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洲和大洋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5.28

大洲和大洋课件。

本文介绍的是“大洲和大洋课件”,供需要的读者参考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确编写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每位老师都应认真规划教案及课件内容。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2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伊士运河。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并做作业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3

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二)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学习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轮廓。

三、学习难点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那么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在太空中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国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叔叔给我们带回了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太空照片)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美不美?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更像我们的眼球,水润而有光泽,所以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讨论总结你们小组发现的现象,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大显身手。

(二)A、水球,地球?

自主构建,合作探究

课件:1、南、北半球 2、东、西半球 3、水陆半球

4、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5、世界海陆分布

展示交流,相互补充

学生积极发言,师加以鼓励。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2、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陆地;

3、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等。

师: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为什么不叫水球却叫地球呢?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原苏联宇航员也有此困惑,那就由同学们为他解答吧!

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如果我们能像美人鱼那样能够生活在水里,那地球将不会叫地球啦!宇航员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同学们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

其实人类探索认识地球面貌经历了非常曲折而漫长的历史,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列举出人类认识世界而作出杰出贡献的探险家?

生:张骞、马可?波罗(意)、郑和、哥伦布(意)、麦哲伦(葡)……

师: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B、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这大大小小的陆地和海洋我们分别给他们起了名字,同学们根据地图,小组同学讨论解释下列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大洲。(出示课件)并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岛屿。

观看地图,自主学习

学生到台前回答。

2、陆地和它周围的岛屿叫大洲,那全球共有几个大洲?分别是哪几个呢?(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图)

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师同时再鼓励。

师: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呢?同学们看,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南北两两对称。(课件)

生: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师:哪个大洋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呢?(课件)

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合作探讨,展示交流。

3、下面各小组同学继续讨论以下问题。一定要大胆踊跃。(课件展示)

① 主要位于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北美洲。)

② 各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欧洲、北美洲。)

③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④ 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非洲、南美洲。)

⑤ 北冰洋四周有哪三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⑥ 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小游戏:哪小组的同学能够到前面来,分角色摆出大洲的和大洋的分布图。

生练习游戏。

5、洲与洲之间都有界线,有的以山脉、海峡,有的以运河,下面同学们阅读30页2.7,

小组讨论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结合后面地形图,看还有哪些大洲是以运河或海峡为分界线的呢?

生总结发言,师补充,鼓励。

(四)练习题:一、选择题(集体完成)

二、填 图 (小组成员)

(五)总结

1、教师鼓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我们要由衷的喊出:我们以生活在_为自豪,十几二十年以后,亚洲人以_为骄傲,在此老师以一首《亚洲雄风》为你们呐喊,加油!会也算是对本节大洲和大洲的总结。(师开始唱)

2、收获季节到了,哪位同学谈一下本节的收获。(学生谈)

(六)作业布置

课下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绘制大洲大洋图。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4

地理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内容选择】

新课标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构思】

1、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轮廓。

难点: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疑点:大洲和大陆的关系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综合课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一些海陆地貌的概念,教师指导学生以读图探究,自学互助的方式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位置及其相对位置,从中熟悉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七大洲轮廓模型辨认,亲自动手在经纬网中简单绘制七大洲轮廓图,记住大洲、大洋的特征和位置。

【教学工具】

1、多媒体设备

2、课件(包含东西半球图、水半球和陆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图、七大洲分布的拼图动画游戏)

3、吹塑纸制作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纬网图和写有七大洲四大洋名称的卡片。【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进程

1、情境导入

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看上去更像一个“水球”,人类为什么给我们的星球起了个“地球”的名字?(投影: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2、课前热身

阅读课文P25《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完成P26活动题。

(从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和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实际情况,理解地球名称来由)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太空照片,结合图2.2中数据,知道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其中,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几个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7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双边互动 互动1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重如何?

明确(投影)图2.2世界海阱面积比较:海洋71%,陆地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设疑>图2.4水半球、陆半球中是不是说水半球是海洋面积大,陆半球就是陆地面积大呢?学生读图发现,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占48%,还是小于海洋面积,只是陆地分布最集中,所以称为陆半球。

互动2 读图2.5和投影世界海陆分面图观察,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峡?

明确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教材图2.5,采用自学结合小组到助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下表:

互动3 <活动>学生读图找出下列地方。

(1)世界上最大的岛屿(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3)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明确 学生从地图册世界地图中分别找出格陵兰岛、亚欧大陆、阿拉伯半岛(请三位学生到世界政区投影图上指出具体位置)

互动4 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思考:什么是大洲?

明确 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互动5 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明确(通过一级抢答题活动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亚细亚洲,Asia)

(3)Europe 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欧洲,在古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是“西方日落之地”)

(4)“阳光灼热的大陆”是指哪个洲?(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

(5)大洋洲怎样得名?(取名自“大洋中的陆地”)互动6 <活动>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

(1)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2)充分展开你的想像来说说大洲的轮廓都有什么特征。

明确(1)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2)大家的想像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一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互动7 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是怎样分布的呢?

明确 <师生活动>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然后回答一组抢答题:

(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2)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3)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图2.7和地图册中世界地图(1)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2)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探究>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者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卒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

互动8 怎样用前面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经纬网法)

明确 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学生读图。(1)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2)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3)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4)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5)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分别贴出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轮廓图。让学生相互评价。

对于南极洲的轮廓图,教师边贴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了平等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互动9 读图2.6了解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明确 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

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太平洋位于亚洲以东,南北美洲以西;印度洋位于亚洲以南,非洲以东,大洋洲以西)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

今天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基本上位于东半球,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是在学完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初次接触世界地理,因此一定要学会运用地图获取知识。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的过程中,要紧紧依靠课本上的东西两半球图,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半球位置及其相对位置,从中熟悉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

运用地图的同时要配合地球仪观察,观察时特别注意地理事物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空间概念。

二、延伸拓展 链接生活

链接一:名称里有“海”字的水域都一定是海吗?请同学们课后利用互联网查查有没有叫“海”而不是海的地方,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是海。

链接二:请同学们查找资料看看我国哪些方向临海,都有哪些海呢?它们属于什么洋?

三、板书设计

1、地球?水球?

2、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与海峡

3、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

(2)七大洲的分布和位置

(3)四大洋的分布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5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直接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二、【学习新课】:

[师生活动]:——掌握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并讨论得出世界首次、我过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地球卫星图片显示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和这部分白色的是(陆地)。那么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是否一样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活动探究]:——了解全球海陆的分布、比例

学生分阅读课本P26的内容以及P28的图2.4,结合地图册P14、15页,分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陆地和海洋各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3、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4、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指导]:——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展示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水、陆半球图、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协助学生得出结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师生活动]:——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为何不叫水球,而叫做地球。

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了解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学生小结]:——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探究]:——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和海洋的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教师展示海陆不同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世界地形图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巩固知识

完成《学习辅导》P13,做1、2题,P14,第16题。

[教师指导]:——承上启下引入新知识点

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培养读图技能

读课本的P29图2.6、投影,P30图2.7。

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4、通过对比掌握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意义。

[活动探究]:——掌握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提高绘图知识技能

利用投影、现场板书,教会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特殊位置的记忆

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的特殊位置的记忆。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2、与亚洲相连的大洲有哪些?

3、请指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4、地球上只有六块大陆,为什么会有七个大洲?

……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查第4-7题。

三、【归纳总结】

[归纳小结]:——回顾知识、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课堂检查1-3题。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课外动手制作有关的小制作,写一篇读后感,出一期手抄报(三选一)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8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 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 “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在第一章地球知识和地二章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教材的特点是配备大量的图,海陆分布的状况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都是通过读图获得的。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是本节重要的任务。要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变成学生活动。

第二个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地球还是水球”,“难道仅仅是巧合吗?”都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探索空间,增强了求知的欲望。第三个环节,有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教学,充分利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因素,通过让学生读后谈感想,引导他们象魏格纳一样对科学抱有好奇心的进行探索,设计了为大陆漂移学说“找证据”的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这一环节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

大洲和大洋课件 篇9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习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dg15.com精选阅读

大洲大洋课件系列


关于“大洲大洋课件”您想要了解什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到您,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规范化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大洲大洋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直接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二、【学习新课】:

[师生活动]:——掌握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并讨论得出世界首次、我过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地球卫星图片显示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和这部分白色的是(陆地)。那么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是否一样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活动探究]:——了解全球海陆的分布、比例

学生分阅读课本P26的内容以及P28的图2.4,结合地图册P14、15页,分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陆地和海洋各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3、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4、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指导]:——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展示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水、陆半球图、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协助学生得出结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师生活动]:——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为何不叫水球,而叫做地球。

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了解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学生小结]:——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探究]:——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和海洋的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教师展示海陆不同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世界地形图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巩固知识

完成《学习辅导》P13,做1、2题,P14,第16题。

[教师指导]:——承上启下引入新知识点

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培养读图技能

读课本的P29图2.6、投影,P30图2.7。

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4、通过对比掌握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意义。

[活动探究]:——掌握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提高绘图知识技能

利用投影、现场板书,教会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特殊位置的记忆

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的特殊位置的记忆。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2、与亚洲相连的大洲有哪些?

3、请指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4、地球上只有六块大陆,为什么会有七个大洲?

……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查第4-7题。

三、【归纳总结】

[归纳小结]:——回顾知识、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课堂检查1-3题。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课外动手制作有关的小制作,写一篇读后感,出一期手抄报(三选一)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大洋课件 篇2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伊士运河。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并做作业

大洲大洋课件 篇3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大洋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步。

大洲大洋课件 篇5

2015年《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⑵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2.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3.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浮想联翩

新课导入:播放杨利伟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我们日常不能看到地球景观,把地球的神秘展现在眼前,学生激动兴奋,引发学生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想不动行动起来都很难。这样抓住学生心理的兴奋点,创设兴趣氛围,为进入第二环节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立足宇宙,观赏地球

(二)观赏地球,疑问探究

(三)拉近镜头,走近地球。

(四)拨开云雾,豁然开朗

1.七大洲周围分别环绕着几个大洋? 2.四大洋周围分布着几个大洲? 3.哪个大洲跨经度最广?大洋呢? 4.赤道穿越了几个大陆,穿过了几个大洲? 5.哪些大洲完全在北半球? 6.哪些大洲完全在西半球? 7.哪个大洲没有阳光直射? 8.哪个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9.北极地区以什么为主?南极地区呢?习题训练 1.判断对错。

⑴半岛三面临海,而岛屿四面临海,是面积较大的陆地。⑵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岛屿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⑶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为大洲。

⑷地球表面七分陆地,三分海洋,陆地分布不均。2.选择题

⑴下列地理事物不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

B 大高加索山脉

C土尔其海峡

D地中海 ⑵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的最近的通道是()

A白令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土尔其海峡

D德雷克海峡 ⑶下列大洲中有赤道穿过的是

⑷下列大洲呈南北对称分布的是()A南、北美洲

B欧洲和大洋洲

C亚洲和欧洲

D南极洲和非洲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和海洋分别主要分布

半球。⑵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和海洋分别主要分布

半球。⑶北极地区是(),南极地区是()。

⑷无论哪个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4.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以大约增高1.27厘米在升高,东非大裂谷在扩大,太平洋在缩小……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梯度明显,层次分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的放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又对重点内容作以补充,注意了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拓展,并留下悬念,为过度到下节的海陆变迁打下伏笔。四.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设计意图】使本节内容简单明了,容易构思出本节课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又让学生明确,地理学习以图为本,地图是辅助地理学习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好地图是简化知识,记忆知识的简捷途径,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

大洲大洋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2、学习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大洲大洋课件 篇7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1,随机地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抖,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让学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找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让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大洲大洋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 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 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 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 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

大洲大洋课件精选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重要支撑,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精选了一篇有关“大洲大洋课件”的好文愿您收获颇丰,我们欢迎您来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

大洲大洋课件【篇1】

教材分析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2、学习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大洲大洋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等形式掌握基础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通过读图、绘图等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四、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蓝色是海洋,绿色是平原及地势较低的地方,(越绿地势越低)黄褐色是山地及海拔较高地,(越黄地势越高),白色是云团。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居多,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是不是总体蔚蓝色的星球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教师: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 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时候科技不够发达,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苦的。在这过程,需要敢于冒险,渴望新知的人去勇于探索,人类地球面貌的探索不会停止·····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步骤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教师:讲完对人类地球的探索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人类对地球母目前的探索的结果,一起认识下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教师:了解了这些概念后,下面我们来思考一道题,大家看图,思考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回?答

大洲大洋课件【篇3】

地理七年级上册

《大洲和大洋》(片段)教学设计

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刘芬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七大洲轮廓简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和地理分布特征。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形成一幅世界地图,并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七大洲位置和贴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图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15分钟

六、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地球仪转动)这是转动着的地球仪,从中我们看到了世界海陆的分布,大家观察一下,地球上分布着几大洲?几大洋?(学生回答)其实,大洲和大洋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对于七大洲的轮廓也许早已了解。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不仅要了解七大洲的轮廓,更要清楚它们的位置,使我们脑海中能形成一张世界地图。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学习七大洲。

(展示七大洲分布图)这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我们来看一下七大洲指哪些?(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师:那么七大洲中哪一个洲面积最大?哪一个洲面积最小?(教师出示数据,学生排列)

(学生活动):根据给出的数据,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教师强调):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转折:大家注意观察图,七大洲中有几个大洲的轮廓很特殊,比如南极洲,像什么形状呢?(学生各抒已见)

师:南极洲就像一只孤独的蝌蚪一样依附在南极附近。而另一个大洲也孤独地存在于海洋中,那就是面积最小的大洋洲,它的轮廓也很特别,有两只角。以后我们会学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羊很多,而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所以这两只角就好像是羊的角。而其它的大洲轮廓都很相似,大家观察一下,很像哪一种几何图形?(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猜一猜所展示的各大洲轮廓。

游戏:让两组学生(每组2个)上台比赛猜七大洲轮廓图,在比赛过程中如果猜的同学说错了,另一位同学应马上提示“错了”,然后继续猜,以用时间最短且都正确的那一组获胜。

师:学习七大洲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在脑海中能形成一张世界地图,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了解七大洲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回答出各大洲的名称)

(活动设计):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请两位同学上台贴图,以用时间最短的同学获胜。师:(回忆所学知识、由学生回答)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赤道)

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什么?(欧洲和北美洲)

3、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什么?(南极洲)

4、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是什么?(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西经20°,东经160°)

6、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洲是什么?(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7、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是什么?(北美洲和南美洲)

(设计游戏):把课前准备好的两幅七大洲轮廓图(14张)分发到14位同学手上,老师任意说出以上问题,如提问: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什么?那么,手中有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同学就得站起来。

请一位同学上台贴图——东西半球图。

(老师把分发到学生手中的轮廓图收取一幅上来,另外一幅留着让学生来贴图。)师:通过上面的游戏,同学们对七大洲的大致分布有了一定的印象,在脑中应尽快地形成一张世界地图。下面请拿到图片的同学在黑板上贴出七大洲的相对位置。(老师先把亚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固定出来。)

师:以上通过游戏我们了解了七大洲的分布,观察世界地形图,我们发现各大洲之间有洲界的符号。请同学们找出以下几个大洲界线:

1、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3、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4、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活动:请四位学生在贴好的世界地图中找出以上各洲界线,标上序号,并在旁边标出名称。

总结: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七大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位置,同学们应该在脑中形成一张世界地图来,并能够很快的找到七大洲。

练习:让学生根据书本P31给的图,画出各大洲的几何图形。完成填充图册。

大洲大洋课件【篇4】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1,随机地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抖,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让学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找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让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大洲大洋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大洲大洋课件【篇6】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大洲大洋课件【篇7】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eq x(教) eq x(学) eq x(过) eq x(程) eq x(设) eq x(计)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 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研究显示:水星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展示“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海洋。)黄色代表什么?(陆地。)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学生回答:都是海洋面积大。)

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看书中的阅读材料回答)(学生看书回答:只能靠远行,如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接着提问“地球?水球?”

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它“地球”。

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不信,你们可以在地球仪上试一试。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在南半球。)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

大洲大洋课件【篇8】

大洲和大洋

[相关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学会辨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互动交谈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宇航员加加林指着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那同学们认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该叫“地球”呢,还是该叫“水球”呢? 【活动】1:学生讨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应叫“地球”还是应叫“水球”?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用右手食指随机点出是陆地还是海洋,并作概率统计。

【演示】课件(水半球和陆半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转承】同学们是生活在陆地上还是海洋里哪?(陆地上)那么,陆地都有哪些表现形式呢?那海洋呢? 【演示】课件(中国东部沿海分布图)

【活动】

1、请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的地图知识,找出自己熟悉的岛屿、半岛和大陆;

2、请学生在图中找出自己熟悉的海、洋、海峡;【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让学生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转承】教师点评学生的谈话,同时引出“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那同学们知道全球分为哪些大洲吗?

【演示】课件(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轮廓和大小;

2、请学生观察课本 “世界政治地图”,完成拼图游戏?

3、让全体同学根据所拼世界地图,观察地图仪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演示】课件(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转承】在熟悉七大洲的位置时,我们发现各大洲基本上被海洋包围,那如果从海洋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什么特点呢?

【活动】

1、学生讨论后认为海洋是彼此相连的,并且被陆地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四部分,即上面提到的四大洋。

2、让学生看图思考四大洋各被哪些大洲所包围。

【课堂训练】:根据拼图模板提问: 1、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它们的轮廓大致有什么特点? 3、全球共有哪几个大陆? 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板书】

大洲和大洋 大陆 地球:陆地29% 岛屿 表现形式

半岛 大洲 七大洲

水球:海洋71% 海峡 【课堂小结】略

表现形式 洋 大洋

四大洋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9篇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大洲与大洋的教案9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1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2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直接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二、【学习新课】:

[师生活动]:——掌握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并讨论得出世界首次、我过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地球卫星图片显示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和这部分白色的是(陆地)。那么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是否一样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活动探究]:——了解全球海陆的分布、比例

学生分阅读课本P26的内容以及P28的图2.4,结合地图册P14、15页,分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陆地和海洋各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3、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4、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指导]:——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展示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水、陆半球图、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协助学生得出结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师生活动]:——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为何不叫水球,而叫做地球。

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了解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学生小结]:——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探究]:——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和海洋的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教师展示海陆不同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世界地形图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巩固知识

完成《学习辅导》P13,做1、2题,P14,第16题。

[教师指导]:——承上启下引入新知识点

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培养读图技能

读课本的P29图2.6、投影,P30图2.7。

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4、通过对比掌握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意义。

[活动探究]:——掌握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提高绘图知识技能

利用投影、现场板书,教会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特殊位置的记忆

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的特殊位置的记忆。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2、与亚洲相连的大洲有哪些?

3、请指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4、地球上只有六块大陆,为什么会有七个大洲?

……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查第4-7题。

三、【归纳总结】

[归纳小结]:——回顾知识、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课堂检查1-3题。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课外动手制作有关的小制作,写一篇读后感,出一期手抄报(三选一)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4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5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6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习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8

目标导学

第一阶梯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第二阶梯目标:2、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地球表面 %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 %,所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更像“ ”。

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 半球。

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

3、从课本第32页图2.4中可以看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4、阅读课本第32页图2.5,把下列地理名称与其相对应的描述组合。

A.大陆 ①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B.大洲 ② 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

C.岛屿 ③ 大洋的边缘部分

D.半岛 ④ 地球上面积广阔而完整的陆地

E.海 ⑤ 四面环水的一块陆地

F.海峡 ⑥沟 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A—( ) B—( ) C—( ) D—( ) E—( ) F—( )

5、陆地分为 个大洲,按照面积大小排列,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6、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合作探究】

观察“世界地形图(地图册第二页)”,“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课本32页图2.5)”,分清半岛、岛屿、大陆、大洲、海、大洋、海峡等概念。

大陆

面积 的陆地

世界最小的大陆

世界最大的大陆

岛屿

面积 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屿

大洲

和周围的 合起来 例如: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 ,一面与陆地相接)

例如:

海洋的 (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

(远、近)

例如:

海洋的 (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

(远、近)

例如: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例如:

探究二:在下图相应位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探究三: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1、世界有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

2、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从南北半球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 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主要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3、世界有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一)精挑细选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下列各洲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C、南美洲? D、?南极洲?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4、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5、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有两块大陆被赤道穿过 D、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6、世界最大的洲和最大的洋的组合是:?

A、欧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 ?C、南极洲、大西洋 D、非洲、印度洋

7、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大洲:A B C D E F____ G 大洋 H I J k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范文集锦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2.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试题及答案

3.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4.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5.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6.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范文

7.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8.七年级地理老师工作计划

9.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习题及答案

10.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抢答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竞赛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小地球仪人手一个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黑板、七大洲轮廓简图、四大洋注记图。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感性导入:

课件展示加加林、费俊龙聂海胜初登太空的电脑画面。(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他为什么说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到底应叫水球还是应叫地球呢?)

活动:学生观看画面回答,他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和中国的费俊龙聂海胜,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在太空中会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洲和大洋。

(二)、探究新知:

板书: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游戏:引导学生按地球自转的方向旋转地球仪,闭上眼睛,待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右手食指随意点击地球的任意部位,是陆地还是海洋,并作概率统计。

承转:由于我们班只有60多人,算出的海陆面积比是不正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陆地29%、海洋71%

活动:同桌之间就海陆分布比例进行问答练习,达到识记的目的。

演示:课件展示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讨论:分小组讨论,针对导入图中加加林的感想及海陆的分布比例,你对地球名称有什么看法?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活动: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有的说叫“地球”,有的说叫“水球”,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问: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水陆半球图”。

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自由发言,描述出海陆分布特征。教师强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承转:对地球海陆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只能靠远行。

活动: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点击“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并让学生课后收集这些资料。

承转: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面积广大的大陆和面积较小的岛屿,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几个大洋,我们也经常听到大陆、半岛、岛屿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演示: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学生自学这几个概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击出详细说明。)

提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岛屿分别是什么?

活动:请同学们在教材后面的地形图中根据学过的有关地图知识找出自己熟悉的实例加以区别。

板书:大陆、半岛、岛屿、洋、海、海峡

承转:什么叫大洲?我们把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那么,同学们知道全球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它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演示: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看哪个组得分高:①世界上有哪几个大洲?(学生抢答后,教师点击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让学生对照书后中英文表读出七大洲英文名称并写在笔记本上)②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③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④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⑤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⑥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⑦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⑧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板书:七大洲

承转:有些大洲是相连的,请同学们在东西半球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来。思考回答哪些是自然界线?哪些是人为界线?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学生看图回答后,教师点击出三条重要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承转:七大洲面积各是多少呢?哪个洲面积最大?哪个洲面积最小?

演示:课件展示“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察图,说出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承转:世界上有那几个大洋?它们分别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

演示: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看哪个组得分高:①世界上有那几个大洋?②太平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③大西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④印度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⑤北冰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⑥纬度最高和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板书:四大洋

承转:四大洋面积各是多少呢?哪个洋面积最大?哪个洋面积最小?

演示:课件展示“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察图,说出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洋,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四大洋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口溜记忆“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填图:在教材图2.1“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教师点击出正确答案。

讨论:怎样确定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所包围?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

活动: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小组讨论,由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及时鼓励。并帮助学生总结出确定相对位置的方法:①重要的经纬线位置②相对位置③海陆位置

拼图:在教师画好重要经纬线的小黑板上拼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学生相互纠正,教师小结。

画图:练习一笔画“世界”

思考: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哪个大洲举办?该大洲位于哪两个半球?

课后总结:由学生自己根据板书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在教材图2.9“七大洲几何轮廓图”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探究:课件展示图2.8“各大洲轮廓和分布特点图”,探究大洲为什么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大陆的形状为什么多是三角形的呢?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们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是考,努力探究,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大洲大洋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