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思德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02

张思德观后感。

认真观看一部作品后,优秀的电影会让每个人都产生不同的想法。为了保存好的想法和观点,我们需要撰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我们需要把握主要和次要关系。在以下内容中,您将全面了解“张思德观后感”的相关知识。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张思德观后感【篇1】

银幕上憨厚、淳朴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永远带着微笑的脸,温暖着每一个看见他的人。他的永不停止帮助别人的双手和大脑,值得每一个人的尊敬。

虽然电影可能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渲染手法,但仍能完美地表现出张思德的人格魅力。仅仅是从他开荒的身影,对于工作认真的态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做事默默无闻,不张扬,不邀功,以致于他参加了革命十几年,仍旧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这还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人民,念着的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干着。他不仅是解放时期人民的楷模,也是当代我们应当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服务而死,就是重于泰山。在当代,为人民服务也已不在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犹如泰山一般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也不在是政府们的事,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为人民服务就演成了为他人服务,为大家服务。

这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人存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在别人困难时的一次援手,在别人无助时的一个微笑,在别人寒冷时的一条棉被,在别人饥饿时的一个面包,这都是帮助,这都是为别人服务,这都是张思德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发扬

张思德虽然牺牲,可他的精神却没有因此而逝去,而且将永远的留存在我们的心里。在他以后的所有人,都已经将要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2】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眼里淌着泪痛苦地向战友们喊着:“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在泥沼上。杜泽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急着冲他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光,杜泽洲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大家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友的精神所感动,并称赞他善于动脑筋。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他太伟大了!他不顾自己,而且想着别人。我要向他学习!

张思德观后感【篇3】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___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___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___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xx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张思德观后感【篇4】

《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5】

我们的革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是因为我们拥有太多的像张思德那样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的小战士。我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的精神:那是爱的奉献。其实,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需要爱的奉献。而现实中,更多的生命只是计较着索取与奉献的比重,追求拥有更多的关怀。在我们的周围更多的是所谓另类的奉献,轰轰烈烈、争名争利。而真正的奉献是如张思德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很多人总是企盼着一生中有多少份被给予,而却忘了被给予的前提奉献。太多的人又总是计较自己奉献后应得到的回报。而那些纯洁的奉献者,他们确实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在无意之中拥有了更多的被给予。

生命是朵清纯的花,只需为世间奉献一丝清香,就是给世间一份回报。我体会到,世间最高的境界就是奉献,能乐于奉献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生命是什么?我寻找到了我要的结果与答案。看了《张思德》后,我读懂了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普通战士的一生,却感动千万人。跑!风里跑、雨里跑,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给老乡帮忙、为同志服务,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一直跑到生命的尽头,倒在烧炭的窑里。他普通、平常、说得少做得多、毫不起眼。正是他和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他们的身后留下了至今仍回响在天地间的声音: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6】

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既有对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无比敬佩,也对他的不幸牺牲感到痛心。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非常积极非常负责任,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可以,为了不耽误主席返回的时间,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返回,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积极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助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己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己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后来为了结婚而贪污集体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助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助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起。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己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可以不接受。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一定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己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应该继续发扬。

毛主席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毛主席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篇7】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主席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给毛主席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20--年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张思德观后感【篇8】

“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为一位伟大的解放军战士张思德的题字。

张思德其实只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为何用“伟大”来形容他?这,可以从电影中找到答案。

“‘你来帮我一下吧,晚了解就赶不上看亲嘴了。’听到战友的话,张思德毫不犹豫地上去帮助他放映电影。影院里观看的人已是哄堂大笑。”在张思德的时代里,电影可以说是“稀有资源”,放映电影不是他的责任,但他仍“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他,不仅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战友帮忙。“影院里观看的人已是哄堂大笑”,这电影该多有趣啊!张思德难道不想看吗?他一定想。看电影是有趣的,放映电影是看不到有趣的电影的。也许,张思德的心里也会有一番小小的斗争,不知该不该帮忙,但在顷刻间,他已作出决定:帮!

“你最大的缺点是不爱说话,最大的优点也是不爱说话。”电影中,张思德做了许多类似的好事,又有谁知道?其实,正是他的`“不爱说话”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形象。他不是为了表扬而做好事,也不是为了私人利益做好事,他是真正地为了群众做好事。“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张思德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奉献中去,他就是那种难得的、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更可贵的是,他做了好事还不说话,使这种奉献变得默默无闻。

在军营之外的群众队伍里,也有许许多多像张思德一样的人。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岗位,从世界500强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到汶川地震中为灾区捐款的老乞丐。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也许是年过八旬的老爷爷老奶奶,也许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愿意为大家做好事,你都会成为这个日益壮大的队伍中的一员。

在我们班级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同学,他叫邹佳栋。邹佳栋平时很调皮,老爱闹事,放学时,经常被老师在办公室留上几小时。他也有优点,他和其他男同学一样,喜好为班级做好事:扫地、排课桌、拖地……样样抢着干。做完事后和张思德有一模一样的反应,不吭声。也就是说,他不会做完后就大声说:“这是我干的,你要表扬我!”

前一阵子,一封大红的信寄到了我们班级。不知为什么,班主任贺老师看过信后高兴得眉飞色舞,让我把信送给大队辅导员。辅导员老师看过后,只是淡淡地说:“我知道了。”老师把邹佳栋连着表扬了好几个星期。

邹佳栋和张思德一样,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所以才会有这一连串的好事光顾他。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学习张思德的品质,世界就会更美好。张思德的品质就是电影给我们的最美好的纪念品。

这多么象电影中的场景: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的家畜丢了,张思德立刻去追。在生活中,这事带着同样的身躯,穿着不同的衣服来了:同样是需要帮助的老太太,也同样是个热心的人。

张思德观后感【篇9】

张思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在他牺牲后,毛主席专门写了《为人民服务》来纪念他。张思德是伟大的!他所做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小事,但是众多个平凡小事积累起来就是不可或缺的,平凡中关心他人,在平凡中做出伟大。

从1933年参军,过草地,尝百草,编草鞋,送信,照顾孤儿,不忘战友,关心战友、哑巴炊事员、烧窑······最高的职位只是个班长,但是职称高又能怎样?张思德做着平凡的小事,但也不失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平凡的小班长也比那些犯了错了的旅长、团长、营长更有意义!如若把张思德的价值拿出来与他人相比较,就会是对他的亵渎,如果他想有所彰显,又何必做那么多别人不记得、不知道的小事?毛主席在任他为警卫员时,让他说说自己的最大的优点,如果在现在或是换做其他人,为了职位或者某些利益,谁会说自己没什么优点?谁会真诚地袒露自己?毛主席替他总结了张思德的最大的优点是:不说话;最大的缺点是:不说话。这最大的优点让他变得有意义,那最大的缺点也就使他是平凡的,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说到命运,那时的个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交给党,交给革命,那么说张思德的死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似很空,很大,只是个思想指标,思想空壳,并没有实质内容。但是归于生活,回到实际来看,这些不仅体现在那些惊天动地的政策为人、为民,更体现在那些平凡细微的小事上。我们因为正在享用着这些细小的关心和益处,所以没有觉察到它的意义,当它离开或消失时才会引得我们注意,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身边平凡的人,更要在平凡生活中小事去着手,平凡在不知不觉中变的有意义。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没有意义。

张思德平时不说话,很木讷,肯吃苦,做实事,细心、关心、爱心、奉献之心,这些使他在做毛主席的警卫工作,是对他的肯定,是对革命的保障。主席在追悼会上说,他是个伟大的人,死重于泰山,成天跑来跑去,也许你们不认识他,那是因为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凡的战士,他们都一样。但是不一样的是:张思德始终把平凡当做生活,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去做什么,在平凡的小事中成就意义、价值。这些成就是不自觉的,也可以说是我们后人给他追加的。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

dg15.com编辑推荐

最新张思德观后感通用


观后感应该反映自己独到的观影体验和品味,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生活提高我们的情感体验能力,作品名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我们为您搜集了关于“张思德观后感”的最新资讯一起来看看吧,欢迎参考这些内容愿你有所得益!

张思德观后感(篇1)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为法西斯分子和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牺牲,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思德,他的死比泰山还严重。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著名讲话

最近**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电影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但他忠实地实践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样。

张思德,作为一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被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人,又因为年代久远,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而鲜为人知。这,无疑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困惑。但聪明的艺术家们,既把张思德当作被塑造者,又把张思德当做讲述者,通过他的视点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串联出周围人的故事,串联出关于领袖、士兵和关于延安的真实故事,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题中。

从电影中,我重温了张艺谋短暂、平凡却辉煌的一生,感受到了他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崇高执着的革命精神。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员,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献身于革命利益和解放中国的伟大事业。

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由于炭窑突然坍塌,他为救战友的生命而牺牲。张思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英雄,当舞台灯光突然灭了,手忙脚乱的人们找不到梯子,张思德同志主动充当梯子;当主席的车子爆胎了,张思德同志翻了几个山头,连背带扛又滚,竟是一个人取回了新的车胎;当大娘的猪跑到了河里,张思德二话没说,跳进河塘里抓猪张思德拥有着说不完的先进事迹,点滴间凝聚着他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纯而深的革命情感。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

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但他一点也不谦虚。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的死比泰山还严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张思德观后感(篇2)

张思德在短短的一生中,无论何时,始终严格要求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在实践中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像张思德一样,轻视名利,正确对待得失。张思德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但他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

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最高境界。然而,时下有少数党员名利思想严重,患得患失,为党作了一点工作,就想到要有回报,争荣誉,争地位,特别是在职务的升迁上,更是斤斤计较,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与张思德同志相比,这样的同志应该感到惭愧。

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神圣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轻使命利,不计得失。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党员的称号。

我们要像张思德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党员都要忠实地贯彻这一宗旨,始终以人民和党的利益为重心,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干部党员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能以权谋私、以权谋私、以权谋私、处处谋取特权。如果是这样,必然会遭到群众的唾弃,从而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的声誉。

因为每个党员的形象不仅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党的具体形象。作为党员,特别是干部和党员,我们要时终做群众的好榜样,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3)

张思德,作为一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被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人,又因为年代久远,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而鲜为人知。这,无疑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困惑。但聪明的艺术家们,既把张思德当作被塑造者,又把张思德当做讲述者,通过他的视点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串联出周围人的故事,串联出关于领袖、士兵和关于延安的真实故事,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题中。

从电影中,我重温了张艺谋短暂、平凡却辉煌的一生,感受到了他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崇高执着的革命精神。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员,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献身于革命利益和解放中国的伟大事业。

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由于炭窑突然坍塌,他为救同志的命牺牲了。张思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英雄,当舞台灯光突然灭了,手忙脚乱的人们找不到梯子,张思德同志主动充当梯子;当主席的车子爆胎了,张思德同志翻了几个山头,连背带扛又滚,竟是一个人取回了新的车胎;当大娘的猪跑到了河里,张思德二话没说,跳进河塘里抓猪……张思德拥有着说不完的先进事迹,点滴间凝聚着他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纯而深的革命情感。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

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但他一点也不谦虚。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的死比泰山还严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看着英雄比自己,真是隔着长江握手——差得太远了。以前,我只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头脑里装知识,不愿为班级负责,对班级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有时还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学闹道德不可开交,这让我太惭愧了。现在,我深深地懂得了:

进入21世纪,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将来要孝敬父母,报效祖国。

张思德观后感(篇4)

五是“苦”字。张思德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是共产党最艰苦的岁月,共产党被迫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甘宁边区——延安。吃只有窝窝头,住只有窑洞、土屋,穿单衣单裤,饥寒交迫,生病受伤难以医治。

苦,真苦!苦也是一种良药,苦能磨练人的意志,苦能修炼人的品行,苦能让人懂得珍惜,能理解宝贵的含义。我们的时代物质丰富,精神贫乏。

今天,我们还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六是“纯”字。在张思德的时代,每个人的思想都很纯洁。他们想发动革命,走上前线。而张思德则更纯洁。他没有自思德想法,没有想过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只知道奉献。

毛主席向他总结说,最大的缺点是一言不发,最大的优点是一言不发。张思德像一台永不生锈的机器,为革命耗尽了生命。当今社会,有许多人认为,张思德是个傻子,脑子“进水”了,而我想,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纯洁,尤其是共产党人要纯洁自己的思想,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七是“死”字。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死,这是生命规律,这是自然法则。谁又能长生不老,超凡成仙呢?

自然不容,人类也将没有历史。张思德死了。他没有痛苦,没有遗憾,带着坚定,带着微笑,离开了。但他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的我们仍然会死,我认为,我们的死不要说重于泰山,留芳百世,就留芳一世吧;不要说千古,就让世人有所怀念,掉几滴真心的眼泪吧

在张扬个性、提倡实现自我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伟业,希望成为时代的英雄。在**电影《张思德》的过程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围一些同志眼里表达的信息:“张思德明明可以争做排长、连长,甚至更高的职位,可以对革命事业有更大的贡献,但是偏偏要让他去烧炭。

这样就埋没了个人的价值,妨碍了个人能量的发挥。当你看美国大片时,你所提倡的是成为一个英雄。你提倡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你鼓励的是充分发挥每个人存在的价值。”这种想法反映的是当今一部分人的一种价值取向。

它似乎与传统教育告诉我们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冲突。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那些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重视的平凡小事中,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他们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做英雄与脚踏实地、自觉为人民办实是没有矛盾。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人的生存价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不可能成为英雄。

张思德观后感(篇5)

为人民服务

今天我在校党支部组织下**了革命电影《张思德》,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党员前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1933年跟他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都是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老战士。做的事都很平常:站岗放哨、修轮胎、打水、编草鞋,甚至抱小孩拉稀,等等,看不出什么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见引人关注,轰轰烈烈的行为。

张思德做过不平凡的事情,纯洁而不肤浅,诚实而忠诚。木讷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

”“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

从影片的开始张思德就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不爱说话,占有的灯坏了找不到梯子修他就给人当人梯,老百姓丢了猪他就不管不顾跳到河里就追,看到老乡被抓了,他心急如焚,自己找战友谈心,找战友昔日恋人去做工作。但是,这些都没有体现出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苦活,累活大家都不干,谁来干?

苦难是良药。它可以锻练人们的意志。但更可贵的是,单纯的张思德同志一点也不觉得痛苦。他看到的是别人的痛苦。他看到的是主席和战友们的辛勤工作,却忽略了自己。

吃苦在先,享乐在后,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张思德同志正处于中年。整部电影中,张思德总是傻笑。他忙,他累,他急,他苦,但他从不抱怨,从不哭泣,相反,他微笑。

主席也喜欢看到他的微笑,这会感染每个人。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死,这是生命规律,这是自然法则。谁又能长生不老,超凡成仙呢?自然不容,人类也将没有历史。

张思德死了。他没有痛苦,没有遗憾,带着坚定,带着微笑,带着春风离开。“司马迁有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是在在召开的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 毛主席即兴作出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讲话中的一段话。

毛主席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主席和这位普通士兵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亲切的讲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地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地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是我们德同志之一。……”

张思德离开了,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国共产党的宗旨。而张思德的故事只是一个介绍,也是毛主席完成这一构想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他对人民的贡献已经超过了自己的价值。

张思德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团队的代表之一。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热水到翻身为师,从改革突破到加快发展,平凡的生活延长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我们的事业也日益发展壮大。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今天,社会和时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大的不同,我们的党员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永远不会失去这根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伟大的精神动力曾经使我们的事业将反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旅程。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张思德”;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

我决心向张思德同志学习,我决心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学习,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标,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张思德观后感(精选13篇)


很高兴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张思德观后感”的文章,一篇合格的作品名观后感都具有哪些特点呢?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很多优秀电影,在观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们的感受可能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现出来。 影片观后感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帮助,如果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不要忘记将它收藏起来!

张思德观后感(篇1)

《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2)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眼里淌着泪痛苦地向战友们喊着:“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在泥沼上。杜泽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急着冲他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光,杜泽洲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大家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友的精神所感动,并称赞他善于动脑筋。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他太伟大了!他不顾自己,而且想着别人。我要向他学习!

张思德观后感(篇3)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___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___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___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xx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张思德观后感(篇4)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___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十分用心十分负职责,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能够,为了不耽误主席回到的时光,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回到,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此刻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用心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忙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___。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我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我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此刻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之后为了结婚而贪污群众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忙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忙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齐。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我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能够不理解。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必须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我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就应继续发扬。

___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___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必须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篇5)

《张思德》是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响乐团演奏为主的电影配乐的水准不在一般好莱坞电影配乐之下,很切合画面的推进,抒情主题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来单独听也很具可听性,好像是一个国内作曲家的出品。导演的确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墙上的标语一般空洞,编剧是刘恒,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一部黑白片,这些年来除了张国师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张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罢。黑白年代,纯真年代,那些人都这么纯,那些镜头都这么亲切:延安灿烂的日子,经典的席地手摇织布机,再现战士力与美的挥铁镐开荒秋收,纯情女战士跳着集体舞,河畔洗衣饮马犹如《东邪西毒》里边刘嘉玲饮马桃花溪的味道,鲁艺里边跳芭蕾的女文艺兵,还有照例是自作风趣的我领导人,还有那个木讷的大龄未婚做事不吭声的张思德,这个踹三脚也出不来一个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个。

为什么服务,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南泥湾359旅……熟悉的名词,记得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么?还有历史课本里边的段落么?通过《张思德》来一次怀旧,解放区的天果然是……

张思德观后感(篇6)

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在学习效果渐入佳境的同时,我们的学习方法也有张有弛,并不枯燥。

9月28日下午,我们支部组织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电影故事中具体鲜明的人物设置和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情节安排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黑白年代,却同样让我们发现了在特殊的前线上,共产党员胸膛里那颗永不磨灭的闪闪红心。

电影《张思德》以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平实、质朴的艺术笔触,再现了一代共产党员典型形象的塑造。影片开头,借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就给张思德同志这个人定了性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张思德同志父母早亡,自己也并无子女,影片偏偏设置了一个孤儿叫他爸爸,他自己也将无依无靠的老革命认作了父亲,表明张思德并不是神,也不是傻,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知冷知热的性情中人,当张思德的好友刘秉钟贪污被判刑,未婚妻也离开他时,张思德并没有放弃这个犯了错的好友,以一贯的真诚和热情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作为朋友,张思德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张思德身上还有古道热肠的一面,当王团长一次次地来看毛泽东而不遇时,张思德知道革命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说是下次再来,可是不一定能活到下次,所以张思德冒雨带王团长去找毛泽东,虽然这次还是没见着,但张思德没有食言,在下一次,在王团长弥留之际,张思德请来了毛泽东来看望牺牲前的王团长。

影片通过点点滴滴来让观众对张思德这个人物产生印象,进而认同,而后被感动,再后受教育,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如开场戏合唱队在高歌一曲抗日战歌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时,电灯灭了,队长一声:梯子。张思德马上冲出去以身为梯,帮队长在第一时间排除了故障,令首长可以继续观看自己团队的演出,毛主席随口说了声车里有味,镜头一转张思德已经在将整个车子擦拭一遍。车胎修好了,张思德一个人将车胎弄回装上,保证了首长的正常行动,乡亲大妈的猪跑了,张思德满世界地追,甚至扑入河里去捞,更有许多重要的文件和指示都是通过张思德的手送下去,通过张思德的脚传下去的,直到烧炭牺牲,张思德一直以一颗火热的心紧贴着党组织,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张思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人后默默地做事,并没有人看见,并不需要有人知道,因为他是在为人民服务。

伟人身边的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伟人的尊重和认可,毛泽东同志承认了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毛泽东说: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默默无闻,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平时注意不到,但他们支持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由张思德进而要求全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话,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张思德观后感(篇7)

一是常字。张思德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懈怠,除在警卫班给毛主席当警卫这项工作重要特殊外,其他岗位工作都很平常。他人也很平常,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貌,没有耀眼的职务,没有显赫的地位。照他老乡说:1933年跟他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都是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老战士。做的事都很平常:站岗放哨、修轮胎、打水、编草鞋,甚至抱小孩拉稀,等等,看不出什么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见引人关注,轰轰烈烈的行为。张思德是常人一个,可他却在平常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成绩。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人一个,要取得丰功伟绩不太可能,但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心办事,真心奉献,就一定能干出不同寻常的成绩。

二是个跑字。在影片中,我们经常看到张思德跑来跑去。一开始,张思德一路劲跑,一身黄土,为了赶回来参加唱歌演出。照他战友说:少他一人也无所谓;在小河边,猛跑追一只小猪,被主席问起,从此,张思德的名字留在了主席的记忆深处;中间一段,张思德给主席打水,跑来跑去,以至于忘记用水给自己洗个脸;最后,主席的汽车轮胎瘪了,张思德在黄土田埂上跑了两次,拿了两次轮胎。跑,意味着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光流逝一去不返,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我们能不抓紧时间,能不跑吗?今天,我们丹阳已落后先进县市一大截,已落入苏南次发达地区,我们需要效率,需要高效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跨越发展,才有可能追赶上前面的标兵。

三是忙字。影片当中,张思德没有空余时间,一闲下来,就站岗放哨,就编草鞋,与战友谈心,关心他人,他把时间填得满满的,不浪费一分一秒。在今天,问一些人忙不?忙啊!他们忙什么?忙应酬,忙交际,忙跑官,忙娱乐,即使有空余时间,也不静下心来读点书,也不去关心他人,关心弱势群体,他们忙得无怨无悔?忙得踏实?忙得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应该忙些什么,答案显而易见。

四是急字。急别人所急,急群众所急,这是多么崇高的品质啊!战士们演出时灯坏了,要找梯子,那个急啊!张思德便成了梯子,让战友站在他肩膀上装好了灯。过后,主席笑着说:我想这么快就找到了梯子,哦,原来他成了梯子。老百姓丢了一头小猪,张思德急忙去追,在水中奋力游泳,把小猪捧到老百姓怀中。看到老乡被抓了,他心急如焚,自己找战友谈心,找战友昔日恋人去做工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这是最佳处方,我们的

张思德观后感(篇8)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我局与体改办全体党员一起学习了有关文件材料,现就观看电影《张思德》及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谈一点体会:

元月21日下午观看了电影《张思德》,22日我局由谷局长讲解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张思德同志作为33年参加红军长征的老同志,身上闪现出的各种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作为33年参加工作的老同志,长期从事最基层工作的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从不向领导提要求,每次都从事最危险的角色,把吃苦当作享受,受到了毛主席等各位同志的赞扬。

其次要学习张思德同志肯钻研的精神,张思德同志作为一个革命战士,不但能干好本职工作,而且对其它工作样样在行,会辩别野菜、会开荒、会烧窑,干一行爱一行。

再次,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关心同志爱护群众的精神,张思德同志在战友犯错误的情况下,不打击不冷漠,积极关心同志的各项生活,激发同志的革命热情,在别人失意时送上温暖,关心革命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观看电影《张思德》及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使我深刻领会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为人民利益着想,要为群众办实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

张思德观后感(篇9)

银幕上憨厚、淳朴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永远带着微笑的脸,温暖着每一个看见他的人。他的永不停止帮助别人的双手和大脑,值得每一个人的尊敬。

虽然电影可能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渲染手法,但仍能完美地表现出张思德的人格魅力。仅仅是从他开荒的身影,对于工作认真的态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做事默默无闻,不张扬,不邀功,以致于他参加了革命十几年,仍旧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这还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人民,念着的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干着。他不仅是解放时期人民的楷模,也是当代我们应当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服务而死,就是重于泰山。在当代,为人民服务也已不在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犹如泰山一般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也不在是政府们的事,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为人民服务就演成了为他人服务,为大家服务。

这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人存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在别人困难时的一次援手,在别人无助时的一个微笑,在别人寒冷时的一条棉被,在别人饥饿时的一个面包,这都是帮助,这都是为别人服务,这都是张思德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发扬

张思德虽然牺牲,可他的精神却没有因此而逝去,而且将永远的留存在我们的心里。在他以后的所有人,都已经将要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10)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每一个中国人对“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说这5个字几乎贯穿了每一个人成长、受教育的全过程。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畅地背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在二十世纪中前期,由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比较单纯,人们的思想很朴实,价值观念单一,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教育的口号,一种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们很习惯地认为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愿自觉地贯穿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实际行动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但对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和讨论的比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门打开的今天,社会前进,经济发展,信息繁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极为多彩。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来看电影《张思德》,重温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似乎有了不同于上个世纪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讨论、思考的价值。

思考一如何认识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张扬个性、提倡实现自我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伟业,希望成为时代的英雄。在观看电影《张思德》的过程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围一些同志眼里表达的信息:“张思德明明可以争做排长、连长,甚至更高的职位,可以对革命事业有更大的贡献,但是偏偏要让他去烧炭。这样就埋没了个人的价值,妨碍了个人能量的发挥。你看人家美国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精神,鼓励的是极大发挥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种想法反映的是当今一部分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和传统教育所告诉我们的价值观似乎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是啊,张思德不过是给不愿离队的老人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只不过干些跑腿儿、给汽车换换轮胎的活儿;只不过是给犯错误的老乡刘秉钟多一些关心和鼓励。这能算是英雄吗?这能充分体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电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刘秉钟从看不上张思德,到他真诚地对张思德说,“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后我就跟着你!”这不就是对张思德个人价值的`认同吗!这不就是张思德存在的个人价值吗!那位被张思德称为老革命的哑巴老人之所以不愿意离开部队,是因为他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他不愿意离开这个革命的家。后来在张思德的关爱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当刘秉钟说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战士有的当了团长、政委,就连他自己最起码也是个主任时,张思德却如数家珍地报出了一连串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铭记的都是为革命抛投入洒热血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触到的看过这部电影的几个学生真诚地说:“这部影片好几个地方都让人热泪盈眶。”他们说,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父子情和亲情的电影,但没有像这样被感动得落泪。这说明他们认同了张思德。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他们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想做英雄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做小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个人存在的价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认识伟大与平凡

张思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是在他牺牲之后,毛主席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张思德是伟大的!张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着伟大的闪光点。他把公众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做。上前线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打仗,是英雄;张思德在后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说,不管在哪里,前线就在脚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线放在自己脚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伟大。张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谁又能说他不伟大呢!

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有人说把公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说,在本职之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并且坚持做下去,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其实只要有伟大的理想,就能够在平凡中找到伟大。平凡中可以做出不平凡,平凡中蕴涵着不平凡。为人民服务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更是伟大的!

张思德观后感(篇11)

观《张思德》有感

昨天,我观看了影片《张思德》,影片中有一名八路军战士叫张思德,参军xx,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作风,果断勇敢、不畏牺牲;始终保持高的做人道德,乐于助人、默默奉献,观影片《张思德》有感。由于工作需要几经调动,但是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也就是这名普通的战士用他朴实无华,却又重如泰山的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走完了他短暂的革命生涯。影片从整体风格到细节描述都尽显大家风范。影片中增加了对张思德的人性化刻画,从亲情、友情等多条感情线上展开描述。影片也显现了警卫员张思德和毛主席的亲密关系,充分体现了普通民众对主席的敬仰和主席对普通百姓的关怀。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影片的结尾:“张思德”,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眼睁睁看着大雨中滚滚泥石将窑洞吞没,战友们的心碎了……在这张思德同志牺牲那一刻的悲壮场景,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张思德同志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

张思德同志不善言词,却有着使不完的劲,他永远那么积极乐观,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张思德同志烧炭时微笑的情景,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年代,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那时生活的贫穷、苦累、饥饿和危险。而张思德同志不管何种困难、何种艰辛,总是微笑面对。张思德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每件事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他深刻地知道每完成好一件工作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证实,就是牢记职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60年来,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这一光荣历史,凝聚着革命老前辈和无数英模人物的汗水和鲜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过去,靠这些优良传统排除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仍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张思德仿佛就是生活中你我周围的同事,他们普通,热情,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感到“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爱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他就像一个孝子;对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父;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干一样爱一样。因此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我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事有困难自己要热心帮助,服从公司的分配,自觉为工作单位作贡献,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当一名合格的公司职员。

张思德,一名光荣的警卫战士,他很普通也很平凡,他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献,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却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承载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英雄,更成为一种精神——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由于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隆重的举行纪念,虽然英雄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没有忘记他,祖国没有忘记他,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他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张思德观后感(篇12)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如何做是为人民服务?电影《张思德》以

更加形象的方式给我们做了一个立体式诠释。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一个平凡人,只要有着“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

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能够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就能够在平凡中成

就伟大。

张思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极其平凡的人,正如毛主席说的那

样:“他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你们或许不会注意他,注意他或许不会

记住他”;张思德,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你

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

声”;张思德,是一个从不计较职务高低的人,参军xx,同期入伍

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当别人嘲笑他只是“马掌”时,张思德说了一句话“马掌就马掌,你要是锻炼不成一块好铁,当马掌

人家还不要哪”。张思德正是以他平凡的形象,平凡的语言,平凡的身份,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赞歌。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我们的党不会忘记他,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

忘记他。

为人民服务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更是伟大的!张思德,一个普通、平凡的战士,以他对领袖的无限忠诚、对战友的关心体贴、对老

人的关怀备至、对孤儿的关爱照顾、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造就了伟大

的“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看似平凡,正是这种平凡孕育了伟大的“张

思德精神”。正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法西

斯卖命,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张思德精神”的伟大光芒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时间俞久,俞发显得亲切而可敬,一直在引领着今天的我们前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

应该就是为人民服务伟大宗旨所赋予“张思德精神”的无穷生命力吧。

当下,洛阳农行打造区域主流银行的强行梦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亟需一大批像张思德这样的干部员工,不为虚名所累,不为私欲所扰,主动到一线扛重担,自觉到基层挑大梁,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始终做

到敢于担当,为洛阳农行早日实现强行梦汇聚正能量。

如此,便能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便能在平凡中更彰显伟大!

如此,便是张思德精神在农行的最好传承,便是最美农行人!

张思德观后感(篇13)

以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只是个符号,简单却又陌生。它从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做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似乎距离我相当遥远。但看完《张思德》以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于点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还记得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吗?对,就是你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声。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明的伤感,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木讷寡言,憨厚诚实,无论干什么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从影片中知道他是一个老战士,参加过长征,走过三次草地,和他同时入伍的差不多都当了官,然而他还是个勤务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没有这些世俗名利,当面对别人的逗笑时,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灵魂。做事不作声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会太多。因为不给自己邀功就很难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张思德放在现在,那会是怎样?其实于我而言,他的许多行为我无法理解,尽管我在心底里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点,难道不能帮到更多的人吗?不,也许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是我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为社会上只有有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繁荣。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一批批甘于奉献自己的人。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天真。张思德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别人对他名字的解释,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亲历过各中艰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是最可爱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劳善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他对那一老一小的真挚付出,真真切切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对孤独老人,他想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让他的世界出去乌云布满阳光。这就是张思德,平凡中更现伟大的人。

张思德是个好人,但它却没能长命,仅仅二十九岁就离开了我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之际,没有了那时的艰辛,但为人民服务却不能丢。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品质。也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张思德那样,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奔跑的人,记住那张憨厚的脸,记者那个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名字张思德,同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和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精选


观看电影带给我们的快乐是非常宝贵的,可能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将观后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下来,是一种绝佳的记录方式,其实观后感也是记录人生的一个过程,不断去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如何正确看待作品和观后感之间的关系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思德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张思德观后感【篇1】

上周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后,自己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触动,用强烈来形容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夸张,几天来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对照,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在镇机关支部组织下,我随同全镇的党员一同观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随着播放着的电影,我逐渐认识了他,认识了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人。除了那年仅29岁的生命骤然而止让我拭目外,我一直在思考,就是这么一个工作在极其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战士,为何会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呢?

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走出影院时,竟然有这样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咱说真的,这样的人不就是个傻子吗?放在现在,混了那么多年,仍是大头兵,这就证明他不行!”我的心头一震,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有这种想法?难道在他们心中,张思德精神已经落伍,已不适应现在时代的要求了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边回忆着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一边翻开了---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参军11年,三次过草地,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他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他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脚踏实地为人,尽心竭力办事,只要工作需要、老百姓需要,他总是一马当先,任劳任怨,从不把自己做的事挂在嘴上。他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颂歌。

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同志对张思德说:“你一个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职务却是这样低。”话里含有对他报不平的意思。一个共产党员如何面对利益,张思德同志做了很好的回答:“想一想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友,一起参加革命的同乡,现在还剩下多少,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要让受压迫的人民全都解放出来,个人利益与祖国命运相比,显得多么渺小。”这种朴实无华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难道不值得人们永远学习吗?

从中我看到了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就是张思德这样共产党人的人生理想和最大幸福。正是这种信念的存在才会有黄继光、菫存锐等宁愿牺牲自己性命换取人民幸福的革命先烈。

现在再次回味这个平凡的故事的时候,我不再迷惘,张思德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张思德的一生虽然短暂、平凡,但是,张思德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放光芒。从他的事迹中,我懂得了什么是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被某些人视作“傻”,唯利是图,享乐第一才是“精”,为了个人利益,理想、道德、信仰、情操可以抛在一边,这都是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在张思德的高尚、无私、纯美的精神世界的对照下,是如此的丑陋与低俗。这样的人应该感到惭愧。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候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一身正气。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弘扬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切实做到身正、行正、言正、名正,以张思德等先烈们为楷模,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思德观后感【篇2】

银幕上憨厚、淳朴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永远带着微笑的脸,温暖着每一个看见他的人。他的永不停止帮助别人的双手和大脑,值得每一个人的尊敬。

虽然电影可能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渲染手法,但仍能完美地表现出张思德的人格魅力。仅仅是从他开荒的身影,对于工作认真的态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做事默默无闻,不张扬,不邀功,以致于他参加了革命十几年,仍旧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这还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人民,念着的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干着。他不仅是解放时期人民的楷模,也是当代我们应当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服务而死,就是重于泰山。在当代,为人民服务也已不在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犹如泰山一般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也不在是政府们的事,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为人民服务就演成了为他人服务,为大家服务。

这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人存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在别人困难时的一次援手,在别人无助时的一个微笑,在别人寒冷时的一条棉被,在别人饥饿时的一个面包,这都是帮助,这都是为别人服务,这都是张思德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发扬

张思德虽然牺牲,可他的精神却没有因此而逝去,而且将永远的留存在我们的心里。在他以后的所有人,都已经将要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3】

昨天晚上系党总支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一部老革命电影《张思德》。之前我也看过不少老革命影片,但这部影片尤为让我感动。

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xx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篇4】

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对人民群众满怀赤诚之心。他的感人事迹激荡着我的胸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张思德》这部影片的一个精彩之处,是把为人民服务、为革命艰苦奋斗这支宏大的宗旨意蕴融入普通战士的具体行为和感情状态中,用人性的善良美德展现出来。观众在影片中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也看不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通过张思德同志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的态度,如他对领袖毛泽东、对烈士遗孤宋光明、对老革命哑巴炊事员、对烧炭队员小白,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同乡刘秉钟的那种态度,使我深切感受到那种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感受到温暖人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看过影片,使我对这个平凡的小战士肃然起敬。我不禁想到,我们不少同志常常不能专注于自己平凡的岗位,常常为自己身份、职位的高低而唉声叹气,以为平凡的人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看看张思德吧,他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伟大的人生。 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我决心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学生工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标,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张思德观后感【篇5】

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折射平实的瞬间,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印入我们的心里。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路程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路程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了伟大。他诠释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许多人平庸的借口。的确,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形式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式需要不相适应和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风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向张思德学习,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尤其在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业务水平,自觉地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在税法宣传上,动脑筋、想办法,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纳税人;在区局督办工作上,多担担子、多下工夫,搞好督办工作;在大要案的审理上,积极参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按时高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执法检查工作上,规范执法,做到程序要规范,法律适用要正确,文书使用要当,加强执法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充分发挥日常税收执法的监督作用;在对待职务、工作、同志、地位与荣誉、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上,要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思德观后感【篇6】

《张思德》是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响乐团演奏为主的电影配乐的水准不在一般好莱坞电影配乐之下,很切合画面的推进,抒情主题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来单独听也很具可听性,好像是一个国内作曲家的出品。导演的确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墙上的标语一般空洞,编剧是刘恒,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一部黑白片,这些年来除了张国师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张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罢。黑白年代,纯真年代,那些人都这么纯,那些镜头都这么亲切:延安灿烂的日子,经典的席地手摇织布机,再现战士力与美的挥铁镐开荒秋收,纯情女战士跳着集体舞,河畔洗衣饮马犹如《东邪西毒》里边刘嘉玲饮马桃花溪的味道,鲁艺里边跳芭蕾的女文艺兵,还有照例是自作风趣的我领导人,还有那个木讷的大龄未婚做事不吭声的张思德,这个踹三脚也出不来一个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个。

为什么服务,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南泥湾359旅……熟悉的名词,记得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么?还有历史课本里边的段落么?通过《张思德》来一次怀旧,解放区的天果然是……

张思德观后感【篇7】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___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___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___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xx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张思德观后感【篇8】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悼念张思德同志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60周年。通过观看影片《张思德》使我们感受到了灵魂的震撼。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候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升辉。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60年以后的今天,为什么人们还这样怀念张思德、崇敬张思德?这说明,改革开放年代仍然需要张思德,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应该经常地想一想张思德,比一比张思德。

一比张思德怎样对待职务。张思德1915年出生,18岁参加红军,受过三次伤,立过几次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二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工作。张思德是毛泽东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听说需要有人到距延安70多公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

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眼看种下的庄稼就要收获了,农场又决定让张思德进山烧炭,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三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同志。在长征途中,为了解决断粮的困难,张思德带头尝百草。而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危险的。当他尝了一种叫野萝卜的东西中毒以后,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在延安时,张思德常说: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他发现炊事员老王的脚裂了口子,就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直到裂口好了为止。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 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要向张思德同志那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作好本职工作。

张思德观后感【篇9】

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既有对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无比敬佩,也对他的不幸牺牲感到痛心。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非常积极非常负责任,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可以,为了不耽误主席返回的时间,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返回,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积极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助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己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己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后来为了结婚而贪污集体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助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助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起。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己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可以不接受。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一定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己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应该继续发扬。

毛主席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毛主席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篇10】

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在学习效果渐入佳境的同时,我们的学习方法也有张有弛,并不枯燥。

9月28日下午,我们支部组织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电影故事中具体鲜明的人物设置和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情节安排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黑白年代,却同样让我们发现了在特殊的前线上,共产党员胸膛里那颗永不磨灭的闪闪红心。

电影《张思德》以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平实、质朴的艺术笔触,再现了一代共产党员典型形象的塑造。影片开头,借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就给张思德同志这个人定了性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张思德同志父母早亡,自己也并无子女,影片偏偏设置了一个孤儿叫他爸爸,他自己也将无依无靠的老革命认作了父亲,表明张思德并不是神,也不是傻,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知冷知热的性情中人,当张思德的好友刘秉钟贪污被判刑,未婚妻也离开他时,张思德并没有放弃这个犯了错的好友,以一贯的真诚和热情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作为朋友,张思德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张思德身上还有古道热肠的一面,当王团长一次次地来看毛泽东而不遇时,张思德知道革命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说是下次再来,可是不一定能活到下次,所以张思德冒雨带王团长去找毛泽东,虽然这次还是没见着,但张思德没有食言,在下一次,在王团长弥留之际,张思德请来了毛泽东来看望牺牲前的王团长。

影片通过点点滴滴来让观众对张思德这个人物产生印象,进而认同,而后被感动,再后受教育,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如开场戏合唱队在高歌一曲抗日战歌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时,电灯灭了,队长一声:梯子。张思德马上冲出去以身为梯,帮队长在第一时间排除了故障,令首长可以继续观看自己团队的演出,毛主席随口说了声车里有味,镜头一转张思德已经在将整个车子擦拭一遍。车胎修好了,张思德一个人将车胎弄回装上,保证了首长的正常行动,乡亲大妈的猪跑了,张思德满世界地追,甚至扑入河里去捞,更有许多重要的文件和指示都是通过张思德的手送下去,通过张思德的脚传下去的,直到烧炭牺牲,张思德一直以一颗火热的心紧贴着党组织,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张思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人后默默地做事,并没有人看见,并不需要有人知道,因为他是在为人民服务。

伟人身边的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伟人的尊重和认可,毛泽东同志承认了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毛泽东说: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默默无闻,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平时注意不到,但他们支持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由张思德进而要求全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话,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张思德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