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大部份人会以此为契机写一份总结提升自我。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攻坚医改 改善民生 和谐医患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
----SN市ZS区卫生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局班子精诚团结,创先争优,带领ZS卫生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总体基调,突出规模扩大、结构调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招大引强年、环境创优年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强力攻坚四大会战。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卫生事业实现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新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暨实施方案的开局年,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年。面对十分繁重的医改任务,围绕群众健康权益,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用改革的手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职工医保参保167697人,参保率10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44675人,参保率100%,较去年提高2.8%;新农合参保336320人,参保率100%。
2、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290元以上;三项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人均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475%以上;扩大了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医保目录内药品、基药目录药品和一般诊疗费全部纳入报销范围。
3、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支付比例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完善监控管理机制,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累计资助参保17785人,救助困难群众17785人次,救助金额39.46万元。
5、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建立了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居民参加商业补助保险,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6、提高医保管理水平。推行市内医保即时结算,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异地即时结算;加强医保基金收支和风险管理,今年新农合结余500余万元,结余率6.25 %,累计结余1000余万元,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有序运行。
7、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职工、居民和农民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1、基本药物全面覆盖。巩固基药实施成果,在全区14个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药的基础上,今年又将357所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实施范围,自此全区371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按照3个100%的要求全部配套、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2、规范基药采购机制。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全区14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基药全部实行集中网上招标采购,村卫生室所用基药由所在乡镇卫生院代购,区卫生局实行集中统一支付;区财政调度安排100万元作为保底周转资金,以确保基药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与11家医药公司建立了供货关系,全年集中统一招标、采购、支付基药1117.86元。
(三)基层卫生综合改革
1、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公基卫人员工资和绩效由财政全额预算;村卫生室人员按5000元/人年由财政安排;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落实了人均25元/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按人均4元/年予以补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般诊疗费(10元/人次)和村卫生室的一般诊疗费(5元/人次)纳入医保全额支付。
2、深化编制人事改革。完成了医疗卫生单位机构设置和核编、定员、定岗工作,全区共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1人,差额编制958人。
3、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建立起了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管理靠合同的人事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绩效工资按70%作为基础绩效,30%纳入奖励性绩效,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特别是区保健院坚持人才结构合理、配套措施完善、人员能进能出、待遇同工同酬的原则,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废除编制限额的制约,打破身份地域的限制,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材,建立了内聘人员与在职职工同工同酬的分配激励机制。
4、建立卫生信息平台。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在去年村卫生室电脑覆盖195个的基础上,今年又下发电脑213台,并与移动公司签订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接入端网络搭建协议,逐步建立起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稳定运行。
(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拓展公立医院改革。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探索性开展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
2、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等医疗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
3、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投资2900万元的区医院新住院大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显著改善病员就诊环境;投资33万元,新增1辆救护车,完善院前急救;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5人,开展适宜新技术12项,建立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1个;推行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规范医疗行为;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继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结为区域协作医院后,又成为成都军区总医院辅导医院;区保健院不等不靠,自加压力,自我突破,成功创建为全市首家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五)统筹相关领域改革
1、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实施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634750人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公共卫生实现了均衡发展。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启动了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
2、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完善了与开发区、河东新区、创新工业园区区划调整后的卫生服务区划及功能调整;与区药监局完善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职能、人员转移;制定了ZS区区域卫生规划,明确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全区医疗机构土地划拨增量595㎡,增加床位35张;积极申报ZS区中医院建设。
3、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启动了新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和新一轮达标上档复评工作,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强化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促使四合理机制的建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起了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区参合农民336320户,336320人,参合率达100%,人均筹资290元,共筹资9753.28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681.6万元,中央、省、市、区财政将补助8071.68万元)。共有18482名参合农民住院并享受补偿,住院费用8182.1万元,次均费用4427元,补偿4825.68万元,报付比达85.49%。
2、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运用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进修、函授、下派、引进等多种形式,加大检验、影像、药剂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招收了2名定向免费临床医学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6名,在岗培训516人次,其中乡镇35人次、村341人次,社区140人次;双向选择8人,公开考聘36人,引进优秀人才5人,培养区级拔尖人才2人,学术带头人2人。
3、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初步建立,按照上帮下、大带小、强扶弱的办法,开展对口支援、主题支农和巡回医疗、送医送药活动,采取资助资金,援助医疗设备,免费进修学习,开展适宜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和双向转诊等方式,全面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区医院与老池乡等11个乡镇卫生院和老拱桥等60个村卫生室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保健院对口支援河沙、西宁,疾控中心支援保升、老池、复桥,卫生监督大队和培训中心支援新桥,合管中心支援唐家。派遣二级医院8名专家支援乡镇卫生院和选派5名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的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
4、健康体检。对建档困难职工体检由区总工会完成。
5、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在全区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3393人,补助168.9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7%,严格控制剖宫产指针,剖宫产率降至43.53%,无孕产妇死亡。
6、助听器救助。由区残联完成。
7、开展婚前、孕产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健康检查率保持在50%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保持在80%以上,逐步减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
争取并到位项目资金10650.01万元,其中非常规项目资金747.91万元(保健院能力建设18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300万元,信息系统建设411.91万元),常规资金9902.10万元(新农合补助资金7324.43万元、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660.09万元,村医补助71.84万元,基药补助489.22万元,其他专项资金356.52万元)。投资580万元启动了河沙、复桥住院楼新建工程和新桥、西宁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投资55万元完成了10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通过落实工作网络化、服务内容格式化、管理办法信息化、督查过程质控化的 四化机制,助推ZS公共卫生再上台阶。
1、健康档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1.6265万人,建档率达81%;其中电子建档40.7802万人,电子建档率达79.35%;建立农民健康档案26.7562万人,建档率达81.89%,其中电子建档25.9099万人,电子建档率达79.30%。
2、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36期,制作健教宣传栏310个,刊出127期,印发宣传资料18.4229万份。
3、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常规接种:乙肝疫苗10805人次、卡介苗4729人份、脊灰疫苗16819人次、百白破疫苗17119人次、白破疫苗2860人份、麻疹疫苗5087人份、甲肝疫苗3256人份、流脑及流脑A+C疫苗11601人份、乙脑疫苗7468人份、麻腮风疫苗4083有效人份。
4、传染病防治。1-10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病的乙类传染病9种2125例,丙类传染病6种1317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对425例非住院结核病人、32例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5、儿童保健。全区0-6岁儿童 人,均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61%,新生儿访视6271人次。
6、孕产妇保健。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15%,其中产妇建档2384人,产妇保健已完成档案人2096人,产妇保健管理14008次。孕妇管理建档426人,孕妇保健管理1223次。
7、老年人保健。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累计共建档50466人,其中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16866人,实行死因登记报告610例。
8、慢性病管理。累计登记管理高血压19431人,糖尿病6152人,规范管理高血压19431人和糖尿病6152人,规范管理率率分别为100%和100%。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每季度进行随访了解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全年新增病人728例,累计1292人,规范管理1292人,规范管理率为100%。
10、卫生监督协管。在11个乡镇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考核认证并聘请35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建立了协管员制度,实现了卫生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覆盖。
狠抓了以甲流感、霍乱、手足口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处置可疑疫情35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传染病管理规范有序,强化艾滋病监测和行为干预,实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有效遏制蔓延趋势;巩固了无脊灰状态。儿童计免稳步推进,扩大了国家免疫规范范围,Ⅰ类疫苗免费接种8万余人次,免费金额16万余元,计免相关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结核病防治有序开展,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清理了卫生行政许可项目,现有许可项目9项,全部纳入区政务中心办理,做到严格审查、严格发证、程序合法、依法行政;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饮用水和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疗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以保障母婴安全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一法两纲和三网监测工作,实行人员蹲点联系指导制度,强化基层妇幼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区婴儿死亡率3.38,0-4岁儿童死亡率4.30;新法接生率达100 %,住院分娩率达99.97%,死亡率为2.15,高危孕产妇住院监护分娩率达100%。
创先争优。围绕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争当人民健康卫士主题,按照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作用明显的工作标准,以科学领导为目标要求,以创先争优为有效载体,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对口支援。采取资金援助、设备支援、技术协作、理念更新和管理提升等多种方式对口支援盐源县妇幼保健健事业,住院分娩率由原来的33.82%升至现在的71.96,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也大幅下降,产科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现致力于创建国家一级甲等保健院。
无偿献血。组织无偿献血1800人次,献血36000ml,保证了临床用血需要。
两化互动。深刻认识两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卫生部门的任务,认真分析卫生工作在两化互动发展中的作为,将两化互动发展作为于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两化互动发展谋划和布局。
一是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过大,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浪费并存这一问题将长期存在;二是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脆弱,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三是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医疗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四是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卫生院还停留在求生存阶段;五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个别品种难采购、难配送、价格虚高等制约医改推进的制度性问题,对村卫生室实施情况监管难到位;六是卫生信息化水平低,资源共享差;七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一费制改革难度较大。
1、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医疗药物制度,健全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工作思路:调整重心,强化装备;提升技能,改善服务;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医患和谐,科学发展。
3、工作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抓好卫生惠民利民工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4、具体工作
(一)以公共卫生为中心,加强重大疫病防控
(二)实施卫生民生工程,推进卫生惠民利民
(三)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四)强化提升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七)完善卫生信息网络,大力实施阳光政务
(八)加强中医中药工作,推进中医继承创新
(九)加强无偿献血工作,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十)加强党团协会工作,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dg1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全区卫生工作思路
2009年,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有力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各级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获得了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重大疾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坚持抓早、抓主动,及时部署安排防控工作,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
(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区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泰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庄镇卫生院扩大内需扩建工程已全面完成;中医二院改扩建工程规划已获批准;社区卫生服务站改貌建设15个,其中新建10个,扩建5个;村卫生所改貌建设27个,其中新建17个,改扩建10个。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新提升。在全区开展了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机构设置招投标工作,有5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取得了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资格,向社会公开招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积极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全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66个,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全覆盖,其中有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为五星级站,其它站都达到了二星级站以上标准。圆满完成省卫生厅在我区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了全区社区卫生信息管理互联互通。卫生职能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大医院专家进社区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得到巩固。全面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查体及入户健康调查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家庭健康档案,目前,已为17.6万家庭53.2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受益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四)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开展妇幼保健进社区活动,实现城区围产保健服务,完善儿童系统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妇幼保健管理模式。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及《出生医学证明》办证和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积极推行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婴幼儿保健三期保健,各项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共查治妇女病46510人,产妇系统管理5423人,高危妊娠专案管理275人,住院分娩率100%,母乳喂养率97.01%,无孕产妇死亡。出生5566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59037人,体弱儿管理26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47,婴儿死亡率5.03。无孕产妇死亡病例。
(六)卫生监督工作扎实推进。以迎接全运会、泰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执法的力度。与相关部门配合,先后开展了春节、五一、十一运及中高考期间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和医疗机构专项检查等一系列监督执法活动, 2月14日,全省卫生监督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卫生监督机构的200余名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区卫生监督力量下沉的现场。
(七)中医药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在去年创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将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列为全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对照标准,狠抓各项指标的落实,切实取得了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保创建的效果。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八)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单位以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为总抓手,着力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开展便民、利民、惠民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卫生宣传、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客观分析和把握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事业高度重视,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委、区政府将各项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年以来,张志华书记、宋洪银区长多次对卫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处镇也积极落实扶持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卫生事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力度不够大,医疗专家少,特色优势不明显;三是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执法、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依然薄弱,与群众的期望值,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超前谋划,及早部署,争取明年工作的主动权
2010年是改革年,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年。全区卫生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服务好、质量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施两大工程(卫生基础设施改貌工程、卫生行业形象提升工程),完善三个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创建四项机制(工作一线机制、内部科学管理机制、督查工作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切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卫生、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中医药),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抓好卫生基础设施改貌建设。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大事、实事项目,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基础设施改貌建设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完善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开工建设中医二院改扩建工程,完成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以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卫生所的改貌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全区卫生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设备更新,为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管理。巩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年活动,以规范服务、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基础上,实现社区卫生信息共享,对重点管理人群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城市社(本 文来 源于 我 的学 习网 htTp://]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30个。开展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60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在5个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一体化管理。大力开展专家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及中医药进社区活动。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推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和单病种限价收费规定,完善新农合一证通和即时结算报销制度,方便群众报销;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用药和收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农合四级联网微机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100%,农业人口覆盖率达100%。
(四)提升疾病防控与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继续抓好麻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抓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按照市里部署,做好与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做好与安监部门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调整与衔接,完善基层监督执法体系。
(五)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区、处镇、村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处镇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处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基层人才培养,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多种形式互惠合作,完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卫生所达到15个。继续开展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集中采购供应达100%。完善镇(处)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六)创新妇幼卫生工作模式。全面实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保健(三期保健)的综合系统管理模式,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加强中医和科技兴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继续推进加快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积极开展中医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加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全区科技兴医工作,年内创建成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八)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提升作风建设水平。着力开展服务与质量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务求实效,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集中、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扎实深入地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任务目标;保持市级文明机关称号,行评位居前列。另外,还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宣传工作,搭建宣传载体,灵活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把卫生系统的好经验、好做法、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宣传出去,把卫生系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出去,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卫生、关注卫生、支持卫生,为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市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27 号)、XX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全面完成2009-2011年六项重点改革任务为目标,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促进中医药发展,统筹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卫生信息化等各项卫生工作。
2011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抓好医改阶段性目标任务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全市共有258.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9.84%,比去年增加1.43%。出台《XX市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进一步优化补偿方案,提高报销比例,乡镇级达到90%。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地方性病纳入特殊门诊病种范围,病种扩大到20种,重症尿毒症等补偿封顶线达到4万元。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和提高农村儿童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全市各县区交叉定点、即时结报,方便群众就医。稳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新农合向精细化管理迈进。1-9月份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3亿元。继续完善大病补偿补偿方案,住院年度内累计最多可补偿33万元,最大限度降低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全市49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100%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同时, 我省455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实行100%报销补偿。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以市政府出台《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暂行办法》(莆政办85号),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基本药物制度初见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均药品收费持续下降。
3、基层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努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7个县(区、管委会)均完成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以及专项补助,均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市49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100%完成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实现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100%覆盖。在全市选择首批170家村卫生所开展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试点,并实行一体化管理。市政府5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继续推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计划分两年时间对516所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建设。
4、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人才,1-10月份选送了19名医师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62名医师参加全科医师(临床类别)岗位培训,19名中医师参加全科医师(中医类别)岗位培训。面向乡镇卫生院,委托XX学院,招收46名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定向委培生。招聘临床医学专业(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本专科学历的往工作总结之家充实到乡镇卫生院,依托市第一医院和XX学院附属医院,培训66名全科医师,为卫生院储备后备人才,启动新一轮的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226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举办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班,对49名院长(主任)进行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2011年,与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对2400人进行12天(72学时)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管理对象的卫生知识培训,重点对经营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管理相对人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成立市健康教育促进中心,整合各方力量,扎实做好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升。1-9月份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51.89%、农村50.46%,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开展2011-2012年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常见妇女病免费检查为民办实事工作,通过新农合补偿、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民间慈善机构捐赠等渠道,为确诊两癌的低保妇女进行免费治疗,目前正在制定计划、组织统筹,其中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北岸开发区已完成摸底工作。。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省内率先通过婚检医学检查和乡村医生两个渠道为目标人群发放叶酸,努力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和服用率, 1-9月,全市共有33241名农村育龄妇女(包括流动人口)免费或自购增补叶酸。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人均400元的补助,1-9月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8828人,完成率68.51%。实施农村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拟在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和涵江区开展7000多例,市卫生局、财政局已下发《关于印发2011年XX市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1-9月,全市血清学筛查共255例,完成率3.64%;超声筛查共124例,完成率1.77%。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在城厢区启动中央补助地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为民办实事光明行动项目。已为912例(完成率76%)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所有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脱残标准,无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继续做好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农村卫生改厕1-9月份已完成省下达改厕任务的95%。
6、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全市所有的三级医院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建立市县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联合体,通过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形式开展对口支援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三级康复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广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全市三级医院和3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全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规定水平,加快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推进建设儿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3个临床急需发展学科。
7、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深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便民门诊服务、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十项惠民便民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医院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11个医疗质控中心的专项督导,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认真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1-9月份共受理医疗事故鉴定8例,中(终)止1例,已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例,其中4级医疗事故1起,均不属于医疗事故,协调医疗纠纷15例。
8、卫生信息化加快建设。升级改造区域卫生信息专网的网络基础设施,保证全市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的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并将专网触角延伸至村卫生所;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用云计算、云存储先进技术,集中全市各主要医疗机构医疗业务系统应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加快县级及以上医院改革,在全市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区域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加强医疗质量等环节管理;推进区域pACS建设,在全市建立两个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服务,实现集中诊断和协同医疗;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录入模块,提高录入效率,使用居民身份证号作为唯一索引,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灵活应用;方便群众就诊,全市各医疗机构已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和新农合以卡代证功能,新农合参合人员能够跨县区和异地报销补偿;开发村卫生所医疗业务系统,开展普通门诊即时结报,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和参合农民保障水平。
9、各类重大活动、会议卫生保障有力。扎实做好海峡论坛活动、艺博会、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射击冠军赛、全国飞碟锦标赛预赛、全省科技人才活动周、XX市党代会、电视剧《妈祖》开机仪式等重大会议和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1-9月,共参与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共22个,出动卫生监督员共1526人次,检查执法525多次;派出医护人员1426人次,急救车185多辆次,保障人数达225万多人次,诊治4922人次,确保了卫生防病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二、强化重大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做好各种疫情的防控工作,传染病发病数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巩固我市无脊髓灰质炎成果,做好其他常规免疫工作。开展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XX市碘盐监测方案,对全市5个县区食用碘盐进行监测,监测地氟病病区改水工程13个。启动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创建工作,下发文件,制定控烟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创建工作培训会,全面部署禁烟工作。充分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的预防接种宣传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5.15世界防治碘缺乏病日、爱牙日等开展卫生防病科普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
2、抓好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加快迁建市妇幼保健院前期工作,加快XX学院附属医院新区搬迁,加快市皮肤病防治院门诊大楼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设备配备,扶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市卫生监督所检测能力建设,加强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升级及救护车等医疗设备采购。
3、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市级检查评估专家对照《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考察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各中医院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确保中医医院管理年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市已顺利通过省卫生厅检查评估。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作为今年民生工程战役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迎接省级卫生城市五年复核验收,全面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三个阶段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城乡除四害工作以及卫生评比工作,健全完善以块为主、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可能出现的台(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
;卫生健康网:)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期间的卫生消杀准备工作,严格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继续参与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家园清洁行动,完成农村改水自来水监测任务,全面完成省下达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任务,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各级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社区,继续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市区群众卫生知识普及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5、着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面对9.1特大强降水袭击,科学组织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开展灾后自救、卫生防疫消杀、食品饮用水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任何疫情。加强急救网络建设,1-9月份,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电话共接到求救电话101701次,出诊14957人次,出动医务人员33306人次,接诊病人11102人次,抢救危重伤员成功率92.8%。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与报告,下发《关于规范事故灾难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莆卫应急91号),明确事故灾难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送范围、报送报告主体及报送方式等。荔城区正在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组建由各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市本级组建了一支由医疗救治、消杀、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监督、检验等共5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综合医疗救治队伍,成立了手足口病、霍乱防治等专家组,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及时、有序、高效处置。抓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现状与需求调查,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现状和制度建设需求,为预警制度建设提供依据。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做好节假日期间和强台风、强暴雨等自然灾害期间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的卫生应急保障。组织各医疗单位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做好防灾救灾急救技能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卫生事件的诊疗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提醒广大群众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卫生监督执法持续加强
1、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圆满完成各类重大活动和重要领导人在莆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制定下发了《2011年XX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方案的通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有效治理餐桌污染,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狠抓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05人次,车辆103车次,检查医疗机构143家次,取缔医疗机构19家,罚款6.3万元。对全市8家持证美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到位。结合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对医疗广播广告和影视广告的监督监测,密切关注报纸和户外医疗广告的发布情况,对发现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责令整改。
3、加大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监管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对公共场所进行复核监测。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完成上半年全国城市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完成省餐桌污染上半年的二次供水监测抽检任务,共抽检34份水样,合格率100%。
4、加强职业与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深入重点厂矿企业,排查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对7家市管医疗卫生单位和10家市管民营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防护情况调查,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具备与其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设施,确保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重点企业职业病危害预警监测、涉尘高毒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分发宣传材料6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58人次。
5、开展传染病及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强化传染病监管力度、扼制传染病疫情蔓延,对医疗卫生机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对3个县(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共抽查全市33所学校。积极开展消毒产品监督,促进生产企业规范管理,开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卫生监督检测,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部分产品进行抽样,并对检查发现问题的生产企业进行曝光。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从业人139人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6、强化卫生监督督导检查。组织市、县(区)50多名卫生监督员参加全市卫生监督员培训班,提升业务水平。落实卫生监督员派驻督导工作,加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卫生问题的监督管理,选派市级食品、公共场所、医疗、职业与放射卫生监督员定期进驻各县(区)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帮扶督导,深入全市开展了职业与放射卫生工作督导、学校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学校及托幼机构自备供水工作督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督查等。
四、卫生党建和卫生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大干开局之年,实现超千争百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新一轮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和创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推进全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营造评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举办市直卫生系统唱红歌、颂党恩文艺晚会,人民满意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新卫生新跨越巡回图片展,我与卫生同行有奖征文活动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扎实做好党务、院务公开,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等工作。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德考评工作,推动行风建设上新台阶。
五、存在问题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滞后。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虽然三核定工作(核定任务、核定收入、核定支出)已完成,但仍未明确工作数量和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困难。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内部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编外人员考核聘用工作进展缓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缺编情况较为普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不够理想,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2、医疗卫生人才依然匮乏。我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23人,远低于全省3.64人的平均水平,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和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新农合管经办机构力量薄弱,配置严重不足,需要加强经办队伍建设,提高基金运作效率。同时,卫生信息化人才缺乏,基层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相对滞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普遍缺少既熟悉卫生工作又精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人员,而且高层次卫生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
3、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全市基层卫生投入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个别县区财政配套能力不足,财政缺口仍较大,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较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进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
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继续做好新农合工作,加强宣传,参保率稳定在98%,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基础依然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任务、财务收支的核定工作,人员经费补助要同核定编制数挂钩,同实有人数脱钩,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员增效的积极性。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在市第一医院、XX学院附属医院建设10个市级重点专科,引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医学人才30名。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奖励资金,提高生活及工作待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进行分类补助。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清理化解历史债务工作,认真进行逐项、逐笔清理核实后剥离给政府。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联合办医、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把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合理分流和双向转诊。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总额预付、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县乡医疗联合体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二、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扩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整合全市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实现机房集中托管,资源共享;建设区域检验信息系统(LIS),成立区域检验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检验服务,实现集中检验和信息共享;实施建设全市统一预约诊疗服务平台,通过全国公共卫生热线12320电话和12320网站等途径,面向公众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健全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引入数字XX地理空间项目成果、固话三字段自动显示和手机反向定位等功能;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技术,实现无纸化病案管理,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提高系统安全性,防止统方,为医患纠纷提供证据;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建立完备的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机制;建设数字化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静息心电、运动心电和动态心电的网上存储和传输,实现从申请、计费、心电采集、诊断到报告传递等心电图检查全程信息化;建设医疗辅助决策系统,以各专业应用系统为信息源,通过对各专业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形成准确有效的统计信息来支持卫生局对所辖区域的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分析、决策;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市级平台建设,集成各类相关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实现指挥与决策的动态信息展示,提高各部门联动的应急处置能力;健全血液管理系统,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实现省、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间的用血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市血液溯源管理,稀有血型血源和血液库存调剂调配管理;推进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建设,统一配置妇幼卫生管理和业务系统软件,实现全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建设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加强干部保健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系统分析,建立有效的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疾病预警、动态监测、追踪服务机制;开展医院无线医疗应用,无线覆盖整个医院,实现医生移动查房、护士床边采集患者体征数据等功能,提高查房效率及就诊效率。
三、加快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加大对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应急设备配备、添置,特别是山区、海岛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急救设备添置。争取至2012年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将疾控机构的A类设备配置完整;至2013年,秀屿区、湄洲湾北岸、湄洲要将疾控机构的A类设备配置完整。有条件的县区要按照国家要求配齐A和B类的设备。到2015年,基本完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各类应急装备达到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标准80%以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实际,进一步放宽考录门槛,招录一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利用XX学院医学院资源,用3年时间,争取举办影像、检验专业的委培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委托XX卫校培养定向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人才,充实到村卫生所。争取由市财政出资,开展乡村医生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重点培训传染病防控、急救知识等)。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职称晋升时适当放宽条件,主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对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优先聘任。每年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选拔100-150名基础好的临床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转岗培训、骨干和规范化培训。落实卫生人才优惠政策,对县级医院在编制内补充全日制医学类本科、医技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基层医疗机构在编制内补充全日制医学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护理类、医技类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积极争取由县(区、管委会)卫生行政部门报县(区、管委会)人事行政部门同意,直接采取面试、考核的方式招聘。
五、加快卫生事业项目建设
争取三年内,二级以上医院的床位规模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30%。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及外资投资优质医疗资源,举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强对市妇幼保健院搬迁新建工程、市皮肤病防治院门诊大楼工程、市中心血站扩建工程、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建设。启动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4个县区的卫生监督机构办公场所业务用房建设,市、县(区、管委会)财政按照1:1比例,各投入20万元资金用于7家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添置设备。加快仙游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皮防院,荔城区中医院、北高卫生院,城厢区医院,涵江区医院、XX平民医院、XX华侨医院,秀屿区医院、笏石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强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争取市财政每年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预留100万元作为市级健康教育促进经费。
XX市卫生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县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12月8日)
2010年,全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全区、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艾滋病防治、新农合、医疗服务为重点,加强行业监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我局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的实施意见》(桂发〔2009〕2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五项重点改革 2009 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桂政发〔2009〕69号)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医改会议和区、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使制度、国家项目、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农村改厕等医改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今年9月上旬,我局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局长负责局医改办工作。并积极主动与县医改办共同做好我县各项医改工作。
(二)强化举措,卫生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2010年,我局承办自治区、南宁市和县级为民办实事共8件,县卫生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举措,攻坚克难,认真组织实施为民办实事任务项目,成效显著。
1.大力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今年,我县同时实施2009年和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我局切实加强项目组织领导,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带领全县卫生系统齐心协力,踏实苦干,有力推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自6月初实施工作正式启动至11月底,全县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标已经完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9600份,建档率为25.1%,完成国家新医改规定的2010年度25%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工作指标。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240次,健康教育受益群众33720人次。预防接种各类疫苗310353针次,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实补种24558针次。共报告乙类传染病例968例,丙类传染病例5598例,传染病报告率达94.26%。新生儿访视率95.62%,儿童系统管理率83.56%,超过了项目规定的新生儿访视率90%,儿童系统管理率70%的工作要求。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5.87%,孕产妇系统管理97.26%,均达到了项目要求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的工作要求。为65岁以上的22710位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5071人;管理重性精神病415人,随访精神病人514人次数,综合评估精神病人413人次。
2. 全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今年,自治区将艾滋病防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6月份,又正式启动了为期5年的艾滋病防治攻坚战。我局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艾滋病综合能力建设。今年6月,我局设立了艾滋病防制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独立的艾滋病防治科,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全县所有都配备了乡镇卫生院(兼)职艾滋病防治人员,并对组织进行专业培训。经我局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制办协调,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加5个编制,专用于充实艾滋病防治科力量。二是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截止11月底,全县共有24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制作艾滋病宣传广告牌23个,设置宣传栏24个,2489名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794名乡医得到了培训;砖砌材质固定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宣传栏已完成90个。三是落实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资金。10月,我县印发了《宾阳县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确定每年划拨5万元作为我县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基金,11月底资金已经落实到位。截止11月底,全县共接诊孕产妇1594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1565人,接受检测1462人,咨询率为98.18%,检测率91.72%,检出阳性产妇为0。1-11月共接诊孕产妇16293人,自愿接受免费咨询15312人,接受检测14504人,咨询率为93.98%,检测率89.02%,检出HIV阳性孕产妇11例,阳性率0.076%。对8例HIV阳性孕产妇进行母婴阻断服药治疗,已分娩的HIV阳性孕产妇共7例(1例在我县分娩,6例在南宁市第四医院分娩,共中有1例分娩时间为3月份,不属于减免对象),对6例阳性产妇进行减免(1例在我县给予减免,5例在南宁市第四医院给予减免)。共筛查55550份,自愿咨询检测756份,发现HIV抗体初筛阳性126人。
3.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我局精心组织,大力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农民参合率达90%的目标。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 807661人,参合率为91.49%,达到了区、市提出的参合率90%以上要求;我县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从100元提高到了150元;实行门诊统筹后农民缴纳的参合费80%可以自己支配和使用,门诊输液还有50元的报销。据统计,1-10月,我县参合农民共报销256919人次,报销金额8267.4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报销73222人次,住院总费用17692.86万元,报销金额7288.35万元;重大疾病补偿报销414人次,报销金额123万元;门诊支出报销159263人次,门诊总费用656.78万元,支出金额633.1万元;慢性病补偿报销17215人次,补偿金额86.93万元;住院分娩补偿报销6805人次,报销金额136.1万元。11月19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宾阳县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会,全面启动协议筹资工作,力争在2010年12月底前实现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4. 认真组织举办健康讲座,切实增强群众防治能力。截止10月底,已在我县中华镇、新桥镇、宾州镇、武陵镇、露圩镇、邹圩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古辣镇等10个乡镇开展了10场健康讲座,完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10场健康讲座任务。开展10期健康讲座,县、乡、村各相关部门共出动卫生专业人员121人;镇(村)政府干部14人、学校老师2人;参与群众1055人;出动车辆12辆, 悬挂横幅13条;发放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1055份;健康24小时 1055份;其他健康知识宣传材料15种4347份,通过举办健康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健康生活方式意识,增强防治能力。
5.积极开展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工作,使贫困孕产妇在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1-11月,我县共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2名,2名贫困危重孕产妇住院总费用306175.85元,共拨付救治费168093.23元(其中县级救治费50428.03元,市级救治费117665.20元)。
6.认真落实救助贫困肺结核患者民生工程。
我县为生活困难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免费治疗,截止2010年11月29日,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病人为310人,完成全年发现任务数的100%(310/310),2月末好转率96.13%(298/310),超过了国家85%的要求。
7.积极开展免费婚前保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做好免费婚检的检查工作,并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婚前保健宣传、服务工作,免费安排专车接送欲婚青年到定点医院进行免费婚检,免费婚检工作成绩显著。1-11月份结婚登记15876人,婚前医学检查13286人,婚前医学检查率83.69%,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婚检率达到80%以上要求。
8. 深入实施农村改厕工作。2010年我县获批2009年中央农村改厕项目5000座,项目资金300万元。项目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59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今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已于2010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5000座农村改厕任务的检查评估验收及农户补助兑现工作。另外,截止10月底,今年我县执行2010中央农村改厕项目任务3000座,已完成农村改厕3000座,目前已通过县验收2850座,资金兑现正在进行中,力争在12月初全部完成改厕任务。
(三)突出重点,大力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
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有效控制疾病流行。
1.全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等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今年3月,我县流行的手足口病来势凶猛,我局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全县医务人员全力以赴,终于取得了抗击手足口病的胜利,得到了自治区马飚主席的肯定。马飚主席签字要求桂林市学习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经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2010年出现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同时加强对全县26个医疗单位开展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主动监测,1-11月,全县监测发热病例14703例,其中流感样病例8329例,发热肺炎病例284例,监测中未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疑似人禽流感和SARS病例。狂犬病防控工作。狂犬病发病1例,发病率0.11/10万。1~11月,全县被犬猫等动物致伤累计6023人,伤口及时处理5959人,伤口处理率为98.94%;接种狂犬病疫苗6012人,暴露接种率为99.81%,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342人。
2.进一步规范传染病发病和疫情报告制度。1月~11月30日,全县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发病12947例,死亡35例,报告发病率为1382.49/10万,报告死亡率为3.74/10万。全县大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均能较好的执行传染病报告和登记制度,网上报卡及时率为99.88% ,报告及时率与去年同期(99.69%)比上升0.19%。
3.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工作。截止11月30日,卡介苗接种率98.94%,糖丸接种率97.46%,百白破接种率97.48%,麻苗接种率92.81%,乙肝疫苗接种率93.67%,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4.95%,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8.28%;积极开展常规免疫查漏补卡补种工作。全县累计补卡255人,补种7986人,补种9198针次,补卡率100%、补种率95.65%。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全年共调查摸底8月龄~14岁儿童184952人,应种儿童167307人,实种161350人,接种率为96.44%。
4.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11月30日,全县接到或监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89起,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11起,报告发病533例,病死1例。报告起数比去年同期(30起)少19起,报告发病数比去年同期(2376例)下降77.57%。11起事件中,手足口病疫情3起发病39例,急性结膜炎疫情2起发病164例,流行性腮腺炎疫情4起发病232例,感染性腹泻1起发病50例、风疹1起发病48例。全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1次。
(四)认真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以实施降消项目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管理力度,将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纳入重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目标和措施。至11月底,降消项目为我县孕产妇发放补助391.86万元。111月,全县高危孕产妇2950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危重孕产妇抢救16人,抢救成功率为93.75%;孕产妇死亡1人;新生儿破伤风发生0人,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28007人,管理率达80.05%。
(五)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着重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内需项目的建设。2010年,我局获批中央投资扩大内需项目3个。3个项目8月份已陆续开工, 至11月底,一是宾阳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40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520万元,业主自筹888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85万元,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完成,11月16日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为施工中标人,预计在12月中旬签订施工合同。二是古辣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扩建及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6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3万元。三是宾州镇文伟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60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万元的,已完成投资1万元。通过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六)依法行政,着力提高卫生行业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卫生监督执法活动。截止11月,共受理各类卫生行政许可事项2235件,已办结2235件,按时办结率100%,行政审批速度比上年提高了63.8%。共检查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5家,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2起,收器械10件,药品10箱,罚款约9.7万元。开展传染病执法检查,共检查625家,合格583家。积极开展全县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监督专项检查工作,共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991家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17份。积极配合县计生部门开展非法接生、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55家,未发现有违反《母婴保健法》的行为。对全县的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和放射诊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111户次,覆盖率100%。共立案查处卫生行政案件146起,处罚金额182420元,有力打击违法行为。
(七)创新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素质
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今年7月,我局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组织开展县直医疗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和药剂科长,以及县餐饮具消毒中心主任等13个岗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方法选拔任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我县卫生系统公开向社会招聘卫生技术人才91个,安置村官23人,为卫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八)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提高卫生干部队伍形象
一是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突出抓好理论学习。认真组织全县卫生系统对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项监督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围绕开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今年局党委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名,发展党员8名。圆满完成县卫生监督所党支部领导班子换届、县疾控中心党支部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换届)工作和县消毒中心党支部的组建。三是围绕行风建设,着力打造廉洁清正的干部队伍。广泛开展加强廉政建设,拒绝商业贿赂主题活动,使系统职工对商业贿赂的危害性得到充分认识,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得到增强。深入开展医德医风集中整顿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四是围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开展领导干部谈心活动。我局共收集整理谈心意见20条,并对照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落实。五是围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我局获2009年度宾阳县组织工作创新项目三等奖,宾阳县纪念七一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南宁市卫生系统第七届白求恩杯篮球赛(女队)第二名。
1.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我县人口众多,流动人口也较集中,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繁重,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而在公共卫生防治方面还存在人力不足等问题,还不能适应公共卫生工作日趋繁重的新形势需要。
2.深化医改任务繁重。涉及现行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也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推进过程中有大量棘手的难题需要研究解决。
3.医疗服务亟待改进。部分医院管理有待提高,服务环境和服务设施有待改善。少数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滑坡,导致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疗纠纷现象偶有发生。
4.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债务沉重,建设资金缺口大。农村卫生人才招不到、留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医疗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南宁市将全面铺开,我局将按要求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制定基层医疗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妥善地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二)下大力气抓好卫生惠民工程。
加强卫生体系建设,落实好县人民综合住院大楼建设、191个村级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力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深入实施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制度。
(三)继续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
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提高预防接种率。加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力度,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演练,落实好防疫物资和药品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诊疗规范,强化医务人员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五)扎实推进工作。
进一步完善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分级预警制度,健全妇幼急救网络体系。继续实施降消项目,使生活困难的高危孕产妇得到有效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六)加强党建和医德医风建设
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形成全系统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疗行为,倡导廉洁行医,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七)统筹协调抓好其他各项工作
加强卫生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营造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抓好爱国卫生、安全生产、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