于怎么填充,就是读者自身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dg15.com小编推荐

美术馆观后感600字(合集5篇)


工作总结之家专题“美术馆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在影视作品里同样能学到,每当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对剧中的情节难以忘怀。不妨将观看时的感悟总结成观后感,在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将其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美术馆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馆观后感 篇1

前两天,我和妈妈一起了龙美术馆。这个美术馆的环境很幽静,适合静静地观赏。我们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几个新展开幕,有"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展"、"龙雏凤种--龙美术馆藏溥儒书画展"、"新中国的童年记忆--革命题材连环画馆藏展"、我们还参观了"亚洲线索"、"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龙章凤函--龙美术馆中国传统艺术馆藏展"。

我最喜欢的是"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因为它展出的画中人物都很生动,每幅画都在讲一个故事,而且很多是和军事有关,我很感兴趣。可惜馆内不许拍照,所以没办法和大家分享了。我们整整观赏了两个小时,离馆的时候,我还买了一本美术馆独有的图画书。我真喜欢这个美术馆!

美术馆观后感 篇2

年以来,中国美术馆推出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藏品陈列展”。看罢此展,感言如下:

画儿画到境界,画气与人气相似。展厅门口的四大家头像,煞是吸引入。我观瞻着四位巨匠的风采,想:任伯年有一种单纯而显得薄气的脸,双眸清莹而有灵气,才华过于福泽……

吴昌硕人瘦小而气魄大,面庞上的沉雄冷峻之气令人生畏,好像与他画幅上的热烈奔放有点反差,容颜有些阴沉……

齐白石老人神采奕奕,那双眸深沉而智慧,大大的头颅不愧寿者相,九十余年的人生阅历竟未让他变得世故。萍翁的气质,除了大气还有纯粹和天然。 黄宾虹则一副优雅从容气象,或许是白内障眼疾使他的眼神有点散,总之,宾虹散人(其号)一片潇散的风采,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了……

进入展厅,先拜访任伯年,他太有能力,太有本事!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而且,多是能品。人工之巧,不能臻大美之境。其画太像画了!《羲之爱鹅图》则让我神往。

缶翁(吴昌硕号)的雄强,体现在梅花与紫藤上。枇杷也画得美。苔点最见功力,大笔淋漓,石头则独步天下,柔里含刚。画桃让人垂涎,笔力扛鼎而又古艳。可惜,他的画总不免于有点讨厌的黑气,有时不干净。

白石老人像个胡同市井里的神仙,我喜欢他那方“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的印文。其画让我复归于田野,复归于童年,复归于自然。他不动心机,平民自贵,那团清气、和气、正气、大气必传不朽!他的画太干净,干净得一尘不染,蛙声十里。过桥的猪群,陶然忘札烟柳画柳,平波如心绪。我一直偏爱白石山水,古今不二。那刘海蟾,美又丑。那柳丝中的牛,可以羞煞老毕(加索)!那《八哥玉兰》憨态可掬。那青蛙…… 宾虹叟是个江湖高手,“太极拳法”大师,他每招每势都有内蕴之气,他是练内功的。他的画儿太不像画儿,黑乎乎的,一片狼籍却有自然美感,老子说:大巧若拙。黄画就是学问!黄先生根本不在乎眼前,牛。

任画能,吴画妙,齐画神,黄画逸,这是近现代四品。

美术馆观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很高兴,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收获!

我们由老师带着参观了中国美术馆,我们主要以“立体主义绘画展”为主。

到了美术馆,我们直奔5层,再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珍藏在世上将近100年的“古画”了。

立体主义就是将各种物体有安排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的,无序的主要是以色彩吸引人的眼球,用色彩的冲击力吸引人们留住脚步观看。

有几幅作品我印象很深,仅仅用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些字母就可以把一个具体的物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是佩服大师的创作思维,大师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利用一个集合体,编排在一起,一副绝世之作就降临了,佩服。

看了几幅作品之后,我有了创作的欲望,我要创作几幅立体主义派的作品。

美术馆观后感 篇4

这次学校组织我们集体参观中国美术馆,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艺术无限魅力。非常凑巧的是,这次参观刚好赶上“工• 在当代”为主题的工笔绘画展览。其中有两幅画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喜欢第一幅画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夜空的景色,画中漆黑的夜幕上繁星点点,那一轮明月让我浮想翩翩。这幅画上半部分就是那浩瀚的夜空,而下方则是几个小孩用天文望远镜正在探索着这神秘的夜空,体现出中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新景象。甚至小孩子们都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去探索那些我们未知的神秘事物。

喜欢第二幅画的原因是因为这幅画所表达的主题是主题“保护环境,还动物一个家”。这幅画描绘的是小鸟的一家,他们的巢是建造在电线杆上的,而用来筑巢的都是一些人们生活垃圾。背后是灰蒙蒙的天空,看不到一朵云彩。小鸟们都张着嘴向母亲寻求食物,而母亲却不知周围的这些有多少是能吃的.......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不会感到心酸吗?人类的贪婪和对环境的污染使多少生灵失去了生活的家园。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还动物一个家!

这次参观不仅使我了解到很多专业的美术知识,而且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保护环境等。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做贡献。

美术馆观后感 篇5

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徐徐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

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碍….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美文观后感合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文观后感合集,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美文观后感 篇1

说起读书,我在暑假里还真是认认真真地读了几本,有《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还有励志类的书籍,总之都是一些有益于我们青少年身心成长,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书籍。可能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我对这些书的理解还不是很深。

《美文妙品》是我暑假所读书籍中最喜欢的一本,以致于我连续读了四遍都觉得不过瘾。这本书汇集全国各地与我同龄小作者的优秀文章,书里的好多精美文章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就拿其中一篇名为《我永远忘不了那件事》为例,书中清晰的讲述了在公交车上见到一位老爷爷被偷的全过程。通过文字的描述,那个小作者的经历总是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上车、遇贼,内心斗争、资助老人。几个环节一气呵成,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变换自然,足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与我年龄相仿的他却能写出如此真实感人和生动形象的文章,我想他一定是一个饱读各类书籍的孩子,因为老师说过:“要想写出一片好文章,跟多读、多看、多写是密不可分的。”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要向他学习,争取能够写出更美得文章。

美文观后感 篇2

《语文试卷里的名家美文叶倾城卷》这本书里的美文很多,都是短小精悍,整本书总共分四个部分:母亲的心、猴年马月、茉莉橘子、不是天意。我想就其中一篇名为《抱紧啊,千万不能松手》的文章写一点我自己的感受。

小女孩因为母亲要生二宝而感到非常沮丧,她觉得母亲不爱她了。某天,突如其来的洪水直泄而入,怀孕五个月的母亲为了救她无私地牺牲了。抱紧啊,千万不能松手这是母亲被洪水冲走前最后的叮咛,这句话让她抓着小树在洪水中苦苦支撑了十个小时最终获救了。

其实,有时候,我也觉得妈妈不爱我了。她花了很多时间陪妹妹写作业看书,她都不管我,不检查我作业,也不陪我玩,我好像被忽略了。我埋怨过她,她的回答是妹妹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叫我理解她一下。唉!更可笑的是我竟然做过噩梦,梦见妈妈不要我和妹妹了,那种感觉像看了恐怖片,惊魂未定地吓醒了,一般人无法体会。被妈妈抛弃大概会像人类没了空气吧,太悲惨了。偶尔我想找妈妈谈心,可是她在自己房间忙着工作,我好多余啊,便悄悄走开了。

渐渐地,我习惯了,因为我长大了,知道妈妈其实很爱我,她偶尔晚上睡觉前也会陪我们聊聊心事。我知道,她努力工作主要为了给我和妹妹一个更好的家,虽然,她告诉过我,她热爱工作,她工作主要为了她自己,可是我并不相信这句话,可能我也不愿意相信吧。偶尔她会骂妹妹和我学习上的事情,但是她也是为了我们好,只是换一种方式爱我们吧。

文中的母亲为了救孩子失去生命,好悲伤的故事。其实,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辛苦十个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孩子,还要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还要接受孩子的一切好坏,每一位母亲都值得尊重。

美文观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了《科普美文100篇》这本书。书中有一篇文章,叫《鸟与虫》。

《鸟与虫》中写了作者和胡老师在树林中走时认识了许多鸟和虫的故事。重点介绍了杜鹃是出了名的托儿鸟,喜欢把自己的蛋产在其它鸟的窝里:白蚁会蛀食树木,使树木慢慢死亡:啄木鸟如何判断出害虫潜伏的部位等。文章用词优美,恰当,将鸟儿的外表形象地写了出来。文中还有一些插图,没去西天目山的人看了这些图片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天目山自然的美,不禁令人心驰神往!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西天目山的树林里鸟儿很多,也说明了西天目山的树木多,环境好。在城市里,鸟儿十分地少。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尾气破坏了鸟儿的生活。使得大量的鸟儿搬家。现在,只有小麻雀在树上叫着再来看看森林,成群的鸟儿欢快地叫着、飞着。它们捉虫子、生鸟蛋,过着快乐的生活。一个地方的鸟儿少,一个地方的鸟儿多。为什么呢?因为城市里的树木比较少,空气受到了污染。而森林里的树木较多,空气十分清新,是鸟儿栖息、繁殖后代的好地方。所以我们要多种树木,出门时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空气更加清新。总有一天,城市里也会有一大群鸟儿在这里做窝的。

书中的美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美文观后感 篇4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不错,好的人生需要用书来堆叠,一本本语言清新华丽的书的确会将我们的灵魂升华,人的一生的道德修养离不开书,每一篇蕴含至深哲理的文章都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美文美句的海洋中徜徉,身心都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领略感受美文,会使身心翻滚。

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最为感动最有感触的文章,而让我最有感悟的莫不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了。

尽管有些人认为《西游记》肤浅至极,但是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每次读它,面前呈现的都是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神话世界。不论外界评价如何,我依然能感受到吴承恩对他所写的'文章所包含的心血,吴承恩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神奇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瑰丽无比的艺术殿堂。接下来,就让我们推开殿堂的大门,欣赏那令人流连忘返的画卷里的风景吧。

作者吴承恩把书中每个人物都描写的活灵活现,笔法出神入化,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神仙都是正义的化身,但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却将神与魔一视同仁,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都是被捉弄的对象,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唐僧的徒弟们便是其中突出的描写对象。

整篇文章无不透露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此点上,我是极其佩服吴承恩的,他的知识框架罗列能力,文笔之妙,在描写主人公四人时依旧能将明朝的社会风气描写出来——有背景的妖魔总是打不死的,在最后总会有大boss来救他们,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小妖怪只能做替罪羔羊,每次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吴承恩老先生是如何做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如同是神来之笔,在故事中渗透出深刻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

其次,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那些师徒四人没有齐心办的事情,终是不能成功的。尽管有不少困难师徒四人联合起来都是无法解决问题,但想一想,如果在那时,他们放弃,就只能是前功尽弃。但他们非但没有放弃,还想尽一切办法,令我佩服至极。

这是一部普罗大众都爱读的经典巨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华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它那曲折的情节中还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我佩服作者吴承恩,我挚爱这本书,总而言之,美文在生活中不可或缺!

美文观后感 篇5

刚拿到这本书,看到题目“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想着:“这本书真有这么大的力量,通过阅读100篇文章就能影响一个人?”带着疑惑翻看此书,竟不知不觉对它着了迷,几度因为上课不得不放下书籍而不舍,几度手拿面纸擦掉因为感动而不经意流下的激动泪珠,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细细研读,一读再读的经典教育文章。本书共有四个篇章,分别是:我爱孩子;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是灵魂的守望者;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精选了100篇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经典美文,并将这些珍贵的情感与教师生涯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类比。书里面的小故事像是一个个和我倾诉说话的好朋友,朴实语言中有深厚的爱,让我的心灵不断地净化着,给了我富有灵性的启迪与感悟。看不厌,读不腻。每篇文章后面还编著感悟版块,让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又一次得以碰撞。

阅读每一篇文章,不论是题目还是文章内容,我都觉得是经典。每阅读完一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如果我是那位老师会怎么处理?如果我是那位学生我会是怎样的状态?心理上会有哪些变化?从这则教育故事我得到了哪些启发?并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梳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该怎么处理最恰当……可见阅读这些美文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它给我启迪与引领,让我不断思考,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提升自我的迫切性。

“师爱是一种等待。”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智慧、等待需要坚持、等待需要宽容。师爱是一种等待,有着这样的教育信念的时候,你就能贴近孩子的心灵,你就会赢得孩子,赢得明天。一字一句深深地触动着我,因为深有感触。今年新接手的二(3)班有位小朋友叫蔡阳,刚开始也没怎么注意他,个头小,前几次作业平平,碰巧一年级时的任课老师在一桌吃饭,班主任在隔壁桌,聊到二(3)班的情况,才得知这位小朋友其实非常不听话,叫他做作业什么的都不理你,还介绍了另外几个有类似情况的同学,因为今年教他们,我也就细细地听,就当了解一下班级“行情”。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特别留意蔡阳,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其实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相反他上我的课非常认真,开学到现在只有一次忘记带材料,而且也会向我主动说明情况,同一组的同学经常告他状,我都会先了解情况然后处理;有时他也会告状,说同一组的小朋友欺负他,最后的结论是欺负他的情况多。前段时间一直关注他,并有意识地保护他,不说怎么有智慧地等待,但我坚持着,耐心地,宽容地爱护着他,每次上课都能见到他灿烂的笑容,下课时他的桌上总是整理地非常干净。快乐地和我说再见,非常有礼貌,心想要是每位同学都像蔡阳小朋友那样,我该多开心多幸福啊。可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呢,对于蔡阳我能等待,对于其他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我又是怎么做的?反思自己的言行,真觉得惭愧。

同样是二(3)班的学生,他叫马业专,开学到现在也没见他带过几次材料,可能连一次都没有,由于教的班级多,有时关注的不是很到位。但是不管怎样开学前三周我都会关注材料的准备。二年级的学生还小,有时回去忘记跟爸妈说要买材料啦,爸妈常年不在家啦,爷爷奶奶不太上街啦,爸妈总是忘记啦,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我要考虑到,要预留时间让他们准备。其实基本上在第二周都能准备好,不全的'再慢慢补齐,只有个别同学还没准备好,例如马业专同学。我的耐心、坚持、宽容在等待中慢慢消失,以至于每次上他们班的课看见他两手空空就一肚子的火,甚至会说一些伤人的话语,就差没动手了。碰到这样的同学我也就多横他两眼算数,没有再理会。等待需要智慧,从这件事情上,我没有使用任何智慧,像这样的情况每个班都有,我教9个班,总是认为班级太多,课太多,太忙顾不过来。看了“师爱是一种等待”,我怎么还能坐的住呢,一直自认为是很有爱心的我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无视问题。怎么解决?初步设想:把每个班级有情况的学生都记录下来,分类;每次上课找这些同学交流、沟通,了解情况,再针对不同的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沟通,或者我再和家长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阅读这本书的感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每一篇文章给我的感悟都不一样,因为它们给我的触动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喜欢,我会一遍一遍去读,不厌其烦。如“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三年前在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就读到过,每一次阅读心境不同,感触也不同。这真是一本好书。

美文观后感 篇6

灵魂可以慢慢死去,但永不肯死去的,是那颗母亲的心。《母亲的心》是这本书的第一辑,是由十四篇关于母爱的散文组成。虽然每一篇里描述的母爱都各不相同,但是却都让我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母亲无私的爱。

书中有一篇《一个鱼头七种味》,作者的朋友说了一句话:从小到大鱼头一直归我妈,她总说:一个鱼头七种味。我跟我爸就心安理得地吃起了鱼身上的好肉。后来看到一本书上说,所有的女人都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喜欢吃鱼头的。原来我妈骗了我二十年!看到这里时不禁让我想起了家里的一些情景,几乎每次我说吃好的东西,妈妈都会只尝一点,剩下的大都给我和爸爸吃了文中的儿子,后来慢慢长大,懂得了妈妈的爱,于是和妈妈争抢着鱼头吃,妈妈虽然自己确实也喜欢吃鱼头,但是她从不说出来,她喜欢儿子和她抢鱼头,因为她知道儿子长大了,也知道孝顺了,所以很欣慰。这篇文章也让我感受到了,妈妈这隐藏的爱。以后我也要像文中的儿子一样,懂得感恩,学会孝顺。

还有一篇文章《在妈妈的膝头上》文中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想尽办法不怕辛苦,他利用女儿喜欢吃的特点吸引她去看书,后来女儿渐渐的喜欢上了看书,便每天让妈妈带着她去看,可是当时的图书馆并没有椅子,于是妈妈就背靠着墙,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半蹲,让女儿坐在腿上看书,时间久了,每换一次腿就发出长长的呻吟。但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女儿喜欢上了看书。正如文末作者所说,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原来妈妈的爱都是这么的相同。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爱上阅读,每次不怕日晒和劳累,骑着车带着我去很远的书店看书。有一次回来坐车累了,我就趴在妈妈身上休息,妈妈为了让我趴的舒服她自己就向前倾着骑车,全然不顾自己弯的腰疼。这不正是妈妈对我的无私的爱吗?

最让我印象深刻还是《母亲的心》。这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朋友的外婆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先开始不认识外公,后来连自己的家也不记得了,再后来自己亲手带大的孙子孙女也不认识了。但是她始终忘不了自己的女儿。有一天家里有客人来吃饭,当每一道菜端上桌时,外婆就有了极为怪异的动作,她警惕地看向四周,快速地夹菜放进口袋里。大家很诧异,但又装作没看见。当女儿从厨房出来时,外婆连忙把女儿往外拽,到了安全的地方,把刚才放在口袋里的菜拿出来给她吃。看到这里,我的眼里充满了泪花,外婆因为病魔与外人隔绝时,竟然还能记得女儿,还记得把好吃的留给女儿,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这种爱不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吗?

母亲的爱伴随着我们度过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这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最伟大最温暖的爱,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美术馆观后感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美术馆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馆观后感

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我喜欢在闲暇之余到美术馆里走走,欣赏一下那些杰作,感受一下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近日,我又到了某个美术馆看展览,收获颇丰,下面我将详细地分享我的观后感。

这次美术馆的展览主题是“与自然共存”。整个展览区域分为了几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是在描述着不同的自然景观或动物群落。展览使用了大量的3D效果,丰富而炫酷的展示方式完美地呈现了艺术家的创意,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感受这些惊艳的艺术作品。

我一进入展馆,就驻足在了入口处。那里的一幅画展示了一群草原上的狮子,它们的肌肉线条非常有力,而且用色有着极为丰富的层次感。这幅画的画面很大,使人仿佛进入了画面,感受到毛发般的纤细和躯体的力量感。这幅画作为一幅开篇作品,让我立刻进入了整个展览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观赏欲望。

接下来,我走进了第一个小区域,看到了一幅画面十分逼真的森林。这幅画非常细节丰富,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卉、动物,给人以近乎真实的感受。树上的叶子、花朵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这幅画展示出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细节的真实呈现和对色彩的细致运用和掌握。

我一直按部就班地参观着每一个小区域,每看一幅画,都让我仿佛进入了画面,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不过,有一幅画像极了我拍过的一张照片:一片油菜花海。这幅画遵循着那句“照片出来好一定是PS的”这句话,呈现了一个想象中的油菜花海,恰到好处的调色很好地方展现了油菜花的明媚和生机,给人以自然世界的玄妙感受。

整个展览时间约为两个小时,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够,想一直留在展馆里,无限论山水,于自然共舞。最后,在展览最后的一个区域,我看到了一幅画,它的名称是《和谐共存》。这幅画的主角是几只小鸟和树木,飞鸟和树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画面。这幅画既传递了艺术家对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开始思考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这个展览让我深深体会到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文化与创造力,用艺术的手法承载美好的文化理念。每一幅画都极具美感,并给人以启示,教会我们去关注身边的自然,与之和谐共存。

在这次的美术馆之旅中,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美好。我惊叹于艺术家的细腻笔触,为他们的才华折服。在这样的一个展览中,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味到了画家的创作精神,更让我思考到,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为自然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一起继续关注自然,与之和谐共存吧!

美术画展观后感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美术画展观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在我眼中,美术画展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体验。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次精彩的美术画展,从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和深刻的艺术启示。以下是我对这次画展的观后感。

这次画展展示了一系列杰出的艺术作品,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当我走进大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名叫《红花》的油画。这张画非常精致,画面中一朵盛开的红花,其细致入微的线条和丰富的颜色层次,仿佛将这朵花的生命力和气息诉说了出来。这张画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另一张值得一提的素描是《卡普里的路》,这幅画以精湛的技巧描绘了一条漫长曲折的小路。画中的树木、石头、墙壁等细节被绘制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已经置身在那条路上。这幅画的真实感让我震撼,让我感受到艺术家们的专业技能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画展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实验性作品。例如,一副名叫《虚实空间的抉择》的水彩画,它以黑白直线和弯曲的彩线构成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这幅画挑战了我的感知和思维,让我真正认识到了艺术不仅要美丽和可爱,也需要深度和意义。

对于我来说,这次画展还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比如,某些画中的细节反映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例如,在一张名叫《唐山大地震》的作品中,艺术家用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受灾群众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让我感受到艺术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此外,我也通过这次画展了解了一些活跃的艺术家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在现代艺术作品中,我看到了许多新的视觉和思维元素,这些元素让我感受到当代艺术的创新和革新的力量。这个展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美术画展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品尝到了艺术的美感和启示,还深化了我的艺术理解和素养。参观美术画展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我期待着成为更好的艺术爱好者,并在未来参加更多这样的文化体验。

美术馆观后感10篇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美术馆观后感10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馆观后感【篇1】

一年级学生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上周,我们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有幸参观了市里最大的美术馆。这是我们第一次参观美术馆,大家好奇又兴奋。当我走进那座宏伟的建筑,我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接下来的一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让我受益匪浅。

在参观的开始,我们被引导到了一间古代艺术展览室。这里陈列了许多古老的绘画作品、雕塑和陶瓷器。我被一幅明清时期的山水画深深吸引。画中的山河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仿佛听到了山间的鸟鸣声和清新的溪水声。老师解释说,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笔墨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我好奇地观察了一段时间,尝试了几笔后,才发现画山是需要很多技巧的,我打算回家后多向爸爸妈妈请教。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现代艺术展览室。这里陈列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其中,一座大型金属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鸟,展翅欲飞的姿态非常震撼。我跟同学们都站在旁边拍照留念,希望能永久地保存这一美好的瞬间。老师告诉我们,艺术家用这个雕塑表达了对自由和飞翔的渴望。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梦想能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参观美术馆的最后一站是一个临时展览,展览的主题是动物世界。这里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画,从油画到素描,形式多样。我最喜欢的是一张用水彩画的小熊猫。这幅画色彩明亮,我仿佛能闻到小熊猫的体香,听到它可爱的声音。我立刻拿出纸和颜料,尽情地模仿画家的技巧,画了一只猫头鹰。老师走过来夸赞了一下我的画,这让我非常开心。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欣赏到了各种艺术品,还了解到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技巧和背后的意义。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表达出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我意识到,艺术就像是一扇通向无限世界的窗口,它不仅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还能够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观美术馆让我受益匪浅,我决定将来要多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我要努力学习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知识,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同时,我也要鼓励周围的同学们一起去探索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美术馆观后感【篇2】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平时为了准备月考更忙,忙到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生活有美丽的回味。在这年假假期,爸爸决定带我们去美术馆。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去接一位老爷爷,他就是举办展览的艺术家,一个拍照片超过七十年的摄影家。

由于老爷爷的作品非常多,而且不同于我生活的年代,于是爸爸开始为参观的人一一导览。经过解释后,我终于可以看懂作品的内容,这也是黑白照片的神奇之处。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十几年前所拍的野柳“女王头”,那时的女王头有着粗粗的脖子和今天看起来十分不同,妈妈解释这是因为风侵蚀作用的结果,社会课本里面也有提到。我想再经过一百年,女王头也许会完全消失。另外我也喜欢野柳的特殊岩石。老爷爷透过他艺术的眼光与黑白照片的手法,将平凡无奇的石壁都拍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旷世巨作了。除了黑白照片,老爷爷也运用特殊的镜头,捕捉平常眼睛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他把花朵最细微的地方放大成缤纷的彩色画面。这都是摄影家非常不一样的眼睛才能看到的。

展览中,我也观察到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作品细细的观赏,也许每一个人在美术馆都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丰富了每天忙碌而且无趣的生活了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去逛逛美术馆,那么平凡的生活也会充满美丽的回忆。

美术馆观后感【篇3】

在复兴门大桥的东北角,一座七层的豪华建筑物捉地而起,整个建战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飞据,又有当今技术的产物——大面茶色玻瑞墙壁,再加上建筑底部白色的大理石墙群和周围的花坛,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由于每天上下学都从这里路过,所以总想进去看看,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后来听人说这是工艺美术馆。我一想,一定跟王府井的工艺美术服务部差不多,郊是:些很贵的东西,看看也就完了。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这里面陈设的都是建国后制作的高级工艺美术品和一些国宝。于是,我急切盼望着参砚这座我国新时期艺术的殿堂。

里期六下午,我挤出了时间,来到了工艺美术馆,这是第一次试开馆的最后一天。一进大门,便是一个门厅。衬面的琦上高惫看一个巨大的水雕艺术品,上面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大厅中央有一个喻水池,池中有很山,有泉眼,还有高高,贪起的水柱。从大厅往西走,通过一个央道,夹道中央摆放了一个小龙璧。它有四五米长,上面的龙与北海九龙壁上的`龙基本呼致。制作这个小九龙壁运用了包、镶、嵌铲千几十几种技法,还用金、银、炯、锡、石、珍珠、玉等十几种珍责材料。上面的几条龙,颜色形态、动作举止,都各不相同:有的在祥云上极目回首,有的在与别的龙一争夺宝珠,还有的则坐山现虎斗,等着检利哪。沿着夹道往里走,便是展销厅。这里都是做工精细的金银玉器,及艺术品,价值都在千元以上。

在二层展厅,展橱中陈列着一把白色的扇子,乍一看,和普通的扇子没什么区别,只是白扇面上有许多小只点。透过扇子上放的一把放大镜,才看清这乡小黑点原来是一个个小字,一个小字也就一平方毫米大,可笔画清晰,结构匀称,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五楼国宝馆,有非常珍奇的双面绣。从一面看,是两只仙鹤在德戏,从另一面看,却是一只孔雀在松林中展示它那美丽的洞毛,从一边看,是一只十分计人喜欢的金丝猴,转到另一边,却是一只珍希的白色长毛报。这里还有四件用整块天然大玉石雄成的艺术品,被称为四大国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几到这么珍奇,这么丰富的珍宝,这些珍宝都是建国后我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我们新一代,会更加地努力,用一双更勤劳的手,创造出更巨大的财富。

小学生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6

今天下了一场大雪,空气特别清新。下午我和妈妈去参观了美术馆。

美术馆的画可真多呀!还有很多雕塑呢!画的品种也是各种各样,有油画、水墨画、还有漫画等。而最有趣的就要数五层的民间艺术展了。在五层展厅里,有面人、脸谱、还有皮影。我最感兴趣的是皮影。这些皮影做工十分精细,胡子刻得又细又密。那些人物都形态各异,眼睛也很传神。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十分鲜艳。

后来我们参观了四层,四层有许多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叫《躲避》的雕塑。雕像上的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上还牵着一个孩子,眼神惊恐,好像正有敌人追来的样子,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今天,我看到了许多的艺术品,真让我大开眼界,留恋忘返!争取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美术馆观后感【篇4】

在寒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参观了刚刚落成开放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及正在里面举行的《经典书画作品展览》,让我长了很多见识,并且收获了许多知识。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位于南京总统府的斜对面,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上面有一扇扇扁长扁长的窗户。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大小展厅近10个。

从高空俯视,美术馆就像一个“N”和“J”拼成的,很好看,也代表了南京。又宛如一幅阴阳相扣、拉直的太极图。链接两个建筑的是一条弯曲的长廊,给人曲折通幽的感觉。外墙色彩选用柔和的暖色调,而不是晃眼的亮色,使建筑看上去像是过了五六年,稳重大气,也与长江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匹配。新馆不仅有富丽堂皇的外观,还有丰富的展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这次展出的东西是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品,从宋代到清代,浓缩了中国1000多年美术史。

江苏省从古至今的重要画派,入清代的“扬州八怪”画派、新金陵画派、这次都有真品展现。走进一楼两个展厅,都是当代油画作品展。每幅作品在远处看的话,个个就像照片一样逼真、生动,画得很像。但到近处细看端详,就能看出笔笔油彩的痕迹。作品题材多样,有化南京长江大桥的,有画紫金山的等等。

我觉得这些油画画的太好了,欣赏这些作品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二楼现代大师经典作品展厅里,我看见来了著名的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几幅真迹作品,全是画马的,有《骏马图》、《八骏图》等。这些作品上,有的马腾空而起;有的马奋力奔跑;有昂首伫立,鬃毛随风飘扬。个个似乎要冲出画面似的。参观崭新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和经典书画作品展,让我觉得很有意义。不仅见识了什么叫创意设计,什么叫高科技,什么叫传世经典作品。还让我欣赏了很多古今中国最有名的书画家的真迹作品,简直是一顿精神文化大餐。

美术馆观后感【篇5】

参观天津美术馆的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天津美术馆,这是一次令人陶醉的艺术之旅。在馆内,我欣赏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每一幅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美术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而气派的建筑,它犹如一座艺术殿堂,散发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一进入馆内,我便被壮美的大厅所吸引,它的雄伟和壮丽让我不禁心生敬仰之情。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塑作品,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创作灵感让我震撼不已。四周展示着各种名家的绘画作品,它们以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而著称。

我首先参观了中国画展区。这里展示着中国画的代表作品,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山水画。画面中的山峦起伏,蓝天白云,清澈的溪水从画面中流淌而过,仿佛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画家用墨色的浓淡和笔触的轻重勾勒出了山水的神韵,给人以震撼和启迪。在这幅作品前停留良久,我仿佛和画家的心灵进行了一次交流。

接下来,我来到了油画展区。油画以其浓郁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感而著称。展区内每一幅油画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一幅描绘夜晚城市的作品。画面中的灯火辉煌,大楼高耸入云,道路上车辆穿梭,呈现出都市繁华和夜晚的神秘氛围。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使整幅画呈现出明暗交替的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这幅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的活力和无尽的可能性。

在美术馆的角落里,还有一些陈列着雕塑作品的展区。在这些逼真的雕塑面前,我仿佛看到了艺术家灵魂中的光辉与创造力。雕塑作品中的形象或许是一个优美的女性,或许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动物,它们以丰富的细节和线条展现了艺术家们的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我尤其喜欢一尊描绘舞蹈者的雕塑,她身姿优美,手臂曲线流畅,整个身体好像在跳动,传递着艺术的力量和美的感染力。

除了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天津美术馆还设有一些互动艺术空间,允许观众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我参加了一个油画创作的工作坊,老师教授我们如何运用刷子和颜料完成一幅简单的油画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油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完成了一幅简约而优美的画作。通过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的魅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参观天津美术馆,我不仅欣赏到了众多精美的艺术作品,也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观展给我带来了艺术的愉悦和思考的启发。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美术馆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感受艺术的重要场所。我相信,只有通过欣赏艺术,我们才能更好地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我期待着再次来到天津美术馆,与更多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交流,再次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术馆观后感【篇6】

谈奥登 《美术馆》

musee des beaux arts

by w.h.auden

about suffering they were never wrong,

the old masters; how well, they understood

its human position; how it takes place

while someone else is eating or opening a window or just walking dully along;

how, when the aged are reverently, passionately waiting

for the miraculous birth, there always must be

children who did not specially want it to happen, skating

on a pond at the edge of the wood:

they never f***ot

that even the dreadful martyrdom must run its course

anyhow in a corner, some untidy spot

where the dogs go on with their doggy life and the torturer’s horse

scratches its innocent behind on a tree.

in breughel’s icarus, for instance: how everything turns away

quite leisurely from the disaster; the ploughman may

have heard the splash, the forsaken cry,

but for him it was not an important failure; the sun shone

as it had to on the white legs disappearing into the green

water; and the expensive delicate ship that must have seen

something amazing, a boy falling out of the sky,

had somewhere to get to and sailed calmly on.

我记得在二十一世纪文学课老师发的篇子中,摘录了奥登的《the unknown citizen》,被他简明而富有意蕴的词句打动,于是找到这首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美术馆》。诗歌,给我最深的感觉是阴郁内敛,所以我很偏爱那些美丽的,有自然的诗意渲染。这首诗中不乏美力的自然风光,但在其美丽风光的背后,也有着深邃和张力。

奥登是继艾略特之后20是继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38年12月奥登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观皇家美术博物馆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布拉班特公国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所作油画《伊卡洛斯的坠落》深有感触。奥登曾说:

“至于诗歌,或任何艺术,都可以说具有这样的潜在目的:通过讲出真话来**人们的幻想,使人们不再陶醉。”《美术馆》似乎就有着这样的魅力,再美好的景色也是短暂的,就像诗中“had somewhere to get to and sailed calmly on”,人需要向前进,忘记苦难,和一切羁绊,怀着一颗虔诚、热忱的心,安详的航行。

这幅漂亮的风景画中,牧羊人、农妇,还有不远处一艘帆船上的水手忙着手中的活儿,没有人注意不远处的海边,一个人一头栽在海里,只露出了一双脚,连他边上的鸟儿也未受到惊吓,这个人据说是伊卡洛斯。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他和他父亲用蜡把羽毛粘在一起,用翅膀搭在肩膀上飞离克里特岛。但当他飞向太阳的时候,蜡制的翅膀被太阳融化了,他掉进海里死了。

在油画中,伊卡洛斯的死亡悲剧已经发生,但周围的农妇、牧民等都没有意识到,只有看了整幅画的画家才能看到。但画家只在油画的一角表现了悲剧。奥登用这首诗来表现人类对他人的冷漠和对他人痛苦的麻木。

和其他诗人一样,奥登并没有简单地说出这首诗的主题,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全诗采用的是十四行诗的形式,共两小节,第一诗节有十三诗行,第二诗节有十二诗行。在第一节中,诗人赞扬了大师们对生命苦难的关注和对人性冷漠的深刻理解。在第二诗节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油画《伊卡洛斯的坠落》,指出他人的痛苦和世界局部的灾难已无法引起普通人的关注和同情。

对于别人的悲剧或苦难,人们大多是漠不关心而放弃的。诗歌先概括后具体,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描绘,深化主题,发人深省。

整首诗没有明显的节奏,但有明显的结尾韵。在诗行的开头,诗人用短音的词,在诗行的结尾,他用长元音的词。同时,这首诗还采用了长句和短句相结合的形式。似乎诗人为读者创造了一种随意的感觉。

富勒认为“该诗的长且无规则的诗行制造出一种听起来比较随意的语气,而诗中节奏细微地强化了该语气。” 本诗中的隔行大多体现在及物动词、介词、副词、连词、关系副词等成分的前后。原诗中每一行都不是完整的语意有停顿。

悬念往往出现在交错中,或停在意料之外的地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第一诗节中,奥登把某些词汇置于了句首,比如 “its human position”, “children”, “but for him”, 读者通过这些词汇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该诗的主题是有关人类的生存状况,而且是悲惨的境况。同时,诗人将下列词汇置于了句尾,比如 “just walking dully alongthe”, “disaster”, “cry”,这些词汇均和日常生活有极大关系,表明普通人的生存状况。

这样主题指向更加明确,主旨内涵愈加丰富,尤其突出了诗人对人类“存在”状况的深切焦虑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声音、动作甚至心理状态。第一节第四句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一个人在遭罪,而别的人或吃东西,或开窗户,或麻木地前行。也许他们看见了别人的苦痛,却熟视无睹,此处的 “dully”不应该理解为“无聊的”。

“dreadful martyrdom must run its course”可以说是杀猴儆鸡式的白色恐怖。 “dreadful”不应该理解成“悲惨的”, “must”也不是“必须”,而是终归、必然、自然,意味着不管怎样,总有结束的时候。简而言之,“读画诗”的创作者手中的文字将画面及想象带到读者面前。

在第二诗节中,第一行“在勃鲁盖尔的油画《伊卡洛斯的坠落》中,一切转过头去”,此时到了第二行,诗人才交待从什么转头过去。“从灾难转过头去,农夫可能会”农夫可能会做什么引起读者好奇。“have heard the splash, the forsaken cry, but for him it was not an important failure”也许听到了落水的声音,听到了呼救的声音,却两耳不闻身外事,置之不理,因为救不救那个落水的人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笔者认为 “failure”指对呼救 “cry”不予理睬。此处越发体会到诗人在轻描淡写中蕴含沉郁的悲凉,也许这就是诗人看了先贤的画作后有感,又通过自己的文字想向读者传达信息。再读第三行,读者才能知道答案“听到水花飞溅的声音”,此处即动词 “have heard”放在了行首,突出了农夫的动作。

第四行,太阳仍然照耀。第五行,句子结构安排最为奇特,“绿色”和“海水”分开在两个诗行。读者认为这是关于掉进海里和水的飞溅。

“绿色”放在句末,读者会注意到颜色格外醒目,读者的脑海中会出现极强的画面感。第六行结尾是“一定已经看到”后面是空白,是作者设立的悬疑,看到了什么在下一行才交待。第七行和第八行结合在一起才是一句完整的句子“男孩从天上落入大海,船要驶向目的地。

” 诗人在博物馆看到了油画,他好似是博物馆的讲解员,一步步地为**者讲解油画。整首诗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叙述者的声音,叫读者接受一切,认为一切就应该这样继续下去;但是同时,在另一方面,则是另一种声音,在诗句中的某些地方停顿,令读者思虑一切到底应不应该继续下去。一种声音讲述着船继续平静地航行,一切照旧。

但是另一种声音却让读者感受到平静表象之下的焦虑,关注从天上掉入海中的男孩。由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叙述声音,整首诗就像是建立在这种奇妙的拉扯的张力中。

我国翻译家查良铮给此诗做的注解则是:“人对别人的痛苦麻木无感”,这是强调痛苦的一面,也正是因为人漠视痛苦,痛苦才愈显可怕。《美术馆》妙就妙在把这一矛盾同时列举出来,却不加特别的解释和评论。

此诗的语言是闲谈式的,语调是中性的,但貌似随便,实则凝练,毫无冗词赘余,其中蕴含的道理不是靠直陈,而是以形象出之。节奏和韵律相当松散、自由,但不规则中有呼应。尤其是全诗结构严谨,上下两节,一概而说,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全诗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非常切合“美术馆”这一主题。

美术馆观后感【篇7】

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徐徐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

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碍….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美术馆观后感【篇8】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美术馆观后感精选分享 中国美术博物馆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设施,通常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最常见的展示品是绘画,但雕塑、摄影作品、插画、装置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也可能会被展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美术馆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馆观后感(一)

昨天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宁波美术馆的“人与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进入展厅大门,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龙给吸引住了,体长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亚洲最长最完整的马门溪龙,而旁边只有1米出头的鹦鹉嘴尤其显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灵巧的前肢让人觉得家里的小宠物一样。

据展区的阿姨介绍,马门溪龙以植物为食,是在四川省井研县发掘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它四足行走,身体笨重,行动迟缓,估计体重达60多吨,生活在1亿6千万年的早期。

一旁的鹦鹉嘴龙是角龙中最为原始的型类,是后来长角角龙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发现的鹦鹉嘴龙个体长超过2米的很少,身体都比较轻巧,并且前肢明显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来走路,牙齿平滑,以植物为食,是恐龙家族中的“小不点”。

走进右边的三号展厅,这里有7条大大小小的恐龙,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一旁的一窝30多个恐龙蛋,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龙蛋。

还有人体展览区,展区陈列着72件人体各器官标本,有九大系统展览: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头盖骨,用不同的颜色将人的头盖骨的各部分分解开来,还有髋关节、骨盆、畸形的胎儿……

更有意思的是凡进入展区的参观者都有一张答题纸,如答对了,就可以赢得一份纪念品,并有机会获得恐龙蛋呢!

这次的参观让我学到不少课外知识,也让我喜欢上了科学,更让我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术馆观后感(二)

美术馆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许多名画全在此展出,由此引来了很多的中外游客。

刚刚进门,一堆抽象画扑入眼帘,抽象画说来也奇,看着人不像人,树不像树,可走近一赏也却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继续往里走,那是应天齐老师的作品,他的画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一种立体的感觉。他的作品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波涛汹涌,有的则栩栩如生,而的却热情奔放。一进他的展厅,我就被眼前的“景色”一下子震住了,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明”,还是平淡无奇“竹帘”,全都让人感到瞠目结舌。大厅中间,一块“金砖”极为醒目。据说这“金砖”是为了纪念西递老城而制作的,砖上刻有“西递”二字,这是一位老人家赠给应天齐的,赠后却去世了,应天齐就把这块砖当模子,制作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金砖”。旁边的墙上挂了三幅单色调的油墨画“厚黑”、“无极”、“王者”。其“厚黑”是用特别多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十分立体的艺术,走近细品会令人感到浩瀚大海上的波涛汹涌;“无极”则是纯白色的,它则让人感到自己再天空中自由翱翔;“王者”却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它以红色色调为主,使人感到充满希望。

再往里走是廖冰兄老人家的漫画作品,他是悲愤画神,老人家出生于1915年,2006年去世,他生前最有名的漫画是“禁鸣”,这幅画是一头肥硕的猫头鹰用力咬住一只瘦小的公鸡,不让它打鸣,这幅画反应了时期社会的黑暗与,文化知识分子们就是这只瘦小的公鸡,没有光明,不能自由,此外,他还有“自嘲”、“破炉”、“血腻鱼肥”等作品非常有名,这真是“悲愤画神”呀!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长了知识,而且还让我看到了悲愤画神廖冰兄,还让我见识到了用油墨感动世界的应天齐老师,这次参观收获不小呀!

美术馆观后感(三)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美术馆。步入美术馆的第一秒起,那场面旧深深震撼着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金发的、黑发的、棕发的;蓝眼珠的、绿眼珠的、纵眼珠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简直像“人种展览会”。

高大的隔板把整个美术馆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抬头望见那极富有艺术美感的灯,使我觉得好像走在时空通道中。我眨巴着眼,嘴巴张成“O”字形:不愧是美术馆,真是气派啊!可又不得我多看,同学们已经把我拉进了展区。

哇!我突然发现原来不但人多,而且人们看画姿态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弓着身子,把脑袋凑近画作,仔细地看,好似在批阅重要的文件;有的人则相反,离他们要看的画有一段距离——他们看画不是很在意小细节,而是在意整幅画的效果。而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唉,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不管怎么说,宽阔的展厅、别致的装饰以及参观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的同时还提高了我对艺术的兴趣,以后假如你多出一张美术馆的票,可别忘了通知我,我一定会去!


美术馆观后感

美术馆观后感【篇9】

合肥首届沙雕艺术展在暑期盛大开幕了!我有幸去参观了这次艺术展. 走进错落有致的沙雕丛林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看着那用无数颗沙粒和沙雕艺术家的心血组成的一座座沙雕,简直是巧夺天工,精致细腻,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细节都雕刻的尽善尽美。像是童年记忆的召唤,让我记起,小时侯,妈妈带我去海边捡贝壳、玩沙子。

在大海边、在阳光下,我用雪浪爬滩的水沫拌着细沙,想堆起一座座美丽的宝塔,可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堆了又散,散了又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失败.此刻,我不得不惊叹这伟大艺术! 那一座座沙雕都有一个个属于自己可爱又好听的名字,比如有:海的女儿、魔兽世界、米老鼠宫殿、qq王国等等......在海的女儿这座沙雕前,我驻步了,凝望着它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向我诉说着那篇童话......还有许多世界名胜古迹,如“自由女神”、“埃及金字塔”,走到“自由女神”沙雕像前,我不禁想起了书本上的图片。她是屹立百年的象征美国自由与共和的雕像。现在栩栩如生地屹立在合肥的大地上,她的壮观气势,让我仿佛置身在世界和平的氛围中。 我参观完这些精致的沙雕后,使我感觉到了许多: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就如沙雕一样,没有沙雕艺术家的雕刻,没有沙与沙之间团结的力量,永远都会是一盘散沙,永远也不会成为这么多美丽的沙雕!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大家不团结的话,就会如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干不成! 世界上少不了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贵的精神,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美术馆观后感【篇10】

大家期待的校外教学终于到了,同学们莫不兴高采烈的,这次我们前往的地方是“美术馆”,也让我们接受了这美好的艺术薰陶。

这次的参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太极广场里的作品“前进者”,它刻画入微,把深沉的哲学,以雕刻来简单的表达,每件作品所展现的气势,也都使我觉得彷彿置身于态及境界之中。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得的地方是─儿童艺术中心,它是一个结合户外景观的多功能场所,里面还有一个“戏水池”,那儿装设了一个机器,只要往下压就会喷出水来,我们一个接一个去操作,因为水柱很强,所以连站在旁边的同学,衣服都被淋湿了;那儿不但可以玩水,还可以在墙壁上用“水”涂鸦,侵泡在“儿童艺术中心”,艺术是一件轻松、自然、愉悦的事。

紧接着我走进了艺术长廊,彷彿是走进一处能供你自由而随兴的创作空间,这是开放给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来现场自由挥洒的地方,每面墙壁都色彩缤纷,所以使“艺术长廊”成为馆内一处最绚烂夺目的创作天地。

这次的校外教学让我获益良多,不但看到许多精雕细琢的雕刻品,也让我认识了许多鼎鼎有名的雕刻家,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来到“美术馆”,我一定要好好的再欣赏一遍,让自己能再度感受大师的风采。

美术馆观后感4篇


观看电影时,电影中的精髓便会深深地沉淀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够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每个人所得到的观后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性认知和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观后感的撰写可以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你想要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可以考虑阅读“美术馆观后感”。这些文章对你的工作和学习会有所启发!

美术馆观后感(篇1)

今天下了一场大雪,空气特别清新。下午我和妈妈去参观了国家美术馆。

美术馆的画可真多呀!还有很多雕塑呢!画的品种也是各种各样,有油画、水墨画、还有漫画等。而最有趣的就要数五层的民间艺术展了。

在五层展厅里,有面人、脸谱、还有皮影。我最感兴趣的是皮影。这些皮影做工十分精细,胡子刻得又细又密。那些人物都形态各异,眼睛也很传神。而且颜色五彩缤纷[注: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十分鲜艳。

后来我们参观了四层,四层有许多雕塑。最引人注目[注: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的是一座叫《躲避》的雕塑。雕像上的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上还牵着一个孩子,眼神惊恐,好像正有敌人追来的样子,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注: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今天,我看到了许多的艺术品,真让我大开眼界[注: 开阔视野,增回见识。],留恋忘返!争取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美术馆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从手机报中得知浙江美术馆有一个浙江画院2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于是忍不住想要去参观一下。进入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法家们写的字。进入了展厅,我看到了一副奇妙的画。那幅画整体看上去就像一大团墨渍,可是细细的看,里面隐约有月亮与月光照耀下三座坛,看起来若隐若现,就像作者的思绪,很有神秘的感觉。再继续走下去,就是另一个画家画的写生,和刚才的风格完全相反,画得十分工整,都是生活中的事物。看着看着,一幅画使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上面画的是三味书屋,我记得以前有考试时一篇阅读就是写三味书屋的。书屋门前有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屋门敞开着,有两个女学生谈笑着进入书屋。屋里有一口天井,还种着好几颗树,因为到了秋天,所以树叶都变黄了,像一把黄色的大伞,包围着书屋的屋顶。

长廊的扶手是用木头雕的,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在长廊的尽头,还有一对姐弟,弟弟背着一个书包坐在椅子上,姐姐背对着弟弟,好像为没钱上学而愁眉苦脸。书屋前是一条小溪,溪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把泛黄的布伞,一位老公公蹲在石头台阶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吊着一个烟斗,眉头紧皱着,也许在想什么烦心事吧。溪边的白色芦苇在风中荡漾着,和屋顶的树叶很是相称。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美术馆就闭馆了。

美术馆观后感(篇3)

昨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宁波美术馆—“人与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进入展厅大门,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龙给吸引住了,体长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亚洲最长最完整的马门溪龙,而旁边只有1米出头的鹦鹉嘴尤其显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灵巧的前肢让人觉得家里的小宠物一样。

据展区的阿姨介绍,马门溪龙以植物为食,是在四川省井研县发掘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它四足行走,身体笨重,行动迟缓,估计体重达60多吨,生活在1亿6千万年的早期。

一旁的鹦鹉嘴龙是角龙中最为原始的型类,是后来长角角龙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发现的鹦鹉嘴龙个体长超过2米的很少,身体都比较轻巧,并且前肢明显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来走路,牙齿平滑,以植物为食,是恐龙家族中的“小不点”。

走进右边的三号展厅,这里有7条大大小小的'恐龙,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一旁的一窝30多个恐龙蛋,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龙蛋。

还有人体展览区,展区陈列着72件人体各器官标本,有九大系统展览: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头盖骨,用不同的颜色将人的头盖骨的各部分分解开来,还有髋关节、骨盆、畸形的胎儿……

更有意思的是凡进入展区的参观者都有一张答题纸,如答对了,就可以赢得一份纪念品,并有机会获得恐龙蛋呢!

这次的参观让我学到不少课外知识,也让我喜欢上了科学,更让我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术馆观后感(篇4)

在春雨的抚摸后,空气更加清新,万物更加富有生机。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随着父母来到了美术馆门口,准备参观美术馆。我们随着人群排起了长队,而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动,每当想到我马上就能看到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时,就恨不得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我又看了看别人,他们也与我一样,把心情“挂”在了脸上。

很快,我们便进入了展厅。虽然展厅里人山人海,但是秩序却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与画中的人物交换眼神。我也来到了一幅油画前,来欣赏它。这是一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油画。可当我走近了它,仿佛身临其境:在烈日的照射下,有一片土地,已经干得不能再干了。“人”字形的裂痕到处都是。这时,太阳并不像人们赞颂的那样温柔、可爱,而是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在不断地搜索着食物。

就是在这没有一点儿水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一丝绿色竟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这是一颗嫩绿的小苗,它的枝叶翠绿欲流,好像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吐露出来……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我的心就像在一万只鼓同时响起,完完全全地被震撼了!这一幅平凡的画在我心中确是伟大的。它让我突然明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而是顽强、不屈服,为了生命的重生,它在不断地努力着。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蓬勃向上生命。但是,我还看到它在地下的痛苦和挣扎,它在顽强地拼搏着。

“阳光总在风雨后”,没错,当它舒展枝叶时,心情是多么激动。就是这样的一棵小苗,它的精神让我们永远顽强、永远努力、永远向上。在回家的路上,我“带走”的不仅是著名画家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特点,还是一颗幼小的种子,他正在泥土里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拼搏,不断地生长着……

"美术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