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汇集12篇。
我们要怎么样去写作品的读后感?也许很多人都读过作品这本好书吧。读完书后,大家可以将所思所想撰写为一篇读后感,关于“三字经读后感”栏目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介绍下面请看。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
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含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中还列举了许多意义匪浅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其中苏洵二十七岁方才学习的故事让我受到一些启发,说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淞,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苏洵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现代的我们所缺乏的,由此我们更应向他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第一个部分是主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它讲诉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本来差距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各种外部的影响,所以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不去教育或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中坏的一面就会露出来。
我现在经常和一些已经被影响的人一起玩弄的我都学坏了,我有些不接受教育了。我以后不能和那些人一起“鬼混”了,不然我的学习成绩都会降低了,品德弄得不良了。当我想到会变差的时候,我决定不和那些背影响的人一起和接受这种良好的教育。
我们要不和不良的人一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是一本好书,光是第一个部分都能令我得到启发。它令我懂得了不和‘墨’者一起,要和‘朱’者一起,否则受到各种外部的不良影响会让我们将坏的一面露出来。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可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子,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可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弃,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现在放弃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轻松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 、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礼貌待人 、勤奋好学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认真的读了这本书。、
“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洁精湛的哲言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现在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为我们的学习成长安排了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我们应该立鸿鵠之志,刻苦学习,勇攀高峰,长大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建议同学们都去读一读,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暑假里,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学前背《三字经》时,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现在上学了,经过爸爸的讲解,我能理解了书中的一些含义。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 篇6
上学时妈妈给我买了儿童读物《三字经》,并告诉我《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让我没事时读一读。我很好奇就根据注音慢慢读了起来。我发现它三字一句,很上口,里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着我,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懂得小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什么都不会,有什么用呢?“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实礼仪。”让我明白:我们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让我知道: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行为,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学会的。“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蚕能吐丝,蜜蜂能酿蜂蜜。人如果不学,什么都不会,连一些动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为我们讲道德,论古今,有名人英雄,有历史战争,有学习方法,有自然规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通过诵读《三字经》,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三字经读后感 篇7
放寒假后,妈妈说中央十套百家讲坛预告寒假将开播由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主讲的《三字经》节目,妈妈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你先读读,等开播后,咱们再一起学。
我读了一遍后,觉得读起来虽然琅琅上口,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终于《三字经》开播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串亲,有两讲没听。听过的几讲中让我最感动的有:融四岁能让梨,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经过教授系列的讲解,我才觉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平时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从不知礼让父母和他人,不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黄香真是太惭愧了。还有朱熹写“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时候练字,书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句时,不慎将“桃”字写错,父亲看了后写到:“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觉地把“桃”字重写了1000遍,正是他这种认真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三字经》了,我希望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读一读《三字经》,吸取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华,让我们一起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8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读过很多书,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每一本书都 能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课外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孝敬父母,更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三字经》这本书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让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它主要讲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小孩叫黄香,才九岁就非常懂得孝敬父母。每当夏天时,她便把枕席扇凉了,把蚊子赶跑了,才叫父母回来歇息。冬天时,黄香则自己躺在父母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母的被窝暖热!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便像掉了线的珠子,哗啦哗啦地往下流,不只是被《三字经》里的黄香所感动了,而是我想起了平日里父母对我的爱。爸爸每日每夜在外地辛苦地打工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让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吗?妈妈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来给我们做早餐,叫我们起床,当我们去上学时,妈妈又总会亲切地对我们说:“路上小心点!”妈妈这样辛苦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她的儿女生活得更好一点吗?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好好学习,拿出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
《三字经》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将《三字经》这本书弘扬下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学习学习《三字经》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9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 篇10
在暑假里,我做了一件错事,妈妈就让我看《三字经》,让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这些愚蠢的事情。一开始,我就想:“看这本书有什么用呀?”看了之后,我真的学到的了许多道理。比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就应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从那以后,我就发奋起来,对自己说:“务必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个没用的人。”
还有这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务必要后悔的。所以,我就又对自己说:“务必要勤劳,让自己活得更加真实。不要浪费时间,否则,就会后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的。”
它虽然短小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搞笑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中国古代礼貌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礼貌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1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三字经》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来历代对儿童的启蒙读物,一直广为流传。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只能住在破房子里,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哭丧,孟母很着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边有个肉铺,小孟子又学着剁肉,孟母更着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学校附近,这次他受到了学习氛围的熏染,变得彬彬有礼。这让我知道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黄香温习。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他母亲早故,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夏天,由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的缘故,晚上的温度很高,他担心父亲睡不着,就把枕头扇凉快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就先睡下,温暖了枕头和席子,让父亲能够安寝。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做小辈的应该对长辈孝顺,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当中。
三字经还讲了从伏羲到元朝的历史间发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欢,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发人深思,建议小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哦。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好书伴我成长,看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开卷有益呀!
三字经读后感 篇12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三字经历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间传说融入到一个个字中的。别看这小小的一个字,它里面可有一个个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那样,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个女神。一天,她的儿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对她说,只要她的儿子不吃地狱里的东西,他就还给她,可是,他的儿子只是吃了一个果子。从此,冥王只能让他一年回去俩次,回去的时候,万物复苏,而没回去的时候,将寒冷无比。所以,导致出了春,夏,秋,冬,这四季。瞧,这个故事是多么有趣啊!《三字经》还有许多故事呢!如盖房子,孟子妈妈三次搬家……这些故事都是多么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华都包含在这几个小小的字里。这几个小小的'字,却蕴含着这么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经》不但要背,还要背里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彻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识,为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三字经》真的是一本好书,曾是古代四大好书之一呢!为了对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能够弘扬国学,倡导文明,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本独一无二的古代畅销书——《三字经》吧!
dg15.com编辑推荐
三字经读后感汇集
你有整理優秀作品的讀後感範文嗎?當讀作者的作品時,靈感就會湧現。這時候可以寫下自己從作品中獲得的感悟,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我們覺得" 三字经读后感 " 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你也可以看看。如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的網站!
三字经读后感(篇1)
《三字经》想不大家都不陌生吧,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列成为三大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及一些民间传说。
《三字经》全文一千一百多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着很有节奏,作者是王应麟,但是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艺术瑕疵,不过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人被世人所公认。
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也确实如此,它有着永垂不朽的生命力,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它有着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故事和做人道理,还附这一个个小故事呢,比如:《以人为镜》、《乘风破浪》、《铁杵磨成针》等等。都告诫着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比如像《铁杵磨成针》中的: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很是贪玩的小孩子,有一天,他逃学出去玩,在一个小路边看见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正拿着一个粗粗的铁杵,在岩石上反复磨来磨去,李白看了很是奇怪,就跑过去问她,老奶奶说:“孩子,我正在磨针绣花呢!”李白很吃惊,问道:“老奶奶,这根铁杵这么粗,你怎么把它磨成绣花针呀?”老奶奶笑道:“乖孩子,知道水滴石穿吗?只要我一直在这儿磨,总有一天啊,这粗粗的铁杵就会变成纤细的绣花针的,明白吗?快去瞧!这下你对《三字经》应该了解了吧。你可别看它仅一千多字,它的内容可丰富了。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在生活中《三字经》所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呢!
那天下午,我们约好了和杨雯雯一起出来玩,在好乐多门口见,那时正赶上是夏天,天气很燥热,我们就站在那里一直等着她,朋友们都等不及了,孙晓倩跳出来大骂道:“杨雯雯也太过分了吧?她自己慢得像只蜗牛,还要我们在这里受罪,真是的,像她这种人,算什么朋友啊!我们自己走了算了。”她们似乎都很赞同,但我只是淡淡的应付了一句:“再等等吧!”虽然我也有些受不了了,但我不能走,应为这是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是,雯雯是没有信守诺言,但我们不能像她一样,我们是有道德的人,做好别人的榜样才算是。”我对她们说。她们听了这话,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们依然在那里等,一直等到她来了,但似乎谁都没有对她提过这件事。
读了《三字经》,我真是受益不小啊,不仅学会了待人处世要宽容、有诚信,还学会了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等等数不清的东西,这全得归功于《三字经》啊,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大家都爱上国学经典,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一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传统的无穷魅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篇2)
记得读幼儿园暑托班得时候,那里得老师教会了我背三字经,小时候只要我一背,总是能得到亲戚朋友得表扬,那时只是觉得三个字三个字得背着好玩好听,却不知道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得书,书上对与每一段三字经都有释文和相应得故事,我读了一下子明白了,《三字经》是集合了古代人民得智慧,教我们做人得道理得一本书。
我觉得作为一名一年级得学生,学习上,书中“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教育我从小就应该好好读书,学习礼仪道德和做人得道理,记得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得话,读了《三字经》,我知道人“一生之计在于少年”。书中“香九龄,能温席。教于亲,所当执。”,所描述得黄香为父暖床得故事,很令我感动,以前觉得爸爸妈妈还年轻,我们还小,只有他们照顾我们得道理,现在看来,孝敬父母也可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书中“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人弟弟尊重兄长,兄弟互相谦让。我觉得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就应该这样。书中还有讲述《四书五经》及古时候君王得许多故事,都很有趣,衍生出很多做人得道理,有得历史我不清楚,还不能理解得很深透,我相信随着我看得书变多,认识得增加,我对《三字经》这本书还会有更深刻得理解,《三字经》值得我去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三字经读后感(篇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饱含深情地朗诵三字经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它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迪。在整篇当中,我最喜欢开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人与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习惯、行为却相差很远。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后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美丑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如果我们处在一个贫苦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坚强;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处处受人关怀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脆弱。
这是多么值得人们深思的道理啊!同学们,三字经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间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永恒的经典吧!
三字经读后感(篇4)
《三字经》从南宋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字经》的历史悠久,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读《三字经》。《三字经》就像是一个蕴藏着许多道理和知识的大宝库,取之不竭。
有一段《三字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是这几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说的是东汉时江夏人黄香,在他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年纪虽然小,但他却深深懂得了要孝敬长辈的道理。在炎热的夏天里,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帷帐,直到父亲入睡。在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黄香用身子帮父亲暖被窝,是为了让父亲睡的时候不再那么寒冷。他那么孝敬父亲,是我们所有人的好榜样,黄香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从孔融能把最大的梨让给兄长这件小事里,就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敬老爱幼的人。
黄香给父亲温席、孔融给兄长让梨,就足以给人们做为一个好榜样了,虽然我们不一定给爸爸妈妈扇风,起码也要像孔融一样,把好的东西让给晚辈或兄长,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活,或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爸爸妈妈。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区区这一小段《三字经》就能给人们那么多的启发,快去读读《三字经》这本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篇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朗朗上口,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南宋官员暨经史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家喻户晓,距今800多年,一直广为流传。
《三字经》一直作为儿童启蒙读物而闻名海内外,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今天我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重读《三字经》,对其中一些思想有些更深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仪",本意是讲"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没有经过教育,是不会知晓礼仪的"
我理解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想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善于学习,只有学习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让我们具备成就事业的基本条。同样,在我们高速公路行业,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和技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出色。
其次,人生需要雕琢,需要经历很多事情,没有人可以永远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只有经历挫折,不断雕琢、沉淀和积累,才能成长为一块"美玉"在我们的工作领域,没有谁敢说自己永远不犯错误,错误不可怕,只要我们在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错误也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块"美玉",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雕琢的过程,在挫折中成长,错误中涅槃。
"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这句话也很有感触,不仅仅是南宋王应麟自己教育孩子的宗旨和方法,也值得我们现代所有人特别是为人父母的借鉴和学习。
"勤有功,戏无益"这六个字非常经典,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心底,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是只知道玩耍,浪费大好时光,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到时候会追悔莫及。联想到现在一些年轻人,整天打游戏,沉迷于网络,白白浪费本该用于学习的美好光阴,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自己生活、工作中以"勤有功,戏无益"严格要求自己,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也要以"勤有功,戏无益"为宗旨,自己先做到刻苦勤奋,以自己为榜样影响我们的子女,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篇6)
晋朝,义兴市有一个人叫周处,从小就死了爹,没有人管教他,他总是用蛮力行凶,动不动就把街坊邻居打得头破血流。因此邻居们看到他就像看到山洪猛兽一样躲得远远的。
后来听到村里的人都在议论纷纷,他走近打探到村民都在讨论村子里的“三害”,自己被村里的人称为三害中的“一害”,他决定为村民做好事除掉“二害”。
周处跑到山上找了很久很久,终于找到那只跛脚虎。他私毫没有害怕老虎的意思,想跟老虎决一死战,他见老虎向他扑来就顺势一闪,然后勇猛地骑在老虎的背上,一拳就把老虎打死了。周处很轻松地除了一害,接着他又去杀蛟龙,他跳里水里追了三天三夜,不睡也不吃,最后蛟龙被追得没有力气了,周处追上去一刀把蛟龙杀死了。
后来周处痛下决心,痛改前非,刻苦学习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后做了大官。
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犯了错误,只要痛改前非,仍然是人们心中受欢迎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篇7)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这次,我终于诵读了三字经,它可以算得上“经典诵读”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它的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既然把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排在第一,那就说明它是最重要的。因为是父母把我们养大的,而兄弟姐妹是我们的同胞兄弟。然后就是要学会语文和数学,可见学习的重要。后面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使我们明白了:凡是什么东西,刚开始都是很弱小的。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变得更强大。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让我们熟读《三字经》吧!
三字经读后感(篇8)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古代只要有受过启蒙教育的人都熟知此书。但是,对于现代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部经典,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说它陌生是因为人们对“人之初,性本善”之后的内容“性相近,习相远”已不多,“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更是少数,何况是全书通读,全面了解呢。有幸的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了解《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及同名图书。借此得以全面了解《三字经》这部经典著作。以下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摘录。
三字经的篇幅少,只有三千多字,但以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所集聚下的.最重要的哲学智慧、伦理道德、知识,汇聚在一起。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这十二个字,反映的是儒家学派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三字经读后感(篇9)
自从我读了《三字经》之后,感到特别惭愧。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天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下面让我来给你讲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吧。
黄香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匆匆离去了,留下他和爸爸的生活非常艰难,因为他爸爸冬天怕冷所以黄香就己幼小的身体来帮爸爸把席子温热,爸爸回来后看见黄香睡在自己的床上,知道原因后,抱着黄香痛哭了一场。夏天黄香的爸爸怕热,睡前黄香用扇子把爸爸的席子扇凉,然后把爸爸扶到床上去,爸爸热的时候给他扇风,直到爸爸睡着了,他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孔融四岁的时候,别人家送来一筐梨,母亲说可以吃了,哥哥们都先抢着拿大的,等哥哥们抢完后,孔融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别人问他原因时,他说:“我是弟弟,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们。”
除了以上的两个小故事,《三字经》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都会让我们懂得许多的道理,教我们学会做人最应该懂得的是孝道——-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读后感(优选12篇)
我们所谓的读后感,可以说是因为读书而表达出个人的观点和领悟。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我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许多思考。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所涉及的背景和历史背景。那么,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呢?或许通过阅读《《三字经》读后感》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问,供参考之用。希望这对于有需要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篇1】
认认真真地阅读了新三字经的每一字,每一句,我发现它所蕴含的道理、意义都能透过短短的三个字表达出来,最令我感悟甚多的是“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我是一个喜爱想象的女孩,我天天幻想着长大要为祖国效力,做出我自己的贡献,盲目的寻找着目标。 老师取《新三字经》的一小段话来为我指点迷津:““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 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 生我材,为兴邦。”我知道了老师的用意,她希望我长大可以做祖国的栋梁之才,从小要立大志,朝理想奔跑,坚持不懈,长大后才可以成才,如愿为祖国效力。我感激老师用我最喜欢的这段话来为我指明方向,新三字经像一盏路灯,为迷茫的我指明前进方向。
我像一只迷路的小羊,在茫茫草原上寻找我的家(我的目标),当我不知定哪个点为目标时《新三字经》的一段话出现在我脑海中:“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我顿时好像成了一个好学的学生,每天仔细的阅读书籍,像一匹饿狼贪婪的吸允着书籍中蕴含的知识。努力地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画一幅画、写一首诗、唱一首歌,宛如百灵鸟在树枝上悠闲地吟诵着一首首小诗、哼着一首首小曲,挥着笔自然地画着山水秀色,虽然不是杰作,虽然不是杰曲,但我从未放弃过,在我的生命字典里从未有过“放弃”二字,我慢慢地去领略,慢慢地去体会,慢慢地去感受,静静地去思考,吸取精华,累了,停下脚步,休息一会儿。、
看到了《新三字经》我想到:“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我懂得了:人的一生精华在于少年时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因此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人的一生有生命的限制,而知识却是无边无际的,要在最精华的时期努力学习,不能把光阴浪费在无用的嬉戏打闹上,抓紧时间的绳索冲向理想的方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认真带着懂得的道理去阅读、去实践,我的学习在进步,我的心灵在成长。我的进步我自己没有察觉到,我认为这是无用的努力,我的学习不会再上升。我的放松让网络游戏钻了空,迷上了它,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当我呆呆的望着桌上的《新三字经》脑海中浮现出了这句话:“戒网瘾,防泥沼,坏毛病,要改掉。”是啊!如果我放弃了,我曾经的努力,那就是前功尽弃,到时后悔就晚了,不如现在就转个弯回到我的正轨上来,让我信心的这列火车,顺着《新三字经》的轨道继续航行吧!
我总是伴着《新三字经》想到我的学习好似童年蹒跚学步,好似牙牙学语,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时今日,多少辛酸,多少苦辣,怎可轻易言弃,难道有谁舍得前功尽弃?我从此学会了坚持,再也不会放弃。我只注意到了学习,把平时说到的三好抛在了九霄云外,我隐隐约约记起:“德智体,是三好,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我领悟到了:品德、智慧、身体是最重要的,我的品德注定我的命运,我的智慧注定我的机遇,我的身体注定我的一切,三样结合,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三好少年。
我翻开《新三字经》引入我眼帘的是:“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我发现这不正是我的不足吗?我顾着完美自己,却忘了人生最基本,我知道每天早晨要带好红领巾、校牌,穿好端庄的衣着,干净的面容,彬彬有礼的道声:“早晨好。”《新三字经》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带给我了我无穷的奥秘,我在它里面探索、寻找,取它之所长,补我之所短,它让我从无知的少年,摇身一变,成了好学生,改正了我的缺点,增加了我的优点。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使我更加懂得朝目标奋斗,我会吸取三字经的道理,向我自己心中的三好生奔跑。
《三字经》读后感【篇2】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经》读后感【篇3】
去年,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认真地读了起来,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它讲述的是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十分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顺长辈、要懂得谦让。想想我以前,都是衣来张口、饭来张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我安排好。我明白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十分惭愧,决定要向他们学习,不仅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并要孝顺父母;在和同学、朋友们一齐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有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妈妈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来。“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把书包轻轻地放下,蹑手蹑脚走到厨房,学着妈妈的样貌,系上围裙、淘米、洗菜……
当我把饭菜端到桌子上时,爸爸回来了,一脸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家的小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请你先尝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须是最好吃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满眼泪花地对我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又大声地读起了《三字经》。《三字经》,我人生的路灯,它将照亮我前进的征途。
《三字经》读后感【篇4】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易读、易记、易理解。《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它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勤奋学习,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刚从泥土中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但是如果在雕刻碧玉的过程中突然停止,即便碧玉的材质再好、色泽再亮,也终将成为一件不完美的艺术品。做事也是这样,若在中途就放弃、不再坚持努力,即便再有天赋,也不可能成功,不可能享受喜悦的硕果。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身为中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学习,可以适当地通过不同方式放松自己、缓解学习的压力,但绝对不可以过度放松、过度缓解。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对待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认为这句话便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我们的学习,是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最重要的'习惯。作业可能会很多,但如果一天之内写不完,一拖再拖,一日又一日,知识点都流逝在了时间的长河中,那些丢失的知识,我们如何寻找?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克服懒惰的天性,珍惜每一寸光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持之以恒地珍惜时间,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希望通过读这本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三字经》,能使我们长大后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经》读后感【篇5】
《三字经》是小时候妈妈陪我读的第一本书,其中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三字经》三个字一句,特别朗朗上口,十分好记,我非常爱看,爱学。到一年级暑假时,我已经能背诵整本《三字经》了。在《三字经》的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和“孙康映雪”这两个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是说黄香九岁那年冬天,他在睡觉前用自己的体温来给父亲暖被子。黄香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我五岁那年冬天,我们全家从北京回长沙过年。长沙冬天很冷,屋子里没有暖气,我们睡觉的被子冷冰冰的.。我每天都比妈妈早上床,总是睡在妈妈的被窝里。有一天妈妈问我:“阳阳,你为什么不睡在自己的被窝里啊?”我笑着说:“妈妈,阳五岁,能暖被!”妈妈楞了一下,然后紧紧的抱着我,摸着我的头说:“好宝宝,真懂事!”《三字经》让我不知不觉懂得了要从小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字经》不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还帮助我养成了很多好品质。“孙康映雪”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孙康家境贫寒,白天得干活,没有时间读书,晚上想学习却没有钱买灯油,于是他就用积雪的反光读书学习。妈妈说我在学习上从小就不怕吃苦,应该就是受《三字经》中孙康这些名人的影响。记得在我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我感冒了,还把晚饭都吐了。爸爸妈妈十分心疼,让我早点上床休息。可我却想着作业还没做完,一定要坚持写完作业。爸爸妈妈拦不住我,只好陪着昏昏沉沉的我写完了作业。第三天,我病好了,上学后交上自己的作业,班主任刘老师表扬了我,我觉得很光荣。《三字经》让我渐渐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
《三字经》内容丰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给人启迪的道理,真是一本让我受益终生的好书啊!
《三字经》读后感【篇6】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上小学以后,学校有了国学启蒙课当我站在讲台上带领小伙伴们一起高声朗读《三字经》时
心中格外的自豪。《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经典作品,现在的我已经从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识。
走进《三字经》就像听一位知识广博的老者在讲历史故事;走进《三字经》就像看一部讲述中华千年历史的变迁;《三字经》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五彩斑斓,耐人寻味;熟读背诵《三字经》既可以知晓天下故事。还可以博古通今,见多识广,《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朴实无华,虽让每句简短但却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告诉我们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的。父母养育我们,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辛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懂得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要想事业有成就要经过不断的磨练和提高,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从而获得成功,而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一有失败就哭就找别人,这样是成不了大气的,因为哭永远是失败的表现,只有擦掉眼泪,记住教训,不断进取成功才会属于你。
《三字经》是中国古老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翻开一次《三字经》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会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啊,我爱这历史悠久的中国,更爱那经典巨著——《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篇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三字经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回忆自己的儿时,那时候,对三字经中的所表达的含义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旧会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长者的诵读,时间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本《三字经》在中国流传上千年,它们又是怎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之物呢?现在的我又一次翻开幼时的三字经,才发现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儿时读《三字经》更多的对里面延伸的故事感兴趣,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但是如经发现《三字经》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败,还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是对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书正文的开头,一个人的一生之初应是善良的,这样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朝着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过来想,是否有性本“恶”的情况出现呢,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贤明之主,从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并非就注定他们是带着恶或善的,历史上也有贤明者最后被权力腐蚀,堕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后祸国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善过,但同样也变恶了。这样还算他们性本善吗?
人之初时期,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对幼儿启蒙时期的一种要求,即一个在幼儿启蒙时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头,这也是幼儿启蒙最关键的一点,从小树立他们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养的,而非直接告诉他们人性本就是善良的,这样告知一样的结论,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字经》作为幼儿经典启蒙读物地位不可撼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启蒙时期就灌输他们一些带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的观念,将培养向善之心完全的抛之脑后,只是浅显的解释字面上的意识,而不去深入了解《三字经》是无法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的。现代家庭中,孩子们重新拾起国学,识《三字经》,习国礼,又有多少孩子们和家长们是真正将这些经典有意义的人生启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经》却能产生影响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国学背后带来的文化、观念、意识。
《三字经》读后感【篇8】
家庭教育到现在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即只养育孩子而不好好教育孩子,便是家长的错误。的确,家庭教育很重要,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子女一辈子的事。
然而在今天,不少家庭的教育,似乎走进了怪圈,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有的家长先“溺爱”后失望;有的'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强迫他们学这学那,一心希望他们成名成家,出人头地;而更多的则是一定要他们考高中,考大学,最好再考研究生,出国深造……然而结果怎样呢?许多是适得其反、落空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这些孩子厌学、怕学,甚至弃学,更别说有成才的可能性了。
每个孩子资质不一、情趣不同中,况且他们尚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好奇好玩,缺乏经历与磨炼。在这个“学步”阶段,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走路,让孩子自己去迈开步子朝自己喜欢的路走去,而不是先去为他们设计走哪条路。就是说家长与其一边为孩子指路,一边拉着他们走,不如让他们放开手脚,培养他们自己去探索去行走。当然他们有时会跌倒,甚至会遇到危险,但却能使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走他们喜欢走又值得走的路。即使走得辛苦,走得曲折,但这是孩子在实践中自己选择的路,会走得越来越稳当,越来越有信心,会走行无畏,无悔。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却对科技制作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不仅不反对不指责,还鼓励他,为他创造条件,给他买了不少做做玩玩的材料。我认为爱迪生的母亲是最懂得家庭教育的,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的模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是在孩子有了进步时能夸夸他,做了错事能关心他,遇到困难时能启迪他,即使碰到一再的挫折、失败时出能信任他援助他。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应当是子女永远最尊敬的教师和朋友。可是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缺乏真爱,缺乏深情,或一味的宠,或担心怀疑——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家长。有的只知道物质上施爱,有的总是着不放心不信任的目光看待子女。不少家长很少鼓励、表扬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也只是轻描淡写说几句:“还要努力,不要骄傲”的说。家长们,请你们也常常用“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样的话来夸夸你们的孩子吧。你们不知道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会多么感动,其效果是千万句苍白无力的“教育”大道理无法比拟的。
愿有更多的家长,能放开孩子的手脚,鼓励他们去走,去跑,去飞,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字经》读后感【篇9】
“小宇,帮我倒杯水。”“才不要呢,我要看电视!”我不高兴地回答爸爸的请求。小时候,那个娇里娇气不尊敬长辈的我历历在目。那时,我的脾气很不好,对待长辈很不礼貌,直到看了
《三字经》这本书,我才深受启发,改“邪”归正。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三字经》这本书。原本我觉得这本书很乏味,后来有一次,我认真地看起这本书来,发现内容很好看,便仔细地品尝书香。我看着想着,突然几个句子映入眼帘:“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看完这句话,我突然反省了一下自己,对照起来: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在寒冷的冬天温暖被子,而自己不仅不帮父母做点好事,还对他们不礼貌,哎,太不应该了!我的脸顿时热了起来……于是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尊重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就努力改正自己喜欢和长辈顶嘴的坏习惯,主动分担家务,接纳长辈的金言玉语,渐渐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长辈对我的看法,还常受夸奖呢。
《三字经》,谢谢你!是你逐渐改变了我,逐渐完善了我。啊,你像一朵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我的心池里,香气馥郁!你如同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不再迷失!
[点评]:小作者开头先声夺人,写出了“我”之前的缺点;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了《三字经》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重点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了“我”的改变;结尾抒发感情,表达了对《三字经》感激之情,照应了题目和开头,使文章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把握住重点展开叙述,进行描写,突出了“书香浸润灵魂”这个要点。这是一篇值得点赞的习作。
《三字经》读后感【篇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们儿时对《三字经》的最深印象。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利用科室集中学习时间重读《三字经》,对《三字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
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句,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在为处事人方面给我们印象最深有两个方面,一是“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从字面上理解,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通过细细品读,感悟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与他人,是做人的基础;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
两点做起。二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从字面上理解,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大家在学习讨论中认识到,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尤其是在为人处世上,人们更是看重信字,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字经》读后感【篇11】
疫情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感兴趣的书——《三字经》,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它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滋润。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如何做人,还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孔融虽然只有4岁,但是却懂得谦让,将大梨让给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换作是生活中的孩子,准会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却很谦逊,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为福彩的一员,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学习孔融的谦逊礼让?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篇12】
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喜欢看《三字经》,还大声地背出来。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怎么突然喜欢看这本书呢?她说自己也只会背前面的部分,还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实妈妈不知道,是因为在学校里,我经常听到好多同学都会背《三字经》,而我却只会开头那几句,心里不服输。所以这个寒假我想好好学习一下,争取赶上同学们。
我原本以为单纯地背《三字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想到才看了前几页,我爱不释手了。因为这里面讲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并且都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从字面上理解含义,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奥了,好在每一页都有拼音和注释,可以让我轻松快乐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说黄香九岁时知道在冬天先帮父母把被子暖热了再让他们睡觉。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黄香学习,体谅父母的辛苦,有时间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他妈妈剪断织好的布来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要勇敢面对不放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告诉我们,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认真学习,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这个人再聪明,如果不用在正当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长大后也会一事无成的。
妈妈说《三字经》这本书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从中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读后的确感到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打算继续读下去,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好好学习,理解记忆。我要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刻牢记在心,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做一个好孩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集12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资料“《三国演义》读后感”,这些解决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好的书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读作品,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 通过读书笔记,梳理整个阅读过程的脉络。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三国演义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三国故事里的各路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司马懿、陆逊、曹操、吕布、张郃等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读了他们的故事,就好像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三国的战争海洋里。
在三国故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他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帮助蜀汉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事很镇静、临危不乱,在危难来临的时刻,他总能帮大家想出化险为夷的好办法。
比如在第一次攻打魏国时,诸葛亮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只有三、四千兵马,却要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的攻击,而司马懿的大军离当时诸葛亮驻守的西城非常近,在双方兵力悬殊又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退缩、也不硬拼,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巧妙的策划了一出“空城计”。诸葛亮大开西城城门,稳稳的坐在城头悠闲的弹琴,又命令4千兵马在路边做好埋伏,当司马懿带着大军来到城门口,见城门竟然大开,一个守城士兵也没有,司马懿被诸葛亮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阵势迷糊住了,不敢入城,怕空城内有伏兵,就这样,15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又浩浩荡荡的撤走了,路上还遇到虚张声势的埋伏兵马,诸葛亮不花一兵一卒,就赶跑了司马懿的大军,自己也立刻安全撤离到了汉中。当第二天,司马懿再一次来到城池,才发现上当了,后悔不已,也禁不住连连感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啊。
《三国演义》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会给我们留下很多启发,“空城计”让我想到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我们都应该善于观察、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是发生在东汉未年的一个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未年,皇帝昏庸无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由张角率领的黄巾军起义造反,由此拉开了诸候争霸的序幕。同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国。这时,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国、蜀国和吴国。最后,全部被司马家族所占领。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想万千,里面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羽忠义无双,张飞粗中有细,刘备宅心仁厚,赵云忠心报国,黄忠宝刀不老,曹操奸诈狡猾,董卓罪大恶极,袁绍目中无人,诸葛亮神机妙算,吕布英勇无敌等等。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关羽和赵云了。
因为关羽气宇轩昂,还是斩颜良、诛文丑的名将,他还过五关,斩六将,连英勇无比、杀了俞涉和潘凤这两员大将的华雄都被关羽斩了,所以我喜欢关羽。再说说赵云,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军的猛将,还在长坂坡杀了好几个曹军头领,在赵云很老了以后,竟然能斩了使用开山大斧的韩德和他四个精通武艺的儿子,而且可以以一挡千,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三国演义》给我的收获还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不拘小节,胸怀大志,深谋远虑。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首,这里的故事也是最精彩的。
在东汉末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黄金起义,官方发下榜文城招天下义士从军,刘、关、张三人相遇,在桃园结拜为异性兄弟。这之后才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黄忠计夺天荡山、刘备三顾茅庐等一线经典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三气周瑜这章。
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在周瑜乘胜追击曹兵时,让赵云攻下南郡、张飞夺荆州、关羽占领襄阳,因为周瑜箭伤未愈,昏死过去;二气是周瑜用美人计,被诸葛亮识破了,周瑜追击,中了诸葛亮的埋伏,逃走时,刘备的士兵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气昏过去;三气是周瑜用声东击西之计,被诸葛亮识破了,大败。最后死于巴丘。
这个故事告诉告诉我们做人要大方、宽容。不要心胸狭窄,以免得到周瑜那样的下场--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让我难以忘怀。
首先介绍的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的貂蝉。她有长长的头发,像根根银丝。她的身姿十分曼妙。在现代游戏三国杀中,她只有三滴血。但技能十分毒辣。而在历史当中,她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子。她需要王允的保护,可她却死在曹操手中。虽然她死了,但是她的美丽一直感动着吕布。
其次介绍的是刮骨神医——华佗,长衫飘飘,一席白衣,一位医术高超的老者展现在我的眼前,替关羽刮骨疗伤。给曹操开颅取瘤。他开创了手术刀的时代,真是太厉害!
最后介绍天下无双的吕布,尖尖的头发,大大的眼睛透出的凶恶的神情。一身褐色的盔甲,加上一件粉红色的披风。好不威风!三英战吕布,吕布仓惶逃走。一个落败的老鼠形象,让人不禁发笑。这位天下无双的英雄,却被奸雄曹操杀害了。
虽然这三个人都被曹操杀了,但是曹操最终也得到了报应,因为脑瘤而亡。
《三国演义》刻画了三百二十七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真是一部历史巨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每一本都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里面刻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勇敢的猛将——关羽,名将——赵云,我最喜欢的就是关羽了。
关羽武功高超,重情重义,曾经关羽被曹操抓了之后,每天都在想他结义的兄弟——刘备、张飞。最后过五关,斩六将,跟兄弟汇合。
关羽还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一次,吴国的孙权让关羽带兵谈判,但关羽却单刀赴会。最后走出吴国的领地。第二次,关羽又来了,但没想到是个圈套,被吴国兵包围了,无处可走。这时吴国,对关羽谈了一个条件,就是背叛蜀国,到吴国投兵并认输。但是关羽却丝毫未动摇,没有认输,最后被孙权所砍头。读到这里,我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关羽的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宁死也不屈服于敌人。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了在我身边的一件事,中午,我在学校和同学玩抓人游戏,最后是一个跑得很快很快的人来抓。他第一时间就盯上了我,朝我似牛般地跑了归来,我跑到一个乒乓球台后面跟他绕。可是,我却因为体力不支而变慢。我自己心里想到我肯定会被捉到,就不受控制地地跟他说了一句:“我投降,求你不要捉我。”读完这个故事,现在想想可真是羞愧,要现在我被抓了,我也不会投降的,这是关羽教会我的。
所以,我最喜欢读的就是它了——三国演义
在生活当中,要像关羽一样,就算胜负已定,也不服输。宁死不屈,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精神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6)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法国]伏尔泰
没错,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他可以帮助我们尽情地在知识空间遨游,在我阅读过的书当中,令我百读不厌的还是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讲述了魏、吴、蜀三国之间发生的事。自从董卓被杀后,大家都争着当皇帝。蜀国三名大将:刘备、关羽、张飞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攻下许多城池,但是因为刘禅上任以后,不管理国家大事,才导致蜀国在公元263年灭亡,后来还是晋国统一了天下。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敬佩的人是刘备,他在《三顾茅庐》中的精神令我刮目相看。那天,刘备去拜访孔明,请他出山来辅佐自己,没想到孔明不在家。第二天,刘备又去拜访孔明,但是孔明仍然不在家。第三天,刘备再一次去请孔明出山,孔明正在睡觉,刘备没有叫醒孔明,而是在茅屋外面耐心地等待,这一等就是半天。就这样,刘备用诚意打动了孔明,刘备的“三顾茅庐”终于有了成果。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以刘备为榜样,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诚意,少一份虚伪,使全世界成为一个充满诚意的人类家园。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7)
在我的印象里,三国时代,战争连年,真可谓是兵慌马乱,田舍丘墟,白骨遍地,到处是战争留下的残破悲凉景象.可唯一有一个地方,即使在那个年代也是一派恬静和平,欢乐富丽的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个理想中的"世外桃园".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那个地方就是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在"三顾茅庐"中,作者描绘了隆中的景色.当刘备一顾茅庐,"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记之不已"这时,隆中的山光水色便尽收眼底了.
一顾茅庐后几天,刘备又来到隆中,"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顿时,一个洁白的世界出现在眼前,与那幅青色图画相比又别有一番韵味.
真的很难得,在那个兵马交接的年代,也会有如此仙境,真可谓是"天上人间"了.
这个"世外桃园"的出现,不仅使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自然联想到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的诸葛亮,肯定也是不俗之辈,应该是既高洁又智慧过人的,因为地灵人杰嘛.
果然不负所望,"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髦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果非凡人也!这时作者的"从景表人"终于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达到了目的,诸葛——仙人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
诸葛亮家中的门上有一幅对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宁静致远是对隆中景色的最好概括,淡泊明志,则是诸葛亮对自己信念的最好阐述.正如书中有首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世外桃园"自然每个人都很向往,但是生活就像悬疑的小说,下一页剧情如何,没人能够预料,也许某一天,你真正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诸葛亮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孔明.但是,如果能拥有那一天的到来,即使你没有诸葛亮般的聪明也没关系,因为我相信,朋友你一定会换一个角度,看另一个地球!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8)
去年暑假时,我第三次读了明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每一遍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和流传很广的计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之战、六出祁山等,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刘备、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诸葛亮的家。
童子开门后,说:“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出去办事了,大概几天后会回来的,请玄德公数日后再来。”
刘备、关羽、张飞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诸葛亮的家,离开了荆州南阳的卧龙岗。
数日后刘备、关羽、张飞再一次来到孔明的家,依然未能与孔明先生相见,只能再次遗憾地回去了。
虽然屡次碰壁,刘备仍然毫不气馁,第三次来到了孔明先生的家。童子开门后,说:“先生今日在家,他正在午休!我不妨去帮你喊醒他。”刘备说:“没关系,让诸葛先生多睡一会儿吧!我就在这等他。”
过了好几个时辰,诸葛亮还是没有出来。诸葛亮真是在睡觉吗?
看那粗鲁汉子张飞,此时也没有多考虑什么,认为诸葛亮一定在假睡,怠慢了刘备,气得脸红脖子粗,说:“先生如此傲慢
读《三国演义》有感 金凯骐 金凯骐 第 2 页 20xx-6-8 无礼,我大哥在外面等他,他却在屋里睡觉,待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是个比较冷静的人,连忙制止张飞。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起来,也许已深知他们的性格。为了进一步考验刘备的诚心,他一直寻找各种理由不愿意跟刘备出山,可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意十分坚定,不停地劝说诸葛亮。最后,刘备的一片诚心打动了诸葛亮。短短一章《三顾草庐》,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四个主角的性格,真让人拍案叫绝。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像张飞那样对诸葛亮的做法十分不理解。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才理解到,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在睡觉,他在考验刘备的诚心。因为像诸葛亮这种足智多谋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地跟从一个人为,这一出山就意味着终身相随,意味着要开创一番事业,. 如果遇到一个昏君,不但不能建功立业,还会让天下的百姓受苦受难。以前我对诸葛亮的冷静和足智多谋并不了解,现在终于了解了。
《三国演义》述说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军事,也述说了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愧为一本经典巨著,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从中可以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也来读一读吧,保证你会大有收获!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9)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打开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是全书的中心句。这本与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每次读,它总是有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
第一遍读三国演义,读的是勇,从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的长坂坡单骑救主,到甘宁百骑劫营,典韦护曹操,一幕又一幕的英雄气概的展现,一幅又一幅的勇武过人的画卷,这是我最初读三国演义最着迷的内容。
第二次读三国演义,读的是智。从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到周瑜的火烧赤壁,再到郭嘉的遗计定辽东,荀彧的驱虎吞狼。这些在我第二次读三国演义时是令我最为佩服的事物。
第三次看三国演义,看得是义,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他们的义气就令我咂舌,关羽投降了曹操,即使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相待,关羽却还是不忘恩义,斩将闯关而去,再到关张均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所有人的劝告,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这一幕又一幕,使我感慨万千。
三国演义,不愧为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0)
《三国演义》一书,使我收获颇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叙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一致之间发作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敬服的人是关羽,他不光武工好,并且人也好。在跟曹操交兵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伪装屈服。其实他仍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比及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当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豪杰。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胜降敌,但一得知故主音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以为虽降了敌,但最终仍是回来了,他不光忠,并且还要算一种可贵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慎重,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情。假如说魏国在三国里策略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谓独一无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可是两个人都有自己丧命的缺点:曹操多疑,司马懿过分阴恶。再说蜀国,首战之地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敏,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拍案叫绝。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可是我以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有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策略的,也便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法,通晓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咱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情的重要性。性情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咱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假如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名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位置、官职?这些都是非必须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假如没有了诚信,咱们都不信赖你,并且又在你背面指指点点,你不会伤心吗?这些又岂是金钱、位置、官功能补偿的?我信任,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乏其人的人吧!所以,让咱们翻开诚信的大门,用咱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临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1)
刘备请诸葛亮——思贤心切
刘备在屡战屡败后,猛司马徽、徐庶的指点,终于打听到卧龙先生——诸葛亮的下落,日思夜想,一心想早日拜访孔明。作为一名将军,刘备放下身段,备礼,带着张飞、关羽三次前往隆中,谁知第一次便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次更是冒着大雪前去拜访,天寒地冻惹得兄弟张飞连声抱怨,却遭到刘备的冷眼相对,“怕冷,就回去么?”,然而也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两次碰壁之后,刘备不但不恼怒,反而愈发惦记诸葛亮,过完新年立即挑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探访。这次诸葛亮虽然在家,可是碰巧正在睡午觉,刘备不忍吵醒他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看在刘备诚意十足,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刘备得到孔明就如鱼得水,蜀国江山逐渐扩大。可见,一位贤才对国家来说多么重要,而一位唯才是举,不计较面子为大局着想的领导更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强盛的一大因素。
孔明哭周瑜——假动情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做了军事,可见非一般才能,他曾气的周瑜三次昏死,最后郁郁而终。无奈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老天既生我周瑜,为何又生诸葛亮呢?”诸葛亮一气周瑜时,用一计“蚌鹤相争,渔翁之利”,使周瑜费劲心机,设计计谋,连日带伤征战,好不容易打败曹人,所费的`心血毁于一旦,更何况诸葛亮都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下三座城池,这对周瑜来说是何等侮辱,当场便气得仰面昏死过去,诸葛亮二气周瑜时,层层识破周瑜的计策,周瑜知道后只落得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再次口吐鲜血,昏倒在逃跑的水船上,之后周瑜便一心想要除掉孔明,便又生“借路灭虢”之计,可不想诸葛亮早识破,周瑜被蜀国路人马围功,便一头栽在了地上,诸葛亮最后一封劝告兼挖苦的信,将周瑜活活气死了,最后诸葛亮又一苦肉计,泪洒周瑜坟前,使周瑜的手下不为主人叫屈,却替他抱不平。看来即使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除了骁勇善战以外,善于用计、头脑,也极为重要,更何况如今崇尚科技的文明社会呢!
张飞用计——粗中有细
记得初章作者如此描绘张飞“一个黑脸大汉,豹头环眼,满脸又黑又硬的的络腮胡子”一看便是个粗犷的豪杰,但当他降严颜时却粗中有细,在不大一仗,不丢一兵的情况下,比赵云和诸葛亮先到达目的地。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平时多注意些细节必能比别人更胜一筹。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水淹七军后,气势如虹,锐不可当,必然得意洋洋,却不料一时大意,曹吴联手被夺取荆州。关羽最终在麦城被孙权活捉,连累关平一起被杀。于是就有了关羽走麦城——最后一着的千古耻笑。如果当初关羽打了胜仗时没有对荆州疏于防范,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如果当初关羽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听从诸葛亮“被拒曹操,东和孙权”,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笑话。自古便有做人要谦虚的教训,又何必将自己还不容易建立的英明因一时胜利而前功尽弃呢?
江水滚滚,黄沙漫漫,战争时期,论谁英雄?信息时代,数字缭绕,科技新朝,话谁领袖?唯若太宗,尝宝三镜,用防己过,则可自称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2)
读了三国演义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的故事。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在这幅画上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我深深陶醉其中,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武百官使尽心机、钩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不乏风花雪月的爱情和情意深长的友谊。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人忘却了这是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讲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
它以战争描写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在书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典型人物如:张飞、赵云、典韦的勇猛,刘备的仁德,鲁肃的忠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阴险狡诈的曹操,作者把各个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读完《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后,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还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要向诸葛亮学习,足智多谋、宽宏大量,以积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字经读后感
这份“三字经读后感”是小编倾心打造的希望您会喜欢,在阅读作品之后,相信很多人对书中的内容感触很多。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的记录一下了,希望本文能填补你的知识空白!
三字经读后感【篇1】
在保育院上大班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过《三字经》,并要求我们背会。我从老师那里知道《三字经》这一本书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加上爸爸和妈妈许多次的说教,使我对《三字经》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句子。而在平常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就是用这些话的意思来教育我,所以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在家里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我再吃。
我爸爸总是给我讲: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弟妹,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时,要懂得谦让,因为这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其它有关自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做人和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三字经》中“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加勤奋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爸爸妈妈告诉我,聪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勤奋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创造的。勤奋,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按老师和父母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我平时做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好学生。
这一篇作文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帮我理顺句子的前后关系和一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因为在这一方面我还做得比较差。
三字经读后感【篇2】
在诵读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觉得它太有趣了,每句话都只有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请妈妈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原来《三字经》里面包含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经典故事,它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学习的方法等等。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母睡;而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尊敬兄长,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读到这里,我就想起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妈妈把什么的都给我,我却觉得理所当然,还一不顺心就哇哇大哭威胁他们。想到这,我的脸又红又烫,心里真惭愧啊!
有一次,我自己定了计划,每天自觉地练两页字,刚开始几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写,慢慢地就没有耐心了,写出来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两页太多了吧,要不还是改练一页好了!”这时,我读到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写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细琢,是不能成为一块美玉的,教育我们人也是这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我也应该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啊!
《三字经》教
三字经读后感【篇3】
在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读后感【篇4】
教子那些故事的场景,犹如电影般从眼前一幕一幕掠过。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很小就背过《三字经》,当时囫囵吞枣地只顾背诵却不明其意。而很多年后,再和女儿一起读《三字经》,看到每段话后的语句解释和故事,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其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的独特风格,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和历史到一些民间传说,既广泛生动、又言简意赅。尤其是每个字、每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更让后人受用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短短12个字就告诫了世人:每个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于是,我们尽量从日常生活中去教导女儿:有好吃的东西,要先送给爷爷奶奶、然后给父母、最后才可以自己吃;当她吃饭有浪费的现象时,告诉她粮食从播种到收获有多么艰辛;当在路上看到捡垃圾的老人,让孩子把手上的饮料瓶送给老人,并告诉她赚钱的辛苦,节俭是一种美德。
我们一直都有在睡前阅读的习惯,女儿也深受影响。她很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比较有自己的思想。做错事时,我们对她的批评、教育她偶尔会用些出乎意料的言辞来反驳。恼羞成怒的我们,一气之下难免会动手教训她。直到有天,她哭着冲我们喊:“你们能不能不这样对我,就算我做错了,你们也不能这么对我啊!”在那一刹那,我才彻底明白孩子的教育真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一点儿也不能放松。而用何种教育方法,能让她更容易接受,这个问题实在让我头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不得不佩服窦公,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看了注释后面的故事,才恍然大悟:仅仅只是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理性。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尊亲睦邻,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和他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于是我跟女儿商量,答应以后遇到问题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沟通,尽量不以粗暴的言行来纠正错误。
女儿也很喜欢看电视,有时候不太自觉,看到动画片就眉开眼笑,什么学习、作业啊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时候我就会把她叫到房间,翻开《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那一页,告诉她现在要勤奋好学,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肯定要后悔。同时,告诉她知识在生活、工作和人生中的重要性,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理。
跟女儿一起读《三字经》,让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也让我和女儿的感情更亲近了。它不但让我和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让我们从阅读中找到了快乐!
三字经读后感【篇5】
在我的脑海中,《三字经》就是一本儿童读物,就是幼儿园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认字用的教材,居然有人还对这样的书进行解读,真有点不可思议。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翻开了《三字经》,读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与臆断,才知道《三字经》不仅仅是小孩子们的识字课本。这本书虽然字数不多(一千零七十四个字),但它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而且朗朗上口;它不但包含天文地理知识,而且还包括春种秋收、夏长冬藏;它不但把历史用简洁的三字的形式串起来,而且还包含育人的哲理。现在我感觉应把《三字经》作为学生的启迪教材和初高中生的德育教材,应该成为我国教育下一代的必修教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下层知识分子智慧的结晶。许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博士毕业生尚不能说出中国的历史简史,而《三字经》能用简洁的文字叙述地一目了然,所以说把《三字经》作为国人的必修教材一点也不为过。让我们看一看《三字经》的经典之处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就明确地指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也说明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指出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十二个字谈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教育的真谛。教育包括教与学,而不管是教还是学,最重要的是专心、专业,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部分给我们列举出古人教子的成功案例,以及教育学双方的责任与作用。由此我也想到了现行的教育观点及方法,总强调要发展学生个性,出了问题不管是谁的责任,舆论是一边倒,都是教育者的责任,而不问责社会的责任,制度的责任;有时候又特别强调教育的万能性,“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这种教育万能论的典型论调。那照这种逻辑推理,我们的下一代统统地被老师教化好了,我们的法律、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狱还有什么设置的必要吗?我看这是典型的唯心论,持这种论调的人也应该多读读《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该部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为人处世的基本的礼义廉耻,要懂规矩,知礼仪,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这一部分包含了简单天文地理知识,一年四季,六谷六畜,七情六欲,三纲五常等。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这部分内容主要指出孩童教育就读书而言所应当读的书目、不同书目读书的方法,包括了对这些书目内容及人物的简单介绍,内容非常的丰富。概述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著述及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品及作者。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被《三字经》叙述的一清二楚,我建议学文科的学生应该把这一段背下来,好好理解一下。
三字经读后感【篇6】
阅读《三字经》过程,也就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的过程。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幼不学,老何为”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问,多读书,读好书。知识就是力量,满腹经纶,一身才智才能有为,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多作贡献。万丈高楼平地起。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得就是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事。孙敬年少好学,读书时,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于是,他每次读书时都会找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
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三字经读后感【篇7】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三字经读后感【篇8】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十分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教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教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必须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我的父母与教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不可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齐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小学生读后感5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国学经典,名字叫巜三字经》
这本书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等写成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释义是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坏的差别。
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两个兄弟,他们刚出生,一个哭了,另一个也哭了可是,他们办满月酒算卦的时候,一个孩子是状元命,另一个是乞丐命。那个乞丐命的妈妈不信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终变成了状元。而另一个算卦是状元命的孩子,妈妈忽视教育,结果则成了乞丐。他哥俩相遇的时,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没有命中注定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孩子从小都是一样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可是是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才使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释义是战国时期,孟子母亲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断织机的布来教子。我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学方面有许多格言。学问之道,最贵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获,不然就不会有所得。
这本书让我懂了许多道理:比如一个人不能认命,要改变环境,主动找人学习,我以后学习会持之以恒,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小学生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篇9】
教室里传来了“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一阵阵朗读声。没错,这就是《三字经》。而《三字经》的前几句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循循善诱,《三字经》也成了我们喜爱、理解的一部“经书”。开始只是觉得尽是些大道理,直到学完了之后,才更深层地了解了其中的含义。
“彼既老,忧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句话是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苏洵小时候不读书,浪费了许多时光,在长大后才后悔小时候的不努力,只能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荒废时间也不是苏洵个人的悔迟,我也是如此,什么事总是想着明天做,明天学。虽然心里明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道理,但身上的懒虫似乎是推翻了这个真理,在脑子里始终根深蒂固的盘踞着。可是我也知道在这个社会里不努力读书,长大后一定会比现在苦无数倍。要想将来不苦,不如在现在把该学的学完、学好。我想出人头地,不好好刻苦学习是肯定行不通的。“尔小生,宜早思”,不错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撒播种子是永远都得不到果实的。而这里的果实,就是成功。想成功必须读书懂更多知识和道理,而读书必须早读。
好不容易挖掉了那棵“懒树”,接着要干的无非是播撒种子、浇水、施肥,让它能更快更健康的在脑中成长。等待它长成苍天大树后,就能在最终摘得沉甸甸的果实,希望这一天可以快点到来。
春假,我在家闲得无聊时,又把以前看过的三字经拿出来细细品味。
我特别喜欢看“孟母择邻”的故事,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但是如果不自己努力,不管有多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徒劳,这又让我想到了“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如一块玉,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成大器。
“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肯定是没有作为的'。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爱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棒干嘛用啊?”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一天里,我读完了整本三字经,他深深的吸引着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三字经这本书。
虽然里面的许多道理我不是很明白,但是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也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搬了三次大家。有一次还不到放学的时候,孟子就回来了,孟母知道是他又逃学了,就生气地把织布的梭子折断了。并且告诉孟子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没有了梭子还能织成布吗?学习也是一样道理,半途而废什么时候才能成才啊呢?孟子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她为了我的学习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不仅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还在每个假期专门给我补了课,。以前我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以为这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妈妈唠叨我几句我就会满脸不高兴,有时还要顶撞几句,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他们的苦心,妈妈是希望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是九岁的黄香就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冬天把被窝暖热后才让父亲去入睡。读了这些故事,我也有了学习的榜样,知道了要为父母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里的故事很多,每一个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告诉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是让我受益无穷啊!
三字经读后感【篇10】
钱教授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三字经》,借鉴古人、融汇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典。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钱教授认为,《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读完之后我感觉《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的学习对象是父母和教师,而教育对象才是儿童学生,《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是一部供父母和教师教育孩子用的读本而非儿童读物。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规律。第二部分讲教的内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像一根线,他的解读把文化、哲学、宗教、社会、经济、文学等等一颗颗珠子串起来。第三部分是学的部分,以众多学习的例子,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读完之后,做为一名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地位之高,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接着天地君亲,第五就是老师。儒家思想讲究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在中国的传统当中,老师必须严格教育。教书先生甚至可以责罚不认真读书的皇子。
三字经读后感【篇11】
寒假里,我的书柜多了一位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到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写作”之用的。
回到家,我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朗读《三字经》一口气竟读完了整本书。读完后,我感到知识丰富了许多。并从中找到我最记忆犹新的两句话:“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和“融四岁 能让梨 第于长 宣先知”读完这两句话,我深有感触和惭愧,黄香九岁时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替父母暖被窝;孔融四岁时就知道礼让同辈,让大的梨子给哥哥弟弟吃,自己却吃小的梨子。
读完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后,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比我小的孩子都能做到,而我为什么没有做到呢?回想起来真后悔,今后我要像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和孝敬亲人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来回报父母。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用不退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言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篇12】
《三字经》它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劝我们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书籍,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除了靠学校教育以外,更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和引导。女儿四岁了,我开始了和女儿亲子阅读,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也会慢慢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