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磁铁课件11篇。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好文章,题目是“电磁铁课件”。为了让好课变得更好,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课件。只有规范化的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教案则是这种规范化的教学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希望您能认真阅读本文!
电磁铁课件【篇1】
一、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想象、善于研究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螺线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知道它的实际应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情境设置——引导制作——引导设计——指导探究——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五、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
电磁铁课件【篇2】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电磁铁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 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 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 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 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 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教学反思
电磁铁课件【篇4】
1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这是什么?(磁铁)
磁铁都有什么性质呢?(有磁性,吸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课题
2.学习目标
3.制作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出示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4.探究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5.电磁铁的应用
我们了解了电磁铁这么多的知识,电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生交流汇报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电磁铁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的科学研究过程,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学会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为各小组准备电池三节,铁钉电磁铁一个,不同形状大小的铁芯三个,长导线(漆包线)一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多少的关系,那么大家说说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口答并点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力(二)
二、检查自主学习成果:
请第1、2组汇报《学研指导案》“自主学习”部分第1题,第3、4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计划。
三、提出我的疑问:
四、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数量的关系”,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制订小组研究计划,小组内交流我们的研究计划。
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系吗?
c
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
2.
3.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按计划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电池数量
吸大头针数量(个)
磁力大小
排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1
2
3
3、分组展示汇报。
五、归纳整理:
1、我们小组汇报的内容:
我们在检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前的假设是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控制不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能说明 ,但不能说明 。
2、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我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 )→( )→( )
六、检测训练:
1、当堂训练:
①完成《学研指导案》P34-35。
②在制作强磁力电磁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2、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电磁铁。
电磁铁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 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 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 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 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 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 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教学反思
电磁铁课件【篇7】
科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发现,科学将无所不能。
“健健,爸爸五金厂中做五金有时会留下一些铁屑,这些东西有时会搞得厂里满天飞,有时候还会扎到脚,十分麻烦。你知道爸爸怎么将它们集在一起吗?”“用吸铁石!”我脱口而出。“你错了,用吸铁石往往只能把铁屑集起来,而不能拿起整个铁屑球,所以我用的是电。”“电?电怎么可能会产生磁力呢?”我不解的问道。“你来做一个实验就知道了。”爸爸对我说。
我先做好了准备工作,我先把电池绕在钉子上,电线的两端要分别留出10到15厘米,再用砂纸将电线2端分别用砂纸磨光亮,绕好了电线之后,我把电线的两头分别接在了电池的两头,连接好之后,电线便将电池里的电传向了钉子。去吸桌上的'大头针,可是我放在桌上的大头针可是一枚也没动啊!我会iu透题看,那一头电线十分调皮的离开了桌子。这可怪不得吸不起来。
我又一次接受了挑战,这次成功了。因为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所已成功将大头针吸了起来。
可是,我虽然成功完成了实验,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为是么钉子会产生磁力将大头针吸起来呢?于是,我便上网查了查。钉子会有磁力这是因为:当电碰到了铁,会产生摩擦,而产生了磁力。
科学等你去发现。
电磁铁课件【篇8】
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第二课。学生已经在上一课通过实验认识了电可以产生磁,经历了用通电线圈做电生磁实验,这为理解电磁铁的原理打下基础;本课将引导学生对电磁铁这一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装置,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能量单元整体出发,从了解学生前概念作为起点,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为导向,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强化了逻辑思维训练,注重了实证意识培养,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二是教师的预设充分、灵活多样,不少活动准备了两套教学预案,便于根据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制作、测试、记录、交流、分析等一系列探究环节,突显了追求细节却又引而不发的教学指导,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质疑的空间;巧妙借助一些关键词、问题、记录表、板书等,诱发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生成新探究,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难点: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的建立与研究方法设计
课前准备
1.分组器材:回形针2~3个、1m长细绝缘导线1根、指南针1只、大铁钉1只、电池(电池盒)1只、开关1只、连接用导线1根、砂纸1、实验记录单3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1套、电磁铁贴画1、视频展示仪、多媒体课件(两种线圈的绕法示意图、检测题、活动背景音乐等)
过程预设
一、师生会话,导入新课
1.师生会话:通过上一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与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可知道,根据这个发现,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 2.电磁铁
2.讲述: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围绕电磁铁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吗?
[设计意图:从科学发现到科学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调整教学预设。]
二、先制后试,探究本性
(一)指导绕线圈
1.引发独立探究制作方法:
预设方案一:
师生会话:那么电磁铁是怎么制作的呢?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预设方案二:我们准备怎么来制作电磁铁呢,先请大家研究一下课本P50页上的图文资料。
2.汇报制作方法:着重解决(1)需要哪些材料? (2)制作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3.进行细节指导,完善制作方案:为了让我们制作出高品质的电磁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些哪些细节呢?
引导问题预设:绕导线时要注意什么(如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
怎样处理导线两头等(如何固定?)
解决策略预设:通过师生会话、教师或个别学生的示范,掌握制作技巧
4.小组合作制作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指导实验记录(课件展示记录表),明确实验要求、纪律等。
(2)学生取出器材,分组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评与小结:在检查、评价制作质量后指出“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二)测试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如何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2.指导测试操作要领:如,明确分工、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成功后及时断开电流等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完成测试后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记录表,描述实验过程,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在组织交流时,若有个别组发现磁化现象,教师则可先追问学生是否是多次实验后结果?或者重新再试一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作适当补充解释。此外本实验用回形针尽量是新购的,同轨班较多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尤要留意这一点)
4.综合各组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结论(师课件揭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导入电磁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以及本环节中多种引导问题与对策的预设,均有助于正确定位学习起点,提升活动实效性;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连着3课围绕着电磁铁展开研究,制作一个高品质的电磁铁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制作具体注意事项等环节,凸显了细节指导,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在动手前关注到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制作事项,又为引发后继阶段的探究作了铺垫。此外,本环节所设计的思考、交流、质疑、分析与解释、评价等系列活动中,均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导,力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而对有可能出现的磁化现象也作出了预案,意在引导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培养求实精神,以及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失败原因。]
三、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一)探究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
1.师生会话: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这一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呢?先请大家推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思考、猜测。(预设:铁钉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3.引导设计验证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两个磁极,那怎样检测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先请大家根据提示语设计一个方案。(课件出示设计提示语)
——方法:
器材:
操作步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
5.优选实验方案,指导操作要领: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其中用指南针测试确实是最简便的一种——利用多媒体提示:
⑴ 分别用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尾靠近指南针;
⑵ 仔细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⑶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钉尖和钉尾分别是什么极;
⑷ 各组派代表将实验结论填写在黑板上的贴画两边。
( )极 ( )极
( )极 ( )极
……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整理实验现象:
从小组实验结果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设计意图:当推测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时,学生肯定会有多种想法,为此通过说出其理由,力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将电磁铁与磁铁性质之间建立对接;在设计验证方案环节,只用了三句话,巧妙将学生思维引向研究目标上;采用板贴画与各组实验小组代表上来填写实验结果的形式,既符合各小组实验用时有先有后的实际,又完成了对各组实验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时,学生就非常清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推进了科学探究进程,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预设方案一:
(1)对比观察:比较钉尖磁极不一样的两个小组的电磁铁装置(可利用视频展示仪),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2)交流观察到的差异处,然后作出推测: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设方案二:
(1)回忆一下电磁铁制作过程,你觉得如果改变哪些地方做法,就有可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先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预设两种引导现象分析方案,让教师能更灵活地视班级实际、学生能力状况来选用最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引导方法。]
2.根据学生意见,教师随机板书:
电池正负极接法?
线圈缠绕方向 ?
3.师生会话:那么如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4.学生交流、教师结合课件逐步展示实验记录单,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方案,明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需强调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它条件不能改变):
[实验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实验2]改变电磁铁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5.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两个实验全做,或选其中之一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与结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整理实验器材,作好交流准备:在实验即将结束时播放一小段轻松音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推派代表到讲台前准备汇报。
7.利用视频展示仪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8.学生归纳出实验结论,教师完成如下板书,明晰科学概念:
电池正负极接法
改变 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线圈绕线方向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与实验记录表等手段,突显了实验操作要领; 2张实验记录表的运用,既引导学生完善方案,又便于借视频展示仪来汇报、分析与归纳实验结果;而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整理实验器材,实现注意力的转换,提升探究后继阶段交流环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实验器材习惯。]
四、总结评价、反馈检测
1.成果发布会:邀请学生上台介绍本节课的研究成果——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获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2.反馈检测:(多媒体课件出示)
(1)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它具有接同电流后产生 ,断开电流后 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 或改变 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成果发布会和反馈检测,既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又进一步明晰本课所要求形成的两条科学概念。]
电磁铁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重、难点】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2、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极
二、新授:
(一)电磁铁是否也有南北极
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
(二)、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1、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想。
3、有了猜想,下一步就是实验验证了,不过先得制定实验计划,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把实验计划写在书上10面的表格中。
4、 交流、讨论计划:实验设计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
提示还有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5、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的表格中。
6、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三、课外延伸
思考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
电磁铁课件【篇10】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因教学需要我将两课的教学内容合并成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能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且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并且亲自验证了电磁铁的性质。所以本课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注意以旧知引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自主、合作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五、教学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采用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提出研究的问题埋下伏笔。
(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我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组成和基本性质,目的是为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为了降低学生的设计难度,我设计了一张实验方案表,重点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通过交流,每个小组完善了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实验,并且及时记录了实验的现象。
(四)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汇报,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五)电磁铁的应用
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之后,联想到人类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电磁铁课件【篇1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准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生答: )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同学们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呢?(把学生手上的电磁铁收回)
(学生能答出——要追问选的器材用来代替电磁铁的哪个部件或有什么用?
学生不能答出——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铁钉,它用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包上纸?
问:如何证明同学们自制的电磁铁有用呢?(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
问: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生答: )
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请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控制变量
①你选择哪些器材?
②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
步骤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然后问其他的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步骤2: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电池个数不同的两个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dg15.com扩展阅读
电磁铁课件13篇
为满足你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特地编辑了“电磁铁课件”,希望这些信息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优秀的教案是实现优质课堂的保障。
电磁铁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m和1.2m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提出问题: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学生回答:这是电磁铁
提出问题:关于电磁铁,还想知道什么只是?学生回答:1.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2.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3: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教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二、制作电磁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并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大约
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甲:用1m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m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磁铁。
学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提出问题:“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
教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2.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学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学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m和1.2m)。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的。
教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3.收集实验数据。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堂小结:
1.什么是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随堂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
电磁铁课件 篇2
1、能描述什么是电磁铁。说出电磁铁的优点和工作原理。
2、能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说出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应用。
评价任务:
1、通过演示实验1认识电磁铁,说出电磁铁的优点和工作原理。
2、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通过观看视频列举出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一、自主学习:
1、我们把插入 的螺线管叫电磁铁。它 时有磁性, 无磁性。
演示实验1:取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一些大头针,将螺线管通电,靠近大头针,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表明:螺线管通电时 ,断电时 。我们把这种磁体 叫电磁铁。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 效应工作的。它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
电磁铁的实际用途很多,最直接的应用之一就是 。在电动机、、电铃和 里也用到电磁铁。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也都是由 控制的。
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 和 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要用到法。
答:可以根据它 来判断它磁性的强弱。这种方法叫 。
设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
分组实验:
(1)、将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闭合电路,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磁铁线圈的 不变,线圈中 的大小发生变化,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2)、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控制 不变,比较不同匝数电磁铁的磁性。
进行实验,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 越大, _____________越多,磁性就越强。
电磁铁课件 篇3
1.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评估→交流)。
2.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自己完善探究的环节,自主进行探究。
3.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科学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评估、交流且多次讨论,充分放手让学生利用创造学的“集体思考法”通过讨论协作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极利于学生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4.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1.知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几个因素。
3.了解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实验设计,制作电磁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和信息汇总的能力。
1.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细心观察等科学探究活动。
2.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制作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的实验设计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1.演示实验教具:教师自制的电磁铁示教板、多媒体课件、螺线管、永久磁铁、电铃等。
大铁钉2枚、细漆包线若干、开关、电源、滑动变阻器、大头针适量、棉线等。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辅以讲解和讨论。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也研究过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它的磁感线分布跟条形磁铁十分相似。
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正因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所以能对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
教师用自制的教具演示课本实验。
找学生上台演示,将铁芯插入螺线管内,指针的偏转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大)说明了什么?(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因此,人们通常把螺线管紧密地套在铁芯上,这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
教师出示一只电磁铁,并解剖,找学生分析讲解: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同学们边讨论边交流,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电磁铁。
用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着一个方向绕制两个匝数不同(40匝和8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缠绕固定,使漆包线不松散,这就制成简单的电磁铁。
(说明: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对于绕线和固定的技巧给予指点。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为下一步自主探索打下基础,同学间相互交流,找出窍门)。
请同学们将制作好试着接入电路,观察电磁铁能否吸引大头针。
(说明:这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能吸引大头针,学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如若不能则找原因。)
电磁铁是否有磁性以及磁性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还可能与铁芯的有无有关,还可能……
(说明:学生想到的办法很多,应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学到研究方法)。
每个同学设计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一定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多听学生如何设计,不要急于发表看法。
(说明: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中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实验。)
(1)把电磁铁线圈、电源、开关用导线连起来,
(2)将铁钉靠近一堆大头针,观察通电和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作用。(如图1所示)
(3)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线圈匝数较少的电磁铁串起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电流开始较小,后来较大,观察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如图2所示)
(4)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跟两个线圈不同的电磁铁串联起来,观察通电时,两个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如图3所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增多,磁性增强。
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实验和实验过程进行交流,评估各自得出的结论,在探究学习中主动和他人合作,特别是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互协调解决。
请每个同学在小组内:(1)把自己的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2)相互传阅探究记录;(3)主动征求别人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不足。
有的小组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
1.出示电磁起重机模型,找学生上讲台操作。
2.演示教师自制的电铃,将其分解,指出核心部件电磁铁,并作简单说明。
1.实际使用电磁铁已安装好,常用什么方法来控制磁性强弱?(常用电流的大小来控制)
2.将电磁铁与永磁铁做一对比突出电磁铁的优点,从而说明电磁铁使用上的方便性。
3.找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电磁铁上讲台演示,共享劳动成果。
1.回家查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电磁铁?什么地方用电磁铁使生活更方便?
用自制的电磁铁制作一个小电铃或其它有价值的小发明。
查找课外资料,就地取材设计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素质。
电磁铁课件 篇4
(一)知识目标:
认识电磁铁。知道电可以转化为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由电池的多少和导线缠绕圈数的多少决定。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二)能力目标:
知道制作电磁铁的所需材料,会制作电磁铁。实验探究电磁铁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目标: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知道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改变的方法。
(三)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变化因素。
三、教学难点:
(一)制作电磁铁。
(二)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改变的方法。
(三)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因素。
教师演示电磁铁。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学生用自带的材料制作。
注意:在缠绕时一定要始终朝一个方向缠绕。可以是顺时针方向,也可是逆时针方向。
你们所制作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测定方案:
我们学会了制作电磁铁,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方法是:
一、改变导线的缠绕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二、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的连接方向。这样电磁铁的两极就跟着改变了。
电磁铁课件 篇5
说教材:
《电磁铁的磁性》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教材《玩具总动员》单元的第二课《玩转电磁铁》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构造,会制作电磁铁,研究了电磁铁具有磁性和两极的基础上,亲历几个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电磁铁磁力有大有小,激起学生探究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实验研究,探究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本节课主要探究其中的三个因素:电流大小、铁钉粗细、线圈的匝数,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下一课《小小玩具发明家》中制作玩具垫定基础。
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时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与自主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同时本单元涉及的科学知识——玩具总动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本课时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操作性强,通过一个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说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玩一玩的活动,学生轻松自由的自制一个电磁铁,用电磁铁的一端趣吸大头针一次,因学生们自制的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电池数、铁钉粗细等条件各不相同,每个小组吸起大头针颗数也不同。观察数据,学生们自然发现电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同时他们也会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是什么影响了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呢?整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然的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素养,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维素养。
2、猜想与假设
学生们提出了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接下来就要进行问题的研究,为了使探究的路程少走弯路,我们得首先猜想与假设;猜想时提供了可学生两个潜意识来引导其猜想的方向:
1)、玩一玩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会思考材料都相同而结果不同,为什么呢?
2)、视频出示电磁铁的结构,让学生回顾其结构变得更直观。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去猜想了,猜出的结果就更贴近实际,更具科学性。
3、计划于组织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因素进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历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体验设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我认为思维过程的历验比一次科学实验的结果更有价值。
4、自主实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的要求了两点:
一、规定了用自制的电磁铁的一端去吸大头针。避免有的小组用两端而又的小组只用一端等多种情况的产生,这样的实验数据具有更好的对比性和说服力;
二、规定了只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一次而不是三次,是因为这个实验是非常耗电的,到第三次电力大减效果误差会很大,不利于对比分析。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所以规定了用一端且只吸一次。
5、检测与反馈
设计了一个活动:“比比谁的力气大”,以实验设计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考考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6、拓展
视频展示很多生活中常用用具,让学生知道电磁铁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拉近本节课研究的电磁铁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距离。
电磁铁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目标: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 自行设计科学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具准备: 蓄电池一个(6V),大铁钉两枚,塑料芯一枚、漆包线(0、5m和1、m各一根),电流表一只,订书针适量,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透明胶布。
【课前延伸】
课前自学及检测:
一、想一想:什么是电磁铁?
1、条形磁体周围总存在__________,这种磁体被称为__________,它的磁性___________(易或不易)控制。
2、小制作:
把一根导线绕成__________,再给螺线管内插入____________,当有电流通过它时,也可以像_______________那样工作。这种磁体,在有电流通过时有________,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这种磁体叫做_____ 。
二、做一做:怎样制作电磁铁?
用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分别绕制50匝和100匝线圈,再用透明胶布在漆包线上缠绕一层,防止漆包线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 注意:漆包线两头的绝缘漆已被刮掉。
【课内探究】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一、猜想:
二、设计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可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在探究匝数对电磁铁的磁性影响时,应如何排除电流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2)分别设计出探究电流和匝数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实验电路图。
(3)采取何种步骤?(简要说明)
(4)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三、进行实验,填写设计表格,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小结】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对自己哪里最满意?
3、你认为还有哪些部分明白的不够透彻?
【当堂达标训练】
1、下列办法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磁性强弱是:( )
A、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B、改变线圈的匝数
C、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D、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2、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实验中为了增加电磁铁的磁性,小华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①增大电磁铁中电流;②抽出电磁铁的铁芯;③减少线圈的匝数;④增加线圈的匝数。在上述方案中,经实验证实,正确的作法是( )
A 、①②方案 B、②④方案
C 、①④方案 D、②③方案
3、电磁铁的主要优点是使用方便。它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________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_________来控制,通过改变___________可以改变电磁铁的N、S极。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主要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5、(判断说明)王永自制了两个电磁铁,在同样的两个铁钉上分别绕了40匝和80匝,王永认为80匝的磁性一定比40匝的强。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6、将电磁铁、滑动变阻器、电源与开关接成成闭合回路,若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那么螺线管上端悬挂铁块的弹簧将:( )
A.不变 B.缩短 C.伸长 D.不能判断
【课后提升】:
1、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
2、用手直接控制高压电路是很危险的,工人怎样控制其通断?
电磁铁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的科学研究过程,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学会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为各小组准备电池三节,铁钉电磁铁一个,不同形状大小的铁芯三个,长导线(漆包线)一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多少的关系,那么大家说说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口答并点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力(二)
二、检查自主学习成果:
请第1、2组汇报《学研指导案》“自主学习”部分第1题,第3、4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计划。
三、提出我的疑问:
四、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数量的关系”,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制订小组研究计划,小组内交流我们的研究计划。
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系吗?
c
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
2.
3.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按计划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电池数量
吸大头针数量(个)
磁力大小
排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1
2
3
3、分组展示汇报。
五、归纳整理:
1、我们小组汇报的内容:
我们在检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前的假设是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控制不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能说明 ,但不能说明 。
2、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我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 )→( )→( )
六、检测训练:
1、当堂训练:
①完成《学研指导案》P34-35。
②在制作强磁力电磁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2、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电磁铁。
电磁铁课件 篇8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四课时电磁铁的磁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作大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得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多少、线圈匝数的多少等有关。
2、使学生逐步形成大胆想象、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学会做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实验。
四、课前准备:
电池若干节,长短不一的导线若干,各种铁钉若干,大头针若干。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让学生观看一段利用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录像。
②让学生说说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工作原理。
③让学生提出提问:为什么录像中的电磁铁有这么强的磁力?我们能否增强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是什么原因使电磁铁有如此强的磁力?
2、做出假设
①出示电磁铁的组成结构图。
②让学生看着图小组讨论大胆假设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③通过讨论汇报之后,把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记录下来。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对比上节课制作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根据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得到新的设计方案。
②汇报交流各种方法,进一步得到改进方案。
③教师提出目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场比赛,哪一组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最强,哪一组就获胜。
4、小组实验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行上前领取实验材料。
②、进行小组实验。
③、对成果进行验收,证明设计方案,得出评比结果。
④、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共享成果。
5、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课后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
绕的圈数多 磁力强
用的电池多 磁力强
电磁铁课件 篇9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我们了解了电磁铁这么多的知识,电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电磁铁课件 篇10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第二课。学生已经在上一课通过实验认识了电可以产生磁,经历了用通电线圈做电生磁实验,这为理解电磁铁的原理打下基础;本课将引导学生对电磁铁这一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装置,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本设计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能量单元整体出发,从了解学生前概念作为起点,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为导向,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强化了逻辑思维训练,注重了实证意识培养,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二是教师的预设充分、灵活多样,不少活动准备了两套教学预案,便于根据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制作、测试、记录、交流、分析等一系列探究环节,突显了追求细节却又引而不发的教学指导,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质疑的空间;巧妙借助一些关键词、问题、记录表、板书等,诱发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生成新探究,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科学概念: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组器材:回形针2~3个、1m长细绝缘导线1根、指南针1只、大铁钉1只、电池(电池盒)1只、开关1只、连接用导线1根、砂纸1、实验记录单3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1套、电磁铁贴画1、视频展示仪、多媒体课件(两种线圈的绕法示意图、检测题、活动背景音乐等)
1.师生会话:通过上一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与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可知道,根据这个发现,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 2.电磁铁
2.讲述: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围绕电磁铁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吗?
[设计意图:从科学发现到科学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调整教学预设。]
师生会话:那么电磁铁是怎么制作的呢?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预设方案二:我们准备怎么来制作电磁铁呢,先请大家研究一下课本P50页上的图文资料。
2.汇报制作方法:着重解决(1)需要哪些材料? (2)制作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3.进行细节指导,完善制作方案:为了让我们制作出高品质的电磁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些哪些细节呢?
引导问题预设:绕导线时要注意什么(如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
(1)师生会话:指导实验记录(课件展示记录表),明确实验要求、纪律等。
(3)展评与小结:在检查、评价制作质量后指出“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1.师生会话:如何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2.指导测试操作要领:如,明确分工、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成功后及时断开电流等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完成测试后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记录表,描述实验过程,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在组织交流时,若有个别组发现磁化现象,教师则可先追问学生是否是多次实验后结果?或者重新再试一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作适当补充解释。此外本实验用回形针尽量是新购的,同轨班较多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尤要留意这一点)
4.综合各组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结论(师课件揭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导入电磁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以及本环节中多种引导问题与对策的预设,均有助于正确定位学习起点,提升活动实效性;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连着3课围绕着电磁铁展开研究,制作一个高品质的电磁铁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制作具体注意事项等环节,凸显了细节指导,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在动手前关注到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制作事项,又为引发后继阶段的探究作了铺垫。此外,本环节所设计的思考、交流、质疑、分析与解释、评价等系列活动中,均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导,力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而对有可能出现的磁化现象也作出了预案,意在引导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培养求实精神,以及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失败原因。]
1.师生会话: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这一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呢?先请大家推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3.引导设计验证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两个磁极,那怎样检测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先请大家根据提示语设计一个方案。(课件出示设计提示语)
5.优选实验方案,指导操作要领: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其中用指南针测试确实是最简便的一种——利用多媒体提示:
⑴ 分别用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尾靠近指南针;
⑵ 仔细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⑶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钉尖和钉尾分别是什么极;
⑷ 各组派代表将实验结论填写在黑板上的贴画两边。
……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整理实验现象:
从小组实验结果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设计意图:当推测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时,学生肯定会有多种想法,为此通过说出其理由,力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将电磁铁与磁铁性质之间建立对接;在设计验证方案环节,只用了三句话,巧妙将学生思维引向研究目标上;采用板贴画与各组实验小组代表上来填写实验结果的形式,既符合各小组实验用时有先有后的实际,又完成了对各组实验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时,学生就非常清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推进了科学探究进程,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预设方案一:
(1)对比观察:比较钉尖磁极不一样的两个小组的电磁铁装置(可利用视频展示仪),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预设方案二:
(1)回忆一下电磁铁制作过程,你觉得如果改变哪些地方做法,就有可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意图:预设两种引导现象分析方案,让教师能更灵活地视班级实际、学生能力状况来选用最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引导方法。]
线圈缠绕方向 ?
4.学生交流、教师结合课件逐步展示实验记录单,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方案,明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需强调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它条件不能改变):
[实验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实验2]改变电磁铁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5.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两个实验全做,或选其中之一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与结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整理实验器材,作好交流准备:在实验即将结束时播放一小段轻松音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推派代表到讲台前准备汇报。
8.学生归纳出实验结论,教师完成如下板书,明晰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与实验记录表等手段,突显了实验操作要领; 2张实验记录表的运用,既引导学生完善方案,又便于借视频展示仪来汇报、分析与归纳实验结果;而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整理实验器材,实现注意力的转换,提升探究后继阶段交流环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实验器材习惯。]
1.成果发布会:邀请学生上台介绍本节课的研究成果——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获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1)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它具有接同电流后产生 ,断开电流后 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 或改变 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成果发布会和反馈检测,既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又进一步明晰本课所要求形成的两条科学概念。]
电磁铁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定性地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由学生对通电后小电机为什么转动的强烈兴趣引人,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提问、猜想与验证发现通电线圈具有磁性,进而认识电磁铁,研究电磁铁。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对小电机已有的了解。小电机是电动玩具的主要动力装置,谁能说一下你对小电机有多少了解。
看来有些同学已经对小电机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电池装反了,电机会倒转,小电机里面有磁铁。
2、观察小电机的内部结构,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1)、想探究一下小电机通电后为什么会转吗?让我们打开小电机看看里面的结构吧。打开小电机要注意以下几点:
A、小电机的拆装难度比较大,很容易拆坏,最好使用无法修好的玩具中的小电机。
B、小电机的后盖和外壳的连接处要用最小的平口螺丝刀撬开,螺丝刀口比较尖锐,要注意安全。
C、拆装时要仔细观察后盖和外壳的安装位置,以便安装时水会装反。
D、小电机里面有钢丝卡件取出时用钳子夹紧,注意不要让它弹出丢失。
(2)、谁能说一下小电机里面有什么构造?对小电机里面的构造谁发现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小电机里面的磁铁起什么作用?小电机里面的电线为什么要绕成一圈一圈的?小电机里面为什么绕成三组?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用磁铁?)
(3)、同学们的问题有很多,但其中基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电机里面的电线为什么要绕成一圈一圈的?”“和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用磁铁?”这两个问题上,关于这两个问题请各组同学讨论一下,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利用材料超市里的材料进行研究。
(4)、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探究大家发现,线圈通电后像磁铁一样有了磁性,如果在线圈中间加有铁芯,磁性就会更强。它的磁性是因为通电产生的,所以我们把这种中间插有铁芯的线圈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课件 篇12
4、学生课前准备:
(1)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备较长的绝缘导线1根、电池1节、电池盒1个、较大的马蹄形铁钉2颗、回形针针若干。
(2)每组二张记录表(导学新作业),在探究过程中写数据和发现。
1、能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2、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3、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培养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内容分析:本课属于电磁铁磁力与什么有关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上一节学习认识了电磁铁和它的制作方法,学生们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经历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2、过程与方法: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培养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具有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能对实验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使探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教具学具:
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备较长的绝缘导线1根、电池1节、电池盒1个、较大的马蹄形铁钉2颗、回形针针若干;每组二张记录表(导学新作业),在探究过程中写数据和发现。
2、导学新作业。
3、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方法:
本节课使用合作探究实验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实验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和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
1、上次科学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磁铁,谁来说说电磁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板书:线圈、铁芯、电流)
2、(播放课件:电磁起重机)师讲解: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也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对比两种电磁铁有什么不一样的么?
3、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 (板书课题)。
(理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请同学们也来猜一猜,你认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今天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出示课件提醒:先想一想电磁铁的构成(线圈、铁芯、电池);然后再来做出我们的假设。)
2、学生汇报。(汇报前注意引导,如:当说到与线圈的多少有关,师问:线圈多磁力就越大;线圈少磁力就越小;说说你们猜测的依据)
(学生找出的影响因素可能较多:①电池数量;②绕线多少;③铁心粗细;④铁心长短;⑤电线粗细;6线圈的粗细;③线圈的形状;③铁芯的形状:条形或马蹄形…)
(理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以及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具有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1、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2、制订研究计划:
(1)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
(2)同学们:我们已经确定了研究的问题,而且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假设。那么,我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2)怎样改变线圈的圈数?(每次绕不同的圈数,如20圈、50圈、80圈,每次相差的圈数大一些,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3)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电池节数、铁芯粗细、铁芯长短……)
(1)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计划中要控制的这些条件之外,老师还想提醒各小组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课件提醒:不要长时间接通电池,减少耗电。吸过的大头针放在一边,不要再吸。)为了数据更加科学准确,不同圈数都要进行多次实验。
(2)各组根据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从你们小组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全班十个小组收集到的数据你又发现了什么?
(3)学生说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确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学生记录)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验验证”这样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的假设,这些因素是否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
电磁铁课件 篇13
电磁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学生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加以研究,汇报交流,总结出规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演示制作电磁铁, 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师: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 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 、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 、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圈数、 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 、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 、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 、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总结汇报;
师: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
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
学生比较。
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
指导学生看书第 44 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电磁铁课件(集锦9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教师对编写教案课件也非常熟悉。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要规范,好的教案课件应具备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篇关于“电磁铁课件”的文章,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在这里找到宣泄和理解,并与大家产生共鸣!
电磁铁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第二课。学生已经在上一课通过实验认识了电可以产生磁,经历了用通电线圈做电生磁实验,这为理解电磁铁的原理打下基础;本课将引导学生对电磁铁这一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装置,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能量单元整体出发,从了解学生前概念作为起点,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为导向,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强化了逻辑思维训练,注重了实证意识培养,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二是教师的预设充分、灵活多样,不少活动准备了两套教学预案,便于根据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制作、测试、记录、交流、分析等一系列探究环节,突显了追求细节却又引而不发的教学指导,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质疑的空间;巧妙借助一些关键词、问题、记录表、板书等,诱发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生成新探究,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难点: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的建立与研究方法设计
课前准备
1.分组器材:回形针2~3个、1m长细绝缘导线1根、指南针1只、大铁钉1只、电池(电池盒)1只、开关1只、连接用导线1根、砂纸1、实验记录单3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1套、电磁铁贴画1、视频展示仪、多媒体课件(两种线圈的绕法示意图、检测题、活动背景音乐等)
过程预设
一、师生会话,导入新课
1.师生会话:通过上一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与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可知道,根据这个发现,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 2.电磁铁
2.讲述: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围绕电磁铁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吗?
[设计意图:从科学发现到科学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调整教学预设。]
二、先制后试,探究本性
(一)指导绕线圈
1.引发独立探究制作方法:
预设方案一:
师生会话:那么电磁铁是怎么制作的呢?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预设方案二:我们准备怎么来制作电磁铁呢,先请大家研究一下课本P50页上的图文资料。
2.汇报制作方法:着重解决(1)需要哪些材料? (2)制作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3.进行细节指导,完善制作方案:为了让我们制作出高品质的电磁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些哪些细节呢?
引导问题预设:绕导线时要注意什么(如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
怎样处理导线两头等(如何固定?)
解决策略预设:通过师生会话、教师或个别学生的示范,掌握制作技巧
4.小组合作制作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指导实验记录(课件展示记录表),明确实验要求、纪律等。
(2)学生取出器材,分组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评与小结:在检查、评价制作质量后指出“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二)测试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如何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2.指导测试操作要领:如,明确分工、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成功后及时断开电流等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完成测试后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记录表,描述实验过程,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在组织交流时,若有个别组发现磁化现象,教师则可先追问学生是否是多次实验后结果?或者重新再试一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作适当补充解释。此外本实验用回形针尽量是新购的,同轨班较多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尤要留意这一点)
4.综合各组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结论(师课件揭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导入电磁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以及本环节中多种引导问题与对策的预设,均有助于正确定位学习起点,提升活动实效性;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连着3课围绕着电磁铁展开研究,制作一个高品质的电磁铁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制作具体注意事项等环节,凸显了细节指导,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在动手前关注到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制作事项,又为引发后继阶段的探究作了铺垫。此外,本环节所设计的思考、交流、质疑、分析与解释、评价等系列活动中,均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导,力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而对有可能出现的磁化现象也作出了预案,意在引导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培养求实精神,以及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失败原因。]
三、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一)探究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
1.师生会话: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这一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呢?先请大家推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思考、猜测。(预设:铁钉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3.引导设计验证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两个磁极,那怎样检测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先请大家根据提示语设计一个方案。(课件出示设计提示语)
——方法:
器材:
操作步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
5.优选实验方案,指导操作要领: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其中用指南针测试确实是最简便的一种——利用多媒体提示:
⑴ 分别用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尾靠近指南针;
⑵ 仔细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⑶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钉尖和钉尾分别是什么极;
⑷ 各组派代表将实验结论填写在黑板上的贴画两边。
( )极 ( )极
( )极 ( )极
……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整理实验现象:
从小组实验结果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设计意图:当推测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时,学生肯定会有多种想法,为此通过说出其理由,力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将电磁铁与磁铁性质之间建立对接;在设计验证方案环节,只用了三句话,巧妙将学生思维引向研究目标上;采用板贴画与各组实验小组代表上来填写实验结果的形式,既符合各小组实验用时有先有后的实际,又完成了对各组实验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时,学生就非常清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推进了科学探究进程,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预设方案一:
(1)对比观察:比较钉尖磁极不一样的两个小组的电磁铁装置(可利用视频展示仪),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2)交流观察到的差异处,然后作出推测: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设方案二:
(1)回忆一下电磁铁制作过程,你觉得如果改变哪些地方做法,就有可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先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预设两种引导现象分析方案,让教师能更灵活地视班级实际、学生能力状况来选用最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引导方法。]
2.根据学生意见,教师随机板书:
电池正负极接法?
线圈缠绕方向 ?
3.师生会话:那么如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4.学生交流、教师结合课件逐步展示实验记录单,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方案,明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需强调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它条件不能改变):
[实验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实验2]改变电磁铁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5.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两个实验全做,或选其中之一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与结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整理实验器材,作好交流准备:在实验即将结束时播放一小段轻松音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推派代表到讲台前准备汇报。
7.利用视频展示仪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8.学生归纳出实验结论,教师完成如下板书,明晰科学概念:
电池正负极接法
改变 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线圈绕线方向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与实验记录表等手段,突显了实验操作要领; 2张实验记录表的运用,既引导学生完善方案,又便于借视频展示仪来汇报、分析与归纳实验结果;而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整理实验器材,实现注意力的转换,提升探究后继阶段交流环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实验器材习惯。]
四、总结评价、反馈检测
1.成果发布会:邀请学生上台介绍本节课的研究成果——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获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2.反馈检测:(多媒体课件出示)
(1)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它具有接同电流后产生 ,断开电流后 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 或改变 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成果发布会和反馈检测,既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又进一步明晰本课所要求形成的两条科学概念。]
电磁铁课件(篇2)
电磁铁 【教学目的】 1、 自己学会做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2、 通过假设、探究实验知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和电池的数量、绕的线圈匝数有关。 3、 知道电磁铁也有磁极,而且磁极是可以变化的。 4、 了解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异同之处。 5、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导致电磁铁磁力大小改变的因素。 【教学难点】 在探究导致电磁铁磁力大小改变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定量和变量。 【教学准备】 每小组:铁钉2根,漆包线,1号电池2节,回形针2盒,磁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在展台上放了一个小磁针,它现在处于静止的状态下,现在我在他的'上方平行拉一根导线,小磁针没有变化,但如果老师给导线两端通上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操作,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磁针动了。追问:为什么给导线通了电之后小磁针就会偏转了呢? 生:通电后导线具有磁性。师:电流能使导线产生磁性 板书:电生磁 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老师一通电很快就把它断开了,因为时间一长就会损坏电池,所以同学们将导线连接在电源的两端时只能连接一瞬间,避免损坏电池。 2、教师说,大家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那这样的磁性,能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铁的物体呢?老师提供给每组一些材料,请大家看看托盘里有哪些材料?学生说。你们能不能尝试用托盘里的材料,做一个装置吸引起大头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组做,教师巡视,要巡视保证至少一组做出电磁铁,如果能有一组线圈绕的比较规范的就更好了。 师:好,现在大家停止实验。请吸起大头针的小组同学举手,问: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请学生上讲台,将装置在展台上展示,然后介绍做法,然后在大家面前展示吸的过程。)顺便提醒及时断开。提示绕的整齐。 我们把导线在铁钉上绕城线圈,通电后它就产生了较强的磁性,所以从这里我们发现通电线圈能产生磁力。 板书:通电线圈能产生磁力。 像这样的装置,我们把它叫做电磁铁。 问:像这个小组一样做的同学举手。生举手,教师表扬:这些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 3、师:请大家用自己的电磁铁,数数你们一次能吸起几个大头针。 生:尝试, 问:停止实验,你们一次能吸多少大头针? 生汇报:教师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数据 教师追问:看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 师:吸铁钉的数量不一样,说明什么? 生:说明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一样。 师:那么通电线圈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预测: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师:坐正,指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线圈圈数 (追问线圈圈数,电池数量、铁钉粗细跟磁力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电池数量 铁钉粗细 。。。。。。 师:由于材料和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研究电池数量、铁钉粗细和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我们能不能同时改变这两个条件进行实验呢?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学生回答 所以只能改变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其他的因素都必须保持不变。 4.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想研究的问题,在组长组织下讨论实验方案,并用画图和简单文字的方式表示。 教师巡视指导, 5.方案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方案? 注意让设计比较好的小组。 让学生说方案,其他小组学生建议。 统一20-40圈。 30圈 老师有些补充说明:课件显示4个注意点 6,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7.交流汇报 在展台上出示实验结果,板书结论:电池越多,磁力越大 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通过今天的两个实验,你们发现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一个学生概括)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刚才还有同学提到其他的因素,我们可以回去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对这几个条件进行研究。 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电磁铁? 学生回答:电铃、电磁起重机、发动机。 看来电磁铁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真的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老师最后还有个疑问,希望同学们课后思考,帮我解决:我们之前学过磁铁,它具有磁性,现在学了电磁铁,也有磁性,那磁铁和电磁铁有什么不同呢?
电磁铁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的科学研究过程,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学会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为各小组准备电池三节,铁钉电磁铁一个,不同形状大小的铁芯三个,长导线(漆包线)一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多少的关系,那么大家说说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口答并点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力(二)
二、检查自主学习成果:
请第1、2组汇报《学研指导案》“自主学习”部分第1题,第3、4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计划。
三、提出我的疑问:
四、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数量的关系”,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制订小组研究计划,小组内交流我们的研究计划。
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系吗?
c
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
2.
3.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按计划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电池数量
吸大头针数量(个)
磁力大小
排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1
2
3
3、分组展示汇报。
五、归纳整理:
1、我们小组汇报的内容:
我们在检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前的假设是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控制不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能说明 ,但不能说明 。
2、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我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 )→( )→( )
六、检测训练:
1、当堂训练:
①完成《学研指导案》P34-35。
②在制作强磁力电磁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2、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电磁铁。
电磁铁课件(篇4)
一、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想象、善于研究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螺线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知道它的实际应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情境设置——引导制作——引导设计——指导探究——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五、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
电磁铁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 能描述什么是电磁铁。说出电磁铁的优点和工作原理。
2、 能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说出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2、 电磁铁的应用。
评价任务:
1、通过演示实验1认识电磁铁,说出电磁铁的优点和工作原理。
2、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通过观看视频列举出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电磁铁(阅读课本P129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插入 的螺线管叫电磁铁。它 时有磁性, 无磁性。
演示实验1:取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一些大头针,将螺线管通电,靠近大头针,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表明:螺线管通电时 ,断电时 。我们把这种磁体 叫电磁铁。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 效应工作的。它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
知识点二: 电磁铁的磁性
知识点三:电磁铁的应用(阅读课本P130)
电磁铁的实际用途很多,最直接的应用之一就是 。在电动机、 、电铃和 里也用到电磁铁。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也都是由 控制的。
观看视频:介绍电磁铁的几个具体应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分别介绍相关的实例。
合作探究:(人多智慧广!)
1、 自制电磁铁
2、探究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 和 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要用到法。
问:怎样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答:可以根据它 来判断它磁性的强弱。这种方法叫 。
设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
分组实验:
(1)、将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闭合电路,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磁铁线圈的 不变,线圈中 的大小发生变化,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表明: 。
(2)、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控制 不变,比较不同匝数电磁铁的磁性。
实验现象表明: 。
进行实验,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保持不变的因素 变化的因素 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判 断
1
2
实验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 ; 越大, _____________越多,磁性就越强。
电磁铁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电磁铁》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又广泛应用在各种用电器中。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本课属于实验探究课。教学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1、制作铁钉电池铁,2、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来寻找它的相关特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电磁铁的磁力》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对本课内容做了如下设计:1、从移动大头针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2、在制作电磁铁时,采用图片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做法,并且让每个组制作两个线圈缠绕方向相反的电磁铁,为第三个活动做铺垫。3、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来感知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4、从磁铁有南北极引入到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让学生先猜测,再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然后统一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用小磁针来检测,并让学生明确:只有一端吸引还不能判断南北极,要同时满足相吸和相斥两个条件才可以。5、让学生看统计的结果,从中发现各个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问: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引入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探究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醒学生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然后让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来进行探究。
三、重、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且可以改变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处理重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猜测,验证,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果。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各组的统计结果,发现各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提问:为什么它们的南北极会不一致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猜测原因,并提出验证的方法。最后,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因素来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四、材料的选择
本课是实验探究课,准备的材料也比较多,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电磁铁、大头针、磁铁、导线、电池。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有红色和灰色的导线各一根,铁钉2枚,大头针一盒,装有电池的电池盒一个,小磁针一个,记录单2张
不足:1、铁钉的退磁效果不好,断电后可能还有磁性,在确定电磁铁的南北极时可能会影响结果。
2、导线较硬,学生缠绕时会有困难。
电磁铁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因教学需要我将两课的教学内容合并成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能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且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并且亲自验证了电磁铁的性质。所以本课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注意以旧知引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自主、合作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五、教学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采用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提出研究的问题埋下伏笔。
(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我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组成和基本性质,目的是为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为了降低学生的设计难度,我设计了一张实验方案表,重点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通过交流,每个小组完善了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实验,并且及时记录了实验的现象。
(四)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汇报,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五)电磁铁的应用
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之后,联想到人类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电磁铁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归纳概括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自制简易蜂鸣器,并探究其工作原理。
用查阅资料的方式,更多地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所学电磁铁的知识,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学到的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解决自制蜂鸣器中存在的问题。
意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的是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磁力大小可以控制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制作蜂鸣器的材料,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像资料或图片资料,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能生磁,利用这一发现,可以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电磁铁。(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
1、电磁铁与实验用的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发言的情况。
2、各组整理讨论结果,填写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记录表。
3、汇报交流:
请一到两个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共同梳理,形成共识:
项目
磁铁
电磁铁
不同点
磁性永久
通电有磁,断电无磁
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
磁极可以改变
磁力大小不变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使用简单
使用较麻烦
没线圈
有线圈
相同点
都有磁性
都有南北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电磁铁有哪些特性?利用这些特点,电磁铁能应用于哪些方面?
2、视频介绍
⑴、 谈话:因为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的性质,电磁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⑵、 播放视频,介绍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观察分析:
⑴、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电动机,一个电铃,一个电话听筒……你能找出它哪个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吗?
⑵、 学生分小组观察。
3、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然后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三)自制蜂鸣器,探究其原理
1、这些电磁铁工具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自制一个蜂鸣器吧。
2、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依照教材提供的示意图,组装蜂鸣器。组装时请注意安全,防止图钉等物件伤到手。
3、学生接通电路,让蜂鸣器开始工作,仔细观察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
4、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5、全班交流:蜂鸣器发声时塑料片振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接通电路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塑料弹片上的铁片被钉帽吸引,这时,塑料弹片上的触点与导线的连接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塑料弹片弹回,当触点重新与导线连接时,塑料弹片上的铁片再次被电磁铁的钉帽吸引,就这样,塑料弹片因电磁铁磁性的有无,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6、你们刚才的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提这个问题是想共同检查解决蜂鸣器中塑料片没有振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的问题。)
7、学生再实验一次,有问题的小组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拓展运用:设计电磁铁工具
1、刚才制作了蜂鸣器,了解了它是怎样利用电磁铁工作的。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电磁铁工具,它们有什么利弊呢?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认真分析,提出你的改进意见,然后将你的设计图画在14面的空格中。
2、学生独立分析设计。
3、交流评价学生的设计,鼓励课后完成制作。
电磁铁课件(篇9)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四课时电磁铁的磁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作大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得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多少、线圈匝数的多少等有关。
2、使学生逐步形成大胆想象、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学会做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实验。
四、课前准备:
电池若干节,长短不一的导线若干,各种铁钉若干,大头针若干。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让学生观看一段利用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录像。
②让学生说说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工作原理。
③让学生提出提问:为什么录像中的电磁铁有这么强的磁力?我们能否增强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是什么原因使电磁铁有如此强的磁力?
2、做出假设
①出示电磁铁的组成结构图。
②让学生看着图小组讨论大胆假设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③通过讨论汇报之后,把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记录下来。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对比上节课制作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根据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得到新的设计方案。
②汇报交流各种方法,进一步得到改进方案。
③教师提出目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场比赛,哪一组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最强,哪一组就获胜。
4、小组实验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行上前领取实验材料。
②、进行小组实验。
③、对成果进行验收,证明设计方案,得出评比结果。
④、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共享成果。
5、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课后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
绕的圈数多 磁力强
用的电池多 磁力强
磁生电课件11篇
小编特意整理了有关“磁生电课件”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看。对于需要的同志们,不妨来这里一瞧。老师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务必要将教案和课件准备妥当,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依然是时候。教案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至关重要。
磁生电课件(篇1)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每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绕好的线圈、实验记录单。
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经历一次伟大的科学发现之旅。184月,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了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天老师要复原奥斯特当年的这个实验,看一看我们的同学能不能像奥斯特一样发现这个奇怪的现象?
3、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谈话:当时的奥斯特跟我们一样,他无意间把一条非常细的导线放在了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由于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怎么规则,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奥斯特的脑中却产生了一大堆问题。
5、你现在头脑中是不是也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6、交流讨论学生想到的问题。主要解决“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讨论明确电产生了磁,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板书课题) 7、谈话:当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摆动后,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了许多次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他到底又发现了一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亲自来体验一下?
实验指导: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首先需要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师出示),试一试小灯泡能不能亮? 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轻轻放在指南针的上方,与小磁针保持平行。(注意尽量不要碰到小磁针)
◆导线与小磁针形成的夹角会影响偏转的角度吗?
2、温馨提示:
●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导线,一位同学负责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变化了马上断开电源。
●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不拖拉。
●实验时间大约8分钟。
●实验完成后赶紧分析现象,准备汇报。
3、生领取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4、你们有了哪些发现,怎么解释自己的发现?
1.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导线与小磁针平行放置时,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你还有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一些吗?请同组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学生的想法:A.增加电池节数; B. 短路链接电路;C.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梳理学生的想法,明确实验方法。
A.增加电池节数就是为了增强电流强度,我们手头只有一节电池,可以用短路链接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B.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我们可以把导线绕成线圈的方法代替。
◆电路短路,小磁针偏转角度有什么变化?
◆导线绕成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有什么变化?
4、温馨提示:
●用短路做实验,一定要先断开开关,等小磁针摆放好、导线拉好之后再通电。
●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导线,一位同学负责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变化了马上断开电源,做到一触即放(2秒)。
●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不拖拉。
●分析现象,准备汇报。
5、领取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
6、汇报:你们有了哪些发现?试着对产生的现象进行解释。
交流明确:
增加电流强度、导线绕成线圈等方法,都能使磁针偏转的角度变大。
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放置方式有关,线圈竖着套住指南针,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科学旅行,你收获了哪些?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观察、勤思考,定能发现无穷的奥秘。”
磁生电课件(篇2)
磁生电课件是一种用来教授磁生电原理和应用的电子教学材料,它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习题练习等多种教学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磁生电是一种电磁现象,相比于传统的电动力学,它更加高深、复杂。磁生电课件就是要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让学生更加形象和具体地理解磁生电的本质和规律。
在磁生电课件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是磁生电课件的核心,它通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对磁生电原理、磁场、电场等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理论讲解非常直观和生动,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实验演示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磁生电的应用,磁生电课件通常也包含实验演示部分。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磁生电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更加生动和形象地理解磁生电原理。
3. 习题练习
磁生电课件还包含了各种习题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巩固和练习。习题练习涵盖了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既有基础练习,又有应用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磁生电的理论和应用。
总之,磁生电课件是一种极具教学价值的教育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磁生电的相关概念和规律。通过磁生电课件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磁生电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磁生电课件(篇3)
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1、磁铁、小铁钉、曲别针、啤酒瓶盖、塑料积木、木块、纸、布、硬币、石块等。
2、多媒体课件滑动的小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课件,出示磁铁,认识磁铁
2、出示滑动的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能在纸盒上滑来滑去?
演示小兔在纸盒上滑动,激发幼儿好奇心。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小兔怎么会滑动呢?给幼儿充分自由发言的时间。
3、教师展示出磁铁,如果我们换成别的来看看小兔还会滑动吗?
(二)基本部分
1、小兔想和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好,小兔要请它的好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玩一玩,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摆弄物品,启发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东西。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发现的告诉大家。
3、教师: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吸不起来,现在请你们再玩一玩。把磁铁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个盘子里,把不能吸起来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4、填写观察记录表提问:请你们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吸起来?来.源教.案网,并在记录表中打,不能吸起来的打.
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铁制品)哪些东西吸不起来?它们是不是铁做成的?
5、教师小结:磁铁的好朋友是铁制品。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想和教师一起去钓鱼吗?拿上我们的小鱼竿钓鱼去喽!哇,小朋友都钓到了鱼,你们真棒,天色不早了,拿起小鱼我们回家吧!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磁生电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磁生电的原理,能说出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通过小组实验,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物理实验。
3.通过进行小组实验,感受物理实验的科学严谨,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磁生电的原理。
【难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向学生出示摇摇亮的教具,通过摇动教具,LED灯会交替发光。通过对教具进行电和磁的简单分析,并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电生磁现象,引导学生回答磁和电之间有关系,顺势引出课题磁生电。
【意图:通过LED灯交替发光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从而对磁生电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再通过学生自己猜想磁和电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接下来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磁生电】。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对教具进行动态分析,磁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产生电?
学生猜想:可能与导体和磁感线有关。
提供器材:磁钢若干、导体、灵敏电流计,导线若干。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探究导体和磁感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得出导体运动方向可能与磁感线平行、垂直、相割。
根据猜想,请同学进行设计实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连接电路。
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1.将两个磁钢正负极相对,且固定,将导体静止在磁感线中,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2.在1的情况下,增加磁钢数目,导体依然静止,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3.在1的情况下,将导体与磁感线进行平行、垂直和相割,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4.在3的情况下,将两个磁钢改变距离,导体与磁感线进行平行、垂直和相割,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得出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产生电?
结论:闭合电路中,导体与磁感线进行切割时能产生电流。
由此引出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列举我们生活中磁生电的例子。
【意图: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整理学到的知识。
作业:对比之前学习的电生磁,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板书设计
磁生电课件(篇5)
磁生电的教案主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能量的认识也不断进步。作为物质和能量基本交互作用的电磁现象,磁生电已成为中学物理课程中必学的内容。本教案的主题即为“磁生电”,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安培定律、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科学探究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增强探究和创新精神,加强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热爱生命和崇尚科学的情感。
2.教学内容
2.1 磁生电的基本概念
电磁感应的概念及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2 磁生电的原理
磁场与运动的关系;安培定律的原理及应用;楞次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2.3 磁生电的应用
电磁感应实际应用:电动车辆、风力发电、变压器等。
3.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掌握安培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
(3)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
3.2 教学难点
(1)理解磁场与运动的关系;
(2)掌握安培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原理。
4.教学方法
4.1 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增加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4.2 实验教学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3 课堂讨论法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培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教学过程设计
5.1 激发兴趣(5分钟)
通过灵活多样的科学教育手段,如展示精美图片、演示简单实验、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为下一步的知识探究打下基础。
5.2 知识掌握(30分钟)
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安培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5.3 实验探究(50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设计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一:利用电动势计测磁感应强度。
实验二:将一绕有导体圆环放入一个与环面平行的磁场中,测定环内感生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三:制作简易发电机,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
5.4 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加深对磁生电的理解。
5.5 课后作业
自学《磁感转换为电能的应用》知识点,做相关习题。
6.教学反思
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但由于磁生电的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师生的要求较高,需要通过旁征博引、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原理,从而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应用”。
磁生电课件(篇6)
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节课,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的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要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的关系。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由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进一步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1)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导线、学生电源(电池组)、开关、螺线管、电磁铁、小磁针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磁生电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掌握一种基本的电磁现象——磁生电,并且了解其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情况,探究其机理和原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磁生电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3.进行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深入理解磁生电的具体过程和机理;
4.通过磁生电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磁生电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3.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化地讲解、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加深对磁生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引言(5分钟):通过网络或实物对磁生电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磁生电原理(10分钟):
磁生电是指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出电动势的现象。当导线、线圈等导电体移动或在磁场中发生变化时,由于磁通量的变化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这种导致电动势产生的现象称为感应电势现象。
3.探究磁生电的应用(10分钟):
磁生电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这些应用都是通过磁生电现象实现的。
4.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50分钟):
选择不同规格的磁棒和铜线,利用手动发电机实现铜线在磁场中的运动,通过示波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多种测量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深入探究磁生电的具体过程和机理,进一步了解其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情况,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六、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深入理解磁生电的具体过程和机理,拓宽了学生的物理知识面。通过课堂小结,学生还能反思和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磁生电课件(篇8)
《磁生电》这一节是电磁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也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电磁学知识奠定了基础。这一节书一学完,学生很容易和前面学的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混在一起。本节有2个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教学重点是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为了突破重点,我一上课就让学生做了下面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既可通过对比学习温故前面的'知识,又可通过图A引入本节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来突破重点:
1、教师做演示实验加上视频重现电磁感应实验,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因为教师做演示实验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没法观察到实验现象,而视频能弥补这一缺陷,再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
2、注重对比学习,降低教学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比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电路图和电磁感应现象电路图的对比,一个有电源,一个无电源;对比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中导体运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二者变其一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二者同时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改变;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二者变其一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二者同时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改变。对比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对比。相同点:都是由转子和定子组成。不同点:一、能量转化不同,一个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另一个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二、原理不同。三、两者电路图不同。对比四:动圈式话筒和扬声器。
不足之处,讲学稿的设计不够细化。新课研究部分师生活动没有具体的体现,只是让学生填本节课的重要结论,但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没有具体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物理科讲学稿的通病。下一阶段我们科组的讲学稿的编写要注意体现师生活动过程,让讲学稿的可操作性更强。
磁生电课件(篇9)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教具准备: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铁屑、纸杯(内装9V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学具准备:铁钉、铅笔(或木筷)、铁屑一小包、小磁针四个、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三节(带电池座)、塑料圆筒一个、导线若干。(分12个学习小组)
魔术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由现象设疑,如何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学生探究活动:缠绕螺线管──学生探究活动: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学生探究活动: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师生探讨得出安培定则、学生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
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回答:看他能否吸引铁屑。利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来检验。
教师:一个电池能吸引铁屑吗?我们怎样做才有可能产生磁呢?
学生回答:要有电流……要形成一个电路,电路闭合才有电流。
教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想?
学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班交流。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教师提问:看了这个实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
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角度那么大,而我们实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在实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呢?
设置问题过渡: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两个螺线管,为了缠绕方便,请大家一个缠绕在铅笔上,一个缠绕在铁钉上,比一比,看谁绕得即快又好。
教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非常成功地绕好了螺线管,下面请每个小组给螺线管通电,然后去吸引铁屑,看哪一个螺线管吸引的铁屑最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组讨论解决,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让学生内心明了用铁钉的.实际意义)。
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实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研究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学生回答。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呢?(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判定办法。)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图示进行实验并在圆圈中画出小磁针,把小磁针的N级涂黑。
教师将用铁屑做的演示螺线管磁场的分布投影到银幕上并播放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
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如果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
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出示投影,让学生熟记安培定则歌。
学生练习:将长直铝导线缠绕在黑色的胶管上,假设电流从螺线管的左流入右流出,应该怎样判断?如果电流从螺线管的右边流入左边流出呢?再改变螺线管的缠绕方向试试看?
教师投影,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三、交流小结、随堂练习、总结评估(帮助巩固知识,让物理走向应用、走向社会)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新的体会。
2.布置作业:
(2)知识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楼的电动门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门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走进生活:研究牵牛花、菜豆的茎缠绕的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观察葡萄、丝瓜的卷须的缠绕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看看与我们研究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3.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
磁生电课件(篇10)
本课内容为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起始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通过两个活动以及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经历发现现象,联系已有的知识对现象作出合理的假设或推测,通过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的过程。要帮助学生真正建构电流产生磁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这种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灯泡、小灯座、开关、指南针、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组实验材料一份、课件、磁铁、铁、指南针。
1.不碰指南针你能使小磁针转动起来吗? 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转动?
1、除了上面的磁铁和铁,有没有其它什么方法不碰指南针也让指针发生偏转?
2、请学生回忆四年级的知识点亮小灯泡,并用老师给的材料完成点亮小灯泡。
3、学生按要求做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操作: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子上,等磁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注意与磁针方向完全一致。
②接通电路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③断开电路(打开开关)后,小磁针又会有什么变化?
④试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小磁针有什么不同?
4、交流并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5、小结: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这一发现使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引出课题,板书电和磁)
1、通电导线的现象没有磁铁一样的明显,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现象更加明显。
2、通过增加电池来增大电流,观察现象。
1、刚才我们做了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实验,但是现象不够明显,你有办法让现象更明显吗?
2、介绍短路: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来,经导线直接流回电池的负极。(教师投影下演示,利用短路使得小磁针偏转角度增大)
3、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4、小结:短路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1、有没有既能现象明显,又能不是短路的,介绍奥斯特的惊人发现。
2、你打算怎样利用绕好的线圈,使得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其他材料可从已经发下来的材料中选择。)小组讨论并汇报
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线圈在上方下方左边右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
4、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将导线做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1、老师出示一个电路,但小灯泡不亮,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电池没有电了)
拿出电池,问学生们这节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检测一下吗?
3、收获不少呀,利用电流产生磁性应用很广,例如电磁铁、电磁选矿机、小马达等,我们今后将继续学习。
磁生电课件(篇11)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经历观察磁现象、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全新的知识。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器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演示通电螺线管的实验,让学生讨论描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态,也能达到学生探究的目的。
直接要求学生按课本62也的图93—2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实验开始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马上进入课程学习的状态。
教师归纳此现象为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奥斯特实验的由来和重大意义。
1介绍螺线管的由来。
2演示实验:把小磁针均匀的分布在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把通电后小磁针的指向投影出来,让学生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用磁感线描绘出来。
提问:描绘出来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什么磁体的磁场相似?
3提问:竟然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它的磁场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播放多媒体奥斯特实验)
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4为了能方便的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安培发明了安培定则。逐步讲解安培定则的使用方法
学生发言: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把电池正负极对调后,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改变。
学生发言:导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生归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绕线方向有关。
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结论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技能,让学生亲身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描绘图像的能力,以及通过图像的分析、比较、归纳出结论的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同时学会做出有根据的猜想。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绕线方向有关。
2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