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课件精华15篇。
我们精心挑选并整理了与“泊船瓜洲课件”相关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动动手指将其收藏起来。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可能需要每天去写。编写出好的教案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泊船瓜洲课件 篇1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读中求解,读中求悟”这一主题,,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对古诗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下面我谈谈本课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五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黑板上展台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2、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3、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对新课标理解的不透彻,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泊船瓜洲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预设:
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
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
2、体会用词的巧妙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D、(配乐播放江南美景图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板书:思念家乡之情
五、入诗境,悟诗情。
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假如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
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小组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4、融情诵读:看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把自己当成诗人,融入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诵读升情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泊船瓜洲课件 篇3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1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15km,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著名的千年古渡。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
南京城内有钟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顶上。玄武湖在钟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称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丽。现建有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3.7平方公里,绕湖一周长约10公里,湖中有岛,称为洲,有桥相连。湖水碧波荡漾,岛上绿树葱茏,周围青山如黛,美景如画,亦是金陵风光旅游“宝地”。附近还有古台城遗址、鸡鸣寺、北极阁等古迹名胜。
详细地址: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江浙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
泊船瓜洲课件 篇4
文本解读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名作,诗中的作者身处瓜洲,遥望故乡,虽然是隔山隔水,但作者却认为是近在咫尺,“一水间”“只隔”等词把作者的心早已带回了“故乡”钟山,此为全诗的起势,营造氛围。此时作者的情感也似那平静的江水,缓缓而来。待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的情感也似这盎然生机、绿意萌动的江南,积蓄着丰富的情感力量。萋萋的青草和作者的思乡之情一样滋生、蔓延,茫茫而不可摸状,幽幽而又缠绵。到一个“又”字,作者的情感慢慢激涌;春风再来,而我却……,再到“绿”字,那浓浓的伤别情就如勃勃的春草一样奔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只有遥望问明月:何时能伴着我回家。借着淡淡的月光,作者的心也回到了故乡,月光如水,情感如水,静静地倾泻在家乡的大地上。
教材解读
1、理解“绿”“春风”“明月”等特殊含义,体会作者思乡之情。2、学习作者对故乡的一种人文情感。
学习目标
a类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
b类
1、说出“数重山”“绿”“春风”“明月”等词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思乡之情。
2、接受作者思乡情感的熏陶。
c类
1、学习其它有关明月思乡的诗句,在古典诗句中感“家”的情感。
预习作业
1、熟读这首诗,达到能诵的程度,注意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按节奏朗读。
2、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作者曾在南京为官多年,南京在作者眼中就是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始终让作者牵挂,作者来到长江边看着那江水、那青山,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熟悉。查阅资料,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理解“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想想真得是“一水间”“数重山”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
4、读“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特殊含义。
5、对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理解“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明月”的特殊含义。完成以下句子:
a作者的情感就像这明光一样………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过月光……
c作者想到故乡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乡的亲人也许也在明月下…
6、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诗,想想“明月”在表达作者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 【目标a5分钟】
1、指名读这首诗
a提醒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
b划分节奏
c标出韵脚。
2、试背古诗
3、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板块——【目标b10分钟】
1、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真的是“数重山”“一水间”吗?
a 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b说说当时的交通条件。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是“数重山”“一水间”。
第三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1、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子,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3、谈“绿”字的用法。
a出示教材上“资料袋”上的材料。
b说说对描写景色的作用
c说说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四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1、作者此时的强烈思乡情感奔涌而出,面对一轮明月,他禁不住大声呼唤:
2、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a作者的情感就像这明光一样………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过月光……
c作者想到故乡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乡的亲人也许也在明月下…
泊船瓜洲课件 篇5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 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 “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 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3.自主学习法 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
问题:①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为什么?
②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那种感觉是~~
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这一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是怎么来表书这种思乡之情的,
① 王安石是谁?让学生回答,若回答让人满意,就进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简单介绍
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书空,写完,齐读。
谁来说说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释瓜洲在什么地方?
泊(bo第二声)是个多音字,看来那么预习工作做得不错,除了泊是多音字外,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请学生回答,
“间”在这首诗中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要看什么?(或者:“间”字的读音,我们怎么来判断?)
诗歌中的字已不是难题了,那现在你能读读这首诗吗?
提示: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检查自由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读,最后齐读,若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作范读,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
读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了吗?
两方争辩,说从哪儿你读出了思乡情,没读出思乡情的同学,请问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尽量不加干预,
辩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现在我们要不要换种方式来学习?你们想怎样?{设计意图:从上一环节的学习,“间”的读法和有没有表达思乡情 这两个问题的呈现,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欲望更加强了,而且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有再读古诗的欲望,相信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读读古诗,}
再读古诗,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或者: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时间:3分钟)
脑海里有画面了吗?推荐一位擅长画画的同学上台画,
画毕,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认为古诗描绘出的是这样一幅画,请同学给这幅画作简单介绍,
你们现在知道“间”是读第几声了?
其实这就是古诗的哪两句?它表现出诗歌中的地理位置,
①而后两句还能用画面来表现吗?有点难度,那我们又该怎么来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跟老师一样,你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吗?指名回答,这样能说明什么吗?(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来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诗中,联系诗人的写诗背景,再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诗人下了工夫的,反复读,你们体会到这句诗的妙处了吗?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的是什么?(明月)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是写明月的?(床前明月光)
⑤现在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诗人的思乡情不言而喻,
1.学了那么多,现在你们想再来读读整首诗吗?指名读,齐读,你们的水平都可以当配音员了,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配音员。
2.你能不看书本也不看屏幕,把这首诗背出来了吗?老师先背一次,背的时候,可以联想古诗描绘的画面,若能体会到诗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什么呢?我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泊船瓜洲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数重山(shù chóng) 照我还(huán)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 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间(jiàn):隔开,间隔。
只:仅仅。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归。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泊船瓜洲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该首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训练重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一是通过看注释、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情镜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品析重点词语和诗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三是结合简笔画画面、想象作者的家乡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四是拓展资料的展示,开扩学生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将本诗的重点定为: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身份、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2、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准备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李白《静夜思》。
3、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二、设计理念及教学教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基础特点,参照新课标、新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主。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引导者,采用情境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进入课文的理解,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为主。
泊船瓜洲课件 篇8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首诗作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本诗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
泊船瓜洲课件 篇9
《泊船瓜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
(3)通过情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点: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的能力,并能通过想象画面等方法来领悟诗歌的意境,对学习古诗有一定的热情。这为本课时读诗会意、悟情奠定了基础。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书再现地理分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所以,本课教学贯穿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情促读的理念。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围绕我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读书为本,我设计了下面五个教学步骤: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思乡诗揭题、读题、解题;明确“泊”字的读音。
在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间”“数”“重”“还”等字的字音;第二步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一、二声的字读长些,三、四声的字读短些),读出古诗的节奏及韵味。
在本环节,我准备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请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边看注释边想象画面,读懂古诗的意思,并同桌互相交流;第二步为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请学生标出诗中一、二句中出现的三个地名,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简易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中写出三个地名,再请学生概述一、二句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抓住“一水间”“只隔”等词初步体会作者离家乡路远而心近的思乡之情,在初步感悟的基础上利用请学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写话、资料补充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指导诵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生活中去,请学生想象诗人在家乡度过了哪些难忘的时光?并指导学生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的句式写话,(学生可能会写到在月圆之夜诗人和家人团聚,尽享家庭的幸福和温馨;在雨后初晴时,和朋友饮酒对诗,其乐融融;在春光明媚时,带着家人一起去踏青,尽享春天的气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组织引言,如:此时,诗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温馨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带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游还能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2)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出示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学生配乐朗读,加深学生对文中“绿”字的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又”字,体会“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如果你们就是作者王安石,当春天来临,一年过去了,而你还是独在他乡,此时你会说——明月何时照我还?当春风再一次吹绿了江南,而你还在他乡为客,此时你一定会问——明月何时照我还?五年过去了,当春风一次又一次复苏着大地万物时,你还是远在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地方,此时你还是会说——明月何时照我还?十年之后,远望着美丽的故乡春景,遥想着难舍的亲友,你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思念家乡和对家乡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3)出示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已深刻感悟诗人思乡、恋乡的基础上,出示诗人写诗时的资料,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古诗、升华古诗情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适时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这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诗人情感的高度浓缩。在此基础上点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无边的乡愁,无尽的思念。
(4)诵读古诗,情感升华。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配乐,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诗人所有感情都凝聚在那皎洁的明月之上,因为,明月是有情的,能够向家乡的亲友转达诗人对故乡的思恋、对亲人的想念。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遥望着天上那轮圆圆的明月,诗人会对明月说什么呢?指导学生写句子,然后汇报。
本环节意在以诗悟诗,延伸巩固,以读促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的古诗阅读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
(2)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两千多年的诗歌发展中,许多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思乡诗篇,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读、并结合时代背景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读懂诗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写一首思念远方亲人的诗,寄给远在他乡学习、工作的亲人。
通过上述五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给学生语言感悟、品读的机会,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泊船瓜洲课件 篇10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今江西抚州>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3)“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泊船瓜洲课件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教学准备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书再现地理分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师生对诗
先播放音乐《思乡曲》,以“这表达的就是思乡的情感。歌曲能表达思乡的情感,诗词也可以”导入师生对诗,再以过渡语“现在,我们继续这一思乡之旅,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释题意,确定泊字的`读音。
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1.一读知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①出示课题,揭示“泊”字的意思,明确“泊”的读音为bo
②让学生结合预习资料说一说自己对作者王安石的了解
(2)通读全诗,指名读诗,纠正字音。如:“间”读jiàn;“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
(3)通过画地形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诗的大意。
《课标》指出阅读古诗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知诗意
2.二读品诗句
(1)读诗词前两句,分析“一水间”“只隔”,说明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体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读诗词后两句,通过讲解绿字的妙用,渗透王安石仔细推敲的精神。
(3)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4)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品诗句
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捉住诗眼深入剖析,借助诗眼凝练全诗情感的特点,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感情。
3.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旁用语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用了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的画面中,变成诗人的角色,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4四读熟吟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2)当堂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背诵
(4)配乐全体背诵
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三)总结
回顾古诗四读法
渗透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古诗学习提供一种参考
泊船瓜洲课件 篇12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泊船瓜洲课件 篇13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透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这里啊,那家乡在这里的人可真是些幸福的孩子,都不知道思乡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板书“思乡”,那么现在的人想念家乡了可能会给家乡的人打一下电话,再要不呢土豪们可能会开着小车嘟嘟嘟地跑回家了;那么古代的人啊可就没有我们那么好咯,他们想念家乡的时候也无可奈何,因为交通不便,或是一些工作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个时候呢,他们就只能望着哪里都有的明月,就像望着自己的家乡一样,有才情的呢,可能会对着明月作一首诗,一不小心就流传千古了,今天呢,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写的一首思想之诗,泊船瓜洲,板书课题,解释课题,“泊”停靠,还有一个读音,po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注意朗读节奏
分组朗读,思考这首古诗到底表达了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还”
B、你最喜欢其中哪一个句子,为什么?
3.深层感知:
A、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出现了多少个地名?
三个:京口、瓜州、钟山。你们知道这三个地方是怎么分布的吗?猜测一下,我让同学上来画一下地图。(板书地图)
别看作者写得好像很近的样子,但实际上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那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呢?不是在欺骗我们吗?
背景:王安石当时正打算回京城任命翰林学士,仕途不顺使他心生厌倦,但皇命难违,如今对仕途没有信心,前途未测,当然想快点回家,全诗也充满了忧郁伤感之情。
这个时候他路过京口,到了瓜州,船停靠在不太远的瓜州,作者想起了不远的家乡钟山,因为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从小在那里长大,对钟山即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他的第二故乡。
诗人写得只是家乡在心理的距离,这是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表明诗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刚刚你们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诗,好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读完这句诗之后你们脑海里面是一副怎么样的景象?
你们想的大多数都离不开一个字——“绿”,那我却觉得这个绿字没那么重要,不信你看我怎么改。
故事链接:
本来这首诗的第三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但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4.背诵课文
泊船瓜洲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的确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已的话说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小黑板、挂图、录音机、伴奏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出示挂图:看到这幅画后,你相说些什?((1)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位诗人;(2)整个画面很低(3)对岸是几山,而诗人脚下是港口~)
2、这幅画描述的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课前,教师留给大家了预习作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下面谁来和大家共享这收获的喜悦?
3、这节课有哪些学习任务?来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大家迅速看一下,谁愿意读一下?大家齐读,强记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首先我们来看自学提示(幻灯出示)
自学提示:(1)诗人在岸看到什么景?他又想到了什么?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诗句,用“——”画出寓意深情的词语
(3)找出自已喜欢的诗句,谈谈理由。
(4)用自已的话说说诗意。
(5)时间是8分钟。
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完一下自学提示
2、大家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本诗《泊船瓜洲》,学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3、交流汇报,导学释疑
(1)景物有人、船、江水、重山、白鹭。此时诗人可能想到对岸的家乡,家乡里的亲戚好友,国家的兴旺~
(2)关于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已理由即可,不统一。
(3)诗意: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江水隔,钟山也只隔座山。春风又绿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
(4)有疑问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a “间”字有两个字音:jian jian在本诗中是jian,表示间隔。
B、家乡与诗人所在港口只有几座山和一江水相隔,却不能回家看看,种感觉~~
C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现了作者多年末回家,但望明月照辉下的家乡、独自伤悲。
D、明月是不能陪同侍人回乡的,这是寄托情感,借明月表达。
4、据说王安石对“绿”字之前,曾用过珙他字,大家讨论一下他可能用过哪些官字?(到,过,至,红,来,唤,染,回,返,吹,落,伴。谅叫想,思,赶,夸,话,喜,聚,遍,迎~`)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了“绿”字?再次讨论。(突出诗人在用词方面的用心)
5、有感情朗诵全文熟能成诵。
6、当堂测评:背诵与默写
三、互测自结
1、测试:
王安石,( )代人,曾推行( ),功绩不裴。其诗多以( )、( )竹为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 )之情。
2、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测互测
4、总结收获
四、作业
1、自行设计板书整理到财富本上。
2、搜集有关《游于吟》的背景材。自留适量作业。
五、板书
泊船瓜洲
挂图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
1、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古诗朗读。读的形式多样,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同时,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引导学生想象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3、紧扣诗眼,感悟诗情
由诗眼设疑,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的大意。同时可以做到抓大放小,不因逐词逐句串讲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我引导学生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
泊船瓜洲课件 篇15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指名读,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思考: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提问1——2人)春江、绿、明月、山、水。
4、打节奏读,注意节奏和押韵{由快——慢}
5、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京口/ 瓜洲// 一水间,
钟山/ 只隔// 数重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
按照上一学期教给大家唱《暮江吟》的方法来唱《暮江吟》,大家先自己唱一下。
四、师小结,定感情基调:
常言道:“文读千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读是学习古诗的关键和好方法。好了,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现在,谁来讲一讲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高兴、轻松、愉快),还是忧郁伤感?(提问1——2人)。
那么,你们的感觉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文。
泊船瓜洲,看到这个标题,就令我们想起《枫桥夜泊》,泊:停船靠岸。在古代,停船靠岸就是快到了晚上,要睡觉休息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当时没有导航技术),所以这首诗的标题也可以改成《瓜洲夜泊》、《夜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应是临近晚上,地点是瓜洲渡口。
师: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说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由学生制作一张幻灯片。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板书:江西临川人)
师:王安石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我们还要回到公元年1071年王安石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革新,但是立刻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僚们的反对,他主动辞职,回到了从小与父亲一直生活的,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南京。8个月后,又重新被宋神宗启用,这一年王安石已经55岁,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同时对前途的忧虑,在赴任途中写下了此诗——决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心情愉快、眷恋家乡、忧虑前程)。我们懂得了这些,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1)诗中描写了那些地点?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指南京,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开封:今天的河南开封市。(可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表示四个地方的关系)
所以,就可以解决了最后一句中的“还”——回南京这个问题。
(2)师: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当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用诗中的字词来回答。
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一水,数重山都不算远。
从2个方面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思念:
(1)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可是又要离开故乡,所以不免又思念家乡。现在故乡近在咫尺,可是会越来越远的。
(2)我们可以结合白居易写《暮江吟》来理解,白居易也是触景生情,可他——离开京城长安,离开了朝庭的纷争,一路上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王安石是——赴任,虽然可以施展抱负,但前途未卜的担心,使他想早日告老还乡。这也是人之常情:“游子思乡,他乡苦,故乡甜”。
“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的家乡太美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天上的`月亮,感叹月是故乡明,此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油然而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是“又”字。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春回江南,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今日明月送我去,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以下可做备用环节: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做动词,使动用法,用得绝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1、反映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
2、表现了春风使大地复苏的神奇。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以及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诗人推敲文字的风范。
七、翻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大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再回来呢?(第六张幻灯片)
选做题1、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2、如果他来到你的身边,根据你掌握的通信和交通方面的知识,你会怎样劝尉他?排解他的乡愁?
3、继续收集有关描写思乡的诗歌。
dg15.com编辑推荐
西瓜船课件(汇编10篇)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西瓜船课件(汇编10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西瓜船课件【篇1】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西瓜船》
活动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身讲述故事的兴趣;
2、能够初步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初步增强动脑能力。
3、丰富词汇:漂、靠岸等。
活动准备:
图片五张、PPT课件
推荐课件:大班语言课件《西瓜船》PPT课件
下载地址:ppt/1334.html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西瓜的图片,引出西瓜船的主题。
2、依此出示四张图片,为幼儿讲述《西瓜船》的故事。
3、出示完整的四张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排列图片,然后讲述故事。
4、请一名幼儿讲述故事,结束活动。
附故事:西瓜船
有一天,老鼠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大的西瓜,小老鼠见到了那个西瓜又甜又大,赶紧一口把它吃了。吃完了西瓜,小老鼠想了一个好办法,它用剪刀剪啊剪,把西瓜皮剪了一只西瓜船。小老鼠带着妈妈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坐着西瓜船去旅行。西瓜船走着走着,小老鼠看到了一条小鱼,他跟小鱼打招呼,想跟小鱼玩,小老鼠想把小鱼捉回去。一不小心他把手伸得太深,掉到河里去了。老鼠妈妈赶紧把他拉上来。走着走着,突然,浪翻过来,西瓜船摇来摇去,小老鼠和妈妈都很害怕,妈妈捂住耳朵,小老鼠拉着妈妈的衣服。这时候,有一只小青蛙游过来帮他们用力推船到岸边,一会儿他们就上岸了。小老鼠很感谢小青蛙的帮忙。小老鼠和妈妈还送了礼物给小青蛙,就是他们的西瓜船。小老鼠跟小青蛙说:“谢谢小青蛙。”小青蛙跟小老鼠说:“不用谢!小老鼠再见!”小老鼠也跟小青蛙再见了。
西瓜船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像。
2、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
3、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愉快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像。
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4张大图、大对话框、每桌两份小图、小对话框若干、小灰鼠、鲤鱼胸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只小灰鼠要和小朋友讲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二、观察
1、出示图片一
A、聪明的小灰鼠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它发现了什么?
B、那它会把这半只西瓜皮变成什么呢?
C、这只小灰鼠还非常爱旅游呢,六一没出去玩,可把它给闷坏了,那它会把这块西瓜变成了什么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帮小老鼠想得可真周到,可以把西瓜皮变成……那聪明的小老鼠究竟把它变成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2、出示图片二
A、小灰鼠把它变成了西瓜船,它心里感觉怎么样?
B、小灰鼠得意的笑声还引来了谁?鲤鱼会对小灰鼠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三
A、西瓜船载着小老鼠飘啊飘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B、现在小灰鼠在干什么呢?
C、它为什么要啃西瓜皮?
D、危险的情况被谁看见了?啃了西瓜皮会怎么样呢?
小结:不知不觉,天黑了……可它到底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呢?我们继续看下去吧。
4、出示图片四
A、 小灰鼠到底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呢?
B、 它把啃下来的西瓜皮变成了什么?
C、 有了船桨西瓜船会怎么样呢?
D、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灰鼠,西瓜船开得更快了,它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小结:小老鼠把啃下来的西瓜皮做成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三、理解(幼儿创编对话内容、教师提炼、集体学说)
1、这真是聪明的小老鼠,那我们再来看看小老鼠究竟说了什么话,让这个故事讲得更好听。
2、小老鼠突然发现了一块西瓜皮,它想了什么,会说什么?配上对话框
3、坐上了西瓜船,小老鼠高兴地手舞足蹈。它大声地喊,喊了什么?
4、小老鼠在啃西瓜皮,小鱼看见了危险的情况说什么?小老鼠怎么回答?
5、将幼儿分成两组,男生组扮演小灰鼠,女生组扮演鲤鱼,教师旁白,将故事讲述完整。
6、这些图片讲了小老鼠旅行的故事,我们来给故事起个名字吧。
四、讲述
1、有些小朋友有点迫不及待想试试了吧。
2、幼儿分角色(小灰鼠、鲤鱼、旁白)三人一组自由讲述。
3、请幼儿上前讲述并点评。
五、结束
小老鼠真聪明,把西瓜皮变成了一只西瓜船,我们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西瓜皮还可以变成什么,再来编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1、流程清晰,层层递进,并结合活动目标一步一步的进行完成。
2、活动中对话框的设计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两点,并把这一两点即作为了活动的目标解决之一,也作为活动难点之一进行开展,在这一对话框的使用过程中,幼儿对它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在活动的后半部分也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这一对话框的使用。但是这一对话框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它的箭头有多方向的标志。
3、在第三环节中出示对话框,并让幼儿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对幼儿有一个具体递进式的要求,比如在第一、二幅讲的时候就简单的'说一说小动物要说的话,第三、四幅的时候能不能用上故事中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一定情感流露。
4、活动的第四部分让幼儿通过对这一个故事的理解,以通过对话框的运用我对这一故事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后的情况下,让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虽然这一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递进,但是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放在大班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
5、可以将图片放大,或使用PPT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在活动课堂中看到老师这一精致、生动的故事图片内容。
小百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
西瓜船课件【篇3】
教育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的故事
1、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西瓜船》故事吧!
西瓜船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自主的讲述故事,提高其自信心。
2、通过排序,画画的方式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便于幼儿复述故事。
3、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语言,爱上听故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故事大概。
难点:幼儿能续编故事结局。
活动准备
故事情节图卡片数张、故事挂图、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出示出一张后让孩子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播放录音讲述故事,让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一遍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可集中幼儿注意力。
将打乱了的.故事情节卡片贴上黑板,让幼儿来排序,并讲出为什么要这样排。
分组进行,每组一套情节卡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来排一排,并讲述故事大概。
三、结束环节
每组派一代表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们来评一评谁讲得最好。
四、延伸部分
想一想这个故事后面还会发生些什么?回家讲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来帮你想一想?
教学反思
1、活动准备上如果能准备些实物道具将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幼儿的记忆。
2、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来说,所以教师不能占主导应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来进行活动,多让幼儿来表达,多给予精神奖励。
3、活动最后可采用让幼儿来画一画今天的故事,锻炼幼儿的手指发育,培养其对色彩的认识,用一个主题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西瓜船课件【篇5】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像,并能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2能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使用完整连贯的句子编讲合乎情节的内容,完整的讲述整个故事。
3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间应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用挂图5张,设计成相片的形式;每组一套图片(5张)和排序框。
三、活动过程
(一)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老鼠,他们是鼠小弟和鼠小妹,他们可淘气啦,昨天冬游,他们穿的漂漂亮亮的,可他们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浑身湿湿的,看看昨天拍下的照片就会明白啦!”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出示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画面的内容,着重讲角色的动态。然后引导幼儿由画内向画外推想:
谁在哪里干什么?鼠小弟和鼠小妹坐在西瓜船上玩,青蛙在岸上看着他们等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2.无序地出示图,让幼儿说一说
鼠小弟鼠小妹在哪里发现了么?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呀,他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西瓜船不见了啊。
请小朋友猜猜西瓜船怎么会没有的。有谁来说说?
鼠小弟怎么会在船上?鼠小妹在干什么?
中间发生了怎么他们为什么要到船上?
他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小朋友学学他们的表情好不好?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大胆地想像合理的情节发展。鼠妈妈在冲洗照片的`时候啊不小心把这些照片弄乱了,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鼠妈妈把图片排好。想一想他们怎么会爬上西瓜船?为什么会在河里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分小组,让幼儿合理设想进行完整地排序和故事讲述。尝试给故事起名字。现在请小朋友们三个人一组,把鼠小妹和鼠小弟的经历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并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请小朋友吧双面胶的纸放在桌子中间老师会来整理的。
5.鼓励小朋友大胆的讲述故事。
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他排的故事?请没有上来的小朋友也竖起小耳朵好好听。
除了这样的排法们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排列?
(三)把故事完整地再现一次。
听了小朋友们的故事,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老师想到的故事。延伸:请小朋友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小朋友好么?
西瓜船课件【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细致地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序排列,并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情节想像,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较有条理地表达图片内容,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想像力及创造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排图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习互相帮助。
3.通过讲述活动,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有自救意识。
4.在活动中充满自信心,积极开动脑筋,有独特的见解。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用挂图4张,设计成相片的形式;教学用排序框一个,鼠妈妈的头饰一个;字卡一套;每人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在舞台上布置一个场景:西瓜船在水上飘着。
(二)知识经验准备 课前请大班的幼儿排练木偶故事表演。
三、活动过程
(一)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老师打扮成老鼠妈妈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鼠妈妈。刚才,我上了趟照相馆。瞧!这是我的两个小宝贝:油油和吱吱。(出示小老鼠的合影)他们可爱吗?他们可淘气啦,就说昨天吧,我带他们去春游,可他们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你们猜猜这是怎么回事?看看我昨天拍下的相片就会明白啦!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画面的内容,着重讲角色的动态。
然后引导幼儿由画内向画外推想:两只老鼠怎么会在小河里?对画面的前因进行发散性联想,鼓励幼儿想得不一样。观察图片可采用问题启发法:图上有谁?他们怎么啦?从哪里看出他们遇到了危险?(丰富词:危险)心情怎样?(丰富词:着急)油油和吱吱有什么
不同?(观察动态)他们坐的是什么?怎么找到的西瓜皮?
2.无序地出示图三和图四,让幼儿排一排,说一说:这三张图怎么排?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这样排?着重讲图三和图四的排列顺序及理由。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大胆地想像合理的情节发展。启发性提问:油油和吱吱怎么会爬上西瓜船?为什么青蛙在推西瓜船?小老鼠们怎样找到青蛙哥哥的?青蛙哥哥为什么会坐在西瓜船里?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出示图二,进行插排讲述。启发幼儿讲出:这张图应该插在哪里?为什么?要讲出图二排在图一和图三中间的道理,引导幼儿看出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
5.按自己的合理设想进行完整地排序和故事讲述。先自由地排序,然后练习编故事,把油油和吱吱的经历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帮助幼儿寻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故事要编得合理,有说服力。尝试给故事起名字。
(三)把故事完整地再现一次。利用木偶表演增强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看完表演,鼠妈妈请小朋友评价故事的人物形象: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我的两个小淘气说吗?告诉他们今后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你们喜欢青蛙哥哥吗?想对他说什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习自我保护和互相帮助。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配合认识水和浮力,了解水的性质及如何利用浮力。
健康:学习在水中如何自救,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安全的重要性。
五、生活中渗透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吸取小老鼠淘气、冒险的教训,引以为戒,不做对自己造成危害和会危害别人的行为。注意安全,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另外,学习青蛙助人为乐的行为,主动帮助别人。
六、环境中渗透 把木偶道具投放到语言角或艺术角,方便幼儿随时取放进行表演。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区分安全与危险的行为,告戒幼儿尽量远离危险。鼓励幼儿帮助别人。
八、活动评价。
西瓜船课件【篇7】
一、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两两、小组合作阅读。
2、能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把图片进行合理的排列。
3、尝试观察图片内容,创编故事内容并讲述。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进行合理想象。
难点:根据图片内容想象并讲述故事。
三、活动准备:
故事大图片1套、小图片7套
四、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有两只老鼠,一只叫灰灰,一只叫吱吱。它们一起出去玩,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回来,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呢?
(二)合作排图,创编并讲述故事内容。
1、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将4幅图片进行排序。
2、按照图片的顺序,创编故事内容并讲述。
3、请2—3组派代表分享本组创编的故事。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按照事物发生的经过排图。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一只老鼠在西瓜船里?一只老鼠在小河里呢?
2、无序地出示图二、图三,让幼儿排一排,说一说。
这两张图怎么排?哪张在前?哪张在后?为什么要这样排?
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们遇到了危险?
为什么青蛙在推西瓜船?
3、出示图四,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合理的情节发展。
青蛙为什么会坐在西瓜船里?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尝试创编并讲述故事内容。
1、幼儿两两合作,自由创编、讲述故事内容。
2、请个别幼儿来给大家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
(五)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幼儿与老师共同讲述故事。
(六)渗透安全教育
1、结合故事经验,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老鼠,你会怎么办?
西瓜船课件【篇8】
中班《西瓜船》的动画课件教授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看出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2、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西瓜船》的动画课件一套,幼儿每人一套《西瓜船》的.图片。盛有水的塑料盆10个,玩具若干。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看出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难点是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组织幼儿坐好,准备上课。
2、出示水盆及玩具。(小朋友,今天老师用许多小盆排成了一条小河,在小河的岸边有许多玩具,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这些玩具送到河对岸去,而且玩具不能弄湿。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能。好,下面请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把这些玩具送过小河。)幼儿动手帮老师运玩具。
3、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玩具运过小河的。
二、展开:
1、出示课件画面(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西瓜船、小河、两只老鼠。今天两只老鼠〈吱吱和闹闹〉和西瓜船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
2、请小朋友拿出粘有兰花的图片(图一)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图上有什么?老鼠吱吱在哪儿?闹闹在哪儿?两只老鼠怎么在小河里?(对画面的前引进行想象,鼓励幼儿向的不一样)
3、图一讲述完后出示图三图四,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上有什么;然后引导幼儿动脑筋将三张图排一排,说一说。(这三张图怎样排?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样排?)着重讲图三、图四的顺序及理由。
4、排好、讲好后,出示图二进行插图讲述:请小朋友打开粘有红花的图片看一看,这张图片应该插在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将出图二排在图以图三中间的理由,最后将四张图排好完整地讲述一遍)
5、请小朋友给排图讲述起名字。
6、请小朋友观赏动画课件《西瓜船》(大家看看、听听和小朋友编的故事一样吗?)
活动结束
1、讲完后问一问幼儿的感受:“你喜欢图中的谁?为什么喜欢它?(从中体验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幼儿养成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3、请幼儿帮助老师把上课的用品收好。(自然下课。)
西瓜船课件【篇9】
活动目标:
看图编讲之前和中间的情节。
喜欢帮助别人。
发展幼儿想象力与社会行为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挂图、西瓜皮
重点:看图编讲之前和中间情节。
难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连贯语言讲述。
解决策略: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与教师相应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幼儿看图编讲之前与中间的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一、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
师:出示西瓜皮"喜欢吃西瓜吗?玩过西瓜皮吗?引起幼儿对西瓜皮的兴趣。
二、看挂图编讲之前的情节
师:1、出示图一,引起幼儿观察与讲述,"小老鼠怎么得到的这个西瓜船那?它们怎么会在西瓜船里那?船里的老鼠在做什么?再说什么?
2、引导编讲画面之前的情节,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一样。
三、看图编讲中间的故事情节
师:1、出示图四,引导观察与讲述"西瓜船里现在有谁?两只小老鼠在做什么、再说什么?"。(猜测、鼓励幼儿与别人想的不一样,没有错误答案)
2、启发想象中间情节:"怎么会是这样?西瓜船里怎么会是青蛙啊?两只老鼠怎么得救的那?"
3、幼儿分组编讲中间情节。
4、教师进行完整讲述,请幼儿进行评价。
四、看图书进行讲述
师:1、"图片里面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那?看图书就知道了,打开图书12页,"引起幼儿看图书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己看图书,理解图二图三的内容,鼓励幼儿能从头讲下来与同伴互相讲一讲、评一评。
西瓜船课件【篇10】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像,并能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2、能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使用完整连贯的句子编讲合乎情节的内容,完整的讲述整个故事。
3、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间应互相帮助。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西瓜船》课件、每组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白板一块。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进行合理想象。
难点:根据图片内容想象并讲述故事。
四、活动过程
1、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西瓜皮可以用来做什么?
2、观察图片一,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发生在什么地方?
(2)图片里有谁?
(3)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图片二,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1)发生在什么地方?
(2)图片里有谁?
(3)他们在干什么?
(4)他们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会说什么?
4、观察图片三
(1)发生在什么地方?
(2)图片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5、观察图片四,理解图片内容。
6、幼儿分组,合作将4幅图片进行排序。
(1)按照图片的顺序,创编故事内容并讲述。
(2)请每一组派代表分享本组创编的故事。
7、教师示范讲述故事。
8、给故事起名字。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活动区中用操作卡排图讲述故事。
六、活动反思:
1、流程清晰,层层递进,并结合活动目标一步一步的进行完成。
2、活动中对话框的设计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两点,并把这一两点即作为了活动的目标解决之一,也作为活动难点之一进行开展,在这一对话框的使用过程中,幼儿对它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在活动的后半部分也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这一对话框的使用。但是这一对话框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它的箭头有多方向的标志。
3、在第三环节中出示对话框,并让幼儿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对幼儿有一个具体递进式的要求,比如在第一、二幅讲的时候就简单的说一说小动物要说的话,第三、四幅的时候能不能用上故事中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一定情感流露。
4、活动的第四部分让幼儿通过对这一个故事的理解,以通过对话框的运用我对这一故事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后的情况下,让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虽然这一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递进,但是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放在大班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
5、可以将图片放大,或使用PPT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在活动课堂中看到老师这一精致、生动的故事图片内容。
吃西瓜课件(精华12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这是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的表现。每天认真撰写、完善教案和课件,不仅有助于规范课堂教学,而且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很多老师常常为写这些工作而苦恼。但是,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吃西瓜课件”的文章,相信能够启发大家写好教案、课件,实现高效教学。请点击以下网页了解更多详情!
吃西瓜课件【篇1】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2、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2、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2、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3、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4、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5、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1、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2、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1、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吃西瓜课件【篇2】
一: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二、活动准备
⒈投影《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投影。(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四、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吃西瓜课件【篇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1页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吃西瓜”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是一所规模中等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大多都来自白云村的家庭和龙都、贸易广场的流动人口家庭,家庭给予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比较少,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在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校教师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提高。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读卡片,并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1/4 1/2 3/4 4/5
2、比较分数大小并涂一涂(学生边思考边汇报。)
5/6○4/6 1/4 ○1/2
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这个知识就在“熊宝宝吃西瓜”的故事里,你们想知道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的热,熊妈妈想宝宝们能降暑清凉就到超市买回一个大西瓜,大熊和小熊看到了大西瓜,口水直流,熊宝宝们着急地围着熊妈妈喊:“妈妈,妈妈,我要吃西瓜。”熊妈妈看着熊宝宝的谗样忍不住笑道说“好,好,好,妈妈这就切给你们吃。”熊妈妈立即将西瓜平均切成了八块,大熊宝宝一口气吃了3块西瓜,小熊宝宝也不逊色吃了2块西瓜。
(2)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刚才的故事中说出我们学的分数吗?(学生说出2/8和3/8)
(3)师:谁能把话说的更完整些?(学生完整地说出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二,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三)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用黑板条贴出)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解决“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可能计算出结果:2/8+3/8= 5/8,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只会列式,但不能肯定结果是多少。)
师:2/8 +3/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将一张圆形的纸平均分成八份,先涂出其中的两份,再涂出其中的三份,一共就是八分之五。
2+3/8
板书:2/8 +3/8= =5/8(3)动手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自己设计两个类似的分数加法呢?请你们同桌商量表示怎样的分数,在纸上画出来,。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同桌合作完成)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数进行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知道怎么算吗?试一试。(同桌讨论,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3—2/8
板书:3/8—2/8= =1/8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试着归纳: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数进行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师:熊宝宝吃了这个西瓜的5/8后,还剩下几分之几?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列式“1—5/8”,也可能列式“8/8—5/8”。)
①学生思考讨论:“1”怎么办?能否换成分数?
②学生汇报,老师可以演示圆形图片指导学生理解“1=8/8”
8—5/8
板书:1—5/8=8/8—5/8= = 3/8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归纳: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数进行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进行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出示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评析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将题做成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3、拓展性练习。
圆形占总图形的( );三角形占总图形的( );长方形占总图形的( );圆形和三角形一共占总图形的( ),列式(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你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四)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吃西瓜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3、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视频《癞蛤蟆吃西瓜》、西瓜教具若干、癞蛤蟆、青蛙教具、一根竹管、教学挂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指导要点:通过聆听故事、观察图片、启发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夏天来了,小朋友都爱吃西瓜。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吃西瓜的。有一只癞蛤蟆,它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了好多吃西瓜的方法,最后它是怎么吃到西瓜的呢?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听《癞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吗?故事里有谁?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现在再来听一遍吧!
3、结合图片,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真着急”)
提问:癞蛤蟆种的西瓜长的怎么样?(学习并用动作表达: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方法,心里真着急啊。请你们帮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进述)我们现在来听听癞蛤蟆有想到了哪些办法。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第一天”到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丰富词汇:砸、砍、扛)我们来看看癞蛤蟆有没有吃到西瓜。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一学?(学习动词:插、吸)现在我们来看看《癞蛤蟆吃西瓜》的视频。
(4)观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视频我们看完了,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西瓜汁。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故事里的癞蛤蟆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我们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5、出示西瓜教具,结束活动
看,这些是癞蛤蟆种的西瓜。现在我们一起搬出去吃吧!
故事:
癞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癞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癞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癞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癞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癞蛤蟆想了一下,说:“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癞蛤蟆又想—下,说:“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癞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癞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癞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癞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癞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龙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癞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活动反思
教师教具准备充分,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显得少些,还不太善于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吃西瓜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观赏故事知道遇事应想到别人,不克不及惠顾本身。
2、体验与搭档配合分享的快活。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预备:
1、猪八戒木偶或图片。
2、幼儿带一样本身喜好的工具。
教学历程:
1、 出示猪八戒木偶或图片,引起幼儿爱好。
2、 幼儿听西席报告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相识故事内容,知道遇事应想到别人,不克不及惠顾本身。
提问:
(1)猪八戒开端是奈何分西瓜的?末了有没有如许做?
(2)猪八戒是奈何独自一人吃失一个大西瓜的?
(3)孙悟空是奈何教导他的?
(4)猪八戒做对了吗?为什么?
3、勉励幼儿与他人分享本身的物品。
(1)幼儿相互先容本身带来的物品名称、弄法、服法。
(2)开导幼儿与别人配合分享,体验快活。
西席:你有悦目的书、好玩的玩具、好吃的工具,本身一人享用,故意思吗?怎么办?(与别人一块玩、一块吃)
(3)幼儿配合分享。
西席:你以为各人一路玩、一路吃高兴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吃西瓜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办法。
活动准备:
1、图片7幅、
2、课件《蛤蟆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啊!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图片二、三师: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帮它想了什么办法?(幼儿观察图片)师:青蛙的这两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理由。)师:那我们来看看蛤蟆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图片四师: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地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什么?(竹管)蛤蟆看见竹管,一下想出了好办法。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讲述)
4、出示图片五、六师: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述第三、4段故事。再请幼儿讲述。)师: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还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费了,这时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师小结: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开关了,而且他们还在水龙头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看,这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排着队轮流喝起了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5、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观看课件)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来把这个故事欣赏一遍。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观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6、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师:我们小朋友要像这只蛤蟆一样爱劳动、爱动脑筋、关心别人。
吃西瓜课件【篇7】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是呀!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如果能吃上一口甜甜的西瓜该多爽快。今天老师给你们带 来一个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好。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很爱劳动的兄弟,一天它们俩一大早起来就帮妈妈收拾屋子,累的满头大汗,妈妈为了奖励就给它俩切西瓜解解渴。熊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
分成8块,兄弟俩高兴的吃起来。
我们去看看他们“吃西瓜”的情况吧。
同学们请看书中的图,你从图中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小熊吃两块,大熊吃三块)
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2/8、3/8)
2、探索新知
(1)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根据刚才的内容你能提出那些和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同学们真会提,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几个问题。
好,先来看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试呢?自己先列出来。然后同桌说出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2/8+3/8=5/8)。认真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让学生用纸折一折验证算式的结果。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算式
“同学们真聪明。”别急,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一起算好吗?
大熊和小熊谁吃的多,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小组合作完成,并说说怎么算的,学生汇报演示3/8-2/8=1/8)
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同桌拿出图色纸,将纸平均分成若干份,涂出其中的几份,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你们两个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比一比,谁涂的大,大几分之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学生评价)
(3)学习“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
“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的表现而高兴,看看最后这个问题谁最先完成。西瓜还剩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并说说是怎么减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列式解答:1-5/8”,也可能列式“8/8-5/8”)
(学生汇报后演示)讲解指出:把一个物体看作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找出:上面三道题的相同点(分母都一样引出分母都一样的分数叫同分母分数)并板书。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大熊看同学们这么聪明,他要和我们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出示教材 “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计算再指名说一说。
(本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后进行的练习。)
2、自选一道题来做
(1)、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2/7旗用去3/7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一块布,做衣服用去这块布的5/6下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3)、妈妈买回一块蛋糕,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2/5,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5,剩下的爸爸吃,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本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去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全班交流)
吃西瓜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3、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视频《癞蛤蟆吃西瓜》、西瓜教具若干、癞蛤蟆、青蛙教具、一根竹管、教学挂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指导要点:通过聆听故事、观察图片、启发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夏天来了,小朋友都爱吃西瓜。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吃西瓜的。有一只癞蛤蟆,它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了好多吃西瓜的方法,最后它是怎么吃到西瓜的呢?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听《癞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吗?故事里有谁?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现在再来听一遍吧!
3、结合图片,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真着急”)
提问:癞蛤蟆种的西瓜长的怎么样?(学习并用动作表达: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方法,心里真着急啊。请你们帮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进述)我们现在来听听癞蛤蟆有想到了哪些办法。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第一天”到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丰富词汇:砸、砍、扛)我们来看看癞蛤蟆有没有吃到西瓜。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一学?(学习动词:插、吸)现在我们来看看《癞蛤蟆吃西瓜》的视频。
(4)观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视频我们看完了,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西瓜汁。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故事里的癞蛤蟆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我们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5、出示西瓜教具,结束活动
看,这些是癞蛤蟆种的西瓜。现在我们一起搬出去吃吧!
故事: 癞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癞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癞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癞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癞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癞蛤蟆想了一下,说:“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癞蛤蟆又想—下,说:“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癞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癞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癞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癞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癞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龙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癞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反思:
教师教具准备充分,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显得少些,还不太善于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吃西瓜课件【篇9】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
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 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吃西瓜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懒蛤蟆教具、教学挂图、配乐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懒蛤蟆教具)他有一片果园。咦,果园里会种着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一片西瓜地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一个个西瓜是怎么样的呀?(又大又圆,都熟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心里呀可着急了。那怎么办呀?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癞蛤蟆吃西瓜》,看看癞蛤蟆到底是怎么吃西瓜的。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呀?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呀?(师幼互动)
过渡: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好听的故事。
3.结合教学挂图,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可着急呀)。
提问:癞蛤蟆的西瓜长得怎么样?(学习用动作表示又大又圆)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办法来吃西瓜,心里真急啊!请你们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办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癞蛤蟆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的。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这二天至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那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故事中的语言加以强化,丰富词汇:砸、砍、扛。)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学?(请小朋友做插、吸的动作以巩固学习动词:插、吸。)
4、最后一次完整欣赏故事:播放故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自己吃啊?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利用契机教育幼儿懂得分享、帮助别人)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能解决的。我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幼儿用瓜子粘贴画。
活动反思
《蛤蟆吃西瓜》这个童话故事利用了幼儿喜欢的动物为主人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讲故事演绎的生动、有趣,牢牢吸引幼儿的目光。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吃西瓜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喜欢故事中活泼有趣的动物形象,初步感受故事的夸张和幽默。
2、知道西瓜是夏天吃的水果,学会分享,并得到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蛤蟆吃西瓜》挂图
2、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集中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1、课题导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谁种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现在老师就来讲《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
(1)蛤蟆想不出办法,心里着急,小朋友帮他想个吃西瓜的办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
(2)蛤蟆也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帮他想办法,你们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帮他想的什么办法吗?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问:乌龟帮蛤蟆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3)蛤蟆动脑筋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4)后来蛤蟆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呢?
(6)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3、音乐游戏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
(三)结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们上课很乖,他要请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请大家吃西瓜,我们现在就出发。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小百科: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吃西瓜课件【篇12】
幼儿园小班夏天活动《蛤蟆吃西瓜》
幼儿园小班夏天活动:蛤蟆吃西瓜
教师:
活动目标:
1、喜欢故事中活泼有趣的动物形象,初步感受故事的夸张和幽默。
2、知道西瓜是夏天吃的水果,学会分享,并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1、《蛤蟆吃西瓜》挂图
2、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集中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1、课题导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谁种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现在老师就来讲《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
(1)蛤蟆想不出办法,心里着急,小朋友帮他想个吃西瓜的办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
(2)蛤蟆也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帮他想办法,你们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帮他想的什么办法吗?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问:乌龟帮蛤蟆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3)蛤蟆动脑筋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4)后来蛤蟆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呢?
(6)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3、音乐游戏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
(三)结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们上课很乖,他要请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请大家吃西瓜,我们现在就出发。
西瓜船课件(汇编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规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什么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栏目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题目为“西瓜船课件”的精品文章,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解决疑惑!
西瓜船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合理想象,创造性地排列图片。
2.能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3.感受相互帮助,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合理想象,创造性地排列图片。
难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学用挂图6张;
2.每组一套图片(6张)和排序框。
活动过程
1.设计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活动。
出示西瓜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西瓜我们都知道很好吃,那你知道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吗?
预设:帽子、碗、西瓜船…
教师:(有两只小老鼠,鼠小弟和鼠小妹,它们和你的想法一样也把西瓜皮做成了西瓜船。)有两只小老鼠,鼠小弟和鼠小妹,它们把西瓜皮做成了西瓜船。(出示西瓜船图片)它们昨天乘着这个西瓜船去旅行了,你想知道它们旅行时发生了什么事吗?我们可以看一下它们的照片。
可是,鼠妈妈洗照片的时候不小心把照片的顺序弄乱了,我们先一起看看照片,看能不能帮鼠妈妈把顺序排好。
2.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教师随机逐图出示挂图,请幼儿认真观察,师幼一起分析讲述,注意幼儿语言的准确性、优美性和逻辑讲述能力的培养。)
出示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画面的`内容,着重观察角色的动态。然后引导幼儿由画内向画外推想:
(1)第一幅图:
教师:这张照片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鼠小妹掉进河里心情怎么样?鼠小妹是怎么做的?(头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大声呼救)如果你是鼠小弟,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鼠小妹掉入河中,非常害怕,它仰着头,尽量让自己的嘴巴和鼻子露在水面外,并且拼命的喊“救命!救命!”鼠小弟看到鼠小妹掉入河中就用力的拉住鼠小妹的双手,把它拉上西瓜船。
注:及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图片内容。
(2)第二幅图:
教师:两只小老鼠怎么了?想一想它们可能遇上了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它们遇到了危险?谁能学一学遇到危险时两只小老鼠会怎么样?这时候,小老鼠们会想些什么?
教师小结:突然,刮起了大风,一个大浪翻过来,西瓜船摇来摇去,小老鼠们都很害怕,鼠小弟吓得捂住耳朵,鼠小妹吓得哇哇大哭。它们想:要是有人能来帮帮我们多好呀!
(3)第三幅图:
教师:这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干什么?
它们会玩什么游戏呢?
教师小结: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玩拍手的游戏,它们可高兴了。
(4)第四幅图:
教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推西瓜船?小老鼠们高兴吗?
教师小结:小青蛙推着西瓜船,小老鼠们很高兴。
(5)第五幅图:
教师:这张照片里有几只小老鼠?它现在在干什么?它准备去干什么?
教师小结:一只灰色的小老鼠坐在西瓜船里,它准备去旅行。
(6)第六幅图:
教师:小老鼠们在哪?小青蛙在哪?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
小青蛙为什么会坐在西瓜船里?西瓜船到底是谁的?
教师小结:鼠小弟和鼠小妹站在岸边,小青蛙坐在西瓜船里。鼠小弟说:“小青蛙,谢谢你刚才救了我们,西瓜船当礼物送给你吧!”小青蛙高兴地挥着手说:“谢谢你们,我们下次一起去旅行!”鼠小弟和鼠小妹与小青蛙告别后,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注:教师及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大胆地想像合理的情节发展。
教师:看了这些照片,我都有些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几张照片应该怎么排呀?谁在前?谁在后呢?看来要想知道鼠小弟和鼠小妹在旅行时发生了什么事,还得请小朋友们把这些弄乱顺序的照片排列好才行。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他们怎么会爬上西瓜船?为什么会在河里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先想一想这个故事发生的经过,然后按你想的故事顺序,把这些弄乱的照片排列好吧。
4.分小组,让幼儿合理设想进行完整地排序和故事讲述。尝试给故事起名字。
发放排序表和图卡(每组一套),讲解操作方法。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三个人一组,把鼠小弟和鼠小妹的经历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还可以给你的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巡视幼儿,及时引导。
5.鼓励小朋友大胆的讲述故事。
教师: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他排的故事?谁来试一试?
引导幼儿展示排列的顺序,并讲述故事。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小朋友的排序(简略解说顺序),这个小朋友故事讲的也很动听。
除了这样的排法,你们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排列?
幼儿展示。
6.把故事完整地再现一次。
教师:听了小朋友们的故事,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老师想到的故事。
教师示范讲述一遍故事。讲述中展示排序。
7.结合故事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老鼠,坐船的时候注意什么?
如果不小心掉进水里以该怎么办?
坐船时:抓好扶手;不跑、不跳、不打闹;如果是小船,最好穿救生衣。
落水时:保持冷静;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大声呼救;抓住身边出现的任何物体,木棍、竹竿、树枝等。
8.延伸活动:制作图书
教师:请小朋友把这些图片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本故事书,并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活动总结
在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西瓜来引出话题。出示图片,并交代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排序,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幼儿看到图片兴趣很高,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进行看图讲述时能够说出图片的内容和图片的排序,但是有些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是有些欠缺。在以后的授课中,我要多给语言表达能力有些欠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会注意更细致地引导这些孩子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引导他们大胆说。
西瓜船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讲述故事的兴趣;
2、指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3、通过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看图讲述,并能续编故事结尾。
教学方法:观察法、情景讲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引题
教师出示西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是什么?你喜欢吃西瓜吗?西瓜是什么形状的?等等从而引出课题《西瓜船》
二、基本部分
1 、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图讲述,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听,思考问题。
教师指着第一幅图讲述:一天中午小老鼠出去玩,它一边走一边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忽然―――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都有谁?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3 、教师讲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边听边观察?如小老鼠发现大西瓜时的表情怎
样的?心情怎样?
4 、小老鼠用西瓜做了什么?它后来是怎么做的.?
5 、小老鼠啃坏了西瓜船,结果会怎样?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
给故事编出多种多样的结尾。
6 、教师将图片连起来完整讲述一遍,引导幼儿一边听一边想。
7 、师幼共同给故事续编结尾。
三 、小结。
西瓜船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像。
2、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
3、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愉快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像。
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4张大图、大对话框、每桌两份小图、小对话框若干、小灰鼠、鲤鱼胸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只小灰鼠要和小朋友讲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二、观察
1、出示图片一
A、聪明的小灰鼠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它发现了什么?
B、那它会把这半只西瓜皮变成什么呢?
C、这只小灰鼠还非常爱旅游呢,六一没出去玩,可把它给闷坏了,那它会把这块西瓜变成了什么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帮小老鼠想得可真周到,可以把西瓜皮变成……那聪明的小老鼠究竟把它变成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2、出示图片二
A、小灰鼠把它变成了西瓜船,它心里感觉怎么样?
B、小灰鼠得意的笑声还引来了谁?鲤鱼会对小灰鼠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三
A、西瓜船载着小老鼠飘啊飘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B、现在小灰鼠在干什么呢?
C、它为什么要啃西瓜皮?
D、危险的情况被谁看见了?啃了西瓜皮会怎么样呢?
小结:不知不觉,天黑了……可它到底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呢?我们继续看下去吧。
4、出示图片四
A、 小灰鼠到底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呢?
B、 它把啃下来的西瓜皮变成了什么?
C、 有了船桨西瓜船会怎么样呢?
D、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灰鼠,西瓜船开得更快了,它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小结:小老鼠把啃下来的西瓜皮做成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三、理解(幼儿创编对话内容、教师提炼、集体学说)
1、这真是聪明的小老鼠,那我们再来看看小老鼠究竟说了什么话,让这个故事讲得更好听。
2、小老鼠突然发现了一块西瓜皮,它想了什么,会说什么?配上对话框
3、坐上了西瓜船,小老鼠高兴地手舞足蹈。它大声地喊,喊了什么?
4、小老鼠在啃西瓜皮,小鱼看见了危险的情况说什么?小老鼠怎么回答?
5、将幼儿分成两组,男生组扮演小灰鼠,女生组扮演鲤鱼,教师旁白,将故事讲述完整。
6、这些图片讲了小老鼠旅行的故事,我们来给故事起个名字吧。
四、讲述
1、有些小朋友有点迫不及待想试试了吧。
2、幼儿分角色(小灰鼠、鲤鱼、旁白)三人一组自由讲述。
3、请幼儿上前讲述并点评。
五、结束
小老鼠真聪明,把西瓜皮变成了一只西瓜船,我们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西瓜皮还可以变成什么,再来编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1、流程清晰,层层递进,并结合活动目标一步一步的进行完成。
2、活动中对话框的设计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两点,并把这一两点即作为了活动的目标解决之一,也作为活动难点之一进行开展,在这一对话框的使用过程中,幼儿对它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在活动的后半部分也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这一对话框的使用。但是这一对话框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它的箭头有多方向的标志。
3、在第三环节中出示对话框,并让幼儿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对幼儿有一个具体递进式的要求,比如在第一、二幅讲的时候就简单的'说一说小动物要说的话,第三、四幅的时候能不能用上故事中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一定情感流露。
4、活动的第四部分让幼儿通过对这一个故事的理解,以通过对话框的运用我对这一故事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后的情况下,让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虽然这一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递进,但是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放在大班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
5、可以将图片放大,或使用PPT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在活动课堂中看到老师这一精致、生动的故事图片内容。
小百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
西瓜船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细致地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序排列,并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情节想像,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较有条理地表达图片内容,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想像力及创造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排图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习互相帮助。
3.通过讲述活动,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有自救意识。
4.在活动中充满自信心,积极开动脑筋,有独特的见解。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用挂图4张,设计成相片的形式;教学用排序框一个,鼠妈妈的头饰一个;字卡一套;每人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在舞台上布置一个场景:西瓜船在水上飘着。
(二)知识经验准备 课前请大班的幼儿排练木偶故事表演。
三、活动过程
(一)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老师打扮成老鼠妈妈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鼠妈妈。刚才,我上了趟照相馆。瞧!这是我的两个小宝贝:油油和吱吱。(出示小老鼠的合影)他们可爱吗?他们可淘气啦,就说昨天吧,我带他们去春游,可他们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你们猜猜这是怎么回事?看看我昨天拍下的相片就会明白啦!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画面的内容,着重讲角色的动态。
然后引导幼儿由画内向画外推想:两只老鼠怎么会在小河里?对画面的前因进行发散性联想,鼓励幼儿想得不一样。观察图片可采用问题启发法:图上有谁?他们怎么啦?从哪里看出他们遇到了危险?(丰富词:危险)心情怎样?(丰富词:着急)油油和吱吱有什么
不同?(观察动态)他们坐的是什么?怎么找到的西瓜皮?
2.无序地出示图三和图四,让幼儿排一排,说一说:这三张图怎么排?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这样排?着重讲图三和图四的排列顺序及理由。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大胆地想像合理的情节发展。启发性提问:油油和吱吱怎么会爬上西瓜船?为什么青蛙在推西瓜船?小老鼠们怎样找到青蛙哥哥的?青蛙哥哥为什么会坐在西瓜船里?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出示图二,进行插排讲述。启发幼儿讲出:这张图应该插在哪里?为什么?要讲出图二排在图一和图三中间的道理,引导幼儿看出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
5.按自己的合理设想进行完整地排序和故事讲述。先自由地排序,然后练习编故事,把油油和吱吱的经历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帮助幼儿寻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故事要编得合理,有说服力。尝试给故事起名字。
(三)把故事完整地再现一次。利用木偶表演增强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看完表演,鼠妈妈请小朋友评价故事的人物形象: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我的两个小淘气说吗?告诉他们今后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你们喜欢青蛙哥哥吗?想对他说什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习自我保护和互相帮助。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配合认识水和浮力,了解水的性质及如何利用浮力。
健康:学习在水中如何自救,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安全的重要性。
五、生活中渗透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吸取小老鼠淘气、冒险的教训,引以为戒,不做对自己造成危害和会危害别人的行为。注意安全,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另外,学习青蛙助人为乐的行为,主动帮助别人。
六、环境中渗透 把木偶道具投放到语言角或艺术角,方便幼儿随时取放进行表演。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区分安全与危险的行为,告戒幼儿尽量远离危险。鼓励幼儿帮助别人。
八、活动评价。
西瓜船课件 篇5
中班《西瓜船》的动画课件教授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看出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2、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西瓜船》的动画课件一套,幼儿每人一套《西瓜船》的.图片。盛有水的塑料盆10个,玩具若干。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看出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难点是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组织幼儿坐好,准备上课。
2、出示水盆及玩具。(小朋友,今天老师用许多小盆排成了一条小河,在小河的岸边有许多玩具,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这些玩具送到河对岸去,而且玩具不能弄湿。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能。好,下面请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把这些玩具送过小河。)幼儿动手帮老师运玩具。
3、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玩具运过小河的。
二、展开:
1、出示课件画面(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西瓜船、小河、两只老鼠。今天两只老鼠〈吱吱和闹闹〉和西瓜船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
2、请小朋友拿出粘有兰花的图片(图一)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图上有什么?老鼠吱吱在哪儿?闹闹在哪儿?两只老鼠怎么在小河里?(对画面的前引进行想象,鼓励幼儿向的不一样)
3、图一讲述完后出示图三图四,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上有什么;然后引导幼儿动脑筋将三张图排一排,说一说。(这三张图怎样排?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样排?)着重讲图三、图四的顺序及理由。
4、排好、讲好后,出示图二进行插图讲述:请小朋友打开粘有红花的图片看一看,这张图片应该插在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将出图二排在图以图三中间的理由,最后将四张图排好完整地讲述一遍)
5、请小朋友给排图讲述起名字。
6、请小朋友观赏动画课件《西瓜船》(大家看看、听听和小朋友编的故事一样吗?)
活动结束
1、讲完后问一问幼儿的感受:“你喜欢图中的谁?为什么喜欢它?(从中体验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幼儿养成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3、请幼儿帮助老师把上课的用品收好。(自然下课。)
西瓜船课件 篇6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像,并能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2、能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使用完整连贯的句子编讲合乎情节的内容,完整的讲述整个故事。
3、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间应互相帮助。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西瓜船》课件、每组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白板一块。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进行合理想象。
难点:根据图片内容想象并讲述故事。
四、活动过程
1、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西瓜皮可以用来做什么?
2、观察图片一,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发生在什么地方?
(2)图片里有谁?
(3)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图片二,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1)发生在什么地方?
(2)图片里有谁?
(3)他们在干什么?
(4)他们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会说什么?
4、观察图片三
(1)发生在什么地方?
(2)图片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5、观察图片四,理解图片内容。
6、幼儿分组,合作将4幅图片进行排序。
(1)按照图片的顺序,创编故事内容并讲述。
(2)请每一组派代表分享本组创编的故事。
7、教师示范讲述故事。
8、给故事起名字。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活动区中用操作卡排图讲述故事。
六、活动反思:
1、流程清晰,层层递进,并结合活动目标一步一步的进行完成。
2、活动中对话框的设计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两点,并把这一两点即作为了活动的目标解决之一,也作为活动难点之一进行开展,在这一对话框的使用过程中,幼儿对它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在活动的后半部分也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这一对话框的使用。但是这一对话框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它的箭头有多方向的标志。
3、在第三环节中出示对话框,并让幼儿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对幼儿有一个具体递进式的要求,比如在第一、二幅讲的时候就简单的说一说小动物要说的话,第三、四幅的时候能不能用上故事中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一定情感流露。
4、活动的第四部分让幼儿通过对这一个故事的理解,以通过对话框的运用我对这一故事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后的情况下,让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虽然这一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递进,但是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放在大班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
5、可以将图片放大,或使用PPT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在活动课堂中看到老师这一精致、生动的故事图片内容。
西瓜船课件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近期的学习主题是了解水果的用途,在学习西瓜的用途时幼儿兴趣点很高,联想出很多有创意的用途,根据现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和幼儿语言的表达情况设计了这堂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能自主的讲述故事,提高其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排序,画画的方式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便于幼儿复述故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语言,爱上听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故事大概
难点:幼儿能续编故事结局
活动准备
故事情节图卡片数张、故事挂图、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出示出一张后让孩子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引出故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播放录音讲述故事,让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一遍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可集中幼儿注意力
将打乱了的故事情节卡片贴上黑板,让幼儿来排序,并讲出为什么要这样排
分组进行,每组一套情节卡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来排一排,并讲述故事大概
三、结束环节
每组派一代表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们来评一评谁讲得最好
四、延伸部分
想一想这个故事后面还会发生些什么?回家讲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来帮你想一想?
教学反思
1、活动准备上如果能准备些实物道具将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幼儿的.记忆
2、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来说,所以教师不能占主导应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来进行活动,多让幼儿来表达,多给予精神奖励
3、活动最后可采用让幼儿来画一画今天的故事,锻炼幼儿的手指发育,培养其对色彩的认识,用一个主题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西瓜船课件 篇8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西瓜船》
活动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身讲述故事的兴趣;
2、能够初步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初步增强动脑能力。
3、丰富词汇:漂、靠岸等。
活动准备:
图片五张、PPT课件
推荐课件:大班语言课件《西瓜船》PPT课件
下载地址:ppt/1334.html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西瓜的图片,引出西瓜船的主题。
2、依此出示四张图片,为幼儿讲述《西瓜船》的故事。
3、出示完整的四张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排列图片,然后讲述故事。
4、请一名幼儿讲述故事,结束活动。
附故事:西瓜船
有一天,老鼠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大的西瓜,小老鼠见到了那个西瓜又甜又大,赶紧一口把它吃了。吃完了西瓜,小老鼠想了一个好办法,它用剪刀剪啊剪,把西瓜皮剪了一只西瓜船。小老鼠带着妈妈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坐着西瓜船去旅行。西瓜船走着走着,小老鼠看到了一条小鱼,他跟小鱼打招呼,想跟小鱼玩,小老鼠想把小鱼捉回去。一不小心他把手伸得太深,掉到河里去了。老鼠妈妈赶紧把他拉上来。走着走着,突然,浪翻过来,西瓜船摇来摇去,小老鼠和妈妈都很害怕,妈妈捂住耳朵,小老鼠拉着妈妈的衣服。这时候,有一只小青蛙游过来帮他们用力推船到岸边,一会儿他们就上岸了。小老鼠很感谢小青蛙的帮忙。小老鼠和妈妈还送了礼物给小青蛙,就是他们的西瓜船。小老鼠跟小青蛙说:“谢谢小青蛙。”小青蛙跟小老鼠说:“不用谢!小老鼠再见!”小老鼠也跟小青蛙再见了。
西瓜船课件 篇9
教育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的故事
1、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西瓜船》故事吧!
西瓜船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办法。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图片7幅、
2、课件《蛤蟆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啊!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图片二、三师: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帮它想了什么办法?(幼儿观察图片)师:青蛙的这两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理由。)师:那我们来看看蛤蟆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图片四师: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地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什么?(竹管)蛤蟆看见竹管,一下想出了好办法。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讲述)
4、出示图片五、六师: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述第三、4段故事。再请幼儿讲述。)师: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还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费了,这时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师小结: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开关了,而且他们还在水龙头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看,这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排着队轮流喝起了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5、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观看课件)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来把这个故事欣赏一遍。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观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6、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师:我们小朋友要像这只蛤蟆一样爱劳动、爱动脑筋、关心别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西瓜船课件 篇11
一、课文简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和向往。
二、生字。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并记住生字的笔画顺序。
三、二类字。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新笔画。要求记住名称,给出名称能正确书写出来。
“”横折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折略直,到起钩处顿笔,然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乚”竖弯钩,起笔向右下顿笔,顺势向下由重到轻行笔,自然转弯,而后向右顺势行笔,向上钩出。注意底部要有弧度,一笔写成。五、新偏旁。要求记住偏旁的名称,并能根据名称写出正确的偏旁。
“门”门字框,左坚和点不要靠得太紧,横折钩的起笔对准点画的尾部。偏旁要略宽。带“门”的字有“闪、问、间”等。
六、近义词。
弯——曲
七、反义词。
弯——直 小——大 坐——立
八、词语解释。
船:水上的交通工具。只:本文中指仅仅,惟一。闪闪:形容光亮四射或闪烁。九、段落简析。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夜空中一些事物的特点,月儿两头弯弯的、尖尖的像小船。以“弯”和“尖”两字写出了船儿和月儿的共同特点。]
十、课文提问
“我”真的坐在小小的船里吗?
没有。这是作者的想象。意思是:“我”看着月儿,把它想象成小船,并想象“我”坐在了“小船”里。
十一、多音字。
只:[ zhǐ ]只有、[ zhī ] 一只
十二、仿写。
按课文填空。___________的月儿 ___________的船 ___________的星星 __________的天
2.你还能想到什么?仿写一下
闪闪___________ 蓝蓝的___________ 弯弯的___________ 小小的___________
十三、练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在、两、星、有、船、闪
2.照样子,加一笔,变新字。
大——天、日——()、口——()、了——()、木——()、人——()
3填一填,做一做。
弯弯的___________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___________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__________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小小的船是么样的?( )
①两头圆 ②两头寒
3.“我”在船里看到了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十四、一年级的考卷中已经有简单的阅读理解了,希望小朋友们多读课外书,增加识字量,考试时现场拼读浪费做题时间。阅读理解要求掌握“数自然段和句子”,希望小朋友们在做预习时就多加练习。
西瓜船完整的绘本图片
活动目标:看图编讲之前和中间的情节。
喜欢帮助别人。
发展幼儿想象力与社会行为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挂图、西瓜皮
重点:看图编讲之前和中间情节。
难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连贯语言讲述。
解决策略: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与教师相应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幼儿看图编讲之前与中间的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西瓜船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自主的讲述故事,提高其自信心。
2、通过排序,画画的方式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便于幼儿复述故事。
3、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语言,爱上听故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故事大概。
难点:幼儿能续编故事结局。
活动准备
故事情节图卡片数张、故事挂图、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出示出一张后让孩子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播放录音讲述故事,让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一遍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可集中幼儿注意力。
将打乱了的.故事情节卡片贴上黑板,让幼儿来排序,并讲出为什么要这样排。
分组进行,每组一套情节卡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来排一排,并讲述故事大概。
三、结束环节
每组派一代表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们来评一评谁讲得最好。
四、延伸部分
想一想这个故事后面还会发生些什么?回家讲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来帮你想一想?
教学反思
1、活动准备上如果能准备些实物道具将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幼儿的记忆。
2、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来说,所以教师不能占主导应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来进行活动,多让幼儿来表达,多给予精神奖励。
3、活动最后可采用让幼儿来画一画今天的故事,锻炼幼儿的手指发育,培养其对色彩的认识,用一个主题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