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暑课件(精华8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中暑课件(精华8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中暑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中暑的原因。
2、了解一些预防中暑的有关常识。
3、知道中暑后如何简单处理。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关于中暑的图片、雨伞、帽子、冰块、毛巾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夏季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疾病,我们就要知道如何预防中暑?那你们知道怎么样预防中暑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夏天最容易中暑,而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就要了解预防中暑的方法。
(1)夏天在家时应该多喝白开水,补充身体因流汗而失去的水分。
(2)夏天出门时要带帽子或者撑雨伞,不在太阳下暴晒。
(3)从空调房间到户外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冷热变化太大,身体不易适应。
(4)夏天我们活动时不宜太大,人在疲劳的情况下一受热就很容易中暑。
(二)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中暑时会怎么样呢?现在你们来看看图片,看看中暑时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知道中暑之后会怎么样?那你们知道中暑后应该做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如果在我们生活中有人出现中暑的情况,那么我们要发扬互相帮助的好精神,马上对中暑的人进行急救措施也可以请别人帮忙。中暑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下的解救措施:
(1)我们首先要让中暑的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把病人抬到附近阴凉或通风的地方,也可请附近的人帮忙。
(2)也可以让中暑的人喝中草药、多喝白开水。
(3)我们也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如果病情严重时应及时送到医院。
(4)你们还要告诉爸爸妈妈每天要与幼儿园配合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三)情境游戏:中暑了怎么办?
请幼儿模拟中暑之后的场景,并会用教师提供的道具为中暑幼儿降暑。
(四)学会中暑顺口溜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了解了什么是中暑?从中明白了中暑的原因,预防中暑的方法和中暑的预防措施,老师也编了一首预防中暑的顺口溜,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顺口溜)
师;嘿、嘿、嘿、嘿
炎热季节防中暑,
运动时间不宜长,
浅色衣帽最适宜,
最佳饮料淡盐水,
预防中暑保健康。
小朋友拍手、有节奏进行朗读。
中暑课件 篇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
2、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
3、用各种方法制作大草帽。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设计意图
孩子们谈论太阳照在身体不是暖暖的了,感觉好烫啊。同时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中暑了,家长多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多喝水,少在太阳光下走路,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掌握一些防暑的方法,也可开发宝宝们的想象力,来制作一些防暑的用品!
三、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防暑用品
四、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用品有几种?
2、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重点介绍遮阳帽:夏天太阳很大,我出门时会戴一顶遮阳帽。你们戴过吗?有什么感觉?
在夏天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3、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4、制作大草帽
小百科: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课件 篇3
一、设计意图
夏季,气温炎热。幼儿园是集体户外活动时,易发生中暑现象。如何处理中暑孩子,在入夏时和孩子们聊聊“如何预防中暑”显得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二、活动目标
1、有预防中暑的意识。
2、了解中暑的起因以及中暑对身体的影响,掌握预防中暑的简单知识。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三、活动准备
1、邀请儿科专家(利用家长资源)。
2、中暑图片x张、预防中暑图片x张。
3、音乐《健康歌》。
4、调查中暑的原因。
四、活动过程
(一)由图片导入中暑
出示图一(体温高晕倒中暑了)
师:他怎么了?
(二)寻找中暑原因
1、你们中暑过吗?你中暑时都会怎样?有什么症状?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
2、中暑这么难受,平时你都是怎么中暑的?(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
(三)预防中暑方法
1、怎样就能预防中暑了呢?(幼儿议一议)
2、现场咨询专家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儿科专家医生(家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医生。
医生:(出示图片)介绍预防中暑方法,介绍自编“健康数来宝”。
3、幼儿学习健康数来宝。
4、主持人、医生和小朋友一起玩健康数来宝。
(边念数来宝边两两拍手)
5、小朋友和客人老师玩健康数来宝。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中暑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知道遇到事情不慌张,沉着、冷静的对待。
3.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知道应该去帮助别人。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卫生纸、毛巾
2.幼儿有过流鼻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流过鼻血吗?小朋友为什么流鼻血?
幼儿根据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回答:不喝水、抠鼻孔、和别的小朋友打架碰到鼻子了。
教师小结: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夏天天气非常的热,非常干燥,这个小朋友是因为没喝上水上火了所以就会流鼻血。你平时抠鼻孔、有时和小朋友打闹不小心碰到鼻子都会发生流鼻血,还有一些身体上的疾病也会引起流鼻血。
(二)流鼻血时该怎么办呢?
1.幼儿自由讨论办法,教师听取幼儿已有的经验。
教师小结:流鼻血时不要慌张,不要哭闹,哭闹时鼻血会流的更快,应该沉着冷静找到毛巾和卫生纸去洗手间进行自救。
2.教师讲解自救方法示范: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接着把毛巾用凉水浸湿放在额头上,最后抬起一只胳膊。毛巾热了后继续浸湿放在额头上,等血不流了,然后用卫生纸卷好塞到鼻子里,擦干净脸。
(三)幼儿练习操作流鼻血自救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四)讨论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流鼻血时,你应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1.首先告诉他不要慌张、害怕,帮助小朋友找到洗手间,给他找好毛巾和卫生纸,帮助他控制住流血。
2.也可以快速地找到老师或家长,让老师或家长来帮助小朋友进行处理。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流鼻血?
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要多喝水,防止身体缺水上火。小朋友在一起活动时要注意不要碰撞引起流鼻血。如果经常的流鼻血应让大人带着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各种疾病。
活动延伸
1.课下进行流鼻血自救的方法练习。
2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有关发生意外自救的方法。
中暑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中暑。
2.加强孩子的角色体验。在教学中金星角色扮演:中暑的人和小医生。通过这样的角色表演,学生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急救的一般方法。
3.注重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到最后阶段时,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编首儿歌,然后小组间交流,这样学有所乐。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竞赛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中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像
2.师问:找一找这段录像中,这位同学身体怎么了?(生汇报)
3.师述:是的,天气这么热,这位同学有可能中暑了。(板书:中暑)
4.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关于中暑的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中暑。
(二)中暑的症状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大热天在户外运动行走的经历呢?说说你当时的身体感觉。(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述说中暑时的.反应,比如,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晕倒等)
2.听了几个同学的介绍,老师就象被上了一堂医学常识课。中暑的人反应有亲有重,但通常来说,共同的反应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晕倒)
3.那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呢?(学生根据所收集资料汇报:长时间在户外运动,缺乏水份,在闷热环境下工作等)
(三)预防中暑
1.看来,要健康地度过一个夏天还并不容易,我们还得知道如何预防中暑。(板书完课题:预防)
2.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课前所收集的资料与你们组的同学分享,一起想个好办法,预防中暑。(生讨论后,畅所欲言)
3.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一个良方:按摩穴位。按摩内关、曲池、涌泉几处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中暑。
4.同学们,根据上面你们说的,预防中暑关键要做到哪几点?
5.游戏:正话反说
中暑发生在夏季(NO)
中暑前喝水很多(YES)
中暑的人都会晕倒(YES)
6.编童谣: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现在了解的中暑的知识编个童谣。(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把最好的与全班同学一起读
(四)如何急救
但俗话说,防不胜防,如果一个人中暑了,你怎么办?(生小组讨论,汇报。择优一组表演)
(把中暑的人先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补盐水,掐人中,服人丹,打120等)
(五)总结
今天,我们对中暑问题了解的非常清楚,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你们,只要好好的预防,一定能远离中暑。(游戏:大家来找茬。学生们找一找图片中的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最后,我建议把我们刚才的那首童谣说给你现在最想说的人听。
板书:
预防中暑
避烈日
常通风
少运动
多喝水
中暑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中暑的原因。
2、了解一些预防中暑的有关常识。
3、知道中暑后如何简单处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
关于中暑的图片、雨伞、帽子、冰块、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夏季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疾病,我们就要知道如何预防中暑?那你们知道怎么样预防中暑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夏天最容易中暑,而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就要了解预防中暑的方法。
(1)夏天在家时应该多喝白开水,补充身体因流汗而失去的水分。
(2)夏天出门时要带帽子或者撑雨伞,不在太阳下暴晒。
(3)从空调房间到户外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冷热变化太大,身体不易适应。
(4)夏天我们活动时不宜太大,人在疲劳的情况下一受热就很容易中暑。
(二)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中暑时会怎么样呢?现在你们来看看图片,看看中暑时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知道中暑之后会怎么样?那你们知道中暑后应该做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如果在我们生活中有人出现中暑的情况,那么我们要发扬互相帮助的好精神,马上对中暑的人进行急救措施也可以请别人帮忙。中暑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下的解救措施:
(1)我们首先要让中暑的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把病人抬到附近阴凉或通风的地方,也可请附近的.人帮忙。
(2)也可以让中暑的人喝中草药、多喝白开水。
(3)我们也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如果病情严重时应及时送到医院。
(4)你们还要告诉爸爸妈妈每天要与幼儿园配合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三)情境游戏:中暑了怎么办?
请幼儿模拟中暑之后的场景,并会用教师提供的道具为中暑幼儿降暑。
(四)学会中暑顺口溜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了解了什么是中暑?从中明白了中暑的原因,预防中暑的方法和中暑的预防措施,老师也编了一首预防中暑的顺口溜,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顺口溜)
师:嘿、嘿、嘿、嘿,炎热季节防中暑,运动时间不宜长,浅色衣帽最适宜,最佳饮料淡盐水,预防中暑保健康。
小朋友拍手、有节奏进行朗读。
教学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夏天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夏天的酷热也是很明显的特征,让孩子们通过谈话了解夏天虽然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但是由于温度非常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因此导入新课,要过一个清凉的夏日,就必须了解一些解暑降温的小常识。
让孩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如何防暑降温的好办法。首先也是通过启发谈话让孩子说出酷热天气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一些烦恼,从而让孩子了解中暑的一些症状,引出中暑的危害,并放手让孩子借助从生活中提炼或是从大人身上获取的经验,小组合作学习谈论防暑降温的方法,此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孩子从多方面谈。为了拓展知识,我又在网上找了一段视频,让孩子通过观看视频,又找到了一些防暑降温的好方法。但是我又考虑到在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当的防暑降温的方法,所以,我又找了x个孩子身边典型事例的图片,让大家观察,找出错误的原因,其实开始我是准备了x个图片,但是有一张我觉得离我们农村孩子太远,所以被我删掉了。随即我还引入了观看图片了解小动物消暑降温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不只我们人类需要防暑降温,其实小动物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方法度过炎炎夏日。
让孩子了解处理中暑的方法。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我原打算让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演一演中暑及中暑时的一些简。
小百科: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中暑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中暑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中暑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暑是怎么回事?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走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
二、讨论: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三、补充总结预防中暑还应注意哪些?
1.夏季课间活动量不宜大,要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量大流汗就多,容易中暑。
2.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的睡眠不足,午睡能够有效地补充睡眠,同时可以避开中午高温期,减少中暑的可能,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能够保障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
中暑课件 篇8
设计意图
夏季,气温炎热。幼儿园是集体户外活动时,易发生中暑现象。如何处理中暑孩子,在入夏时和孩子们聊聊"如何预防中暑"显得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活动目标
1、有预防中暑的意识。
2、了解中暑的起因以及中暑对身体的影响,掌握预防中暑的简单知识。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邀请儿科专家(利用家长资源)
2、中暑图片1张、预防中暑图片5张
3、音乐《健康歌》
4、调查中暑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由图片导入中暑
出示图一(体温高晕倒中暑了)
师:他怎么了?
(二)寻找中暑原因
1、你们中暑过吗?你中暑时都会怎样?有什么症状?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
2、中暑这么难受,平时你都是怎么中暑的?(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
(三)预防中暑方法
1、怎样就能预防中暑了呢?(幼儿议一议)
2、现场咨询专家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儿科专家刘医生(家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刘医生(教师扮演)。
刘医生:(出示图片)介绍预防中暑方法,介绍自编"健康数来宝"。
3、幼儿学习健康数来宝。
4、主持人、刘医生和小朋友一起玩健康数来宝。
(边念数来宝边两两拍手)
5、小朋友和客人老师玩健康数来宝。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dg15.com小编推荐
2023雨中课件精选8篇
近日看到一篇关于“雨中课件”的文章,内容十分优质。针对教学,老师应该将主要内容写进教案和课件中,没有写的就要加快速度完成了。教案和课件的质量会影响到教师的声誉,所以必须严格把控。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也欢迎大家分享给朋友!
雨中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下雨天里小动物的表现产生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3、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小动物在下雨天里的变化。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小兔、小燕子、青蛙、小鱼、蚂蚁的活动图片,幼儿表演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背景图与小兔图片,以谈话方式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他要去干什么?天气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1、小兔要去干什么?,妈妈说了什么?
2、小兔在草地上看见了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片在讲述一边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对话部分。
1小兔走到草地上,看见了谁?小燕子在干什么?让幼儿学说并模仿。
2、青蛙在干什么?小鱼在干什么?让幼儿捏住鼻孔感受闷得难受。
3、小兔看见蚂蚁说了什么?蚂蚁怎么回答的?
4、小兔跑回家,她对妈妈说:“我知道了”小兔知道什么了?
5、你有知道什么了?
四、染幼儿分组来表演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五、下雨天我们会有什么感受?那你们还知道下雨天其他的小秘密吗?我们怎样才会知道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在日常多看、多问、多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得更多。
六、现在让我们把知道的小秘密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雨中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一、了解雨中泰山的壮丽,体会作者冒雨登山的情怀,激发知难而进、奋勇攀登的精神。
二、学习移步换景,多角度描述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作于1961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教学时要适当交待这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良苦用心,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
二、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读书,引导学生揣摹想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怀意趣。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辅以必要的讲析。
三、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较多,无须一一讲解,以防枝枝蔓蔓,因小失大。关键语句却不可忽略。
四、写景方法的分析以“移步换景”为重点。对课文的遣词造句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注意培养学习推敲语言文字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的散文《雨中登泰山》。(板书课题)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宗、泰岱。主峰玉皇顶,又名天柱峰,海拔1524米。它矗立于齐鲁大平原之上,且山势陡峭,有如“天柱”。古人以天地之交为“泰”。所以称之为泰山,是因为它立于地而顶于天,无与伦比。历代帝王多把泰山作为“祭天”的圣地,文人墨客更以登临泰山极顶为人生一大幸事。因此,山上山下,几乎处处留有文化遗迹,种种遗迹又与壮美的奇景融为一体,这就更加重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成为我国五大名山之一,被推崇为“五岳之尊”(板书)。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
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1、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登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既交代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霁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
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教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濛濛”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于一个“雨”字,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娆?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代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雨中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教师先来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见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选取这一教材是因为:1、散文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2、散文语言优美、简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句。3、游戏溶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学情: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本班幼儿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文学作品。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在集体中发言时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表现为用词不太恰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在活动中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三、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听、说、画,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表演,大胆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恰当运用词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和积极的教具(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难点。
五、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方面:1、幼儿对秋雨的了解和认识。
2、幼儿事先找我和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
教具方面:1、课件森林背景图(各种各样的树、芭蕉树),小动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虫、松鼠、小鸟、刺猬、小蛛蛛等
2、动物头饰若干。
3、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树等。
六、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
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
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这我也会在下面的活动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八、活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导入活动。
二、基本活动。
三、创编活动。
四、游戏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第一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下雨天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如果遇到下雨天,你又没有带伞,你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些幼儿说喜欢,一些幼儿说不喜欢,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不做任何的评价,只要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小动物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这中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行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因为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在第二环节,基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雨中的森林》。在第一便欣赏目的只要是让幼儿大致了解一下散文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利用课件让幼儿边看别听,视听结合。欣赏过后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散文的题目是什么吗?让幼儿知道散文的题目是《雨中的森林》。第二便欣赏散文前,教师事先提出问要求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要听清楚有哪些小动物到森林里去玩了,他们是怎样躲雨的?有谁帮助了他们?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散文的内容,欣赏过后,教师借助启发提问哪些小动物跑到森林里去躲雨了?都是谁帮助了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帮助的?你觉得雨中的森林美吗?美在哪里?雨中的森林真美,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真开心,他们还做了一些什么开心的事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根据幼儿
的回答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形象。这一环节是本次的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幼儿,自由、分组讲述散文中你觉得最美的语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幼儿交往的愿望也会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在这些提问中我遵循了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提问难度逐渐增加,在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在一些问题中还让幼儿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蕴涵了思想道德教育。最后进行第三便散文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直观法来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通过演示课件及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出示相应物品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演示课件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第三环节,创编部分中,教师通过提问哎呀!又下雨了,看,又有谁到森林里去躲雨了?来引出这一环节。教师出示小鹿、蝴蝶、蜻蜓引导幼儿自由创编。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幼儿运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
第四环节,游戏部分中,教师要求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的情景。通过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玩的真开心,我们小朋友也来扮演小动物到森林里去躲雨好不好?来引出活动。请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的角色,带上头饰,边听散文边模仿各种小动物躲雨的情景。这也是幼儿第四次欣赏散文。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多次进行。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游戏练习法。这里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也游戏能给人以想象、创造的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做和说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着也是对幼儿语言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共同创作以《雨中的森林》为主题的图画,将自己觉得最美的一部分画出来,以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可以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雨中课件 篇4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活动预定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1)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2)动画片里的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①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②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引导幼儿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
(1)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2)播放课件后,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1)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播放剩余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进行表演。
(3)提问:小乌龟为什么能用壳挡雨?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当雨伞?如果小乌龟用尾巴挡雨行吗?(引导幼儿知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和本领)
(二)学习诗歌。
1、完整欣赏教师念诗歌一遍,请幼儿给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根据幼儿的多种回答,选择一较合适的名字为题目)
2、幼儿看图谱学念诗歌一遍,重点能正确念好动词。
3、幼儿边学念诗歌边表演动作一遍。
4、师生(教师做“雨伞”,幼儿做各种“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集体、分组等方式)。
(三)自然结束。
雨中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体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教育学
生要乐于助人。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雨天拉货本来就是件很困难的事,如果在运货途中把货物洒在大街上,此时,远处的一辆大卡车正向这边开过来。想想看,此情此景,是多么让人着急呀!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这样的事怎么化险为夷。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理解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1~3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阴雨的傍晚,年轻姑娘拉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
2.阴雨的傍晚,马路上的情景什么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撑着雨伞回家,过往车辆穿梭般地奔驰。)
3.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货车上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苹果撒了一地。)
4.拉货车的年轻姑娘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呢?(赶紧从车上下来,慌手慌脚地捡苹果。她想:数不清的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哪里捡得过来呢!)
5.这时候,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说明什么?(远处一辆大卡车嘟嘟叫着,正向这边开过来。说明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怎么办呢:)
四、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空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说说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的情景。看到这情景,你有些什么想法呢?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1.读4、5两个自然段课文,说说讲了什么?(过路人主动帮助姑娘捡苹果。)
2.孩子们怎么帮助捡苹果?找出重点词语。(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
3.这时,年轻姑娘有什么表现?找出表示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直起身子、皱起眉头、万一、没法挡。)
4.胖乎乎的小男孩,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不会少。解下红领巾,大声叫道:咱们封锁交通;向驶近的大卡车喊:“停一停!”)
5.这时,谁又来帮助捡苹果?哪句话是写捡苹果的场面?找出来,读一读。 (司机叔叔、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路边过往的行人。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6.“顿时”是什么意思?看到这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呢?体会到些什么呢?(立刻的意思。想到:众人捧柴火焰高。没有这么多人帮忙,苹果是捡不起来的。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二、理解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一筐苹果又回到了货车上。)
2.找出表示“快”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突然、迅速、没来得及、消失;说明人多手快,很快就把苹果捡起来了。)
3.连着用了几个“走了”?说明什么?(三个:说明人们做了好事,不求表扬,心情是愉快的。)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叙述的。)
2.读读课文中的比喻句,边读边想象,浮现课文描写的雨中景色。(湿漉漉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孩子撑着的雨伞,仿佛是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插图的意思。这幅图表现的是事情的什么?(事情的经过,大家捡苹果。)
四、巩固练习。
1.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呢?
2.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雨中
时间:傍晚
地点:马路上
人物:年轻姑娘 学生 司机 老爷爷 行人
起因:撒苹果 蹦到 跳到
经过:捡苹果 保证 封锁 挥动
结果:苹果回到车上 迅速
雨中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经管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分析:
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两个主题活动。本节是第二课时,以泰山文化为主。
四、课前准备:课前借助电脑、书籍资料报纸杂志,搜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人们心目中泰山为五岳之尊,大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
2、了解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
投影泰山旅游图,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曾经的实地旅游来谈谈泰山的文化。
3、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泰山主要景点进行分类。
学会如何整理资料(板书设计:泰山文化调查表)
泰山古建筑
泰山石刻
帝王封禅
泰山奇石
文化遗址
其他
4、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教材提供资料填写表格,并介绍这些代表景点、作品,得出结论.更真切地了解泰山,喜欢泰山,敬重泰山.
5、开展活动:我当小导游——祖国名山知多少
主要是介绍泰山文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泰山封禅”“古文化遗址”等,脱稿讲解。
小组内交流,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全班展示。讲解正确流利的积分奖励加倍。
6、课后欣赏:《挑山工》、《雨中登泰山》等文学作品。
雨中课件 篇7
第一周
教学内容:注册报到,常规教育
第二周
教学内容:歌曲《画地球》音乐欣赏《让爱住我家》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画地球》
教学目的: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4/4123215︱123215︱5353153︱454322||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雨中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多媒体、鹏博士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4、学生提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互相答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看到苹果翻了以后怎么做的?哪些人和孩子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苹果?姑娘开始看到孩子们捡苹果为什么皱眉头?
2、指名读课文,回答以上题。
五、讨论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二题。
2、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并在书上做记号。
3、讨论分段。[一(13);二(45);三(6)]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按照划分的段落,逐段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傍晚)
(2)作者是怎样描写雨中景色的?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
(3)齐读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雨中景色,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说说这三句话分别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4)齐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象苹果筐翻了之后的情景,体会姑娘十分焦急的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写的是什么。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姑娘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姑娘看到孩子们跑过来捡苹果为什么皱眉头?胖乎乎的小男孩向姑娘说了什么?姑娘听了男孩的话会想些什么?小男孩的话和他们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2)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都有哪些人跟孩子们一起捡苹果?顿时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最后一段。
重点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人们做了好事,不图表扬。)
4、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件事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训练朗读。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全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生字。
3、巩固识字。
五、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名师课件(精华10篇)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名师课件(精华10篇),带给大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师课件(篇1)
设计意图: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唱歌、愿意唱歌,是每一位老师在歌唱活动中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游戏是最受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渗透到本节歌唱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能够基本掌握歌曲中的节奏与旋律。
3.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并愿意大胆的演唱。
活动准备:
图谱、课件、音乐伴奏、小雪人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一个胖娃白生生,坐在雪地不吱声,不怕冻来不怕冷,只怕红红太阳升。(打一物)
谜底:雪人。
2、师:雪人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呢?(冬天)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冬天的歌,名字叫《冬天的花》,听一听歌曲中唱到了冬天的什么花?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歌曲《冬天的花》。
2.引导幼儿说出歌词中有什么冬天的花?(梅花、冰花、雪花),并说出他们分别在哪里?(梅花开在树上、冰花贴在窗上、雪花天上落下)教师鸩匠鍪鞠嘤Φ母璐释计纬赏计住
3.幼儿根据图谱,和老师一起跟着伴奏试着唱一遍歌曲。
4.鼓励幼儿自己跟着图谱试着再唱一遍歌曲《冬天的.花》。
5.图谱捉迷藏,图谱逐步退出。
(1)梅花藏起来了,让幼儿试着演唱;
(2)冰花藏起来了,再让幼儿试着演唱;
(3)雪花也藏起来了,鼓励幼儿再次进行演唱。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歌曲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游戏结束活动——击鼓传花
1.小雪人要和小朋友一起学唱《冬天的花》,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2.出示数字1-12,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有一张花(冬天开的花)的图片。
3.游戏规则:请一位小朋友带着小雪人,当音乐响起,带着小雪人的小朋友一边唱歌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唱完一句就把小雪人递到下一位小朋友的手里,以此类推,当音乐停止,小雪人在谁的手里,谁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看一看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什么冬天开的花?
4.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发现在双数后面的花就是歌词中的梅花、冰花和雪花,在单数后面的就是冬天里开的其他的花。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冬天的花》,回家后和我们身边的人一起分享这首歌,一起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吧!
《冬天的花》微课反思在本节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中学唱”的设计思路,运用了猜谜语、图谱捉迷藏、击鼓传花等游戏与歌唱活动有机渗透、有效结合,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用无意注意感知和学唱整首歌曲,并根据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在倾听、试唱、演唱中熟悉和掌握歌曲旋律,不仅使幼儿心情愉悦,更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愿地去歌唱,大胆的表现自己,感受歌曲的韵味,恰到好处的把握游戏在歌唱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在活动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游戏学唱的艺术活动中渗透了科学领域,例如:认识在冬天开的各种花、巩固数学中的单双数等,真正让孩子享受由游戏中歌唱、歌唱中学习的快乐,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们“动”起来,让歌唱活动“活”起来,从而在游戏歌唱中得到充分的、综合的、全面的学习与发展。
名师课件(篇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词的文体知识,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法国缪塞
(2)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撑一只船,烟雨任平生。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1)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2)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1)关于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①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④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名是在同一词牌中,不同的词为了区分而根据词的内容,由词的作者为词写出标题。
(2)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死别离,悲歌。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学生再读课文)
(一)问题: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
——愁。
(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初步体会)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三)思考题: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板书:
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以乐景写哀情)
【前半句巨大的愁烦劈空而来,所以句声要渐强,“何时”要放慢语速。后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声音要渐弱,“知多少”要放慢语速。】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月”意象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板书: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实(现实)————虚(过去)
【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中那个字好?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雕栏玉砌“在”————朱颜“改”(没变)————(人变)
板书
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物是人非。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1、解字义2、绘画面3、答手法4、抒感情)
【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
①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②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教师小结——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手法: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对比、设问、比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李煜后期的这首词作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1)回顾愁思的其他名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让我们联想到了李煜的哪两句词?
(2)“西城杨柳弄春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是“弄”。“弄”有故作撩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写出了杨柳在春风吹拂下婀娜多姿之态,引发下文诗人暮春伤别的无限惆怅。
(3)一个“愁”字贯穿全词,那么词人因何而愁?
春愁(美好春光殆尽);离愁(情人离别);青春易逝,人生易老
名师课件(篇3)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三、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四、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五、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六、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七、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八、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名师课件(篇4)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
【教法学法】
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诗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时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或许还能更早。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览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说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四、小结全课,练习写字。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特点;进行练笔,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拓展阅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
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自由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
预设:品读句子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真啊,真啊,真啊。
②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
作者在写漓江水特点的时候,开始用对比的方法,凸显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可相机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③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回忆学习漓江水特点的顺序点拨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桂林山的特点,自主体会感悟。
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④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参看句子②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
4、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小结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了解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3、回顾全文,欣赏桂林山水视频,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1、配乐朗读: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如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2、联系课文,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补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请你用笔记下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或文章,或诗歌,或地形地貌解读资料,进行综合性学习,可朗诵诗歌,可当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报等等。
(作业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读后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山水的情感;二是综合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意识,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后学习。目的在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个角落,延伸向40分钟以后,使课堂学习时虽尽而课无穷)
附板书设计
总:甲天下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分赞美
山:奇、秀、险
总:画中游
注:次设计为修改补充姚楠囡老师教学设计之作。
名师课件(篇5)
其一,严谨的治学态度。书中收集的教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设计严密,环环相扣,教学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教学目标,没有过多的赘述。因为严谨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反观自己平时的教学设计,觉得随意性较大,有时还会“跑偏了”。
其二,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参与、 活动、实践、体验、合作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
其三,丰富的教学方法。教案中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形式。如:编儿歌记忆方法,采摘游戏,唱歌,演课本剧,猜谜语,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学习知识,真正体现了“乐学”。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一件件事情,一项项工作接踵而来,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缺失了什么?迷失了什么?丢掉了什么?我想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却少有时间去思考我们的教学,去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只有心静下来,才会去思考,去设计,只有不断的去思考,去精心设计,去反思,我们的教学才会有长进,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但愿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否则我真不知自己是否有勇气踏进课堂。
名师课件(篇6)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名师课件(篇7)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名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
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时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
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绝对不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四、课堂反馈。(附读写练习)
五、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名师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啊,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你觉得这些宝物除了数量众多,还可以怎样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5、大火连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这圆明园可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联军就这么轻易地闯了进去,这座世界上最没的园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烬。难道这样的损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吗?
(齐读)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再次读)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读)
名师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瀑布的课件(精华8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栏目小编已按您的要求准备了一篇包含“瀑布的课件”的文章,阅读本文或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瀑布的课件【篇1】
紫藤萝瀑布说课课件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紫藤萝瀑布》。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看到一大棵盛开的紫藤萝花后,内心有焦虑悲痛化为宁静喜悦并感悟到生命真谛的事。语言优美、意味隽永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本文的写作背景也较为特殊,是十年期间的故事,特殊的背景造成了时空上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有较大距离,所以基于以上考虑,我把这篇文章定位在“写景的美文”“励志的散文”两点上,围绕这两点就把整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读-赏-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曼妙笔法,感受紫藤萝瀑布之美。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生命真谛。
重点难点
1、重点: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方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难点: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导语设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达观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乃自然常理;生活有悲欢、人生有起伏,在所难免。同学们,当挫折和不幸与我们不期而遇时,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让我们跟着现代女作家宗璞走近“紫藤萝瀑布”。(教师鼓励一名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养成学生端端正正写字的好习惯)
导入后,接着我们进入文本的学习。本文生字词较多,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为了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所以第一遍朗读是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断句、语气。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齐读一遍,进一步熟悉文本。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划出他们认为最美的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看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词、句、段,此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点”,也就是为了凸显“写景的美文”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发现“美点”这一环节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句子并说出他们的特别之处,比如说修辞,当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是会有欠缺的,有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句子好,但是究竟好在何处却茫然一片,所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的加以补充,比如说美句、美段中的具有神来之笔的词,在《紫藤萝瀑布》一课中,作者使用了很多叠词、四字词语和成语,像“东一穗西一串”“蜂围蝶阵”“仙露琼浆”“盘虬卧龙”“忍俊不禁”等等,还比如说作者使用到了“通感”的修辞,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加以补充解释。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要总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画龙点睛,并把总结的话用板书表达出来。同时给学生提醒,刚才大家提出来的美词、美句,我们自己在写文章时也可以吸收利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第一节课时还留出了大约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现场练习一下,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一写桂花。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尽量学习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写其形、摹其态” ,如果能做到“传其神”就更好了。之所以选择桂花是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都很常见,都是花团锦簇的小花,都有香气。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堂朗读并评讲,鼓励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也是给了他们一个暗示:下次再碰到写花木的文章就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这也是一个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环节。
有了第一课时对文本的赏析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解决的就是“悟”的问题,也就是为了凸显“励志的散文”
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这一课时,教师介绍作者宗璞其人其事和写作背景,没有放在第一课时的原因是想把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文章本身更好的契合起来。由于十年时间离学生的生活已经久远,所以教师需要适当补充十年期间一些“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这样也就解释了学生们对于“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关系”的疑惑,教师也要简略介绍一下作者弟弟病故的背景,这样也就解释了学生们对“生死迷、手足情”的疑惑。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景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融入在了文章中,当学生把这些句子找出后,就可以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作者情绪的变化,学生也就能感受到在宁静的环境下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学生也会发现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站在紫藤萝花下,时间方佛静止了一般,人、花合一,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此时教师就可以抛出这一课时最重要的问题:“作者究竟在借花抒什么情”,这样的问题是开放式的,答案不惟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体验进行阐述,教师需要总结概括:“作者把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经历结合起来,虽然经历种种波折坎坷,但是始终坚信,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一个人只要把自己融入到国家中去,融入到历史长河中去,那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教师的总结其实也是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贯彻。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瀑布的课件【篇2】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段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构思奇特,可谓古今之绝唱。
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大自然之奇美,是围绕单元主题所选的精心之作。
瀑布的课件【篇3】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本着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朗读并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通过文章重点词句感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雄伟壮观”到“奄奄一息”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了解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重点词句感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雄伟壮观”到“奄奄一息”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
二、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动笔划出来,然后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每组选择喜欢的汇报方式准备汇报。(可以选代表汇报,也可以集体合作汇报;可以说感受、读感受,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交流汇报。
(一)、感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雄伟壮观
1、各组汇报。
2、播放课件感受大瀑布的雄伟壮观。
3、谈观看后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赞美大瀑布。
4、再引导读。
(二)感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逐渐枯竭的现状和即将消失的未来。
(1)学生汇报,师引导读。
(2)面对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大瀑布,你会说什么?
(三)、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感受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举行葬礼的真正目的。
(1)导致大瀑布枯竭的幕后凶手到底是谁?(人类)
导语:人是万物这灵,是最聪明的高级动物,然而,有时人也是最愚蠢的。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们不惜去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奄奄一息,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心。1986年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了葬礼。然而,巴西总统的特殊举动并没有真正唤醒人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还随时随地发生着破坏环境的现象。谁愿意把你听到地或者看到的破坏环境的现象揭露出来呢?
四、堂拓展,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1)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2)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师配话外音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师:此时此刻,不知你有何感受?你又想说些什么?
(4)师总结:同学们,看得出你们都是有责任感的人。是啊!如果连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不去关心的话,我们还谈什么学习?还谈什么生活?还谈什么未来?让我们团结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化担忧为行动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五.作业:写读后感
瀑布的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
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
【初学课文】
1.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瀑布的课件【篇5】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瀑布的课件【篇6】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近。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近看,这首诗中,李白是近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后记:最近很累,分摊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欢愿意的。所以因为抵触情绪,一直不想备课,最后在20日讲课那天凌晨4点才爬起来写出了文字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环节的过渡语都在仓促之间不够熟悉,自己首先没有进入状态,再加上二年级小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自我感觉课上效果不太好。反思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再不情愿也该按时行动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比较情绪化,这一点很需要改进。
瀑布的课件【篇7】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瀑布的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